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辨析与应用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辨析与应用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辨析与应用

“蹇叔之子与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子:儿子。

与师:参加军队。

真正的单纯的复音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少见的。

倜傥忸怩徘徊逡巡须臾抑郁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对比:

第一种: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比如:蹇叔之子与师。与:参加。师:军队。

第二种:加上词头或者词尾。

虎:老虎。杯:杯子。石:石头。

第三种:用两个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

“儿”和“子”——“儿子”

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已经死去,但是却还留在现代汉语中,只是不能作为单词自由运用了。

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诗经·卫灵公》)

弗虑弗图(《诗经·小雅·无雨》)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是如何发展到现代汉语的复音词的呢?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了同义词的临时组合的阶段的。

从两方面证明:

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

例:险、阻、隘

隘而不列

阻而鼓之

不以阻隘也

阻隘可也

——《左传》“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恐吾至阻险而还”《史记·淮阴侯列传》

“险阻”(《左传》)“险隘”(《离骚》)

第二: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

“婚姻”《说文》“妇家为婚,婿家为姻”

“饥馑”朱熹注《论语》“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这一类复音词的每一个字(词素),往往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例:《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

《左传》:“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论语·子路》:“居则恭,执事敬”

《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礼记·儒行》:“其交友有如此者”

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复音词值得注意:用两个单音的同义词或反义词组成的,其中一个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陪衬作用。

“偏义复词”

辨析同义词

“畏”和“惧”

《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

《左传》:“犹有惧焉”

《战国策·楚策》:“犹百姓之畏虎也。”

“能”和“得”

《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

《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古汉语中有些词用于泛指和用于特指,意义是不同的。

《诗经》:“十月纳禾稼”

“禾麻菽麦”

⑴从词义差异上辨析

A.所指事物的形状、用途、质地不同。

[府——库]:藏财务的地方;但“府”指的是收藏文书、财宝的库房,而“库”则指的是藏兵器、战车的库房。

[模——范——型]都是指制造器物的模型;但质地不同,用土做的叫型,用木头做的叫模,用金属做的叫范(一说用竹子做的叫范)。

B.所指物体部位不同。

[股——肱]都是身体的一部分,股指大腿,肱指手臂。

[身——体]都可泛指人的身体,但同时“身”指从颈起到股的部分;“体”指两手两脚。C.动作行为的方式与情态不同。

[商——贾]都指做生意的人。但“商”指的是运货贩卖的生意人,“贾”指属于囤积营利的生意人。

[提——携]都指用手握物运物,但方式不同,但是“携”则相并,“提”则有高下。D.词义范围大小不同。

[法——律]都有法律,法令的意思。但是所指范围不一样,“法”指法则、制度,范围大;

“律”多指具体的刑法条文。

[告——诉]都有告知的意思。但是“告”指的是一般的告知,而“诉”特指说痛苦说冤

屈,范围小。

E.词义轻重、程度不同。

[饥——饿]:一般情况下是相通的。但是“饥”指的是一般的饿,“饿”指的是一点东西都没吃,严重饥饿。

[盟——誓]:都有“誓”的意思,但是词义轻重不同,“大事曰盟,小事曰誓”。

⑵从语法功能上辨析。

[之——其]都能做第三人称代词,但“之”只能用作宾语,“其”只能用作定语或者主谓词组中的主语。

[耻——辱]用作名词时是同义词,但当他们用作及物动词时,意义不同;“耻”用作意动,表示“以------为耻”,“辱”作动词时,一般是使动用法。

⑶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辨析。

[妻、妾——后、妃]:普通人的就称“妻”、称“妾”;皇帝的就称“后”、“妃”。[征——伐——侵]都有军事进攻之意。但是“征”指的是上伐下,褒义;“伐”指的是公开宣战,不管对方是非,是中性词;“侵”指的是不宣而战,带有贬义。

小结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课后作业:

“府”与“库”都指的是藏财务的地方,但二者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答案:

“府”指的是收藏文书、财宝的库房,而“库”则指的是藏兵器、战车的库房。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漢語通論(三) 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 我們研究古代漢語的時候,需要了解單音詞和複音詞的關係,複音詞和同義詞的關係,因為這有助於我們更徹底地了解古代漢語。 我們隨便把一篇古文翻譯成為現代漢語,就會發現譯文比原文長了許多。這主要是因為古代漢語的詞彙以單音詞為主,而現代漢語的詞彙以複音詞(主要是雙音詞)為主。例如“蹇叔之子與師”(《左傳》僖公三十二年)這一個句子中,“子”字在現代一般總說成“兒子”,“與師”更非譯成兩個複音詞“參加軍隊”不可。 古代單音詞和現代複音詞的對比,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換了完全不同的詞,例如“與”變成“參加”,“師”變成“軍隊”;第二種情況是加上詞尾詞頭,如“虎”變成“老虎”,“杯”變成“杯子”,“石”變成“石頭”;第三種情況是利用兩個同義詞作為詞素,構成一個複音詞,例如“兒”和“子”是同義詞,合起來成為複音詞“兒子”。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種情況。有許多古代的單音詞,作為詞來看,可以認為已經死去了;但是作為詞素來看,它們還留存在現代漢語裏。舉例來說,古代漢語有單音詞“慮”字。《論語·衛靈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詩經·小雅·無雨》:“弗慮弗圖”。但是,在現代漢語裏,“慮”字只作為詞素留存在“顧慮”、“考慮”等雙音詞裏,或者只出現在“深謀遠慮”,“深思熟慮”等成語裏,而不能作為單詞自由運用了。 漢語大部分的雙音詞都是經過同義詞臨時組合的階段的。這就是說,在最初的時候,只是兩個同義詞的並列,還沒有凝結成為一個整體,一個單詞。這可以從兩方面證明:第一,最初某些同義詞的組合沒有固定的形式,幾個同義詞可以自由組合,甚至可以顛倒。例如“險”“阻”“隘”(注:“隘”單用時,是狹的意思,同“險”“阻”的區别較大。)是同義詞,在上古常常單用,又可以互相組合。《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既有“隘而不列”,“阻而鼓之”,又有“不以阻隘也”,“阻隘可也”。後兩句“阻”和“隘”雖然連在一起,但顯然還是兩個詞。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有:“馬陵道陝(狹),而旁多阻隘”,“阻”和“隘”組合得緊一些。又《史記·淮陰侯列傳》:“恐吾至阻險而還”,是“阻”和“險”相結合。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左傳》成公十三年有“險阻”(逾越險阻),《離騷》中有“險隘”(路幽昧以險隘)。這說明三個同義詞組合時,各自的獨立性還很強,沒有組成新的單一的詞,還是自由組合的情況。第二,古人對於這一類同義詞,常常加以區别。例如“婚姻”很早就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我们研究古代汉语的时候,需要了解单音词和复音词的关系,复音词和同义词的关系,因为这有助於我们更彻底地了解古代汉语。 我们随便把一篇古文翻译成为现代汉语,就会发现译文比原文长了许多。这主要是因为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例如“蹇叔之子与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这一个句子中,“子”字在现代一般总说成“儿子”,“与师”更非译成两个复音词“参加军队”不可。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第二种情况是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石”变成“石头”;第三种情况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复音词“儿子”。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种情况。有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可以认为已经死去了;但是作为词素来看,它们还留存在现代汉语里。举例来说,古代汉语有单音词“虑”字。《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诗经·小雅·无雨》:“弗虑弗图”。但是,在现代汉语里,“虑”字只作为词素留存在“顾虑”、“考虑”等双音词里,或者只出现在“深谋远虑”,“深思熟虑”等成语里,而不能作为单词自由运用了。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为一个整

体,一个单词。这可以从两方面证明: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例如“险”“阻”“隘”(注:“隘”单用时,是狭的意思,同“险”“阻”的区别较大。)是同义词,在上古常常单用,又可以互相组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既有“隘而不列”,“阻而鼓之”,又有“不以阻隘也”,“阻隘可也”。后两句“阻”和“隘”虽然连在一起,但显然还是两个词。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马陵道陕(狭),而旁多阻隘”,“阻”和“隘”组合得紧一些。又《史记·淮阴侯列传》:“恐吾至阻险而还”,是“阻”和“险”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左传》成公十三年有“险阻”(逾越险阻),《离骚》中有“险隘”(路幽昧以险隘)。这说明三个同义词组合时,各自的独立性还很强,没有组成新的单一的词,还是自由组合的情况。第二,古人对於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例如“婚姻”很早就成为复音词,《左传》成公十三年:“寡君不敢顾婚姻”,但是《说文》还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饥馑”在后代也是复音词,但是朱熹注《论语》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今天,我们读古书的时候,应当把这些词当作复音词来理解,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词素的本来意义不能不管,因为分析复音词中的词素,不但能够帮助我们说明这些复音词是怎样形成的,而且可以从后代词义和本来意义不同的比较中看出复音词的完整性,从而把复音词和同义词区别开来。 这一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的独立性。这就是说,在这个地方它是复音词的词素,在其他地方它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例如《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恐惧”可以认为复音词,但是《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恐”和“惧”都能独立运用。又如《左传》宣公二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这里“恭敬”是复音词:但是《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可见“恭”与“敬”又可以分开来用。又如《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朋友”可

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

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 【教学大纲】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词为主,故不可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误认为双音词中的一个词素。复音词中要注意偏义复词和单纯联绵词。要注意辨析古汉语中的同义词,可以从含义差别、使用范围、使用条件等方面辨析。要求学生掌握古代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特点,以提高阅读古文的水平。 一、字和词的区别。 用现代语言学的观点来看,字是书写符号,是组成词的要素,而 词则是最小的能够独立活动的有意义成分,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 在古汉语中,有些字的本身就是词,如“上” “天”“香”“祸” “山”“牛”“热”“乐”等,因为它们都具有作为一个词的条件:是 最小的成分,都有意义,都能独立活动。有些字本身不能成为词,必须与别的字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词,如“葡萄” “苜蓿”“蟋蟀”等连 绵词。有些字在有的情况下是词,有的情况下仅仅是字,如“犹”和“豫”都是词。“犹”有“像 , 一样”的意思,“豫”有事先的意思,它们都能够独立运用,具备词的条件,但在“犹豫”一词里,它们各自不能独立活动,不表示任何意义,仅仅起记录音节的作用。 二、单音词概说 (一)概念

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称为单音词,一般是用一个字记录,如“学”“而”“时”“习”等。 (二)古代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着绝对的优势 1.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为 主。 例一: 韩厥梦子与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 《齐晋鞌 之战》(教材 32 页) 这段文字共计83 个字, 73 个词,其中单音词64 个,复音词 9个,分别是韩厥 3 次、子与 1 次、齐侯 1 次、邴夏 1 次、綦毋张 1 次、 君子 2 次,复音词占 88%。 例二: 秦国轻而无礼必败。 这句话译为现代汉语为“秦国军队轻浮而且没有礼节必定失败” ,字数增加 1 倍。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 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为主。 2.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绝对的优势,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

通论四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ppt.Convertor

通論四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 一、詞的分類 二、文言文中的字和詞 三、漢語中的單音詞 四、古代漢語的複音詞 五、同義詞 一、詞的分類 (一)從語音角度分:單音詞與複音詞 (二)從語素角度分:單純詞與合成詞 單純詞:聯綿詞、疊音詞、音譯詞 合成詞: A.複合詞(聯合式、偏正式、動賓式、主謂式)B.加綴複詞 (三)從詞義的角度分:單義詞與多義詞 (四)從語法功能角度分:實詞與虛詞 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代詞 虛詞:副詞、介詞、連詞、語氣詞 二、文言文中的字和詞 字和詞不是同一個概念。詞是語言中可以獨立運用的最小語義單位,它以音為義的信號,音和義在約定俗成的原則下結合起來,便形成口語的詞。而字是詞的記錄符號,它用字形來標詞,從詞那裏承受到音與義,因而形成一個形音義的結合體。 在現代漢語裏,字和詞一般是不會混淆的,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它是由三個詞構成的一個短語,而用七個字來書寫。 文言詞大多是單音節的,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漢字就記錄一個詞。例如:“未嘗君之羹”這個句子用了5個字記錄,也就是由5個詞組成。“朝令夕改”,四個詞構成一個短語,也就是由四個字記錄。也就是說,在一般和多數情況下,字和詞在單位上是統一的。古人往往字詞不分。古代的注釋書和字書、韻書上所說的“字”,實際上指的就是詞。 ★但是,即使在文言文中,字和詞還是有區別的,並不是一一對應的。在不少情況下,字並不等同於詞。具體表現為:★ 1.同一個字符記錄不同的詞(“異詞同字”) 2.同一個詞用不同字符記錄(“異字同詞”) 因為一般地容易把古漢語的字當作一個詞,所以對“異詞同字”、“異字同詞”的特殊性要特別強調。如果沒有從認識上高度重視字和詞的的差別,就會导致不是“望文生義”(把假借義當本義,根據字形解說連綿詞),就是沒能深入辨別詞的不同義項(詞在具體語境中用的是其中的一個義項;古人注釋中,訓釋詞與被訓釋詞之間也是義項的對應)。如,《燭之武退秦師》“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有“凋敝”、“破敗”、“毀壞”等義項,如果不辨別,簡單地以“凋敝、破敗”解釋,就會發生錯誤。 ★導致異詞同字(或一字多詞)現象有不同的原因。 第一是詞義引申後派生出新詞而未造新字。早期是一個詞,在詞義的發展過程中向不同的方向引申,變成了兩個甚至更多的詞,但仍然用一個字表示。如,“軍”,本義指(部隊)駐紮,後來指駐紮的人,即部隊,變成了兩個詞,但仍只用一個字表示。又如“姥”,一是表示老婦,音“母”(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山”);一是表示外祖母,音“老”。再如“字”,字形從宀(跟房屋建築有關),從子,子亦聲。字本義是在室內生子、撫育孩子之義。 引申為滋多、繁育義;文字的“字”的命名就是取孳乳滋多,所以用“字”字表示。即,“字”

音词单音词和复

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汉语词汇按音节形式,可分为两类:单音词和复音词。古代单音词占绝大 多数,复音词很少。 一、单音词 古代单音词占绝大多数,而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多数。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经 常要将之变成复音词:①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素,与另一个相近的词素组合,构成一个复音词。国——国家,亡——灭亡、死亡,虎——老虎。②换了完全不同的词,鄙——边邑,劝——鼓励 古汉语单音词具有多义性(“兵”,兵器,军队,战争,士兵)、灵活性(“厚将得众”“邻之厚,军之薄也”,厚,土地扩大、势力增强) 二、复音词 (一)单纯复音词 只包含一个词素,组成单纯复音词的每一个字,只代表一个音节,而不表示意义。 1、叠音词:重叠两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称为“重言”。主要用来模拟声音、描绘形状。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诗经·小雅·伐木》) (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史记·平原君传》)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赋得古原草送别》)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2、联绵词:由两个音节组成,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不可分割。又称“联绵字”。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望洋,迷惘地远视的样子;若,相传是海神名。(直到宋朝,“洋”才有海洋义)。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经·周南·关雎》)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周南·关雎》) “陟彼高岗,我马玄黄。”(《诗经·周南·卷耳》)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孔雀东南飞》) 联绵词的写法自由。“望洋”“望羊”“望阳”“旺洋”;“恍惚”“慌 忽”“恍忽”“怳忽”;“匍匐”,“蒲服”“蒲伏”“扶服” 有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非双声叠韵几种。 (二)合成复音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 1、并列复音词 两个词素,结构上是并列关系。 ①意义合成产生新义:“春秋”“社稷” ②偏义复词:

古汉语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 ?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 第二节单音词和复音词 ? 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 第四节同义词的辨析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 一.古今词汇 古今词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在词的构成上,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词,现代汉语则是复音词占多数。 二.在词的存废上,可以分为古今通用词,古用今废词。 ? 二.古今词义 (一).词义基本相同的 多属于基本词汇。但并非绝对没有变化,在一些次要的属性上仍然有一定差别。 1.词所概况的客观对象发生了变化 布衣,今天布是棉,麻,棉型化纤织物和混纺织物的统称,而古代的布一般指麻布,与帛相对。 镜,现代的镜子,在玻璃背后涂上水银。但古人最初用大盆盛水照面,后来用铜制成镜子。 ? 2.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甲骨文中有“出虹自北饮于河”。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虹是阳光射入水滴后,经过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的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弧。 雷,古人认为雷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雷有意志,可以罚暴惩恶。现代物理学则认为雷声是带电云放电所释放出来的高温使水滴气化,空气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的猛烈爆炸声。 ? (二).古今词义有差异的 1.程度上的差异 a.显著的

走,《说文》“走,趋也。”《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走马观花。行李,古指人,今指物。 b.微殊的 穷,今指贫穷。古代一般指尽,尽头,所以字从穴。 劝,古义鼓励,勉励。今义辛劳,劳苦,与“逸”相对。 ? 2.范围上的差异 a.词义扩大 响,回声/泛指一切声响。 色,脸色/颜色。 b.词义缩小 宫,房屋/宫殿。 禽,动物/鸟类。 虫,动物/昆虫。 c.词义转移 领,脖子/衣领。脚,小腿/脚。 ? 3.古今词义的局部变化 a.常用义的变化 池,护城河、池塘/池塘。 谢,道歉、感谢/感谢。 b.非常用义的变化 禁,禁止、天子所在地/禁止。 崩,崩塌、天子死/崩塌。 ? 4.古今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 a.褒贬的差异 爪牙,武将、猛士/帮凶、走狗。 谤,公开的批评或指责/诽谤。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辨析与应用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辨析与应用 “蹇叔之子与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子:儿子。 与师:参加军队。 真正的单纯的复音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少见的。 倜傥忸怩徘徊逡巡须臾抑郁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对比: 第一种: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比如:蹇叔之子与师。与:参加。师:军队。 第二种:加上词头或者词尾。 虎:老虎。杯:杯子。石:石头。 第三种:用两个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 “儿”和“子”——“儿子” 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已经死去,但是却还留在现代汉语中,只是不能作为单词自由运用了。 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诗经·卫灵公》) 弗虑弗图(《诗经·小雅·无雨》)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是如何发展到现代汉语的复音词的呢?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了同义词的临时组合的阶段的。 从两方面证明: 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 例:险、阻、隘 隘而不列 阻而鼓之 不以阻隘也 阻隘可也 ——《左传》“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恐吾至阻险而还”《史记·淮阴侯列传》 “险阻”(《左传》)“险隘”(《离骚》) 第二: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 “婚姻”《说文》“妇家为婚,婿家为姻” “饥馑”朱熹注《论语》“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这一类复音词的每一个字(词素),往往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例:《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 《左传》:“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论语·子路》:“居则恭,执事敬” 《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礼记·儒行》:“其交友有如此者” 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复音词值得注意:用两个单音的同义词或反义词组成的,其中一个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陪衬作用。 “偏义复词” 辨析同义词 “畏”和“惧” 《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 《左传》:“犹有惧焉” 《战国策·楚策》:“犹百姓之畏虎也。” “能”和“得” 《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 《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古汉语中有些词用于泛指和用于特指,意义是不同的。 《诗经》:“十月纳禾稼” “禾麻菽麦” ⑴从词义差异上辨析 A.所指事物的形状、用途、质地不同。 [府——库]:藏财务的地方;但“府”指的是收藏文书、财宝的库房,而“库”则指的是藏兵器、战车的库房。 [模——范——型]都是指制造器物的模型;但质地不同,用土做的叫型,用木头做的叫模,用金属做的叫范(一说用竹子做的叫范)。 B.所指物体部位不同。 [股——肱]都是身体的一部分,股指大腿,肱指手臂。 [身——体]都可泛指人的身体,但同时“身”指从颈起到股的部分;“体”指两手两脚。C.动作行为的方式与情态不同。 [商——贾]都指做生意的人。但“商”指的是运货贩卖的生意人,“贾”指属于囤积营利的生意人。 [提——携]都指用手握物运物,但方式不同,但是“携”则相并,“提”则有高下。D.词义范围大小不同。 [法——律]都有法律,法令的意思。但是所指范围不一样,“法”指法则、制度,范围大; “律”多指具体的刑法条文。 [告——诉]都有告知的意思。但是“告”指的是一般的告知,而“诉”特指说痛苦说冤

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

一、什麽是單音詞?複音詞? 單音詞指只有一個音節的詞,在我們的書面語言中也就是一個漢字。 兩個音節以上的詞稱爲複音詞。漢語中的複音詞大多是雙音節詞。 二、古代漢語詞彙和現代漢語詞彙的主要差別 古代漢語的詞彙以單音詞爲主,而現代漢語的詞彙以複音詞(主要是雙音詞)爲主。例如:白居易《長恨歌》:“雲髻半偏新睡覺”。 新睡覺:剛剛睡醒。 如果把古代的作品譯成現代漢語,其中的詞大多要換成複音詞,因此譯文要比原文長得多。 三、古代漢語單音詞和現代漢語複音詞的對比 拿古代漢語單音詞和現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複音詞相對比,主要有三種情況: 1、古代的單音詞爲不同的複音詞所替代,單音詞與複音詞沒有相同的詞素。 如:股:大腿;津:渡口;川:河流 2、古代的單音詞,加上詞頭或詞尾,成爲現代的複音詞。 如:虎:老虎;斧:斧頭;房:房子 3、與同義或近義的單音詞構成現代的複合詞。 如:棄:抛棄;贈:贈送 這種情況最需要我們注意。因爲有許多古代的單音詞,作爲詞來看,可以認爲已經死去消亡了;但是作爲詞素來看,它們還保留在現代漢語裏。例如《論語·衛靈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四、複音詞(主要是雙音詞)的發展過程 由於古代漢語詞彙以單音詞爲主,導致了語言中存在大量的同音詞,這種情況不利於社會交際。詞彙不得不向複音化方向發展。也就是說,用一個音節來記錄詞,容易産生同音詞,而用兩個音節來記錄詞,産生同音詞的可能就大爲減少了。 在詞彙發展中,這種複音化趨勢的語言現象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同義詞連用。 例如:此時欲爲治安,雖堯舜不治。(賈誼《治安策》) “治”與“安”同義,都是安定的意思。 若僕大質已虧缺矣。(司馬遷《報任安書》) “虧”與“缺”同義,都是缺損的意思。 古漢語中這種同義連用的現象非常普遍,但我們不把它們看成是古漢語中的複音詞,而稱爲同義詞連用。這是因爲: (1)它們是同義詞,在上古常常單用,又可以互相組合。例如:阻、險、隘 (2)它們的結合比較鬆散自由,組合不很固定,甚至詞序可以顛倒。 例如:阻險、險阻、阻隘。 (3)古人對於這一類同義詞,常常加以區別。例如:婚姻 《左傳成公十三年》:“寡君不敢顧婚姻。” 《說文》:“婦家爲婚,婿家爲姻。” 這種同義連用現象,在長期的使用中,有些連用的同義詞逐漸凝結,形式固定下來,形成了複音詞。如治安、婚姻等。 2、經常連用的兩個意義不同的單音詞,逐漸凝固成一個複音詞。

07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有关概念,学会如何判断词与词组,掌握同义词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联绵词、偏义复词、同义词 【教学难点】 联绵词、同义词的细微差异分析 【所用课时】 四学时 第一课时 一、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在构词方式上以单音节为主,是古代汉语词汇的显著特点。尤其先秦两汉时期,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也导致了另外两大特点和不足:一是从词义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极为普遍。如“解”字就兼有“解剖”、“分散”、“解开”、“排解”、“消除”、“分析”、“理解”等义项;一是从读音角度看,同音词繁多。如“yi”音节就有单音词“亦”、“易”、“益”、“意”、“役”等等156个。 二、单音词向多音词发展 在词汇的初始阶段,语言交际功能与语言结构系统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随着语言的发展,单音词向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转化成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必趋势。它大大减少了一词多义和同音词繁多的现象,使词汇表达更加准确而精密,有效增强和发挥了语言交际工具的作用。 当然,由单音词向双音词的转变并非突发式的,而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渐进式发展的。据统计,《论语》中有双音词180个,占总词数的12%;《孟子》中有双音词353个,占总词数的14.9%。虽然两汉以后不断增加,但即使在近代文言文中,双音词仍占少数。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有以下三种主要情况: (一)加虚语素法,即在原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增加一个虚词辅助成份。例如: 爷——阿爷师——老师石——石头 燕——燕子虎——老虎盖——盖儿 (二)加实语素法,即在原单音词基础上加一个单音语素组成双音词。例如: 土——土壤恐——恐惧友——朋友 道——道路驰——驰骋负——负担 (三)另换说法,即用同意异形的双音词代替原来的单音词。例如: 目——眼睛梃——棍棒股——大腿师——军队奕——下棋 亡——丢失无——没有兵——武器劝——勉励狱——诉讼 三、应该注意 (一)古代汉语中有些单音词经常连用,构成词组。这些词组有时跟现代汉语的合成词的词形一样,但结构和意义都不同。例如: 1.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周易·丰卦》)

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

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 同义词 学古代汉语需要掌握词汇相关的知识,有三个需要掌握的关键点: 单音词和复音词 词本义和引申义 古今词义的异同 以下是我自己听课后总结的重点,如有错误,感谢指出修正。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该文章也会逐渐补充完整。 今天先来说单音词和复音词。 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 单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尤其是在古汉语中。 复音词:由多个音节构成。 复音词在现代汉语中占优。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 现代双音词多由古代单音词构成。切记不要把两个古代单音词当成一个现代双音词。 不要把古汉语的双音词拆开来理解成后世的单音词。 单音词细说: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等。 第二种是加上词头词尾。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 第三种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儿子”。 古代单音节词很多,可以认为和词一样死了;但作为语素,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存在的。 如:“虑”字,现代汉语里,“虑”字只作为词素存留在“顾虑”、“考虑”等复音词里,或者出现在“深谋远虑”、“沉思熟虑”等成语里,而不能像古代汉语里《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诗经·小雅·雨无正》:”弗虑弗图。“里一样作为单音词自由运用了。 复音词细说: 古汉语中有一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 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 举例: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上) *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叫圃。这里只有“园”起作用,“圃”字无意义。 很多人没有得失就活不下去。(《史记·刺客列传》) *人多了不能无失。“得”字无意义。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一、古汉语的单音词 1 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 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与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的情况很不相同。只要翻阅任何一篇文言作品,我们就能发现这一特点。例如: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篇短文共140个字,其中双音词仅12个,即:河伯(出现2次)、欣然、天下、北海、面目、望洋、以为、且夫、仲尼、伯夷、大方。其余都是单音词,共116个。如果译成现代汉语,这些单音词中有许多词就必须用双音词来表示。 2 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词的比较 拿古汉语的单音词同现代汉语的双音词进行比较,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从古代单音词到现代双音词,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至——到来以——认为 视——观看殆——危险 ②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语素,再加上一个实义语素,合成现代的双音词: 秋——秋天流——水流灌——灌注 道——道理叹——感叹 ③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语素,再加上词头或词尾: 虎——老虎果——果子石——石头 3 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双音词 古汉语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词,有时候在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相同,如果以现代双音词的意义去粗粗解释,而不细加推敲玩味,似乎也讲得通,但实际上却错解了古书的含意。对于这种情况,必须细加辨别。例如: ①虽然——《墨子·公输》:“王曰:‘善哉!雖然,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句中的“虽然”是“尽管这样”、“虽然如此”之意,是个词组,“虽”是转折连词,“然”是代词,不同于现代的转折连词“虽然”。 ②然而——《孟子·梁惠王上》:“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中的“然而”是“这样却……”、“如此,可是……”之意,“然”是代词,“而”是连

单音词和复音词

第一章单音词和复音词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复音词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 第一节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古: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今:秦国军队轻浮而且没有礼节必定失败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主要特点就是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即一个字节有很多意义,它们占据一个字形,如“节”字,现代汉语的“竹节"、“季节"、“骨节”、“节省”等几个双音词的词义在古代汉语中都只用一个单音词“节”表示.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变为复音词,一般有三种途径: 1、加缀:如:虎—-老虎,鼠;舌—-舌头,斧;房-—房子,兔; 2、合成:燃—-燃烧;道——道路;友—-朋友;弃——抛弃: 3、代替:如:股——大腿;津——渡口;遏——阻止;乖-—违背;铄-—熔化。 第二节古代汉语的复音词 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有四种类型: 一、联绵词二、叠音词三、附音词四、合成词 一、联绵词 联绵词又称联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一种双音节的单纯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根据联绵词的声音特征分类,普遍分为三类: 1、双声联绵词:双声是说两个字古音中的声母相同. 磊落坎坷倜傥犹豫萧瑟崎岖陆离玲珑伶俐参差含糊容与仿佛2、叠韵联绵词:韵是指韵部,一般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归入同一韵部。 窈窕依稀扑朔荒唐婆娑混沌朦胧莽撞峥嵘葫芦芍药玫瑰橄榄 3、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栝楼芙蓉蝌蚪鹦鹉扶摇葡萄狼藉跋扈不律龟兹铿锵 1.联绵词的声韵:判定古文中的双声、叠韵联绵词必须以古音为标准依据,不能用现代汉语的音读作标准。 2.联绵词书写形式多样化:一个联绵词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如“徜徉”,至少有十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相佯:倘佯:尚佯:尚阳:尚羊:常羊:相羊:倡佯:忀徉:儴佯:襄羊等。 3.联绵词的一词多义:联绵词虽然在结构上和其他的词不同,但它们本身的词义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萧瑟:(1)秋风声(2)形容凄凉、寂寞的样子 二、叠音词 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分类:从表示的对象上看: 一、模拟声音的: 关关、坎坎、霍霍、辚辚、萧萧、絮絮、呼呼等,叠音象声词的广泛使用,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 二、描绘状貌: 夭夭(少壮),灼灼(鲜艳)恢恢(广大)溶溶(缓慢)盘盘(一盘一盘的)囷囷(一

古代汉语之词义变化

词义 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 一)古用今废词(现代已经消亡) 指在漢語歷史上被淘汰、已經失去了交際作用、隨舊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詞。古代表示等级的词: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 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五月生羔;羳,黃肚羊;犙,三歲牛;牭,四歲牛;豯(三月小猪)豝(二岁)豣(三岁)。 古代祭祀名称:祠,春祭;礿,夏祭;禪,祭天;社,祭地。 反映古代酷刑的词:劓、黥、膑、刖。 其它:俑、笏、媵、耒耜、耦、薨。 (二)古今传承词 古今义同词(这是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天、地、日、月、水、火、人、手、口、心、耳、鼻、父、母、妻、子、兄、弟、马、牛、羊、农、牧、土…… 如:坐,古今坐的方式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雷,古人认为雷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雷有意志,可以罚暴惩恶。 虹,古人认为虹是一种有生命的虫类,传说它能吸饮,人们叫它“虹饮”。甲骨文中有“出虹自北饮于河”。这是由于古今对 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三)古今义异词 (1)古今词义迥异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从形体上看,古今一致,从意义看,迥然不同。抢:在元明以前,,都没有“抢夺”的含义,而是作“碰、撞”解。 该:古义:完备;今义:应该。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王逸注:“该,亦备也。”成语有“言简意赅”,“赅”是“完备”的意思。不过,字型有些不同。 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今义:丝织品。《诗经》中原有“绸缪”的意思,原本也是“缠绕”的意思。现在有成语“未雨绸缪”,已不是‘缠绕’的意思。 羞:会意字,字形从手从羊,古义指“肉食品”,或泛指“食”。今义:害羞,不好意思。《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左传·隐公元年》:“可羞于王公” ,即“可进献给王公作美食之意”。 豆:古代指盛食物的器皿;今义:豆类的总称。《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弗屑也。菽:古代豆类的总称。 2)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这一类古今词义之间存在着细微差异.王力称“微殊”,并言:在古今词义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在‘微殊’。处理时,困难不在于相同,而在于相异;不在于完全不同,而在于同中有异。注意求同别异,着眼于异。 凡公女嫁于敌国——敌:相匹配(门当户对),非敌对。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穷:阻塞不通。饿:严重的饿,追购:悬赏捉拿,购不是买。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痛恨:痛心和遗憾。非仇恨,怀恨。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例如“蹇叔之子与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这一个句子中,“子”字在现在一般总说成”儿子“,”与师“更非译成两个复音词”参加军队“不可。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第二种是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第三种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复音词“儿子”。 注意第三种情况,有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可以认为已经死去了;但是作为词素来看,他们还留存在现代汉语里,《论语˙卫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虑“在古代汉语里有它的意义,在汉代汉语里,它只作为词素留存在“顾虑”、“考虑”、“等双音词里,或出现在成语“深谋远虑”、”深思熟虑“等里,而不能作为单音词自由运用了。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的。这就是说,在最初的时候,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单词。因为: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如“险”、“阻”、“隘”是个同义词,在上古常常单用,又可以互相组合。第二,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婚姻”很早就成为复音词,但《说文》还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还有“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而我们现在读估计时,应该把这些词当作复音词来理解,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词的本来意义不能不管,因为我们需要去说明这些复音词是怎样形成的,还要区别出后代词义和本来意义的不同。 这种临时组合的双音词的每一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得独立性。这就是说,在这个地方踏实复音词的词素,在其他地方它又可以独立

复习签到3: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复习签到3: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一、古代单音词转化现代复音词的三种情况: (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克——战胜;弈——下棋;常——规律;师——军队 (2)加上词头词尾。如杯——杯子;虎——老虎 (3)两个反义词或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如儿子,人民,言语,道路。(许多古汉语的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成词了,但还作为语素留存在现代汉语里。如”虑”,在现代汉语中只保存在”考虑””深谋远虑”等几个词中,而不能作为单独语素存在。) 二、古汉语中的合成复音词的三种情况: (1)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如“阻、隘、险”,“民人”也叫“人民”。 (2)对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分。如“婚姻”很早就是复音词,但也有所区分,如《说文》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又如,“饥馑”也是复音词,朱熹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3)构成这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语素,往往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在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复音词,在其他地方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如《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 三、古汉语中复合式合成词形成后,两个语素意义的变化情况: (1)两个语素仍保持他们原有的意义。如“蓄积”的“蓄”是

“积聚、贮藏”之意,“积” 是“积蓄、积累”之意,贾谊《论积贮疏》:“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蓄积”是“储粮积蓄”的意思。 (2)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只有一个表示意义,另一个失去其意义,只是充当陪衬,这就是所谓“偏义复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的词的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质是作为陪衬),如得失,园圃,缓急等。 (3)两个语素失去原义而产生一个新义。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拆开来讲和原来意思完全不同,如天下,布衣,君子,小人等。 四、古汉语中单纯复音词的类型 单纯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连绵字,通常有两个音节,但只表示一个语素。 (1)连绵词。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是一个意义而不可分割的词,它只有一个语素。多 数连绵词是双声词或叠韵词。如倜傥、逍遥、忸怩、徘徊等。 (2)叠音词。如昏昏、悠悠、斤斤等。《诗经·周颂·执竞》“斤斤其明”,毛传:“斤斤,明察也。” ★五、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 古汉语中许多同义词的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意义都不完全相同,可从四方面进行分析: (1)概念的不同。 A、概念的内涵不同。如”府”和”库”,”府”是收藏文书和财务的地方。《国语·越语》:府仓实。韦昭注:货财曰府,米粟曰仓。”库”是收藏兵器和战车的地方。 B、概念的外延不同。如”人”和”民”,”人”指区别于动物的

古代汉语(同义词、单音词、复音词)

古代汉语(同义词、单音词、复音词)古代汉语(同义词) 同义词 (一)定义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二)辨析同义词 《说文·口部》:“召,呼也。”《说文·手部》:“招,手呼也。”(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四)关于泛指、特指(浑言、析言) 《段注》创用“浑言”“析言”,“浑言”又叫泛指,指笼统地说,概括说,是就两词的共同点而言;“析言”又叫特指,指分析地说,分别地说,是就两个词的各自特点而言。对于文献中同义词,如果笼统地训释,则它们的意义相同;如果细加分析地训释,则它们的意义有差异,此谓:“浑言则通,析言则别” 例1:恭敬浑言:二者意思无太大区别都是恭敬的意思析言:恭是指一种外表状态,敬是指一种内心的恭敬 例2:暑热浑言:《说文·日部》:“暑,热也”都是热的意思析言:暑是湿热热是干热 古代汉语(单音词、复音词) 单音词、复音词 (一)定义 单音词: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词 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词(单纯复音词、合成复音词)(二)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的原因

古代汉语:单音词占80% 复音词占20% 现代汉语:单音词占20% 复音词占80% 古今构词的质变:古代以增加单音词,并使一部分单音词词义更加丰富作为词汇发展的主要途径;现代以增加复音词,作为词汇发展的主要途径。 1、内在原因 汉语原有的少数双音词和大量单音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中音节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不断制造新的单音词会导致同音词的增加,加剧一词多义的现象,会造成交际上的混乱。 2、外部原因 语词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东汉以后(中古时期)由于社会剧烈变动,新事物不断涌现,战争、移民、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原因对汉语词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的几种主要形式 1、换了完全不一样的词 公访诸蹇叔(访:咨询)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漢語通論(三) 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 我們研究古代漢語的時候,需要了解單音詞和複音詞的關係,複音詞和同義詞 的關係,因為這有助於我們更徹底地了解古代漢語。 我們隨便把一篇古文翻譯成為現代漢語,就會發現譯文比原文長了許多。這主要是因為古代漢語的詞彙以單音詞為主,而現代漢語的詞彙以複音詞(主要是雙音詞)為主。例如“蹇叔之子與師”(《左傳》僖公三十二年)這一個句子中,“子”字在現代一般總說成“兒子”,“與師”更非譯成兩個複音詞“參加軍隊”不可。 古代單音詞和現代複音詞的對比,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換了完全不 同的詞,例如“與”變成“參加”,“師”變成“軍隊”;第二種情況是加上詞尾詞頭,如“虎”變成“老虎”,“杯”變成“杯子”,“石”變成“石頭”;第三種情況是利用兩個同義詞作為詞素,構成一個複音詞,例如“兒”和“子”是同義詞,合起來成為複音詞“兒子”。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種情況。有許多古代的單音詞,作為詞來看,可以認為已 經死去了;但是作為詞素來看,它們還留存在現代漢語裏。舉例來說,古代漢語有單音詞“慮”字。《論語·衛靈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詩經·小雅·無雨》:“弗慮弗圖”。但是,在現代漢語裏,“慮”字只作為詞素留存在“顧慮”、“考慮”等雙音詞裏,或者只出現在“深謀遠慮”,“深思熟慮”等成語裏,而不能作為單詞自由運用了。 漢語大部分的雙音詞都是經過同義詞臨時組合的階段的。這就是說,在最初的時候,只是兩個同義詞的並列,還沒有凝結成為一個整體,一個單詞。這可以從兩方面證明:第一,最初某些同義詞的組合沒有固定的形式,幾個同義詞可以自由組合,甚至可以顛倒。例如“險”“阻”“隘”(注:“隘”單用時,是狹的意思,同 “險”“阻”的區别較大。)是同義詞,在上古常常單用,又可以互相組合。《左

单音词、复音词

页眉内容 古汉语词汇的构成特点 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按理说,学习一种语言,首先应当学习它的语音,可是古代汉语的语音知识(即传统所谓音韵学知识)较难理解掌握,所以我们放的后面进行简单了解。这里先学习词汇方面的知识。 词汇是语言中所有词的总汇。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虽然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因此,其词汇的构成情况并不相同。古代汉语词汇构成方面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窈窕两个音节两个字一个语素一个词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根据词的音节的多少,把它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又可以根据语素的多少,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例如:

以下我们分三个小节说明古汉语词汇构成的特点:单音词和复音词、单纯词和合成词、一词多义。 ’” 三种方式: (1)换一双音词。即改换一个说法,用另外的字构成双音词。如: 闻—听说 师—军队 至—到来 以——认为 今—现在 视—观看 殆—危险 何—什么 朝—早晨 岂—难道 始—当初 日—太阳 目—眼睛 语(y ù)—告诉 非(动词)—不是 (2)加一实词素。即加上一个实词素(等义或近义的词素),与原来的单音词构成双音词。如:

月—月亮许—许诺俘—俘虏胜—胜利民—人民 整—整齐明—明亮思—思念时—时候死—死亡 女—女儿师—师傅 (3)加一虚词素。即加上一个虚词素,作为前缀或后缀构成双音词。如:加“阿”—阿母、阿爷、阿姊、阿谁 加“老”—老虎、老鼠 加“尔”—率尔铿尔 加“如”—晏如粲如 还是短语。如甲兵,也作兵甲。《国语·吴语》:“其民殷众,以多甲兵。”但在同一篇文章里又作“兵甲”(“又非慑畏吾兵甲之强也。”)有时还是一个短语,指甲胄和兵器。如:“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国语·齐语》)再如:“人民”也写作“民人”,“安慰”也说“慰安”。 (二)两个单音词相连不要误以为是复音词。如: 《墨子·公输》:“王曰:‘善哉!虽然,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虽”是转折连词,“然”是代词。 《孟子·梁惠王上》:“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