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

中医诊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检查表(100分)时间:科室:得分:检查人:

1 / 3学习交流文档

2 / 3学习交流文档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3 / 3学习交流文档

最新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医疗措施上侵袭性诊疗手段、激素、化学方法、放射治疗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国内外院内感染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发生院内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增添额外的痛苦,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工作负担,常使患者所患疾病达不到预期的疗效,甚至造成死亡。因此,预防院内感染尤为重要,其发生率已列为我国医院分级操作的指标之一,为此我院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1 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 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

中医医疗技术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医院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技术的操作,预防和控制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保障,根据《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制定此制度,请遵照执行。 1、必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对医务人员开展预防与控制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并承担相关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 3、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医医疗技术诊疗操作规程,掌握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预防要点,落实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医务人员,不应参与诊疗工作。 4、应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建议患者保持皮肤清洁,患呼吸道感染时建议其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5、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督查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 6、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在工作中执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执行中医医疗技术时按照医院其他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空气通风与消毒、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织物的使用、手卫生及无菌技术操作。 7、按照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中医医疗技术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医疗废物。 2017年7月

中医灸类技术和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本制度的灸类技术包括麦粒灸技术、隔物灸技术、悬灸技术、热敏灸技术、雷火灸技术及推拿类技术等。 2、医务人员操作时应穿工作服、必要时戴帽子、口罩,操作前后做好手卫生。 3、因施灸不慎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可嘱患者衣着宽松避免摩擦,防止破损,任其吸收,一般2~5天即可愈合。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适当外涂烫伤油或覆盖无菌纱布等,保持疮面清洁。 4、推拿使用的治疗巾应一人一用一更换,头面部、下肢及足部应区分使用。每次推拿治疗前后,医生须按手卫生相关要求做好手卫生。 5、施灸物品燃烧易产生烟雾,应注意选取排风条件好的区域或安装排烟系统。 中医敷熨熏浴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穴位敷贴技术、中药热熨敷技术、中药冷敷技术、中药湿热敷技术、中药熏蒸技术、中药泡洗技术及中药淋洗技术等。 2、应选取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的诊疗场所。采用自然通风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 3、每日诊疗活动结束后,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60分钟。 4、床单、枕巾、椅垫(罩)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应每人次更换,亦可选择使用一次性床单。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立即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5、进行穴位敷贴时,贴敷部位皮肤应完整、洁净,如有污渍等皮肤不清洁状况,可用75%乙醇棉球擦拭干净后再敷药。 6、敷熨熏浴类诊疗操作中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应保持清洁,遇到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75%乙醇消毒。 7、穴位敷贴使用的毛巾、胶布、纱布应一人一用一丢弃,一次性使用。盛装药液的容器一人一用一清洁一消毒。 8、患者每次使用过的熏蒸床以500mg/L含氯消毒溶液擦拭,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熏蒸锅定时用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熏蒸室每日诊疗结束后紫外线照射1小时。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试题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试题 科室 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 1、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应遵循 ________ 的原则,要求达到— 2、诊桌、诊椅、诊床、地面等无明显污染时采用 ____ 清洁为主,每 日_次。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先采用 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采用有效氯_________________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时间min 。 3、针刺操作前应检查针具的包装,确保 ___ 无 ___ ,有效期内使用。 包装不应过早打开以防____ ,无菌针具包装打开操作—小时不应继续使用。 4、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治疗后,嘱患者 ____ 小时内局部皮肤避 免沾水。 5、针具进入皮下无菌组织,属于 ______ 操作必须达到_____ 水平。 6、一次性针具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必须一—一—一 废弃,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专用_______ 中,集中处置,严禁重复使用。 7、中医微创技术操作皮肤消毒范围:以 _____ 为中心,由—向—缓 慢旋转,逐步涂擦,共—次,消毒皮肤范围直径应》_cm。 8微创针具盛放容器不得使用___________ 或______ 替代。有侧孔的不锈钢盒可以作为针具容器,但应____________ 并符合《医院消毒

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10.2灭菌包装要求。 9、推拿使用的治疗巾应 ______ ,头面部、下肢及足部应_____ 使用。 10、肛门、直肠、结肠局部有感染病灶者,必须使用 ____ 灌肠器具, 按_____________ 处置,严禁______ 使用。 11、治疗部位存在______ 、___ 及________ 等,不宜进行刮痧治疗。 12、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有感染性的物质时,应 戴手套;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时,应戴________ 手套。13、患者施治部位皮肤应 ____ 没有 ______ ,刮痧部位可使用热毛巾 或一次性纸巾或生理盐水棉球或75临醇棉球进行______ 或____ 。 14、重复使用的刮痧器具应一人一用一清洁一消毒,易 ________ 。 15、刮痧器具如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 _____________ ,再用含有效 氯—L ?mg/L 消毒液浸泡消毒,时间大于_______________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保存。 16、刮痧润滑油应_______ ,保持清洁干净,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 17、穴位敷贴使用的胶布、纱布应一—一—一 ______ ,一次性使用。 18、中药湿热敷技术中使用的湿敷垫应一人一用一更换,使用后清洁 和消毒,A o值至少达到_____ 。盛装药液的容器一人一用一清洁 一消毒。 19、针罐或刺络拔罐时皮肤消毒棉球应一穴一换,不得使用同一个消 毒棉球擦拭_____ 以上部位。 20、血罐的消毒液浓度应为有效氯mg/L ,浸泡时间〉—in 。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

第二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 在我们周围,微生物无处不在,目前,我国带菌者有2亿多人。现在,全球警惕传染病,疟疾和血吸虫也正在复苏;脑膜炎、丙肝、结核全球告急,以及爱滋病病毒等等。近三十年来,随着大量新疗法和新医疗技术的引进,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细菌变异增多、加快,使得医院感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院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护士是各种操作的执行者,所以,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一、概述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医院感染: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受到感染并出现 症状者。 包括:⑴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⑵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⑴入院前已经开始的感染 ⑵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直接感染—指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 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间接感染—通过水、空气、医疗器械的感染预防措施: 1)加强清洁、消毒、灭菌、隔离、监测、自我防护工作 2)加强医院后勤部门食堂、洗衣房、污物处理、血库及供应室的管理是预防交叉感染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是指寄居在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起的感染。 机体抵抗力低下是自身感染的前提和条件: 常发生在慢性病人、年老体弱、化疗、放疗和非合理使用抗生素病人身上。 预防措施: 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易感人群的机体抵抗力,就能减少自身感染的发生。 3.母婴感染 指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发生的感染 (三)医院内感染的传染链 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三个环节构成。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应该从感染链中的三个环节入手,既切实控制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二、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及危害性认识不足 2.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3.对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不完善,工作不到位 4.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法制观念不强 5.经费物质保障与预防感染工作不相适应 (二)客观因素

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医院内感染 1、概念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分类医院内感染可按病原体来源、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等方法进行分类(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寄居在病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在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发的感染。 (2)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是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者是通过水、空气、医疗设备等引发的间接感染。 3、主要因素 (1)医院内存在着大量的病原体,环境污染严重,各类患者聚集,病原微生物来源广泛,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2)医院内易感人群多(如慢性疾病、恶性疾病、化疗病人、年老体弱者为医院内易患人群),抵抗力低下,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而易诱发感染。 (3)大量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导致人体的菌群失调,增加了内源性感染的机会。 4)侵入性诊疗方法的使用,增加了患者因器械污染、皮肤黏膜损伤等诱发感染的机会。 (5)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力度不足,以及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不重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消毒隔离等,都导致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4、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包括建立三级监控体系:健全管理制度、监测制度、消毒质控标准;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如医院建筑、环境及设施应布局合理,有利于消毒隔离,定期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二、清洁、消毒和灭菌的概念 1、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清洁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不能杀灭微生物。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达到无害化。 3、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三、消毒和灭菌的种类与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常用的两种消毒灭菌方法。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包括:热力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电离辐射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和过滤除菌法。 1、物理消毒灭菌方法 (1)热力消毒灭菌方法: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细胞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性,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 干热法通过空气传导热力,导热较慢,所需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湿热法通过水蒸气、水及空气传导热力,导热较快、时间较短、温度较低。①燃烧法:属于干热法,是一种简单、迅速的灭菌方法。适用于不需保留的物品,如污染的纸张、废弃物、感染敷料等,可直接焚烧。急用搪瓷类物品和金属器械时,搪瓷类容器可将95%乙醇溶液置于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燃至熄灭。器械可放在火焰上烧灼20s。在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守则

精心整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 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 膜。 (五)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六)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七)留取尿标本时,以无菌方法从导尿管留取尿液,以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 (八)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九)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四)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五)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六)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做好导管的护理。

第七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带答案

第七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一、选择题 (一)A1/A2型题 1.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C A.门诊患者 B.急诊患者 C.住院患者 D.探视者 E.陪护者 2.以下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E A.新生儿肺炎 B.新生儿脐炎 C.新生儿腹泻 D.新生儿败血症 E.新生儿硬肿症 3.煮沸消毒时,海拔每增加300m,需要延长消毒时间A A.2分钟 B.3分钟 C.4分钟 D.5分钟 E.6分钟 4.下列消毒剂中属于气体杀菌剂的是B A.甲醛 B.环氧乙烷 C.过氧乙酸 D.乙醇 E.戊二醛 5.不适合用于干烤法灭菌的是E A.凡士林 B.滑石粉 C.玻璃器皿 D.金属制品 E.纤维织物 6.不适合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是A A.油剂 B.搪瓷物品 C.玻璃器皿 D.金属制品 E.纤维织物 7.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D A.燃烧法 B.干烤法 C.煮沸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8.杀菌作用最强的紫外线波长是A A.253.7nm B.210 nm C.328 nm D.270.7 nm E.312 nm 9.适用于内镜消毒的消毒剂是B A.过氧乙酸 B.戊二醛 C.环氧乙烷 D.乙醇 E.碘伏 10.属于高度危险性的医用物品是C A.肠镜 B.体温计 C.手术刀片 D.血压计袖带 E.压舌板 11.产房属于Ⅱ类环境,室内空气细菌菌落总数不得超过B A.100cfu/cm3 B.200 cfu/cm3 C.500 cfu/cm3 D.50 cfu/cm3 E.5 cfu/cm3 12.下列哪种消毒剂消毒的物品使用前不可用生理盐水冲洗C A.过氧乙酸 B.戊二醛 C.环氧乙烷 D.甲醛 E.碘伏 13.煮沸消毒金属器械时,为了增强杀菌作用及去污防锈,可加入D A.氯化钠 B.硫酸镁 C.亚硝酸钠 D.碳酸氢钠 E.稀盐酸 14.正确使用无菌持物钳的方法是C A.门诊换药室的无菌持物钳应每周消毒一次 B.始终保持钳端向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C.去放持物钳时不可触及容器壁 D.到远处取物应速去速回 E.可以夹取任何无菌物品 15.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许溶液是为了A A.冲洗瓶口 B.检查溶液的颜色 C.冲洗无菌容器 D.检查溶液有无污染 E.检查溶液有无浑浊 16.戴无菌手套的正确方法是A A.戴手套前,先检查手套的号码 B.戴手套前,可不必洗手,但一定要修剪指甲 C.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 D.以戴手套的手可触及另一首套的内面 E.戴好手套后两手应置于胸部以上水平 17.护士王某,在执行PICC过程中发现手套破损,她应E A.加戴一副手套 B.用消毒液消毒破损处 C.用胶布粘帖破损处 D.用无菌纱布覆盖破损处 E.立即更换 18.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B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E.12小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及标准答案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 感染。 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 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 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单选题:(每题0.5分,共25分) 1.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在(A )应当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A、100张以上 B、1000张以上 C、 100张以下D、50张以上 2.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在( B )内 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A. 12小时 B. 24小 时 C. 36小时 D. 48小时 3、床单位首选消毒方法为( C ) A、日光曝晒 B、紫外线照射消毒 C、床单位臭氧消毒 器消毒 D、甲醛薰蒸 4.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A )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感染伤口-隔 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隔离伤口-感 染伤口-清洁伤口 5.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 不得超过多少小时?( D ) A、2小时 B、4小时 C、 8小时 D、24小时 6.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械、输血器按医用物品的危险度应属于哪一类( A ) A.高度危险用品 B.中度危险用品 C. 低危险用品 7.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多少小时不得使用?( C ) A、4小时 B、8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8.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 D ) A.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B.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C. 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 D. 以上都是 9.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 A ) A、黄色垃圾袋B、黑色垃圾袋C、 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10.医疗活动中用过的医用针、缝合针、备皮刀、手术刀等锐器应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容器或垃圾袋( D )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黄色标志容器盒 E、以上都可 投F、以上都不可投 11.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除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识外,还应有相关的安全措施是( G ) A、防渗漏 B、防鼠 C、防蚊蝇 D、防蟑螂 E、防盗 F、预防儿童接触 G、以上都是 H、以上都不是 12.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洗手日为哪一天?( C ) A、10月5日 B、10月10日 C、10月15日 D、10月25日 13.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除应当标有明显警示标志外,还应有相关文字标识,其标识内容有( E ) A、医疗废物产生单位 B、产生日 期 C、主要内容物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摘要: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引起自身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 1.交叉感染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2.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它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

中医医疗技术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医院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技术的操作,预防和控制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保障,根据《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制定此制度,请遵照执行。 1、必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 2、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对医务人员开展预防与控制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并承担相关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 3、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医医疗技术诊疗操作规程,掌握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预防要点,落实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医务人员,不应参与诊疗工作。 4、应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建议患者保持皮肤清洁,患呼吸道感染时建议其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5、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督查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 6、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在工作中执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执行中医医疗技术时按照医院其他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空气通风与消毒、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织物的使用、手卫生及无菌技术操作。 7、按照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中医医疗技术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医疗废物。 2017年7月

中医灸类技术和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本制度的灸类技术包括麦粒灸技术、隔物灸技术、悬灸技术、热敏灸技术、雷火灸技术及推拿类技术等。 2、医务人员操作时应穿工作服、必要时戴帽子、口罩,操作前后做好手卫生。 3、因施灸不慎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可嘱患者衣着宽松避免摩擦,防止破损,任其吸收,一般2~5天即可愈合。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适当外涂烫伤油或覆盖无菌纱布等,保持疮面清洁。 4、推拿使用的治疗巾应一人一用一更换,头面部、下肢及足部应区分使用。每次推拿治疗前后,医生须按手卫生相关要求做好手卫生。 5、施灸物品燃烧易产生烟雾,应注意选取排风条件好的区域或安装排烟系统。 中医敷熨熏浴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穴位敷贴技术、中药热熨敷技术、中药冷敷技术、中药湿热敷技术、中药熏蒸技术、中药泡洗技术及中药淋洗技术等. 2、应选取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的诊疗场所。采用自然通风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 3、每日诊疗活动结束后,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60分钟. 4、床单、枕巾、椅垫(罩)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应每人次更换,亦可选择使用一次性床单。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立即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5、进行穴位敷贴时,贴敷部位皮肤应完整、洁净,如有污渍等皮肤不清洁状况,可用75%乙醇棉球擦拭干净后再敷药。 6、敷熨熏浴类诊疗操作中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应保持清洁,遇到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75%乙醇消毒。 7、穴位敷贴使用的毛巾、胶布、纱布应一人一用一丢弃,一次性使用.盛装药液的容器一人一用一清洁一消毒. 8、患者每次使用过的熏蒸床以500mg/L含氯消毒溶液擦拭,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熏蒸锅定时用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熏蒸室每日诊疗结束后紫外线照射1小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一一年一月十七日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地预防与控制教案设计

第十一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医院感染概述 医院是各种患者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耐药性强,大量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不断增多,这不仅使医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因此防治医院感染成为当务之急。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 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 感染并出现症状 (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1、外源性的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 染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一)机体内在因素 1、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 2、病理因素由于疾病使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 3、心理因素个体的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性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能和抵抗力。 (二)机体外在因素 1、诊疗活动现代诊疗技术和先进的药物应用对医学的发展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在造福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1)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加:现代诊疗技术尤其是各种侵入性诊疗的增加。 (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治疗过程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

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3、医院管理机制医院感染制度不健全,或者虽然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但只是形式主义;医院感染管理资源不足,投入缺乏;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都会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 导致感染 (一)感染源: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以下感染源 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2、患者自身 3、动物感染源 4、环境储源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外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方式: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2、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有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 3、注射、输血传播 4、饮水、食物传播 5、生物媒介传播 (三)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因此,医院感染常见的人群主要有:①婴幼儿及老年人;②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③营养不良者;④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⑤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者; ⑥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⑦手术时间长者;⑧住院时间长者;⑨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题doc资料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试题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培训试卷(2017.08.09)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依据《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的要求,遵循先清洁、再的原则,采取卫生的方法,抹布等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或采用清洁、消毒“一步法”完成的产品,如消毒湿巾。要求达到干净、干燥、、无污垢、无碎屑、无。 2、诊桌、诊椅、诊床、地面等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清洁为主,每天次。发生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采用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 min. 3、床单(罩)、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应次更换,亦可选择使用一次性床单。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更换。 4、每间诊室应配备至少一套洗手设施、充足的手卫生及干手物品,包括、非手触式水龙头、、免洗手消毒剂等,宜使用一次性包装的洗手液,重复灌装的洗手液容器,应清洁与消毒。 5、检查针具的包装,确保无破损,有效期限内使用。包装不应过早打开以防污染,无菌针具包装打开超过小时不应继续使用。 6、针刺操作前应先遵照洗手法洗手,再用75%乙醇或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为不同患者操作时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有感染性的物质时,应戴手套;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时,应戴手套。 7、皮肤消毒方法: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擦拭遍。 8、皮肤消毒范围:以部位为中心,以涂擦为主,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消毒棉球应一穴一换,不得使用同一个消毒棉球擦拭两个以上部位。 9、针具进入皮下无菌组织,属于侵入性操作必须达到水平。 10、一次性针具应使用符合相关要求的产品,必须一人一用一废弃,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专用利器盒中,集中处理,严禁使用。 11、在诊疗或针具清洗消毒过程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害,立即使用和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或0.5%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xxx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doc

附件3 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阵低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二)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和工作水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医疗机杓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规范报告,并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四)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和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按照要求进行空气消毒。 (六)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负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 (七)在诊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发热门(急)诊 1.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更求。 2.应当配备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 3.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等措施,在接触所有患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接触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急)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二)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病区(房)。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应当配备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用品。

浙江省中医医疗技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试行第一部分

浙江省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试行) 第一部分 浙江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2017年12月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毫针刺法、拔罐、穴位埋线、针刀、刮痧和中药洗浴等六项中医医疗技术的操作环境要求以及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开展毫针刺法、拔罐、穴位埋线、针刀、刮痧和中药洗浴等六项中医医疗技术的浙江省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 508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 WS/T 511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GB/T 21709.20—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0部分:毫针基本针刺法 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6号)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7〕22号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治疗室:门诊或住院区域内为患者进行治疗操作的房间。 3.2 诊疗室:门诊区域内医生接待患者,对患者进行问诊、物理检查、诊断与治疗功能的房间。3.3 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4 毫针刺法: 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腧穴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 络、脏腑功能而防治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 3.5 Ⅳ类环境: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室、治疗室;消毒后空气中平均沉降菌应≤4CFU/(直径9cm 平皿·5min)、物体表面的平均细菌菌落数应≤10CFU/cm2。 3.6 Ⅱ类环境:非洁净手术室(部)或其他保护性隔离病区,消毒后空气中平均沉降菌应≤4CFU/(直 径9cm平皿·15min)、物体表面的平均细菌菌落数应≤5CFU/cm2。 3.7 环境表面:医疗机构建筑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门、窗、家具台面 等,后者如治疗车、医疗仪器的表面等。 3.8 医用织物: 医疗机构内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工作人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 加强医院管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

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 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换袋工作由护士进行,仔细检查每袋生理盐水,避免有混浊及杂质的液体冲入膀胱。连接5 000ml一次性引流袋,常用密闭式,管颈粗,不易堵塞且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妥善固定后冲洗液不易逆流,更有效地避免院内感染。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