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

课题

以练习为主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成员:贾小飞

单位:舞阳县侯集乡井庄小学

时间:二零一一年八月十日

以练习为主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现在的美术教学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模仿,又陷入另一种泥塘不可自拔,那就是不动笔墨光动嘴皮,让学生弄得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这种矫枉过正、顾此失彼的现象,应该说是个目前美术教学改革之中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在当前美术教学中,应给示范教学一个合理的定位,让学生从练习中发现事物的规律,发现自然的美。

有道是:光说不练假把式。从我十几年的美术学习来看,美术开始的时候是一种技巧,这个巧就是从大量的练习中来的,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然后上升到艺术,这个阶段必须有大量的练习的积累,让量变引起质变,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这是作为一个美术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

作为现在的美术教学,我认为加强学生的练习,老师只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就可以了,当然老师要能正确的引导,这需要老师必须具备这个引导的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寻找自己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把课堂留给学生,这就是新课改的精神理念。

课题成果汇报与总结

(一)研究的目标

⒈本课题研究的首要目的,在于通过美术教学的练习,增进学生的

美术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美术能力乃至于其他方面能力得到发挥增强,促使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⒉本课题力图在研究过程中,使美术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使美术教师的研究水平得到提升。随着研究的展开,教师会逐步更新旧有的学生观、教学观及其学习观,加深对学生个性心理、教育学、美术教学模式及美术本体的认识,并改进教学,开发改善教学因素,掌握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达到更佳的教学成效。

⒊本课题更深层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美术教学的练习教育的研究,深化教学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促使美术教学的综合能力发展,进而促进教育综合力。(二)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基础美术教育设计的,欲对学生能力的形成发展与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个性化指导及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个性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中以课堂教学为主,从观念上鼓励学生追求多动手,在方法上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态度与评估方法上,充分考虑其在练习中个性基础上所形成的差异,加强有效指导等多种手段,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美术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并验证其普遍意义上的效果。

(三)研究的作用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通过教师的直接示范及指导学生的练习,能使学生极快地掌握绘画技巧、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这在教学中会得到最直接、

最生动的体现。经过多年美术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大量练习的重要性。

1.大量练习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表现冲动

练习可以给学生一种心境,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可以产生一种情绪,可以激发一份冲动,当学生在黑板上或画纸上绘画时,他们心里在描绘一种自己的世界,小学生的心灵是无暇的。他们画出来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成年人无法想象的,就是那种天真,那种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影响的东西是最珍贵的,最接近美术本质的。在练习的状况下,学生是亲临其境的,是近距离的,是直接的感官反射,是直接的心理反应,是美好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就会产生一种满足,从而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师的作品固然美,固然有价值,但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是遥远的,而练习中的老师是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与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上的对话。但这时就更要求老师能对学生正确的引导,有价值的引导,能发现学生作品的美。

2.练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定的技能

美术学科决定了美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强调练习不是就完全去到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教学中教师需要技能的示范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学习。也就是说,美术教师的教育活动,不仅要讲授美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还要传授基本的技能技法,这种技能技法的示范性构成了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具体的教学辅导过程中,美术教师的这种示范性,时常还体现

为手把手的个别传授示范。通过示范,学生可以获得多种感官刺激,比如老师的情绪、状态、动作反映到技术上的笔触、线条、色彩、构图、对画面的理解都会直接刺激学生的眼球,作用于心理,化为直接的情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此前他根本不知道工具怎么去用,颜色怎么去调,怎么去画或制作。技术上的东西可谓“不看不知道”,如果不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技术要领与感受,学生很可能或根本走不上正确的路子。示范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进而模仿,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水平。从而更有效的影响到学生的自己的实践。

3.学生能力的的提升的“反哺”作用,能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课改不断推进与深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在美术学科中,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专业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教学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在技法训练和创作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示范及指导表现,能给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体验。当教师把同学遇到的有难度的问题,经过亲自示范和演绎,这种对问题处理的表率示范行为,会让学生们钦佩。当然教师准确的示范和指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可能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实力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熟悉教材,准确演绎教材中的美术作品,长此以往,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积累,同时,也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教师对美术课本中绘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

演示,都会对学生起到直接的、积极的影响。这样也会使学生和老师为追求同一个目标而相互促进,真正使美术的教育达到美育的效果,这就是练习的作用和意义。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要让学生佩服,且能书善画会做,就必须勤于练习,不断积累,这同时也会对教师自身的基专业本功和专业素养起到不断提高的作用。

(四)课题成果

课题研究历时一年,经过努力,在探讨美术练习为主的教学与学生人格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较清晰的研究思路和较完整的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1、学会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美术技能技巧能力

由于我们计划周密,安排妥当,学生以切实的训练获益匪浅,其绘画表现能力有了长足发展,这种教学效果体现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避免了学生在面对自然忠实描摹而又描摹得不够相像的尴尬境地,他们能有了个性的表现,都反映在了画面上。创新的意识和欲望有所增强,学生有了创作的冲动,表现生活的欲望,不觉得绘画是一件苦事、累事、烦琐事,不再不想上美术课,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课堂。

经过训练90%以上的学生开始更加的喜欢上美术课了,且学生的绘画水平、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得到了一个质上的飞跃。

2、教师从中受益匪浅

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积累了经验总结了得失,更密切的关注教学,关注教改。有效地提高了个人美术素养,不仅视野开阔,理论能力也

得到了提高,教学理念更新,还密切了师生关系,教师的威信无形中的到了提高。教师成为新课改革的实施者、推动者、创造者。

3、学校受益

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带动了其他教师不同程度的参与,他们也积极的参与其中,慢慢的很多教师的美术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美术也产生很大的兴趣。学校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组织了几次书法、简笔画展览等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

学生有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美术作品集中体现了我们的教学劳动成果。有一大部分的学生在上级组织的美术赛事中取得了骄人的佳绩并代表全乡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比赛。全校学生们的整体美术素养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出现了爱学,乐学美术的喜人景象。

课题思考:

课内、课外的美术强调练习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一个有益的切入口。它能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认识自己的美术学习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学生的美术技能技巧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升。

我们美术教师只有扎根于自身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素养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才不至于“萎缩”。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指导,不仅会促进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其教学的功效也更为直接和深刻,良好而准

确的示范,不仅直观和显形,同时,在技能技巧的训练方面,也能起到催化作用。教师的示范指导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学习美术的习惯培养均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避免老师和学生的光说不练,只会理论不会实践,这样将是教育的失败。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教育》 2007.2

[2]《美术概论》邓福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美术教学参考用书》国家教委基础教育组编,奚传绩执笔,人民美术出版社

主要附件目录:

1、学生作业2张

2、教案2篇

3、活动照片2张

附件2

1、小桥、流水、森林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景,学会欣赏大师的风景画。

2、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带来的感受。

教学难点:对绘画表现自然美景的感受。

作业要求:用词汇表达感受,并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用具:

欣赏图片、课本、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小桥、流水、森林》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2、教师播放音乐,欣赏三幅作品。

A国画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名称改为其他?假如你来改这幅作品,你如何修改?

B油画列维坦(俄罗斯)――《深渊》

C油画希施金(俄罗斯)――《松林的早晨》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抒情、欢快、轻松、舒缓、祥和、宁静、流动、甜美……

3、教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

三、布置作业:各人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画一幅风景画。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现自我。

教学反思:能用抒情、欢快、轻松、舒缓等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尝试绘画一幅风景画。

2课题植物写生

2课时

教学内容:通过欣赏响图片及对自然界中植物的观察分析,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特征、花的角度变化、叶子的穿插等,学习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花、叶的朝向,以及如何用疏密不同的线表现植物。教具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对各种植物的描写,培养学生深入观察,提高他们用线表现的方法。

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由于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

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同时,通过查询有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盆栽植物、勾线笔

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观察植物的前后关系进行大胆的表现。

难点:线条的繁简、疏密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姿态。

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2.解题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君子兰)

学习画中线条的粗细变化。同时介绍画的简单知识,强调深入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3.欣赏学生优秀作品

着重讲他们的不同处理手法。进一步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学生讨论。学生欣赏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三、完成作业学生仔细观察,并用铅笔起小稿,教师巡视辅导。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写生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做好上课准备。

二、继续完成作业结合上次作业完成情况,请学生谈: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你发现了他们有哪些特征?

1、说一说,所画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以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学生作画

三、作品展示

1、小组自评。

2、全班互评。

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小组选拔较好的作业。

附件3

2020小学美术课题开题报告

2020小学美术课题开题报告 2020小学美术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小学美术课教学全过程评价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的整合方面已取得一 定成果。但却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的 评价相对滞后。影响了新课程整体育人的功能。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下,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和创新的美术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科学的评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完善教学过程,协助学 生树立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自己,逐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及理论基础 指导思想:按照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 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美术教学信息的基础上,对美术教学的价值 作出客观而较为准确地判断,包括对课堂教学、学生、教师、作业等 各方面实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的焦点指向学生的美术学习与发展,即 注重学习的结果,又重视学习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促动美术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本研究将促动美术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力求探过一 系列相关学生、教师、课堂的美术评价方案,让中小学美术教师能有 效操作,检测课程实施与目标达成情况。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该课题表现出评价目标发展性,评价主体 多元性,评价内容综合性,评价方式多维性特点。是以一种发展的眼 光来注重学生发展。

美术教学全过程评价即是把美术教学评价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做全面 评价。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美术课的类型,学生年龄特点,个体水 平差异,灵活机动采取不同评价方式,让学生保持的兴趣点。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前期准备阶段:2020年6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1月 1.重新设计美术作业模式。 2.课题组成员收集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并分析和研究。 3.积极撰写美术教学评价课题的相关论文。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新课程美术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美术教学评价操作模式与实践研究 (3)学生评价的指导策略研究 (4)学生作业评价操作办法与标准 (5)学生美术综合素养测评方案 (6)美术课堂教学评价量与质性标准 (7)美术教师综合素质测评标准、细则 总结阶段: 2020年11月----2020年12月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内容摘要:基于对当前农村条件、文化背景与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认识,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对当前农村小学美术课堂的重新定位和策略设置提出几点拙见和看法,以作借鉴。 关键字:农村小学分析策略设置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新课改的声势已在全国中小学浩浩荡荡的展开,纵观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有其成功之处,比起旧教材来内容更加丰富,更切实际。但是美术教育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认为在方向上没有根本的改变。而美术作为人类的一大社会精神行为,其本质从来就是以审美与实用共存共荣的一门艺术。美术教育也就必须适应于时代的要求,必须为现代化的需求和国家精神文化建设服务的同时为物质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美术教育,是提高整个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很长的时间里,农村美术基础教育总是没有起色,真正相当一大部分学校还没落实美术课,由于片面强调给语文、数学教师的作业课、自由课、轻松课;长期如此语文、数学成为老师的责任田,而艺术学科则成为被遗弃的一片荒土,无种无收。大部分农村学校老师将美术课视为负课,可上可不上,有美术活动任务就上一上,活动一过,学生就再也想不到上美术课,在各级各类美术竞赛活动中,农村学生获奖甚少。严重的是使学生失去一个最重要的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因为多数农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毕业后就不升学了,他们再也没有机会接受应有的美术教育,于是许多人在艺术方面就成了终生“荒废”,造成农村人口素质低下,长期以来制约了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在当前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中,我觉得不例外为以下几种情况: 教学理念的陈旧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农村教师因信息闭塞、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磁场仍强于新课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观念上仍旧是:美术教学就是传统知识与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还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常常与音乐、体育被当作调节学习情绪的“小三门”,学生们因为大量的课外作业也愿意将每周少得可怜的一两节美术课改为语数课。到临大考时,把美术课改成自习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皆大欢喜。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连起码的一些美术教具,如几何体、石膏像等也没有;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只好让不懂美术的教师兼职上美术课。“赶鸭子上架”的教师,为了混过美术课只好在课前先请人在黑板上画个图案,然后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画,自己拿起语文或数学作业在改,有的干脆在上课时拿一个牙罐往讲台上一放,让学生自己写生;美术对学习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下面试就小学美术的功能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美术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想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他会拿笔起,就在纸上、地面上或是墙壁上画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儿童缺乏明确的数和量的观念,不理解透视现象和空间关系,因此,在画画时常常忽略了物体的大小、高低、远近的比例关系。把人物、大树、房屋画成高低一样,有时把地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画在一条水平线上,把雨伞画成帽子那么小。但尽管儿童画得不象、画得使人发笑,可他要画一辆汽车或飞机,总要事先有个考虑,这样不间断的思考和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首先要经过观察、感知客观事物的形象、结构、比例、色彩、空间位置等。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这

样就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认识事物的能力。儿童作画,主观创造的成份较多,往往不着边际,异想天开,这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性,而画画和手工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也就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美术活动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这样儿童的手指肌肉也得到发展;使动作协调。要使画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儿童有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就促使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美术教学有如下主要优点: 1.1 用比较法指导少儿在观测对象时对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深的比例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大小与位置、物体与画面之间进反复比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掌握物体之间的特征,可以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 1.2.用联系法指导少儿在组成物写生或景物写生中观察哪个是主体物,哪个是陪衬物,再观察被挡住物体的可见部分时,要联系到不可见的部分,使少儿对描绘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现象,从而找出形体的结构规律,可以培养少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 1.3 .用默化画法训练少儿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少儿的记忆力和默画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对发展儿童少年的智力和培养创造力是相当有意义的。能陶冶少儿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和才能,逐步养成积极、开朗、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对学及其他文化课和为将来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创造美好的生活能力打下

美术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

美术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课题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 二.研究的背景 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 ,“合作学习”方式正日益受人们的关注 ,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探讨的热点。《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方式。”因此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自2000年进入新课改以来 ,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小学美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 ,使课堂讨论甚热烈 ,气氛相当活跃 ,教师教得愉快 ,学生学习有趣。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 三.研究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有助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 ,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 ,如何让学生走出误区 ,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真正在集体中获得个人生动活动的发展 ,我想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 ,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2.让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使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 ,有效地解决小组内冲突; 4.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 1.制定研究计划 ,课题组会议 ,交流个人课题思路 ,学习课题资料 2.课题组会议 ,学习合作学习资料 ,交流学习心得和课题研究得失 3.课题组会议 ,学习合作学习资料 ,交流课题研究得失 ,汇报课题研究课 4.课题研究会议 ,学习资料 ,听课题组研究课 ,写听课反思

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 究课题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课题总结 崔艳辉 一、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根据开学初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本学期开始围绕《小学美术课趣味教学研究》确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首先调查了解现阶段师生教与学内容的现状。重点调查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趣味化教学内容的学习态度、状况及原因的调查及分析。二是现有教师资源及教学方式的分析。在调查的基础上,思考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趣味化教学,将书本知识和生活事物相联系,并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阶段性教学目标,创新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落实课题研究行动 本学期,我围绕课题开展以下工作: 1.对教材进行整理和分析,确立阶段性教学目标。 在本学期四年级美术教材中,将所有可以进行趣味化教学的内容按类型进行整理,并将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每一单元整体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整理,使教师对这一研究内容有个整体的概念和全局的把握。 2.初步尝试切实可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通过近期实践,针对“趣味化教学”的策略,我采用了一些新的教学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内容丰富,教师要认识到不同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的情境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探究意识转化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情境”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的兴趣,引起孩子情绪的共鸣,引发其在特定背景的情感支持下自主参与美术活动。 情境教学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孩子们在故事情境的牵引下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教学中来。如以造型设计表现为主的《变形的魅力》一课,我将生活实践和本节课变形练习的教学内

小学美术教学建议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建议(征求意见稿)美术课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 必修课程。美术课程通过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等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下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了进一步规范美术学科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第1条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分析各学习领域的阶段性要求,参考教学建议,理清教学思路。 第2条通读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研读本册教材和教参,把握本学期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 第3条分析学情,把握学校美术教学现状,了解班级学生已有的美术认知、技能水平和美术学习习惯等。 第4条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具体教学进度。进度体现年段、班级、周次、课题、课时数、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和所需教学用具等。 第5条明确完成学期教学计划所需的实施办法和措施,每学期初向学校提出必要的器材和美术耗材的配置方案。 第6条钻研本课教材,把握教材中涉及的美术知识、表现技能,挖掘美术的人文内涵,梳理出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第7条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恰当,教学重点要突出,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一般不超过两个。教学难点要针对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和方法,难点抓准,解决得法。 第8条教学内容要围绕本课的美术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展开,重视学生审美、情感体验和技能实践,注意美术教学的直观性特征,重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第9条根据课时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设计教学层次清晰,衔接自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各环节时间分配得当。 第10条准备教学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具呈现时应注意直观性,针对性,图象要清晰,造型和色彩要适合教学需要,要有审美价值和启发作用。教具设计布局合理,分配适时、恰当。学具尽可能让学生方便、易得。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建构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 在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7月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均对学校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作了明确决定和要求。特别《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进行调查、了解,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为此,我们应把以上各阶段的决定和要求作为最有力的研究背景,来弥补农村学校不能完整按通用教材实施美术教学和满足城市学校更为适合恰当的美术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尝试开发适应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美术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

创设良好的探究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尽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突出校本的课程特色,尤其在充分尊重学校师生的个性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上下工夫。使之更好地成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更好地达到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1、学校开发、实施美术校本课程的特色和独特性; 2、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和实践体系; 3、对其他兄弟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的指引问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专家学者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本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一思想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产生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支配下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模式,它已成为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向。特别日、韩等东南亚国家都普遍开设了美术自主课程,其美术教育注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学习美术学科对小学生的意义 摘要: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对其进行早期人格培养的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的美育已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态等方面的全面性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利于学生责任心的建立,学生学习美术学科能陶冶人的感性,培养合作精神,减少自私自利的现象。更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优秀的人格品质并不是天生拥有的,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逐渐形成的。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使他们的人格得以成长。因此,通过教学活动,增进其人格健全及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和思绪得以表现,是小学生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对其进行早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是一个人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包括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两个方面,著名英国教育学家赫伯·里德则提出所谓完整人格指的是人所具有的一切潜质都得到全面而协调的发展。而美术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心、育格,这个“格”就是指人格。纵观中外美术教育的发展,最早被追求的是其品格教育的功能:着重人的性格的自然完美性,重视精神的熏陶,并使之获得品性高尚。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以正确的早期教育为起点,儿童时期正是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的胚芽时期。随着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的美育已不单纯是技能技巧的训练,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思想、情态等方面的全面性培养。所以,在美术活动中重视早期的人格培养,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生学习美术学科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伯特·里特曾说:“艺术教育不是为了训练儿童的服从性,而是为了儿童生长的自然秩序的陶冶。”而美术教育正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及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乐学爱学。并在创作的过程中令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变得更有智慧,更有爱心,最后既能成就自己也能帮助他人。 在众多的学科中,无论是数学、语文、英语……都有它特定的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公式。正因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担心自己达不到一定的标准而对学习有恐惧感,这里也反映了一个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我则通过一系列的美术学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鼓起勇气。美术学科最显著于其它学科的功能在于它的独特性,它没有唯一固定评价对与错的标准,允许具有不同风格,鼓励运用多种灵活的手法去表现。所以学生可以在一

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小学美术课堂”这里指的是按教学常规要求进行的美术课堂教学,即在以40分钟为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里进行的教学活动方式。要求在一节课内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学生集中、内容集中、目标性强、环节紧凑。一节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不能照本宣科,还必须根据本地学情、教学设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备课、准备教具、制定教学方法和采用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最终目的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理论依据: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

改革的新理念。有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中学习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有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为了尽快改变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养成教育进行研究。 二.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老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老师决不暗示”,注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一,而要能有效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有了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去主动的学习,才能探究出问题的原因,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美术小课题

“小组合作”创设和谐美术课堂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二、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 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 前一段的教育实践研究,我们也对和谐课堂教育的教学与活动内容进行过探讨,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如何在新的课程和教材改革中,充实完善和谐课堂教育教学与活动内容体系,继续为和谐课堂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作出贡献,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实践。 三、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正 在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的小组合作探究,完善和谐课堂,是我们美术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重点。 二、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 “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的效益。作为教师我想到了构建“和谐”的课堂。和谐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和谐的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课堂,是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课堂。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就能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就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和谐美术课堂强调师生之间是对话与沟通的关系,双方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充分运用交流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进行,体现在师生和生生的关系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三、课题实施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 调,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目标。在课堂生活中拓展良好的学习空间,创设学生乐于学习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在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2、在教师素质发展的方面拓展良性空间。创设教师发展的各种条件,形成善 教、乐教的氛围。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教”与“学”的和谐美。 研究目标: 和谐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等。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自20XX年美术课程标准改革以来,小学美术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经费投入少,专业教师培训机会少以及教学理念的滞后,导致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落后。相反,城市学校大力投放资金,专业教师培训机会多,教学理念先进,所以城市小学的美术教育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本文是对四川省南充市的一所农村小学和一所城市小学展开的调查,以学校美术老师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交流的方式,了解美术课程改革实施的现状,并找出农村美术教育与城市美术教育所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农村;城市;小学美术教育;现状;改革;原因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改革推行已久,且在许多学校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城市的小学美术教育中。然而在很多农村地区,美术教育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 1美术教育改革现状对比 两所学校的开课情况 经过对一所农村小学和一所城市小学的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是根据年级来开设美术课程,低年级每周开设两节美术课,而高年级每周只开设一节美术课,并且在开学的前期和后期,美术课都会以各种理由被语文或数学老师占用。而城市小学不但能够保证每堂美术课的正常上课,而且他们还有专用的美术教室,在下午放学后还有课外活动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美术。 两所学校老师的基本情况 这两所学校都有专职的美术教师。农村小学有两名美术教师,一名是近年某高校的毕业生,另一名则是已任教20余年的老教师,该小学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所以美术老师现在主教语文,兼职美术。而城市小学则不一样,他们有一名专职美术教师。然而,就两所学校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城市教师学历结构普遍比农村教师学历结构高。 两所学校教材的使用情况 这两所学校都是使用人教版美术教材,三位教师均表示能适应教材的编排,但使用教材时却有所不同。农村教师上课是跟着教材编写的篇章做教案教学,没有太多的新鲜事物注入课堂,虽说教师们也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但是学校条件有限,即使想让美术课上的更新颖一些也是有心无力,所以最终还是教教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 义和作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常常与音乐、体育被当作调节学习情绪的“小三门”,学生们因为大量的课外作业也愿意将每周少得可怜的一两节美术课改为语数课。到临大考时,把美术课改成自习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皆大欢喜。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连起码的一些美术教具,如几何体、石膏像等也没有;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只好让不懂美术的教师兼职上美术课。“赶鸭子上架”的教师,为了混过美术课只好在课前先请人在黑板上画个图案,然后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画,自己拿起语文或数学作业在改,有的干脆在上课时拿一个牙罐往讲台上一放,让学生自己写生;美术对学习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下面试就小学美术的功能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美术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想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他会拿笔起,就在纸上、地面上或是墙壁上画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儿童缺乏明确的数和量的观念,不理解透视现象和空间关系,因此,在画画时常常忽略了物体的大小、高低、远近的比例关系。把人物、大树、房屋画成高低一样,有时把地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画在一条水平线上,把雨伞画成帽子那么小。但尽管儿童画得不象、画得使人发笑,可他要画一辆汽车或飞机,总要事先有个考虑,这样不间断的思考和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首先要经过观察、感知客观事物的形象、结构、比例、色彩、空间位置等。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这样就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认识事物的能力。儿童作画,主观创造的成份较多,往往不着边际,异想天开,这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性,而画画和手工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也就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美术活动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这样儿童的手指肌肉也得到发展;使动作协调。要使画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儿童有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就促使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美术教学有如下主要优点: 用比较法指导少儿在观测对象时对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深的比例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大小与位置、物体与画面之间进反复比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掌握物体之间的特征,可以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 .用联系法指导少儿在组成物写生或景物写生中观察哪个是主体物,哪个是陪衬物,再观察被挡住物体的可见部分时,要联系到不可见的部分,使少儿对描绘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现象,从而找出形体的结构规律,可以培养少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 .用默化画法训练少儿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少儿的记忆力和默画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对发展儿童少年的智力和培养创造力是相当有意义的。能陶冶少儿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和

小学美术自制教具(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自制教具 美术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课题:自制教具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设计与与应用 二、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充分发挥教师潜能,从而培养新型、能力型的人才。因此,教育的素材和教具有相当一部分要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为学生终生学习打好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恰当应用有助于学生深入、准确的理解教材、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美术同其他学科一样,也需要自制一些教具。例如教师绘制各画种的范画、具体作画方法步骤的分解式挂图以及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制作的教学投影片等。这些教具不同于美术作品,它是师生共用的,直观明了的,带有启示性、探索性的教学用具。、 反思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群体与个体的策划,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能真正紧密的结合,体验学习过程,更深的感悟美术、喜欢美术,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审美、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服务。 三、研究的目的: 1、利用直观形象的美术教具,让学习更简单更轻松,人人都具备艺术素养。

2、在综合性学习中,形成真正有效的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教学中心的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围绕美术学科的特点,重视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材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师还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参观、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综合学习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多种绘画和手 工形式进行创作表现,并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分段步骤): 2016-2017上学年(9月-12月) 1、9月份:美术学科组理论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 2、以美术学科组制定研究计划。收集整理优秀教具,建立教具档案 3、准备十月份校艺术节绘画比赛。确立大主题<校园文明提示语绘画大赛> 4、十月份参加校课题同课异构,听课、评课。 5、十一月份辅导学生参赛《大美安阳》,从中选出优秀作品。 6、在课外辅导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撰写心得、论文 2016-2017下学年(3-7月) 1、三月份制定新学期教学任务,按时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及时整理同组优秀教具。 2、参加课题研究课,听、评课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Word编辑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新课改已在全国遍地开花,教育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由于长期的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我们的教育表面上来讲是在推行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可谓只吹来了春风看不到春雨。长期以来我们只是片面的重视语文、数学课业,而对提高国民文化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美术教育却没有自己的天地。美术课成了学校的“摆设”,素质教育成了“纸上谈兵”,导致了学生长期以来得不到全面、有益的素质发展。缺乏技能技巧,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从而大大制约了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长期来农村基础教育几乎毫无起色,特别是美术教育,对于农村教育来讲美术教育是一块荒土,无种无收。结合实际,我觉得农村美术教育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师资的缺乏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落后的根本点在于师资缺乏,绝大多数的农村小学都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老师越俎代庖,似乎人人都可以是美术老师。然而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中又绝大多数老师是民师转正的,对于这样的专业课更是无从下手,于是大多都是敷衍、应付了事。甚至有的农村小学有美术教师,但担任的课业居然是语、数科而不是美术,简直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令人瞠目结舌。 (二)教育观念的陈旧 农村教师由于条件的关系和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以及教学设备的限制,忽视了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的探索性。在新课程下,美术教学要求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依旧是旧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仅仅注重教师示范,而完全忽略学生的自主性及美术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室仍是教学的唯一场所,教材仍是教学的唯一内容。一个不变的教学场所一本不变的教学内容,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只是单调的照课本临摹,没有有效地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性,更没有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直接导致或影响了他们对这一科目的荒废。 (三)教学方式落后

美术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剪纸课题研究方案 陈仓区实验小学赵莉红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中国的民间剪纸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古老文化,在文化内涵上、民族风俗上、剪刻技术上都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个昔日历史悠久,民间广为流传而被誉为“国风”的剪纸艺术,如今正走向校园,登上了大雅之堂。小学美术教材也已将剪纸内容列入其中,学生已从美术课上对剪纸有了初步的接触。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方法简便,很多学生都喜爱有加。但现实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他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探究。为此我校充分挖掘学校的传统优势,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展现个性创造及感受、体验剪纸艺术的平台,让同学们享受剪纸艺术的快乐。 一、指导思想: 剪纸是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剪纸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剪纸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塑造体验剪纸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机构,在梁校长的领导下,教导处参与成果点评,各班级选好课题,初步对课题有所了解。 2、实施阶段: (1)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每月坚持开展一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交流和成果汇报为主的教研会议。 (3)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 3、实施过程: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剪纸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操作实践。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剪纸环境。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中十分强调环境育人的功能,良好的环境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的效果。我们开展剪纸要注重创设环境氛围,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剪纸宣传橱窗;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这浓郁的剪纸环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剪纸,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剪纸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剪纸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剪纸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剪纸竞赛,切磋技艺,共

小学美术小课题

小组合作”创设和谐美术课堂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前一段的教育实践研究,我们也对和谐课堂教育的教学与活动内容进行过探讨,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如何在新的课程和教材改革中,充实完善和谐课堂教育教学与活动内容体系,继续为和谐课堂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作出贡献,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实践。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正在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的小组合作探究,完善和谐课堂,是我们美术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重点。 二、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的效益。作为教师我想到了构建“和谐”的课堂。和谐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和谐的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课堂,是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课堂。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就能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就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和谐美术课堂强调师生之间是对话与沟通的关系,双方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充分运用交流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进行,体现在师生和生生的关系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三、课题实施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研究内容: 1、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调,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目标。在课堂生活中拓展良好的学习空间,创设学生乐于学习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在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2、在教师素质发展的方面拓展良性空间。创设教师发展的各种条件,形成善教、乐教的氛围。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教”与“学”的和谐美。研究目标:和谐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等。 小组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 (一)、创设融洽的情感气氛,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情感是教学的

小学美术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小学美术教情学情分析 大箕教学区 一、教学情况的分析 1、经济因素 由于农村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各学校对美术教学用具、教学设施的投入和支持都非常的少。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师没有机会把教学内容通过视听技术传达给学生。学生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参加美术活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只能是最基础的。家长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使得家长对艺术学具投入的资金也非常有限。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学具也没有,文具盒里往往只摆放一只铅笔和一只水性笔。 2、家长观念 城市的孩子四五岁的时候,父母都会在音乐、美术方面让他们得到训练,让孩子们在艺术美的熏陶下长大。所以,他们还没有跨进学校的门槛,就已拥有某些学科的基础知识了。但在农村,有些孩子到了上学时还不会书写自己的名字,更不要说之前受到什么教育了。所以,美术教育,在农村必须从最基本的教起。 农村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农村美术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教学方式进行改进、评价方式进行优化。使学生能够更贴近生活、更自由地认识美、创造美。 二、学习情况的分析 第一学段: 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差。 造型表现: 低年级阶段,一般意义上美术学科分类界限非常模糊,造型活动均是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和游戏性,丰富学生的感受。 设计应用:

低段年级的学生,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性,运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尝试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 在1-2年级中,能从对事物的形和色有一定的了解,从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中的兴趣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简短的话语表现自己的感受受。 综合探索: 在低年级,综合探索的内容是以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通过过造型游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 小学三四年级在造型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 造型表现: 三四年级的学生的造型游戏的活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也增加了包含构成意识的造型游戏。 设计应用: 学生开始引入一些知识系统的学习,如果“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稀”等组合原理,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旨在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 3-4年级的学生,应逐步要求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 进行造型游戏活动,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自己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 研究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是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是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共同去研究和探讨。 二、课题界定、理论假设 小学美术欣赏的概念界定 欣赏:欣赏就是从一个作品中发现有意义的地方,慢慢去品味,得到一种很愉快的感觉,是个看似简单却十分深奥的东西 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

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教师把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并以情感为主导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欣赏其内涵。 2、通过研究,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孩子提升美术欣赏能力 3、通过研究,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灵活运用教材,善于结合实际培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前期尝试阶段: (1)组建课题成员 (2)调查美术课堂现状,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兴趣 (3)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4)撰写课题申请报告 (5)尝试研究 2、具体实施阶段: (1)撰写开题报告,调整课题实施计划,明确分工合作。 (2)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 (3)进行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 (4)撰写中期报告,调整实施方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