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俗博物馆建设可行性报告

民俗博物馆建设可行性报告

民俗博物馆建设可行性报告
民俗博物馆建设可行性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况 (1)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

三、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 (2)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

五、项目研究结论 (3)

第二章项目的由来和必要性 (4)

一、项目的由来 (4)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第三章项目选址和实施条件 (11)

一、项目选址 (11)

二、实施条件 (11)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1)

四、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13)

五、城市交通区位 (15)

六、市政公共设施依托条件 (15)

七、施工条件 (15)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17)

一、项目设计规范依据 (17)

二、项目规划设计要求 (17)

三、设计标准和设计原则 (18)

四、工程建设方案 (20)

第五章公用工程 (26)

一、给水工程 (26)

二、排水工程 (28)

三、电力工程 (30)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35)

一、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35)

二、环境保护的标准 (35)

三、环境现状及环境影响因素 (35)

四、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 (36)

第七章节能、节水 (38)

一、建筑节能 (38)

二、公用工程节能 (40)

三、项目能耗分析 (40)

四、项目能耗评价 (41)

第八章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42)

一、项目管理 (42)

二、实施进度计划 (42)

第九章工程招标方案 (43)

一、招标范围 (43)

二、招标组织形式 (43)

三、招标方式 (43)

四、投标人资格确认 (43)

五、招投标程序 (44)

六、中标与招标备案 (44)

七、招投标监督 (44)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6)

一、估算范围 (46)

二、估算依据 (46)

三、投资估算 (46)

四、资金筹措 (47)

第十一章项目财务评价 (48)

一、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48)

二、项目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48)

三、财务基准收益率 (48)

四、经营收入及税金估算 (48)

五、财务分析与评价 (49)

第十二章结论和建议 (51)

一、结论 (51)

二、建议 (51)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建设单位:萧县皇桑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四)项目法人代表:

(四)建设地址:萧县白土镇费村行政村(原戴村和尚林)

(五)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用地面积17385平方米(26亩),建筑面积14451平方米,建筑密度33.6%,容积率1.2,绿化率18.2%。

文物收藏、配套通风、通讯、安全监控、信息网络等辅助工程和供水、供电、排水等公共设施。

(六)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工期为一年,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投资总额1945万元,项目建设资金由萧县皇桑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自筹。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一)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

5、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旅发[2007]51号);

6、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7、《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项目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委发改办〔2005〕2297号文件;

8、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技术资料;萧县建设、环保、土地等有关部门对该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审批材料、证明材料等。

(二)编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选址与建设环境条件

(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4)项目总体布局方案

(5)工程技术方案

(6)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

(7)项目运营和实施计划

(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效益分析

(10)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与建议

三、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填补萧县没有民俗文化博物馆的空白,在满足民俗文化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承接展销会,交易会,各类大、中、小型会议接待,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重点宣传萧县、推介皖北历史文化,进一

步推动萧县民俗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对我国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五、项目研究结论

本项目利用民俗博物馆的功能,充分挖掘萧县的民俗历史资源,并进行开发利用,对宣传萧县、推广和营销萧县,推动本区域乃至安徽省文博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研究认为,该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规模适宜,技术方案合理,建设资金可以落实,在推动萧县文博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增强全民的民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方面,可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的由来和必要性

一、项目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快速发展,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关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国内逐渐兴起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民俗研究的热潮。民俗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进入现代,以欧美发达国家民俗博物馆为代表的民俗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民俗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过来,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促使民俗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的壮大和提高。

萧县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县、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样板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辣椒制种第一县、全国重点产煤县、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中国面粉加工强县。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AAAA级旅游风景区、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旧址蔡洼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何把萧县这一张张名片打出去,打出萧县在国内的知名度、国际的知名度,经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对萧县的远书画文化、餐饮文化、旅游文化、城市发展文化等,用一种建设浓缩城市的民俗灵魂,展现城市的民俗形象,决定建设一座综合类民俗博物馆,使之成为皖北明珠——萧县的城市窗口、教育基地、文化品牌、地域名片。由此,提出本项目即萧县皇藏峪民俗博物馆项目的建设要求。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在建设、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由文物系统、其他部门以及民间兴办的各类博物馆已达2000余所,每年举办展览达到8000余个,参观的观众在1.5亿人次以上。

人类文化既是财富,又是进程。所谓财富,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历史遗留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所谓进程,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文明化过程。

民俗博物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博物馆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近代,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进入现代,以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过来,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促使民俗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的壮大和提高。

民俗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事业的主要承载平台之一,其功能首先具有文化遗产事业的共性——教育、科研、经济功能,并且在功能发挥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民俗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互动的,民俗博物馆公益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和科研这两个功能上,而经济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益性。这些方面的个性功能,全面反映了民俗博物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民俗博物馆作为集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一身的知识宝库,蕴藏着丰厚的教育资源。民俗博物馆将这些资源通过陈列展览的形式,广泛吸引公众的注意,走进民众生活、融入经济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民俗博物馆作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通过实物欣赏和接触、倾听讲解等途径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模式,让受教育者充分享受教育过程的乐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民俗博物馆强大的教育功能可以引发人们利用民俗博物馆来发展教育的无限遐想。

民俗博物馆教育具有社会化教育、辅助性教育、休闲性教育、业余知识型教育等特点。民俗博物馆知识性社会教育的特殊作用,是任何专业化的教学单位不可取代的。民俗博物馆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生动课堂,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促进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失的关键环节。民俗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不可替代性,促使了博物馆发挥作用的社会化。民俗博物馆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教育功能是其与人联系的主要纽带。

(二)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文化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影响并决定着区域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从传统的功能城市到今天的文化城市,文化作为现代城市的灵魂,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元素。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加速,而城市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却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城市化过程中,与文物保护单位易于受到空间条件

限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屡遭破坏的境遇不同,民俗博物馆在现代城市文化塑造方面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民众等各方面的重视和青睐,并确实在打造现代城市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在增强区域吸引力(软实力)方面,通过对文物的收藏、保护和展示,博物馆作为现代城市文化功能区和“地标”,在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的同时,在现代城市中传承和培育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民众对城市的亲切感、认同感、满意度、亲和力以及凝聚力等要素随着城市新文化(或者区域文化)的形成而得到强化,当文化在渐进的演变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后,这种文化的演变将会促进城市在制度方面的创新,并促进城市经济(或者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将影响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虽然文化的演变是渐进的、民间的、不易受干扰的,但是一旦新的文化习惯形成并被带入经济活动之中,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助力是巨大的。因此,博物馆作为现代城市的象征或者地标,在作为文物收藏中心的同时,亦要承担起城市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学术中心、休闲中心和娱乐中心等多项博物馆的新职能,只有这样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潜能才能得以发挥。

(三)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经济社会进步

在民俗博物馆发挥教育、科研功能的过程中,民俗博物馆的经济功能得到伴随体现,博物馆旅游对相关行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民俗博物馆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产生了大量的衍生商品,提升了文化遗产事业的影响力,密切了文化遗产与民生的关系,拓展了文化市场,给文化遗产事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以民俗博物馆为中心的文化圈,可以带动周边的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在改造文化环境的同时,也为社会福利、社会就业等经济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贡献。

民俗博物馆全面开放实际上是强化了民俗博物馆的经济功能——因为民俗博物馆的经济功能不仅仅甚至不主要在于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主要从其间接经济效益以及增强区域吸引力(所谓软实力)上体现出来。

在间接经济效益方面,民俗博物馆主要是以“引擎”的形式存在,即民俗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通过向相关行业、产业、领域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来实现对经济的贡献,这种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民俗博物馆对旅游和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上。

(四)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在文化产业方面,得益于可移动文物体积较小、便于复制的特点,很多民俗博物馆在发展艺术复制品方面大获成功,极大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市场潜力也被看好;储量丰富的馆藏文物保证文化产品素材来源的充足,各具特色的可移动文物可以摆脱产品内容单一的弱点,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文化产业带动艺术品的收藏、鉴别、欣赏等文化活动,满足一部分艺术品爱好者“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遗憾,使博物馆更加融入社会,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博物馆的社会贡献度。

目前,西方国家民俗博物馆发达的会员组织往往依靠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商品维系着博物馆与广大会员之间的联系,会员也十分关注并愿意购买博物馆出品的文化产品;在丰富的文化产品的基础上,西方国家的博物馆还发展了“博物馆网上商店”,甚至开始在博物馆外建立商品分店,更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者。国外的多数博物馆都设有博物馆商店,有的规模很大。

博物馆商店收入相当可观。如瑞士运输博物馆1982年其商店收入占总收入的21%,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1993年经营收入达300万美元,

其中门票款约100万美元,博物馆商店收入为200万美元。上述数据表明了不失时机地开发博物馆文化产业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应该为我国的博物馆所借鉴。

目前,我国民俗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正显示出蓬勃朝气,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文化产业在传播文化知识,扩大民俗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满足公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等方面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俗博物馆通过“与民俗博物馆相关”的商品销售,培育了规模庞大的民俗博物馆会员群体,增加了参观者民俗对民俗博物馆藏品的兴趣和关注程度,拓展了民俗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高了参观者的文化修养,增强了民俗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正是在这种民俗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中,民俗博物馆不仅实现了经济方面的贡献,更为民俗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满足公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五)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拉动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产业发展在民俗博物馆旅游方面,民俗博物馆对旅游行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在游客和博物馆所在地之间建起互利关系。为了民俗博物馆具有持续吸引力的特点也强化民俗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200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特地将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博物馆与旅游”。目前,民俗博物馆旅游除了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外,还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俗博物馆事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民俗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2008年我国文物系统博物馆实现全部免费开放后,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充分显现,几倍甚至十几倍参观人数的增长证明了博物馆旅游的价值。在国内旅游城市,如北京、西安,欧洲著名旅游城市,

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博物馆早已成为吸引全世界游客的顶级旅游目的地。法国凡尔赛宫每年的游客可达200万人,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接待的游客,年入馆量都已超过1000万人次,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代博物馆既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也是公众游览休憩的重要场所。节假日游览博物馆被视为一种时尚,博物馆成为旅游线路中重要的游览景点,甚至还出现了博物馆专线旅游。截至2009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A级及以上景区2474家,其中,博物馆119家(5A级3家,4A级54家,3A级28家,2A级31家,A级3家),占A级景区总数的4.8%,其中级别较高的3A级以上博物馆占到71.4%。此外,太原中国煤炭博物馆、大连长兴酒庄酒文化博物馆、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铁岭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上海地质博物馆、天福茶博物院等还入选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这些都说明博物馆发挥着重要的旅游功能。

总之,民俗博物馆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体,对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难以量化的无形效益(提升区域吸引力),并衍生出大量超出博物馆财务分析范围的经济效益(带动旅游、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随着全国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的顺利推进和对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长效机制的探索,文化遗产事业尤其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以不断强化,并对其他功能的发挥也产生了较强的引领与带动作用,有助于文化遗产事业三大功能的全面发挥,有助于实现文化遗产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

第三章项目选址和实施条件

一、项目选址

本项目选址于萧县白土镇费村行政村(原戴村和尚林),占地面积26亩。交通极为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二、实施条件

1、地形地貌:项目实施地点场地平整,交通方便。

2、地质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为6度以下地震区,不需抗震设防。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一)工程地质

萧县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山丘平行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拨一般为2.5-32.5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

萧县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匠占全部总面积的4.7%。

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由西北向东南。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

根据项目区地质普查钻孔揭露地层属第四级河流冲击相地层,分述如下:

①粉质粘土,浅褐黄色,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在埋深约1米以上及2.2-3.5米,粉粒含量较多,部分段为粉土,松散状,结构性差。

②粘土,棕褐色,青灰色,可塑性偏硬,中等压缩性,见少量淡水螺壳,完整。

③粉质粘土,黄绿色,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含有钙质结核,在埋深约6米处较富集。

④粉细砂,浅黄色,级配性差,中密,本层埋深7.1米钻至15.0米未揭穿。层厚不详。

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在140KPa以上。

(二)水文条件

萧县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淮北平原中部。

萧县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6亿立方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丰枯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应该予以防范。全县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水的硬度较大。

但对砼及钢筋基本不具腐蚀性。

(三)气候条件

萧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主导风向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其次为偏北风和偏南风。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0℃,年均气温14.4℃;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11.2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8.3天,年

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蒸发量为15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20-2480小时。

四、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萧县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统领,着力营造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已形成了煤炭及矿山开发、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轻等四大产业集群。2010年,在招商引资的强力推动和项目建设的有力支撑下,萧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0亿元,增长44.2%;增加值完成34.5亿元,增长2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8家,总数达到140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6家,新增9家,5亿元以上企业9家,新增2家,对经济社会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被省命名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

“十二五”期间,萧县将围绕实现工业经济总量“五年翻两番”的工业扩张目标,全面实施“4565”工程,着力培育四大百亿元产业,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建设六个工业集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超500亿元。“十二五”末,建成150条陶瓷生产线、200条合成革生产线,40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能力,200万吨造纸业生产能力,200万吨小麦加工和200万吨淀粉生产能力,4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力争在煤电化产业领域实现新突破,煤电化总产值实现100亿元。

经省政府批准,在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交汇处设立的占地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是萧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实验区,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是萧县工业发展的新亮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正在吸引国内外广大客商投资兴业。

(二)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萧县是农业大县,110万农业人口,耕地170万亩,人均1.54亩。近年来,萧县始终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农业提升战略,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0年农村经济稳中有升,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亿元,增长5.7%。粮食丰产丰收,总产72万吨,增长3.4%。

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新增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65.49亿元,同比增长33.7%。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小麦和玉米良种化率达100%,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0%以上。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涌现了丰顺菜业、天之润、园艺总场、黄河故道园艺场等现代农业示范典型。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萧县雨田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实施了新庄、杨楼、酒店等一批基本农田治理项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三)旅游资源丰富

萧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独具。全县古迹遍布,有千年古刹天门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固水库、汉墓群、宋朝的古窑群遗迹等。

皇藏峪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审定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被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称号,2008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皖北地区正在崛起的旅游热点。景区内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落叶阔叶林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总面积20平方公里,山、水、泉、涧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小气候明显,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称。

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遗址蔡洼、“萧泗铜灵”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省

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品点之一。

萧县是文化部命名、名闻遐迩的书画艺术之乡。

五、城市交通区位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环境良好,工农业不断发展,拥有众多风景名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萧县紧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市,县城距江苏省徐州市仅仅只有15公里,市民高档消费一般都是徐州市或距离20公里的淮北市,距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新建的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在萧县新建萧县北站,并在徐州高铁站与京沪高铁相连。新规划的徐州-萧县-淮北-宿州城际铁路也将从新建的萧县北站引出。萧县东临老京沪铁路,陇海、符夹铁路纵横穿过,G30(连霍)、G3(京台)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0、311两条国道和三条省道及星罗棋布的县乡道路形成的交通网络与周边地区紧紧相连,十分便利。

六、项目所在镇概况

白土镇位于萧县县城东南15公里,连霍、合徐高束公路在镇内交汇;全镇总人口3.6万、土地总面积6541公顷,其中耕地3万亩,山林坡地4万亩;境内山石、煤矿、高岭土等资源丰富;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特色农产品主要以杏、石榴、枣、柿子等干杂果为主;境内峰峦俊秀、山峰险峻、树茂林丰、古刹掩映,其中著名旅游景点有千年古刹天门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地花甲寺、宋代萧窑遗址地及汉墓群、费村倒流河农家乐等;全竟竟风纯朴、物产丰富、风景宜人。

七、市政公共设施依托条件

项目四周环境优美,市政配套设施齐全,现有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全可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八、施工条件

本项目施工难度较小,本地的施工队伍可满足施工需要。

石料、砂、砾料、石灰、水泥、钢材等材料:项目区周围市场丰富,运输距离较短,可满足供应。

项目选址,场地条件和地块配套满足规划展示馆的建设要求和功能要求。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一、项目设计规范依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T753-200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公共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5—07—01

《城镇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0

《展览馆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6-87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消防、环境保护等各项规定、规范、条例以及国家和当地的现行有关规划设计的规定和其它规范。本项目红线图

二、项目规划设计要求

(一)项目规划总体要求

生态园可行性报告142295335

目录 第一章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概况------------------------------------------------------ 1 二、编制主要依据-------------------------------------------------- 4 三、简要结论------------------------------------------------------ 5第二章项目法人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重庆庆业爱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简介 ------------------------------ 6 二、股东重庆庆业置业有限公司简介 ---------------------------------- 7 三、股东重庆迈德城市建设顾问有限公司简介 -------------------------- 8第三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建设背景------------------------------------------------- 10(一)中央有关城乡统筹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脉络------------------ 10(二)重庆成为我国城乡统筹的试验区 ------------------------------- 11(三)九龙坡区成为重庆城乡统筹先行示范区 ------------------------- 13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一)九龙坡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 15(二)都市近郊农业发展的需要------------------------------------- 17(三)西部建设新城的需要----------------------------------------- 19第四章项目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定位指导思想--------------------------------------------- 21 二、项目定位指导原则--------------------------------------------- 21(一)经济性原则------------------------------------------------- 21(二)生态原则--------------------------------------------------- 21(三)乡土化原则------------------------------------------------- 22

餐饮街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 根据某某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积极推进城市总体发展目标,逐步完善城市结构,提高现有道路系统通行能力,建立功能协调、布局合理、富有弹性的城市布局,建立先进的城市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暖、城市照明等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建立安全完善的抗震、防洪、消防等城市灾害防御体系,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依据某某县的经济发展规划及某某县城市总体规划,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发改委、财政局、交通局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餐饮街道路路面破损、上下水、供热管网不配套等问题,经我局现场踏勘、测量、征求意见、分析、计算整理后,对餐饮街改造工程提出了可行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一、简述 位于某某县飞富商住小区内的餐饮街系2006年修建飞富商住小区时建设,主要作为小区人流通行道路使用。由于当时修建标准低,受多年来沉降冻胀和车辆碾压影响,路面破损严重,加之,上下水、供热管网混合使用一个地沟,管网多处严重腐蚀,漏气漏水无法解决,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和门店正常经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我局现场勘察测量,建议实施餐饮街改造工程,列入2013年老城区改造提升项目序列。 二、建设项目 为了解决餐饮街道路路面破损、上下水、供热管网不配套等问题,经县政府同意,今年计划实施餐饮街改造工程,现申请立项。 (一)、项目名称:某某县餐饮街改造工程 (二)、建设单位:某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三)、项目建设性质:路面、上下水、供暖改造 (四)、建设内容:某某县餐饮街改造工程主要有4项建设内容: 1、道路路面铺装:将现有路面全部拆除,中间6米路面重新用花岗岩材料进行铺装,铺装面积1440平方米;两边各3米人行道用10*20cm荷兰防滑步砖铺装,铺装面积1440平方米。 2、给水管道敷设:敷设PE110给水管道300米,砌筑阀门井12座; 3、排水管道敷设:敷设DN300双壁波纹管300米,砌

乡镇博物馆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扎兰屯市鄂温克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报告书 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结合建国60周年之际,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根据内政字[2009]39号文件精神,现将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建设民俗博物馆,提升展览服务水平项目上报自治区文物局,请将此项目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并给予经费支持。 一、基本概况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位于扎兰屯市西南90公里处,在大兴安岭东麓的济沁河畔,东经122°38′,北纬47°32′,其东临蘑菇气镇,南与洼堤镇接壤,西与浩饶山镇相连,北与南木鄂伦春民族乡接壤,扎—柴公路在乡内通过,济沁河由北向西南蜿蜒流过,是一个以鄂温克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乡,是呼伦贝尔十四个民族乡之一。全乡总辖面积2596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1817平方公里,草场面积7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万亩。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辖6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2个市属国营林场和14个个体农场。截止2007年11月末,全乡总户数为2397户,总人口8705人,由汉、蒙、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满、回、锡伯、俄罗斯9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2916人,占总人口的33.5%,其中主体民族鄂温克民族人口为36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2%。2008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左右。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目前没有存放民

俗用品的场所,民族民俗遗产已逐渐消失,严重影响民族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为保留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我乡党委、政府经过广泛调研、认真分析、论证,决定申报实施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增强民族信心和民族经济发展责任感,改善全乡各族人民文化生活环境,及时挖掘保护即将灭绝的鄂温克狩猎文化,开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提高全乡“三个文明”建设水平,推动民族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进步。 二、历史沿革 萨马街鄂温克人的祖先曾游猎于黑龙江流域的石勒河,精奇里江一带以狩猎为生。清顺治至康熙年间,陆续游动到嫩江流域雅鲁河、济沁河、阿伦河流域,曾被称为“索伦部”。1901年中东铁路修通前后,雅鲁河畔的鄂温克人民逐步游动到济沁河流域。光绪17年(1891年),鄂温克猎民萨马伊热在今乡所在地附近搭起“撮罗子”定居,后鄂温克人逐渐聚居,后形成村落,将地称为“萨马艾里(村屯)”萨马街由此而得名。 17世纪初(明末清初),居住在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和黑龙江上、中游的鄂温克人共分三支,一支是居住在贝加尔湖北勒拿河支流威吕河沿岸的使鹿鄂温克嗯,共有12个大氏族,被称为使鹿的“喀木尼堪”或“索伦别部”。(他们于18世纪迁至额尔古纳河畔,是被称为“雅库特人”的先民。)第二支是居住在贝加尔湖以东赤塔河、石勒喀河一带使马鄂温克人,被称为“纳米雅尔”部或叫“那妹他”,共有十五个氏族,他们是被

街商业区可行性分析报告

某街商业区 可 行 性 分 析 报 告 单位:开元有限公司

日期:2017年12月1日 一、 1、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大连市2001-51号地项目(暂定) 投资商:开元有限公司 建设地址:,西起普照街、永和街,东至保安街,北至长江路,南到天津街。 占地面积:138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57960平方米 投资总额:约64533万元人民币 投资收情况(租售结合):静态投资回收期2。96年(含建设期) 动态投资回收期3。49(含建设期) 投资收益率33.3% 项目建设期:15个月 2、项目建设背景

是历史上形成的大连市最早的商业中心之一,是大连市对外要紧窗口。整个街区的建筑风格、经营业态分布、道路交通环境、经营商品的档次等都代表了大连市的对外形象。 通过大连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大连市在近十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并正在向着国际化都市迈进。然而随着大连市现代化都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天津街商业区逐渐暴露出与大连市的都市进展不相适应。要紧表现在商业区衰落、商品的经营品种定位不明显、建筑功能与街区不协调、街区的特征逐步消逝、形象定位不清等方面。 为使大连市真正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区域性国际化航运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国际商都和国际名城,市政府及市委决定对都市中心商业区进行全面改造。从2000年11月开始对进行天津街商业区进行总体规划,截止到2001年5月天津街一期发行规划方案设计已完成。 全部改造规划面积共70公顷,由三期进行,即一期改造区30公顷,二期改造区15.4公顷,远期改造区15.6公顷。其中一期改造拆迁面积113112平方米,占地面积57068平方米,拟建筑面积143739平方米,由普照街至民生街的5个地块组成。

县民俗博物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县民俗博物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1.1 项目名称 (1) 1.1.2 项目建设地点 (1) 1.1.3 项目建设目标 (1) 1.1.4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 1.1.5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 1.1.6 项目建设周期 (2) 1.2 项目法人 (2)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 2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4)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4) 2.2 建设的必要性 (4) 2.2.1 抢救多民族文化的需要 (4) 2.2.2 宏扬世居民族文化的需要 (4) 2.2.3 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需要 (6) 3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7) 3.1 项目建设地点 (7) 3.2 项目建设条件 (7) 4 规划设计说明 (9) 4.1 建筑设计说明 (9) 4.1.1 设计依据 (9) 4.1.2 工程概况 (9) 4.1.3 设计定位 (10) 4.1.4 设计原则 (10) 4.1.5 设计要点 (10) 4.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建筑功能与面积配置 (12) 4.2 结构设计说明 (14) 4.2.1 设计依据 (14) 4.2.2 设计荷载与抗震设计标准 (14) 4.2.3 结构布置 (15)

4.2.4 基础设计 (15) 4.2.5 主要材料 (15) 4.3 给排水设计说明 (16) 4.3.1 设计依据 (16) 4.3.2 建筑概况及设计范围 (16) 4.3.3 生活给水系统 (16) 4.3.4 排水系统 (17) 4.3.5 消防系统 (18) 4.4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说明 (19) 4.4.1 设计依据 (19) 4.4.2 设计范围 (20) 4.4.3 设计计算参数 (20) 4.4.4 工程概况 (21) 4.4.5 冷源选择 (22) 4.4.6 空调系统设计 (22) 4.4.8 自动控制 (23) 4.4.9 消防系统设计 (24) 4.5强电设计说明 (25) 4.5.1设计依据 (25) 4.5.2 设计范围及内容 (25) 4.5.3负荷等级与供电电源 (26) 4.5.4变配电系统 (26) 4.5.5低压配电及线路敷设方式 (27) 4.5.6照明系统 (27) 4.5.7保安与接地措施 (27) 4.5.8 防雷 (28) 4.6 弱电方案设计说明 (28) 4.6.1设计依据 (28) 4.6.2设计范围 (28) 4.6.3系统组成和功能描述 (29) 5 环境保护与节能 (31) 5.1 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环境的因素 (31) 5.2 环境保护措施 (31)

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

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 二〇一二年四月 灵台县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灵台县博物馆建设项目 投资概算:3500万元 建设时间:2.5年,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 主管单位:灵台县人民政府 实施单位:灵台县文体广电局 二、基本情况 1.灵台县情概况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处~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甘肃向东进入中原的重要节点。全县辖5镇8乡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总流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总人口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8万人~分布有汉、回、藏、满等6个民族。我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商周时期~就建有密须国、密国~周文王出师伐灭密须国在今灵台县城所在地筑“灵台”祭天慰民~灵台因此而得名。曾哺育了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和唐代名相牛僧儒等历史名人~境内发现仰韶、齐家文化遗址和古遗迹500多处~出土文物近万件~有文物保护单位40多处~其中省级13处。 2.灵台县博物馆基本情况 - 1 - 灵台县博物馆为县级综合性文物博物馆~隶属灵台县文体广电局~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正式职工13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

1人~干部7人~工人6人。内设办公室、业务部、保卫部、藏品保管部。灵台县博物馆现有藏品73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珍贵文物数量位居甘肃省基层博物馆前列。 灵台县博物馆现址在县城荆山森林公园~占地面积5亩~2006年县上筹资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秦汉风格的展厅大楼和300平方米的配套用房。2009年建成了两层单面综合楼一幢1000平方米。展厅内有基本陈列《周秦化育——灵台精品文物陈列》~由序厅、历代陶瓷、金华物萃、西周瑰宝、佛教艺术四个专题陈列组成~共展出文物580多件。灵台县博物馆2006年9月正式开馆~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1年12月被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基本陈列获得省文物局精品奖。2008年5月向社会免费开放~近四年共接待观众13万人,次,。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灵台县博物馆是全面展示灵台历史文化发展的综合性文物类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丰富~品级高~数量达7000多件~无历史缺环。基本陈列依托馆藏文物兼顾历史文化发展的主 - 2 - 题~从多个侧面诠释了灵台地域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代表性、艺术性和可观性较强。目前博物馆占地和馆舍面积小~功能不完善~容纳量有限~对大量接待游客和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加之目前展厅数量不足~绝大部分的藏品存放于库房之中~可展出的精品文物数量达上千件~目前仅展出580多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日益显现~为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做好免费开放工作~使博物馆的展示服务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博物馆现有展览已无法

xx农业生态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农业生态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2012年2月1日

目录 1、总论 1.1项目概述 (2) 1.2项目总体目标 (2) 2、xx生态园基本概况 (2) 2.1园区基本概况 (2) 2.2园区成熟度和可靠性分析 (3) 3、生态园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 (4) 3.1 种植业可行性分析 (4) 3.2 养殖业可行性分析 (4) 3.3 旅游业可行性分析 (5) 4、产品市场调查与预测 (6) 4.1种植业主要产品及市场需求量 (6) 4.2养殖业主要产品及市场需求量 (6) 5、项目实施方案 (7) 6、投资预算 (7) 7、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9) 7.1 生产能力和盈利预测 (9) 7.2 社会效益分析 (10) 1.总论 1.1 项目概述

xx农业生态园地处我国秦岭东延余脉,伏牛山南麓,位于丹江流域河南省西峡县境内,总面积5000余亩,海拔高度600—800米。该地区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属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合开展大面积经济林栽培,中草药种植,畜牧业养殖和生态旅游开发。特别是园区内的古寨森林、奇峰怪石、峡谷瀑布、千亩杜鹃等特色景观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xx生态园区以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经济为理念,以建立一个种植、养殖、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的复合型天然农业生态园为目标,实现农业、旅游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1.2项目总体目标 项目总体指导思想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支撑,运用先进管理理念,设立纯天然无污染的农业生态园区。园区整体规划充分体现生态经济为理念。修筑贯穿园区公路网,兴建办公楼、科技研发楼、仓库、度假村、无污染垃圾处理站等基础设施。预计培育经济林3000亩,种植中药材1000亩,在经济林可承受限度内进行家畜野生放养,开发旅游景点25处,设立天然狩猎场。建立无污染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打造一批绿色食品品牌。实现园区内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xx生态园基本情况

某商业街规划及建设---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况 地理位置:XX文化旅游商业街(暂定)位于安徽XX市XX寺旁边,地处赭山脚下,位于进城主干道XX山路一侧。 占地面积:规划用地面积:16765m2(约25亩)。 规划建筑面积:24780m2, 建筑密度:43.16%,平均层数:3.19层。 容积率:1.478 规划用途:商业街 转让土地价格:4900万元(196万元/亩) 投资回收期限:1.5年 二、XX概况 2000多年的XX是历史名城.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XX、XX等四个城市辟为通商口岸,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 XX为省辖市,下属三县(XX、XX、XX),四区(XX、XX、XX、XX)。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215万,其中市区人口75万,流动人口15万。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超出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城市定位 长江中下游的交通枢纽; 安徽省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 2010年,XX将成为长江中下游、宁(南京)汉(武汉)之间的大城市; XX交通便捷,目前已成区域经济龙头。市场已形成较强的辐射能力。 城市规划 城北:工业加工区 城中:商贸旅游区 城南:文体行政区 发展规模:2005年城市扩容,市区人口将达到90万,流动人口20万。2010年城市人口130人,流动人口30万。项目符合城市布局规划,紧邻市中心广场及华东第三步行街(中山路步行街)项目开发周期与城市扩容同步。 经济前景 200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88亿元,比上年增长9.2%。产业结构在调整中演进,第二产业对国

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况 (1)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 三、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 (2)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 五、项目研究结论 (3) 第二章项目的由来和必要性 (4) 一、项目的由来 (4)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第三章项目选址和实施条件 (11) 一、项目选址 (11) 二、实施条件 (11)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1) 四、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13) 五、城市交通区位 (15) 六、市政公共设施依托条件 (15) 七、施工条件 (15)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17) 一、项目设计规范依据 (17)

二、项目规划设计要求 (17) 三、设计标准和设计原则 (18) 四、工程建设方案 (20) 第五章公用工程 (26) 一、给水工程 (26) 二、排水工程 (28) 三、电力工程 (30)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35) 一、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35) 二、环境保护的标准 (35) 三、环境现状及环境影响因素 (35) 四、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 (36) 第七章节能、节水 (38) 一、建筑节能 (38) 二、公用工程节能 (40) 三、项目能耗分析 (40) 四、项目能耗评价 (41) 第八章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42) 一、项目管理 (42) 二、实施进度计划 (42) 第九章工程招标方案 (43) 一、招标范围 (43)

二、招标组织形式 (43) 三、招标方式 (43) 四、投标人资格确认 (43) 五、招投标程序 (44) 六、中标与招标备案 (44) 七、招投标监督 (44)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6) 一、估算范围 (46) 二、估算依据 (46) 三、投资估算 (46) 四、资金筹措 (47) 第十一章项目财务评价 (48) 一、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48) 二、项目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48) 三、财务基准收益率 (48) 四、经营收入及税金估算 (48) 五、财务分析与评价 (49) 第十二章结论和建议 (51) 一、结论 (51) 二、建议 (51)

自然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 . 自然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 项目背景 (4) 1.2 项目概况 (5) 1.3 问题与建议 (5) 第二章某自然博物馆建馆的必要性 (6) 2.1 项目实施背景 (6) 2.2 某自然博物馆的资源条件 (9) 2.3 某自然博物馆建馆必要性 (10) 第三章某自然博物馆项目市场分析 (13) 3.1 博物馆业的市场分析 (13) 3.2 建设定位与目标市场 (14) 第四章某自然博物馆项目建设条件 (19) 4.1 建设地址现状 (19) 4.2 项目建设条件 (19) 第五章建设规模和规划方案 (22)

5.2 项目规划方案 (22) 5.3 商业配套设计 (30) 5.4 配套工程方案 (32) 第六章环境影响的总体评价 (39) 6.1 馆址环境条件现状 (39) 6.2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39) 6.3 环境保护措施 (39) 6.4 环境综合评价 (40) 第七章组织机构与经营策略 (41) 7.1 经营组织结构 (41) 7.2 人力资源配置 (42) 7.3 品牌推广策略 (43) 第八章实施进度计划的建议 (47) 8.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47)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8) 9.1 投资估算 (48) 9.2 资金筹措 (50) 第十章经济评价 (51) 10.1 项目概述 (51) 10.2 财务评价 (51) 第十一章社会评价 (60)

11.2 社会影响 (60) 第十二章风险评价 (63) 12.1 市场竞争分析 (63) 12.2 市场风险对策 (63) 12.3 资源条件风险分析 (64) 12.4 工程技术风险分析 (64) 12.5 社会文化风险分析 (64) 12.6 风险防范对策 (65) 第十三章研究结论 (66) 13.1 建设方案总体评价 (66) 13.2 结论与建议 (67)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农业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农业生态园规划原则和总体思路: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

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章农业生态园项目总论 1.1农业生态园项目概况 1.1.1农业生态园项目名称 1.1.2农业生态园项目建设单位 1.1.3农业生态园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农业生态园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农业生态园项目性质 1.1.6农业生态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农业生态园项目建设期 1.2农业生态园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农业生态园项目编辑依据 1.2.2农业生态园项目编制原则 1.3农业生态园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农业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某商业街规划及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商业街规划及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 地理位置:XX文化旅游商业街(暂定)位于安徽XX市XX寺旁边,地处赭山脚下,位于进城主干道XX山路一侧。 占地面积:规划用地面积:16765m2(约25亩)。 规划建筑面积:24780m2, 建筑密度:43.16%,平均层数:3.19层。 容积率:1.478 规划用途:商业街 转让土地价格:4900万元(196万元/亩) 投资回收期限:1.5年 二、XX概况 2000多年的XX是历史名城.1876年,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将XX、XX等四个城市辟为通商口岸,成为长江通商巨埠之一。 XX为省辖市,下属三县(XX、XX、XX),四区(XX、XX、XX、XX)。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215万,其中市区人口75万,流动人口15万。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超出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城市定位 长江中下游的交通枢纽;

安徽省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 2010年,XX将成为长江中下游、宁(南京)汉(武汉)之间的大城市; XX交通便捷,目前已成区域经济龙头。市场已形成较强的辐射能力。 城市规划 城北:工业加工区 城中:商贸旅游区 城南:文体行政区 发展规模:2005年城市扩容,市区人口将达到90万,流动人口20万。2010年城市人口130人,流动人口30万。 项目符合城市布局规划,紧邻市中心广场及华东第三步行街(中山路步行街)项目开发周期与城市扩容同步。 经济前景 200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88亿元,比上年增长9.2%。产业结构在调整中演进,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降至10%以下。 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退位工作基本完成。308户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45.84亿元,增长26.1%;三资企业工业增加值19.42亿元,增长41.0%;股份制企业工业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24.0%;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10.30亿元,增长19.9%。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6.88亿元,增长24.0%。 产业结构逐步合理,第三产业稳步提升;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完成,三资企业增长迅速,私营企业稳步发展,形成了良性的发展状态,其经济前景看好。 三、XX房地产市场情况

民俗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博物馆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基本情况 (1) 1.2 项目建设内容 (1) 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 1.4 项目研究结论 (2)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3)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3)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第三章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15) 3.1 建设地点 (15) 3.2 用地条件 (15) 3.3 基础设施条件 (15) 3.4 地址自然概况 (16) 第四章文物保护与安全 (17) 4.1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规章制度 (18) 4.2 影响文物保存的外界环境 (18) 第五章消防 (25) 5.1 总体设计 (25) 5.2 建筑消防 (25)

5.3 给排水消防 (26) 5.4 电气消防 (26) 第六章节能 (28) 6.1 建筑节能 (28) 6.2 电器节能 (28) 6.3 空调节能 (29) 6.4 给排水节能 (29) 第七章环保 (30) 7.1 建设地点环境状况 (30) 7.2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措施 (30) 7.3 运行期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措施 (30) 第八章项目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32)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1.1.1 项目名称 ******博物馆 1.1.2 项目地点 位于。 1.2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由七个展厅组成,致力于鲁北地区民族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6名。现有藏品2688件,现已展出1230余件精品文物,安防、消防设施齐全。以收藏、展示民俗文物、调查民俗事象、研究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类博物馆。 1.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0000元,注册资金1000000元,办展经费2000000元,运营经费500000元,全部由******同志个人自筹。

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市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基本情况 (1) 1.2 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4) 1.3 总体目标与建设要求 (5) 1.4 建设内容 (6) 1.5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 1.6 项目建设工期 (8) 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8) 1.8 项目研究结论 (9) 2.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0)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10)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9) 3. 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28) 3.1 建设地点 (28) 3.2 用地条件 (28) 3.3 基础设施条件 (28) 3.4 地址自然概况 (30) 4. 工程建设方案 (34) 4.1 土地整理 (34)

4.2 总体规划 (34) 4.3 总平面布置 (36) 4.3 建筑、结构 (40) 4.4 给水工程 (43) 4.5 排水工程 (46) 4.6 电力工程 (49) 4.7 采暖通风及空调工程 (52) 4.8 电讯工程 (56) 5、文物保护与安全 (58) 5.1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规章制度 (58) 5.2 影响文物保存的外界环境 (59) 6. 消防 (66) 6.1 总体设计 (66) 6.2 建筑消防 (66) 6.3 给排水消防 (67) 6.4 电气消防 (67) 7. 节能 (69) 7.1 建筑节能 (69) 7.2 电器节能 (69) 7.3 空调节能 (70) 7.4 给排水节能 (70)

8. 环保 (71) 8.1 建设地点环境状况 (71) 8.2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措施 (71) 8.3 运行期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措施 (72) 9. 项目组织管理与招投标 (73) 9.1 项目组织和管理 (73) 9.2 项目招投标 (74) 10. 项目实施进度 (77) 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8) 11.1 编制依据 (78) 11.2 编制说明 (78) 11.3 资金筹措方案 (79) 12. 项目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80) 附表: 总投资估算表 附图: 1、项目位置示意图 2、项目总平面图 3、一层平面图 4、二层平面图

生态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林州市暖村林果开发有限公司 暖村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O一三年八月一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名称及单位 (1)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1.3项目情况介绍 (1)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1.5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2)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4)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4) 2.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6)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2.4项目建设的意义 (9) 第三章市场分析 (12) 3.1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 (12) 3.2生态农业观光园市场分析 (15) 3.3绿色食品市场分析 (17) 3.4核桃及相关果品市场分析 (19)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1) 4.1林州市基本情况 (21) 4.2林州市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22) 4.3 交通、水电等基础条件 (23) 第五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24) 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4) 5.2项目规划原则 (24) 5.3项目建设总体规划 (26) 5.4项目建设内容 (27)

第六章项目技术方案 (29) 6.1技术方案原则 (29) 6.2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29) 6.3核桃及其它果品无公害栽培技术 (29) 6.4工艺流程 (30) 6.5总平面布置 (30) 6.6设备方案 (31) 第七章环境保护与节能分析 (33) 7.1环境保护 (33) 7.2节能 (35) 7.3安全 (35) 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37) 8.1工程项目管理 (37) 8 2组织机构 (37) 8.3人力资源 (37) 8.4员工培训 (37) 8.5管理机构和设置 (38) 8.6劳动定员 (38)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9) 第十章投资估算 (40) 10.1 建设投资 (40) 10.2资金筹措 (41) 10.3资金使用和管理 (41) 第十一章财务评价 (42) 11.1评价依据 (42) 11.2基本数据 (42)

港澳xx休闲步行街可行性研究报告

港澳xx休闲步行街 可行性分析报告 开发商:嘉兴港澳xx房地产有限公司 发展商:嘉兴市港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xx置业有限公司 香港利丰行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中标背景分析 第三部分嘉兴商贸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项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第五部分项目成本测算 第六部分项目收入测算 第七部分项目收益分析 第八部分总体经济评介

第一部分项目基本情况 嘉兴市土地管理局于二OOO年十一月三十日发布了《嘉兴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公告(嘉土(2000)第3号)》。对编号为2000-4号地块(即本项目地块)进行公开招标,吸引了众多房地产开发商的关注和参投,我公司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市场调查、科学的研究分析,并聘请了国内一流的商业投资专家进行分析测算,结合国内外商业街发展的最新态势,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结论,坚定了中标的决心。 一、本项目土地概况: 本项目地块位于嘉兴市中心最佳商贸区的心脏地带,出让土地面积37097.9平方米,东侧为建国路,北侧为环城路,南侧和西侧分别为繁华的勤俭路和少年路。 二、本项目土地规划要求: 1.地块规划为以南、北步行休闲广场为主,集商、办、娱乐和

文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用地。 2.地块平均容积率为1.5。 3.建筑密度不大于50%。 4.绿地率不小于15%。 5.硬地率不小于10%。 6.建筑高度沿建国路一侧以低层为主,高度控制在15米以下,靠近少年路一侧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 第二部分中标背景分析我公司对本项目的看好是基于我们对今后嘉兴乃至浙江以及全国经济的增长持乐观的看法,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将极大地改变中国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的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这将会刺激现有商业格局的改变,提高商业形态的品味,集商贸、娱乐、文

民俗博物馆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民俗博物馆项目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1.1.1 项目名称 ******博物馆 1.1.2 项目地点 位于。 1.2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由七个展厅组成,致力于鲁北地区民族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6名。现有藏品2688件,现已展出1230余件精品文物,安防、消防设施齐全。以收藏、展示民俗文物、调查民俗事象、研究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类博物馆。 1.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0000元,注册资金1000000元,办展经费2000000元,运营经费500000元,全部由******同志个人自筹。 1.4 项目研究结论 本项目是******县鲁北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利用博物馆的功能,充分挖掘******本地的历史资源,并进行开发利用,对宣传******、推广和营销******,推动本区域乃至黄河三角洲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研究认为,该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规模

适宜,技术方案合理,建设资金可以落实,在推动黄河三角洲旅游、观光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方面,可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地势平坦,多水无山,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属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半岛城市群、济南城市群经济圈四大经济区结合部,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辖12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63个行政村,63万人口。 ******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故里,辖区内有孙子兵法城、魏氏庄园、******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被授予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绿色名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2013年,******县共拥有文化馆1处,乡镇文化站14处;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其中国家、省和市级分别为1个、9个和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67项,其中国家、省和市级分别为2项、6项和19项。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10.3万余户,电视覆盖率为100%。 ******县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现存唯一清代城堡式民居"魏氏庄园",有为纪念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而修建的大型仿古式建筑群"孙子故园"和占地5000余亩的“中国孙子兵法城”,有泰山行宫、宋代古城墙遗址、山东省最大的平原林场保护区、有风光秀丽的黄河自然风景和优美独特的生态农业景色,以及大商文化、龙山文化遗址。

完整版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完整版 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概况 (4) 1.3问题与建议 (7) 第二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9) 2.1需求分析 (9) 2.2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12) 2.3推荐建设方案 (16) 第三章场址选择 (17) 3.1场址现状 (17) 3.2场址条件 (17) 第四章工程建筑方案 (22) 4.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22) 4.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23) 4.3建筑方案 (26) 4.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7) 第五章节能方案 (39) 5.1节能依据 (39) 5.2能源状况及耗能指标分析 (40)

5.3节能措施 (42) 5.4节能效果分析 (44)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45) 6.1项目地址环境现状 (45) 6.2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45) 6.3建设期环境保护对策 (49) 6.4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51) 6.5营运期环境保护对策 (51) 6.6环境保护设施与投资 (52) 6.7环境影响评价 (52)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54) 7.1安全管理 (54) 7.2卫生管理 (58) 7.3消防方案 (59) 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62) 8.1组织机构 (62) 8.2人力资源配置 (64) 第九章项目招投标及工程进度 (65) 9.1招投标依据 (65) 9.2招标范围 (65) 9.3招标组织形式 (65)

9.4招标方式 (65) 9.5施工工期 (66)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9) 10.1建设投资估算的范围 (69) 10.2投资估算依据 (69) 10.3建设投资估算 (70) 10.4项目总投资及来源 (77) 第十一章财务评价 (80) 11.1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择 (80) 11.2服务收入支出预测 (80) 11.3财务评价指标 (80) 第十二章社会评价 (81) 12.1项目社会影响分析 (81) 12.2项目与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 (83) 12.3社会风险分析 (84) 第十三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 (86) 13.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因素 (86) 13.2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87) 第十四章研究结论及建议 (90) 14.1推荐方案总体描述 (90) 14.2主要对比方案 (91)

奶牛养殖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市××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及负责人 (1)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 1.3 主要研究内容 (1) 1.4 建设内容及规模 (2) 1.5 主要研究结论 (2) 1.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4) 2.1 区域概况 (4) 2.2 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4) 2.3 项目提出的理由 (6) 2.4 建设的必要性 (7) 2.5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0)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规模确定 (12) 3.1 市场分析 (12) 3.2 市场定位 (14) 3.3 规模确定与产品方案 (14)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5) 4.1 项目选址 (15) 4.2 自然条件 (15) 第五章工(农)艺技术及设备选型 (17) 5.1 奶牛饲养工艺 (17) 5.2 沼气工程 (23) 1

5.3 生物有机肥加工工艺 (26) 5.4 蔬菜大棚种植工艺 (27) 5.5 设备选型 (30) 第六章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 (33) 6.1 主要原材料供应 (33) 6.2 燃料及动力 (33)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34) 7.1 编制依据 (34) 7.2 奶牛养殖场工程方案 (34) 7.3 沼气工程土建方案 (38) 7.4 蔬菜大棚工程方案 (40) 7.5 公用工程 (41) 第八章节能 (43)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44) 9.1 编制依据 (44) 9.2 环境现状及规划目标 (44) 9.3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45) 9.4 环境影响评价 (48) 第十章劳动安全与卫生消防 (49) 10.1 编制依据 (49) 10.2 劳动安全措施 (49) 10.3 安全卫生措施 (50) 10.4 消防 (51)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 (53)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