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一个小格为0.04秒,一个大格为0.2秒;一个小格为0.1mv,一个大格为0.5mv,两个大格为1mv。

标准电压:1mv=10mm。

P波:代表心房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P波时限一般小于0.12秒。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P波方向: 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平均可。

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级至心室开始除级的时间。

PR间期时限:0.12~0.20秒,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一般不超过0.22秒。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人QRS时间一般不超过0.11秒。多数在0.06~0.10秒。

R峰时间: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0.04秒,V5、V6导联不超过0.05秒。

Q波:正常人Q波时限一般不超过0.03秒(除Ⅲ和AVR导联外)。Ⅲ导联Q波的宽度可达0.04秒。

正常情况下,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四分之一。

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出现可呈QS波。

J波: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的复级过程。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级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

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若v1的T波方向向上,则V3~V6导联就不应再

向下。

振幅: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

导联R波的10分之一。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尚属正常。

QT间期:指QRS波群得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级和复级全过

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正常范围为0.32~0.44秒。

U波:在T波之后0.02~0.04秒。

早期复级:V3~V5导联、Ⅱ、Ⅲ、AVF导联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

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其振幅≥0.12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突出,又称“肺型P波”。

左心房肥大:P波增宽,其时限≥0.12秒,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秒,以Ⅰ、Ⅱ、AVL导联最明显。又称“二尖瓣P波”。

双心房肥大:1.P波增宽≥0.12秒,其振幅≥0.25mv。

2.V1导联P波高大双向上、上下振幅均正常范围。

左心室肥厚:1.胸导联RV5或RV6>2.5mv;RV5+SV1>4.0mv(男)或>3.5mv(女性)。

2.肢体导联RⅠ>1.5mv;RAVL>1.2mv;RAVF>2.0mv;RⅠ+SⅢ>

2.5mv。

3.CORNELL标准:RAVL+SV3>2.8mv(男性)或>2mv(女性)。

4.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11秒。

右心室肥厚:1.V1导联R/S≥1,呈R型或Rs型,重度右心室肥厚可使V1导联呈qR 型(除外心肌梗死);v5导联R/S≤1或S波比正常加深;AVR导联以R波为主,R /q或R/S≥1。

2. Rv1+Sv5>1.05mv(重症>1.2mv);RAVR>0.5mv。

3.心电轴右偏≥+90°(重症可>+110°)

4.常同时伴有右胸导联(v1、v2)ST段压低及T波倒置,属继发性ST-T改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V1~V6导联呈rS(R/S<1)

双侧心室肥厚:1.大致正常心电图:由于双侧心室电压同时增高,增加的除级向量方向相反互相抵消。

2.单侧心室肥厚心电图:只表现出一侧心室肥厚,而另一侧心室

肥厚的图形被掩盖。

3.双侧心室肥厚心电图:既表现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如v1

导联R波为主,电轴右偏等),又存在左心室肥厚的某些征象(如v5导联R/S

>1,R波振幅增高等)。

心内膜下肌缺血: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可出现高大直立的T波。

前壁心内膜下缺血:胸导联可出现高耸直立的T波。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下壁心外膜下缺血,下壁导联Ⅱ、Ⅲ、AVF导联可出现倒

置的T波;

前壁心外膜下缺血,胸导联可出现T波倒置。

心肌损伤:1.心内膜下心肌损伤ST段压低。

2.心外膜下心肌损伤ST段抬高。

心绞痛发作,Ⅱ、Ⅲ、AVF导联及v4~v6导联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

“缺血型改变”:1.缺血发生心内膜肌层,使对向缺血区的胸导联出现高而直立

的T波。

2.缺血发生心外膜肌层,则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

缺血使心肌复级时间延长,特别时3位相延缓,引起QT间期延长。

“损伤型改变”:损失心肌导联出现ST段抬高。ST段明显抬高可形成单向曲线。

“坏死型改变”:“坏死型”图形改变主要表现为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限≥0.03秒,振幅4分之1/R)或者呈QS波,一般认为:梗死的心肌直径>20~30mm或厚度>5mm才可产生病理性Q波。

超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上斜型或弓背向上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由于急性损伤阻滞,可见QRS振幅增高并轻度增宽,但尚未出现异常Q波。

急性期心肌梗死: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出现异常Q波或QS波;T波有直立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

近期心肌梗死:抬高的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

陈旧期心肌梗死:常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数月之后,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下坏死型的Q波。

前间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主要出现在v1~v3导联。

前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主要在v3~v5导联。

侧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出现在Ⅰ、AVL、v5、v6导联。

前侧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仅出现在v5、v6导联。

高侧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仅出现在Ⅰ、AVL导联。

下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出现在Ⅱ、Ⅲ、AVF导联。

正后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v7~v9导联。

而与正后壁相对应V1、V2导联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及T波增高(对应性

改变)。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异常Q波或QS波出现在胸导联(V1~V5)。

非透壁性心肌梗死(非Q型)或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ST-T改变可呈规律演变。但不出现异常Q波。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2个或2个以上相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ST段

抬高的标准为v2-v3导联男性J点≥0.2mv,女性抬高≥0.15mv,在其它导联男

性,女性J点抬高≥0.1mv。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表现为ST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或无ST-T异常。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v1~v5导联及Ⅰ、aVL导联ST段抬高,冠状动脉造影、

左前降支近段闭塞。

1.心肌梗死合并其它病变: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多发于左心室前壁)时,可见

ST段持续性抬高达数月以上(ST段抬高幅度常≥0.2mv同时伴有坏死型Q波或

QS波)。

2.心肌梗死合并有右束支阻滞时心室除级初向量表现出心肌梗死特征,终末向量

表现出右阻滞特点。一般不影响两者的的诊断。

3.在存在左束支阻滞的情况下,在QRS波群为正向(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0.1mv;在v1~v3导联出现ST段压低≥0.1mv;在QRS波群为负向(S波为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0.5mv均提示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

窦性心律:P波在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率>100次/分,PR间期及QT间期缩短有时可伴有继

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降低。

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率<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秒。

窦性停搏: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且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1.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50次,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2.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3.在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基础上,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又称为慢一快综合症。

联律间期: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折返途径与激动的转导速度等可影响

联律间期的长短。

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

间位性的期前收缩:又称插入性期前收缩,指夹在两个相邻正常窦性搏动之间的期前收缩,其后无代偿间歇。

单源性期前收缩:指期前收缩来自同一异位起搏点或有固定的折返径路,其形态、联律间期相同。

多源性期前收缩:指在同一导联中出现2种或2种以上形态及联律间期互不相同的异位搏动。

频发性期前收缩:依据出现的频度可人为地分为偶发和频发性期间收缩。

室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

2.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秒,T波方向多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3.往往为完全性代偿性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2 倍。

房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异位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P'R间期>0.12秒。

3.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性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2倍。

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某些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可以延长若异位QRS-T波。

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若异位P'下传心室引起QRS波群增宽变形,多呈右束支阻滞。

交界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窦性P波,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

2.出现逆形P'波(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可发生于QRS 波群之前(P'R间期<0.12秒)或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秒)或者QRS相重叠。

3.大多为完全性代偿性间歇。

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以及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心动过速但常因P'不易辨别。频率一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QRS形态一般正常(伴有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可呈宽QRS波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1.频率多在140~200次/分

2.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秒

3.如能发现P波,并且P波频率慢于QRS波频率,PR无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则可明确诊断。

4.偶尔心房激动夺获心室或发生性融合波,也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胸导联QRS波呈左束支阻滞,下壁导联Ⅱ、Ⅲ、AVF呈高振幅R波。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在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心室,又称加速的房性、交界性或室性自主心律。

频率比逸搏心率快,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慢,交界性心律频率多为70~130次/分,室性心率频率多为60~100次/分。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出现上、下交替改变。

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见一系列增宽变形QRS波群,以3个~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每次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秒而自行终止,但极易复发或转为心室颤动。

心房扑动:P波在Ⅱ、Ⅲ、AVF扑动波呈锯齿状,频率为240~350次/分。

心房颤动: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波的频率350~600次/分RR绝对不齐,QRS波一般不增宽。

心房颤动伴有室内差异传导:若是前一个RR间距偏长而与下一个QRS波相距

较近时,易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波。

心室扑动:无正常QRS-T波,频率达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均匀的低小波,频率200~500次/分。

房性逸搏:1.在一个较窦性周期为长的间歇(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窦性静

止之后的较长间歇)之后出现一个房性P'波。

2.此房性P'波形态特点视为房性异位起搏点部位而异,但与同导联

的窦性P波不同,频率50~60次/分。

3.房性P'波之后多继以室上性QRS波群,P'R间期在0.12~0.2s之间。

交界性逸搏:

1.在一个较长间歇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

2.QRS波群的形态与窦性下传者相同,偶可伴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呈畸形。

3.QRS波群前后可见逆行P'波P'R间期<0.12秒,RP'<0.2秒,或QRS波群前后均不见逆行P'波

4.交界性逸搏前偶尔可出现窦性P波,但PR间期<0.1秒。

室性逸搏:

1. 在一个较窦性周期为长的间歇后,出现一宽大畸形的室性QRS波群,QRS波群时间多在0.12 ~0.16秒,ST 段与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逸搏前间歇多数不规则,少数亦可称为规则。在临终前逸搏前间歇常进行性延长。

3. 室性逸搏的QRS波群前后多无相关的P波。

房性心动过速:

1.起源于窦房结附近的房速,其P'波形态与窦性相似。

2.起源于右心房上部的房速,在Ⅱ、Ⅲ、aVF导联上P'波直立。

3.起源于右心房下部的房速,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Ⅰ、v6导联倒置。

窦房阻滞:PP间距逐渐缩短,于出现漏搏后PP间距又突然延长成文氏现象。

房内阻滞:P波增宽≥0.12秒,出现双峰,切迹≥0.04秒。

一度房室阻滞;PR间期延长,PR间期>0.2秒(成人)PR间期>0.22秒(老年人)。

二度房室阻滞:P波后QRS波脱漏分两种:

1.二度Ⅰ型房室阻滞: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P波下传受

阻,脱漏1个QRS波群,漏搏后房室阻滞得到一定改善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

2.二度Ⅱ型房室阻滞: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三度房室阻滞:P波与QRS波毫无关系(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1.成人QRS波群时间≥0.12秒。

2.V1、V2导联QRS呈rsR'型或M型。此为最具特征性改变。

3.Ⅰ、V5、V6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0.04秒。

4.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切迹

5.V1导联R峰时间>0.05秒

6.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7.Ⅰ、V5、V6导联T波方向与终末S波方向相反仍为直立。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1. 成人QRS波群时间≥0.12秒。

2.V1、V2导联呈rS波(其r波极小,S波明显加深增宽)或呈宽而深的QS波

3. Ⅰ、AVL、V5、V6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顿或有切迹。

4. Ⅰ、V5、V6导联q波一般消失。

5.V5、V6导联R峰时间>0.06秒。

6.ST-T方向通常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左前分支阻滞:

1.QRS波群心电轴左偏在-45°~-90°。

2.Ⅱ、Ⅲ、AVF导联QRS波呈rS型。

3.Ⅰ、AVL导联呈qR型。

4.AVL导联R峰时间≥45毫秒。

5.QRS时间轻度延长,但<0.12秒。

左后分支阻滞:

1.QRS波群心电轴右偏在+90°~+180°。.

2.Ⅰ、AVL导联QRS波呈rS型。

3.Ⅲ、AVF导联QR型。

4.QRS时间轻度延长,但<0.12秒。

预激综合征:

1.PR间期缩短<0.12秒。

2.QRS波增宽≥0.12秒。

3.QRS波起始部有预激波。

4.P-J间期一般正常。

5.出现继发性ST段改变。

LGL综合征:PR间期<0.12秒,但QRS起始部无预激波。

高血钾:

1.细胞外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致使QT间期缩短和T波高尖,基底部变窄。

2.血清钾>6.5mmol/l时,QRS波群增宽,PR及QT间期延长,R波电压降低及S波加深,ST段压低。

3.血清钾>7mmol/l,QRS波群进一步增宽,PR及QT间期进一步延长。

低血钾: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以及U波增高(U波>0.1mv或U/T>1或

T-U融合、双峰),QT间期一般正常或轻度延长,表现为QT-U间期延长。

高血钙:ST段缩短和消失,QT间期缩短。

低血钙:ST段明显延长,QT间期延长、直立T波变窄、低平或倒置。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精简心电图知识点整理

①p波、P-R间期②P-P→心率、节律③QRS振幅/宽度、主波方向、电轴(I 、III看)、异常Q波④ST段、T波⑤预激波 【QRS波宽大畸形可见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颤伴预激 第一节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 (一)P波:

(三)ST-T段: 第二节心房、心室肥大 第三节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一、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缺血性:①心内膜→T波高大②心外膜→T波倒置 损伤性:①心内膜损伤/典型心绞痛→ST段压低②心外膜损伤/变异型心绞痛→ST段抬高【鉴别】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

第三节心律失常 二、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窦P在,心律快,RR小于3大格,PR少于3小格” 【其他】心率多在100~180bpm,逐渐开始逐渐停止,可伴发继发性ST-T改变 2.窦性心动过缓:“窦P在,心律慢,RR超过5大格,PR大于3小格” 常伴窦性心律不齐 3.窦性停搏:长的时间内无P波发生、无QRS波群(可出现逸搏QRS)、长P-P与窦律周期不呈整倍数关系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①持续窦缓(心率<50bpm)②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③过缓-过速综合征 ④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或传导障碍(双结病变)

六、心脏传导异常(一)病理性传导障碍

二度II型A VB易发展为高度或完全性A VB,是安置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三度 【定义】又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激动完全被阻滞不能下传到心室,阻滞部位可位于房室结、 希氏束或双束支或三分支 【心电图特点】 ①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各自保持固有心律(房室分离) ②P波频率(心房率)较心室率快(必须特征) ③如果完全阻滞在房室结内,其下位起搏点多在希氏束,QRS波群不宽,心室率在40~60bpm ④如果完全阻滞在希氏束或三束支,起搏点在心室内,QRS宽大变形,心室率20~40bpm 【notice】在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中,如果偶尔出现P波下传到心室者,称为几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治疗】安置心脏起搏器 【可发生房室分离的疾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干扰与脱节、房颤 束支 与分 支传 导阻 滞 概述 一侧束支发生阻滞时,激动从健侧心室越过室间隔后再缓慢激动阻滞一侧的心室,在时间上可延长达 40~60ms。在心电图上根据QRS时限是否≥0.12s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右束支 传导阻 滞 【右束支阻滞常见,其原因有】由单侧冠脉供血、右束支细长、其不应期较左束支长 【临床意义】右束支阻滞常见于健康人,也常见于心脏病病人 【机制】RBBB时,室间隔从左向右除极,然后除极左室,最后除极右室,QRS前半部正常,后半部 QRS时间延长、形态改变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电图特点】 “PR正常QRS后半宽,QRS还比3格宽;V1V2 M型,S-T下移T倒转” ①V1、V2导联出现rSR’波或出现宽大切迹的R波 ②V5、V6及Ⅰ导联的S 波增宽粗纯≥0.04秒 ③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R波宽且有切迹 ④V1 或V2导联R峰时间(V ATV1)≥0.06秒 ⑤QRS波时限≥0.12秒 ⑥继发性ST-T改变:方向与QRS波终末向量方向相反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特点】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相似,唯有QRS的时间<0.12s R’>r 左心室除极 房间隔开始除极,方向为向右,由于右束支 阻滞,故方向改变向左传,形成小r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依据: 对象: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依据:1、历史时代依据2、现实社会依据 第二章 1、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概念及内涵扩展 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人口规模受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人口结构可分为: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3、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城镇化:从乡村到城镇的人口迁移 逆城镇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4、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和对社会的影响; 概念: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影响:(可自述) 5、反映人口健康的重要指标;

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2、死亡率: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6、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 第二个时期是农业时期,持续大约1万多年。 第三个时期是工业时期,距今不过两三百年的时间。 7、邓肯的POET模型。 1、邓肯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该模型也被称为“生态复合体” 2、在模型中:(1)每个要素是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的;(2)任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 8、环境保护战略的演变。 1、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 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和条件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 3、生态现代化理论:工业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不仅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潜在的兼容性,而且也可以是推动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和机制。由工业化

关于心电图的知识点

关于心电图的知识点 P波:代表心房除极,ⅠⅡaVF、V4~V6向上,aVR向下。 振幅肢导<0.25mv 胸导<0.2mv 时间<0.12s PR间期:P波起点到QRS起点,代表心房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0.12-0.20s QRS:代表心室除极,一般0.06-0.10s,大于0.12s视为异常。 Q波:除aVR以外,正常人Q波时间小于0.04s,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J点:QRS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为J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 ST段一般在等电位线上。上抬:V1 V2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 0.5mv,V4-V6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下移:所有导联一般不超过0.05mv。 T波:大多与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 若V1的方向向上,则V2-V6就不应再向下。 QT间期:指QRS起点到T波终点,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正常范围 0.32-0.44s。心率越慢,QT间期越长;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 U波: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小的U波,方向大体与T波一致。V3 V4较易见到,U波明显增高-----血钾过低。 心房肥大 1 右房肥大P波尖而高耸,≥0.25mv,但是P波不增宽。ⅡⅢavF最为突出, 称为肺性P波。 2 左房肥大P波增宽,时限≥0.12s,且常呈双峰,两峰间距≥0.04s,ⅠⅡaVL 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P波。 心室肥大 左室肥大Rv5+Sv1〉4.0mv(男性)或者〉3.5mv 电轴左偏 右室肥大V1导联R/S≥1,Rv1+Sv5〉1.05mv 电轴右偏 心肌梗死 1 超急性期梗死发生后数分钟高大的T波,ST段斜形抬高,尚未出现Q波。 2 急性期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坏死性Q波(时间≥0.04s 振幅≥1/4R),损 伤性ST段升高,缺血性T波倒置。 3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ST段恢复至基线,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 4陈旧期梗死后3-6个月或更久,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残留下坏死性Q 波。 (心电图定位:前间壁V1 V2 V3;前壁V3 V4;前侧壁V5 V6;高侧壁ⅠavL; 广泛前壁V1-V6;下壁ⅡⅢavF;后壁V7 V8 V9) 心房扑动:正常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扑动波(F波),F波在ⅠⅢavF 导联中可见。室律规则,QRS一般不增宽。 心房颤动: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动波,V1最明显。室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沉积相知识点复习 (5)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试卷 一、填空题( 每空0.5 分,共10 分) 3 、一般说来,层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①__________ ,多属②__________ 的产物;柱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条件③__________ ,多为④__________ 的产物。①较弱,②潮间带上部,③较强,④潮间带下部至潮下带上部。 6 、Young et al.(1972) 以潮汐作用带为形式的相带模式包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 ③__ 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四个相带。①潮上带,②潮间带,③局限潮下带,④开阔潮下带。 7 、第一部系统论述我国各地质时代的沉积岩层的古地理轮廓的专著是①__________ 编著的② __________ 。①刘鸿允,②《中国古地理图》。 1 、相标志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可归纳为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和③ __________ 三类。①岩性标志,②古生物标志,③地球化学标志。 6 、Laporate(1969) 以潮汐作用划分的相带模式包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四个相带。①潮上带,②潮间带,③潮下带上部,④潮下带下部。 7 、米德尔顿和汉普顿按支撑机理把沉积物重力流划分为四种类型,即①__________ 、②______ ____ 、③__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①碎屑流,②颗粒流,③液化沉积物流,④浊流。 5、按照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特征,可将砂质高能滨岸相划分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四个亚相。①海岸沙丘、②后滨、③前滨、④近滨。 6、欧文(Irwin,1965)根据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将陆表海碳酸盐沉积作用环境划分出了三个能量带,即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①远离海岸的X带(低能带)、②稍近海岸的Y带(高能带)、③靠近海岸的Z带(低能带)。 三、比较下列每对术语的异同点( 每小题 4 分,共32 分) 4 、泥岩与页岩——均为粘土岩,前者无页理,后者有页理。 5 、沉积相与岩相——岩相与沉积相是从属关系。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而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6 、河控三角洲与浪控三角洲——为不同作用所控制形成的三角洲。河控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形成的三角洲,是高建设性的三角洲,形态上呈鸟足状或朵状。浪控三角洲是以波浪作用为主形成的三角洲,是破坏性的三角洲,形态上呈鸟嘴状。 7 、内波与内潮汐——内潮汐是内波的一种特殊类型。内波是指存在于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或具有密度梯度的水体之内的水下波(LaFond,1966 ),内波的振幅、周期、传播速度、深度的变化范围都很大。其中周期与半日潮或日潮相同的内波叫做内潮汐。

社会学概论知识要点

社会学概论知识要点 主要概念知识要点 1.社会学是研究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 2.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从三种角度来概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 (二)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三)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社会学的社会化研究就是要考察和解决有助于把人推到一定社会结构中充任角色的条件和机制。 3.社会运行的概念: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4.社会运行分分类: 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社会化与个体化;社会互动;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制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城市化;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5.田野调查法: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领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 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6.社会角色概念: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 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它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内部的关系,另一种是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地史学复习重点汇总+中国地质大学.doc

沉积环境: 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记录成因的物质表现。生物相岩相 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相分析——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瓦尔特相(定)律亦称相对比原理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相互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 (James Hutton). 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 (1830; Hutton, 1795) Sed. Facies indicators——the physic, chemic and biolog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dicat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processes and conditions. 。。。。。。 地层:各种层状岩石的统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 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她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 地层叠覆律: 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 原始水平律: 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 原始侧向连续律: 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

社区工作者考试基础知识完整总结

1、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的人员构成、职能分别是什么?每届任期几年? 答:由具有参事议事和协调能力、在群众中有威信的部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代表,社区内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届知名人士、驻区单位代表等组成,其成员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受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委托,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闭会期间开展视察、检查和调研等活动,行使对社区事务的议事、协商、监督职能,有权对社区居民委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实施监督;有权对物业管理机构和驻区单位涉及社区公共事务的行为提出建议,进行协商和监督,促使社区各项事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 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三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五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4、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二是社区卫生。三是社区治安。四是社区环境。五是社区文化。六是社区组织。 5、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在我国,作为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2)思想素质。(3)思想道德素质。(4)业务素质。(5)能力素质。 6、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它与人们把本职工作之外的福利性、公益性和非专业性助人活动称为的社会工作,有本质不同。 7、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有哪些?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有两方面:从社会使命看,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专业使命看,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8、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和间接社会工作方法。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与咨询、社会工作研究。 9、社会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 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 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

岩石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火成岩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和生物遗骸等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的成因分类:按岩石的形成作用过程划分为:岩浆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继而冷却固结的产物。沉积岩: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变质岩:是由先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及应力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岩石。 三大岩类之间的循环转换关系:已经存在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抬升到地表以后,经风化剥蚀、机械破碎、搬运、沉积等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已经存在的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因温压条件的变化或流体的作用等可形成变质岩;温压条件的进一步变化,可使原来的沉积岩。变质岩或火成岩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在固结形成新的火成岩。 岩石学: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岩浆:是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含有部分挥发分和固态物质、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自然界中硅酸盐岩浆占绝大多数,极少量是金属硫化物岩浆和金属氧化物岩浆(矿浆)及碳酸岩浆。 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 (1) 常量元素: O、Si、Al、Fe、Mg、Ca、Na、K、Mn、Ti、P、H、C等,其中O最多。在岩浆结晶过程中这些元素相互结合,组成各种矿物。通常以氧化物形式来表示:如SiO2 、Al2O3 、Fe2O3 、 FeO 、MgO、CaO、Na2O、K2O、MnO、TiO2、P2O5、H2O、CO2 等。但实际上在岩浆中这些元素并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多是呈离子、原子或离子团的形式存在,如: Mg2+、 Na +、[SiO4]4-。 另外还有挥发份:CO2、SO2、CO、N2、H2 NH3、NH4、HCl、HF、KCl、NaCl等等。硅酸盐岩浆化学成分以SiO2含量最多,根据SiO2含量将硅酸盐岩浆分成4种类型:1) 酸性岩浆SiO2 > 63%(wt%) 2) 中性岩浆SiO2 52~63%(wt%) 3) 基性岩浆SiO2 45~52%(wt%)

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右心房肥大: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II、Ⅲ、aVF导联最明显。2.在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起始P波指数IPI>0.03 mm.s。 左心房肥大:1.P波增宽≥0.12S,常呈前底后高的双峰P波,双峰间距≥0.04S,Ⅰ、Ⅱ、aVL导联较明显。2.在V1导联上,Ptf≤-0.04mm.s(ptfV1为P波终末电势)。 左心室肥大:1RV5≥2.5mV;RV5+SV1>4.0mV(男)或 3.5mV(女)。2QRS时间略延长,达0.10-0.11s,v5导联VAT≥0.05s。3ST-T段改变:V5、V6等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4心电轴左偏但不超过-30。 右心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增高:RV1>1mV,RV1+SV5>1.2mV,RaVR>0.5mV。2 QRS 波群形态改变:V1导R/S>1,V5导R/S<1。3 心电轴右偏,尤其是>110者。4 V1导VAT>0.03S,但QRS波群并不延长。 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缺血性T波改变,损伤型ST段改变,坏死型Q波改变(1.Q波时间大于或等于0.04S;2.Q波电压>同导R波的1/4。) 心肌缺血 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多在15分左右,面对缺血区出现的导联上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变异型心绞痛:ST段抬高,常伴T 波高耸,对应导联则表现为S-T段下移。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S-T段下移,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幅度≥0.05mV。2,T波改变,表现为低平、双向(尤其是先负后正)、倒置。3,U波持续倒置。 室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提早出现的异位P'波;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3,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4,有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室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时距等于两个窦性P-P间距。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频率大多为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2,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时间≤0.10S。 室性心动过速: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频率多在140-200次/min,室律可略有不齐;2,QRS波群增宽畸形,时间≥0.12S,T波方向相反;3,如能发现窦性P波,可见窦性P波的频率比QRS波群的频率缓慢,可发生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这是诊断室速最可靠的依据。 心房颤动: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间距不匀齐的房颤波(f波),频率在350-600次/min,V1导联最清楚,其次是Ⅱ、Ⅲ、aVF。2,心室律绝对不规则。3,QRS波群形态正常。 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P波后均伴有QRS波群;P-R间期延长≥0.21S。 II度房室传导阻滞:A,Ⅱ度1型,又称莫氏1型或文氏型: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到出现一次心室漏搏。B,Ⅱ度Ⅱ型:P波有规律地出现,P-R间期恒定;QRS 波群成比例地脱漏,形态正常或增宽、畸形。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P间距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心房率大于心室率,即P波频率高于QRS波群频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异位起搏点的位置。 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间≥0.12S;V1、V2导联QRS波群呈rSR'(M)型或宽大而有切迹的R波,S-T段压低,T波倒置;Ⅰ、V5、V6导联呈宽而有切迹的S波,时间≥0.4S。 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间≥0.12S;QRS波群V1、V2导联常呈rS型或QS型,Ⅰ、V5、V6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呈宽大、有切迹或顶部粗钝的R波。 预激综合征:P-R间期<0.12S,P波一般为窦性型;QRS波群时间≥0.12S;QRS波群起始部粗钝,形成所谓的预激波;继发性ST-T段改变。 血钾过低或缺钾:S-T段压低>0.05mV,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以V2、V3明显,可达0.1mV以上。 血钾过高:1,最初表现T波高尖,基底狭窄,双支对称而呈"帐篷样";2,血钾>6.5mmol/L 时,QRS波群增宽,R波降低,S波加深,S-T段压低;3,血钾>7.0mmol/L时,P波消失(窦室传导),QRS波群增宽、畸形,P-R延长,心室率缓慢。血钾过高的最后阶段可发生室速、室扑、室颤甚至心室停搏。 低血钙:S-T段延长,QT间期延长,直立T波变窄低平或倒置。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重点知识

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答:国外看法:1、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3、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将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国内看法:社会为研究对象;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剩余说,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学科所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正确把握:社会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对象众说纷纭;对社会学对象的理解不应强求一致。 2、社会与个人关系的重要性? 答:定义社会学的对象,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区别社会学的学派;确定社会学的属性;社会学的主要内容,直接、间接的包含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理论上,每个社会学家自觉或不自觉的解决的问题,实践上,每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某种意义上,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 答: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 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学科的关系:综合性学科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个别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管理学的综合性学科的关系:同属综合性学科。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答: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识: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社会学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符合规律性;对社会管理和制定社会政策提供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政策、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答:对转型的认识越深入,越全面,社会学的成长越扎实、越迅速;成长了的社会学,推动转

沉积岩与沉积相考试题

沉积岩与沉积相 请注意: 1、本考试科目提供一套试题参考答案,进入本门课程点在线考试,随机抽题,如果考试题不是其中试题,千万别点最下面的“完成考试”按钮,立即关闭窗口,重新进入抽题,直到抽到所给这套题为止 2、在线考试只有一次机会,成绩为最终考试成绩,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没给答案的可自行发挥,别空题,做完后一定点完成考试显示“答卷结果保存成功”表示提交成功,否则考试结果将无分值

1.成岩作用 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从沉积物到沉积岩,以及在沉积岩形成以后再到它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即到其被破坏或发生质的变化以前,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或作用,是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阶段。 2.沉积相 沉积环境和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综合)。 3.河流的“二元结构” 河流沉积的下段是由河床亚相的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组成,是由于河道迁移而引起的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的底层沉积。上段由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组成,属泛滥平原沉积,主要是大量细粒悬浮物质在洪泛期垂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剖面的顶层沉积。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4.在海里或江里的岩石或珊瑚虫遗骸堆积成的岩状物 5.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沙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6.如波状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其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7.又称毛细管浓缩作用或蒸发泵作用。 一般认为在潮上带,早先沉积的碳酸钙沉积物饱含孔隙水,在强烈蒸发时孔隙水沿毛细管上升,并使沉积物下部与海水沟通的孔隙不断获取海洋中正常海水的供给,就像泵汲一样。蒸发泵汲作用进行,使潮上带沉积物上部孔隙水的盐度大大提高,出现文石、高镁方解石及石膏沉淀,特别是石膏的沉淀增高了卤水中Mg/Ca比值,这些卤水就成为一种交代溶液,逐渐交代碳酸钙沉积物而形成白云岩。 8.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

心电图口诀记忆,临床医师每年必考!

心电图口诀记忆,临床医师每年必考! 心电图是实践技能考试的必考内容,心电图虽然复杂,但是实践技能考试大纲所要求考查的心电图的难度不是很大,医学教育网特意给大家整理了心电图的速记口诀,希望对大家复习有所帮助! 正常心电图 1.没刻度的 2. 有刻度的(临床常用) 纵向每一小格代表0.1mV,横向每一小格代表0.04s。(因为心电图机的灵敏度和走纸速度分别是1mV/cm和25mm/s.) P波:<0.25mV, <0.12s QRS波:0.06~0.10s PR间期:0.12~0.20s QT间期:<0.40s HR(心率):60~100次/min 3.所有的12个导联(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aVF;胸导联V1,V2,V3,V4,V5,V6):

各段意义: 纵向每一小格代表0.1mV,横向每一小格代表0.04s。(因为心电图机的灵敏度和走纸速度分别是1mV/cm和25mm/s.) 一句话牢记10种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P,QRS,T波;PR,QT间期)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是上下纵的5格(即V5导联QRS波>0.25mV)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即V1导联QRS波中R/S>1,也就是R波>S波的幅度)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P波的位置上乱七八糟的。可发展为心室颤动。(即P波的位置被大小不一的小f波取代,而QRS波正常) 心室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正常QRS波消失,只剩下大小不一的小波。

沉积岩与沉积相在线考试题目与答案

《沉积岩与沉积相》在线考试(开卷)试题—16秋 注意事项: 1、通过在线考试模块完成该课程考核; 2、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 3、请务必于20XX年1月6日前完成。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叠层石:主要是由蓝绿藻的生长活动所形成的亮暗基本层在垂向上有规律交替的一类构造。暗层:富藻纹层,富有机质;亮层:富碳酸盐矿物层,富碳酸盐碎屑。 2、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 3、浪基面:又称波浪基准面、波基面或浪底,是指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界面。波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波浪的干扰,是静水环境。 4、陆表海::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海底坡度(30m,多为几百米),太暗.底部水体停滞缺氧:来自周围陆棚的底流可为超盐度,较大密度,不易上流所致 5、浊积岩:是浊流沉积形成的各类沉积岩的统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单描述5种不同类型的沉积构造。 1.水平层理:例如:硅藻土,纹层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代表静水环境中的缓慢沉降。 2.平行层理:纹层亦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在剥开面上可见剥离线理构造。主要产于砂岩中。一般出现在急流和能量高的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 3.楔状交错层理:层系界面呈平面状,厚度变化大且呈楔状。层系界面不互相平行,纹层倾角变化较大,方向变化也大,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 4.透镜状层理:潮汐层理的一种,砂质沉积以透镜状被保存在泥质中(灰岩)。泥质纹层呈波状,占主体,砂质沉积可见斜纹层。主要形成于潮汐环境中。 5.粒序层理:亦称递变层理——正粒序、逆粒序。层理底部常有一冲刷面。只有粒度的渐变而

心电图总结笔记及典型心电图判读

左房肥大: 左房肥大P增宽,V1改变最明显. 双峰距超过0.04',P波切迹双峰显. 右房肥大: 右房肥大P高尖,ⅡⅢavF最明显. 肺A高压是根源,肺心先心均可见. 左室肥大: 左室肥大高振幅,RV5高达2.5mv. 若加V1s值,男高4.0mv女高3.5mv. V5室壁激动>0.05,电轴左偏约-30' 横位Ravl高1.2mv,RⅠ+SⅢ>2.5mv. RⅡ+RⅢ高达4.0,左肥高尖更清楚. 右室肥大: 右室肥大看V1,试看R/S两相比. 如若R/S>1,右肥诊断立考虑. 假如单看V1值,R波应≥1.0mv. 若加V5的S值,综合1.2mv就问诊. 顺钟较常出现,平均电轴>+110' 心梗 Q单下倒,急梗快救. Q遗倒T, 陈旧性梗阻非急. Q单:指ST呈单向曲线抬高

Q遗:指Q波不消失 窦性心率: 频率不快也不慢,每分搏动60~100之间.P波外貌长半圆, P-R0.12'-0.20'之间.P-P距差0.16',ⅠⅡ导轴不偏. 顺逆钟均可见,窦性心律可诊断.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整齐,P-P间隔有差异. 同导相差>0.16秒,P-R正常应熟记. 窦性停搏: 窦性P波无规律,较长时间不见P. 长短P-P不成比,窦性停搏要考虑. 逸搏与逸搏心律: 逸搏常在窦缓时,被动代偿是机制. 逸搏波形同早搏,也分交界与房室. 逸搏出现周期后,这个特点要熟记. 逸搏出现连三次,逸搏心律便成立. 房性期前收缩: 异位早搏P颠倒,P'在QRS前后找. 若与QRS相重叠,P波一定找不到. P'在QRS前见到,P'-R小于0.12'. QRS后边遇到P',R-P'<0.2'莫忘了. 提前QRS室上性,完全代偿为交界.

政治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政治社会学概论部分 一、列宁与葛兰西的共性: 1.都是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反决定论。 2.都是理论家与革命家的统一。作为理论家,都精通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革 命家,擅长斗争策略,灵活运用理论。 二.阶级统治下的霸权(Hegemony) 这是葛兰西提出的,指赢得了民众的同情和支持的权力。 三、韦伯关于学术与政治的论述 四、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的差别 五、管理主义(本迪克斯): 指一种观念或意识形态,这种观念使旧制度解体后的自由的劳动者们聚集在一起追求共同的物质利益——效率最大化。 六、现代国家(民族国家): 指1500年后在欧洲居于统治地位的机构。具有下列特征:(1)有一个明确界定的、延续的疆域(2)相对集权(3)不同于其它各种组织机构(4)在其疆域范围内,通过以有形的集中性强制手段后去垄断地位来强化其政治主张。七、斯科克波尔对美国福利国家起源的论述 现象:直到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福利国家才开始有较大的发展,这与其它西方工业化民族国家不同。 分析角度:历史的偶然性 她是从19世纪末美国政府具有推行完备福利国家的重要的基础——为内战老兵提供养老金和津贴周痩进行研究的。她认为,基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因素,内战养老金没有推动为穷人和贫困群体提供大规模社会福利项目。 原因:(1)美国缺少一个集权与自制性的国家机器来推动这样一个项目的发展。在当时的美国,决策是自下而上的,正当服务于本地而不是国家。 (2)在当时,精英与中产阶级也没有为社会福利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而是把他们的怒火和愤恨转向移民和穷人。 (3)美国的女性主义组织活跃,推动建立了有利于妇女的福利政策,但工人和劳工并没有获益。 八、涂尔干的国家理论:如何权衡国家与职业组织的关系? 九、托克维尔:为何美国能建立其以平等性和民主性为基调的一整套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 (1)地理原因 (2)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移民的身份平等,清教信仰 (3)政治生活中的自我教育和促进:地方自治,陪审团制度 (4)一方面,在美国,公民实际上生来就是平等的;另一方面,美国人能一直保护盒声张他们的自由,并影响到他人。1,大量的民间组织和结社的体制确保了民主社会的延续。2,,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的的原则 十、多数人的暴政:

沉积相考试重点-(2)教学提纲

沉积相考试重点-(2)

对比淡化澙湖与咸化澙湖的沉积特征。 答:淡化澙湖与咸化澙湖在沉积特征上的不同之处如下: (1)岩石类型:淡化澙湖以钙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为主,粗碎屑岩极少见。可见方解石、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沉积矿物。当澙湖底出现还原环境时,可形成黄铁矿、菱铁矿等自生矿物,岩石呈暗色或黑色,澙湖若为碳酸盐沉积时,则以泥晶、微晶石灰岩及白云岩、含泥石灰岩为主。 咸化澙湖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并可夹有盐渍化和石膏化的砂质粘土岩,几乎无粗碎屑岩沉积,可出现石膏,盐岩夹层。若为清水沉积时,则主要是石灰岩、白云岩,并夹石膏及盐岩层,可出现天青石、硬石膏、黄铁矿等自生矿物。 (2)沉积构造:淡化澙湖中,交错层理一般不发育,若有波浪作用,可发育缓波状层理,水平波状层理,及对称或不对称波痕。虫孔少见,偶见干裂。咸化澙湖中一般多出现水平层理及塑性变形层理,斜层理不发育,盐类沉积中可见周期性溶解作用所引起的“冲刷面”,可见盐类假晶及泥裂。 (3)生物化石:淡化澙湖中为适应淡化水体的广盐性生物如腹足类,瓣鳃类,苔藓类,藻类等数量大为增多,正常海相生物常发生畸变,如出现个体变小,壳体变薄,具特殊纹分布等反常现象,当澙湖底部有H2S存在时,则可使生物群绝迹。咸化澙湖中以广盐性生物最发育,如腹足类,瓣鳃类,介形虫等,正常盐度的生物则全部绝迹,当盐度增高至一定限度时(一般不超过5~ 5.5%),大生物即行灭绝。 简述不同类型河流的主要特征。 答:①平直河流:弯度指数小于1.5,河床坡陡水流急,多出现于一条河流的上游。

②辫状河:弯度指数小于1.5河道宽、水浅、坡陡、流急,心滩是辫状河最重要的沉积类型,心滩出现使河道频繁分叉合并,故形态呈辫状,多出现于中上游。 ③曲流河:弯度指数大于1.5,河道窄、水深、坡缓、流速小,点坝是曲流河最具特征的沉积类型。多出现于中下游。 ④网状河:由多条弯曲多变的河道联结似网状而故名。弯度指数大于1.5,冲积岛(湿地)发育,常占60~90%,为网状河最重要的地貌特征,常出现于下游。 简述湖泊环境的一般特点。 答:(1)水动力特征: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缺乏潮汐作用。波基面常常不超过20米。常有众多的河流注入。 (2)物理化学条件:①湖泊对大气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湖水出现温度分层现象。②湖水含盐度变化大,可由小于1%至大于25%。因有不同源区的河流注入,湖水化学成分变化大。③稳定同位素,稀有元素等与海洋差别较大,如18O/16O 13C/12C低于海相,海相碳氢化合物的 34S/32S较为稳定,湖泊中变化大。B、Li、F、Sr在淡水湖泊中较海洋中少,Sr/Ba常<1。(3)生物学特征:常发育良好的淡水生物群,如淡水的腹足类、瓣鳃类等底栖生物,介形虫、叶肢介、鱼类等浮游和游泳生物,还常发育有轮藻、蓝藻等低等植物等。 简述湖泊相沉积的一般特征。 湖泊相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①岩石类型以粘土岩、砂岩、粉砂岩为主.砾岩少见,仅分布于滨湖地区。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但一般比河流相略高。由岸向湖心,粘土岩比例增加。粘土岩中含丰富的有机质,是良好的生油岩系。 ②沉积构造类型多样,粘土岩中多发育水平层理、块状层理,砂岩中发育交错层理、波纹交错层理,同时可见对称及不对称波痕、泥裂、雨痕及生物搅混构造。 ③生物化石丰富,常见介形虫、叶肢介、瓣腮类、腹足类动物化石及高等和低等植物化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