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表5-5 非蛋白质呼吸商与氧的热价

表5-5 非蛋白质呼吸商与氧的热价

表5-5 非蛋白质呼吸商与氧的热价
表5-5 非蛋白质呼吸商与氧的热价

生理学将人处于清醒、静卧、空腹、室温在20℃左右的条件定为基础条件,人体在基础条件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单位是KJ,KJ/h。

将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耗能记为代谢率,单位是kJ/(m2·h)。基础代谢率记为B。

基础代谢率随着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我国正常人基础代谢率的平均值如表5-1所示。

基础代谢量可由下式计算:基础代谢量= BSt

B——基础代谢率平均值(kJ/(m2·h) )

S——人体表面积(m2)

t——持续时间(h)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 0.1529

安静代谢量是指机体为保持各部位的平衡及某种姿势所消耗的能量,单位是KJ,KJ/h。

安静代谢量包括基础代谢量和仅仅为维持体位平衡及某种姿势所增加的代谢量两部分。通常可以常温下基础代谢量的120%作为安静代谢量。

安静代谢率记为R,R=1.2B

安静代谢量= RSt = 1.2BSt

R——安静代谢率(kJ/(m2·h) )

B——基础代谢率平均值(kJ/(m2·h) )

S——人体表面积(m2)

t——持续时间(h)

人体进行作业或运动时所消耗的总能量,叫作能量代谢量,单位是KJ,KJ/h。能量代谢量包括基础代谢量、维持体位所增加的代谢量和作业时所增加的代谢量三部分,也可以表示为安静代谢量与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之和。能量代谢率记为M。

能量代谢量是计算作业者一天的能量消耗和需要补给热量的依据,也是评价作业负荷的重要指标。

能量代谢量= MSt

M——能量代谢率(单位为kJ/(m2·h) )

S——人体表面积(单位为m2)

t——测定时间(单位为h)

为了消除作业者之间的差异因素,常用相对代谢率这一相对指标衡量劳动强度。相对代谢

率记为RMR,RMR可由以下两个公式求出:

能量代谢量= RMR×基础代谢量+1.2×基础代谢量

=(RMR+1.2)×基础代谢量

M=B×RMR+R=B×RMR+1.2B=(RMR+1.2)B

某男工身高1.7m,体重70kg,基础代谢率平均值约为158.7 kJ/(m2·h),连续作业2h,当RMR=4时,求能量消耗为多少?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为多少?

人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O128×体重(kg)-O.1529

=0.0061×170+O.0128×70-0.1529

=1.8161(m2)

能量消耗量=(RMR+1.2)×基础代谢量

=(RMR+1.2)×基础代谢率平均值×体表面积×作业时间

=(4+1.2)×158.7×1.8161×2

=2997.44(kJ)

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能量代谢量-安静代谢量

=RMR×基础代谢量

=RMR×基础代谢率平均值×体表面积×作业时间

=4×158.7×1.8161×2

=2305.72(kJ)

食物的热价和氧的热价:

每1g食物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能称为该食物的热价;在氧化过程中每消耗1L 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氧的热价。氧化不同的食物,氧的热价不同,如表5-4。

呼吸商:

各种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为呼吸商,即RQ=VCO2/VO2。

非蛋白呼吸商是指忽略蛋白质代谢后,非蛋白质氧化时产生的CO2量与消耗的O2量之比,用NRRQ表示。如表5-5。

例5-2 有某项作业,测得作业者在作业时的耗O2量为1.30 L/min,CO2的产生量为1.05 L/min,安静时的耗O2量为0.24 L/min,CO2的产生量为0.19 L/min。求该项作业的相对代谢率。

解:作业时的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VCO2/VO2=1.05/1.30=0.81

查非蛋白呼吸商与氧热价表,氧热价为20.15KJ/l。

安静时的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VCO2/VO2=0.19/0.24=0.79

同理可查得氧热价为20.05KJ/l。

1.疲劳的特征

疲劳可以从三种特征上表露出来:

(1)生理状态发生变化;(2)作业能力下降;(3)疲劳的自我体验

2.疲劳的测定方法

(1)生化法

通过检查作业者的血、尿、汗及唾液等液体中乳酸、蛋白质、血糖等成分含量的变化来判断疲劳。

(2)工作绩效测定法

通过调查工作过程中产量、质量和操作差错率的变化,来对疲劳状况做出评定。

2.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

(1)疲劳后身体的恢复

疲劳恢复过程包括体内产能物质及体液等成分的恢复,疲劳物质的消除等。

恢复时间长短与劳动强度、恢复期环境及个体差异等有关。

恢复过程存在―超量恢复‖现象

(2)休息时间的确定

①以能耗指标确定

德国学者米勒认为,一般人连续劳动480min而中间不休息的最大能量消耗界限为4kcal/min(耐力水平)。如果作业时的能耗超过此界限,就必须使用体内的能量储备,为了补充体内的能量储备,就必须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

米勒假定标准能量储备为24kcal(100.47kJ),为避免疲劳积累,则工作时间加上休息时间的平均能量消耗不能超过4kcal/min(16.75kJ/min),据此,能量消耗水平与劳动持续时间以及休息时间的关系如下:

设作业时增加的能耗量为M,工作日总工时为T,其中实际劳动时间为T劳,休息

时间为T休,则:

因为在一个周期中,实际劳动时间为24kcal能量储备被耗尽的时间,所以

由于要求总的能量消耗满足平均能量消耗不超过4kcal/min,所以

5-3 已知某作业,作业时增加的能量消耗为8kcal/min,求作业与休息时间及实际劳动率

8h工作制中,作业开始前和作业结束前各用0.5h 进行准备和整理工作地,中午还有1h的午饭时间。作业时的能量消耗为32KJ/min,安静时的能量消耗为6KJ/min,试分析该工作班,至少还应安排几次休息?

7.4.1 桌面高度(桌椅配合)

桌高= 座高+ 桌椅高度差

书写用的桌子:

合适的桌椅高度差= 坐高/3 –(20~30)mm

办公桌:

合适的桌椅高度差= 坐高/3

GB/T 3326-1997规定的桌高范围为:700~760mm,级差为20mm。

桌椅高度差的尺寸组成:

a =

b + x +

c +

d +

e + f

a——桌椅高度差;

b——桌子面板厚度;

x——中屉深度;

c——中屉底版厚度;

d——坐姿人体尺寸―坐姿大腿厚‖;

e——穿衣修正量;

f——中屉下面大腿的小幅度活动空间。

5.把手的大小、形状、表面状况应与人手的尺寸和解剖条件相适应;

如:单把手工具设计中,

直径:着力抓握30-40mm,精密抓握8-16mm;

长度:一般合适长度为100-125mm;

截面形状:视用途而定,一般有圆形、三角形等;

弯角:最佳为10°左右;

双握把工具的抓握空间,见图7-46。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训练题(带答案)

呼吸作用训练题 1.下列不含有氮、磷元素的物质是 A.DNA B.核酶 C.ATP D.纤维素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是细胞吸能反放能反应的纽带 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 C.ATP中连接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磷酸键比较不稳定 D.ATP水解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另一吸能反应 3.“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C点以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点,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与其不

相符的是 A.该图表示在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中,糖类(甲)和脂肪(乙)的含量变化,若在萌发过程中甲、乙表示的物质则刚好相反B.该图表示某运动员长跑时体内CO2(甲)与O2(乙)的含量变化 C.曲线甲、乙分别表示因CO2浓度骤然降低,某绿色植物体内C5和C3的含量变化 D.该图表示光照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TP(甲)与ADP(乙)的含量变化 5.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 B.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C.三个阶段都需要酶催化 D.三个阶段都产生[H] 6.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的原因之一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B.依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和速度可以判断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D.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的方法是直接向培养液中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 【篇一: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教案】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2课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 吸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细胞 呼吸”第2课时的内容,第1课时安排的是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 的呼吸方式”,该部分知识点主要有细胞呼吸的过程、原理及应用, 它与前面学习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酶、atp等内容密切联系,也 为接下来的光合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于呼吸作用和细胞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已 经有所了解,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与 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有什么不同?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这些问 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②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③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 目标 ①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自 主阅读,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合 作能力和对知识分析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 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 生命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 和能量变化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八、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境,凝疑激趣

呼吸

呼吸 [掌握] 1.肺通气过程,呼吸过程中肺内压,胸内压变化特点和意义, 胸内负压的形成原因,生理意义2. 潮气量,肺活量,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概念和意义3. 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特点,意义和影响因素4. 呼吸调节的基本中枢,PCO2,PO2,pH对呼吸的影响 [熟悉] 1.呼吸概念,呼吸的基本环节2. 平静呼吸,用力呼吸,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时的胸廓运动3. 气道阻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4. 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功能余气量,无效腔概念和意义5.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分压,分压差,呼吸膜面积和通透性,通气/血流比值概念和意义6. 肺牵张反射,过程和意义 [了解] 1.弹性阻力,顺应性2.气体交换的机制3.呼吸节律发生的机制,高级中枢对呼吸的调节4.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 一、问答题 1. 何谓呼吸,呼吸的生理意义。 2. 简述平静呼吸过程。 3. 何谓人工呼吸,其原理为何? 4. 何谓胸膜腔负压,有何生理意义? 5.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有何变化? 为什么? 6. 简述气体交换的动力及影响肺泡气体交换的因素。 7. 为什么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减小,都使肺泡气体交换效率下降? 8. 简述红细胞在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过程中的作用。 9. 试述二氧化碳浓度适当增加呼吸运动的变化及作用途径。 10. 轻度缺氧、重度缺氧,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为什么? 11. 切断实验动物颈部两侧迷走神经,呼吸有何变化,为什么? 12. 给实验动物增大无效腔,呼吸有何变化,为什么? 二、填空题

1. 人体的呼吸过程由外呼吸、和三个环节组成。 2. 呼吸的生理意义主要是维持机体内环境 ,和含量的相对稳定。 3. 外呼吸包括和两个方面。 4. 胸式呼吸以肌舒缩为主, 腹式呼吸以肌舒缩为主。 5. 在吸气过程中, 肺内压大气压, 胸膜腔内压大气压。 6. 在呼气末, 肺内压大气压 , 胸膜腔内压大气压。 7.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 原动力是。 8. 参与平静呼吸的呼吸肌有和。 9.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肺泡表面张力;当其减少时,肺回缩力 10. 肺顺应性减小, 表示肺弹性阻力 , 肺不容易。 11.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肺回缩力 ,肺顺应性。 12. 副交感神经兴奋, 支气管平滑肌 , 气道阻力。 13. 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平滑肌 , 气道阻力。 14. 安静状态下, 每分通气量等于与乘积。 15. 肺总容量是与之和。 16. 肺活量是与之和。 17. 深吸气量是与之和。 18. 功能残气量是与之和。 19. 正常人静息时, 通气/血流比值为, 比值增大说明换气效率。 20.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方式是率。氧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方式是率。 21. 当动脉血中二氧化碳浓度率 , 氧分压率时, 均可使呼吸运动加强。 22. 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在 , 调整中枢在。 23. 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 , 而对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

“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的呼吸作用 名词: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

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完整版)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五章-呼吸

第五章呼吸 参考答案在后面!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通气 3、呼吸运动 4、肺内压 5、胸内压 6、弹性阻力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8、潮气量 9、肺活量 10、肺通气量 11、生理无效腔 12、肺泡通气量 13、通气/血流 14、血氧饱和度 15、氧解离曲线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 第五章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

生理学第五章

第五章 一、填空题(38分) 1.呼吸过程包括相互联系又同时进行的四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和组织换气。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 3.胸膜腔内负压的形成与肺的_______________有关 4.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于_____________。 5.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为__________________。 6.肺通气的阻力主要有弹性阻力和______________两种。 7.肺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意味着_______________。 8.肺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9.当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_____________时,往往出现紫绀。 10.当血液pH值降低时,氧离曲线的变化为__________。 11.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_______________中。 13.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神经为_______________。 14.缺O2通过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分别引起呼吸幅度__________,频率___________。 15.低O2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作用影响呼吸。 16.血中CO2分压升高时,一是通过刺激_____________兴奋呼吸中枢,二是通过刺激_____________反射性地使呼吸运动增强。 17.气胸可造成肺___________,血液和淋巴液__________,重者可危及生命。 18.吸气时,跨壁压________,弹性成分对小气道的牵引作用_________,交感神经_____________,使气道口径___________,气道阻力__________。 19.pH值_________、Pco2 ____-、2,3-DPG浓度___________和温度__________时氧离曲线右移,Hb对O2的亲和力______。 20.呼吸节律基本中枢位于_______;呼吸调整中枢则位于______---。 21.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它的生理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夜中的________。 二、判断题(6分) 1.运动停止后,通气并不立即恢复到安静水平。这是因为运动时O2供小于O2耗,欠下了“氧债”。 2.CO2通过何尔登效应影响O2的结合和释放,O2又通过波尔效应影响CO2的结合和释放。 3.3.通气/血流比值可作为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4.动脉血PO2下降和PCO2升高时,可刺激呼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有助于CO2的排出,却几乎无助于O2的摄取。 5.肺扩张时,肺的弹性阻力降低,肺顺应性增大。 6.脑桥和延髓是产生正常呼吸节律的重要中枢。 三、单选题(140分) 1.每分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等于( ) A 潮气量×呼吸频率 B 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C 余气量×呼吸频率 D 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E 肺活量×呼吸频率 2.参与平静吸气的肌肉主要是( )

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对比式教学

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对比式教学高等动植物生命动力主要来源于呼吸作用,特别是高等动物,90%以上的动力来源于呼 吸作用。那么什么是呼吸作用呢?呼吸作用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呼吸作用对高等动植物又是 如何作用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一看。呼吸作用是动植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特征之一, 呼吸作用又可以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是指有氧呼吸,而忽视了无 氧呼吸。但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无氧呼吸是基础,有氧呼吸是能量 的源泉。所以,在讲授生物的呼吸作用时,把二者进行对比式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 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概念 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 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最终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无 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作用,细胞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二、作用场所 有氧呼吸最开始在细胞质内发生,最终在线粒体内完成;无氧呼吸始终只在细胞质内转换。 三、反应过程 (一)共同点 在第一阶段都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C6H12O6+酶→2C3H4O3+4[H]+2ATP(少量) (二)不同点 在第二阶段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出现了质的不同,具体体现在: 1、无氧呼吸: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2C3H4O3+4[H]+酶→2C3H4O3(乳酸)+能量(少量)或2C3H4O3+4[H]+酶 →2C2H5OH(酒精)+2CO2+能量(少量) 2、有氧呼吸:在细胞质中形成的丙酮酸通过细胞核膜的运输,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 两分子的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中 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能量。前面两个过程产生的[H],经 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反应合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在此过程中,大概可以分 成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参与、催化,促使反应能较快的发生、反应完全。 3、对比看,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彻底,形成最小物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和乳酸,反应不彻底,产物还可以再进一步发生反应分解成最小分子二氧化碳和水。 四、反应的实质

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第五章 呼吸

生理练习题第五章呼吸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通气 3、呼吸运动 4、肺内压 5、胸内压 6、弹性阻力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8、潮气量 9、肺活量 10、肺通气量 11、生理无效腔 12、肺泡通气量 13、通气/血流 14、血氧饱和度 15、氧解离曲线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 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B、肺的扩大和缩小 C、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3、以下过程属于被动过程的是( C )。 A、平静呼吸的吸气 B、深呼吸的吸气 C、平静呼吸的呼气 D、深呼吸的呼气 E、都不是 4、正常呼吸形式是( D )。 A、腹式呼吸 B、胸式呼吸 C、人工呼吸 D、混合式呼吸 E、用力呼吸

05呼吸

[05]:呼吸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表面活性物质 3、肺与胸廓的顺应性 4、比顺应性 5、潮气量 6、肺活量 7、用力肺活量 8、用力呼气量 9、肺泡通气量 10、通气/血流比值 11、肺扩散容量 12、生理无效腔 13、氧解离曲线 14、波尔效应 15、何尔登效应 16、氧容量 17、氧含量 18、氧饱与度 19、功能残气量与残气量 20、中枢化学感受器 二、填空题 1、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___、___与___三个相互衔接而又同时进行的环节。 2、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具有___、___、___与___作用。 3、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就是___,原动力就是___。 4、主要的吸气肌有___与___,辅助吸气肌有___与___等。 5、平静呼吸时,___就是主动的,___就是被动的。 6、腹式呼吸就是指以___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式呼吸就是指以___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 7、肺之所以能随胸廓运动而运动,就是由于肺与胸廓之间存在一密闭而潜在的___与肺本身具有___。 8、肺通气阻力有___与___两种,其中___就是平静呼吸时的主要阻力。 9、正常成年人在平静呼吸时,肺顺应性约为___,它位于斜率最大的顺应性曲线中段,表明平静呼吸就是肺弹性阻力___,呼吸省力。 10、气道半径缩小到原来的1/2,气道阻力将增加___倍。 11、产生肺回缩力的来源有___与___。 12、当肺容量小于肺总量的67%时,胸廓的弹性阻力___,成为吸气的___,呼气的___;而当肺容量大于肺总量67%时,胸廓的弹性阻力___,就是吸气的___,呼气的___。 13、非弹性阻力包括___、___与___,其中以___最为主要。 14、___神经兴奋,使气道平滑肌收缩,阻力增加;___神经兴奋,使气道平滑肌舒张,阻力降低。 15、儿茶酚胺可使气道平滑肌___,前列腺素F2α可使气道平滑肌___。 16、过敏反应时由肥大细胞释放的___与白三烯等物质可使支气管平滑肌___。 17、哮喘病人肺气道上皮合成、释放___增加,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

精选第五章呼吸.doc

第五章呼吸 一、单选题 1.肺通气是指: A.外界02入肺的过程B?机体CO2出肺的过程C ?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D.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E .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 2.内呼吸是指: A.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B .细胞内耗02与产生CO?的过程 C.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D ?细胞内线 粒体内外的气体交换 E.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Z间的气体交换 3.外呼吸是指: A.血液运输气体的过程 B.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大气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D?肺泡与肺毛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E.外界空气与血液之间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过程 4.肺泡与肺泡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实现的: A.肺泡膜与血管内皮细胞 B.肺泡膜 C.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D.呼吸膜 E .肺泡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膜 5.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肺的弹性回缩 B.肺的舒缩运动 C.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D.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E?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6.来自胸廓和肺的回缩力为: A.表面张力 B ?弹性阻力C .肺扩张力 D ?肺回缩力E ?非弹性阻力 7.肺的弹性阻力来自: A.胸内负压 B.肺的弹力纤维 C.肺泡表面张力 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E ?肺的弹力纤维和肺泡表面张力 8.有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理作用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维持肺的回缩力B?保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C?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D.维持肺泡适当的扩张状态 E .使肺泡保持相对的“干燥” 9.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 A.等于大气压 B.低于大气压 C.高于大气压 D.等于呼气时肺内压E?高于呼气时肺内压 10.在下列哪一呼吸时相屮,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A.吸气初与呼气初 B.吸气时和呼气时C ?吸气末与呼气末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 呼吸作用知识点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 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 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

病理生理学习题——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学习题--- 呼吸衰竭 呼衰 单5选1(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 [1分]平静呼吸时呼吸运动的特点是 A: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B:呼气是主动的,吸气是被动的 C:吸气和呼气都是被动的 D: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E:吸气由吸气肌收缩所致,呼气由呼气肌收缩所致标准答案:D 2. [1分]下列关于人工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通过周期性升高和降低外界气压的方式进行 B:可通过周期性升高和降低肺内压的方式进行 C: 口对口式人工呼吸为负压人工呼吸 D:节律性地举臂压背为负压人工呼吸 E:节律性挤压胸廓为负压人工呼吸标准答案:B 3. [1分]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胸膜腔的密闭状态 C: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D:吸气肌收缩 E:呼气肌收缩标准答案:B 4. [1分]下列哪种情况下,胸膜腔内压可高于大气压 A: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力吸气 B: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力呼气 C:关闭声门并用力吸气 D:关闭声门并用力呼气 E:正常呼吸时,用力呼吸标准答案:B

5. [1分]以下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生理意义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降低吸气阻力B: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 C: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D:降低表面张力 E:降低肺顺应性 标准答案:E 6. [1分]在肺部,气体扩散速率与下列哪个因素成反比关系 A:气体分压差 B:气体扩散面积 C:该气体在血浆的溶解度 D:气体扩散距离 E:温度 标准答案:D 7. [1分]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安静时正常值为0.84 B:通气/血流比值下降,意味着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 D:直立位时,肺尖部的通气/血流比值大于肺下部 E: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4,不利于肺换气,大于0.84时,则利于肺换气标准答案:E 8. [1分]完整的呼吸过程是指 A:肺通气功能 B:肺换气功能 C:细胞呼吸功能 D:内、外呼吸功能 E:内、外呼吸功能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标准答案:E 9. [1分]关于呼吸衰竭说法最合适的是 A:通气障碍所致 B:换气障碍所致 C:V/Q比例失调所致 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标准答案:D 10. [1分]成人在吸入气氧含量(FiO2)不足20%寸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 A:PaO2v8.0kPa (1kPa=7.5mmH) B:PaO2> 6.67 kPa C:PaO2< 9.3 kPa D:RFI (呼吸衰竭指数)w 300 E:PaO2<8.0 kPa 伴有PaCO^6.67 kPa 标准答案:D

高中生物达标练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过程

第5章第3节第1课时 1.(湖北省十堰市高一)下图甲、乙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套实验装置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A.可通过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B.若换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来检测,两组实验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都会由蓝变绿再变黄 C.实验过程中,甲组装置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可能比乙组的明显 D.上述两组实验均为实验组,属于对比实验 解析: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错误;甲(有氧呼吸)、乙(无氧呼吸)两组装置均可以产生CO2,故若换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来检测,两组实验中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都会由蓝变绿再变黄,B正确;装置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乙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因此装置甲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比装置乙高,C正确;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根据概念可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属于对比实验,由于甲乙两组都为实验组,D正确。 2.(2020·北京东城高一期末)下列可准确判断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是( C ) A.有无二氧化碳的生成B.有无乳酸的生成 C.有无酒精的形成D.有机物的消耗量 解析: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不能产生乳酸,B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中无酒精,无氧呼吸的产物中有酒精,C正确;有机物的消耗量与温度、氧气浓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不能根据有机物的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方式,D错误。 3.如图甲是绿色植物在晴朗的白天有氧呼吸各阶段反应示意图,其中1~7表示能量或物质,图乙是线粒体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体呼吸修炼法

体呼吸修炼法 呼吸法实现了操作具体化。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沟通天地人、顿超十方界”的方法。体呼吸的功理很深,而由功理生成的入门功法却很简单,充分体现了创编者宗师级的水平和普被苍生的功力。由于功理和每个功法细节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因此,在修炼上,必须严格遵循,才会有突出的效果,特别是到了高层次深入修炼,更是任何细节都不可忽视。 下面,就本人对功理的研究认识和实践,对体呼吸修炼法深修细节进行描述,尽可能把握核心。 深修细节描述 吸气,并控制节奏,细微和缓。小腹微收,意念借助吸气的风力,将宇宙之气慢慢凝聚至体表,略微停顿并体验体表的感觉。接着意念透体而入,慢慢收入下丹田。(如果初学气息较短,则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点上暂停,换气后,再让意念从断点处开始继续。) 吸气末,意识凝聚下丹田,呼吸自然停顿后马上弹开,并开始呼气。(如同蜻蜓点水,在接触水面静止的瞬间) 呼气,并控制节奏,细微和缓。小腹自然放松,意念借助呼气的风力,从下丹田扩散到体表,体会体表整体感觉。意念“射透天边”,“瞬间”充满宇宙,意念始终不断。(如果初学气息较短,则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点上暂停,换气后,再让意念从断点处开始继续。) 呼气末,意识观照天人合一,呼吸自然停顿后马上缩回,并开始新一轮吸气。(如同物体抛空回落,在空中静止的瞬间) 修炼的关键技能点:随时可以借助呼吸风力;意念“慢慢”凝聚和“瞬间”扩散;周身整体的感觉。 一般修炼者在修炼体呼吸时候的毛病: 1、呼吸和意念只是表面配合,并没有有机结合。高级过程借助呼吸,实现意念

呼吸两个不同层次之间的接轨,“身语意”实现高度同频共振。(“语”在这里指 风力振动) 2、贪求结果,意识关注在采集能量、发射病气上。高级过程侧重过程的实质和控制。 3、浅解“射透天边”,停留在初级层次,把能量发射出去、耗散掉。高级过程则把握阴阳机要,实现阴阳转化,能量在转化过程中被炼化、纯化,并及时回收。 太偏重观想,花俏太多,每次修炼都耗神伤神,造成逆反心理。高层次修炼的目标是自然而然结合到生活中,初期的“借假”,被后期的“修真”逐渐取代。 一些帮助深入研究的问题: 1、为什么意念要结合呼吸的风力?主要作用是什么?要怎么结合?(层次传递、六妙法门) 2、呼吸之间在经过身体边界(周身)的时候,为什么要略微停顿,作用是什么?(阴阳机要) 3、为什么吸气的过程要“慢慢”进行,呼气的过程要“瞬间”扩散?作用是什么?(阴阳转化) 4、为什么吸和呼的最终要略微屏息,作用是什么?(归根) 5、意凝下丹田,跟意守下丹田有什么不同,怎么训练?(收意根) 6、如何充满宇宙、射透天边?(与根同在) 7、理论基础是什么?(阴阳根本律之阴阳物质理论、真空妙有理论) 通过体呼吸进行深层次修炼,关键的窍门在于把握阴阳的机要。意念的速度一起步就是超光速,即偏向“阴性物质”存在。在体呼吸深修训练中,要将意念紧紧跟随呼吸的风力气机(呼吸的气流在体外称风,在体内称为气),借助气机的滞化作用,将意念速度降下来。 传统修炼中,意念的“意守丹田”也是为了降低速度,但不如意守呼吸方便和高效,为什么呢?因为从物质的层次来看,意守一个物质的点,不如意守一个气的点来得好,意念和气机两种物质状态本身就是比较接近的存在,比较容易相互发生联动作用。 当然如果意守丹田能守到发生作用,产生的效果当然更好,即传统方法起步难,成效大;而新的方法起步容易,见效快,有成就了再调整意守方式,就如同把一个大的台阶,细分成几个小台阶,降低了难度,这样上手和成效就快了。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设计范文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设计范文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 在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基础上本节主要进行知识性内容的教学,主要包括细胞呼吸的过程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打好基础。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高中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求知欲和自学能力较强,因此可尝试引导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两种呼吸方式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总结以及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 (3)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2)通过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主动理解新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认识生命活动。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培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2)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和生活实例阐述突破。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产物。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并通过比较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点和区别。 四、教学思路多媒体演示上一节课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并让学生归纳细胞呼吸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师教授细胞呼吸的概念——介绍细胞呼吸的类型———多媒体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并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多媒体演示无氧

高中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名词: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 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 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 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 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 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 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 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 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 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 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 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 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解析2018版 05呼吸

第五章呼吸 考查内容: 1. 肺通气的原理:动力和阻力,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 肺换气: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4. 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存在和运输形式,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 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知识点1:肺通气的动力 一、直接动力:肺内压-大气压 二、原动力: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A型题 1.(1990)肺内压在下列哪一个呼吸时相中等于大气压: A 吸气初和呼气初 B 呼气初和吸气末 C 呼气初和呼气末 D 吸气初和呼气末 E 呼气末和吸气末 答案:E 层次:记忆考点: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解析: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差值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肺内压小于大气压,产生吸气;肺内压大于大气压,产生呼气。而在吸气末和呼气末时,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2.(1991,200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 气体分压大小 B 肺内压变化 C 胸内压变化 D 肺本身的舒缩活动 E 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答案:E 层次:记忆考点:肺通气的原动力 解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是产生肺通气的原动力。 三、呼吸运动的型式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 平静呼吸(12~18次/分;吸气主动,呼气被动);用力呼吸

知识点2:胸膜腔内压 一、形成 原因: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大气压-肺的回缩力= -肺的回缩力 条件 肺的容积< 胸廓的容积→ 肺处于扩张状态→ 肺回缩力 胸膜腔密闭 A型题 3.(2001)吸气时吸气肌收缩,胸内压将: A 等于零 B 负值减小 C 更负 D 等于肺泡内压 E 等于大气压答案:C 层次:应用考点:胸膜腔内压的形成原因 解析:胸膜腔内压等于-肺回缩力。吸气时,肺容积增大,肺回缩力相应增大,导致胸膜腔内压负值增大,实际压力降低。 二、生理意义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促进静脉血和淋巴回流 X型题 4.(1993,2005)胸膜腔内负压有助于: A 保持胸膜腔的密闭 B 肺的扩张和实现肺通气 C 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D 胸腔大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 答案:BD 层次:记忆考点:胸膜腔内压的生理意义 解析:胸膜腔内负压有助于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促进静脉血和淋巴回流。 5.(1992)如果紧闭声门用力呼气,胸内压将升高到100mmHg左右,可以引起下列哪些变化: A 右心室输出量增加 B 左心室输出量减少 C 体循环动脉压下降 D 心率减慢 答案:B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胸膜腔内压的生理意义+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解析:胸膜腔内负压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回流。当胸膜腔内压升高时,静脉血回流减少,心室前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减少,进而使动脉血压下降。用力呼气是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学习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有氧呼吸的慨念和过程及总反应式 2. 掌握无氧呼吸的慨念、过程、场所及总反应式;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 .灵活运用细胞呼吸的原理解决生活及生产实践中问题 【自主学习】 1. 线粒体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形成____________,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线粒体的____________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进行_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2.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有氧参与下,通过多种____________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____________,产生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同时释放出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的过程。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有氧呼吸最常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场所是____________。 3. 有氧呼吸的主要过程: 4.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_____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_____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最常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5.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分为____________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____________。第二阶段是____________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转化成____________。 6.高等植物和酵母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或人从平原进入高原时,身体的局部组织缺氧,机体也会出现无氧呼吸,这时葡萄糖被分解为____________ 。有一些高等植物的部分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根)和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物和动物一样。 7.写出细胞呼吸的三个反应式:有氧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氧呼吸:高等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等动物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或乳酸,其产物的差异由____________决定。无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比有氧呼吸要少得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产生水的呼吸一定是____________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呼吸一定不是____________发酵。 8.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以后,共释放出能量____________kJ,其中____________kJ 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散失掉了。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通常叫做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与展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