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积累运用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积累运用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积累运用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积累运用

第一课: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 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理解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快乐成长,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带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

2. 城市学生可开展“手拉手”活动,与山里孩子通信、交流,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设计

一、揭题质疑

1. 读题。比较去掉“我们的”后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读出自豪的情感。

2. 质疑。我们的学校在哪里?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学生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教师个别辅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3. 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三、深入感悟,指导朗读

1. 读第一、二段。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

2. 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草图。(方位、环境等)

3. 从哪些地方看出学校很美?

4. 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有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

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过渡:在这样美的校园里学习,学生们有什么收获呢?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6. 自由读第三、四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7. 交流,从中体会孩子们学习的快乐。

点拨: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8. 练读第三、四段。

过渡:学好了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作贡献。“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9.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五到第九段。展示你读得最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10. 结合全文内容,指导学习最后两句话。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

四、总结全文,练习背诵

1.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 自主练习背诵。

五、拓展练习,激发情感

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

六、识字用字,运用语言

1. 学生练习写字抄词。介绍自己书写成功的经验。

2. 练习用课后第3题的词语造句。老师、学生进行评议。

第二课:雪儿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我”和爸爸对雪儿的关爱,雪儿给“我”带来快乐的关键词句,从而体会“我”和雪儿和谐相处、人鸟情深的丰富感情。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 课文插图或课件(“我”和爸爸为雪儿疗伤;“我”和雪儿友好相处;放飞雪儿)。

2. 生字卡片。

教材简析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雪儿》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鸟情深的动人故事:一只受伤的白鸽—“雪儿”,被爸爸带回了家。“我”的腿跌伤了,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雪儿和“我”做伴,“我”为雪儿疗伤,盼着它快快好起来。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我”放飞了雪儿。《雪儿》这篇文章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真情,在反复朗读中,你会感受到生命的魅力,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鸟情深的感情。难点是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建议本课用1~2课时完成。

*这一段是文章的高潮,在雪儿飞回阳台的转圈直叫中,在“我” 与雪儿的祝福对望中,人鸟情深表现得那么淋漓尽致。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体会。

*课文最后一段写明了“我”放飞“雪儿”后的愉悦心情,唤起了人们保护鸟类、保护动物的意识。

*注意“鸽”、“激”的韵母的读法和方音不同。“脏”是多音字,要注意在文中的读法。“脏”、“阻”是平舌音,“熟”是翘舌音。“弧”的声母是“h”,不要读成“f”。结合生字的字形,鼓励学生识字,首先让学生自主识字,然后启发学生想办法记忆自己认为易错的字。

*课后第1题:这是读懂课文和积累语言的练习。应贯穿于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做到分层落实,逐步达标

*课后第2题:运用写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时,可让学生根据句子意思换词理解。哀伤—悲哀,忠实—忠诚,美丽—美好,感激—感谢,快慰—欣慰,本领—本事。要鼓励学生多选词语造句。

*课后第3题:

(1)体现了“我”对雪儿的呵护和雪儿对我的感激之情。

(2)表达了“我”看着伤愈重返蓝天的雪儿,心里的喜悦和宽慰。

教学设计参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鸽子吗?谁来介绍介绍?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鸽子有关的课文。

二、板书课题:雪儿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

1. 学生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文做到正确、流利。(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按要求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 构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话题: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雪儿和“我”情谊深厚?

2. 围绕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反复读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想象。

(1)“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让学生质疑,想想:雪儿还会怎么做?体会雪儿飞得多么轻巧,多么自在!雪儿是多么高兴!

(2)“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感激)我,又像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出括号中的词语表现出“我”和雪儿情意深厚。

(3)学习最后两段,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之后,让学生充分想象:①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咕咕直叫,它在说什么呢?②雪儿望望“我”,似乎在感激“我”,又像在向“我”祝福。它会祝福我什么呢?

③“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心里十分快慰,会默默地说着什么呢?从而体会人鸟情深。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 (选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在课本中还有一些,去找一找吧。

第三课:小萝卜头

教学目标

1. 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摘抄描写小虫子好看的句子。

3. 在朗读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和借助相关资料理解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萝卜头向往自由、盼望解放的情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1. 让学生搜集有关小萝卜头和白公馆、渣滓洞的资料。

2.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放大的插图以及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材简析

小小年纪,只有8个月大,就随爸爸妈妈关进了监狱。这是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20世纪40年代)重庆白公馆渣滓洞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就是小萝卜头,小萝卜头的真实名字叫宋振中。

小萝卜头,倒在血泊之中时只有9岁。短短的一生中,只有8个月是最自由最幸福的日子,还在吃奶时就成了终身的囚徒。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小萝卜头在狱中的生活吧!

这篇课文写了小萝卜头狱中的生活。记叙了一天他在走廊上发现小虫、捕捉小虫、放飞小虫的事,表达了小萝卜头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谴责和血泪控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萝卜头是怎样对待小飞虫的,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他向往自由的情感。借助资料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狱中处处受禁锢的情形。

教学前,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红岩》影片或由教师给学生讲《红岩》的故事。

建议1~2课时完成。

*从课文开头到“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他们在干什么。能让我们感觉到小萝卜头对“家”的渴望。通过第二段中对小萝卜头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白公馆”又名“香山别墅”,在重庆歌乐山下,是国民党反动派关押革命者的地方。

*“新事物”指小萝卜头发现了自己从没看见过的小虫。

“追”、“跑”、“挥”、“叫”这些动词,表现出小萝卜头对“新事物”的出现的兴奋。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

*多漂亮的飞虫啊!抓住头上薄壳的特点,小眼睛的特点,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一读,便生喜爱之情。

蝉翼:蝉的翅膀。

*可以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教学。重点写了小萝卜头是怎样对待那只小虫子的。抓住了他的动作:(轻轻)捧、(重新)打开、拍手、叫。

神态:瞥见、若有所思。

语言:“飞吧,你飞呀!”“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表达了小萝卜头对小生命的同情、怜惜、关爱的感情。让学生能练习朗读,好好体会小萝卜头当时的心情。

瞥见:很快地看见。

*若有所思:若,好像;思,思考,想。好像在想什么。

*可以配合动作朗读好这一段,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缓缓:慢慢。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第一,小萝卜头身边随时有特务跟着,刘思扬被关在监牢里,空火柴盒只能通过铁窗丢给小萝卜头。说明他们的生活完全被特务控制,没有丝毫自由。这方面内容还可以由查阅的资料中得知。

第二,小萝卜头对远方的家非常向往,这里所说的“家”代表着自由、温暖和幸福。课文的开头,小萝卜头看墙外群山的动作以及他说的话就说明了这一切。

第三,看见小虫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时,小萝卜头想到了自己,放飞小虫,实际上是放飞自己的心灵和梦想,他盼望着早点解放,盼望着自己也能和小虫一样在天空中飞翔,在大地上自由歌唱。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

“廊”、“馆”、“栏”是形声字。

注意:“廊”的“广”字头要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郎”。“馆”、“刘”、“栏”、“缓”、“吸”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另外,要注意区分形近字,避免写错。如:“郎”的左边不是“良”,“馆”的右边和“宫”不一样,“缓”的右边也不是“爱”,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区别。

*课后第1题:提示了学习本课的重点,要结合课文进行学习。课文中能找到相关语句,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

*课后第2题:训练学生体会带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抓住”“踮起”“看”表达了小萝卜头对自由的渴望;“若有所思”“停”表现出小萝卜头对失去自由的不解。

*课后第3题:引导性的积累语言。可以放在课文学习之后,安排时间摘抄,让学生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课文链接”为帮助学生学习本课,简略介绍了长篇小说《红岩》。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借阅,交流阅读收获。

教学设计参考

一、介绍人物,引入学习

1. 师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小萝卜头。

2. 说说小萝卜头的故事,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初读课文,只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 检测生字认识情况,读生字卡片。

3. 多种形式识记生字,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4. 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 齐读第二段,说说小萝卜头在干什么。抓住写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体会小萝卜头心里会想什么。反复练读,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2. 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飞虫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1)找出有关语句好好地读一读。(2)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会。如果你是小萝卜头,你会怎么对待小虫?(3)全班交流,讨论。老师从中点拨。(4)指导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小萝卜头的内心感受。“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3. 小虫飞了,小萝卜头为什么会那么高兴?联系上下文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说说“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的意思。(参见解读部分)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从中点拨,逐渐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读读有关的句子。“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这句话要读慢一些,显示出小萝卜头若有所思、惆怅的样子。要读出对家的向往。“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要读出十分高兴、渴望自由的感觉。

4. 小萝卜头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没能像小虫那样飞出去?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5. 今天,小萝卜头的自由之梦已如春天的鲜花,在祖国遍地开放。想想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6.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后阅读《红岩》这本书

五、实践活动:“我与小萝卜头比童年”演讲展示会

第四课:一座铜像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描写面对危急情况,小于连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语句,感受小于连的勇敢、机智和可爱。

2. 能说说从小于连的行为表现中产生的感想、获得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搜集与故事相关的资料或图片。

教材简析

一提到“机智”、“勇敢”这些词语,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小兵张嘎、王二小等一串串熟悉的少年英雄人物,这些都是中国的小英雄。而本课《一座铜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不到十岁的外国小英雄于连智灭导火线救护整座城市的故事。

故事先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铜像引入,再追溯到五百多年前的比利时反侵略战争胜利后的一幕:背景是布鲁塞尔人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前往广场途中的小于连发现了正在燃烧的导火线,他急中生智,撒尿浇灭了导火线上的火,保住了全城老百姓的性命。最后是比利时人民为感谢和纪念小于连,塑造了铜像。

课文以倒叙的形式讲述故事,由铜像引入,最后又回归到铜像上,首尾呼应。把一个不足十岁的小男孩机智勇敢、调皮可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读来非常亲切,觉得小主人公既可爱又可敬,尤其是读到撒尿灭导火线时,让人忍俊不禁。

学习本课,重点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体会人物的机智、可爱。

建议本课用1课时。

*开篇点明铜像坐落的位置。第二句话是对铜像外形的描写,作者由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地打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动作等特点,运用“卷卷的”、“翘翘的”叠词的形式,突出了小男孩的调皮与可爱。的背景。

“侵略”的意思是以武装入侵、政治干涉或经济文化渗透等方式,侵犯别国的领土和主权,掠夺别国财富,奴役别国人民,干涉别国内政,损害别国利益的行为。

“抗击”的意思是抵抗并反击。

可结合八国联军或日本鬼子入侵中国战争的前后对比,指导学生读出赶走侵略者的高兴与激动心情。*这部分简短的语句把事情的起因—小于连去广场的途中闻到火药味交代得清清楚楚。“浓烈”的意思是浓重而强烈;“夺目”的意思是耀眼;“迸”的意思是向四处溅射或爆开;“干涸”的意思是(河道、池塘等)水枯竭; “断定”的意思是做出判断;“急中生智”的意思是在紧急的时候,突然想出解决困难的好办法。

从“连蹦带跳”、“跑”可看出小于连的可爱,他终于可以自由地玩耍了,读出他的兴奋。

小于连观察情形,沉着思考,果断决策,避免了一场大灾难的发生。通读第三段,小于连机智、勇敢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从“又长又粗”、“‘吱吱’地燃烧着”、“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看出情况危急。想象如果导火线继续燃烧,将会有什么后果?导火线系着市政厅的安全,系着布鲁塞尔城的安全,系着全城老百姓的生命。从“沿着”、“发现”看出小于连爱动脑筋,善于观察。从“断定”一词不难看出他小小年纪已经懂得识破敌人的阴谋,沉着老练,见多识广。

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摆出了解决问题的困难:一是地方受限,二是灭火材料紧缺,三是时间紧迫。小于连是多么焦急啊!

读到小于连机智果断地撒尿这里,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小于连立下了大功,比利时人民世世代代感激他,敬仰他。全世界人民都喜爱他。如果你来到这座铜像前,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课后第1题:这是理解本文的重点,透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映人物的机智、果断。

*课后第2题是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应尊重学生的见解,可以鼓励学生想出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设计参考

一、看图引入

1. 出示画有铜像的图画。观察画面人物,说说这个小男孩给你什么印象。

2. 质疑。他是谁?他在干什么?为什么要给他塑像……

3. 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初步弄清质疑的问题。

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3. 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4. 再读课文,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指导读书,深入感悟

1. 带着问题读第一段。这是一座怎样的铜像?

2.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铜像的?从中悟出写人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特点。

3. 有感情地读第一段。读出对这个小男孩的喜爱。

4. 自由读第二、三段。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从哪些地方看出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

5. 勾画相关句子:小于连面对危急情况时心里想些什么?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 读出小于连的焦急和解除危险后的如释重负。

7. 带着对这个机智果敢的小男孩的喜爱、感激和敬佩读最后一段。

8. 小结:一个不足十岁的小男孩用他的机智勇敢赢得了比利时人民的感激和敬仰,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敬仰。他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他那鲜活可爱的形象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为他的机智喝彩,为他的勇敢叫绝!

四、总结全文,复述故事。

1. 你喜欢小于连吗,小于连的做法让你想到了什么?和同学交流交流。

2. 交流一下你还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第五课:日记两则

教学目标

1. 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 借助旁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记写的。

4. 学习写日记的方法,了解写日记的好处,产生写日记的愿望和兴趣。试着写一则日记。

教学准备

1. 学生动手制作生字卡片。

2. 预习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表达方式与前面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读文时把课文内容与旁批对照起来学习。

3. 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小鸡等小动物繁殖的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搜集一些动物繁殖的图片。

教材简析

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坐在鸡蛋上孵小鸡的故事大家都还记得吧!爱迪生小小年纪就喜欢观察,长大成了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像爱迪生一样遇事好奇、喜欢观察、喜欢探究的同学。

《日记两则》就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喜欢观察的小朋友,他在外婆家玩耍时,看见母鸡孵小鸡,产生了观察的欲望。第二天他仔细而又耐心地观察小鸡出壳,并及时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两则日记写得清清楚楚,让我们也能分享他的观察收获。你看,这位同学小小年纪就会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用日记记下来,真有意思。读完课文,我们也拿起笔来,试着学写一则日记吧!

这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由于要求边读边批,我们也把这类课文叫做“批读课文”。本课的旁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如何记写日记。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旁批了解内容,学习写日记。

建议1~2课时完成。

*旁批指出了写日记的基本要求。

*第一则日记记下了“我”到外婆家去玩,在玩中的所见所疑和所想。

*“我好奇地问”、“真想亲眼看看”表现了“我”遇事好问为什么,这不失为一种好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孵”就是鸟类伏在卵上,用体温使卵内的胚胎发育成雏鸟。本课指母鸡用鸡蛋孵小鸡。

*旁批提示我们日记的内容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教学到这里,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为什么要记下这件事?讨论之后,师生归纳:日记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日久之后再读日记,能唤起自己对往事的回忆,久而久之,还能帮助自己提高表达能力。

*从第二则日记的内容可以看出小作者观察小鸡出壳的兴趣十分浓厚。表现在:

一是观察的时间长。可以从“一大早”、“等了半天”、“吃过午饭”这些词语体会到。

二是观察得仔细认真。把小鸡出壳的过程写得详细具体。

“雏”是幼小的(多指鸟类)。本课指幼小的鸡。

*小作者带着情感在观察,心系着小鸡的生命。把观察中发现的变化也写出来了。

*旁批内容不仅引导学生读懂“我”观察小鸡出壳的过程,还帮助学生明白日记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收获记下来,把这些都记下来,日记就具体了。

*为了帮助学生会读批读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与旁批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教学设计建议:自读第二则日记,把你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提出来,考考你的同桌,看看谁的问题问得好。如有不懂的词句,想办法自己解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两则日记,试着自己小结:写日记是怎么一回事?写日记有哪些要求?教师在学生自我小结的基础上给予提示和总结。让孩子们认识到,写日记(作文)就是这么简单。

*本课生字易读错的有:“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孵”的声母是“f”,不要发成“h”;“拨”,要与“拔”区别,可以通过观察字形与组词语来区别。

*识字教学坚持自主学习,教师检查,矫正。写字教学可学文后进行,引导学生先易后难,先自己观察,写写自己认为易写、好写的生字,然后集体讨论,找出大家都认为难写的字,明确写好字要注意的事项。如“孵”字,左右部分要紧靠竖中线,左边的“卵”笔顺是:。不要把两点写掉了。写完后,在学习小组内展评,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再把自己没写好的字练习写一下。

*“小练笔”—写一则日记。可以在学习课文之后,趁着学生学习的激情,对日记的好奇感,布置写一则日记。写好后,一定要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初写日记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设计参考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看挂图:同学们,瞧,大母鸡在干什么?

2. 讨论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

3. 导入新课: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 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2. 抽读生字、课文,集体矫正。

3. 自由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喙():鸟禽的嘴。艰难:困难。

三、借助旁批,仔细读文

1. 自由读课文,看看日记与前面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学生充分学习、交流总结:

(1)日记不必写题目。

(2)在文章的第一行有事情发生的日期、星期、天气。

(3)内容是记一天之中发生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事。

2. 默读课文,了解每一天的日记都写了什么内容。可以通过读懂课文,用提问的方式学习。

第一则:我到外婆家玩,看见母鸡孵小鸡,想亲眼看见小鸡是怎么出壳的。

第二则:我观察小鸡出壳的过程。

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小鸡是怎么出壳的”。

(1)默读课文,用“”勾画出作者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句子。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4)把你最大的收获说给我们听一听。

教师小结:小鸡出壳这么一件小事情原来也这么有趣!看了日记,我仿佛听见了“嗒嗒”的啄壳的声音,仿佛看见了小鸡那尖尖的嘴、湿漉漉的脑袋……这都是小作者用他的笔,把他看见的、听见的和想到的写出来,给我们带来的享受。

文,你想对别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提炼,了解写日记的好处

1. 小作者是多么了不起呀!小小年纪就会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用日记记下来。

2. 翻开“自主阅读园地”,读读作家任溶溶谈写日记的内容。

五、巩固生字,学习写字

六、学习写日记,尝试写日记的快乐

积累与运用(一)

教学目标

1. 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上的共性。

2. 自读俗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

3.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感知成语的意思。

4. 能主动、有礼貌、自然大方地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5. 感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6. 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

1. 学生注意观察新班级的教室布置,回忆同桌或新同学、新老师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 老师对教材提供的情景进行录音。

3. 学生搜集和整理自己在夏天里活动的纪念物,如图片、照片、旅游纪念物等。搜集平时积累的古代诗人和现代作家笔下的夏天。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有六个方面的练习。

“温故知新”有一项练习,再现了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旨在引导学生自读发现表示“说”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语海拾贝”编排了四句俗语,内容浅显,易读易诵。主要反映了秋天气候变化的自然现象,可以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增加一些有关健康的生活小知识。

“点击成语”安排了一个十分有趣但又含义深刻的成语故事。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到愉悦并且懂得了道理。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说夏天”,话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都有话可说。

“习作百花园”是在学生完成了第一学段的学习后的第一次习作。这次习作为学生安排的作文内容是写一写升入三年级后,班里的新变化,新变化包括环境和人的变化,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感受和体验,能帮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自主阅读园地”选编了高尔基《给儿子的信》和两位作家谈写日记的方法、体会。为学生感受爱心的付出和学习写日记提供了感性材料,让学生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建议3~4课时完成。

*“温故知新”体会表述人物的语言,可以用上不同的表示“说”的词语。让学生们读之后,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进行尝试。

*“语海拾贝”搜集了四句与秋天气候有关的谚语。学生通过熟读成诵,自然达到其义自见。把语言积累与了解生活常识、健康小知识融为一体。

*介绍了一个保护身体的小常识。冬去春来,寒气尚未退尽,不要忙着脱衣;秋天到来,暑气未尽,不要急剧添衣,这样做才不容易感冒。

*早上刮西风,夜里刮东风,第二天就是晴天。

*秋天,下一场雨就会降一点温,多下几场雨就会进入冬季了。

*核桃、梨子、柿子分别在立秋、白露、寒露节气时才算成熟。

*这个成语故事是一则寓言,内容浅显易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借助插图阅读,同桌分角色读,采取表演的方式来增强乐趣、加深理解。

*最后一句话点明了成语的寓意。

*“口语交际”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大家刚刚过了夏天,对夏天的感受、夏天里发生的事还记忆犹新,人人都有话可说。在这个话题中,兰兰、海儿喜欢夏天,小胖不喜欢夏天。他们都真实地交流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也像他们那样大胆地说说自己感受的夏天吧!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交流的内容引向深入。首先是表达对夏天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或有喜欢的地方,也有令自己不喜欢的地方;然后要用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学生产生分歧之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旨在让学生的口语交际真正互动起来。

*抓住“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除了题目中提示的内容外,自己还有哪些发现?如好朋友的变化,自己新学了什么本领等等,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无拘无束表达。可以先说后写。

*“自主阅读园地”:学生自主阅读。刚开始,可以集中时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如独立练习,邀伙伴一起阅读……教师从旁观察。发现阅读的好习惯、好方法及时表扬、鼓励,激发和保护每个孩子读书的兴趣。待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时间。教师把重点放在组织学生交流阅读的收获、体会、感受上。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付出是快乐的。

*读读作家对记日记的看法,就能发现记日记就这么简单。欣赏自己的日记,养成记日记的习惯!

*作家的这篇短文告诉我们,日记的内容是那么的丰富,随处都有。

*记日记的好处这么多,真应该培养起记日记的习惯。

*这两个片断的学习可以结合《日记两则》后的“小练笔”进行。

教学设计参考

一、温故知新

1. 读懂题意。

2. 自读句子,读中感悟带点词语的意思,探索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3. 拓展练习,说说表述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表述说话的不同的词语。

二、语海拾贝

1. 自读谚语,要读得正确、流利。

2. 互读检查,感悟意思。

3.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谚语。

4. 拓展练习,交流搜集的类似谚语。(机动处理)

三、点击成语

1. 自己练读,读得正确、流利。

2. 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 有兴趣的,可以表演一下这个成语故事。

4. 教师参与活动,并做总结。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自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体会“给予别人永远要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

2. 请写过日记的同学谈记日记的感受、体会。

3.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短文。

4. 交流读后的收获(针对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

5. 鼓励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可背诵、可摘抄……

五、口语交际:说夏天

(一)活动目标

1. 能用普通话大胆地说出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 认真听人发言,能了解讲话内容。

3. 与同学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二)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描写夏天景物的诗句、短文及图片。

(三)教学建议

1. 质疑激趣,引出话题。

(1)展示文字材料、图片等,老师对夏天的景物进行介绍。

(2)说一说,议一议: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3)老师总结引出话题。2. 自读短文,感受夏天。

(1)读短文,说说文中谁喜欢夏天,谁不喜欢夏天,并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3. 小组互动,交流感受。

小组内相互说感受,听的同学专心听,边听边想谁的感受对你有启发,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4. 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1)抽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2)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形成人人交流、人人互动的场面。

(3)大家评议,谁的感受最令你满意,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

六、习作百花园

1. 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 抓住“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除了题目中提示的内容外,自己还有哪些新发现(如好朋友的变化,自己新学了什么本领等等),先以小组为单位,口头习作,相互补充。

3. 选取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独立思考如何完成习作练习。

4. 完成习作草稿,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第六课:瀑布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3. 能联系生活实际经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瀑布的美丽、壮观。

教学准备

1. 课文配乐朗读的磁带、教学挂图。

2. 鼓励学生自主搜集有关瀑布的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

教材简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它的磅礴气势令世人惊叹。而今,在叶圣陶先生眼中,瀑布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是“一座珍珠的屏”,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不一样的描写同样给人美的享受,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诗语句优美简洁、比喻形象生动,从声音、颜色、形状三方面展示了瀑布的美丽、壮观。而形象生动的比喻及融入其中的真情又为本诗增添了无尽的美感与韵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其表达的深意,体会其蕴含的情感。

此外,诗中三小节的观察点都不同。“还未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说明作者离瀑布还比较远。“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说明作者已走过一段山路,能远远地望见瀑布了。“站在瀑布脚下仰望”说明作者已来到瀑布脚下,在近处欣赏其壮观景色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由远及近的表达方式。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瀑布的美丽、壮观,能在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

建议本课用1~2课时完成。

*浪涌岸滩、风吹松林,多么美妙动人的声音,可谓先声夺人!

*把飞流而下的瀑布比作“千丈青山”上的“一道白银”,形象、生动,既写出了瀑布的颜色、样子、所处位置及飞流而下的气势,又展示了青山、白水相间的色彩美和瀑布飞流而下的动态美。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也流露其间。

*把流动的瀑布比作缀满珍珠的屏,多有意思呀,我们似乎也看见了那亮光闪闪的瀑流。可为什么这样比喻呢?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以引导。珍珠色白、形圆,晶莹透亮,光泽耀人。瀑布顺着山势飞流而下,与岩石撞击,水花飞溅,阳光下,也是晶莹透亮,十分动人。*本课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仰”字中间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课后第1题: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同时,也积累一些美词佳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课后第2题: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感受诗句的优美,体会比喻的妙处。随后,再引导他们思考是否还有类似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具体分析见“解读与提示”。)

*课后第3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写作顺序(由远及近)。

*选做题的安排,体现了语文学习应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点。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应该有话可说,应鼓励他们学着作者的样儿,借助比喻,大胆想象,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表达出来。(建议举行“我们眼中的瀑布”活动,通过搜集古今诗人、作家对瀑布的描写,体会其意思及情感,并进一步交流、体会,以此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设计参考

一、解释课题,直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儿?(出示瀑布图)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描写瀑布的诗,看看作者眼中的瀑布又是怎样的。

二、粗读课文,自主学习

1. 自主朗读全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诗句。

2. 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同桌相互交流。

3. 交流自学方法,可以相互补充,以巩固对字词的理解。

4. 初读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三、细读课文,体会蕴意

1. 你特别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

2. (出示需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的诗句)真是太巧了,很多同学都喜欢这些诗句。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品读品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文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比喻的妙处。)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2)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3)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4)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3. 多美的诗句呀!形象、生动的比喻的确作用不小。下面,大家自由地品读品读。

4. 此时此刻,你一定和作者一样,被这壮观的景色所陶醉、所折服。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 多么令人陶醉的景色啊!想办法记住这优美的诗文,记住这美丽壮观的瀑布吧。

6. 你的记忆方法是什么?可以介绍给别的小朋友吗?(询问记忆方法,引出理解记忆法,引出三小段观察点不同的问题。)

7. 真棒!看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找到三小节之间的联系,理解记忆,效果真不错。

四、再读课文,巩固理解

1. 完成课后练习。

2. 自主活动:我们眼中的瀑布。

第七课:乐山大佛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 能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乐山大佛的图片、声像、文字资料。

2. 了解还有哪些著名建筑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教材简析

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有着高超的技艺、非凡的创造力。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大足石刻、赵州桥……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是我们的骄傲。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乐山大佛的雄伟、神奇吧。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让我们领略了大佛的宏大气势,巧妙的排水设计让我们感受了古代石匠的聪明才智,我们由衷地感叹:乐山大佛的确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朴实,情感流露自然、真实。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大佛的一些知识,更有助于激发他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学习生字词,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们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建议本课用1~2课时完成。

*“湍急”、“波涛汹涌”、“常常掀翻”、“淹死”等写出了岷江的水急。

*动人的传说为大佛增添了神秘色彩,为文章增强了可读性。

*高大威严的大佛,让人惊叹,令人信服。可以引导学生认真看图。

*“一凿凿”、“一锤锤”、“90年”,让我们了解到无数石匠用了三万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劳动,才造就了我国最大的石佛,多么不容易呀!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一尊佛就是一座山,多恢弘的气势呀!其身之高、头眼耳之长、脚之宽之大等惊人而具体的数据足以让人咋舌,更让我们形象、具体地感受到了大佛的高大、雄伟与威严。可见,大佛真的如作者感叹的那样“头顶蓝天、足踏大地”,“凛然不可侵犯”,“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多么精彩、独特的描写,真该引导学生好好地读一读!

学习这段,可根据文中提供的数据引导学生想象,感受乐山大佛的“大”。

*凛然:严肃而可敬畏的样子。

“江风呼叫”、“江水咆哮”更衬托出乐山大佛的威严。

*威严的大佛后面竟然有这些让人“难以发现”的秘密!诧异之后,更多的是惊喜,是赞叹,是自豪。我们禁不住击掌叫好:多么巧妙的设计,多么伟大的工程,多么了不起的中国人民!让学生带着情感大声地诵读吧!

*本课生字中特别要注意读音的有:侵、刷。写字时注意“免”不要多写一点。

*课后第1题:可以从“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以及佛的身高、头、眼、耳、脚等数据上引导学生理解。

*课后第2题:第二段第一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全段的意思。

*课后第3题:引导学生了解大佛排水通道设计的巧妙,既没有破坏大佛的美观与完整,又避免了雨水对大佛的直接冲刷。这正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由此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本题重在谈自己的理解,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自主积累:描写水流湍急的词语有“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江水咆哮”等。

教学设计参考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乐山大佛图片或播放相关录像)孩子们,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岷江边上,有一座巍巍端坐的大佛,它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你知道它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它,了解它。

二、自主识字,相互交流

1. 读课文,勾画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 小组为单位,自主识字读文,讨论不理解的词。

3. 交流小组学习情况,解决字词疑难。

三、粗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三段分别写了什么?

2. 课文三段中,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体会。

四、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引导学生体会二、三段内容。

(1)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表现大佛的宏大)。

(2)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排水通道:既……又……)结合句子理解“既……又……”

2. 多么神奇呀,大佛已稳稳地坐在那儿一千多年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五、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除了乐山大佛,我国还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和名胜古迹。它们都是劳动人民智慧、血汗与技艺的结晶,你找到了哪些呢?(统计所搜集的资料,按内容分类介绍,师配以相应的录像资料,形象地加以说明。)

第八课:家乡的红橘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 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

4. 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个红橘。

2. 向其他人了解红橘的特点、生长情况等。

教材简析

关于家乡,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说,它的一山一水总是那么令人牵挂。或许是美丽的自然风光,或许是淳朴的父老乡亲,或许是独特的风味小吃……

《家乡的红橘》一文就透过小小的红橘,表达了作者浓浓的家乡情、深深的自豪感。让我们也随着那深情的笔触一起去品味吧!

全文分六段,第一段写家乡在长江边,有成片的橘园。第二段写春天时节,红橘的叶片在阳光下闪光。第三段写四五月份,橘子树长出了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香醉人。四段写秋天,橘子树结出的青色果实惹人喜爱,但吃起来又酸又涩。第五段写十一月左右,红橘成熟了。第六段总结全文,指出家乡的红橘让人喜爱。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学习生字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

建议用1~2课时完成。

*绿绿的叶片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多美呀!轻轻地读一读吧!

*呀,红橘的花儿原来像茉莉一样可爱!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小巧、洁白的花朵儿,仿佛真的闻到了那清新、醉人的香味儿!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的观察细致、描写细腻。

*想象一下吧,又大又饱满的青色果子挂满枝头,多惹人爱呀。瞧,连树枝也乐弯了腰!

*成熟的橘子像一个个可爱的红灯笼,作者的观察多细。橘皮上的小窝窝,“鲜嫩的、金黄色的瓤”多诱人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体会。

*本课的生字要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如比较记忆法、增减部件记忆法、形象记忆法等。

*课后第1题:文章语言清新优美,洋溢着浓浓的家乡情。可以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红橘的可爱和作者的情感,背诵也就有了基础。所以,以读导学,以读导情是适宜本文的学习方法。

*课后第2题:本文以时间顺序介绍了家乡红橘的生长情况,先写初春时的橘子树,接着写四五月时的花,再写秋天未成熟的果实,最后写十一月时成熟了的果实,体现了红橘的可爱。教学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条理。这对自己的有序表达也有帮助。

*小练笔:描写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抓住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进行介绍,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就可以了。

*自主积累:对这样的练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主积累好词佳句,以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教学设计参考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 (出示一红橘)孩子们,这是什么?关于它,你能说些什么呢?(颜色、形状、味道、产地……)

2. 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介绍家乡红橘的文章(揭示课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眼里的红橘又是怎样的。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1. 自由朗读课文,整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不理解的问题。

2. 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 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

三、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自由读课文,思考每段写些什么。

2. 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看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 再读课文,思考各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品读课文,感受可爱

1. 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家乡的红橘十分可爱,它的可爱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认真读读课文,找到答案。(提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一定顺序来写的。那好,答案就在我们的课文中,按这样的顺序仔细找一找。)

2. 交流自学情况。(相互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红橘的可爱)(1)春天,常青的橘叶在阳光下闪着光。(2)四五月,橘树长出小花,小巧、洁白、清新、朴素,花香醉人。(3)秋天,肥实的青色果实压弯了树枝,

人见人爱。(4)十一月左右,果实像一盏盏红色的灯笼……沉甸甸的把枝条越压越弯。金黄色的橘肉鲜嫩、甘甜,使人心里舒畅极了。

3. 是啊,每一个阶段的红橘都有它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齐读末段)

五、活学活用,模拟描写

1. 回忆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

2. 品读文中的优美词句。

3.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思考它有哪些特点(颜色、形状、味道等)。

4. 把选择相同水果的同学分为一组,讨论它的可爱之处。

5.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喜欢的水果,相互补充。

6. 独立思考怎样完成习作练习。

7. 完成习作草稿,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第九课:西藏高原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旁批展开想象,了解西藏高原的特点,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 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西藏高原的风光或歌曲、图片等资料。

2. 准备磁带《走进西藏》。

教材简析

或许你没有去过西藏,但你一定听过《走进西藏》、《青藏高原》、《珠穆朗玛》这些富有高原风情的歌曲。它们激起了多少人对那片神秘而神圣的土地的向往与追求。而今,当我们伴着优美的文字,听着动人的旋律,一同走近《西藏高原》时,我们惊喜地发现西藏高原天那么蓝,湖泊那么大,资源那么丰富……原来它不仅神奇美丽,还富饶可爱呢!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本册书第二篇批读文,它是一种辅助学生学习的新形式。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课文旁批的引领,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可在学生需要帮助的地方加以点拨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读书。

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建议用1~2课时完成。

*“神奇”为西藏更增添了一份美丽,使人着迷,令人向往。

*经过雕刻和打磨的宝石,精巧细致的缎子,都让人有触摸它的冲动。在惊叹高原的天空蓝得透亮、蓝得美丽的同时,我们似乎也有一股激情在心中荡漾。高原的天空还像什么呢?学生大胆的想象或许能给人更多的惊喜。

*这里的旁批,是引导学生阅读时抓住西藏天空的特点,以及在高原的特有感受。

*“世界第一高峰”的美誉让人倍感自豪。大声地读一读,你会发现那种感觉棒极了。

*此处的旁批是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抓住西藏高原景色的特点。

*究竟是怎样美的画面呢?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想象是不一样的。可鼓励学生阅读后,用笔画出或写出自己心中的西藏风光。

*(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在文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可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明白其含义,同时,还可通过说话练习来巩固理解。

*以批读文的形式引导学习真好,它以读者的口吻表达阅读感受,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不仅能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让他们和作者产生共鸣,而且能让他们从中学习到阅读的方法。*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对西藏高原已有一定了解,学习课文后,他们的理解会更深一些,对西藏的向往也会更强烈一些。此时,教师可组织他们选取最贴近本课的文字、声像资料来欣赏,也可请学生们自由交谈“西藏行”的设想。这样,既活化了课文内容,又有助于激发他们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旁批引导学生把文中的描写积累下来。

*本课的生字左右结构较多,而且都是左窄右宽。写字时还要提醒学生书写姿势。

*要鼓励学生抄写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

教学设计参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走进西藏》。优美的旋律勾起多少人美好的回忆,激起多少人对那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它独特的魅力。(揭示课题)

二、自主朗读,自主体会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神奇、富饶、不仅……而且……等词语)

2. 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3. 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质疑、解答。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境

1.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 学生分析后,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再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共同领悟美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到这儿,我也禁不住激动起来,可惜,我没有去过西藏,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能用自己的话向大伙儿介绍你眼中的西藏吗?

4.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悟文中美境。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 作者笔下的西藏如此动人,摄像师眼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呢?一起去欣赏欣赏吧!(播放配乐风光片)

2. 你眼中或心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3. 学完这一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十课:写给云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2. 能联系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云的喜爱及愿做自由幸福的云的愿望。

教学准备

1. 课文配乐朗读的磁带。

2. 鼓励学生留心观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教材简析

平平常常的自然现象在作者眼里是那样美好,她喜欢云的美,惊叹云的千变万化,更羡慕云的自由幸福。她禁不住想:“让我也变成一朵云,一朵自由幸福的云吧!”读着这样的文字,感受着这样的情感,我们的心中一定也像作者一样充满了快乐,充满了渴望!让我们也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吧,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全诗共四节,内容短小,语句优美,易读、易诵,拟人手法的运用更为诗歌增添了活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在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

建议本课用1课时完成。

*变大、变小、变各种形状,成雨、成雪、成水汽不正是“云朵”的特点吗?而“想”、“担心”、“亲吻”等词又赋予它人的特点,想象合理又充满情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体会作者的观察细致、用词准确。同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到大胆想象、大胆创造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没有人在蓝天上,为你把框框画”表现了云的无拘无束(自由)。

*想变什么就变什么,进一步表现出云的自由。

*“‘聪明’的傻瓜”含义较深。学生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可以展开想象,口头进行拓展,还想成为什么?*云儿想变什么变什么,愿做什么做什么,真是让人羡慕,难怪作者会盼望自己也能变成一朵自由幸福的云!

*课后第1题: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课后第2题:透过作者生动有趣的描述,我们体会到了云儿的可爱、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面对自由幸福的云,孩子们一定有自己的感受想表达,有自己的愿望想述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教学设计参考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 孩子们,你们注意过天上的云吗?有些什么发现?

2. 有谁想对云说点什么?

3.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写给云》,一起去听听诗人对云说了些什么。

二、粗读课文,自主学习

1. 自由朗读全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诗句。

2. 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同桌相互交流。

3. 交流自学方法,可以相互补充,以巩固对字词的理解。

4. 初读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三、细读课文,体会意蕴

1. 你特别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

2. 下面,我们一起再来品读品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文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3. 多好呀!云儿想变什么就变什么,愿做什么就做什么,它像人一样会说话、会思考!下面,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感知拟人手法的好处)

4. 此时此刻,你是否和作者一样,感觉到云儿的可爱、大自然的神奇呢?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 面对云朵,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呢?(鼓励学生面对白云说出自己的感受、愿望)

6. 学生自由交流。

四、巩固练习,拓展迁移

1. 完成课后练习。

2. 请学着作者的样儿,写一节或一首小诗,向白云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愿望。

积累与运用(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多音字的读音,体会汉字的奇妙。

2. 能主动积累和运用美词佳句,体会意思。

3. 能主动积极地搜集有关家乡特点的资料,学做家乡小导游,向别人介绍家乡。

4. 说家乡、写家乡,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对学生准备情况进行了解。

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有关家乡特点的图片、照片、旅游纪念物等。

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温故知新”通过品读句子,巩固多音字读音,体会汉字的奇妙;了解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知道把什么比做什么,并学着运用,使自己的表达更动人。“语海拾贝”通过熟读诗句,丰富语言积累,感受阅读乐趣。“开心一刻”读一读,在趣味中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综合性学习”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学做家乡小导游,增进对家乡的了解。“习作百花园” 向别人介绍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主阅读园地”欣赏佳句美文,为习作打基础。

本次“积累与运用”紧扣单元主题“西部风光”,既注意了字词句的复习巩固、积累运用,又注意了单元知识的扩展,通过说家乡、写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情感。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各方面因素,真正做到“以情导学、以情动人”。

建议本课用3~4课时完成。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会有不同的读音。这就是汉字的多音现象。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注意让学生去发现。

*这两组句子都是用两个不同的喻体表现同一个事物,这样的写法更生动形象。如,把瀑布比作白银,比作珍珠的屏,既写出了瀑布的颜色,又写出了瀑布的形状,给人美的遐想。

可以鼓励学生对“瀑布”、“蓝天”作其他的比喻。

*多有意思的诗句啊,它不仅让我们积累了美词佳句,还让我们在诵读中领略了古代诗人笔下的自然风光。此题重在积累,学生能理解多少算多少,不要一句一句地去讲。

*“开心一刻”告诉我们学知识可不能想当然,要尊重语言表达的规律,不能望文生义,否则会闹笑话。*学会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清楚地介绍给别人,是此次练习的重点。教师可以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作具体的部署,还可以示范。

*家乡的可爱表现在方方面面,习作时不必面面俱到,尽量找自己熟悉景物或特产来写。注意语句通顺,情感真实。

*这个练习一定要把握好“自主”二字,要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要尊重他们的阅读选择,学生能读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不要做统一的规定。(如有个别学生还想进一步感受这些文字所描绘的情景,教师可给以帮助。)

*三段文字描绘了三种不同的美景,让学生细细地品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有利于学生的习作。

最新关于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品)

关于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辬 1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理解“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拔地而起”等词语,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山里学校环境的美和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进一步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鄙字卡片、朗读带、教学挂图或课件。 2贝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各类人员的工作情况。 3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见面交流或书信,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读激趣 1碧富埃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来,打个招呼。(出示教学挂图或打开课件)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提问 2崩矗听听山里的伙伴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的。(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哪些情况?然后自由发言。

二、自读感知 过渡:山里的孩子为了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特别写了这篇文章,叫《我们的学校》。来,我们一起学一学。 1、读出自豪感。 2、鄙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讨论词义,老师巡视。 4、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词语。 三、品读欣赏 1、同学们,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的环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根据插图和课文的描述,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用彩色笔画出学校的草图。 2、校园里,山里的孩子们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根据学生对重点句的欣赏,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并归纳: (1)快乐游戏。 (2)与大自然交朋友。 (3)认真学习。 3、这么难得的学习条件,山里的孩子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1)自读第5~9段,展示自己读得好的句子。 (2)说说自己朗读时的感受,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理解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四、读写延伸 过渡:在这么美的校园里学习,山里的孩子们是多么快乐、幸福、自信和自豪,让我们也投入大山的怀抱,和山里的孩子一起,也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辬】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董瑞芳 一、教材解读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7个单元,36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2篇,“批读课文”7篇,略读课文7篇。从三年级始,阅读课文以主题组元,选文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注重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关怀和审美内涵,注重体现开放意识与时代创新精神,展现丰富的中外文化和渗透科技环保、和平发展等现代意识,具体体现在各单元:第一单元:儿童生活美德教育,第二单元:锦绣山河热爱家乡,第三单元:科技环保关注自然,第四单元:爱心亲情美好情感,第五单元:中外文化了解历史,第六单元:人生智慧哲理故事,第七单元:祥和人生关注人类。 每个单元由5篇课文(第四单元除外)组成,每篇课文后设置了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体验、感悟、积累或小练笔的训练。每个单元后设置了《积累与运用》,名称与第一学段相同,但内设栏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增的栏目有: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开心一刻)、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这些栏目十分适合中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学习要求。起到了帮助、巩固、梳理及适度拓展的作用。 二、知晓编写意图 一本教材,他有自身的体系,凝聚了编者意图,只有我们明白了编者意图才能正确使用好教材,把握目标落实的度,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下面就请仔细读读主编对本册教材编写意图的解密吧。 1、关于课型。 多样课型有利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把课标要求落到实处。精读文重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如: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分析概括、内容探究、表达方法等。注意这种综合能力的年段侧重点(见课标要求、课后练习)。略读文重在了解文章大意,培养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注意有别于精读文的教学,不要面面俱到,不要不放手。批读文从读者视角出发,引导一点或几点的深入学习。以分进合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精读能力。教学中要适度放手,迁移运用。 例如: 第一单元《日记两则》是有关书面表达的初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以日记的形式引入习作;“言之有物”)。 第二单元《西藏高原》了解阅读的基本要领(思考;抓重点、特点;揣摩;了解知识;学习表达方法;积累)。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快乐的小燕子》课文及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快乐的小燕子》课文及教 学设计 【导语】好一幅人与燕亲密无间、和睦相处的生动画卷!全文语言优美、文字清新,充满童真童趣,在语感培养和人文熏陶诸方面都有丰富的营养。以下是八文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文】 它来了!那小巧玲珑的体态,着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轻悠敏捷,在春光中快乐地飞翔,发出清亮圆润的啁啾声。 春雨如烟如雾,无声无息地下着。水田里的秧苗,塘边的柔柳,绽开的桃花,在水雾碎雨中,绿莹莹、红润润的。这时,一只、两只,一对、两对……小燕子欢叫着,穿来穿去。 天放晴了,阳光露出来。小燕子更活泼了。它斜飞在瓦蓝洁净的天空中,自由自在。瞬间,“唧”的一声,身子像个小黑点窜下来,掠过明镜般的水面,又轻身一跃,射入云中。这时,水面上撒落一朵小浪花,浪花绽开,荡漾出一圈一圈的波纹。 我问奶奶:“小燕子的尾巴为什么跟别的鸟不一样,像一把黑亮的剪子呢?” 奶奶说:“剪春呀!你看它飞来飞去,用剪子裁出一件春衣,给大地穿上。” 我又问奶奶:“那它为什么飞不停、唱不停呢?” 奶奶说:“闹春呀!春越闹越浓。” 奶奶在靠近房梁的墙上,钉上两个小竹桩,上面放一片新瓦——这是给小燕子筑窝用的。几天后,两只燕子一前一后,绕着房梁飞了几圈,落在瓦片上,歪着头,小黑豆般的眼睛调皮地朝我们滴溜溜地转,轻声细语地说:“叽咕、叽咕……” “燕子在说什么呢?”我问奶奶。

奶奶告诉我:“燕子在说,不借你的盐,不借你的醋,只借你的屋,让我们来住。” 我乐极了,对着小燕子喊:“你们住吧!” 奶奶还告诉我,燕子能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哦,原来燕子是在用辛劳打扮春天、保护春天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明媚的春景。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挂图,表现欢快情绪的音乐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 生字“捷”“瞬”“漾”的记忆和书写。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冀教版教材,第五册12课讲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课文以“男人”的散步为线索,紧扣小鱼的处境和命运,自然展开场景叙写,最终使我们看到了他那迥异于成人的童心世界,唤起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小中见大,意蕴深广。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3.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设想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设计试图通过改变人称视角,依托文本,进行想象,读写结合。 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最受感动的内容。”通过想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减少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用你最佳的精神状态告诉我,你很想成为故事中的一员。 (二)、走进故事,品词读句。

1.(出示课件)在暴风雨过后的一个早晨,我在海边散步,无意中发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你看到了吗?这些小鱼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描述小鱼被困的情景,想象小鱼怎样挣扎,可能说些什么,体会它们处境的危险。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被困的无助。 2.(出示课件:成千上万被困的小鱼,并用字幕配合语言渲染。)“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渗光,这些小鱼也会干死的。” 我继续向前走着,忽然停下脚步,看到小男孩每走到一个水洼旁都弯下腰去,你猜,小男孩在干什么? 自学第四段,勾画出小男孩在做什么,试着带动作读一读。 指名表演读,评议哪里演得好,读得好。 从“不停地捡起”、“用力地扔回”这两个动词,感受小男孩全神贯注、不遗余力地抢救小鱼。 师生一起表演朗读。 3.创设师生情景对话,理解小男孩的心理。 我忍不住走上前,(摸着学生的头)问:“这么多小鱼你救不完的。”生略 “那你为什么还救它们?”生略 “你这样做有谁在乎呢?”“为什么?”生略 “小鱼,你在乎吗?”“为什么?”生略 “那边的小鱼,你在乎吗?”“为什么?”生略 “除了小鱼,还有谁在乎?”“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略 (通过对话,想小鱼之所想,小男孩之所想,深入到故事中去。) (出示句子)分角色朗读。 4.(出示课件:救助小鱼的图画,“爱的奉献”乐曲作陪衬,和三句被感动的句子。) 教师表演读第一句:面对鱼儿对生命的渴望,面对小男孩儿那颗炙热的爱心,我被感动了……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三篇】语文课文资料整理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三篇】语文课文资 料整理 导读:本文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三篇】语文课文资料整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浓密的竹林里,白墙红瓦,映照着东方的晨曦。门前,翠竹掩蔽;屋后,欢跳着山溪…… 山溪里,飘着歌声。 竹林间,荡着笑语。 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我们是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成长在学校里。 一阵春风吹进竹林。青青的竹子,干壮叶密;春笋破土,拔地而起。林间闪闪的红领巾,像飞动的旗! 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

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 《我们的学校》探究感悟 探究 1、“山间的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话是全文理解的重点,可以从山里孩子的校园环境优美、无忧无虑地玩耍、与大自然的亲近,以及学习知识的乐趣等方面作多元理解。如:校园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学习的小天地。孩子们在这里学知识长见识,一天一个样,好比新生的竹笋,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感悟 ①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大山的怀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雾里。从校门口铺出的石板路,弯弯曲曲,伸到山脚平地。 “坐落”的意思是土地或建筑物位置(在某处),“怀抱”一词体现了自然与学校的水乳交融。文中伸向山脚的石板路,可以想象到山村的孩子们是怎样上学、回家的,感受他们跋山涉水去求学的艰辛与坚强。 ②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迹,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探求”的意思是探索寻求;“谛听”的意思是仔细地听;“絮语”的意思是连续不断地低声说话。把“同学们”比作“喜鹊”,写出了

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我们的学校 【教材分析】 《我们的学校》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郊区大山怀抱里的一所小学,介绍了学校的位置及学校周围美丽的环境,表达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课文通过对学校环境的具体描写体现了学校周围环境的美丽,通过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成长”等。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

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自从我们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慢慢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大操场——上课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吗?(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用下面的句式来说:我爱校园的,因为。)2.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我们的学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和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整理]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整理]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11-01-13 09:30 .春的消息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准确认读,规范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 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 车。?“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四、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希望——倾听——爱惜—— 欢喜——明亮——翠绿——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重点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会读、会写、会释义。 二、品读诗歌,深入感悟 1.引导感悟第一节。 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 2.自读自悟第二节。 你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 3.合作学习第三至六节。

2018年新教材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我们的学校教案及作业题

2018年新教材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我们的学校教案及 作业题 1.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成长”等。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自从我们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慢慢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大操场——上课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吗(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用下面的句式来说:我爱校园的 ,因为 。) 2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多媒体出示有关画面),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小结,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 3来,听听山里的伙伴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的。(多媒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3、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5、课时安排:两课时 6、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⑶、“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7、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希望——倾听——爱惜—— 欢喜——明亮——翠绿——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8、板书设计: 雏菊开放的声音. 叶出绿苞.溪水唱歌追寻春天 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的足迹 1、课题: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3、教学重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6、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会读、会写、会释义。 二、品读诗歌.深入感悟 1、引导感悟第一节。 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 2、自读自悟第二节。 你喜欢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 3、合作学习第三至六节。 ⑴、这四节诗中.诗人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勾画出来.议一议。体会春景给“我”带来的快乐。 ⑵、质疑问难.合作释疑。 4、朗诵诗歌.品味诗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和赞美春天。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抄写、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2、看谁还能捕捉到更多更新春的消息。 四、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过关训练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过关训练1. 仿写拟人句。 例: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①死亡在洪水中逼近。 ②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了。 2. 按要求写句子。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句子) (2)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改为“把”字句) 3. 按要求改写句子。 (1)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2)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缩句) (3)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到罗甸。(改变词序,意思保持不变。) 4. 完成比喻句。 ①弯弯的金水河像______横贯东西。 ②御花园里种植了许多奇花异草,如同______一样美。 ③故宫就是一座______。 5. 我能在横线上写出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 ②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______ 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______ ④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______ 6. 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画“√”,是拟人句的画“△”。 ①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______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______ ③走了不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______ ④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______ 7. 下列古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是()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我们的学校》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我们的学校》原文及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结合工具书和生活见闻理解“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拔地而起”等词语,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山里学校环境的美和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进一步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山里孩子成长的快乐。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带、教学挂图或课件。 2、带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各类人员的工作情况。 3、城市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见面交流或书信,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读激趣 1、谈话: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

友,来,打个招呼。(出示教学挂图或打开课件)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提问 2、来,听听山里的伙伴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的。(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哪些情况?然后自由发言。 二、自读感知 过渡:山里的孩子为了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特别写了这篇文章,叫《我们的学校》。来,我们一起学一学。 1、读课文题目:比较去掉“我们的”前后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读出自豪感。 2、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讨论词义,老师巡视。 4、检查学习情况,相机帮助学生理解部分词语。 三、品读欣赏 1、同学们,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的环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根据插图和课文的描述,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用彩色笔画出学校的草图。 2、在这样美的校园里,山里的孩子们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根据学生对重点句的欣赏,老师相机指导朗读并归纳: (1)快乐游戏。 (2)与大自然交朋友。 (3)认真学习。 3、这么美的环境,这么难得的学习条件,山里的孩子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1)自读第5~9段,展示自己读得好的句子。 (2)说说自己朗读时的感受,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理解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全能训练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全能训练 1. 仿照下面的句子,写写自己的愿望。 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______,那一定会很好。 2. 请说说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夜晚,广场上各种灯亮起来,有红的、紫的、黄的、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②扶贫工作队让人们安心地居住在村里,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③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 《魅力中国城》节目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掀起了新一轮的旅游潮。下面是我国一些旅游城市的宣传语。读一读,完成练习。 ①东方古都,长城故乡。(北京市) ②一日读懂两千年。(广州市) ③永远的三峡,世界的重庆。(重庆市) ④椰风海韵,南海明珠。(海口市) ⑤最忆是杭州。(杭州市) 1.把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画上横线。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标出来。 4. 照样子,写句子。 ①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仿写句子) ②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仿写句子) ③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改为陈述句) 5. 仿写句子。 这么松软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6. 句子练习。 (1)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用划线词语写句子) (2)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①“它”是指______。

②“又”说明了______。“它”变成木地板后的感觉是______。 7. 根据要求完成对话。 黄霏霏向龙一鸣借了一本书,还书的时间到了,可她还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黄霏霏该怎样对龙一鸣说呢? 黄霏霏:龙一鸣,我想跟你商量件事情。 龙一鸣:可以,请说吧! 黄霏霏:______ 龙一鸣:好的,没问题。 黄霏霏:______ 龙一鸣:______ 8. 照样子,用所给的句子开头写一段话。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类,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春节快到了,车站里的人可真多!______ 9. 照样子把事物写得有趣。 例:“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①“______”雨就跑到草地上来了。 ②“我要看柳枝跳舞。”春风______。 10. 用下划线的词语说句子。 (1)青蛙鼓着一对大眼睛。 (2)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3)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4)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11. 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要是能及时通过路口,就______。 ②______非常______。 12. 照样子写句子。例:淘淘捧得还挺重。 (1)壮壮跑得______。 (2)小狗热得______。 (3)平平看得______。 (4)______得______。 13. 照样子写句子。 例: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只要______,______就______。 14. 学校里很多人都在玩滑板车,壮壮和淘淘也想要让自己的妈妈给自己买,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及积累运用

第一课: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 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理解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快乐成长,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带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 2. 城市学生可开展“手拉手”活动,与山里孩子通信、交流,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设计 一、揭题质疑 1. 读题。比较去掉“我们的”后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读出自豪的情感。 2. 质疑。我们的学校在哪里?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学生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教师个别辅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3. 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三、深入感悟,指导朗读 1. 读第一、二段。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 2. 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草图。(方位、环境等) 3. 从哪些地方看出学校很美? 4. 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有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 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过渡:在这样美的校园里学习,学生们有什么收获呢?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6. 自由读第三、四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7. 交流,从中体会孩子们学习的快乐。 点拨: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8. 练读第三、四段。 过渡:学好了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作贡献。“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9.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五到第九段。展示你读得最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10. 结合全文内容,指导学习最后两句话。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 四、总结全文,练习背诵 1.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 自主练习背诵。 五、拓展练习,激发情感 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温暖》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温暖》原文及教 案 【原文】 小韩是雷锋班的战士。一天,他的棉裤被汽车电瓶里的硫酸烧了好几个小洞。小韩出车回来得很晚,又累又困,钻进被窝就睡了。 雷锋夜间值班回来,看到有的战士蹬开了被子,便轻手轻脚地过去给盖好。当他发现小韩的棉裤上有好几个小洞时,心想,天气风寒,可不能让小韩穿这样的棉裤出操、出车,就拿起棉裤一针一线地给缝补好,然后轻轻地盖在小韩的身上。 第二天出完操回来,大家围着火炉烤火时,小韩才发现自己的棉裤已经补好了,他惊奇地叫起来:“哎,奇怪呀!这是谁给我补的裤子?”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都摇头说不知道。雷锋在一旁也不吭声,不住地用火钩捅炉子,把炉火捅得旺旺的。 过了一会儿,班里的一个战士终于告诉了小韩:“班长为了给你补裤子,半宿都没睡呢!” “又是班长!”小韩感动得一下抓住雷锋的手…… “这点小事,瞧你大惊小怪的。”雷锋边说边放下小韩的手,又拿起煤块往炉子里添。 炉火烧得更旺了,小韩心里感到暖烘烘的。 【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写本课10个生字,做到知音、知形、知义,能用硬笔规范地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词句,体会“轻手轻脚”“一针一线”“轻轻地”“暖烘烘”等词的意思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3、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主动帮助他人的愿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初步培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鼓励用硬笔书写。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 3、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雷锋的画像(挂图或影像资料)。 生:课前搜集雷锋的资料,如故事、日记、歌曲。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浅谈人物,激趣导入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课题: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3、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5、课时安排:两课时 6、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⑶、“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7、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希望—— 倾听—— 爱惜—— 欢喜—— 明亮—— 翠绿——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8、板书设计: 雏菊开放的声音, 叶出绿苞,溪水唱歌追寻春天 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的足迹 1、课题: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3、教学重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6、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会读、会写、会释义。 二、品读诗歌,深入感悟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一、拼拼写写。 Sīchěchuàng xīn jiǎn qīng ān zhìchéng dù ( ) ( ) ( ) ( ) ( ) Píng tǎn wūrǎn xiāng jù sìzhīzhòu yè ( ) ( ) ( ) ( ) ( ) 二、选一选,填一填。 1. 青清()亮()草()楚()春 2. 布部()门()分()告()匹 3. 娇骄()傲()柔()艳()阳似火 三、比一比,组词语。 格()但()受()效()略()坦()授()郊()良()现()洋()利()食()规()氧()和()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地哭泣()地发现()地穿行()的变化()的性情()的空气()的技术()的夜晚()的动作五、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语法正确、句意通顺,是的打“√”,不是的打“Χ”。(1)我送给了妈妈。() (2)我们的学校真是。() (3)雪化了。() (4)美丽的孔雀和机灵的猴子都在做。()

六、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只要……就……虽然……但是…… (1)在我们这个地方()下雨,()能听到“叮叮叮”的歌声。 (2)达丽玛()坐在教室,()她的心正和春风在一起。 (3)()芳芳还没决定长大干什么,()只好照自己的样子做了个风筝。 七、选词填空。 1.你们一定要( 2.老师有时会( )地批评大家。 3. ( ) 1.你们一定要( 2.老师有时会( )地批评大家。 3. ( )一点,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八、读一读,用序号排一排。 ()她便拿起黑板檫动手擦了起来。 ()白色的粉笔末像雪花一样纷纷落在她的手背上,头发上,落在她的衣服和鞋上。 ()今天是小玲做值日。 ()只见她右手使劲地握着黑板擦,快速地擦着。 ()第一节课后,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 九、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北京难道不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吗? 。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小学度第二学期 语 文 教 案 班级:三(1)班 任课教师:

第一单元 第1课时第周时间:2014年月日节次: 1、课题: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3、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5、课时安排:两课时 6、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⑶、“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7、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希望——倾听——爱惜—— 欢喜——明亮——翠绿——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8、板书设计: 雏菊开放的声音,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语文二单元测试 学校:日期:姓名:家长签字: 一、字词演练厅。(共分) ()这篇文章的构思()。 ()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十分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异常()的蓝缎子。 ()这是一支装备()的队伍。 .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分)

()乐山大佛()地坐在这里,已经有多年了。 ()秋天,橘子树结出了()的青色果子。 ()西藏高原是一个()的地方。 二、句子训练营。(共分) . 用加粗词语造句。(分) ()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 这句话把“”比作“”。

三、知识链接站。(分) . 默写《瀑布》这篇课文的第二小节。 , !! , 倒。 . “争奇斗艳”中“奇”是结构,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分) . 选文中画“”处应填:()(分) . 红橘的皮上还有一个小窝窝呢

. 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 . 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 . 红橘的花是什么样的?用“”画出来。(分) . 你认为橘树的哪些品质值得学习?(分) 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融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 威尼斯三绝有、和。(分) . 文中是怎样描写“湖面水平如镜”的?用“”画出来。(分) . 短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分)

. “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有怎样的景色?用“”画出来。(分) . 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分) 一、. 二、. . 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 . ①晚风从椴树……撒落到水面上②圣玛利亚教堂……一层薄薄的银辉。 第一课件网系列资料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语 文 教 案 班级:三(1)班 任课教师:余兵 第一单元 1、课题: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3、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5、课时安排:两课时 6、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畅谈关于冬去春来的情况。 冬去春来,你眼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捕捉到哪些春的消息? 2、导入新课。 有一位著名诗人叫金波,他发现了一些春天的足迹,并且写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春的消息》(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⑴、边读边标出新词,多读几遍。 ⑵、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正音、齐读、开火车。 ⑶、“聆”“雏”“唤”“搔”等字要注意笔顺、笔画。 2、利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抽读,学生、师生互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7、课堂作业设计 (1)、读下面的词语,在文中找出它们的近义词。 希望——倾听——爱惜—— 欢喜——明亮——翠绿—— (2)、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3)、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一抄。 8、板书设计: 雏菊开放的声音, 叶出绿苞,溪水唱歌追寻春天 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面颊的足迹 1、课题:春的消息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爱春天,找春天的情感。 3、教学重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春天的美好。 4、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最新】2019-2020精选(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西藏高原(二)-优质教案(1)

【最新】2019-2020精选(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西藏高原(二)-优质教案(1)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老师解说:优美的旋律激起多少人 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她 独特的魅力。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西藏的资料。听歌曲,交流课前 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朗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 样分?为什么? 2、相机理解文中新词:神奇、富饶…… 3、请生自学生字,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请生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5、交流阅读感觉,相互质疑解答。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把课 文分为两大部分,并说明原因。理解文中新词。自学生字。再读课文 做旁批。交流、质疑、解答。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其他同学补充,再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共同领悟美景,体会 作者的情感。 3、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西藏。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悟文中美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