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蛋白质相关知识点总结

蛋白质相关知识点总结

蛋白质相关知识点总结
蛋白质相关知识点总结

蛋白质相关知识点总结

(1)一个通式:是指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氨基酸的通式只有1个,即

(形象记忆:碳周围有四个邻居,三个固定邻居即-H、-COOH、-NH2,一个变动邻居即-R基)。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基。

(2)两个标准:是指判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同时具备的标准有2个:一是数量标准,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二是位置标准,即都是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三个数量关系:是指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的3个数量关系(氨基酸数、肽键数或脱水分子数、肽链数),它们的关系为:当m个氨基酸缩合成一条肽链时,脱水分子数为(m-1),形成(m-1)个肽键,即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1;当m个氨基酸形成n条肽链时,肽键数=脱水分子数=m-n。

(4)四个原因:是指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有4个: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数量成百上千;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排列次序变化多端;

④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5)五大功能:是指蛋白质分子主要有5大功能(由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

①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人和动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质;

②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参与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绝大多数酶;

③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④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是蛋白质,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⑤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包括细胞识别)作用,如动物和人体的抗体能清除外来蛋白质对身体生理功能的干扰,起着免疫作用。

(完整版)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点.doc

临床免疫学检验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 B 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 Fc 受体、补体受体、EB 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 B 细胞: CD19、CD20、 CD21、 CD22 (成熟 B 细胞的 mIg 主要为 mIgM和 mIgD)同时检测 CD5分子,可分为 B1 细胞和 B2 细胞。 B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 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 CD3(多链糖蛋白);辅助 T 细胞的标志是 CD4;杀伤 T 细胞的标志是 CD8; T 细胞受体 =TCR。 T 细胞和 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 CD4+CD8- =辅助性T细胞(Th) CD3+ CD4-CD8+ =细胞毒性T 细胞( Tc 或 CTL)( T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T 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 PHA)刀豆素( CONA)刺激 T 细胞增殖。增殖试验有:形态 法、核素法。 T 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 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 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 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 CD16( ADCC)、 CD56。 测定人 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 细胞株,而测定小鼠胞株。NK细胞活性则常采 用 YAC-1 细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 - 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表达 MHCⅡ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 sIg ,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 mI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 B 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IgG>IgA>IgM>IgD>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12、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分子上VH和 VL(高变区)是抗原结合部位。

医学免疫学知识总结

第三章抗原(Antigen,Ag) 一. 基本概念 1.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及效应T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又称免疫原。 2 .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及效应淋巴细胞的特性。 3 .抗原性:能与抗体及效应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4 .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 5. 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二.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1 .异物性:是免疫原的核心。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非己的本质:胚胎期或未成熟免疫细胞发育期遇到的所有抗原,包括胚系及非胚系基因编码的产物为自身物质。免疫细胞未成熟期未遇到的物质为非己物质。 2 . 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1)化学组成及异质性:要求一定的化学复杂性。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2)分子量:10kD以上具有抗原性,100kD以上为强抗原。分子量大,抗原决定基越多。 (3)结构的复杂性:直链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稳定性差,加入苯环氨基酸后,免疫原性加大。分子构象、物理状态等对免疫原性都有影响。 3. 可递呈性:诱导细胞免疫反应所要求。 (二)生物学方面的因素 1 .宿主的遗传背景:相同的抗原在不同动物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有明显的差异,这与动物的MHC背景有关。 2 .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的影响。 3. 引入抗原的剂量、途径与次数:剂量应适中;途径依次为皮内--皮下--腹腔、

静脉--口服;间隔适当。 三. 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或基本单位,又称表位(Epitope)也是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 表位的性质、数目、空间结构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T、B细胞识别抗原上的不同抗原表位,故有T细胞表位及B细胞表位之称。 1 . B细胞表位的特性: 能识别天然抗原分子的表位,一般为不连续的、经三维折叠后空间构象上聚集形成的基团(构象表位),或抗原分子表面连续的氨基酸片段(长链弯曲折叠处,顺序表位)。 2 .T细胞表位的特性: 只能识别经APC处理过的,经MHC传递的小分子多肽(镶嵌在MHC分子的凹槽中)。它由序列上相连的氨基酸(顺序表位)组成,在天然分子中是位于抗原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 四. 抗原的种类 1. 根据抗原是否显示免疫原性区分:完全抗原、半抗原 2. 根据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而区分:胸腺依赖抗原(TD-Ag)非胸腺依赖抗原(TI-Ag) 3.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而区分:异种抗原、同种异体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 五. 淋巴细胞激活剂 指一类能使高比例活化淋巴细胞的物质,但它们不属于抗原,因为它们对细胞克隆的刺激不涉及抗原特异性。 1. 丝裂原: 包括多种成分。如植物凝集素(ConA、PHA、PWM),是一类含蔗糖的蛋白质,可以和各种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通过信号传递引起细胞活化、增殖。 常见的淋巴细胞激活剂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学各章节知识要点总结

免疫学各章节知识要点总结 Baby诺安 目录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3) 第三章抗原 (7)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3) 第五章细胞因子 (19) 第六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21) 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23) 第八章B淋巴细胞 (26) 第九章T淋巴细胞 (30) 第十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34) 第十一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37) 第十二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41)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44) 第十四章免疫耐受 (50) 第十五章免疫调节 (54) 第十六章超敏反应 (59) 第十七章自身免疫性疾病 (61)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 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免疫系统包括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 ①免疫防御 ②免疫监视 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 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 ①识别阶段 ②活化增殖阶段 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 ①特异性 ②耐受性 ③记忆性

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免疫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 免疫的概念 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特点比较。 3.免疫的三大功能防御、自稳、监视,相应的病理反应为超敏及免疫缺陷、自身 免疫病、恶性肿瘤。 4.免疫系统的组成 5.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 6.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7.主要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有哪些。 8.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抗原 1. 抗原的定义 2.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定义及特点 3.抗原表位的分类(线性表位-T细胞和构象表位-B细胞)、抗原结合价 4.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交叉抗原的生物学意义。 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理化因素、宿主因素、免疫途径及方法) 6.抗原的种类: 1)抗体产生是否对T细胞依赖:TD抗原、TI抗原 2)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3)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7.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免疫佐剂、超抗原、丝裂原第三章抗体 1.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定义。 2.抗体的基本结构: 重链(H链)和轻链(L链); 可变区(V区):超变区(CD1-3)和骨架区(FR1-4) 恒定区(C区):C H1-4;C L 铰链区:CH1与CH2之间。 结构域和功能区:VH和VL抗原结合位点;CH1和CL为Ig同种异型遗传标志所

在;CH2和CH3为补体C1q结合位点;CH3和CH4能与多种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产生免疫效应。 3.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2个Fab(抗原结合片段), 1个Fc (可结晶片段) 胃蛋白酶水解片段:1个Fab'段,多个pFc段 4.抗体的类型:根据重链C区氨基酸组成的差别分为,IgG、IgA、IgM、IgD、Ig巳 型:根据轻链C区氨基酸组成的差别分为,入和K 5.抗体三类不同的抗原决定基: 同种型:同一种属所有个体Ig分子共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同种异型: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Ig 分子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标志。存在于Ig C区和V区。 独特型:同一个针对不同抗原所产生的Ig分子V区所特有的抗原表位。存在于Ig重链和轻链的V区。 6.抗体的主要功能 V区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C区,与具有Fc受体的细胞结合;激活补体,发挥溶解细胞的活性; 介导免疫细胞活性(ADCC调理作用、超敏反应、激活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7.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IgG: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血清含量最高,占总量的75-80%,半衰期长,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主要的抗感染抗体,参与II、III 型超敏反应。 IgM: 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其激活补体、结合抗原、免疫调理作用比IgG 强,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5-10%。 IgM 的特点:个体发育中最早产生的抗体;是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是BCR的主要成分;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 IgA:分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是外分泌液中的主要抗体。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第五章补体系统第一节补体概述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其广泛存 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血浆中补体成分在被激活前无生物学功能,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和多种生物学效应(简称补体)。(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固有成分⑴C1(C1q、C1r、C1s)、C2~C9; ⑵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⑶B因子、D因子(factor B, factor D)。 2.补体调节蛋白: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参与补体活化和效应的一类蛋白质分子,如:备解素、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I因子等等。 3. 补体受体:指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能与补体激活过程所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结合、介导多种生物效应的受体分子。包括:CR1~CR5、C3aR、C5aR、C1qR等(二)补体组分的命名 ①以“complement”的首字母结合发现顺序命名,如C1 ~C9; ②以英文大写字母命名为“因子”,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 子; ③补体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 C4b; ④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则在其符号上加一横线表示,如 C3bBb; ⑤补体调节蛋白多以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1INH)、C4结合蛋 白(C4bp)、衰变加速因子(DAF);(三)补体的生物合成 约90%血浆补体成分由肝脏合成,少数成分由肝脏以外的细胞合成, 例如:C1由肠上皮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D因子由脂肪组织产生。 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IFN-γ、IL-1、TNF-α、IL-6等)可刺激补 体基因转录和表达。感染、组织损伤急性期以及炎症状态下,补体产生增多,血清补体水平升高。第二节补体激活 补体固有成分以非活化形式存在于体液中,其通过级联酶促反应而被激活,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物。已发现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途径、MB途径 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及细胞溶解效应。 补体三条活化途径示意图 (一)经典激活途径(classical pathway) 1. 参与的补体成分:C1—C9 2. 激活物:与抗原结合的IgG、IgM分子另外,C反应蛋白、细菌脂多糖(LPS)、髓鞘脂和某些病毒蛋白(如HIV的gp120)等也可作为激活物。3.活化过程(1) C1q与2个以上Fc段结合可发生构型改变,使与C1q结合的C1r活化,活化的C1r激活C1s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 (2) C1s的第一个底物是C4:在Mg2+存在下,使C4裂解为C4a和C4b . (3) C1s 的第二个底物是C2分子:在Mg2+存在下,C2与C4b形成复合物,被C1s裂解而产生C2a和C2b;C2a可与C4b结合成复合物即C3转化酶; (4) C3转化酶使C3裂解为C3a和C3b,新生的C3b可与C4b2b中C4b结合,形成C5转化酶,进入终末途径. 补体激活经典途径

免疫学检验复习考试重点总

2017 年免疫学检验复习重点总结如下 0、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 B 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 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lg)、Fc受体、补体受体、EB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 细胞:CD19、CD20、CD21、CD22 (成熟B 细胞的mlg 主要 为mlgM和mlgD)同时检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 细胞的标志是CD4;杀伤T细胞的标志是CD8; T细胞受体二TCR T细胞和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 (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 CD4+ CD8-=辅助性T 细胞(Th) CD3+ CD4- CD8+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 (T细胞介导的细 胞毒试验)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T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 殖。增殖试验有:形态法、核素法 T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CD16(ADCC)、CD56。 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则常采用YAC-1细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MHC H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 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mi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B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IgG> lgA> IgM > lgD> 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医学免疫学复习汇总讲解

医学免疫学复习……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immunity system,IS)识别“自我(self)”与“非我(non-self)” 抗原,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防御机制。 2.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3.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或:指能够刺 激机体IS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且能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4.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能与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免疫应答 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5.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或: 不同种属生物中存在的共同抗原表位),又名Forssman抗原。 6.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 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7.超抗原:是指某些抗原物质,在极低浓度下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是一类多克隆激活剂。 8.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间的相同或相似决定基。 9.抗体: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Ab)。 10.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1.单克隆抗体:由单一克隆B细胞针对单一抗原表位产生的均一性的高特异性的抗体称 为单克隆抗体。 12.补体系统:是由补体、补体调节蛋白和相关膜蛋白(受体)共同组成的一个具有精密 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13.过敏毒素:C3a、C5a被称为过敏毒素。它们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C3aR、C5aR结合,触发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其他血管活性介质,介导局部炎症反应。 14.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即活化的细胞)所产生的低分 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 15.干扰素: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具有抗肿瘤、 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16.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17.集落刺激因子:指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 化的细胞因子。 18.白细胞分化抗原: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 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19.CD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称CD。即用CD加同一阿拉伯数字表示。称为CD分子或CD抗原。 20.细胞粘附分子:泛指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间相互接触和结合,起粘附作用的膜表面分子。 21.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 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定向迁移与居住)。 22.MHC: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英文字头缩写。是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组成, 定位于动物或人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呈高度多态性。具有控制移植排斥、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23.HLA: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被称为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抗原。人类的MHC,为编码HLA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被称为HLA复合体/ HLA基因。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 24.HLA和疾病关联:关联是指两个遗传学性状在群体中同时出现呈非随机分布。以相对风险率(RR)来评估。HLA和疾病关联是指带有某一特定HLA型别的个体,易患某一疾病(阳性关联)或对某一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阴性关联)。 25.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是指HLA基因复合体中,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或低于)随机出现的频率的现象(HLA不同座位上的等位基因的非随机组合)。 26.HLA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是指在一个个体中,HLA复合体基因座位在数量上和 结构上具有多样性。 27.HLA基因复合体的多态性:是一个群体概念,是指群体中不同个体HLA等位基因拥 有状态上存在差别,是导致个体间免疫应答能力和对疾病易感性出现差异的主要免疫遗传学原因。 28.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是机 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29.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一种细胞毒反应,指表达FcR的具有 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M-Mφ)通过识别Ab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带有Ag的)靶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物)。 30.NKT细胞:在小鼠是指能够组成性表达NK细胞表面的CD56(小鼠NK1.1分子)和TCR-CD3复合受体分子的T细胞。它主要分布于骨髓、肝和胸腺。绝大多数为CD4-CD8-双阴性T细胞(DN),少数为CD4+单阳性T细胞(SP)。 31.初始T细胞:从未接受过Ag刺激的成熟的T细胞。 32.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免疫效应的T细胞,CD45RO+T细胞,存活期短,高亲和力IL-2R 和粘附分子。 33.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在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IgM,但随后可表达IgG、IgA或IgE, 而其IgV区不发生改变,这种可变区相同而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Ig的类别转换或同种型转换。 34.B1细胞:是指组成性表达CD5和单体IgM分子的B细胞。在胚胎肝脏发生和分化后 迁移到腹膜腔、胸膜腔和肠道固有层等部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35.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或宿主衰老、损伤和凋亡细胞表面的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PRR称为膜型PRR,主要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和Toll受体等。存在于血清中的PRR称为分泌型PRR,主要包括某些急性期蛋白如MBL和CRP等。 36.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是PRR识别结合的配体,主要指病原微生物表面某些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如G-菌的脂多糖、G+的肽聚糖和脂磷壁酸等),也包括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如磷脂酰丝氨酸。 37.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或:所有表达MHC分子并能处理和提呈抗原的细胞都称为APC。或:APC是指能够表达被特异性T淋巴细胞识别的Ag肽:MHC分子复合物的任何细胞。) 38.内源性抗原:指在APC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 39.外源性抗原:并非由APC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40.抗原提呈:是指转移至APC或靶细胞表面的Ag肽与MHC分子结合的复合物被提呈 给T淋巴细胞,并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为TCR-Ag肽-MHC三元体,从而活化T细胞的全过程。 41.T细胞抗原识别:初始T细胞膜表面的TCR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的过程称为抗原识别,它是T细胞特异活化的第一步。 42.记忆性T细胞:是指对特异性抗原具有记忆能力、寿命较长的T淋巴细胞,参与再次免疫应答。 43.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即:不能产生特异免疫 效应细胞或/和特异性抗体)的现象。 44.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遇到自身抗原所形成的 耐受。 45.外周耐受:是指成熟的T及B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不产生正免疫应答,而 显示免疫耐受。 46.耐受分离:是指口服Ag,经胃肠道诱导派氏集合淋巴结及小肠固有层B细胞,产生SIgA,发挥局部黏膜免疫效应,但却致机体对该Ag产生全身免疫耐受,这种现象称为耐受分离。 47.免疫忽视:是指对低水平或低亲和力的自身抗原不发生自身反应性免疫应答的现象。(或:自身应答T细胞(ART)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性Ag并存,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这种现象称为免疫忽视) 48.免疫隔离部位:是指体内某些与免疫系统在解剖位置上隔绝的部位,如脑、睾丸、眼的晶状体等。 49.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 适应性免疫应答。(或:抗原刺激引起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和/或生理功能紊乱者。) 50.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又叫过敏原。 51.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即产生自身抗体 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 52.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自身免疫应答而产生自身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 53.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54.肿瘤抗原: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 的总称。 55.肿瘤特异性抗原:某种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

免疫学检验复习考试重点总

2017年免疫学检验复习重点总结如下 0、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B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 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Fc受体、补体受体、EB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细胞:CD19、CD20、CD21、CD22 (成熟B细胞的mIg主要为mIgM和mIgD)同时检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B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细胞的标志是CD4;杀伤T细胞的标志是CD8;T细胞受体=TCR。T细胞和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CD4+CD8-= 辅助性T细胞(Th) CD3+CD4-CD8+= 细胞毒性T细胞(Tc或CTL)(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D4+CD25+=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T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

殖。增殖试验有:形态法、核素法。 T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CD16(ADCC)、CD56。 测定人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则常采用YAC-1细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mI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B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IgG>IgA>IgM>IgD>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免疫学知识点归纳-终版

免疫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用名词 1.中枢免疫器官也称次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源、发育成熟的地方。骨髓是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也是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2.外周免疫器官也称初级免疫器官,是成熟T、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 答的发生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 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 淋巴组织或器官反复循环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意义1、增加抗原和淋巴细胞接触机会,2、充实淋巴组织 5.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 的总数 6.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体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此类抗原在细胞内加工处理为 抗原短肽,与MHC-1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可被CD8+ 细胞的TCR识别 7.外源性抗原指来源于APC之外的抗原……(参考上一个) 8.调理作用是指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从 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9.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由单一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 作用于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均一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0.Joining chain J链是一条富含半胱氨酸多肽链,由浆细胞合成。可连接Ig 单 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或多聚体。稳定多聚体结构,参与体内转运 1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组织不相溶引起的移植物排斥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的基因复合物 12.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MHC分 子的双重识别…,一类、二类 13.锚定残基与MHC结合成复合物的抗原肽往往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和MHC 分 子凹槽相结合的特定部位,称锚定位,该位置的氨基酸残基称为锚定残基 14.补体Complement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细胞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 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免疫调节Immunological regulation免疫调节是机体本身对免疫应答过程中作出的生理性反馈,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15.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 应答”的现象,具有抗原特异性,即抗原不能激活特异性T或B细胞完成正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16.高带耐受High-zone immunological tolerance抗原剂量太高引起的 免疫耐受。抗原剂量太高,则诱导应答细胞凋亡,或可能诱导抑制性T细胞活化,抑制免疫应答,呈现为特异负应答状态,致高带耐受 17.低带耐受Low-zone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抗原剂量太低引起 的免疫耐受。抗原剂量太低,不足以激活T、B细胞,不能诱导免疫应答,致低带耐受

医学免疫学系统试题库

医学免疫学系统试题库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试题分类]:《医学免疫学》 [题型]:单项选择题 B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场所是()。 A、胸腺 B、脾脏 C、淋巴结 D、骨髓 答案:D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 免疫细胞及应答 B细胞产生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A、胸腺 B、脾脏 C、淋巴结 D、骨髓 答案:D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及应答 B细胞执行功能的主要场所是()。 A、胸腺 B、大脑 C、外周免疫器官 D、骨髓 答案:C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及应答 T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场所是()。 A、胸腺 B、脾脏 C、淋巴结 D、骨髓 答案:A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及应答 T细胞产生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A、胸腺 B、脾脏 C、淋巴结 D、骨髓 答案:D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及应答 T细胞执行功能的主要场所是()。 A、胸腺 B、大脑 C、外周免疫器官 D、骨髓 答案:C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及应答 禽类和鸟类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法氏囊 B、骨髓 C、胸腺 D、大脑 答案:A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免疫器官组成 新生小鼠摘除胸腺通常表现为()功能缺陷。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血液免疫 D、器官免疫 答案:B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抗体 免疫的执行者是()。 A、神经系统 B、循环系统 C、泌尿系统 D、免疫系统

免疫学知识点整理

《免疫学》知识点 1.免疫的概念、特性及功能 概念: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排除“非己”,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特性: 识别:“自己”与“非己” 特异性:能识别非自身物质间的微小差异如:同分异构体、旋光性等 免疫记忆: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再次应答产生的抗体更多、更快、反应更强烈如:传染病康复后或疫苗免疫后,能获得长期免疫力 功能: 免疫防御:针对外来侵入者—抗原,免疫细胞会释放一种抗体,消灭异物,起免疫保护作用----病原微生物感染 自身稳定:免疫细胞会把体内废物清除出体外。废物包括异物残渣、老死细胞、外来的杂质等----抗衰老 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或畸变的细胞,是一种生理保护功能----抗肿瘤 2.生物体的防卫系统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构成,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的方法与 途径 (1)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 (2)吞噬细胞、NK细胞、抗菌蛋白、炎症应答-----淋巴系统 (3)免疫系统:淋巴细胞、抗体。 免疫系统: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法氏囊(禽类)胸腺 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淋巴组织 造血干细胞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 免疫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其它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分泌型: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膜型:TCR、BCR、CD、MHC等 睡眠充足、不要酗酒、保持乐观,多参加运动、补充维生素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外周免疫器官如淋巴结、脾脏的免疫作用 淋巴结: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4)、过滤作用(淋巴液) 脾脏:1)、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2)、免疫应答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4)、滤过作用(血液) 4.T、B细胞的种类及各自的作用 CD4+T(初始T细胞,Th1细胞,Th2细胞) T细胞:

《医学免疫学》期末考研复习

五年制本科班《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 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或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或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初始淋巴细胞(naive lymphocyte);免疫细胞(immune cells or immunocytes);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2.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失调时的异常表现。 3. 简述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性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与主要特点。 4. 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5. 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第三章抗原 1. 名词解释: 抗原(antigen,Ag);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与抗原性(antigenicity);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与半抗原(hapten) 或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抗原决定族(antigenic determinant)或表位(epitope);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自身抗原(autoantigen);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佐剂(adjuvant)。 2. 简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3. 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或: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获 得高效价抗体? 4. 简述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的种类有哪些? 5. 简述TD-Ag和TI-Ag的主要区别。 6. SAg与常规Ag有何区别。简述超抗原的作用特点。 7. 能够活化T、B淋巴细胞的丝裂原分别有哪些? 8. 请列表比较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性。请问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主要区别 是什么? 第四章抗体 1. 名词解释: 抗体(antibody,Ab);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调理作用(opsonization);调理素(opsonin);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A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 2.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 3.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各功能区的主要功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