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中国外交的特点

当代中国外交的特点

当代中国外交的特点
当代中国外交的特点

中国外交的特点

传统的东亚国际体系是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体系,它在经济上

属于朝贡贸易,在政治上体现为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外交关系.著名学

者费正清认为19实际的中国外交政策实在抵抗其传统的背景即朝贡

体系下展开的.在这个体系中,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头领,其周边的

小国就像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在规定的年限内派遣使者向中国表达敬意.这些国家总是可以从中国皇帝那里得到比他们供奉给皇帝多得多

的赠品,皇帝也会授予那些藩属国的统治者以绶带和金印,以赋予那

些统治者以统治的合法性,而中国的皇帝也能够通过这种册封方式来

表现其作为天子的权威。

中国的朝贡体系有四大功能:政治上,获得政治统治地位的合

法性,国际关系上为东亚提供特定的国际秩序;经济上,促进中国与

各国经济发展,以奢侈品交易为主;安全上,为东亚创造相对和平的

安全环境,至少和欧洲相比,东亚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全的幻境;文化上,促进了文化的双边交流。中国的朝贡体系主要以经济手段为主,

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使用手段不同,同一手段可能是正反两方面的

运用。

正式的国际性朝贡制度开始于汉代,作为当时一个非常强大的

国家,汉朝主要接受了来自西北和北部地区的那些藩属国的朝贡,当

然那些国家通过朝贡可以与汉朝和平共处,以保持其内部政治的独立性。当然也有一些朝贡来自于南方的小国。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

足鼎立,三国都想成为正统,吴国向东南亚国家派遣外交使节,并邀请蛮夷拜访吴国君主。魏国国君也曾经接见来自日本的外交使节,并授予国王以金印。这种中国朝贡活动正是其正统地位的体现。

到了唐朝,这种体系得以扩大,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国运昌隆的王朝,在唐朝强大国力的威慑下,许多蛮夷政权纷纷派出世界来中国进贡。唐王朝为了更好的进行朝贡贸易,设立了一个鸿胪寺。宋朝,随着都城从汴京迁到临安,其经济政治中心也开始南移,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交通联系更为发达,朝贡制度进一步完备起来。明王朝是朝贡体系发展的巅峰时期。其制度设置十分缜密。首先,限制朝贡期,明朝规定,大部分的东南亚国家都是三年一朝贡,对于日本这样的国家规定只能够十年一朝贡。其次,关于贡道的规定,明朝对于海外各国的进京路线做了详细的规定。各国的朝贡使团必须严格按照明朝政府划定的贡道进贡,不得擅自更改。这既是对传统习惯的沿袭,也是出于对航海规律和国家安全等因素的考虑。最后,建立准贡勘合制度。为了防止有人假冒外国使节,骗取朝廷的上次等不法行为,明朝政府特别设计了一套勘合---贸易许可证制度。该制度规定,凡是使者来中国,必须验证勘合的真伪,没有勘合或者使用假勘合的将被拒绝入境并且将会被法办。勘合制度的推行,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朝贡发展到了及其完备和缜密的程度。

清朝一代,和前代相比朝贡的数量大为减少了。清王朝对朝贡持一种较为消极的态度。他没有大量派人到海外各国进行宣传,以此来鼓励朝贡,也没有专门到东亚国家进行特别的册封典礼。但是,出

然而受冷战思维的限制,美国的对华态度将新中国推到了苏联一边,尽管苏联起初对新生的中国抱有怀疑态度,但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际斗争等诸多因素下,中苏实现了友好同盟,中国确立了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在平等独立的基础上办外交,并与苏联订立了军事同盟,这样就使新中国多了苏联这个强援,由此,中国迅速巩固了新生政权,维护了国家安全,并且从苏联的到了经济财政援助,对恢复国民经济,提高国际地位有重大作用,虽然在南斯拉夫问题的不切实际和与苏联定力军事同盟对日后的限制让一边倒政策有了局限性,但是,在当时的国际情况下,确实是一个正确的外交方针。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这个还同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民族独立国家慎重建立了外交关系,使新中国得到了更多国际力量的承认···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外交军事并用,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引下,中国同印度处理了边界西藏问题,又妥善的解决了老挝柬埔寨的问题,在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外交代表团的带领下,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大放异彩,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形象,这个新中国是一个追求和的政权,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盎然屹立于东方的大国,它正以崭新的姿态努力的融入国际社会···

从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末,中国面临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实行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同时对抗美苏的压力。在这个

时期,中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加强同它们的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取得了显著进展。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转变了对美苏的态度。由于战略利益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矛盾,中苏关系破裂,然而乒乓外交打响,中美实现了跨洋握手,两个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念都不相同的两个国家走到了一起,这也正印证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和美国搞好关系而作出的努力,中美建交,带动了整个西方世界与中国关系的改善,为中国外贸发展,引进技术及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中国外交的灵活之处。但巨大的差异是一个现实问题,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正常化后的两国关系仍然充满了斗争,两国的战略关系,台湾问题,国内政治问题等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中美关系的发展,。由于中美之间存在着台湾问题,存在着政治文化各种差异,因此中美的关系是脆弱的,但由于中美之间的战略厉害关系和经济上的相互需求,因此每当中美关系濒临破裂的时候,中美双方又总能找到妥协的方法,避免双边关系大幅度倒退。

九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采取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点,即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又避免人为属地,自我孤立的做法,中国对苏东巨变泰然处之,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发展与新独立国家的关系,迅速理顺了与原苏东国家的关系。同时,中国又

致力于改善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与以色列,韩国,印尼,新加坡等国家的外交关系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上又一次建交高潮,中国巧妙利用中东国际关系新变化,打破西方制裁,使西方重新认识到冷战结束后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分量。中国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定不移地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回首二十世纪的新中国外交政策,主要特点都离不开一个字“和”,奉行的是和平共处原则,和谐相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虽然多极化已是未来趋势,但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反映出国际反恐阵线的内部分化倾向。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各国都在埋头搞经济,经济因素在各国外交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压迫的历史,在取得独立和解放后,也面临着巩固来之不易的独立,恢复国民经济的共同任务,所以,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斗争中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当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遭到外来侵略时,中国总是旗帜鲜明的支持他们反侵略的立场,中国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谱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

运动史的重要篇章,为中国和亚非拉国家的友谊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也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不畏强暴,主持正义的形象。大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等的合作。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上有许多共同语言,作为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仍将发展中国家作为重要的战略依托,增加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效率。

以邻为善,以邻为伴,与周边国家互为为战略依托。睦邻政策和睦邻外交一直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方面。睦邻外交,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国际环境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在安全问题上,中国同绝大部分有领土接壤的国家,通过和平协商,妥善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领土问题。在政治上,继续推行睦邻政策,努力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经济上,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加强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在东盟地区论坛中,积极参与建立信任措施的努力,扩大与东盟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在美日同盟问题,探讨建立某种对话机制的可能性;积极斡旋和调解中国周边国家出现的各种危机和矛盾,防止矛盾激化,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并与周边国家探讨有关建立各种预防和控制危机机制的可能性。

总之,中国当前外交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无敌国外交、独立自主外交、和平外交、经济外交和务实外交。而这一切特点,一字以概之“和”。中国当前的外交特点既表明了它的一贯性,也表明了中国外交日益成熟和发展。中国人民通过对外交往娴熟的技巧捍卫了民族的

结合当前国际局势,阐述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

浅析新时代外交政策 摘要:2013年以及过去的2012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伊拉克战争告一段落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2013已经走过大半,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外交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外交政策 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 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和谐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资料讲解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在把握这一历史性变化的实质内涵和根本特征的基础上,剖析这一变化给中国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实施正确的对外战略方针。 关键字:中国;世界;相互关系;命运相连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事件,对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性变化意义的时代,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中国国家建设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筹划将具有愈来愈迫切的意义[1]。 1.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 国际社会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当代中国外交是全球最有成效的大国外交之一。从新中国外交60年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呈现出不断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第一大参照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个30年。这在很大程度上承袭革命战争年代的基本思路与做法、确立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正式关系、定位中国在当代国际体系位置的中国外交“初级阶段”。 1949 年的中国是一个既强大又贫弱的国家,在建国初期立即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方针。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中共与苏共渐行渐远,最终成为对峙的双方。随之,中国的外交也不得不做出某些调整,朝着更加“左倾”的方向演化,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对中国的怀疑和排斥的基本态度。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政治的某些“极左”做法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损害了周恩来主持外交工作时期的稳健平和方针。必须看到,总体上逐渐偏向“左倾”的毛泽东时代,在最后阶段显现了某些积极的调整动向,尤其是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以及中美对话的开启,中国外交的钟摆再次强劲回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整体形象和作用仍然相当边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总体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斗争大于合作、猜忌压倒协调、对峙多于对话的关系,是“造反者”对抗“权势者”的态势[2]。

当代中国外交-笔记

中美 2.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答:(1)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5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的策略 (2)第二阶段:60年代中美关系时好时坏。美国对中国采取武力威胁和拉拢的双面政策,妄图使中国倒向自己一边。而中国站在中立立场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对美国的进攻都予以坚决的反击。 (3)第三阶段:70、80年代,79年中美建交,握手言和。 (4)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中美互利和互相竞争,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3.简述中美建交的背景及其过程及其影响。 1)背景:美国方面:①70s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②“遏止和孤立”政策失败,③陷入越战泥潭;中国方面:①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②有利于改善中国地位,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2)过程:①乒乓外交:毛泽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②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访华。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揭开中美建交序幕。③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签订了《上海公报》,奠定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④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3)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④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⑤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简述中美关系中的三个联合公报; 答:(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 (3)1982年8月17日,两国政府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 中国对美政策的演变 第一,联美反苏的“一条线”政策(1971-1982)。 第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1982-1989)。 第三,“韬光养晦”政策(1989-2000)。 邓小平提出战略策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我国近现当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1861至今)

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总结 一、中国近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①清政府的屈辱外交。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清政府任命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欧美去办理外交,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怪胎。为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清朝统治者还两次向侵略者“借师助剿”。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②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发布“告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可见,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③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前期重点是袁世凯政府,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后期是段

祺瑞政府,他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④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和扩大税源解决内战经费,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修改新约运动”。面对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⑤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史上的屈辱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同各国广泛建立外交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进入一个崭新时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实行对外开放。以“一国两制”方针,顺利地解决了港澳问题。我国的国际地位正不断提高。 二、中国现代外交政策有那些? 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外交原则。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新中国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成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昭示着新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③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对外政策上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练习有解析)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 该外交原则的提出 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C.推断中苏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 【答案】B 【解析】根据50年代这一时间信息,并结合材料“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可以看出其体现的是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是我 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排除B;求同存异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才提出的,排除A;中苏同盟在这之前 已经建立,排除C;“积极响应”不符合史实,排除D。 2.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一直 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 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 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代表 C.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协调国家间分歧 D.彻底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双方在充分考虑对方实际情况的因素下建立“半外交关系”, 而这种“半外交关系”则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协调国家间分歧,故C 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主要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和自身实力的增强,并不是英国的弃权,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关系在当时的典型特征是互相敌对,故B选项错误;D选项中“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并且不符合史实,故D选项错误。 3.“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C.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边倒的外交原则,该原则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新

当代中国外交

河北农业大学《当代中国外交》结课作业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联系方式: 成绩:

浅谈中美博弈 当代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军事上也可排到第三,而且发展趋势较为强势来看在国际社会当中地位日益重要,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随着中国的真正崛起,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将与日俱增,这种一超多强的发展趋势让世界多级从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挑战美国的老大地位。中美大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势!究竟中美之间是否存在共存还中国能在与其博弈中偷得先机,促进世界的发展,请听下面分解。 中国新形象 中国一扫之前的颓废形象,开始显露世界巨人的风采,也开始大秀肌肉。08年北京奥运会宏大的开幕式,高超的管理,精密的技术让世人震惊中国力量。09年国庆阅兵给世人一个印象开始,中国开始各处亮剑。最显眼的珠海航展和航母服役视频的公开亮相更是对全世界的宣告,睡狮开始铮亮眼睛! 中美“情义” 纵观中美关系的发展,曾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曾经和中国有过一段交往,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开始侵略中国,其中美国也加入了其中,作为“战胜国”努力分得一份羹。在二战中中美实现了难得的战略统一,共同抗战法西斯,在中国战场,中国人沉重打击了日本,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分别投放一枚原子弹,为抗法西斯战争盖棺定论。二战之后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继续上升,并且逐渐占据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而中国当时的经济也在平稳发展,当然好景不长,国内开始了内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前进,从此中美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这个世界上,弱肉强食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也是中国弱国无外交的时代,中美关系也是中国与列强关系的一部分。二战结束之后,蒋介石政府为得到美国的援助进行内战,让美国在中国得到一些特权。中美的关系再次变成不平等的关系,然而随着中国内战的进行,美国支持的国民政府失败,退守台湾。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与美国开始全面的对立。 必须承认的是当时中国作为当时除了苏联以外的第二大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老大本来就应该水火不容,当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已经开始。中美关系也成为这的一部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一整套手法,以及阻挡中国统一的行为让中美关系达到最为敌对的状态。加上朝鲜战争,中国毫不犹豫的出兵抗击美国,使美国的失利。99年科索沃战争美国悍然轰炸中国大使馆,造成中方人员伤亡!之后中美在南海再起摩擦,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国还被迫地在美国侦察机迫降军用机场之后归还美国飞机和机组人员,这在任何主权遭到侵犯的情况下,都是无法想象的!中美对立趋于白日化。 然而中国在此期间也得到了喘息,并且敏锐的把握住了机会。随着不久911事件爆发,美国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反恐战争,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期间,美国无力与中国爆发新的摩擦,这也是中国面临的所谓战略机遇期。中国在经济科技领域也都得到很大发展。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形势与政策)

当代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对外交往的持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中国的外交也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新理念。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中国将和谐从内政延伸到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外交 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 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人对自身执政能力如何提高的深刻认识,是如何治理内政和承担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责任的深度思考。而“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是国内执政理念在外交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领导人对国际事务冷静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是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度探索。 二、中国新外交的表现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笔记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笔记 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1992年版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新中国外交的奠定 第一节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定 一、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①二战德意日法西斯失去所有殖民地,英法受到极大削弱,美国凭借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 ②社会主义力量大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③美苏两国摩擦不断,对抗不止。 ④二战使世界殖民体系受到了根本性的破坏,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 ⑤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蒋介石集团,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真个,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席位。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由不承认转为敌视新中国。 二、毛泽东、周恩来等制定的外交方针 1、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成立标志两大阵营的形成。毛泽东肯定了它的作用,接受了来个大阵营的理论,从思想理论上为一边倒做了准备。 之前的中苏友好交往为毛和中共选择一边倒创造重要条件。 从一边倒的背景看,中共与美国改善关系实际上已经不可能,所以才有倒向 苏联的政策;

从意义来看,主动倒向苏联比将来不得已被动倒向苏联对中国更有利 从内容看,中国倒向苏联并不是去屈从苏联或依赖苏联,立足点仍是自力更生。 2、另起炉灶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再同某些国家建交。 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周恩来礼尚往来互通有无等外交决策和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三、《共同纲领》和第一部宪法对外交政策的规定 共同纲领将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成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目标做了明确规定 ①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 ②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 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做了具体规定 ③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④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基础上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⑤保护国外华侨的正当利益,保护守法外国侨民 ⑥…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法律依据。 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招收内地专业学位硕士生报名、录取情况统计 专业学位教学地点报名总人数 录取人数 联考推免合计 金融北京547363470

当代中国外交史重点

当代中国外交史 1. 新中国外交三原则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思想和方针,确立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这三个原则是开国元勋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冷战已经开始、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新中国领导人为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和支持,确立了以“一边倒”为核心的外交三原则。 “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领导层放弃了中间地带理论,接受两大阵营理论。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宣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的经验教给我们,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然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中、苏结盟就是“一边倒”的落实。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毛泽东主席主张“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将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做普通侨民而不当做外交代表看待,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要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要与各国在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关系,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完整的新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同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胜利后的对外关系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这两项原则的目的都是巩固独立和主权,奠定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新中国外交三大原则的提出,解决了新中国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 ①“一边倒”,解决了我国如何正确处理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②“另起炉灶”,解决了如何在新的基础上同外国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了如何对待帝国主义国家的问题。 新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争取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承认,并同其他一些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争取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与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关于民族主义思潮与当代中国外交政策

民族主义思潮与当代中国外交政策 出于条理清晰,我们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民族主义思潮划分为两种:学理性民族主义思潮和大众性民族主义思潮(房宁称之为精英民族主义和平民民族主义)。所谓学理性民族主义,指的是具有概括、表达能力,提倡民族主义的知识分子对民族主义所做的理论探讨和分析;所谓大众性民族主义,指的是普通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表达。90年代互联网普及后,大众民族主义情绪更多地在互联网上发泄,所以有人称之为“网络民族主义”。 与学理性民族主义相应和,大众性民族主义思潮和运动也在九十年代后开始强化。1993年出现的“银河号”事件,刺激了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产生。到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使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一个顶峰。紧接着2001年又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另外,美国对台湾、对西藏的干涉也严重影响着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感。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借助网络平台公众的民族情绪得到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网络”与“民族主义”结合构成的“网络民族主义”新术语与新现象,成为近年来媒体关注的新议题。人们把2003年称为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网络民族主义”除了继续在论坛上发表尖锐的、痛快淋漓的议论外,还投入到了具体的政治活动中:2003年6月,一些倡导民族主义的网站组织了登钓鱼岛的保钓活动;8月,当发生日本侵华期间遗留的毒气弹伤人事件后,这些网站发起了征集百万签名的活动,要求日本赔偿受害者;与此同时,一家网站为抗议日本右

翼分子登上钓鱼岛,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外焚烧日本国旗。2004年以来,由于连续发生教科书事件、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东海油田事件,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互联网上连续又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日浪潮。 90年代初期,产生于知识界的民族主义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并无多少关系,但是因为有利于论证政权合理性,这一社会思潮得到默许。由于民族主义的话语形式让主流意识心态感到陌生和异样,民族主义所依据的理念和主张的政策倾向被主流意识形态疏远。相比一下90年代初、中期有关民族主义思想与官方的政策显示,二者的差距显而易见。批判全球化及其相关的思想是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理论依据。自90年代初,中国坚持民族主义立场的思想家、理论家开始大力阐释其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批判理论,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会加剧全球分裂,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呼吁中国对全球化大潮保持警惕,趋利避害。的确,作为发达国家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有如下逐渐积累的负面作用: (1)经济危机。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并且其传导速度、影响深度可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世界经济危机。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最终会威胁全球与各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全球化还使各

【政治课件】当代中国外交教学大纲

社会发展学院《当代中国外交》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6 学分:2 适用专业:外交学专业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当代中国外交》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内容作系统分析,使学生达到提高基本素质、培养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进一步运用所学外交学知识以及与外交学知识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知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综合,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当代外交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了解世界大势的作用。是一门很强的基础理论学科。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本科学生了解并掌握当代中国外交(1949~2001年)的基本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人物等,了解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扩大专业视野,奠定较为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课程任务:本课程讲授以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为主线,结合历史史实进行分析讲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建国以来中国外交的基本知识,使同学们达到提高基本素质、培养基本技能,并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掌握中国外交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上,能够系统地、较为全面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观点和基础理论 2.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且能够把某一事实或者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 3.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难不难解析上课讲义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难不难 本文首先是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难度的大小的介绍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很火,特别是人大这样的名校。2015 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共录取56 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政治学原理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政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 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此外,本文还系统介绍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就业,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学费,人大国际 关系学院考研辅导,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参考书等几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人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人大考研机构! 一、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 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机关,新闻出版, 公司,高校任教,读博,出国。 二、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学费介绍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 2.4万元,学制 3 年。 三、人大国际关系学院招生专业如下: 030201- 政治学理论

当代中国外交名词解释40

---------------------------------------------------------------最新资料推荐------------------------------------------------------ 当代中国外交名词解释40 名词解释两条线战略: 概述: 是指 20 世纪 60 年代苏联修正主义加紧危害新中国,中国必须同时应对美帝苏修两大敌人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外交方针。 背景: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局势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当时国际政治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美苏争霸过程中出现缓和的迹象,中苏分裂,使确立于建国前夕并在 50 年代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一边倒政策失去存在的意义, 其结果不仅使我国在与美国抗衡中失去强大的依靠力量,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又增加了一个强大对手。 中美关系没有明显改善,我国也逐步走上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状态的道路。 同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国内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变化,强调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国成为核国家。 对于外交与国际事务,主张支持左派政权,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世界范围内的农村包围城市。 为了增强同美苏两霸对抗的力量,毛泽东把我国的外交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结成反帝、反霸国际统一战线, 1 / 14

从此,我国的外交进入既反美又反苏的两条线战略时期。 内容: 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 积极评价: (1)、有力地支持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扩大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自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改变了联合国成员的结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当时的软实力‐‐革命经验,借推进世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独立自主权。 (3)在实力悬殊的劣势下顶住了美苏夹击,而且突破了美国长期对我遏制的局面, 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大大提高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影响力。 消极评价: (1)、在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片面强调国家安全,忽视国家的发展。 两条线战略片面夸大美苏对我国安全的威胁,结果导致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出现错位,夸大战争的威胁,影响和削弱了经济建设。 此外,由于受美苏压制的刺激,过分排斥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缺乏对接世界先进技术的主动性,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搞建设,错失发展良机。

口述当代中国外交读书报告

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中苏关系史纲》读书报告 政管学院颜佩恒学号:J201302029 摘要:几十年间,中苏关系由结盟到分歧分裂,到后来的抗衡,到现在的和平外交,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告诉我们,平等和尊重是两国外交的前提和基础。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苏联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巴黎和会不公正的判决后,中国青年把希望转寄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俄罗斯。于是,俄国人也开始把他们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中国来,“通过外交的手段与中国政府打交道,一面却又坚持着自己的意识形态信念,着手在中国各派激进势力当中寻找同盟者。他们不仅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形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选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发动者——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①。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国家之间的理解也十分有限,把一个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全照搬并不可行。因此,当时苏联对中国的指导常常脱离中国国情,出现偏差甚至错误,例如苏联在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消失。这就告诉我们,外交是交流而不是听命,学习苏联不是完全苏化,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 建国初期到整个五十年代,是新中国急需发展的时期,在这期间苏联的确为中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包括军事帮助和经济帮助。抗美援朝时,苏联空军投入战斗,屡屡击落美国战机,并不断为中国提供弹药,提供了很大帮助。在经济建设上,“苏联政府答应帮助中国援建恢复经济急需的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和军工部门的50个重点项目”②。在执行中,实际建设项目为47个。“这充分说明苏联援建的工程带有为工业化打基础和经济恢复的性质”③。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更是派了很多专家来支持和指导中国的建设。但是中苏双方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1949年,中方多次要求签订一个新的中苏条约,而苏联方面则一直不同意,最终让步同意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签署时间一拖再拖,还对条约多番精心设计,“其关键性原因就在于斯大林不愿放弃《雅尔塔协定》中有利于苏联的特权性规定”④。另外,在签署条约的同时,“还有一个秘密协定规定第三国人员不得进入中国的东北和新疆。而对中国国内建设‘三面红旗’的提法和做法,苏联方面也持不赞同和反对意见”⑤,这些都令中方十分不满。 这些矛盾和分歧逐渐显现,根本原因在于中苏关系中两国地位和实力不对称,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尽管中苏结盟新中国的政权巩固和国计民生都具有关键意义,但是从中国所处的被保护地位而言,中苏关系是不平等的,苏联没有尊重中国,中国也没法忍受这其中的屈辱,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也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到了6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更是急剧恶化,中苏之间的分歧也渐渐演变成了分裂。西藏叛乱,中印冲突中苏联实际支持印度,中苏两党的口诛笔伐,中苏边界冲突,伊犁叛乱大量人逃往苏联,中苏边界谈判等等都严重影响了

中国外交史大纲

《中国外交史》大纲 一、教学目标和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熟悉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外交事件,掌握中国政府在处理各类外交问题时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外交外事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主要内容和关键词 《中国外交史》主要讲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当代外交现状。本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系统地阐述中国外交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基本史实。 关键词:中国外交、中美关系、中苏(俄)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中印关系、“一边倒”、“中间地带”、“三个世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等。 三、教学提纲 第一讲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建立 一、确立对外立场和总政策 二、“另起炉灶”与谈判建交 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与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四、“一边倒”与中苏结盟 第二讲抗美援朝 一、朝鲜战争的爆发 二、从战争爆发到中国决定出兵之前的中国的外交活动 三、中国决定参战及参战期间的外交斗争 四、抗美援朝的意义及影响 第三讲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 一、日内瓦会议召开的背景 二、日内瓦会议谈判的症结与中国代表团的贡献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四、“求同存异”与万隆会议的成功举行

五、万隆会议后中国同亚非国家关系的发展 第四讲两次台湾海峡危机与对台政策的转变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二、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 三、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 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初设想 第五讲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双重国籍问题 一、建国初期边界问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政府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主张 二、中国同缅甸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三、中国同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等国谈判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 问题 四、中印边界冲突 五、中国与印尼谈判解决双重国籍问题 第六讲中苏关系恶化 一、50年代上半期中苏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二、苏联的外交新战略和中苏战略利益的分歧 三、中苏两党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的分歧和论战 四、反对苏联在军事上控制中国的无理要求 五、两国关系全面恶化 第七讲“文革”前后的中国外交 一、中法建交 二、第二次亚非会议的筹备及其无限期延期 三、“文化大革命”对中国外交的严重干扰 四、改变突出意识形态的外交和同许多国家修复和改善关系 第八讲中美大使级会谈与中美关系的缓和 一、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由来 二、大使级会谈的内容及意义 三、“三个世界理论” 四、中美关系的解冻与《上海公报》

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现状及政策的分析

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现状及政策的分析 【前言】: 曾任美国国务卿的布热津斯基所说的:“中国,不论其具体前景如何,是一个日益崛起的潜在的主导性大国。”伴随着当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发展进步也不能离开中国。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周边地区中国是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作为世界第三领土大国和第一人口大国,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重大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不同领域具有综合实力或潜力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总GDP总和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范围尤其在亚太地区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总之,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区性大国,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自己的国际地位,保持清醒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妄自菲薄,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从更长远的层次考虑,中国必须有一个适合自我发展的外交战略,真正的做到和平崛起! 【摘要】: 当代中国在国际社会当中地位日益重要,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肯定,随着中国的真正崛起,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将与日俱增。然而在另一方面,中国的外交也面临着困难挑战,台湾问题,中美关系,黄岩岛事件,已经钓鱼岛争端对于迅猛发张中的中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我们的外交战略必须在坚持和平自主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创新,应用新视觉新方法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争端,促进世界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外交现状国际地位国际事务外交政策 【正文】: 上世纪末,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东欧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由此而引发的国际形势,格局和力量对比等一系列震荡和变化,这种变化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改变本国国际地位的机遇。而中国则抓住机遇,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的提高,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影响与日俱增,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与作用稳步提高。 在此情况下,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学者,媒体不顾事实地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进而误导人们对中国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排斥感,在此基础之上,中

当代中国外交名词解释4.0

名词解释 两条线战略: 概述:是指20世纪60年代苏联修正主义加紧危害新中国,中国必须同时应对美帝苏修两大敌人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外交方针。 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局势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当时国际政治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美苏争霸过程中出现缓和的迹象,中苏分裂,使确立于建国前夕并在50年代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一边倒”政策失去存在的意义, 其结果不仅使我国在与美国抗衡中失去强大的依靠力量,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又增加了一个强大对手。中美关系没有明显改善,我国也逐步走上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状态的道路。同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国内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变化,强调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国成为核国家。对于外交与国际事务,主张支持左派政权,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世界范围内的农村包围城市。为了增强同美苏两霸对抗的力量,毛泽东把我国的外交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结成反帝、反霸国际统一战线,从此,我国的外交进入既反美又反苏的“两条线”战略时期。 内容: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 积极评价: (1)、有力地支持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扩大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自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改变了联合国成员的结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当时的软实力--革命经验,借推进世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独立自主权。 (3)在实力悬殊的劣势下顶住了美苏夹击,而且突破了美国长期对我遏制的局面, 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大大提高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影响力。消极评价: (1)、在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片面强调国家安全,忽视国家的发展。“两条线”战略片面夸大美苏对我国安全的威胁,结果导致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出现错位,夸大战争的威胁,影响和削弱了经济建设。此外,由于受美苏压制的刺激,过分排斥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缺乏对接世界先进技术的主动性,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搞建设,错失发展良机。 (2)、对外交往过于突出政治因素,忽视经济技术合作。在“两条线”战略时期,我国的外交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一方面在对外交往中,片面突出外交对改变我国在与美苏斗争的地位和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把对外经济关系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手段为政治目的服务,而不是作为国家对外交往所追求的一种利益目标。另一方面,我国对亚非拉国家的经济援助不仅过于强调政治因素,而且往往脱离国情,影响了国内建设。大量的对外经济援助,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国民经济更加窘迫,加大了我国经济的负荷,而且使一些亚非拉国家养成对我国的依赖心理。(3)、“左”倾错误在外交领域的蔓延,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该时段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活动明显地打上“左”的烙印,呈现出单一性(即重点发展同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斗争性(即外交政策以打倒帝、修、反三个敌人为主)、世界性(即外交目标是推进世界革命)的特点。严重摧残了我国外第1期交事业。 一条线一大片: 背景:“一大片、一条线”时期是指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由于中苏交恶,苏联成为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同时,这件事也使得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看到了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两个大国的不和,加上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以及苏联实力的急剧窜升,使得美国的战略开

2017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解析.

2017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 情况解析 本文首先是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解析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机关,新闻出版,公司,高校任教,读博,出国。 此外,本文还系统介绍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难度,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学费,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辅导,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参考书等几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人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人大考研机构! 一、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很火,特别是人大这样的名校。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共录取56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政治学原理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政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学费介绍 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学制3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