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2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2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2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2

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点1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理解)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参见教材P6“学思之窗”)

①以一家一户(即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②生产目的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③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④农民经营规模很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⑤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重要贡献。

⑥封建剥削日益严重,使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⑦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

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③其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考点2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理解)

1.主要形式?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2.主要目的?

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即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3.发展与衰落的过程?

(1)发展:

①西汉时期,随着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②唐朝,广州是重要外贸港口,设立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③两宋,与海外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④元朝时,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在南方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制定市舶法则,加强对中外商船的贸易管理。

(2)衰落:

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3%左右。

考点3 “重农抑商”(理解)

1.“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的原因?

商周时期,国家曾鼓励商业的发展。但,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2.“重农抑商”政策的首倡者?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即著名的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3.“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

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末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

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4.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保证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根本目的)。5.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1)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如,明太祖认为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皇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求官员劝导百姓重视本业。

(2)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3)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

6.“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保证了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了封建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2)消极作用: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考点4 “海禁”与“闭关锁国”(应用)

1.原因?

(1)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政府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清政府自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3)根本原因: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

2.主要内容?

(1)明太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政府规定: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闭关锁国”的主要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通和贸易。

4.后果?

①导致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正常的海外贸易一度陷于停顿。

②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③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考点5 新航路的开辟(识记)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航行路线?

(参见教材P24图)

考点6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应用)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葡萄牙,西班牙成为当时最富有的国家,带动欧洲一些国家加紧海外探险,完成了地理大发现。

②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促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

雏形开始出现。

③导致欧洲出现重大变革,引发了“商业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7 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及影响(识记)

1.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发生的背景?

(1)前提: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2)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3)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

(5)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部门?开始的标志?

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部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3.工业革命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工厂制度形成,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④推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⑤自由主义思潮出现,即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步伐。

⑥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⑦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世界经济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⑧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考点8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理解)

工业革命如何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①19世纪中期,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

②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扩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扩大。

③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加便捷、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④亚非拉越来越多的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这样,在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考点9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理解)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2.兴起的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3.主要表现?

(1)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成就);(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3)化学工业的发展;(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主要发明成就?(德国和美国的发明居多)(参见教材P34、35图)

(1)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2)电动机、电灯、电报、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耐用白炽灯。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3)以煤油和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4)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新交通工具,内燃机驱动);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1885年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各制成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

(5)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了人民生活。5.诞生的新兴工业?

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2.主要新特点?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②工业化以重工业为重点发展。

③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不少发明出现在德国、美国),发展更迅猛更广泛。

7.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促进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诞生一些新兴工业,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促成工业生产结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③资产阶级调整生产组织形式,形成垄断组织。

④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考点10 世界市场的发展(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②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使交通和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③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④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这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点11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理解)

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

首要因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①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冲击了中国传统手工

业,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2.自然经济首先解体的地区?

鸦片战争后,随着洋纱、洋布的涌入,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首先开始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但在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3.影响?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考点12 洋务运动(应用)

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

2.主要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4.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代表人物?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主要内容?(参见教材P41图)

①前期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主要有: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②70年代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主要有: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③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7.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8.评价?

(1)积极作用:

①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它们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有推动作用。

③教育领域的措施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④总之,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符合当时世界上的工业化发展潮流。(2)局限性:

洋务运动是场不涉及政治体制的变革,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考点1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识记)

考点14 短暂的春天(理解)

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②中国要实现近代化,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点15 第一个五年计划(识记)

1.背景?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在建国之初,我国的重工业十分落后。2.时间?1953年——1957年。

3.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4.主要成就?建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大部分工厂都分布在东北地区。(参见教材P50图)

5.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考点16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理解)

1.三大改造的概况?

①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②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也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渐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参见教材P51图)

2.三大改造的意义?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考点17 伟大的历史转折(理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①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②1978年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③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①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为中心。④实行。

3.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

考点1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解)

1.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首先在农村展开。1978年,开始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产到组。

②撤销人民公社、撤销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考点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理解)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提出与建立的主要过程?

①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④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⑤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就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⑥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作用?

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②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当今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

考点20 经济特区的创办(识记)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政府首先决定在哪两个省实行对外开放?原因?

在广东、福建两省首先实行对外开放。因为这两个地区临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2.经济特区的设立概况?(参见教材P59图)

①首先在深圳、珠海试办特区。1980年,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珠海、

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②1988年,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的特点及作用?

①国家在吸引外资、减免税等方面对经济特区给予特殊政策,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②

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

考点21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识记)

1.沿海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参见教材P59图)

①1984年,我国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其目的在于加快利用

外部资金、引进技术的步伐。

②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

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主要优势和特点?

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先进,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还有广阔的内陆地区作为依托,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

3.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概况?

①国家还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

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这些开发区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

识密集特点,是学习先进经验、提高管理水平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②1988年首批设立了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其中之一。

考点22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识记)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1)主要形成过程: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

到内地,我国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

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参见教材P59图)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23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理解)

1.变化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同时,带来了西方文化。在通商口岸,近代中国人的生活习俗首先发生变化。

②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尤其是戊戌变法的维新派和辛亥革命的革命派大力宣传西方民主思想和西方先进文明,冲击着近代中国的旧思想、旧习俗。

总之,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使近代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了巨大变化。

2.主要表现?(参见教材P65图)

(1)服装方面:

①鸦片战争后,洋装洋布渐入中国百姓生活。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

山装受到新派人士欢迎。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服装多样化,有西装、旗袍等,学生装成

为文化教养的象征。

(2)饮食方面:鸦片战争后,在一些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宅方面:随着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的西方建筑增多,中国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4)风俗习惯:

①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辛亥革命前后的“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民国时期,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婚丧仪式改为简约文明;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代替旧式的跪拜礼;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旧式的“老爷”“大

人”;采用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3.主要认识?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但是在落后的农村,传统的风俗习惯依然被沿袭下来。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点24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及影响(识记)

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历史上又称“大萧条”时期。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②20年代美国经济虽然繁荣,但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却相对贫困,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国民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③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的消费模式更加重了美国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原本存在的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④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突然崩盘,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股票市场的崩溃成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很快涉及到其他领域,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2.经济危机主要表现?

股价狂跌,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增多,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参见教材P81图)3.特点?范围广、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

4.影响?

①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一些国家出现法西斯势力,政局动荡。

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考点25 罗斯福新政(识记)

1933年,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

主要内容?

(1)整顿财政金融方面:

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中央银行)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2)复兴工业方面: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将生产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调整农业方面:

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下令大规模毁灭农产品,政府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生产过剩。

(4)社会福利方面:

①建立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②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③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参见教材P85图)

(5)社会立法方面: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此外,还签署了“社会保险法”、“财产税法”等。

考点26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理解)

1.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国家干预经济)。2.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

的责任。

3.作用?

①新政虽未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④对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考点27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应用)

1.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建立“福利国家”。

③第三产业的兴起。

④“新经济”的出现。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①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②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

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③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的经济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各国调整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

并存的“混合经济”。

3.建立“福利国家”的背景、实质、历程及作用?

(1)背景:

①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在加强社会福利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开现代福利国家

的先河。其解决危机的措施涉及到社会福利方面,如:建立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等。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平等,大力推行社会福利政策,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2)现代“福利国家”的实质:

即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发展历程:

①从二战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到20世纪六七大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②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③由于“福利国家”容易导致

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福利国家”制度的作用: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了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4.第三产业的概念、兴起原因及影响?

(1)“第三产业”概念: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或物质生产部门而言,并为它们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的部门。它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等公共事业,也包括教育、法律、医疗保健、娱乐休闲、饭店等服务行业,其涵盖的范围还在继续扩大。

(2)兴起原因:

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在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3)影响:

①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和就业人数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②使传统的工业和农业通过新技术得到改造,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③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

5.“新经济”的出现原因及实质?

(1)出现原因:

二战后,美国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宇航及激光等工业产生,推动经济大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目前,源于美国的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着全球。

(2)实质: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6.主要认识?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28 新经济政策(理解)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3.主要内容?

①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方面,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③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④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

4.主要特点?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作用?

①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6.主要认识?

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

规律,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进行不断调整。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29 欧洲联盟(识记)

1.欧盟建立的背景?

①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感。

②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不断发生冲突和战争,激起欧洲人对统一的强烈愿望。

③二战使西欧国家地位普遍衰落,国际地位下降。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在欧洲的“冷战”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

④法德两个宿敌大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2.欧洲联盟建立与发展过程?(参见教材P107、108图)

(1)欧共体建立的过程:1951年,法、意、荷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马条约》);1967年,三大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大大增强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2)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生效,欧盟正式建立。

(3)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欧盟的特点?

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区域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还是政治实体,是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4.欧盟建立的意义?

①欧盟的建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这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

起到了示范作用。

②欧盟在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这将促进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发展和世界政治新格局的逐渐形成。

③欧盟成员国的合作领域包括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这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提升

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考点30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识记)

1.建立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

2.何时成立?

1989年,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

济合作组织成立。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

3.包含的主要地区?

亚太地区指太平洋沿岸各国,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目

前共21个成员国,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5%。

4.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1991年,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

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5.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官方论坛。

6.主要特点?

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松散的、论坛式的协调机构。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7.影响?

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

了成就。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发展有一定影响。

8.主要认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纷纷建立,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表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

考点31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识记)

1.世界贸易组织由来?

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取代关贸总协定。

2.宗旨、目标?

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3.作用?

①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②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目前,其成员国之间贸易额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90%以上。

③世界贸易组织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合作提供了规范的平台。

考点3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理解)

1.过程?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影响?

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共存。

①机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中国的加入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②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中国的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

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 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12-01 chenyu2000转自Sin5 修改 微信分享: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 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

会考复习测试卷(必修二) 考试时间:40分钟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下列水利工程属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是……………………………………………………()A.井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 2、“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一有关七仙女和董永美丽传说的戏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这就是…………………………………………………………………………()A.男耕女织的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B.冶炼技术世界领先 C.戏曲艺术独领风骚 D.刀耕火种是主要耕作方式 3、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精美的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粉彩瓷器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5、“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一著名诗句描绘的是……………………………………()A.白瓷 B.粉彩瓷 C.青瓷 D.青花瓷 6、假设你是唐代的一位商人,在长安做生意,你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出售在草市搜罗的地方土特产品 B.在夜市里卖唐三彩 C.在居住区开的丝绸店里卖衣料 D.必须接受政府管理 7、《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A.政府禁止商业活动 B.政府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C.政府鼓励官吏经商 D.政府鼓励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8、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B.东南沿海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棉花、花生、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的扩大 D.洋务企业的产生 9、清朝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是在……………………………………………………………………………………………()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10、有人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工业部门是()A.纺织业 B.面粉业 C.机器制造业 D.采煤业 1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2、中共十四大召开的主题是…………………………………………………………………………()A.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B.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3、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A.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多穿旗袍 B.中西餐并行于世 C.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 D.出现了欧式住宅 14、航天英雄费俊龙是江苏苏州人,你估计他最喜欢吃的菜系是……………………………………()A.淮扬菜 B.川菜 C.鲁菜 D.粤菜 15、下列交通工具中,在我国最晚使用的是……………………………………………………………()A.自行车 B.轮船 C.电车 D.飞机 16、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到过亚洲的航海家是…………………………………………………………() ①迪亚士②哥伦布③达·伽马④麦哲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7、英国工业革命是从什么部门首先开始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 图8 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 陈独秀《新青年》 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天演论》D.《变法通议》 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 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 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 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5、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高中会考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填空题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古代中国农业 1、耕作方式: 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③汉代:普及全国,二牛抬杠(西汉)→一牛挽犁(东汉) ④唐代:出现了结构更完备的(耕犁基本定型)。 2、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集体公有制 ②商周:(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 ③战国后:封建土地私有制 3、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①赋税沉重:②徭役繁重; ③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根本原因:的存在) 4、水利事业: ①传说英雄:治水 ②著名工程:(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郑国渠(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筑); 西域(西北地区)的特色灌溉工程,使干旱地区得到灌溉。 ③治理黄河:东汉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④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代) 5、认识: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 1、经营形态: ①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自然经济的基本单位 ②:产品工艺高,不入市场 ③私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市场

四、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又叫“重本弃末”,重视发展,限制发展的政策。 (2)来历: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3)目的 ①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②直接目的: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4)历代措施:(了解即可) 秦:①统一货币、度量衡;②对经济管理全面、具体、严密 汉:①加重赋税征收;②盐铁官营制度;③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社会地位 唐:设官市,严格管制明清:“海禁”政策 (5)后果: 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推动,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明清后以消极作用为主) ①阻碍了的发展; ②阻碍了,违背了历史潮流。 2、“海禁”政策 (1)含义:两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是 这两种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 3、后果: 。 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产生:以后,产生于江南地区的部门。 2、标志:关系。 3、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发展缓慢。 4、缓慢发展的原因: 根本原因:始终占主导地位(国内市场狭小); 直接原因:封建制度及其经济政策的影响(政策和政策) 封建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资金流向买房置地);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关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时间及标志: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复习知识点及习题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4、影视艺术 (1)电影 1)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2)过程 1895年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公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成为“默片”。卓别林是“默片”时代最富盛名的电影艺术家。 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音、有对白、有音乐和歌唱的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等相继问世。世界上最大的电影梦工厂是美国的“好莱坞”。 (2)电视 1)诞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1929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宣告电视艺术诞生。 2)20世纪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二次大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3)影响 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练习题 1、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它站起来反对18 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

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 C.《母亲》D.《老人与海》 3、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 ]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4、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生动地描述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它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5、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下图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①《向日葵》 ②《有藤椅的静物》 ③《星月夜》 ④《弹曼陀铃的少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模块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赵过发明耦犁法(见图)?用耦犁,二牛,三人?。此耕作方法( )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方便 B.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C.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扩大 解析:两牛牵引的耦犁通过人力和牛力的合作,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 A.都江堰B.郑国渠 C.漕渠D.灵渠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 答案:A 3.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4.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由西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题目中的信息?葡萄牙航海家?和?突兀的海角?说明是迪亚士;B 项错误,此次航行是在大西洋中;C项是达伽马;D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本题应选A项。 答案:A 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入迷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但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造成西方人对中国喜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鸦片战争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 解析:18世纪末主要国家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廉价原料,与材料中?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6.?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解析:根据题干中?腥风血雨??和风细雨?等关键词可知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根据题干中?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可知作者重点关注的是其积极方面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7.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大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并聚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段话反映的?这时?是在( ) A.14世纪B.15世纪 C.16世纪D.17世纪 解析:本题考查了荷兰的崛起。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商业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8.下列史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气象。据此判断这一朝代应该是( ) 解析:材料信息?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不禁夜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12-01 chenyu2000转自Sin5 修改 微信分享: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其中姚子青和谢晋元二位英雄出现在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10.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后共持续约?A.38年 B.48年 C.30年D.22年 11.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A.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B.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C.军机大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必修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1、“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 A、“以牛田” B、“刀耕火种” C、灌溉农业D 、精工细作 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 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4、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丝棉麻 B、麻棉丝 C、麻丝棉 D、丝麻棉 5、商品买卖重在诚信,下列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的是()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 、宋代 6、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 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8、符合早期民族资本家张謇的是() A、创办了继昌隆缫丝产 B、发起了洋务运动 C、创办了发昌机器产 D、曾经是清末状元 9、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0、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合破坏是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 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 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高中历史会考模拟题

会考模拟 一、选择题(60分) 1、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B) A.黄帝时代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2、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建立“三皇五帝”那样的功业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3、“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B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D )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5、这张被誉为标志着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照片,反映的是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D ) A.华盛顿会议 B.亚非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日内瓦会议 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D 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 D、君主权利受宪法制约 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C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D.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8、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C )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其特点主要是(A)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10 年代全民集体公司合营私营个体手工 业 开始年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54.5 17.1 27.2 0.04 1.2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个小题,总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计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夏朝商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汉朝时期.唐朝时期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 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①③④、②③④、①②④、①②③ .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 ...其它各项的是 .杜诗水排.高转筒车.马钧翻车.风力水车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土地兼并.重农抑商.闭关政策.贫富分化 .春秋末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亩,另开垦荒地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亩.亩.亩.亩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休养生息政策.限制商人的政策 .禁止经商的.反腐倡廉的政策 .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 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②③④.①③④.①②④.①②③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 .《东京城的辉煌》.《西京城的衰落》 .《汴河两岸好风光》.《坊墙去除利工商》 .年月日,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彩瓷的一种)以万英镑(约.亿人民币) 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 .汉朝.唐朝.宋朝.清朝 .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明清时期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最著名的有 .徽商与川商.徽商与晋商.粤商与晋商.徽商与京商

【精】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 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著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早在1988年, 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14.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15.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学校:海南南方民族艺术学校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 分数:班级:姓名: ) 分小题,每小题2分,共5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处,12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 (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①我国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④ D.①②④ C.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这首《悯农》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下面图片能反映当时社会耕作方式的是 A.牛耕砖画 B.废井田开阡陌 C.古代渔猎生产 D.古代畜牧业生产 3.(2008·北京高考)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4. 2011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举行“玫茵堂珍宝——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会,其中青花如意垂肩折枝

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最有可能是一哪列下 朝代的御瓶 A.东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庄子·让王》2009·临沂模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5.(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D.①③④.②③④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 C.①②④ 对下图的解读,最准确的是:6. 右图描绘了明清商帮的状况。 A.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 B .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 C D.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7. 前。”材料中的马排、人排和水排均指.交通工具.农耕工具 D CA.灌溉工具 B.冶金工具 《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中有“你既然装做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右图8. 古代有货郎()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应从哪个时) 期开始( C. B. 汉代A. 唐代宋代 D. 明代 9. (2008·山东文综)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 (2010·四川卷)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11.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下图),以纪念在中国存在

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原)

2.1.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A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此后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2.1.2 古代中国主要土地制度 A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井田制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2.1.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 ①从生产模式看是精耕细作;②从经济结构看以种植业为主; ③从生产组织形式看是小农个体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有三: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工简单,男耕女织,农业与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 2.1.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B 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 1.冶金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2.纺织业: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元代:黄道婆全面推广先进技术 3.陶瓷业:①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青瓷。②南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③隋唐时期: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⑤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烧成青花和釉里红。⑥明清时期: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官营手工业: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2.私营手工业:(1)兴起:春秋战国时期 (2)发展: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纺织、矿冶等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3.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明朝中后期,苏州等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1.5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B 商业发展的概貌: 1.商代: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 2.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3.明代: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叫做“商帮” 商业发展的特点:城市逐步增多,发展繁荣 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坊市分开 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坊市界限打破,唐宋时,沿海上陶瓷之路,出现一些沿海港口城市如泉州、明州、扬州 2.1.6 “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C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 内容: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评价:①封建社会前期,主要为积极作用——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的政权。 ②封建社会后期,主要为消极作用——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 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中国社会发展滞后。 海禁和闭关政策 评价: ①积极作用: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维护了国家主权。 ②消极作用:中国出口商品数量少,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 落在世界潮流的后面,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a.国内市场狭小: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 b.资金不足: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政策限制: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国际市场丧失: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 2.2.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A 传统的小农经济(即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影响:不平等条约冲击小农经济;中国依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 2.2.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A 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70年代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民族工业产生(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房)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张謇、荣宗敬、荣德生) 2.2.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B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前提;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2.2.4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A 1、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时间:一战期间 概况: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有发展,重工业缓慢。 2、一战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3、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 方式:军事管理和委托经营 4、抗战前,形成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行经济统治政策,对民族工业予以排挤、打击。 2.2.5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C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严重束缚民族工业发展。 2.2.6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C 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②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2.3.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A 1、社会主义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经过建国初期的经济调整,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好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