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刍议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刍议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刍议

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刍议

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刍议 小学阶段是为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学生全面接触各类知识和思想理念的时期。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方面,实施素质教育。、 标签:小学阶段素质教育学习能力全面发展优秀品质 素质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应试性教育倾向越来越严重的情况提出的,旨在改变应试教育中“重记忆、轻思维”、“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学习、轻品质”的教育弊端。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要从小学开始,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并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做学问与做人齐头并进的学习理念,在接受、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担负起应负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适应我国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需要。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实施素质教育呢?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必须彻底改变“小学生年龄小,不会自主学习,须教师反复讲解才能接受”的错误教育理念,客观认识和估计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抛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和探索的时间、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比如,数学中可以采取注重实际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比一比、量一量、猜一猜、想一想,让学生从形象思维入手去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原理。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时候,学生难以从数学知识的专业角度去认识,教师就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语文学习中,教师结合生活现象设置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题思想。在社会和学科的学习上,更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结合生活实例和各种媒体新闻,引导学生对自身安全、性格养成、品质培养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探究,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水沸腾后,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冬天水为什么会结冰,穿上厚衣服為什么能够御寒?等等。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促使学生主动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积极思考遇到的现象,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学科知识并主动运用。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再多的“金子”,不如给学生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让学生不断掌握各科知识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学生全面接受各种知识的时期。在学校开设

素质教育创新实践经验总结

素质教育创新实践经验总结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实质就是一个强调创新的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灵魂。对于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而言,就应该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时代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然而,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存在诸多问题。我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也经历过不同时期,多次教改,发现现在有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脱离实践,或者措施不力,缺乏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那么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教师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又怎样去指导学生的实践呢? (一)目前一些教师存在的问题。 1.思想保守。 很多教师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思想非常保守,他们唯恐学生不会学,学不会,对学生不放心,放不下,怕耽误学生学习时间,把学生困在课堂中,校园内。很多知识、道德、情感都全部在课堂灌输,老师缺乏创新意识。尤其是毕业班老师,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面对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开放时代,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仅仅把知识传授,看作是教学的

全部,这种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2.教学目标单一。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重视认知目标,而时代发展所要求的三维目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落实,时代发展所要求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非常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极端的强调认知性学习,忽视实践这一重要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探索精神萎缩,剥夺了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3.远离生活、脱离实践。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育教学应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而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远离生活,脱离实践。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把学校看作鸟笼子,学生的成长经历被局限在学校的围墙之内,只是在课堂中进行应试教育。这种强烈的书本化倾向,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动手操作能力。目前的高分低能,低分更低能,甚至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就是更好的说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早已启动,其目标体系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开展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二)培养创新素质贵在实践。 1.实践能丰富学生经验。 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主动的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反思自我,

心得体会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学忠县精神 议创新教育 要当一名好教师却是不易的,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同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 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把课堂氛围的死气沉沉,营造生动活泼的;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略孩子的全面发展,这就要老师解放思想。 二、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 (2)有较高的治理艺术.治理包括两方面:班级的治理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往”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

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 以上三点体会是我在学习《创新与创新教育》这本书时得来的。我天天都在想,我们的教育是在不断创新中得以发展的,我身为一名老师更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往创新,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进步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育要创新,生活要更新,我要加倍地往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把它们运用到实践中来,让自己的学习风气、敬业精神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xx年,给力之年,必须给力!必须创新!【篇二】创新教育心得体会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

小学美术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小学美术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小学美术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和激增速度加快,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疑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创新教育,是把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未来社会将会更大程度地张扬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虽然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方面独具优势,但由于当前美术教育依然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传统学习方式,导致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消蚀。要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它取决于诸多因素:教师、学生、家庭、社会、教学、媒体等等。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终极目标是人格的培养。特别是审美素质,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杆。中小学美术课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美术教学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美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偏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学“以知识为本”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窒息人的思维和能力,使学生成为一架毫无思想的机器,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传统美术教育模

式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在中小学美术传统教学模式中,美术的多种技法单纯靠临摹,出示教师范作,学生按照课本机械地学习。这样做虽然使学生掌握得非常牢固,能积累许多素材。但是,长期以往会造成学生的创造力衰退,依赖性强,儿童绘画的公式化、成人化,严重影响学生天性的发展。童真被死板扼杀,想象被临摹褪化。中小学生多数会盲目崇拜老师,认为教师的画是最好的,造成学生的美术作业缺乏“个性”,想象力不够丰富,没有独创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使美术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美术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应的创新精神。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合格美术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彻底转变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改变学生向老师负责为教师为学生服务;在思维方式上,变灌注求同思维、学生跟着老师转为追求同化思维,也追求异化思维;在学习方法上,抛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法为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目标上,改变过于关注共性、不讲个性、强调划一性、同步化、标准化为既关注共性,更要培养个性和创造想象能力。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社会需要,又具个性艺术观的人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即教书又育人,特别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现代社会中,美术(特别是工艺美术

浅谈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启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的各种品质,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的全面发展,还包括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二者的结合即马克思所说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发展个性,要求确立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才能。这恰恰是使人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的去全面提高基本素质.发展个性的前提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个性是发展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必须承认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两个基本特征,即独创性和个体性。因此,教师既要发展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又要帮助学习困难、成绩较差、社会适应性弱的学生,扬长补短、避其所短,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 素质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在不同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贯穿教育的始末。素质教育包括了学科教育,能力教育,也包括做人的教育。尤其是做人的教育,如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把它放在了首位,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德不好是危险品,智不好是次品, 身体不好是废品。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基础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基础要厚,知识面要广,能力要强。基础是学生思想和知识发展的根,是发展的源。基础要厚,一是指扎实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和做人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最旺盛时期,教育要为他们的脑力和体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相信孩子,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失去了自信心,长大了我们对他们还报什么希望呢?因此,他主张小学一年级不给学生的作业成绩打分数,第一次给学生打分不打不及格的分数。这为的是从小

教育实践与创新

I 教育实践与创新 第八期 2008. 5 目 录 班主任工作 在“ 2008年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与点评”会议上的讲话 ........................ 蒋思彬 倾听?陪伴?引导 .................................................. 陈 璐 做一个推手我很开心 ................................................ 汪劲松 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 ................................ 白真玲 开好班会课,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 林 遥 班主任工作的五点感受 .............................................. 王东杰 文理科班级管理的思考 .............................................. 梁 宏 教育理论 “有效性”一一物理教学的价值回归 ................................. 杨学切 搭建问题平台 激活主体意识 .............................................. 李 杰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习思维有效性的培养 .............................. 梁弘文 教学研究 对高考作文个性化的探讨 陈毓秋 感悟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李杰 高三政治教学的点滴体会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高三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06-07 年高三英语备课组小结 经验交流 林其明 邱秀华 吴享平 英语备课组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简述素质教育得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就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得,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与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得得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得教育,就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得教育,就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得教育。 素质教育得特点就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 2、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得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为适应素质教育得实施,广大教师除要具有合格教师必备得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全面育人得思想素质;②复合得专业知识与智慧;③参与发展与研究得意识能力;3、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得关系 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得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得可持续发展。 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就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得重要力量. 其次,教育能促进人得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得社会角色与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得权利、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与张扬个性得同时,实现其社会化与个性化得统一,促进人得可持续发展。 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得轨道。 教育自身也就是具有生长性得,也需要改革与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业得生命力与活力,保持发展与前进得势头. 4、请说出科学发展观核心得实质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得与谐发展。 5、现阶段党与国家得教育方针就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 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得基本涵义就是什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意思:一就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就是教育本身要现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进行改革,更新,充实与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层涵义,一就是了解与学习世界各国得先进科学技术与教育经验;二就是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所需得素质;三就是使我国得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立手世界教育之林。 教育面向未来,涵义有三:一就是教育应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得未来趋势相适应;二就是教育应考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得人才;三就是探讨教育本身得变革趋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是一个统一得整体,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教育面向现代化”就是基础,核心,出发点。 7、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得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得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得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得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得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得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得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得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与奉献意识.

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精神

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精神 郑莉莉 一、教学个性设计为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必需关照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充分结合。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必须明确想象力培养要求,如在空间想象力上的要求、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加以机制干预以期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设计一般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2)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予时空关照,尊重个体感知,以打开个体想象的大门;(3)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材料丰富认识,以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4)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合作、充分体验生活、积极实践不断丰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想象力创设条件;(5)不刻意追求图画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二、情境控制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

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擦出火花。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三、语言交流为创新精神培养保驾护航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学语言的功能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语言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鸣。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是平等公开的,只要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倾听对方的意见,往往是孩子乐于“交流”的现象。但是教师在美术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如何却直接影响了创新的效果。我们常说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倾听者、指导者,关怀学生的学习动态,帮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 学习心得 巴中市南江县东榆小学何英 在不断反思,困惑,再实践的同时,有幸学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理解。它如一盏明灯,再次为我们明确方向,把握新课程理念,重构新课堂教学奠定了信心。 这次学习我深刻领会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创新的教学设计很重要。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的,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要改变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观念,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学校素质教育刍议

学校素质教育刍议 几十年来,有关学校素质教育的话题,不绝于耳,围绕着它而展开的一系列讨论和探究活动,也曾一度成为中国教育界轰轰烈烈的大事。提起素质教育,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仿佛谁都会轻而易举地说上几句,“素质教育不就是教孩子绘画、下棋、弹钢琴吗?”是的,素质教育包含绘画、下棋、弹钢琴等个人技能培养活动,但它的概念和内涵绝不仅限于这一些。时至今日,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恐怕很难说。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概念要旨,虽然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说法,但他们的中心内涵基本一致: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的教育(它包括内在素质,即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外在素质,人的各种行为反应能力及获取的成就等外在表现),它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不是对抗)。具体讲,素质教育强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人生行为、能力要求、个性发展、身心健康、人格形成等。简言之,素质教育是按照人的本真(人具有意识、智慧、潜能、心理活动及模仿行为能力等特征)而展开的系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显然,按照这一定义或概念,作为学校或教

师,如果只教会学生绘画、下棋、弹钢琴之类的个人技能,我们便不能说,这是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绘画、下棋、弹钢琴的关系,就像我们说吃水果与吃苹果的关系一样简单明了。我们说吃过苹果,可以说,我们吃过了水果;但我们说吃过了水果,不一定是吃过了苹果,因为水果种类很多,苹果只是其中之一。另外,再从广义的角度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范畴,它不仅体现在学生方面(只教学生某些技能)更重要的,还应体现在学校、教师、教材、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它是有别于应试教育的一整套系统的教育模式,不是单纯的技能技艺活动。因此,所谓的“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同样,开展学校素质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有许许多多实在的内容,需要我们去努力追求和争取。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一要进行教育顶层设计;二要制定各种配套措施;三要获得社会支持响应。否则,很难有实质性突破。 二、素质教育的重心 按照素质教育的内涵定义,不难看出,素质教育的重心在整体,不在个体。在具体的学生身上下工夫,教他们唱唱歌、跳跳舞、下下棋、弹弹琴等某项技能活动,其实,这不叫素质教育,而叫技能教育。因此,推进实施学校素质教

“基础—实践—创新—综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7988316.html, “基础—实践—创新—综合” 作者:王绪振胡庚申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9期 摘要:文字与版面设计越来成为平面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文版设计思维是设计品完成的 保证。本课程教学改革以“基础→实践→创新→综合”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手绘及上机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文版形式变化、视觉分割等原理和方法,案例、项目为教学方法贯穿其中,最终达到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文字与版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10-02 一、课程现状分析 我院艺术设计专业为2012年新建专业,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除了结合当今大设计产业文化背景、省内外同类院校专业设置方案、当地创意产业需求等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根据我院的师资、软硬件设施等实际情况而设立的课程,所以专业建设并不完善,课程设置有待商榷。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也是按照同类院校专业模式模仿开展,但横影学院办校特色明显,笔者也更愿意创造一个别具一格的特色专业,所以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授课班级现阶段的教学重点正在由职业基础课程转向职业核心课程,而文字与版面设计则是这个转变过程的一门中心课程。本课程在专业设置里面属于基础课程,但具体来说应该是一门由基础课程向专业核心课过渡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技能课程(也有一些院校称之为基础专业课、必修专业课)。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手绘和上机操作功底,提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创造及视觉空间分割和色彩知识的应用,形成完整的字体设计思维,也为后期书籍装帧设计、平面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与大多数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科目设置基本一致,将“文字”与“版面”原本属于两门的科目结合起来,形成“文字与版面设计”渐进性质的课程,课时稍有压缩。但课时的减少给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多困难和压力(实际证明课时的确太少,课程结束后还有众多重要问题诸如版面设计中色彩知识应用、视觉空间原理及绘制等还没有完成,建议应由40课时改为64课时或“文字”、“版面”课程分开)。 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的实施过程 (一)教材选定 作为教师应该把握本课程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向,为学生挑选合适教教材。本课程选择沈卓娅教授主编的“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示范性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字体与

素质教育下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刍议

素质教育下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刍议 发表时间:2013-12-13T14:38:45.9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2月总第160期供稿作者:闫路珍 [导读] 识字是小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加强口头语言的训练又是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闫路珍河北省南和县第一小学054400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从词到句再到段,一步一步有序地进行训练,使学生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一、围绕识字教学,注意说话训练 识字是小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加强口头语言的训练又是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应把识字教学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在识字教学的同时,加强口头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首先可从组词开始,引导学生说简单的话,把识字跟学生已有的语汇基础联系起来,扩大学习范围,既要保证教会学生读音、偏旁,又要启发学生从已经掌握的词汇中说出与新字有关的词。其次,再根据这些词说一句话,更进一步通过联想后,让学生说一段意思完整的话,用上所列出的词语。久而久之,学生不仅理解了字的意义,还同时进行了口头组词、造句说话的训练,逐渐地学生就有了想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动机。教师再加以因势利导,运用扩充句子的办法,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更生动、准确,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提高,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观察能力,加强写话练习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但会说话不等于会写话,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除了继续围绕识字教学,通过用词造句、扩充句子、整理句子等形式,让学生学习语言的书面形式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加强写话练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要让学生乐写、想写、学写。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从身边小事着手,如写小动物,让他们观察小动物、摸摸小动物、逗逗小动物,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自己的发现、感觉、感想等写下来。我在指导学生写《小蚂蚁》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到外面捉两只小蚂蚁,仔细看一看它们的触角是什么样的,数一数有几条腿,再把小蚂蚁放在自己的手上,让蚂蚁爬一爬,感觉一下,之后回来,全班在一起说一说。又因为一年级学生虽然观察了,但是如何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有序地写下来非常困难,因此我又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我的填空是这样的:小蚂蚁全身是(),像()。头上有一对()的触角,一双()的小眼睛,六条()的腿,真()。在学生把这几个空填完后,再说一说这就是对小蚂蚁外形的描写,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从而引导学生懂得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这时我又说明不光是小蚂蚁可以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观察,其它的小动物也可以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观察描写,这样由一种动物指导学生学会了写各种小动物的外形。 在开展观察活动的初期,学生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对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观察时熟视无睹,不留心,不用心;有的不会观察,东瞧瞧,西看看,杂乱无序。针对这些情况,我加以适当的引导,指导学生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处到细节按顺序观察静物;观察动景时,要注意开始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原因如何。如我们学校开展的“绿色天使在行动”活动,各班都种植了许多花。我们班种了两盆,一盆五色椒,一盆凤仙花,结果没多长时间,这两盆花都发芽了。这时我指导学生观察这两盆花发生了什么变化,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写下了自己的观察日记。有的学生写道:“五色椒发芽了,四片小叶子相对着,就像一颗小星星在和我们玩耍……”还有的学生写凤仙花:“凤仙花长出了两片小嫩芽,嫩嫩的,绿绿的,好像在冲着我们微笑呢。”虽然孩子们的文笔很幼稚,但是孩子们仔细观察,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学生从现在开始这样一点一点地去培养,相信以后的写作会比较轻松。 三、指导学生学写日记 孩子们有了观察兴趣,学会了方法,接着就要引导他们把观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先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随后让同学们把所说的话写在作业本上。为了促使学生们经常通过观察练习写话,从这学期起,我就开始让他们写循环日记,平均每个学生每周写一篇。从日记中可以看出学生选材广泛,内容真实,有的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有的写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想法。我每天及时批阅学生的日记,对于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写的优秀的同学在全班宣读……相信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有一定的提高。 四、结合阅读教学,提高写作水平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另一条途径便是利用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教学《绿色的和灰色的》这课时,课文中写小白兔知道了狐狸的诡计,它们轻手轻脚,头上顶着棕榈,躲开了狐狸的陷阱,于是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指导学生想象:小白兔们听到翠鸟报告这一消息后,它们一定会一起着急地想办法,那么,它们会怎样想办法呢?你能当当小白兔做一做动作并说一说吗?有的学生说小白兔着急地来回走动,耳朵都耷拉下来了,搓着手,挠着脑袋等等。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体会,这时,我又让学生把想到的这些动作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连起来说一段话,学生说得非常好。又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当我板书课题“尾巴”之后,就让学生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尾巴?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学生说出了很多动物的尾巴,这时又指导学生把所说的内容连成一段话,从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以上所说的只是我在平日教学中的一点做法,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也不能说是什么经验,只是抛砖引玉,请各位老师多指导。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践创新精神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践创新精神21世纪就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科技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由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资源、资本竞争演变成当今科学技术与民族素质的竞争,而这些竞争聚焦于一点就就是教育的竞争。 纵观新中国教育的发展,直至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整个教育事业才步入正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并愈演愈烈。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们不再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压抑了学生们创造的热情与创造的能力。我国的现行课程结构存在着很多缺陷。第一,它忽视了知识的整体性,把科学、艺术与道德割裂开来。第二,她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三,她以整齐划一的方式出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四,她过多依赖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五,她过于封闭、陈旧,忽视了人的社会经验的获得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发展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造力,就是教育的当务之急。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规定“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变课程脱离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等等”,标志着我国的素质教育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历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与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经验,谋求自我与社会、自然的与谐发展;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践创新精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民主气氛,激发创新灵感 爱因斯坦说过:“人就是靠大脑解决一切问题的。”人脑中的创新思考活动

国家精品课程“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国家精品课程“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摘要:结合“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文章从课程发展历史沿革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与教材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谈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关键词: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概况 1.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历史沿革与发展是与我校创新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内高校中较早倡导并开展创新教育的学校,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部分教师自发成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改小组,探索“三小一环”(小专题、小调查、小发明,并纳入课程教学环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1997年,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创新教育实践中心”,设置创新实践能力强化班,开设创新实践系列课程,建设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基地,以及向各院系辐射的创新实践分基地[1,2]。2003年,学校批准成立“大学生创新院”,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平台。2004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创新教育被确定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2007年,学校在原大学生创新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创新实验学院,组建了校级实验中心——创新实践中心,承担了全校创新实践系列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任务。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目前该课程已成为创新实验学院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要的特色课程。 2.课程体系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不同于常规按学科或专业划分的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课程内容按照“创新源于实践、始于问题”的理念,从问题—理论—实践等三个环节构建了创新教育通识基础教学、创新教育专业教学、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等三个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修学本门课程的学生首先全部参加第一部分课程学习,完成该部分的实践环节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从智能控制、智能建模、软件工程及多媒体技术四大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并完成所选模块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内容。 “创新教育基础与实践”课程三部分内容和目标如下:

创新教育下青年教师的挑战及对策

创新教育下青年教师的挑战及对策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必将成为我国发展的主力军。高中教育更应该是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之一,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容推卸和刻不容缓的。 一、创新教育对青年教师的挑战 高中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就思维观而言,传统教育由于习惯于提供无可置疑、不容争议的现成结论,势必导致学生思维方法上的一元、封闭和聚合。而创新能力培养高度重视学生在思维训练中的独立自主权,鼓励他们自觉选择、矢志突破、发奋建构。”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是能够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这种意识使得他们不满足于书本上的内容以及老师的讲解,能够激励他们积极、主动的自学,以期获得新的、独到的见解。仅有创新意识是不够的,还应有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知识丰富且有一定的系统性,观察力强,思维灵活,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多方努力解决。 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自觉性的增强,在观察力方面能够有意识的集中注意力并持久观察,并在观察过程中能够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进行辨别。在思维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他们的求异思维突出,不满足于课本中的内容,不轻信书本上的结论,更渴求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喜欢质疑并为之争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同时,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明显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也在逻辑思维的促进下迅速增强,能够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高中生虽然具有这样的心理特征,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和发挥自己应该具有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 二、创新教育下青年教师的应对 创新教育下的青年教师,首先应该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处于支配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下的青年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认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鱼”,重要的是还要授于他们“渔”。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引导他们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教学思想和观念上的转变将有助于更好的在教学中渗入创新教育的因素。 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创新的反面是因循守旧,是一种习惯势力和习惯思维,特点是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高中时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决定了这一时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将会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们才会主动学习并敢于向传统挑战,进而形成自己独立的认知。思想指导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人类历史之所以发展进步,就是因为人类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高中时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会为以后的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改革开放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 摘要:小学美术课程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美术学科以其独特性,一直是小学课程中最受人瞩目的课程。通过对小学美术的深入分析,试图探讨创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以后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创新;美术教育;学习氛围 小学美术这门学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造性,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小学美术教育最忌惮的就是模式化,因此,美术教学需要打破常规,使学生从小学会创造性思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学模式的僵化 如今的小学,模式化教学盛行,小学美术课程往往得不到应该有的重视,许多教师看重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不重视美术教育。即使教师有心抓好小学美术,也常常没有窍门,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挖掘学生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家长的不重视 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辨别能力,这时候家长应该积

极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课程的培养目标。家长的重视也是小学美术教育重要的一环。 二、怎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 小学生往往很顽皮,过度的管制常常起到相反的效果。美术课程的教育就是要注意挖掘孩子的潜能,人人都有潜能,只是需要开发。只有较好地保护学生的个性,才能保证学生在下一步的美术课程中敢于并且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2.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第二个方面,指的是学会发明或发现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处理事情的思维过程。这时候,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尽情发挥。 3.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的培养 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目标。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承载着审美、道德、认知情感等方面,创新情感的培养能够开启学生另一个世界。学生有了创新思维,有了创新能力,在愉快的环境中闪现灵感,想象、思考集中于一个新颖的作品。 三、对教育者的要求 1.教师要更新观念

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1.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1.1 精心营造宽松氛围。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学生当成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其次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能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 1.2 巧妙创设创新情境。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巧妙地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2.技巧“活”,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