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说明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说明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说明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说明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说明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一、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直观感知,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变化及变化原因

在陶老师做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时,也提到了这部分内容的变化。之所以这样变化,原因有三个。

一是在实验中老师们觉得合并编排,一上认识的图形太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同时由于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心理特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容易混淆;二是一下原来的这一单元“图形的拼组”在教学时内容不好把握,深不深浅不浅的。

所以我们在修订时对于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由于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易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而生活中容易找到与几何体(也就是立体图形)相似的实物(因为物体的存在,大量表现为几何体的形式),但却难以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儿童认识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即容易掌握和发现形体或物体的明显的外部特征,而常常忽略形体或物体的主要部分、局部和细微部分,难以掌握形体的定义。这与儿童的观察力是密切相关的。如,儿童说皮球、车轮是圆形的;积木、盒子是正方

形的。日常生活中,说一个物体是“圆的”“方的”没有严格区分清平面与立体)。可见,对于儿童来说,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因此我们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教材呈现:安排了3个例题。

1.例题1,教学5种平面图形

★增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将原来一下例1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内容移到三上“四边形”单元中。

增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是放在三上的,教学时也比较尴尬,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平行”的知识,也不能提到平行四边形平行的特征,只能是初步认识一下;二是在这里认识平行四边形后,就可以介绍一些关于数学背景知识(七巧板)的内容,同时可以大大丰富图形拼组的内容。

移走原来的例1,就可以非常准确的把教学内容定义在“初步认识”这一程度上,方便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只要学生能够在一系列图形中辨认出给定名称的图形( 即图形名称与图形之间能够建立联系) 就可以了,能简单的、用朴素的语言说清楚判断的理由就可以了,不需要严格的、用数学的语言表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辨别图形。★编排层次同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大致相同。(除平行四边形外,基本与一上教材相同)

从学生已经认识的立体图形的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个面引入,让学生借助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如何引

入?(建议可以用美术课上用的那些石膏模型)

再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5类(既要关注分类结果,更要关注分类的过程和分类的理由,因为学生对分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抽象出5种平面图形,分别进行认识(给出5种图形的名称)。

随后“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上面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再一次辨认图形,巩固几种平面图形的表象,同时建立起课堂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做一做”第2题安排了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借助立体图形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的过程中继续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这种活动素材,在实际教学时,老师可以加以利用也可以加以改造,比如有的老师仿照原来一上立体图形认识部分的做一做第2题,设计了“猜一猜,是什么平面图形”的活动,既避免了简单的辨认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渗透了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头脑中平面图形的表象。具体可参见《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年第11期,“认识图形”课案及评析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几点:

(1)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同,老师们应该注意通过画、说、涂、拼、剪等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比较低,还不能进行严密的逻辑证明。所以小学阶段教学的几何是实验几何,很直观,不是严密的几何证明。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只要通过活动、操作让学生直观

感受到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不必要拔高要求。

(3)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渗透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素材(主题图,练习第6、7、8题),让学生去体验、去区分。

2.例题2:平面图形的拼组(除多了平行四边形、删掉小棒摆外,其余与一下例2同)

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以后的学习(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公式的探索,组合图形的认识等)、积累一些感性的经验。

注意:这里只让学生直观地、用朴素的语言说出拼出来的图形是什么平面图形就可以了,不要求用规范的数学语言、严格的证明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3.例题3:解决问题的内容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使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通过对七巧板的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七巧板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七巧板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玩具,而且制作也非常简单(只要用一张较厚的纸,照七巧板的图样剪成7块就(。从历史上来说,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之一,而且具有丰富的价值(清朝王其沅著有《七巧八分书》共8册,收集了大量的七巧板拼成的图样;很早就传入欧洲,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

馆藏有一本桑下客著的《七巧新谱》。欧美人把七巧板叫做“唐图”,在一些著作中常常提到。近代数学家把七巧板作为组合分析中的数学问题来研究,美国计算机专家道许还设计了一个“解决七巧板问题的探索程序”。近代的两位几何学家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一副七巧板只能拼出13种凸多边形。国外教材、ipad上等等,都有利用七巧板为素材的习题或者游戏。)

因此,教材在例题之后在“你知道吗”版块里介绍了七巧板,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的内容。

4.练习。

★总体上练习的变化

这次修订,我们对练习的编排下了很大的功夫。

针对实验中老师们提出的练习量少的反馈,我们对练习进行了调整,按课时来说,基本上每课时最少3题,最多5题。

同时,为了方便老师的教学,我们按课时来编排练习题,层次很清楚,老师们翻翻教材就能看出来。

此外,我们丰富了练习的形式,尽量使练习不重复,同时做好铺垫及相关知识的渗透,加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本单元练习的第6、7、8题。

★本单元练习的编排情况

就这个单元的练习来说,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有涂色的、有统计同类图形个数的、有分解和组合平面图形的、有拼摆有趣的图案的,有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等等。这些习题在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的能力、空间知觉、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都有所体现,限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分三个小小节编排。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变化及变化原因

这一单元最大的变化就是减缓了坡度。

实验教材在编排上直接由“十几减9”过渡到“十几减几”,在实验中显得跳跃性过大,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很短,不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

鉴于20以内退位减法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计算技能的必要途径和要求,我们在修订中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十几减几”分为“十几减8、7、6”和“十几减5、4、3、2”两部分编排,以减缓坡度,增加练习时间。这种结构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结构(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是相对应的,形成了结构上的节奏美,也方便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

(二)教材呈现(6个例题)

从总体来说,这一单元计算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想加算减”的方法。

1.十几减9(例1)

(1)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将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整合,主题图中只呈现问题,未出现计算方法,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

(2)从卖气球这个小情境引出15-9后,让学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仍利用圆片图显示“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计算过程,并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圈一圈,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算理的理解)还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说说其他的算法。

2.十几减8、7、6(例2、例3)

例2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借助直观图让学生自己想该怎样算十几减8。例3由“学生观鱼图”,从不同角度引出13-7、13-6两个算式,教学十几减7、6,仍然呈现两种算法:只不过破十法不再呈现直观图;想加算减法则利用前面一图三式(四式)中的直观图,想加计算两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适当突出了想加算减的方法。

3.十几减5、4、3、2(例4)

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计算,并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已比较熟练,前面又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比较快捷,又能同时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一编排意图在“做一做”

中有明显的体现。

4.解决问题(例5、例6)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2个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一些新的数量关系、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1)例5

●从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上来说,“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解决问题重在理解图意(或问题),例5则侧重于检测步骤——“解答正确吗”。并呈现了检测的方法:重新回到情境中,看看没来的人数与已经来的人数的和是不是要来的人数。

●教材借助了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并且有多余条件“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使学生体会到:当信息比较多时,可以通过画图表示出信息,找出信息和问题的关系,知道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来解决。

(2)例6

●教材借助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量关系,使学生体会应用所学计算解答实际问题的乐趣。

●使学生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通过操作表示信息的方法帮助理解,找出信息和问题的关系,结合加、减法的意义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5.整理和复习

这套教材我们在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

复习”。与原来的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相比,我们在具体编排上增强了整理性: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给出整理好的表让让学生观察)。

让学生先把所学的减法算式写在卡片上进行整理,再根据整理结果回答一些问题。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经历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既巩固了所学的计算,又能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体验和感受),便于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三)教学建议:加强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按《课程标准2011版》P53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这个目标不是轻易而举就能达到了,需要老师们想办法,挤时间,组织有计划、有效的练习才有可能达到。这方面老师都有经验,相信经过老师们的努力,是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一、教学内容

分类与统计(整理、记录数据)

二、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一)变化及变化原因

这一单元,我们原来的标题是“统计”,后来根据审查的意见改为了“分类与整理”。

1.变化原因

为了使大家了解我们现在这样编排的原因,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些背景知识。

在原来的义务教材中,分类的内容是安排在“准备课”中的,并且只是安排了按单一标准分类的内容。之所以这样安排,我查了一些资料,《大纲》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儿童数概念的形成起始于对物体集合的感知,他们对物体数目的理解是建立在对物体的分类、排序和比较多少的基础上的,因此,将分类、排序和比多少作为学生学习数和计算的知识准备,安排在了准备课中。

2011版的《课程标准》则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并以P81例17体现了分类是如何作为整理数据的知识基础的。

其实我觉得不管怎么说,都能体现分类的重要作用: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又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基于上面的介绍,以及在实验中老师们对于教学“分类”的目的的困惑,我们在修订教材中对“分类”的教学做了如下变化。

2.变化:分类与统计紧密结合。

实验教材把“分类”作为准备性知识单独编排为一个单元。修订教材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编排(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强调在分类基础上收集、整理呈现分类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这样做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

(二)教材呈现(: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计数)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

1.例1: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

●教材说明

由于统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修订时遵循了这一原则,让学生体现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具体体现在这一单元也是如此。

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入,让学生根据小精灵的问题“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按给定标准对气球进行分类计数。

作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呈现了3种分类计数的方法:直接操作分类后点数出结果;边数边画出象形统计图;用图、数字结合按多少排序记录分类结果。

再根据分类计数的结果,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最后,通过“还可以怎样分”,让学生体会我们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计数:标准不同,分类计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教学建议:

(1)通过小男孩以及小精灵的问题,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2)由于学生在分类后要记录表达自己分类的结果,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了解简洁、有效地表达自己分类的结果,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2.例2:自己选定标准分类计数

安排的思路也是从实际问题引入“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避免了因为讲分类而单纯的分类。让学生自己选定标准分类计数,最后把结果整理在简单的统计表中。让学生体会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结果的不同。

最后再通过问题“还可以怎样分?”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三)教学建议:要注意在教学时体现准备性。

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整理分类的结果,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经验和兴趣,还不是学习正式的统计图表(无表头)或统计量。因此要注意教学的度。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

分两段编排: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具体结构如下: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从上面的结构图可以看出,100以内数的认识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来认识的。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与20以内数的认识又有所不同。因为它基本上涉及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如数位、十进位、比较数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它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

(一)数的认识

1.例1(数数)

因此,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数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主要是在这一单元完成的)。

为此,我们安排了例1,并且不再单独编排例题(实验教材中的例2)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100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这里还有一点儿细节上的改变。(1)如数数中出现的都是汉字的数,没有出现阿拉伯数字。这是因为还没有教学认读100以内的数,不要求学生能够认读,从而理顺了例题之间的关系。例2中也是这样处理的。(2)以20为基础,重视学生的知识起点。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数多种数量是100的物体(如花生、方木块、小棒),使学生一方面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0里有10个10,同时充分感受100究竟有多少。

2.例2

例2教学数的组成,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活动形式是:数—摆小棒—组成;组成—摆小棒—组成。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3.例3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40、27、33、100),它是实验教材例4、例5和例6的合并。教材在编排上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的结果引入,重视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写数上,写数的方法在11~20各数的认识中学生已经有所体会,教材继续按同样的思路编排。具体地来说:10以内写数是一个数对应着一个数字;11~20各数的写数就不同了,这点陶老师在前面已经进行了说明,即需要按位值制来写数——按位值制记数,就要认识数位,11~20各数的认识中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写数就是把计数的结果(几个十几个一)按照数位用数字符号表示出来。教材就是这样体现写数这一过程的。100以内数的写数继续在此基础上教学“个位”“十位”“百位”。】

因此,100以内读数、写数的编排与20以内写数的编排相同:把小棒数数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示出来,再对照数位写数。并通过33中两个3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与10以内读、写数,11~20以内读写数进行对比,从方法的角度予以体会。

●在上面介绍的这部分内容中,教材还注意安排了许多丰富学生数数经验、培养学生数感的内容,并注意突出计数单位“十”,如主题图、P35第2题、P38第1题、P38第2题、P40第9、10题。

●在实际教学时,和6~10的加减法中的“你知道吗”衔接,可以继续介绍埃及的象形数字,介绍到百,让学生通过与我们现在写数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数位、位值制思想的好处。

4.例4

例4教学数的顺序,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将发现规律的内容渗透在其中,并增加了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3)小题和做一做。但是,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5.例5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与实验教材相比,更体现了清晰的层次:借助直观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数;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的两位数。同时适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比较的法则,这是较实验教材完善的一点。

6.例6

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这是实验教材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

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在修订的时候我们对它进行了一些完善。如:修改情境图使之更符合实际;改变了数据,使之更利于学生判断;实验教材是红金鱼与黑金鱼比、黑金鱼与花金鱼比,不利于学生的表达和判断;修订教材则都是把红球、黄球和蓝球比,更易于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与判断。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7.例7:问题解决

例7是我们新增加的问题解决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我们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我们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这个例题在强调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的同时,突出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利用数的组成(突出计数单位十),实际操作(或画图)。当然学生可能还有其他方法,比如10个10个地数数等。因此,从另一个方面看,问题解决的例题实际上可以看做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丰富学生数数经验的内容,P47练习十的第1、2、3题也都可以看做丰富学生的数数(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3个3个的数、12个12个的数)经验的题目。

(二)加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例8较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

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实践与综合:摆一摆、想一想

这个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活动:给定一定数量的圆片,让学生在数位表中去摆,看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也是实验教材P45的实践活动。经过实验,我们认为这个活动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数、体验位值制思想非常好,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去发现规律、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简单的问题,因此,在修订教材中我们保留了这一实践活动。

只不过在呈现的细节上进行了一些变化。

(1)有了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基础,利用记录表呈现摆2个、3个圆片的结果:提示学生按这样的形式记录,渗透了统计的内容;便于学生整理自己思考的结果,发现规律。

(2)以两个“你发现了什么”明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规律:摆的数的的个数与圆片的数量的关系(摆的数的个数正好比圆片的数量多1)。突出了教材对“找规律”内容的重视,当然,还包括了对于自己摆数的方法的反思——怎样摆才能不重不漏?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

这一实践活动在实验中,出现了不少好课。相信老师们在教学中也有很多深刻的体会,这里不再赘述。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人民币的认识以及简单计算。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变化及变化原因

1.将人民币的认识分为大面额、小面额两段认识,并大大简化简单计算的内容。

之所以这样变化,首先是因为虽然人民币是生活中非常必要也常见的东西,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用的经验也很少(如买文具、买票等多是大人代劳了),即使用也是用小面额的人民币(20元以下)。其次,是考虑到教学人民币的目的。我综合所查资料觉得,其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作为认数的丰富素材(如数的组成、据给出的写数;认识小数的意义等);二是作为理解计算(理解算理)的素材(这一点在日本教材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可能和日币的体系有关系:100、1000、10000面值的日元),我国主要是小数的计算。

因此我们分两段来认识人民币,且以小面额和进率的认识为主;再加上计算知识的限制,计算也是比较简单的,改变了原来用小数呈现价签再要求计算的内容,只有简单的单位换算和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含复名数)。

2.增加数学背景知识的内容。

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我国古代货币的知识。主要是从货币的产生到发展的角度理解人民币(与其他量是基于测量的要求产生不同:有测量工具;有误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教学时,教师

还可以增加对于国外货币的知识。因为“世界地球村”变化,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而且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学生)也不乏出国的经验,教师可以予以简单的介绍(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

(二)教材呈现:7个例题

1.主题图:根据开本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一小幅主题图,并将超市改为文具店,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通过小精灵的话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2.人民币的认识。

分为两段,安排了4个例题:例1教学5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例2教学人民币的单位及其进率;例3教学5元及5元以上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1)例1 第4套纸第4套纸、2005版第5套硬币

例1呈现了硬币、纸币两种形态的1元、5角、1角的人民币,分币以现在市场上流通的硬币形式呈现。关于分币,很多老师反映农村基本见不到了,城市里面基本上只有超市里面会找兑。这种情况我们也了解,但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民币体系,对它的认识还是有必要的,因此我们还是呈现了分币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不做过高要求(如计算中没有关于分的,进率里面很少涉及分的)。

(2)例2

对于人民币的单位,在例1中学生已经少有体会,在此基础上,教材直接以硬币结合文字的等式呈现了元与角、分与角之间的进率。而没

有像实验教材那样分两个例题(例2、例4)分别呈现,理顺了教学的关系,方便教师教学,也方便学生从整理上把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3)例3。简单认识第5套(最新版)的5-100元的纸币,只要学生能辨认就可以了。

(4)例4。

例4安排了兑换元币的内容,“做一做”是角币和角币、元币(小面额的)和角币的兑换。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时,可以设计成兑换活动来进行,如P56第7题,通过贴近生活的活动使学生梳理角币之间、元币与角币之间的关系,增加学生的兴趣。

●鉴于以上部分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多以摆、换等形式教学,而老师又不方便准备学具,我们在附页中给出了一定数量的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以方便教师教学。

P56“你知道吗”即原来实验教材例6的内容,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3.简单的计算:2个例题

(1)例5

原实验教材没有单名数化成复名数的例题。但在计算中却是学生会遇到的,实验也显示,它的缺失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因此,修订教材中我们做了增加和完善,让学生思考:18角=()元()角。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六大部分组成,并附有两个生字表和一个基本笔画名称表。 第一部分是入学教育。 第二部分是汉语拼音。(13课、四个复习) 第三部分是识字。(识字8课,分为两组) 第四部分是课文。(课文20篇,分为四组) 第五部分是语文园地。每组识字和课文之后安排一个语文园地, 第六部分是口语交际。每个语文园地后面安排一次口语交际。 最后一部分是两个生字表和一个汉字笔画名称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100个;汉字笔画名称表列举了20种基本笔画。 二、教材的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学拼音阶段就出现了短语、句子和儿歌,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学科的沟通与融合。2.科学性 容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常见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也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像“爸、妈、我”等。;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我们应该实行认字分开,多认少写。 3.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容,富有时代的气息。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爱国的主题;《自已去吧》体现了自主锻炼的愿望;《借生日》、《平平搭积木》赞扬了关爱他人的品格;《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的教育因素。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5.适用性 本册教材容兼顾地方,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和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 三、学习目标 1、汉语拼音: ⑴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⑵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⑴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⑵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一)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整合。 2、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5、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二)、教材内容 一年级下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形式,共有16个单元,每个单元大致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课文编选的指导思想:除了顾及文体、儿童兴趣、知识等方面,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是这样考虑的: 1、《元宵节》——了解中国民族文化风俗(歌谣、元宵、对联、花灯、灯谜等) 2、《家园》——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3、《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 4、《植物》——热爱自然,了解植物及一些生长知识 5、《动物》——热爱自然,了解动物及一些生长知识 6、《爱护》——珍惜、保护环境 7、《愿望》——合理的、善良的个人愿望,努力实现愿望 8、《认真》——认真做事(有一点植物知识) 9、《车的世界》——认识车,浅显认识社会生活 10、《雨》——热爱自然,互相帮助 11、《星空》——热爱自然,了解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学一点天文知识 12、《朋友》——友谊 13、《时间》——珍惜时间,利用时间 14、《丁丁冬冬学识字》——感悟汉字 15、《长大》——理解成长的含义 16、《快乐》——乐观生活,助人为乐

第二册的内容较之一册更广泛,特别是增多了反映儿童生活的篇目,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同时也注意了保持一册的趣味性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20个常用字,会写240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天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说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 2.认字423个(下限),学习30个(下限)常用偏旁(部首),学习看上下文猜字等认字方法,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独立认读“语文天地”中的现代诗文。 3.写字240个(下限) 4.抄写字母和音节,能为生字标音。 5.阅读42篇诗文(下限),背诵15篇(下限)。能借助手指但不出声,或者小声但不用手指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6.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用普通话、积极地、又创造地完成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 7.学习教材传授的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8.继续培养天天阅读、收集图片资料、经常“回头看”等好习惯。 9.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措施 (一)认字 1、会认生字402个。不再为渗透性识字定数量。两册合起来认字下限近800字,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实际上还可能超过《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2、学习30个常用偏旁 本册教材提出的学习30个常用偏旁(见附一《常用偏旁表》)的要求,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悟汉字的特点,领会汉字的造字规律,实现量变(已认字几百个)到质变的飞跃,为形成独立识字(包括读写合流)能力做准备。 3、综合运用学过的认字方法,能独立认读“语文天地”中的现代诗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一、“部编本”教材的特点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这种梯度,在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有所安排和体现。以阅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借助图画阅读”的目标,一上主要是借助图画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到了一下程度加强,发展到利用形声字特点、依靠上下文来猜字、认字,并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三)选文:营养与趣味并重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大多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新编选的课文,接近全部课文的一半。 一下教材的选文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与考验,深受学生和老师喜爱的经典老课文,也有新选编的、内涵与语言皆美的新课文。新课文中,有表现自然之美的《春夏秋冬》,有反映现代儿童生活的《怎么都快乐》,有体现家人关爱的《夜色》,有介绍传统节日的《端午粽》,有培养好习惯的《文具的家》,等等。 (四)弹性:注重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尊重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加大了选做题和开放性题目的比重,以增加教材的弹性和适应性。这类题目,有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如,“你知道关于端午节和粽

一年级体育教材分析

一年级体育教材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很少,因此,基本活动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把本来较为简单的动作教的复杂化,也不宜以竞技性运动项目的训练手段运用于基本活动的教学。 一年级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差,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发育较晚,他们的骨骼、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同时,他们的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团体竞争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并通过语言或表情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灵活的安排多样的练习,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公平竞争的气氛,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天地,让学生自由学习,在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得到锻炼。多表扬、少批评和指责。同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有效的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益于各层次学生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给学生带来:学会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悦,获胜了的开心和自豪,正确引导学生,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 一年级体育教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体育知识;二是基本活动;三是游戏。 (一)体育基本常识 有三篇文章:《认真上好体育课》、《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学会测量身高和体重》。这部分教材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活动性教材不可替代的内容。 (二)基本活动 基本活动,是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选编的。包括自然的走、跑、跳跃、投掷、攀爬、滚翻、简单的体操动作、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内容的总称。这些活动内容,都是一些最简单、实用性很强的活动,没有典型的技术项目。 基本活动的教学,以目标的达成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最有活力的载体。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和心理体验,感受活动的乐趣;学习各种基本活动的动作方法和简单的运动技能;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全面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 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二、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 1. 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汉字20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 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 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三、各部分内容的编排及主要特点 (一)识字写字 1.识字写字编制的基本原则。 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这个原则的提出,有着心理学上的依据:识字写字能力和技术的掌握,分别遵循着不同的认知规律,具体来说,识字的难度与笔画的多少基本无关,有时甚至由于笔画较多的汉字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使其更易识记;而写字则与之高度相关。而且,从

一年级下册s版教材分析(全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8个教学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为专门的识字教学单元,其他6个单元为阅读课文教学单元。每一个单元安排3—5课,全册共有阅读课文29篇,识字课文6篇,分主题组成关联单元,大体由浅入深编排。每一篇课文后有课后思考练习题,一般3-4道题。包括读读背背、认字写字、词语积累和一些思考性的题。每一单元前有单元导读,目的是提示内容、引导学习的(包括文字和图画)。每一单元后设计一个“语文百花园”,包括基础知识练习、阅读积累、看图说话写话、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字表按课文附在书后,表(一)为会认字,计420个,每课后附有本课的会认字;表(二)为会写字,计240个,每课后在习题中要求学生练写本课的会写字。 (一)关于拼音本册不再安排专门的拼音教学单元,但拼音教学仍然是本册不可偏废的重要教学内容。在上册基础上继续学习拼音,要求在读、写声母、韵母、音节方面比上学期更加熟练,会认大写字母,能借助汉语拼音识认汉字,学习阅读。本册拼音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在识字、阅读、说话等实践活动中进行。关于汉语拼音的运用,还可以结合学生写话来进行,如可以让学生利用拼音代汉字进行书面表达,但要注意鼓励学生逐渐把拼音转变为汉字。学习汉语拼音不是最终目的,所以要强调汉语拼音的工具作用,特别是它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方面的巨大作用。 (二)关于识字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册识字分两种形式安排,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安排专门的识字单元。继续坚持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全册要求会认420个生字,会写240个生字。这是本册的基本识字要求,教学中上不封顶,下要保。学生识字量的测查可放在期末,不是教材中要求认识的字,会认的也可以算数,这样可以保护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也符合生活识字的规律。识字教学要注重写字,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

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因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教材分析

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有4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3个单韵母、2个声母和3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一幅乡村生活情境图。晾衣杆上晒 着一件衣服,其中“衣服”的“衣”提示i、y、yi的音,衣服的前襟和前襟顶上的纽扣构成的图形提 示i的形,树杈、衣服袖子和衣身之间的皱痕提示y的形。一只乌鸦停在大树上,一只乌龟在河里游,乌鸦和乌龟的“乌”提示u、w、wu的音,停着乌鸦的大树杈和乌龟壳的形状提示u的形, 屋顶的形状提示w的形。一个小男孩正在和水中的鱼儿、乌龟打招呼,“鱼”提示?和yu的音,一条口吐水泡、翘着尾巴的鱼提示?的形。第二部分是单韵母i、u、?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y-i-yi、w-u-wu、y-?-yu的比较。同时学习y和?组成音节?上两点要省略的拼 写规则。 第四部分是要求书写的字母i、u、?、y、w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课标表述】 1.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学 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学习目标】 1.结合情境图正确认读单韵母i、u、?和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 2.观察情 境图、观察四线三格中字母的占格、以及老师范写正确书写i、u、?、y、w。 3.正确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wu、yu,通过老师讲故事记住y和?在一起组成音节?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4.跟 小老师读和排火车的方式正确认读i、u、?、yi、wu、yu的四声。【重点难点】 重点:i、u、?、y、w和yi、wu、yu的正确认读;i、u、?和yi、wu、yu的四声练习。难点:i、u、?的第二声和第三声的正确发音;韵母、声母和音节的初步区分;知道y和?在一起组成 音节?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评价方案】 1.通过完成评价单第一题“我会读”落实学习目标1。 2.通过完成评价单第二题“我 会写”落实学习目标2。 3.通过完成评价单第三题“我会做”落实学习目标3。 4.通过评价单第四题 “我会读四声”落实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 1.摘苹果游戏复习单韵母ɑ、o、e及其四声。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三个拼 音朋友,单韵母i、u、?,希望每个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正确念、牢牢记。二、整体感知,欣赏图 片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讨论、交流】 2.谈话导入:这小院真美。你看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趴在河边看小鱼吐泡泡。河里还有一只小乌龟悠 闲地爬着。院子的周围种着许多树,院子中间还晾着一件衣服。多么温馨的小院! 三、图片引入,学习韵母的音(落实目标1、4) 1.教学单韵母i。出示衣服图片,启发学生观察:图 上画的是什么?【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2】谈话引入:“衣服”的“衣”跟我们这节课要学 的第一个单韵母i的发音相同。【3】听音、发音。教师示范发音,注意看清老师的口形。老师发音时 牙齿怎么样?【学生观察】师生共同编顺口溜:牙齿对齐i i i。【齐读,开火车读】【4】记忆字形:i像什么呢?【5】教学i的四声。①i和a、o、e一样,可以戴上四顶帽子。仔细看,i戴上帽子后和 原来有什么不同?【出示:ī】学生观察比较。【儿歌】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②学生分组练习朗 读i的四声。 2.教学单韵母u。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4、发展空间观念。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新年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分享自己的一点经验和做法,与大家共同做好开学前的热身运动。 ※首先,我们来看本学期的时间安排。 这个学期共21周,20周周三、周四非毕业班期末检测(抽测),建议各位老师在18周结束课程进入复习,19周全面复习。 教材结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这三方面在《教师用书》里已经有详细的介绍,在这里我就不作详细说明了,接下来我主要在“教学建议”这方面做分析。 ※教学建议 我们在准确掌握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根据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年级的教学要做到:四个落实 1、把识字、写字任务落到实处; 2、把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3、把积累背诵落到实处。 4、把了解词句,读懂意思落到实处; 下面根据不同的课型提出一些建议: (一)识字教学 识字的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根据“多认少写”的原则,掌握识字的方法,让孩子尽快进行自主阅读。教科书通过识字课,课文,园地进行安排识字。我们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认读出该生字,知道新字的偏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重视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识字的方法: 1、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索学习 如园地一中,启发学生用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认识汉字。 园地二,启发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认识汉字。 园地三,启发学生用合一合的方法认字,用熟字相加组成新字。、 园地四中,启发学生用形声字的方法认字,通过和学生探索,得出规律: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形旁表意思,声旁表音的特点。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 园地五中,鼓励学生用反义词的方法认字。 园地六中,是一种趣味识字,通过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等方式两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园地七中,启发学生发现不同偏旁的字往往有不同的意思。 园地八中,启发学生用会意字的方法来认字。(两字字义相加),舌甘甜,土里埋等等。 本册还编排了一字多义和多音字的学习,分别在33页,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意思不同。(一张嘴,开张,东张西望)。在76页,鼓励孩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往往意思也不同。(听音乐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每个园地中,没有直接把识字的方法呈现给学生,而是把规律暗含在学习的内容之中,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并把所获得的方法迁移到今后的识字之中。这也是体现课标中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鼓励多途径识字,提供多样的展示平台,让孩子展示识字成果。 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识字的成果。 如园地一中,鼓励学生从认识身边同学的姓氏入手认字。 园地二中,鼓励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也别忘了认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是供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下学期使用的,下面分三部分对本册教科书进行辅导。 一教材内容安排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内容和单元安排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结合熟悉的情景和操作,在自主尝试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习2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共安排了9课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从教学内容来说分两大部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三编排上是分三个小节进行编排的,分别是: 在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 教学内容中安排了解决问题,这样安排减缓了坡度,跟北师大教材比较来说,北师大教材跳跃性比较大,这样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比较短,不利一截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人教版的教材,是十几减8、7、6,十几减5432两部分,这样减缓了坡度,增加了的时间,从结构上来说,这样安排和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法的安排也是相对应的,这样形成一种安排上的结构美,方便老师跟学生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编排上的分析。 教材呈现(6个例题)从总体来说,这一单元计算的具体内容,仍然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并适当突出“想加算减”的方法。20以内的退位加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难学习的难点教学内容,相比之下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是难中之难了,本单元教材编排呢,都体现算法多样化,这里面体现了“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学生最慢时会想破十法,多数学生都喜欢用想加算减法。我们提倡想加算减法,想比之下想加算减法稍微难一些,必须有上半年学习的20以内进位加的良好的基础,加法十分熟练才能很好的计算正确,怎么样提高这部分内容的速度呢,理解算理掌握方法,重点是训练,要有一定的训练的量,打好基础,20以内加法在一年级上册,就要掌握好,有良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就非常好了,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时行训练,在竞争中进行训练,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训练不那么枯燥,教学要有耐心循序渐进的训练孩子, 教材呈现(6个例题) 1.十几减9(例1) (1)本个例题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整合,主题图中只呈现问题,未出现计算方法,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与北大版相比是很大的不一样。在教材呈现上,是一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第二小学的张瑞,首先感谢区教育局给我这个机会来做这个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不是什么专家,今天在这里也只是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我的想法,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下面我就来说说关于本册教学的一些想法。 本册教材四个领域的内容分别为:数与代数领域: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一单元位置、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统计与概率领域:第八单元找规律,第九单元统计。综合与实践领域: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5页的摆一摆,想一想、第86页的小小商店;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本册教材的重点放在了数与代数领域。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地位: 20以内退位减同20以内进位加一样,在全套教材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以后学习一切计算的基础。例如在以后学习多位数的加减法甚至是乘除法时,如果20以内退位减同20以内进位加不够熟练,将直接影响到计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2、内容与编排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两个大的学习内容一个是口算,另一个是 用数学。用数学在口算的两个内容“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中 已经包含渗透了。教材的设计是很有层次性的,从整体上说是按照“从生活中的素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一做——练习巩固”,从细节上说,例如第12页的做一做,第1小题让学生仿照例题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以实物操作来加强表象。第2小题要求用圈实 物图的方式,帮助计算,比上一题抽象了一步,是用实物图来加强 表象。第3小题要求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直接算得数,脱离实物和图 形利用表象来支持思维,充分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3、算理、算法多样化 计算十几减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主要的方法是“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 我认为在教学计算的初始阶段要注意让学生多摆、多圈、多说(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可以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说 来帮助学生理解“破十法”)。 同时在教学时,也应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优化的算法,以提 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那么如何处理学生的多种算法? 对于学生出现的算法,不能散乱的摆放在黑板上,应该进行分 类梳理,逐一分析算理。

(完整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分析剖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小学的**,我要分析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我们知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我们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我将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内容和结构还有教学建议四个方面展开。 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册书的课标要求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汉语拼音方面: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其次是识字与写字方面: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阅读方面的要求是: 1、喜欢阅读,感觉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最后是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以上是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下面我将简单谈谈本册书的编写意图。)教材的编写意图:

1、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在教材中,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内容都不是孤立安排的,而是有计划地安排在一个有机的整体里。如汉语拼音第四课,要学的拼音字母是d t n l 4个声母,同时出现“马、兔、大米、土地”4个汉字词语。这几个词语不但起着巩固音节、引导识字的作用,而且孕含着一个故事。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可以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这样,就把学拼音、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不是单一的学习拼音字母。学生从一入学就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对他们今后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2、具有科学性。 在教材中,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的安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识字和写字为例,本册教材突出识字这个重点,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字400个,写其中的100个。每课要求写3—4字,而且有一定的共同点。本着“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等笔顺规则,进行安排。例如:识字(一)第1课,三个字都练习“横”。同时练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识字(一)第2课是练习写“先横后竖”的字,同时认识竖、撇、捺三个笔画。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汉字的笔顺规则,打好坚实的写字基础。 3、富有时代性。 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主要体现时代的特点。不论是课文、儿歌还是插图,都富有时代精神,富有人文色彩和感情因素。如,课文第13课《平平搭积木》是讲平平搭了许多“房子”给大家住,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体现了儿童对他人的关爱。第18课《借生日》是讲小云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表现出儿童对母亲的关心。 4、体现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 5、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适应性。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 在本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中,编写者试图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所谓创新,就是教材的编写要以《标准》为依据,尽量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实用则是要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坚持开放的原则,努力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空间和时间。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是: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一年级教材分析

〃变化之中明意图多策解题展思维 灵宝市河滨小学大千世界因变化而多姿多彩,数学天地因变化而趣味盎然,教材学本因变化而日趋完善。今天,请随我一同走进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ppt封面到内容闪动)聚焦变化、明晰意图,凝结智慧、共同寻找实现学生“四能”的“绿色通道.”(封皮) 一、对新教材整体认识(聚焦变化) 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课标宗旨,本套教材与实验版一年级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减少、难度有所降低、顺序稍作调整、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解决问题板块变化最为显著。具体如下:(内容变化表格) 二、教材解读(解决问题) 变化一: (1)增加解决问题的比重,把解决问题分散渗透到各个单元领域中。 例如,在认识图形、认识数、找规律等内容的教学中安排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既为单元知识提供了案例素材,又分散了教学难点。 变化二:循序渐进的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逐步的让学生学习并体会到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ppt)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

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之(教材一般用“怎么解答?”提示。)——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提示。)是本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出示图片) 变化三: (3)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修订教材大大丰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例题中呈现不同思 维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方法,落实课标中“获得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 创新精神”的目标。(出示图片) 面对新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清晰思路。我们该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扎实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把课标精神落到实处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三种基本功是前提。 三、教学策略 1、敏锐的捕捉信息能力 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要做到:收集完整的信息,有用的信息,对信息深刻理解。 课本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经历了从纯图片入手----再到图文结合--------最后到以文字为主的顺序,让学生从图到文,由直观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学会理解题意。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由已知信息和问题组成)。经常性地以“你能完整的说一说图意吗”,使学生顺序,完整地,流利地表达题意,从而为正确选择方法打好基础。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一、教材内容及其编排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具体内容及授课安排: 单元主题具体内容建议授课时数 1多彩的春天 识字1 1柳树醒了 2春雨的色彩 3邓小平爷爷植树 4古诗两首春晓村居 语文园地一 12—15课时 2家庭生活识字2 12—16课时

5看电视 6胖乎乎的小手 7棉鞋里的阳光8月亮的心愿 语文园地二 3保护环境识字3 9两只鸟蛋 10松鼠和松果 11美丽的小路 12失物招领 语文园地三 12—15课时 4快乐的夏天识字4 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14荷叶圆圆 15夏夜多美 16要下雨了 17小壁虎借尾巴 语文园地四 14—18课时 5动脑筋想办 法 识字5 18四个太阳 19乌鸦喝水 20司马光 21称象 语文园地五 11—14课时 6我们的生活 多么幸福 识字6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23王二小 24画家乡 25快乐的节日 语文园地六 11—15课时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一、教材内容及其编排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具体内容及授课安排:

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部编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材概览 首先我们一起看来教材 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共8课和六个阅读单元共21课,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本册有四次口语交际,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语文园地,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 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大家已经使用过部编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了,对教材编排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对全册的整体框架只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下面我们具体看六个阅读单元,在假期我看了电子版的一下教材,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对这六个阅读单元进行了梳理。 第一单元的识字略过,我们看第二单元,有两篇传统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和《四个太阳》,新增了两篇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和《一个接一个》,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心愿,语文要素是找出课文中的明显信息。 第三单元中《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个故事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新 增的课文是《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一看题目,《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我们就能就猜出了小公鸡和小鸭子可能是好朋友,树和喜鹊可能也是好朋友,所以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伙伴,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第四单元体裁多样,有思念亲人的古诗《静夜思》,儿童诗《夏夜》,《端午粽》是一篇关于传统习俗的散文,《彩虹》是一篇想象奇特的散文,表达了一个小女孩对家人的关心。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人,语文要素是读好长句子。

第六单元有两首古诗和两篇传统的课文都是描写夏天的诗文,人文主题是夏夜,语文要素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七单元由《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和《小猴子下山》这四篇文章组成,编者是想让孩子们学完一篇课文就明白自己应该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所以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习惯,语文要素是:1、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2、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 第八单元由《棉花姑娘》、《咕咚》和《小壁虎借尾巴》三篇课文组成,其中《咕咚》是旧教材的选读课文,三篇文章大家都不陌生,这三篇文章想要让孩子们他通过根据课文中的明显信息进行推断后 学习一些科普性的知识,养成爱思考会质疑、不盲目跟从的好习惯。所以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问号,语文要素是找出课文中的明显信息。 这六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我给大家列了一个表格,我们来看一下,教学时我们可以一一对照,每个单元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这个单元就要一以贯之的来落实,不要以为一个单元学完了,这个语文要素就结束了。后面进行新的要素训练的同时也要把前面的要素给予落实。 过度:我结合课程纲要、各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梳理出了本册的阅读目标,分为朗读、阅读理解和语言积累三部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本册的阅读目标: 二、本册的阅读目标 1、朗读 (1)学习朗读比较长的句子。重点在(2、3单元)落实 (2)学习读好感叹句和疑问句,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 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重点在这些单元落实( 2、3、6、7 单元) (3)学习对话比较多的短文,能读好人物间的对话,学习分角 色朗读。重点在这些课落实( 5、11、13、14、17、19、21 课) 2、阅读理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