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

模拟考题

一、单项选择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系统性)。

A.整体性

B.超前性

C.层次性

D.系统性

2、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

A.四

B.五

C.三

D.二

3、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

A.理智

B.理性

C.情感

D.有限理性

4、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是指(灵感思维)

A.创造性思维

B.直接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5、“系统分析”最早是由(兰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兰德公司

C.麦克纳马拉

D.贝塔朗菲

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样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型

D.权威性

7、(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A.个人不负责

B.个人负责制

C.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

D.集权者

9、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

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

10、在拟定公共政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排斥)。

A.补充

B.协调

C.一致

D.排斥

11、最早提出“政策科学”概念的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

A.史密斯

B.西蒙

C.拉斯韦尔

D.伊斯顿

12、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压力集团

B.利益群体

C.社会团体

D.行政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时的失效。

A.正常状态

B.特殊状态

C.终结状态

D.起始状态

14、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出的判断。

A.方案

B.效果

C.结果

D.结论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A.对策模型

B.互动模型

C.浴盆模型

D.系统模型

1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B.定性

C.定量

D.系统分析

17、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

A.社会问题

B.公共利益

C.公共事务

D.公共问题

18、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19、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利

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

D.社会利益

20、在我国,政策过程的一大特点是(党政二元结构)。

A.党政二元结构

B.两党制

C.议会负责制

D.总统负责制

21、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目标群体)。

A.社会问题

B.目标群体

C.个人问题

D.集体问题

22、首选的政策工具是(自愿(自主)性工具)。

A.经济性工具

B.自愿(自主)性工具

C.强制性工具

D.混合性工具

23、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威廉-邓恩)。

A.托马斯-戴伊

B.罗威

C.林布隆

D. 威廉-邓恩

24、(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政策问题

B.政策议程

C.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25、公共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

A.政策实施效果

B.公共政策全过程

C.政策方案

D. 公共政策执行

26、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A.评估调查

B.评估实施

C.评估执行

D. 评估完成

27、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诺斯)。

A.詹姆斯-布坎南

B.图诺克

C. 诺斯

D.霍布斯

28、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戴伊)。

A.拉斯韦尔

B. 托马斯戴伊

C. 戴维伊斯顿

D.莱瑟姆

29、福利经济学之父是(庇古)。

A.杜鲁门

B. 庇古

C.拉斯韦尔

D.德罗尔

30、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

A.实证主义哲学

B. 经济学

C.数学

D.伦理学

31、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A.利益

B.权利

C.公共

D.权威

32、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33、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A.公共政策评估计划

B.公共政策方案

C. 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D.公共政策报告

二、多项选择

1、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 ABCD )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2、外部监控体系是由( BCD )等组成。

A.政党

B.人民群众

C.新闻舆论

D.社会团体

3、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有( ABCD )。

A.多要素原则

B.多方案原则

C.可操作性原则

D.排斥性原则

4、公共政策效果的类型有( ABCD )。

A.潜在效果

B.直接效果

C.附带效果

D.象征性效果

5、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 ABCD )。

A.回溯分析

B.非零起点

C.双重优化

D.心理效应

6、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 ABCD )等子系统。

A.监控

B.智囊

C.决断

D.信息

7、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ACD)。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

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D.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ABCD )。

A.信息化

B.民主化

C.高效化

D.科学化

E.多变化

9、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10、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 ABCD )。

A.直觉

B.灵感

C.判断

D.顿悟

11、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公共决策划分为( BC )。

A.策略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战略决策

12、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BCD )。

A.企业

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

D.核心主体

13、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

A.客观引导

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14、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大众传媒)。

A.公民

B.非政府组织

C.利益集团

D.大众传媒

15、公共政策主体包括(官方决策者、非官方决策者)。

A.官方决策者

B.非官方决策者

C.企业

D.核心主体

16、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 BCD )的要求。

A.政策主体

B.政策环境

C.政策资源

D.政策问题

17、我国学者将政策工具分为( ABC )。

A.市场化工具

B.工商管理技术

C.社会化工具

D.经济性工具

18、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 BCD )。

A.个人因素

B.价值因素

C.政治因素

D.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19、以下分析方法属于利益分析法的是( BC )。

A.政治学分析法

B.经济学分析法

C.阶级分析法

D.伦理学分析法

20、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 BCD )。

A.个人因素

B.价值因素

C.政治因素

D.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21、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 BC )。

A.多源流分析模型

B.精英分析模型

C.集团分析模型

D.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22、帕顿和沙维奇认为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ABC)。

A.描述性理论

B. 规范性理论

C.批判性理论

D.事实性理论

23、按照政府的内容的合法、合理程度,我们可以将政府利益划分为( BCD )。

A.公共利益

B.正常利益

C.超常利益

D.失常利益

三、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分权制: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组织理论: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最严密,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正式评价: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评价。

公共责任:公共责任是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是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方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交易理论: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

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思想库:思想库或脑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是政策主体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组织。

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社会问题,才有可能制定良好的公共政策;另一方面,公共政策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到政策目标的,社会成员或目标群体则构成了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政府管制:政府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要求或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

混合型工具:混合型工具结合了自主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它们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仍由私人主体做最终决策。

志愿失灵:志愿失灵是指大部分现实问题严重限制、制约了志愿者组织的有效性。志愿者组织都许多经济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不适用的。在实践中,最大的志愿组织可能蜕变为官僚组织而与政府组织趋同,这将使其效率和效力大打折扣,即出现志愿失灵。

综摄法:综摄法是指类似性的广泛研究,它有助于分析者在构造政策问题时创造性地运用类比方法。综摄法基于这样的假定,即对于问题之间相同或相似关系的认识将极大地增进分析者解决问题的技艺。正式议程:正式议程又称为政府议程,正式议程是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政府议程是行动的程序,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

精英决策模型:精英决策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哪些占统治地位的精

英人物的一些偏好和价值观反映。

政策目标: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结果。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评估是对公共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公共政策终止: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政策的货币和总的货币收益量化进行比较,该方法使用统一的价值单位来衡量所有因素,通常以货币作为共同的计量单位来衡量成本和收益。

四、简答题

1、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1)社会因素;(2)政治因素;(3)经济因素;(4)科学技术因素;(5)文化因素;(6)教育因素;(7)人口因素;(8)自然资源因素;(9)生态因素;(10)心理因素;

2、系统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答:(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动态性;

(5)层次性;(6)环境适应性

3、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哪些?

答:(1)投入工作量;(2)绩效;(3)效率;(4)充分性;(5)公平性;(6)适当性;(7)执行力;(8)社会发展总指标;

4、简述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的区别。

答: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故障,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

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

5、举例说明浴盆模型。

答: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在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

举例说明:(需要举例,否则只能拿到一半分)

6、简述无为思想

答:所谓无为思想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无为思想是公共政策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公共政策决策者必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要做决定,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该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

无为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这里的“无为”,其实是政府的一种“有为”。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

7、公共政策的主体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答:(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共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8、如何理解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复习指南第9页)

9、试述公共政策合法化。(复习指南第15页)

10、试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复习指南第17页)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试述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

答题要点参考:(1)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视政策为重要的公共物品;(2)公共政策将更加强调公共问题的具体要求;(3)公共政策将突出公平在其目标体系中的地位;(4)公共政策民主化;(5)公共政策科学化;(以上要点须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2、联系实际,试述发展性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参考:(1)人本观念;(2)公平优先观念;(3)科学化观念;(4)民主化观念;(5)法制化观念;(6)创新超前观念;(以上要电须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3、联系实际,试述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济的推动作用。

答题要点参考:(1)教育政策创新;(2)产业结构调整;(3)财政政策变革;(4)优化税收政策;(5)加大金融政策倾斜力度;(6)加强政府宏观调控;(7)营造良好舆论;(以上要电须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4、试论述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答题要点参考:(1)政治领导人的作用;(2)政府体制的作用;(3)政治组织的作用;(4)利益集团的作用;(5)专家学者的作用;(6)公民个人的作用;(7)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8)问题自身的作用。(以上要电须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自考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真题及复习资料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 )1-97 A.拉斯韦 尔 B.德洛尔 C.韦 伯 D.西蒙 2.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C )1-91 A.《国 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 策》 D.《盐铁论》 3.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 D )3-183 A.利益集 团 B.公民个人

媒 D.代议机关 4.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B )3-208 A.英 国 B.法国 C.瑞 士 D.美国 5.下列属于政策规划范畴的概念是( C )6-287 A.问题界 定 B.政策宣传 C.政策设 计 D.政策抉择 6.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 B )6-300 A.工具学 习 B.概念学习 C.社会学 习 D.组织学习 7.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D )1-94

森 B.戴伊 C.拉斯韦 尔 D.西蒙 8.托马斯·戴伊的著作《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对美国政治和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用的分析视角是( A )4-238 A.精英模 型 B.集团模型 C.混合扫描模 型 D.渐进主义模型 9.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 A )5-268 A.系统议 程 B.政府议程 C.正式议 程 D.规划议程 10.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被称之为( C )7-327 A.过程模 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 型 D.系统模型 11.下列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 ( D )7-330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及答案(1)

《公共政策分析》试题 一、简答题(21小题) 1.为什么公共政策学科会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之一,就是政策科学的诞生。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单一的、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是越来越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和动态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公共政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这些特征和现代政府的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2.什么是政策科学? 答:政策科学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3.什么是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件等的总称。 ☆4.政策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政策导向功能。(2)政策控制功能。(3)政策协调功能。(4)政策象征功能。 5.我国的官方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俩大类:一是综合型,主要是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政策研究室(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二是专项型: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相关部门的研究室(如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以研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政策为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研究金融政策为主)等。这类机构是专职政策研究机构。 6.什么是政策制定? 答:政策制定是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即指从问题界定到政策方案抉择以及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7.什么是政策方案? 答:政策方案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8.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答: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主要有:信息完备原则; 系统协调原则; 科学预测原则; 现实可行原则;民主参与原则; 稳定可调原则等。 9.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答:政策合法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10.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 自下而上的途径; “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 工具选择途径等。 11.什么是政策执行? 答: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成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12.什么是政策评估? 答:政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13.政策评估有什么标准? 政策评估有如下五个标准:生产力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正标准和政策回应度。 ☆14.政策评估有哪几种模式? 答:政策评估有八种模式:目标达成模式、附带效果模式、无目标模式、综合模式、顾客导向模式、利益相关者模式、经济模式、职业化模式。 15.什么是政策监控? 答: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的系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1)

公地悲剧是指如果一种资源没有排他性的所有权,就会导致这种资源的过度使用。公地悲剧是哈丁于1968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公地悲剧》中提出的。哈丁说:“在共享公有物的社会中,每个人,也就是所有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这就是悲剧的所在。每个人都被锁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毁灭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的地。因为在信奉公有物自由的社会当中,每个人均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公有物自由给所有人带来了毁灭。” 有限理性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无论是个人决策还是群体决策,大多数都是发现和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只有在非常例外的情况下,才是发现和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这并不是因为决策者头脑糊涂,一个富有理性的人,如果能够同样顺利求优的话,就不会止步于满意;如果能够做到最好,就不会安于次好或比较好。但现实世界复杂多变,客观条件充满局限,人们根本无法求得最优解和准确解,不得不转而求其次,寻求足够好的解。 群体狂想症 在决策小组中存在一种寻求一致的行为模式,这种现象在面对面进行问题讨论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明显。小组成员趋向于怎样更好地达成一致,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方面了,从而忽略了如何去寻求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布里丹毛驴效应 从决策思维的角度来说,当几种选择方案具有同等的吸引力时,它本应当是最容易作出决定的。因为无论选中哪一个都会带来愉快的结果。但是为什么这样的决定又如此艰难呢?问题就在于决策者不得不放弃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 一般来说,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将获得某种利益或某样东西时,方案的吸引力就会发生递减;而一旦要放弃某种利益或某样东西时,方案的吸引力就会发生递增,选择的烦恼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南开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南开13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答案

————————————————————————————————作者:————————————————————————————————日期: 2

南开13秋学期《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公共政策学属于() A. 自然科学 B. 人文科学 C. 社会科学 D. 文化艺术 正确答案:C 2. 划分公共政策类型的途径包括() A. 根据内容划分 B. 根据形式划分 C. 根据范围划分 D. 根据内容和形式划分 正确答案:D 3.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行为效果偏离()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A. 领导意图 B. 预定目标 C. 民众期望 D. 舆论要求 正确答案:B 4. 政策研究组织指的是那些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为政府、企业或社会团体出谋划策,提供(),以期影响其决策行为的社会组织 A. 政策成本核算 B. 政策依据 C. 政策收益核算 D. 政策资助 正确答案:A 5. 广义的制度包括() A.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B. 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

C. 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 D. 正式 E. 所有法律 正确答案:C 6. 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程序的第一步是认定() A. 利益诉求 B. 利益相关者 C. 利益范围 D. 利益重要次序 正确答案:B 7. 政策执行是实现()的重要途径 A. 领导意图 B. 政策目标 C. 政府部门意图 D. 民众意愿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1. 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包括() A. 政策信息资料 B. 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C. 政策目标 D. 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 正确答案:ABCD 2. 政策变动的原因包括() A. 决策者的变动 B. 政策环境的变化 C. 政策资源的现值 D. 政策的失效或低效 正确答案:ABCD 3. 政策网络可分为() A. 利益型政策网络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提纲+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点 2.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和转型社会的特殊功能 3.行动主体的定义和特性 4.政策不同阶段的参与者 5.具体行动主体有哪些 6.价值取向在政策活动中的作用 7.政策价值的特点 8.价值辩论的意义 9.政策工具的定义和实质 10.政策工具的作用 11.政策工具的类别 12.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 13.政策议程的含义 14.政策议程的类型 15.西方政策议程设立途径 16.中国政策议程设立途径(王绍光:六种模式) 17.政策规划的定义和实质 18.政策规划的取向 19.政策规划的步骤和原则 20.政策决策的定义 21.决策模型有哪些

22.政策合法化的定义 23.公共政策执行的定义 24.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25.政策评估的定义 26.政策评估的标准与方法 27.公共政策分析的定义 28.政策分析的意义 29.政策分析框架 30.政策问题构建过程 31.政策问题的特征 32.头脑风暴 33.德尔菲法 34.政策行动建议的定义 35.政策行动建议的标准 36.公共政策结构的定义 37.政策创新的定义 38.危机事件的定义、特点、类型、危害 39.如何决策危机事件 1.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点

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途径,以科学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 戴伊:凡是政府选择作为或所不作为之诸事即公共政策。 威廉.詹金斯:是由政治行政主体或行动主体团体在特定的情境中制度的一组相关联的决策,。包括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这些政策原则上是行动力所能及的。 安德森:是某一行动主体或一群行动主体解决问题或相关事务的有意识的行动。 特征:1)公共政策活动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的。 2)公共政策活动是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导的。 3)公共政策活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的。 4)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科学民主决策为生命的。 5)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 2.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和转型社会的特殊功能 ①政策的导引功能: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针对社会利益矛盾引发出来的公共社会问题确立一定的行为准则,凭借这些准则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从而改变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空间分布与实践流动方面的配置,对社会过程的发展方向、速度、规模进行约束,使社会生活中基于利益的、复杂的、相互冲突的行为被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轨道上来,保证社会形成合力的秩序,并朝某种既定的目标前进。两种途径:借助于目标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借助于价值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向。 ②政策的调控功能:必要性: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之间不可避免的会有摩擦、冲突甚至对抗。可能性:因为现代社会运行不是一个自发的、无序的过程,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 2.()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和()。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和()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 ) 三个方面。 8.()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和()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和()。 11.()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三是()。 13.费斯廷格提出了()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 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 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 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 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 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④部长令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论述题

五、论述题 1、试述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语录,以说明利益研究对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①“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②“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 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指英、法)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③“‘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④“每一个既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 ⑤“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⑥“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⑦“这种共同的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且首先是作为彼此分工的个人之间 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 ⑧“‘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二)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我们认为,假如一定要把公共政策理解为“它是对整个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的话,那么为避免对“价值” 一词有宽泛的理解,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 。也就是说,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 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社会各种利益冲 突的集中反映。 政府常常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需求,并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讲,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利益实行的权威性分配。因此,我们主张可以在戴维·伊斯顿对公 共政策的定义中,把“价值分配”改为“利益分配” 。 (三)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公共政策确实有分配利益的功能,但这种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 (1)利益选择。( 2)利益整合。( 3)利益分配。( 4)利益 落实。(四)增进社会利益 公共政策不仅要分配利益,更要增进全社会的利 益。(五)公共政策的本质 我们认为,在对公共政策本质的理解上,应突出以下内容:①要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②对全社会的 利益进行分配;③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④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⑤要 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⑥要在增进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突出公平。 2、试述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 公共行政学家列夫林( Rivlin )指出,政策科学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乃至美国社会发生的一场无声的革命。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等几个阶段。 (一)创建阶段 “政策科学”一词是由哈罗德 ?拉斯韦尔和丹尼尔 ?勒纳在 1951 年出版的《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和方法上的 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二)形成时期 西方公共政策学进入正式形成阶段的标志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教授叶海卡·德洛尔(YehezheDror )在1968 年至 1971 年旅居美国期间,写出了被称为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 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1968)、《政 策科学探索》( 1971)、《政策科学构想》( 1971)。 (三)自我批判时期 1986 年,德洛尔在其新著《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中,探讨了政策科学在近二三十年来的发展,提出了政策 科学需要在十四个方面加以突破。 加强政策价值观或公共政策与伦理关系问题的研究。

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 1. 以下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中不属于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有() A.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性 B. 公共政策的正确性 C. 公共政策的具体明确性 D. 公共政策资源充足性 正确答案: 2. 从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来看,知识分子政策是属于() A. 政治政策 B. 社会政策 C. 文教政策 D. 科技政策 正确答案: 3.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 一党制 B. 两党制 C. 多党制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正确答案: 4. 方案规划的基本内容是() A. 方案设计和方案选优 B. 问题界定、目标设计、方案设计、后果预测和方案抉择 C. 方案设计、后果预测和方案抉择 D. 方案设计 正确答案: 5.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中介性环节,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它是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终结的中间环节 B. 它只是整个公共政策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C. 它为公共政策的不断修正提供依据 D. 它对于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正确答案: 6. 公共政策失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 决策者 B. 参与决策的专家 C. 决策的过程与程序 D. 体制 正确答案: 7. 研究公共政策周期的目的是() A. 促进公共政策优化

B. 提高公共政策效率 C. 缩短公共政策周期 D. 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正确答案: 8.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渊源于() A. 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性 B.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C.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 D. 公共政策的进步性 正确答案: 9. 在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着核心功能的是( )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正确答案: 10. 公共政策执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是() A. 行政手段 B. 法律手段 C. 经济手段 D. 思想诱导手段 正确答案: 11. 在方案抉择时,应该遵守的最重要的标准是() A. 有利于元公共政策的实现 B.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C. 尽可能少地消耗公共政策资源 D. 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小 正确答案: 12. 公共政策评估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障碍是() A. 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B. 公共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C. 公共政策资源的混合和公共政策行为的重叠 D. 有关人员的抵制 正确答案: 13. 公共政策问题是() A. 某一公共政策所要解决并能够解决的社会问题 B. 指目前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C. 政府或大多数人所觉察到的一种和原有的价值、规范或利益相冲突的情况 D. 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已经纳入公共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机关和其他公共权威组织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公众需求,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 (2)政策分析:政策分析是依据一定的政策理论、知识,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帮助决策者制定和优化具体政策的过程 (3)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指经过政策分析人员深入分析研究后,确认政府主管机关有必要采取行动,制定政策,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4)政策议程:指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议论、商讨与规划的程序。 (5)议程设定:指政府机关决定将一个社会问题予以接纳,并排入处理程序的过程。(6)政策规划:是政府为了解决某些政策问题,系统地制定解决预案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政策构想。 (7)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8)政策法律化: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 (9)政策执行: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公共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的一种活动。 (10)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1)政策持续:所谓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行。 (12)公众议程:也称系统议程指社会群体成员所共同认知的议题,引起了一般社会大众的注意,认为政府机关应加以适当处理,但尚未被政府机关接纳和处理。 (13)政府议程:指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议论、商讨与规划的程序。 (14)政府失灵: (15)市场失灵: (16)政策失灵: 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特征、功能。政策理念内容 公共政策的特征、功能: 政策理念可以归纳为:生命价值至上,自由为体,民生为天,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优先,民主法治为基,兼容异己,和而不同。 2影响政策问题认定的因素,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分析模型的功能 因素:社会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特征,政治领导者的作用,利益集团和各种社会团体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 特性:(1)政策问题具有相依性(2)主观性(3)历史性(4)不确定性 功能:(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 (2) 认识和分析公共政策产生的社会效果; (3) 思考和预测公共政策未来的发展。 3政策议程的构成,创立议程的模型、政府在议程设定中扮演的角色 构成:(1)它是一项已经被提出的公共问题,如环保问题。 (2)它是由政策分析人员认定的。 (3)它是在政府机关管辖范围内,并确定有必要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 1、什么是政策科学?如何看待它的学科性质? 所谓政策科学,一般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各种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正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它的学科性质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二是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是政策科学不仅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学科;四是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简述政策的本质与功能? 政策的本质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⑵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⑶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所谓政策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政策所能发挥的功效和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作用表现出来,它总是在与某种社会目标的联系中得到判定。政策的基本功能包括: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协调功能和象征功能。 3、现代公共决策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它们的关系如何? 公共决策系统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五个子系统构成。 它们的关系是: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双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使政策大系统得以顺利运行。决断子系统是政策系统的核心,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的特点。信息子系统是公共决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咨询子系统是公共决策子系统的另一个基础部分,它参与政策的拟定,主要是客观实际,参照历史经验和未来预测结果,以系统内外的各种信息为基础,以决策问题提出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方案,供决策系统参考。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对决断子系统的要求是:决策正确合理,规划周密可行。执行子系统贯彻决断子系统的指令,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它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实践环节,其作用是使条文上的政策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现政策目标。监控子系统主要是负责监督政策的制定的实施,以控制政策失误,确保围绕着政策目标执行政策,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在上述案例中,面对不明病毒传播的危机,广州市的政策系统尤其是信息子系统是如何做出反应的?从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面对不明病毒传播的危机,广州市的信息了系统并没有及时做出反映,没有主动出击收集相关病毒的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也就谈不上对政府提供相关信息,导致政策决策行为的失效,任其有关歪曲病毒的信息肆意在广大市民和群众中传播,引起全市人民的恐忙,这种情况持续三天后,广州市才就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市人民发布了关于这个病毒的起因及预防方法,广东卫生厅也相继召开新闻发布会,这种权威的信息一经媒体广泛传播后,才使这种广为漫延的病毒恐慌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政策决策系统根据信息子系统提供的权威信息,政府积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广泛发动全国人民与“SAS”病毒展开了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 从中受到的启发和教训: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应该更加明白:一是信息子系统在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为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地提供各种准确、适用的信息,没有信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5.0 分)1. 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A.横向监控 B.纵向监控 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 得分:5 (5.0 分)2. 公共政策指()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企业 B.政府 C.第三部门 D.个人 得分:5 (5.0 分)3. 制定政策的政策指()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得分:5 (5.0 分)4.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范畴。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利益分析 得分:5 (5.0 分)5. 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分析 得分:5 (5.0 分)6. 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A.利益表达 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 D.政策执行 得分:5 (5.0 分)7.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得分:5 (5.0 分)8. 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A.政府议程 B.行政议程 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 得分:5 (5.0 分)9. 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孔子 C.孟轲 D.荀况 得分:5 (5.0 分)10.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A.政策科学 B.公共政策学 C.政策学 D.政策分析 得分:5 二、多选题 (6.0 分)1. 3、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有()。 A.替代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知识分享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政策分析”作为学术用语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提出。 2、作为一门学科,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15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4、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 ⑴公共政策: 具体的个别政策: 政策群和政策链: 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实践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而先后指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某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⑵政策系统: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⑶政策过程: 5、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

边际概念。 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丛书概念。 边际概念是指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6、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十分发达的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7、古代中国重视政策研究的原因:中国古代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重视人才的征聘并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注重考核他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我国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形成的科举制度又让学业优良者踏上了“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8、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共政策学的原因: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有显露出来,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太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只管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的解释往往是从权威和哲学的原则出发。 9、20世界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 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 基本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 ②决策科学的而形成: 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公共政策分析 复习

1 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模型、团体模型、渐进模型(基本含义,优缺点) 政策的过程模型也被称为政策生命周期模型,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述,对政策进行程式化的分析。其核心是将公共政策看做是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对公共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研究。 评价现实中的政策过程要比理论模型复杂,但通过过程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现实政策。然而,过程模型的构建是基于政策制定过程的变化必定引起政策内容的变化这一假设,实际上政策过程并非如此清晰,政治经济等其他因素对政策内容影响很大。 团体模型认为,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事政治的关键。该模型把公共政策看作是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以及彼此协商、预定和妥协的产物,即公共政策事团体利益之间的平衡。 评价团体模型不能描述和解释所有的政策现象和政策问题。团体模型忽略了政府的主导地位,夸大了利益集团在政策互动中的作用。而且,团体政治仅仅是民主社会公众参与政治的途径之一。 渐进模型把公共政策看做政府以往行为的延续。由于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及他们之间的制衡,公共政策实际上是以往政府活动的延续,是政府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性调整。 评价一方面,渐进模型认为政策的制定是根据过去的情况逐渐变迁的过程,进步虽小,却可以保持政策过程的稳定性,达到稳中求变的状态。政治巨变影响政治稳定甚至造成社会动荡。另一方面,虽然看起来比较保守,但可以积少成多,实际效果往往好于政治巨变。 局限性保守性,即只主张对原有政策地继承和调试而反对政策剧变。 2 公共政策的概念、特征、功能 概念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准则和行动计划。 特征 1 阶级性 2 公共性 3 合法性 4 周期性 功能(一)导向功能(行为导向、观念导向、资源导向)(二)调控功能(三)分配功能(四)社会发展功能 3 元政策 在公共政策的层级体系中,原政策是最深层的政策。是由国家、中央政府的层次上制定和实施,一国在较长历史阶段内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与基本任务。(“总路线”、“基本路线”,“总战略”、“总方针”、“总任务”)。是制定、执行、评估政策的原则、程序、模型和方法。 4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

近几年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试题与答案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2001-10-12 〖次〗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2018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C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C.政府主体 D.社会公众 2、( 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 3、( A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 4.( B )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A.渐进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 ( C )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6( A )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7.( C )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8. ( D )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A.头脑风暴法 B.顺序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9. ( C )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 A.完全理性思维 B.顺序决策思维 C.无为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维 10. ( B ),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其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A.头脑风暴法 B.巴拉姆驴子思维法 C.德尔菲法 D.简单矩阵法 D、 1、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 A )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退避三舍 D.不闻不问 2、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B )。 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3. 多个环境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共同作用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C )作用上。这种作用常常会引起预料不及的连锁反应,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A.个别 B.联系 C.交叉 D.个体 G. 1、公共政策是( A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B )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3、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B )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 个人与 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 权者 4、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 ( D )。 A.社会问题 B.公 共利益 C.公共事务 D.公共问题 5、公共利益是公众 ( B )的资源和条件。 A.共同拥有 B.共享C.独享 D.共同创造 6、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 ( A )。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 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 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 7.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 ( A )的方法,对公共政策 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 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 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 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 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B、定性 C、定量 D、系统分析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 括( D )。 A、整体性 B、超前性 C、 层次性 D、系统性 9.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 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 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 定作用的( C )。 A.组织 B.个人 C.组织或个人 D.组织或 机构 10.各公共政策主体对政策 结果的影响各异。他们之间 (D ) A.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B.是从属关系 C.是隶属 关系 D.既非平起平坐的关 系,也非从属关系。 11.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 策的科学化和(A )水平。 A.民主化 B.现代化 C. 民族化 D.合理性 12. 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 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 ( D )意识,有助于提高公共 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 率。 A.科学 B.民主 C.现 代 D.竞争 13. 公共政策思维方法的特 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决策” 和“( A )”的双重特征。 A.公共性 B.现实性 C.科学性 D.超前性 14.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 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 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公共 性是公共政策案例的基本特 点, ( B )是公共政策案例 的另一重要特征。 A.典型性 B.管理性 C.纪实性 D.真实性 15.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有利 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 化、民主化和( A )。 A.法制化 B.制度化 C.长期化 D.现代化 16.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 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 广泛影响,具有( C ),与 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 社会问题。 A.普遍性 B.共同性 C.不可分性 D.典型性 17. 公共利益是个人与( D ) 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A.集体 B.社会 C.国 家 D.其他社会成员 J、 1、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 是( A ),因为政治权力是 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2、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 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D )。 A. 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 D. 外脑 3、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 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 ( C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 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 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4.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 D ) 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 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 的思维方式。 A.渐进思维 B.顺序 决策思维 C.德尔菲法 D.完全理性思维 5.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 决策者主张走一步看一步。 渐进思维是对( A )的又一 种修正 A.完全理性思维 B. 顺序决策思维 C.剧烈变 革思维 D.经济合理性思 维 6.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 决策工作的一种( A )系统。 A.计算机 B.科学 C.分 析 D.政治 K、 1、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 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 ( A )提出“一般系统 论”的概念为标志。 A.贝塔朗菲 B.西 蒙 C.克朗 D.戴维?伊斯顿 R、 1、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 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 称为(C )。 A.对策模型 B.互 动模型C.浴盆模型 D.系统模型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 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服从、认同与( D )。 A.响应 B.深入 C.反映 D.内化 3.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 A )、认同与内化。 A.服从 B.拥护 C.赞同 D.质疑 4. 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 ( D )的认同。生活于法制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 对政府经过合法程序制定的政策,理所应当要遵 守。 A.权威性 B.合理性 C.正当性 D.合法性 S、 1、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A )个基本要素 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五 C.二 D.三 2、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 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B )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 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 间接性与主观性 3.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 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 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 D )。 A.地位 B.权重 C.影响 D.活动程序 4.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 之间的差距。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 A ) 问题。 A.公共 B.集体 C.跨区域 D.群体 W、 1、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D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 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 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 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 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 合乎理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 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 乎理性的。 2. 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 A ),在进行决策之前, 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 A.科学化 B.民主化 C.现代化 D.整体化 X、 1、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 D )。 A.被管理者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伙伴 2、“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B )提出并使用 的。 A.美国国防部 B.兰德公司 C.麦克 纳马拉 D.贝塔朗菲 3、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A )。 A.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主体知识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 D.民主参与大众化 Y. 1、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C )类型的决策。 A、理性思维 B、理想主义 C、完美主义 D 、 实用主义 2.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A ) 的决策。 A.完美主义类型 B.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 和替换现有系统的 C.理想主义类型 D.哲学思辨类型 Z、 1、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D ),即 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