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武广客专XXTJⅣ标DK1713+536.18~DK1732+863.57段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连续沉降观测。

2. 沉降观测的目的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无碴轨道的施工时间。

3. 沉降观测的内容

3.1 路基

(1) 路堤中心基底地面的沉降观测;

(2) 路堤外地面的沉降观测;

(3) 路堤顶面的沉降观测;

(4) 路堤坡脚的水平位移观测。

3.2 过渡段

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

4. 沉降观测断面(点)、原器件、观测频次的原则

4.1 路基

(1) 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观测断面按设计图纸进行布设;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 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3) 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作为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

(4)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4.2 过渡段

(1) 分别在路桥、路涵、路隧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距结构物起点5~10m处、15~25m处、50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

(2) 路堤和路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

5.沉降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5.1 观测元件的选取

为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要以及精度要求。路基面采用观测桩观测,地基面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和电测元件相结合进行观测。

对于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计等电测元件及检测仪器的选配,应选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稳定性好的仪器;仪器企业厂家应具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质量等证明文件,并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业绩和信誉评价。

5.2 观测元件的埋设

观测元件除沉降观测桩外,均应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前埋设。

(1)沉降观测桩(点):

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点),路基面两侧观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3.2 m处。埋设规格见下图,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150

附图路基面沉降观测点设置参考图(单位:mm)

(2)沉降板:

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40mm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 ×50cm,厚1 cm;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沉降板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3)单点沉降计:

单点沉降计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Ф110,钻孔垂直,孔深应达到硬质稳定层(最好为基岩),孔口应平整密实。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表面应平整密实;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

(4)剖面沉降管:

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槽内,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起始端管口标高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数据处理计算求出不同位置处地基的沉降量。

剖面沉降管在褥垫层顶面开槽埋设,槽底中粗砂找平,表面回填5cm中粗砂并与褥垫层相平,两端部应进行有效保护。

6.观测频次

6.1 路基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

6.2 过渡段

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路基沉降观测频次。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

7.观测仪器

拓普康DL-111C精密水准仪,铟瓦水准尺;全站仪一台,单点沉降计、测斜仪等电子元件。

8.沉降观测

8.1基底沉降观测

在路堤正式填筑前,对已安装好的沉降板进行复测,作为初始数据。沉降板测杆标高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二级精度要求的几何水准

测量。每次观测完成后及时整理、汇总测量结果,当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大于

10 mm/d时,应立即停止填筑,待恢复稳定后再进行填筑施工。

资料整理要求:

(1)沉降板观测汇总表;

(2)绘制荷载一时间一沉降曲线。

8.2 水平位移及路堤坡脚沉降观测

在路堤正式填筑前,对位移边桩进行复测。采用全站仪测量,观测方案:视准线法与单三角前方交会法相结合。填筑开始后,每天测量,并及时汇总整理测量资料,当水平位移速率大于5 mm/d时,应立即停止填筑,待恢复稳定后再进行填筑施工。

资料整理要求:

(1)边桩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测量记录表;

(2)边桩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测量汇总表;

(3)绘制荷载一时间一水平位移曲线;

(4)地面横向位移曲线分布图。

8.3 路堤顶面沉降观测在路堤填筑施工完毕后,及时埋设观测桩,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二级精度要求的几何水准测量。

资料汇总要求:

(1)路堤顶面沉降观测汇总表;

(2)绘制荷载一时间一沉降曲线。

隧道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沪昆客专T J3标隧道工程 编号:Y F B-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2年2月10日编制 2012年3月1日实施

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1.1适用范围 适用于沪昆客专云南段TJ3标一分部隧道、桥梁的施工。 1.2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 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 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7、《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8、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设计文件; 9、《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54-97);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在施工前组织沉降观测人员认真学习沉降观测各项要求,。 2.2外业技术准备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人员生活办公需要。拌合站、便道、场地满足施工需要。 3.技术要求 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执行:

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3.2.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R-检测已测测段长度,单位km; 3.2.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 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本管段的基准点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提供的二等水准点,并根据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对这些点进行复测全部满足要求。 2)工作基点。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本管段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基本保证本管段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沪昆客专三标一分部工作基点一览表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总结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工程起点位于**市外环路北端附近的国道321上,里程为K0+000~K6+624.054。K0+000~K1+400为市政道路,一般路基宽度为60m,跨***高速路的分离式立交桥宽为50米。在K0+700~K0+786.5处设置变宽段,此处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绿化带,渐变为50米宽,与桥梁宽度一致,车行道保持不变。K1+000 ~K1+200处设置渐变段,该路段内路幅宽度逐渐变化,路基宽度从50m渐变为24.5m。由于该路段正好处于圆曲线上,因此在K1+200~K1+400段设置过渡段,该路段范围内路幅宽度为24.5m,设计时速为60Km/h,过渡段后路段按一级公路设计,设计时速为80Km/h。线路通过区域有鱼塘、水田、菜地,地基沉载力较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路堑高边坡地段设计要求进行锚杆框架及方格浆砌片石防护处理。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公路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挖方段的水平位移观测;路隧、桥涵、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5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

有砟轨道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适用范围 (1) 二、技术依据 (1) 三、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1) 四、人员及仪器配置 (1) 五、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2) 六、沉降观测测点布置 (6) 七、沉降观测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7) 八、沉降观测结果分析、评估 (10) 九、评估报告的内容 (13)

新建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MHTJ-12标段 有砟轨道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MHTJ-12标段内有砟轨道路基段,起讫里程DK563+515~DK614+862.04。 二、技术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4、《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 5、新建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施工图文件。 三、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1、路基: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 1.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1.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1.3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 1.4软土和松软土地基路堤段边桩移位观测; 2、过渡段:路桥、路涵、堤堑等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 四、人员及仪器配置 项目部成立沉降观测小组,设组长1人,负责全标段沉降观测工作管理及协调。设副组长3人,具体负责各工区沉降观测点的埋设、保护、观测及资料整理工作。每个工区各配置一台电子水准仪和全站

仪进行沉降观测工作。 1、人员配置见下表: 4.1 人员配置表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专业 年限 备注 1 孙宝杰男36 组长工程师14 全标段 2 王钜罡男26 副组长助工 6 一工区 3 闫晋峰男27 测量员助工 6 一工区 4 李浩男23 测量员-- 3 一工区 5 雷波男42 副组长工程师20 二工区 6 廖健康男24 测量员-- 2 二工区 7 李双鹏男23 测量员-- 2 二工区 8 林成名男30 副组长工程师7 三工区 9 于洪军男30 测量员工程师7 三工区 10 李相秀男26 测量员助工 2 三工区2、仪器配备见下表: 4.2 设备配置表 名称型号精度等级制造厂名出厂编号鉴定日期备注电子水准仪DiNi03 0.3mm 天宝738050 2015.05.20 合格电子水准仪DiNi03 0.3mm 天宝706980 2015.06.17 合格电子水准仪DNA03 0.3mm 徕卡341285 2015.08.05 合格全站仪TS06 2"徕卡136**** ****.05.16 合格全站仪SET250RX2"索佳113829 2015.08.05 合格全站仪R-202NE 2"宾得894899 2014.12.01 合格 五、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1、根据新建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施工图文件说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法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法 2.5.2.9.1 路基沉降观测流程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3-1-26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2.5.2.9.2 监测测试项目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监测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 原位测试 制定方案 上报审批 元件埋 初测值调试 取得强度增长规律 调整填土计划 停载 路基稳定 采取措施 数据处理系统 第一阶段填土计划 填第一层土 动态跟踪观测 采取处理措施 总结阶段成 下一阶段填土 填土至设计标高 预压期观制定卸载标准 满足卸载要 卸 是 否 下 一段施

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过渡段不均匀变形的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分层沉降监测、软土及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桩网结构的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等内容。 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①基底沉降监测:每100~150m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预埋1个沉降板。路堤填筑前,人工开挖于线路中心线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②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地段一般每5~50m设一个监测断面,共3个监测点,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路基成形后设置。 桥涵路过渡段必须设置,且需加密。③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剖面沉降管进行观测,且需加密。④松、软土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选择代表性地段,两侧坡脚外约2.0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 2.5.2.9.3 沉降观测控制标准 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0.5c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2.5.2.9.4 测量的精度及频度 测量精度一般需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越低,反之位移越大,观测频率越高。当位移曲线骤然变大时,更要跟踪观测,分析原因,并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1)监测精度 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不低于8mm/30m,横部面沉降测试仪最小读数不得大于0.1mm。 (2)监测频度 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一般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的时间。 2.5.2.9.5 监测元器件的埋设 观测断面及每一观测断面上观测点埋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cm。本标段共设路基面观测桩739个,路堤外地面上位移观测边桩1478个,基底沉降板374个,过渡段剖面沉降管110个。 ⑴沉降监测桩埋设:桩体选择直径2.0c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沟,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桩周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⑵沉降板埋设:由底板、金属测杆及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cm,按照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沉降板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

地表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操作方法执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2 仪器设备 水准仪全站仪 3 沉降控制点布设 特级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4个;其他级别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3个。高程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形成闭合环或形成由附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 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 2)高程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在建筑区内,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基础的深度。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上; 3)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当使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观测时,宜使各点周围的地形条件一致。当使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用于联测观测点的

工作基点宜与沉降观测点设在同一高程面上,偏差不应超过±1cm。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应设置上下高程不同但位置垂直对应的辅助点传递高程。 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位于建(构)筑物体上。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分为:定期对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以确定控制网的稳定性,同时对沉降观测标进行观测。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规定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有工作基点时,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标的精度、观测仪器、观测方式均应达到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沉降观测标必须位于水准观测线路中,不得使用碎步点方式对沉降观测标进行测量。 5 观测周期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的技术要求,确定相应等级的观测周期。

项目计划作业指导书-试运行

1.目的:本规范主要针对项目管理中的项目计划的制定和项目进度管理。目的是使项目程序规范化,便于项目进度跟踪,项目问题协商及项目文件整理。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正式立项的项目。 3.职责: 总经理及部门经理负责制定项目总节点时间,审核项目的重要变更。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计划的制定和后续更新。 项目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进度跟踪及任务检查。 项目小组成员负责完成项目经理安排的任务。 行政人事部负责对每一个的项目执行率进行汇总计算。 4.项目计划管理程序 4.1流程图 4.2流程说明

4.2.1 在项目启动阶段建立项目计划的以及计划,需要确定项目的里程碑任务,里程碑任务应至少包括:机械图纸分发、电气设计完成、软件设计完成、第一台样机装配调试、设备改进、项目关闭等节点;项目计划的制定规范如下: 项目计划统一采用Office project甘特图形式。 a)任务分层原则。任务需要分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细化成每个工作单元。建议分 级如下图。 b)80小时原则。这条原则指的是在任务分解过程中,最小级别的任务工期控制 在10个工作日内。如果某一任务的工期较长,建议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以便符合80小时原则。 c)责任到人原则。任务分解过程中,最小级别的任务最好能够分配到某一具体的 资源,建议对该任务细分到每一个人。否则如果某一项任务出现问题,很难责任到某一个人。 d)逐步求精原则。即将开始的任务需要非常精细的分解,未来的任务可以分解粗 放一些,等到即将执行时再进行精细化分解。 e)团队工作原则。项目计划制定主要责任人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在制定项目计 划过程中,尤其是任务分解和工期估计等关键过程中一定要有项目成员一起进行。任务的描述和分解必须要征得大家的同意和确认,从而尽可能避免项目执行过程中任务分解的分歧。 f)划分重要里程碑事件。在项目计划中要明确表明项目整个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事件。里程碑事件时间要结合项目整体时间慎重制定。 4.2.2 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应不断的细化项目任务,项目任务的变更规则如下: 项目计划和项目里程碑计划制定后在项目专员处存档。项目专员进行实时监控。项目的更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施工作业书 一、目的 编制基础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三、总则 1、为指导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路基、桥梁 及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 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指导书。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四、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 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 4、《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 —97) 五、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

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3、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以便于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隧道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网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 4、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5、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另外,应定期对沉降观测基准网进行复测,提出复测成果,复测周期不大于 6 个月。 6、应使用精度不低于DSZ1 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或DS1 的气泡式水准仪, 水准标尺应采用与之配套的带有两排分划的线条式铟瓦合金标尺,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 GB 12897-91)有关规定,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应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标定。 7、沉降观测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一般应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及日出前约半小时及其他不宜观测的天气情况下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 角进行检查;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 8、每一设计单元的工程变形测量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测量成果整理, 主要应提交下列沉降观测成果资料: 1)施测方案; (2)观测基准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3)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 (4)观测记录手簿;

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公路工程项目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项目部 XXXX年XX月XX日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为新增国道主干线XXX胶南至海晏公路的重要关联路段,本项目起点位于XXX,终点位于XXX,路线全长XXXXkm,施工范围为:KXX+000~KXX+000,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本标段工程量主要有:路基主线XXXXkm、匝道XXXXkm,主线大桥XX座、通道桥XX座、匝道中桥XX座,涵洞XX道,分离式立交XX处,互通式立交XX处,服务区XX处。 二、编制及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1); 5、设计图纸; 6、设计院交桩成果; 7、控制点加密成果。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标段所有高填深挖路段。 四、观测目的及范围 1、观测目的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路基及高边坡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边坡和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高填土和深挖方速率。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确保全线施工质量。 2、观测范围 本标段的范围KXX+000-KXX+000,包括KXX+677-KXX+000,323M的高填土路基; KXX+000-KXX+659左侧深路堑;KXX+103-KXX+655右侧深路堑;KXX+755-KXX+019左侧深路堑;KXX+267-KXX+444左侧深路堑;KXX+469-KXX+589左侧深路堑; KXX+210-KXX+390左侧深路堑;KXX+703-KXX+906左侧深路堑;KXX+219-KXX+424右

《HSE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说明

《HSE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说明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作业指导书编写指南(试行)》的要求,《HSE作业指导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2 (3 (4 (5 另外,还要填写岗位HSE作业指导书。 详细说明

(对照《HSE作业指导书编写指南(试行)》中4编写指南) 一、HSE管理体系 (1 (2) (3 如果基层企业的作业范围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HSE承诺就要考虑适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向社会、员工和相关方做出承诺。

努力可以实现的。HSE方针要体现体系化管理的思想,要简明扼要,便于员工理解和记忆,制定方针同时要考虑通过目标将方针强调的思想进行量化,不要只停留在口号或不能量化的文字上。具体控制指标的制订是为了确保基层企业目标的实现,可由二级单位对基层企业目标进行分解。 1 《HSE 位名称(如:经理、副经理、XX部门经理、监督等等),不是具体到哪一个人,是企业相对固定的管理结构模式。为了表明生产管理模式和能力,对关键技术装备进行列表,表中对装备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厂商、生产技术标准、已使用年限和技术状况等进行描述。注意,这里不是要求对本组织的所有设备进行罗列,只要列出那些关键的并且是要在本指导书中对操作规程或按设备单元进行作业指导的特定的设

备就可以。 2)岗位分布 求。 在岗位HSE职责中按照岗位分布,按照岗位不同和作业要求的不同,分别对基层企业内所有岗位的HSE职责进行描述。要按照组织管理网络对责任进行层层分解,描述对上、对下的责任,在职责描述上一定要体现出从管理者到操作岗位者的线式管理责任。

1)岗位条件 对不同的岗位要有不同的要求,对岗位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专业技能、持证要求、工作表现、资历、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以及是否进行过必要的岗位培训和HSE 培训等,要在该部分提出量化指标,以确保从事本岗位的员工能胜任本岗位工作, 知识 2 HSE 出岗位风险管理的要求,辨识和降低岗位风险。编写岗位职责时,要按照基层组织结构,从组织管理者到各岗位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描述,按照逐级负责,逐级约束,明确该岗位对上要听从谁的指令,对谁负责,对下负责什么,岗位之间的职责一定要界定清楚,防止出现重叠和空当。要明确各岗位的HSE权利和义务。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溆浦至怀化高速公路 (1-20合同段) 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 目录 1 目的和意义………………………………………………………… 1 2 沉降与稳定观测的依据…………………………………………… 2 3 观测内 容........................................................................3 4 沉降与稳定观测点的布设 (3) 4.1 布置原则.....................................................................3 4.2 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步骤.............................................5 4.3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方法 (6) 5 溆怀路重点观测断面的选择................................................9 6 沉降与稳定观测控制指标和精度 (10) 6.1 沉降观测..................................................................10 6.2稳定性观测 (11)

7 沉降与稳定观测的周期......................................................11 8 提交成果 (11) 8.1 提交的成果报告............................................................11 8.2 成果报告的应用 (11) 9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12) 9.1 项目的组织结构及主要参加人员.......................................12 9.2 拟投入的仪器设备和计算软件..........................................13 9.3 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13) 10 项目经费预算………………………………………………………14 附表(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测点分布一览表) 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 1 目的和意义 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是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和长期稳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对这些问题的了解程度和处理成功与否将直到公路的整体质量,这其中,软土地基、特殊土路基、高填方路堤、半填半挖路堤、陡坡路接影响堤、岩溶地基、填切交界频繁等不利因素更是路基修筑的棘手问题。

任务识别

1 目的 确保本矿安全生产中关键任务得到识别和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矿关键任务识别和分析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关键任务:属特定的工作任务,如果其未正确执行,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 4 职责 4.1 安环科负责对关键任务的识别及控制计划的制定,对关键任务控制 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 4.2 培训科负责对执行任务分析的人员、从事任务观察工作的人员进行 观察方式、方法的培训。 4.3 科室、车间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关键任务的识别与分析,实施 本单位关键任务的控制计划。 4.4 本制度由安环科归口管理。 5 工作程序 5.1 关键任务识别和分析 5.1.1 关键任务识别和分析程序: a)列出本单位或班组内的工种或职业清单; b)列出每一职业的所有任务清单,反映所有的工作; c)将工作任务填入表; d)实施任务分析并编制关键任务清单。 5.1.2 识别关键任务应考虑下列问题: a)当这个任务正在执行时,如果没有正确执行的话,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b)这个任务,如果没有正确执行的话,是否以后可能导致重大损失;c)应考虑损失的严重性、伤害的严重度、损坏的费用、质量或生产损失的费用,那些人或部门可能受到影响; d)估计的损失发生频率。

5.1.3 确定关键任务的组织原则: a)岗位工人的关键任务由班组长组织确定; b)班组的关键任务由车间组织确定; c)车间级的关键任务由矿主管领导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确定。 5.1.4 根据《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辨识结果,下列项目应确 定为关键任务: a)风险程度达到二级以上的危险作业场所; b)需要使用《工作票》作业的; c)需要使用《动火证》作业的; d)需要使用《危险作业许可证》的; e)需要进行强制性授权许可作业的。 5.1.5 车间应根据《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辨识结果,对所有 的工种和作业对象进行分析,确认本单位的关键任务,并以表格形式报送安环科。 5.1.6 安环科对全矿的关键任务进行核实,完成关键任务清单,经主管 副矿长审核后,报矿长批准。 5.2 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5.2.1 关键任务和下列活动应制定作业指导书: a)采矿、掘进、充填、爆破等风险程度达到三级以上的危险作业;b)员工培训; c)角色分配; d)与员工沟通; e)小组会议等。 5.2.2 作业指导书要详细突出关键任务的作业步骤以及保障作业的安全 措施,并符合下列要求: a)简明扼要; b)步骤清楚、完整; c)危险源辨识全面; d)关键步骤确定准确;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修改完成)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目的 为做好路基及桥梁的沉降观测,得出真实详细的沉降观测数据,为后续施工工序提供依据。 二.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总体要求 2.1.1 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施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评估路基施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后续工序施工的的安全。 2.1.2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2.1.3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2.1.4 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2.1.5 路基沉降观测内容分为路基面的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 2.2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2.2.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2.2.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一般情况下沿线路方向每间距50m设置一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过渡段的断面设置按过渡段的技术规定执行。 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的地段可根据实际情况,按25米的间距加密设置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且地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的点位的附近1米处必须设加密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 因过渡段观测断面或加密断面的设置而导致一般路基区段间距不足50m时,不设断面;超过50m而不足100m时,按等分间距设置断面;超过100m时,按50m倍数的四舍五入原则来设置断面数量,断面间距宜一致均匀。 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基底沉降观测断面每间距两个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设置一个,过渡段和有加密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的优先设置基底沉降观测断面。 2.2.3观测点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偏差不超过±5cm。 预压地段,预压期因基床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设置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路基中心和两侧。 基底沉降观测断面在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之间居中设置,包括1个沉降板,布置于路基中心。过渡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断面包括3个沉降板,布置于路基中心和两侧。 路堑地段路基面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分别于路基中心及两侧路肩设置观测桩。路堑地段不做地基沉降观测,不设基底沉降观测断面。 表层尚未施工,路基顶面沉降观测应在预压土方底部(基床底层顶面)布置沉降元件进行,即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 路基断面布置示意图见下图: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一)一般规定 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5、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观测的内容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2、路堑沉降观测部位为基床表层的底面处。 3、路堤沉降是由路堤本体和地基组成,为了观测到路堤

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及沉降主要产生的部位,一般路堤观测的内容应为:基床底层顶面的路基总沉降和地基面处地基部分总沉降。 4、对于地基条件复杂和填土高度大的路堤,还包括如下内容:路堤中部的沉降观测;地基处理范围的下限处地基深部的沉降观测。 (三)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1、观测断面布置 (1)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50 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以设计文件为准),应 不大于25m布设一个断面。 (2)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路基工点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2、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可在线路两侧地基、路肩和线路中心设置观测桩或在线路中心设置沉降板。 (2)对于路堤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线布设一组沉降板,路肩两侧布设变形观测桩。 (3)有预压土路堑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线路中心设沉降板一组,两侧路肩各设观测桩1个。无预压土路堑

关键任务识别

关键任务识别、分析与观察管理制度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为确保关键傻观察与分析过程的有效性,提高控制作业风险的效力,防止事件、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完成关键任务风险分析,编制作业指导书,确定工作票与许可证任务管理,建立关键观察制度。 二、建立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 通过对关键任务存在危险源的识别与分析,做出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束,编写作业指导书。确保下列活动有作业指导书:采掘作业,员工培训、角色分配,与员工沟通,小组会议等,完成的风险分析要用于作业人员培训、生产预算、分析、事故调查物料评价等到。执行任务分析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 三、建立关键任务制度,确保在此需现场按照计划执行完任务观察与局部任务观察。 执行观察的人员,应接受观察方法的培训,根据观察结果确定训练与培训的特殊需求。观察人员应按计划执行观察任务。针对观察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正意见。任务观察时对好的行为给予赞誉与强化。在观察的同时,辨识危险源和评估风险,及时指出观察中发现的可能导致伤损的行为,了解员工的工作习惯,检查现有的工作方法与制度,跟踪当前培训效果。 四、实施关键任务分析,并编任务清单 关键任务分析与关键任务清单,可按相对独立的采矿工艺系统及各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工工艺环节划分单元,用表清列。 五、编写与使用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编写作业指导书由创办标准化系统工作小组成员完成编写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能力,并充分吸收具体作业操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依据关键任务分析和作业操作实际情况编写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简明扼要,步骤清楚,完整,危险辨识全面,强调关键步骤确定准确,安全措施齐全,以及执行效果。 作业指导书应旋转在使用部门和工作现场。

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测绘生产作业指导书

阳泉市测绘处 1、地形图测绘作业指导书 2、施工放样作业指导书

3、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一、地形图测绘作业指导书 本指导书适用于局部范围内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测绘内容都由人工全野外数字化测绘,测绘采用RTK和全站仪相结合的方法。测绘技术依据如下。 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 2、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3、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5、用图单位具体要求 1、图根控制点的测量 图根控制采用我单位建设的南方测绘RTK-CORS工作站进行,图根控制点的点位选在视野开阔处, 图根点标志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采用临时地面标志。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超过15度,并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高压输电线。观测时流动站的架设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保证 了稳固性和对中精度,每点采集数据不少于3个,采样间隔不低于3分钟,各次观测数据的较差≤2cm,每个点至少要保证有两个通视方向。使用RTK控制点时首先要进行边长检查边长和方向检核。检查结果应符合下表规定。 RTK控制点外业检查技术要求

2、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二标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日期:

1.工程概况 麻新城区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群众服务中心主要干道。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和拓展经济开发区和凯麻新城区的城市发展空间,为后续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凯麻新城区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起于开司大道,于开司大道左侧相交90°。路线全长3163.394道路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60km/h。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

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涵洞、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次观测。 4.2.2路堤水平位移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m、10m处各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桩,路基填筑前埋桩并进行首次观测。 4.2.3路基本体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建(构)筑及地表沉降与水平位移测试。 2 检验所遵循的依据、技术标准 1) 《工程测量规程》(GB50026-93); 2)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3) 检测任务单要求。 3 建(构)筑物及地表沉降观测 3.1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建(构)筑物及地表沉降测试。 3.2仪器设备 3.2.1仪器为苏州光学仪器厂的DSZ2型水准仪。可用于三、四等水准测量(装置平板测微器后可作二等水准测量)。 3.2.2仪器操作步骤 1)开箱和安装:架三脚架,三个脚尖必须稳固地插入地面,三脚架头部应尽可能地水平,高度以观测时适宜为准,注意伸缩部锁紧是否可靠,然后将仪器放在脚架头上,拧紧中心螺丝。 2)整平:旋转脚螺旋将仪器安平,当圆水泡居中时,仪器即安平了,此时视线自动安置成水平状态。 3)瞄准和调焦:将望远镜瞄向白纸或清晰的天空,旋转望远目镜,直至看清黑色分划线,也可将目镜直接安置在所需的屈光度上。通过粗瞄器观察,用手转动仪器使望远镜粗略地瞄准水准标尺。旋转调焦手轮,直至标尺象无视差,清晰成象于分划板上。旋转水平微动手轮将竖丝正确地置于标尺中间。 4)标尺读数:读取水平丝在标尺上的位置,先读水平丝下面最近的厘米值,估读出水平丝在厘米间隔内对应的毫米值。 5)精密测量(与平板测微器配套使用):将平板测微器套入水准仪中锁紧后即可进行精密水准测量。旋转测微手轮,使分划板楔形丝与因瓦标尺上最近的厘米格值重合,厘米值直接从标尺上读取,毫米值从测微器的测微尺上读取,两者相加即得观测值。 3.2.3仪器的保养 1)清洁:将漆面擦试干净,吹去镜片上的灰尘,然后用干净的脱脂棉小心擦净镜片,必要时,可蘸少许纯酒精,切勿用如油、汽油或水等液体,不可用手触摸镜片!擦试湿的仪器要使其充分干透,切勿将湿仪器存放在包装箱内!保持包装箱内外清洁,要经常清扫并保持干燥。 2)贮存:长期存放时,将仪器从包装箱内取出,以便空气流通,防止镜头生霉。贮存必须防尘,空气流通,低湿度。 3)运输:长途运输应将仪器装入有泡沫塑料垫的运输包装箱内。 4)检验:要经常检验仪器,必要时按使用说明书所述调校。 3.3建(构)筑物沉降 3.3.1检测准备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工程项目HQTJ-5标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施工单位:中铁十三局集团哈齐客专项目部一分部 日期:2009年12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适应范围 (1) 3.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2) 4.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3) 5.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4) 5.1 一般规定 (4) 5.2 观测的内容 (4) 5.3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4) 5.4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频次 (5) 5.5 观测精度要求 (6) 5.6 沉降观测要求 (6) 5.7 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6) 6.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 (7) 6.1 一般规定 (7) 6.2 沉降观测的内容 (8) 6.3 观测点的布置 (8) 6.4 观测精度 (8) 6.5 沉降观测频次 (8) 6.6 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0) 7.过渡段 (11) 7.1 一般规定 (11) 7.2 观测点布置与观测频次 (11) 7.3 观测精度 (11) 7.4 沉降观测频次 (11) 7.5 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2)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1.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 《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2.适应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哈齐客运专线HQTJ-5标(DK218+000—DK256+680)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