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教案

教育学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教案

教育学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教案
教育学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教案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案

院系(部)教育学系2009级教育学专业

课程名称教师职业能力

学生姓名刘芳芳

教案首页

班级2009级学科名称教育学授课时间2012年4月7日星期六

授课内容第十九章教师

第一节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

所需课时

20分钟

主要教材或参考资料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3版。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二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劳动的价值和特点。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比较分析的能力。德育目标:形成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教学难点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1.教师劳动的特点9分钟

2.教师劳动的价值6分钟

3.教师的权力和义务5分钟

学习指导1.复习教材中的本章内容。

2.预习下一章内容。

3.阅读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2版),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二版。

作业及思考题思考题:

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试述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教学程序

教学的基本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十九章教师

第一节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任何劳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认识教师劳动的特点是认识教师的起点。概括起来,教

师劳动有如下主要特点。

1.强烈的示范性

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

⑴原因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

②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

的学习方式。

⑵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①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时,如有必要,都艺先做示范,以增强学生学

习的直观性和规范性。

②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文明习惯、道德风貌,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

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③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⑶作用

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表率,是引导和规范学生成长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2.独特的创造性

⑴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①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

②教师的劳动对象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

的单向作用,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作用。

③教师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独特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在于创造性地运用9分钟讲授法讨论法

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⑵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表现在因才施教上。

②也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③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同意也是创造性的劳动。

④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

情景作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⑴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限于学校。既然学生接受外界影响没有时空的界限,

教师的劳动自然也无时空的界限,教师的劳动自然也无时空界限可言。

⑵每一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劳动不能机械地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随意中断。

二、教师劳动的价值

1.社会价值

⑴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的表现。

①最突出的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教师,是社会发展的“中

介人”,是人类文明继往开来的传递者和传播者。教师的工作,联系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②教师的劳动也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发展和幸福。

①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⑵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的特点②具有明显的隐含性。

③教师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

抹煞的。

⑶造成教师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低最重要的原因。

从中央带地方的许多领导人并没有真正重视教育,没有真正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没有真正理解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因而他们也就不可能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与价值,不可能真正尊重教师。

2.个人价值

⑴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因为,个人价值

大小主要取决于他对社会的贡献。

⑵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并不仅仅表现为贡献,同样也有个人所得。这集中表现在,教

师劳动比一般劳动更具有自我实现的价值。

⑶教师应当自尊、自爱、自强、自乐。

三、教师的权力和义务

1.教师的权力

⑴含义:教师的权力就是指教师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用法律规定的教师权6分钟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

力,是保障教师顺利工作、正常生活和维护教师利益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①参与管理的权力。

⑵教师的基本权利②独立工作的权利。

③享有各种形式的在职进修的权力,和为自己争取合理报酬以

及争取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权利。

2.教师的义务

⑴含义:教师的义务就是教师依法应尽的责任。

⑵教师必须履行如下基本职责。

①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以及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

大纲。

②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担负上级交给的社会教育任务;积极参与各级

教育行政管理。

③全面培养和关心学生,教书育人、管教管导,把教好学生视为自己的天职。

④充分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力,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力。

⑤所有教师必须经常接受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和研究。5分钟讲授法分析法

教师职业道德试卷与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试卷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满分10分) 每小题有A、B、C、D四个选项,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答案,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1.()“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 A、内在要求 B、不竭动力 C、本质要求 D、基本要求 2.()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的优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这句话提示教师。 A、尊重和欣赏学生 B、对学生严慈相济 C、对学生因材施教 D、团结和关心学生 3.()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收取家长红包的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 、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4.()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 A、性的不可侵犯权 B、名誉权 C、人身权 D、受教育权 5.()有人说“同行是冤家”“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文人相轻”,这些错误观念与违背。 A、谦虚为怀,自知之明 B、团结协作,甘为人梯 C、严以律己,以诚待人 D、学习先进,共同提高 6.()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A依法执教 B 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 团结协作 7. 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8.( )下列属于教师公正的内容的是。 A.光荣的角色称号 B.无私的职业特性 C.崇高的人格形象 D.秉公办事 9.( )是指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自我意识。 A.教师良心 B.教师道德 C.教师荣誉 D.教师义务 10.()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要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最核心的关系是什么? A.师生关系 B.同事关系 C.师长关系 D.师教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道题2分。满分20分)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答案,填写在相应的位置。注意:少选和多选都不得分。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A、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B、坚持知与行的统一 C、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D、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2.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A、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B、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C、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D、勇于实践锻炼,增强情感体验 3. ( )教师形象的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A、仪表 B、举止 C、语言 D、礼仪

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 (2)

幼儿园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 一、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 1、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不成熟性。 在幼儿教师的劳动中,幼儿是劳动的对象。幼儿是一个有意识的人,一个主动发展的入。在教育过程中,他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通过自身的内部作用来主动选择和接受外界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儿童具有主动性,他的活动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活动的范围有时超出教师所预想的范围,这就使教师的劳动会遇到许多经常变动着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偶发事件),幼儿教师需要时时顾及这些因素。 在教育工作中注意作出动态调节。儿童的主动性还随时给幼儿教师各种影响,乃至改变教师的劳动。幼儿教师的劳动不是单向性的,而是双向性的,是人类最复杂、最艰巨的劳动之一。因此,幼儿教师必须了解儿童,针对儿童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调动儿童的积极

性,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建立在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上,向幼儿施加正确的影响,并考虑儿童的反馈,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的劳动对象不仅具有主动性.而且还具有不成熟性。幼儿发展的水平不高,他们刚能独立地行动,思维的发展还处在具体形象的阶段。知识经验还很贫乏,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充满了天真和幼稚的表现。幼儿教师劳动对象的不成熟性的特点。使得幼儿教师的劳动更为艰巨,幼儿身心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2、教师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幼儿教师劳动的任务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教育任务的要求,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几个方面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对幼儿要全面负责,不仅要照顾他们的生活,指导体育锻炼活动。增进儿童的健康.做好保育工作.不仅要教育他们,还要教给他们初浅的知识和技能,发展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 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 命。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 1、非职业化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 的萌芽——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奴隶时期——学在官府、以吏为师。西方——僧侣为师。 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 现二产生。 3、专门化阶段:一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 现为标志。 4、专门化阶段:从量的急需到质的转化。“师范教 育”扩充为“教师教育”。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 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复杂性表现在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表现在: ①因材施教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2、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课堂内外、校内外等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长期性指培养人才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2、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间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四、教师威信 (一)教师威信概述 1、概念: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2、分类: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3、结构: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 4、形成过程:一般说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以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五、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链接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四)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2015年上半年江苏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劳动的特点试题

2015年上半年江苏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劳 动的特点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所强调的主要含义是__。 A.先天有差异,要因材施教 B.学以致用,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C.学习新的知识,巩固学过的知识 D.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2、”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这首儿歌是。 A:摇篮曲 B:连锁调 C:数数歌 D:游戏歌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____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__。 A.学校绩效 B.办学特色 C.管理体制 D.评估标准 5、中学德育中的说服教育法要求不包括() A:强制性 B:明确目的性 C:知识性、趣味性 D:注意时机 6、学生的学习特点受__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A.基础因素 B.智能 C.思维 D.能力因素 7、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A:艺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技术小组 D:体育小组 8、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__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9、科学家利用蝙蝠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雷达和声呐,其中促进科学家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是。 A:问题表征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10、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经验描述阶段指的是__。 A.18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 B.18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 C.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D.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1、在教育学史上,教育思想家们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说是()。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12、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道尔顿制 B.活动课时制 C.特朗普制 D.文纳特卡制 13、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数量的观念,表示的是创造性的什么特征?() A:独创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新颖性 14、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__。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15、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16、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A:班级授课 B:特普朗制

教师劳动常见十大特点

教师劳动常见十大特点 教师劳动特点这个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常考点。经常以例子型单选题,古俗语单选题,简答题等题型进行考查。所以对于这部分的备考,首先,简单的能说出这十个特点,应对简答题备考;其次,在备考过程中还应该深入把握教师劳动各特点的意思,要能够根据题干选出特点,应对选择题。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教师劳动的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 1、教育目的全面性 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化或改革。 2、教师要因材施教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所以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3、教师要具有教育机智 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意外情况,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随机应变解决问题。 二、教师劳动具有续性和广延性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是指教师的劳动从时间维度而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在时间上的表现。 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是指从空间维度而言,没有严格的劳动空间界限。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是从空间维度阐述教师劳动特点的。

三、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 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长期性是由于教育活动具有迟效性。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知识的把握,还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常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教师劳动长期性的体现,而某个人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启蒙老师,也体现了教师劳动的该特点。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是指教师并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而是通过学生的成就来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是说教师本人也是活生生的教育因素。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是指每个教师都是独立地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是指学生最终的发展情况是所有老师的心血,如三四年级的老师就享受到一二年级老师的劳动成果,共同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学)

官方微信:【zjjsks】中公浙江教师考试网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 1.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学校教育的出现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般说来,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2.简述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出现的新特征 答: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如:(1)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将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 (2)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教育网络逐步建立,学校的教育教学时空得到根本性改变; 3.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除了教育的生产性以外,教育的政治性和文化性将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性质,教育在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用进一步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4.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同时彰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阶段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 3.简述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2)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3)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4)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学科路径多样化;(5)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 4.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第二,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用有效地解释教育问题。第三,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

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

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教师职业是历史悠久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职业 1.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2.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3.教师职业具有其他职业所不能替代的社会意义。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有哪些?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3.教师的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培养、教育学生服务,自觉遵守各项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要求教师明确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目的正确处理教育劳动中的各种道德关系自觉的加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最核心的本质是给学生以实际教益,具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对象的多样化内容的丰富性过程的反复性和长期性变化发展动态 2.示范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含义: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综合他是调节教师和他人、集体和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和阶级对教师行为的饿的基本要求。特征:1.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2.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强烈的示范性;3.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1.调节教师行为;2.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爱”的内涵和表现: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2.热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要教育和指导学生把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的个性发展/指导学生处理好做人和做学问的关系,教育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理性的人格追求)3.热爱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理、度、方、恒、细)。 “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1.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2.热爱和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3.业务能力过硬,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4.注意教师的言行仪表。 教师在一般社会交往中有哪些道德要求:1.为人师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2.校内校外平易近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和净化社会3.在校内甘为人梯,在校外以为他人服务为乐事4.勤奋谦虚,以人为师5.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教师的语言有何要求:要规范、简练、准确、生动、纯洁 教师的仪表有何要求:包括仪容、举止、服饰3方面1.注重视、味觉形象塑造2.注意板书3.衣着整洁,饰物典雅大方,要符合年龄、个性、职业、民族特点 风度的定义和对教师的风度有何要求:风度是以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教师要稳重、可亲、有识。 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含义和特征: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集体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教师道德规范在教师个体身上的体现。 特征:1.稳定性与发展性的辨证统一2.内在性和现实性3.同一性和差异性 你是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普遍性和基本性2.职业性(社会主义是基本原则、教育人道主义是重要原则、教书育人、热爱教育事业、乐教敬业) 何谓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二者的关系如何:原则是对教育工作者行为的根本要求,是调节、指导和评价教育工作者行为的基本道德标准;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 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资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和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个性心理、社会环境、家庭影响以及后天教育的差异,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禀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意志、情感,不同的思想、行为,使其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点,而且都处在不同的发展变化之中。总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生活世界;世界上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一个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此外,教师劳动的对象还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而是能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制约着教师劳动。对于教师劳动,他们既有可能是积极的参与者,也有可能是中立的旁观者,甚至可能成为消极的排斥者。总之,学生以其各自不同的反应方式有力地影响着教师劳动的效果。教师劳动不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 其次,教师劳动的过程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为主要形式的过程,是一种综合运用、消化、传递、发现知识和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种教育过程不同于物品的传递,不同于某种生产工具的简单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自己首先要储备丰富的知识,并对所教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才可能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学生所接受,

这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劳动也比较难于以意志努力为转移,教师劳动的效果也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努力和能力,还在于学生的自身因素。因为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作用。 再次,教师劳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师劳动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促使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各方导热油泵面都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这就是说,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发展智力;既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将来能承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与自然界作斗争,又要能承受现有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这都体现了教师劳动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教师要完成这样艰巨复杂的劳动任务,仅仅依靠学校这一专门机构是不行的,因为教师不可能把时空完全控制在学校中,还必须配合家庭和社会来进行,把工作深入到家庭和社会。教师劳动的产品具有其他产品无可比拟的社会价值,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技能和思想觉悟的人,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产生直接作用和深远影响,其对社会的作用面之广、影响度之深,是社会上任何一种劳动产品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高度负责,尽可能杜绝不合格产品,因为这种不合格产品既不能抛弃,也无法“回炉重造”。 二、创造性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劳高温热油泵动都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但教师劳动则要求有更灵活的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需要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但它决不能单纯模仿

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 科目二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

19.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指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冲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20.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遗忘 21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2.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3.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主要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24.简述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结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25.简述课程设计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26.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根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27.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28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9.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意创设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30.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31.简述教育对文化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局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3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教师的劳动特点―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特点―创造性 教师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教师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或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不同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秉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它们又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总之,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再者,教师的劳动对象还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大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感悟人生,从而逐渐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社会化过程。”这说明,学生并不是消极的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同时他们也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作用。教育对象的这些特殊性必然会使教育过程和教育情景异常复杂和多变。而且,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特点还会愈加明显。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主要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不仅要针对集体的特点(共性特点)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个性特点)进行教育。通俗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一

刀切”、“一锅煮”,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学校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机器的。学校不是工厂,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一句句“规格”相同,“功能”相似的考试机器,那么,只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当时,南开中学之所以被推为“巨擘”,正是因为她不强调考试成绩,而注重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南开之所以成为一代名校,就是因为她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叱咤风云的豪杰才俊。我国以往的教育则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发展,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性不足。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创新精神的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他的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教育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遵,但无死框框可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教育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原则以及怎样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同样,教育有方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教育内容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同样的教育方法在一种情况下是适用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完全不适用的。照抄别人的或以往的经验,通常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

(完整版)教师编制考试-简答题整理

教学评价 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群体凝聚力 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概念同化 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或的概念的方式。 教育机智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狭义的教育 学校教育 课程评价 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目标、实施和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和特点做出判断的过程。 情景记忆 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时间(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聚合思维 球童思维、集中思维、辐合思维、会聚思维,是指人么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简答题: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 3.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教育目的。 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依法执教的意义。 1.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2.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 3.依法执教是人民教师之必须。 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完整版)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特点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特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就其教师职业而言,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劳动相比有质的差别。这种差别决定了教师劳动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性: 一、复杂性和繁重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复杂的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不是轻松的活动,而是繁重的脑力劳动。比如说,同一个内容,向不同的学生教授,需要用到不同的方法,这是因为学生会有个别差异,需要因材施教,而不能像工人生产那样,按照统一的图纸、模具、操作规程加工产品。 二、创造性和灵活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工作尽管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但针对每个学生的教育来说,没有现成的操作规程。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的运用教育原则,创造性的设计教育方法。比如说不同的内容向同一个人讲授,不能一直用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这时候就要创造性的运用一些方法,灵活的讲授这些内容。 三、主体性和示范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除了运用教育手段作用于教育对象外,还要给学生做出示范,以自己的主体形象影响和感化学生。比如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例子,因为中小学生还处于一定的模仿期,这时候的他们好动好玩好模仿,自然,教师就成了他们模仿的标本。这时候,教师的言行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因为其言行举止都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长期性和长效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效果,必须坚持不懈,反复施教,促进学生一步一步的成长。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就是这个道理。 五、个体性和集体性。这一特点的内涵是指教师的劳动过程呈现为个体的性质,而劳动的结果又呈现出集体的性质。从劳动过程看,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以及对学生的集体培养都是以个体的方式进行的。而从劳动结果看,教师劳动的效果体现在学生身上,而学生的进步并非某一个教师单独工作的结果,而是教师集体努力的成就。 从教师的工作性质上,我们知道,教师的劳动属于精神生产,劳动对象又是人,劳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上,这些都使得教师的劳动与其他的工作有了很大的不同点。

2015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第4章第2节:学生

学生一、学生的特点(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1.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2.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1)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2)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为对教师的依赖心理。(3)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依据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个性的社会人,他们不是盲目、机械、被动地接受作用于他们的影响,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2.表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它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在某种情境的激发下,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参与活动,课下主动完成作业,主动帮助同学等等。(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调控。(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有超越意识,如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己和群体等。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不满足于书上的现成结论,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解题方法,倾向于提出新颖或与众不同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不是成人,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不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第二,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第三,学生有发展的需要。★二、现代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学生观将学生看作是被动的受体、教师塑造与控制的对象,学生在教育中处于边缘位置,对学生的教育是规范、预设的。现代学生观主要观点如下:(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人们经常用僵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教育的价值追求,要求人们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看待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这是经过现代科学和教育实践证实的。认识并遵循这些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客观上要求教师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开展教育活动。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往往从学生的现实表现推断学生没有出息,没有潜力。不少人坚持僵化的潜能观,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的,教育对此无能为力。其实,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智力水平可以明显提高,这已为科学研究如裂脑研究、左右脑研究等所证实。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求全责备。其实,作为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并不符合实际。没有缺陷,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传统教育重视智力教育,把系统知识的传授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

教师劳动特点及专业发展-孙承林

何为教师?为了准确的了解这个概念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抬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界定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们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是专业人员。再一个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结合本人五年来不成熟的教育经验,我认为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因材施教。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第二,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即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

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改进、创新。第三,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①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 ②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①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教师劳动的成效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检验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长期大量的劳动才能看到结果、得到验证。可以说,教师的某些影响会对学生终身发生作用。②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①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物样。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的过程并且,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也是教师劳动主体性的表现。教师所使用的教具、教材必须为教师自己所掌握,即成为教师自己的东西,才能向学生传授。②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

教师劳动的特点90125

教师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并将与人类社会共存。今天,教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所作所为,牵动着万户干家的心,关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教师的劳动,教师的素养,教师的培养,不能不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也不能不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将要从事的职业。 1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价值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1.强烈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韩愈(7 68—824)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传道、授业、解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来进行的。所以,“师者,人之模范”。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中小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智力,还是在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都还处于不成熟时期,独立性和自学、自我教育的能力都有欠缺。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的情感,他们的学习往往是通过对教师的模仿来进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教师一般都具有某种权威性,甚至以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相信老师,远在严父、慈母、兄长、挚友之上。在许多场合,教师本身的或教师所倡导的思想、行为、品质,往往都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模仿对象。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时,如有必要,都要先做示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规范性。特别是在课文朗读、例题分析、实验操作,以及音、体、美和劳动技术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显得更加重要。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等,无形当中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文明习惯、道德风貌,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在这方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2.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 .......................。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再者教师的劳动对像还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同样是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还表现在教师在教育机智上。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作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答案

第五章课后题答案 1 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2 简述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的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3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那些角色 一般角色:(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3)榜样(4)管理者(5)朋友 新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是由教师老目的和劳动过程复杂性以及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局定的。 (2)示范性,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且极具模仿力的青少年。 (3)系统系,教育的系统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 5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净胜(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附:1997年8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6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那些专业知识素养 (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精深的学科知识(3)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 7 教师应具有哪些专业能力素养 (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指导的能力(2)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在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制(7)教育科研能力 8 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素养 热情乐观,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幽默风趣,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公平客观等 9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1)国家和政府从政策、法律和资金上的支持是客观条件 (2)教师的努力是主观条件,教师要善于学习、恒宇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10 试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2)学生是具有发展可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1 试分析学生学习的特殊属性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学习 12 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有哪些法律规定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