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特种动物养殖产业链条延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特种动物养殖产业链条延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特种动物养殖产业链条延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特种动物养殖产业链条延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特种动物养殖产业链条延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目前,特种动物养殖在我国一些地方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高效特色畜牧产业,已经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的产业优势,但产业链条层次低和短板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养殖产业链条的前端和后端发展与养殖环节的膨胀不相适应。本文以诸城为例,拟在分析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措施建议,提升特种动物养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关键词】特种动物;养殖业;产业链条;延伸发展;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特种动物养殖产业保持了比较高的发展速度,在一些地方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高效特色畜牧产业。特种动物养殖产业作为皮装裘皮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养殖环节在许多地方已经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的产业优势,但产业链条层次低和短板现象比较突出。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链条向工业产业、服务产业延伸转化的条件日渐成熟,空间日渐扩大,要求日日渐迫切。各地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特种动物养殖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一、特种动物养殖产业链条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我国特种动物养殖业经过几十年的长期发展,许多地区在规模布局、组织管理、产业基础和政策、发展后劲等方面已经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如诸城2012年出栏1360万只,占到整个山东的一半

延伸碳酸钙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延伸碳酸钙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 何凌赢 碳酸钙产业是以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过机械破碎、粉磨后,形成干粉或湿粉等工序后,经过分级,形成符合不同粒度要求的产品,适合于造纸、塑料、橡胶、油墨、化学建材、密封材料、日化、食品、药品等诸多领域,所形成的碳酸钙产业链称之为碳酸钙产业。 最早1850年英国伯翰J & ESturge公司已开始用氯化钙和碳酸纳作为原料生产沉淀碳酸钙. 1909年日本白石恒二发明用石灰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 1913年美国West Virginia and Paper Company(Weatvaco)采用石灰乳直接碳化的方法生产沉淀碳酸钙投入工业生产. 我国沉淀碳酸钙生产始于1931年.在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建立了生产碳酸钙工场-------大中华制钙厂 碳酸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是石灰岩石(简称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其分子式为Ca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9。其中氧化钙(CaO)占56.03%,二氧化碳(CO2)占 43.97%。 目前国内碳酸钙行业从分散小规模向集中大规模高技术

方向发展,签于碳酸钙行业属于资源性强,同时相关产业的高成长性的特点。国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粉体研究方面正在积极探索和研究相关的应用技术,其主要方向有以下几方面: 1、向纳米碳酸钙方向发展:纳米碳酸钙是把碳酸钙功能从一般填充材料变为功能性材料的质的转换。 2、向超细钙和亚纳米钙方向发展:超细钙和亚纳米钙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它可以既起到填充作用又可以部分改善产品的强度和其它性能。目前油墨、高档漆(如汽车漆等)主要使用此类产品。 3、表面处理技术和材料的改进:碳酸钙经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其在产品中的比例,目前表面改性材料发展很快,特别是偶联剂的研制已对不同产品的使用形成针对性。采用推广塑料门窗是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一项“节能国策”,在德国,塑料门窗市场占有率超过60%,美国超过50%,而中国年销量已超过100万吨,但市场占有率不到30%,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采用得到国际认同的我国首创的超重力法技术生产增韧无机纳米材料,利用我国自行创制的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技术,开发出无机纳米材料增韧增强的PVC纳米复合材料,经过成型加工生产出轻质超韧节能型纳米塑钢门窗,其产品关键性能指标双缺口冲击强度超过60kJ/m2(德国国家标准:40 kJ/m2,按DIN16830标准测试),而生产成本低于原非纳米复合材料体系。项目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在无机纳米材料超大规模生

培育产业群体 延伸产业链条

培育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肇庆市产业发展水平的对策思考 □徐金华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市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门类较多的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但是,我市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以来严重困扰着我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认真研究分析我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促进我市产业发展,实现我市经济的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产业不集中、产业链条短、缺乏大产业,是我市目前产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并由此导致了产业发展环境的缺陷与不足,影响招商引资和工业化进程,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我市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以及饮食饮料、造纸、林产化工、建筑材料等一批工业行业和以旅游、商贸、房地产为主体的服务业。但总的来说,我市产业发展长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明显地表现为:工业化程度不高,产业发展水平低;突出表现在:产业不集中,布局分散,产业链条短,缺少大产业,缺乏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产业集群效应差等现象,产业发展呈“小散弱杂”、“有企业无产业”,“产业链条短,产业不聚集”的状态。在我市的第三产业中,特别是在旅游业、文化产业,也突出地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虽然客观上我市缺乏发展大型重化工业、资金密集型工业项目的良好条件和基础(缺乏重化工业资源和大交通网络,远离大型深水港口和交通大动脉的铁路运输,产业基础薄弱等),但是,主观上,我市产业群体培育不够,产业布局分散,忽视产业链的延伸,是造成我市产业做不大,经济总量小,经济增长慢,缺乏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支柱工业规模小,产业集群效应差,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低是直接原因之一。反过来看,缺乏大产业和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支柱工业规模小,又必然带来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集群效应差,产业链条短的现象。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存在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也不显得突出;但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这种状况就值得我们反思。 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我市产业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从“六五”到“十五”,我市经济发展均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定位,缺乏重点产业的发展规划引导和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即使是有规划和措施,也是停留在口头上,或缺乏可操作性。产业群体培育不够、产业分散发展、产业链缺少延伸。 “六五”、“七五”期间,我市依托本地资源发展加工业,使工业获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原有的优势产业——家电产业、机械制造和化工工业的滑坡和倒退的现象。特别是家电产业在珠三角迅猛发展,在肇庆大滑坡,成为肇庆人的心头之痛。“八五”时期实施“百项会战”、大力发展“三个一”、“三个五”企业,坚持“四走求发展”(走改革求发展,走市场求发展,走外向求发展,走资金求发展);“九五”时期实施“四优”(发展一批优势企业、优势项目、优势产品、优秀经营者)发展战略,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产业发展仍然“小散弱杂”。进入“十五”时期,大力推进工业化、实施五大战略(如外向带动、梯度发展等)、重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在优化发展壮大传统工业的同时,加速现代工业发展,重点建设“一区、两园、三基地”。虽然工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但是,产业发展长期存在的“小散弱杂”和“有企业无产业”的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招商引资困难,投资增长缓慢,发展后劲不足。2000—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在10%下,2001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曾一度下降到0.1%。 从上述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虽然我市过去也十分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各个时期均注重扶持单个企业的发展,而缺乏规划引导和扶持重点产业的整体发展,产业群体培育不够。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缺乏产业的内在联系,产业不集中,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缺乏产业链条。产业和企业都停留在分散发展、低层次发展的粗放格局,产业基础不牢固,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如何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12092036.html, 如何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作者:刘志昆彭桂英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林下经济是新型经济产业,对现代林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将林业和农业有效 结合,可以在提升林业经济水平的同时,加强农业生产效率。本文对江西省林下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具体实施措施做几点探讨,希望为加快林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业经济;优势;劣势;重视程度 截止到2017年,江西省林下经济中,种植面积高达598万亩,有55万户农户参与其中。林下养殖面积212万亩,林下经济示范户220个。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样化,就业门槛低等优势,可调动林农积极性,有效提升广大林户经济效益,有效改善其生活品质。所以当地政府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这一经济形式的发展。 一、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 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有自然条件优越和物种丰富等优势。首先,江西省位于亚热带中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光照良好,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省内不但动植物资源充沛,森林面积也很大,在长期的建设中,每个季节都有适合不同动植物生长的环境,适合林农开展各种林下经济活动。其次,江西省境内的植物种子450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4100多种,栽培植物300种,动物种类约600种,其中有很多动植物适合林下生长,为林下经济提供基础。 2.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的劣势 (1)管理水平低。江西省大部分林下产业是养殖户和农户自发形成的,有盲目性、不科学性的缺点,种养殖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方式,缺少科学的操作方式,对林下种养殖技术不了解,具有成本高、效益差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管理,减少林下产业为种植户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缺少统一的规划。近几年,有关林业部门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提升重视程度,也提供相应支持,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地政府没有进行林下经济产业的实际规划。政府对林下产业的领导精神没有充分发挥,使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较为欠缺,尚无具体的制度规范,林下经济产业进展缓慢,种养殖方法不科学、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凸显,导致林下产业发展缓慢。 二、发展林下经济策略 1.加强政府重视程度

设计行业的产业链延伸思考

设计行业的产业链延伸思考 “新常态”在过去有,现在也是,未来还会有所出现。新,即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我们没有成熟的应对经验。常态,就是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至于这段时间有多长相信没有人可以给出确切的答案。如果新常态成立,那么中国经济在短时间内恢复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不管身处那个行业,不思考或看不清行业发展的趋势,最终一定会很痛苦。 回首过往,1978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出逾7个百分点,这曾是一个持续了30多年的“新常态”,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增长故事。2012年起至今,中国经济从9%以上的高速增长换挡至8%以下的中高速增长,同时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发生了趋势性变化。中国经济在2015年首个季度同比增长7%,与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的年度GDP增长7%左右的目标相符,但相比于201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比较明显。 为什么要谈宏观经济的发展回顾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贡献和影响,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自觉的享受到了高增长所带来的外部福利,当经济发展处在下行通道时,我们也毫不例外的也在承受着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015年是我们所经历的,市场环境最为严峻的一年,这个不是泼冷水,而是事实。相比2008年的那场所谓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今年要更痛苦,2008年的那场危机仅仅局限于房地产领域,其他行业或领域遭受的影响不大,后来通过4万亿的强势注入,巨人重新恢复奔跑。而近两年却不同,从房地产领域到社会中其他的千行百业,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和打击,甚至有些人称之为“百业萧条”。 1

关于延伸房地产产业链的几点思考

关于延伸房地产产业链的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推断,房地产行业将进入健康稳步发展阶段,其利润率也将逐步回归社会平均水平,行业竞争将逐步进入白热化阶段,为使房地产板块在集团的产业地位稳固提升,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健康发展,有必要对产业链进行适宜的延伸,以达到集团发展的战略目标。 房地产开发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延伸至下一层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建筑设计、建筑工程、园林景观、工程监理、房屋销售、物业管理等企业。根据集团现有产业状况,地质勘察和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施工已成为重要产业,还有规模较小的玻璃深加工、工程测量和检测,智能化,地热工程等更下游的三层次产业。本人认为目前以发展建筑工程总承包最为重要,也最有优势。 第一,建筑工程总承包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所占用的资源最多,过程最复杂,影响最全面,规模效益比较明显。 第二,虽然建筑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但是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属于管理密集型的企业,进入建筑施工总承包领域,有利于发挥集团的管理优势,创新管理模式,取得管理效益。 第三,建筑工程总承包与集团现有产业的关联度高,现有的内外部资源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四,通过集团下属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联动,可以合理进行税务筹划,增加企业收益。可以在项目融资,工程质量控制,保证工期、人力资源投入等方面带来便利。还可以在政府开发项目中采用以地冲抵施工款项等操作手段。

第五,进入建筑工程总承包领域,是对现有资源的深度利用,在增加少量投入的情况下,会带来相对较高的附加收益。 集团延伸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产业的实施建议 1.资质建设方面:如果条件合适,以收购一家本地二级以上的空壳企业为 最佳,如果自行申请初级资质,后续逐步升级,步伐会比较慢,并且在最初几年需要与外部高等级资质的企业合作经营,发生一定的合作经营成本。 2.人员建设方面:目前集团房地产板块从事工程管理的人员为16人,以 此为主体,在集团内再充实部分年轻骨干力量,外聘部分专业技术力量,即可以实现初期试运营。 3.经营模式方面:以总包管理为核心,整合劳务分包,专业分包、机械设 备租赁、工程技术咨询等社会资源,建设管理密集型的企业。按照五至十万平方米项目计算,投入施工管理人员五至十人即可。 4.经营方向方面:初期以承担自身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主。后期经营方向分 两个方面,承担自身开发项目建筑施工的部分由房地产板块继续经营,而对外承担社会上建筑施工的部分可以考虑由集团建设工程公司或另行组建其他公司(或分公司)经营。 房地产事业部 2012年2月6日

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措施

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措施 摘要分析了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并从保护生态与改善环境、创新发展增效益、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总结了发展措施,以期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意义;措施 林下经济好的经营模式能较为充分地利用光能,而且能有效地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各个复合层次明显,互相配合生长,季节安排合理,土地盈利率较高。林改后,农民充分挖掘林地潜力,涵养林下经济无限商机,林下经济成为林改之后,亿万农民的又一伟大实践[1]。林改后,把山权、林权作为财产分给农民,他们有自主经营权,可以世代经营,有林产品的收入可以长远经营,解决了基础问题,还利于民、减轻税费、还权于民,解决了自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实现了造血扶贫[2]。为了科学地对林农间作进行指导,现将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与措施总结如下。 1 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 1.1 有利于农民增收 在当前现有的条件下,农产品的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一些传统农作物产量增加的空间较为有限,因此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不能仅仅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在该种情况下,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新的途径就是对农村闲置的林地进行充分利用,开展农村多种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可有效地实现农民增收[3]。 1.2 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通过对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进行发展,促使单位面积上土地产出的提高,可以转变林业产业对资源的利用方向,以前是单纯地对林产资源进行利用,发展林下经济可以综合对林产资源及林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了林地的利用效率及单位面积上的产值,发挥出林下经济的远近结合、长期得林、近期得利、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不断地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而集约化经营林下经济,又会进一步促进林业的生产,进而形成生态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1.3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大力对林下经济进行发展,可以达到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将有效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带动,如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家庭养殖业对居住环境产生污染而造成的村容不整洁等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4]。发展林下经济,还可引导更多的农民对学习更加重视,加快其对施用科学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这样必将出现更多的农民企业家与农民技术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其强劲的推动作用。 2 林下经济发展措施 2.1 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兴林富民助和谐 为了更好地发挥林业生态优势,加大林地综合开发,发展林下经济,应使广大林农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扩大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广大林农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生态、合理利用生态资源、致富增收[5]。

关于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林地资源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利用率,不仅可以提升林地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还能促使林地产业由传统单一模式向复合型转变。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牺牲环境获取经济发展的传统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即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森林空间和土地资源,又提升了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促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一)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综合使用效益。 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把单一林业引向复合林业,发展林业产业的立体经营,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从而提高林地综合使用效益。 (二)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可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不仅可以满足当前建设节约型、循环型经济的需求,同时又能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社会就业率。 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充分利用林上、林中和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及森林旅游业,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增收创业。 二、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各项扶持,带动林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1、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 政府部门应大力引导发展林下经济,加强对林下经济的调研,因地制宜制定相应鼓励政策,提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此外,政府相关林业机构部门要根据地区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林改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2、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扶持。 各地要向财政部门积极争取林下经济财政专项资金,帮助农民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提供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保障。同时,还可以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比照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对林下经济产品免征增值税,充分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支持力度。 3、努力争取其他金融机构的扶持, 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解决好农民发展林下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二)强化各项服务,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力度。 1、强化宣传服务。 林业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牵头,通过出版实用技术知识指导手册、组织专家宣讲林下种植知识等方式,来推动开展林下经济工作。同事,还要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各种咨询渠道,及时

围绕产业延伸引项目-围绕产业集群抓招商

围绕产业延伸引项目围绕产业集群抓招商 阳新商务(招商)局 近年来,阳新县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依托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了一批产业项目,带动了配套项目,为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化,招商引资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土地、信贷、能源等政策日益紧缩,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产业升级、转移和聚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而以产业链为主导的产业聚集优势开始超越其它因素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要方面。面对后金融危机情况下经济逐步回暖的新形势,要想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打破传统的招商理念,坚持用产业集群统领招商引资工作,把实施产业链招商作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全县经济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一、实施产业链招商的背景及意义 资源有效配置原则是经济学的重要法则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了寻求最佳资源配置,产业开始在全球转移和流动,资本越来越看重一个区域的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链配

套完善,交易成本就越低,资本增值的空间就越大,对资本的吸引力也就越大。随着各地资源节约利用的需要和招商政策的同质化,在优惠政策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的时候,以集聚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优势支柱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招商方式,正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 产业链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值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方式。相比传统招商方式,产业链招商比拼的不是土地、税收等政策的优惠,而是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满足构建产业链的需要,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目标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招商。这种招商方式,能够适应产业关联发展的内在需要,降低产业投资经营成本,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昆山开发区利用本地IT产业发展较快的优势,通过以“台”引“台”、以“小”引“大”、以“大”带“小”等产业链招商方式,先后引进了多个组团式投入的外资及台资企业,形成了IT产业企业集群。因此,综合国内先进开发区的发展经验,产业链招商是顺应产业转移趋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阳新县实施产业链招商的优势分析和重点内容

林下经济成功案例二

大力发展林下后续产业做足退耕农户增收文章——河北省临漳县 临漳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古时称“邺”,曾是“三国故地、六朝古都”,县域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是一个传统的平原农业大县。全县有林地面积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07年林权改革后,林农对树木的管护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林木生产周期长,林农短期内只是管护而见不到收益,特别是在平原地区,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出现了“林木生长周期长农户近期见不到利不愿植树、林木受市场波动较大价格偏低林农不愿管理、林木后续产业不活林农不敢发展”等现象和问题,导致农户植树和管护积极性有所降低。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临漳县着眼于破解退耕农户远期得林与近期得利的矛盾,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多种林下种养新模式,开辟林下后续产业新渠道,使“国家远期得林、农户近期得利、远近互惠互利”得到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林业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发展以林菌、林药、林畜、林禽等为主的林下经济总面积2万余亩,年实现产值亿元,直接带动农户增收5000万元。 一、制定规划,多措并举,真正让林下产业“活”起来 紧紧围绕“以林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实现近期得利与远期得林的优势互补。一是规划引领。县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林下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林业及林下产业的推进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林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又聘请高资质单位,编制完成了《临漳县林业及林下产业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总体布局分为四大块,即在县域东部重点发展林药间作,县域中部重点发展林菌间作,县域南部重点发展林禽(畜)养殖,县域西部重点发展林农间作。分别新建四个1万亩以上的林下中药材基地、林下食用菌基地、林下畜禽养殖基地、林下农业种植基地作为突破口,激活林下产业发展。二是政策扶持。重点做到“两延长两优先”,“两延长”,就是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延长林地经营权至50—70年不变,真正让林农放心放开经营。“两优先”,就是将林下经济重点村优先列入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对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较高的乡镇、村户优先进行资金扶持。同时,公开扶持标准,对林下食用菌棚室每平方米补助10元,林下种植药材、牧草每亩补助150元,林下舍施养殖每平方米补助

产业链延伸视角下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产业链延伸视角下农业支撑型县域经济发 展研究 论文关键词: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是农业、农村、农民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增强县级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最佳选择。县域经济产业链的建立、延伸和改造,不仅可以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带动传统意义的以农业为主业的县域经济内部的演变,使之升级换代,富于竞争力。因此,充分延伸传统农业产业链,实施产业链延伸带动战略,可以提高以农业为主的县域经济的专业化水平、优化其产业结构、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县域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县域经济和产业链的内涵 有关县域经济内涵的界定,学术界曾作过诸多讨论。2003年第二届县域经济论坛将其概述为:“县域经济首先是区域经济,而不仅仅是产业经济,即农业经济,或者是县城经济。它是以县域行政区划为单位,一、二、三产业俱全的与外界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的区域经济。其实质,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发展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城乡一体、工农并进、由各种经济成分和不同产业构成的区域经济”(黄小晶,2006)[1]。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首先是区域性。这是县域经济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点。县域经济与其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因而具有明显

的区域特色。县域经济的区域特点带来了县域产业的特色化和多样化。其次是综合性。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三次产业各个部门。从地域的经济活动分布上看,它既是城镇经济,也是农村经济。再次是开放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它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不能搞人为的市场分割。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可以突破区域和边界,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形成跨区域的经济协调网络,获取区域竞争优势(王传民,2006)[2]。 总的来讲,县域经济可以界定为以县级行政区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自然界的生物之所以能维持生态平衡,是由于有生生不息的生物链在维系,而企业要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稳定发展,依靠的正是上下关联的产业链。产业链被认为是一个十分传统的概念,早在1958年赫希曼就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从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角度论述了产业链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产业链概念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贺轩、员智凯(2006)认为: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从最初始的原材料生产和销售到中间产品生产和销售,再到最终产品生产和销售全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群体的关联图谱。产业链分为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的协作链。垂直关系是产业链的主要结构,通常将其划分为产业的上、中、下游关系;横向协作关系则是指产业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一林下经济含义林下经济是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二雅安市天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高。农民对林下经济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信心不大,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同时,受到前几年种植青蒿失败的影响,农民形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定性认识。 (二)资金投入不充足。天全县林地经济潜力巨大,拥有42万亩林地,其中30亩以上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林地经济扶持政策投入,限制了林地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项目包装不成熟。由于林下经济没有更多的外地经验可资借鉴,自己挖掘力度不大,没有去调研,包装和打造林下经济的精品项目,即使找到好的项目,也很难达成共识,从而导致项目储备及发展模式严重缺失。 (四)技术推广不得力。示范推广力度是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推广的基础。目前,尚未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的专业机构,没有配置专门班子、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没有举办林下经济专题培训班。 (五)服务体系不配套。截止目前,尚未建立林下经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覆盖全县的林下经济服务中心、林下经济服

务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眼前后顾之忧由谁解决?怎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得不到完满的回答。 (六)龙头带动不显著。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借力借势,仅仅依靠农民放鸭式的发展林下经济显得势单力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则是明智之举。尤其要网罗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的多家龙头企业加入到发展林下经济的行列中来。 三天全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宏观方向 (一)优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各乡镇、各龙头企业要因地 制宜地优选好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自身技术专长、 资金实力、市场行情、现有环境等因素,按照可持续发 展观,在保护好生态功能和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主 体生态农业协调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选择: 1、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 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2、林禽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 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鸡、柴鸡、肉鸭等,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60-100只。 3、林牧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牛、奶牛、肉羊、肉兔, 每亩可分别投放牛5头、肉羊5只、兔30只。

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2〕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各地区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实现绿色增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坚持因地制宜,确保林下经济发展符合实际;坚持政策扶持,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坚持机制创新,确保林地综合生产效益得到持续提高。 (三)总体目标。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 二、主要任务 (四)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要结合国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制定专项规划,分区域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目标。要把林下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培育、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紧密结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当地特色,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 (五)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品,加大产品营销和品牌宣传力度,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推广

汽车产业链构成及启示

汽车产业链构成及启示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汽车产业链构成及启示摘要:汽车产业的显着特点是产业链长、波及面广、带动效应强,上游涉及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中游涉及研发、教育、咨询培训业、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下游涉及保险、金融、销售、维修、物流、加油站、餐饮、旅馆等,产业链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与欧美及日本相比,中国汽车产业链存在产业链短、协同性差、骨干企业少等明显缺陷。构建功能完善、效率高的汽车产业链已成为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 关键词:汽车;产业链;零配件;整车;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18-0173-02 一、汽车产业链的构成及其特征 1.汽车产业链的构成。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概念,即多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与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关系和时空布局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汽车产业链是以汽车制造企业为龙头,吸引为之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管理机构等部门和单位形成的动态关联体,共同完成汽车产品的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各项任务[1]。有资料表明,汽车业可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链上游涉及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中游涉及研发、教育、咨询培训业、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下游涉及保险、金融、销

售、维修、物流、加油站、餐饮、旅馆等行业[2]。汽车产业链上各企业和单位的关联方式有:(1)产品供需关联。围绕汽车产品而彼此提供产品、零配件、原材料和服务而建立起来的关联方式,这种关联方式以供需关系为纽带。(2)技术关联。为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而建立起来的关联,如研究和中介服务机构、高校等部门与汽车企业之间的关联。(3)服务供需关联。供需关系表现形式为服务,关联产业之间彼此提供服务,如金融、贸易、广告等行业与汽车企业之间的关联。(4)资源关联。为了获得或共享某第一地区的资源,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联方式,包括自然资源、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交通与信息资源、智力和人才资源和政策资源等。(5)历史关联。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的千丝万缕关系,包括某一大型企业在改制或发展过程中蜕变出来的子公司。(6)政策关联。地方政府通过产业规划、政策导向,建立开发区或特色产业园区,并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完善服务。 2.汽车产业链的特征。汽车产业链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属性。(1)价值链。构成产业链的各组成部分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环节由大量同类企业构成,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物质和资金交换关系,构成价值递增过程。同时,价值链之间相互交织,呈现多层次的网络结构。(2)供需链。汽车产业链上各环节角色的重要性存在明显差异,汽车制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省各地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林下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我省林地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1%,农村山区人口多。在广大山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综合利用等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掘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带动山区扶贫开发;有利于改变过去单一木材经营格局,延伸林业产业链,加快林业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发挥林下经济见效快的特点,克服林木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实现林地产出长短结合,以短补长,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巩固林改成果;也有利于广大农民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保护林业生态,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林下经济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推动林下经济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绿色增长、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科学利用。以生态目标为第一位,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保证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优先开发利用经济林和用材林地林下资源。在维持和提高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依法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公益林发展林下经济。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密结合各地自然环境和市场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项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聚集生产要素,重点培育区域化的特色产业。 3.政策扶持,集约经营。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发展

最新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总结

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总结 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总结1 发展林下经济,是为进一步探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这一现实而确立的一项重要决策。近几年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引导、支持下,我县通过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探索发展林下养殖、种植和森林景观利用,取得了初步成效,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林下经济发展情况 据统计,全县现有林下经济实体89个,发展面积4.42万亩,从事林下经济农业人口4100人,2020年实现产值57320万元,纯收入12070多万元。林下经济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正逐步增加。 (一)林下种植。现有林下种植面积1.56万亩,2020年实现产值9840万元。主要模式有:林药、林菜、林苗和林茶等模式。 (二)林下养殖。现有林下养殖数量7.9万只(头、只),2020年实现产值800万元。主要模式有:林禽、林蜂、林—草—畜等模式。 (三)林产品采集加工。主要模式是竹笋和山野菜的采集加工。龙桥、矾山和冶父山等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毛竹和山野菜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竹笋、蕨菜、野生菌类等产品,形成采集、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实现产值446

万元。 (四)森林景观利用。主要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主要形式有: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旅游人家、农家乐经营等。据统计2020年实现森林旅游收入46500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林业增效、扶贫开发和美好乡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强化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和检查考核,及时协调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部门协作。林业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强化示范推广和科技合作;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扶贫部门将林下经济发展与产业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闻宣传部门积极营造发展林下经济的良好舆论氛围;其他部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为发展林下经济搞好服务。 (三)创新机制。积极创新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有效服务,引导和服务林下经济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强林下经济的应用技术和机制创新研究,大力推广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林下经济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农村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深入林区加强培训指导,开展

产业链

产业链 产业链(Industry Chain) 什么是产业链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1] 产业链的内涵 (1)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 (2)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

(3)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 (4)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 产业链的类型 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 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 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人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产业链的形成[2] 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增加。因此,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姚小涛,席酉民,2002)。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

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 一林下经济含义林下经济是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林木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二雅安市天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高。农民对林下经济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信心不大,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同时,受到前几年种植青蒿失败的影响,农民形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定性认识。 (二)资金投入不充足。天全县林地经济潜力巨大,拥有42万亩林地,其中30亩以上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林地经济扶持政策投入,限制了林地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项目包装不成熟。由于林下经济没有更多的外地经验可资借鉴,自己挖掘力度不大,没有去调研,包装和打造林下经济的精品项目,即使找到好的项目,也很难达成共识,从而导致项目储备及发展模式严重缺失。 (四)技术推广不得力。示范推广力度是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推广的基础。目前,尚未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推广的专业机构,没有配置专门班子、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没有举办林下经济专题培训班。

(五)服务体系不配套。截止目前,尚未建立林下经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覆盖全县的林下经济服务中心、林下经济服务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眼前后顾之忧由谁解决?怎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得不到完满的回答。 (六)龙头带动不显著。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借力借势,仅仅依靠农民放鸭式的发展林下经济显得势单力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则是明智之举。尤其要网罗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的多家龙头企业加入到发展林下经济的行列中来。 三天全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宏观方向 (一)优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各乡镇、各龙头企业要因地制 宜地优选好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自身技术专长、 资金实力、市场行情、现有环境等因素,按照可持续 发展观,在保护好生态功能和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实现 主体生态农业协调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选择: 1、林菌模式。即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 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2、林禽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