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笛卡尔之上帝观

论笛卡尔之上帝观

论笛卡尔之上帝观
论笛卡尔之上帝观

论笛卡尔之上帝观

论笛卡尔之上帝观

论笛卡尔之上帝观张江婷(陕西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摘要:笛卡尔的哲学体系包含几个重要的命题:“我思故我在”,“天赋观念说”、灵魂肉体两分说,这些都建立在他对上帝及其存在的论证上。“我思”推出“我在”,“我在”的不完满性推出必有完满的“上帝”,因此有上帝赋予我们灵魂的“天赋观念”,才使得人们从一无所知开始追求真理。笛卡尔肯定“上帝”的存在,肯定“上帝”是“永恒的、全知的、全能的、一切真与美的源头、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所以笛卡尔不是反对“上帝”,而是对经院哲学和神学中宣扬的“上帝操纵人的一切”的观点的不满。他提倡理性,认为人们应该排除感性的干扰正确认识自己,理性的思考才能获取真正的知识,发现真理。关键词:笛卡尔;上帝;我思故我在;天赋观念说中图分类号:B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025-03 在哲学思想的发展史上,每一次历史即将转向的时代都会人才辈出。被黑格尔誉为“现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就是在腐朽经院哲学和自由新思想的碰撞中涌现出的勇士之一。一直以来,很多人坚信,笛卡尔反对宗教,反对神学,他的思想是摆脱宗教意识的桎梏、提倡个人自由理性的发端,他确立了人的自主理性而摧毁了上帝的权威。因此笛卡尔是怀疑和反对“上帝”的。但是,我们在研读笛卡尔的著作中不难发现,笛卡尔固然推崇理性,提倡自我意识,可其中也频繁且不加掩饰地透露出他对“上帝”的崇高地位的无比敬畏。甚至他细致地从哲学角度论证“上帝”的存在,并且将“上帝”视为万物之根和人类知识的基础,郑重提出“上帝”存在的必要性和认识“上帝”的必要性。这不得不使我们仔细思量,笛卡尔真的反对“上帝”吗?一、笛卡尔的“上帝”是什么不可否认的是,笛卡尔是对当时的宗教是存有疑惑和不满的。但我们应分清对当时腐朽的基督教教义不满,并不等同于质疑“上帝”的存在并否认他至高无上的地位。相反,在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命题之一就是论证上帝存在的确然性,坚信上帝是存在着的,是至高无上的,是万物的创造者。所以,判断笛卡尔是否反对“上帝”,我们须辩证地看问题。首先要明了的就是笛卡尔所信仰的“上帝”究竟是什么。“上帝”之说源远流长。从词源上看,

“上帝”一词的英文和德文都源自基督教盛行前的印欧语系中的古哥特语,原意是指“受祈求者”或“所祭祀者”,词根是“铸造”,意指铸造而成的神像,因而后来被基督教用来指代至高无上的最高的“神”。但是“上帝”并不仅是基督教的专有名词,“上帝”也不等同于“神”的概念。在古代中国,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尚书·召诰》中有云:“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这里的“上帝”是儒家最高的“神”,是“天”的最高者。儒家认为“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唯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因此,儒家圣人就是上帝的使者,天子当常以上帝之心为心,“上帝”就是统治者为自己寻找的最高的庇护者。在19世纪,洪秀全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还创立了所谓的“拜上帝会”,这个“上帝”虽然借用了基督教的“上帝”之称,但实际内涵却更趋向于儒家的“上帝”。到民国时期,“上帝”一词被用来翻译亚伯拉罕诸教崇拜的唯一神,并逐渐延伸到具有近似意义的西方哲学的诸范畴上来。在西方哲学史上,“上帝”这一称呼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以色列人祖先建立的王国中最伟大的国王被称为“上帝之子”。而到古希腊时代,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上帝”就是在大自然不断变迁与对比的现象中存在的“一致性”,即万物之源。他还将其称为“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上帝”就是“不动的动者”或称“第一推动者”,是万事万物运动的最终原因。在赫拉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里,“上帝”不是一个全知全能的“神”的指称,而是抽象的、高于自然、高于一般的终极“根源”。到了笛卡尔这里,他认为:“用上帝这个名称,我是指一个无限的、永恒的、常住不变的、不依存于别的东西的、至上明智的、无所不能的,以及我自己和其他一切东西(假如真有东西存在的话)由之而被创造和产生的实体说的。”[1]51我们可以肯定,笛卡尔所论说的“上帝”既有经院哲学和神学的“上帝”的无所不能和至高无上的特点,同时又具备了古希腊哲学家们所说的终极根源的性质。但笛卡尔的“上帝”与宗教神学的“上帝”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不再是人格化的“神”,不再是能够与人接触交流的对象,而是脱离人类高高在上且远不可及的至善,它创造了世界,是知识之源,但它不会干涉世界的运转,不会干涉人类自身的发展。很显然,笛卡尔所承认的这个无为的“上帝”与宗教神学中热衷于操纵人类命运的“上帝”发生了碰撞,触犯了宗教的威严,颠覆了他们的教义,因而笛卡尔的学说不受他们的欢迎是显而易见的。

二、笛卡尔之“上帝”观一直以来,人们在理解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重要命题时,大多认为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思想并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具体原理的怀疑,而是对人类、对世界、对上帝的绝对的怀疑。但是,笛卡尔在自己的重要作品《第一哲学沉思集》中却明确论证了上帝存在的确然性。那么,笛卡尔为什么一边怀疑上帝,又一边论证上帝的存在呢?笛卡尔说:“自从很久以来我心里就有某一种想法:有一个上帝,他是全能的,就是由他把我像我现在这个样子创造和产生出来的。可是谁能向我保证这个上帝(可是我怎么知道是否他)没有这样做过,即本来就没有地,没有天,没有带有广延性的物体,没有形状,没有大小,没有地点,而我却偏偏具有这一切东西的感觉,并且所有这些都无非是像我所看见的那个样子存在着的。”[1]21“……也可能是上帝有意让我每次在二加三上,或者在数一个正方形的边上,或者在判断什么更容易的东西上弄错。”[1]21-22这些似乎是对上帝表示了隐晦的怀疑,为宗教神学家们抨击他提供了好的理由。但笛卡尔又紧接着在后文为他的这种说法进行了辩护:“也许上帝并没有故意让我弄出这样的差错,因为他被人说成是至善的。”[1]22因此我要假定有某一个妖怪,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上帝(他是至上的真理的源泉),这个妖怪的狡诈和欺骗手段不亚于他的本领的强大……不是上帝(他是非常善良的,并且是至上的真理源泉)而是某一个恶魔……”[1]24笛卡尔一边想要表达出自己普遍怀疑的思想,一边还要避过对上帝怀疑的不敬,因此他假定了一个与上帝不同的“恶”的代言人——妖怪或恶魔。他把人们意识中已知的一切知识都假设为因为恶魔而可能导致的欺骗性的假的知识。很显然笛卡尔的观念明显受到了宗教神学的制约和影响,他不敢也不能否认或怀疑上帝的至善性和无上地位。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他提出怀疑“我思”之外的一切,但这“一切”并没有包含“上帝”在内。这个“一切”是我所已知的一切知识,一切实体的观念,这“一切”是我所领悟的“上帝”赋予我灵魂中的真理后所得到的。“上帝”是远远高于“我”这个层面之上。故而“我思”“我在”都仅仅是在“我”的层面上而言,“我”都是“上帝”所创造的,所以“我”不能也不会质疑“上帝”。另外,根据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中的论述,我是这样理解的:笛卡尔认为,上帝赋予人们的知识或称观念,和人们现在所掌握的了解的知识和观念也是不同的。在他看来,上帝赋予人们的观念必然是正确的,但这些正确的观念,人们可

以领会多少,领会到什么程度是在于每个人自身,与上帝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并且“上帝”对每个人赋予的知识都是平等的,人们得到错的知识,是因为人们理解错了上帝赐予的真理。他的这个重要学说,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提供了重要论证。由此可以看出,笛卡尔的思想里“上帝”所处的重要地位。“上帝”是无所不能的,是至高无上的,它创造了一切,赋予人类智慧和知识,人们研究学问,追求真理,实际上不过是在不断地发掘埋藏在自己灵魂深处的上帝赐予的真正的智慧罢了。即使是这样,作为上帝创造物的人类,无论如何努力也永远不可能完全理解上帝赋予的全部真理,不可能达到上帝那样至高无上的完满性。在我看来,笛卡尔这也是在隐晦地点出,作为所谓“上帝”代言人的教廷,不过也是一群“上帝”的创造物的集合,他们不可能理解上帝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不过是教士对“上帝”意志的自我认识和加工,并不能代表“上帝”。所以教廷所宣扬的他们可以聆听“上帝”的教诲,沟通“上帝”无疑都是欺人之谈。在笛卡尔的沉思中,他对“上帝”论证深思时自己得到了满足:“信仰告诉我们,来世的至高无上的全福就在于对上帝的这种深思之中,这样,我们从现在起就体验出,像这样的一个沉思,尽管它在完满程度上差得太远,却使我们感受到我们在此世所能感受到的最大的满足。”[1]61这就足以证明,笛卡尔对他自己所信仰的“上帝”是无比虔诚的,他的思想固然超出了经院哲学和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桎梏,但他并非跳脱出对“上帝”的神圣地位的膜拜和敬畏。因此,说笛卡尔是反“上帝”,是“上帝”的亵渎者,是没有足够根据的。总之,笛卡尔坚信,上帝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万物,创造了人,还创造了灵魂,并且在人的灵魂中赋予了认识世界的真理。不过这些真理需要人们在后天的学习和探索中逐渐认识和发掘出来。在这些观点中,笛卡尔与经院哲学并不矛盾。他与经院哲学和神学的不同在于,笛卡尔认为人是会思考的生物,这种思考是基于人的理性之上的。上帝不会干涉人的思考行为,人的理性是独立自主的。而当时盛行的经院哲学家们却不承认这种观点,在他们看来,人类能否认识真理是由上帝决定的,每一个人在上帝创造他的时候就已决定了他的人生、智慧和命运。上帝掌握着人的灵魂,可以让他们被救赎,也可以让他们受惩罚。人即使有自由意志,也必须是在上帝的预见中进行生活和思考。就这样,笛卡尔与经院哲学及神学之间的碰撞为一个新的哲学时代拉开了序幕。三、笛卡尔上帝观的思想渊源每一种哲学的诞生都

有其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作为西方近代哲学发端的笛卡尔哲学更是离不开其时代影响和文化传承。笛卡尔的时代是欧美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封建宗教的自然观。已经开始退化但又占据统治地位的经院哲学和神学,变成了人们追求真理的绊脚石。当经院哲学还在斤斤计较“一个针尖上能够站立多少个天使”的命题的时候,很多敢于思考的哲学家已经开始跳出研究“上帝”的迷雾,开始认真思考人自身的问题。笛卡尔就是这样一个先驱者。他不否认上帝的存在,但他在论证上帝的存在同时,更想证明的是人自身理性的重要性。他把“上帝”高高悬置在人类之上,提醒人们的是不要一切都依赖上帝,更重要的是依赖自己。哲学家们开始讨论“理性”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500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就提出了这样的思想: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对世界,即一直存在的万物和恒常变迁的大自然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与我们的`理智不符。哲学家的使命就是要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想”。他的这种坚决相信人的理智的态度被称为理性主义。后来崇尚“理性”的哲学家层出不穷,他们都为人类审视自身的思想指引了路径。笛卡尔就是其中影响最深的一个。谈起笛卡尔哲学思想的来源,就不得不提到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二者在其哲学思想及学识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极为重视几何学,都认为几何学与哲学有深刻的联系。柏拉图学院门前的碑铭上书:“不懂几何学者莫入。”笛卡尔则把自己在几何学的研究思路借鉴到哲学上来,以便使自己哲学观点达到几何学的那种确实性。另外,在对于人类灵魂和理性的思考上,柏拉图的“回忆说”和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柏拉图沉迷于“洞穴神话”,把对事物的真正认识归结为对理念的回忆,即把沉睡在肉体中的灵魂重新唤醒,把灵魂在“理念世界”的认识逐渐回忆起来。而笛卡尔则把灵魂中埋藏的知识源于“理念世界”改造成了源于“上帝”,认为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是上帝赋予的永恒真理。这两种学说虽有不同,但二者的相似性是显而易见的。与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还有教父哲学的代表圣·奥古斯丁。他认为真正的哲学是爱上帝的,真正的哲学只能和真正的宗教结合在一起,有了真正的宗教才有真正的哲学,为哲学确立了“灵魂”和“上帝”两个主题。他用新柏拉图主义论证了基督教义,通过柏拉图的理念论证上帝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永恒存在。人们只有通过进入自己的心灵,自我思维、自我反省,用一种神秘

的直觉,通过内心来体验上帝的存在。笛卡尔借鉴了奥古斯丁的心灵直觉理论,将其改造并加以发展,用来证明上帝是存在着的。笛卡尔认为,无中不能生有,比较完满的实在的存在的根据与原因只能是绝对的完满实在的存在。因此,人类的不完满的真理及观念来源于上帝的绝对完满的真理和观念。所以,上帝是存在着的。奥古斯丁还说过:“如果我犯错误,所以我存在。”笛卡尔则吸收了他的论证方式,从思维存在来论证“我”的存在,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笛卡尔的思想形成离不开他生活的时代的影响。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逐渐形成现代资产阶级,这二者的斗争还处于平衡阶段。笛卡尔的思想就是社会的生动写照。除了柏拉图、奥古斯丁等人对笛卡尔的影响,还有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潮、新教思潮、科学唯物主义以及当时法国宗教和政治的斗争,都对笛卡尔成长为“现代哲学之父”提供了土壤。在笛卡尔之后,很多哲学家都开始把目光聚焦在他所提出的“理性”上,淡化甚至无视了笛卡尔关于“上帝”的诸多论述。可是,笛卡尔的哲学体系是建立在他对“上帝”的认识的基础上的。笛卡尔认为,要想认识世界、认识宇宙,必须先认识“上帝”,不能认识“上帝”,那么认识万事万物就成为空谈。所以,要理解笛卡尔的那些重要哲学思想,我们必须首先理解笛卡尔对“上帝”的诸多论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当理性哲学的光彩被神学所笼罩的时候,笛卡尔小心翼翼地在宗教信仰和理性思考的夹缝里开辟出一条肯定人类自身发展的道路,他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即使他的哲学思想在后来的哲学争辩中被发现了许多不合理之处,但作为强调“以人为本”的人的理性的哲学思潮的发端,笛卡尔被后来蓬勃兴起的西方近代哲学视为一代奠基者也是理所当然的。而笛卡尔作为一个虔诚的“上帝”的信徒,却被后世人看作反“上帝”的英勇斗士不过是时间和历史给他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罢了。参考文献: [1]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M].萧宝森,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3]姚鹏。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6. A Discussion on Descartes acute; view of Gods ZHANG Jiang-ting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 in Shanxi, Weinan 714000,China) Abstract: The philosophy of Descartes contains some important propositions, these are ego cogito ergo sum, Theory of innate ideas, the theory of soul and body, which are

based on his demonstration of God and his existence. We can make inference that I think, so I am. “I”is not successful so there will have perfect “god”. So there are innate idea that God has give us the soul that makes people to pursuit of truth from knowing nothing. Descartes admited “God”exists, he thought God is eternal, omniscient, omnipotent the source of all truth and beauty, the creator of the universe. Descartes is not against “god”. He i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view of God controls all of the people publicize by scholasticism and theology. He advocates the rational and think people should exclude the perceptual interference an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ir own. Only rational thinking could get true knowledge to find the truth. Key words: Descartes, God, ego cogito ergo sum, Theory of innate ideas

上帝存在的证明及反思

上帝存在的证明及反思 今天到这儿来采取漫谈形式和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上帝存在的证明及反思。我可能是早年研究哲学的原因,怀疑意识和批判意识比较强,所以从我个人理性层面上来说,我很难相信上帝的存在,我需要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证明。中世纪教会里存在两个不同的观点:一个是先信仰而后理解,一个是先理解而后信仰。基督教之于西方文化的关系我喜欢用“如影随形”四个字来概括,基督教对西方有很深的影响,基督徒肯定相信上帝的存在。对一般人来说成为基督徒很简单,就是相信上帝的存在。在西方从中世纪开始,甚至更早,在罗马帝国时,基督教还没有成为统治地位的宗教时,有一批博学的思想家,他们既有基督教虔诚的信仰,同时又有希腊哲学的底蕴和素养,他们在奠定基督教教义时也曾经说过:我们不仅只是要信仰上帝的存在,如果我们能在理论上证明上帝的存在,那岂不是锦上添花?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非常有意思的区别,中国人的信仰从来不想证明,而西方人总想把信仰的对象用理论的方法加以证明。接下来一共要讲到五种上帝存在的证明。 早期的基督教在理论上特别强调超理性的信仰,因此基督教早期的教父奠定的很多教义都是用理性无法推敲的,因为其荒谬,所以才可信。我们理性理解不了上帝的奥秘,我们就否定上帝吗?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否定的是我们的理性,因为它太狭小,装不下无穷无尽的东西。我们人类的理性很可怜,不要以为我们的理性可以理解一切,有些东西是超出我们理解范围之外的。整个世界的奥秘是无限的,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以有限的东西去理解无限的东西,本身就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承认我们是有限的,而面对无限的时候我们有限的理性对它无能为力,我们宁信仰它而不去理解它。因为我们理解不了。我们如果要理解,只能按人的理性规定去理解,但是这样很可能就歪曲了它。早期的著名教父奥普斯丁认为上帝创造世界不是在时间、空间中创造,甚至也不是在任何一个宇宙中创造,因为连宇宙也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说上帝在宇宙中创造宇宙。世界不在什么之上,世界就是世界,我们唯物主义就是这样相信的,这是个信仰。因此你说这个世界从根本上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信仰问题。你问他世界为什么最初是不动的,他问你世界为什么最初就是运动的?这两个问题都不能回答,因为只能是信仰。你相信有个上帝,你当然相信他是全知全能的。但是反过来,如果你根本不相信上帝,我说上帝是最完满的,你说那不是,上帝不是最完满的,安拉才是最完满的,或者我们唯物主义说没有最完满的。因此像我们说的这类问题,实际上是个信仰问题。那这个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了。 那么紧接着我们来讲第二个论证。托马斯?安奎拉的著名的宇宙能证明,即托马斯五路的五个证明。第一个证明,他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被推动的。我们必须假定,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第二个证明跟这同构,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作为结果它都有原因,而上帝就是终极原因。第三个证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或然性存在的。从概率上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假定,在某一个时候这些或然性的东西它都不存在,而在概率上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有这种正好都不存在的情况,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世界上后来会有这些东西,因为如果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他就不可能从无中产生出来。但是,我们明明发现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东西,因此所有的东西不可能都是或然性的,它一定有必然性的存在。第四个证明就是完满性。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从不完满到比较完满到非常完满形成一个系列,那么这个系列最端,,而这个最完满的东西就是上帝。这四个证明都叫宇宙能证明,它们具有同构性,根据一个系列往上追溯,但是又不可能追溯到无限,必须终止,然后我们终止出来的那个东西就是上帝。第五个证明是目的能证明。自然界和谐有序充满了目的性,每个事物好像都有自己的目的。看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它也充满了目的。它的目的从哪儿来呢?我们就必然相信,肯定有一个更高的智慧,他按照一定的意图,创造人类事物。 第三个证明就是近代的证明。到了17世纪,在理性精神崛起以后,几乎所有合格的科

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二、试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答:(一)基本内容: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核心观点:自然界绝对不变。在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处于搜集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初级阶段,因此,形成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看不到事物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特别是其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二)局限性:它孤立地考察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不是把自然界看作是运动的,而是看作静止的;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着的,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不是看作活的,而是看作死的。这种观点否认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性质上的差别;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性质上的差别;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必然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所以,恩格斯指出:“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大大超过了古希腊,但是在观念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大大低于古希腊。” (三)进步性:在近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虑,则又可以看到形而上学自然观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1、形而上学自然观在反对宗教神学、解放人类思想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认,这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的意义。 2、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从细节上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自然界内部,取得了一大批具体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它所倡导的实践、观察、实验、归纳、分析、演绎等方法以及数学、力学的方法是近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3、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创立提供了准备和前提。从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循环往复过程)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来说,作为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含义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是实用的、有效的。 形而上学自然观本身是在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它的形成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它对近代、现代人类科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笛卡尔与形而上学

浅谈笛卡尔与形而上学 勒奈·笛卡尔作为近代唯理论哲学的创始人不仅奠定了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主要原则,更是为17世纪形而上学奠定了基础,在西方近现代哲学思想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时至今日,笛卡尔在西方哲学中仍有着广泛的影响。一些流派、观点都直接或间接与他产生关系,从他的思想和方法中汲取灵感。而他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考就是他对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要贡献之一。 一、笛卡尔之前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这个词源于希腊文ta meta ta physica ,字面意思是“在物理学之后”。它最初只是安德罗尼柯(Androicus)在整理和分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把讨论终极本原问题的著作排在其物理学之后而得名。此书进入中国,由于其内容具有超感性、非经验对象的性质,与魏晋时期的玄学相似,曾被译为“玄学”。后来严复据《易传系辞上》中“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之说,把“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再后来,在黑格尔那里,“形而上学”被赋予与辩证法相对的,某种机械的,静止的和绝对僵化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也是在这一含义上使用该概念的。 形而上学问题涉及到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问题,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尤有重要意义,它是哲学问题的核心和基点,甚至成为哲学的同义词。

1.形而上学意义的开端 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关于“水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始,西方哲学就把探索“始基”,即宇宙自然永恒普遍之本质的形而上学问题提了出来。后来巴门尼德提出更为一般的“存在”作为万物的“始基”,从而奠定了他在形而上学史上的“开端”地位。巴门尼德认为有两条不同的研究途径:一条是主张“存在着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另一条是主张“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必然存在。” 保罗·爱德华兹(P.Edwards)在其主编的《哲学百科全书》的“形而上学”篇中这样认为:“最恰当地说,形而上学开始于巴门尼德,因为在他残留的作品中表现,至少是暗示了作为一门独特的哲学探索的形而上学的一些典型特征”。[1] 在巴门尼德之后,苏格拉底(Socratee, 公元前468—前399)对形而上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他把神和心灵作为哲学的对象,对事物的目的进行研究。其次,他提出“美德就是知识”命题。这个命题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它不仅可以推出善就是真,且具有“合理的利己主义”。再次,他对一般伦理定义进行寻求,为形而上学的基本对象的确定提供了前提。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读后感

《形而上学》读后感 内容概要: 【1】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类善于和喜欢用感觉来感知和观察世界。 【2】人类和动物不同在于人类通过感觉产生记忆并从而积累经验,而经验通过总结推广会形成技术。 【3】经验是个别的具体的知识,而技术则是更抽象普遍的知识。技术由经验而来并且高于经验。 【4】经验高于感知,技术高于经验,无为的技术高于有为的技术,抽象理论高于实际技术。从而可以知道,智慧是关于抽象、普遍的原理和原因的知识,有智慧的人不仅 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5】原理越普遍、越基本就越接近智慧和真理,真正的智慧就是终极的原理,解释万物的原因。这也就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6】这种普遍的原理和学术是无用的,不能带来物质的好处和利益,这就是为学术而成立的唯一自由学术——哲学。 【7】哲学思考的是最深奥、最接近神的问题,因此哲学也就是最光荣和最神圣的学术,即使它和其他学术相比不切实用。 【8】哲学就是为了让我们通过思考了解从而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让我们解开对世界的疑惑。这是哲学这门学术的结果和目的。 感想和思考: 哲学是什么?在古希腊的语言中哲学的字面意义是“爱智慧”。那么智慧又是什么?是聪明吗?还是博学?在这篇文章中亚里士多德将这个问题一步步解构开来,剖析其中的内涵。 首先,人类的感知和思考体系是怎样的?亚里士多德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并归纳下结论说:人类像其他一些动物一样感知这个世界,我们看、听、闻、触摸,通过这些感觉的官能识知事物,而且可以产生相应的记忆,这是人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人类还凭借记忆不断积累相关经验,某些事情的重复出现让我们从中得知了内在规律并获得经验;根据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又逐渐产生对某一类事物的普遍性判断——这比单纯的经验要更高一层——也就从而得到了知识和技术。技术和经验的最大差别在于普遍性,也就是将对单个事物的经验拓展开来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知识,从而可以对某些事情看得更加明白透彻——不仅知道规律,并且知道为什么会如此。 可以说,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对于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观点,可是这不是亚里士多德想要谈的主要问题,他想要说的是,怎样的学术是更接近真理更有意义的。他的认识论是为了引出什么才是智慧,从而知道什么才是最接近智慧的学术,也就是对“形而上学”进行定义。 从上面对人的认识的剖析中可以看出,记忆高于单纯的感官,经验高于单纯的记忆,技术高于单纯的经验,亚里士多德从而认为:知道更普遍规律的人更有智慧,为学术本身探求知识比思考实际应用的人更近于智慧。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智慧的诠释。

尔雅通识课西方哲学智慧6 唯理论 笛卡尔

希腊哲学重视经验的自然主义和科学精神;基督教哲学重视超验性的形而上学。 近代哲学不仅关注自然科学的问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论和自然哲学的理论;也关注超越性的本体论问题或形而上学问题。 18世纪法国无神论 哲学家讨论的神不是基督教的人格神,而体现为形而上学的终极存在。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思想体系的时代(德国古典哲学) 哲学的科学性如何体现 通过体系性来体现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笛卡尔对洛克(英国,经验论)、牛顿的影响很大。 近代哲学 科学知识的发展使得哲学思想开始复苏。 科学知识的发展使人们重新树立起了对理性的信心。 科学知识的发展给哲学家提出很多问题。 近代哲学一开始就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争论(围绕认识论) 近代哲学的精神:启蒙主义 狭义:18世纪法国哲学(启蒙运动),伏尔泰,狄德罗,巴赫 广义:整个近代哲学(从经验论和唯理论到德国古典哲学) 启蒙的核心:理性、自由 启蒙主义三大敌人:封建专制制度宗教迷信愚昧落后 近代哲学之初,哲学家们围绕着认识论展开了争论,分为经验论和唯理论。 经验论(英国经验论):一切知识都来自感觉经验。洛克,贝克莱,休谟 唯理论(大陆唯理论):感觉经验是相对偶然的不可靠的,知识只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法国笛卡尔,荷兰斯宾诺莎,德国莱布尼茨。 经验与理性之争 托罗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 经验论与唯理论各持一端。 张志伟老师观点:人们尽可以怀疑一个哲学家的理论错误,但是最好不要怀疑他的智商。

培根提倡理性和经验结合。 笛卡尔(解析几何创始人)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霍布斯(英国) 黑格尔认为笛卡尔是从头做起的哲学家。 去读世界这本大书。带着假面行走。——笛卡尔 康德之后哲学家才出自大学讲台。 笛卡尔登上哲学舞台之日,正是经院哲学衰落、哲学百废待兴之时。摆在他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恢复理性的地位,重建形而上学,为整个人类知识大厦重新奠定基础,笛卡尔雄心勃勃。 笛卡尔形象地把人类之时比喻为一棵大树,形而上学是根,物理学或自然哲学是干,其他科学则是枝叶和果实。根深才能叶茂,所以他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重建形而上学的基础。换言之,哲学或形而上学应该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然而现在这个基础是非常不稳固的。 笛卡尔的思想 ●方法论 仿照几何学方法:理性演绎法 哲学与数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定理 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几何学 笛卡尔:旧逻辑只能用来推理分析已知的知识而不能获得新知识。几何学方法能够推演出新知识来却只研究抽象的符号,而不研究知识。 理性演绎法 理性:理智直观,第一原理 笛卡尔要求哲学的基本原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它们必须是明白而清晰的,人心在注意思考它们时,一定不能怀疑它们的真理; 第二,我们关于别的事物方面所有的知识一定是完全依靠那些原理的以至于我们虽然可以离开依靠于它们的事物,单独了解那些原理,可是离开那些原理,我 们就一定不能知道依靠于它们的那些事物。 演绎:仿照欧几里得的方法建立一套逻辑方法 ●天赋观念(基本原理) 笛卡尔根据观念的来源不同把观念分为三类:“在这些观念中间,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由我自己制造出来的。”

上帝存在证明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中国是儒家文化,西方是基督文化,因此至少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上帝是不存在的,而且我们的执政党也在宣扬无神论的意识形态,如此一来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对我们来说上帝是不存在的。可是为什么在西方人眼里上帝是存在的?如果我们不能反驳他们的论证,就不能承自己是真正的无神论者。来看一下他们证明上帝存在的理由吧。 首先声明一点,在他们的各种证明中有很多他们的预定的假设条件,而且好像都有点逻辑色彩。尽管有漏洞但至少也是一种证明方法。 一、托马斯.阿奎那的证明 ●第一推动 在他看来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而一个物体要运动必须要有某种力量去推动它,物体不会自己去运动。如枫叶飘飘那是因为风在吹动,风扇旋转是因为电的推动。这时一个问题就出来了,如果A的运动是由B引起,B的运动是由C引起,C又是由D引起……如此推下去会有什么结果。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万物是有限的,最后我们必然找到这样一个推动者,它是第一个推动者,自己却不为任何别的力量推动。而这个第一推动就是上帝。 ●因果联系 这个证明和上面那个运动证明大同小异。万事万物之所以存在必然有某种原因,这样一来,A是B的原因,B是C的原因,C是D的原因,如此下去不能无穷,肯定有一个第一原因,即上帝。 ●可能性和必然性 万事万物虽然存在着,但并非是必然的,而只是一种可能。比如我们现在是安阳师院的学生,但假若我们当初没选报安阳师院,或者我们没参加高考,我们也就不是安师的学子了。但如果万物只是可能的,暂时的,即他们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或许某一天他们都不存在了。那么无中能生有吗?当然不能,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什么都不存在,某物开始存在,这是不可能的”。既然可有可无的事物存在着是一个事实,所以在这世间可有可无的万物之上,必然有一个必然性存在。这个必然就是上帝 ●事物具有等级性 托马斯看到万物不仅在运动,有原因,存在可能性,而且还有等级性。从无生命的金木水火土到有生命但不能说话的动植物,再到有思想有生命的人,这明显的形成了一个等级结构。然后托马斯便就问:有没有一个最完美,最高级的存在?当然有了即上帝 ●目的论 万事万物虽然错综复杂,但似乎都有某个目的,万事万物都绕着这个目的

笛卡尔

论笛卡尔哲学理论及价值 摘要:勒内·笛卡尔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本文主要针对其重要哲学思想进行阐述,并谈谈其哲学思想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笛卡尔,心灵哲学,我思故我在,普遍怀疑,上帝存在理论,天赋观念,心物二元论,价值 1.笛卡尔简介 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笛卡尔是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小镇拉埃的一个贵族家庭。因家境富裕从小多病,学校允许他在床上早读,养成终生沉思的习惯和孤僻的性格。1606年他在欧洲最有名的贵族学校──耶稣会的拉弗莱什学校上学,1616年在普依托大学学习法律与医学,对各种知识特别是数学深感兴趣。在军队服役和周游欧洲中他继续注意“收集各种知识”,“随处对遇见的种种事物注意思考”,1629~1649年在荷兰写成《方法谈》(1637)及其附录《几何学》、《屈光学》、《哲学原理》(1644)。1650年2月11日卒于斯德哥尔摩,死后还出版有《论光》(1664)等。他的年轻时的勒奈·笛卡儿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2.笛卡尔的哲学理论 通常都把笛卡尔看成是近代哲学的始祖。他是第一个禀有高超哲学能力、在见解方面受新物理学和新天文学深刻影响的人。固然,他也保留了经院哲学中许多东西,但是他并不接受前人奠定的基础,却另起炉灶,努力缔造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这是从亚里士多德以来未曾有的事,是科学的进展带来的新自信心的标志。他的著作泛发着一股从柏拉图到当时的任何哲学名家的作品中全找不到的清新气息。 他在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谈谈方法》(1637)、《第一哲学沉思集》(即《形而上学的沉思》,1641)、《哲学原理》(1644)等,都是在荷兰发表的,这些著作在当时都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 他的主要哲学理论有(1)怀疑一切——我思故我在(无论如何怀疑,那在怀疑的我不容置疑)——上帝存在(既然“我”存在,而这个不完满的“我”却有着关于完满的观念,又因为无中不能生有,故而,”我“的完美观念来源于上帝,上帝必然存在)——物体存在(既然完满的上帝存在,那么上帝是可信的,绝不会用物体的假象欺骗”我“,故而物体必然是实际存在的)(2)心物二元论(3)天赋观念:认识的起点是清楚明白、不可置疑的、普遍有效的、纯粹理智的天赋

笛卡尔的心灵哲学及其价值(一)

笛卡尔的心灵哲学及其价值(一) 摘要:心灵哲学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该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思想成为他们批判的对象,因此,笛卡尔对心灵哲学所作的贡献是大多数哲学家所忽略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当代“本体论变革”中的部分思想对笛卡尔心灵哲学的思想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心身关系取消主义解释主义同一论功能主义 最近三、四十年,心灵哲学作为哲学的一大分支,倍受哲学家的关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并且,该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变革”。这一变革,共同的目的是批判、颠覆常识的心身观和潜藏在大多数哲学体系中的二元论幽灵。而作为二元论的代表者——笛卡尔,就不可避免的成为矛头所指。当然,笛卡尔的二元论的思想给哲学界带来的灾难不可视而不见。但是,当代心灵哲学所讨论的许多问题并未超出笛卡尔所思考的范围,而且一些重要思想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笛卡尔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起来的,甚至一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并未超越笛卡尔的思想。 一、笛卡尔关于心灵哲学的基本思想 笛卡尔的关于心灵哲学的思想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自我意识、心身关系、人与机器。自我意识。笛卡尔的方法是以“怀疑”开路的。他的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一沉思”就是普遍的怀疑。我在怀疑,这也是在说,我在思想。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么就必须也肯定我的存在。在他看来,“我思”必然依附一个主体,那就是我。因此,我是存在的。既然我是存在的,那就必然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就具有广延的属性,属性又依附一定的实体,因而就推出了“物质实体”。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和本性就是思想。“思”就是以属性而存在的,和上面一样又推出了“心灵实体”。 心身关系。上面已经说了,笛卡尔的“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是从属性“广延”和“思”中推出来的。他认为,“广延”和“思”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看都不可能还原为对方,因此,它们具有不可还原性,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具有绝对的区别,进而,他就提出了心身二元论的思想。人和机器。笛卡尔是“人和机器说”的坚决反对者。他认为人不是机器,动物才是机器,因为人和动物的身体是物质的不同形态,所以它们也服从物质的普遍规律。他同意将动物和人的肉体看作机器。但是,一旦超出了肉体和物质的范围,进入意识和精神的层面,就不能将动物和人同等对待。 二、笛卡尔的心灵哲学的价值所在 不管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给哲学界带来了何种灾难,我们都不能被关于二元论的批判遮蔽了双眼,而对笛卡尔一概否定,对他的贡献置之不理。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他、怎样诋毁甚至诅咒他,我们仍应正视他对心灵哲学所作的贡献。 笛卡尔为心灵哲学设定了共同的问题和对象。他认为,人是由物质和灵魂两种实体构成的,灵魂的特征是能思而无广延,身体则有广延而不能思。同时他又用身心交感论解释心身相互作用何以可能的问题。他的理论及其矛盾构成了近现代心身问题讨论的焦点。与此相关的,心与身有没有同一性,有没有“属”与“种”的关系,它们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是如何可能的,对此应如何解释,这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心灵哲学的核心问题,尽管讨论的方式和论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当代,心灵哲学这一领域,爆发了并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本体论的变革”,一些哲学家以解构心灵,祛除隐藏在人们心中的二元论幽灵为目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极大地丰富了心灵哲学的思想。但是,他们讨论的部分问题并未超出笛卡尔所思考的范围,而且一些思想是在笛卡尔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衍生起来的,甚至有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并未超越笛卡尔。下面,将结合当代本体论变革中的部分思想进行分析,以显示笛卡尔心灵哲学的价值。

《形而上学》的意义指称和意义使用分析论文

《形而上学》的意义指称和意义使用分析论文 摘 要:对《形而上学》的分析已经很多了,角度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体会。从时代 背景去看亚里士多德在意义指称和意义使用,可以得到关于它不一样视角。就意义指称而言,先贤哲学家指称上的不足上,使得本文采用了常识世界中所形成统一日常语言体系下 在意义指称上的完善;就意义使用上与理性结合,从而更注重语言使用合理性、完整性和 系统性,而不是过分强调意义的色彩,即“意义即使用”;这些都是作为对它分析的切入点。进而可以更深入的理解百科全书似的哲学家对自我语言意义完整性表达的要求。 关键词:形而上学;时代;常识;意义指称;意义使用 一、亚里士多德语言意义变化之源。 罗素曾说过:“当我们要去了解和研究哲学家的思想的时候,我们既不崇敬也不蔑视,而应首先要有一种假设的同情,直到可能知道在他的理论里有些什么东西大概是可以相信 的为止,然后才可以重新采取批判的态度。”[1]也就告诉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既要 理解,也要思考,还要反省。那么请允许我首先看看亚里士多德的生活、写作背景。亚里 士多德生活在雅典政治、军事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和强盛的伯利克里时代相比,整个希 腊世界处于急剧的动荡之中。其中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得最为显赫的雅典和斯巴达两大城 邦两败俱伤。这场战争与我们曾经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样,打乱了人们生活的节奏,看到了光环世界下不同的景象。此时,北方带有异族味道的马其顿王国却异军突起,直接 威胁希腊其他城邦安全。公元338年,马其顿国王菲利浦指挥他的军队激战四方,在战争 结束后成为希腊的霸主。[2]文化上,雅典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却未被阻断。当时“希腊的 学校”——雅典,仍然是一切追求知识渴望真理的青年所向往的地方,汇集着全希腊的学者,其活跃学术气氛仍然未见衰弱。其中哲学先贤苏格拉底、柏拉图璀璨星河。[3]因此,这种政治、战争、民族、文化等的激烈碰撞,便培养和造就了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或许更 精确的和不一样看、写世界的眼光和态度。 亚里士多德之前已有很多的先贤对哲学开始了探索并提出了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思考,形成了一定的哲学语言比如泰勒斯的“水”、特别是毕德哥拉斯的“数”、巴门尼德的 “是者”和他的老师柏拉图的“相”,将我们从现实世界带到了“梦境”世界,但是它们 却在这样的生活时代具有不完美、跳脱的味道。基于对现实生活不适应的地方,亚里士多 德对他们的哲学语言需要的是完善。从而,在我看来,时代背景下的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 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出发去考量语言,进而达成他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形式。 二、从《形而上学》看意义指称的完善和意义使用下的语言表达倾向 1、常识语言下的世界,意义指称的完善。

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中世纪教会里存在两个不同的观点:一个是先信仰而后理解,一个是先理解而后信仰。基督教对西方有很深的影响,基督徒肯定相信上帝的存在。对一般人来说成为基督徒很简单,就是相信上帝的存在。在西方从中世纪开始,基督教还没有成为统治地位的宗教时,有一批博学的思想家,他们既有基督教虔诚的信仰,同时又有希腊哲学的底蕴和素养,他们在奠定基督教教义时也曾经说过:我们不仅只是要信仰上帝的存在,如果我们能在理论上证明上帝的存在,那岂不是锦上添花?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非常有意思的区别,中国人的信仰从来不想证明,而西方人总想把信仰的对象用理论的方法加以证明。 托马斯?安奎拉的著名的宇宙能证明,即托马斯五路的五个证明。第一个证明,他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被推动的。我们必须假定,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第二个证明跟这同构,我们说任何一个事物作为结果它都有原因,而上帝就是终极原因。第三个证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或然性存在的。从概率上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假定,在某一个时候这些或然性的东西它都不存在,而在概率上存在这种可能性,如果有这种正好都不存在的情况,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世界上后来会有这些东西,因为如果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他就不可能从无中产生出来。但是,我们明明发现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东西,因此所有的东西不可能都是或然性的,它一定有必然性的存在。第四个证明就是完满性。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从不完满到比较完满到非常完满形成一个系列,那么这个系列最端,,而这个最完满的东西就是上帝。这四个证明都叫宇宙能证明,它们具有同构性,根据一个系列往上追溯,但是又不可能追溯到无限,必须终止,然后我们终止出来的那个东西就是上帝。第五个证明是目的能证明。自然界和谐有序充满了目的性,每个事物好像都有自己的目的。看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它也充满了目的。它的目的从哪儿来呢?我们就必然相信,肯定有一个更高的智慧,他按照一定的意图,创造人类事物。 17世纪法国有个大数学家叫帕斯卡,他同时是神秘主义者和天主教徒。帕斯卡本人特别反对当时像英国自然神论这种证明。他认为用理性推出上帝的存在是枉费心机的,因为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帕斯卡这点跟我说的最早作证明以前的教父派的观点有点相同。他认为我们的理性非常有限,我们不可能用数学公理的方式来推出上帝。因此他坚决反对像英国那种自然神论,设计论证明用一种逻辑理性来推出理性。那上帝推不出来,而他认为上帝是巨大的无限的对象。他说这种无限的混沌,把我们和上帝隔开了。简单的说,你信它他就存在,你不信它他就不存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想上帝存在呢?赌博啊!于是他提出一个上帝存在的博弈论证明,他说我们现在就这样,我们赌一把吧!我赌上帝存在还是不存在,哪一个赢的机会更大?赌徒嘛,赌场上你就要算我到底哪一个赢面更大,好,你想一想,如果你赌上帝不存在,那么如果你赌赢了,上帝果然不存在,你赢不了什么。因为上帝不存在嘛,你赌它果然不存在,你赢了,它也赢不了什么,但如果你输了,这个代价就大了,你赌它不存在,而它果然不存在,你将来在它面前你怎么交代。你说当时我举手时我不想你存在,你输的就大了吧。反过来你要赌它存在呢?拟想想如果你赌输了,它不存在你失去不了什么,因为拟说它存在,它不存在,你赌输了,但是它不存在,你也输不了什么,但你要赌赢了你就赢大了,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因此博弈论证明说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宁愿赌上帝存在,我们不

2016考试-98分笛卡尔及其哲学思想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代表人物。
1.0 分
? A、洋务派
? B、守旧派
? C、维新派
? D、亲日派
我的答案:C
2 在法国波旁王朝的专制之下,处于法国社会第二等级的是()。
1.0 分
? A、世袭的贵族 ? B、农民阶层 ? C、教会的教士 ? D、其他各阶层
我的答案:C
3 笛卡尔认为意识和肉体间相互作用的地点是大脑中的()。
1.0 分
? A、大脑皮层 ? B、神经元 ? C、松果体 ? D、下丘脑
我的答案:C
4 托马斯·霍布斯是()国哲学家和政治学家。
1.0 分

? A、法 ? B、德 ? C、英 ? D、意大利
我的答案:C
5 以下哪项不属于笛卡尔的观念形态。()
1.0 分
? A、天赋观念 ? B、自由观念 ? C、外来观念 ? D、虚构观念
我的答案:B
6 笛卡尔的方法论思想中,第四条方法指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的检查和()的复查。
1.0 分
? A、全面,全面 ? B、全面,普遍 ? C、普遍,全面 ? D、普遍,普遍
我的答案:B
7 笛卡尔认为,在自然界中,()是唯一本源的东西。
0.0 分
? A、精神 ? B、灵魂

? C、生物 ? D、物质
我的答案:A
8 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是()。
1.0 分
? A、西班牙 ? B、英国 ? C、法国 ? D、荷兰
我的答案:D
9 笛卡尔对()的证明是其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的一个起点。
1.0 分
? A、极端怀疑 ? B、普遍怀疑 ? C、是否存在真空 ? D、人的灵魂和身体是一体的
我的答案:B
10()是笛卡尔一生当中的最后一部著作。
1.0 分
? A、《论世界》 ? B、《哲学原理》 ? C、《灵魂的激情》 ? D、《沉思》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作业” 学号:1404122025 姓名:王娅静

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 我思故我在 至高的形而上 在时间的拐弯处 你的影子无处不在 穿越过世纪的尘埃 因为一种思想你的光芒一路照耀 在人类精神的花园 你是一片长青的叶子 “I think therefore I am” 来自哲学的呓语谁的声音如梭 在每一个交叉的路口 智者如此说 第一次看到这首诗,就被“I think therefore I am” 这句话震撼。也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从此,我知道了有个哲学家叫做笛卡尔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浅浅低吟:“I think therefore I am”。也会像他一样问自己一些问题: 你是如何知道,你的身体是存在的呢? 你又是如何知道,你周围的人和物是存在的呢? 笛卡尔就曾经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人和动物以及机器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显而易见的是,我们都有物质客体,但是不同的是,人类的本质并非是物质的,而这个本质,你可以说是寄存在身体里的,但却和身体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便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笛卡尔认为意识和肉体是两种完全不同且互相独立的基本存在。这种类型的思想来源于一系列理性思考的演绎。意识和肉体间的区别是由他们完全不同的性质所决定的,也就是“思”和“广延”。 在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后面几个章节中笛卡尔提出意识和肉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这是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基本观点。所有的物理运动和反映都可以用机械力学的定律来解释,而人类思维的活动是无法用机械力学定律来解释的,人类的活动有物理性的一面又有精神性的一面,于是人类至少是由两种不同的存在(基本实在)构成的。笛卡尔称这两种基本存在是意识与肉体。从笛卡尔的第二个沉思我们可以得知意识一种思考的状态,所以,所有的意识的性质都是思考的:感觉、情绪、理解。而物质的本质是广延的,如:形状、大小、位移、颜色等,简而言之就是占据着空间。这两种存在物的性质都是基本实在,因为不取决于其他存在物的存在而存在。思和广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我们又清晰地辨别的知道其中一种不取决于另一种性质而存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意识和肉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的结论。如果我们理解意识的性质是思考并且不具有延展性且肉体的性质是延展而不具备思考,这种理解又是清晰地明辨的。于是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说:意识和肉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其中任意一者都可以独立的不依赖于另一者而存在。这样,笛卡尔总结说:

形而上学的两种定义

形而上学的概念 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以及点动的相对趋势,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有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位移)。 两种意思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

查出《易经》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比较虚,形而下比较实,形而上与形而下学是不同的: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下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 这就是你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因为,我们可以想,当我们用自

界的本质(理性主义),有人主张必须通过直观经验去把握(经验主义)。这个就是“认识论”,广义上的形而上学,应该包括本体论和认识论。 广义上说,研究超越感性经验存在的学问,都可以叫做形而上学。而开头给出的形而上学的定义,指的就是这个。“实在”指的是事物被现象掩盖了的本质(其实没有不被掩盖的本质,这种说法本来就欠妥,此处这么用乃是便于理解),人们通过一个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但是人类的认识是发展的,许多过去认识到的“实在”被新的科学发现证明也只是现象,因此人们必须思考,一个事物存不存在终极的实在。有认为存在终极实在的,即世界的原理事先已有定论的;也有认为认识是不断发展,不存在终极实在的。此外,如果存在终极实在,人类能不能掌握这个终极实在也是一个问题。如果掌握了,就等于掌握了宇宙根本规律,算命等就具有了科学性。 因此,简而言之,大概可以这样认为,形而上学就是研究本质的学问。它是高于物理学的,物理学研究现象及规律,而形而上学研究其存在及实质。 在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著作里,“形而上学”,还有另外一个意义。 先说个古老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传统的思维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是即是,非即非,所以,这个世界上如果不是先有鸡,就是先有蛋。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在这里陷入了窘迫之境:如果先有鸡,那么这只鸡是怎么孵出来的呢?如果先有蛋,那么这个蛋是怎么生出来的呢?从而陷入了无穷的循环之中。 科学的回答是:这个世界上,鸡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鸡,意为鸡不一定从来都是孵化出来的;蛋,也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蛋,也不一定从来都是鸡生出来的。而是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这样的形态的。这就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完成了一个“对立统一”(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因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鸡和蛋是进化而来的这只是依据,并非问题的答案,题目要求是分先后,也就是时间顺序。如果解决问题找不到答案,就可以弄一种模棱两可的说法,然后以之为真理的话,那么世界上所有的无赖都是先知了。 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鸡和蛋作为一种存在,鸡生蛋,蛋成鸡,交替出现这是一种存在形式。在时间轴上,鸡和蛋的形态一直在变化,如果把当今存在的鸡和蛋的形态作为标准,则

怎样理解安瑟尔谟的上帝存在理论证明

怎样理解安瑟尔谟的上帝存在理论证明 如何理解上帝的存在,这一直是基督教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说,有了这一问题,才有所谓基督教哲学。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只有在信仰上帝存在的基础上,才会有这一问题,而从纯粹信仰的角度说,则只有在哲学背景下才会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对于最初的犹太教徒或基督徒来说,对上帝的存在只需信仰,无需理解。 因此,这一问题的提出与回答对于哲学和信仰来说,都是一件重大事件。它在根本上显示了哲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之间的碰撞与沟通,而从更具体的文化史角度说,它表明了希腊文明与犹太—基督教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这种碰撞与沟通一方面使基督教信仰逐渐走上了理性化的道路,至少使基督教信仰摆脱了一些宗教迄今没有摆脱的对“权威”的盲从与狂热,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升和丰富了哲学本身,使哲学开发出了新的领域。用奥古斯丁的话说就是,信仰使哲学认识到了单凭理性所认识不到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何理解上帝的存在?”这一问题值得我们今天加以深切关注的原因。 一 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一问题并作出系统回答的是奥古斯丁,他实际上开辟了一条理解上帝存在的“心学”道路。不过,这里首先要着重加以分析的是托马斯?阿奎那开辟的另一条道路,这就是逻辑证明(Beweisen)的道路。托马斯开辟的这条道路在中世纪经院哲学中几乎占据支配性地位。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它的深入分析来提供一个可靠的历史性背景视野,以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去理解对托马斯持严厉批评态度却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奥古斯丁的那些现代宗教哲学家,特别是“白银时代”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家的思想。 实际上,把理解上帝的存在问题完全变成“证明”上帝的存在问题,始于“经院哲学之父”安瑟尔谟。他把奥古斯丁关于上帝存在的“心学”自明性转化成逻辑自明性。这就是他有名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存在论)证明。虽然托马斯否定了上帝存在的自明性(an sich bekannt),但是,他却完全接受了安瑟尔谟的启发而开辟出一条强硬的证明道路。 在托马斯这里,关于上帝存在问题的证明被分解为三个方面的问题:1、“上帝存在”(Gott ist)是否是自明的?2、“上帝存在”是否是可证明的?3、上帝是否存在? 我们首先分析前两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托马斯是这样证明的:“1、人们必须承认,一种东西是自明的,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与我们无关而自明,一种是与我们相关而自明。宾词被包含在主词概念里的陈述就是自明的,如在…人是动物?这一陈述里,…动物?就是包含在人这一概念中。2、只有大家都熟知宾词和主词是指什么,陈述对大家才是自明的。这一点在证明的第一原理那里是很清楚的,第一原理所涉及的是一些没有人不熟知的普遍概念,诸如存在和非存在,整体和部分等。但是,如果一些人并不熟知宾词和主词是指什么,那么,陈述虽然就其自身而言是自明的,但对那些人来说,它就不是自明的。所以,结果就会象波埃修所说的,存在一些对灵魂来说才是普遍的和自明的概念,但是却只对学者来说才是普遍

笛卡尔哲学的意义

笛卡尔哲学的意义 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笛卡尔把他的体系分为3个部分:一、“形而上学”,即认识论和本体论;二、“物理学”,即自然哲学;三、各门具体科学,主要是医学、力学和伦理学。他把“形而上学”比作一棵树的根,把“物理学”比作树干,把各门科学比作树枝,以此表明哲学的重要地位,但也指出果实是树枝上结出的,以表明科学的重要意义。 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他从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中发现了4条规则:除了清楚明白的观念外,绝不接受其他任何东西;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思想必须从简单到复杂;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笛卡尔将这种方法不仅运用在哲学思考上,还运用于几何学,并创立了解析几何。由此,笛卡尔第一步就主张对每一件事情都进行怀疑,而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他必须承认的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在怀疑。而当人在怀疑时,他必定在思考,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笛卡尔还试图从该出发点证明出上帝的存在。笛卡尔认为,我们都具有对完美实体的概念,由于我们不可能从不完美的实体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有一个完美实体――既上帝――必定存在。从所得到的两点出发,笛卡尔再次证明,现实世界中有诸多可以用理性来察觉的特性,既它们的数学特性(如长、宽、高等),当我们的理智能够清楚地认知一件事物时,那么该事物一定不会是虚幻的,必定是如同我们所认知的那样。 虽然笛卡尔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既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灵魂”和“扩延”),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而动物只属于物质世界。 笛卡尔指出,我们不能盲从。我们已有的观念和论断有很多是极其可疑的,我们处在真假难分的状态中是不可能确定真理的。为了追求真理,必须对一切都尽可能地怀疑,甚至像“上帝存在”这样的教条,怀疑它也不会产生思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破旧立新,这就是笛卡尔式怀疑。这种怀疑不同于否定一切知识的不可知论,而是以怀疑为手段,达到去

论笛卡尔哲学中的_上帝_

论笛卡尔哲学中的“上帝” □ 黄学胜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通过剖析笛卡尔对上帝的论证及其观念,探讨笛卡尔哲学思想中上帝的性质和地位问题,揭示笛卡尔心物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哲学蕴含及其近代意义,进而分析笛卡尔哲学在整个近代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探索一条研究笛卡尔哲学的新路径。 关键词:第一哲学;上帝;物理学;理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B565.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023(2007)04-0031-05作者简介:黄学胜(1983-),男,江西赣州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收稿日期:2006-07-03 “上帝”问题是笛卡尔哲学中的关键问题。但以往学界都普遍关注于笛卡尔的怀疑方法以及“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体现出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本文的剖析也表明,其理性的怀疑主义同时也体现在他对上帝的论证和态度上,反过来说,他对上帝信仰的确证又反映着他的哲学。笔者以为这关涉到形而上学在近代的命运,也关涉到近代启蒙主义哲学何以奠基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上帝在笛卡尔哲学中绝不是一个过渡性的名词,也不只是一个宗教信仰的标识,而是内在地关涉笛卡尔理性主义的哲学努力方向。 一、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 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笛卡尔是用两条道路来论证上帝存在的:一是用效果来证明;一是用上帝的本质或本性来证明[1]122-123。第三个沉思解释了第一条道路,第五个沉思又解释了第二条道路。他遵循的原则是由结果推及原因和由来清楚明白的真实的上帝观念推及上帝的真实的存在。首先,笛卡尔由怀疑开始,他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可以怀疑的。甚至上帝本身也是可以怀疑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上帝是否也会欺骗我们。笛卡尔的怀疑是普遍的,这种怀疑的目的则在于将“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1]14。这样的怀疑之后是一种一无所有的状态。但是笛卡尔并非破坏性的怀疑,他的破坏最终是为了建构。他要通过彻底的怀疑,最后找到那个不可怀疑之物,并以此作为原则和基础来建立知识的大厦。他最后找到的那个不可怀疑之物就是自我,一个思维着、思想着的理性、观念或精神。 在第二个沉思中,他论证了人的精神的本性以及精神比物体更容易认识。人的精神的本性可以通过怀疑而直接确认它们。但是人的身体以及独立于思维之外是否有物体存在,我们是不知道的。对笛卡尔来说,要得出物体的存在,必须借助于上帝作为桥梁,原因在于我们不知道不确定的外界事物是否能自我呈现自己,以及我们的思维是否接受这种呈现。于是基于一种逻辑和理论建构的必然性,他必须紧接着在第三个沉思中论证上帝的存在。在这里他以“凡是我们领会得十分清楚、十分明白的东西都是真实的”[1]35原则作为总则,结合他的天赋观念理论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他说,我显然意识到我心中有一个完满的上帝观念,上帝这一名称是指“一个无限的、永恒的、常住不变的、不依存别的东西的、至上明智的、无所不能的、以及我自己和其他一切东西(假如真有东西存在的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