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十一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十一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十一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十一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十一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

一、名词解释

物质利益、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分配、社会保障。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较低②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

③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④国家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须()

①既要打破平均主义,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坚持反对平均主义,尽力扩大收入差距

③坚持反对分配不公,努力缩小差距

④坚持平均,反对拉开差距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①部门是按劳分配的主体②企业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③劳动者个人是按劳分配的主体④国家是按劳分配的主体

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是()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④劳动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

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

①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③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进行的

③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④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

①实行平均主义②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③多种所有制关系共存④实现市场经济体制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在于()()()()()

①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③为了纠正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④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⑤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形式有()()()()()

①按劳分配③按资金收入分配

③经营者收入和风险收入分配④剥削收入

⑤人体劳动者的收入

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了情况()()()()()①不变基金②流通基金③积累基金④消费基金⑤可变基金

4.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

①满足非生产部门的需要

②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需要

③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④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

⑤上缴国家税金的需要

5.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特点是()()()()()

①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企业

②按劳分配是按照劳动者实现的价值进行的

③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和货币的形式实现的

④按劳分配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

⑤按劳分配是按需分配的补充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按劳分配的个人收入形式有()()()()()

①工资收入②奖金收入③津贴收入④利息收入⑤股息收入

⒎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是()

①社会保险②社会福利③社会补贴④社会救济⑤社会优抚

8.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和一些国家的实践,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标志是())()()()()

①其工作相对稳定

②收入水平不必为温饱担忧并可以逐步提高,有一定数量的个人储蓄和财产收入

③有房产或固定住所

④乐于学习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⑤希望保持社会制度的稳定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四、简答题

㈠简述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和实现国民收入现分配的途径是什么?

㈡简述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㈢说明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㈣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论述题

㈠论述什么是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是什么?

㈡说明我国现阶段主要利益主体的物质利益基础及利益形态。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物质利益:指经济主体为了满足其经济利益的需要而实际占有的经济资源。

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它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进行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它的基本要求是把劳动作为惟一的尺度,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进行的。

按生产要素分配:指新价值依据生产要素所有权转化为的收入。各种收入的源泉仍然是生产者的抽象劳动。按资分配:指资本所有者凭借其投入的资本来分割利润的分配关系。社会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为维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权利,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减轻社会震荡而建立的一整套保障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1. ④

2. ①

3. ② 4 .① 5. ③ 6.②

三、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④ 2. ①②③④⑤ 3. ③④ 4. ①②③④ 5. ①②③ 6 .①②③ 7. ①②④⑤8. ①②③④⑤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㈠答:⑴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以后,还必须在全社会的范围进行再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国民收入进行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预算、各种劳务费用的支付、价格杠杆和银行信贷等,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再分配。

⑵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之所以要进行再分配,是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第一,为了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及其劳动者的消费需要。非物质生产部门及其劳动者虽然不创造国民收入,但是,这些部门的存在和发展是生产发展和社会正常运行所不可缺少的。第二,为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协调发展的需要。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加强重点建设,发展新兴产业等需要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第三,为了设立后备基金的需要。国家为了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必须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来满足这些需要。第四,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需要。国家对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孤儿等费用,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加以解决。

⑶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点:第一,通过国家预算来进行的。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第二,通过劳务费用来进行的,即服务行业的劳动。第三,通过价格杠杆,即价格的升降来进行的。第四,通过银行信贷利息,即贷款和存款利息来进行的。

㈡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一种任意的制度安排,它是由所有制与其经济利益实现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的。每一种所有制都有其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劳动要素的所有者必须凭借其生产要素的所有权索取一定的报酬,这是要素所有权的经济意义;报酬水平的变化会导致要素的流动,这是通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所以,只要是存在非劳动要素的所有权,这种权力就应该有其对应的经济利益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根源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

⑵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各类所有制企业都要在市场竞争中使用生产要素,要素的报酬水平成为决定着生产要素流向的重要参数。所以,即使在公有制经济中,生产要素的使用也必须是有偿的,必须在其产品的成本项目中包含要素的成本。市场的竞争和交换关系将全社会的各种生产要素都包容在有偿使用、等价交换的经济关系中。

⑶无论在公有制经济还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中,非劳动要素在其生产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既然参与了生产过程,并且是不可或缺的,就应获得一份收入。但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是获得收入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这种要素的所有权。

㈢答: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决定了劳动成果也应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无差别性决定了劳动成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依据。

⑵劳动分工,特别是旧式劳动分工的存在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的差别,这种差别又会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上反映出来,这就要求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跟人消费品。

⑶劳动是谋生手段也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劳动者的第一需要。因此,劳动者还不可能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劳动,这就要求把劳动与收入联系起来以激励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

⑷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终极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的社会产品数量有限,能够用来分配的个人消费品也有限。按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㈣答:⑴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保证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以经济安全,保障其因社会和经济不测造成的伤害得到补偿。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⑵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对象和实施范围,逐步实现全社会的劳动者都享受到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保障利益。

②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化程度。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国家出资承担保障的状况,逐步形成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格局,使居民既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又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障义务。

③建立和健全多方式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经济结构复杂,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就决定了在我国不适宜建立一个保障水平较高、层次单一的保障制度,所以,一个多方式、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

④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完善社会保障的法规和管理办法。改变我国当前条块分割、管理混乱的状况,由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由政府有关部门和公民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组织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进行监督。

㈤答: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正确兼顾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公平正义具体体现在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之中,切实保障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使全体人民在共建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㈠答:⑴按劳分配是指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在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进行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劳动作为惟一的尺度,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进行的。

⑵我国现阶段之所以要实行按劳分配,这是因为: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因为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任何人依靠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占有他人产品的可能性,从而消除了产品分配中的剥削关系,为实现按劳分配创造了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产品还不丰富,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还做不到按需分配,只能按劳分配。

第三,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三大差别,劳动还不可能成为劳动者的第一需要,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才能激励劳动者长期的积极性。

⑶我国现阶段除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按劳分配只是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公有制以外的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由于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因而存在不同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第二,是由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所决定的。我国现阶段大致有三种经营方式,相应的也有三种分配方式:一是按经济收入、风险收入分配。承认这种分配方式,能鼓励企业家积极投入市场竞争,勇于开拓创业。二是按资金收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便于筹集社会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三是按剥削收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只是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就允许存在,它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广泛结合,从而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第三,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由于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的广泛发展,都会形成一定的、各不相同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可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㈡答: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物质利益关系上主要涉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三类主体。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的物质利益基础,又有各自独立的利益形态。

⑵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质利益基础有两个:①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②是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所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依据前者,国家要通过收取利润支配一部分社会剩余产品;依据后者,国家要通过税收的形式掌握一部分经济资源。

⑶集体(企业)的物质利益,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物质利益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物质利益。全民所有制企业物质利益的基础,是国有资产的实际运营权,即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它根源于国有资产的产权分解。在这一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企业要获得经营所得的纯收入。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物质基础是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和集体耗费的劳动。在这一基础上,集体要占有本企业生产经营所实现的销售收入。

⑷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的基础,除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外,还有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在此基础上,劳动者除了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以外,还要凭借劳动换取生活资料。

⑸在现阶段,还存在着以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和个人所有制为基础的利益主体,他们要享有其经营的成果。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消费与生产是同一的。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如吃、穿、住、用等消费品。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矛盾有根本性区别。 因此,以资本主义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寻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的动力。 除此以外,我们也要研究和借鉴资本主义在其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缓解矛盾,避免社会矛盾激化而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所借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3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其各自内容及相互关系 商品二因素 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但是,作为交换价值物质承担者的商品使用价值,政治经济学需要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去揭示商品及其运动规律。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的、社会属性。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新编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在一定社会形态只能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D 6.A 7.D 8.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BCE 4.ABCDE 5.ABCD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五、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一方面,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逐步激化,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有一种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决定作用。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另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也会对生产起反作用。 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生产关系必然发生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上层建筑发生变化,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 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按涉及范围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某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某一社会形态特有或独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南开大学 南开 2004年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经济学院 南开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专业:劳动经济学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共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比较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在描述者均衡时的区别。 2.对于厂商来说,其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和小于1对其价格战略(采取降价还是涨价)将产生何种影响? 3.什么是边际产品转换率,当它与消费者对这两种产品和边际替代率不等时,市场将怎样调整? 4.什么是有效需求,在市场经济中,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通常有哪些? 5.财政赤字对宏观经济有哪些影响? 二、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在多马(Domar )增长模型中,要保持国民收入的动态均衡,投资的增长路径必须符合下式要求: ()()0st I t I e ρ= (a )请说明ρ和s 的含义。 (b )如果在现实中投资的增长速度为r ,与动态均衡所要求的增长速度不同 (r≠ρs ),将会发生什么情况?请给出严格的数学证明。 2.假定某企业A 的生产函数为:0.50.510Q K L =;另一家企业B 的生产函数为: 0.60.410Q K L =。其中Q 为产量,K 和L 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 (a )如果两家企业使用同样多的资本和劳动,哪一家企业的产量大? (b )如果资本的投入限于9单位,而劳动的投入没有限制,哪家企业劳动的边际产 量更大?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信息不对称,请举例说明为什么信息不对称人导致市场失灵? 2.在固定汇率或盯住汇率制度下,那些因素会造成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根据你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如果升值可能对本国经济和其它国家经济造成的影响。 四、分析题(共20分) 根据美国的在关统计,(1)2002年美国的对外贸易赤字规模为4890亿美元,占美国当年GDP 的4.7%;(2)自2000年以来,美国政府开支不断扩大,从2000年相当于GDP 总额2%的财政盈余,发展为2003年相当于GDP 总额4%的财政赤字;(3)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达到九年来6.1%的最高水平;(4)与此同时,美联储在最近仍然维持45年以来的最低利率水平。 运用经济学原理说明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性质以及目的,并分析应采取什么政策来缓解目前的双赤字和高失业状态? 第二部分:劳动经济学(共50分) 一、名词解释:(15分) 1.实际工资 2.顾客歧视 3.充分就业 二、简述题:(20分)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 第二章商品 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

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 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 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 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 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 益性。 4 产权制度 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 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 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 6 制度创新 ①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②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③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 一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 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2010.1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思考题答案要点(导论、第1--12章)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思考题答案要点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的基础上,在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斗争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经济运动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的运动,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联系中实现的。

一、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二者的关系如何? 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它也称有用劳动,是人们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因此说,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二、为什么说具体劳动不是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它也称有用劳动,是人们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条件。但具体劳动不是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因为物质产品的生产是自然物质和劳动两种要素的结合,因此,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三、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而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四、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是指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商品生产者怎样进行生产,由他们自己决定,这就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属于私人劳动。 (2)社会劳动是指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进行的,他们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因而他们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属于社会劳动。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A.它是商品经济一切矛盾的根源;B.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C.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这一矛盾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南开《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南开《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1 市场经济是指 A 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B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C 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D 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答案:B 2 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生产生产规模的方式称为 A 资本积聚 B 资本原始积累 C 资本集中 D 资本垄断 答案:C 3 经全球化程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的体现是 A 建立跨国公司 B 发展国际贸易 C 经济一体化 D 资本国际化 答案:C 4 组成美国波音747科技的600玩个零件是由美国及另外个国家的1100家大型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共同生产的这一事实,表明了 A 商品的国际化 B 生产的全球化 C 贸易的全球化 D 资本的全球化 答案:B 5 货币的本质是 A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 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C 金银等贵金属 D 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答案:A 6 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是 A 经济发展 B 经济增长 C 经济过热 D 经济形势 答案:A 7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作用() A 使商品价格表现为价值 B 是足值的金银 C 有时并不真正反映商品的价值 D 可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答案:D 8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因素是 A 生产 B 分配 C 交换 D 消费 答案:A 9 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变为 A 市场价格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B 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答案:C 10 平均利润是 A 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 B 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C 企业主收入的总和 D 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答案:A 11 资本周转速度() A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B 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C 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正比 D 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反比 答案:A 12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 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 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C 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 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答案:D 13 “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初级微观经济学题库(南开大学在线作业题库)

《1603在线作业》 1. 针对外部性可采用的补救办法包括() A. 赋予财产权 B. 课税和补贴 C. 政府的直接管制 D. 以上都可以 满分:2 分得分:2 D 2. 投入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量称为()。 A. 平均产量 B. 边际产量 C. 平均可变产量 D. 总产量 满分:2 分得分:2 B 3.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研究的问题是() A. 各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B. 两种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C. 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变动时对产量的影响 D. 一种生产要素不变,其他生产要素变动是对产量的影响。 满分:2 分得分:2 C 4. 如果商品A和B是替代性商品,则A 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 B的价格上升 B. B的消费量上升 C. B的价格下降 D. B的消费量下降。 满分:2 分得分:2 D 5. 垄断厂商所面临的边际收益曲线是() A. 向下倾斜的 B. 向上倾斜的

C. 垂直的 D. 水平的 满分:2 分得分:2 A 6. 以下哪种原因不会造成需求水平的移动() A. 居民收入增加 B. 消费偏好改变 C. 价格短期调整 D. 替代产品增加。 满分:2 分得分:2 C 7. 动态博弈的核心问题是() A. 谁先行动 B. 承诺的置信性 C. 是否存在上策均衡 D. 以上都是 满分:2 分得分:2 B 8. 厂商获取最大利润的条件是() A. 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B.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 价格高于平均成本的差额达到最大值 D. 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满分:2 分得分:2 B 9.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 A. 水平曲线 B. 自左向右上倾斜 C. 垂直于横轴 D. 自左向右下倾斜 满分:2 分得分:2 B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二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一、名词解释 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商品拜物教、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值尺度、价格、价格标准、流通手段、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通货膨胀、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供求关系、竞争机制 二、单项选择题: ⒈商品是() ①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③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④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⒉商品的二因素是() ①价值与价值量②使用价值与效用 ③价值与交换价值④使用价值与价值 ⒊商品的价值量是() ①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②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③生产技术决定的; ④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①成正比②成反比③反方向变动④同方向变动 ⒌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②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③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④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⒍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①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④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⒎劳动的二重性是() ①两次劳动;②两种劳动;③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④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⒏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①劳动者和生产资料②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③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④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⒐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 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④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⒑货币的本质是() ①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 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 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抽象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即首先收集和 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 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分析,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因此,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首先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后才能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阶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资料的生产又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这一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这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过程。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这一整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所谓生产,是指以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这一生产关系既包括劳动者在分工协作基础上互相交换其活动与能力的关系,也包括社会生产各部门、企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协作关系以及人们对生产进行组织管理方面的关系。首先,生产决定分配,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就有与其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分配的结构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它体现人们对产品的所有权关系。其次,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前者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后者则是联结生产、分配、消费的中间环节。没有生产发展和社会分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1(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劳动的两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物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①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来看:相同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总量相等; ②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劳动生产力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增加, 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 ①社会分工;②排它性占有关系。 4(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交换价值关系; (2)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 5(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作用: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分配; ②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 促进社会发展; ③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两极分化。 6(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2)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态,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见书。 7(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体现:①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充分发展; ③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2015年微观经济学试卷A卷南开大学

6、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与下列哪—个完全相同()。 A、整个边际成本曲线 B、边际成本曲线的—部分 C、平均成本曲线 D、平均成本曲线随产出的增加而上升或保持不变的部分 7、要能有效地实行三级差别定价,下列哪一条不就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A、分割市场的能力 B、一个巨大的无弹性的总需求 C、每个市场上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D、保持市场分割以防止商品在较有弹性的需求时被倒卖 8、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 )。 A、经济利润大于零 B、经济利润小于零 C、经济利润等于零 D、以上都有可能 9、科斯定理假设交易成本为 ( ) 。 A、0 B、1 C、大于1 D、大于0小于1 10、养蜂者的工作会对果园生产产生( ) 。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共20分,每小题2分。请将答案题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1.以下因素导致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A. 小麦的价格下降 B. 小麦的种植技术提高 C. 种植小麦的成本上升 D. 城镇化造成耕地减少 2.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 A. 面粉与大米 B.汽油与汽车 C.羊肉与牛肉 D.录音机与磁带 3.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以下哪些行业最接近完全竞争行业 A.家电行业 B. 汽车行业 C.蔬菜行业 D. 玉米行业 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 MC>AC时,AC下降 B. MC<AC时,AC下降 C. MC = AC 时,AC达到最低点 D. MC = AC时,AC达到最高点 5.关于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的条件,下列哪些说法就是正确的。 A.连续投入的要素就是同质的, B.其它投入要素不变,技术不变, C.固定技术系数 D.长期生产函数 6.关于一般的等产量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 B.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C.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D.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7.纠正外部性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可采用如下方法 A. 使用税收与津贴 B. 规定财产权 C. 企业合并 D. 制定反垄断法 8.在消费或使用上,公共物品的特点就是 A. 竞争性 B. 非竞争性 C. 排她性 D. 非排她性 9.某人在工资率为4元/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时,挣160元;当工资率为5元/小时时,每周工作35小时,挣175元。由此可断定,对她来说,闲暇的 A. 收入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B. 替代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C.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都发生作用 D.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都没有发生作用 10.消费者达到均衡时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整理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1、名词解释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 1、名词解释: 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2、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由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向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向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变化的过程。货币是交换价

南开秋学期《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

17秋学期《政治经济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客观要求,是保证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B.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运用两种调节手段 C.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D. 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必须从内在的统一上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满分:2 分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所有制基础 A. 私有制 B. 私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 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 公有制 满分:2 分 3. 市场经济是指 A. 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B.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C. 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D. 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满分:2 分 4.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阶段是 A. 危机阶段 B. 萧条阶段 C. 复苏阶段 D. 高涨阶段 满分:2 分 5.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 A. 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B. 两次劳动 C. 两种劳动 D. 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满分:2 分 6. 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 A. 成正比例关系 B. 成反比例关系 C. 按同比例变化 D. 无直接联系 满分:2 分 7. 从发展趋势上看,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 A. 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 B. 资本的价值构成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 及其发展的规律性。②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③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1、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 里讲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市场条件等等。 2、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无论人们对它认识或不认识,它都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发 挥作用。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2、人们可以研究各种经济条件下经济规律的作用,结合现存的经济条件,选择和利 用经济规律对自己有利的实现形式。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思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逐渐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政治舞台,并进行强大的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第—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搜集和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大量材料,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揭示了它的运动规律。马克思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根源。 5.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足中国国情,构建起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的新体系结构; 拓宽了研究范围,更紧密地联系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以及文化精神等方面的状况和影响来揭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规律; 特别是把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揭示作为重要研究内容,科学认识和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及发展趋势; 在方法上除了坚持马克思分析经济现象的科学抽象法,还适当引进了现代数量分析工具与方法。 第一章商品 1.名词解释 (1)商品: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是劳动者勤苦劳动的产物,是成品有价值的物件。3.商品是经过销售来实现的。 (2)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商品的使用价值 (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价值。 (4)具体劳动: (5)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抽象劳动只有凝结到商品中

政治经济学习题三 - 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三答案 一、单选题(48分)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 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超额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马哲政治经济学部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部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资本原始积累 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自然经济 是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它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 3、商品经济 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4、商品 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5、商品的使用价值 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6、商品的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7、具体劳动 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8、抽象劳动 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消耗。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0、劳动生产率 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产品中所耗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11、资本 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2、不变资本 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只能转移。 13、可变资本 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因为在生产过程中能增殖,所以叫可变资本。 14、剩余价值 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15、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也可以表示为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的比率,来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6、绝对剩余价值

南开大学13春学期《经济学原理(一)》在线作业

南开大学13春学期《经济学原理(一)》在线作业13春学期《经济学原理(一)》在线作业 一、 1.税收减少 A A. 如果税收极高,可以增加税收收入 B. 无论以前税收规模如何,总会减少税收收人 C. 对税收收入没有影响 D. 引起市场变得更无效率 正确答案:A 2.对一个竞争的、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资本的边际产量值曲线是企业的 A. 生产函数 B. 边际成本曲线 C. 资本的供给曲线 D. 资本的需求曲线 正确答案:D 3.根据教育的人力资本论,教育 A. 增加了人力资本和工人的工资 B. 只有助于企业把工人分为高能力工人与低能力工人 C. 对工人的人力资本没有影晌 D. 可以使任何一个工人成为超级明星 正确答案:B 4.以下哪一项不是垄断市场的进人壁垒 A. 政府给一家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物品的权利 B. 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其他生产者更有效率 C. 一种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 D. 一个企业非常大 正确答案:D 5.当一个寡头个别的选择使用利润最大的生产水平时,它收取的价格是 A. 大于垄断收取的价格,而小于竟争市场收取的价格 B. 小于垄断收取的价格,而小于竞争市场收取的价格 C. 大于垄断或竞争市场收取的价格 D. 小于垄断或竟争市场收取的价格 正确答案:A 6.科学方法要求 A. 科学家使用试管 B. 科学家是客观的 C. 科学家使用精密仪器 D. 只有不正确的理论得到检验

E. 只有 正确答案:B 7.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收入分配是 A. 约为中间水平 B. 比大多数国家的差距略小一点 C. 最平等 D. 最不平等 正确答案:A 8.如果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总成本 A. 平均总成本增加 B. 平均总成本减少 C. 平均总成本最小 D. 平均总成本最大 正确答案:A 9.以下哪一个关于循环流向图的表述是正确的 A. 生产要素归家庭所有 B. 如果苏珊为IHM工作并得到一张工资支**,这个交易就是发生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 C. 如果比IBM出售一台电脑,这个交易就是发生在生产要素市场上。 D. 生产要素归企业所有 E. 以上各项都不是。 正确答案:A 10.如果一个买者对一辆新本田车的支付意愿是20000美元,而她实际以18000美元买到r 这辆车,她的消费者剩余是 A. 0美元 B. 2000美元 C. 18000美元 D. 20000美元 E. 38000美元 正确答案:B 11.买者的支付意愿是买者的 A. 消费者剩余 B. 生产者剩余 C. 他们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最大量 D. 他们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最小量 E. 以上齐项都不是 正确答案:C 12.表示税收规模和政府得到的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图形被称为 C A. 凯恩斯曲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