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化学考点有机化学复习

高考化学考点有机化学复习

高考化学考点有机化学复习
高考化学考点有机化学复习

高考总复习必修《有机化学》

【考纲要求】

1.理解甲烷、乙烯和苯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了解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3. 了解乙醇、乙酸的物理性质、结构,掌握其化学性质

4.了解油脂、糖类、蛋白质的组成、结构、重要性质

重点:官能团的概念、有机物化学性质

难点: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知识网络】

几种重要的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必修有机化学内容较为简单,包括主要内容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其知识网络如下:

【考点梳理】

考点一:几种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比较

有机物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

甲烷CH4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剩余

价键被氢原子“饱和”,链

(1)氧化反应:燃烧

(2)取代反应:卤代

乙烯

CH2=CH2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链状

(1)氧化反应:燃烧,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与H2O加成为乙醇

苯分子中含有苯环,苯环中碳

碳之间有介于单键和双键

之间的独特的键,环状

(1)取代反应:卤代、硝化

(2)加成反应:与H2加成生成环己烷

乙醇CH3CH2OH 分子中含有羟基;羟基与链

烃基直接相连

(1)取代反应:与活泼金属Na、K等制取H2

(2)氧化反应:催化氧化时生成乙醛;完全燃烧

生成CO2和H2O

乙酸CH3COOH 分子中含有羧基,受C=O

双键影响,O—H键能够断

裂,产生H+

(1)酸性:具有酸的通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2)酯化反应:与乙醇等醇类物质反应生成酯

考点二:糖、油脂、蛋白质的性质及用途

物质的类别分子结构特征重要化学性质用途

注意:①书写糖类物质有关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其名称,以区分同分异构体。

②淀粉和纤维素均为混合物,无固定的沸点。

考点三:有机反应类型

有机物化学反应的类型主要决定于有机物分子里的官能团(如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羟基、羧基等),此外还受反应条件的影响。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如甲烷、乙烷等烷烃的卤代反应,苯的卤代反应和硝化反应,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乙酸乙酯、油脂的水解反应,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的水解反应等,都属于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如乙烯与氢气、氯气、氯化氢、水等的加成反应,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等,都属于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去氢的反应。如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乙醇转化为乙醛、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等都属于氧化反应。

(4)还原反应。有机物去氧或得氢的反应。乙烯、苯等不饱和烃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

(5)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醇跟酸相互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如乙醇与乙酸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的反应就是典型的酯化反应。

(6)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7)硝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银镜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考点四:“四同”的比较

对比同系列(物)同分异构体

适用范围有机物有机物和少数无机化合物

内涵相同

通式相同,结构(性质)相似,

属于同类物质

化学式相同,可能属于同类物质,也可能

不属于同类物质

不同

化学式不同,但相差一个或几个

“CH2”原子团

结构不同

互含关系互为同系列的物质不可能又互

为同分异构体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又互为同

系物

举例甲烷和丁烷等正戊烷和新戊烷等

对比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列同分异构体

适用范围原子单质有机物有机物和少数无机化合物

含义相同质子数元素通式相同、结构相似化学式

不同中子数结构

化学式相差一个或几

个“CH2”原子团

结构、性质

举例H和D、T 金刚石和石墨甲烷和乙烷正丁烷和异丁烷要点诠释:

在理解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内涵包括缺一不可的两点:一是分子式相同,分子式相同必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H3PO4与H2SO4、C2H6与NO均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式不同。二是结构式不同。结构式不同是由分子里原子或原子团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如:CH3—CH2—CH2—CH3、

(2)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越复杂,同分异构现象越多。如:CH4、CH3CH3、CH3CH2CH3等均无同分异构现象,而丁烷、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分别有2种、3种。

(3)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化学性质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但它们之间的物理性质一定不同。

(4)由于同分异构现象的存在,在化学方程式中有机物一般应写结构式或结构简式。

考点五:常见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定

1、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有机物的溶解性

通常是加水检验,观察其是否能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乙醇

与氯乙烷、甘油与油脂等。

②利用液态有机物的密度

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浮沉情况可知其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大小。例如,用此法可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1—氯丁烷。

③利用有机物燃烧情况

如观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和多数无机物不可燃),燃烧时黑烟的多少(可区别乙烷、乙烯和苯)。

④利用有机物中特殊原子团的性质

例如,羟基能与钠反应,醛基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羧基具有酸性等。

2、常见有机物的鉴定所需试剂和实验现象

物质试剂与方法现象与结论

烷烃和含双键的物质加入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含双键的物质

苯与含双键的物质同上同上

醛基检验碱性条件下加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醇加入活泼金属钠;加乙酸、浓H2SO4有气体放出;有果香味酯生成

羧酸加紫色石蕊溶液;加Na2CO3溶液显红色;有气体逸出

酯闻气味;加稀H2SO4果香味;检验水解产物

淀粉检验加碘水显蓝色

蛋白质检验加浓硝酸微热(或灼烧)显黄色(有烧焦羽毛气味)结构决定性质,一些有机物之所以具有一些特殊性质,是因为具有一些特殊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我们研究有机物的性质一定要从有机物中特殊的原子或原子团入手,才能正确得出有机物的性质。

考点六:乙醇、水、碳酸、乙酸中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

CH3CH2—OH,H—OH,(碳酸),CH3COOH中均有羟基,由于这些羟基相连的基团不同,羟基上氢原子的活动性也就不同,现比较如下:

乙醇水碳酸乙酸

氢原子活动性

电离情况极难电离微弱电离部分电离部分电离

酸碱性中性中性弱酸性弱酸性

与Na 反应反应反应反应

与NaOH 不反应不反应反应反应

与NaHCO3不反应——————不反应反应

【典型例题】

类型一:同系物

例1.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C2H4和C3H6

B.C3H6和C4H8

C.C3H8和CH4

D.C2H2和C3H8

【思路点拨】C3H6、C4H8可能是单烯烃或环烷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虽是同系物的概念,但选项中隐含了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因为烷烃不存在与其他类物质同分异构的现象,故只要符合烷烃通式的有机物就一定是同系物,而符合烯烃通式的有机物,除烯烃外还有环烷烃。

【总结升华】同系物需满足的条件是:①同类物质,②官能团及其个数相同,③通式相同,④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A.CH2 =CH2和CH2=CH-CH=CH2B.HCHO和CH3CH2OH

C.和D.HOCH2-CH2OH和HOCH2-CH(OH)-CH2OH

【答案】C

【解析】根据同系物定义结构相似(官能团及其个数相同)、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相同的分子通式),A中双键个数不同,相差C2H2;B项官能团不同,相差CH4;D项羟基个数不同,二者相差CH2OH,均不附合要求。

类型二:同分异构体

例2.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6种

B.7种

C. 8种

D.9种

【思路点拨】戊基C5H11-有8种结构。

【答案】C

【解析】C5H11Cl属于氯代烃,若主链有5个碳原子,则氯原子有3种位置,即1-氯戊烷、2-氯戊烷和3-氯戊烷;若主链有4个碳原子,此时甲基只能在2号碳原子上,而氯原子有4种位置,分别为2-甲基-1-氯丁烷、2-甲基-2-氯丁烷、3-甲基-2-氯丁烷和3-甲基-1-氯丁烷;若主链有3个碳原子,此时该烷烃有4个相同的甲基,因此氯原子只能有一种位置,即2,3-二甲基-1-丙烷。综上所叙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8种。

巧解:根据,可直接判断出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8种。

【总结升华】记住:丙基C3H7-有两种;丁基C4H9-有四种;戊基C5H11-有8种结构。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2)(CH3)3CCH2CH3和(CH3CH2)2CHCH3

(5)丙烯和环丙烷

(6)葡萄糖和果糖

(7)纤维素和淀粉

A.(1) (2) (3) (4)(7)B.(1)(3)(7)C.(2)(4)(5)(6)D.全部都是【答案】C

【解析】(1) 中甲烷及衍生物的结构应为四面体形分子,(1) 、(3)中两种物质是同种物质,(2)中碳架不同;(4)中甲基位置不同,(5) (6)为官能团异构即类别不同,(7)中虽然两者分子式均可表示为(C6H10O5)n,但n值不同,故两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类型三:甲烷的组成、结构

例3.下列事实中能证明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A.CH3Cl只代表一种物质

B.CH2Cl2只代表一种物质

C.CHCl3只代表一种物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17456588.html,l4只代表一种物质

【思路点拨】从甲烷的正四面体的空间结构入手分析。

【答案】B

【解析】CH4有四个等同的C—H键,在空间可能有两种对称分布:正四面体结构和平面正方形结构。对于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因为其四个顶点的位置完全相同,所以它的一氯代物(CH3Cl),二氯代物(CH2Cl2),三氯代物(CHCl3),四氯代物(CCl4)都只有一种,四个C—H键完全相同。而如果甲烷是平面正方形结构,虽然四个C—H键都完全相同,但四个顶点的氢原子的位置关系却不同,可能相邻,也可能是对角关系,所以虽然CH3Cl、CHCl3、CCl4都只有一种,但CH2Cl2却有两种,一种是两个氯原子相邻,另一种是两个氯原子处于对角关系。而CH2Cl2只有一种,从这一点可以判断CH4应为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结构。

【总结升华】化合物的结构式对于认识其结构、制法、性质等都是很重要的。在写结

构式时,要做到:“写在平面,想到空间”。有机物的立体结构式书写起来比较费事,为方便起见,一般仍采用平面结构式。要求掌握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认识有机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初步建立空间的概念。

举一反三:

【变式】二氟甲烷是性能优异的环保产品,可代“氟里昂”作冷冻剂,试判断二氟甲烷的分子结构简式()

A.有4种

B.有3种

C.有2种

D.有1种

【答案】D

类型四:甲烷的化学性质

例4.在光照条件下,将1mol甲烷与一定量的氯气充分混合,经过一段时间,甲烷和氯气均为剩余,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

(1)若已知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生成的混合物经水洗后所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是每1molCl2只能取代1molH原子,另外生成1mol的HCl。

【答案】(1)22.4×(1—a—b—c)L(2)(1+a+2b+3c)mol

【解析】(1)水洗后所得的气体为CH3Cl,由碳原子守恒可知其物质的量为(1—a—b —c)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1—a—b—c)L。(2)CH4与Cl2的取代反应,取代1mol 氢原子需要1molCl2分子。由原子守恒可得出四种取代产物对应的氯气的量;总共取代氢为[(1—a—b—c)+2a+3b+4c]mol,即所需Cl2的物质的量。

【总结升华】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原子守恒规律的应用,而不能简单地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举一反三:

【变式】1moL CH4与Cl2在烧瓶内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四种取代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Cl2为()mol;生成HCl()mol。

A.0.5

B.2.5

C.2.75

D.4

【答案】B;B

【解析】因为参加反应的CH4只有1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有4种产物,根据碳原子守恒,4种取代产物物质的量相等,则每种取代物均为0.25mol,而取代物中的氯均来

自于氯气,且有1mol氯原子取代,消耗1mol氯气,则共需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生成HCl2.5mol。

类型五:乙烯的分子结构

例5.能证明乙烯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A.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C.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D.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反应,且1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mol溴单质

【思路点拨】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性质活泼,可发生加成和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A项中只能证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不能证明含有一个碳碳双键;B项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也未必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如C2H4O或C3H6(环丙烷)等;C 项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乙烯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也不能证明其结构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D项中能与溴水加成说明含有碳碳双键,1mol乙烯加成1molBr2单质,说明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总结升华】乙烯分子中单键可以转动,碳碳双键不能转动,所以碳碳双键上的原子始终在一个平面上,即乙烯是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举一反三:

【变式】乙烯的分子结构是()

A.三角锥形

B.正四面体形

C.六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D.六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C

【解析】乙烯的分子结构是平面型,六个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类型六:乙烯的性质

例6.使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并反应完全,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并反应完全,则两个过程中共消耗氯气()

A.3mol

B.4mol

C.5mol

D.6mol

【思路点拨】1molCl2只能取代1molH原子,另外生成1mol的HCl。

【答案】C

【解析】根据CH2=CH2+Cl2CH2Cl—CH2Cl,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消耗1mol氯气;加成反应的产物1,2—二氯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并且反应完全,消耗4mol氯气。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5mol。

【总结升华】1mol氯气可以与1mol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1mol氯气可以取代1molH 原子。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其氯原子的利用率为50%,发生加成反应时氯原子的利用率为100%。

举一反三:

【变式1】制取一氯乙烷最好的方法是()

A.乙烷和氯气反应

B.乙烯和氯气反应

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

D.乙烷和氯化氢反应

【答案】C

【变式2】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能在空气中燃烧

C.能使溴水褪色

D.与HCl在一定条件下能加成只得到一种产物

【答案】BC

【解析】由于丙烯与乙烯组成相似,都能在空气中燃烧,故B正确;由于丙烯中也含有碳碳双键,故能与溴单质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A错误;由于CH2=CH—CH3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加成,氯原子连接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加成产物也应有两种可能,分别为Cl—CH2—CH2—CH3和

,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但不是同一物质.故D不正确.

类型七:苯的分子结构

例7.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思路点拨】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达到一万以上,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才几百。

【答案】B

【解析】乙酸属于一元羧酸,酸性强于碳酸,所以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A 正确;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选项B不正确;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以及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C正确;只有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才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之褪色,D 正确。

【总结升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进一步反映了其分子结构。

举一反三:

【变式】关于苯分子结构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中含有3个C=C键和3个C—C键

B.苯分子为正六边形,每个氢原子垂直于碳原子所在的平面

C.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D.苯分子里的6个C—H键完全相同

【答案】CD

类型八:苯的化学性质

例8.某液态烃的分子式为C m H n,相对分子质量为H2的39倍。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而使其褪色。在催化剂存在时,7.8g该烃能与0.3mol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饱和烃C m H p。则:

(1)m、n、p的值分别是m=___________,n=_________,p=___________。

(2)C m H p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3)C m H n能和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有机产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先由C m H n相对分子质量是H2的39倍,求出其相对分子质量,再由与H2加成推出不饱和键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出C m H n的分子式,然后结合苯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得出答案。

【答案】(1)6;6;12(2)

(3)取代反应

【解析】由题意知C m H 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2=78,所以可推知1molC m H n可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习惯方法应推知其分子中有3个双键,但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符合其情况的只有苯环的结构,从而推出

C m H n的分子式为C6H6,C6H6能与3mol H2加成生成C6H12,也能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总结升华】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苯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也不能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而使其褪色。

举一反三:

【变式1】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它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也易溶于有机溶剂

B.一定条件下,1mol该烃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

D.能燃烧,且伴有黑烟

【答案】A

【变式2】某化学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

【答案】

(2)反应液微沸,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

(3)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Br2+2NaOH===NaBr+NaBrO+H2O

(或3Br2+6NaOH===5NaBr+NaBrO3+3H2O)

(4)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5)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其他合理答案都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溴苯制备过程中的细节问题。由于苯、液溴的沸点较低,且制溴苯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中观察到的现象为:反应液微沸,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

HBr中混有的Br2在经过CCl4时被吸收;在制备的溴苯中常混有Br2,一般加入NaOH溶液中,因发生反应Br2+2NaOH===NaBr+NaBrO+H2O而除去。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则必有HBr生成,若为加成反应,则没有HBr生成,故只需检查D中是含有大量H+或Br-即可。

类型九:乙醇的性质

例9.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是()

A.3:2:1

B.2:6:3

C.3:1:2

D.2:1:3

【思路点拨】三种醇中只有羟基中的氢才能被金属钠置换。

【答案】D

【解析】三种醇与足量Na反应,产生相同体积的H2,说明这三种醇各自所提供的—OH数目相同,为方便计算,设所提供—OH数目为a,由于三种醇物质的量之比为3:6:2,所以各醇分子中—OH数之比为:

【总结升华】含有—OH的有机物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H2体积与原分子中羟基个数有关,羟基数目越多生成H2体积越大。

举一反三:

【变式】16g某一元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5.6L氢气。该物质可能是()

A.CH3OH

B.C2H5OH

C.C3H7OH

D.C4H9OH

【答案】A

类型十:乙酸的化学性质

例10.下列有机物中,既能发生加成、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1)CH3CH2CH2OH (2)CH2=CHCH2OH (3)CH2=CHCOOCH3(4)CH2=CHCOOH

A.(1)(2)

B.(2)(4)

C.(2)(3)

D.(3)(4)

【思路点拨】从所含的官能团入手分析。

【答案】B

【解析】应根据各有机物中所含的官能团以及含官能团的典型代表物的性质来进行分析。

加成酯化氧化

CH3CH2CH2OH ×√√

CH2=CHCH2OH √√√

【总结升华】对于陌生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的推测,可根据所含有的官能团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变式1】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2—丁醇、⑤酸性KMnO4溶液,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变式2】有四种有机物:①CH2=CHCH2OH、②CH3CH2COOH、③CH2=CHCOOH、④葡萄糖,其中既能发生酯化反应、加成反应,又能和新制的Cu(OH)2反应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①不能与新制Cu(OH)2反应,②不能发生加成反应,③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和羧基,④分子中含羟基的醛基均能发生题给反应,故B正确.

例11.用CH3CO18OH和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反应后18O原子存在于下列哪些物质中()

A.乙酸

B.乙醇

C.乙酸乙酯

D.水

【思路点拨】酯化时遵循“酸去羟基醇去氢”的原理。

【答案】AD

【解析】本题作为信息题,取自教材酯化反应原理。设置三个隐含条件:其一,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乙酸不会反应完,所以反应后18O原子存在于乙酸中;其二,该反应中羧基断裂的是碳氧单键、失去的是羟基(在羟基中含有18O),醇断裂的是氧氢键、失去的是氢原子,失去的氢原子和羟基构成水,因此在水中含有18O原子。

【总结升华】有机反应要搞清化学键的断裂部位。

举一反三:

【变式1】用18O标记的CH3CH218OH与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8O存在于乙酸乙酯中

B. 18O存在于水中

C.反应中浓硫酸既是催化剂又是吸水剂

D.若与丙酸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

【答案】BD

【变式2】当乙酸分子中的O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O都是16O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 B.18

C.20 D.22

【答案】C

【解析】酸与醇发生反应生成酯和水,反应的过程中酸失羟基,醇失氢,乙酸与乙醇反应方程式如下;

生成的水为H218O,故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变式3】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试管甲中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正确顺序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热前要向试管甲中加几小块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试管乙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4)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试管乙中盛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中使用球形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7)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

(2)防止烧瓶中的溶液暴沸

(3)液体分层

(4)催化剂和吸水剂

(5)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酸性物质和乙醇

(6)防止倒吸

(7)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类型十一:酯、油脂的化学性质

例12.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属于酯类

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D.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E.冷水洗涤油脂效果差

【思路点拨】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分为油和脂肪。

【答案】D

【解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A、C正确;油脂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正确;有的油脂含有不饱和键(如植物油),能发生加成反应,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E项正确,油脂不溶于水。

【总结升华】热碱溶液洗涤油污的效果好的原因:油脂可以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酸性条件下,酯的水解是可逆的,而在碱性条件下油脂的水解较彻底,且生成溶于水的脂肪酸钠,又因为酯的水解为吸热反应,所以加热有利于水解的进行。

举一反三:

【变式】某物质的结构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硬脂酸甘油酯

B.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可以生成软脂酸甘油酯

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分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三种

【答案】C

【解析】从其结构简式可以看出,该物质属于油脂,且相应的高级脂肪酸各不相同,因此选项A、B均不正确,而选项C正确;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两种。

类型十二:糖类的性质

例13. 下列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思路点拨】鸡蛋壳膜即半透膜能使离子和小分子透过,淀粉高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答案】D

【解析】水果在成熟的过程要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时,发生了如下变化: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反应:

(C6H10O5)n+nH2O n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食盐的过程为渗析,是一个物理过程。

【总结升华】要明确变化过程以及变化前后所涉及的物质。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对健康饮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食用任何含化学物质的食品

B.炒菜时加醋后添加一点料酒可使菜更有芳香的气味

C.淀粉和纤维素化学式通式相同,因此食用纤维素可代替淀粉提供人体所需能量

D.为了增加蛋清在水中的溶解度,可在水中加微量食盐

【答案】BD

类型十三:蛋白质的性质

例14.区别棉花和羊毛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稀硫酸后加热使之水解,检验水解产物能否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

B.浸入浓硝酸中,观察其颜色是否变为黄色

C.在火中灼烧,闻其是否有特殊的气味

D.通过化学方法侧其组成中是否含有硫、氮等元素

【思路点拨】棉花属纤维素,羊毛属蛋白质。

【答案】C

【解析】棉制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糖类;而毛制品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区别它们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灼烧,不需要任何药品。毛制品灼烧时有特殊的气味产生,而棉制品则没有。注意并不是所有蛋白质遇浓HNO3显黄色。

【总结升华】常用于检验蛋白质的两种方法:①某些蛋白质与硝酸作用产生黄色;②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举一反三:

【变式】把①蔗糖;②淀粉;③蛋白质;④油脂在稀H2SO4存在的条件下分别进行水解,最后生成物中只有一种有机物的是()

A.①②

B.只有②

C.②③④

D.只有④

【答案】B

类型十四:常见有机物的检验、鉴定与分离

例15.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燃烧的方法可以区分甲烷和乙烯

B.用酸性KMnO4溶液区分苯和CCl4

C.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区分蔗糖和葡萄糖

D.用KI溶液区分淀粉溶液和鸡蛋白溶液

【思路点拨】只有碘分子遇淀粉溶液才能变蓝。

【答案】D

【解析】KI溶液遇淀粉溶液和鸡蛋白溶液均无明显的现象,故不能用来区分两物质;甲烷由于含碳量低,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而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且有浓烟产生,故可把两者区分开来;酸性KMnO4溶液加入苯中,溶液明显分层,上层为油状液体苯,而CCl4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也分层,下层油状液体为CCl4;新制的Cu(OH)2与葡萄糖溶液共同加热,能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无此现象,故可区分开来。

【总结升华】有机物的检验的依据是有机物的性质。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高考化学知识点全集

对于想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能力上略有欠缺。因此,调整好心理状态、掌握好解题技巧将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适当的压力是一种正常现象,过分压力就不正常了,而且过分压力肯定会影响高考成绩. 对于同学来讲调整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复习来讲,回归基础、回归课本,考试策略来讲,以简单题、中等题取胜的战略心理。对家长来讲,努力做到平常心对待高考。第二,不要唠叨孩子。第三,给孩子说一句话:只要你尽力就行了。 1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12,离子检验与推断

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考点12,离子检验与推 断 一、离子的检验1.检验离子的“四种方法”(1)生成气体,如、的检验。 (2)生成沉淀,如Cl?、的检验。 (3)显现特殊颜色,如Fe3+、苯酚的检验。 (4)焰色反应:金属或金属离子的检验。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离子检验试剂主要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及说明 Ba2+ 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先加稀盐酸,不产生沉淀,然后加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2++BaSO4↓ (白色) Mg2+ 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NaOH过量时沉淀不溶解Mg2++2OH?Mg(OH)2↓(白色) Al3+ NaOH溶液或氨水加氨水或适量NaOH溶液,有絮状白色沉淀生成,沉淀能溶于NaOH溶液,但不溶于氨水 Al3++3OH?Al(OH)3↓(白色) Al(OH)3↓+OH?+2H2O Fe3+ (黄色) 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红褐色) 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Fe3++3SCN?Fe(SCN)3(红色) Fe2+ (浅绿色) NaOH 溶液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2++2OH?Fe(OH)2↓(白色) 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KSCN溶液,新制氯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加新制氯水后溶液呈红色2Fe2++Cl22Cl?+2Fe3+ Fe3++3SCN?Fe(SCN)3(红色) H+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H+表现酸性甲基橙溶液变红色pH试纸变红色锌粒生成无色气体Zn+2H+

Zn2++H2↑Cu2+ (蓝色) NaOH溶液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若加热则沉淀变黑 Cu2++2OH?Cu(OH)2↓(蓝色) Cu(OH)2CuO(黑色)+H2O H2S(或Na2S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Cu2++H2S2H++CuS↓(黑色) Ag+ 稀盐酸或氯化物溶液,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Ag++Cl?AgCl↓ (白色) NaOH溶液加NaOH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试纸变蓝 +OH?NH3↑+H2O Na+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焰色反应属于物理现象 K+ 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 3.常见阴离子的检验离子检验试剂或方法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及说明 OH?①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或酚酞试液);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液滴于红色石蕊试纸上①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或酚酞试液变红); ②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l?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Ag++Cl?AgCl↓ Br?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生成浅黄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Ag++Br?AgBr ↓ I?①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②滴入淀粉溶液后再滴入氯水①生成黄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 ②溶液显蓝色①Ag++I?AgI↓②2I?+Cl22Cl?+I2,淀粉遇碘变蓝色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溶解,产生无色无味气体Ba2++BaCO3↓BaCO3+2H+ Ba2++ CO2↑

2020高考化学知识点大汇总

1、钝化现象:铁、铝在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中钝化。钝化只在常温下用,加热条件下铁会与 浓硫酸反应:2Fe + 6H2SO4(浓)=Fe2(SO4)3+3SO2↑ + 6H2O 钝化是指活泼金属在强酸中氧化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组织金属进一步反应。 2、浓盐酸、浓硝酸,在离子方程式中拆开,浓硫酸不拆开。 3、在离子方程式中,澄清石灰水要拆开写成离子,浑浊石灰乳不拆。 4、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有阳离子未必有阴离子,如金属中只有自由电子。 5、氢氧化钠与乙醇不反应。 6、阿伏伽德罗常数考点陷阱有:未告知体积,如PH=1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个数为0.1NA。 7、苯中无C=C双键。 8、碳酸钠俗名是纯碱、苏打,显碱性但不是碱,是盐。(稳定) 9、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加热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不稳定)在推断题中会出。 10、醋酸、苯酚、水、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依次减弱。故,氢氧化钠与乙醇不 反应。 11、碱金属元素的熔沸点是原子半径越大熔沸点越低;卤素单质是分子晶体,靠范德华力结合,范德华力大小与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也就越高。碱金属元素是金属 晶体,结合键是金属键,原子半径越小原子核间的引力越强,越难破坏,熔沸点越高。#随着 核电荷数的递增,熔沸点逐渐降低(与卤素、氧族相反) 12、锂与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锂,钠在常温生产氧化钠,加热或完全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13、碱金属的特殊性:锂的密度比煤油小,不能保存在煤油中,通常密封在石蜡里,钠的密度 比水小,比煤油大。 14、碱金属的密度由锂到铯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是有反常的钠密度比钾的大。 15、酸式盐的溶解度一般比相应的正盐大,但是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 16、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蒸馏和分馏是物理变化。 17、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盐析是物理变化。 18、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Mn2O7是金属氧化物, 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 19、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H2O、CO、NO)。

北京高考化学有机知识点整理

北京高考化学有机知识点整理 北京高考化学有机知识点整理(一) 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 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 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 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

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 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 (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北京高考化学有机知识点整理(二) 1.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醛类、葡萄糖,麦芽糖、甲酸、甲酸盐、甲酸酯等。 2.能发生显色反应的有:苯酚遇fe3+溶液显紫色;淀粉遇i2显蓝色;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多元醇遇cu(oh)2显绛蓝色。 3.能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的物质有醇、酚、羧酸。置换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 4.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有:苯酚与醛(或酮)、二元羧酸与二元醇、二元羧酸与二元胺、羟基酸、氨基酸等。 5.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有:制取硝基苯、制取苯磺酸、制取酚醛树脂、银镜反应、酯的水解、二糖水解等。 6.光照条件下能发生的反应有:烷烃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

高考化学常识题常考点大全

高考化学常识题常考点 现行高考说明中要求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对有些现象能加以解释。下面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搜集体现渗透于生活中、生产的化学50例,以期对学生复习备考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1.在山区常见粗脖子病(甲状腺肿大),呆小病(克汀病),医生建议多吃海带,进行食物疗法。上述病患者的病因是人体缺一种元素:碘。 2.用来制取包装香烟、糖果的金属箔(金属纸)的金属是:铝。 3.黄金的熔点是106 4.4℃,比它熔点高的金属很多。其中比黄金熔点高约3倍,通常用来制白炽灯泡灯丝的金属是:钨。 4.有位妇女将6.10克的一个旧金戒指给金银匠加工成一对耳环。她怕工匠偷金或掺假,一直守在旁边不离开。她见工匠将戒指加热、捶打,并放人一种液体中,这样多次加工,一对漂亮的耳环加工完毕了。事隔数日,将这对耳环用天平称量,只有 5.20克。那么工匠偷金时所用的液体是:王水。 5.黑白相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银。 6.很多化学元素在人们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缺少它们,人将会生病。例如儿童常患的软骨病是由于缺少:钙元素。 7.在石英管中充入某种气体制成的灯,通电时能发出比萤光灯强亿万倍的强光,因此有“人造小太阳”之称。这种灯中充入的气体是:氙气。 8.在紧闭门窗的房间里生火取暖或使用热水器洗澡,常产生一种无色、无味并易与人体血红蛋白(Hb)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CO。 9.地球大气圈的被破坏,则形成臭氧层空洞,致使作为人们抵御太阳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受到损坏,引起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生,并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冷冻机里氟里昂泄漏。 10.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是:75%。 11.医院输液常用的生理盐水,所含氯化钠与血液中含氯化钠的浓度大体上相等。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0.9%。 12.发令枪中的“火药纸”(火子)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 13.萘卫生球放在衣柜里变小,这是因为:萘在室温下缓缓升华。 14.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发痒或红肿,简单的处理方法是:擦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 15.因为某气体A在大气层中过量累积,使地球红外辐射不能透过大气,从而造成大气温度升高,产生了“温室效应”。气体A为:二氧化碳。 16.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者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燃料放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造成的。 17.在五金商店买到的铁丝,上面镀了一种“防腐”的金属,它是:锌。 18.全钢手表是指它的表壳与表后盖全部是不锈钢制的。不锈钢锃亮发光,不会生锈,原因是在炼钢过程中加入了:铬、镍。 19.根据普通光照射一种金属放出电子的性质所制得的光电管,广泛用于电影机、录相机中。用来制光电管的金属是:铯。 20.医院放射科检查食道、胃等部位疾病时,常用“钡餐”造影法。用作“钡餐”的物质是:硫酸钡。 21.我国世界闻名的制碱专家侯德榜先生,在1942年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所制得的碱除用在工业上之外,日常生活中油条、馒头里也加入一定量这种碱。这种碱的化学名称是:碳酸钠。 22.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有些是用电镀加工成古铜色的硬铝制成,该硬铝的成分是:Al 一Cu一Mg-Mn-Si合金。 23.氯化钡有剧毒,致死量为0.8克。不慎误服时,除大量吞服鸡蛋清解毒外,并应加服一

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高考化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考化学知识点汇总,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化学知识点: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

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高考化学知识点: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1、只能将强电解质(指溶于水中的强电解质)写出离子形式,其它(包括难溶强电解质)一律写成分子形式。如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 因此熟记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强电解质能溶于水是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基础和关键。 2、不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如铜

2020最新高考化学总复习必考知识点大全

2020最新高考化学总复习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目录 高考化学考试重点总结(考试重点模式) (1) 高考化学计算公式总结 (124)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总结 (129)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模式) (167) 高考化学考点总结(考点-例题-解析模式) (275) 高中化学全知识点习题(附答案) (407) 高考化学真题(付答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高考化学热点知识习题(附答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高考化学120个关键知识点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考化学考试重点总结(考试重点模式) 一、俗名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气:C2H2 (乙炔)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 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e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有机化学-高考化学常考考点归纳总结

专题11 有机化学 一、烷烃 1.甲烷具有正四面体结构,键角109o28′。 2.点燃甲烷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3.甲烷与卤素(氯气)取代反应的特点: ①反应条件:光照 ②反应物必须是卤素单质(不与卤素水溶液反应) ③是个逐步取代的过程,每取代烷烃的1mol 氢原子,消耗1mol Cl 2 。 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放出大量的热。 5.烷烃的物性 ①ρ<19/cm 3 难溶于水。 ②熔沸点较低,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烷烃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③n ≤4是气态,但新式烷呈气态。 6.烷烃的通式为C n H 2n+2,符合C n H 2n+2的一定是烷烃。 7.乙烯的结构简式写成CH 2CH 2,而应写成CH 2=CH 2。 8.乙烯的化性 ①氧化反应 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放出大量的热。 使KMnO 4/H +褪色。 ②加成反应 22232H C CH H CH CH OH =+????→一定条件下 22222H C CH Br CH Br CH Br =+???→-催化剂 22226H C CH H C H =+→ 2232H C CH HCl CH CH Cl ?=+????→催化剂、 ③加聚反应: []2222H C CH CH CH n n =???→-催化剂 9.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一种特殊的键。 10.苯的化性: 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 11. 中,要求溴是纯溴(不能是液溴),不能是溴水,加入的是Fe ,其正起催化作用的是2Fe+3Br 2=2FeBr 3,生成的FeBr 3。

NO 2 NO 2 O 2N CH 3 12. 应用水浴加热。 13.硝化反应中反应物加入顺序:先加浓硝酸,然后将浓H 2SO 4沿器壁缓缓注入浓HNO 3中振荡,使之混匀;再水浴加热至50~60℃,再慢慢滴入苯。 14.浓H 2SO 4在硝化反应中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15. - -CH 3 +3HO -NO 2 +3H 2O 16.KMnO 4氧化,且生成的是羟基(-COOH ) , -CHR 2 → -COOH 。 17.烃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的规律:①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取决于x+y/4的值,该值越大,耗氧量越大;②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将烃的分子式改写为CHy/x ,y/x 越大,耗氧量越大。 二、乙醇与乙酸 1.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若无水CuSO 4变蓝,则说明有水存在。 2.除去乙醇中少量水的方法:在乙醇中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再进行蒸馏。 3.2C 2H 5OH + 2Na → 2C 2H 5ONa + H 2↑ ①乙醇与Na 反应比水与Na 反应要平缓,说明乙醇中羟基的氢原子没有水中羟基中氢原子活泼 ②1mol 乙醇与足量Na 反应,只产生0.5mol H 2,说明Na 只能与羟基(-OH )中的氢原子反应,而不能与羟基中的氢原子反应。 4. Cu Ag 322322CH CH OH O 2CH CHO+2H O +???→或 ① 反应过程为 2Cu + O 2 2CuO , CH 3CH 2OH + CuO CH 3CHO + CuO + H 2O ,铜参与了化学反应, 但起到催化剂作用。 ②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酯时,分子中少了2个H ,故同碳原子数的酯与醇相对分子质量相差2。 5.酯化反应: ①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②酯化反应中浓H 2SO 4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③酯化反应的本质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④酯化反应中的酸可以是有机酸,也可以是无机酸,但必须是含氧酸。 6.收集乙酸乙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原因 ①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②溶解乙醇、中和乙酸; △ △ 催化剂 CH 3COOH + C 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 + H 2O △ 浓H 2SO 4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 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e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 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 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 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 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

最完整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20210101204422)(精华版)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 4 )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 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 170℃)(2)、蒸馏( 3 )、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4)(制硝基苯(5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 、FeSO4 、KI 、HCl、H2O2、HI 、H2S、H2 SO3 等)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有:烷烃、环烷烃、苯、乙酸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含醛基物质(氧化) 【1】遇溴水褪色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碱性物质(如NaOH、Na2 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 、FeSO4、H2S、H2SO3 等) 【2】只萃取不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卤代烃、酯类(有 机溶剂)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 4 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醇(还原)(氧化)醛(氧化)羧酸。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doc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 金属性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强弱(需要吸收能量)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 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 Cu。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

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二)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白粉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白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三)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固体

考点45 溶液的酸碱性及pH-备战2020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考点45 溶液的酸碱性及pH 一、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溶液的酸碱性(25 ℃时) 溶液的酸碱性c(H+)与c(OH-) 比较c(H+)大小pH 酸性溶液c(H+)>c(OH-) c(H+)>1×10-7mol·L-1<7 中性溶液c(H+)=c(OH-) c(H+)=1×10-7mol·L-1=7 碱性溶液c(H+)7 提醒:pH=7或c(H+)=10-7mol·L-1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因水的电离与温度有关,常温时,pH=7或c(H+)=10-7 mol·L-1溶液呈中性,100 ℃时pH=6或c(H+)=1×10-6 mol·L-1呈中性。 2.溶液的pH (1)定义:pH=?lg c(H+)。 (2)pH 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①25 ℃,纯水的pH=7,溶液呈中性;pH<7的溶液呈酸性;pH>7的溶液呈碱性。 ②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强弱:25 ℃时,pH(<7)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7)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3)pH的适用范围 常温下,当溶液的酸碱性用pH表示时,一般情况下,1×10?14 mol·L?1pH>0。pH=0的溶液中并非无H+,而是c(H+)=1 mol·L?1;pH=14的溶液中并非无OH?,而是c(OH?)=1 mol·L?1。 当c(H+)>1 mol·L?1时,一般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用c(H+)或c(OH?)直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更方便。 注意:(1)未指明温度时,pH=7不代表溶液呈中性,如100 ℃时,pH=6为中性溶液。 (2)溶液的酸碱性也可以用pOH表示:pOH=?lg c(OH?)。因为常温下,c(OH?)·c(H+)=10?14,若两边均取负对数得:pH+pOH=14。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小结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小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但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 ...、—COOH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 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2Al + 6H+ == 2 Al3+ + 3H2↑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18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专题14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点14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钠的性质、制备、保存及用途 1.物理性质 (1)软——质软,硬度小; (2)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3)轻——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 (4)低——熔点低; (5)导——可导电、导热。 2.化学性质 (1)钠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及反应分析 所以钠暴露在空气中,最终得到的是白色粉末。部分反应如下: 4Na+O 22Na2O Na 2O+H2O2NaOH 2Na+2H 2O2NaOH+H2↑ 2NaOH+CO 2Na2CO3+H2O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Na 2CO3的形成并非Na2O+CO2Na2CO3反应所致,因Na2O更易与水反应。(2)钠与酸溶液的反应 酸过量时:钠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 酸不足时:先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 (3)钠与碱溶液的反应 钠与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Na与水的反应。 (4)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与盐溶液再反应。钠不能把盐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置换出来。 在有关计算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只要有水,Na就会与水发生反应,直到Na反应完全;二是生成NaOH的同时,生成的H2会从溶液中逸出。 3.钠的制备与保存

(1)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工业上通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备钠:2NaCl(熔融)2Na+Cl 2↑。 (2)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使之隔绝空气与水。 4.用途 (1)K ?Na 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 (2)制备Na 2O 2。 (3)作电光源:高压钠灯。 (4)冶炼稀有金属。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化合价与性质的关系 210 e e O O O ----←??????→得失,因此Na 2O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 2.强氧化性的表现实例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用途及保存 1.物理性质 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烧碱”、“火碱”,晶体为白色,熔点318.4 ℃,吸湿性很强,易吸水而潮解,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是可溶性强碱,具有碱的通性,如能与酸、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与水,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此外还具有如下一些特殊的性质。 (1)与铝、硅单质的反应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大 全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中化学总复习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 化性 ↑↑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 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 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 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 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 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 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 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变反应物 概念及转化 氧化→产物

双线桥: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 电子 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 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 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 守恒关系式求解。 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 期律) 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 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配平 强弱比氧化剂、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t i n g e 高中化学有机知识点总结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4)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 反应的有机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 2、FeSO 4、KI 、HCl 、H 2O 2、HI 、H 2S 、H 2SO 3等)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有: 烷烃、环烷烃、苯、乙酸等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含醛基物质(氧化) 【1】遇溴水褪色 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碱性物质(如NaOH 、Na 2CO 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 2、KI 、FeSO 4 、H 2S 、H 2SO 3等) 【2】只萃取不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卤代烃、酯类(有 机溶剂)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H 2SO 4)、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醇(还原)(氧化)羧酸。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2020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2020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化学实验篇 1.中学阶段使用温度计的实验:①溶解度的测定;②实验室制乙烯;③石油分馏。前二者要浸入溶液内。 2.中学阶段使用水浴加热的实验:①溶解度的测定(要用温度计);②银镜反应.③酯的水解。 3.玻璃棒的用途:①搅拌;②引流;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④转移固体;⑤醼取溶液;⑥粘取试纸。 4.由于空气中CO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NaAlO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O、Na2O2; 5.由于空气中H2O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浓H2SO4、P2O5、硅胶、CaCl2、碱石灰等干燥剂、浓H3PO4、无水硫酸铜、CaC2、面碱、NaOH固体、生石灰; 6.由于空气中O2的氧化作用而变质的物质:钠、钾、白磷和红磷、NO、天然橡胶、苯酚、-2价硫(氢硫酸或硫化物水溶液)、+4价硫(SO2水溶液或亚硫酸盐)、亚铁盐溶液、Fe(OH)2。 7.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而变质的:AgNO3、浓HNO3、H¬;2O2、液溴、浓氨水、浓HCl、Cu(OH)2。

8.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9.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10.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11.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12.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13.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14.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15.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16.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7..焰色反应实验,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8.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9.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备战2019年高考化学训练题:考点一遍过专题0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专题0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翼知识整今 1. 药品的取用 (1)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要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上; 块状和大颗粒固体用银子夹取。 (2)取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的液体用倾倒法,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面向手心;向容量瓶、 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2)使用方法 药 固体 块状或片状- 品 取 少虽 用 液体 一定蜀 较多量- 用药匙取用(要领:一横、二送、三直立) 2. 试纸的使用 (1)类型及作用 粉末或颗粒 用蟹取用(要领:一横、二放、三慢竖) 用胶头滴管取用 用虽筒虽取 町直接倾倒 向试管中加固体粉末状药品 用滴管吸取和滴加试剂

①检验溶液:取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液体,点在试纸屮部,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等pll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检验气体:先用蒸徭水把试纸润湿,用银子夹取或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然后再放在集气瓶口或导管口处,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3. 仪器的洗涤 (1)方法: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 (2)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3)常见残留物的洗涤 4. 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一般在烧杯屮进行,为了加速溶解,常采用研细、搅拌、振荡或加热等措施。 (2)液体的稀释 一般先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量的溶质和溶剂,然后先后倒入烧杯里搅拌而稀释。但对于浓H2SO1的稀释, 一定要将浓IbSCh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边倒边搅拌。 (3)气体的溶解

A B 气体溶解的原则:一要考虑充分吸收,二要考虑防止倒吸。对溶解度较小的气体,如:C12、C02等,可 用图A所示装置溶解吸收;对溶解度大,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ik、HC1等,可用图B所示装置(防止倒吸)溶解吸收。 5. 装置气密性的检査 (1)常用方法 (2)其他方法 ①抽气法或吹气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