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但在运输、储存、加工等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泄漏和污染,给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降解石油,是处理石油污染的重

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介绍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为了分离石油污染土中的微生物,需要先收集石油污染土样品,并进行处理,去除其

中的杂质。处理后,将土样分别加入9 mL生理盐水中,摇匀,制备成1:10~1:100土

液悬浮液。然后,将土液悬浮液平板接种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利用稀释法,分别进行等体积和不等体积的拉曼酒滴法,进行微生物分离。

得到的微生物菌株需要进行鉴定,确定其类别和生理特性。传统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

形态学、生理生化和生态鉴定。其中,形态学包括菌落形态、细胞形态、产孢情况、荚果

形态等。生理生化鉴定主要包括氧气需求、温度范围、酸碱适应性、缺氮或缺磷生长等特性。生态鉴定则包括对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研究,例如在何种环境下其繁殖最为适宜。

近年来,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鉴定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

法对菌株进行鉴定。

石油污染土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石油中的各种化合物为能源进行生长和繁殖,并将其

降解为较为简单的有机物质。不同的微生物在降解过程中,对不同的石油组分具有不同的

降解能力和特性。一些菌株能够利用具有较高环数的芳香烃,如萘、苯并芘等为基质,而

其他菌株则对这些复杂的化合物无降解能力。

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降解石油的速率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土壤pH值、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氧气的含量等。一些微生物需要在较高的温度和湿度

条件下进行降解,而且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能更好地生长和繁殖。此外,土壤中的微生

物种群和数量也会影响降解效果。在一些情况下,人工注入降解菌群能够有效地提高石油

降解速率和效果。

文献检索--土壤中石油烃微生物的降解(综述)

文献检索综述 题目土壤中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化工1103 姓名袁徳直 学号201106010322 指导老师阳海

土壤中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综述 袁徳直 湖南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摘要:石油作为重要能源之一,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随之而来的石油烃污染已经对人类生存的土壤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难以使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完全地降解,而微生物降解是一种可以使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质完全降解的理想方法。综述了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种类及降解途径,分析了微生物性质和包括氧、营养物、温度、pH、盐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石油烃降解的影响,指出这些研究往往局限于某种特殊污染物、特殊污染降解菌种和单一条件下辅助降解方面,引入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与实际不符的降解假象,自然 条件下石油烃生物降解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石油烃;微生物降解;土壤;影响因素 0 前言 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石油的开采、炼制和运输量逐年增加,而这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污染物[1-3],因而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石油流入土壤中,日常工业生产过程中也会造成石油烃类物质的污染。石油烃类污染物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烯烃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4],其中大多具有毒性,有长期毒性,甚至致癌,并且这些石油烃类物质难以降解。它们如果长时间积累在土壤中,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危害,也会被水体和土壤中的动植物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体[5-6],从而导致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问题。一般的传统降解方法不能有效地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微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清洁环境的低投资、高效益、便于应用、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方法,具有成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7]。因此,对石油烃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降解机理的研究十分重要。若能有效地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土壤环境中石 油烃类污染物的降解,将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效益。 1 石油烃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它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消耗量日趋增加,是现代工业的“血液”。目前全球每年石油产量达30亿吨,而在其开采、储运、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泄漏油事故发生,造成土壤及水体的严重污染[8-11]。据统计,全球每年倾注到海洋的石油总量在200--1000万t[12]。油污染大部分集中在海洋和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水体与

微生物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研究进展

微生物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研究进展 海洋石油污染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的环境问题。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 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海域开发及石油生产等活动频繁,海上事故和石油泄漏事故也越来 越多。这些污染物的释放,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而且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 危害。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处理手段,解决海洋石油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石油和石油分解产物的分解能力 来促进石油的降解。微生物降解石油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可分为四个步 骤: 1.吸附与油水分离阶段:石油发生泄漏后,在海洋表面形成一层油膜,被微生物吸附。微生物通过生物趋化现象或主动攻击移动到石油附近,在水油分界面处产生胞外聚集体, 并利用海洋表层水体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行代谢。 2.分解与代谢阶段:微生物在石油表面或水油分界面处,通过胞内内酰胺酶、脂肪酶 和孢子内膜酶等酶类,将石油分子切割成小分子油,然后通过细胞内代谢途径进行分解和 转化。 3.生长繁殖阶段:微生物通过利用石油中的碳、氧和氮等元素,合成新的细胞质和酶类。在适宜的温度、pH值、盐度、营养及氧气等条件下,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 4.细菌死亡与养分释放阶段:微生物在代谢后进入退化阶段,部分微生物会因营养物 质枯竭、有毒物质积累或压力过大等因素进入死亡状态,释放出大量营养物质,可供其他 微生物利用,还原海洋污染物质的浓度。 1.单一菌种处理法:单一菌株可依靠特定酶系降解石油中的特定组分,因此其降解速 度和能力相对较强。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降解能力会下降,这就需要更新菌株。 2.混合菌种处理法:混合菌种法利用多种细菌在石油的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中的互补作用,协同进行石油分解。其降解速率快,降解效果好,还可增加细菌生态平衡性。 3.现场培育微生物处理法:现场培育微生物处理法是指在石油泄漏现场采集表层水和 泥沙等样品,建立原生现场微生物菌群,并以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进行处理的方法。这种方 法适用性强,操作上也相对简单,但要求处理现场布设得当,采样与培养条件得到很好控制。 4.基因工程菌株处理法:通过改造微生物的基因,使其对石油降解产生更好的应激响应,使其降解效率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但不稳定性较强,并存存在伦理等 问题。

微生物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石油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治理石油污染。近年来,微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并介绍相关的实验研究成果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机制 微生物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其降解石油污染物的能力。微生物能够利用石油中的有机化合物作为能源和碳源,通过代谢途径将其分解为无害的物质。这一过程需要多种微生物参与,包括细菌、真菌和藻类等。微生物通过酶的作用将石油污染物降解为较小的化合物,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机制复杂而多样,研究人员通过分离和鉴定微生物菌株以及分析代谢途径来深入探究这一过程。 二、微生物在原位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原位生物修复是指在石油污染现场直接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和修复石油污染物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原位生物修复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能力使其成为原位生物修复的理想选择。研究人员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微生物菌株,优化生长条件,并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来增强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效果。实验证明,原位生物修复在一些石油污染土壤中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微生物在生物吸附中的应用 生物吸附是指利用微生物表面的吸附剂吸附石油污染物的过程。微 生物表面的胞外聚合物、菌体和菌丝等结构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能 够吸附石油中的有机化合物。通过研究微生物的吸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优化生物吸附过程,提高吸附效果。微生物与吸附物质之间 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数值 模拟等方法揭示了微生物生物吸附的机理。 四、微生物在生物界面活性剂增效中的应用 生物界面活性剂是指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的分子。这些分 子能够与石油等疏水性物质相互作用,减小其表面张力,促进石油污 染物的降解和释放。微生物通过分泌界面活性剂来增加自身降解污染 物的能力,从而提高石油污染治理效果。研究人员通过筛选产生界面 活性剂能力强的微生物菌株,优化培养条件,并进一步研究界面活性 剂的生产与利用机制,以提高界面活性剂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效果。 五、微生物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微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 在一些挑战和问题。石油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微生物降解过程 相对困难,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微生物降解途径和策略。此外,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遗传工程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来改良微生物的降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

从环境样品中分离筛选石油 降解菌的方案

引言 随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石油日渐成为我过的主要能源,且需求量日益增大。研究表明,石油生产和运输环节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且污染面积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石油行业每年产生的含油污泥多大八十万吨。由于石油的粘度大、粘滞性强,会再短时间内形成小范围的高浓度污染,长期的石油污染还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减少土壤肥力,阻碍植物生长。同时,石油中所含的多环芳香烃具有“三致”效应,一些挥发组分能引起人体麻醉、窒息和化学性肺炎等疾病。因此,石油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目前,针对石油污染治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修复法,但物理方法修复费用较高,耗材较多:化学方法会使用大量化学淋洗剂,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相较而言,微生物修复技术由于生产费用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而被视为一项最具有应用前景的修复技术。而且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无论是DNA文库的建立,还是多态性分析方法的进步,都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既然生物修复法有诸多优点,那么就应该充分发挥其特性。本文则是着眼于环境样品,分离筛选其中的石油降解菌,以扩大培养进行更大规模的石油降解。 摘要 在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可逐渐改变自身的代谢条件以适应环境。即以石油烃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同时将石油烃降解。因此在这种土壤中存在着可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但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分离是生物法处理石油污染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考虑,以长期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为菌源,从中筛选、分离出高效的石油烃降解菌。要降解哪里的石油就用哪里的土壤培养石油降解菌。目前,国内对极端条件下石油降解微生物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低温、耐盐的石油降解菌,中国北方的大部分湿地,盐碱程度比较高,成年气温较低。无论是来源于海上还是来源于石油化工的污染都比较严重。本文针对大连开发区因石油泄露而被污染的白石湾,就地选取材料进行石油降解菌的筛选以及分离研究。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石油污染是目前全球环境问题中的重要议题之一。石油污染土壤会给生态环境和人类 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方法来处理石油污染土壤,成为当前环境保护 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土壤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手段。通过对石 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可以为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理论 和实践依据。本文将对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进行综述。 1. 分离方法 分离石油污染土中的微生物是研究其降解特性的基础。目前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稀释平 板法、摇瓶培养法、滤膜过滤法等。稀释平板法是一种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的方法,多 用于耐油微生物的分离。摇瓶培养法不仅适用于石油烃类的耐油微生物,对一些难以培养 的微生物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滤膜过滤法则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石油污染土中的微 生物。 2. 鉴定方法 分离出的微生物需要进行鉴定,确定其属种、菌株等信息。传统的鉴定方法有形态学 观察、生理生化实验、生化反应等。而现代的鉴定方法则包括生物学特性鉴定、蛋白质组 学鉴定、基因测序鉴定等。蛋白质组学鉴定是一种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能够为微生物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1. 降解途径 石油污染土中的微生物主要通过降解来清除石油污染物。其降解途径包括生物吸附、 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等。生物降解是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最主要的方式。微生物在降解 石油污染物的过程中,通过代谢途径将有机污染物降解成无害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等,从而将其清除。 2. 影响因素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降解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 pH 值、温度、含氧量、微生物种类等。 pH 值对微生物的降解活性有着重要影响。很多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都受到 pH 值的影响,而土壤 pH 值的改变会影响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温度 也是影响微生物的降解活性的重要因素。通常而言,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 代谢活动,从而增加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三、结语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对于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方法来 处理石油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完善的微生物资源库,深入研究微生物的降解途径

石油基塑料的微生物降解

石油基塑料的微生物降解 随着科技的发展,石油基塑料(Petroleum-based plastics)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这些塑料制品的降解问题也日益凸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微生物降解作为一种环保可行的解决方案,正逐渐受到人们的。本文将介绍石油基塑料的现状、微生物降解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利用微生物降解解决石油基塑料的环境问题。 石油基塑料是指以石油为原料经聚合反应制得的塑料。根据制造方法和应用领域,石油基塑料可分为PE、PP、PVC、PS等几大类。由于具有优异的性能和低成本,石油基塑料在包装、建材、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微生物酶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的过程。对于石油基塑料的微生物降解,首先是微生物通过表面吸附作用,将塑料作为碳源进行利用。接着,微生物分泌胞外酶对塑料进行水解,逐步将其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这些小分子有机物被微生物吸收利用,转化为生物质和能量。 石油基塑料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废弃物堆积和环境污染。由于石油基塑料难以自然降解,它们在环境中会持续存在数十年,甚至百年之久。

这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随着气候变暖,海洋塑料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些塑料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严重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解决石油基塑料的环境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其中,微生物降解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生物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接种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促进微生物与石油基塑料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塑料降解的能耗,并减少污染。另外,提高环境温度和添加营养物质也可以促进微生物降解石油基塑料的过程。 微生物降解作为一种环保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缓解石油基塑料的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和优化微生物降解技术,我们有望实现石油基塑料污染的有效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微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了微生物降解塑料的关键步骤、降解机制以及限制因素。文章还讨论了未来研究需要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引言:随着塑料的大量使用和处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传统的塑料降解方法主要依赖于物理手段和化学药剂,但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同时还可能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土壤微生物降解石油组分的微观机理初探共3篇

土壤微生物降解石油组分的微观机理 初探共3篇 土壤微生物降解石油组分的微观机理初探1 土壤微生物降解石油组分的微观机理初探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能源需要的增加,石油成为了当今世界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然而,石油的开采、储存和使用不当往往会导致石油泄漏,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石油泄漏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开始快速升高,它们会分解石油组分,从而消除污染物质并恢复土壤生态。因此,了解土壤中微生物如何降解石油组分是非常重要的。 石油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由不同种类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组成。微生物降解石油组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生化反应和代谢途径。微生物分解石油组分的基本过程包括:1)接触石油组分;2)吸附石油组分;3)释放外部酶到周围环境;4)酶催化下的脂肪水解;5)产生微生物生长所需能量的氧化反应。 首先,微生物需要接触石油,这需要通过表面特征来实现,如粘附性,化学感受性和胞外聚集物。此外,在土壤中,由于石油分子与矿物质和有机质共存,微生物需要先通过生物膜和微生物穴道进入土壤孔隙,从而与石油分子接触并降解。 当生物质吸附石油组分时,微生物会释放酶到周围环境。这些

酶,特别是脂肪酶、芳香族羧酸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和厌氧烷化酶,可以降解石油组分。在土壤中,这些酶也可以吸附到土壤小孔隙中,从而加快石油组分的降解速度。 当微生物吸附和酶释放成功时,脂肪水解是微生物降解石油组分的第一个反应步骤。脂肪水解指酶通过断裂石油组分的酯键和烷基侧链,将其转化为自由的脂肪酸和烷烃。这个过程是关键的,因为它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和细胞物质。 最后,微生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能和电子的变化,从而生产ATP并降解石油组分。这个过程在海洋、淡水和土壤等不同环境中可能有所不同,但氧化还原反应是高效降解石油组分的常见标志。 总体而言,石油分子降解的微观机理是复杂的,充满了多种生化反应和代谢途径。微生物使用这些反应和途径,将石油分子降解为生物可吸收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土壤和环境的目的。虽然这个过程仍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解决,但继续深入了解微生物降解石油组分的微观机理,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出高效和可持续的石油污染处理技术 微生物降解是一种高效、可持续的石油污染处理方法。通过生物膜和微生物穴道进入土壤孔隙,微生物释放酶并吸附石油组分,脂肪水解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微生物降解石油组分的关键步骤。深入了解微生物降解石油组分的微观机理,将有助于开发出更高效的石油污染处理技术,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微生物降解石油组分的微观机理初探2

不同来源石油降解细菌的筛选鉴定

不同来源石油降解细菌的筛选鉴定 【摘要】从江苏油田的原油和四种不同来源的土壤中,用三种不同的培养液筛选得到41株细菌。对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细菌的其中8株菌进行测序鉴定,初步确定属于芽孢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食碱杆菌属及无色杆菌属。 【关键词】石油;降解;细菌 石油及其加工品进入土壤,造成土壤的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具有处理效果好,污染物残留量低,不产生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很小,能够保持或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等优点[1]。向污染土壤中投加环境适应性强、降解效能高的菌种或菌群是提高石油类污染物降解效率的重要手段[2]。 1.材料与方法 1.1菌种来源 (1)土样:江苏真武石油基地。①132#磕头机(久置未用)旁表层土;②185#磕头机(长期使用)旁表层土;③磕头机附近草地草根土;④计量站旁表层油污土。 (2)原油:江苏真武石油基地。 1.2富集培养基 (1)无机盐培养液(g/L):NaNO32,K2HPO41,K2HPO4·3H2O0.5,NaCl0.5,MgSO4·7H2O0.1,CaCl20.01,FeSO4·7H2O0.01PH=7,石油烃(原油:柴油体积比1:4)1%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g/L):牛肉膏3,蛋白胨10,NaCl5,PH=7,石油烃0.5% (3)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石油烃0.5%,表面活性剂50mg/L 1.3石油中细菌的培养分离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冷却后,加入1%的原油混匀,倒平板。恒温培养箱中30℃静置培养。待平板长出菌落后选择不同颜色及形态的单菌落,划线纯化,将纯化菌株于试管斜面培养后于冰箱4℃保存。三个重复。 1.4土壤中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

正构烷烃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过程中的变化特征

正构烷烃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过程中的变化特征本研究利用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筛选分离正十六烷降解菌,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及分类鉴定,同时监测其对正十六烷的代谢活性。利用模拟土壤的泥浆体系的正十六烷降解实验验证功能菌株对土壤污染环境的适应性。 通过辽河油田油井周边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及电动修复实验,观测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目标降解菌及微生物整体群落的生长及代谢活性变化特征,由此明确目标降解菌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以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为菌源,以正十六烷为唯一碳源,筛选分离出3株具有较强的正十六烷代谢功能的降解菌,分别记为T1、T2和T5,依据菌落的生长形态及16s r DNA测序分析确定T1、T5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T2为鞘氨醇菌(Spingopyxis terrae)。 摇瓶培养的正交实验确定混合菌株在温度30℃,p H为7,C:N:P为100:10:2,盐度为1.5%的溶液体系中获得对正十六烷的最佳降解效果。(2)土壤模拟(泥浆)体系中的正十六烷降解实验表明,前述筛选所得正十六烷功能降解菌具有较好的正十六烷降解特性,微生物处理30天,正十六烷降解率达到29.3%。 试验初期,T2(Spingopyxis terrae)细菌数量丰度较高,中期替换为T1与 T5(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数量增多,各菌株数量的变化结合正十六烷降解率的变化特征,反映了多菌株组合应用所产生的共代谢优势。DGGE群落组成分析表明,各降解菌株在直流弱电场条件下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电场耐受性,但适应速率存在差异。 弱场强梯度(1.2 V·cm-1)刺激功能降解菌的代谢活性,电动-微生物处理30天,正十六烷降解率达到65.10%,较微生物处理降解率提高35.80%,表现出电动

石油降解微生物

分离石油降解微生物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背景土壤中石油污染的处理方法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种[1] :物理方法、化学方 法和生物方法。2 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落地石油治理所使用的主要是前两类方法,这些方 法所需时间短、见效快,有一定的实效,但存在较明显的缺陷:治理不彻底、费用昂贵或者 二次污染严重,所以 周双飞等(2009)报道了代号为ZSF的一种棒状杆菌属石油降解菌的诱变结果。石油污染 土壤生物修复(顾传辉,2001) 机油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研究(韩寒冰,2009) 白腐真菌降解石油的影响因素(谭丽泉,2008) 1 齐永强,王红旗,郭淼;土壤石油生物降解影响因子正交实验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2期 2 邓耀杰,林鹿,詹怀宇;白腐菌对芳香化合物的降解及其机制[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9年03期 3 何德文,蒋柱武,肖羽堂;白腐真菌在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防尘;2000 年03期 4 吴玉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油含量的研究[J];环境保护;1998年10期 5 林刚,文湘华,钱易;应用白腐真菌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 备;2001年04期 6 易绍金,刁浪滔;石油烃降解菌菌数测定方法评述[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4年03期 7 高大文,文湘华,钱易;白腐真菌培养条件对其分泌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 05期 7 史继诚;贾凌云;;微生物降解重油的初步研究[J];化工环保;2005年06期 李伟民,江映翔,尹大强,王连生;微生物选育技术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年04期 陶雪琴;党志;卢桂宁;易筱筠;;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研究进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张宝良;油田土壤石油污染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土壤石油生物降解影响因子正交实验分析 1 史继诚;贾凌云;;微生物降解重油的初步研究[J];化工环保;2005年06期 2 车雄伟,易绍金;油污土壤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3年02期 宁亚平;西北黄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菌种筛选与影响因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2 阮志勇;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石油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2 孙东平;胡凌燕;周伶俐;李亚维;杨家志;;高效石油降解微生物堆制法处理油污土壤[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6期 3 胡晓芳;夏福军;朱南文;张之崟;陈佳一;;原油污染土壤的生物法修复效果研究[J];环境化学;2006年05期 4 欧阳威;刘红;于勇勇;张丹;Valentina P.Murygina;许增德;;高羊茅对微生物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影响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1期 5 曾宪军;刘登魁;;微生物修复受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6 李玉瑛;郑西来;李冰;;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可行性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0期

一株既产表面活性剂又高效降解石油烃菌株的鉴定及降解效果

一株既产表面活性剂又高效降解石油烃菌株的鉴定及降解效果刘虹;王航;汪雪格;刘娜;温钢;付净;翦英红 【摘要】在修复石油烃污染的环境时,多采用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效果,而一些微生物既能降解石油烃,又能代谢分泌表面活性剂,从而促进油的乳化,提高油的分散程度,增大菌株和油珠的接触面积,提高其对石油烃的降解,增强修复效果.该研究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既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又高效降解石油烃的菌株B-6.通过观察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了菌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及降解石油烃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B-6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菌株B-6的发酵液经粗提后,得到黄褐色粘稠状生物表面活性剂粗品,其产量为2.19 g·L-1.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菌株B-6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物质.该菌株用于水中石油烃的降解,石油烃初始浓度为2 000 mg·L-1,120 r·min-1、30℃下振荡培养5d后,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率达99.13%.【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 【年(卷),期】2015(024)012 【总页数】5页(P2035-2039) 【关键词】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鉴定 【作者】刘虹;王航;汪雪格;刘娜;温钢;付净;翦英红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吉林长春130021;松辽水环境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22;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2 LIU Hong, WANG Hang, WANG Xuege, LIU Na, WEN Gang, FU Jing, JIAN Yinghong. Identification of A Surfactant-producing and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ing Strain and Its Degradation Efficiency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5, 24(12): 2035-2039. 近年来,由于人类在进行石油开采、储运和生产加工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的石油泄漏以及含油污水的不合理排放等,致使大量的石油烃进入环境,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杨明星等,2011;Farhad et al.,2000),其污染量大且面广,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给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程金香等,2004;陆秀君等,2003)。在石油烃污染环境的修复技术中,微生物修复技术由于清洁、投资低和效益高等优点受到重视(黄艺等,2009)。 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石油烃微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报道。根据微生物在代谢石油烃过程中是否分泌生物表面活性剂,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和不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有研究表明在石油泄漏污染场地,大部分石油烃吸附于土壤或其他介质上,或由于毛细力作用被包裹在介质孔隙中(Rober et al.,2006)。因此,在修复石油烃污染环境时,多采用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效果(马玉新等,2005)。而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带有亲水及亲脂基团的两性化合物(丁立孝等,2003),具有增加有机污染物的溶解性、降低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增加脂溶性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Banat,1995;刘桂萍等,2011;赵辉等,2010)等优点。目前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

含油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

含油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1.1技术背景 石油是原油和石油制品的总称。原油是积累的有机物质经过地质变迁而形成的,主要由链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以及少量硫化物、氮化物、环烷酸类等非烃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中烃类占所有组分的95~99.5%,其化学组成、颜色和物理性状等随产地的不同而略有不同.【1】 石油是现代社会的最主要能源之一,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石油工业的发展。【2】 在石油行业,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油气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落地原油及含油污泥、钻井废泥浆以及含油污水处理产生的废渣等三部分。【3】石油进入土壤后,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通透性,降低土壤质量;油污粘着在植物根系上,形成一层粘膜,阻碍植物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引起根系腐烂,影响农作物生长;石油富含的化学基团能与无机氮、磷结合并限制硝化作用和脱磷酸作用,从而使土壤有效氮、磷的含量减少,影响作物的营养吸收;【4】石油中的多环芳烃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5】。石油烃中不易被土壤吸附的部分能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1.2含油土壤的处理方法 为了消除土壤中的石油污染,各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处理含油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方法主要有焚烧法、固化法、热脱附法、溶剂萃取法、洗涤法等,这些方法存在价格较高、破坏土壤结构和组分、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限制了应用范围。【6】 生物修复因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易操作等优点,被认为是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中最有效、最可行和最可靠的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Hung-Soo Joo等人发现粉末状Candida catenulata 在23%食物残渣和77%柴油污染的土壤(2%柴油)培养13天后,84%最初的石油烃被降解,相比较没有接种的只有48%的降解率。【19】研究表明固定化细胞相比自由细胞有着很高的热稳定性,并且底物浓度明显的影响着降解的能力。【21】 3石油的微生物降解 .3.1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优势 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具有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但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中的作用最大。这是因为微生物具有种类多、分布广、个体小、繁殖快、比表面积大、容易变异的特点。 3.2环境中降解石油的微生物 能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非常多,有100余属,200多个各种(顾传辉等,2001)。一般认为,细菌分解原油比真菌、放线菌容易的多,更能有效地降解原油。降解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Sdu微生物大实验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实验目的】 1、从各地区土壤中筛选含几丁质酶的真菌及含果胶酶的菌株; 2、通过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菌株,掌握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微生物的筛选、分离纯化方 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3、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染色方法,掌握生理生化试验的原理与方法。 4、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技术、菌种保藏技术。 【实验原理】 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 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此次实验采取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a.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大部分不需要的微生物。 b.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等技术来完成。微生物的观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也可以用肉眼观察其菌落形态。前者是微生物的显微镜观察技术,后者是微生物的肉眼观察技术。 2、霉菌: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 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3、果胶酶筛选培养基:配制以果胶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利 用果胶的菌株才能够生长,依此来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产果胶酶的菌株。刚果红(Congo Red,简称CR)是一种染料,它可与果胶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果胶水解后的产物发生这种显色反应,在含有果胶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果胶形成红色复合物。当果胶被果胶分解菌分泌的果胶酶分解后,刚果红-果胶的复合物就将无法形成,从而在培养基中形成以果胶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果胶分解菌。 4、几丁质酶筛选培养基:配制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只有能分 解利用几丁质的菌株才能够生长,依此来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产几丁质酶的菌株。因为几丁质不能溶解于培养基,故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表现为浑浊,若菌株能够产生几丁质酶,

石油降解率的测定

1.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AciiietobacterBHSN的研究曹娟等 培养结束后在25mL石油培养基中加入5mL正己烷及用正己烷溶 解10000mg/L菲25月内标,充分振荡溶解石油。然后倒入50mL离心管中,于4℃, 10000i7min离心5n)in,取上清液用正己烷重复萃取2次,合并萃取液定容至25mL,然后取luL上清液进行GC测定。气相色谱仪为HP5890,色谱柱为HP・5。色谱条件:80℃保持5min,以3℃/min升至165℃,保持2min,再以5 ℃/min升至270 ℃,保持lOniiiio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80℃。 选用此法的原因有: ①实验用的是液体培养基,且石油的体积分数为0. 5%,含量较低。因此排除重量法; ②实验中液体培养基近30ml,与该方法的数据较为接近;且,该文献是测定单种菌对石油的降解效率,与后续实验目的一致; ③实验过程较简单,步骤清晰,需要的实验器材较常见,因此可减少实验器具的浪费,节省开支; 2.北极海洋沉积物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系统发育分析林学政等 降解率的测定(重量法):将石油降解菌活化后以2%的接种量接种于含50mL筛选培养基的100mL三角瓶中,于5℃下振荡(150r/niiii)培养14d。培养液用10mL正己烷萃取2次,收集合并上层有机相,经旋转蒸发和50℃烘干,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恒重,称重。以不接菌的培 养基经上述步骤处理为对照。除油率按式(1)计 算: n=((Mo-M)—(M cO-M c))/M0x 100% (1) 式中,Mo为处理样

的接菌前石油的质量(g) ; M为处理样经接菌处理后残油的质量(g) ; M°o 为对照处理前石油的质量(g) ;Me为对照样经振荡14d后的残油质量 (g)。 3.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对水体中石油短降解的促进作用吴小红等 石油降解率的测定:由于本实验中含油量远大于2mg/L,因此采用重量法测定油含量。往石油煌培养基中加入筛选所得菌和鼠李糖脂溶液,经摇床培养(180r/niiii)后,取样分析。首先加入1+1硫酸(5ml 硫酸/1L 样液),酸化样液,然后转至分液漏斗,加入氯化钠(其样约为样液的8%),用25ml石油酸(3为60℃)萃取3min,静置分层, 收集上层液;用石油酸萃取样液2次,合并上层液用干燥的无水硫酸钠脱水,过滤,收集滤液于60℃水浴蒸至近干,在置于65c恒温箱内烘干lh,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以不接菌的培养液为对照组。石油燃降解率的计算: mi - m2 - cc 降解率%= ------- X 100 nil 式中,mi:对照组残油重量(g); 13:样品残油质量(g)o 4.高温煌降解菌在含油污水生化处理中的应用刘俊强等「 单株菌种石油降解率的测定:将筛选的各个菌种用无菌水制成菌悬液,以相同加入量接入到原油培养基中,并放置于50℃, 180r/min 的摇床培养7d,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活菌数,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残余油含量,按下式计算石油降解率爪%):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残余油含量:

大庆油污土壤中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和鉴定研究

大庆油污土壤中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和鉴定研究 摘要:在大庆油田中存在着大量的油污土壤,而这些油污土壤往往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通过筛选和鉴定具有石油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对大庆油污土壤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大庆油污土壤中的石油降解菌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显示出具有潜在的石油降解能力。 1. 引言 油污土壤是指在地表或者底下渗透的原油或其加工产品与土壤、沙漠、河床等干旱区域的粒状土壤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含油固体,或者是利用原油开采、加工、储运等生产过程中产生成的废弃物。油污土壤的存在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生态系统、人类和动物等产生危害和影响。 大庆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田之一,自60年代建立以来主要以常规油开发为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产量的增加,大量油污土壤聚集在大庆油田周边,给周围的自然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目前,治理油污土壤主要方式是利用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降解油污土壤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石油降解菌则是这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研究材料和方法 大庆油污土壤样品:取自大庆油田周边的油污土壤 2.2.1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 使用石油为唯一碳源的酸钠盐琼脂板进行筛选。在石油酸盐琼脂板上采用滴斑法进行接种,培养温度为30℃,观察5天后出现石油降解菌生长的菌落。 2.2.2.1 形态学鉴定:对筛选出的石油降解菌进行直接形态观察,建立形态学特征的描述。观察形态、大小、形状、边缘、颜色、透明度等。 2.2.2.2 生理学生化鉴定:采取不同的生理学和生化学反应进行检测,检查石油降解菌的酶活性和代谢特性是否符合石油降解菌的特征。 2.2.2.3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16S rRNA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的菌种。 3. 结果 通过酸钠盐琼脂板方法的筛选,共筛选到5株具有石油降解能力的菌株。 通过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了所筛选到的5株细菌的种属和菌株编号,如表1所示:

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及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

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及石油 降解菌的筛选鉴定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石油原材料和石油产品的需求 量迅速增加。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石油污染进一步扩大。石油在开采、 运输、储存、加工和生产过程中,会泄漏到环境中并随着水体和大气循环进入土壤,进而破坏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影响其通透性。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有机混合物,由各种极性和非极性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胶质和沥青等物质组成。针对石 油污染土壤修复,按处置地点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两大类。本文 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原位修复技术中的原位热脱附、原位高级氧化、气相抽提、 生物通风、阴燃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石油降解菌;筛选鉴定 引言 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也日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不同年代开发的油井周围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和全量随着油井运行时间的增 长呈现增高的趋势。原油和钻井液中含有的重金属及油田开采区农业生产中化肥 的施用,常导致土壤重金属浓度提高,致使油田开采区土壤呈现石油烃和重金属 复合污染特征。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常会产生不同的 环境行为和环境效应。目前,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药、有 机鳌合剂、石油烃及芳香类化合物与重金属之间的复合污染。石油生产、运输和 应用,农业机具清洗或泄漏等途径都会产生石油烃与重金属复合污染。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土壤为远离油井污染的清洁耕作层黄绵土,有机碳含量 6.26mg/kg,pH值为8.11,土壤颗粒机械组成为小于0.002mm的黏粒占 10.97%,0.002~0.05mm的粉粒占72.05%,0.05~2mm的砂粒占16.98%。供试原油为 延长石油公司采自陕西安塞的原油,密度是0.858g/cm2,黏度系数为4.05mPa.s;柴油为普通商品油品,密度是0.854g/cm',黏度系数为3.45mPa.s。 1.2模拟石油污染 实验设计3个处理组,石油质量分数分别为T1(3g/kg)、T2(6g/kg)、 T3(12g/kg),对照组CK(0g/kg),按照土壤质量(15kg)称取石油于烧杯中,加 入适量石油醚,使石油完全溶解后,混匀后置于塑料花盆中,加入1L水,静置 24h,每盆横向定植5条新鲜芦苇根茎。培养60d后,采用抖根法收集芦苇根际 土壤,一部分4C保存,用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另一部分-20C保存,用于高 通量测序。 2结果与分析 2.1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 柴油和原油污染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别见图1-2,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柴 油还是原油污染土壤后,水分特征曲线都会出现下移的特点,说明在同一水势下,由于石油烃的污染,土壤含水量下降,且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含水量下降的更 为剧烈。未受污染土壤饱和含水量为34.41%,柴油处理土壤后饱和含水量范围在32.40%~37.91%,平均值为33.63%,原油处.理下土壤饱和含水量在 31.01%~35.07%,平均值为.32.52%;当土壤受到pF<1.50低吸力影响后,未污染 土壤含水量降至33.75%.此时,柴油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平均值为30.72%,柴油污 染浓度在100g/kg时含水量最低,仅29.03%,原油处理土壤含水量均值为 29.23%,当原油污染浓度为50g/kg时含水量最低,为27.99%;当土壤受到 pF=3.50的吸力后,未污染土壤的含水量为15.90%,柴油和原油处理土壤在 200g/kg重度污染下达到最低,含水量分别为12.43%,10.47%;pF=4.18吸力下, 未污染土壤含水量为10.89%,柴油处理中,污染为20g/kg时含水量达到最低, 仅为8.48%,

萘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长特性和降解途径探究

萘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长特性和降解途径探究 朱星;王若宇;汪锐;白雪;任龙飞;邵嘉慧;张小凡 【摘要】从天津大港油田附近污染土壤中分离出1株萘降解菌株DGN9,经形态学和16S rDNA测序鉴定,该菌株属于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最适萘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 mg/L,在NaCl质量分数为1%、2%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其对萘的可能降解途径为水杨酸降解途径.同时,该菌株对蒽、菲、芘、联苯、对苯二甲酸、邻苯二酚、苯酚、苯甲酸钠、水杨酸、邻苯二甲酸等底物也有降解作用,具有底物生长广谱性.%A naphthalene degrading bacteria DGN9 was isolated from Dagang Oil Field in Tianjin.Through morphological analysis and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DGN9 was identified as Achromobacter sp.Its 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 was 30 ℃,optimum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naphthalene was 1 000 mg/L,and optimum growth pH was 7.DGN9 could grow well when NaCl mass percentage was up to 1 % or 2 %.The possible degradation pathway might be salicylic acid pathway.The strain could also degrade anthracene,phenanthrene,pyrene,biphenyl,p-phthalic acid,catechol,phenol,sodium benzoate,salicylic acid and phthalic acid,covering a wide variety of substrates. 【期刊名称】《环境污染与防治》 【年(卷),期】2017(039)004 【总页数】5页(P379-38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