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教育学:判断说理题、材料分析题(范例)

(完整word版)教育学:判断说理题、材料分析题(范例)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判断说理题:教育学就是教育实践经验的集合.

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二者的区别: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教育规律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反映的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而教育实践经验是对教育现象的感性认识,反映的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偶然的联系,其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2)二者的联系: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源于教育实践,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理性升华;教育实践的开展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2、判断说理题: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规律。

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二者的区别:教育规律反映的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而教育方针政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制定的,是人为制定的,带有制定者主观意志的色彩,往往只适用于一定的时空,而且有对错之分。

(2)二者的联系:教育规律是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内在依据,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必然反映着教育的规律。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判断说理题:教育具有独立性,因此可以脱离社会需要而发展.

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即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也具有能动作用。譬如,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要有一定的预见性,适当超前于经济发展,即所谓的“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2)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说教育可以脱离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任意发挥,因为教育最终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1、判断说理题: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在个体的活动中,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2、判断说理题:有人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对人的发展取决定作用的是遗传因素。

要点: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

(2)但是,遗传不能决定个体身心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等)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3、判断说理题: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要点:这是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1)环境(包括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也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但是,人们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等)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4、材料分析题:我是一个9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5岁时,我就开始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上课,以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可是,近一段时间,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我想尽了各种方法,他都不肯再学习。我真不知怎么办,请帮助我.

这位家长望子成在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进行分析。

要点:

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之所以适得其反,是因为他的做法违反了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同时教育的作用又受到儿童身心发展状况、特点和规律的制约。要使教育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就必须根据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2)这位家长不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兴趣、需要出发,只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为开发孩子智力,强迫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的学习,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等特点。正是因为家长的这种错误教育方式造成孩子逐渐对学习感到厌倦,甚至导致孩子个性的改变乃至畸形发展,这是很多家长的悲哀。因此,我们必须杜绝这种“拔苗助长”“凌节施教”的错误做法。

(3)我认为这位家长应该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等特点和规律,合理规划孩子的学习、休息和娱乐,丰富孩子的童年生活,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另外,要尊重孩子的需要、兴趣和愿望,指导孩子自主作出选择,为孩子特长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而不是盲目跟从,强迫孩子学习各种特长.

第四章教育目的

1、判断说理题: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外活动开展的。

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补充,但不是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才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

(2)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并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2、判断说理题:有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反对应试教育,要取消考试。

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应试教育"是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二者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素质教育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取向。

(2)实施素质教育并不等于就要取消考试。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方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过于重视考试,过于追求分数,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背离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背离素质教育的根本方向。

3、材料分析题:错误也美丽

某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经过讨论,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瓶子的口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乌鸦的嘴够不着。但有一位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是因为乌鸦的嘴太大了,伸不进瓶子。”教师一愣,随之付之一笑:“坐下,再仔细读读课文。”学生满脸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两分钟,学生又举手了:“老师,我说的书上没写。"被打断教学的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

再举手,坐下吧!”学生欲辩又止,却也不肯坐下,教师上前,将学生按在座位上……

问题:你对该老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请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1999年6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创新精神或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位教师的做法,违背了素质教育主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根本核心.

(2)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知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提供民主、宽松的氛围,有意识地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置疑、思考,鼓励学生的求异、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结合心理学理论陈述)

(3)该老师的行为是不足取的,他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仅不以为然,没有给予肯定和赞扬,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还粗暴地否定和喝退了学生的创新行为.从以下几个关键词句可以看出:“教师一愣,随之付之一笑”“教师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烦地说”“既然书上没写,就不能乱说,必须想清楚再举手”“将学生按在座位上”。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核心.

(4)我认为老师不但要充分理解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发展,而且,还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创新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孩子的创新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4、材料分析题:2004 年《神州教师》杂志对幼童的生存状态举行了调查。调查发现: 833 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 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体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问题: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违背了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方向。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经验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应试教育"过于追求分数,过于重视考试,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严重地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背离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童年本是快乐的,但他们不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做事,不能自由地学习和游戏,而只能穷于应付作业和考试。学校生活质量的低下,不仅使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而且由于考试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使他们身心疲惫甚至处于崩溃的边缘。

(3)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要改变“分数至上”的传统观念,倡导素质教育。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考试压力和心理负担,并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出发,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下自由地学习和成长,使学习变成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使学校变成学习的乐园,使童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1、判断说理题:倡导非制度化教育,就是要取消学校,取而代之的是非学校化、非正规化的教育形式。

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它针对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学校对于人的发展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如人际交往能力、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等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每一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如果他离开这个教育体系,他也不至于被迫终身放弃利用各种教育设施的权利。因此,倡导非制度化教育,并不是要取消学校。

第七章学生与教师

1、材料分析题:山鹰,起飞了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文,办公室的门开了,高三(6)班学生刘勇走到我前面,声音很小,脸上带着一丝不安的神色对我说:“杨老师,请您帮我看一首小诗。”说完就把他写的《山鹰》递给我。“呵,你怎么不给赵老师看?”

他低着头,没有吱声.

“他是你的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我一边看诗,一边唠叨着.

“赵老师看过,说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说着,他眼角边含着的眼珠差点要滚出来.

“癞蛤蟆……这是什么意思?”

“说我期中考试有两门不及格,还写什么诗!”

“噢!”我望望刘勇,他好像很委屈.

“很好。”诗前面的“题记”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山里孩子最喜欢什么?山鹰!我一个山里孩子,也像山鹰一样,有着搏击长空的雄心与信心.”这哪里是“题记",是理想之光!是童心在闪耀!看后,我鼓励了刘勇一番,并指出了诗的缺点以及如何个性的意见。刘勇带着希望和信心离开了办公室。

第二天,刘勇就将修改稿送来了。我给他写了一段评语,并将诗稿与评语寄给山西的《语文报》。

这一次,除了跟他谈诗以外,还和他谈了要学好其他学科,争取考一所重点大学,我还告诉他,我跟赵老师讲过他的情况,赵老师说,上次批评他并无恶意,是恨铁不成钢.我叫刘勇主动去找赵老师交交心。过了不久,《语文报》在“发表园地里”用红标题将《山鹰》登出来了。

《山鹰》发表后,刘勇还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鼓励信100多封。“山鹰”起飞了,我为他祝福。这年放寒假,刘勇的班主任赵老师告诉我,期末考试,刘勇跃生到前列,还说谢谢我助了他一臂之力.后来,刘勇还考上了大学。

问题:(1)富勒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2)请用富勒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分析两位老师各处于专业发展的哪个阶段。

参考答案:

(1)富勒美国的富勒提出了在成为教师过程中教师关注的4阶段发展模式。这4个阶段分别是: ①任教前关注阶段;②早期求生阶段;③关注教学情景阶段;④关注学生阶段。

(2)我认为赵老师处于关注教学情景阶段,而杨老师处于关注学生阶段。富勒认为:处于教学情景阶段的教师既包括生存关注,同时也会关注教学上的种种需要或限制以及挫折。教师关注较多的是自己的教学表现,如关注教学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技巧以及尽其所能地将其所学运用于教学情境之中,而仍不是学生的学习。而处于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开始把学生作为关注的核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

案例中,赵老师主要关注关注考试科目的教学,关注自己的教学表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处于关注教学情景阶段;而杨老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关注学生情感、人格尊严、个性发展和内在需求,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和持续性.因此,赵老师应该处于关注学生阶段。

2、材料分析题: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散文《土地》,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突然,有一位学生问到:“老师,既是野马何来缰绳?”毫无准备的老师张口结舌。最后很不耐烦地说“如果你少钻牛角尖儿,你的学习成绩还会好些吧?"老师的回答使这位学生非常难堪,学习兴趣全无。

请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分析上述案例。

要点: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包括:(1)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案例中的教师对提出质疑的学生非但没有给予赞赏和鼓励,而是很不耐烦地喝退,挖苦、讽刺学

生、粗暴对待学生。教师的这种行为违背了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理想师生关系基本特征。

(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学生具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权力。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疑问是教学的起点,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和见解,与学生互相配合、教学相长,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而非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

第八章教学

1、判断说理题:有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伴随能力的发展,掌握的知识越多,能力就越强。

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任何能力的发展都要依赖于知识,能力是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但是能力与知识不存在必然的成正比关系,知识的掌握未必带来能力的提高。

(2)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了解认识的过程,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逻辑推导与论证,能够自如地、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来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判断说理题:某教师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该教师的认识是否正确,结合教育学的知识说明理由。

要点: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该教师没有真正全面发挥其主导作用。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会学。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靠教师调动的。衡量教师主导作用是否发挥好要以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为根本衡量标准.

3、判断说理题:有人认为,讲授法就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问答法就是启发式教学方法。

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注入式教学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而启发式教学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

(2)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为启发性教学,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是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即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教授法运用得当也具有其启发性,问答法运用不当也可能变为“填鸭式”。

4、判断说理题:有的老师认为,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延续,其地位和上课是一样的,因此要同等对待。

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二者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2)课外辅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辅导的内容和措施,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外辅导上。教师要把主要精力发在课内的教学上。

5、材料分析题:通过教师启发,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乌鸦真聪明,通过投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唯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个胖胖的小男生,稚气的脸上满是执着.执教者有些惊慌失措,“你为何这样说?”她追问。“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教室内静得出奇。“石子怎么会淹没水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多动脑筋,希望小朋友们也要注意!”执教者显然有些发怒了。在学生们的齐声“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丧的神色中透出一丝不服。

请运用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分析评价上述的案例.

要点:

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他的行为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1)新课程倡导全面发展的教学观、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和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①全面发展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使教学成为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③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2)案例中,且不说“乌鸦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确,但它却充分表现了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更是一种求实的科学品质。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没了!”却被老师视为不知常识,还成了教育其他学生的反面素材。该教师的做法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学视为纯粹预设的、封闭的、单向的、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把学生视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是一种“目中无人”的做法,显然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全面发展、交往与互动和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3)教学应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以上案例中,倘若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耐心地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肯定“乌鸦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确性,对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求实的科学品质作出赞赏,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6、材料分析题: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师生双边活动:

老师问:“邱少云身上是怎么烧着的?”

学生答:“敌人打出的燃烧弹烧着的.”

老师又问:“邱少云身后有什么?”

学生答:“有一条水沟。"

老师再问:“邱少云跳进水沟里没有?”

学生答:“没有。”

老师接着问:“邱少云最后怎么样?”

学生答:“牺牲了。”

有人认为这是启发式教学,你认为是吗?为什么?请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进行分析.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要点:这个教学片断不是启发式教学。

(1)因指导思想不同,各种教学方法可合并为两大类:注入式和启发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其中,启发式教学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是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即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

(2)上面教学片段中的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未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基本上是简单的、教条式的一问一答,未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未能促进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不符合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这个教学片断不是启发式教学。

(3)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第十章思想品德教育德育

1、判断说理题:根据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德育规律,德育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知、情、意、

行的顺序进行教育培养。

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2)但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第十一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判断说理题:有人认为,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就是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个别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所有学生,包括先进生、“后进生”和中间生等各类学生。

(2)班主任要个别教育工作要“抓两头、促中间”。其中,做好后进生工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

2、材料分析题: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用培养班集体的理论分析该案例。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

良好的班集体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因此,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

如果我是邹老师,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在此基础上,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训练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促进班集体的形成.我会这样做:

首先,确立科学合理的班级奋斗目标。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同班干部或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和确立班级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使学生有明确可行的奋斗目标.

其次,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健全班级组织。通过了解考察,选举或委派班级干部,培养班级积极分子,产生能够发挥核心作用的班委,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第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通过与学生讨论,制定班级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确保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四,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使全班学生充分交往,增进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集体奠定感情基础;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和功能,更好地分工协作,把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班级核心;激发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形成正确舆论.

第五,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通过经常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理论,了解时事,掌握道德规范,坚持大力宣传好人好事,坚决抵制不良行为的影响,逐步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材料分析题::学生评语一则

你上课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纪律观念差,你课前不做好预习,作业做得慢,不懂的问题不虚心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你原本可以学得很好,可你的好动、粗心和懒惰,使你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老师希望你在暑假中好好反省一下……

问题:你对这则评语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如何写好评语。

(1)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操行评语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优点、缺点、期望或今后努力方向.这则评语只写缺点,没写优点和期望的话。而且写缺点时用词缺乏分寸,用了一些刺激、挖苦的词,如“好动、

粗心和懒惰”“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等,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2)班主任写操行评语应遵循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和全面性原则。该评语没有以学生的事实为依据,夸大其词,违背了客观性原则;没有用发展的眼光,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违背了激励性原则;该评语以偏概全,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违背了全面性原则。(3)要写好评语,首先既要写缺点,也要写优点和期望,而且优点一般要作为主要部分来写;缺点一般写在优点后面,写缺点时用词要有分寸;期望是间接性的要求,一般以鼓励和激励为主. 其次,班主任写操行评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客观性原则.要实事求是,真是地评价每一个学生。②激励性原则。重在激励,使学生感到鼓舞、振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前进的信心.③个性化原则。要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套话俗话,要反映每个同学鲜活的生命个性。④全面性原则.要从德、智、体等各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

(完整word版)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推荐文档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 汇编7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2014.广西】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表现为( )。 A.培养合格的政治人才 B.劳动力再生产√ C.促进文化的融合 D.减少人口数量 解析:解析:教育对经济发展(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2.【2014.四川泸州】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解析: 3.【2015.陕西汉中】经济、政治、文化共同构成了制约教育制度的因素,下列选项中难以反映经济对教育制度制约功能的是( ), A.古代学校教育内容大多是伦理、宗教内容,而非生产知识与技能 B.一些发达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达到12年 C.近代以来出现了一些专门培养工业、农业、商业人才的学院 D.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集权制,而美国则实施分权制√ 解析:解析:在古代学校教育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伦理的、宗教的内容,而不是生产知识与技能。这与当时生产力及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不高.不需要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来传递劳动知识和技能有关。故A可以反映。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越来越长,一些国家已经达到了12年,这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大。故B可以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专业化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才会出现有关工业、农业、商业等专业或职业的学校。故C可以反映。同为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集权制.而美国在教育行政上实施分权制;同样是实施分权制,美国的分权制又与英国的分权制不同,各自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这些都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引起的。 4.【2015.重庆双特】“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人的关系 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D.教育与社区的关系 解析: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是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这句话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2010.江西】“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反映了教育与( )的关系。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解析: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意思是:教化老百姓养成一种好的民风必须从教学开始。所以这两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优质】教育学案例分析题-word范文模板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篇一: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 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 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 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 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 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 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 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 学依据?

完整word版,教育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教育概论》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中国的《学记》。 2、学校教育产生于_奴隶_ _社会。 3、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授课)制。 4、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 5、发现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结构主义课程代表人物_ 布鲁纳_提出的。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和上课、作业布置与修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说服教育。 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准备阶段 和运用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 A )为主。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C )。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告子 4、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B )特点。 A.示范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6、把人视为教育的根本,宣扬人性的解放,这体现( A )教育目的观。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7、不属于教师的专业权利的是( D )。 A.教学权 B.获取报酬待遇权 C.管理学生权 D.参政权 8、“严师出高徒”等谚语在我国很流行,这是( B )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论 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C )。 A.传授知识给学生 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D.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判断题 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2、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 3、在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就是贯彻了启发性原则。(×)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5、“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打地洞”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6、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7、实习属于课程的范围。(√) 8、教学就是指教什么的问题。(×) 9、智育与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可以以教学代替智育。(×) 10、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经典的“认知发展理论”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柯尔伯格。(√)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 (4)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缺点: (1)妨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2)缺乏灵活性 (3)不利于因材施教 (4)学生间缺乏真正交流 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答:(1)学生主体有多种特性,一般具有整体性、能动性、独特性、发展性等。(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他们主动建构、转化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毫无批判地接受。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研究和了解学生需要,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做到教学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辨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答:(1)社会道德主流是好的,其负面影响相对于正面影响而言乃是“胳膊”,对青少年影响是有限的 (2)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弘扬主旋律,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影响,能为学生抗御社会不良影响打造一道“防火墙”。(着重分析学校德育的正功效) 2、“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 答:这一说法正确。符合“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价值观、态度、人格塑造等方面也应该重视;教学要体现教书与育人并重。 3、“教,是为了不教。” 答:这一说法正确。符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学会学习是适应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的需要。 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答:这一说法是中国传统师道尊严的核心观念。它建立在人情常伦的基础之上。缺乏法律关系为基础的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发挥有所妨碍。应该建立相互尊重、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韩老师就沈××同学丢钱的事来到了班上….第二天,丢失的钱又回到了沈××同学那儿。….韩老师亲切地劝说她,并表扬了她的行为…… 试以“德育原则”的有关理论对韩老师的上述做法进行分析。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 循序渐进原则 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完整word版)教育学:判断说理题、材料分析题(范例)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判断说理题:教育学就是教育实践经验的集合. 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二者的区别: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教育规律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反映的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而教育实践经验是对教育现象的感性认识,反映的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偶然的联系,其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2)二者的联系: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源于教育实践,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理性升华;教育实践的开展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2、判断说理题: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规律。 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二者的区别:教育规律反映的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而教育方针政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制定的,是人为制定的,带有制定者主观意志的色彩,往往只适用于一定的时空,而且有对错之分。 (2)二者的联系:教育规律是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内在依据,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必然反映着教育的规律。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判断说理题:教育具有独立性,因此可以脱离社会需要而发展. 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即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也具有能动作用。譬如,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要有一定的预见性,适当超前于经济发展,即所谓的“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2)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说教育可以脱离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任意发挥,因为教育最终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1、判断说理题: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在个体的活动中,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2、判断说理题:有人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对人的发展取决定作用的是遗传因素。 要点: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 (2)但是,遗传不能决定个体身心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等)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等)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3、判断说理题: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要点:这是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教育学:判断说理题、材料分析题(范例)复习课程

教育学:判断说理题、材料分析题(范例)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判断说理题:教育学就是教育实践经验的集合。 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二者的区别: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教育规律是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反映的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而教育实践经验是对教育现象的感性认识,反映的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偶然的联系,其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2)二者的联系: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源于教育实践,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理性升华;教育实践的开展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2、判断说理题: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规律。 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二者的区别:教育规律反映的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而教育方针政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制定的,是人为制定的,带有制定者主观意志的色彩,往往只适用于一定的时空,而且有对错之分。 (2)二者的联系:教育规律是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内在依据,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必然反映着教育的规律。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判断说理题:教育具有独立性,因此可以脱离社会需要而发展。 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即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也具有能动作用。譬如,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要有一定的预见性,适当超前于经济发展,即所谓的“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2)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说教育可以脱离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任意发挥,因为教育最终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1、判断说理题: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在个体的活动中,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2、判断说理题:有人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对人的发展取决定作用的是遗传因素。

(完整word版)教育学1000题

教育学考前1000题(100题) 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法制 B.充足的教育经费保障 C.开放 D.创新 2.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 B.梁漱溟 C.黄炎培 D.陶行知 3.强调在教育内容中应大力安排古典文化作品的教育流派是() A.实用主义 B.永恒主义 C.自然主义 D.结构主义 4.我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雄辩术原理》 5.“教育与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为生产生活经验。”这句话反映了()的教育特征。 A.原始社会 B.现代社会 C.封建社会 D.古代社会 6.在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时,()提出“庶-富-教”的思想。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7.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父母教子女 B.幼猴学跳跃 C.到电影院看电影 D.课外活动做航模 8.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来自()。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9.下列观点不能体现教育平等观念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学不躐等 D.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10.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倡问难与距师并主张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的教育家是() A.墨翟 B.孟轲 C.王充 D.韩愈 11..关于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下列说法正确确的是() A.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B.择校问题无关教育公平,他是市场经济在教育领域内的必然体现 C.教育质量的提升要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 D.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现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12.关于教育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我国古代的朱熹所持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里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3.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A.遗传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获得性 14.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A.演绎法 B.归纳法 C.辩证法 D.阶级分析法 15.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16.“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论语》

(完整word版)教育学简答题

教育学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革命性 2、简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2)有助于掌握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3)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4)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 4、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1)学校生活组织应以儿童为中心)(2)教育即生活(3)教育即生长(4)学校即社会(5)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与改组(6)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 5、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1)培养目标的狭窄性(2)阶段性和等级性(3)强制性与专制性(4)机械性与刻板性(5)独立性与无衔接性 6、政治经济制度是如何制约教育的?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7、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科技必须要重视教育的发展。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当前建设的一大中心,围绕文化建设教育地位日显突出,提升到战略高度。 (3).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家的文化力成为比较的重要方面,教育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 8、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10、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1、简要分析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简述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3、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有什么作用? (1)定向功能。教育目的及其所具备的层次性不仅内含对整体教育活动方向的规定和结果的要求,而且还含有对具体教育活动的规定性。 (2)调节功能。一定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依据自身或人的发展需要对教育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重要手段,以便达到使其自身发展的目的。 (3)评价功能。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检查评价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

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word(完整版)

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word(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以下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开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流派是( ) A. 实用主义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2. 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 A. 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B. 教育的纲领性定义 C. 教育口号 D. 教育隐喻 3. 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是( ) A. 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 B. 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C. 教育开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性 4. 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开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教育学是( ) A. 凯洛夫 B. 赞科夫 C. 苏霍姆林斯基

D. 阿莫纳什维利 5. 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开展”这种教育目的是属于( ) A. 个体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6. 我国现行学制是( ) A. 单轨制 B. 双轨制 C. 三轨制 D. 分支型学制 7.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面世。以下对该书根本主张的概论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强调学术标准,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B. 强调学科根本构造的学习和发现教学法的运用 C. 强调中小学教师和课程专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D. 主张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方式交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8. 倾向于废除直接教学,废除考试的教学课程流派是( ) A.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C.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D.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完整word版)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多云文档名称:《(完整word版)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文档作者:凯帆 创作时间:2021.07.30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

(完整word版)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属于这一范畴。 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不仅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综合实践劳动在内的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在智能。品德、美感、体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的,就形成了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会经常发生诸如明知顾犯之类的错误行为,这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 4、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 6、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所谓“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和已有经验,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7、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育要收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教育具有继承性;二是教育要收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三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8、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这种说法不正确.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二者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 9、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并不是能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高等教育学试题-(样题及参考答案)(2021年整理)

(完整)高等教育学试题-(样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高等教育学试题-(样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高等教育学试题-(样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高等教育机构中,不属于古代高等教育机构的是(D)。 A那烂陀 B岳麓书院 C康斯坦丁堡帝国大学 D巴黎大学(中世纪大学) 2.《莫里尔法案》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代表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出现,该法案颁布的年份是(A)年. A 1862 B 1762 C 1861 D 1772 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著名高校( B )的校训. A北京大学 B(前)清华大学 C南开大学 D浙江大学 4.在理性主义大学理念里,人永远是教育对象,追求知识和智能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是( B)。 A杜威 B纽曼 C查理斯·范海斯 D詹姆士 5.高校教师借助学科、专业范围内的行业自律、同行交流的教学发展模式,称为( C )。 A 自我反思模式 B 专家指导模式 C 群体自助互动模式 D 专家介入模式 6.学校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的结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扁平制 7.下列决策模式中,(B)不属于高校组织决策模式. A行政主导模式 B 党政主导模式 C学术主导模式 D双重结合模式

(完整word版)学前教育学试题---判断说明题

学前教育学试题判断说明题 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 1.现代学前教育越来越将培养“完整儿童”作为主要的目标。 2.陶行知提出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活教育”理论。 3.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4.幼儿教育是指对0~6学龄前儿童实施的教育。 5.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在1996年正式实施的。 6.智能玩具会完全取代传统玩具。 7.高度的城市化对儿童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8.活动是幼儿了解环境的主要方式。 9.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儿童优先”。 10.在幼儿之间的冲突只是小孩子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11.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尚未对儿童的能力的认识达成一致。 12.尊重幼儿的合法权利是指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意愿安排教学活动。 13.幼儿教育主要是教师的事情,保育员主要安排好幼儿的生活就可以了。 14.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能让文化课占据主要内容。 15.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必须覆盖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各个方面,否则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16.某个幼儿园制定的某个月计划进行的教学活动属于幼儿园的中期目标。 17.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自尊心。 18.为了让幼儿在艺术方面有所特长,可以暂时放松智育方面发展的需要。 19.学前儿童全面发展就是要求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平均发展。 20.幼儿园体育必须以全面、科学地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

21.所谓智育就是要通过教学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22.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通过艺术活动。 23.游戏中可以融入知识教学,也可以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24.幼儿自发地游戏会扰乱教师的正常教学计划,应该加以限制. 25.幼儿玩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活动本身,是为了好玩而游戏,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目的。 26.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等生活活动外,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游戏. 27.游戏是一种独特的活动,与幼儿生活、学习等没有联系。 28.在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千万不要干扰其活动,否则会限制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9.游戏是幼儿自觉的学习活动。 30.幼儿是独立的人,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31.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意义往往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背后潜在的能力发展. 32.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33.幼儿喜欢游戏,喜欢把他们的一切活动游戏化。因此,游戏化的活动就是游戏。 34.在我国幼儿园中,按教育的作用可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两类。 35.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却没有明确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36.某个游戏中往往只能体现出游戏的一个方面功能,教师只要抓住这一点就可以了。 37.教师要对儿童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因此,在幼儿游戏时要让幼儿明确游戏的目的。 38.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只是顺其自然,不需要老师花太多精力. 39.儿童入学后如果不适应,容易发生睡眠不足、人际交往不良、学习兴趣下降的现象. 40.幼儿阶段也需要让幼儿养成阅读图书的良好习惯.

(完整word版)2015年秋《教育学》期末作业考核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30分) 1、教育过程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 答:错误.传统教学论中对“学”的重视、研究不够,并不等于对教师主导作用讲多了或抬得太高了,从而应该少讲一些或贬低一些;恰恰相反,要真正重视并切实搞好学习还必须强调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不这样,我们就会重犯教育史上走极端的错误。学生是学习的内因,老师和一切教育环境都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起决定作用. 2、智育的目的就是传授知识。 答:错误。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智育的意义可以从其必要性和可能发挥的功能两个角度去理解1、人的智慧水平有通过智育去培养的必要1)在没有学校教育的参与下,人的智力也会在生活中得到一定的发展2)要智力潜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需要将物化的智力成果(客观知识体系)同主观的智力成果(主体的认识能力)结合2、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社会角度,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3)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3、教育上培养人的个性必须以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基础。 答:正确,只有以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基础才能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个性,而以学生全面发展割裂为代价培养出的事片面的. 4、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答:正确,正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学生能力发展的程度,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5、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是政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工作。 答:错误,思想品德是意识行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 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德育是中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一 3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二 3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32、学生应尽的义务与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5、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可以帮助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 (2)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可以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2、简述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简答题汇总,推荐文档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简述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结合、普及、形式、终身、现代化、通才)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强制实施了义务教育,并以法律的形式贯彻执行,保证所有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及答案

(完整word 版)《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 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 ‥‥‥‥‥ 线 ‥‥‥‥内 ‥‥‥‥‥不 ‥‥‥‥‥准 ‥‥‥‥‥答 ‥‥‥‥‥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 《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 概念是指儿童现有的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分 为 、 、 、 四个阶段。 3、存在主义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最终要由 决定。 4、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目标分为知 识、 、 、分析、综合与评价六个层次。 5、 认知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 的形成或改组。 6 、 布鲁纳提出了动机、结构、程序和 的教学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 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 、《学记》 B 、《论语》 A 卷

(完整word 版)《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 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 ‥‥‥‥‥ 线 ‥‥‥‥内 ‥‥‥‥‥不 ‥‥‥‥‥准 ‥‥‥‥‥答 ‥‥‥‥‥ C 、《大教育论》 D 、《普通教育学》 2、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是( )。 A 、生物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劳动起源论 D 、交往起源论 3、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传播思想、形成舆论,这体现了教育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 、文化功能 D 、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 、生理前提 D 、外部条件 6、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大学体育教材可采用墨子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说法说明了( )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 B、教育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外部环境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 、个人本位论 B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 、社会本位论 D 、教育无目的论 8、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个人本性和发展需要来确定的理论是( )。 A 、社会本位论 B 、实质教育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