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注情感教育,让作文充满情感的魅力

关注情感教育,让作文充满情感的魅力

关注情感教育,让作文充满情感的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2782962.html,

关注情感教育,让作文充满情感的魅力

作者:艾芸

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9期

◆摘; 要:在教学写作时关注情感教育,通过以下途径:①拓宽感知渠道,积累写作素材;②拓展学生感知形式,培养思考习惯,感情真情;③强化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发学生大胆显露真情;④作文教学要注重实践性。如此来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情感的魅力,达到作文与育人双丰收。

◆关键词:情感教育;作文;充满;感情

现在学生的成长环境可以说是充满阳光雨露的,他们幸福的享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与呵护,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们却没有认真思考过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情感关系,无法理解爱的真谛更不懂得感恩与回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缺乏对他人的关爱意识,对不幸着和陌生人更是持漠视态度,再加上受阅读水平的限制,学生的作文就会缺少真实感情。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教学写作时关注情感教育,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情感的魅力。

一、拓宽感知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论中,充分地论述了学生理性知识来源于真实生活之中,作文是真实生活反映出来的影子。因此我们必须以写“真”记“实”为先导,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外界“真实”的事物,酝酿其内部语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写作的原则。我们应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捕捉写作的素材,从而用“心”体验,产生真情实感。

1.给学生装上一双慧眼,发掘写作素材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那里有城里孩子看不到的美丽的田园风光;有多彩的风土人情;有农民伯伯四季劳作的情景;有发生在村里,学校里的好人好事和春天踏青,夏日戏水,秋来登高,冬日玩雪等丰富的课余生活。学生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是因为他们发现不了这些或即使发现了由于观察不细而叙不生动,描不具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怕没东西可写了。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每一个事物时,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方法,尽可能地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创造写作素材

教师结合实际,在作文前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创造写作素材,并指导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然后进行口头表达。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书面写作。例如,第五册《放风筝》,第七册《烧不坏的手帕》这些作文题,如果只是按传统的指导方法(审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0-11-10T10:12:44.00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3期供稿作者:张海燕[导读] 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激情地运用自身的情感诱导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张海燕(河南柘城县基础教育教研室,河南柘城 476200)?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134-01 摘要:教师要教给学生体验情感的方法,悟领情感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与教育。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教育;潜移默化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是意识的载体。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来加深认识,加强了解,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渐被认同,逐渐被熏染的过程。由于受学生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教者要注意教给学生体情的方法,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 巴姆尔格说:“阅读首先是一种感受活动,人们通过视觉器官认识了语言符号。这些语言符号反映到大脑转化为概念,许多概念组合成较大单位,成为完整的思想,然后发展成为复杂的思维的活动、联想、评价、想象等。”这种定义告诉我们: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阅读行为的发动者即读者和阅读的对象即读物二者建立起的一定关系共同组成的,它是一种双方交互作用的动态建构,阅读对象应该成为读者经验的结果。它的意义在于阅读活动中读者的创造性集合之中。因此,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活动。 其实,阅读教学不仅是认知教育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教育活动,从根本上说,认知活动的启动,维持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人的情绪情感,可以说如果没有情感活动的配合和促进,认知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二者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课文有:叙事生动的记叙文、语言优美的散文,感情真挚的诗歌、情节曲折的小说、精于思辩的议论文和简明平实的说明文,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如何使学生在与作品相互作用的双向建构活动中获得最大的审美愉悦呢?我认为:情感融入是阅读教学中主要必备因素之一,用好教材,借助教材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自身积累,引导他们感知课文内容,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进而促使其完美人格的构建,是阅读教学的使命之一,是阅读教学思想教育具体化的一个方面。然而,在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认知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尤其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情感教育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因此有必要探讨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问题。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激情地运用自身的情感诱导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受到感染。情感诱导的方式有:设置情境,制造气氛,表情朗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读等多种艺术手法,通过表情,声音,动作,神态等媒介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学生带进兴奋愉悦或愤怒悲哀的情感世界,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学生的内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产生感染和共鸣,因而,潜移默化地也就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如教学朱自清《背影》,由于学生与作者时代反差较大,伤感情绪越浓,距离学生生活就越远,障壁就变得越厚,怎么办呢?有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就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用真情感染学生,打动了学生,他在导语中表情生动地叙述着:“文化大革命期间,为索取一个证明,父亲送我上了省城的火车,为我找定座位后,又下车来到窗前,不断地对我说着嘱咐的话:“要小心,不要随便离开座位,现在社会大乱。”说定,转身走了几步,攀过乱石嶙峋的月台,去为我买来了当时的稀罕物——苹果和油条,父亲那远去消瘦的背影和来时消瘦的面颊催我潸然泪下,火车开动了,我探身向父亲告别,父亲蹒跚着随着火车走了几步又停了下来,火车加快了速度,离父亲越来越远了,我的嘴唇咬得更紧,泪水更加簌簌地流淌着。此刻台下的学生们受到了感染,动了情,有的默默无语,有的红了眼眶,可见这段导语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了他们对父亲的感激爱怜之情。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结合课文体会词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因此在分析课文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就不会偏离文章的轨道。如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文中运用了许多拟人手法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济南的山水用以书写景物的特点。如“慈善的冬天”的秀气等,这些词语形象表示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表现了小山的玲珑秀美,在讲析课文时要把这些词在文中的喻义讲透彻,让学生通过理解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景物的喜爱之情。 教师的言行举止,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都可能影响课堂气氛,对学生产生影响。当一个充满朝气、洋溢热情的教师出现在讲台时,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良好的课堂气氛,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它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极易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关作业评语

我们知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上,一个教师面对的是全班数十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评价,而批改作业时,时间较为充裕,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因此,评语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师生对话的一种有效形式。适时适度地搞点儿作业评语,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我根据自己的感受,就作业评语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选择好适当时机 新的学期,每个学生都有一份新的期望。因此,对差生应多几分激励,对中等生应多几分督促。如“上学期你的成绩不太好,本学期要多加努力。只要多努力,相信你一定会取得进步。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拿破仑说 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难道你只想保持原有的水平,做个士兵吗?”考试之前,要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还要鼓励学生沉着应试。考试之后,学生对自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更渴望教师对他的成绩作出评定。如“这次考试不理想,希望你不要太难过,我和其他同学会帮助你的。记住:‘失败乃成功之母’、‘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此外,考试后让学生自己写体会或反思也是非常有益的。 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里,写一句祝贺性的话“祝你节日快乐”等也未尝不可。因为这也是沟通师生感情、搞好师生关系的一种手段。当然,平时发现学生有畏难情绪时,也可适时的写上几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等。 二、采用多种形式 1、赞扬与鼓励式 任何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对一些拔尖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不循常规的解题思路常赞赏两句“思维清晰,思路开阔,方法灵活”、“解题方法不落俗套,解题思路不同凡响,思考能力较强”等。学生看了评语后倍受鼓舞,从而能产生新的学习动力,继续攀登新的高峰。对于中下等学生在学习和作业中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给以热情的鼓励。如“只要肯努力,定有好成绩”、“不怕基础低,就怕不努力”等。对作业一向潦草马虎的学生,只要出现完成作业比较工整认真的情况,就抓住这一“闪光点”加以肯定:“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认真是进步的开始”,“只要作业认真、学习扎实,就一定能跨入优生行列”。这些富有情感的评语会解除差生自卑心理带来的压力,从而达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 2、指导与启发式 做作业时,有的学生审题不求细、只求快,粗枝大叶,马虎草率,对题意似懂非懂,结果解题时思路不清,走了弯路,甚至错误百出,答非所问。对这样的作业,

语文课堂中情感导入之我见

第4期 2012年4月 现 代 阅 读 MODERN READING NO.4 April.2012语文课堂中情感导入之我见 单 斐 (常州市翠竹中学)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先声夺人,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投身于课堂学习。本文从利用教科书中的丰富情感导入、借助虚拟角色导入、以情引情,教师利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导入三方面探究,以求得能又有效地切入课堂。 【关键词】情感导入 教科书 虚拟角色 教师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97(2012)04—0093-01 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界一位资深教师,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她著述了许多教育界颇有影响的著作,于漪老师的教学有她自身一套的理论方法,尤其是于漪老师的情感教育方法影响巨大。而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激情洋溢的语文课来说,是否有个成功的开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她也曾说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预示着整节课的成功。因此要精心设计,力创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利用语文教科书中的丰富情感导入 从广义上讲,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教学中所用的一切教材,也包括整个社会生活和大自然——其中所反映的大千世界、人间万象、悲欢离合等广泛的社会活动,塑造得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描绘得奇幻无穷、摄入心魄的大自然风光,都散发着强烈的情感魅力;从狭义上讲,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指语文教科书中的内容。但无论哪一部分内容,都是一个蕴蓄着丰富情感的宝库,为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但是心智不太成熟、阅历比较单纯的学生往往不能一下子就有所领悟,尤其是对那些内蕴较深或因时代、环境的不同而易形成思想距离的课文。 九下《送行》这篇课文不同于平时饱含真情的诗文,主人公勒罗送别时的情感既有真实的成分更有“作秀”的因素,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是告诉人们有真情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要恰当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对立意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学生不是很了解的异域文化,导致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无法切中主题。在导入这堂课学习之时,先创设了这样一种氛围:音诗画《送元二使安西》,在同学熟悉的意境中和学生一起回忆、感受送别挚友时的依依不舍,给学生营造真切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思考在送别时自己会怎样表现?如果是送别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呢?从而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理解“光有感情是不够的,还要将感情表达出来,真情与真情才能才会互动”的主旨,引导孩子们尝试向身边的人恰当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虚拟角色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始终带着无比高涨的激励的情趣从事学习与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和意识的伟大感到骄傲。”如果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创设一个情境、借助虚拟的角色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文本,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比如,某老师在讲授苏教版《热爱生命》这篇课文之初,便创设了淘金者的弟弟这样一个角色,他的弟弟现在也想去淘金,兴致勃勃地找到自己死里逃生的哥哥,想要找寻经验。引导同学思考:问题一、如果你是这位哥哥、会让自己再去冒一次生命危险吗;又如何说服自己的弟弟呢?问题二、这个弟弟铁了心要去,在无法劝说的基础之上、身为哥哥给了兄弟3个锦囊,上面分别会写些什么呢?带着着两个问题再去读课文,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引导学生快速高效的提炼有效信息,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各个跃跃欲试,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以情引情,教师利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导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愿望。特别是对那些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佳品,教师更宜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景,利用动情的教学语言——有时候甚至是运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刻的情感反应。在上课之初,教师或慷慨陈词,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或娓娓动听,仿若涓涓细流,缓缓注入学生的心田;或言辞警策,引起他们心头的震颤;或话语充满诗情画意,陶冶他们的性灵;或言语含蓄内蕴,促使他们回味无穷;或语言幽默风趣,令学生兴趣盎然;或引而不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思维;或言已尽而意无穷,引发他们回味思索…… 某教师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是这样导入的:“我想大家今天和我一样,是带着一颗真诚的、火热的、跳动的心来到语文课堂的,很好。要想学好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情感投入,要会动情,要有激情,要能忘情。特别是学习诗歌,又特别是学习古诗,有特别是学习经过历史检验的、后人一致推崇的伟大诗人的经典力作。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歌,它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在艺术创作巅峰时期写作的一首万口传诵的名篇。请大家齐读题目。假如你是杜甫,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通过教师热情而又煽情的表述,使课堂一开始就沉浸在慷慨激昂的学习氛围之中,对后面的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刚开始上课时借助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设置悬念、师生探讨甚至是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整堂课的学习效率。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这段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善于运用“言”和“声”以显情之先发制人,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 93 -

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入

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入 作者:李春莲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8年第4期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断推动学生素质素养的全面提升,提出情感教育的具 体方法,阐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开展的重要性,旨在揭示中职学校语文教育中的特征,在实践中明确自身教学目标,从变革课内教学延伸和拓展到课外教学中,为职业学校顺利进行 语文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作为尤为关键的一部分。语文教学的进行既有利于提高学生 综合能力,也有助于健全人格,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近年,情感教育作为 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普遍受到人们重视,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上,情感教育发挥着积极作用。 因此,本文研究了在作文教学中有效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语文教材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教师的讲解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几乎不会主动学习和 探究教材中的内容。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 方法,不但要对语文教材进行阅读,而且也要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这样一来,在强化学生理解 教材内涵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潜藏的情感。语文教师应对每位学生在 阅读同一部作品中,所得出的相应情感体验进行尊重,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情感交流,进而有 效激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挖掘出情感 素材,这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尽可能将情感内容注入到那些缺乏情感素材的文章中,如:在《风景谈》这篇文章学习中,虽然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美学价值,但中职学生难以深透理解这 种抽象美。这就需要教师多花时间,尽量为那些缺少情感素材的文章,融入一些情感内容,同 时教师注重生动的、形象的朗读,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积极活动,共同分享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课堂互动,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率,教师与学生之间敞开心扉,积极沟通和交流,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产生共鸣后,才能够更加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另外,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逆向思维,积极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思维 向多方面扩散,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确保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其实课堂教学与教材知 识都是有限的,但作文写作知识却是无限的,语文教师应扩充课外阅读知识量,在丰富学生阅 读量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如:在接触《岳阳楼记》中,作者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融入了作者满满的爱国情感,整篇文章句式工整、气势磅礴,在刺激 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也深入的培育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单人阅读、小组阅读、男女生合作 阅读等方式来进行阅读,之后积极讨论和研究,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读后感。这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对作者的情怀深入体验,让学生明确了身上的责任,在日 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加努力、更加认真。 三、让学生感悟到真情的价值,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人有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语文学科所具备的特征,以语文情 感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了解到语文的价值。首先教师应尊重和爱护学生,对生 活充满热情和激情,可以把握好在教学中情感的作用,当然也要具有较强的敏锐度。一个语文 教师,若是对自身本职工作不热爱,对人生理解不深,在教学中,自然也不会深刻感悟教材中

浅谈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的方法

浅谈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的方法 【内容摘要】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可以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堂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的魅力大小。魅力大则课堂效率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强,魅力小则相反。所以说,打造课堂使得课堂更加有魅力,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吸引学生,是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部分,而语文有别于其他学科,但在语文课堂魅力上的设置,却又比别的学科更加重要。 【关键词】语文课堂魅力现状方法 语文课堂具有其独特性,课堂魅力的建设更加具有必要性。从学生接触语文教材以来,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由一开始的好奇到很感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的科目较多,学生学习较累,其他学科具有语文学科所不具有的特点,面对语文的学习,学生出现了以下的心态:(1)其他学科的课堂比语文学科的课堂更活跃,更有趣,更吸引人,学生对语文学科越来越不感兴趣。(2)语文学科在教学中给学生感觉好无聊,课堂死气沉沉,感觉学起来好累。而究其原因,还在于语文学科在课堂上讲解较为符合学生的口味,语文课堂的魅力不足,吸引不了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将语文

课堂的魅力提升起来显得格外重要,而关于语文课堂魅力的提升,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教学细节上充满魅力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语文课堂上也不例外,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的最小的单位,语文教学在细节上都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只有细节上的精彩才会最后构造出课堂的精彩。使教学细节上充满魅力,要注意: 1.留下悬念,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课堂。 语文课堂上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探讨使得该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学生在做相应的习题时,较好掌握课堂的知识点。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标下的教学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要求有了更大的提高,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不仅仅是增强语文课堂魅力的要求,也是新课标下的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中心,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就越高,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越高,因为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表现自己,从而获得他人的赞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6-09-13T16:41:41.033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1期作者:张会娟 [导读]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 寿光圣城街道西关小学26270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如《丰碑》、《钱学森》、《诚实的孩子》等课文蕴涵着道德感,《五彩池》、《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美感,《新型玻璃》、《太阳》等课文蕴藏着理智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们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人,从而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当作者刻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情感就随之而产生了,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这样教师就可以免去许多繁琐的讲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录音、幻灯、挂图等灵活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观看多媒体课件:先欣赏屏幕上波浪翻滚、气势雄伟的辽阔大海,水平如镜、和风拂柳的美丽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感受自然美。然后教师激情告白:“同学们,大海、西湖水美,泰山、香山山美,但都无法与桂林山水相比。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而且奇山围绕碧水,碧水倒映奇山,山水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把桂林山水这幅画点缀得更美,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激活了情感。 三、运用语言,培养语感,体验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语感能力之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悟性是一种潜在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运用语言,培养语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情感。 1.让教师在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引起情感共鸣。 如果教师能按不同文章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朗读风格,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意韵,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在意境中体验到真正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范读“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一句时,教师应用哀婉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去读,因为周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从此再也看不见了,从悲哀中回忆失去的欢乐,使人更加悲哀。让学生明白这样读的理由,进一步引导学生投入地朗读,从而让学生在听教师范读和自己的朗读中激发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2.让学生在感受形象中朗读,体会情感。 情感的激活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情感。作者的情感寄寓于所描绘的形象中,只有引导学生去认识形象、感悟形象,在感悟形象中动情,在动情中抓住课文重点句子进行朗读,学生的情感才能与作者相通,学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情感。在教学课文《会摇尾巴的狼》时,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课件——“有一个陷阱里有一只狼,陷阱边上有一只羊,狼在陷阱里怎样爬也爬不上来”的动态画面。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变成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表象后再细读课文中狼与羊的五次对话,那么课文中老山羊的诚实、善良、机警和狼的狡猾、凶恶、虚伪的性格特点就清晰地展现在了他们的眼前。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当学生读到“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谁也不会来救你的”等句子时,学生对羊的同情之心和对狼的痛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3.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联想,升华情感。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上,他们在看、听、读之中就能凭借直觉和联想去体会,使抽象的文字化为真切的具体的画面,从而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如在讲《海底世界》一课时,让学生边听边看配乐多媒体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深情地朗读课文优美的词句,学生听着教师的朗读,看着眼前课件屏幕上出现的海底的美丽景色,浮想联翩,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爱大海的情感;再让学生闭着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丰富多彩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美好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既使教学情景交融,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得到升华,又锻炼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总之,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情感,焕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

情感,焕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本质上是一种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的反应,能起到推动力的作用,可以表现在意向的调节、维持和定向上,和认识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深化自己的认识,经过创造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创造轻松愉快地沟通感情的美好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心灵的距离,让教师和学生都走进对方的精神的世界,情感的世界,心灵的世界,发扬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的精神,在情感互融相通的基础上,让教学能进入学生的心灵,灌输进学生的头脑,进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的境界。 一、巧用关爱和关心,构筑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爱是实施教育的前提,是教书育人的核心品质。著名的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诉我们,人们都有被人爱的愿望和受人尊重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教师的关爱的阳光和雨露,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产生教学的奇迹。所以,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可能,学生都会非常

珍惜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机会,这样,学生的演讲活动往往会很精彩,学生往往都能抒发出学生的个性化的见解,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目以传情,情以感人”,目光是教师激励学生,增长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传递给学生成功的希望和信心,实现教师和学生感情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应当准确把握住目光的重要的作用,重视捕捉适当的机会给学生,并及时向学生传递有效的信息,给学生积极的激励,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胆小的学生不喜欢发言,教师就应该运用目光激励学生,即使学生可能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出现错误,教师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大胆,同时,多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加应该抓住教学中的机会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爱,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成长。 二、完善自身,运用形象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在学生的心里,教师就是伟大人物的化身,学生的个性品质和思想品德往往和教师有着莫大的关系。教师的仪表和风度等,知识素养和才华水平等,品德修养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更要加强自身的修为。 仪表端庄、整洁大方是教师发挥形象魅力的先要条件,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追求中的竞争更加剧烈,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也更加热烈。教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个人的积极情感是构成稳定人格和独特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的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其情感世界丰富复杂,情感体验迅速强烈,情绪状态情境性较大,一旦激发,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受挫,马上消沉低落,悲观失望。所以,健康的情感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我们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缺乏充足的理解。一般的,积极稳定的情感,能提升人的身心活动能量,从而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而消极否定的情感则会抑制人身心活动能量的发挥,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如果我们教学工作者注意对学生实行健康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会成倍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就认为“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和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可见,情感教育不但能够促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可促动其智力发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从事良好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友善合作、宽容等心理品质。所以要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1、端正理解,以理育情

情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为理解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准确理解会产生准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错误理解就会产生错误的态度和消极的情感。正如洗星海所说:“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痛苦中只会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感到乐观自信。”如果理解了上述真理就能自觉的抑制消极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提升水平,以能育情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对待苦难,适合水平强的人能以乐观态度坦然处之,理智对待,因而能使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和充沛的精力战而胜之。相反,适合水平差的人,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所以,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水平的培养,使学生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锻炼意志,以意育情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意志是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的,意志越坚强,就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越能克服消极情感,所以,要重视锻炼意志,要有吃苦、受挫的心理准备。在生活中,困难不会自动消失,只有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达到人生美好的境界。正如马卡连柯

如何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如何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发表时间:2012-12-13T11:01:31.827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12月供稿作者:肖德甜 [导读] 当前语文教学,师生都感负担重。多数老师反映:班额大、作业,师生不堪重负,考试频繁,加之统考,压力太大。 贵州省福泉市龙昌中心小学肖德甜 【摘要】当前语文教学,师生都感负担重。多数老师反映:班额大、作业,师生不堪重负,考试频繁,加之统考,压力太大。老师们呼唤:救救老师,救救孩子!为何老师负担重、不轻松、不开心,有教育体制的制约,尤其是考试制度的羁绊,也有学校自身的问题。【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52-01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以来来,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但大多数的语文课堂还是那么没有生气,不能带来耳目一新的变化。大多学生却是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他人。学生被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教师也往往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中,一个又一个地抛出那看似华美的问题。一节课就在这样看似“热热闹闹”的气氛中结束了,长此以往让很多学生的思想、个性受到抑制,无法快乐学习语文。要改变语文课堂的这种现状,关键还是教师,那教师该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呢? 一、语文教学“简洁为美”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当前,有些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如此,知识如何能内化?技能如何能熟练? 鉴于此,语文课要“消肿”、“减肥”、“瘦身”,化繁为简,削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围绕“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扣“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但不是说只有一个要求,一项任务。也要重提“精讲多练”,精讲,即讲精华,讲精髓,讲精炼,画龙点睛,提要钩玄,要言不繁,惜时如金。当然也要求学生问答简明扼要。多练是相对精讲而言,即让学生多读、多写,自主参与言语实践。当前语文教学中有“脱离文本,过度发挥”以及“用学生的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体言语实践”的现象,因此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炼、更精彩。所谓“简洁为美”,意在于此。 二、语文教学训练要扎实 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 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这既是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遇有错误要及时矫正,遇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由于语文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需要回旋反复,有时需要重槌敲打,有时又需要“轻拢慢捻”,有时甚至需要以退为进。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穿针引线,因势利导。 三、语文教学应轻松进行 当前语文教学,师生都感负担重。多数老师反映:班额大、作业,师生不堪重负,考试频繁,加之统考,压力太大。老师们呼唤:救救老师,救救孩子!为何老师负担重、不轻松、不开心,有教育体制的制约,尤其是考试制度的羁绊,也有学校自身的问题。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挤得满满的,填得死死的,作业多多的,哪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堂课而言,也是铺天盖地,倾盆大雨,教师气喘吁吁地牵着学生走,学生匆匆忙忙地跟着教师跑。我认为,为了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言高论,尽情地表露他们的喜、怒、哀、乐,毫无顾忌地表达他们独特的感悟、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其次要留下空白,留有弹性。所谓留下空白,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所谓留有弹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势,能伸缩自如,进退有节,开合有度。一是由浅到深之间的弹性,使全班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都能自由选择、自主发挥;二是从一种思路到多种思路的弹性。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并梳理学生解决疑难的思路,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完成从一种思路到另一种思路的转换;三是从一元结论到多元结论的弹性,学生阅读文本,是重新创造的过程,因此要鼓励探讨多元结论。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 一个教育家曾说:“教师的个人范例置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课堂应该是教师用心去经营的。只有对学生多一点的关心和爱护,对教学多一份的热爱和钻研,才能使学生学的开心,使课堂充满活力。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摘要: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等表达出来,一片优秀的作文通常是能够以情动人的。针对初中生的学习和身心特点,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提高写作的兴趣和写作能力,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话题。 关键词:初中作文;情感教育;原则;策略 由于初中生阅历还比较少,对生活的感悟不足,情感积累也比较缺乏,所以,很多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无法打动别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利用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积极发展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绚丽。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的原则 (1)坚持以正确的认识指引学生的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形成正确认识世界的价值观,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写作情感,不断促进学生的情感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并反映到写作中去。可是,初中学生的情感是比较盲目、冲动的,其年龄、认知上的有限,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指引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促进其对生活的认知。有一些学生可以写出情感丰富的作文,但可能会包含学生的个人隐私情感,学生不愿展示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学生也才会更加信任教师,逐渐勇敢表达自己的真情。由于学生的情感的认识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生的情感表达内容,教师不能追求其统一性,必须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个性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坚持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塑造。作文情感展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人文情怀,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历史等文化的学习教育。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的民族情感因素。许多古典诗词中一些形象的用语值得学习和积累。比如用来展现思想愁苦的词语杨柳、美酒等,表示希望的春风、花儿等,展现精神气质的兰花、绿竹等等。这些可以有效的运用于写作中,促进学生的情感的积累。教师还可以选用一些历史名人的事迹,给予学生一些素材的扩展,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比如,可以选择豪气洒脱的李白、温婉细腻的李清照等,让这些伟大的诗人的高尚情感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提高其人文情怀,增加其情感阅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学生思想、个性快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候,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感,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的熏陶,形成自己的人文情感。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1、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情感的积累 往的教学作文中,一些教师给出学生一个题目,然后将写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讲解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领会,便让学生开始进行习作。这种教学方法,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人经验各异的特点来进行,导致学生出现写作的极端现象,一种是无法开头,一种是提笔泉涌而出。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避免学生闭门造车,望“纸”兴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某节写作之前,先去到实际生活现场进行感受、思考,然后再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显得毫无新意和缺乏思想性。例如,在准备写作关于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江河边感受、领悟,最后构思文章,写作可以没有时间限制。学生中写的比较好的文章这样写到:“伴着袅袅的轻烟,我走进春的梦幻,朝霞羞赧的张开了

语文教育的情感魅力

语文教育的情感魅力 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第三初级中学蒋博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这是应该牢记的至理名言。全国优秀班主任曹铁云老师说:“我30年来教育学生的经验就是一个字:爱。”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说:“那些教语文成绩高的教师,实际上都很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都很善于突出育人。”被誉为语文教改”情感派”的特级教师于漪,其所以为人所称道,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取得巨大成绩,一个很重要之点就是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综观一些特级教师和优秀中小学教师的经验,都是非常重视情感因素的。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倾注着对学生的满腔挚爱。 爱,是一种情感,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情感。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小学生,这种爱的需要无疑会更强烈,更具有自身的特点。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愈是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就会愈加信任教师,教师的教导也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所以,只有从真正的爱生之情出发,教育才是有效的。 教与学相互联系作用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交流。教师要有效地驾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感即为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驾驭课堂的巨大力量。教师要善于触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学习。作为语文教师尤其重要。中学语文的统编教材,是经过历史的过滤,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其中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倾注了作者浓烈的感情,是作者们情动于中不吐不快的力作。许多语文教师特别重视一个“情”字,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深知情感因素的妙用,把力量集中在“情”字上,在教学中力图深入作品,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以情为先导,把人物形象之美,艺术境界之美,再现于学生的认识心理过程之中,使他们身临其境,心有共鸣,陶醉其中。发展思维、拓展智力,没有情感的参与,实际效果很小或没有效果。以作品为本的语文教学活动,应是心灵情感泉流浪涌的汇集与奔腾。 这里,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怎样体现语文教育中的情感魅力,从而驾驭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一、依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是驾驭课堂的关键。 教师要有效地驾驭课堂,就要利用课文内容来设置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奥秘。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个个叫学生见之生情,思之有趣的探索性问题,使学生尝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课眼。正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课眼是一篇课文的窗口。打开这扇窗户,就能窥见全课;抓住课眼,就能加深对全文的理解。课眼不同于重点、难点,有时是在不显眼的地方,却是咽喉要塞。抓住它全文豁然而解,抓不住就会感到茫无头绪,讲起课来就会平铺直叙。抓住了课眼,就能帮助我们领略课文的神韵,更好地调动整个课堂的情绪。要发现课眼的秘密,教师在授课之前就要深入到教学中去,仔细研究教材包含的情感因素,充当好连接教材和学生的中间环节,起好桥梁作用。如《石壕吏》一文中,“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一句就是课眼。如何抓住课眼窥测全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呢?教师应当抓住“如闻”的“如”字激发学生的思维。要学生品味“如”字在句中对表现全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文中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学生经过深思探究,理解了诗人是常久听了老妇人的诉说后,由于感动和同情产生的声绝情不绝的心理状态。整首诗写实,唯独此句写虚,“如”放在“闻”之前能有力的表达诗人真挚的感情。通过分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技巧和方法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技巧和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题目合意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合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 3、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类学生不想写作文,更怕写作文。往往碰上能写的题目,应付了事,碰上不会写的题目就乱写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这样的学生所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绝对数要多,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