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贷风险控制

信贷风险控制

信贷风险控制
信贷风险控制

摘要:众所周知,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我国金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前巨额不良资产以及低下的银行经营效率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集中反映。由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急需金融理论工作者去研究与探索。

一、商业银行风险概述

(一)风险的含义

目前在风险管理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是;风险是指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它包含了损失与不确定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人们难以确定何时、何地、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这便构成了一种风险。论文百事通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亦有盈利的一面,损失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失败,盈利面带给人们的是希望和成功。同时“主观说”所指的风险是关于损失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范围包括发生与否不确定,发生时间不确是,发生状况不确定和发生结果不确定。“客观说”认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可用定量的手段加以衡量的,并且在同样情况下对所有人都相同。

(二)商业银行风险及信贷风险的含义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商业银行风险的承担者是与其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实体,如居民、企业、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

(2)商业银行风险与其收益是成正比例的,风险愈高,蒙受经济损失的概率愈大,但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3)商业银行风险可以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使经济系统形成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机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也有盈利的一面:狭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只有损失的一面,这正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也正是这种狭义的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子(利率和汇率)的不利变化或由于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因为产生信贷风险的原因不同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区分为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信贷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子的不利变化而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损失的大小,其市场因子主要有利率和汇率:而商业银行信贷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违约而带来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银行从诞生起就一直面对信贷的信用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主体和信贷主体目标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这些多样的追求目标有些是共容的,而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的主体目标则相互矛盾,甚至互相冲突,体现出排他胜,借款人与商业银行的这些信贷目标往往是不能同时满足的。高的贷款利率意味这商业银行收益的增加,也意味着借款人经营压力的增加;而借款人对超额经营利润的追寻表示他们有承担更多风险的倾向—因为往往高收益与高风险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倾向则会降低贷款资金和银行利益的安全性。对排它性信贷目标的追逐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和借款人利益的相互较量的过程,信贷道德风险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或提高了。

首先,信息不对称虽然不是引起道德风险的唯一原因,但确实客观存在的事实。信贷业务中的主体,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具有“经济人”的特征。主观为己的“经济人”在追求“个人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会产生扫除阻碍利益扩大的障碍的动机。一旦客观存在的规则和道德原则对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形成约束,“经济人”就会产生冲破这些束缚的冲动,增加自身不道德行为发生的概率。

其次,任何规范、程序、制度都是不尽善尽美,无懈可击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也不例外。即

便不违反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使自己在信贷目标搏弈中处于优势,信贷主体会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的空缺和漏洞,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及防范控制策略

首先,把好授信风险控制各个关口。完整的授信方案由授信结构和风险控制措施两部分组成。要在授信方案中充分揭示、评估授信业务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真正体现平衡风险与收益的要求,切实把好风险管理第一道关口。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合规性审查力度。在客户信用等级认定环节上,提高客户评级工作的连续性和时效性,把好信贷客户风险控制关口;在授信业务受理环节上,严格按照总行审批操作规程及相关规定,把好合规性受理审查关口;在授信业务审批环节上,认真执行监管部门和银行信贷政策,把好授信风险控制的决策关口。

其次,合理控制审批节奏,有效保证均衡审批。授信审批量在不同月份间陡升陡降的现象,对保证审批质量乃至贷款质量有害无益。应牢固树立风险控制、质量至上的观念,合理确定审批工作周期,并予以制度化;通过建章建制,化被动受理审批为主动调控审批节奏,避免审批量的大起大落,保证月度间信贷审批量相对均衡。

其三,强化财务跟踪,关注企业财务变动趋势。金融单位各分支机构应充分重视调查报告中财务情况说明,深入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尤其要说明金额占比较大的主要科目异常变化情况,对于存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容易用来掩饰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科目,要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要加强对报表真实性的判断。

其四,强化对银行相关效益的分析。各分支机构在申报信贷审批业务时,应测算客户每年对银行的贡献度,除对发放该笔信贷业务银行直接的利息收入或手续费收入进行测算外,还要测算由该笔信贷业务带来的相关效益,包括存款、结算量、存量盘活额度、中间业务收入等。同时,还要对由该笔信贷业务给银行带来的市场机会以及对银行经营策略的影响等进行分析,做到直接与间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详细分析办理此笔信贷业务所带来的收益。

其五,制定全行贷款审批标准,指引信贷业务“怎么做”。针对一些经办银行在开展对外营销时,因行业政策指引、信贷审批业务指引的缺失,以及经营指标的压力等因素,造成无方向的“海选”与营销,找不到或找不准目标客户和主要的风险点等问题,可以考虑制定信贷审批业务和行业政策指引,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流动规律的分析,有效识别和控制信贷运行各环节的关键风险点,从动态的、发展的、全方位的视角锁定并抉择目标市场,对信贷准入标准作出明晰的指引,确定目标客户,从而提高信贷营销及审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其六,开展行业及政策调研,确定信贷业务“做什么”。要加强对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研究,加强宏观经济、行业、客户调研等工作,制定出符合银行发展战略的重点行业、产业的营销方案,以提高营销效率与审批效率。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确保信贷经营者和专职审批人能及时了解客户,了解基层,贴近市场,掌握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审批工作更好地适应营销,营销工作更好地适应风险控制工作的要求,确保审批条件设置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另一面也有利于提高信贷营销与审批对把握营销方向的识别能力。可以考虑逐步按重点产业、行业分门别类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并组织开展对重点优质客户的贷后回访工作,协调解决基层行在重点产业、行业信贷营销与审批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有效营销。

其七,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开展积极而审慎的信贷业务创新。信贷业务产品创新,主要体现在根据企业、客户所要求的差别化、个性化服务和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等方面;对风险类型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服务标准;强化信贷营销在审批决策中的参与度、信贷审批在信贷营销中的指引与服务。要根据不同区域和客户的实际情况,体现区域差异、客户差异、风险控制的差异,对经济发达城区和经济相对落后的郊县区域,根据其区域信用状况和市场发育程度,采用不同的抵押物品种和抵押率,不搞“一刀切”,从而有效控制风险。

其八,加强市场分析与调研,关注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市场竞争力,是决定其贷款偿还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样,深化和完善一系列的市场、行业和产业政策的调研工作,是一个合格审批人不可缺少的工作,最终体现其专业能力,即分析判断能力,识别、评估授信风险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而且,营销者更要重视市场分析与调研,在授信业务调查报告中要加强对客户的生产环境及上下游市场对客户的影响、客户所在外部发展环境、客户的主要竞争对手及优、劣势分析等内容的调研和分析。金融单位各分支机构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在授信方案中对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市场竞争力进行充分分析和披露。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 【摘要】在当前经济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授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风险。信贷风险的成因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本文通过对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识别,找出存在哪些风险,最后从信用管理方面的对策、管理制度方面的对策两个方面来有效防范贷款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风险识别 近几年,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经济增长放缓、外部需求萎缩,企业经营困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出现了区域性风险加剧、行业性风险突出并蔓延、房地产市场分化潜在系统性风险增加的情况,各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个人信贷风险已成为信贷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重大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各大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并且在金融体系不稳定因素增加,GDP增速放缓和个人人均收入同比增速放慢的形势下,个人信贷业务的预期风险只会进一步增大,对银行个人信贷结构和资产资量将形成持续性的严峻考验。因此,结合银行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成因并探讨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一)个人信贷风险的定义 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指的是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这一特征所引发的贷款收益的波动性或者不确定性。具体地说,个人信贷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具有风险的资产业务。在个人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银行向个人借款人投放一定数额的借款的预期效果是获得预期的收益,但是因为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预期收益减少或者本金损失的实际效果。具体表现为银行信贷资金不能按时全额收回。 (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 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风险控制。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么前,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信贷风险识别首先要感知风险,其次对感知到的风险进行分析。 2.风险计量。通过有效的风险计量,有利于商业银行对银行资本进行有效的监管、对经济资本进行有效的配置,从而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根据贷款的品种、时间、金额大小等,来设定风险的系数,从而对不同的信贷业务进行风险的计量,从而通过商业银斤该笔业务收益来覆盖对应的风险。

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银行承接最主要的经济业务是金融信贷业务,同时信贷业务也是银行利润的源头,因此信贷风险则是最主要的风险的金融风险来源,称为信贷风险。因此,只有合理控制信贷风险,才能实现金融市场和谐稳定的发展与运行。 关键词:温州银行;信贷业务;信贷风险 一、温州银行信贷管理的问题现状 (一)组织分工协调关系不足。温州银行的信贷组织结构的分工与制衡关系不足,信贷的权力过于集中,信贷业务分为业务的调查、审查、检查三个步骤,分别各设部门,共同制约发展。调查部门主要负责工作在于对贷款的评估,承担着评估失真与调查不实的责任;审查部门负责评估风险,对于资金的投向进行合理的审查;监察部门则主要工作点在于对负责贷款资金的发放、检查贷款金额、管理贷款项目、清收贷款款项,承担着检查失误的责任。这种机制的建立对于信贷的投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温州银行却未启动此机制,因此,会产生信贷业务的巨大风险。(二)风险测量水平低下。企业的信用等级与风险系数决定着企业的贷款风险。但是,目前对于信用等级的评定和风险系数的计算并没有一个合理且有效的计量方法。这也就对于信贷业务的风险没有一个相对严谨的测量计算方法,促使信贷业务混乱,不能有效地提供风险和不能实际提供信用水平。这也就给信贷业务的进行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这也使得信贷专员加大了工作量,却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得信贷业务的风险大幅度增加。(三)信贷资金形式较为集中。温州银行目前的贷款趋势跟其余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重点基于房地产业与制造业项目,并且都以短期贷款为主,这样势必就大大增加了信贷风险。据信息可查,最严重的信贷危机风险多集中在外贸经营业与房地产业。因此,可以看出温州银行的信贷风险很集中,然而,银行为了信贷业务的要求,争取质量优质的顾客,不得不接受许多苛刻的条件,不仅降低贷款利率还加大贷款款目,降低贷款利息率就大大增加了信贷的风险,也降低了信贷利润收益。虽然信贷多投于大型企业与优势行业,收益高,利润稳定,但是单一的信贷对象往往使得资金流动较单一,容易形成风险,同时规避风险的能力也较弱,一旦企业由于大环境影响出现恶劣的经营状况,银行大幅度增加信贷风险,势必影响银行的效益情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doc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银行对医疗机构贷款的风险和控制建议

银行对医疗机构贷款的风险与控制建议 (一) 医院行业共性风险及控制措施1、政策性风险医院以药养医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下渐成气候,特别是公立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讲求效益最大化,加大了社会对医疗成本的负担。目前坚持公益性已经成为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核心原则。政策变化的主要内容: 一是“三降二提”,即: 逐步降低药品价格,降低技术含量较低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降低高价医用耗材费,适当提高劳务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项目收费,适当提高政府财政补助水平,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二是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改变居民医药费用个人支付比例过高的状况。三是国家实行“行政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政策,医院资金将逐步由医院帐户转移到财政帐户,加大了我行对医院资金流向,特别是还贷资金的监控难度。控制措施: 目前国家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正在紧张制定中,对此应密切关注国家医药体制改革政策的动向及变化,审慎评估医药分开对医院收支结余及还贷能力的影响。跟踪了解财政补贴政策的变化,了解财政拨付比例、拨付项目及其拨付到位情况,特别要关注地方财政投入计划是否按规定落实到位。审查了解医院医药收入财政部门有无截流留用现象。如以未来财政补助作为还贷资金来源的,应尽量争取得到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还款承诺或把偿还贷款资金列入财政卫生预算支出。一般来说,如果医院所在地的财政收支状况

良好,财政资金对医院行业的投入程度会高一些。同时,应积极争取医院客户财政授权支付零余额帐户在我行开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监控医院资金流转情况的作用。2、管理决策风险公立医院的院长大部分是由技术专家选拔充实到院长岗位上的,对他们来说往往“专业技术是主业,医院管理是副业”,较大程度上缺乏医院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加之,所有者虚位,公立医院的管理者是受托经营,造成动力不足,成本管理弱化,内部运行成本高。一方面致使医院收入大量流失,出现药品回扣、私自收费等现象,收支结余不高甚至出现亏损情况; 一方面,医院经营短期行为严重,存在不计成本、过度负债盲目扩张的冲动。有些因管理不善还出现了各类经济纠纷及严重医疗纠纷情况,影响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控制措施: 一是审查医院经营成本的合理性,资金使用是否存在铺张浪费现象; 重点审查医院年度预算制定、执行情况,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是否存在超出预算安排的情况。审慎评估严重医疗纠纷对医院经营发展的影响。二是严格帐户管理。尽量争取开立基本结算帐户。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医院,还应要求在开立财政返还专户。三是加强医院负债总量控制。设定医院负债限额,与医院签订限制性条款的借款合同,如限制医院未来重大基建支出和负债须经贷款行同意等。3、偿还能力风险医院的消耗补偿为双向复合补偿,一是政府财政资金和政策补偿,包括财政补助、药品加成收入留用; 二是医疗服务收费等。由于种种原

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贷款风险管控措施

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防范信贷风险是小额贷款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小额贷款公司资产质量合理有序健康发展的关键。信贷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等多种。高度重视信贷风险防范工作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第一要务。针对本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信贷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一、明确分工,实行流程控制 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相互独立的阶段,十六个环节进行全程控制,防范风险。实行审贷分离责任制,建立审贷、发放、检查职能分离,岗位分离,相互制约机制,落实环节责任。严禁单人或单个部门独立完成贷款全过程。制定贷款业务的调查、审查、评估、审批、发放、检查、收回、不良贷款催收等过程的操作规程,建立法律审查制度。部门之间严格分工,岗位之间相互协作,实现业务流程 1 的高效运转和相互制衡。 二、把好准入关,实行贷前调查审查控制

对借款人进行贷前调查,对提供的资料审核分析,确定准入底线和进行风险评估。 资料名称 调查审查内容准入底线 风险评估 身份证复印件(借款人、抵质借款人25-60 周岁;具有完全民高风险、虚假、无民事能力、非押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资料真实法人员不贷等各2 份,核查原件)有效。核实其他有关情况。工作时间连续6 个月以上、稳定工作证明行业工作、公务员、事业单位、垄断行业、优质行业. 银行卡、6 个月内稳定月均收入收入证明3000 元以上、银行对账单、近6 个月内收入稳定. 借款人在银行、税务、法院、工高风险、被列入黑名单、多次长信用报告商等无不良信用记录、未列入黑期欠税、欠费、欠贷或收入负债名单. 比过高者、提供虚假资料不贷。高风险.、无偿还能力不贷低风险 有固定的住所和经营场所。合法高风险居住证明经营。可查询近三个月水费、电无居住地、营业场所、欠缴各种费、煤气费凭证费用不贷。

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管理办法.

XX银行 信贷风险预警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XX银行(以下简称“本行”)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提高各级信贷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对借款人的持续贷后监控,及早发现借款人出现可能会危及信贷资产安全的预警信号,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根据《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管理指导意见》,结合我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相关名词定义 (一)信贷风险预警,是指通过贷后监控,发现风险程度加剧的早期信号,识别风险类型,分析风险的成因、程度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主动地防范、控制和化解信贷风险的管理手段; (二)风险预警信号,是指借款人的内部经营运作和外部环境中出现可能会对其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可能会危及本行信贷资产安全的应引起关注的信号; (三)调整,是指借款人出现预警信号并且存在影响本行信贷资产安全的不确定因素时,调整授信方案(包括调整担保、调减授信额度、转换授信品种等),以控制风险; (四)减持,是指在借款人出现预警信号并且可能会一定程度地危及本行信贷资产安全,但不适宜或不能马上全部退出

的情况下,采取的逐步退出方法; (五)主动清户退出,是指借款人出现预警信号将严重危及本行信贷资产安全,应尽早采取抢救措施,争取全面退出,尽可能减少损失。 第三条信贷风险预警应遵守及时、保密原则,达到把握最佳时机,及时采取保全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遵守动态监管、分层预警原则,通过适时监管、各部门、各层级参与预警,及时发现信贷风险预警信号。 第四条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报告制度,一旦出现信贷风险预警信号,及时制定控制和化解信贷风险方案,撰写《信贷风险预警报告》,并完成审批工作。审批方案按照授信权限实行报备制,提请主管行对审批方案提出其他意见。 第五条出现信贷风险预警,资产分类调整为次级类(含)以下的,按照XX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相关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各行的正常类、关注类借款人。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综合业务部是监控借款人预警信号的最主要责任岗,职责包括: (一)负责对借款人进行持续的贷后监控,及时发现预警信号,撰写《信贷风险预警报告》,提出调整、减持或主动清户退出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报送风险合规部审查,审查

农商银行关于严肃信贷纪律防控信贷风险的“八条禁令”

农商银行关于严肃信贷纪律、防控信贷风险的“八条禁令” 一、严禁授意、指使、强令他人违规办理信贷业务 各级信贷人员要依法合规开展贷款调查、审查、审议和审批,独立发表意见,不准以任何方式,安排有关人员办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规章制度的信贷业务。对有关人员授意、指使、强令他人违规办理信贷业务的,要坚决抵制、举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二、严禁越权及降低标准审批信贷业务 审批信贷业务必须在书面授权范围内进行,必须严格按标准和程序审批,不准超越或变相超越权限审批信贷业务,不准降低标准向股东审批发放贷款,不准审批同意超比例信贷业务,不准向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审批发放贷款。 三、严禁发放借名贷款 要建立并严格执行贷款面谈制度,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及其他相关协议要当面签署。不准在借款人、担保人及

相关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签署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及相关协议。 四、严禁编造虚假信贷信息资料套取信用 要加强信贷业务运作环节的真实性管理,确保信贷信息资料准确、完整、真实、有效。严禁与客户串通或者帮助、默许客户伪造有关资料套骗银行信用。不准办理虚假信贷业务。不准将集团客户化整为零作为单一客户办理信贷业务,不准按照领导或他人授意撰写调查报告,不准按他人授意进行审查,不准出具虚假贷后检查报告,不准违反规定销毁、隐匿、篡改及损毁、遗失信贷档案、重要信贷资料等。要确保客户信息真实、完整、有效,不准故意隐瞒客户核心资产转让等重大信息,不准故意隐瞒客户环保事故等重大不利信息,不准故意隐瞒客户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基本信息,不准故意隐瞒客户银行外借款融资信息等。 五、严禁违规以贷收贷、以贷收息 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省联社信贷制度规定,办理以新贷还旧贷业务,确保付息资金来源依法合规。不得

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2、加强预警监控。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前移风险关口,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效果。要实现“多渠道”预警,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综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以及各类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形成“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传递”的工作局面。要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3、加快信贷调整。市场经营条件下常盛不衰的企业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贷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前移风险关口,动态跟踪各类贷款迁徙变化趋势,提高对发展趋势的预见性。二是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转变。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变。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建立和健全内部授权授信制度,制定、贯彻和执行信贷操作程序,以及建立信贷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等诸多相互协调、制约的制度系统及其对制度执行效果的监督系统。狭义上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仅指贷款发放前的调查工作、贷款存续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及贷款出现风险后的监督、控制和处理工作。本文采纳狭义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概念,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对策。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17年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5篇)

2017年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5篇) 20**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范文5篇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工作总结范文1 20**上半年上半年年工作结束了一半了,在过去的半年中,我的工作可以用出色来形容,因为的我工作业绩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这是对我多年以来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回报,我对我自己这半年的工作可以打满分,因为我已经尽我最大的努力工作了。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几年了,毕业以后我就考取了银行的工作,来到已拿回那个工作后我被分配做银行的信贷员。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熟悉我的工作,还好我认真努力的工作,积极的熟悉我的工作业务,我终于平稳的度过的实习期,我开始了我在银行做正式信贷员的工作。在20**上半年上半年年,我的工作个任总结一、各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经营效益明显增强。全辖24个独立核算的信用社,贷款利息收回率达到0%;贷款收息率0%。半年实现总收入0万元,较上年增加0万元,增长0%;实现净利润0万元,社社盈余。实现净利润**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长了**%;所有者权益达**万元,其中,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分别达**万元和**万元。 2、各项存款稳步增长。年中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0万元,较年初增加**0万元,增长 **%,完成上级分配任务的**%;存款月均余额达**万元,完成分配计划的**%。 3、信贷支农力度强劲,贷款结构平缓合理。半年累计投放贷款**万元, 较年初增长了**%,各项贷款年末余额**万元,较年初增加**万元,增长**%。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 **%。年末存贷占比为**%。 4、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按贷款五

信贷业务中21种常见的操作风险与防控措施

风险点: 向不具备主体资格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会出现债权无法落实、法律诉讼不予支持的问题。 风险表现及识别: 1、借款人没有《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身份证明》,特殊行业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或《企业资质等级证书》; 2、借款时借款人的《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经营许可证》没有经过年检或《身份证明》过期; 3、借款人是法人分支机构但未经法人机构授权; 4、借款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防控措施: 1、严格按规定对借款人主体资格进行调查,对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申请贷款的必须到工商部门或主管机关调查工商注册登记及年检情况; 2、对自然人申请贷款的要调查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核对法人代表和自然借款人身份证明。 案例分析: 借款人夫妇俩人经常到外地打工,家中只有一个17岁的孩子上学,父母以孩子名义在信用社贷款,贷款到期后没有归还,起诉后法院以借款人虽满16周岁,但在家上学,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具备贷款主体资格为由驳回诉讼请求。 风险点: 发放冒名贷款可能导致债务悬空,使信贷资金形成风险。 风险表现及识别: 顶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在自己亲友来贷款时,因对象不符合条件,不能按正常手续办理贷款。经过有贷款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同意,以其名义申请贷款,交由亲友使用的行为。

搭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因自己或亲友要使用贷款,但又无法贷出时,在正常贷款户贷款时,要求贷款者多申请一部分贷款,将多贷出的部分借自己或亲友使用的行为。 盗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他人(或单位)不知道的情况下,使用其名义贷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假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编造根本不存在的假人名(或单位)进行贷款,然后贷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防控措施: 1、坚持两名以上信贷人员进行贷前调查,信贷员实行A、B制; 2、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身份证明和贷款用途的真实性; 3、坚持借款人凭有效身份证件到柜台领取贷款。 案例分析: 1、顶名:某信贷员在农户联保贷款科目中以村民王某、张某等人名义贷款36万元,为其亲属买车搞个体运输。 2、搭名:某信贷员在某贷户申请贷款时要求借款人多申请10万元,自己亲属使用。 3、盗名:某信贷人员在农户联保贷款科目使用已搬迁、死亡的农户冯某、韩某、张某名义贷款9万元,为自己养猪使用。 4、假名:某信用社主任采取编造假名,私刻名章,伪造假身份证件等手段,在农户联保贷款科目中发放贷款50万元,为自己使用。 风险点: 发放贷款超过监管部门规定的资本金比例,将导致信用社经营出现流动性风险。 风险表现及识别: 1、单户贷款超过资本净额的10%; 2、最大十户贷款超过资本净额的100%。 防控措施: 1、受理大额贷款前,测算最大一户和最大十户贷款余额是否超过规定比例;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贷款公司)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经营行为,促进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贷款公司信贷管理基本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流动资金贷款系指贷款公司向中小企业法人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本币贷款。 第三条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 第四条流动资金贷款纳入对借款人建立健全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第五条流动资金贷款实行授权管理,在授权范围内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 第六条流动资金贷款实行审贷分离、全流程管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需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 第七条办理流动资金贷款应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并按照合同约定检查、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 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 第八条办理流动资金贷款时应合理测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贷款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并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的规模及周期特点合理设定贷款业务品种及期限,实现对贷款资金回笼的有效控制。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第九条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的基本流程为:客户申请、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信用发放条件审核、签订合同、提供信用、贷款使用条件审核、资金支付、贷后管理(风险分类)、信用收回。相关制度办法有特别规定的,执行其规定。 第二章业务对象、种类及条件 第十条流动资金贷款对象为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具备贷款资格的企业法人。 第十一条流动资金贷款按期限分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 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含1年)的流动资金贷款; 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3年以下(含3年)的流动资金贷款。 第十二条借款人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依法设立并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人民银行核准发放并经过年检的贷款卡,特殊行业或按规定应取得环保许可的,还应持有有权部门的相应批准文件; (二)在金融机构开立基本账户或一般账户(低信用风险业务品种可只要求开立临时账户),自愿接受贷款公司信贷监督;实行公司制的客户、合资合作客户或承包经营客户申请信用必须符合公司章程或合作各方的协议约定; (三)管理、财务制度健全,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财务状况良好,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有合法的还款来源,具备到期还本付息的能力; (四)借款人及控股股东、主要股东无不良信用记录,或虽然有过不良信用记录,但不良信用记录的产生并非由于主观恶意且申请本次用信前已全部偿还了不良信用; (五)贷款用途明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

批发行业特点及信贷风险防控要点

批发行业特点及信贷风险防控要点 一、影响批发业发展的因素 1、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批发行业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国民生产和消费两主面的发展情况。近十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平稳快速增长阶段,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零售总额增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均有利于国内批发行业的发展。 2、行业政策影响。政策对于批发行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区城商业的整体规划和相关产业持续政策对该地区批发行业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反之,受限的产业将抑制与之相关的商品批发行业的发展。 3、产业链发展状况。如图所示,批发行业是连接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中间环节,批发行业的发展与上游产品供应和下游零售商的发展相关度高,因此,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制约或是推动了批发行业的发展。 图表1:供应链上的批发企业 资料来源:银联信整理 目前,我国批发行业主要是以批发市场的形式存在。影响批发市场的选址主要是以下三方面:是否靠近商品产地或是制造中心、交通枢纽以及商贸中心。产地或是制造中心影响商品的供应量及供应成本;交通枢纽同时也是物流中心,有利于降低商品的流通成本;而商贸中心则主要是集散中心,有利于商品的销售。

4、相关行业的发展。近年来,西方传入我国的超市、连锁店、专卖店、大卖场、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等新型商业销售模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外商业巨头如家乐福、沃尔玛、好又多等近年来在国内大肆扩张,分店越开越多,由于其规模优势以及批零兼营的模式,可以直接从厂家进货,对批发行业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二、批发业的销售模式四种载体 1、生产企业的直销批发。大型生产企业为减少中间环节、增加销售利润,多通过建立自己的批发销售系统,对一些产品实行直达供货。主要涉及两类产品,一类是特殊用途、面向特定用户的产品,如船板、汽车钢板、油田钢管、特种螺栓及铁矿石等基础性原材料,这类产品直销批发比例接近100%;另一类是固定用户、用量较大且稳定的产品,如电厂、化工厂等需要的煤炭。 2、流通企业的代理批发。流通企业的销售形式主要是代理批发,包括一级代理和 二、三级代理,其实质是买断经销。 3、现货批发市场的批发。专业市场仍是我国批发业的重要载体及渠道。目前钢材、汽车、煤炭、木材等主要通过批发市场进行交易。 4、网上交易市场的批发。网上交易市场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现货为主的网上交易服务平台,这种交易平台为终端用户和贸易商批量采购、销售现货提供专用通道,如欧浦钢网、东方钢铁在线等;第二种是从事中远期交易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实际上属于准期货性质的网上交易,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联钢、北京兰格等;第三种是期货交易市场。 三、批发行业的特征及信贷风险 批发业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基本业态,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上下游关联度高,周期性波动明显。批发业连接生产和消费,与上下游产业关联度较高,在经济生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银行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国内外产品市场需求量和国家各项宏观政策的影响,其周期性波动较明显。 2、议价能力弱,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不对称。批发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处于底端,其议价能力较弱,易受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零售商的两头挤压。在上下游关系不平等的现状下,行业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不对称,在价格下跌时生产厂商的出厂价往往会高于市场价格,形成价格倒挂现象,导致批发商承担了大部分亏损;而在价格上涨时,生产厂商会实行追涨,压低渠道利润,从而使得批发商获利有限。 3、轻资产、高杠杆、低盈利、短周期。作为流通领域主体之一,批发类企业固定

干货|信贷风险管理的50个要点

干货|信贷风险管理的50个要点 2、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风险指的是未来发生损失的一种不确定性;广义的风险是指的未来发生损失或带来盈利的一种不确定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带来了市场机会,风险和收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彼此不能分离。就风险管理而言,识别是核心,管理是必备手段。 3、现代商业银行需要建立自己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流程、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新的风险管理手段。 4、信贷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将资金所有权在一定期限有偿让渡给其他人,是一种授信行为。从信贷的角度老说,借款人的信用包括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两方面。信贷机构在办理信贷业务时需要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行调查和了解,并且需要在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决定是否对借款人授信以及授信的额度和期限。 5、所谓授信就是授予信用、承担风险和获取收益。 6、就信贷业务而言,贷款人通过让渡资金在一定时间的所有权给借款人从而获得了在某一限定时间获得一笔利息收入这一预期,然而这个预期可能实现,也可能不仅无法实现收取利息的预期,甚至有可能面临着无法收回本金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信贷风险。

7、信息不对称问题时信贷机构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信贷关系中,借款人可以随时全面了解和掌握信贷机构的信贷政策、信贷制度、信贷监管等信息,而信贷机构却不可能拥有和掌握每个借款人的全部信息,这就形成了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性。借款人具有信息优势,使信贷机构经常处于不利地位。 8、信贷机构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永远是不对称的,对于借款人而言,其只需要知道这是一家信贷机构,这家信贷机构有可能将钱借给他就可以了,而信贷机构需要了解的借款人的信息就多了,包括借款人人怎么样?借款人家庭怎么样?借款人是干什么的?借款人拿我们钱干什么?借款人拿了我们的钱后会不会溜之大吉?借款人拿什么钱来还我们等等。信贷机构只有全面、真实的了解借款人的情况,才能更好的做出信贷决策。 9、全流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不局限于调查阶段。风险管理在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均得到体现。沿着流程模块,每一个环节均对不同的风险进行选择、过滤以及管理,以最终达到“风险可控”的目的。 10、风险分散: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11、以客户为中心,你不可能了解所有的客户,你不可能服务所有的客户,我们应该尽量去满足一部分客户的全部需求。

商业银行信贷调查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

?19? 《中国商界》2009年06月总第176期对借款公司进行信贷调查是今后审批及发放贷款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风险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当前有些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不高,很大一部分贷款风险频频出现在贷前调查上。贷前调查是防范贷款风险的首要防线,是内部控制贷款风险的安全闸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能决定一笔贷款的终极命运。调查质量越高,贷款风险度越低,反之,贷款风险度越高。 一、信贷调查需把握的基本原则 《公司法》修改后,公司准入门槛大大降低,取消了许多限制公司发展的强制性规定,这一方面有利于鼓励投资,许多中小公司大量涌现,另一方面也给银行的贷前调查工作带来了挑战,对银行信贷调查阶段的工作思路及工作方向、方法产生重要影响,需要银行投入更多精力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在这一阶段,主要由银行信贷人员参与贷款的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人员也会部分参与。贷前调查应把握双人调查、实地查看和真实反映的基本原则。 双人调查原则是指每笔信贷资产业务必须至少由主办、协办两名业务人员参与调查,并在调查报告中签署明确意见。实地查看原则是指主办、协办业务人员必须通过座谈、查帐等方式对借款企业、保证人及抵(质)押品进行实地调查,核实所提供资料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现场查看借款企业、保证人的经营管理情况、资产分布状况和抵(质)押品的现状。真实反映原则是指主办、协办业务人员必须实事求是,真实反映贷前调查所了解的情况,不回避风险点。如果调查人员经过深入调查,提出了不予贷款的明确意见,任何人不得要求调查人员更改意见。 二、借款企业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1)通过验看借款企业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副本原件、法人代码证书原件,确认借款企业主体资格和经营范围的合法性。必要时可到工商登记机关(或主管部门)进一步查实。 (2)通过查验公司章程、验资报告等材料核实借款企业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了解企业的股东背景及股权结构,判断企业的实际控制者。 (3)了解企业的主导产品、经营类型、经营规模及所处行业。(4)调查借款企业的产权演变历史和近年来人事、经营战略等方面的重大调整情况,了解企业高管层有无重大违规违纪情况,分析企业管理层的经营作风是否稳健。 三、管理水平和信用状况调查与分析 (1)《公司法》修改后,公司的董事长已不是当然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应以工商登记为准。另外,有关法人代表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调查也应以工商部门登记为准,不要一味听从企业介绍的情况。通过调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关键管理人员的履历、管理经验、业绩、个人品德和信用情况,分析其管理层素质。 (2)通过实地走访企业职能部门,了解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重大决策程序等管理方面的情况。 (3)必要时通过政府机关、企业的往来银行、供应商、产品用户、企业雇员等渠道调查企业在遵规守法、偿还贷款、结清货款、雇员满意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判断企业的信用水平。 商业银行信贷调查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 文/李坤鹏 【摘 要】 商业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公司基本制度变革主要对商业银行的法人信贷业务产生影响,按照法人信贷业务的流程,大致可分为信贷调查,信贷审查、审批,贷后管理三个主要环节。本文主要从信贷调查阶段谈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贷调查 风险控制 四、借款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分析 借款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应侧重于企业主导产品(或主要经营、主要投资等)、市场营销、经营风险和行业风险等四个方面。 (1)主导产品的调查与分析。对于生产企业,应通过调查借款企业的主导产品及其构成情况以及这些主导产品的技术先进性、生产设备领先性、原材料的易获性和后续产品的研发能力,判断主导产品的生命力与竞争性;对于流通企业,应通过调查借款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品种等,判断其经营特色与竞争优势;对于投资类企业,应通过调查借款企业的主要投资方向、投资结构及投资回报,分析其投资的合理性、风险性与收益性,以及投资项目管理情况。 (2)市场营销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借款企业的主要客户、市场分布情况、品牌宣传、销售渠道、售后服务、产品定价等方面的市场营销策略,判断借款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主导产品适销程度和市场前景。 (3)经营风险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借款企业的生产或销售规模、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产品多样化程度及经营策略、产品的需求弹性、原材料和动力供应、购销环节风险、投资决策与管理、成本控制、筹融资渠道及能力等,发现借款企业在上述环节中存在的问题。(4)行业风险调查与分析。了解国家对企业所处行业的相关产业政策以及该行业的准入壁垒等相关信息,比较借款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同其主要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劣势,分析借款企业经营战略的合理性,预测企业发展前景。 五、借款企业财务状况的调查分析 (1)核实并还原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判断企业偿债能力。要求企业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年报,核对审计报告原件,认真阅读审计意见和审计报表附注。注意各期财务报表期初数与期末数是否对应,对于期初与期末不能衔接的,应进一步了解原因,以判断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通过分析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有关科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销售收入与增值税、销项税、借款与财务费用、长短期投资与投资收益等的对应关系,初步评判财务报表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咨询、查帐等手段尽量剔除流动性不强、难以成为还款来源的资产,如待摊费用、待处理损失、无形资产、形成呆滞的投资、1年以上的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及长期积压的存货等,还原真实的资产流动性。 (2)对借款企业的经济实力、经营能力、负债结构、变现能力、现金流量等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比较借款企业在行业中净资产额、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总额、销售额、净利润等状况分析其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测算和比较销售利润率、净利润率等指标对借款企业的赢利水平、赢利稳定性和持久性作出分析和判断。通过测算和比较应收帐款回收期、存货周转率、应收及存货增长是否超过销售收入的增长等因素,对企业经营能力进行判断。通过测算与比较资产负债率、齿轮比率、长短期负债结构、银行负债明细,分析并判断公司负债总量、结构是否合理、偿债能力是否充足。通过测算与比较流动资产(下转第16页)

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与评价讲解

工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金融二班 马珂然 41216223

关键词:工商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一、绪论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权人由于债务人或交易对手违约造成损失的风险,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种风险主要源自借款人或者交易对手违约或资信状况恶化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对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控制风险。 工商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其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债券投资、资金业务、表外业务等也可能带来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出现流动性危机的主要根源,也是导致区域性乃至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是关系到商业银行乃至全球经济长期、稳健发展的关键,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也成为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该协议的推出,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举,加强银行监管透明度,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信用风险在银行风险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结果显示,信用风险占据了银行总体风险的60%。在我国,由于存在着较高的不良贷款率,更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更高的银行信用风险。从数据上来看,如果按照“一逾两呆”额口径计算,我国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5%;若按照“五级分类”的口径,与银监会不良贷款率不能超过5%的要求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然偏高。过高的不良贷款率带来的银行信用风险势必会严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二)适应《新巴赛尔协议》的需要 《新巴赛尔协议》在信用风险方面增强了资本要求的风险敏感度,并提出了运用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两种方法对信用风险进行衡量。这体现了《新巴赛尔协议》能进一步调动银行的积极性,增强银行的稳健经营,促使银行之间开展公平竞争。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巴赛尔协议》的实施对我国银行来说不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银行承接最主要的经济业务是金融信贷业务,同时信贷业务也是银行利润的源头,因此信贷风险则是最主要的风险的金融风险来源,称为信贷风险。因此,只有合理控制信贷风险,才能实现金融市场和谐稳定的发展与运行。关键词温州银行;信贷业务;信贷风险一、温州银行信贷管理的问题现状一组织分工协调关系不足。温州银行的信贷组织结构的分工与制衡关系不足,信贷的权力过于集中,信贷业务分为业务的调查、审查、检查三个步骤,分别各设部门,共同制约发展。调查部门主要负责工作在于对贷款的评估,承担着评估失真与调查不实的责任;审查部门负责评估风险,对于资金的投向进行合理的审查;监察部门则主要工作点在于对负责贷款资金的发放、检查贷款金额、管理贷款项目、清收贷款款项,承担着检查失误的责任。这种机制的建立对于信贷的投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温州银行却未启动此机制,因此,会产生信贷业务的巨大风险。二风险测量水平低下。企业的信用等级与风险系数决定着企业的贷款风险。但是,目前对于信用等级的评定和风险系数的计算并没有一个合理且有效的计量方法。这也就对于信贷业务的风险没有一个相对严谨的测量计算方法,促使信贷业务混乱,不能有效地提供风险和不能实际提供信用水平。这也就给信贷业务的进行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这也使得信贷专员加大了工作量,却降低了工作效率,使得信贷业务的风险大幅度增加。三信贷资金形式较为集中。温州银行目前的贷款趋势跟其余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重点基于房地产业与制造业项目,并

且都以短期贷款为主,这样势必就大大增加了信贷风险。据信息可查,最严重的信贷危机风险多集中在外贸经营业与房地产业。因此,可以看出温州银行的信贷风险很集中,然而,银行为了信贷业务的要求,争取质量优质的顾客,不得不接受许多苛刻的条件,不仅降低贷款利率还加大贷款款目,降低贷款利息率就大大增加了信贷的风险,也降低了信贷利润收益。虽然信贷多投于大型企业与优势行业,收益高,利润稳定,但是单一的信贷对象往往使得资金流动较单一,容易形成风险,同时规避风险的能力也较弱,一旦企业由于大环境影响出现恶劣的经营状况,银行大幅度增加信贷风险,势必影响银行的效益情况。四贷后管理手段单一薄弱。对于银行进行信贷业务而言,重中之重应该是做好贷前的计量与贷后的管理。现在,商业银行目前基于最弱风险控制技术阶段,对于企业的评估能力还存在巨大难度,因此,极容易形成信贷风险。这是由于过分重视重贷轻管而造成的。目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客户留存银行的信息过于简单,不能按时按点反映出客户目前的经营状况,基础资料不准确,从而导致风险的增加。第二,还款来源不明确,给资产的保全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最终容易丢失。第三,关于贷后的检查管理还处于薄弱环节。由于信贷业务后的监督是最终环节,是信贷的最重要指标,将会保证经济效益的最终质量。然而,银行所执行的贷后管理方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重贷轻管制度的存在严重制约发展。五不良资产缺乏清收措施。目前,温州银行对于不良款项运用的手段是清收和重组。清收和重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