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_段露芬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_段露芬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_段露芬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_段露芬

奥硝唑过敏误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例报导

奥硝唑过敏误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例报导 发表时间:2014-12-26T11:39:03.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8月第23期供稿作者:周瑛张生丽[导读] 奥硝唑(ornidazole)是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临床广泛使用的第三代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 周瑛张生丽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264100) 【关键词】奥硝唑过敏误诊误治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324-01 奥硝唑(ornidazole)是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临床广泛使用的第三代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作用于厌氧菌、阿米巴、贾第鞭毛虫和毛滴虫细胞的DNA(使其螺旋结构断裂或阻滞其转录复制而导致致病菌死亡达到抗菌目的)[1]。硝基咪唑类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可以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口服奥硝唑常出现的症状为:出现轻度胃部不适,口中异味,头疼及困倦等[2]。但口服 该药后引起过敏反应很少见。苏进兰[3]和邵文革[4]报道32岁和34岁女性患者口服奥硝唑引起斑片状皮疹和粟粒样皮疹,两例均有药物过敏史。本例患者奥硝唑过敏主要引起口腔及外阴疱疹报道少见,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2006年因患牙周炎每年洗牙1-2次,洗牙后遵医嘱口服奥硝唑分散片3-5天,服药过程中未发现典型不良反应。2013年10月洗牙后照常口服奥硝唑消炎治疗,停药后,口腔外阴皮肤出现散在溃疡,逐渐增多,波及口唇外面及下面,先后到口腔科,皮肤科就诊,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经抗病毒,vitC,vitB6等药治疗,病情经过3周基本痊愈。2014年1月洗牙后,又口服奥硝唑2-3天,口腔及外阴皮肤相继出现肿胀、溃疡、渗出,眼结膜充血,剧烈疼痛,极其痛苦,不能经口进食,根据上次的情况,大夫仍然考虑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经过抗病毒,维生素静滴,眼部涂环丙沙星色甘酸钠眼药水,外阴皮肤涂干扰素药膏治疗,病情也经过了1周左右。2014年3月8日,因牙龈炎症,局部钻牙换药治疗3天病情无明显好转,医嘱口服螺旋霉素和奥硝唑治疗,遵医嘱早上口服螺旋霉素2片无不良反应,中午饭后加服奥硝唑2片,大约30分钟后出现口唇肿胀,眼结膜充血,外阴皮肤灼烧等反应,和第二次发病情况完全相同,并且全身皮肤出现红斑。皮肤科医生结合病史考虑奥硝唑药物过敏反应,经立即停止奥硝唑口服,给予激素静滴,口服枸地氯雷他啶片抗过敏处理后,第二天早上全身皮肤红斑消退,继续治疗口腔口唇溃疡1周后基本消退。 2 讨论 药物性皮疹是药物过敏常出现的症状。皮疹可有多种形态,如麻疹样、猩红热样、湿疹样、荨麻疹样、紫癜样、疱疹样等。本例患者就是出现了药物性皮疹中的疱疹。患者上面两次出现口腔溃疡都是发生在治疗牙部疾病口服奥硝唑分散片后,但是反应出现时间比较长,并且以前曾经口服过也没出现不良反应。这是因为药物过敏很多时候都有“潜伏期”,也就是说过敏反应不一定是马上发生,也可能是服药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这就导致患者出现了不适症状,还不知道是药物过敏引起的,继续用药,加重药物过敏现象。患者出现口腔溃疡后,皮肤科医生仅仅只是看了表面现象因而误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给予抗病毒治疗,经过3周基本痊愈,病程较长,患者比较痛苦。最后这次病史比较清楚,两种消炎药不是同时服用,而是分开先后口服,并且服用奥硝唑大约30分钟后就出现了口唇肿胀、眼结膜充血等不适症状,药物过敏反应才能被明确诊断,诊断明确后经正确的抗过敏治疗,治愈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痛苦明显减少。以后在应用奥硝唑之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因为服用奥硝唑一般不会做过敏试验,所以,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就显得尤其重要。患者如使用过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咪唑类抗菌药物,曾发生不良反应,则使用奥硝唑应该慎重;如果曾发生过敏反应则应禁用,否则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如果是带口服药回家服用的情况,一定要给患者讲解清楚服用奥硝唑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哪些症状是正常的反应,哪些症状是需要观察甚至来院就诊的。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正确治疗,避免类似误诊误治情况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一定要仔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如症状出现的时间,是否有诱因,是否出现伴随症状,是否用药及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如何;另外,医护人员一定要把握好整体性原则,即从整体出发,认识、研究和处理问题,在处理患者健康问题时,要以整体为基本出发点进行深入了解,从整体着眼,从部分入手,时时刻刻把患者当成一个整体,不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避免出现只看表面现象就下结论的情况,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2. [2]王军,王增寿,朱光辉,付翠香.奥硝唑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医药导报,2006,25(7):712 [3]苏进兰.奥硝唑引起过敏反应一例报告[J].青海医药,2009,39(10):35. [4]邵文革.奥硝唑致药疹1例[J].新医学,2009,40(7):490-1.

骨肽和复方骨肽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6期) 关注骨肽和复方骨肽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采取的一项举措。《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用药的品种、剂量、疗程及特殊人群用药,更加积极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由此增强了对防范药品安全性隐患的高度责任意识,不仅开始有意识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部分企业尚针对被通报问题开展了主动安全性监测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为保障社会公众用药安全筑起了一道屏障。 本期通报品种为骨肽和复方骨肽注射剂,属于多组分生化药,且两个品种原材料部分相同、给药途径相同、适应症相似。通过分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两个品种存在类似的安全性问题,同时此类安全性问题也在多组分生化药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使医务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了解两个品种的安全性问题,降低用药风险,特以专刊形式通报骨肽、复方骨肽注射剂两个品种。

关注骨肽和复方骨肽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 骨肽是从健康猪四肢骨中提取而成的制剂,复方骨肽是健康猪四肢骨与全蝎提取液制成的复方制剂。目前,临床上骨肽和复方骨肽注射剂主要用于骨折的治疗,以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骨肽和复方骨肽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较为典型,尤其作为多组分生化药,该2个品种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情况较突出。 2004年初至2009年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骨肽和复方骨肽的病例报告数共计3855例,且基本呈每年递增趋势。其中,有关骨肽的病例2933例,涉及注射剂型2705例; 有关复方骨肽的病例922例,均为注射剂型。骨肽和复方骨肽严重病例报告共计146例(骨肽:106例;复方骨肽:40例),约占所有报告的4%,且均为注射剂型。 骨肽和复方骨肽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及过敏样反应,其中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共计50例(骨肽注射剂:38例;复方骨肽注射剂:12例),占2个品种严重病例报告的34%。此外,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也较突出,值得关注。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骨肽和复方骨肽注射剂严重病例的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各系统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过敏样反应、发热、寒战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呼吸系

参麦注射液及参附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现状

参麦注射液及参附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现状标签: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安全性;综述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是运用最新中医药技术成果,从临床、中医理论、现代医学、中药药理学、药剂学、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药物政策、质量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不良反应、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效益等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做出科学的评价和估计,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1]。中药注射剂是从传统中药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制剂,由于所用药材质量的不稳定、生产工艺的差异等各种因素,造成了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高发性及多样性。据统计,2003-2005年80篇12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道中,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增至66.7%,而且前6个品种均为中药注射剂[2]。 参麦注射液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于1992年被列为首批急诊科(室)必备用药之一,并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及中医急症必备中成药之一;参附注射液于1993年上市,同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必备急救中药”。这两个品种自上市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关不良反应亦时有报道,但因文献质量参差不齐,各方取得的观察结果并不完全一致,难免令临床医务工作者产生困惑。因此,对参麦注射液及参附注射液进行多基地ADR监测,以取得相对准确完整的数据,并进行客观的安全性评价,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不良反应监测现状 1.1 参麦注射液 1.1.3 不良反应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一些研究发现,参麦注射液ADR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原患疾病无显著关联[20-21],与是否有敏史无明显关系[6-7]。年龄的差异对ADR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5]。宋氏等[22]总结了446例使用参麦注射液的病历资料,结果显示,溶解介质对参麦注射液用药安全性无明显影响,在常用剂量范围内,ADR的发生与剂量无显著相关[6-7,21]。 1.2 参附注射液 迄今参附注射液ADR的报道较少见,说明参附注射液的安全性较好。李氏等[16]研究发现,除2例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1例)外,均为轻度不良反应,一般经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症状可明显改善,不需特殊处理。在576篇关于参附注射液的文献中,提及ADR的文献有45篇,过敏性反应8例,其中2例(1例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并及时治疗后好转,其余6例表现为皮疹、过敏性胃肠炎、周身发痒等,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好转;7例血压升高者,具有高血压病史;局部疼痛者8例,其中4例均出现在参附注射液用量80~100 mL/d,且未加溶媒直接静脉滴注的患者。

川芎嗪的不良反应综述_高芸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1986:1738-1739 [3]Rosemary Cole,毕良武,赵振东.欧洲迷迭香研究现状[J].生物 质化学工程,2006,40(2):41-44 [4]廖佩俐,凌敏,赵金和,等.溶剂法提取迷迭香天然氧化剂工艺 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17(2):87-90 [5]Anu Hopia,S hu-w en Huang.Ediw in Fcmk el.phenolic diter penes from rosemary as antioxidants in linoleic acid,methyl linoleate and corn ail triglycerides[J].Food chemistry,1996,57(1):57-59 [6]Wada M,Kido H,Ohyama K,et al.Evalauation of quenching ef- fects of non-water soluble and w ater-soluble rosemary extracts a- gainst acti ve oxygen species by chemiluminesscent ass ay[J].Food chemistry,2004,261-267 [7]吴建章,郁建平,仇虹,等.迷迭香水溶性物质及抗菌活性研究 [J].天然产物与研究,2006,18(6):9-11 [8]董文宾,田家乐,谢全玉,等.迷迭香天然食用抗氧剂提取工艺 研究[J].西北轻工学院学报,1991,9(2):47-51 [9]孙峋,汪靖超,李洪涛,等.迷迭香酸的抗菌机理研究[J].青岛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4):41-45 [10]李伟光,梁敬钰.迷迭香酸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4,16 (1):1-4 [收稿日期]2007-12-10 川芎嗪的不良反应综述 高芸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浙江丽水323000) [关键词]川芎嗪;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49(2008)18-2901-03 川芎嗪是川芎中提取的一种活性生物碱)))四甲基吡嗪,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并能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和脑血流[1],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随着临床应用的广泛展开,其不良反应也日渐增多。 1皮肤变态反应 徐伟军[2]报道1例64岁男性患者,1a前患脑血栓,治愈后为预防复发,每年静滴川芎嗪2次,15d/次,用川芎嗪24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1次/d。第4天时在左手第1,2掌骨间,以合谷穴为中心出现1个3cm@4cm大小的圆形暗红色皮肤损害,覆有细小的白色鳞屑,周围界限清楚,不高出皮肤,伴有轻度瘙痒和全身乏力症状。诊断为药疹。用丹参注射液代替川芎嗪1周后皮损消失。患者回忆,同年5月静滴川芎嗪时曾在同处发生同样的皮损,症状较本次轻。 朱雪梅[3]报道1例63岁女性患者,因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川芎嗪注射液120mg静滴1次/d。第2天滴注后8h出现下肢大片荨麻疹,压之褪色,呈暗红色,皮肤瘙痒。停药后予地塞米松5mg +25%葡萄糖液20mL静注,1h后症状消失。后改用维脑路通0.6g+5%葡萄糖液50mL静滴,未出现皮肤变态反应。 汤守成[4]报道1例69岁男性患者,因脑动脉硬化脑萎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250mg加川芎嗪注射掖80mg静滴,60滴/min,当滴完200mL时,患者感全身畏寒、轻微颤抖,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平卧、保暖、吸氧,地塞米松10mg肌注。经以上处理,30min后患者上述症状缓解。午休起床后发现前胸部、腹部及双大腿内侧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网状,呈青紫色,瘙痒,未行进一步特殊处理,1周后恢复正常。 孔戴艳[5]报道1例60岁患者因疑为心肌缺血而给予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0.8g/L100mL静滴,滴注完2h后,自觉心慌、欲吐并伴有呛咳,1h后渐恢复正常。第2天遵医嘱再予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1h后左手肘部内侧皮肤出现红肿、瘙痒,滴注完毕后1h红肿渐退,瘙痒感渐好转。第3天继续给予川芎嗪葡萄糖注射液同法滴注,30min后左手肘部内侧皮肤复出现大片红肿,瘙痒难忍,且伴有心慌、欲吐,遂停止滴注川芎嗪,2h后心慌、欲吐症状消失,1h后皮肤红肿消退,瘙痒感消失。日后随访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2变态反应 刘萍[6]报道1例54岁男性患者,因脑血栓形成给予川芎嗪120mg稀释于5%葡萄糖盐水250mL中静滴,每分钟控制在60滴左右,静滴20min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寒战等症状,BP22/13kPa,心率110次/ min,T38.5e,立即停止输液,静注地塞米松10mg,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高流量吸氧,30min后上述症状缓解。 3迟缓过敏 谭宗凤等[7]报道1例30岁女性患者,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给予抗炎、抗免疫治疗,辅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川芎嗪160mg静滴抗凝处理。用此药的第7天,输后约20min 患者颜面及颈部出现充血水肿,颈部有压迫感,呼吸困难,全身皮肤出现斑丘疹,瘙痒,考虑为川芎嗪过敏,立即停用川芎嗪,给予氧气吸入,用5%葡萄糖液20mL加地塞米松10mg 静注,约15min后患者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次日,在其他用药未变的情况下,停用川芎嗪,后未再出现上述反应。 4过敏性休克 刘景昀等[8]报道1例60岁女性患者,曾于1990年8月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使用的不良反应调查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使用的不良反应调查 发表时间:2016-08-24T14:21:13.63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作者:许波 [导读] 在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要严格的安排药物使用的顺序,保证患者的安全,此外对于肝脏功能不全患者要谨慎使用该药物。 许波(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医院药剂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摘要】目的:探析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使用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 年3 月至2015 年6 月使用有关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30 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30 例患者中,女性比男性多,年龄在20 岁至50 岁之间。结论:使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已经发现异常反应立即处理。 【关键词】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8-0202-01 奥硝唑用于治疗由脆弱拟杆菌、狄氏拟杆菌、卵园拟杆菌、多形拟杆菌等引起的多种感染疾病,包括包膜炎、子宫内膜炎、牙周炎、冠周炎、脑膜炎等疾病[1]。奥硝唑也用在手术前预防感染和手术后痒菌感染的治疗。本文对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 年3 月至2015 年6 月使用有关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30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1.2 方法调查患者一般资料、病例资料,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表现、用药剂量和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术语对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累及的系统、器官临床表现进行归类。 1.3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9.0 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X2 检验,计量资料以(ⅹ ±s)表示,用t 检验;两组对比差异P < 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患者性别、年龄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30 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报告中,男性10 例27.78%,女性20例72.22%,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最小年龄为15 岁,最大年龄为79 岁,平均年龄35.5 岁,20岁-51 岁年龄段,奥硝唑氯化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一共26 例。 2.2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使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类型在30 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有皮肤不良反应、循环系统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这三类不良反应比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皮肤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4 例、皮疹2 例、苍白1 例,恶心呕吐2 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3 例、口腔异味3 例;循环系统不良反应有胸闷3 例、心悸4 例;呼吸不良反应有呼吸困难2 例、静脉炎2 例;全身性损伤有寒颤、乏力1 例;其他不良反应为1 例,严重不良反应有2例。 2.3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使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研究显示,相比于本组其他年龄段,本组中处于20 岁至50 岁之间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30 例患者中,大部分不良反应均发生在用药时,占25 例;在用药结束后发生不良反应有2 例;在连续用药2 至7 天后发生不良反应有3 例。本组患者有12 例患者有合并用药的情况,其中有7例患者使用了奥硝唑注射和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合并注射,5 例患者使用了奥硝唑注射液和头孢美唑钠注射液合并注射。 3 讨论研究显示,在本组患者中,与其他年龄段相比,20 岁至50 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比男性高,差异显著(P < 0.05)。 在本次研究的30 例患者中,在使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居多,因此,在使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及其患者家属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一旦有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要立刻停止用药,避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2]。在本次研究的30 例患者中,有2 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该2 例患者均有肝功能不全或受损的现象,奥硝唑氯化钠在肝脏代谢中,主要以轭合物和代谢物的方式进行排泄,肝功能异常患者在摄入奥硝唑氯化钠后,药物成分在体内累积而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袭,肝功能异常或肝功能不全患者要谨慎使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注射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一般主要表现以下5 个方面:皮肤反应、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全身性损伤等。 通过调查发现,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企情况在停止输液后、或通过对症治疗可以缓解不良反应的症状,并会逐渐恢复。轻微的不良反应症状在停止输液后,可以快速缓解,如皮肤瘙痒、恶心、胸闷等症状[3-5]。综上所述,患者在使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过程中,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病情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的症状发生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在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要严格的安排药物使用的顺序,保证患者的安全,此外对于肝脏功能不全患者要谨慎使用该药物。 参考文献:[1] 高艳云,孔庆敏,邱召娟.54 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2014,11(3):170-172.[2] 潘春燕.奥硝唑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探析[J]. 当代医药论从,2015,13(12):145-146.[3] 许建宏.53 例使用奥硝唑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2):422-423.[4] 杨小芳,路晓钦,董志等. 重庆市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 事件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18):1679-1682.[5] 周望春. 奥硝唑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2):1660-1662.

百度文库---甘露聚糖肽特性

甘露聚糖肽 一甘露聚糖肽发现 甘露聚糖肽(Mannatide),曾用名多抗甲素(Polyactin A,PAA)。是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免疫增强剂,是从健康人口腔分离的一株α-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i)33#菌株经深层培养,发酵提取而得到的一种具有免疫活性和抗肿瘤作用的多糖类物质。它是由原西安医科大学方亮教授在克山病的研究中发现的,于1976年从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初步试验有抗肿瘤作用,临床预期有一定效果。1976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安排四川抗菌素研究所,在方亮教授的指导下和初步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菌种筛选获得了α-甘露聚糖肽产生菌33#菌株,并对菌种生理生化特性、血清型分类、深层培养和提取工艺、理化特性、化学组成、毒性和药理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 二甘露聚糖肽的化学构造及理化特性 α-甘露聚糖肽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分子量为71,700kD,是具有一定均一性的混合物,不存在单糖、双糖等小分子糖类和游离氨基酸,完全由不同链长的甘露聚糖肽分子构成。α-甘露聚糖肽的总糖含量为87.7~90.3%,主要为甘露糖以及少量的葡萄糖残基,二者之比约为39∶1;蛋白质含量为4.5~6.2%主要的构成氨基酸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其比例为1∶2∶2∶1∶1∶1;此外还有少量的甘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 甘露聚糖以β-(1-4)键连接组成甘露聚糖肽的糖主链, 且甘露聚糖肽的糖链还存在1-6、1-2等支链结合方式和还原末端。甘露聚糖肽中糖链与肽链的连接有两种方式: N-糖苷键连接和O-糖苷键连接。在O-糖苷键连接的结构中, 主要是糖链还原末端的甘露糖基, 以糖苷键形式通过肽键上的羟基氨基酸(如丝氨酸、苏氨酸、羟脯氨酸或羟赖氨酸)的羟基氧与甘露聚糖连接, 组成聚糖肽。N-糖苷键连接的结构中, 糖链还原末端可以与肽链中的赖氨酸、精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的氨基连接。

骨肽过敏性休克

注射用骨肽致过敏性休克1例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公司花果医院外科谢敏梁红刘媛媛 【关键词】骨肽;过敏休克 骨肽主要成份为多肽类骨代谢因子、有机钙、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它的药理作用是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以及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因骨肽中含有多种促进骨代谢的活性肽类物质,能有效的改善骨代谢,良好的镇痛消炎作用,且疗效稳定,安全性好,以成为治疗骨,关节疾病的良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皮疹、血压降低过敏反应等。其过敏性休克发生较少见。我院有一例骨质疏松患者首次使用本药5min后即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75岁,因“外伤后胸部疼痛,左小腿出血”于2012年6月24日23:50急诊入院。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和糖尿病、高血压史。胸部Ⅹ线提示:第七肋骨骨折。予外科护理常规、Ⅱ级护理、普食,于0:23am遵医嘱给以注射用骨肽(厂家:黑龙江省珍宝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多肽,批号20120420)60㎎+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40滴/min,0:28am后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唇部蚁继而大汗、恶心、呕吐、大便一次后出现呼之不应,考虑为骨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以停止输液,氧气吸入,5L/min,更换输液器并更换药物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地塞米松磷酸钠10㎎,静脉推注地塞米松磷酸钠5㎎,盐酸异丙嗪25㎎肌肉注射。0:35am分钟后患者清醒,诉心慌、胸闷、恶心不适明显减轻,血压100/55,全身出现大量的皮疹,继续观察和治疗,6h后患者皮疹减退。观察一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生活恢复正常,继续治疗 讨论 注射用骨肽是新鲜或冷冻的猪四肢骨提取的骨肽溶液制成的无菌冻干品,主要的成分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厂家药物说明书中注明“偶有发热、皮疹、血压降低等不良过敏反应”,查阅国内文献,关于骨肽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也不多。本例病人无药物过敏史,加上首次单独输入骨肽5min后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药物和在使用时间上有相关的合理性,同时停止用此药,实施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后,症状有明显好转后有药物皮疹出现,并在使用其他药物时没有再出现类似症状,因此能判定为骨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分析可能性的原因:①该药的主要成分是来活性小分子多肽类,为一种异性蛋白,可刺激肌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机体再次接触该抗原后即可发生过敏反应,加上个体对抗原的耐受性不同,易引起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引起过敏性休克。②因为注射用骨肽中含有较多有机钙及无机钙,在用药过程中导致人体内钙浓度改变. [1],可以引起平滑肌的收缩,这也是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因此在临床应注意: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和既往病史,对过敏,高敏体质者慎用;体温高的人、尿酸高的人不宜使用[2];同时注意静滴速度,开始静滴时,尤其是第一次用药的时候,以缓慢静滴为宜,边输入边观察,发现异常需及时汇报,以便及早发现异常,赢得抢救时间;不能因为主观上认为过敏发生者少就掉以轻心,麻痹大意;用于老年患者要更加小心,尤其是患有心脏疾病患者;老年人药物耐受性降低,肝脏代偿能力下降,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合适剂量;药物应严格执行厂家说明书上的提示本品不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加强巡视,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并且加强医护人员对紧急情况的反应和处理能力。本例病人因巡视到位,处理及时,未发生严重后果。 。 参考文献[1] 于锦程,杨学山,孙大军.骨肽注射液致高血钙1例[J].药学实践杂志,2006,24(1):611. [2]骨肽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8,17(5):3202-3221.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2-09-28T16:41:02.5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潘文李豫黄天文雷宇 [导读] 注意输液方法,即药液配制顺序、加药方法;③控制滴注速度,以≤40滴/min为宜。 潘文李豫黄天文雷宇(广西肿瘤医院临床药学科 530021)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346-02 参麦注射液是由人参和麦冬经超滤法和水醇法制成的纯中药制剂,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麦冬皂甙、麦冬黄酮、微量人参多糖及麦冬多糖。处方中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而安神之功效;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清心除烦,两药合用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之功效,是目前最常用的中药制剂之一。主要适用于各种休克,可改善心、肝、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及微循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肺心病、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炎、过敏性休克等多种疾病[1-2]。对各种癌症病例,配合应用化疗、放疗则具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随着参麦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关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系统,收集了国内自2000—2011年来,各医学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报道并加以分析和研究,旨在探讨和研究参麦注射液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医师和患者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提供有效参考。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的年龄、性别分布 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不同,发生ADR的比例也不同。从年龄的分布看,大多数的病例集中于40岁以上年龄组,占78.82%[3]。有学者[4]经分析认为中老年患者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占73.47%),这可能因为中老年人易患心脑血管疾病,从而使用该药的机会增大,再加上各种器官生理功能下降,对各种药物的代谢、排泄功能降低所致。此外,肿瘤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故该年龄段的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的频率增大。提示临床重点观察该类特殊人群使用该药时的临床反应。从统计数据来看,男女比例为1:1.41,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且体现在各年龄组中。这个比例与中药ADR发生人群分布的1:1.41相符合[5]。在统计病例中,原患疾病是乳腺癌或者术后用于增强免疫的女性较多,另外也可能与女性对该类微粒的敏感性较高有关。这个调查结果与大多数分析资料相符合[6]。与这可能与女性的自身生理特点及用药频率高、用药范围大有关。 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参麦注射液引起的ADR可发生在治疗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可以在用药过程中立即发生,也可以在用药后发生,但各时间段的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用药过程中发生的占大多数,两者比例为1.88:1[7]。研究表明[8],0.5h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占总数的74%,以首用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一般症状表现为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是其中最严重的表现,且发生率高,严重程度不亚于其他易致过敏药物。部分肿瘤患者经放、化疗治疗后机体耐受力下降,对药物敏感性增强,应用参麦注射液后过敏反应发生率升高,包括休克、生命体征下降等。因此,医护人员临床使用时应仔细询问既往过敏史,密切注意用药过程中前30min以内的临床反应,出现情况适时对症处理,防止病情恶化。这也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其他中药注射液如红花注射液[9]等致ADR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前30min资料相符。 3 不同给药途径致ADR的分布 参麦注射液可以有3种不同给药途径,均可致不良反应发生,其中静脉滴注中发生ADR占绝大部分,其次是肌肉注射,第三位是静脉推注。这可能与临床静脉滴注应用较多有关。静脉给药时抗体大量产生及抗原抗体结合的倾向性、结合程度比其他给药途径严重[10]。由于参麦注射液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易受溶剂性质、PH条件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及选择稀释溶媒时应该按说明书的溶媒,慎重考虑溶媒的安全性[11]。临床实践中也证实,混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应避免多种中药注射剂混合使用以及中药注射剂与其他多种药物混合应用[12]。 4 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主要临床表现 文献报道参麦注射液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13-15]和输液反应,研究显示不良反应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亦复杂多样,主要类型按照发生率依次为过敏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心率失常、胸闷;神经系统以头晕为常见;呼吸系统以呼吸困难、气促、呃逆为常见;全身性反应以发热较常见,偶见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是外来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免疫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用药1min~1d时出现皮疹、瘙痒、血压降低等过敏样休克,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头痛、发热、感冒症状等。其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可能与部分患者特异性过敏体质有关。另外,参麦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成分较为复杂,在提取过程中往往有酶、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难以提纯,这些物质作为抗原直接入血,易引起变态反应[16]。有资料显示[17],355例中药注射剂的ADR涉及29种药品,其中参麦注射液的ADR发生率较高,排在第4位,故使用该药时要注意。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仅次于过敏反应,占21.54%,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动过速等。使用人参不对症时易引起不良反应发生,如体温升高、皮疹、头痛等,过量使用还可致心悸、失眠、血压升高等。因此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掌握参麦注射液的适应症,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不能超剂量和超适应症给药。 5 作用机制 5.1个体因素不同的个体在性别、年龄、生理病理状态,尤其在遗传、新陈代谢、酶系统以及个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18]。中药制剂稳定性差,再加上患者体质差,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也会增高。有研究资料显示[3],既往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患者使用参麦注射液可产生过敏反应,既往无过敏史患者使用时也可发生过敏反应,而且几率也比前者大,说明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既往过敏史无关,提示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患者的过敏史以及用药史,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过敏史等信息,有利于减少ADR的发生。 5.2药物因素参麦注射液的质量好坏也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实影响参麦注射液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原材料因素和生产因素。原材料因素包括:使用药材的产地、采收季节、加工炮制方法等。参麦注射液为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含有多糖等大分子物质[19]。加工提取不纯,现行中药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未作不溶性微粒检测规定。故制备中产生的杂质及微粒去除如何对临床使用引起不良反应发生有直接影响。其次,参麦注射液的附加剂中包括聚山梨酯80、亚硫酸氢钠。聚山梨酯80是中药注射剂的常用增溶剂。过去认为吐温80在制剂中只起到赋形剂的作用,但随着近年药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吐温80具有一定的生物和药理活性,并且与临床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关[20-22]。用量较大时可能产生急性超敏反应、外周神经毒性、肝毒性等。研究表明,鱼腥草类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多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与增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出血后早期癫痫发作的临床分析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出血后早期癫痫发作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31T14:00:01.9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3期作者:邱家琦庞伟冰 [导读]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于脑出血后早期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510900) 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于脑出血后早期癫痫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临床试验方法,选择200例成人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川芎嗪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首次癫痫发生的时间,随访12个月的缓解率,治疗中断的原因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此外,本研究对于治疗前后的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首次癫痫发生的时间,随访12个月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的额叶癫痫样放电的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具有较好的治疗成人癫痫的作用,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均较好。 关键词:癫痫;川芎嗪注射液;高压氧 癫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调查报告,我国每年癫痫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该病的发病率仍在上升,给国家和患者家庭带来了更大的负担。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癫痫。然而,目前关于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仍然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成人脑出血后癫痫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这是一项回顾性的,长期的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成人脑出血后癫痫患者,根据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首次癫痫发生的时间,随访12个月的缓解率。本研究得到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的患者均提供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镇静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FL2260型高压氧舱,治疗压力0.25 MPa,吸氧20 min3次,中间间歇吸空气10 min,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均不服用胆碱酯酶抑制药。 1.3 评价指标 根据以下4个指标评价治疗的长期效果:(1)癫痫发作减少百分比:治疗后的癫痫频率减少的次数除以治疗前的癫痫发作频率;(2)首次癫痫发作的时间:从开始治疗到首次癫痫发作的时间;(3)治疗反应率: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4)12个月缓解率(无发作率):在≥12个月内无癫痫发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l7.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r检验,如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首次癫痫发作的时间 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后首次癫痫发作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治疗后首次癫痫发作的时间的比较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3.讨论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癫痫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为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2]。癫痫发作的定义为脑神经元过度的同步放电而导致的短暂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癫痫的类型主要包括全身性发作及部分性发作,其中又以部分性发作最为常见。部分性发作多由于大

奥硝唑不良反应

奥硝唑不良反应 奥硝挫这种药材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药用价值,更加不知道这种药材的副作用,所以大家在平时服用任何一种药材,都需要先看药物的使用事项,并且了解药物的治疗对象,才可以服用。奥硝挫是可以治疗盆腔感染以及腹部感染的,但是会出现胃部不适以及过敏以及犯困等。 【适应证】: 1.用于治疗由脆弱拟杆菌、狄氏拟杆菌、卵圆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幽门螺杆菌、黑色素拟杆蕾、梭杆菌、CO2噬织维菌、牙龈类杆菌等敏感厌氧菌所引起的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 1)腹部感染;腹膜炎、腹内脓肿、肝脓肿等; 2)盆腔感染;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或卵巢脓肿,盆腔软组织感染、嗜血杆菌阴道炎等; 3)口腔感染:牙周炎、根尖周炎,冠周炎,急性溃疡性龈炎等; 4)外科感染:伤口感染、表皮脓肿、褥疮溃疡感染、蜂窝组织炎、气性坏疽等; 5)脑部感染:脑膜炎、脑脓肿;6)败血症、菌血症等严重厌氧菌感染等。 2.用于手术前预防感染和手术后厌氧菌感染的治疗。 3.治疗消化系统严重阿米巴虫病,如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

脓肿等。 【用法和用量】: 将奥硝唑用适量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再加入该液体中缓慢静脉滴注,滴注浓度为5mg/mL,每100mL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用量如下: 1.术前术后预防用药,成人手术前1~2小时静滴1g奥硝唑,术后12小时静滴500mg,术后24小时静滴500mg。 2.治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成人起始剂量为0.5~1g,然后每12小时静滴0.5g,连用3~6天。如病人症状改善,建议改用口服剂。 3.治疗严重阿米巴病,成人起始剂量为0.5~1g,然后每12小时静滴0.5g,连用3~6天。 4.儿童剂量为每日20~30mg/kg,每12小时静滴一次,滴注时间30分钟。 【不良反应】: 奥硝唑遇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用药期间会出现下列反应: 1.消化系统:包括轻度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胃痛、口腔异味等; 2.神经系统:包括头痛及困倦、眩晕、颤抖、运动失调、周围神经病、癫痫发作、意识短暂消失,四肢麻木、痉挛和精神错乱等: 3.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4.局部反应:包括刺感、疼痛等; 5.其他:白细胞减少等。

川芎嗪注射液

川芎嗪注射液 方名: 川芎嗪注射液 处方来源:苏卫药准字(83)7107-1号。 剂型: 注射剂。 药物组成: 川芎嗪的磷酸盐或盐酸盐。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 缺血性中风,胸胁刺痛,跌打肿痛,高血压、冠心病、偏头痛、缺血性脑病等。 用法用量: 注射剂:肌肉注射,磷酸川芎嗪每次50-100mg,1日1-2次,15日为1疗程。穴位注射:选3-4个穴位,每穴注射磷酸川芎嗪12.5-25mg 或盐酸川芎嗪10-20lmg,隔日1次,1个月为1疗程。静脉滴注:每次磷酸川芎嗪100mg或盐酸川芎嗪40-80mg,用5%葡萄糖液250-500ml 稀释后滴注,日1次,10-15日为1疗程。 用药禁忌:脑出血及有出血倾向患者禁用,脑水肿者或小量脑出血与闭塞性脑血管病鉴别困难时慎用。避光密闭保存。 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极少数妇女经期提前,经量增多,一过性GPT增高,偶有药热或药疹发生。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1.对心脏的作用:川芎嗪对离体豚鼠心脏有抑制心肌收缩的作用,并使心率减慢,增加心脏灌流量及降低全血粘度,缓解兔和大鼠离体主动脉痉挛性收缩,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保护作用。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抑制TXB2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促进前列环素和6-酮-前列腺素FIα的产生。 2.增加冠脉流量:川芎嗪可剂量依赖性增加冠脉流量,川芎嗪7.5、15、30mg/k g给麻醉犬静注,均使冠状血管扩张,增加冠脉流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细胞内钙调素含量,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3. 扩张外周血管和降低血压:川芎嗪扩张肺血管、抑制急慢性缺氧引起的大鼠肺血管收缩和肺动脉升压反应,抑制缺氧时肺小动脉中膜增厚和右心室肥大。对右心室±dP/dt· max无明显影响,对失代偿期肺心病患者,可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的平均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促进离体肺动脉合成PGI2,舒张肺动脉,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麻醉犬血管阻力,增加脑、脑动脉及下肢血流量。舒张家兔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降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和兴奋交感神经中枢,使正常血压免、去甲肾上腺素性急性高血压兔的血压降低,剂量依赖性增加肾血流量,并且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4.改善脑循环: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减轻神经元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改善神经体征,对完全性脑缺血有短期改善效应,并且有一定程度的促进脑复苏作用,拮抗脑缺血后体循环与肺血压升高,减轻KCN造成脑缺氧,双侧结扎颈动脉造成脑缺血所致大、小鼠的脑组织损伤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增高,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脑缺血时血小板的激活,纠正TXA2-PGI平衡失调,调理脑微循环障碍。 5.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川芎嗪体外对ADP、胶原、凝血酶诱导所致家兔血小板聚集有强烈抑制作用,抑制血小板丙二醛的生成,但对外源性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抑制作用,川芎嗪通过增加血小板。cAMP含量,调节TXA2/PGI2的平衡,置换其膜上Ca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