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的相对性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七课时

课题:§5.4 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描述运动需要选择参照物。

(2)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具体事例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运动相对性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对人类的影响,体验物理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机械运动。

(2)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流星雨,九大行星运动,布朗运动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从宏观到微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运动与静止

【演示活动】教师拿着课本从教室门口走向讲台,提问:我是否运动?

生;运动。(教师先不发表意见)

【课件演示】课本图5-34:小明和小华坐在未启动的列车里,此时右边的一辆列车从小华旁边驶过。他们关于运动和关于运动和静止争论起来:小华说:“火车终于动起来了”,小明说:“火车根本没动,还停在站台上。”【讨论】教师引导:组织辩论赛辩题:火车到底动or不动?

学生活动:正方:小明派观点--相对于站台火车不动

反方:小华派观点--相对于已开行的列车火车动

学生活动:分析得出辩论结果: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小明选取站牌,小华选取已开行的列车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点拨】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得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小结归纳】(板书)

1、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不变,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接下来,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教材中图5-357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正确结论,并填写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议一议】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空间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点拨】师:同学们,如果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乘客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却是运动的。【小结归纳】(板书)

4、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物体,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因此,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关键是参照物的选择。

【拓展】在生产科研和军事上,人们常常要得用运动的相对性。

空中加油机地球同步卫星风洞中的飞机

【想一想】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生: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

【议一议】鸟的飞行速度并不快,但机场周围为什么不允许鸟类飞行?

生:虽然鸟飞行速度不快,但飞机飞行速度非常快,若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快得惊人,足以把飞机撞毁。

3、动能

【议一议】运动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举例说明。

生: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可以驱动风力发电机发电,产生电能;湍急河流的流水能使小船顺流而下;踢出去的点球能将运动员撞倒。

【小结归纳】(板书)

5、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一:参照物的选择

[例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

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歼-10”战斗机

B.地面上的房屋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类型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2]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和。小芳同学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运动,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树木以向运动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五、作业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八课时

课题:§5.4运动的相对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描述运动需要选择参照物。

(2)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具体事例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运动相对性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对人类的影响,体验物理知识的价值。

【预习导学】

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相对于树来说,人是____________的,小船是

__________的,相对于船来说,人是____________的,树是__________的.

3.“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_________

的物理知识所致.

4.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一列火车中,放在车厢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

是运动的()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在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5.坐在逆水行驶轮船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种物体是静止的()

A.流动的江水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游船 D.岸边的树木

【问题探究】

1.在解题时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生活中判断运动或静止时也是在比较,关键是与其它物体比位置关系。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来做出判断。

判断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与参照物比较位置关系改变————运动的

与参照物比较位置关系不变————静止的

参照物是我们比较位置关系时所选作标准的物体,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不确定。

参考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客观性——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我们说某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另一物体(参照物)而言,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无论是否提到参照物,参照物总是存在的,这就是参照物的客观性。

(2)假定性——参照物只是假定不动而不是真的不动,与其它物体一样,它也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这便是参照物的假定性,有同学认为,参照物就是不动的物体。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3)多重性——由于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选择什么物体作参照物。因此,我们研究的运动是相对运动,这便是参照物的多重性,也就是说,对同一物体的研究。可以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并

且,当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时,对物体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往往不同。如果参照物选择得当,将有利于问题的解答,简化解题过程。

【例题】在一条行驶得十分平稳的船的甲板上,头尾分别立有两个靶子。有两名射手,一个在船头,一个在船尾,用同样的枪支同时向对面靶子射击,问谁的子弹先打中靶子?(设子弹飞行速度相同)

解析:本题若选河岸为参照物,则在船头射出的子弹除有一速度外,船尾靶子还有一个迎着子弹的速度(船行速度);在船尾射出的子弹除有一速度外,船头靶子还有一个远离子弹的速度(船行速度)。显然,按上述思路是很难作出正确解答的。

若选行驶的船为参照物,人、靶子都是静止的,本题就很容易得到答案:用同样的枪支射出的子弹相对于船的速度相等且不变,因此站在船头、船尾的人同时向对面靶子射击时,两人射出的子弹将同时击中靶子。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最方便的是选择地面或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研究正在行驶的船舱里的人时,最好以舱内的物体为参照物;要研究地球和各行星的运动时,最好选择太阳做参照物等。

【练习】

试一试,你知道下面两题的答案吗?

1.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2.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典型例题精析】

例题1、人坐在小船上,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河岸上有树,如果用树作参照物,人

是运动的,小船是运动的,河岸是静止的.如果以人作参照物,小船是________,河岸

是__________,河岸上的树是____________.

分析:人坐在小船上顺流而下.若以船上的人作参照物(即假定该人是静止不动

的).来研究船、河岸和岸上的树,那么与人没有相对位置变化的船是静止的,与人

有相对位置变化的河岸和岸上的树是运动的.

答:此题应填静止的,运动的,运动的.

例题2、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开行,他们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时,

______________ 汽车运动得最快.

分析:甲、乙、丙三个人各以自己为参照物,即事先假定自己为不动的物体来观察另外两辆汽车的运动.从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可以断定乙汽车和甲汽车运动得一样快.从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和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往后退,可以断定丙乘坐的汽车行驶在甲乘坐的那辆汽车的前面、所以它运动得最快.当然上面的两个判断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进行观察,得出的结果.

答:此题应填丙.

作业:

初中八年级物理:相对运动和参照物导学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相对运动和参照物导学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lative Motion and Reference Material Guidance Cas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相对运动和参照物导学案 课程标准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具准备 幻灯片、机械运动图片、两辆火车的运动视频、《闪闪的红星》电影插曲、同步卫星运动动画。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机械运动 小组讨论: 举出一些你见到的运动现象,分析这些运动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展示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发生了机械运动? 二、观看短片:哪辆火车在运动? 思考: 1、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什么是参照物? 例举:指出下面相对运动的参照物 两名同学并肩前进,一般地我们说他们在运动,这是以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其中一人作参照物,另一人就是_____的,这说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

运动康复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运动康复学专业综合考试 大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运动康复学专业综合 《运动解剖学》:细胞和细胞间质、组织、运动系统总论、运动系统各论、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康复评定学》:康复评定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反射发育评定、肌力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步态分析、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环境评定 《运动疗法学》: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本体神经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 (一)绪论 1.人体的基本构成 2.常用解剖学术语 (二)细胞和细胞间质 1.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细胞间质 (三)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四)运动系统总论 1.骨的分类、构造、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发生和发育、影响骨生长的因素、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骨的功能、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骨连结 3.骨骼肌分类和命名、构造、工作术语、物理特性、影响肌力的解剖学因素、骨骼肌的配布规律、确定骨骼肌功能的方法、体育运动对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五)运动系统总论 1.头:颅骨、颅骨的连结、头颈肌的结构与功能 2.躯干:脊柱、胸廓、胸腔的结构与功能 3.上肢:上肢带、肩关节、肘关节和桡尺关节、手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4.下肢:骨盆、髋关节、膝关节、小腿骨的连结、足关节、足弓的结构与功能 5.体表标志与定位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任何真理,既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真理。要知道其指导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必须知道客观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也叫绝对真理,是指真理作为主客观的统一,其内容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其发展具有无限性。具体来说,绝对真理包含两方面涵义: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主客观的统一在其所适应的范围内是不可否定,不可推翻的,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主观在向客观无限地走近、接近,这是绝对的。绝对真理存在于无限的时间过程中,而不是存在于某一有限的时间点上。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二)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使我们能够把真理和谬误区别开来,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区别开来,使我们在思想中对真理具有坚定信念,但不能因此而走向独断论。因此我们必须承认真理同时具有相对性。 1.从范围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整体中某一部分,片断的正确反映。真理不是对整个世界或宇宙大全的认识,任何真理都不能穷尽对无限世界的认识。这一点表现出真理的相对性,局限性。

2.从程度上看,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正确认识都是近似的。就是说,和客观的符合只是一定程度,一定水平上的符合,不是丝毫不差的符合。这表现出真理的相对性。因此,真理性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与时俱进性,从创立开始就不断的完善和深化,体现出真理的相对性。 掌握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一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态度。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客观真理也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因而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鼓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理已经“过时”的自由化观点,或者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理不用发展的教条主义观点都是错误的。 由于真理在广度上的有限性,条件性,因而任何真理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相对真确的反应,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深化和发展。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复杂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矛盾,从而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的表现是什么? 第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辩证法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第二,世界是运动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动的。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一切事物、现象是静止不动的,即使有运动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位置的变化。第三,全面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辩证法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行而上学则用片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第四,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即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次,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再次,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 者的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 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 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 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现三种形 式。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 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 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 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 全体和本质。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 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 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 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 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 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 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为: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方面, 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任何感性认识 都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而且是 用概念、判断等理性形式表达的,另一 方面,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理 性认识必须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如果没 有大量的感性材料,理性认识就无法进 行抽象和概括。 简述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 统一: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 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 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 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 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 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 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 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 两点是重点中的两点,决不是均衡论;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决不是一点论。 因此离开两点谈重点是一点论,离开重 点谈两点是均衡论,这都是错误的,我 们要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 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 点和主流。 ①“两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 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 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 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 方面。 ②“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 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 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 要方面。 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 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 统一。 简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在认识 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 对认识(理论)的决定作用表现为以下 四个方面: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③实践使 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④实践是检验 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反作用 于实践:(1)反作用的表现:认识(理 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反作 用的性质:①科学认识(理论)指导 实践取得成功;②错误认识(理论) 把实践引向失败。3、实践和认识的辩 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反对错误:① 经验主义: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②教 条主义:轻视、脱离实践。(2)学习、 掌握科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①邓小 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当代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发展的新阶段。②学习、掌握邓小平 理论的意义: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 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 证;是批判和防止各种错误的思想武器; 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败。 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认 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1它把科学 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全部 认识论的基础,指明认识是主体通过实 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克服了旧唯物主 义否认实践作用,把人的认识生物化、 自然化的缺陷,即离开入的社会性、离 开了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⑵、它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 说明了人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了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克服了旧唯物主 义把认识直观化、凝固化、片面化的形 而上学的缺陷。 ⑶、由上面可知,和旧唯物主义相比, 它是彻底的科学的反映论。它以实践观 和辩证法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 观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狭义性、机 械性、直观性、被动性的缺陷。 简述真理与谬论的关系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此 为相对真理任何时期的真理都是相对 真理只是因为社会文明进步而无限接 近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真理但 是它具有着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 大意义它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导 人们的生产劳动实践实事求是、解放思 想和与时俱进就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就是谬误必 须杜绝而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并运用于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建设之中的话必然会走资本主 义原始积累的老路必然会产生人剥削 人的剥削阶级的资产阶级社会必然会 让历史产生倒退,那就是大大的谬误

初中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初中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 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文学、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与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动能。 难点:选择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问:在本章的引言“早发白帝城”一诗中,诗人说明了轻舟是__的。在生活中,我们还看到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教师展示图片,并用电脑播放火箭发射升空的片断,说明自然界从微观到宏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新课讲授 自然界从微观到宏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运动与静止 分析课本图1-33,讨论男孩与女孩的判断谁是谁非。 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 分析课本图5-38,完成填空: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因为运动员相对于地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墙是静止的,因为墙相对于地板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运动的相对性 分析晋朝葛洪在《抱朴子》中的哲学思想,完成填空: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月亮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游云为参照物。 运动的相对性: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又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解剖学习题汇编

运动解剖学习题汇编一、名词解释 1运动解剖学的定义 2人体解剖姿势 3桡侧 4尺侧 5胫侧 6腓侧 7矢状面 8额状面 9水平面 10矢状轴 11额状轴 12垂直轴 13骨连结 14屈 15伸 16 内收 17 外展 18关节运动 19原动肌 20对抗肌

21生理横断面 22肌肉初长度 23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 24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 25内脏 26气血屏障 27白质 28灰质 29神经核 30神经节 31网状结构 32神经纤维 33神经 34反射弧 35十二指肠乳头

二、填空题 1骨的化学成分分为和两部分。 2骨连结可分为关节,关节和关节。 3关节的主要结构有﹑和。 4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的突出形成-皱襞,而向外的突出形成囊。5关节的辅助结构有、﹑﹑和。 6关节的屈伸运动是绕轴在面内进行。 7关节的外展内收运动是绕轴在面内进行。 8依据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关节可分为关节,关节和关节。 9依据关节面形状关节可分为关节,关节,关节,关节,关节和关节。 10依据构成关节的骨数,关节可分为关节和关节。 11依据关节的运动形式,关节可分为关节和关节。 12上肢骨分为骨和骨两部分。前者每侧有块,后者每侧有块。 13肩胛骨的运动有﹑﹑﹑﹑和。 14上肢带骨的连结是靠关节和关节。

15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和肱骨的组成。 16肩关节的主要韧带有韧带,韧带和韧带。 17肩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其主要结构特点是、和。 18两臂前平举是肩关节在面内围绕轴运动。 19肘关节是由关节,关节和关节组成,它们共同被包在一个内,加固肘关节的韧带有韧带,韧带和韧带。 20组成桡腕关节的骨有骨,骨,骨和骨。 21桡腕关节面的形状属于关节,它可绕轴和轴运动。 22第一腕掌关节面的形状是关节。 23肘关节绕额状轴做屈伸运动,为关节和关节所参与。 24肘关节绕垂直轴做回旋运动,为关节和关节所参与。 25下肢骨包括骨和骨两部分 26膝关节是由骨,骨和骨组成。 27髋关节是形状关节,它是由骨和骨组成。

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课题: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四节运动的相对性 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备课人:常莹莹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生活常见的运动现象。 2.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重点难点】 1.参照物的选定。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课本图5-34结合视频引入,让学生从中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说明: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二、互动学习 (一)运动与静止: 1、通过小游戏“柯南动了吗”, 引导学生理解运动、静止的含义以及判断运动和静止的标准——参照物。 ①参照物: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的另一个物体。 ②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位置。 ③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位置 2、议一议:: (1)运动员跑步时(图5—38)图中的运动情况? (2)课本P117页图5-34中小明和小华谁说得对? 思考:他们是如何作出判断的? 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小结:(1) (2) (3) 说明:(1)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可根据需要来选择。(但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2)研究地面附近的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取地面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相对性: 1、自主学习课本得出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由于不同,可以说它是的,也可以说它是的。 3、观察课本P118页图5-37 “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晋朝葛洪《抱朴子》

①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参照物。 三.“生活·物理·社会”——————运动的相对性的广泛应用。(空中加油、风洞中的飞机模型等) 1、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_____, 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_____,加油机是____ 2、以模拟气流为参照物,飞机是_____;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_____ 3、相对静止的条件: 三、典型例题讲解 1、航天飞机在太空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 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状态。 2、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旁白:“冰山迎面压了过来”、“泰坦尼克号终于撞上了冰山”,前一句描写是以参照物来研究的运动情况,后一句是以 为参照物来研究的运动情况。 3、小红在商场乘自动扶梯上楼时,她相对于扶梯是,相对于扶梯的踏板是 (填“静止”或“运动”) 4、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沿平直的公路向东行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丙车速度较快,试分析回答: (1)某人看到三辆车均向东行驶,他是以什么做参照物? (2)以丙车为参照物,甲乙两车做什么运动? (3)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做什么运动? (4)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西运动? 5、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则乙汽车的运动情况有哪些? 【教学反思】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运动的相对性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七课时 课题:§5.4 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描述运动需要选择参照物。 (2)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具体事例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运动相对性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对人类的影响,体验物理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机械运动。 (2)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流星雨,九大行星运动,布朗运动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从宏观到微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运动与静止 【演示活动】教师拿着课本从教室门口走向讲台,提问:我是否运动? 生;运动。(教师先不发表意见) 【课件演示】课本图5-34:小明和小华坐在未启动的列车里,此时右边的一辆列车从小华旁边驶过。他们关于运动和关于运动和静止争论起来:小华说:“火车终于动起来了”,小明说:“火车根本没动,还停在站台上。”【讨论】教师引导:组织辩论赛辩题:火车到底动or不动? 学生活动:正方:小明派观点--相对于站台火车不动 反方:小华派观点--相对于已开行的列车火车动 学生活动:分析得出辩论结果: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小明选取站牌,小华选取已开行的列车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点拨】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得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小结归纳】(板书) 1、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不变,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的要求,依据体育学院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认识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机能的相互关系;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初步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同时为体育学院开设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理论》等学科奠定基础,从而为各项运动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四)课程编码:20100043 (五)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68学时,4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安排 小计讲授讨论 实验(音像 材料) 实践 绪言 1 1 第一章人体基本构成 3 3 第二章运动系统10 22 34 第二章内脏 6 2 8 第四章脉管系8 2 10 第五章神经系统7 1 8 第六章感觉器官 3 1 4 总计40 28 68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绪论 知识点: 一、掌握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二、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定位术语。 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 第一节细胞与细胞间质 知识点: 一、掌握细胞、细胞间质的概念。 二、掌握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 三、熟悉细胞膜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和功能。 四、了解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节组织 知识点: 一、上皮组织 (一)掌握上皮组织的特征。 (二)熟悉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了解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二、结缔组织 (一)掌握结缔组织的特征。 (二)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肌组织 (一)熟悉肌组织的分类及各类型肌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区别 (二)熟悉肌节的概念,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四、神经组织 (一)掌握神经纤维的概念。 (二)熟悉神经元的分类、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三)了解神经末梢及末梢装置。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与骨连结 知识点: 一、骨总论 (一)掌握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二)熟悉骨的发生与生长。 (三)了解骨的分类。 (四)了解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二、骨连接总论 (一)掌握关节的构造。 (二)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运动和静止

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 ——教学设计 教师:李志雁 单位:淄博市磁村中学

1.1运动和静止 【教材分析】 运动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本单元是整个初中力学的基础,它既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也是他们参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必备知识,而本节则是本单元的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想想议议的一组形形色色的运动图片,分别展示了几种不同的运动,引出机械运动这一概念以及运动的分类,通过图1-1-2加强了学生对运动普遍性的感知。 第二部分为参照物,通过图1-1-3刻舟求剑这一耳熟能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刻舟为何求不到剑?”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然后通过观察与实验1-1-4使学生认识参照物选择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通过图1-1-5及1-1-6等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第一部分内以图片做引导,再联想场景,分析实例,列举身边的实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然后通过运动的轨迹细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第二部分参照物的教学结合图1-1-3,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与讨论,然后通过1-1-3引出参照物。 第三部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先由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出示与教材图1-1-5及1-1-6相关联的视频。 【教学目标】 ●知道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列举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的常见实例。 ●能根据选择的参照物解释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能根据运动情况找到所选择的参照 物。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打基础。 【重点难点】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教学方法】 自学引导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中考物理 专题复习3 运动的相对性

3:运动的相对性. 一、基础知识: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 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的物体 叫。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 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______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 相对于参照物 的_______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________的。 二、典型例题例?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 ?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地面 D.河岸 解析:?看山恰似走来迎?,描述的是?山在运动?,不能以研究对象山为参照物,A项错误;地面及河岸为参照物,山与它们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C、D两项错误;以船为参照物,山与之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B项正确.答案:B 【过关测评】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速度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 _________是静止的. 2.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我国向世界展示了空中加油机,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它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 3.当我们乘坐电梯上楼时,则相对于________我们是运动的,而相对于 ________我们是静止的.

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 ——国商08121006 严姝世界著名的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曾经在1901年提出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就是著名的罗素悖论。罗素是用一个非常通俗的例子来表达这个悖论的:一个夸口不与别人竞争的乡村理发师宣布:他只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自己刮胡子的人他当然就不给刮。有一天,他忽然想起自己,他是不是应该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根据他的宣布,他是不应该给自己刮胡子的;可是,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宣布,他又必须给自己刮胡子。从形式逻辑来看,理发师是处在一个逻辑两难之中这说明:任何一件事,都是有相对存在的一面的。如果把事物相对存在一面的界限扩大,像理发师所做的那样,那相对存在的另一面,必然失去存在的根据,变成谬误,陷入矛盾,出现悖论。同任何事物一样,真理的存在,也是如此,也有相对性的一面,即真理也存在着相对性。 什么是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指真理存在有一定的条件与根据或范围,也就是具有存在的界限。我们知道,真理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就有一个对于客观事物反映的正确程度,反映的相对条件,所受到的历史限制等问题。这就是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存在的。理发师刮胡子,所谓真理,就是在不包括理发师本人的条件下才成立,没有这一点,这个刮胡子的真理就动摇了。科学上的这种事例是屡见不鲜的。如达尔文进化论所提示的生存竞争规律,对于生物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适用的。如果把这一规律搬到社会领域,像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所做的那样,它就变成极为荒唐、极为反动的了。从哲学上看,宇称守恒定律的普遍性之所以被推翻,就是在于任何一个真理,都有存在的界限,有一个相对存在的范围。 真理的相对性还有一层意思:从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的角度看问题,则真理是一个认识的历史过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如在原始社会,人们知道了钻木取火的道理,又经过长期实践,知道一切磨擦都能生热,再后来则知道机械运动转化为热运动的道理。人们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向最终最完善的绝对真理前进了一步,接近了一步,但仍有一个距离。因此,每一个具体真理,因为它和绝对真理还有一个距离,所以是相对的。相对真理的另一层意思是说,由于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由于客观事物在广度上与深度上,都是无限的,所以,一个真理的适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 真理的相对性还有第三层意思。由于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无穷无尽。所以,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完结,因此,每个具体认识阶段,每一个认识意义,都是相对的。洪秀全出生的时代,他只能认识到内忧外患的旧中国被封建官僚买办和地主阶级残酷剥削与压榨的现实,促使他举行建立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由于那个时代的中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远不曾出现,他就认识不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真理。反过来说,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因为在这之前,资本主义不存在,工人阶级不存在,就不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与条件,马克思主义也就无从产生。 真理又是绝对的,就是说,认识了客观真理,就是反映了客观实际。客观世界是绝对的,因此,真理也是绝对的。例如,我们先是发现了分子,后来又发现了原子,这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只能如此,所以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但是,每一个发现,都是在认识客观世界中,前进了一步,和客观世界的绝对存在,又更加符合了一步。因此,每一个真理的存在,又是无条件的,由于是处在通往绝对的路程上,那么,在这个位置上,就也是绝对的。 真理的绝对性的又一层意思是指人的认识有一个向客观实际逐渐接近深入,向绝对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全部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在两千三百年前,阿基米德建立起静力学定律和著名的阿基米德浮体定律。这样的真理适应了当时建房、造桥和造车造船的要求。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绝对

2017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6163《牛顿力学中运动的相对性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题组训练

第六章相对论 6、1-6、3 牛顿力学中运动的相对性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时间、长度的相对性 题组一经典的相对性原理 1、通常我们把地球与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运动的参考系瞧成惯性系,若以下列系统为参考系, 则其中属于非惯性系的有( ) A、停在地面上的汽车 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 C、在大海上匀速直线航行的轮船 D、以较大速度匀速运动的磁悬浮列车 解析由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的概念可知B正确、 答案 B 2、根据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可以得到下列结论( ) A、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就是相同的 B、同一力学规律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可能不同 C、在一个惯性参考系里不能用力学实验判断该参考系就是否在匀速运动 D、在一个惯性参考系里可以用力学实验判断该参考系就是否在匀速运动 解析由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可知A、C正确、 答案AC 题组二狭义相对论 3、如果牛顿定律在参考系A中成立,而参考系B相对于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参考系B中 ()

A、牛顿定律也同样成立 B、牛顿定律不能成立 C、A与B两个参考系中,一切物理定律都就是相同的 D、参考系B也就是惯性参考系 解析根据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定律都就是相同的,则C 正确,故选A、C、D、 答案ACD 4、设某人在以速度为0、5c飞行的飞船上,打开一个光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A、飞船正前方地面上的观察者瞧到这一光速为1、5c B、飞船正后方地面上的观察者瞧到这一光速为0、5c C、在垂直飞船前进方向地面上的观察者瞧到这一光速就是c D、在地面上任何地方的观察者瞧到的光速都就是c 解析由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可得,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就是相同的、故正确答案为C、D、 答案CD 5、下列几种说法: (1)所有惯性系统对物理基本规律都就是等价的、 (2)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与光的频率、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沿任何方向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关于上述说法( ) A、只有(1)(2)就是正确的 B、只有(1)(3)就是正确的 C、只有(2)(3)就是正确的 D、三种说法都就是正确的 解析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所具有的一些物理量可以因所选参考系的不同而不同,但它们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却就是相同的,即(1)(2)都就是正确的;光速不变原理认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定律都就是相同的、即光在真空中沿任何方向的传播速度都就是相同的、(3)的说法正确、故选D项、 答案 D 题组三时间与长度的相对性 6、有两辆较长的火车A与B,火车A静止不动,中央有一个光源,在某时刻发出一个闪光、 火车B以一较大的速度在平行于火车A的轨道上匀速运动,如图6-1-4所示、关于火车A与火车B上的观察者观察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精选、)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1)、运动的相对性 如果一个物质系统的位置,由某一个观察者来测量是随时间而运动着,就称此系统是相对于该观察者而运动着。因此,绝对运动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相对运动才可以有意义;由某一个观察者测得是静止的物质系统,对处于另一个参考系的观察者就可能是运动着的。人们不能决定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事件是否发生在空间的同一位置。例如,假定在火车上我们的乓乒球直上直下地弹跳,在一秒钟前后两次撞到桌面上的同一处。在铁轨上的人来看,这两次弹跳发生在大约相距100米的不同的位置,因为在这两回弹跳的间隔时间里,火车已在铁轨上走了这么远。这样,绝对静止的不存在意味着,不能像亚里士多德相信的那样,给事件指定一个绝对的空间的位置。事件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对于在火车上和铁轨上的人来讲是不同的,所以没有理由以为一个人的处境比他人更优越。 Einstein说:“可惜我们不能置身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在那里去证明惯性定律的绝对有效性以及观察一下转动着的地球。”【2】“我们不知道有什么法则可以找出一个惯性系。可是,如果假定出一个来,我们便可以找到无数个。”【3】狭义相对性原理认为,所有惯性参考系都是完全等价的,不存在一个优越的特殊的惯性参考系;在一个惯性参考系内部做的任何物理实验都无法发现该惯性系相对任何别的惯性系的运动速度。Einstein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物体存在,是不能考察它的运动的,因而只存在一个坐标系和另一个坐标系的相对运动。”【5】“取定两个物体,例如太阳和地球,我们观察到的运动也是相对的,既可以用关联于太阳的坐标系来描述,也可以用关联于地球的坐标系来描述。根据这个观点来看,哥白尼的成就就在于把坐标系从地球转到太阳上去,任何坐标系都可以用,似乎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一个坐标系会比另一个坐标系好些。【6】Einstein承认:“关联于太阳的坐标系比关联于地球的坐标系更像一个惯性系,物理定律在哥白尼系统中用起来比托勒密系统好得多。” “我们能否这样地表达物理定律,使它在所有坐标系中,既不单在相对作等速运动的坐标系中而是在相对做任何运动的坐标系中都有效呢?如果这是可以作到的,那么困难就会得到解决,那时我们边有可能把自然定律应用到任何一个坐标系中去。于是,在科学早期中的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争论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当初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时曾说过一段话:“大家知道,麦克斯韦电动力学——象现在通常为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应用到运动的物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运动的相对性 说课稿

5.4运动的相对性说课稿 下面我们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地影响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在自然界里,一切物体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机械运动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基于这些教材把“机械运动”安排在第一章来学习,这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基础,大号这个基础,对于初中物理乃至所有科学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描述运动需要选择参照物。 (2)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具体事例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运动相对性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物理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机械运动。 (2)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具:课件,课本,书本,板擦. 二说学情:经过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观察实验探究推理分析归纳等能力,无论动脑还是动手,都有很大的进步.上一节学习了速度,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这都为学好本节知识奠定了基础.运动的相对性现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学生感觉熟悉,但以解其意,因而本节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说教法讲授,实验,演示,多媒体辅助 四说学法比较,推理,归纳,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微课教案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微课教案 一、设计理念 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对知识的再编码,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本节教学知识点中的难点,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这会使物体变得复杂,也会使问题变得简单。对参照物的学习,仅仅通过讲解不能让学生理解透彻,而应当让学生观察图片、视频或者动画,设计物理情景,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学习参照物概念,学会描述机械运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身体验的方法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运动的结果会不相同。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2)通过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观点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约4分钟) 【导入部分】(约1min)

【微课教学部分】(约3分钟) 成语故事中的“运动和静止” 诗词歌句中的“运动与静止” 参照物 ? 参照物: ?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 (假定不动 )另外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 的.(一般取地面为参照物) 骑车的,别那么快! 危险! 瞎说啥呢?哪里快 了?他根本没动! 骑车的,你真厉害啊!我都感觉自己在 往后退了. 我追,我追,我追追追! 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了。这个人便急忙在船边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然后就悠闲地等着船靠岸。船靠岸停下来以后,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可是再也没有找到剑。

(统编版)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六章相对论第节牛顿力学中运动的相对性教学案教科版选修

第1、2节牛顿力学中运动的相对性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经典的时空观认为时间是绝对的,空间是绝 对的,时间和空间相互独立、互不相关。 2.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认为对不同的惯性系, 物理规律都是一样的。 3.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 率都是一样的,恒为c,这就是光速不变原理。 对应学生用书 P73 牛顿力学中运动的相对性 [自读教材·抓基础] 1.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1)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参考系中,力学现象都以同样的规律进行。 (2)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力学的规律都是一样的,都可以用牛顿定律来描述。 2.经典时空观 牛顿认为: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在均匀地、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空间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时间和空间相互独立、互不相关。 3.伽利略速度变换 相对地面以速率u开行的车厢内,物体相对于车厢以速率v′向前运动时,物体对地面的速率就是v=u+v′;如果物体向后运动时,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就是v=u-v′。速率从一个参考系变换到另一个参考系的关系式称为伽利略速度变换公式。 [跟随名师·解疑难] 1.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的理解 (1)经典力学相对性原理: 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即任何惯性系都是等价的。但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的结果不同。 (2)理解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应注意的问题:

①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如果牛顿运动定律在某个参考系中成立,这个参考系叫做惯性系。相对一个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也是惯性系,匀速运动的汽车、轮船等作为参考系,就是惯性系。 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例如我们坐在加速的车厢里,以车厢为参考系观察路边的树木房屋向后方加速运动,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房屋树木应该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但事实上没有,也就是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这里加速的车厢就是非惯性系。 ② 这里的力学规律指的是“经典力学规律”。 2.绝对时空观的认识 (1)绝对时间:两个同时发生的事件,不论是静止参考系中的观测者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参考系中的观测者,他们测得这两个事件发生的时刻都是相同的,某事件经历的时间不会因参考系不同而不同。可见,“同时”是绝对的,时间也是绝对的,时间永远均匀地流逝着,与物质无关,与运动无关。 (2)绝对空间:宇宙中存在一个绝对静止的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力学规律首先应当能在这个参考系中准确地陈述,这个绝对静止的惯性系与时间无关,永恒不变,它可以脱离物质独立存在。这就是绝对空间概念。 (3)经典力学的伽利略变换式:????? x =x ′+vt ′t =t ′。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经典物理中的速度合成公式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适用的 B .经典物理规律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 C .力学规律在一个静止的参考系和一个匀速运动的参考系中是不等价的 D .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里都是等价的 解析:选D 在所有惯性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等价的,故D 正确,C 错误;经典物理规律是狭义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近似,所以经典物理规律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而经典物理中的速度合成公式也只适用于低速情况,故A 、B 均错误。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自读教材·抓基础] 1.牛顿力学与电磁学理论的矛盾 按照麦克斯韦理论,真空中的光速c 应当是一个电磁学常量,在不同惯性系中应当有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