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骨伤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骨伤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骨伤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

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骨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

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小夹板外固定器材、推拿手法床(椅)、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中药离子

导入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等有助于

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

应配备小针刀设备、熏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三维多功

能牵引装置、脊柱牵引床、椎间盘复位机、远红外按摩治疗床、骨

质疏松治疗仪、骨科康复设备等仪器设备。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科室情况,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骨伤科诊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常见病、多发病及重点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建立骨折整复、外固定、手法、手术、牵引、功能康复等骨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有稳定的医师队伍,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不低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医师具备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在不同年龄段无人才断档;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人才梯队。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医师应接受中医骨伤科专业训练,掌握中医学和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处理常见骨伤科疾病的基本能力。

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骨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掌握骨伤科主要疾病诊疗规范和基本诊疗技能,掌握骨伤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熟悉200首方剂,重点掌握120首常用方剂(见附件)。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当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常见骨伤科疾病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中医类别副主任以上医师应当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骨伤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疑难、危重疾病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第十五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当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和方案,建立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在职与学历相结合、机构内与机构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中医药人员培养机制,使骨伤科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积极开展中医药技术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努力提高专业素质。

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骨伤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医师岗位培训、专家专题讲座等形式,重点培训常见骨伤科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病种的诊疗规范和基本诊疗方法、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进修、专科学习班、跟师学习、

疑难会诊讨论、拜师跟师学习、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新技术、新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一项以上中医专业特长。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参与课题研究、跟师学习、出国考察培训等方式,重点培训少见骨伤科疾病和疑难、危重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熟悉中医骨伤科学前沿和进展。

第十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中医骨伤科医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具有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8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二级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应由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应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执业医师人数在15人以上的,应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20年以上。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骨伤科专业临床工作10年以上工作经历,二级中医医院骨伤科学术继承人

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学术继承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素养、老专家独特经验、中医骨伤科学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第二十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应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三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

第二十一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应熟悉中医药治疗常见骨伤科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骨伤科中医护理常规和骨伤科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骨伤科疾病康复和健康指导。

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长是骨伤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长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以上骨伤科专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骨伤科护士长应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5年以上骨伤科专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第二十三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鼓励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中医治疗率、应用中医诊

疗技术、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率、急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四、服务技术

第二十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中医诊疗新技术。

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具备常见、多发骨伤科疾病诊治的能力,二级中医院应当能开展四肢骨折、关节脱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肩关节周围炎等常见骨伤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三级中医医院应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开展复杂骨折、复杂颈椎病及脊柱损伤、附骨痈(疽)、骨坏死、骨关节畸形、骨痿(骨质疏松症)等疑难骨伤科疾病的诊疗工作。

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展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及外固定、牵引、手法、中药、功能康复等医疗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针刀、铍针、带刃针、钩活术、松解疏通术、理疗等治疗技术。

第二十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制定常见骨伤科疾病及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规范、指南),诊疗方案应包括规范的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难点指临床上需要解决的有针对性的实际问题,通过中医治疗方法的改进有解决的可能。要定期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目的,不断优化诊疗方案(规范、指南)。

第二十八条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

师进行中医药诊治工作。使用中医药治疗的,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医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

第二十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技术方法、药物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应在保持正骨手法、筋伤手法、外固定疗法、中药制剂、功能康复等现有传统特色疗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五、环境形象

第三十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

第三十一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应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等区域。

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重点传播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理念,宣传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知识,介绍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依据病种和治疗方法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第三十三条中医医院骨伤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

容,可以采用有关名医名言警句的书画作品、中医骨伤科历史人物和本科室名医塑像或照片、招贴画、橱窗展柜、实物、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折页等方法。

六、附则

第三十四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第三十五条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以骨伤科疾病诊疗为特色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六条民族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相关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条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目录

1.十灰散(《十药神书》)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4.四生丸(《妇人良方》)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10.金铃子散(《圣惠方》)11.抵当汤(《伤寒论》)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13.独参汤(《景岳全书》)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21.清营汤(《温病条辨》)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25.黎洞丸(《医宗金鉴》)26.七厘散(《良方集腋》)27.八厘散(《医宗金鉴》)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32.补筋丸(《医宗金鉴》)33.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34.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36.蠲痹汤(《百一选方》)37.八珍汤(《正体类要》)38.十全大补汤(《医

学发明》)39.三痹汤(《妇人良方》)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44.乌头汤(《金匮要略》)45.五加皮汤(《医宗金鉴》)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48.归脾汤(《济生方》)49.左归丸(《景岳全书》)50.右归丸(《景岳全书》)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52.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53.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54.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55.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5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57.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59.太乙膏(《外科正宗》)60.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61.四黄膏(《证治准绳》)62.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3.陀僧膏(《伤科补要》)64.金黄膏(《医宗金鉴》)65.定痛膏(《疡医准绳》)66.乌龙膏(《伤科补要》)67.象皮膏(《伤科补要》)68.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69.万灵膏(《医宗金鉴》)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71.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72.圣愈汤(清〃《伤科汇纂》)73.五神汤(《洞天奥旨》)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75.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76.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7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78.透脓散(《外科正宗》)79.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80.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81.丁桂散(《外科传薪集》)82.九一丹(《医宗金鉴》)83.八宝丹(《疡医大全》)

84.千金散(《中医外科学》)85.白降丹(《医宗金鉴》)86.玉露油膏(《药蔹启秘》)87.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88.冲和散(《外科正宗》)89.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90.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91.红灵丹(《中医外科学》)92.金黄散(《医宗金鉴》)93.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4.小金丹(《外科全生集》)9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96.先天大造丸(《外科正宗》)97.清骨散(《证治准绳》)98.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99.桂麝散(《药蔹启秘》)100.白虎汤(《伤寒论》)101.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102.防风汤(《宣明论方》)103.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104.宣痹汤(《温病条辨》)105.除湿蠲痛汤(《证治准绳》)106.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107.薏苡仁汤(《类证治裁》)108.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109.五痿汤(《医学心悟》)110.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111.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11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13.虎潜丸(《丹溪心法》)114.牵正散(《杨氏家藏方》)115.清燥救肺汤(《医门法津》)11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11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118.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119.调元肾气丸(《外科正宗》)120.犀黄丸(《外科全生集》)

新野县中医院简介最新

新野县中医院基本情况简介 新野县中医院位于县城解放路81号,文化广场对面。1982年由城关镇卫生院改建为新野县中医院,医院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00平方米。2013年业务收入5000余万元,其中药品收入2700余万元。经过全院职工30余年建设发展,目前已成为集中医医疗、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医学康复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河南中医学院教学实习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1995年10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二级甲等中医院;并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中医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南阳市文明单位、市县卫生局先进单位、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医院现有在职职工358人(离退休人员10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18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90余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硕士生导师1人,南阳市名老中医6人。医务人员123人,护理人员102人,药剂人员36人,医技人员24人。启用医疗设备有德国产西门子1.5磁共振、美国GE双排螺旋CT机、数字胃肠透视机、DR工作站、经颅多普勒、电子胃(肠)镜、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煎药机、心电工作站等90

余台(件)。医院设医疗、医技、行管(后勤)三大部分。医院门(急)诊部设咨询、120急救站,急诊、内、外、妇、儿、眼科、骨伤、五官、肛肠、针灸、理疗、按摩、皮肤(性)病、医学康复等20余个临床科室。住院部设内一科、內二科、儿科、妇产科、外一科(普外、胸外泌尿)、外二科(脑外、烧伤整形)、外三科(骨伤)等七个病区,编制病床400张,开放床位300张,门诊人次292144人,住院人次8498人,业务运转良好。 医院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的要求,开展医院管理年工作活动及二级医院复评审核、中医药建设“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医院重视专科、专病建设,心脑病科、儿科、骨伤科为南阳市中医特色专科,烧伤病为南阳市中医特色专病。门诊妇科、针灸科、医学康复科为医院中医特色专科。 2013年10月

ICU建设指南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 的增加,我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

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7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7 为指导和加强本市医疗机构急诊科室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升院内急救服务能力和质量,保障就医群众生命安全,根据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委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结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和《上海市急诊、ICU 质控手册(2011年版)》,制定本指南。 一、职责与范围 (一)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室/综合监护室-急诊病房等连贯性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二)急诊科实行全年24小时开放,负责危重伤病急救患者的连贯性一 体化救治,普通急诊和慢性病急性发作时的急诊处理,为等各专业临床科室提供相关专科急诊患者诊治的场所并负责协调与管理,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进入急诊绿色通道、ICU和急诊病房救治的主要急危重病症包括:心跳呼吸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与危象、急性心力衰竭、脑中风、癫痫持续状态、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哮喘、内分泌危象、急性中毒、呼吸道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各种类型休克、水电质酸碱紊乱、慢性病急性发作需要急诊处理者、重症感染、严重创伤(原发性创伤需要止血、清创、包扎、固定、手术者)、创伤致命性并发症(气道梗阻、血气胸、创伤失血性休克等)、急腹症、蛇犬等咬伤、中暑、电击、淹溺等。 二、床位与人员 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急诊科应当配备固定的急诊医师与护士,且不少于在岗医师与护士的75%;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 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应包括预检分诊处、诊室、抢救室、急诊病房(留观室)、急诊监护室(急诊ICU)和急诊手术室等;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 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一)日均急诊量>800例次的医院 1、每班在岗负责急诊接诊工作的急诊医师≥15名,如日均急诊量每增加 50人次,每班增加在岗急诊医师≥1名。 2、急诊病房(留观室)床位≥60张。床位:医师比按1∶0.2配备。 3、急诊ICU床位≥24张。床位∶医师比按1∶0.6配备。

贾成文教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经验举隅

贾成文教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经验举隅 发表时间:2018-03-26T14:17:20.62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6期作者:陈安王苗 [导读] 此外对CP患儿进行针刺治疗过程中多关注其心理变化,注重对患儿的心理调节,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得患儿家属赞誉。(泾阳县中医医院陕西咸阳 713700) 【摘要】贾成文教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重在扶正,治以头针为宜,因人制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脑瘫;贾成文;针灸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065-02 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CP)为儿科常见疑难杂病,是指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脑损害综合征,发病率约为0.18%~0.40%[1]。脑瘫患儿常伴有烦躁不安、抽搐、智力发育迟缓、中枢性运动障碍等表现,影响患儿身心发育,加重其家庭经济负担。中医学认为脑为主宰机体生命活动度的枢纽,为元神之府,CP属于“五软”、“五迟”、“五硬”等范畴,针灸为中医传统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为CP主要康复治疗措施之一[2]。 贾成文教授为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教授,亦是陕西名中医,从事针灸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四十余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长于实践,精于理论,擅治癫痫、脑血管疾病,临证施治手法奇特、取穴精简,针对疑难杂症整理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辨证治疗理论及方法。笔者有幸随贾教授诊疗,深感其辨证论治思路清晰,遣方用药独特,现整理总结一二,与医疗界同仁共享。 1.治病时机 贾成文教授认为小儿脑瘫要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期治疗,因此小儿一旦被确诊患了脑瘫,需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1.1 早发现 一旦罹患脑瘫早期即会出现异常:出生3个月内常常会出现惊厥或异常啼哭,并伴有吞咽困难;3个月时仍无站立、不会抬头;4个月后双手仍呈握拳状、无法自主张开或可张开但看到眼前有活动物时不会用手去抓;四肢活动不灵活、肌肉松软,穿衣服时其上肢难入袖口,换尿布或清洗臀部时其下肢不易外展;双脚着地时下肢呈伸展交叉状或仅足尖着地。 1.2 早治疗 小儿大脑处于迅速发育时期,因此CP治疗关键在于早,早期治疗能使损伤脑组织所支配的功能得到有效代偿,CP患儿脑组织坏死区的周围尚存在相当范围的可逆性损害区域,及早治疗可促进脑电活动和神经递质分泌,极有可能激活其它脑细胞代偿功能,修复受损脑细胞功能。因此及时治疗,促进正常脑细胞发育,是CP治疗的关键。 2.治病求本 2.1 重在扶正 祖国医学治疗“五软”、“五硬”重在治病求本,贾教授认为脑与经络存在紧密关系,手足少阴脉、手太阳经、阳维脉、手足阳明经均达到脑部,为经络脏腑之气血聚集之处,可调理全身之气血,CP主要病机为先天胎禀不足、气血虚衰、肝肾亏虚、精髓不充,病位在脑,涉及肾、心、肝、脾。同时其认为脑性瘫痪多以虚为主,可见气虚、血虚、阴虚,体弱者兼备阳虚。气血亏虚致使脏腑功能失调,阻滞气血运行,致使脉络壅阻、气血紊乱失调,引发脏腑功能障碍,影响津液代谢输布功能,导致痰瘀互结[3]。故治疗CP应以治本为要,谨守病机。 2.2 标本兼治 贾成文教授认为对CP患儿临床各种症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为确诊该病的重点,其认为只有找出CP患儿病因之根本,明确其病位,方可对其进行正确的辨证施治。CP病位在脑,采用头针以治本,配体针可缓解其姿势异常、运动障碍,头针配体针以达标本兼治之目的。无法行走或行走姿势异常加经外奇穴之迈步穴,以调控患儿步态,此穴为贾教授治行走不便常用穴;无法言语或言语断续加头针言语三区、二区;四肢肌张力高则下肢取足三里、髀关等穴位,上肢取内关、曲池穴;无法进行精细运动或精细动作加手指运动区;症状多而复杂加刺肝俞、肾俞、脾俞、至阳等[4]。 2.3 头针为主 CP病位在脑,脑为诸阳之首,统领全身,内藏脑髓,《灵枢·海论》记载:“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其盖,下在风府”。采用“内病外治”针灸疗法可改善患儿姿势异常、惊厥等症状,能调气血、通经脉,调和脏腑功能,平衡阴阳。头针疗法是在祖国传统医学基础上发展改良而成的针灸疗法,通过对患儿头部特定区域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脑源性疾病的目的,其通过针刺头皮上相应投射区,以达开窍醒脑、调控中枢神经之目的。运动区(上中下)、足运感区、平衡区、精神情感区为其常用效验穴。其中运动区为大脑皮质中央前回投影,可划分为5等分,于患肢对侧进行针刺,可改善CP患儿局部神经元血液,重建神经元网络,促进神经细胞功能代谢,进而恢复患儿运动功能;平衡区沿枕外粗隆水平线,旁开前后中线 3.5cm处,并向下引垂线4cm;足运感区与运动区上点后3cm处旁开后正中线1cm,向后引3cm长平行线,控制身体协调性及感觉;精神情感于前后正中线旁开2cm,运动区向前约3cm与正中线平行向前引4cm直线。通过针刺诸穴,共同改善CP患儿中枢神经功能。 3.注重医患互动,强调“手法”、“治神” CP患儿多对针刺治疗可能带来的疼痛感存在一定恐惧心理,贾教授认为针刺之疼痛主要来自于透皮时的刺激,故取穴宜少,少针不仅可减轻针刺给患儿机体造成的疼痛程度,且可获祛邪扶正的针刺效果,其进针时较为注重患儿疼痛感;小儿头皮部位血管丰富、肉少皮薄,浅刺即可收针刺之效果,同时进针迅速有助于缓解患儿对针刺的恐惧感,减轻其疼痛程度,提高患儿配合度。贾教授进针迅速,持针坚定,手法宜浅宜轻,患儿及家属接受度均较高。与头皮成15°角平刺头部各穴,并实施快速捻转法,30s/穴,以捻转法配合体针穴位强壮各肌肉关节,每间隔15min行针1次,45 min留针时间,按揉针孔出针。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粗守形,上守神”,指出了针刺治疗过程中治神的重要性[5]。贾教授认为医生需在充分了解患者思想情绪及精神状态的基础上,争取患儿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方可获取最佳疗效。无论是复式补泻手法还是单式补泻手法,临床针刺效果均与患儿的心理状态关系密切,若患儿焦虑、恐惧、精神紧张则其脉搏、呼吸、血压波动相对较大,实施针刺时针刺感应就越强烈,越易产生晕针、滞针、疼痛,相反若患儿心态正常、精神安定自若则实施补泻手法越易成功。CP患儿常常伴有自闭、自卑等,而贾教授在施治时态度和蔼可亲、语言和善、针刺操作动作娴熟、举止镇定自若,通过与患儿沟通,缓解其对针刺的恐惧及焦虑情绪,提高患儿针刺过程中配合度。同时其进行针刺时形神合一、持针坚定、进针迅速,并关注患儿的神情、情绪变化,不断鼓励支持患儿,刺入穴后注重得气,时常叮

中医院重点专科骨伤科年度汇报材料

中医院重点专科骨伤科年度汇报材料 骨伤科中医特色 ●四肢骨折的手法整复 ●小夹板固定 ●经皮穿钉内固定治疗长骨干骨折 ●中药内服活血化瘀续筋接骨 ●中药外敷舒筋活血通络 ●中药外洗熏蒸 ●热疗磁疗 ●骨折治疗仪促进骨痂生长 骨科科室介绍 骨一科:床位60张,以四肢创伤骨折为主,手法整复四肢骨折夹板外固定为传统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骨折为其优势:如经皮绞锁钉内固定四肢骨折等。 骨二科以颅脑、脊柱为主,主治颅脑损伤及颈、胸、腰椎的创伤、退变、骨病等。2006年骨二科引进3项新技术,如骨折治疗仪、红外线、电磁促进骨折生长,2007年引进的新技术,如臭氧机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等,2008年引进的新技术如:骨折疏松治疗仪等,2009年引进的新技术如:经皮骨水泥椎弓根固定术、双球管电透机等,2010年引进的新技术如:手术导航系统。 骨三科以手足显微外科为主,主治各种断肢再植,血管、神经的修复,带蒂及游离皮瓣移植等。治疗开放性骨折是其特色。 骨四科以关节、骨病为主,主治髋、膝关节脱位,骨折、骨病及骨盆骨折等。近年来引进的新技术——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获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科室人才培养 骨伤科共有医护人员90余人,设有7个门诊室,一个门诊治疗中心。近20年来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共32人次,如301医院、北京武警总院、上海龙华医院、洛阳正骨医院、文登整骨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医附院、无锡手外科医院、89医院、401医院、蚌医附院、阜阳市人民医院等。 科室科研项目 1.锤击法治疗跟骨骨刺。张连友等。1998年阜阳市科技进步3等奖。 2.指骨钻孔指套外敷治疗手指末节离断伤。程启华等。2002年阜阳市科技进步3等奖。 3.腰椎峡部骨折应力滑移率的应用。(与山东文登正骨医院合作项目)姚先杰等2009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通过专家鉴定正在申报评奖。 4.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胶原酶注射治疗嵌夹型颈椎病。于其华等。2010年安徽省科技厅。已经通过专家鉴定正在申报评奖。 5.温经养荣汤在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于其华等.安徽省卫生厅立项。正在研究当中。

榆中县中医院简介

榆中县中医院简介 榆中县中医院始建于1987年9月,建院伊始,全院仅有职工12人,他们凭着对中医药事业的一腔热诚,积极投身于中医院的创建工作,为全县中医药事业奠定了基础。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至今,我院已成为全县中医药事业的龙头,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为特点,具有医、防、教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担负全县及周边地区40余万人的医疗、预防和保健任务。全院职工170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7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31人,助理57人。甘肃省名老中医1人。大学本科及以上33人,专科学历41人。形成一支结构基本合理,医、护、药、技力量均衡的人才队伍。 医院占地面积8891㎡,建筑面积6491㎡,开放病床100张。设有内科、儿科、妇科、产科、骨伤科、外科、针灸科、推拿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肝病专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放射科、CT室、彩超室、电子胃镜室、心电图室、检验室、病理科等医技科室。能开展普外、骨外、泌尿外、妇产、五官等各种手术。 近年来,医院开展重点专科建设,创特色专科、优势专病的精品战略。重点专科有:1、中医骨伤科2、中医消化科。优势病种有:1、项痹病2、附骨疽3、乳痈4、胃疡5、胃胀6、呕血。专科建设带动了人才培养,推动了学科进步,提高了临床疗效,增强了竞争力,提升了经济和社会效益,树立和强化了医院的品牌形象,使医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突出中医药特色的同时,积极引进现代化医学科技先进手段和方法。在更高、更新的技术平台上发挥中医药作用,为传统中医药插上现代化腾飞的翅膀。先后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超早期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等。新技术的开展,提升了医院综合医疗能力。其中以腹腔镜手术为主的微创治疗技术处于全县领先水平。 医院仪器设备先进,现拥有全身CT、DR、彩超、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腹腔镜、宫腔镜、鼻窦镜、体外碎石机、全自动煎药机等。 榆中县是全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有汉、回、满等12个民族,县域总面积3301.64平方公里,总人口42.29万人。南北两山贫困带尚有绝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人口10.11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26.2%。鉴于我县财政困难,近几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不断提高,我院现有的设备不能满足当前的医疗需求。我们殷切希望有关部门能对医院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援建和扶贫项目方面给予高度关注和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我们也有信心,更有决心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社会的帮助支持下,共建榆中县中医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榆中县中医院 2011年6月30日

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9号),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可以设置重症医学科。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重症医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第九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医政发…2009?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制定了《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诊医疗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急诊科。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五日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

中医医院骨伤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汨罗市中医院骨伤科建设发展计划 一、总则 1、为指导和加强汨罗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骨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制定本计划。 2、汨罗市中医院骨伤科是以中医药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学科,是承担骨伤科疾病诊疗服务的场所。应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院骨伤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和规模、科室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开设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并具备处理常见骨伤科急诊的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骨伤科急诊、病房,病房开设两个病区及以上者,可以根据专科病种优势进行二级分科(如创伤、脊柱、关节、筋伤等二级专科)。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设有无障碍通道与辅助检查部门、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相连接,方便轮椅、平车出入,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急诊应当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骨折整复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应设置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病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设置单独的手法治疗室、康复治疗室;支持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值班室、生活辅助用房、污物处理区域。 第九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骨伤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 备小夹板外固定器材、推拿手法床(椅)、艾灸治疗仪、经 络导平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磁 振热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小针刀 设备、熏蒸(洗)设备、超声雾化熏洗仪、三维多功能牵 引装置、脊柱牵引床、椎间盘复位机、远红外按摩治疗床、骨质疏松治疗仪、骨科康复设备等仪器设备。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骨伤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科室情况,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骨伤科诊疗技术分

柏乡县中医院简介

柏乡县中医院简介: 柏乡县中医院是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管理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县直事业单位,县医保、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和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实习基地,邢台市三院对口支援医院。 医院拥有技术精湛的专家队伍,其中:高级职称 9 名,中级职称 20余名。医院设有: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中医科、放射科、检验科、药械科、功能科等18个科室。能开展四肢骨折手术,椎间盘切除术,食管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乳腺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无痛人工流产术,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卵巢癌、宫颈癌根治术等手术;内科、小儿科注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并在疑难危重病患者的抢救上具有较高水平。 医院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如:美国GE螺旋CT(最薄扫描层厚度可达1mm),日本东芝数字ⅹ线机(CR),日本岛津1000mA遥控数字胃肠机,日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五分类血球分析仪,美国彩色多谱勒B超,显像系统及先进的康复理疗设备等。 柏乡县中医院全休医务人员,以热忱的服务,精湛的技术,竭诚为您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科室介绍: 内科简介 是院重点科室之一,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规范到位。科室有医护人员20人,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11名,均到多家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与省内多家医院有常年的协作关系,有各专业技术精湛的专家坐诊查房。在脑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各种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慢性肺气肿、肺心病,高血压病、胃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治疗、康复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儿科简介 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科室。现有床位20张,医务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10名。儿科主任谷成锁,医学硕研究生,副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新生儿及儿童急危重症的救治。病房宽敞明亮,环境舒适,设备齐全。拥有心电监护仪、保温箱、蓝光箱、超生雾化机、输液泵等先进设备,为危重儿童的抢救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和最佳治疗手段。我们愿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舒适的环境、热忱的态度竭诚为全县儿童服务。 放射科、CT室简介 共有8名工作人员,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3名、医师3名。放射科设有日本岛津500mA数字化遥控胃肠X光机,500mA进口X光机各1台及进口CR 成像,能够开展胃肠、肾盂、输卵管、膀胱等各种造影,全身各部位X光照片。CT室设有美国GE螺旋CT(最薄扫描层次可达1mm,全身各部位CT扫描,图像

最新ICU建设与管理指南资料知识讲解

最新I C U建设与管理 指南资料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2006.4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引言】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 (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泾阳县中医医院简介

泾阳县中医医院简介 泾阳县中医医院现有职工170人,专业技术人员136名,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卫生技术人员占60%,开设中西结合内科、外骨科、妇产科、儿科、综合病科、等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一级科室8个,急诊科、针灸推拿专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心脑血管病专科为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腹腔镜胆囊切除、小切口胆囊切除、无痛人流、无复发痔瘘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椎管给药治疗腰椎间盘膨出、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面瘫等技术享誉周边县区。 中张镇卫生院目前是我县西北医疗保健中心,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主治医师3名,医师5名。我院综合服务楼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设立床位10张,开设内科,外科,针灸理疗科,基本上能够满足本地区及邻近乡镇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要求。 专家介绍 王益定副院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全国“心力衰竭”学术会委员,陕西中医学会理事,陕西省心病、老年病治未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在

治疗心脑血管病及老年病、疑难杂症等疾病方面经验丰富,造诣高深。王琴英副院长,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妇产科各种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及妇产科重大手术操作,在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出血、不孕不育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蒙文副院长,中西医结合内科主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心脑血管疾病,对内科急危重症的抢救及内科的诊治经验丰富。 杨亚莉内一科主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呼吸系统、肾脏疾病。对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病、多发病丰富的临床经验。 陈亚风内二科主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脾胃病、气管炎及心脑血管疾病。在运用胃镜诊治消化道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关勃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疑难病及心理疾病。 白建锋外科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师,擅长中西结合治疗骨伤及骨病疾病,尤其在常见肿瘤的手术和化疗方面有独到见解。 张敏针灸科主任,针灸主治医师。擅长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病及小儿遗尿等顽固性疾病,熟练运用小针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网球肘等疾病。

三门峡市中医院骨伤科常用协定处方14种

三门峡市中医院骨伤科常用协定处方14种 1、内服汤10种: (1)上肢一号: 功效与适用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骨折创伤初期。 方药组成: 鸡血藤15 桑枝12 羌活12 桃仁9 红花12 当归18 川芎12 赤芍12 陈皮10 茯苓9 坤草15 枳壳12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伤肢肿胀较甚者,加地龙9g、防风9g;若疼痛较甚者,加元胡9g、白芷9g、制乳没各6g。若患者损伤局部皮温高、红肿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局部暗红、皮温高、青紫瘀斑加丹皮、生地;局部疼痛较甚加元胡、制乳香、没药;若患者纳差加焦三仙。 (2)上肢二号: 功效与适用症:和营止痛、舒筋接骨。用于骨折创伤中期。 羌活9 防风9 荆芥9 当归15 枳壳6 续断12 青皮5 怀牛膝9 五加皮9 杜仲9 红花6 白芍15 土元6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2g、砂仁6g;夜眠差者加合欢皮12g、酸枣仁9g;伤肢酸困者加桂枝10g。 (3)上肢三号:

功效与适用症:补养气血、健脾开胃、温经通络。用于骨折创伤后期。方药组成: 黄芪30 当归15 白术9 茯苓12 骨碎补15 焦三仙15 陈皮12 川断 12 杜仲12 桂枝12 羌活12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加减:合并贫血者加黄芪15g、桂元肉12g;骨折端骨痂生长量少,加锻自然铜10g、甜瓜子12g。 (4)下肢一号: 功效与适用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骨折创伤初期。 方药组成: 鸡血藤15 川牛膝12 独活12 桃仁9 红花12 当归18 川芎12 赤芍12 陈皮10 茯苓9 坤草15 枳壳12 地龙9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加减:若患者损伤局部皮温高、红肿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局部暗红、皮温高、青紫瘀斑加丹皮、生地;局部疼痛较甚加元胡、制乳香、没药、泽兰、苏木、穿山甲、全虫;局部肿胀甚加车前子、瞿麦;若患者纳差加焦三仙。 (5)下肢二号: 功效与适用症:和营止痛、舒筋接骨,用于骨折创伤中期

ICU建设规范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2006.4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引言】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 (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

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文档序号:XXYY-ZWK0- 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编制科室: 知丁 日期: xx 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

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 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急诊

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 就诊敞,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 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一条急诊科抢救室应当临近急诊分诊处,根据需 米。抢救室内应当备有急救药品、器械及心肺复苏、监

湘潭县中医院情况介绍

突显中医特色打造医院品牌 --湘潭县中医医院情况介绍 湘潭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融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医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医院占地面积60余亩,床位340张,在职职工438人,其中中医主任医师3人,副高职称25人。2007年经济收入突破4000万元,固定资产6200余万元。 一、中医专科特色显著 建院初,骨伤科就以正骨疗伤而声名远播,而今已发展成为诊治创伤、骨病、骨肿瘤、畸形和慢性劳损为一体的综合性骨科。中医特色疗法:自行研制的活血袪瘀胶囊、三七胶囊、生新颗粒、合骨颗粒、强筋壮骨液、四物膏、健脾冲剂等三期辩证论治治疗骨折;三消洗剂灌洗治疗急慢性骨髓炎;提伤散外敷治疗早期闭合性创伤;中西结合阶梯疗法治疗和以“络脉痹阻”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成汤灌肠防治脊柱、骨盆损伤后腹胀、便秘;自创拔伸膝顶推拿法整复肩关节脱位。骨科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湘潭市重点中医专科,确定为省级特色专科(专病)、国家级农村中医专科(专病)建设项目。 以绿色疗法深受患者欢迎的针灸理疗科集针灸、推拿、理疗、保健、康复等于一体。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后遗症、慢性软组织劳损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特色疗法:腱鞘松解刀治疗屈指肌腱鞘炎、三伏穴位敷贴、小儿捏脊疗法等。 传统中医专科疳积科,自建院以来即享有盛誉,吸引大量埠外患儿就诊。系列专科自制产品有疳积灵颗粒、疳积糖浆、消食健胃散、健脾胃颗粒、健脾糖浆、葛根参麦合剂等,“疳积灵”获省科研成果四等奖。

专病特色疗法如自行研制的利尿排石合剂治疗泌尿系结石、化毒散治疗感染性疾病、宁神合剂治疗不寐等在临床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二、注重综合技术力量的提升 作为湘潭县成功创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的龙头单位,医院注重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及技术人才的培养,突出中医特色,强化专科专病建设。拥有螺旋CT、CR、四维彩色B超、腹腔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肠镜、C臂机等大型医疗设备。设置有内科、外科、骨科、五官科、妇产科、针灸科、急诊科等多个病区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肝病、肾病、颈椎病、手外科、骨病等中西结合专科专病诊室。急诊科被评为省级重点中医急诊科。 自行研制的“止痛消炎敷料”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外科自创的“四边法手术治疗甲亢的临床应用研究”及骨科自行研制的“三消洗剂防治创伤性感染的临床研究”均通过省科研成果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尚有《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与Ⅱ型骨质疏松的发病相关性研究》等三项在研课题。 三、专科制剂发展迅速 新建的医院制剂室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总投资200多万。拥有内服固体制剂、外用固体制剂、液体制剂、酒剂车间4条生产线,能生产颗粒剂、散剂(内服、外用)、胶囊剂、丸剂、糖浆剂、合剂、搽剂、酒剂等8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剂型,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骨伤科、五官科等临床科室用药。2006年通过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验收和GPP质量标准认证。26种中药制剂产品,其中强筋壮骨液、提伤散、疳积灵颗粒等获得国家专利。2007年自制药产值200余万元。 弘扬中医国粹,传承中华医学,医院将抓住机遇,以高尚医德、精湛医术、优质服务、舒适环境,建成一所专科特色突出、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医医院。

重症医学指南

目录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 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草案) ………………………………..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草案) ……………………………………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 ………………………………......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 .......................................................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一、引言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经过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反复酝酿、讨论,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随着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本会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出修订。 二、基本要求 (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三、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 管理单元以8~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四、ICU的人员配备 (一)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二)ICU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3:1以上。 (三)ICU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 五、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