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答案第3节重力

答案第3节重力

第3节重力 第1课时重力及其大小

1. 定 说

注 2. 器 过

分 结 认识重力 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明:重力是力的一种,它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 ,用符号G 表示. 意: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去的物体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的重力与在地面静止时是相等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材: 程: 析: 论: 弹簧测力计、钩码.

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的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当质量成倍增加时,重力也成倍增加,它们的比值不变.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的大小 式:G= mg,式中G 表示重力,m 表示质量,g 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重力的单位是 3 . 公 的单位是kg,比值g 的单位是 N/kg. g 的意义: N ,质量

公式变形: 注 意: g = 9.8 N/kg ,指质量为1 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9.8 _N . 若已知物体的重力求质量时,公式可以变形为m=G

.

—g ①在精确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g 可以取10 N/kg :②在理解重力与质量的联系时 ,我们不

能说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这里颠倒了二者的因果关系. 1.

列现象与重力无关的是 (D

A .吊灯把悬线拉紧 B. 台灯压着桌面

C. 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D .投出去的手榴弹继续向前飞行 2.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苹果只有下落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B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上升的物体不受重力

D .从斜面上下滑的物体不受重力 3. 一个南瓜所受的重力是 30 N , A . 4 kg

B . 3 kg

C .

它的质量大约是(B ) 2 kg

D. 1 kg

4.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5. 在如图所示的实物中,重力最接近2 N 的是(B )

r-i

A .牛顿本人

B .一个苹果

C . 一颗苹果树

6.值宾中考)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所受重力 施

力物体是地球.

D .一片苹果树叶

,由图可知,物体所受重力为 2.4N ,重力的

7. 磁谱

为了寻找反物质或暗物质 ,中、俄、美等十几个国家联合研制并于 1998年用航天飞机发射了“ a-

,其核心是我国研制的永磁体

,其质量达2 t,在地面重约2 X 104

N.(g 取10 N/kg )

8. 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此后有宇航员长时间驻留太空 炼,下述活动中,可采用的是(C )

A .举哑铃

B .在跑步机上跑步 C.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D ?做引体向上

9?小迎生日时,妈妈做了她最爱吃的可乐鸡翅?小迎发现妈妈买的可乐瓶上标有“净含量: 的字样?则瓶中可乐的重力最接近于

(D ) A . 2.5 kg

B . 25 kg

C . 2.5 N

2016年我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并发射神舟11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

,宇航员在完全失重的空间站中进行体能锻 2.5 升”

10.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 ,这个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

1

,一个连同

随身装备共120 kg 的宇航员,在月球上(C )

A .宇航员连同随身装备的质量为地球表面附近的

B .宇航员连同随身装备的质量为地球表面附近的 C.宇航员连同随身装备受到的引力约为

200 N

D .宇航员连同随身装备受到的引力约为 1 200 N

11.

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3 : 2,贝y 甲和乙的重力之比是 口,若甲物

体的质量为 240 kg ,贝y

乙物体所受的重力是 1_600N.(g 取10 N/kg)

12 ?蚂蚁是众所周知的“大力士”

,据科学估算,蚂蚁可以举起其体重百倍和拖动其体重千倍的重物.

只蚂蚁的质量约0.1g ,它可以举起的物体重量为

0.1N.

13.(湖州中考)如图是一只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 为50千

克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 191.25牛,质量是50千克.

(1) 在以上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天平、弹簧测力计;

(2) 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验证小军的猜想是正—(填“正确”或“错误”)的. (3)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小军设计的表格还不能直接反映出质量与重力的定量关系 ,应再增加一项,

它就是: G

/(N kg 1 2

).

m

(4) 有的同学还认为物体重力与其体积有关 ,如果你是小军,根据实验数据,请你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

确,并简单写出理由:不正确;第

2、3次实验比较可知,物体的体积相同,但其重力不同.

15. 一辆自重是5.0X 104

N 的卡车,装着25箱货物,每箱货物的质量是 300 kg ,行驶到一座立有限重 标志(如图所示)的桥前,问:

G 物=m 物g = 7 500 kg x 10 N/kg = 7.5 x 104

N G 总=G 车+ G 物=5.0 x 104

N + 7.5X 104

1 这辆卡车总重多少牛?

2 要想安全过桥需要卸下几箱货物? 解:(1)m 物=25m 1 = 25 X 300 kg = 7 500 kg

,一名质量

14.

在生活中,我们搬起物体就是克服它的重力 此小军猜想:物体的质量越大 ,所受重力可能越大. 5曙

;搬起一块大石头要比搬起一块小石头费力得多 他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如下:

(g 取 10 N/kg)

N = 1.25 x 105

N

(2)汽车与货物的总质量为: G 总 1.25 x 105

N

3

g 而屁-=j

25

x 10

4 k

g=12.

5 t

所以应卸下的货物质量

△ m= m 总一m= 12.5 t — 10 t = 2.5 t = 2 500 kg n=^m= 2

_500 kg ?8.3

m 1 300 kg 因此应卸下9箱货物

m 总=—=

第2课时重力的方向及由来重心

2 重心

念: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就好像它集中作用在物体的某一个点上

,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_

心.

说 明: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意: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

,也可以在物体外.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状

态无关.

3 . 重力的由来

有引力: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产生原因: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处于什么状态 ,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物体的重力就是因

为这个引力的作用而产生的.

1. 关于重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物体只有接触到地球,才会被地球吸引 B .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 C.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 D .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

2. 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 .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 .重心就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C.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没有重心 D .空心均匀的球壳的重心在球壳上

3 .(株洲中考)图中关于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D )

1C

1 . 方 应 注

重力的方向 向: 用: 意: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利用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铅垂 ______ ,可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竖直向下”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而“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面向下

,这个面不一

,我们不

定是水平面.如果这个面是斜面 (如图所示),这时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所以 能把重力方向说成“垂直向下”.

A .正在上升的小球

6.

(临沂中考)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在挡

板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 ,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7. 假如地球失去引力,下列设想不正确的是(A ) A .物体将没有质量

B .即使杯口向下,杯中水也不会自动流出 C.人跳起后,将不再落回地面 D .各种球类活动将无法进行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不能说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是

(D )

A .跳高运动员跃起后,又很快落回地面

B .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 C.球飞得再高,也会落回地面

D .赛车遇到障碍物,车轮被弹起,离开地面 9.

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 ,其奥妙是

PT

C.斜抛向空中的铅球

D .挂在墙上的小球

4.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 落是指花瓣落地,实际上是由于花瓣受到重力的作用

,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5.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他发现了日月星辰的运动与苹果落地的相似之处. 猜想:地球拉住月球使它不能脱离的力和地球拉住苹果使它落回地面的力是

,用物理知识可以解释:花 方

向是竖直向下

.

结合图甲、乙回答牛顿的

(填“是”或“不是”)同一种 力.请列举与图甲、乙中相似的现象:抛向空中的石块回落向地面、通信卫星绕地球运动等.

A .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 .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第3节 重力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第3节重力同步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第3节重力同步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1.有关重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接触到地球,才会被地球吸引 B.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 C.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 D.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 2.一个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 ) A.5 N B.50 N C.500 N D.5 000 N 3.下列关于常数g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质量为 1 kg的物体受到的力是9.8 N B.在地球表面,质量为 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C.g=9.8 N/kg,表示9.8 N=1 kg D.g是常数,因此,质量为 1 kg的物体在月球受到的重力仍为9.8 N 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重力跟它质量的关系”的是( ) 5. 图中关于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6.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物体的重心在物体几何中心上 C.重心指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D.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中间位置 7.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动,也看不见大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面,再也回不来 C.杯子里的水也倒不进嘴里 D.物体将失去质量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B.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会掉下来,说明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 C.抛出的石块在空中做曲线运动,说明石块在空中所受重力的方向在不断变化 D.将一石块竖直上抛,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变 9.()如图所示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 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

二量的关系” 分别测出质量不同的 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 指导学生讨论,填写表 格据,讨论理解重力 与质量的关系 其比值是9.8 牛/千克;提 高学生动手 能力 环节三重力的方向教学实先做演示实验: 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 来,让学生观察;指导 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 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 析其工作原理;指导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观察重垂线 实验;让一位学生 利用重垂线进行 操作,其他同学分 析其工作原理。在 引导下,归纳得出 重力的方向。 明白重力的 方向是垂直 向下的,能运 用重垂线解 决生活中的 问题 环节四重心给出重心概念;利用圆 形薄板、直尺等规则物 体给学生演示实验,指 出重心所在;让学生明 白重心的平衡特点。 观察教师试验,讨 论交流。 理解重心的 概念,并能找 出物体的重 心。 教学反思1、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所以本节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 3.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也叫物重 二、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三、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重力 1. 假如没有重力,下列猜想正确的是() A.树叶随风摇摆 B.物体不会下落 C.杯子中的水会轻易倒出来 D.举起很重的物体不容易 【解答】解:A、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如果没有重力,空气将不再存在,所以也就没有风吹树叶,故A不正确; B、物体之所以下落,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如果没有重力,物体将不会下落,故B正确; C、如果没有重力,水就不能从杯中轻易倒出来,故C不正确; D、举起物体要用力,是克服物体受到的重力。物体如果不受重力,我们将轻松举起质量很大的物体,故D不正确。 故选B。 2.如图,小球被压缩的弹簧弹出后,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受到()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弹簧的弹力 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动力 【解答】解:小球被弹出后,不再受弹簧的作用力,在水平面上滚动的过程中,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作用. 故选B. 3.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下列对身边物理量估测的数据,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八年级物理教科书重约100N B.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约为6 g D.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15min 【解答】解:A、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0.2kg

×10N/kg=2N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在6g左右,一角硬币的质量在3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100次的时间在90s=1.5min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4. 关于g=9.8N/kg所表示的意思,正确的是() A.1kg=9.8N B.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它质量的9.8倍 C.质量是9.8kg的物体重1N D.质量是1kg的物体重9.8N 【解答】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物理量,不存在等量或倍数关系,故AB错; 在地球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质量是9.8kg的物体重为9.8×9.8(N),故C错、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A. B. C. D. 【解答】解: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也为零,所以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选A. 6. 关于“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正确的是() A.重心很低 B.重心很高 C.重心不在物体上D.里面有特殊装置 【解答】解:不倒翁上小下大,重心在不倒翁的下半部,重心位置很低,由于不倒翁的重心位置低,所以“不倒翁”能不倒. 故选A. 7. 如图,抛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 A.受到的合力为零 B.受到阻力的方向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3节 重力3

第3节重力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析数据(教师提醒学生可以参照教材P10提供的方法作出图象进行分,并得出结论. 教师找多组学生出示实验记录,对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给予肯定,教师进一方法提示: 在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用到了图象法.

教师总结: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上所受到的重力为9.8N),这个定值用g表示. (3)用公式表示为:G/m=g(或G=mg) 式中:G——重力,单位为N; m——质量,单位为kg. 注意:g是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就地球上某一点而言,它是一个常数.但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并不是不变的,因为g值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上 g值最小,在两极上g值最大,g=9.8N/kg是个平均值,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 g在不同的星球上数值也不同,如在月球上,g月=16g地. 板书:重力的大小:(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 (2)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9.8N/kg. (3)用公式表示为:G/m=g (或G=mg),g取9.8N/kg. 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一块质量为0.5 kg的冰,它所受的重力为N.若它遇热融化成水,水受到的重力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根据公式G=mg可得,冰的重力G=0.5 kg×9.8 N/kg=4.9 N.若冰遇热融化成水,水的质量不变,受到的重力也不变. 答案:4.9不变易错提醒: 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是性质力.而质量则表示物 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且二者单位不同. 2.联系:G=m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三节《重力》教案

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方向 ●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 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二.新课教学 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及作用点 2、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1力的定义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2、引入课题 【讲牛顿与苹果的故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引发了出奇的深思“树上落下的苹果为什不向别的地方飞去,而是一定向下落?”是否与星星在天上运动有某种联系呢?如果想要知道这是为什么,那就进入到今天重力的学习中。 1、重力 【提问】接着刚才的小故事继续讲,在此基础上,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知道了苹果落地的原因。那么什么是万有引力呢? 【演示实验】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于是牛顿精心研究了历史上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成果后提出:宇宙中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举例:扔粉笔等 【师说】我们知道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那么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也有万有引力,(举例:吊 着的台灯、风扇)我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是物体受到的力称为重力。通常用字母G来表示。 【师说】知道了什么是重力,你能否像牛顿一样提出“对于重力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生:思考后回答①重力的方向向哪?②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③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④重力有何应用?⑤重力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⑥天上的飞机、海上的轮船都受重力的作用吗?⑦谁对物体施加了重力?…… 【师说】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都想弄清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研究。对于⑥和⑦我 相信大家对重力的概念少加思索就能够回答。你能回答⑥⑦两个问题吗 2、重力的大小 【演示实验】托起一本书跟托起两本书,所用的力一样吗?由此我们知道,托起质量不同的物体,会感觉所用的力不同。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那么物体的重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1、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10 N/Kg 3、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师:板书: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G = mg G --------- 重力 --- 单位(N) m ---- 质量---- 单位(kg) g=9.8N/kg 质量为一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 N

第七章第3节重力(20201109173255)

重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匚〔二。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准备: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指向地面的力——重力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 (一)重力 1.想想做做 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做如书中图所示的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同学们是不是发现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松开手就会被甩掉。那为什么我们并没有用绳把月亮拴在地球上,但是月亮总是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这又是为什么?是不是地球上有某种力,像拉着橡皮的线一样,在牵着月球呢? 和大家想的意一样,地球和月亮之间的确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投影]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 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uni versal gravity) ,万有引力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他是看到苹果落地受到启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想一想、你还看到过什么现像是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比如现在流行的 蹦极、美丽的瀑布、荡秋千等,还有课前的实验,木球无论怎样运动都最终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想想做做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你知道重力能为我们做什么吗?盖大楼打地基时,就是把夯举高释放,夯由于受到重力而向下运动就能将地基夯实。跳水运动员走到高高的跳台上向下跳时也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才能在完成各种动作后入水。人和各种动物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才能安然地在地球上生存,如果没有重力,可能就只能像在飞船中的宇航员一样到处漂了。 (二)重力的大小 同学们还记得力的三要素吗?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我们就先来研究重力的大小怎样确定,它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1.重力的大小 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一下物体的重力和什么有关?然后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

第3节重力(20201109180705)

第3节重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G-m 图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找到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教学内容: 重力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重心 教学难点: 1、重力的方向。关于“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人人皆知,“物体在空中下落” 、“水流向低处”等事实也是司空见惯,然而这些现象中总结出的重力方向是“向下” ,而垂直向下和竖直向下这样的概念,学生容易混淆。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钩码(0.05kg/个)、小石头(15块,学生自备)、小塑料袋(学生自备)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1、演示实验:老师手里拿着一根粉笔头,停在空中,放开手时,粉笔头向下掉。2、牛顿发现引力的小故事引出重力。3、列举生活中的自然现象:(1)跳远时,人向下落。(2)投篮球时,篮球向下落、、、、、、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讲授新课:重力的概念和重力的方向: 通过复习力学的相关内容,结合以上的新课引入内容,引导学生讲出重力的概念和重力的方向、施力物体、单位等。 即;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垂线 入表格里 B、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重复上述实验 C、依次类加相同的钩码,重复上述实验 D、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来确定竖直方向,如上图所示,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 A、把一个0.05kg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小钩上,测出其重力,并填 实验数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同步测试

第3节重力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B.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C.手压缩弹簧时,手对弹簧的力大于弹簧对手的力 D.物体在施加作用力的同时也一定会受到力 2.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中学生的重力为 100N B.物理书的长度为 10dm C.重庆夏天气温最高达到 70℃D.一个鸡蛋重 0.5N 3.小萱用天平测出 6 个不同物体的质量m,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G。她根据所测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图像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其所受重力成正比 B.该图像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其质量成正比 C.该图像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其质量的比值为 10 D.根据数据点 E可知:质量为 0.2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2.1N 4.小球沿轨道自由滚下。以下四幅图中,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 C.D. 5.将小球斜向上抛出后,关于小球的重力示意图,下列画法正确的是()

A.B.C.D. 6.对于公式G=m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B.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C.物体的重力只与质量有关 D.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无关 7.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重力() A.等于9N B.等于11N C.小于9N D.小于11N 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够正确反映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A.B.C.D. 9.某小组利用天平、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 次数质量m/kg 重力G/N (N/kg) 1 0.1 0.98 9.8 2 0.2 1.96 9.8 3 0.3 2.9 4 9.8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 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 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 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 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情况分析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 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 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 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

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生成】 1.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 【新知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通常把重力的叫重量。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写成数学表达式为。4.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5.重力在物体上的叫物体的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重力的由来 1.重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 3.动手作6.3-1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引力。(同桌合作) 4.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三个和重力有关的小实验。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请举二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重力的大小 1.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 2.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我猜想的依据是。 3.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如何确定砝码的重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3节 重力

第3节 重力 第1课时 重力及其大小 1.认识重力 定 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说 明:重力是力的一种,它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用符号G 表示. 注 意: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去的物体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的重力与在地面静止时是相等的. 2.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器 材:弹簧测力计、钩码. 过 程: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的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分 析: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当质量成倍增加时,重力也成倍增加,它们的比值不变. 结 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重力的大小 公 式:G =mg ,式中G 表示重力,m 表示质量,g 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重力的单位是N ,质量的单位是kg ,比值g 的单位是 N/kg. g 的意义:g =9.8 N/kg ,指质量为1__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__N . 公式变形:若已知物体的重力求质量时,公式可以变形为m =G g . 注 意:①在精确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g 可以取10 N/kg ;②在理解重力与质量的联系时,我们不能说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这里颠倒了二者的因果关系. 1.下列现象与重力无关的是( D ) A .吊灯把悬线拉紧 B .台灯压着桌面 C .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D .投出去的手榴弹继续向前飞行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苹果只有下落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B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 .上升的物体不受重力 D .从斜面上下滑的物体不受重力 3.一个南瓜所受的重力是30 N ,它的质量大约是( B ) A .4 kg B .3 kg C .2 kg D .1 kg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B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第三节 重 力 【整体构思】 1.明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2.确认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现象。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为g 。会用公式G =mg 进行计算。 【预习提示】 1.重力的定义。 2.重力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 1.小华通过学习得到以下结论,你能帮他填写完整吗? (1) 由于地球的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面上一切物体都受到 ,重力的施力物是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 ,重力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 (2)在细线下系一重锤就做成一个重垂线,用它可以检查建筑物的墙、 门、窗是否 ,它利用了 的性质。 2.若把重垂线的上端系在垂直的木架上的O 点,如图1所示,就成了一个 水平 器,当重垂线与水平器上的刻线 时,它所在的平面就是水平的。 二、目标定向 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飞流直下。水 为什么会从高处流向低处呢?传说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突然从树上掉下来一只苹果打在他的头上,从而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树上的苹果会下落而为什么不是向上抛呢? 三、学生自学 1.重力和它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重力是一种力,因此,重力的单位是N ,测量重力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那么怎样求物体所受的重力?根据是什么?g =9.8 N/kg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G =mg这一公式又是如何得到的?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回答以上问题。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应注意的是,不能把竖直向下说成垂直向下。这是因为两者的含义不同。如果两个方向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可见,说垂直时必须交待跟谁垂直。相对于不同方向(或表面)的垂直方向不同。就是说垂直方向不是惟一的,如图所示的①、②、③三个方向都是垂直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向下)。而竖直方向是指重垂线所示的方向,它总是跟水平面相垂直,是惟一的。图2中,只有①所示的方向是竖直方向,其余皆不是。由上述可知,竖直方向是垂直方向的一个特例。举例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答案第3节重力

第3节重力 第1课时重力及其大小 1.认识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说明:重力是力的一种,它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用符号G表示.注意: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去的物体在空中运动时受到的重力与在地面静止时是相等的. 2.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 过程: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的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当质量成倍增加时,重力也成倍增加,它们的比值不变. 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重力的大小 公式:G=mg,式中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重力的单位是N,质量的单位是kg,比值g的单位是N/kg. g的意义:g=9.8 N/kg,指质量为1__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__N. 公式变形:若已知物体的重力求质量时,公式可以变形为m=G g . 注意:①在精确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g可以取10 N/kg;②在理解重力与质量的联系时,我们不能说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这里颠倒了二者的因果关系. 1.下列现象与重力无关的是( D ) A.吊灯把悬线拉紧 B.台灯压着桌面 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D.投出去的手榴弹继续向前飞行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苹果只有下落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C.上升的物体不受重力 D.从斜面上下滑的物体不受重力 3.一个南瓜所受的重力是30 N,它的质量大约是( B ) A.4 kg B.3 kg C.2 kg D.1 kg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B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1为火箭发射的情形。我们看见火箭离开发射塔飞向太空,同时看见火箭周围有大量的“白气”急速上升。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火箭和“白气”都上升,上升的物体不受重力 B.火箭是固体受到重力,“白气”是气体不受重力 C.火箭和“白气”都受重力 D.不好确定 答案:C 解析: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以及地球表面附近空间中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空中上升的物体和水中不下沉的物体也要受到重力。 2.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D.苹果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苹果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的缘故 答案:C 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垂直向下,如果说“垂直”,那是与水平面垂直向下。重力与弹力不同,不需要与地面接触也能发生作用。根据,苹果下落过程 中受到的重力是不变的,之所以越来越快,是因为重力不断改变其运动状态。 3.许多智能手机都有这样一个功能:你本来把手机竖着拿在手里的,你将它转90度,将它横过来,它的页面就跟随你的动作自动反应过来,也就是说页面也转了90度,极具人性化。这源于手机内部有一个重力感应器,它由一个重物和两个互相垂直的对力敏感的传感器组成,用来判定水平方向。关于手机竖着放和横着放时,重力感应器中的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物受到重力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重物受到重力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C.重物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D.重物对每个传感器的力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从题目所给的情景判断,手机竖着放和横着放时,重力感应器中的重物质量、形状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重物受到重力的大小、重物的重心都不会发生变化。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物受到重力的方向也不会发生变化。 4.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七章第三节 重力 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十一中学赵大庆【设计指导思想】 1.充分体现新课程提倡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重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体现新课程提倡的“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注重体现新课程提倡的动手实践的新理念。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让学生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多种物理研究方法,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经验,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有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教学中应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学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即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境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媒体选择】 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小重物。

第3节重力(20201109180404)

《重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学生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环节活动 、引入 新课 二、探究 新知情景引入: [视频 观察与思考: 问题1:为什么“水往低处流”? 问题2:成熟的苹果、衣服上的水滴总是落向地面, 什么? 、重力(G) 1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1)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2)施力物体:地球 (3)受力物体:研究的物体 ?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用手分别托起实验桌上的两组 物品,说出感觉所用的力的大小,为什么所用的力不 同 ? 入手,通过让学 观察、生观察与思考, 思考、结合教师设计的 交流 情景问题,从而引出 课题,符合学生的认 知特点,使学生有亲 切感,乐于探究。 从生活现象 引导学生认 识概念,结合探 究活动和教师的 思 考、 交 流、 实 验、 观 察、 问题设置,让学 生感知影响重力 大小的因素。 总结 体验与感悟: 不同质量的钩码用手托住所用的力不同,质量越 大的物体,托住时所用的力越大,即物体重力越大。

实验结论: 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 9.8 N / kg(粗略计算时g= 10 N/kg ) ④g= 9.8 N/kg的物理意义: 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 N。 ⑤g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有关:地理位置不同,g值不同。 3 .重力的大小 (1) 公式:G =mg (2) 符号意义及单位

例题:质量为0.25 kg的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顿?一个人所受的重力是450 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 = 10 N/kg)解:由G = mg可知, G 木=m 木g= 0.25 kg x 10 N/kg = 2.5 N G 人450 N m 人45 kg g 10 N/kg 答:木块的重力为2.5 N,人的质量为45 kg。 ?探究活动3:请同学们按图所示,将一个乒乓球悬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悬挂乒乓球的细绳方向;然后再在铁架台的左下端垫上一个木块,仍观察悬挂乒乓球的细绳方向。 4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5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通过对比得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力 第三节重力

第七章力 第三节重力 知识要点突破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物体质量与它的重力成正比说法错误) 公式:G= mg ,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g= 9.8 N/kg。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g的数值可能不同。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1)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跟踪练习 1.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 2. g =9.8N /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A.重力为 1N 的物体,其质量是 9.8kg B.质量为 1kg 的物体,其重力是 9.8N C.质量为 9.8N 的物体,其重力是 1kg D.质量为 1kg 的物体,其重力是 9.8N /kg 3.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B.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但物体的质量跟重力不是一回事 C.1t 棉花和 1t 铁块相比,所受的重力一样大 D.质量为 9.8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 1N 4.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5.(双选)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只要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D.用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时,细线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 6.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若甲重40N,g取10N/kg,那么乙的质量为() A. 6N B. 60N C.6kg D. 60kg

(完整版)重力教案

《重力》教学设计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刘庆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

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