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电图学教学(彩图完整版)

心电图学教学(彩图完整版)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特点 一、胸导联:??V1~V6导联的具体位置: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V2:胸骨左缘第4 肋间。 V3: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 ? P波:为心房除极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P波在aVR导联倒置,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Ⅲ、aVL、V1、V2)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正常P波的时间≤0.11s;电压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P-R段:是电激动过程在房室交界区以及希氏束、室内传导系统所产生的微弱电位变化,一般呈零电位,显示为等电位线(基线)。? P-R间期:自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反映激动从窦房结发出后经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到心室肌所需要的时间。正常成年P-R间期为0.12~0.20s。?

QRS波群:为左、右心室除极的波,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s。??S-T段: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平线,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情况下,S-T段表现为一等电位线。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抬高在V1-V3导联不超过0.3mV,其他导联均不应超过0.1 mV。 ?T波:为心室复极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T波是一个不对称的宽大而光滑的波,前支较长,后支较短;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左、右心室除极与复极全过程的时间。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 ?三、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表现:?1、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1)左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波增宽(>0.11s),常呈双峰型,双峰间期≥0.04s,以在V1导联上最为显著。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二尖瓣型P波”。 (2)右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波尖而高耸,其幅度>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故称“肺型P波”,也可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2、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1)左室肥大:心电图表现为①QRS波群电压增高:RV5或R V6>2.5mV,RV5或RV6+SV1>4.0mV(男)或>3.5mV(女)。②心电轴左偏。③QRS 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s。④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左室肥大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等。其中QRS波群高电压最为重要,是诊断左室肥大的主要依据。 (2)右室肥大:心电图表现为①V1 R/S>1,V5R/S<1,V1或V3 R的QRS波群呈RS、RSR’、R或QR型。②心电轴右偏,重症可>+110°。③RV1+SV5>1.2mV,aVR导联的R/Q或R/S>1,RaVR>0.5mV。④V1或V3 R等右胸导联ST-T下移>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3、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1)进展期:心肌梗死数分钟后出现T波高耸,S-T段斜行上移或弓背向上抬高,时间在6小时以内。?(2)急性期:心肌梗死后6小时至7天。S-T段逐渐升高呈弓背型,并可与T 波融合成单向曲线,此时可出现异常Q波,继而S-T段逐渐下降至等电位线,直立的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此期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及缺血性T波倒置可同时并存。?(3)愈合期:心肌梗死后7~28天,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4)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后29天及以后。S-T段和T波不再变化,常遗留下坏死的Q波,常持续存在终生,亦可能逐渐缩小。 ?4、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1)典型心绞痛:面对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时间一般小于15分钟。 (2)变异型心绞痛:常于休息或安静时发病,心电图可见S-T段抬高,常伴有T波高耸,对应导联S-T段下移。?(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1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5、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1)窦性P波,即P波在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P-R间期0.12~0.20s。?(3)心率100~160次/分钟。? 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表现:?(1)窦性心律。 (2)心率在60次/分钟以下,通常不低于40次/分钟。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 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 ①坏死Q波,时间>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 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抬高的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的改变。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的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 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1. 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除A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秒)。 三. 房性早搏: 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P’-R间期≥秒。 2. 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T波与QRS波的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 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 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的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 交界区早搏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 室性早搏 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秒。.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心电图教学体会

临床心电图教学体会 在医学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专业课之一就是《诊断学》,而此学科中的心电图部分 则是最难学的。如何把难而复杂的问题在教学中使之简单化,让学生能够在形象的教学当中 学会、学懂,这是当前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普通中专学校层次低,基础差,并且学生就业去向基本面向农村的基层医院。而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心电图 检查在各层次的医院均已列为常规检查,临床上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心脏疾病主要根据心电 图检查来确定诊断,因此做为教师,如何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心电图的应用,为将来 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调心电图的实用性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逐年增多,威协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常见疾病之一就是 冠心病。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塞可靠而实用的方法。心电图主要反映心 脏激动的电学活动,因此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也具有肯定价值,到目前为 止尚没有任何其他方法能替代心电图在这方面的作用。房室肥大、心肌受损和心肌缺血、药 物和电解质紊乱等都可引起一定的心电图变化。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还未接触心电图之前 就先从思想上意识到学好心电图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二在教学中体现心电“图”的应用价值 1 心电图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它的实用性。因此讲心电图之前,在实验室先为每位学生做 一份心电图,保证每人手中一份图,这份心电图是其它任何教学辅助工具及现代教学课件所 不能代替的。在做心电图过程中,现场直观讲解心电图导联的位置、导联的连接方法、顺序 及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已亲自动手连接肢体导联、胸导联及心图机的操作方法;同时告知学生,在以后的心电图授课过程中要以每名学生的心电图做为教学工具,通过十几年的教学观 察发现,采取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使心电图教学达到以下效果: (1)使学生学会心电图导联的连接方法、连接的顺序及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2)使学生知道了心电图导联的种类、名称以及各导联在心电图纸显示图形的序顺,为以 后教学中标示导联奠定基础。 (3)通过学生自已做心电图,很容易记住心电图图纸的的起始端方向及了解标准电压、走 纸的速度。 (4)操作期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换看心电图,发现他们的心电图图形没有完全一样的,激起 学生发问“这是为什么?”的好奇心,并且激发学生看心电图的兴趣和学习如何看心电图的欲望。 (5)学生最想知道一个内容:“我”的心电图是否正常?这样就把学生学习心电图的兴趣提 高到最高点,让学生们带着很迫切的心情想学习心电图知识,渴望着尽快知道答案的结果。 这种潜在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方式,远比老师枯燥的去强调学习心电图如何重要的效果要好 得多,而且这种兴致是无法抵挡的。 2 理论课与”图”的结合 心电图的学习本身是很抽象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抽象的教学变为直观教学。中专学生接 受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差,在十多年的诊断学教学中发现,课堂上心电图的理论教学主要以“图”说话,将理论教学与学生手中的心电图紧密结合起来,便能使心电图教学变为最简捷、 最直观,教学效果会更好。

心电图诊断中英对照(精选.)

心电图诊断中英互译 正常心电图 Normal ECG(Electrocardiogram) 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ycardia 窦性静止 Sinus Arrest 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 窦性心律不齐 Sinus Arrhythmia 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re Complex 房性早搏伴心室内差异传导Atrial Premature Complex with Aberrant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房性早搏未下传Non-conducted(Blocked) Atrial Premature Complex (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Atrial Fibrillation (阵发性)心房扑动(Paroxysmal)Atrial Flutter 双心房肥大Bi-atrial Enlargement双心室肥大 Biventricular Hypertrophy ST-T 改变 ST-T Abnormalities ST段/T波改变ST Segment/T Wave Abnormalities 交界性早搏Junctional Premature Complex 室性早搏二联律Bigeminal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mplex三联律 Trigeminal 多源性室性早搏连发(成对)Multifocal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mplex‘s Couplet 短阵房性心动过速Short Run of Atrial Tachycardia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非阵发性 non-paroxysmal 逸搏Escape Beat 逸搏心律Escape Rhythm 一度房室阻滞 First Degree A-V Block 高度(三度)房室阻滞High(Third) Degree A-V Block 二度I型(II型)房室阻滞Second Degree A-V Block ,Mobitz Type I (II) 二度I型(II型)窦房阻滞 Second Degree SinoAtrial Block , Type I (II)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心电图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心电图 第一次课临床心电图学的基本知识 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及正常值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2.掌握常规心电图导联。 3.掌握心电图机的正确操作。 4.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像正常值。 5.了解心电发生的原理。 6.了解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临床心电图: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及导联体系。 ⑵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和正常值。 2.难点: ⑴心电产生的原理。 ⑵小儿的心电图特点。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 1.心电发生的原理: ⑴极化状态:静息的心肌细胞处于极化状态,指细胞膜外带正电荷,

细胞膜内带有同等数量的负电荷。此种分布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①极化状态的形成:主要是细胞内外钾钠离子浓度差和不同的通透性。 ②静息电位的形成:静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内电位约为—90mV。 ⑵除极:心肌细胞某处受刺激,使静息电位变化,细胞内电位由—90mv 突然升高到+20~+30mV称为极化状态逆转。 ⑶动作电位:心肌细胞激动时产生的细胞内电位变化叫动作电位,包括除极和复极过程,包括0位相,1位相,2位相,3位相,4位相。除极过程+复极过程即心电图上的P—QRS—T波群形成的过程。 ①除极过程: 0位相: Na+快速内流。 代表除极过程。 即R波的前半部。 ②复极过程: 1位相: Na+通道快速失活,Cl-内流。 代表复极过程的开始。 即R波的后半部到J点。 2位相: Ca++缓慢内流,K+少量外流。 代表复极过程中的高平线。 即S—T段的形成。 3位相: Ca++逐渐失活,K+外流。 代表动作电位曲线上的速降线。 即T波。 4位相: K+- Na+泵将Na+主动移到胞外,将K+主动移到胞内。 代表恢复到-90mV即静息膜电位。

心电图诊断步骤

心电图诊断步骤 第一步“齐”高右和双左,花边也乱扑; V1和V5,区分右和左; V1上为右,V5上是左; 都宽选全束,高尖为室肥; 下壁向下为左前,高侧向下是左后; 还有一三窦速缓,心梗预激要记牢; 最后一项是缺血,正常人员也赶集。 第二步“不齐” 房早室早一眼看; 室扑室颤最简单; 房颤室速更典型; 房速无P室上速; 规不规则莫区分; 日落二度有I II; 一延二落文莫分。 一、总的阅读 首先是把整份心电图浏览一下,目的是了解心电图的记录质量如何,是否适合进行分析及诊断。具体说来,主要看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导联的数目:通常,一份好的心电图,应该是肢体导联(简称肢导,即I、II、III、aVR、aVL、aVF)及胸前导联(简称胸导,即V1-V6)共12个导联均齐备,并且至少有1个导联(常为II、V1或V5中之一)作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记录。如果是为了分析心律失常,则最好是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否则最少也应是每3个导联作为一组进行同步记录。之所以强调“同步”,是因为P波出现的规律对诊断心律失常攸关重要,然而P波又并非在每一个导联都能清晰记录到(通常以II、III、aVF及V1为明显)。此外,对于怀疑有心肌缺血、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描记18导联心电图,即加作右胸导联(V3R-V5R)及后壁导联(V7-V9)的描记,以免漏诊右心室及左心室后壁的梗死。 2、各导联的标记是否正确。例如,如果V1、V2、V3的标记错误,很有可能得出“胸导递增不足”的 结论,进而会怀疑是否有前(间)壁心肌梗死的可能。 3、各导联在粘贴时,是否有上下倒置的情况。在窦性心律时,这一问题很容易发现,因为PR间期较 QT间期短得多。但如果在心动过速时,要么P波不容易找到(融合于T波或QRS波中),要么PR间期与QT间期相近,此时如果未发现有粘贴倒置的情况,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有无导联线错接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左、右上肢导联线反接后,可表现为假性“右位心”。此外,V1和V2的电极位置也很重要,如果电极位置上、下移动1个肋间隙,即可导致P波及QRS波的形态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导致误诊。 5、所记录的心电图是否有伪差。当伪差大到影响心电图的分析时,则应重新记录一份质量好的心电图。 二、必要的测量包括以下内容: 1、P波的振幅 2、P波的时程 间期,进而推算心房的频率(房率)PP、3 4、PR间期 5、QRS波群中各波的振幅 6、QRS波的时程 7、RR间期,进而推算心室的频率(室率)

常见心电图识别

授课目的:1、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操作步骤 2、掌握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3、能够描述房早、室早、房颤、室颤等典型心电图的特点及能够识别相关心电 图图形 4、掌握起搏器心电图图形的特点 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及其操作 心电图: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产生生物电流,并经组织和体液传导至体表,于身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差。将这种变化着的电位差用心电图机记录下来,形成动态曲线,即为心电图,亦称体表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房的传导系统:心脏起搏传导系统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集成相连的结和束,包括窦房结、房内束、心室内传导束、浦肯野氏纤维及部分人存在的变异的副传导束。 目的及意义: (1)目的:了解病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情况及安装有起搏器病人的起搏工作情况。(2)意义: ①能明确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激动起源异常和各各种传导障碍; ②确定有无心肌梗塞,并可了解梗塞的部位,范围及其演变过程; ③可大致了解心肌疾患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有无心房和心室肥大、急性与慢性心包 炎,或电解质紊乱; ④提示某些芗如洋地黄、奎尼丁竺对心肌的影响,尤其是毒付作用; ⑤心脏手术和心导管检查时,进行心电监护,可以及时了解心律变化及心肌供血情况 ⑥心电图对心脏病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圆满地评价心脏功能的改变 适应症:常规体检、了解病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情况、起搏器工作情况,当患者自觉胸闷、心悸等不适时协助医生明确诊断。 电极的安装: 导联端颜色红黄绿黑红黄绿棕黑紫 记号R L F N V1 V2 V3 V4 V5 V6 电极位置右手左手左脚右脚(1)(2)(3)(4)(5)(6) 胸导联的标准位置: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

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 朱晓晓心电资讯昨天 如何快速搜索微信公众号中的心电资料? 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 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 心电与循环 由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组织制订《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下称《规范》,以二级以上医院成人12 导联同步记录数字化常规心电图为标准,从心电图波形和节律两方面进行规范。供全省心电学专业人员参考,并为浙江省心电图质控培训做好充分的准备。 1 以形态改变为主的心电图诊断书写要求 1.1 正常心电图基本参数 (1)必须保证心电图的波形及参数都正确无误,若计算机自动测量参数有偏差,应予以纠正。 (2)统一使用计算机测量单位,时间为ms,振幅为mV。 (3)正常QRS 心电轴在-30°~+90°。

(4)窦性P-P间期互差<160ms。 1.2 QRS心电轴偏移 (1)QRS心电轴左偏:-30°~-90°,ⅠQRS 主波向上,ⅢQRS 主波向下。(2)QRS心电轴右偏:+90°~+180°,ⅠQRS 主波向下,ⅢQRS主波向上。(3 )QRS 心电轴极度右偏:+180°~+270°(-90°~-180°),ⅠQRS、ⅢQRS 主波均向下(SⅠSⅡSⅢ现象:Ⅰ、Ⅱ、ⅢR/S 均<1)。 1.3 心脏转位 (1)逆钟向转位:V1~V3 R/S 均≥1。(2)顺钟向转位:V5~V6 R/S均≤1。1.4 QRS 波群低电压 (1)肢体导联:各肢体导联QRS电压绝对值<0.5mV 。 (2)胸导联:各胸导联QRS电压绝对值<1.0mV。 (3)左胸导联:V5、V6 QRS电压绝对值<1.0mV。 (4)全导联:符合上述(1)、(2)两条标准。 1.5 短P-R 间期 (1)只要有1 个导联的P-R 间期达到120ms 就不下此诊断。 (2)P-R 间期<120ms,QRS 形态异常,应分别诊断。例:短P-R 间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6 ST段改变 1.6.1 确定等电位线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ST段改变的诊断一般应根据心电图的诊断方法及标准进行。由于动态心电图具有长时程连续记录、计算机定量检测分析等特点,对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药物疗效评价、心率变异性分析等可参照以下标准做出诊断和评价: 1. 心律失常诊断评价标准 正常人室性早搏≤100次/24小时,或5次/小时,超过此数只能说明有心脏电活动异常,是否属病理性应综合临床资料判断。 室性早搏以Lown法分级,3级及3级以上,即成对室性早搏、多形性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个以上持续时间<30s)、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3个以上,持续时间≥30s)均有病理意义。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可采用ESVEN标准,即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达到以下标准才能判定治疗有效; 室性过早搏动减少≥70%; 成对室性早搏减少≥80%; 短阵室性心动速消失≥90%,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性心动速完全消失。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经动态心电图复查,若室性早搏增加数倍以上或出现新的快速心律失常抑或由非持续性心动过速转变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明显的房室阻滞及QT间期延长等,应注意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窦房结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窦性心动过缓≤40bpm持续1 min; 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伴短阵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停止时窦性搏动恢复时间>2s。 要注意药物引起的一过性窦房结功能异常。 2. 心肌缺血诊断及评价标准(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诊断心肌缺血标准: ST段呈水平或下垂型压低≥,持续≥,2次发作间隔时间≥。 对于这个标准,目前尚有不同意见。 心率对ST段变化的影响及校正:

心电图基本讲解

(一)本文 1、本文较笔者一年前的所写的《看了它就能看懂心电图室大部分心电图》严谨、复杂和难很多,为方便理 解,偶不严谨,但基本正确;临床部分多为个人体会以及书籍、文献所见,若与教材不同,以教材为准。 2、本文适用于有一定心电图基础的实习医生或非心内科临床医生,若完全不懂心电图,请先阅读敝作《看 了它就能看懂心电图室大部分心电图》(非专科-初级篇-不严谨)。(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15183773.html,/; 访问密码132465) 3、看懂本文后临床医生可达到的水平:能迅速诊断心内科绝大部分心电图的主要问题,并做出相应处理; 能看一眼心电监护机上的图形就大概判断ECG危重程度。 (二)阅读前须懂的几个基本问题: 1、各波形的意义 (1)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故P波的异常常是代表心房的问题,例如一个COPD患者II导联P波振 幅>0.25mv,诊断右房肥大。 (2)PR间期:不等于PR段,而=P波+PR段。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故其时间延长可见于 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心室除极全过程。正常的QRS波群大家有目共赌,若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常代表心室出问题。如室早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而作为房早,只要不伴室内差传,QRS形态是正常的。心脏泵血靠的就是心室,而QRS波就是心室活动的表现,心房出问题不会马上出人命,但心室会,一份ECG若连异常的QRS波都找不到,说明心跳已经停止了。 (4)ST-T:心室复极全过程: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的问题。其临床地位极高,但其改变特异性欠佳。 (5)QT间期:整个心室活动过程。主要看QTc间期,即校正后的QT间期,因心率慢QT间期必长,为使各种心率下的QT间期具有可比性,故产生QTc间期[=QT间期/(根号R-R)],其中R-R单位为S,一般只能由看电脑打出或查表获得,或靠感觉),QTc间期才是有意义的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