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藻培养方法汇总

微藻培养方法汇总

微藻培养方法汇总
微藻培养方法汇总

微藻的培养方式,有多种类型,现介绍一些主要的培养方式。

(一)纯培养与单种培养

纯培养与单种培养是按培养的纯度来划分的。

纯培养:是指排除了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纯培养要求有无菌室、超净工作台等设备条件,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必须严格灭菌。纯培养是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

单种培养:生产性的培养中,是不排除细菌存在的,为了区别于纯培养而称之为单种培养。

二)一次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该类培养是按采收方式划分的一次培养:又称有限培养,是在一定的容器中,根据藻类需要加入无机和有机营养,配成培养液,把少量的藻种接种进去,然后在适宜于藻类生长的环境条件(温度、盐度、光照、PH 值等)下培养,待藻液达到一定的密度后,便一次性采收或作进一步扩大培养。

连续培养:一般在室内进行,采用自动控温、人工光源、封闭式通气培养。在培养容器内,新的培养液不断流入,达到一定密度的培养液不断流出。培养液的流入量和流出量可根据微藻的生长情况及需要进行人不控制,并保持平衡。在培养过程中,营养物质浓度和藻类细胞相对稳定,产量高,在国外应用较多,我国目前生产上很少采用。

半连续培养:是指在一次培养的基础上,当藻类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每天收获一部分浓藻液,并加入新的营养液继续培养。半连续培养是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每天的收获量根据育苗的需要及藻液的生长情况确定。

三)藻种培养、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该类培养是按培养的规模和目的来划分的藻种培养:在室内进行,一般采用一次性培养法。培养容器为100-3000 毫升的三角烧瓶,瓶口用消毒的纸或纱布包扎。目的是培养和供应藻种。

中继培养:目的在于培养较大量的高密度纯种藻液,供应生产性培养接种使用。中继培养一般在室内用大的玻璃容器或塑料大袋中进行。根据需要可分为一级中继培养和二级中继培养。一级中继培养的容器为10 升的大口玻璃缸(南方各省多用)、10-20 升的细口瓶或鱼苗袋,以封闭式不通气培养为主。二级中继培养的容器为0.2-0.4 立方米的水族箱、0.5-1.0 立方米的玻璃钢水槽、0.5-1.0 立方米的小型水泥池等,以开放式通气一次性培养为主;利用塑料大袋进行二级中继培养也是新兴的、有效的好方法(见图2-13 )。

生产性培养: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有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种类型。目的是供给育苗中的饵料。培养容器为大型水泥池、大型玻璃钢水槽的塑料大袋;也有用土池

培养的情况。

(四)封闭式培养与开放式培养

是按照藻液与外界的接触程度划分的。

封闭式培养:是把培养液密封在透明的容器中,与外界隔离。培养容器多为管状,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塑料做成管道,水平、直立或斜立于地上,暴露在阳光中(或用日光灯光源),二氧化碳完全采用人工供给的办法,并利用水泵使培养液不断循环。完全封闭式培养所用的设备主要包括培养槽、气体交换塔和控制系统三部分,其优点是容易控制,产量稳定,但设备成本较高。

目前国内采用的玻璃柱和塑料袋培养,效果很好。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培养的藻细胞密度大、不易被污染、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开放式培养:是把微藻培养在敞开的容器中。二氧化碳采用人工供给或依靠与空气的自然交换,如常见的广口玻璃缸、水族箱、玻璃钢水槽、水泥池培养等。开放式培养设备简单,成本低,是目前培养微藻的主要形式。开放式培养由于光照充足,通风较好,藻细胞生长繁殖迅速,但因藻液与外界接触面大,容易受敌害生物污染。

二、培养方法

微藻培养的一般方法为:容器、工具的洗涤和消毒,培养液的制备,接种,培养管理。

一)容器、工具的洗涤和消毒培养用容器、工具的洗涤和消毒是微藻培养中最基本的一项,稍有疏忽就会引起藻种间的混杂和敌害生物的污染,造成整个培养工作失败,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有培养用容器、工具都必须在用前用去污粉、洗液或肥皂粉等刷洗并冲洗干净,如果玻璃瓶壁上有白色菌膜或碳酸钙等物粘附,不易刷洗,可用1% 浓度左右的稀盐酸浸泡去除,然后用水冲洗。容器、工具洗刷干净后,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消毒。

1、加热消毒法

加热消毒法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不耐高温的容器、工具,如塑料和橡胶制品等不能用此法消毒。

(1)直接灼烧消毒:接种环、镊子等金属小工具,试管口,瓶口等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短暂灼烧消毒。载玻片、小刀等则最好先蘸酒精,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等器具上的酒精烧光,也就完成了消毒操作。直接灼烧消毒可以直接把微生物烧死,灭菌彻底。优点是简单、方便、快速、效果好。但只适用于小型金属或玻璃工具。

(2)煮沸消毒:把容器、工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消毒。一般在水中煮沸10-20 分

钟。对大型锥形瓶消毒时,可在锥形瓶口放一只培养皿,然后在锥形瓶中加少量淡水,加热煮沸完毕即用消毒纸或纱布蒙上备用。

煮沸消毒法的作用是杀死全部营养体的部分芽孢。如果在水中加1% 碳酸钠效果更好,此法只适用于小型的容器、工具。

(3)烘箱干燥消毒

:将玻璃容器、金属工具等洗涤清洁,待干燥后放入烘箱(亦称恒温干燥箱)中,关闭烘箱,打开通气孔,接通电源,加热。当温度达到120 摄氏度时,关闭通气孔,停止加热,维持2 小时,然后关闭电源。此时切不可打开烘箱门,必须等烘箱内温度逐渐下降到60 摄氏度以下才能打开烘箱门。在消毒过程中,温度上升或下降都不能过急,否则玻璃器皿容易炸裂。

2、化学药品消毒法

在大规模培养微藻的生产中,大型容器、工具及培养池一般用化学药品消毒,常用的消毒药品有漂白粉(或漂白液)、酒精、高锰酸钾等。

(1)漂白粉[Ca(CI0)2]或漂白液:漂白粉又称氯石灰,为白色粉末状物质,是氯与氢氧化钙作用的产物。在空气中因受二氧化碳作用,逐渐放出次氯酸而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工业上用的漂白烩一般含有效氯为30%-35%,消毒时按万分之一到三的含量配成水溶液,把容器、工具在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再用消毒水(经过煮沸或沉淀过滤的水) 冲洗三四次即可。白瓷砖池、水泥池的消毒可配成高浓度浆糊状的漂白粉溶液淋洒池壁,半小时后用消毒水冲洗干净;为充分消毒培养池,也可用较低量的漂白粉进行全池浸泡后用消毒水冲洗干净。因漂白粉有氯臭味,还需要停放1 2小时才能接种使用(一般下午消毒池子,明天早上接种) ,以免抑制微藻生长。

使用漂白粉消毒需长时间浸泡,同时氯臭味较难除去。漂白粉暴露于空气中易分解,遇水或乙醇也分解,应密封储存。

也可用漂白精进行消毒,漂白精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一般含有效氯70%左右,用漂白精消毒,用量应减半。

漂白液含有一定量的NaCIO,是化工厂的副产物,有效氯的含量一般在5%左右。由于漂白液具有价格低廉、无大型杂质、不产生沉淀物及便于储藏和用法简单等优点,被育苗场广泛地用于容器、工具和培养池的消毒。使用时可参照漂白粉的用量进行具体的调整。

(2)酒精( C2H5OH) :酒精即乙醇。酒精能使生物蛋白质脱水变性凝固,故有杀菌作用。70%酒精杀菌能力最强,常用于小、中型容器、工具的消毒。方法是用纱布蘸酒精在容器、工具的表面涂抹即达到消毒目的。操作时应注意容器、工具的表面必须全部抹到,不能遗漏。如果容器水洗后还未干燥即进行消毒,则酒精的浓度应提高,可用90%-95%浓度的酒精,以防容器表面的酒精浓度被水分冲淡而降低杀菌能力。酒精涂抹后五分钟,用消毒水冲洗两次即可。

使用酒精消毒,简单方便,效果好。酒精是一种较理想的消毒药品

( 3)高锰酸钾( KMnO 4):高锰酸钾又叫灰锰氧,为紫色针状结晶。可溶于水,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使蛋白质变性,杀菌能力很强。消毒时按5*10-6 的比例配成高锰酸钾溶液。把洗涤清洁的容器、工具放在溶液中浸泡5分钟,取出用消毒水冲洗两三次即成。白瓷砖池、水泥培养池的消毒,可用高锰酸钾溶液由池壁淋洒几遍,并泼洒池底,10分钟后再用消毒水冲洗干净。注意用高锰酸钾浸

泡的时间不能过长,如果超过1 小时,容器、工具上常有棕褐色沉淀附着,很难

(4)石炭酸:其主要破坏生长细胞膜,使蛋白质变性。消毒时按3%-5%的比例配成溶液,把洗涤清洁的容器、工具在石炭酸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再用消毒水冲洗两三次即成。

(5)盐酸:取工业用盐酸1 份加淡水9 份配成10%的盐酸溶液,把清洗干净的容器、工具放入盐酸溶液中浸泡5分钟,再用消毒水冲洗2 次即可。水泥池的消毒与使用高锰酸钾消毒方法相同。

(二)培养液的制备

微藻培养液(液体培养基)是在消毒海水中加入营养盐配制而成

1、海水的消毒

为了防止敌害生物污染,配制培养液的海水必须经过消毒,杀死其中的敌害生物培养用水常用的消毒方法有过滤、加热、化学消毒剂和紫外线消毒等几种。选用消毒方法应考虑下列三方面的情况:第一,能够达到杀灭敌害生物的目的;第二,经消毒处理后的海

水必须无毒,对培养藻类的生长、繁殖无不良影响或影响不大;第三,水消毒方法必须经济、简单、易行,并能够供应大量培养的需要。

目前在微藻培养中常用的水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1)加热消毒法:把经沉淀的或沉淀后再经砂滤的海水于烧瓶或铝锅中煮沸消毒。海水加热消毒,冷却后须经充分搅拌或震荡,使其恢复溶解气体量。通常保种培养用水多用加热消毒法进行消毒。

(2)过滤除菌法:把经沉淀的海水,经砂过滤装置(砂滤池或砂滤罐)过滤,把大型的生物的非生物杂质除去,再经陶瓷过滤罐过滤,除去微小生物。还有双过滤装置,使海水经过两次过滤,除菌更有保证。砂滤装置,滤水迅速、滤水量大,在微藻的大量培养中使用,能满足大量用水的需要。但是微小生物不能完全隔除,除菌不彻底是砂滤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采用两次砂滤、陶瓷过滤罐过滤或进行水的再消毒处理。

(3)酸处理消毒:海水的PH 值呈稳定碱性,长期生活于海水环境中的海洋生物对PH 值变化的适应力和对酸性的耐力都较弱。根据这个原理,可使用酸处理方法消毒海水。海水经沉淀及砂过滤装置过滤后流入海水消毒池,用酸处理方法消毒。具体做法如下:酸碱溶液的配制:1)量取浓盐酸84 毫升,加蒸馏水(或用淡水代替)916 毫升,配成一个摩尔浓度的盐酸溶液。2)称取氢氧化钠40克,溶解于1000 毫升蒸馏水(或用淡水代替)中,配成一个摩尔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酸处理:根据所需处理水量的多少,按每1000 毫升海水加一个摩尔浓度的盐酸溶液3 毫升的比例,加酸充分搅拌。加酸后海水的PH 值可降到3 左右(PH 值2.9-3.1)。酸处理12 小时以上,一般下午开始酸处理到次日上午止。处理完毕,再按每1000毫升海水加入一个摩尔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3 毫升的比例,加碱中和,使海水的PH 值恢复到7.5-8.0 左右。然后立即施肥,接种培养。

(4)漂白粉或漂白液消毒:海水经沉淀及砂过滤装置过滤后流入海水消毒池,使用漂白粉或漂白液消毒。目前生产上最常用的是漂白粉[Ca(ClO)2] 和漂白液(NaClO )。漂白粉起消毒作用的成分是其中所含的有效氯。市面上出售的漂白粉,其有效氯含量一般为30%-35%,漂白精的有效氯含量一般为60%-70%,比漂白粉高一倍。但这种氯含量极不稳定,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化合而不断消失,同时也容易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而潮解成半流动体,并很快分解产生次氯酸而散逸。如果产品出厂后经过的时间较长,储藏又不严密,就很容易失去消毒作用。因此在使用时,若不预先测定其有效氯含量,而仅以出厂时标明的氯含量来计算漂白粉使用量,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消毒时,直接向水中加入漂白粉或漂白液,使有效氯含量达到25X10-6左右,停放6-7小时,可将水中的细菌、杂藻、原生动物等杀死。

使用前,需要用硫代硫酸钠(N82S2O3)进行中和。在生产上用硫酸一一碘化钾一一淀粉试剂作为指示剂,先计算出理论上所需硫代硫酸钠的量,将此数据作为参考,逐渐往里加,边加边搅动,加到一大半时,用指示剂测定,若变成蓝色,则说明还有余氯需要继续中和;当滴加指示剂无兰色出现时,说明中和彻底。有些生产单位用碘化钾溶液作为指示剂,若溶液变黄,则说明还有余氯需要中和,这种方法虽然在理论上成立,但容易在视觉上产生误差,造成水的中和不彻底,影响微藻的培养效果,不应提倡。

关于消毒海水时漂白粉或漂白液的用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25X10-6有效氯的漂白粉或漂白液消毒海水,可以杀死大部分敌害生物,但对危害严重的大型变形虫无法杀灭。用100X10-6有效氯的高浓度漂白粉或漂白液消毒,可以杀死包括大型变形虫在内的一切敌害生物。敌害生物的出现具有季节性,一般以6-9 月份为敌害生物危害严重季节,可以在些季节内用较高浓度的漂白粉或漂白液消毒海水。而在冬季和初春(敌害生物较少出现),可用较低浓度的漂白粉或漂白液消毒,力求降低生产成本。

漂白粉消毒海水(或淡水)是生产上最常用的方法,成本较低,消毒也比较彻底。

(5)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水的原理,系海水经一定量煞费苦心的照射产生臭氧,而臭氧产生的原子态氧具有较强的氧化作用,从而杀死海水中的部分微生物和某些藻类。

这种消毒方法经济、残余的有害物质少。但设备较为昂贵,水流量不易控制,须有专人看管;否则,易烧坏紫外线灯管。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使用。

砂滤海水以一定的流速经过紫外线消毒器,即可完成海水的消毒;或向消毒池海水充以经紫外线照射的空气,也可实现海水的消毒。

(6)磁化水:磁化水是指以一定速度垂直流过适当磁场强度的水。用磁化水培养单胞藻,可以增加单胞藻对光和营养盐的吸收,加快单胞藻的生长速度,效果良好。青岛海洋大学用磁化水培养小新月菱形藻的试验结果表明,用磁化水培养60小时,平均密度可达到9 1 6万个/毫升,而肜非磁化水培养60小时,平均密度只有401 万个/毫升。

水产养殖上常使用人工制作的电磁场让水流通过,或专门制造的磁化水器,安装在进水口的周围,磁场强度在7000高斯以下。

2、加营养盐(施肥)

根据不同藻类选用不同的营养盐配方(参考微藻的培养部分)

三)接种

培养液配好后,即进行接种培养。接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藻种质量

藻种质量,对培养效果影响很大,一般要求选取生活力强,生长旺盛的藻种。藻种好坏的标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外观:第一看颜色是否正常,正常情况下,绿藻类呈鲜绿色,硅藻类呈黄褐色,金藻类呈金褐色;第二看水中分布情况,有运动能力的种类上浮活泼运动;无运动能力的种类均匀悬浮于水中;第三看附壁和沉淀情况,好的藻种无明显附壁,无大量沉淀。

(2)镜检:好的藻种细胞颜色鲜艳,运动种类运动活泼,无杂藻和敌害生物存在。

2、接种比例

选好藻种后,进行细胞计数确定投入量。用量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N2V2=N1V1

其中:N1 为藻种细胞密度;

V1 为藻种用量;

N2 为接种后培养液的藻种密度;

V2 为接种后培养液的体积。

微藻接种一般采用(1:2)-(1:5)的比例,大量生产特别是室外培养应适当

提高比例,常采用(1:1)-(1:3)比例接种。亚心形扁藻的藻种密度要达到30-40万细胞/毫升;三角褐指藻和新月菱形藻的藻种密度,要达到300万细胞/ 毫升;球等鞭金藻的藻种密度,要达到250万细胞/毫升。

接种的比例大,可使培养液中的藻类一开始就占据优势,利用生物间的拮抗作用对其他

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附单胞藻的培养配方)

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附单胞藻的培养配方)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微藻的规模培育。规模培育在水产养殖方面现在主要运用于大棚生物饵料方面(一定地点建立车间、浓缩之后近距离管道运输到养殖区域)、提取色素添加在饲料中,至于土塘泼洒,如何控制量、增氧和开口饵料这方面正在摸索,需要大家一起总结出经验。今天我跟大家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藻种的工厂化规模化培育。 群里面应该很多人都培育过藻,大家都知道藻种的培育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培养,今天我是简单从一级、二级、三级培养过程可能中遇到的问题、日常管理、接种、藻种营养配方这些方面做一下简单的交流。 因各地环境气候、温度、光照、水质条件不同。不同季节、藻种性质不同,单位水体养殖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所以培养条件、营养盐配方等各有不同。今天我主要是以金藻为例,引申出其他藻种的营养配方,让大家学习一下其中的相似点。 国内大部分水产育苗企业,在育苗生产中都是自备微藻养殖设施,自行生产各类饵料用微藻。但是一般育苗场都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力量,只能利用各自的藻池和天然水体粗放培养,在饵料微藻种质、生产技术和应用方法上都各自为正,导致微藻种质混乱、供应不稳定、营养成分不平衡、饵料效价低、缺乏多品种集约化生产应用技术;同时,受限于微藻高密度养殖、采收技术和浓缩液保藏技术的限制,国内几乎没有统一的、专业化的饵料微藻质量标准和集中供应点。所以工厂化育苗需要及时的补充藻种,开口饵料非常重要。 首先从工艺流程上来说 一级培养:主要用于保种,主要用的仪器是锥形瓶,其能够完全消毒,所以应用在保种上面特别多。

二级培养:主要是用塑料白桶(聚丙烯材料),生产上也用20L的饮水桶,但是瓶口小,操作不方便,消毒也不彻底;而用氧气袋又易破裂。在南方经常可以见到用玻璃制作的大型鱼缸和氧气袋。

微藻培养方法汇总

微藻的培养方式,有多种类型,现介绍一些主要的培养方式。 (一)纯培养与单种培养 纯培养与单种培养是按培养的纯度来划分的。 纯培养:是指排除了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纯培养要求有无菌室、超净工作台等设备条件,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必须严格灭菌。纯培养是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 单种培养:生产性的培养中,是不排除细菌存在的,为了区别于纯培养而称之为单种培养。 二)一次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该类培养是按采收方式划分的一次培养:又称有限培养,是在一定的容器中,根据藻类需要加入无机和有机营养,配成培养液,把少量的藻种接种进去,然后在适宜于藻类生长的环境条件(温度、盐度、光照、PH 值等)下培养,待藻液达到一定的密度后,便一次性采收或作进一步扩大培养。 连续培养:一般在室内进行,采用自动控温、人工光源、封闭式通气培养。在培养容器内,新的培养液不断流入,达到一定密度的培养液不断流出。培养液的流入量和流出量可根据微藻的生长情况及需要进行人不控制,并保持平衡。在培养过程中,营养物质浓度和藻类细胞相对稳定,产量高,在国外应用较多,我国目前生产上很少采用。 半连续培养:是指在一次培养的基础上,当藻类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每天收获一部分浓藻液,并加入新的营养液继续培养。半连续培养是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每天的收获量根据育苗的需要及藻液的生长情况确定。 三)藻种培养、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该类培养是按培养的规模和目的来划分的藻种培养:在室内进行,一般采用一次性培养法。培养容器为100-3000 毫升的三角烧瓶,瓶口用消毒的纸或纱布包扎。目的是培养和供应藻种。 中继培养:目的在于培养较大量的高密度纯种藻液,供应生产性培养接种使用。中继培养一般在室内用大的玻璃容器或塑料大袋中进行。根据需要可分为一级中继培养和二级中继培养。一级中继培养的容器为10 升的大口玻璃缸(南方各省多用)、10-20 升的细口瓶或鱼苗袋,以封闭式不通气培养为主。二级中继培养的容器为0.2-0.4 立方米的水族箱、0.5-1.0 立方米的玻璃钢水槽、0.5-1.0 立方米的小型水泥池等,以开放式通气一次性培养为主;利用塑料大袋进行二级中继培养也是新兴的、有效的好方法(见图2-13 )。 生产性培养: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有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种类型。目的是供给育苗中的饵料。培养容器为大型水泥池、大型玻璃钢水槽的塑料大袋;也有用土池

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附单胞藻的培养配方

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附单胞藻的培养配方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附单胞藻的培养配方)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微藻的规模培育。规模培育在方面现在主要运用于大棚生物饵料方面(一定地点建立车间、浓缩之后近距离管道运输到养殖区域)、提取色素添加在饲料中,至于土塘泼洒,如何控制量、增氧和开口饵料这方面正在摸索,需要大家一起总结出经验。今天我跟大家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藻种的工厂化规模化培育。 群里面应该很多人都培育过藻,大家都知道藻种的培育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培养,今天我是简单从一级、二级、三级培养过程可能中遇到的问题、日常管理、接种、藻种营养配方这些方面做一下简单的交流。 因各地环境气候、、光照、水质条件不同。不同季节、藻种性质不同,单位水体养殖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所以培养条件、营养盐配方等各有不同。今天我主要是以金藻为例,引申出其他藻种的营养配方,让大家学习一下其中的相似点。 国内大部分水产育苗企业,在育苗生产中都是自备微藻养殖设施,自行生产各类饵料用微藻。但是一般育苗场都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力量,只能利用各自的藻池和天然水体粗放培养,在饵料微藻种质、生产技术和应用方法上都各自为正,导致微藻种质混乱、供应不稳定、营养成分不平衡、饵料效价低、缺乏多品种集约化生产应用技术;同时,受限于微藻高密度养殖、采收技术和浓缩液保藏技术的限制,国内几乎没

有统一的、专业化的饵料微藻质量标准和集中供应点。所以工厂化育苗需要及时的补充藻种,开口饵料非常重要。 首先从工艺流程上来说 一级培养:主要用于保种,主要用的仪器是,其能够完全消毒,所以应用在保种上面特别多。 二级培养:主要是用塑料白桶(材料),生产上也用20L的饮水桶,但是瓶口小,操作不方便,消毒也不彻底;而用氧气袋又易破裂。在南方经常可以见到用玻璃制作的大型鱼缸和氧气袋。

微藻培养条件研究

微藻培养条件浅析 摘要:微藻利用光和CO 合成蛋白质、糖类、脂类以及色素等大分子物质并放出O2,在人 2 类食品、保健、医药、环保和生物炼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目前微藻培养中存在的生产成本高、产率低的问题,主要从营养盐方面入手,浅析了碳、氮、磷等营养元素对微藻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开放式及封闭式两种微藻培养系统。 关键词:微藻;营养盐;培养系统 1引言 藻类是地球上最早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具有太阳能利用效率高、适应环境能力强等特点。微藻细胞富含蛋白质、多糖、脂类以及色素等,在食品、饲料、医药、精细化工及染料领域己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由于培养技术不成熟导致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是限制微藻产业化培养的主要因素。高效、低成本、规模化的微藻培养技术,是实现微藻产业化培养的关键。降低微藻生产成本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降低培养原材料成本,二是提高产量。营养盐成本占微藻培养原料成本比重很大,是影响微藻生长及产物积累的重要因素。在微藻培养中,通过优化营养盐的种类,监控培养中营养盐的水平,能够提高藻细胞或目标产物的产量,同时提高营养盐的利用率,是高效、低成本、规模化微藻培养的基础。 2微藻概述 微藻是指一些微观的单细胞群体,是最低等的、自养的水生生物。微藻能够利用阳光和CO2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O2,是自然界中光合效率最高、生长最为迅速的原始生物种类之一,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微藻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和色素等多种高附加值的生物物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类: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及各种矿物质[1]。不同种类的微藻,各种组分的含量不同。 3营养盐对微藻生长的影响 碳、氮、磷等营养元素是微藻细胞合成的基础。微藻光合作用的底物为CO2和水,产物除了糖类之外,还合成蛋白质、核酸及脂类等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因此,需要氮、磷等元素的参与。碳源、氮源、磷源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种类和供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微藻光合作用的能力和水平,从而直接影响微藻的生长。营养盐的形态会影响微藻的生长。Chu 等[2]分别在BBM培养基中添加0.1%的乙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氢钠作为碳源培养卷曲纤维藻(Ankistrodesmus convolutus),发现添加乙酸钠作为碳源有利于藻细胞的生长,而添加柠檬酸钠和碳酸氢钠作为碳源对藻细胞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Berman等[3]采用N03-N,NH3-N 以及次黄嘿吟、尿素、赖氨酸等有机氮源培养微藻,发现当使用尿素作为氮源时,蓝藻的生长最快且氮源得率系数最高。 许多研究表明,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磷源的水平是影响微藻营养组成的主要因素。微藻对碳源的需求量很大,碳源主要影响藻细胞生长和脂类、糖类等物质的积累。Tang等[4]研究了不同CO2浓度对斜生栅藻(Scenedesmyus obliquus)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总脂含量的影响,发现高CO2水平(30%~50%)有利于总脂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然而,Chen等[5]研究异养小球藻(Chorella sorokiniana )在不同的碳氮比(C/N )下细胞内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时发现:碳源限制或者氮源限制均能促进细胞内油脂合成,且前者更为

微藻培养条件研究

微藻培养条件研究 【摘要】微藻因其特定的生理习性,在能源、环保、食品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大规模、高纯度培养微藻在实际中难于实现。因此,对微藻培养条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对微藻的研究,对各种因子(N、P、光照、CO2等)对微藻生长过程及副产物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优化微藻培养条件改进垫定基础。 【关键词】微藻;培养条件 前言 微藻种类繁多、生长方式独特、产物丰富多样,使其在食品、医药、能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大规模、高纯度培养微藻在实际中难于实现。因此,对微藻培养条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对微藻的研究,对各种因子(N、P、光照、CO2等)对微藻生长过程及副产物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优化微藻培养条件改进垫定基础。 1.微藻概况 微藻在陆地、海洋广泛分布,其生长周期短、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个体较小,通常呈单细胞、丝状体或片状体,结构简单、以单细胞或集群生活,大部分能进行自养光合作用,少部分为异养生长,营水生、陆生、气生、共生的低等植物。微藻营养丰富、光能利用度高,可将H2O、CO2和无机盐转化为有机源,是地球有机资源的初级生产力。 2.培养条件对微藻生长繁殖的影响 2.1氮源对微藻生长的影响 2.1.1氮浓度对微藻的影响 谢仁荣通过单因子分析法测定不同浓度的KNO3对丛粒藻生长的影响,得出当KNO3浓度为0时,葡萄藻几乎无生长。随着KNO3浓度的提高,丛粒藻的生长速率逐渐增大;当KNO3浓度大于200mg/L时,继续增加KNO3的浓度,其生长速率增大已不太明显,但可延长葡萄藻的对数生长期,导致最后生物量的增加[1]。因此,在对数生长期添加适量氮源对获得较高的生物量是有利的。 2.1.2不同类型的氮源对微藻的影响 叶林超等研究了NH4HCO3、(NH4)2SO4、NaNO3、NH2CONH2、NH4C1和NH4H2PO4 6种氮源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得出在第3—5d时小球藻的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值,添加NH4HCO3对小球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其细胞密度、

微藻接种及培养

接种就是把藻种接到新配好的培养液中的整个操作过程。接种过程虽很简单,但应注意藻种的质量、接种藻液的数量和接种的时间三个问题。 1、藻种的质量 藻种的质量对培养结果影响很大,一般应选取无敌害生物污染、生活力强、生长旺盛的藻种来接种培养。外观藻液的颜色正常,且无大量沉淀,无明显附壁现象发生。 2、藻种的数量 接种量和接种密度对提高产量甚为重要。接种量是指藻种的绝对数量;接种密度是指藻种接种后的密度。接种量,总的原则是“宜大不宜小”。室内利用三角烧瓶、细口玻璃瓶等进行藻种培养时,接种的藻液量与新配制的培养液量的比例为1:2—4。二级培养和三级培养由于培养容器容量大,接种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最少不低于1:50.(一般我们三级接种是1:20) 3、接种的时间 一般来说,接种时间最好是在上午8—10时,不宜在晚上。因为不少藻类晚上藻细胞下沉,而白天藻细胞有趋光上浮的习性,尤其是具有运动能力的种类更明显。上午8—10时一般是藻细胞上浮明显的时候,此时接种可以吸取上浮的且运动能力强的藻细胞做藻种,弃去底部沉淀的藻细胞,起着择优的作用。

1、按微藻营养模式的不同,培养方式可分为光自养、混合营养和异养三种。 (1)光自养培养 光自养是微藻的自然营养方式。微藻的光合自养生长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营养条件、光照、温度、pH和通气条件等。优化上述因素以满足微藻生长的需要,是光合自养条件下实现微藻高密度培养的前提条件。目前实现微藻高密度光合自养培养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优化微藻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采用不同稀释比及分批补料培养避免底物抑制,或采用连续培养提高微藻生产率,以及开发具有高光能传递效率的光生物反应器。 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可以提高微藻的生物量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在发状念珠藻细胞光合自养培养过程中,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在优化后的培养基中培养20d,发状念珠藻细胞干重和多糖产量分别较优化前增加了50.6%和34.9%。康瑞娟等在15L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了鱼腥藻7120的光合自养培养条件优化,在细胞生长的适宜条件下,变光强培养5d,藻细胞干重达到1.5g/L,与文献报道相似条件相比体积产率提高2.4倍。 分批补料培养是在微藻分批培养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补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通过向培养系统中补加物料,可以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浓度较长时间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既能保证微藻生长的需要,

常用微藻培养液配方

二、常用微藻培养液配方 微藻种类不同,培养液的配制方法也不同,即使同一种类,个人的惯用方法也不同。现将硅藻、金藻、绿藻、黄藻和蓝藻常用的培养液配方介绍如下: (一)硅藻类培养液 1、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培养液(1) 人尿5毫升 海泥抽取液20-50毫升 海水1000毫升 2、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培养液(2) 硫酸铵[(NH4)2SO4]或硝酸铵(NH4NO3)30毫克 过磷酸钙发酵尿液3毫升 柠檬酸铁(FeC6H5O7) 0.5毫克 海水1000毫升 过磷酸钙发酵尿液是将1%的过磷酸钙加入尿中发酵而成,可补充尿液中的磷肥不足和保持氮肥。 3、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培养液(3) 人尿1.5-2毫升 硝酸钠(NaNO3) 50毫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5毫克 硫酸铁[Fe2(SO4)3](1%溶液)5滴 柠檬酸钠(2Na3C6H507·11H2O) 10毫克 硅酸钠(Na2SiO3) 10毫克 维生素B12 0.2微克 海水1000毫升 适于小型和中继培养,加入10-20毫升海泥抽取液效果更好。 4、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培养液(4) 硝酸铵(NH4NO3)30-50毫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3-5毫克 柠檬酸铁铵[Fe(NH4)3(C6H5O7)] 0.5-1.0毫克 硅酸钾(K2SiO3) 20毫克 海水1000毫升 5、厄尔德-施赖伯培养液 硝酸钠(NaNO3) 100毫克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20毫克 海水1000毫克 是最简单的配方,适应于硅藻的培养。 6、黄海所角毛藻培养液 硝酸铵(NH4NO3) 5-20毫克 磷酸二氢钾(KH2PO4)0.5-1.0毫克 柠檬酸铁(FeC6H5O7) 0.5-2.0毫克 海水1000毫升 加入少量人尿,效果更好。 7、生产上用硅藻培养液 硝酸钠60克(或15克硝酸钠+20尿素) 磷酸二氢钾(KH2PO4)4克 硅酸钠(Na2SiO3) 4.5克 柠檬酸铁(FeC6H5O7) 0.045克 消毒海水1米3 适合生产上培养三角指藻、新月菱形藻和角毛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