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逐渐消失的方言

逐渐消失的方言

逐渐消失的方言
逐渐消失的方言

逐渐消失的方言

昨天与小女嬉戏,她手中拿着冰激凌,我对她说:来,给妈妈吃一口。

她作势不给:就不给你吃。

我取笑她说:你可太夹击(音)了。

她一本正经地问我:什么叫夹击?

是的,什么叫夹击呢?“夹击”是我们寿光的方言,意思就是吝啬、小气,可是现在的孩子大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了。

其实这个词,我也是参加工作才听到的,记得很清楚,当时一个级部里的同事,评价她的某同学:我同学结婚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借给了她一万块(当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万块确实很不少了),等到我买房子,跟她借2000,都不肯给我,太夹击了!

如果单单说“夹击”这个词,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加上当时的语境,我就明白了,夹击就是吝啬小气。

从此以后,我经常有意识无意识的用到这个词,觉得还挺有趣。

当然,我们寿光地区独有的方言还有很多很多,单是动物的称呼,就让其他地区的人摸不着头脑。

于是,这个下午,我给我的小女儿上了一堂动物方面的方言课:长虫就是蛇;蛇虫子就是蜥蜴;猫食就是老鼠;写面虎子就是壁虎;燕面虎子就是蝙蝠;花臒儿就是蝴蝶;曲蟮就是蚯蚓……

女儿学得津津有味,我却陷入了沉思之中:曾几何时,我们的祖辈一直靠着土生土长的方言生活,那些鲜活有趣的语言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但现在的人们呢,越来越摒弃了方言,特别是随着教育者的年龄年轻化,方言离我们越来越远,方言在逐渐消失。

全国上下在推行普通话的同时,是否也该给方言留一席之地呢?

现代汉语习题

《现代汉语》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是方言。 2.最小的语音单位是。 3.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是。 4.按汉字笔画规范,“乘”字的第四笔是。 5.词在构成上有单纯词与合成词之分,“葡萄”属于。 6.成语有不同的来源,“愚公移山”源自。 7.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长沙话属于。 8.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 9.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后、高、圆唇元音是。 10.按汉字的笔画规范,“凸”字的第三笔是。 11.单纯词在构成上有双声和叠韵之分,“灿烂”属于。 12.成语有不同的来源,“闻鸡起舞”源自。 13.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广州话属于。 14.音强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 15.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是。 16.按汉字的笔画规范,“母”字的第四笔是。 17.单纯词在构成上有双声词和叠韵词之分,“惆怅”属于。 18.成语有不同的来源,“夜郎自大”源自。 19.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南京话属于 ________。 20.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______。 21.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是_______。 22.按汉字的笔画规范,“出”的第三笔是______ 。 23.“蜻蜓”属于联绵词中的 ______ 。 24.成语有不同的来源,“图穷匕见”来源于________。 25.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南昌话属于______。 26.音强是由发音体_______大小决定的。 27.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是_____。 28.按汉字的笔画规范“臼”的第三笔是______。 29.词在构成上有单纯词与合成词之分,“哥哥”属于______。 30.成语有不同的来源,“锲而不舍”来源于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音节,含有三个音素的是。 ①脚②修③古④羊 2.下列韵母属于中响复韵母的是。 ①ai ②uai ③ei ④ua 3.普通话有四种基本声调,其中上声的调值是。 ①35 ②55 ③214 ④51 4.下列汉字属于象形字的是。 ①雨②刃③森④河

南京方言语气助词

南京方言中的文化现象探析 丁晓雨 090100002 班级:09文21 作为一个南京人,我对南京方言中的各种语气助词感到非常的亲切,总能让我感到浓浓的家乡味。已经有不少前辈对南京方言的语气助词做出了贡献性研究,我在这里就主要罗列一下研究发现及成果。 南京方言中的语气助词虽然不多,但用法相对固定: 一、“啊”“喃”“噢” 在一般问句句尾中,与普通话的“啊”字同义,可用“啊”“喃”,不区别意义。如:那你自己阿来啊?/那你自己阿来喃?一般说来,选择问句的前一句只用“喃”,后一句皆可,使用习惯多与南京话语调普遍是一种降调有关,问句在末尾处有一个升调,而一般不会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升调,所以一般只在选择问句的后一句用“啊”。如: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喃?/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啊?名词作问句时,只能用“喃”,如果换成“啊”,表达的 意思不同。如:刘顺喃?表示刘顺在哪儿。/刘顺啊?用在有人来访或来电时,还未见到对方或还未确定对方是谁的时候问的话。/你喃?表示征求你的意见。/你啊?有一种“原来是你啊”这样的意思。 但是,与“喃”不同的是,在普通话用ma吗作问句时,南京方言大多数使用的是“啊”,而不是“喃”,并且在南京方言中几乎没有“吗”这个语助词。南京方言的是非问句的格式为阿V,句末用“啊”而不用“吗”。如:你 阿知道啊?/阿是本来有的啊? 在表假设的意义中,相当于普通话“ne呐”。如:要是突然下雨了喃,那就……这种假设问句如果句末用“么”,则完全没有疑问的意味。在南京话用“喃”,却也并没有多少疑问的语气在其中,仅表达一种假设的可能性。在表示设想的句子中,普通话里用“呐”,南京方言中用“噢”,带有一种警示、嘱咐的口气。如:这个很危险噢! 在表示“还”“还不”的时候,普通话均用ne呐。而在南京方言中,在表示“还”时,大多用“啊”字,有时也可用“喃”,但缺少反问语气,多含鄙夷口吻。如: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啊?/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喃。在表示“还不”的时候,基本上用“喃”,如还没完喃。/还不用这么多喃。 表示申明有的时候,南京方言用“喃”字,这里的“喃”是降调,不拖沓,如:有三十万喃,阔地很喃!/听说还有个姓张的喃。 二、习惯性的“唠”字结尾 普通话中表起事和完事时使用“le勒”,南京话中可以用“唠”或“赖”,使用时区别不大,用“唠”的时候,感情不丰富,叙述平淡,用“赖”的时候,一般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如“下雨赖”表惊讶,没料到会下雨。“进来吧,吃饭赖”有较强的催促意。“我不高兴去赖”更突出不高兴的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吐血整理

现代汉语 第一章绪论 一、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一一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没有复辅音 (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3)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2、词汇方面 (1 )1?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 (3 )双音节词占优势 3、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4 )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 (5)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第二章语音 一、人的发音器官 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二、语音的物理性质(四要素) 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高低能区别意义 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音强有关 3、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汉语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口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歧是相当大的。从大的范围上说,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等从口语上无法互通;从小的范围上说,汉语“十里不同音”,浙江、福建甚至出现一个县有十数种不能互通的汉语的现象,即使在号称“相对统一”的北方方言内部,亦因为地域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口音差异。但汉语又具有文字和使用者的高度统一性,这与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独立语言与方言的区别划定,除考虑语音上的通话度外,语音上的源流、语法、词汇、书写系统,甚至使用者的认同感、政治因素,都是很重要的判断依据。因此,关于汉语是单语还是多语合集的问题,基于语言学特征的不同侧重点,或者仅仅是基于不同的政治诉求,其回答可能会并不相同。目前绝大部分汉语使用者还是认为不同地域的汉语是汉语不同的方言。 总体而言: 在语言学者中,中国大陆的学者较多地使用“方言”一词来形容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而大陆以外的学者,部分人认为汉语内部只存在方言,部分人则认为汉语内部可分解成多种独立的语言; 在操汉语的非语言学人士中,由于汉语传统习惯用词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是用“方言”来形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尽管其中的部分人意识到汉语内部的差异不亚于一些语族或语支的内部差异;部分对语言学有一定了解且赞同“独立语言论”的人士,以及部分有特定政治诉求的人士,则支持视汉语为是多种独立语言的集合。 此外,在个别的语言学中文2出版物中,还存在“汉语语族”的说法。不过这种说法仅见于诸如介绍汉藏语系的总概中,并没有专门的论文来讨论。事实上,尽管语言学界对汉藏语系的构成有争论,但都同意将汉语定为汉藏语系之下的相当于“语族”地位的一门语言。从这个角度上说,可以认为汉语和汉语语族只是形式上的差别。或者定位为汉语族——汉语支——汉语,汉语族下只含一个语支汉语支,汉语支下只含一个语言汉语。 汉语方言 汉语所包含的语言种类问题,在语言学界颇有争议。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只包括汉语一种语言;另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包括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语言。中国国内的学者多数支持前者,而中国以外尤其西方多数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支持后者。支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汉语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而是一簇相互关联的不同语言;支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则将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列为汉语方言。 语言学家根据汉语方言的不同特点,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在这七大方言内部,仍存在不同的次方言区。有时这些次方言区内的使用者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区的人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区别。例如,一个使用粤方言的香港人可能会感到与操台山话的广东人有很多共同点,虽然他们可能不能相互理解。 在地理上的方言分歧也是很明显的。在华北官话、西北官话或者西南方话地区,相隔几百公里的人一般可以相互理解,但某些地区语音和词汇的变化也是很大的;然而在中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山区,例如福建,相隔只有十公里的当地居民也许已经不能互相理解了。 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华北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以北京话为代表,

黄梅方言语气词

黄梅方言语气词小论 2008221102410033 李纯 摘要:黄梅人日常交谈中语气词的使用相当频繁,语气词比较丰富,表情达意复杂细腻。本文描写分析11个语气词的用法。 关键词:黄梅方言;语气词 湖北黄梅县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传统上即有“吴头楚尾”的说法,当地居民又多是江西移民的后裔,方言属江淮官话黄孝片,是比较有特色的方言之一。 一、麽(咪)/mo/ “麽”可以表示疑问,它用于陈述句的末尾,可以构成是非问句(作用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吗”)。但是这种是非问句陈述的事情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事,是对既成事实的提问。例如: 1..恩孩子上学麽?(含义:问你的孩子上没上学) 2.爸爸下班麽?(含义:爸爸下班了没) 3.小红到恩屋去麽?(含义:小红到你家去了没) 陈述句加“麽”是对既成事实的提问,对它的回答也是肯定或者否定的。“咪”一般表示的是长辈对晚班的提问,语气比较随便、轻蔑。例如:恩妈妈叫恩去上学,听到咪? 二、啵 “啵”也能表示疑问,他同样用于陈述句的末尾,构成是非问句。但是他所问的事情是还没有发生的事,表示的是对将来发生的事的提问。例如: 1.小明来啵?(小明要来吗) 2.恩喜欢吃鱼啵?(你喜欢吃鱼吗) 3.他困醒啵?(他要睡觉吗) 简单的说,“啵”是对将来事情的提问,而“麽”却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提问,两者有着时态上的不同。 三、呢?/ni/ (1)“呢”也同样表示疑问,它的结构很简单,一般是“主语+呢”,表示对主语的提问。例如: 1.爸爸呢?(表示爸爸在哪,怎么样) 2.椅子呢?(表示椅子在哪,怎么样) (2)用于表示假设的句子,又让对方或自己思考的意思。例如: 1.我要是不同意呢?你有么办法。 2.小红要是没来呢?恩将麽办? 在黄梅方言中还有“嘚”(表示对事实肯定的提问,如:恩来了嘚?),“哝”(加在陈述句后,如:恩屋有几口人哝?)等疑问词,也是用于陈述句末尾,但用的范围比较小。 四、哒[·ta] (一)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提醒、责怪等语气。 1.还有三个人冒来哒。(还有三个人没有来呢) 2.你不信我的话哒。(谁叫你不信我的话呢) (二)用在祈使句中,表示命令、催促、请求、建议等语气。例如: 1莫哭哒(你别哭呀) 2恩走快走哒(你走快点吧) (三)用于句中,表示列举。例如: 1恩家有么事人哝?(你家有些什么人呢?)爸爸哒,妈妈哒,奶奶哒。 2菜里放滴么事香物哒?(菜里放些什么作料呀)葱哒,生姜哒,茴香哒,味精哒。

现代汉语题1

《现代汉语》练习题 一 一、填空题 1.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是方言。 2.最小的语音单位是。 3.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是。 4.按汉字笔画规范,“乘”字的第四笔是。 5.词在构成上有单纯词与合成词之分,“葡萄”属于。 6.成语有不同的来源,“愚公移山”源自。 7.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长沙话属于。 8.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 9.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后、高、圆唇元音是。 10.按汉字的笔画规范,“凸”字的第三笔是。 11.单纯词在构成上有双声和叠韵之分,“灿烂”属于。 12.成语有不同的来源,“闻鸡起舞”源自。 13.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广州话属于。 14.音强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 15.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是。 16.按汉字的笔画规范,“母”字的第四笔是。 17.单纯词在构成上有双声词和叠韵词之分,“惆怅”属于。 18.成语有不同的来源,“夜郎自大”源自。 19.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南京话属于 ________。 20.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______。 21.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是_______。 22.按汉字的笔画规范,“出”的第三笔是______ 。 23.“蜻蜓”属于联绵词中的 ______ 。 24.成语有不同的来源,“图穷匕见”来源于________。 25.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区,南昌话属于______。 26.音强是由发音体_______大小决定的。 27.普通话韵母中,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是_____。 28.按汉字的笔画规范“臼”的第三笔是______。 29.词在构成上有单纯词与合成词之分,“哥哥”属于______。 30.成语有不同的来源,“锲而不舍”来源于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音节,含有三个音素的是。 ①脚②修③古④羊 2.下列韵母属于中响复韵母的是。 ①ai ②uai ③ei ④ua 3.普通话有四种基本声调,其中上声的调值是。 ①35 ②55 ③214 ④51

广东省汉语方言概述

广东省汉语方言概述 一、广东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 广东是个汉语方言情况复杂的省份。汉语七大方言,在广东通行的就有三种:粤语、客家话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此外,粤东、粤西和珠江三角洲还有一些属于北方方言的军话点,粤北一些乡镇通行若干种归属尚不清楚的“韶州土话”。广东汉语方言的这种格局,是中原汉族居民在向南迁移中语言分化而形成的。 汉语自古存在着多种方言。龙山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发生了一场“夏语化”运动。这场运动以中原为中心,在空间上向周围、在时间上向后世扩展,到西周时,便形成一种以夏语原产地——秦晋一带的方言为标准音的“雅言”。而在西周以前,广东仍属“百越之地”。“百越”是个音译词,又作“百粤”,系古代南方土着的统称。“越(粤)”意为水或海,“百”意为人或族。“百越”就是“越人(粤人)”,意为水上人家或居住在海边的人。东周时期,“百越”各部落被划入楚国的版图。然而,由于有五岭这座屏障阻隔,能够进入岭南的楚人实际上极少。不管是中原的“雅言”还是楚国的方言,在岭南并不通行。当时岭南各个土着部落所使用的语言,与太平洋各岛屿的“南岛语”(又称“马来—波利尼亚语”)同出一源。例如上述“百越”一词,其修饰语素置于中心语素之后,这正是南岛语在构词法上的特征之一。因此,古百越语不属于汉语任何一种方言,它跟汉语没有亲缘关系。 秦灭楚之后,南征百越之地,在“西瓯”即漓江、贺江和西江交汇处一带遇到顽强的扺抗,相持6年之久。“西瓯”土着善水战,屡败秦军,杀其统帅屠睢。为了保证大军的增援以及粮草的运送,秦军在湘江与漓江上游之间开凿灵渠,形成一条“湘桂水道”。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占领“百越”之地,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并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为“垦卒”,迁至岭南。为便于对岭南的控制以及迁徙的顺利进行,秦始皇三十四年又在潇水与贺江上游之间的富川修通一条新道。此后,“湘桂水道”和“富川之道”便成为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两条主要通道。由这两条通道进入岭南的“垦卒”,便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汉族移民,他们首先将中原的“雅言”传人广东。 秦末,中原战乱,南海郡尉赵佗趁机幷吞桂林郡和象郡,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 (今广州市)。南越国从丞相以下的官员都由土着担任,南越王赵佗本人也穿土着的服饰,操土着的语言,将自己异化成土着以便于统治。可见当时番禺一带土着势力还比较强大,汉族移民很少,汉语还未通行。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将岭南分为九郡(后改为七郡),又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交趾刺史部”治所最初在赢 (今属越南),不久便迁至广信(今广东封开县及广西梧州市一部分)。广信是新设的苍梧郡郡治,处于漓江、贺江与西江汇合之处,扼西江之要冲,沿江向东可扺番禺,溯江向西可扺南宁,向北则可通过漓江、贺江经湘桂水道或富川新道直扺中原,交通较为便利。早在秦朝军队征讨岭南之时,这一带曾发生激战,原有土着因扺抗失败,有的被杀,有的逃散,于是成为汉族移民聚居之地。西汉末年,王莽乱世,因避乱而迁居广信一带的汉族移民更多。据统计,西汉时苍梧郡有24379户,人口14万人;到东汉增至111395户,人口46万人。这个地区人口激增,显然是汉族移民定居的结果。东汉撤“交趾刺史

现代汉语绪论及答案

绪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____________,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我们这里讲述的是__________。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__________;从功能上说,它是___________。 3.现代汉语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不同的形式。___________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____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的。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______________,从汉代起被称为___________,明代改称为_______________。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_____________,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_______________。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_______________。 7.共同语是_____________的语言,方言是____________的语言。 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___有着特殊的地位。 9.现代汉语七大主要方言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______________,有效地______________。 1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 )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词汇方面(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语法方面(1)(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 。 12.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1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______________语和______________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4.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5.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______________,主要是为了消除______________,以利社会交际。 16.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之成为______________。第二,各级各类机关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______________。第三,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______________。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众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汾阳方言的语气词“咧”

汾阳方言的语气词“咧” 摘要:“咧”是山西汾阳方言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语气词。它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应用相当广泛。从它作为方言语气词的特殊性角度入手,可将其分为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同时它还有连用的现象;不论是单用还是连用都体现出一定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汾阳方言语气词“咧” 汾阳位于山西晋中偏南部,因在汾河之北而得名。汾阳方言属山西晋语区吕梁片汾州小片方言,该方言中的语气词相当丰富。本文对汾阳方言词“咧”进行调查分析,主要说明其特点和用法。 一、汾阳方言语气词“咧”的分类 ?摹斑帧钡墓τ米攀郑?参照李小凡(1998)《苏州方言语法研究》的一些观点,可以将其分为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 (一)事态语气词 作为事态语气词,“咧”一般用在陈述句句末,表示平白、客观地对实际发生的事进行铺叙;语调为平调。方言语气词“咧”在实际的应用中,显著地表现在对时间的界定上。 1.仍然态

指动作行为的进行或者事态的持续发生。通俗地来讲,就如同语法范畴中的现在时和进行体,二者常常共同表现出来。如: (1)下雪咧。 (2)睡觉咧。 在汾阳方言中,语气词“咧”可以表示说话时动作正在进行。可以单用,如例(1)和例(2)。也可以在前加“正”,组成“正……咧”的形式;还可以加汾阳方言中表示持续的词“的”,组成“……的……咧”或“正……的……咧”的形式。如: (3)正刷锅咧。(正在洗碗。) (4)睡的觉咧。 (5)孩儿耍的咧。(孩子正在玩着呢。) (6)爸爸正吸的烟咧。(爸爸正在抽烟。) “咧”多用于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动词性非主谓句以及连谓句中。如: (7)他上课咧。 (8)小丽的脸红的咧。 (9)下雪咧。 (10)他低的头想事情咧。(他低头思考事情呢。) 2.将然态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说话人说话之后,一般出现在陈述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复习课程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方言区用语言来化分,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其中,北方言区,还可以划出,东北方言区,中原方言区,北河言区,西北方言区,西方南方言区,按官方对方言细化解释。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根据特点,一般把北方方言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2.吴方言吴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檫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做后鼻音韵尾,普通话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

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3.湘方言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上。主要的语音特点是:部分地区有比较完整的浊塞音、浊塞檫音和浊檫音声母;声母h、f不分;声母n和l混用;入声调没有塞音尾。4.赣方言赣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东南角,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也在三千万以上。赣方言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其它方言那样突出的特点。从方言地图上看,赣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的四面包围之中,这种地理位置是汉语所有方言中最为独特的,正因为如此,赣方言受其它方言的影响很大,四面的界线非常不明显,与吴方言接近的地区,像吴方言,与闽方言接壤的地区像闽方言,与客家方言接触到地区又像客家方言,等等,以致有学者主张取消赣方言的独立,把它合并归属到周边不同的方言区。赣方言语音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古代的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全部变成了同一发音部位的送气清音,而不是像普通话那样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5.客家方言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三千七百万。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地区、广西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以及湖南、四川、台湾省的部分地区,海外华侨有很多使用客家方言。主要的语音特点是:古代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大部分变成同部位的送气清音声母,这一点与赣方言一致;舌尖后音声母读作舌尖前音;g、k、h和z、c、s可以同齐齿呼韵母相拼;没有撮口呼韵母;声调有六个。6.粤方言粤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省朱三角、广西东南部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区,以广州话为代表,也

汉语方言的魅力

汉语方言的魅力 ——学习汉语方言的感受源远流长的文化赋予了汉语丰富的内涵,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成语更包含了一个传奇故事。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在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与标准音,以北方话与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举个例子:三位同学到老师家做客,一个云南人,一个四川人,一个湖南人。师母做菜时问道:“怕辣吗?”云南人说“不怕辣”,四川人说“辣不怕”,湖南人说“怕不辣”。三个人用的词相同,语序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逐步递进。 在我看来,汉语的奇妙之处不仅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的变幻莫测,还在于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语言。 就拿四川话来说:甜不说甜,要说抿甜。苦不说苦,要说焦苦。酸不说酸,要说溜酸。软不说软,要说溜粑。硬不说硬,要说梆硬……值得同情,叫造孽。活该,叫背时。聊天,叫摆龙门阵。便宜,叫相因。好,叫巴适。怕老婆,叫耙耳朵。加油,叫雄起。虚伪,叫假打…… 中国一共有7大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赣方言(也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湘方言)、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闽方言(包括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粤方言区(以广州白话为代表)。他们形成了以地域为区分的独立方言体系。 仔细地观察一下,会觉得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七大方言区中有六个是在长江以南,而且基本上都是在东南角,而整个广袤的长江北岸地区只有一个方言。那么汉语方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移民,一个是文白异读。 语言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相对平衡的符号系统。我们的巴蜀语言大师流沙河写过一篇文章,叫《蜀人俗语亦雅》。他说,今天四川话中的不少俗语,其实甚为古雅。譬如我们常说一个人散淡闲逸、无所约束为“散眼子”,其实是从庄子的“散焉者”而来。形容一个没有考虑、没有计划的“弗虑弗图”,是从《诗经》而来,比喻一个人处于浑浑噩噩的混乱状的“恍兮忽兮”,是从《老子》而来。川人常食“羹浇饭”却误作“盖浇饭”,其出自梁代顾野王的《玉篇》“……羹浇饭也”。川人今常食的“冒饭”系“泖饭”之误,源出记载《水浒传》本事的《宣和遗事》,所谓“泖饭”,沸水烫熟即食……再比如现在的粤语保留相当多的古词古义。其中的「几时」(何时)、「几多」(多少)可追溯至苏轼的宋词《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观念的转变,交际方式的更新,使各种语言变异现象屡见不鲜,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如“酷毙、的哥、菜鸟、灌水、作秀、T恤、很北京……” 语言既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汉语中蕴藏着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语是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汉语从古使用至今,依然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无论是时代变迁,还是改朝换代、或者灰飞烟灭的时候,汉字依旧能做到“我自岿然不动”。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语言,既要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要通过语言了解别人的思想,尤其是社会交际,更需要通过语言来相互交流。即使今天网络技术已经

网络合音语气词“哒”与方言“哒”

网络合音语气词“哒”与方言“哒” 网络语言“么么哒”“萌萌哒”“棒棒哒”等结构中的语气词“哒”同方言中语气词“哒”都是“的啊”合音而成的。通过对网络语言“XX哒”结构中“哒”的语义、语法功能的分析,可以看出方言“哒”对网络合音语气词“哒”的影响。此外,作为新兴网络语言的构成要素,网络合音语气词“哒”还具有方言“哒”所不具有的“萌化”“贬义形容词褒义化”等特性。 标签:哒网络合音语气词方言词汇化 一、合音词“哒”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哒”[ta55]是作为拟声词存在的,如“哒哒的马蹄声”,同“嗒”[ta55]。作为语气词的“哒”则是伴随着网络语言“么么哒”“萌萌哒”“棒棒哒”等的流行才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虽然在普通话中“哒”并不作语气词使用,但在方言中语气词“哒”的运用却十分广泛,例如:江苏仪征方言、湖北荆州方言、湖南新化方言、湖南长沙方言、湖南汝城方言等,其中,江苏仪征话中的疑问语气词“嗒(哒)”是“的、啊”的合音,表示对已然状态的询问。这种疑问句的答句,在形式上都需要用“的”作为句末语气词。 普通话中语气词合音现象广泛存在,如:了啊→啦、了哟→喽、吧欸→呗、呢啊→哪、么啊→吗、嚜啊→嘛,这主要是因为语气词连用现象的普遍。丁恒顺(1985)将最基本的六个语气词“的、了、么、吧、呢、啊”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其中“的”属甲组,“啊”属丁组,“的啊”连用于感叹句末,表示对听话人的提醒或警告。有时也表示“不得不如此”的意思。于亮(2008)将6个常用语气词分为5类,其中“的啊”连用,“的”表示确实如此,“啊”表示舒缓语气,“的啊”表示用舒缓的语气来确认或肯定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例如: (1)那样的往昔,于任何女人来讲都是不堪回首的啊!(《女记者与大毒枭刘招华面对面》) (2)年轻人学手艺,就是要付出一番心血才行的啊!(《李嘉诚家族传》) (3)“谢谢夫人,有你在身旁,我没有什么可以担扰的啊!”孙中山先生哈哈大笑,殊不知此时病魔已在向他进攻。(《宋氏家族全传》) (4)“酱紫的啊!你要不说,我还以为你去公园画肖像是为了体验生活呢!”她略显惊讶地看着我,似乎我的回答出乎她的意料。(《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例(4)中“酱紫的啊”为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可以用“酱紫哒”替换。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语言中的语气词“哒”也是“的啊”的一种合音形式,其意义也是“的啊”两者的融合,当然,在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相应的增值、减值、改值现象。

现代汉语(黄廖本)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黄廖本)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 也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方话为甚 以北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及其代表方言: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 (苏州话/上海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 (广东梅县话)、闽方言(福州话/厦门话)、粤方言(广州话)。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一种社会现象。识记语音具有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等三种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语音的物理属性,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决定音色的三个条件: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出来,一是从语音的系统性上看。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普通话的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辅音音素两大类。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母音。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叫子音。 辅元音的主要区别: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会要受到某个 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最主 要的区别)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般说来,一个汉字一个音节。正确理解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的一般性和例外的特殊性。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 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第二节声母 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 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从发 音方法看.普通话声母从阻碍方式上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音、边音;以声带是否颤动可分为清音和浊音;以气流的强弱可分送 气音和不送气音。) 第三节韵母 单元音:是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 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即由甲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滑向乙元音,但是这种变化是逐渐的,不是突变的、跳动的,中间有一串过渡音。按照元音数量, 复元音可以分为“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按照韵腹的位置,复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前响复元音韵母、中响复元音韵母、后响复元音韵母。 带鼻音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可以分为带舌尖鼻音n的

谈谈我对汉语方言的认识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现如今,汉语方言基本上分为七大类,北方方言,闽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粤方言,湘方言。汉语方言形成的因素有很多,社会、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的的因素,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挡等;当然,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通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广泛的被应用于生活之中,慢慢的形成了方言的雏形。方言虽然只在一定的地域中通行,但其本身也拥有这一套完整的体系。方言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吴永焕在《汉语方言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对策》中认为,汉语方言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受到保护和传承,但在当代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不同国家、地区人民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往来越来越密切 ,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球经济的高度一体化 ,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带给现代汉语方言巨大的冲击,具体表现 为方言特征消失速度进一步加快 ,濒危方言的濒危程度进一步加剧。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陈保亚在其《语言接触导致汉语方言分化的两种模式》中提出了词汇借贷的方向性,他说,语言接触的一个明显事实是强势语言向弱势语言输入词汇。除了地名、人名、特殊名物以外,弱势语言向强势语言输入词汇的情况很少。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在地方方言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接触中,地方方言被不断地弱化。 而在我看来,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民族共同语之下,受共同语的影响,又吸收共同语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共同语。“共同语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作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而不应当随着科技的发展,语言的交流碰撞,致使汉语方言逐渐弱化消亡。

潜山方言的语气词

安庆潜山方言的语气词 提要:安庆潜山方言属于赣方言潜怀方言片,潜山方言语气词数量多,具有多功能性。句末语气词能表示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等多种语气,可以独用也可以连用;句中语气词只能单用,有延缓语气和对比的功能。 关键词:赣语潜山方言独用连用 壹引言 1.1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长江北岸,皖河上游。潜山话与岳西话、太湖话、宿松话、望江话、怀宁话同属于赣方言潜怀方言片。 1.2潜山方言的语气词特点: (一)数量比较多,共25个; (二)同一个语气词可表示多种意义; (三)语气词位置大部分位于句末,有的也可以位于句中; (四)语气词连用比较常见。如:“了啊,着吧,的哟”等。 贰单用于句末的语气词 潜山方言中单用于句末的单音节语气词有14个,分别是:“着、了、啊、噢、欸、哟、咧、那、耶、哇、呐、唛、咳、的、吧。”其中“噢”是“啊”发音开口度变小历时演化而来;“欸”出现在“u”韵尾的字后面连读时会有语流音变,用“喂”字来记字;“啊”前韵尾为“u”时,用“哇”记字。单用于句末的还有一个三音节的语气词“就是了”。 2.1着 (一)用于陈述句,表完成或事态发生变化,并有成句作用,不能删掉。如:(1)作业做好着。(着 2 ) (2)错误!未指定书签。渠家人来着。(着 1+着 2 ) (1)中“做好”表性状的实现,这里的“着”是语气词“着 2 ”;(2)中“着”在动词“来”后面表动作的实现,“着”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根据同音删略的原则,删掉一个。 (二)错误!未指定书签。用于正反问句,一般用在“可”字句中,希望对方从肯定或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如: (3)错误!未指定书签。渠昨日可去着?(着 1+着 2 ) (4)错误!未指定书签。可好着?(着 1+着 2 ) (3)例的回答只用两个:“去着。”或“没有去”,对方只能从肯定或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4)例也是只能选择肯定的回答或否定的回答。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一、填空题(本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和都可以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继续使用。 2.从结构上说,语言是以语音为,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 现代汉语的方言中,以苏州话为代表的是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是方言。 4.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取决于。 5.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位肌肉,声带。 6.普通话里的22个辅音有21个充当声母,其中还可以做韵尾。只能做韵尾但不能做声母的辅音是。 7. 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辙”,合辙也就是的意思。 8.发音部位为“舌根”,发音方法为“不送气、清、塞音”的声母是。 9.对一个单元音的发音,可以从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和三个方面来分析。 10.因为声母n、l 既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又能跟韵母相拼,所以n、l跟ü行韵母相拼时,ü上的两点不能省略。 11.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例外的是词中用作后缀的“儿”字。 二、判断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文学语言既有书面语形式,也有口语形式。() 2.就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而言,吴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最大。() 3.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但是基础方言只有一种。() 4.汉语方言的形成,完全是因为地理分布上的原因。() 5.汉语方言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其中词汇的差异最大。() 6.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 7.男子声音和女子声音的差别主要是发音的音强不同。() 8.发元音是声带一定振动,发辅音时则声带不振动。() 9.音色在语音中的作用最重要,它是表达语义最重要的手段。() 10.zi、zhi、ri等音节中的韵母按四呼归类应该归入齐齿呼。() 11.国际音标的制订原则是“一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也遵循了这个原则。()

汉语方言分区的发展及晋语区的形成

湖北师范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汉语方言分区的发展及晋语区的形成任课教师张春泉 完成时间2011年8月30日 课程名称中国语言学史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年级2010级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游子老来回到故里,唯有不变的就是那口乡音。其实,这里的乡音也就是方言。 说到方言,必然涉入方言分区的问题。汉语方言分区从章太炎开始,至今已有百年多的历史了。章氏在其书《訄书》中把汉语方言划分十种。继章氏之后,黎锦熙把汉语方言划分为十二系:河北系、河南系、河西系、江淮系、江汉系、金沙系、太湖系、浙源系、瓯海系、闽海系、粤海系。他的分区方法显然主要是依据山川河流的自然因素。再往后,一些语言学家及方言学家,通过方言调查,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材料。这一时期汉语方言分区主要是以语言材料为依据,以社会历史资料为主要参考。尔后有赵元任的七区划分,李方桂的八区划分。王力先生提出了五大支系理论:官话音系、吴音系、闽音系、粤音系、客音系。每个大系又分为若干小系。丁声、李荣德在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所做的发言《汉语方言调查》对所分的八大方言区的语音特点分别作了更加准确、全面的描述。50年代中期以后,“八大方言”说占据主导地位。后来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闽南、闽北宜合并为一区,于是袁家骅的“七大方言”说越来越被广泛采纳,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汉语方言概要》)。随着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和《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等文章的发表和《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出版,汉语方言的分区有了新的飞跃,汉语方言分区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第一,提出了汉语方言分区层次的新框架,“大区---小区---方言片---方言小片---方言点”代替传统的“方言---次方言---土语”,体现了新的方言观,即汉语方言是由不同层次构成的系统,无主次雅俗之分:明确提出划分汉语方言的分区的基本标准;第二,汉语方言分为了十个区:官话区,晋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和客家话区。这是第一次把晋语从官话里分立出来。这不仅在汉语方言分区上提出新的概念,而且在分区结果上打破了过去已经被多数人所接受的“八区”或“七区”说,是汉语方言分区,特别是汉语基础方言--------北方方言的分区呈现新的格局。 一提到“晋语”,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词是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方言特征的。山西位于黄河流域的中部,而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更是汉民族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源头。几千年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自然包括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古老的晋方言。黄河流域方言对汉语方言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晋语在汉语方言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晋语的地域特征“包括太行山以西山西的中西部、北部、东南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