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越剧欣赏

越剧欣赏

越剧欣赏
越剧欣赏

越剧欣赏

东莞市南华职业技术学校段云璐

一、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戏曲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种类的戏曲,从而加深同学们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戏曲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丛书,音乐欣赏第六单元的《戏曲》中的越剧,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江南地区流行的越剧《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等越剧。

2、教学目标:

1)、了解越剧的起源地,表现方式。

2)、能分辨京剧、越剧的不同。

3)、培养学生欣赏戏曲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戏曲的风格、节奏唱腔等特点分辨不同戏曲类型,

并找出本节欣赏内容越剧。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基础,我在学法知道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戏曲的旋律、节奏、唱腔等要素,让学生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不同种类的戏曲的特点。通过直观图像来了解越剧的服饰等特点。四、说教法:

由于戏曲艺术学生接触的比较少,戏曲的风格特点各不同,为了能帮助学生了解越剧的特点形式和表现手法,使他们更好的掌握戏曲的风格,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像法:越剧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不那么了解,为了使他们更直接的了解越剧,我用电脑软件制作了越剧的简介,欣赏的越剧《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的故事画面,及越剧表演画面及主题音乐,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的生动形象化。

2 对比欣赏法:上节我们欣赏了京剧,本节我用京剧和越剧比较,将两个戏曲形式的特点做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两个剧种的演唱特点等。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等方法,在本课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戏曲的意境,从屏幕上看到越剧是如何表演的,听到两个戏曲形式的不同的风格特点。

五、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是欣赏越剧,了解越剧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前提测评

在这环节中我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导入法:

1)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戏曲知道多少?有没有听过戏曲的一种形式?2)后我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课本中的一些越剧的简介及欣赏曲目,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3)认定目标:

如上

(一)越剧简介

越剧是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故名越剧,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是有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开始只采用鼓、檀板击节,后加帮腔并向乐队伴奏发展,吸收绍剧、滩簧、京剧等剧种的唱腔因素和表演形式,逐步形成了越剧的唱腔音乐。越剧善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充满诗情话意,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越剧演员初有男班演出,后改全部女班演出,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男女合演两种。著名演员: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等。

越剧唱腔属于板腔体,基本调为四句式,以上、下为骨架,而第三、四句为下四度宫调为对置,由调多为五声音阶宫、徴调式级进。常用乐器有二胡、洋琴、三弦、萧、笛及打击乐器等。

(一)越剧简介

越剧是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故名越剧,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是有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开始只采用鼓、檀板击节,后加帮腔并向乐队伴奏发展,吸收绍剧、滩簧、京剧等剧种的唱腔因素和表演形式,逐步形成了越剧的唱腔音乐。越剧善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充满诗情话意,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越剧演员初有男班演出,后改全部女班演出,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男女合演两种。著名演员: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等。

越剧唱腔属于板腔体,基本调为四句式,以上、下为骨架,而第三、四句为下四度宫调为对置,由调多为五声音阶宫、徴调式级进。常用乐器有二胡、洋琴、三弦、萧、笛及打击乐器等。

2)然后我运用视觉图像的教学法,把学生“带入”越曲当中(师一边介

绍一边出示图片)出示越剧音乐素材,让学生知道越剧的唱腔如何,并观看越剧表演,这样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的东西变的形象具体化,接着让他们了解《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是《红楼梦》的选段,了解作品简介,并欣赏越剧《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

作品简介:

《红楼梦》古装戏,根据我国古典文化名著《红楼梦》改编。写林黛玉幼失双亲,寄居外祖母家,心情忧郁,体弱多病。表兄贾宝玉她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但宝玉祖母不许他俩联姻,而要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于是王熙凤用调包计撮合宝、钗。黛玉得悉,旧病加剧,烧毁生平诗稿,含恨而死。宝玉在洞房之夜明白骗婚真相,惊愤交加,急奔黛玉灵前哭悼后愤然出走。

红楼梦剧情图片欣赏

3)在一长段时间内的视觉图像后,为了让学生能松弛下,鼓励学生学唱书中的越剧片段,来调节课堂气氛,之后让学生小结。

学唱越剧:《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

4)在一长段时间内的视觉图像后,为了让学生能松弛下,鼓励学生学唱书中的越剧片段,来调节课堂气氛,之后让学生小结。

5)越剧小结

运用表格形式对两首戏曲类型从语言、唱腔等方面做比较。

区别:

1、京剧流行与北京等地方,越剧流行于浙江等地区。服饰也有所不同。

2、京剧用普通话演唱,越剧用浙江一带的方言演唱。

越剧和京剧服装对比

6) 课后练习:

这环节我将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了练习,为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是否掌握。

1、听辨一首京剧和越剧,哪个是京剧,哪个是越剧?

2)两个戏曲形式流行的地区?

3)出示本节学习目标,加深印象。

2、教学目标:

1)、了解越剧的起源地,表现方式。

2)、能分辨京剧、越剧的不同。

3)、培养学生欣赏戏曲的能力。

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选修课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戏曲艺术欣赏 论文题目: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系别:戏剧影视学院 专业:戏剧影视导演 班级:导演1班 姓名:梁茵 学号:20140510107 任课老师:宋向阳 日期:2015年10月24日

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小时候,就听说过《梁祝》的故事,是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也是现如今家喻户晓的凄美故事。在民间流传已经不止千年的《梁祝》,在戏剧舞台上的历史也有五六百年了,越剧版本的尤为世人称叹! 在第一场中,叙述了一位待字闺中的小姐祝英台,非常渴望女子也能和男子一样有着相同的身份和地位,为了争取,她想去读书,可是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不允许的,代表封建势力的父亲不同意,因此她设计使得自己女扮男装能去读书,在读书的途中遇到了善解人意的梁山伯.并结伴去书院读书,由于志趣相投便结拜为兄弟,这里为他们产生爱情埋下了伏笔,因为爱情是建立在有共同兴趣和爱好上的。看的是电影版本的越剧《梁祝》当中的布景相对华丽,且写实,祝英台一身美丽活泼的衣裳,台词彰显出祝英台向往自由的性格,而在初见梁山伯时,她已然当自己是男儿身,聪明伶俐且不怯场,勇敢过人,这些都成为了后来他俩相爱的铺垫。 往后,论梁山伯的才识,是有点察觉到祝英台女儿身的身份的,但却总是随意被祝英台糊弄过去,真让人在旁干着急,两人的走步,情之真切,暗示了很多,举手抬足间皆是情谊。在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会、化蝶等多场戏中,最为出名且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十八相送”这一场戏。“前面到了凤凰山。”“凤凰山上百花开。”“缺少芍药共牡丹。”“梁兄若是爱牡丹,与我一同把家还。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要摘也不难。”“你家牡丹虽然好,可惜是路远迢迢怎来攀!”“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这一段词更是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情愫已经发酵,送了一程又一程,路上对话缠绵不尽,英台给了无数的暗示,梁山伯的闪躲不敢向前,只当是兄弟之情。“巍巍兮高山,汤汤兮流水”,高山流水是中国人对知已的评价,也是爱情中的阳春白雪。高远的意境下,飘飘缈缈的几句吟颂,这样清风朗月般的少年,叫人如何不爱;英台算的上鬼灵精,放完纸鸢,又来捉弄山伯,却也忍不住以纸鸢比拟,暗自试探;可惜山伯太憨直,虽然发现了英台的耳环痕,却从未做过任何联想。若非师母道破天机,山伯才恍然大悟,联想起过去的种种,欣喜无法抑制,激动之余,对着四九大叫:你知道吗?祝公子是个女的! 这时,我看到了一个直白、简单的梁山伯。 山道上,响起轻快而急促的脚步声,众学友拥趸着梁山伯,直奔山下而去。同样的山路,不一样的心情,曾手挽手送走的贤弟转眼间就成了将执手到老的红颜知已了,三年的相处,已经深切了解了彼此,而这三年,二人间也只隔着一碗清水的距离。那种幸福感、满满的、满满的填满了胸襟,多得要溢出来;这种幸福感染了所有的人,虽然大家都知道故事将要走向哪里,但还是抵抗不住幸福的来袭。这就是爱情永恒的魅力,即使千百年后千百次的回味也一样不觉得无味~心心念念的九妹终于婷婷站在眼前,一声“贤妹”,忽然让我看到了陆游的影子,一样熟悉的蹙眉,一样的深情款款,听到心里轻轻地叹息了一声。再定睛,两人

《红楼梦》五篇读后感精选范文

《红楼梦》五篇读后感精选范文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 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大家读了《红楼梦》 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写出了作者的辛苦与心酸,也表达出了知音难寻的无奈何苦闷。而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就是出自曹雪芹先生笔下的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它不仅是曹雪芹先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从而使一个繁荣的荣国府走向衰败。曹雪芹先生历时十年完成这部著作,用细腻和巧 妙的文笔叙述了一个繁荣一时的荣国府。 当我看完了《红楼梦》后,我感到无比的心酸,我甚至有点怨恨作者为什么把这《红 楼梦》的结局写得这么悲惨,这与《红楼梦》前部分的那生气、繁荣的景象一点有不符合。但后来我渐渐的明白了,当时的社会就是这么黑暗,这只不过就是社会的演变过程罢了。 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林黛玉,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 但我却似乎知道她的苦衷似的。她从小父母双亡,又寄人篱下,她感到自己的世界有多么 的孤独,为了保护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语气去对待他人,这也是她养成生性猜疑的情感 的因素。林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身边只有服侍她的一个丫鬟在默默的为她哭泣。这时我也 想起了她那被预言的悲惨的一生。 贾宝玉,一个外表看上去柔弱带点天真的男孩子,其实也有刚强男子的一面,也许到 最后谁也想不到他会去出家,是因为他看破了红尘吧,他是一个渴望得到自由的人,当姐 妹们成家后都抱怨着生活中的事,他的内心渐渐的成熟了,更何况在这种“指腹为婚”的时代,对他来说更是一种水深火热。同时他又是一个痴情的人,他对林黛玉可以不顾一切, 从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对他的打击有多大。我不禁替贾宝玉感到惋惜,美好的青春就这样被断送了。 《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几乎都是悲惨的,从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休”到薛宝钗的“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再到林黛玉的“堪怜咏絮才,玉带从中挂。”都能体现出来。曹雪芹先生曾惨痛的写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谴愚忠,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 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一书让我感慨万千,它让我第一次走入作者的笔下,体会作者的心酸。岁 月流逝,生命的年轮在不停的轮转,但又有谁能读懂这曹雪芹的梦中泪。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 3、学唱歌曲《化蝶》。 4、补充欣赏歌曲《梦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封建礼教的残酷和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及人们对美好爱情赞颂。 2、使学生能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表现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初步学会用委婉、细腻的声音演唱歌曲《化蝶》。 教材简析 1、越剧《十八相送》选段是梁山伯为祝英台送行时的一段内容,此段内容是以喜剧情趣的笔调、用对唱形式,刻画了梁山伯的纯朴、忠实和祝英台的热情、真挚。 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以及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3、歌曲《化蝶》是著名词作家阎肃用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填词而成。歌词运用简洁的语言,生动描述了梁祝感人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的欣赏及讨论。 教学思路 本课以越剧《十八相送》为“源”,引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爱情故事的讲述为线索,在重点片段的欣赏中,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想象、表现方式,认识音乐在表现人物和情感中的作用。并通过补充欣赏让学生感受现代音乐对梁祝的全新的演绎方式。 教学过程

越剧《红楼梦》观感

越剧《红楼梦》观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越剧《红楼梦》观感 刘旭东 一个人一生中总要看几部好戏,或者说一个人一生中总会看到几部难忘的好戏。越剧《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部好戏。 我在少年时代看过电影越剧《红楼梦》,当时对宝黛的爱情似懂非懂。后来有了电视剧《红楼梦》,是八六版的,那也是一部经典。当时深为感动。有意思的是,电视剧的拍摄,深受了越剧的影响。其中的人物造型,特别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是和越剧《红楼梦》一脉相承的。当时人们判断电视剧《红楼梦》的成功与否,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像不像越剧《红楼梦》中的人物。于此可见越剧《红楼梦》的影响之大。

昨夜有幸观看了上海越剧院的《红楼梦》演出,让我重温了当年看电影越剧《红楼梦》的印象。经典就是经典,具有恒久的魅力。越剧有几点值得佩服。一是文学的精湛。从小说到舞台剧的转化是一项高难度的操作。从小说《红楼梦》到越剧《红楼梦》更是难上加难。编剧从小说中抽离出宝黛爱情主线,丝丝入扣,结构完整。剧中的唱词更是功力不凡,典雅动人,既有原著的滋养,更有编剧天才的创造,远非一般舞台剧所能比,殊为难得。二是表演的精彩。戏剧的魅力当然在于舞台的呈现。上海越剧院后继有人,其中贾宝玉的唱腔更是满堂生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是舞美的精致。大观园,怡红院,潇湘馆等等典型环境的营造,为典型人物的塑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舞台呈现只是其中一角,但以点代面,足以让观众窥一斑而知全豹。 当然,在电视剧《红楼梦》之后,再看这部越剧,也有不讨巧的地方。比

如越剧中的”黛玉葬花”,就不如电视剧中的《葬花吟》。王立平作曲的《葬花吟》实在太美了,虽来自越剧,却完胜越剧,难以超越,以至于当我看黛玉葬花时,有点走神。 但不管怎么说,越剧《红楼梦》还是一部经典之作。它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在越剧舞台上,难以超越,在整个戏曲舞台上也难以超越。 坐在新落成的江苏大剧院的戏剧厅里看这台演出,确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这感觉其实一点也不比纽约观众坐在百老汇里看《歌剧魅影》逊色。 2017年9月10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越剧的简介

越剧的简介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 今天就为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越剧。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的名称由来“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 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 [9]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 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

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诸观众。 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因越剧早期曾用绍兴戏剧“、绍兴文戏“为名,故有将越剧称为“绍兴戏的说法,实是因当时无“越剧之名而借用“绍兴戏之称,但“越剧实际上并非“绍兴戏。 [12-13] 然因讹传讹,越剧剧名的翻译中也有了“ Shaoxing Opera一词。 但正规表述,对“越剧剧名的翻译,应是“Yue Opera(亦有翻译成“YueJu Opera者),此称谓已被越剧专业书籍及官方文档广泛应用,亦被报刊媒体所接收并使用,而当日误翻之“ Shaoxing Opera则成为了一个历史。 《中国越剧大典》记载的代表性优秀剧目共有375个。 具体名单请进入词条中国越剧大典查阅《名剧卷》。 越剧的唱腔基础1942年10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了全面的改革,称为“新越剧。 新越剧改变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一变为哀婉

越剧赏析

公选课《戏曲鉴赏》试卷 深入越剧 经过了一学期的戏曲学习,我对于戏曲的了解大大胜过从前,尤其是对于越剧。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看了不同类型的戏曲,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穆桂英挂帅》了。影片中,演员用其精湛的表演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每个演员都有其独特的唱腔,不仅曲调悦耳,其表演亦让人赏心悦目,让了不得不拍手称赞。以下,就来介绍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流派特点 越剧在四十年代进入[尺调腔]时期后,出现了一批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的著名演员。她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不断丰富越剧唱腔和表演程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 越剧流派是演员表演艺术的总体,它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多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

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一个剧种,流派唱腔越丰富,它的生命力就越强,剧种也就越繁荣、越成熟,表演范围也越广。目前,越剧有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范瑞娟创立的“范派”、傅全香创立的“傅派”、徐玉兰创立的“徐派”、戚雅仙创立的“戚派”及“王派”、“陆派”、“毕派”、“张派”、“吕派”、“金派”等其它流派。 一、袁派: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她演出的多是善良、端庄而带悲剧色彩的妇女形象,唱腔旋律淳朴而委婉。袁雪芬的嗓子,音色并不特别亮,音域也不特别宽,她以真情实感取胜,重视以情动人,唱腔的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重视润腔、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如,韵味很浓。袁雪芬演过一百多出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特点的妇女形象。例如,祝英台、崔莺莺、祥林嫂、花木兰、梁红玉、秋瑾等等。袁派形成后,学袁派戏,唱袁派腔的人愈来愈多,包括有成就的名演员如戚雅仙、张云霞、金采凤、吕瑞英、筱月英、朱东韵等。 二、尹派:尹派由尹桂芳创立。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书生。朴实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潇洒而不飘浮。尹派特色

唱腔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声 梅派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是京剧旦行中首先形成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梅派”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梅派”艺术的特点是从不强调特点中来体现的。梅兰芳所创立的“梅派”,也和其他京剧流派一样,在承师前辈艺人的基础上,走自己的创新发展道路。梅兰芳从吴菱仙所学到的戏,基本都是京剧青衣应工的开蒙戏,从陈德霖、王瑶卿等所学到的也都是规规矩矩的传统老戏。梅兰芳不仅在唱、念、做、打方面,样样精通,在继承前辈艺人的艺术风格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京剧旦行流派--梅派,另外在表演、服装、音乐、化妆、舞蹈、舞台灯光等方面,也有改革与创造。 都说梅派唱腔没特点,胡芝凤硬是给总结出以下特点来. 吐字: 字头流畅,字尾归韵力度适中. 喉阻音: 较多实阻音. 顿音: 力度强. 装饰音: 与主音的音距较大. 共鸣: 比较靠前. 音色: 圆润\宽甜\明亮. 旋律: 简逸\精炼\平淡. 节奏: 舒展平稳. 行腔: 繁腔简唱,少小腔. 口形: 不张大嘴,提硬颚,坚咽壁. 音量: 大小变化不明显. 尾音: 呈抛物线甩音. 程派唱腔的特点 一、程派唱腔的特点 程派声腔艺术以独树一帜的发声、吐字、用嗓、润腔等综合技巧创造了风格含蓄、以深邃曲折、亢坠断续取胜的唱腔。程腔虽以幽咽婉转著称,却于柔美的旋律之中,别具一股刚劲之气,锋芒咄咄逼人,更有强烈的感染力。除了“柔里有刚,刚柔相济”之外,程派唱腔的另一个特点是声音大小、气息强弱的控制和多种气口的运用所形成的“藕断丝连”、“若断若续”的情调和韵味。其表现在发音是:先收后放,先虚后实。其次是用气引声,以字行腔,以腔传情。 二、程派的发音特点: 程派的发音和梅派、张派等的位置不是一样的,梅派是靠前的,张派舌中音,而程派发音靠后。你唱的时候要时刻感觉到你的头顶上有一根无形的线在提着你的音,使你的音掉不下来,有这种感觉才是对的。梅派、张派唱是,气托上来,用气把字送出去,很少用反切音唱,擞音也是瞬间完成的。程派是用气催声,反切音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三、唱程派注意几点: 收音归韵,是很重要的一环,唱了半天不收音归韵,形成了有字无韵,你嗓子再好,也是白唱了。程派收音归韵要把尾音提起来,轻轻一顿,收紧,收饱满。如:“春秋亭外风雨暴”,你不归韵,不收音,所唱出来的就没有力度,形成有肉没有骨头,唱出来的音是趴着的,音没有立起来。这样的演唱就没有了我们前面所说的“柔里有刚,刚柔相济”的特点了。 尖团不混,上口分明。我们在演唱时尽量分清尖、团、上口字,但分不清时,宁可唱团字,别闹笑话。分清尖、团、上口字,就要靠多听,多唱,多问。要有心,就能唱好。如:同样的“那边厢”、“相告”和“梅香”北京音全发音xiang ,但“梅香”的香是团字;“小姐”是二个尖字,晓得的“晓”就是团字。“箭攒胸,刀断臂”的箭和相见的见全发音jian ,但相见的见是团字。 5、唱腔和伴奏的关系 不管你唱什么全离不开伴奏,对不对?评戏、越剧、唱卡拉ok,京剧也是如此。京胡的伴奏用拉、衬、托、带、补、垫各种技巧把演唱者托住,使演唱者的演唱生色、悦耳、受听。高明的琴师裹着你的唱,俗话说:傍的特严,你唱着极为舒服。那就是琴师拉的旋律有时是双的,把你唱的衬托的很丰满。这样问题也来了,有的初学者,就把胡琴拉的旋律也唱了,这叫费力不讨好。据说以前有个演员特爱唱胡琴,人家琴师说:求您了,给我留口饭吧!程派唱点琴谱问题不大,但不能老唱。唱琴谱首先影响你的气息,你的肉嗓子怎么也比不过钢丝弦;其次也不好听。如:“一霎时”,“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

越剧与黄梅戏比较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评论|10 2010-08-05 18:26水晶兔∩_∩|二级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主腔是黄梅戏传统唱腔中最具戏剧性表现力的一个腔系。它以板式变化体(或称板腔体)为音乐结构的原则,正是这一主要特点使它区别于曲牌联缀体(或称曲牌体)的“花腔”以及兼有两种体制特征的“三腔”。主腔并不意味着在黄梅戏的所有剧目中每每为主。实际上,花腔小戏基本上不用主腔,有些大戏也并非以主腔为主,之所以把这一腔系称作主腔,是就它的音乐形态及音乐表现功能而言的。另外,从黄梅戏音乐发展史来看,主腔也晚于花腔和三腔。这一发展过程又与剧目从独角戏、两小戏、三小戏发展到串戏而最终能演整本大戏的历程相吻合。因此,可以认为:主腔是黄梅戏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黄梅戏音乐的基本风格的框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评论|10 2010-08-06 13:15一地轻装|二级 越剧用的是古国越过一代的用语,也就是浙江一带的语言。而黄梅戏则用的是安徽的语言。越剧委婉缠绵,而黄梅戏清爽易懂。相比之下,黄梅戏要比越剧更让人接受。仅是个人看法。

越剧赏析论文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赏析 10戏文单宇航 在众多经典云集的中国戏曲剧种中,每一类都有其孕育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特有的传统风情,所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独到之处。江南自古有着深厚的文明积淀,尤以独特的方言和淳朴的民风昭著。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发展过程里,也随之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戏曲剧中,犹如昆曲、越剧、淮剧、沪剧等等,作为南方特有的剧中,几百年的发展成长,这些南方代表剧中之间相互融合、互补其长。又随之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其中作为发源成长在长江中下游地带,繁荣于浙、沪、苏一代的越剧更是以优美婉转的腔调,含蓄而动情的曲词,通俗易懂的情节,流传千古,家喻户晓。 《十八相送》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脍炙人口的选段,十八相送之名源于戏曲中的特定设置,从梁山伯和祝英台所就读的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家中都是十八里,所以此选段因此而得名。在这出看似简单的惜别相送的戏中,看似简单的情节却孕育了复杂而真挚的情感,可望而不可及的无奈,欲说还羞的担忧,直抒胸臆的表白,以及含沙射影的真情流露,让我们看到了离别之外的别的情绪表达。在这出戏中,情景交融之情和写实与写意的相互结合,更好地丰富了演员的表演。 越剧就其本身而论,其腔调和曲词多婉转优雅,听上去声声入耳,质朴无华。在《十八相送》这出选段中,伴奏更是欢快活泼,让人心情愉悦,很难听出其中的离别悲凉之感,而更多的则是听到了两者细腻而真挚的爱慕之情,是暖人之意。而且没有一丝晦涩枯燥之感,由于伴奏和强调的原因,其唱词也是异常的清晰,丝毫没有乏味的感觉。 简简单单的送别,情节之外却是一波三折,戏中有戏。长时的书院生活,两者之情早已超出了同窗惜别之意。女儿身的祝英台也早已是心生爱慕。却又不知如何表达,所以在沿途之外,她借路畔风景来诉说心怀,本以为梁山伯能够心领神会,却不知,出乎其意外。所以这就是这出选段中有趣的一个方面,说左右而言其他。尝试了第一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暗示和影射。知道祝英台将沿途的风景说遍,一连影射了九个比喻,将十八里的景致都说尽了,梁山伯依旧是不领风情,长亭惜别,最后祝英台还是凭借这自己的聪明才智,假托婚约,借口为妹妹做媒,留下媒妁之说,实为让梁山伯早日前去迎亲,这是点睛之笔,将祝英台活泼俏皮的性格表现得淋漓精致。也为了后面的《梁祝》剧情做了很好的铺垫,打下了伏笔。在傅全香、范瑞娟演绎的版本之中,两人的表演独具特色,各有千秋,范瑞娟在唱腔上继承了了男班正调腔的基础,吸收了京剧中的特色的唱腔音调和滑腔的处理,形成了音调宽厚洪亮、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的特点,表演上大方稳健、柔和之中透漏着男子的阳刚之美。而傅全香的长调真挚深沉,独具韵味,温文尔雅,极好的表达了女性的柔和之美,却又不失伪装身份,权衡取舍之中恰到好处。“演员只有充分地利用舞台的假定性,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情感的世界才可以得到观众的共鸣,产生独特的艺术感染里,传递出珍贵的美学价值”。一路上,祝英台欲将终身相许给梁山伯,但碍于女孩子的羞涩,急中生智之时巧妙地运用了多处比喻,从“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稀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第一篇《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我早就心向往之,尤其是耳畔响起“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佛柳”那悠扬的越剧时,我更是想一睹为快。暑假里,我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红楼梦》。捧着《红楼梦》,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后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终于繁华成空的悲剧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我觉得最有趣的当数心地善良、老于世故的刘姥姥。刘姥姥二进贾府时,为了取悦贾母,在宴席上故意出丑,鼓着腮帮子幽默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头老母猪,不抬头!”哄得众人哈哈大笑,我也跟着捧腹大笑。《红楼梦》中最令人悲伤的情景莫过于黛玉葬花和焚稿。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

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红楼梦》最后的结局很悲惨!黛玉遗恨而亡,贾母归天,熙凤魂归金陵,宝玉出家,一个风光显赫的贾氏家族就这样分崩离析了,真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第二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朱自清作品《匆匆》当中的片段。《红楼梦》——一部小说,后来改编为电视剧,若不在乎当时作者的社会背景,你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悟。我将《红楼梦》与《匆匆》联系到一起,得到了一个启示——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红楼梦》当中人物思想各有千秋。林黛玉:忧郁,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薛宝钗:老于世故,任事八面玲珑待人一团和气,善于适应环境……晴雯:被称为林黛玉的影子,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刀子嘴,豆腐心,争强好胜……王熙凤:狠毒泼辣,贪财好胜……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根,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经历了家境的盛衰,看破红尘,遁世而去。古有忧国忧民的岳飞。文天祥,女子李清照。花木兰……今有救国救民的雷锋。刘胡兰……《红楼梦》中的大部分人沉浸于吟诗作对,吃喝玩乐,只是享受。和他们比较,其生活真是毫无意义。生与死,冷与热,哭与笑,这些都不是简简单单形成的。与其探讨它,还不如修身养性,融于社会做贡献,所以,我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的境界并服务于社会。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只有用有限的生命做无限的事,人生才有意义,才能绽放出美

主持稿,越剧

主持稿,越剧 篇一:纪念越剧百年晚会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晚上好。 20XX年的春天,江南的大地,风清花开,莺飞草长,我们迎来了越剧百年庆典。趟过岁月的长河,撩起中国戏曲艺术的帷幕,遥想1906年的春天,也是江南,也是我们浙江,嵊县剡溪旁,几位艺人,一个小小的演艺群体,在乡村简陋的草台上,唱响了一种叫“落地唱书”戏文,由于,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开启了一种叫越剧的剧种的历史源头。 百年来,越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勇于改革、积极创新,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 。 传说。梁祝的故事美丽动人,深受人民大众的普遍喜爱,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声名远播。在朝鲜、日本,以及欧美大陆,把梁祝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下面请··戏曲协会为我们表演梁祝中的《十八相送》。 白素贞仰慕人间,携小青来到杭州,西湖雨中逢许仙,许仙借伞于白素贞,于是故事发生了。不用我多说了,相信大家明白这说的就是《白蛇传》了。那接着就请陈丽君为我们演唱《白蛇传》选段《西湖山水》。

越剧是一个在全国有着重要影响的地方剧种,其秀美典雅的艺术气质和细腻委婉的表演风格,在传统舞台艺术中独树一帜。“越剧历史上有过两次辉煌的巅峰,一次是袁雪芬、王文娟、徐玉兰等老艺术家创作了《祥林嫂》、《红楼梦》等一批优秀剧目,把越剧推向全国;另一次则是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创的《五女拜寿》为代表掀起的越剧热潮,出现了‘小百花’各地盛放的景象。” 党和政府重视民族戏曲,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创作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艺术,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西厢记》、《红楼梦》。到20世纪60年代初,越剧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红楼梦》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巅峰之作改编而成的越剧经典之作。一出《红楼梦》,感动几代人。当年,由徐玉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凄美绝伦,轰动一时,不知迷倒过多少观众。下面请就请···为大家演唱《红楼梦》选段。 袁雪芬主演由鲁迅著名小说《社福》改编的《祥林嫂》,为越剧改革树立起了新的里程碑。标志着越剧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越剧在唱腔、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出现重大的突破。下面是由陈彩霞、潘光宗对唱《祥林嫂》中国的戏曲种类丰富多彩,南北剧种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给人们以美妙的享受。下面是戏曲联唱。 篇二:《花好月缘》越剧折子戏专场主持稿

越剧经典《孔雀东南飞》赏析

越剧《孔雀东南飞·雀离》 --国亮分享越剧的经典之作《孔雀东南飞》说的是焦 仲卿迫于母亲的压力,休弃妻子刘兰芝。兰芝 被哥哥许配他人,仲卿面对爱妻往日所匹配的 布匹,心如刀绞。 一、越剧传统剧目。取材于汉乐府诗《为焦仲 卿妻作》。被誉为“中国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孔雀东南飞》此诗三百五十三句,共一 千七百六十五字。丁福保曾于《全汉三国 南北朝解诗·绪言四》指出"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曰稀"二句乃后人窜入,并引冯舒 语,以为"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逐"为 后人妄添。若然,则此诗三百五十三句。 这行诗仍录以通行之三百五十七句。《孔 雀东南飞》的艺术价值,可以说归纳为两 点。1,写实的精神,以同情态度具体地 写出婚姻不自由的悲剧,成为有力的社会 诗。2,叙事手法的精炼。"质而不俚, 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事若诉,长篇之 圣也。"一一王世贞《艺苑厄言》卷二" 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

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 而各尚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一 一沈德潜《古诗源》卷四。 三、从文中看,刘兰芝美丽善良,忠贞不渝, 有情有义,又聪明能干又有教养,深爱丈 夫,孝敬婆婆,运用现代社会好媳妇的标 准来衡量,都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 无可挑剔的好媳妇,可焦母为什么不喜欢 这个媳妇呢?从以下几点看一下:1、无 子被出说2、俄狄甫斯情结3、心理变态 说4、妒贤嫉能说5、更年期遇上了青春 期6、人性的觉醒与专制思想的碰撞。四、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 一个必然的结局。我们现在怎么去分析评 论,都只能是马后炮。当时人民的思想受 时代的局限,只能用当时的标准去度量一 切。我们也很难回到当时的那个场景里去 体会男女主人公当时的压力和处境,所以 只能在这里“胡思乱想”、“借今论古”了。

红楼梦

好书推荐 红楼梦中?梦中红楼 ——馆藏《红楼梦》专题文献介绍 (信息资源部) 《红楼梦》写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自“红楼”一出,便渐成一股“千红一窟,万人逐梦”的风潮。《红楼梦》,也成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一代代的人,都在“奈何天,寂寥时,”一次次地讲述着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图书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刘心武著?——团结出版社 索书号:I207.411/146 馆藏地点:总馆文学文献库、中山分馆、杏林分馆、灌口分馆 内容包括妙玉、王熙凤等在第一部中未曾深入探讨的金陵诸钗的命运之谜、贾宝玉的人格之谜等。 红楼梦魇/张爱玲著?——哈尔滨出版社 索书号:I207.411/144(2) 馆藏地点:总馆文学文献库 本卷是张爱玲晚年潜心研究的文学研究集。涉及人物、文字、创作手法、年份等诸多方面。一方面显示了作者对“红学”的造诣,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古文底的功夫。 红楼梦的物质与非物质/詹丹著?——重庆出版社 索书号:I207.411/190 馆藏地点:总馆文学文献库 本书从对日常生活的物质感觉开始,渐渐走向情感、思想、心灵,从具体到抽象,从物到人,从人再到想象,论述了《红楼梦》的物质与非物质。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周锡山著?——海潮出版社 索书号:I207.411/170 馆藏地点:总馆文学文献库 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人生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向的意义,书中引用了一些前人及当代学者的精彩观点。 红楼梦中人:红楼小百科/周岭主编?——作家出版社 索书号:I207.411/215 馆藏地点:总馆文学文献库 本书主要是对《红楼梦》的原作者曹雪芹、其成书与流传过程、各种版本、主要内容和人物、《红楼梦》的改编作品、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等《红楼梦》基本常识予以较为实用而又重点突出的介绍;同时精选了26个可作为小品表演参考的故事片断,并配有相应的影响参考资料节选;还精选了40余首《红楼梦》诗词,每首均有翔实的注释;该书还选载了著名影剧服装设计师史廷芹设计的部分人物服饰手稿。 贾宝玉日记/叶青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索书号:I247.59/39 馆藏地点:总馆文学文献库 这是一本超级无厘头的小说。它的搞笑程度比之前流行的《悟空传》以及《沙僧日记》等书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本书究竟有多么好看,多么搞笑?只有看了才知道。也许有人要开始嘀咕了:好看你就说呀,你不说我们怎么知道…… 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黄云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I207.411/214 本书从建筑学的角度,从规划、建筑、室内、景观四方面出发,全面展现《红楼梦》为我们描绘的瑰丽典雅的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世界。 周思源看红楼/周思源著?——中华书局 索书号:I207.411/182 馆藏地点:总馆文学文献库 本书以解说人物为重点,在红楼人物中,又着重突出了对小人物的介绍和分析。以作家

越剧主胡演奏技法与传承以越剧音乐唱腔伴奏为例谢青

>学术论坛?戏剧与影视 艺术教育106ART EDUCATION 2012 · 08在中国戏曲舞台综合艺术的结构中,音乐既是一个剧种的标 志,更重要的是在于每一个剧种的盛衰兴亡,都与其唱腔音乐能否 为当时社会的欣赏者所广泛接受和崇尚有关。历代戏曲艺术品类迭 现,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无不因声腔的变革所致。而在中国戏曲 传延数百年的历史中,曾极度繁荣的新剧新作也正是借助于唱腔音 乐的“以腔聚众,以曲流传”,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创新,才 使戏曲艺术得以绵绵不断、传承鼎新。 作为有着广泛影响的越剧,它起源于浙江,约于20世纪初由 浙东的民间唱说“嵊县落地唱书”发展而来。在数十年衍化、变革 中,始以男班,继以女班,特别是随着以两乐句为段、二乐段为式 的“二段(四句)式”结构,即具有正、反调配置的基本调“尺字 调”“弦下调”的创立,使之成为我国民族戏曲中一个以女性为主 演唱,以宛转如歌和长于抒情的旋律,以及细腻、缠绵、多姿的润 腔为剧唱特色取胜的剧种。在越剧产生、成熟、发展百余年来,历 代越剧表演艺术家和音乐家、演奏家,创作了大量精美动听、脍炙 人口、广为传唱的越剧唱腔唱段,并以腔为标志,形成了众多的越 剧流派。而在音乐伴奏上,更是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历史传承性和实 际运用性的演奏技法与伴奏形式,并与越剧的唱腔音乐有机融合, 成为越剧舞台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然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在不断发展、探索和完善 中而最终趋于完美的。同样,对于越剧唱腔音乐以及唱腔音乐的 伴奏技法与形式而言,也不例外。如在越剧唱腔音乐的伴奏中, 长期以来,就如何根据不同的剧目、剧情和规定的唱腔音乐为演 员的演唱和表演进行伴奏,特别是越剧唱腔中低音腔型旋律的 伴奏,对于主胡伴奏者而言,一直是一个难点,也是人们不断探 讨、争论和思考的话题。作为长期从事越剧主胡教学、演奏的业 内人士,笔者就越剧唱腔中低音腔型旋律伴奏技法和实际演奏的问 题做一些新的探索、梳理和分析,以期对当今越剧音乐伴奏的传承 与研究有所增益。 众所周知,在越剧的传统音乐唱腔中,以“尺调”“弦下 调”“四工调” 构成的声腔系统,在较长的时间里,是采用对演 唱者的行腔、音域并经过长期丰富的舞台实践所积累下来的一整套 程式化的演唱和伴奏手法,经过乐师们的记录、整理形成曲谱,而 成为今天我们所听到、所演奏的音乐唱腔。而这种由“记录成曲 谱”的音乐唱腔,由于每个人的演唱风格、流派及音域的不同,因 此反映在唱腔中的旋律、过门、节奏也不尽相同。这样,就使得有 些民族乐器,尤其是拉弦乐器,无法演奏和完美表现唱腔中某些低音腔型和旋律。虽然,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音乐家开始逐步对传统唱腔进行整理、加工,实行定腔定谱,对伴奏进行配器,改变了历来的配乐由演奏家写、唱腔基本由演员按传统程式即兴演唱、由乐队跟唱托腔、演奏无固定曲谱的方式,实现了唱腔与情景音乐(配乐)的有机结合和风格的统一。但拉弦乐器与低音腔型在演奏上的难点和表现力上的不足,却依然无法解决。如越剧“尺调” 唱腔中的此段:谱例1:由于越剧主胡“尺调”的定弦是 5—2弦,肯定没有“2”和“3”这两个低音,怎么办?在实际的伴奏中,唯一的办法只有停奏或往上翻高一个八度演奏。而对于这种“低翻高”的伴奏形式,在现今越剧音乐的伴奏中,有人简单地认为这是民乐拉弦乐器构造本身的缺陷,并以一种调侃的语气说:“民乐,二胡,二根弦嘛。”显然,其另一层意思是:小提琴、四根弦,不存在以上的问题。而且这种对民乐拉弦乐器的“缺陷说”,似乎还影响了很多演奏员的认知,使演奏员在实际演奏中遇到类似的旋律时,在表现力不足、旋律不流畅的情况下,往往又会引发对演奏和旋律的不满足感,缺失了对伴奏的自信心。并由此认为,越剧唱腔虽然好听,但对伴奏者来说,音乐唱腔难以伴奏,旋律不流畅、不动听。更有初学者还认定,这是一套传统的戏曲音乐伴奏手法,在演奏上没有什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价值。由于上面的种种原因,大大地减弱了演奏员的伴奏趣味和审美欣赏力。其实,这种认知和论说是带有一定片面性的。就我们在长期的戏曲音乐教学和舞台实践中的体会而言,首先,越剧音乐的传统伴奏,正是由于越剧主胡乐器本身构造的关系,在具体伴奏中将唱腔中的低音翻成高音(以下简称“低翻高”),这种伴奏手法恰恰也是我国民间音乐(包括戏曲音乐)程式化伴奏中乐队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法;其次,由于我国各地戏曲音乐的主奏乐器常常是拉弦乐器类,如京剧的京胡,越剧主胡,秦腔、豫剧的板胡等,都是运用这种低翻高的演奏手法来为唱腔作伴奏的。因此,这种低音翻成高音的演奏,常指这类乐器的处理,同样它还包括不同类型乐器中的弹拨和吹管乐器。其三,这种伴奏手法不但可以在同类乐器之间,而且也可以在不同类乐器之间形成一种特定的、约定俗成的演奏表现形式,久而久越剧主胡演奏技法与传承 ——以越剧音乐唱腔伴奏为例 【内容摘要】在越剧的音乐伴奏中,如何根据不同的剧目、剧情和规定的唱腔音乐,为演员的演唱和表演进行伴奏,特别是 越剧唱腔中低音腔型旋律的伴奏,对于主胡伴奏者而言,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课题。文章从主胡演奏的视角,结合舞台 实践与实例分析,论述了对“低翻高”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实际运用,以期对当今越剧音乐伴奏的传承与研究有所增益。 【关键词】戏曲音乐 越剧唱腔 主胡伴奏 ◆ 谢青 张雯雯

越剧《追鱼》鉴赏

越剧电影《追鱼》鉴赏 《追鱼》原是上海越剧院的保留剧目,1959年被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戏曲艺术片,由越剧名角徐玉兰、王文娟主演。 它讲述的是一个穷书生和鲤鱼精的爱情故事。 一漫谈《追鱼》其人其事 书生张珍和丞相金宠之女牡丹早年订婚,不料世事无常,张珍亲亡家败,只得去投亲相府,争取攀作金龟婿。但是无奈读书不行,始终未得功名。迟迟没有金榜题名时,也迟迟没有洞房花烛夜——丞相对他冷眼相待,命他暂居后花园碧波潭畔草庐中读书,伺机退婚。书生苦恼的很,每日在潭边唉声叹气。幸有那深居碧波潭的鲤鱼精,见张珍纯朴敦厚,就变作牡丹小姐,去书房与他相会,感情日久弥深。事情败露之后,经过真假对质、包公成全、丞相追击、天兵天将下界捉妖、假牡丹幸得观音大士慈悲搭救等冲突和苦难之后,最终鲤鱼精得以脱鳞成人,化作凡夫俗子与张珍永结同心。 人妖结合的故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在少数。和《追鱼》剧情最相接近的莫过于《白蛇传》。不同的是,张珍没有许仙那样的温良敦厚,医术超群,救苦救难——他就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普通人,读书不能及第,瞌睡多而无能,只对着一潭清水顾影自怜,还嗔怨丞相一家嫌贫爱富、薄情寡义。这样一个孱弱书生,到底有何可爱之处,在今人看来真是难以想见——可是碧波潭里那鲤鱼精却为了张珍借景抒情时吟出的一句“你那里凄凉水府,我这里寂寞书房。我白衣你未成龙,我单身你可成双?”便以为他“多情而顾盼于我”,甘愿用尽功力变作牡丹小姐,上岸和书生共度良宵——鲤鱼精毕竟是水中的小生物,性情天真,也多少显得有点轻浮。这渴望摆脱“凄凉水府”,渴望人世男女之欢的动机,比起白蛇为了报那救命之恩而下凡成亲来,明显相形见绌了;至于那个真牡丹,更是俗气(也真实)得淋漓尽致:既然你一无功名,二无才学,一穷二白,教我如何爱上你?所以,如果说《白蛇传》有着悲剧的深度和超越的意识,那《追鱼》便是俗世人生的原本复制,所有的角色都不伟大,都是玲珑剔透、彻头彻尾的小人物。 思想境界是上不去了,但《追鱼》也因此有了它不同于崇高文学的特有价值,它呈现了人生的一些真相,一些简单而又发人深思的真相: 因为一穷二白,书生得不到爱情,也做不成赘婿; 因为水府寂寞,鲤鱼也想做人,只羡鸳鸯不羡仙; 事业和爱情是相辅相成,没有事业,就莫要奢谈爱情,鲤鱼精毕竟只在这剧本里。 既然家道中落,何苦要攀附金枝,打肿脸充胖子?不如自己先打退堂鼓。 当鲤鱼精化作衣着素朴的农家妇,与张珍“比翼鸟齐飞翔,并蒂花儿齐开放”:糟糠夫妻金不换,这才是应有的结局。 …… 既然《追鱼》的特点在于反映了赤裸裸的现实,那笔者不妨顺着现实一路分析下来。(以下从社会学角度分析)

浅谈越剧流派唱腔艺术

浅谈越剧流派唱腔艺术 越剧流派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各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的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在演唱方法上则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由于各艺术家的师承、特长、情趣不同,所以即使同一个行当,演同一个人物,唱同一段唱腔,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也各有独创,使艺术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下面来谈谈几个越剧流派唱腔的特点: 一、越剧徐派唱腔 徐玉兰根据自己的嗓音特长,拉宽音区,大跨度的跳跃,使唱腔层次分明,刚劲有力,突破了原有的旋律结构,形成了自己唱腔特色。 1 扩展音区 越剧的基本起音一般是低音的5音和1音。徐玉兰则大多用低音的3音。如《是我错》“已丢面目半点无”,第一个

音就是低音的3,向下降了三度。最高的音可以到高音的1,如《金玉良缘》的“满意的事”的“事”字就比一般唱腔高了四度。这样,原来只有八度的音区,徐派唱腔扩充到将近两个八度的使用音区,增加了近一倍。如此宽阔的音区,为感情舒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有了随意变化的自由。 2 音型大跳 在演唱上,音型大跳属高难度的技功,掌握不好,听起来别扭,唱起来拗口。徐派唱腔却比较广泛地使用这一特殊的手法。徐派唱腔中的大跳,多数安排在重句上。依据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字音有不同的用法,跳音之间以唱法润腔连接。有使用圆滑的,有使用装饰音的,有用切分音的,也有用滑腔延长节拍的,在字韵允许的情况下,也有直接跳的。《哭庙》中有一句唱词:“先帝你在天之灵你可知道”,前半句以呼叫为主,用了高音i,到后半句询问式的感情时,又突然降低到5音,完成了急速的音间转换,使唱词的感情表达得清楚、准确。掌握这种技巧,需要有较高的演唱技巧。 3 连用高音 这里的高音,一般是指G调5,D调的i以上的高音,越剧大多使用这两个以下的音区。尤其是嗓子中、下的演员,唱到这两个音就立刻往下降,以避免难听和唱不上去。徐派唱腔不但常用5、6和高音的1、2,而且连续使用,在别人不大敢碰的区域里,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加强了演唱特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