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拿大大选 各党派推出一系列对华政策

加拿大大选 各党派推出一系列对华政策

加拿大大选 各党派推出一系列对华政策
加拿大大选 各党派推出一系列对华政策

加拿大大选各党派推出一系列对华政策

加拿大留学在中国一直很受欢迎,自然是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抛开加拿大优美的自然环境、温和的社会环境与悠闲的生活不说,单看目前的教育状况而言,加拿大的教育质量无疑也是国内教育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目前,加国较火热的是大选。都说政治影响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虽然距离10月19日投票日还有半个多月,但加拿大第42届议会选举,早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多项民调显示,保守党、新民主党和自由党三党选民支持率相差无几,这种情况在加拿大历史实属罕见。鹿死谁手,尚难预料!

首先,我们先来简短介绍下三大党及党首竞选人情况:

保守党:哈珀

现任加拿大总理及加拿大保守党领袖

作为一个保守派政党,保守党倾向低税、小政府、对罪恶持强硬态度、军事化、反对堕胎、同性婚姻及卖淫的合法化,重视传统家庭价值,奖励勤奋工作,严厉打击犯罪,反对大麻合法化。

自由党:特鲁多

现任加拿大自由党党魁、加拿大国会下议院帕皮诺选区议员、曾任自由党事务评议员

已故前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的长子

自由党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党派。加拿大自由党主要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与美国有密切联系,奉行亲美、亲移民的政策方针。加拿大自由党受抨击的政纲政纲包括:大麻、娼妓合法化,社区毒品注射站。不过,降低学费惠学子,降低电费10%,退休保障政纲,帮助耆老安享晚年,是看点。

政纲的令人注目之处,是收入税的一升一降。其中,升的是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人们,税率从现在的29%进一步高攀到33%。而年收入在44,701元到89,401元之间的人们,则可享受税率从22%下降到20,5%。

新民主党:唐民凯

现任加拿大新民主党党魁、加拿大官方反对党主席、加拿大国会下议院议员

代表魁北克省乌特拉蒙特选区(Outremont)

新民主党以工会起家、处处照顾工会的利益,在私营工会日渐萎缩(与之相反的是,公共工会不断强大)的北美,工会利益已是“小众”利益、早已不能代表广大选民。NDP计划在未来3年增加政府开支20亿,预料会导致政府连续三年出现预算赤字,并期望能够在第四年恢复收支平衡,但不能保证。最大受抨击点:大麻非刑事化。

那么,这三个大党未来都会推出哪些政策,这些政策与华人留学生们有什么禆益呢?

1民生政策:移民/签证

保守党:在签证方面,哈珀领导的保守党在执政期间确实完成了很多里程碑式的决策。在去年哈珀访华访华期间,两国签署《外国投资促进及保护协议》(FIPA),还宣布将在多伦多设立北美首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去年2月起,加国已开始向中国公民发放10年多次入境签证(Multiple-Entry

Visas,简称MEV)。如今,这项签证确实给中国公民与海外华人带来不少便利。

自由党:相比于保守党在签证方面的努力,自由党更加注重移民方面的政策的实施。目前非常重要的一个提案是投资移民过程中,废除家庭中的子女必须小于18岁的规定,这个年龄限制将被提高到22岁。同时,党首特鲁多承诺将双倍增加全国范围内的移民名额,并用高效的方法处理清仓目前囤积的移民申请,并缩短团聚时间。作为移民法案制定的主推党派,自由党更鼓励移民,同时大力推行积分法案。

新民主党: NDP在移民签证方面的政策的态度与自由党类似,党首唐民凯抓准加拿大的移民体系每况愈下,加拿大人和海外移民对错乱的移民政策逐渐丧失信心的这个特殊时期,承诺如果当选,NDP的首要任务就是扭转这一局面,让移民系统真正为加拿大经济服务,为移民服务。同时NDP将致力于改善移民部门的工作能力问题,致力于改进移民部的效率。

2经济政策:房地产/货币

保守党:作为目前的执政党,哈珀政府并没有太多理由做过多的革新,这由于部分源于自身党派特性决定。所以若当选,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被投入到计划当中,这一方面会带来3-5年的政府赤字,但可以进一步解决就业与社会问题。同时考虑到如今温哥华与多伦多房价的飙升问题,保守党对于公共交通的大力投入也将潜移默化改善高房价的问题。

自由党:特鲁多主张通过改变经济结构模式的方法振兴加拿大经济,其中,鼓励新型投资创业与大麻合法化是最被讨论的话题。石油出口是加拿大的重要经济来源,而自由党对于青年就业以及环保产业的扶植政策将直接改善目前国家过于依赖石油的现状。不得不提的是,转移能源方面的经济模式对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相关制度的约束,我们华人是不能投资石油。

新民主党: NDP的经济策略很大程度收到自身党派属性的限制,由于是以工会起家、NDP 需要处处照顾工会的利益,在私营工会日渐萎缩(与之相反的是,公共工会不断强大)的北美,

工会利益已是“小众”利益、这种不能代表广大选民的立场确实在大选中非常被动。新民主党本次将执政重点转移到社会问题,或许将在其他方面打一手好牌。

3社会问题:大麻/时薪

保守党:哈珀政府对大麻问题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近年来,联邦政府的哈珀总理针对社会上要将大麻除罪化的呼声,一次又一次斩钉截铁地表示:这种事在自己的任内绝不会发生。然而,受到压迫的大麻长期在黑市活跃,这种不制止但无法将利益化作GDP的方式收到一定的谴责。而在提高时薪方方面,哈珀执政到今年,最低时薪提升得无比缓慢,远远赶不上货币的贬值及CPI的增长,甚至出现BC省直到去年最低时薪才涨0.5加币的窘境。

自由党:相对激进的自由党在大麻问题上持有开放意见,杜鲁多在多次表示对大麻合法化态度不变,他表示自己不但支持让大麻非刑事化,更要让大麻合法化。他坚信政府将大麻合法化,就可以通过税收和控制的方法对吸食大麻进行规管,这样既可为政府创收也可约束青少年滥用大麻的问题。可是大麻合法化是否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点就要拭目以待。

新民主党: NDP在大麻问题上持有谨慎的意见,但对于最低时薪则的问题是不遗余力。早在去年13日,唐民凯就宣布若执政,将把联邦雇员的最低时薪设定在15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项联邦最低时薪15元的政策,只针对在联邦层级工作的雇员,影响大约100万人。针对这种质疑,唐民凯表示,虽然此政策仅涵盖一部分的劳动市场,但释出的讯息相信能对各省份施压,鼓励各省调高最低薪资。

4外交政策:对华关系

保守党:哈珀政府和中国关系有些微妙——保守党对中国采取平衡而又稳定的策略。近几年加拿大与中国的双边重大会谈屈指可数,近十年合作协定也同样少的可怜。双方因为价值观不同,关系也偶尔出现摩擦。

自由党:特鲁多多次表示加拿大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国,有专家分析,若自由党大选胜利,新总理未来出访第一站毫无疑问是美国,而第二站很可能是中国。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自由党对华关系历来友好,党首小特鲁多的父亲恰巧是签订和中国确立外交关系的总理。

新民主党:作为长期反对党,NDP在客观条件上缺少更多在对话问题方针上的发言权,与中国相关机构的关系上没有太多联系。NDP的对华关系持谨慎态度,由于新民主党缺少执政历史,客观来讲没有和中国对话的经验,这一方面是一个契机形成与现有党派对华关系的不同,也同时存在更多处理外交问题能力上的隐患。

以上就是此次枫叶国大选,各党派领导人推出的一些对华方针,留学生们哪个才是你们喜欢的呢?

推荐阅读:

美国大学申请也存在“潜规则”

美国本科最佳院校花落谁家?2016年U.SNews排名揭晓美国留学推荐信怎么写

普林斯顿学生因吸食大麻被捕

美国两党制的利与弊

美国两党制的利与弊 一、美国两党制的由来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两党制国家。长期以来,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共同维系着美国政治的稳定与发展。在美国建国之初并没有政党之争,那么,美国的两党制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美国的政党产生于联邦政府建立之后。从第一届国会开始,围绕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经济政策,在国会形成了支持与反对的两个稳定的投票集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和以杰斐逊为首的共和党,后者于1794年改称为民主共和党。后来,这两个派别几经分化、改组,直至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 由于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政治漫画,用“象”代表共和党,用“驴”代表民主党,大象稳重,毛驴倔强。从此象和驴成了两党的标志。每逢大选之年,两党的支持者也常常举着“象”、“驴”的标牌来进行竞选宣传,故被世人称为“驴象之争”。 这种党派之争有何利弊呢? 二、美国两党制的弊端 两党因竞争而互相诽谤、两党竞选均要花巨额资金、两党内外政策有时不连续。 8党制两党制各党派执掌政权往往彼制衡导致政策难确定、贯彻、执行造政治行政效率党制带政府更迭频繁 三、美国两党制的益处 两党制是美国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强化了竞争,迫使两党不断地调整对策以适应民众与社会需求;同时也迫使其不断选出杰出的人才,从而推动政治的清明、有效。 竞选中各党激烈的角逐,你争我夺,竞选后,执政的和在野的也相互对峙,不断攻讦,看起来势不两立,实际上它们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不管哪个党或哪些党上台,都是代表资产阶级执政,轮流执政正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长期统治。 两党制的两个党互相制约、监督,形成了对权力的一种制约机制,确保了政局的稳定,具有进步意义。 党制对协调美国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维系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运作有重大作用。

美国共和党“进步主义”的林业施政模式对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启示

提高院所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征文 美国共和党“进步主义”的林业施政模式对我 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启示 (中国林科院资源所党委,王宏wangho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7c17660076.html,) 一、概要 十九世纪末期,美国工业化快速发展,但美孚、洛克菲勒等垄断公司掌控国家经济命脉,在“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自由主义政治信仰和具有美国特色的政党分肥制的影响下,社会上蔓延着奢侈、贪婪、挥霍的风气,官商勾结、任人唯亲、操纵选举引发政治腐败和社会信念危机。在此背景下,美国社会在共和党领袖、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倡导下发起实施社会、政治改革的“进步主义”运动。在任总统期间,他支持美国林务局局长吉福德.平肖(G.Pinchot)加强开展科学化管理和林业公共事业改革,为美国联邦政府林业管理奠定了基础。 审视美国“进步主义”及其林业施政模式的发展,吸收其经验教训,对于落实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建立经济转型时期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党建管理体制,指导国家行政事务、现代林业科技建设有借鉴意义。 二、共和党“进步主义”林业科学管理思想的评述 1、林业科学管理的施政模式 吉福德.平肖青年时代在法国学习获得林学学位,是美国第一个受到正规教育的林学家。作为罗斯福总统的政治密友,他1905年担任第一任美国林务局局长后,雷厉风行推行“进步主义”林业科学管理模式。 共和党人“进步主义”的林业科学管理,首先是倡导使用市场经济手段提高林业运作效率,如:私有企业按照约定条件并交付一定的“交换费”,对森林实施开发。同时,该施政模式认为美国林务局是一个专业技术机构。为此,吉福德.平肖不仅捐助创建了耶鲁大学林学院培养人才,结束了美国没有林业学院的历

推荐总结-2017智慧树中国看世界之加拿大篇

2017智慧树中国看世界之加拿大篇尔雅答案题库 绪论: 我们知之不多的枫叶国 1【单选题】(1 分) 中加两国距离遥远,历史与文化迥异,因此两国并不具有深入交往的基础与现实需要。正确答案是:B A.对 B.错 2【判断题】(1 分) 老特鲁多任期内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包括成功使加拿大脱离北约。正确答案是:B A.对 B.错 第一章: 独有的历史 1【单选题】(20 分)在对北美的早期探险中,把“加拿大”这个地名带回欧洲的是哪位探险家?B A.乔万尼·卡伯特 B.雅克?卡蒂埃 C.亨利?哈得逊 D.萨米埃尔?尚普兰 2【判断题】(20 分)

加拿大的中等国家理论日臻成熟的标志是加拿大成功地参与解决了苏伊士运河危机。A A.对 B.错 3【单选题】(20 分) 加拿大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初步确定于哪个时期?C A.一战期间 C.二战时期 D.二战以后 B.30 年代大萧条时期 4【单选题】(20 分) 欧洲人进行毛皮贸易,在加拿大猎取的主要目标是哪种动物?C A.狐狸 B.北极熊 C. 海狸 D.野牛 5【单选题】(20 分) 1873年,哪个省被称为“坐着火车”加入了自治领?C A.马尼托巴 B.萨斯喀彻温 C.爱德华王子岛 D.艾伯塔 第二章: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与环境 1【多选题】(20分) 下列关于加拿大地理位置正确的是:C A.美国南部 B.大西洋东部 C.美国北部 D.太平洋西部 2【多选题】(20分) 加拿大石油储量最丰富的省份是:A A.阿尔伯达 B.新斯科舍

C.不列颠哥伦比亚 D.安大略 3【多选题】(20分) 下列非金属矿产中加拿大不富有的是:A A.高岭土 B.石棉 C.金刚石 D.钾盐 4【多选题】(20分) 加拿大森林资源主要位于:A A.北方林区 B.东部林区 C.南部林区 D.西部林区 5【多选题】(20分) 下列哪一个气候特点与加拿大不符:B A.温带气候 B.台风较多 C.四季分明 D.冬天漫长 第三章博采众长的政事制度与治理结构 1【单选题】(20分) 同时具备君主立宪制、联邦制与议会制三个特征的国家是:B A. 美国 B. 加拿大 C. 法国 D. 德国 2【单选题】(20分) 加拿大的联邦制属于:B A. 双头联邦制 B. 行政联邦制 C. 合作联邦制 3【判断题】(20分) 对加拿大国家治理结构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英语族群与法语族群的关系。A A. 对 B. 错

中国加拿大婚俗对比

中国加拿大婚俗对比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对中国的影响有几千年的历史。孔子的婚姻观“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婚,万世之嗣也。”孔子所处时代的婚姻理念跟现代完全不一样,那个时代是媒妁之言、包办婚姻,今天是自由恋爱。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儒家一直把婚姻问题看得很重,因此,在儒家经典中有许多关于婚姻的论说,如《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等等。婚姻是被认为“人伦之始”。 从加拿大的状况来看,目前,单身母亲占到加拿大现实婚姻的一半以上,而同居家庭,同性婚姻,群婚,开放式婚姻等婚姻形式已经占到加拿大家庭数目的40%左右,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一个加拿大人可以很坦率的告诉你他是同性恋。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对传统的婚姻形式提出了质疑。 婚礼是两个相爱的人为了结合所举行的仪式,为了证明彼此相爱的一种表现,婚礼载着幸福,给人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围绕着婚礼,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的婚礼,都包含着自己的文化和民俗特色,婚礼的时间,地点,婚礼服饰、婚宴、夫妻称谓,结婚基金来源无一不展示着时代与民族文化的特色。纵观全球各地域的婚礼形式,如果说西式婚礼神圣,那中式婚礼则是喜庆。归根求源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所致。 一.婚礼的时间不同: 在中国农村,农民们喜欢在春节期间订婚,结婚。这是因为在平时人们都去外地打工挣钱了。春节的时候,男孩儿,女孩儿,亲朋好友都回家过年,说媒的,相亲的特别多。在城市里,人们喜欢选择吉庆的日子结婚。不一定局限于春节。吉祥日、一般阴历带三六九的日子都很好。第一要是双日子,也就是双号,单号不好。第二不要太热或太冷,夏天和冬天就不太好。 恰恰相反,加拿大青年男女喜欢在5月到9月这段时间举行婚礼,尤其爱在7月份喜结良缘,而且婚礼仪式多选在星期六这一天。7月份可是加拿大最热的季节。由于众多的男女选择在同一段时间内举行婚礼,教堂显得异常繁忙,因而一切准备都须在婚礼前三四个月联系妥当。 二婚礼地点不同:

加拿大外交政策

加拿大的外交政策之前是亲美的。在06年的时候出台的加拿大外交7重点中就表示“美国最重要”,不过“赫尔姆斯伯顿法”的颁布引发美加贸易冲突,除了体现两国在自由贸易原则上的分歧外,也反映出加拿大在对美国的政策方面发生了变化。特别是9.11事件以后,美国和加拿大的经济都出现衰退。这对加拿大的发展无疑于雪上加霜。所以,当美国对伊拉克宣战时,加拿大并未成为其盟军。加拿大反而重点关注亚太地区及中国了,与中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拿大政府提出了太平洋地区2000年倡议的新计划,其目的在于强调加拿大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及工业利益。历史上,加拿大并不太关注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但随着对这一地区的进一步关注,加拿大提出了建立多边安全体系的设想。 加拿大作为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世界经济大国,能在国际政治交往中获得符合自己身份的地位,自然成为其迫切的需要。在国际关系领域,加拿大拥有超出它自身实力的影响力主要是依靠它富有变化性的外交理念和出色的外 交实践。为适应不同的国际国内形势,加拿大的外交政策呈现出两大阶段性特点。在自治领建立之后,加拿大开始了为实现独立外交的一系列政治努力。二战后,加拿大一改过去强调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和西方联盟的整体利益,对自身利益采取遮遮掩掩的态度,开始强调独立自主外交,凸显国家利益。 中国外交部要求加拿大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加拿大如此答复的 1 台湾并非加拿大所拥有的领土,所以加拿大没有权利承认台湾主权归属于谁。如果是加拿大所拥有的北极圈诸小岛与中国有争议,加拿大才有权力承认其归属。这是从罗马法以来的所有权法理,国际法当然也依此原则适用。 2 没有任何国际法理论使加拿大有“权力”承认、或有“义务”承认与它无任何关系的台湾的主(熊)权归属。中国要求加拿大做这种承认毫无道理。 3 即使加拿大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实际上并无任何效果和意义。因为加拿大国民、飞机、船舶要进入台湾,拿北京所发签证根本无效,还是要向台湾当局所代表的中华民国zf申请签证,承认其对台湾实效统治,这等于是立刻又以具体行为否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 加拿大若在国际条约中承认台湾是中国(PRC)的一部分,依照条约必须履行的原则,加拿大势必派兵攻占呆湾,负责把台湾交给中国(PRC),这是多梦荒谬的一件事。 5 台湾如果的确属于中国,则北京又何必要求各国承认?例如,海南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根本不必要求他国承认。反之,台湾若非中国领土,中国即使到处去要求他国承认,实际上也没有国际法效果。如果台湾是有纷争的领土,中国也应当去找与该领土有关的当事国交涉及承认才有国际法效果。强迫无关的第三国承认是毫无意义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2017部编版)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学习目标: 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学习重点: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学习难点: 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乔的笑 1971年,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外交部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1.时间: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中美、中日建交 3.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2)过程: A、“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 B、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

C、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回忆录》在他们离开机场时,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乔治·桑特尔《尼克松传》 D、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4.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1)时间: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交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战争状态,恢复邦交正常化。在日本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后,正式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影响: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知识点三:全方位外交 5.多边外交: 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政策及其演变

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政策及其演变 梁长平 摘 要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基于其和日本争夺远东霸权的需要,历经了牺牲中国的绥靖政策、与中国结盟的现实主义政策和与中国人民为敌的政策三个阶段,暴露出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控制中国的反动本质。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 美国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 作者简介 梁长平,男,1962年8月生,郑州大学团委书记、讲师。(郑州 450052) 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是中美关系史上至为重要的一页。八年中,其对华政策不断演变,随着日美矛盾的发展和战争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先后经历了“不干涉”、“不承认”的绥靖政策阶段、现实主义政策阶段和与中国人民为敌的反动政策阶段。其核心思想就是与日本争夺远东霸权,牺牲中国、利用中国和控制中国。而中国作为弱国,基本上没有外交发言权,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本文拟就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三个阶段及其演变规律作以初步探讨。 1 抗战爆发以前,中国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西方列强在中国都有大量的经济利益和特权。但是,在奴役中国的过程中,帝国主义之间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斗争,它们都企图独霸中国。特别是美国,自从进入20世纪以后,对中国的贸易额迅速地增长,渐有排斥其它列强之势。所以,对日本侵略中国,美国采取了“不干涉”和“不承认主义”的政策。 1937年8月27日,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不久,美国驻日大使格鲁致电国务卿赫尔说:美国对战争的“基本目标应该是:(1)避免卷入,(2)极力保护美国人的生命财产和权利,(3)在保持完全中立的同时,维持我们同交战国双方的传统友谊”。格鲁强调指出:“关于上述最后一点,我们需要特别努力,以巩固我们同日本的关系……任何道义的干涉,可能被解释为对交战国一方的偏袒,将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基于国际上对日本将进攻苏联的宣传和国内种种利害得失的考虑,于1937年9月14日宣布了“中立法”,规定:“合众国政府拥有的商船今后不得向中国和日本运输……武器、弹药和战争工具。”这就是所谓的不干涉政策。就连日本也承认:“如果美国对中日冲突运用中立法……这对我国无所谓,因为我国对国外供应军火并不感兴趣。可是对于中国,这将是致命的打击,因为中国所有这类的物资都要从外国输入” 。事实也正是这样,在美国执行“中立法”的三年中,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所消耗掉的四千万吨石油,有70%来自“中立”的美国,它用以制造枪炮所进口的废钢铁,90%以上是“中立”的美国所供应。 罗斯福也不得不承认:“对中日战争运用中立法,吃亏的是中国,占便宜的是日本。” 美国对中日战争采取“不干涉”的政策,有其险恶的用心。一方面,它可以利用战争同交战双方做生意,趁机掠夺中国的资源,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并希望中日双方互相消耗,等到两败俱伤时,再由美国出面收拾残局,迫使中日双方让步,以最小限度的牺牲,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另一方面,幻想借日本之手,扼杀中国人民日益觉醒的民族意识和革命浪潮,希望用牺牲中国的方法换取日本对苏联的进攻。在美国看来,如果中国有足够的力量驱逐日本人,它也能依靠自身力量驱逐其他外国人。同时,它对日本的所谓“反对为中国撑腰的大国”寄以极大的厚望。它希望“保全日本作为苏联的对立物存 Vo l.30 N o.3JO U RN A L OF ZHEN GZHO U U N IV ERSIT Y M ay.1997 收稿日期:1996-11-15

基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中国与加拿大合作前景研究(3版)

基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中国与加拿大合作前景研究 赵蜀蓉 (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四川成都 610054) 摘要:中加建交33年来,双边关系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同加拿大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加两国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而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两国经济增长与繁荣以及在应对恐怖主义、国际犯罪和环境恶化的挑战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合作基础。中国主张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安全上相互信任,经济上相互促进,文化上相互借鉴,实现共同发展,理应成为中加合作最重要的基础。中加关系应该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长期友好合作的典范。 关键词:中国;加拿大;合作;原则 中图分类号:D 8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5)01)0263)03 收稿日期:2004-09-12 基金项目:该文得到电子科技大学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编号:J X04649)。作者简介:赵蜀蓉(1966-),女,硕士,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 一、中加全面合作的政治及经济原则 随着中国入世,中国必然与其合作伙伴取得双赢局面,在世界经济贸易舞台上争取了一个完全平等的权利。温家宝总理就加强中加全面合作关系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继续加强两国高层及各个级别的交往,建立就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等战略问题进行磋商的部级协调机制;第二、加强双方在能源、环保、电讯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以资源换市场、以技术促投资,建立长期稳定、互利互惠的经济合作模式;第三、大力促进两国科技、教育、人才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第四、加强两国在维和、安理会改革等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上的沟通与协调,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中保持密切的磋商与合作,共同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四点建议实际上就是中加合作的基本策略,它代表了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中加关系,愿与加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它将促进加拿大全面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包括与中国西部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也将积极加强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 在经济上,由于中国承诺遵守规则,进一步开放市场,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发展空间,也向世界提供了十三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同时更为世界知名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提供了许多商机。中国仍将 加强全球区域经济合作,认真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履行入世承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将成为推动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 中加经济的合作应该不断把双方现有的优势变成双边经贸往来新的增长点,使两国及其企业从中得益。中加经贸交往应以双方主要互补产业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中国加入WTO 带来的良好机遇,使我国企业通过实现市场多元化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巩固扩大我在加拿大当地的出口市场,同时积极支持加方企业努力增加中国急需的资源性商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只有中加企业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得以不断深化,才能使中加政府、企业和人民从中受益。 二、中加全面合作的文化基础 从文化传统上看,中国和加拿大共同倡导的是一个各种文明和各种文化兼容并蓄,相互借鉴的社会;中国和加拿大主张的是一个所有国家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相宽容的大家庭;在此相似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和加拿大共同维护的是一个绚丽多姿的地球村。 中国自古就形成了热爱和平、善邻容恕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和为贵0,即天下太平、和睦相处最为重要。中国素来就是一个爱好和 263

《历史研究》美国史论文题录(1954-2004)

《历史研究》美国史论文题录(1954- 2004) 《历史研究》美国史论文题录(1954-2004) 2004年第4期 肖华锋:美国黑幕揭发运动:大众化杂志、进步知识分子与公共舆论 2004年第1期 彭小瑜:罗马天主教语境中的美国历史和民族——奥雷斯蒂斯?布朗森论移民的美国化 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马萨诸塞立宪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2003年第6期 王晓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政策及其影响 2003年第4期 王立新:美国国家认同的形成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 陈兼:张曙光著《经济冷战:美国对华经济禁运和中苏同盟》 2003年第3期 刘晓原:“蒙古问题”与冷战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2003年第2期 王铭:美国的亚洲移民史研究 2002年第3期 王立新:“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两种评价范式辨析

王旭:对美国大都市区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崔丕:美国《共同防卫援助统制法(1951)》的形成及其影响2002年第2期 牛军: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美苏国共关系 顾宁:关于亚洲冷战的中美对话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2002年第1期 李剑鸣:英国的殖民地政策与北美独立运动的兴起 白建才:近年来美国的冷战史研究 2001年第6期 梁茂信:当代美国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困境 2001年第3期 周钢、田吉贡:美国西部野马的驯养使用与保护 刘文涛、杨成良:十九世纪美国的德意志和爱尔兰移民之比较2001年第2期 王立新: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国民革命:二十年代中美关系新探高春常:英国历史传统与北美奴隶制的起源 2000年第4期 李剑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辩论及其意义 2000年第3期 任东来:1934—1936年间中美关系中的白银外交 2000年第1期 崔丕:美国经济遏制战略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 1999年第6期 郭沂纹:刘文涛著《伟大的解放者——林肯》 1999年第5期 杨奎松:美苏冷战的起源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美国的驴象之争

美国的“驴象之争” 驴象之争代指美国政治竞选,也是美国两党制的喻词。“驴子”是民主党的党徽,“大象”是共和党的党徽。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又称为“驴象之争”或“驴象赛跑”。民主党与共和党分别以驴和象作为自己的象征,源于德裔美国政治漫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的讽刺漫画。 两党简史 早在建国之初,美国就已出现了两大党派,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利益集团。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代表新英格兰各州金融和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权力集中于中央联邦政府,这是现今共和党的前身;以杰斐逊为首的反联邦派,代表南方大农场主及北方中等资产阶级利益,反对把权力集中于中央联邦政府,1794年更名为民主共和党,这是现今民主党的前身。这时两党的政治分歧多表现为杰斐逊和汉密尔顿的个人政治分歧,多少带有英雄崇拜主义色彩。19世纪初联邦派解体,反联邦派也发生分裂,其中拥护杰斐逊的民主共和党人正式建立民主党,而另一部分人组建国民共和党,1834年改名为辉格党。南北战争前夕,民主党和辉格党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而这两党的内部又并非铁板一块,原则分歧依然存在,表现在“保奴派”、“中间派”、“废奴派”的划分上。随着利益分歧的愈演愈烈,终于导致了新一轮的党派分化和重组。拥护奴隶制的民主党人和少数辉格党人组成了民主党,而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各派党人联合建立了新党——共和党。南北战争结束、奴隶制废除后,两党之间很少再出现重大争端,一直延续至今。在这种动态平衡中,两大党派的原则性利益分歧渐渐消失,1907年至1913年出任过驻美大使的英国人詹姆斯爵士曾把美国的两党比作两个瓶子,这“两个瓶子都贴有表明盛有某种液体的标签,但两个瓶子都是空的”。1968年总统候选人乔治·华莱士也曾说过,在两党之间“没有价值一角钱的区别”。因为消除了利益的差异,所以到底是哪一党执掌政权,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而事实上白宫的权杖也一直在两党之间轮流易手:自1861年以来,共和党当选总统18位,执政84年;民主党当选总统8位,执政56年(至克林顿2001年任满),其间竟没有任何一个第三党派得以执政。即便如此,两党对政权的垄断并未造成无党派人士生存空间的丧失,反而是日益开阔。在他们的冲击下,这两大党派因其自身弊端而导致的虚弱趋势更加明显,“最高层领导不力,中层组织虚弱,基层一盘散沙”。其中最具悲剧性也最富戏剧性的事例就是“水门事件”。在1972年争取连任的竞选中,尼克松在很大程度上绕过了共和党组织,而试图依靠他个人的组织即“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结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尼克松狼狈地从白宫卷起铺盖走人。关于美国这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情况,1874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创作了一幅政治讽刺画,他用驴表示民主党,象表示共和党。画中,两只动物分别坐在以白宫为支点的跷跷板的两端,忽上忽下,极富讽刺意味。不料,漫画问世后,两党出人意料地都欣然接受了这两种动物,因为民主党人认为驴子其实是既聪明又有勇气的动物,而在共和党人的心目中,大象却代表了尊严、力量和智能。后来,人们干脆就用“驴象之争”来形容美国的两党政治。 来历: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哈泼斯周刊》上,曾先后出现了政治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的两幅画,分别以长耳朵的驴和长鼻子的象比拟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后来,纳斯特又在一幅画中同时画进了象和驴,比喻当时的两党竞选。画中,两只动物分别坐在以白宫为支点的跷跷板的两端,忽上忽下,极富讽刺意味。不料漫画问世后,两党出人意料地都欣然接受了这两种动物:民主党人认为驴子其实是既聪明又有勇气的动物;而在共和党人的心目中,大象却代表了尊严、力量和智能。自此,驴和象就逐渐成为美国两大党的象征,两党也分别以驴、象作为党徽的标记。每到选举季节,海报和报纸铺天盖地是驴和象的“光辉形象”,竞选的会场上也时常出现充气塑料做的驴和象。 后来,人们干脆就用“驴象之争”来形容美国的两党政治。托马斯·纳斯特(Thomas Nast)。这位漫画家出生在德国,他的绘画作品为现代的山姆大叔(Uncle Sam)和圣诞老人形象奠定了基础。纳斯特在6岁时随家人搬到纽约市,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艺术天分。由于他生长在繁华的纽约,因此常常会在艺术作品中加入自己对政治和社会的理解。 1862年,纳斯特开始为《哈勃周刊(Harper's Weekly)》工作。1886年离开编辑部时,他在漫画中使用的驴和象已被确定为政党的标志,而且他本人也已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漫画家之一。早在他将驴子作为民主党的标志之前,纳斯特就已声名远扬,这主要是因为他曾用漫画描绘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战场上的恐怖景象,而且还用漫画帮忙打垮了纽约的腐败政客特威得及其同党(Boss Tweed ring)。请继续阅读,了解纳斯特是如何确立今天美国两大政党的著名标志物的。 想要弄清驴子是怎样成为民主党的象征的,您首先要对托马斯·纳斯特所处时代的政治情况有所了解。尤其要指出的是,纳斯特很鄙视在南北战争中同情南方的北方民主党人(Copperhead Democrats),他们从一开始就反对内战。纳斯特认为他们是反对统一的种族主义者,而且他们在北方有着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纳斯特于1870年发表了第一幅关于驴子的漫画,画中是一头驴子在踢一只死去的狮子。他在驴子和狮子身上分别写上了“Copperhead Press(意为在南北战争中同情南方的北方人所操纵的媒体)”和“Edwin M. Stanton(埃德温·M.斯坦顿,林肯的战争部长)”,埃德温·M.斯坦顿在漫画发表时刚刚过世。这幅漫画是对民主党媒体的直接回应,在纳斯特看来,这些媒体一直抱有反战思想,对斯坦顿很不尊重。 纳斯特的第一幅关于驴子的漫画。 1874 年,为了回应民主党人对共和党总统尤利西斯·S.格兰特(Ulysses S. Grant)的不满,纳斯特在他的漫画中再次使用了驴子。当时大家普遍认为格兰特想第二次连任总统,甚至有的民主党人还把他比作凯撒大帝,说他是个试图掌握皇权的贪婪独裁者,而纳斯特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他于1874年11月7日发表了题为“第三个任期的惊慌(Third Term Panic)”的漫画,影射民主党的媒体,尤其是《纽约先驱报(New York Herald)》,是一头披着狮子皮的驴子。画中驴子身上写着“Caesarism(意为专制统治)”,它把其他动物吓得四散而逃。从这幅漫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纳斯特看来,民主党的媒体不过是在制造恐惧——表面上看来它们是凶猛的食肉动物,实际上却是一群处于惊慌之中的愚蠢无害的动物。

美国两大党派

美国两大党派 美国的两大主要政党 (2008-11-05) 美国共和党 美国共和党(Republican Party) ,又称“老大党”,是美国两大政党之一,其标志是大象,代表色为红色。 共和党的前身为1792年成立的民主共和党。1825年,民主共和党发生分裂,其中一派组成国民共和党,1834年改称辉格党。1854年7月,辉格党与北部民主党和其他反对奴隶制的派别联合组建了共和党。 1860年11月,共和党领导人林肯当选总统,该党首次执政。南北战争中,共和党政府领导北部军民粉碎了南部奴隶主的叛乱,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联邦统一,从而赢得巨大声望。战后,该党连续执政20年之久,先后由约翰逊、格兰特、海斯、加菲尔德、阿瑟出任总统。1884年,共和党在总统选举中失利。 1889年,共和党的哈里森出任总统。此后40多年里,共和党人麦金莱、罗斯福、塔夫脱、哈定、柯立芝和胡佛曾先后出任总统,执政达28年之久。胡佛之后,该党连续在野20年。1953年至1961年,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连续担任两届总统。此后,美国进入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交替执政时期。共和党人尼克松、福特、里根和老布什先后任总统。2001年,乔治·沃克·布什出任总统,共和党再次执政,2005年1月布什连任。 与民主党相比,共和党在社会议题上倾向保守主义,经济上主张自由主义,与企业界关系紧密,但很少获得工会组织的支持。共和党支持低税收,在经济议题上主张限制政府规模和支持商业发展;在一些社会议题如堕胎上共和党则支持政府介入。在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方面,共和党立场强硬。 共和党没有固定政纲,只有适应每次大选需要的竞选纲领。共和党党员多数是不固定的,凡在选举中投票选举该党总统候选人的选民都被认为是该党党员。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主要工作是推选该党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通过党的竞选纲领,选举党主席。共和党的常设最高机构是全国委员会,由主席领导,每年召开两次会议。 美国民主党 美国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 是美国两大政党之一,其前身是托马斯·杰斐逊在1792年建立的民主共和党。19世纪初,该党发生分裂,其中一派自称国民共和党,后改称辉格党;而以安德鲁·杰克逊为首的另一派在1828年建立民主党,并于1840年正式定名,成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政党。 2004年7月26日,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在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召开。 近几十年来,民主党倾向于推行中间派经济政策和具有改革性的社会政策,并认为政府应在减贫和社会救助等问题上发挥作用。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政策分析

Analyses of American President Trump’s Policy towards China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政策分析 1. Introduction On January 20, 2017, Donald Trump sworn in as the first African-American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itnessed this unforgettable moment in American history. Trump took office with high expectation from the people and ushered in “a new era of Trump administration”. So now people from everywhere follow closely how he will honor the campaign commitment of “new” and “change” after the election and restore America’s leadership and how he will handle foreign policy. And up till now, we can tell, 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Sino-US relations have been emerging a series of positiv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Washington will continue to stress the China relationship as “the most important bilateral bond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work toward a “more active and constructive” in-depth partnership in all directions. But we also realize that the foreign strategies of the U. S. are affected and restricted by complex factors, bilateral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has not been fully resolved because of Trump’s coming to the power.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realism theory and will focus on the hot topic of chang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ump’s China policy together with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before us. 2. President Trump’s Policy towards China 2.1 Trump sees the two countries’ relationship as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his point of view, “China is neither our enemy nor our friend, they are the competitors”. Therefore, he advocated that, in one hand, enhancing US’s own competitiveness as well as Sino-US should expand the areas of cooperation. In The Next American Century, Trump comprehensively expressed his views on Sino-US rela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he stressed the consistency these two nations had in security interests and Sino-US should keep the partnership and shoul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On the other hand, he said, “I will put the diplomatic center to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including China. Apart from the reason of the economic growth in this region, many hot spot issues and potential issues are still needed for us to face in the diplomatic policy.”2.2 George Bush took office in 2001 with a deep-seated prejudice against China. His public definition of China is quoted as “strategic competitor”. While by contrast, it is another story with the Trump team, which makes a good start for relations with Beijing. Both the new president and 7-1

美国1949前对华政策概要汇总

1913年到1921年,在伍德罗·威尔逊就任美国总统的八年间,是世界和中国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变化无常的现象。从美国为欧美列强中第一个承认中华民国的政府,变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政府;从威尔逊以“借款的条件近乎损害中国本身的行政”为由退出老国际银行团之后,又主动发起组织垄断范围大大超过老国际银行团的对华贷款新国际银行团;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邀请中国采取与之相同的对德绝交行动后,又反对中国对德宣战,对巴黎和会上从支持中国直接收回山东权益而变为同意日本继承德国战前在山东的权益;在高唱同情中国的民主运动的腔调下,又处处压制中国的民主运动等具体问题着手,对它们进行了逐个探析。在对这些历史问题进行叙述分析中说明了美国对华政策不是简单的双边关系的一种反映,而是与在华拥有特殊利益的欧洲列强和日本发生直接利害冲突的多边国际关系的反映,从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美国在这一重要时期的对华政治、经济政策。 1949年以前的美国对华政策具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以经济扩张而非领土扩张为主,并以经济扩张来扩大其在华政治影响;二是始终站在中国国内革命运动的对立面;三是始终重视中国在其整个对外政策中的地位.把握美国对华政策的上述历史特征,对于研究今天的中美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战后初期(1945-1949),多种因素导致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自相矛盾.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证这些因素:1.美国对意识形态和美蒋特殊关系的考虑;2.美国对国共两党力量的重新估计和对苏联的顾忌;3.中美两国人民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反对和美国对自身力量局限性的认识. 抗战时期,因为都是同盟国,美国对华主要是提供军事和物资方面的援助 内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是扶蒋反共,给蒋介石政府提供大量军事支援 由于当时中国长期处与战乱时期,所以经济和文化上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但同时美国也对中国的主权大肆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就是国民政府与美方签定的不平等条约,造成中国的主权被大量破坏,美国货充斥市场,排挤国货,使中国民族资本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银行关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工人失业等 但美国同时也帮助中国勘测了三峡,并向中国提供建设技术 中美关系的发展分析 (1)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的利益,主张逐步结束中美对抗的局面,着手调整对华政策;中国政府为了抵御来自苏联的威胁,减少解决台湾问题的障碍,也准备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美国改善关系。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从此,中美两国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间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4)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3.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1)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偏祖台湾,妄图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阻碍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这严重地影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中国与加拿大西洋参栽培方法的比较资料

中国与加拿大西洋参栽培方法的比较 杜英烈李凤华张福营 1、加拿大西部西洋参栽培概述 加拿大西部西洋参栽培地域,指加拿大的西海岸温哥华、蒙特利尔至魁北克省的种植西洋参场,大约200多个种植场,种植面积约占加拿大西洋参种植总面积的60%。温哥华市为华人居住在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这一区域为加美边境以北200-300公里,大江沿岸,山坡岗地,有丰富的水源。地势较平坦,坡度不大,20°以内,很多场地不超过10°。 这一区域土壤红、黄粘土质,机翻地平整耙细、耙平,掺有特地破碎的碎石块,2-3cm大小。一块参地可达10至数拾公顷。参棚为黑色聚丙稀双透棚(又透光又透雨),离地面2米高,水平扯挂,通长、宽连接,可达100-200米以上。参棚内,人、机械可以直立,直接操作。每10米间隔一趟喷 水管路,每10米一个喷头,大约每一喷水喷头幅射30平方米左右。水中有肥、农药,包括调整土壤的pH值,一次由 喷水中解决、调整。4年生的西洋参植株可达60-70cm高, 保苗率平均85-90%。 参棚的连接,均采用标准件组合。立柱为方钢不锈钢立柱,机械打桩柱,拉线、拉杆(螺旋杆)拉环和聚丙稀黑色网

眼膜大约2×4米,横、竖可以接挂,十分便利,拉力极强,耐晒、耐腐性能5-6年没问题。喷灌的水源是从大江中提到山上蓄水池中,再调配适宜、自然压下进人参地。 7月21日的播种现场会,也是别开生面。一律机械化,7,8个人,7,8台机械,效率确实很高。牵引动力均是24型4轮小拖拉机。播种全部机械播种,从平整的土地上开始:1、拖拉机带动小型做参床设备开沟,2米挂串,①4米床面,两床间距0.6米;②平整参床设备,将床表面整平压实; ③播种机开过,自动开沟点播,6 × 6 cm等距;④麦秸草垛一捆,边粉碎边撒在播种后的参床面上,大约1 cm厚; ⑤洒水机紧随其后,均匀地给参床洒水、保墒;⑥机械夯打立桩柱,人工紧线,挂网等。现场播种50分,播种5趟参床,2米×5米=10米,长度30米,床面1.4米有效操作面,即210平方米。在短短50分内播种、履草屑、洒水、做棚均得以完成,效率确实高。加拿大西洋参起收亦是大型起收参机,铲下参床全部进人机械,筛分西洋参,土壤漏下等。这就是加拿大西部地区九十年代西洋参新式栽培方式。 西洋参的栽培与加工 美国人参,当地称为花旗参,分“野生参”和“种参”。前者为野生,后者为人工栽培。人工栽培的方法如下:

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联合国代表席位的恢复_袁小红

2007/3 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联合国代表席位的恢复 袁小红 摘 要:从1949年中国代表权产生开始,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历程前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等待尘埃落定”阶段、“暂缓讨论”阶段、“重要问题”阶段及“双重代表权”阶段,在这个艰难的历程中主要的阻力来自于美国,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最终在1971年重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关键词:联合国;中国代表权;美国对华政策中图分类号:K 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7)3-215-03 作 者: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湖南,长沙,410082 从1949年建国到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代表进入联合国,台湾的“中华民国”丧失了其在联合国的位置。时过境迁,当年被联合国驱逐出联合国的台湾当局,在民进党的统治下又妄图重新进入联合国,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这不仅违反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而且也是对当年联合国的决议的公然对抗。本文拟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的始末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历史的重温,帮助人们更清楚地看到民进党的这种企图是注定要失败的。 一 中国代表权问题的产生 1945年6月26日,世界50个国家的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宪章制订会议的153名代表,怀着对永久和平的期盼,代表各自国家和人民庄严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建立了联合国。中国以创始国的身份参加了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巨变。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政权在短短几年里就丧失了其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同时也就丧失了在联合国代表中国的法理基础和事实根据,理应由新中国来取代原国民党政府在联合国的代表席位,联合国里的中国代表权问题因而产生。 1949年11月15日,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致电第四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和联合国秘书长赖伊,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否认目前正出席本届联合国大会的所谓‘中国国民政府’派遣的蒋廷黻所领导的代表团的合法地位,认为他们已经不能代表中国,并无权代表中国人民在联合国组织中发言”,正式要求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与精神,立即取消‘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继续代表中国人民参 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以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① 。 联合国于1949年11月18号收到这一电报,但将其视为非联合国成员国政府的电报而没有分发给各成员国。也就是 说这一问题被暂时搁置了。② 1950年1月联合国召开安理会 会议,1月8日,周恩来外长再次致电联大主席罗慕洛和秘书长赖伊,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认为“中国国民党反动残余集团的代表留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非法的,并主张将其从安全理事会开除出去”③ 。这一次联合国秘书长收到电文后,将其抄送了安理会全体理事国。1月19日,周恩来外长又照会联大主席罗慕洛和秘书长赖伊,通知他们新中国已经任命张闻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会议和参加联合国工作、包括安全理事会的会议及其工作的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同年9月17日,周恩来外长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再次要求第五届联大立即驱逐国民党残余集团的非法代表,并“请立即办理一切必要手续,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得以出席此次联合国大会。联合国第五届大会如无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或竟容留中国国民党反动残余集团非法‘代表’在内,则其所作的一切与中国有关的决议,均将是非法的,因此也将是无效的”④ 。从这一系列外交举措可以看出,新中国尽管刚刚建国,千头万绪,百废待举,但并没有忽略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而是一开始就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对进入联合国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 二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艰难过程 从向联合国提出第一个电报之时,新中国开始了历时二十二年的重返联合国的征程。在这个征程中的主要障碍来自于美国。围绕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美国政府的政策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不同阶段: (一)等待“尘埃落定”阶段(1949年10月到1950年6月) 针对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出现,美国于1949年12月底制定了一个方案:如果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中国席位问题,只要美国还承认蒋政权,就应投票反对以新中国取代国民党政权所占据的席位,但是这个问题应作为程序问题,因此将不使用否决权,也反对国民党政府代表使用否决权。 这一政策和美国政府当时对中国事态的总的态度是一致的。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等待观望,一切等待“尘埃落定”。美国一方面出于颜面考虑,表示反对驱逐国民党代表;另一方面它的这种反对是消极的,甚至准备接受国民党被驱逐出联合国的可能性。毕竟那时甚至连国民党政权的完全垮台都已在美国的预期之中。代表国民党任驻美大使的顾维钧就认为:“美国之所以要坚持认为这是程序问题, DOI 牶牨牥牣牨牰牥牭牴牤j 牣cn ki 牣cn 牬牫牠牨牥牥牳牤c 牣牪牥牥牱牣牥牫牣牥牱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