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

区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3.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学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

5.认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

2.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

2.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3.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

教学难点:

1.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对比成都平原和长三角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是说苏州、杭州景色很美,就像天堂一样。

教师:不错!这里有我国着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宛若人间仙境。这里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在这里,人们可以泛舟河湖,漫步园林古镇,尽情领略江南景色的美好;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经济的发达与繁荣。苏杭就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节课我们就到那里看一看。

【设计意图】

着名作家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同学们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上就学过了,他们并不陌学生。用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导入新课,学生们会感到很亲切,有似曾相识之感,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很快融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请大家齐读教学目标,认真领会,然后带着目标学习本课。

教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请大家读图,结合P50——51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1、指图说出长三角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对本区的地理位置作简要的评价。

3、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4、本区为什么被称作“鱼米之乡”

5、本区交通状况如何?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学习的是长三角的概况,题目难度都不大。学生读图看课文基本上都能解决。通过自学,学生对长三角的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锻炼了学习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学生指图介绍)1、纬度位置:30°N——°N

2、海陆位置:长江下游,濒临黄海和东海。

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京杭运河、南北铁路干线,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学生指图介绍)3、本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4、本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同时,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着名的“鱼米之乡”。

5、本区地处江河交汇之处,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京杭运河沟通南北,自古水运发达。京沪铁路和沪杭铁路交汇于上海,加上高铁和高速公路的迅速普及使得本区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河流对本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一下都有哪些影响呢?(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小组讨论)

(在老教师指导下完成)

【设计意图】

这是一道相对开放的题目,让学生了解区域内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让他们合作完成,老教师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只要合理即可)

1、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

2、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

3、沿河港口多,便于发展造船业;

4、为工业发展提供水源,且有利于工业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5、为居民学生活提供水源,有利于提高学生活质量。

6、河流众多,淡水丰富,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P51活动题第1题答案)

教师(展示都江堰灌区图和都江堰图):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形成。下面大家阅读P52的图文资料,分小组合作探究:岷江和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完成活动题第2题。(把学生分成两小组,分别探究(1)、(2)两小题,然后小组间交流,老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在老教师指导下完成)

【设计意图】

这两道题目讨论的是河流和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对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我安排学生课前先搜集资料,进行初步的探究,课上再分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得出正确的结果。老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

【教师精讲点拨】

1、岷江流经成都平原的西部,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作物的学生长;但是降水量多的年份,河水猛涨,也会淹没成都平原大片的农田,造成水灾。

2、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

(P52活动题第2题答案)

教师:处在河流的不同河段,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请大家读图和,以成都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为例,说一说河流对它们的影响有什么不同?(结合刚刚学过的内容,认真讨论总结,请同学发言,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

【设计意图】

这道题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完成1、2两题的基础上再做相对就容易了。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己讨论解决,锻炼他们的思考、分析、总结能力。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上游成都平原:河流为区域发展提供水资源、水能资源;

下游长江三角洲:河流为区域发展带来水资源、水路交通、渔业的便利。

【转承】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自古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目前,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部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教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请大家读图和P52——54 的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分别找出人口超过500万和超过100万的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哪一个?试介绍1——2个本区城市。

2、这些城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3、本区经济发达,有我国最大的沪宁杭工业基地,说一说本区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

4、长江三角洲是如何对内陆以及全国的经济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这几题旨在使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情况,难度不大,部分内容以前也有所接触。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思考总结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1、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上海、南京、杭州。最大的是上海。

人口在100万——500万的城市:江都、扬州、如皋、镇江、南通、无锡、苏州、江阴、常熟、宁波、湖州、启东、宜兴等。

学生介绍1——2个城市(略)

2、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京杭运河沿岸)

3、本区发展经济的优势:

农业方面: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水热充足,雨热同期③河湖密布,灌溉便利

工业方面:①地理位置优越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工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④科技水平高⑤劳动力丰富,素质较高。

4、以长江为纽带把长江三角洲和西部广大地区连接起来,向西辐射,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位于沿海居中位置依靠海运把南北连接起来,向南北辐射;通过长江众多的南北支流和南北铁路干线把南北和内地连在一起,对全国经济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初中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第一课时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充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指导小结,达到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地理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静静欣赏歌曲:《江南水乡》。 师:

花桥碧水弯/江堤柳丝长/ 微风轻吻荷塘/醉我江南水乡/ 竹篙轻轻点/小船入画廊/ 一曲丝竹小唱/醉我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人间天堂/ 香喷喷的日子/粉嘟嘟的船娘/ 仿佛幽梦弥漫唐宋清香/染你一身芬芳…… 同学们,一曲《江南水乡》,你醉了吗?未到江南,心到江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领略这片令人梦牵魂绕的人间天堂。 【新课教学】 一、位置与范围 【探究一】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图(如下图),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地区。 【探究二】 读“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如下图),探究: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提示:从沟通东西、联系南北和对外交流几方面展开讨论。) 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东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地区可以依托长江水运,沟通东西部地区;依靠沿海航运,联结南北方地区;通过远洋航线,加强对外经济交流。 2长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 【承转】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优秀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6.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指导小结,达到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地理图片、地图、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静静欣赏歌曲:《江南水乡》。 师: 花桥碧水弯/江堤柳丝长/ 微风轻吻荷塘/醉我江南水乡/ 竹篙轻轻点/小船入画廊/ 一曲丝竹小唱/醉我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人间天堂/ 香喷喷的日子/粉嘟嘟的船娘/ 仿佛幽梦弥漫唐宋清香/染你一身芬芳…… 同学们,一曲《江南水乡》,你醉了吗?未到江南,心到江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领略这片令人梦牵魂绕的人间天堂。 二、新课教学: 1.位置与范围。 探究一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图(如下图),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地区。 探究二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3.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学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 5.认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 2.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 2.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3.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 教学难点: 1.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对比成都平原和长三角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是说苏州、杭州景色很美,就像天堂一样。 教师:不错!这里有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宛若人间仙境。这里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在这里,人们可以泛舟河湖,漫步园林古镇,尽情领略江南景色的美好;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经济的发达与繁荣。苏杭就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节课我们就到那里看一看。 【设计意图】 著名作家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同学们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上就学过了,他们并不陌学生。用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导入新课,学生们会感到很亲切,有似曾相识之感,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很快融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请大家齐读教学目标,认真领会,然后带着目标学习本课。 教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请大家读图,结合P50——51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1、指图说出长三角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对本区的地理位置作简要的评价。 3、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4、本区为什么被称作“鱼米之乡”? 5、本区交通状况如何?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学习的是长三角的概况,题目难度都不大。学生读图看课文基本上都能解决。通过自学,学生对长三角的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锻炼了学习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学生指图介绍)1、纬度位置:30°N——32.5°N 2、海陆位置:长江下游,濒临黄海和东海。 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京杭

初中地理_“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利用地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能根据相关地图分析长江三角洲自然特征与风土民情之间的关系。4.结合图文材料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从地理景观图片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图片说明地理问 题的能力。指导学生用地理语言描述或解释地理景观图片所反映的地理现象。 2.能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自然环境所包含的要素),具体 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与当地风土民情之间的关系。 3.学习地理方位词在地理原理描述中的应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利用相关地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与当地风土民情之 间的关系。 2.以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为例,分析总结河流对区域发展的

作用。 【教学难点】 1.选用合适的地图,用准确的地理语言描述自然环境与当地风土民情之间的关系。 2.利用地图和方位词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古语说“江北虎啸龙吟,江南杏花春雨”,仅一江之隔,南北景观差异怎会如此之大?今天,咱们就从地理的角度走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去欣赏它的自然风光,去品味它的风土民情。 (设计意图:通过南北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出示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利用地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能根据相关地图分析长江三角洲自然特征与风土民情之间的关系。4.结合图文材料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位置和范围】 1.走进一个区域,我们首先认识它的位置和范围,请同学们指图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3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分析同城效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 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这块富庶之地。又称长江三角洲为“鱼米之乡”,漫步这里,即可以欣赏到秀美的水乡景色,又可以体会到江南古镇的静谧和古朴,这是一幅怎样的人间仙境?让我们一同走进长江三角洲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中新网绍兴2013年7月18日电:浙江嘉绍大桥暨南北接线通车,历经四年多建设的嘉绍跨江大桥正式建成。 老师:请问浙江嘉绍大桥通车有什么意义? 学生:缩短两座城市距离、促进两地经济的发展】回答的很好,嘉绍大桥建成通车,不仅缩短上海前往绍兴以及浙江南部和中部地区等地的车程,减轻浙江交通要道——杭甬高速的车流压力,同时将大大缩短杭州湾两岸的时空距离,充分发挥上海龙头辐射作用,推进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老师: 思考讨论: 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其核心城市是哪个?两分钟】 学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规模总量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核心城市是上海。不错,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的经济开放区之一。 要详细了解长江三角地区,需要我们从江河交汇之地、城市群以及水乡文化特色的形成三个方面来认识长三角,今天我带领大家重点学习江河交汇之地。 一、江海交汇之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掌握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3.能够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阅读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教材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江海交汇之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掌握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阅读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人地关系的整体性。 2.引导学生作比较,认识区域差异,加深对本区区域特征的认识。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一名同学朗读教材49页第一段的文字,将学生带入长江三角洲这一地区的学习中,然后提问学生,说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印象。学生自由分享,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讲授新课] 一、江海交汇之地(板书) 1.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7.13,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致范围(板书),并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读图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板书:(一)地理范围:上海、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发表小组看法教师给予指导: ◆气候: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地形: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 ◆土壤:肥沃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江海交汇之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江海交汇之地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掌握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3.通过教材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出示目标】(熟悉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学生齐读目标。 【情境导入】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图片。这里有秀美的水乡景色,有静谧、古朴的园林和古镇,还有繁华热闹的现代化都市。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这块富庶之地。同学们想不想去人间天堂感受一下?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自主学习快乐收获】(学生独立完成,标记重难点)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49-52页,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的自主探究部分; 2.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发现并记录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细读教材,勾画出重点、疑点内容。(分不同颜色进行勾画,并注意标注) 【自学检测】(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1.多媒体出示自主探究答案,学生更正并提出疑难问题; 2.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中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及重要城市。(图文结合,锻炼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回忆旧知】(通过回忆南方地区的旧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承转: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之地,现在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那么它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 1、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探究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并适时从沟通东西、联系南北和对外交流几方面展开讨论)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基础练习题(解析)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 ) A. 珠江三角洲地区 B. 辽中南地区 C. 长江三角洲地区 D. 京津唐地区 2.该地区有著名的“外滩” 著名人文旅游胜地,夜色迷人,吸引国内外大量游客前往旅游观光。 该城市是指( ) A. 杭州 B. 上海 C. 苏州 D. 南京 3.下列能反映该地区特色景观的是( ) A. B. C. D.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许多人不在居住城市工作,每天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回答下列各题。 4.图1所示区域最大的核心城市是() A. 杭州 B. 上海 C. 苏州 D. 南京 5.图2这种生活方式主要依赖的是() A. 经济的快速发展 B. 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C.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D. 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6.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对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下列属于上 海优势条件的是 ①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②全国政治中心③重要的金融中心 ④重工业基地⑤商业中心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7.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关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 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B. 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C. 河流冲积形成河流三角洲,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平坦的地形和肥沃的土壤 D. 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只有“利”没有“弊” 8.下列旅游景点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 苏州园林 B. 大三巴牌坊 C. 布达拉宫 D. 国家体育场(鸟巢) 读下图“某城镇周围环境示意图” 9.以下农业布局正确的是() A. ①养鱼虾,②种蔬菜,③种果树,④种小麦 B. ①种蔬菜,②养鱼虾,③种果树,④种小麦 C. ①种小麦,②种果树,③养鱼虾,④种蔬菜 D. ①种小麦,②种果树,③种蔬菜,④养鱼虾 10.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是() A. 多分布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B. 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C. 都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 D. 多分布于内陆城市,呈现出沿大江大河分布的特点 11.关于我国工业分布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南沿海工业中心多,长江沿岸工业中心少 B. 我国西部地区无现代化工业 C. 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 D. 近些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缓慢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形成了“弓箭型”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读 图,完成问题。 12.图中“弦”①主要是指 A. 京沪线 B. 宝成—成昆线 C. 京广线 D. 沪昆线 13.关于图中甲与乙、丙与丁的经贸往来,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乙提供国际贸易平台 B. 丁为丙提供充足的煤铁资源 C. “黄金水道”促进丙与丁的商贸流通 D. 乙为甲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 2014年7月8日,天猫无人超市在杭州落地,主打“即拿即走,无需掏出手机和现金”的支付企业,购物分三步,第一,刷脸进店--将对消费者进行快速面部特征识别,身份审核,绑定消费者支付宝完成刷脸进店;第二,选购商品--如果对着商品微笑,还能有不同程度的折扣;第三,带着商品直接出门,无感支付--当消费者出门时,系统将通过消费者的支付宝,自动扣除消费金额,快速完成支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2课时【教案】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掌握对区域经济分析的一般认识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示图片资料,探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认识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养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策略 充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指导小结,达到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教学准备 地理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红楼梦》里有两句话,“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指的就是这个地区。时至今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又如何呢? 【新课教学】 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探究一】认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特点。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本P53图7.19《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地位? 2、找出主要城市,讨论城市群的分布有哪些特点? 3、阅读材料,学生介绍上海的印象,了解浦东开放开发二十几年的巨大变化。 老师活动: 指导学生分别找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数量。讲授分析城市群的地位。 展示上海的图片、或课件视频,给学生作相关的介绍。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位: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我国经济发展最高的地区。 (2)著名古城:南京、杭州、苏州、扬州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地区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6.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充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指导小结,达到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地理图片、地图、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江南水乡》。 师: 花桥碧水弯/江堤柳丝长/ 微风轻吻荷塘/醉我江南水乡/ 竹篙轻轻点/小船入画廊/ 一曲丝竹小唱/醉我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人间天堂/ 香喷喷的日子/粉嘟嘟的船娘/ 仿佛幽梦弥漫唐宋清香/染你一身芬芳…… 同学们,一曲《江南水乡》,你醉了吗?未到江南,心到江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领略这片令人梦牵魂绕的人间天堂。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第1课时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长江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图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这是我国的哪条河流,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她的那些气息?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板书) 1.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0 探究: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特点 过程:学生读图—个人思考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1,结合课文。 小组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间交通联系有什么特点? 师生归纳总结。 3.根据图文活动分析: (1)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有哪些优越的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3)长江三角洲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师生归纳总结 4.课堂小结 5.作业布置 【自主学习】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______,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_____省东南部、___市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2)在图7-30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3)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和“丝绸之乡”。 (4)人口和城镇_____,工商业_____,经济基础雄厚。 (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6)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交通运输发达,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分别指哪些城市?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 (2)让学生理解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图7-32、7-33,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以及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播放上海2011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相关视频,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难点 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整个长江三角洲龙头在哪里?你知道“船出长江口”谜底吗?学生···好,现在我们就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9页,结合图7-32、7-33,分析: 1.上海的城市性质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国内和国际地位? 2.上海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①工业高度发达②对外依赖性高③现代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 浦东的开发对上海的发展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 学生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1.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 区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3.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学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 5.认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 2.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 2.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3.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 教学难点: 1.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对比成都平原和长三角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是说苏州、杭州景色很美,就像天堂一样。 教师:不错!这里有我国着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宛若人间仙境。这里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在这里,人们可以泛舟河湖,漫步园林古镇,尽情领略江南景色的美好;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经济的发达与繁荣。苏杭就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节课我们就到那里看一看。 【设计意图】 着名作家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同学们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上就学过了,他们并不陌学生。用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导入新课,学生们会感到很亲切,有似曾相识之感,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很快融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推进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请大家齐读教学目标,认真领会,然后带着目标学习本课。 教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请大家读图,结合P50——51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1、指图说出长三角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对本区的地理位置作简要的评价。 3、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4、本区为什么被称作“鱼米之乡” 5、本区交通状况如何? (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学习的是长三角的概况,题目难度都不大。学生读图看课文基本上都能解决。通过自学,学生对长三角的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锻炼了学习能力。 学生展示学习结果: (学生指图介绍)1、纬度位置:30°N——°N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1教学内容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1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运用长江三角洲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读图分析和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江海交汇之地的地理位置优越性。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长江三角洲的视频资料,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展示一段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关注。 问:影片中所描述的区域在哪里?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自然环境优越物产富饶,经济繁荣发达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的“金三角”,本课就让我们走进这里来一个深度了解。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学生观察图7.1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 ⑴说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和位置(长江几角洲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⑵该地区的地势如何?(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⑶该地区的气候属于什么类型?有何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2、结合图7.1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说说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最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大米产量高,加上这里河网密集水域面积大,淡水养殖在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里的人们生活主食以大米为主,喜食水产,因此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 3、结合图7.13读图找到“海”“江”,理解“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结合图7.15,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4、学生思考:长江三角洲有些什么优势?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自然地理优势、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地理优势: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部地区,是长江的入海口,河海相连,水上运输便利,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水源充足,适合居住和发展农业;社会经济: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作支撑;交通设施发达,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产品能通过便利的交通出口到世界各国和国内的大部分地区。) 5、活动: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补充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⑵根据图文资料认识河流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3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分析同城效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 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这块富庶之地。又称长江三角洲为“鱼米之乡”,漫步这里,即可以欣赏到秀美的水乡景色,又可以体会到江南古镇的静谧和古朴,这是一幅怎样的人间仙境?让我们一同走进长江三角洲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中新网绍兴年月日电:浙江嘉绍大桥暨南北接线通车,历经四年多建设的嘉绍跨江大桥正式建成。 老师:请问浙江嘉绍大桥通车有什么意义? 学生:缩短两座城市距离、促进两地经济的发展】回答的很好,嘉绍大桥建成通车,不仅缩短上海前往绍兴以及浙江南部和中部地区等地的车程,减轻浙江交通要道——杭甬高速的车流压力,同时将大大缩短杭州湾两岸的时空距离,充分发挥上海龙头辐射作用,推进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老师: 思考讨论: 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其核心城市是哪个?两分钟】 学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规模总量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核心城市是上海。不错,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的经济开放区之一。 要详细了解长江三角地区,需要我们从江河交汇之地、城市群以及水乡文化特色的形成三个方面来认识长三角,今天我带领大家重点学习江河交汇之地。 一、江海交汇之地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课后反思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 区课后反思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汇报课课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七章《南方地区》一个典型地区,本课主要是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包括长江三角洲是江河湖海汇集之地以及长江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本课的内容还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整堂课我主要运用学生学为主,老师教为辅的方式,更多的是给学生增长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课堂亮点 1.运用神话故事《白蛇传》导入课堂,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兴趣。 2.整堂课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过程中以学生学为主老师辅助式教 学,学生对知识能够很好的掌握。 3.运用了比较法教学,对课本的重点知识点进行了深度挖掘。 4.对课本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5.通过整堂课学习,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了学生对祖 国大好河山河对母亲河“汉江”的热爱之情。 三.存在问题 1.略有紧张情绪以致语音表述不是非常准确,略带重复性语音。 2.整堂课地理地图册使用过少,地理注重“文图不分家”,需要让学 生多看地图册,熟悉运用地图册。 3.说课环节太过简练,没有突出整堂课重点。 4.应多挖掘教材,注意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转化成能力考点。 5.由于时间上没有精准把握,以致最后没有进行巩固练习。

四.今后的工作设想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这一课通过课前长时间的准备,以及对教材深度的挖掘,整堂课完整的进行下来,并且使教材重点得到了突出,难点得到了突破。但课堂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就此问题我对我今后工作进行了以下规划: 1.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备课,了解学生的学情,深度挖掘教材从而设 计出优质的教学流程和合适学生的授课方式,做到科学备课,有效备课。 2.课堂的45分钟十分重要,课前要提前进班和学生互动对新课的教 授做好准备工作,整堂课贯穿流畅,懂得随机应变,注重师生互动,并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广泛阅读地理方面各类书籍,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容量得以扩充。同 时也要不断补充其他方面理论知识,丰富自己,做到多听,多看,多写。 4.虚心接受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以及同事们的指导和帮助,多听老教师 以及优秀同事的课,取其精华,从而不断改进业务水平。 5.平时注重和学生的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和教学目标的 完成。 6.每节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沿江沿海,南北居中交汇的区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课以《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为课题,主要分析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及影响因素。这两个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是本节内容的主线,也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本案例将当前的经济危机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外向型经济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地形、自然条件特征、发展的优势,及上海的三重身份、作用和作用的体现。同时,欣赏长江三角洲的旅游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初步了解河流带动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人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地形、自然条件特征、发展的优势,及上海的三重身份、作用和作用的体现。 【教学难点】 1、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2、经济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教学目标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这块富庶之地。又称长江三角洲为“鱼米之乡”,漫步这里,即可以欣赏到秀美的水乡景色,又可以体会到江南古镇的静谧和古朴,这是一幅怎样的人间仙境?让我们一同走进长江三角洲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中新网绍兴2013年7月18日电:浙江嘉绍大桥暨南北接线通车,历经四年多建设的嘉绍跨江大桥正式建成。 老师:请问浙江嘉绍大桥通车有什么意义? 学生:缩短两座城市距离、促进两地经济的发展】回答的很好,嘉绍大桥建成通车,不仅缩短上海前往绍兴以及浙江南部和中部地区等地的车程,减轻浙江交通要道——杭甬高速的车流压力,同时将大大缩短杭州湾两岸的时空距离,充分发挥上海龙头辐射作用,推进环杭州湾产业带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老师: 思考讨论: 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其核心城市是哪个?两分钟】 学生: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规模总量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核心城市是上海。不错,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的经济开放区之一。 要详细了解长江三角地区,需要我们从江河交汇之地、城市群以及水乡文化特色的形成三个方面来认识长三角,今天我带领大家重点学习江河交汇之地。 一、江海交汇之地 首先:要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地理位置:位于是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是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的条件。 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这里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河网密集,胡泊星罗,向我们熟悉的农夫山泉矿泉水就来自于这里的千岛湖,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老师: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请问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河流对这一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有利于农业发展,提供丰富的饮用水资源,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 这位同学主要是从有利的一面进行回答的,河流对这这一地区的影响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利的方面: (1)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丰富的工业用水,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2)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丰富的饮用水源,有利于人们生活, (3)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 (4)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对外联系。 弊端: 河流在水丰期容易泛滥成灾,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命财产带来威胁和破坏。 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52页的文字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预习学案

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长江三角洲区的内外联系 教材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涉及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本节教材包括“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区际经济联系是指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由于区域经济是开放的,所以,任何一个区域都会与其他区域发生经济联系。从系统的角度观察,区际经济联系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来看,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需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第一,区域之间的互补性。即相关区域之间必须存在对某种商品、技术、资金、信息或劳动力等方面的供求关系。从根本上讲,只有区域之间具有了互补性,才有建立经济联系的必要。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与互补性成正比。第二,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即区域之间进行商品、资金、人口、技术、信息等传输的可能性。一般地,可达性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越长,进行经济联系就越不方便,为此的投入也会增加,因而,可达性就差;反之,可达性就好。二是,被传输客体的可运输性。可运输性与被传输客体的经济运距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受经济支付能力、时间、心理等方面的限制,各种商品、人口、技术等的经济运距是不相同的,亦即它们的可运输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被传输客体

的可运输性越大,则可达性也大。三是,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政治、行政、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障碍。如果区域之间存在经济保护壁垒、文化隔阂、政治和社会方面的矛盾或冲突,那么,可达性就差。反之,区域之间各方面的关系良好,那么可达性就好。四是,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交通联系方便、通畅,则可达性好;否则,可达性差。总之,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与可达性是呈正向关联的。第三,干扰机会。这是指两个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了来自其他区域的干扰。因为,区域之间的互补性是多向的,亦即一个区域可以在某个方面与多个区域同时存在互补性,它究竟与哪个区域实现这种互补性,取决于它们之间互补性的强度,强度越大则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及程度也就越大。 河流对于区域的发展极其重要,它为区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灌溉水源,为沿岸城镇的发展提供了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并具有养殖、航运、发电、旅游之利。以长江为例,一是长江泥沙的淤积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长江三角洲),可以说,没有长江也就不会有长江中下游平原。二是长江便利的水运为沿岸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条件,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依托长江,发展成为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可以说,长江是这些城市得以建立和不断发展的生命线。三是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重要纽带。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注意发挥江河湖海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文化等优势,形成经济带,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长江沿江地带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可以开展广泛的区域协作。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依托长江沿江地带,东部沿海的产业可以向中西部推进,技术、信息可以向中西部传递、转移;西部则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共安排了3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分为“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位置与范围、优越的自然环境、农业与工商业发展、区域经济特征与区域内外联系等方面的情况,这些内容是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自然区域,后者是经济区域;两者的区域范围也不一样,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以长江三角洲为主体发展起来的,范围比长江三角洲要大。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长江三角洲地形分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2幅地图和“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上海港”2则“阅读”材料。结合“长江三角洲的范围”材料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有助于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两者范围的不同。“上海港”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通达性,有助于强化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密切的内外联系的认识。为引导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落实“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这条“标准”的要求,教材P.57和P.58~59安排了两组相关“活动”。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这部分内容中,正文内容主要阐述了上海的经济特色与地位,以及上海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上海浦东”1幅景观照片和“浦东新区”1则“阅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