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所谓信息的不对称指的是相关各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均等。信息不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的交易达成(或正式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交易达成(或正式签约)之后。我们将前者称为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将后者称为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事前信息的不对称可能造成逆向选择的后果;而事后信息的不对称则可能造成道德风险的问题。

我们以信贷市场为例。由于金融机构无法准确判定贷款客户的资信条件,所以它只能根据其潜在贷款客户的平均信用风险程度来确定贷款的利率水平。这一贷款利率水平自然要高于那些信用风险程度较低的借款人所能接受的水平,使得这些优良客户不愿意借贷,从而退出信贷市场。而金融机构所设定的这一贷款利率水平一定会低于那些信用风险程度较高的借款人所能接受的水平,使得这些劣质客户产生追加申请贷款冲动。其结果是,真正拿到贷款或者更多地获得贷款的恰恰是金融机构本来并不愿意贷出的那些劣质借款人。这就是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

在逆向选择严重的情境下,信贷市场上将只剩下那些信用风险很高的贷款客户,从而导致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上升,呆帐增加,净现金流入减少。

另外,由于金融机构无法完全跟踪监控那些已经获得贷款的客户的资金使用效率及其风险管理决策,这就使得贷款客户有机会采取不利于金融机构顺利收回其贷款本息的行为,徒增信贷风险。这就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着的道德风险问题。

在道德风险严重的情境下,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上升,呆帐增加,净现金流入也会减少。同时,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严重的情境下,由于金融机构的风险增加,其所适用的均衡市场期望收益率将相应提高。这样一来,伴随着净现金流量的萎缩,金融机构的企业价值势必减少。

在贷款实践中,为克服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金融机构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了一些有效的

经营策略。例如,金融机构特别乐于向信用历史记录良好的借款人贷款。这就可以理解为金融机构基于弥补信息不对称而采取的对策。

另外,对贷款设置担保也是一种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其最大的问题是,假若金融机构的担保条件过于苛刻,则也有可能进一步地加剧逆向选择的程度。而且,担保的另外一个缺点是,金融机构并不能因为担保的设置而减轻对贷款客户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因为担保的质量同样会由于不当的决策而发生变化。这就属于道德风险的范畴了。因此,担保的效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银行和企业间的亲近程度。在这方面,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具有草根特性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很可能相对更有优势。

可见,在克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危害方面,建立“关系贷款客户”的模式要明显地优于设置贷款担保的模式。

实际上,金融机构也可以主动地向新客户表达建立长期资金合作关系的愿望,并在其第一次贷款合同中就主动地提供优惠的贷款条件。然后再根据第一期合同完成的情况来修正对该新客户的风险判断,从而确定其第二期贷款合同的信贷条件。具体地说,如果企业的第一期贷款能够按时还本付息,则在第二期贷款合同中就允许该新客户继续享受较低的贷款利率和抵押要求;反之,则将承担较高的贷款利率和贷款抵押,甚或排除继续合作的可能性。由于第一期贷款合同的执行情况将要决定以后各期的信贷条件,所以贷款企业就很有可能不会采取损害其资信条件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金融机构资金充裕的前提下,假若金融机构通过某种形式的制度创新有效地解决了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的问题,则可吸引优良客户重新返回信贷市场,从而明显增加信贷资金的投放规模,增加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收入,并相应降低加权均衡期望收益率的水平,最终提高其企业价值。

项目管理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项目管理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项目管理概述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21世纪,在新的世纪里主导型经济是知识经济,即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谈到的“新经济”。当我们致力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候,发达国家已把努力的目标投向了项目管理。美国学者David Cleland称“在应付全球化的市场变动中,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美国着名杂志《Fortune》预测项目经理将成为21世纪年轻人首选的职业。这一动向提醒我们在高度重视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同时,需要给予项目管理应有的关注。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指以项目为对象,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为最优实现项目目标,根据项目的内在规律,对项目寿命周期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项目管理起源于美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之后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最早采用了项目管理的方法并取得了成功,从此项目管理风靡全球。目前国际上研究项目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以欧洲为首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他们都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纵观项目管理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一个显着突出的变化就是项目管理包括的知识内容大大增加了,如增加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范围管理、质量管理、

风险管理和沟通管理等内容;项目管理概念也拓宽了,如提出了基于项目的、客户驱动型项目的管理等不同类别的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应用层面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建筑和工程建设部门,而是普及到了各行业的各个领域。 项目管理中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信息的差异性或非对称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具体是指在市场交易双方中,一方持有某些与交易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却不知晓,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他方的信息由于验证信息成本的昂贵使得验证在经济上不现实或是不合算,从而导致市场运作的无效率,亦即经济学上的“柠檬市场”。比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卖方较为全面地掌握着有关旧车性能的信息,而买方则对此信息知之甚少。这样当性能较好的旧车与性能较差的旧车同时出现在交易市场上时,由于潜在买方缺乏信息量而降低其分辨能力,他在购买时选择的可能是性能较差的旧车。整个交易的结果是一些性能较好的旧车卖不出去,而一些性能较差的旧车可能被买走。 经济学意义上的道德风险即是在不同的交易过程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益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通俗地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契约生效以后,其中一方的恶意行为导致另一方不应有的损失。比如,某人在为其汽车购买了防盗保险以后,很可能他对汽车所采取的防盗措施没有购买保险以前那么认真,而导致汽车被盗。车主因为能从保险公司那里得到一定的赔偿而不致损失过多,但保险公司则可能遭受额外的损失。

(完整版)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目录 一、保险业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 (一)保险业中的逆向选择 (1) (二)保险业中的道德风险 (1) 二、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对比分析 (2) 三、以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为例分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 (一)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逆向选择分析 (2) 1.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政策容易诱发逆向选择 (2) 2.自愿参保机制度会导致逆向选择 (2) (二)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道德风险分析 (3) 1.保大病为主的保障方式会导致道德风险 (3) 2.医疗机构定点会出现道德风险 (3) 四、如何降低保险业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4) (一)提升保险市场的软环境 (4) 1.继续发展生产力,奠定物质基础 (4) 2.加强诚信治理,建立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4) (二)提升保险市场的硬环境 (4) 1.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和司法制度 (4) 2.保险公司加强对投保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防范 (4) 五、结论 (5)

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保险市场中普遍存在,在保险市场中道德风险加大了事故发生的机会,对保险公司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逆向选择使优良的客户逐渐被排出市场。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因此在保险市场中尽可能解决客户与保险公司的信息不对称成为首要解决的难题。 一、保险业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一)保险业中的逆向选择 保险公司根据相关信息制定保费,保证自己有一定利润的前提下,对总体市场的风险进行评估。而现实的保险市场,由于投保人比保险人拥有信息优势,投保人根据自有一些信息精算出风险概率,这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保人(优等客户)的风险概率大于保险人评估出的总体市场风险概率,二,保人(劣等客户)的风险概率小于或等于保险人评估出的总体市场风险概率。保人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市场就会出现更多的优等客户愿意投保,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概率增大,保险公司没有利润甚至亏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保险公司只有提高保费,增大经营风险概率,原本是优等客户变成了劣等客户,直至最后劣等客户没有人投保,这就是劣等客户追逐优等客户,由于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而产生的逆向选择。 (二)保险业中的道德风险 在保险市场中,道德风险其实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保险人的行为没有被被保险人察觉,从而产生一种道德风险;第二类:被保险人的行为没有被保险人察觉,从而产生一种道德风险。一般来说,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第一类道德风险会随着竞争的加剧及保险业监督机制的健全逐渐减少。因此,我们一般将注意力主要放在由被保险人带来的第二类道德风险上。 在我国,很多保险类书籍直接将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定义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为谋取保险金而有意识的制造事故,致使保险标的受到损害或在保险标的受到损失时不采取减轻损失的有效措施,故意扩大保险标的损失程度的危险”这类危险的产生,是因为保险人一方无法确知被保险人一方的实际行为和真实意图,同时对于保险标的和保险事故本身,也不如被保险人一方了解的详细,这种双方信息量的不对称,给被保险人一方有了可乘之机。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定义考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定义考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胡海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经成了时下最为时髦的词汇,几乎在所有关于经济改革的文章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但是,它们的定义却有些语焉不详。许多教材和论著,包括相当权威的,都隐约将它们分别定义为:信息的不对称所造成的事前和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所以骨鲠在喉,非说出自己的理解不可,尽管它也不无可批点非议之处。 “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譬如,二手车市场应该率先成交质量较好的旧车,可实际上却是质量较次的旧车。因为,二手车市场按车的平均质量定价,质量较好的旧车,其质量高于价格,车主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而质量较差的旧车,其质量却低于价格,该市场就会充斥质量较差的旧车。旧车交易就不像一般的商品市场那样,交易的序列按质量由高向低排列,而是由低向高排列成交。保险市场也是如此,保险公司希望获得较为健康的客户,以减少保险公司的理赔,可实际上相对病弱的客户更有投保的积极性,于是保险公司往往拥有的客户不是由健康向病弱排列,而是倒过来,这才是“逆向选择”。它与信息不对称有关,如果买方知道旧车的价格高于它的质量,他们不买;如果保险公司完全知道投保人的情况,并要求病弱者多付保费,“逆向选择”也就不会发生。如果旧车的出售者诚实得不想赚质量低于价格的差价,投保人也坦诚得乐意多付保费,“逆向选择”同样不会发生。显然,“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绝不是这两者所能够涵盖得了的。因为,高质量的旧车主了解自己车的质量与价格的关系,保险公司也了解自己的优良客户,它们既没有信息的不对称,也没有机会主义行为。所以,“逆向选择”只能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 “道德风险”指的是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经济主体获得额外保护的情况下,它具有非常普遍一般的意义。譬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为了避免银行经营失败引发社会问题,所以要给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保护,这就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因为,商业银行,包括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它们一定要将贷款(经营)规模扩张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阶段,如果没有联储的保护,它们享有贷款规模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对等,这就没有道德风险。但如果联储提供保护,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风险相应下降,防范风险的成本为联储承担,商业银行的边际成本下降,它们势必相应扩大信贷规模,从而更多地享有贷款的收益。这种利用保护而获得额外利益的行为肯定是非道德的,或者是道德水平下降的。社会承担的风险随着商业银行道德水平的下降而提高,因为,社会承担风险来自商业银行的行为,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造成的风险小,社会承担的风险也不大。在联储提供保护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社会承担的风险相应扩大,但是,商业银行承担的部分仍然不变,差额部分则为联储承担。显然,没有联储的保护,商业银行的道德水平不下降,社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小,这就是额外的保护引发的道德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和行为没变,只不过联储保护与否改变了它们的边际成本,刺激信贷规模和风险的相应变化,所以,商业银行既没有机会主义行为,也不存在事后的选

自身对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理解

自身对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理解 对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理解以及实例剖析 道德风险"指的是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经济主体获得额外保护的情况下,它具有非常普遍一般的意义.譬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为了避免银行经营失败引发社会问题,所以要给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保护,这就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因为,商业银行,包括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它们一定要将贷款(经营)规模扩张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阶段,如果没有联储的保护,它们享有贷款规模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对等,这就没有道德风险.但如果联储提供保护,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风险相应下降,防范风险的成本为联储承担,商业银行的边际成本下降,它们势必相应扩大信贷规模,从而更多地享有贷款的收益.这种利用保护而获得额外利益的行为肯定是非道德的,或者是道德水平下降的.社会承担的风险随着商业银行道德水平的下降而提高,因为,社会承担风险来自商业银行的行为,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造成的风险小,社会承担的风险也不大.在联储提供保护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社会承担的风险相应扩大,但是,商业银行承担的部分仍然不变,差额部分则为联储承担.显然,没有联储的保护,商业银行的道德水平不下降,社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小,这就是额外的保护引发的道德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和行为没变,只不过联储保护与否改变了它们的边际成本,刺激信贷规模和风险的相应变化,所以,商业银行既没有机会主义行为,也不存在事后的选择问题.只要有保护降低经济主体的边际成本,就难免会引发"道德风险",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纳关于计划经济对企业的"父爱主义",势必导致企业效率下降的论断,就是对"道德风险"的最好注释。 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譬如,二手车市场应该率先成交质量较好的旧车,可实际上却是质量较次的旧车.因为,二手车市场按车的平均质量定价,质量较好的旧车,其质量高于价格,车主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而质量较差的旧车,其质量却低于价格,该市场就会充斥质量较差的旧车.旧车交易就不像一般的商品市场那样,交易的序列按质量由高向低排列,而是由低向高排列成交.保险市场也是如此,保险公司希望获得较为健康的客户,以减少保险公司的理赔,可实际上相对病弱的客户更有投保的积极性,于是保险公司往往拥有的客户不是由健康向病弱排列,而是倒过来,这才是"逆向选择".它与信息不对称有关,如果买方知道旧车的价格高于它的质量,他们不买;如果保险公司完全知道投保人的情况,并要求病弱者多付保费,"逆向选择"也就不会发生.如果旧车的出售者诚实得不想赚质量低于价格的差价,投保人也坦诚得乐意多付保费,"逆向选择"同样不会发生.显然,"逆向选择"的含义与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有关,却绝不是这两者所能够涵盖得了的.因为,高质量的旧车主了解自己车的质量与价格的关系,保险公司也了解自己的优良客户,它们既没有信息的不对称,也没有机会主义行为.所以,"逆向选择"只能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参与方的事前选择。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二者产生的原因、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道德风险,是雇佣方与受雇佣方信息不对称,可能存在虚假信息,最主要应用在代理人身上,代理人可能为了私人目的,违背雇佣者的利益。解决的办法可

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斯蒂格利茨的贡献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做出的。他在其开创性论文中讲到了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的例子。信息不对称或者说逆向选择的现象并不是在70年代才被发现的,最早的经验是劣币驱逐良币,在中国历史上就出现过市场上质量比较好的货币或者贵金属会被收藏起来,而在市场上流通的是铜的或者其他的更劣质的金属。人们采取的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措施也不是70年代以后才有的,拍卖制度在几千年前的古罗马就被发明;还有古希腊的马市上如何使出钱最多的人买到最好的马,而出钱少的人买到比较差的马。 在保险市场上一个人去投保,其目的是为了弥补可能发生的危险的损失;而保险公司公司也不可能在亏损的情况下承担保险,它要追求利润。如果这时信息是完全的,即投保人的信息也为保险公司所知道,那么经济学的经典范式告诉我们投保人应该选择完全保险,即应该使投保后和不投保的效用水平是一样的。 这时的不对称信息在于:比如我投了自行车的保险,那么我看管自行车的努力可能会因为投保而发生改变。如果没投保而丢失,200块钱的损失我完全承担;如果花20块钱投了保,这时候保险公司赔我150块,这时我的损失只有130块。而看管车是要付代价的,比如要多买一把锁,花20块。如果投保人更关心自行车而锁两把锁,会使自行车被盗的概率下降。保险公司是根据大数定理从平均的一样上来获得利润的。如果所有投保自行车的被盗概率都上升,保险公司就可能会亏损。而亏损的生意是没人做的,即前面所说的无交易,所以没有公司愿意提供自行车保险,这对那些不偏好风险的自行车拥有人是不划算的。这样社会中有帕累托有效的一些交易就可能不会发生。这在信息经济学里被称为道德风险,投保前和投保后投保人的行为无法被保险公司所观察到。 与之相关的逆向选择是指:每个投保人可能知道自己自行车失窃的概率,而保险公司不一定知道这种信息,这样那些觉得自己的自行车被盗的概率比较大的人会更有积极性投保,这样保险公司赔偿的概率也会变高,会更加容易亏损。同样最终这个保险市场也会不存在。这时保险公司为什么不采取提高保费的办法来获得利润呢?问题在于这时那些

保险经济学之逆向选择

保险经济学之逆向选择 第五章——逆向选择 1、完全信息市场指市场参与者拥有对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证券市场是接近完全信息市场) 2、不完全市场中市场参与者所传递的市场噪声(例如:假新闻),也将严重阻碍市场信息的交流和有效的传播。 3、处于信息不对称环境中的次品市场为柠檬市场。 4、逆向选择:(保险市场)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出现优质投保人被劣质投保人驱除出市场的现象,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5、混合均衡:使高风险和低风险的人都愿意接受的合同。 分离均衡:使风险程度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保险合同。 6、斯蒂格利茨证明: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混合均衡,只存在分离均衡。 7、对称信息:指的是在互相对应的市场参与者之间具有共同的,呈对称性分布的知识或信息,并且也知道其他参与人了解这些信息的信息状态。不对称信息:一方掌握信息多,另一方少 8、产生不对称信息原因:各方知识能力所限、一方无法了解另一方 9、保险市场逆向选择源于信息不对称。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需要通过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两个过程来化解。 ①信号传递:指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向另一方传递某种信号,以此表明自己的某些特性。(信息优势方为了信誉而首先披露自己的信息) 在保险市场上信号传递主要是指有投保人向保险人传递各种能够表明自己、被保险人或保险标的风险类别归属的信息。 保险市场的信号传递方式:i陈述、告知、保证;ii保险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保险标的有关的信息,如:对购买健康保险的人进行体检,以便对投保人做出更为准确的分类 ②信息甄别:指交易双方中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事先先制定一组合同和一个选择规则,使得对方能够根据自己的特征所有可以选择的组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合同。(信息劣势方发出信号足以诱使对方透露信息) 在保险市场上,是指保险人设计若干不同的保险单及其投保标准,然后由投保人选择购买最适合其需要的保险单,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逆向选择的问题。

什么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及相互关系和解决对策

什么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及相互关系和解决对策 一以人才聘用为例分析什么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及相互关系和解决对策(一)什么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1人才招聘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分析 一般而言,在信息对称情况下,级别不同的企业会招聘到能力不同的人才,优秀的企业容易招聘到能力高的人才;同样能力不同的人才会落户到不同级别的企业,高能力人才容易受聘到优秀企业。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最终会导致逆向选择。 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企业只能通过人才递交的简历表和对人才进行笔试、面试来获取对方的相关信息。但对其实际工作能力、工作热情和长期打算却不甚了解,而且已获取信息又面临着虚假成分的威胁。相对而言,人才对自己的学历、业务水平、偏好、信用等信息却十分清楚,而且对所应聘企业及其职位亦认识深刻。企业并不知道应聘人才的真实能力,只知道应聘人才的平均能力及其分布。 而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招聘企业并不知道应聘人才的真实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招聘企业只能根据应聘人才的平均能力来确定聘用的人才和给予其待遇。假定人才有两种类型:Q=4000(高能力)和Q=1000(低能力),企业遇到两类人才的概率为1/2。如果信息是对称的,企业代表会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上雇佣到相应的人才。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就只能按照平均能力2500出资,并希望能雇到高能力人才。但在此工资下,高能力人才将退出应聘过程,招聘市场上只留下能力程度较低的人才。这样人才的平均能力就会下降,理性的招聘企业知道这一情况以后,便会降低给予应聘人才的待遇。结果造成更多的较高能力的应聘人才退出招聘市场,如此循环下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低能力人才对高能力人才的驱逐。这便是人才应聘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逆向选择的结果,一方面是低能力人才获胜。 根据以上的事例,我们可以分析所谓逆向选择是指,经济活动中,在交易和合约形成前,由于信息不对称,且交易一方获得信息的成本过高,交易可能控制在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使得,降低优质商品的价格,需求也不会增加;提高优质品价格,供给也不会增加,所以劣质品就会挤出优质品,从而导致违背交易者愿望的市场淘汰,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2人才雇用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分析 人才进入企业后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企业与人才订立委托—代理关系后,企业的效益是通过人才能力发挥来实现的。但是人才的能力发挥是无形的,对它的监督和控制是很困难的。企业无法判断出人才现在的努力程度和人才行为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企业的利益等。而且根据“理性人”假设,人才往往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由此,导致人才雇用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根据以上的事例,我们可以分析所谓道德风险是指,经济活动中,在交易和合约形成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一方的行为难以被另一方所察知,从而一方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效用而损害另一方利益的行为。 (二)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相互关系 1相互联系: 根源相同:都是源于信息不对称; 本质一样:一方利用信息不对称欺诈另一方;

如何理解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保险学的技术难题和管理难题

保险学的技术难题和管理难题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姓名:王芳学号:20101849 专业:金融五班 一、什么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 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 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 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 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 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 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 行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二、什么是逆向选择 对于逆向选择,就是由于保险提供的一种集多赔少的,根据大数法则, 对同质风险进行的活动,所以难免的对于那些越可能发生保险事故的,为了 获取保险金,可能更加愿意投保,这从而导致了保险公司经营的一定风险性, 及保险活动自动选择那些可能需要赔偿的人——即所谓的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现在已经成了十分时髦的词汇之一,几乎在所有关于经济改 革的文章中都可以找到,但是,它们的定义却不是很明确。许多教材和论著, 包括相当权威的,都隐约将它们分别定义为:信息的不对称所造成的事前和 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交大有个教授、博导,叫胡海鸥的,写过一篇《“逆 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定义考》,谈了他的理解。我接受的就是他的说法。他

保险业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现代经济信息 一、逆向选择 所谓“逆向选择”,是指事前隐藏信息的行为。Akerlof(1970)对旧车市场模型( lemons model) 的研究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 根据Akerlof(1970)的研究,在旧车市场中,与理想状态下的完全竞争市场完全不同。完全竞争市场中,买卖(或者说供需) 双方对于所交易产品的质量有着对称的信息认识,而在旧车市场中,买卖双方对于交易旧车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卖者知道旧车的真实质量,而买者不知道,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最终出现劣质产品淘汰优质产品的结果,这与经典理论不相符,所以Alerlof 称之为“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属于交易事前隐藏信息的行为,旧车市场是卖车人向买车人隐藏车的质量信息,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找工作的人向雇主隐藏自己的工作技能,贷款者向银行隐藏项目风险,现实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类逆向选择问题来自保险市场。 二、保险业中的逆向选择 交易双方中一方对于交易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比另一方知道的更多时,便会产生逆向选择的问题。保险学中的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次品驱逐良品的现象。比如,有一群人想买医疗保险或者人寿保险,其中一些人可能有与生俱来的高风险,比如他们很容易得病,有家族病史,或天生喜欢比较危险的生活方式生活等;而另外一些人具有与生俱来的低风险,例如家族寿命都比较长,或者很注意有规律的生活。这样的风险信息是个人的私有信息,而保险公司无从获知和观察到,因此保险公司将对所有的人以同样的保险费率进行保险。但是,这样运作的保险公司,将很可能由于多数的投保人是高风险类型人士而破产关门。因为如果只有很容易得病的人才投保健康保险,而不容易得病的人不参加保险,那么保险公司需要赔给保户的钱将远远高于他们按照平均得病率计收的保费,从而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这里,私有信息的存在,使得投保人可以就他们本身的身体情况或风险程度说谎。这样一来,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他们得到一大堆“逆向选择”得来的投保人。平常人们说“选择”,都是往好的方面选。保险公司的上述市场活动带来的选择“选”出来的是相对不好的一群。所以这种选择叫做“逆向选择”。 三、逆向选择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一)逆向选择使优良的客户逐渐被排挤出市场 假设市场上只存在两类投保人,一类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较大,属于高危险者;另一类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较小,属于低危险者。如果保险人清楚每一类投保人的状况,他将对两类投保人收取不同的保费。但实际上保险人很难清楚地了解每一个投保人面临的风险情况,无法区分“高危险者”与“低危险者”,那么他将按平均水平收取保费,这一保费水平介于应向“高危险者”收取的高额保费和应向“低危险者”收取的不足额保费之间,实际是“低危险者”补贴了“高危险者”。显然“,高危险者”乐于接受这一水平的保费而“低危险者”将拒绝。于是市场上将只剩下“高危险者”与保险公司进行交易。保险公司在知道了“低危险者”不会投保之后,必然会提高保费。因此逆向选择将导致“低危险者”远离保险,使保险公司的效益受到损失。 (二)逆向选择使保费的确定变为难题 保险费率的厘订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1)公平合理原则。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想达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保险人可能因为追求超额利润而制定高费率,被保险人也有可能为了付出较低的保费而获得较高的赔偿而隐瞒自身的危险情况。因而给保费的确定增加了困难。(2)充分原则。充分原则是指收取的保费在支付赔款及合理的营业费用、税收后,仍应有一部分利润。可见充分原则要求保费的厘订应确保保险人的偿付能力。但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保险人可能会不断降低保费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样就会降低保险人的偿付能力,使保险人的经营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结果导致盲目竞争。(3)相对稳定原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费率的稳定。但由于逆向选择会使得保险费制定的依据——损失概率发生改变,因而使保费的合理水平变得不确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及时改变保费水平,将有可能使保险公司受到损失。(4)促进防灾防损原则。指保险费的厘订应有利于促进防灾防损。具体说就是对注重防灾防损的被保险人采取较低的费率。贯彻这一原则有两个好处:第一,减少了保险人的赔付;第二,减少了整个社会财富的损失。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保险人很难确切知道哪些客户是高风险的,哪些客户是低风险的。因此,在对保户的危险防范态度的确定上是有一定困难的。以上说明,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确实给保险费的确定增加了许多困难,使其成为一大难题。 (三)逆向选择增加保险公司的调查费用 虽然在保险经营中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都有义务遵守最大诚信原则,即保险合同当事人订立保险合同及在合同的有效期内,应依法向对方提供影响对方做出是否缔约及缔约条件的全部实质性重要事实,同时绝对信守合同订立的约定与承诺。但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被保险人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为了支付较少的保费而获得较高的保险金保障,会尽量隐瞒自己的危险事实。而对于保险公司,在这种情况之下,必然会对投保人进行更加细致的调查,以确保投保人所给出的信息是真实的,而这种调查就会增加保险公司的调查费用,使其利润减少。 (四)逆向选择使保险市场不断萎缩 逆向选择会使可保风险变为不可保风险,造成保费和风险之间的恶性循环。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最终市场上将只有那些相对风险最高的人才会买保险。保险公司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相当之高。因此,优良的客户不断地被排挤出市场之外,保险市场不断萎缩,甚至使一些业务无法开展。 四、规避保险业中逆向选择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评级制度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既降低了经济交易的成本,但同时也带来了信用风险。信用体系的缺乏,不仅造成了企业的巨大损 保险业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浅析 杨春梅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管理系 摘要:逆向选择是保险市场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由于逆向选择,保险需求受到抑制。保险市场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研究逆向选择的影响和预防措施,对保险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对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逆向选择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保险业中逆向选择的预防措施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保险业;逆向选择 中图分类号:F8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324-02 324

道德风险和意向选择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辨析 所谓信息的不对称指的是相关各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均等。信息不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的交易达成(或正式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交易达成(或正式签约)之后。我们将前者称为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亦称隐藏信息);将后者称为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亦称隐藏行动)。事前信息的不对称可能造成逆向选择的后果;而事后信息的不对称则可能造成道德风险的问题。无论是逆向选择还是道德风险,都将使得相关市场的资源配置丧失帕累托最优的特性。 一、逆向选择 所谓逆向选择,指的是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市场所成交商品的质量总是低于某一方交易者(亦即相对缺乏信息的那一方)的期望的现象。由于逆向选择,相应市场的资源配置发生了效率扭曲。 例如,在一个商品质量良莠不齐的市场上,卖方比买方更为了解所销售商品的质量,买方只能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报价,这就使得相对优质的商品因为价格被低估而相继退出市场,结果在这个市场上只会剩下劣质品待售。这就是产品市场的逆向选择现象。 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G.Akerlof,1970)首先提出旧车市场模型,从而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不难理解,在旧车市场上,买方和卖方对汽车质量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卖方通常知道所售汽车的真实质量。而买方只能通过外观、介绍及简单的现场试验等有限的几种途径来获取有关汽车质量的信息。仅凭这些信息很难准确地判断车子的质量。实际上,买方只能大致地判断出旧车市场上所有待售汽车的平均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将只愿意根据汽车的平均质量来支付价格。但这样一来,所售汽车的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方就会将他们的汽车撤出旧车市场,市场上将只留下质量低于平均水平的汽车。

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所谓信息的不对称指的是相关各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均等。信息不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的交易达成(或正式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交易达成(或正式签约)之后。我们将前者称为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将后者称为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事前信息的不对称可能造成逆向选择的后果;而事后信息的不对称则可能造成道德风险的问题。 我们以信贷市场为例。由于金融机构无法准确判定贷款客户的资信条件,所以它只能根据其潜在贷款客户的平均信用风险程度来确定贷款的利率水平。这一贷款利率水平自然要高于那些信用风险程度较低的借款人所能接受的水平,使得这些优良客户不愿意借贷,从而退出信贷市场。而金融机构所设定的这一贷款利率水平一定会低于那些信用风险程度较高的借款人所能接受的水平,使得这些劣质客户产生追加申请贷款冲动。其结果是,真正拿到贷款或者更多地获得贷款的恰恰是金融机构本来并不愿意贷出的那些劣质借款人。这就是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 在逆向选择严重的情境下,信贷市场上将只剩下那些信用风险很高的贷款客户,从而导致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上升,呆帐增加,净现金流入减少。 另外,由于金融机构无法完全跟踪监控那些已经获得贷款的客户的资金使用效率及其风险管理决策,这就使得贷款客户有机会采取不利于金融机构顺利收回其贷款本息的行为,徒增信贷风险。这就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着的道德风险问题。 在道德风险严重的情境下,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上升,呆帐增加,净现金流入也会减少。同时,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严重的情境下,由于金融机构的风险增加,其所适用的均衡市场期望收益率将相应提高。这样一来,伴随着净现金流量的萎缩,金融机构的企业价值势必减少。 在贷款实践中,为克服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金融机构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了一些有效的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例子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 保险市场也是这样。身体比较健康平时不大患病的人一般是不愿意到保险公司购买健康保险的,恰恰是那些身体不大健康平时老爱生病的人更愿意购买健康保险。由于保户的总体健康水平很低保险公司赔给保户的钱就会大大高于他们按照正常人平均得病率所收取的保费。这就出现了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 乔治·阿克洛夫:假设有一个二手车市场,其中有1000辆二手车。这些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样新,但它们的使用年限甚至行驶的里程都不一样,即实际上它们的质量是不一样的。这个模型假定整个二手车市场内汽车的质量由0至1之间均匀分布,每种质量段的车数量一样。卖主对于自己的车的质量了解得很清楚,而买主却处于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劣势一方。假定质量为1的车价钱为60000元。在买方根本不知道车的质量的情况下,他愿意出多少价钱买一辆车呢?最正常的是愿意出30000元。也就是说买车的人对车的期望质量位于0到1中间的1/2的地方,所以他只愿意出最好车的1/2的价钱。在买方只愿意出1/2价钱的时候,卖方会怎么做呢?他们就将不再出售价格高于30000元的好车了,这一部分价格高于30000元的好车就退出了市场。但这样一来,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当买车的人发现有一半的车退出了市场后,他就会判断出留下的都是不好的车。于是,他们所能接受的价位会降到30000元的1/2,即15000元。而卖主对此相应的反应则是再次使质量高于15000元的车退出市场。依此类推,市场上质量好的车的数目会越来越少,最终导致了这个二手车市场的瓦解。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斯蒂格利茨)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

————————————————————————————————作者: ————————————————————————————————日期: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Adversechoice / Adverse Selection)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逆向选择 ?2为什么说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1] ? 3 逆向选择案例分析 o3.1 案例一:逆向选择实例[2] o 3.2 案例二:逆向选择案例分析(补充)[3] o3.3 案例三:C2C电子商务中逆向选择分析[4] o3.4案例四:浅论网络交易中的逆向选择问题[5] o3.5 案例五:关于商业医疗保险中逆向选择问题的探讨[6]?4参考文献 什么是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编辑]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 向 选 择 与 道 德 风 险 系部:********** 专业:********* 姓名:********* 学号:********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理论分析 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中小企业和金融市场之间、金融中介之间存在着信息收集、分析和传播方面的障碍。由于存在信息方面的障碍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使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了巨大的障碍。 1、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拥有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没有这些信息,或者后者拥有的信息没有前者多,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在商品买卖中,卖者比买者更清楚所售商品的成本、品质、性能;在金融市场上,借款者一般比贷款者更清楚投资项目成功的概率和偿还贷款的条件及动机;在劳动市场上,雇员比雇主更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工作努力的愿望。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就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来自于那些积极寻求贷款的人,因此,最有可能导致与期望相违的结果的人们往往就是最希望从事这笔交易的人们。例如,冒高风险者或纯粹的骗子最急切地要得到贷款,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极可能不偿还贷款或根本就没打算还贷款。如果发生了逆向选择,信贷资源就没有得到有效的配置,而且一旦贷放出去,就可能形成贷放者的不良资产。由于逆向选择使得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增大,即便市场上有风险较低的贷款机会,但放款者并不能将风险低的贷款机会与风险高的机会完全分辨开来,因此,放款者也会决定不放任何贷款。 2、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在交易发生之后发生的。贷款者放贷之后,将面对借款者从事那些从放款者观点来看不期望进行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可能使贷款难以归还。例如借款者获得了一笔贷款,由于使用的是别人的钱,他们可能改变原来在签订借款合同时承诺的项目,从事高风险预期收益较高的项目投资;或者将在借款合约中承诺用于投资的借款干脆挪作消费支出。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归还贷款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贷款者的预期收益。因此,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者向企业发放贷款的意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银行常常对企业进行信用配给,企业的贷款需求只能得到部分的满足。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难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据美国统计,全国近2000多万个各种不同类型的小企业,其中1/3甚至1/2的企业将在3年内关闭,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小企业关闭率更高。由于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存在着经营粗放、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问题,使其在经济效益上逐年滑坡,有的还出现了亏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淘汰率高于大企业。每年都有大批的小企业开业,但也有大批的小企业歇业,有些小企业倒闭后连人也找不着。在如此情况下,商业银行出于防范的意识,自然不愿贸然地贷款给中小企业,从而增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潜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更严重,这成了中小企业从正规的渠道融资的一个重要障碍,中小企业常常是银行信用配给的主要对象。因为与大企业不同,小企业签订的合同一般不为公众所了解,一般也不在报刊上予以公告。其有关的供给、客户、财务、经理者的经营能力等都是完全的私人信息,外部投资者难以把握。中小企业一般不能发行公开交易的证券,因此,没有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进行评级。此外,许多小企业不能向投资者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这样,小企业不能向外部传递其有关信用状况的信息。正是由于中小企业一般都没有这种经审计过的财务在媒体上公布,那些不熟悉该企业的投资者就难以获得它的信息。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不仅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且也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其在融资中也处于种种不利地位。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 Adverse Selection)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逆向选择 ? 2 为什么说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1] ? 3 逆向选择案例分析 o 3.1 案例一:逆向选择实例[2] o 3.2 案例二:逆向选择案例分析(补充)[3] o 3.3 案例三:C2C电子商务中逆向选择分析[4] o 3.4 案例四:浅论网络交易中的逆向选择问题[5] o 3.5 案例五:关于商业医疗保险中逆向选择问题的探讨[6]?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例如,在产品市场上,特别是在旧货市场上,由于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买方由于无法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只愿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优质品价格被低估而退出市场交易,结果只有劣质品成交,进而导致交易的停止。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打假”问题,关键是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舍此可能越打越假。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和常规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常规,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时候,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所以,叫“逆向选择”。 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 [编辑]

为什么说逆向选择是无处不在[1] 首先,“完全信息假定”作为主流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无法成立的。这个论断并不是说这个“完全”二字过于理想化,而是这种假定根本就不是一个科学的简约。在早前的一个帖子里已经提到,在私有制度选择的大前提之下,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有被私有化的倾向,因此,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也是一种被私有化的对象。因此,“完全信息”从根本上否认了信息是一种生产要素,也从根本上和私有化的制度前提相冲突。 关于逆向选择的研究中一个思维误区还在于没有使用中立的2+2思维方式,而是把选择局限在消费者对保险商品的选择方面。用2+2的观点来看,任何交换都是两个选择者+两种商品,选择是双向的,甲乙双方都在对对方的商品进行着价值研判和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存在,双方的选择都是所谓逆向的,并不局限于持有货币商品的一方。买和卖是相互的,只看到持币买方的逆向选择而看不到卖方的逆向选择,不能不说是受到了狭隘的1+1思维方式左右。 因此,从2+2的视角看,所谓逆向,不过是逆交换对方之向,而对于选择者自己来说,趋利避害的原则和理性人特征从来都没有被违逆过。由于逆向选择其实是一种十分正常的选择,因此不值得经济学家大书特书。 其次,“完全信息假定”包含着错误的客观价值论思维。交换之所以可以发生,就是因为价值的主观性造成的价值认知的差异所在,如果双方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认知完全是客观的,那么就是相同的,也就没有了交换的动力所在。理性人是趋利避害之人,等价交换就等于是交换中就没有了所趋之利了。 [编辑] 逆向选择案例分析 [编辑] 案例一:逆向选择实例[2] 随着个人购买家庭轿车的数量逐渐增多,汽车保险业务近年增长得很快。可是由于车多路窄,新手又多,汽车交通事故比原来增加很多。这些购买了汽车保险的人由于有了保险,开起车了跟开坦克似的,横冲直撞,反正汽车坏了有保险公司负责修理。更有人经常酒后开车,把握不住;还有的是开车精力不集中,甚至打瞌睡。结果就是汽车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致使保险公司收取的保险费不够赔付汽车修理公司的汽车修理费。两年下来,中原保险公司已经在汽车保险项目上赔了几百万。从今年1月开始,曹丕召开公司董事会,讨论汽车保险业务的问题。通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汽车保险业务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保险费收取得比较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