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语文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语文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语文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语文教育心理学)

课程名称:语文教育心理学

任课老师:周小蓬老师

学生姓名:张玲(学号:2012020991) 年级、专业:2012级学科教学(语文)时间:2013 学年第 1 学期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心理学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指出人类智能至少有七种,包括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具体如图表所示:

? 多元智能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应用分析

传统教育认为学生的智能只是一元的,心理结构中存在着一致性,强调先天因素在智力当中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相信人的心理的差异性与多样性,相信环境对个体智能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这打破了传统智能理论的局限性,是对一元智能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多元智能理论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育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存在多元智能,只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在于:一是语文老师应致力于学生各种智能的整体发展;二是注重对学生高度个别化的工作,必须配合每位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智能结构;三是语文教育应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

多元智能认为学生的智能的优势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擅长于语言文字能

多元智能理论

3.音乐节奏 智能

1.语言智能

7.自我认识智能

5.视觉空间智能

6.人际交往智能

4,身体运动智能

2.逻辑一

数学智

力,有的学生擅长于逻辑思维能力等。这要求语文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智能特点,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上都要有针对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综合性学习设计

——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设计案例一、活动目标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综合性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是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它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必然会涉及到学生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就变得极为重要。本次学习活动设计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七种智能分别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智能。

1.单元简介

本单元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分别是演讲词和书信,四位先哲站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用或激烈或平和的言辞呼唤自由和正义,倾诉对艺术的深切感悟,诠释了亲情和爱情的本质。其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学习演讲——微笑面对生活。单元主题简要概括为: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要求有选择的开展活动。本次活动在意义在于学习人通过“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演讲,学会写演讲词。掌握在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学会乐观面对生活,笑对人生。

2.本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演讲评分标准让学生学会写演讲稿;明确微笑的意义.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作主题演讲的能力及评价演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善于发挥个人特长,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学

习方法。

2.通过活动任务和形式的设计,培养不同学生的多元智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能够有理有力有节地说服他

人。

2.通过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笑对

生活。

【教学重点】 1.演讲稿写作基础知识的掌握。

2.学生演讲能力及评价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分析观点以及提出观点的能力。

【教学时数】两课时(课间不休息共100分钟)

二、活动前期准备

1.按照同学们的个性、能力特点,将全班同学分为5个小组,小组中分别有绘画、音乐、口语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同学,小组人数基本相等。

2. 各个小组根据单元要求,制作评分标准、确定演讲主题,分别推选2名选手代表本组参加全班演讲比赛。

3.全班同学推举演讲主持人,各组推选一人担任评委,各组推选2人布置演讲会场。

4.演讲结束后对演讲过程和演讲内容进行点评,并对获奖者颁发证书(评出优秀组织奖、演讲比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三、活动任务要求

活动前任务要求

各组要求指导老师要求

1.各组认真学习写演讲稿和怎样演讲的具体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演讲比赛评分标准,总分是100分。1.提供写演讲稿以及学习怎样演讲的知识的方式。包括学习的网站、书籍、视频等材料。

2.指导各组演讲稿写作,并汇总各组上交评分表,制定出最后评价表。

2.各组要制定一张宣传海报。并推选两名学生负责演讲会场装饰。1.组织学生采购绘画材料。

2.其他各科老师沟通,帮助指导学生。

要求:

大小:50cm × 70cm (宽×高)材料:纸质,手工绘画。

内容:必须包括本组演讲主题、宣言以及表现主题的绘画。3.老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演讲会场布置,并张贴各组海报。

4.老师制定宣传海报评价标准。

3.各小组搜集微笑面对生活的名言、警句以及名人走出困境,微笑面对生活的案例。目的是为了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要求:

1.必须要提出走出困境的方法要具体可行。

2.必须提供至少两句能与解决问题名言、警句等鼓励主人公走出顺境。

3.要提供正反2则有关名人微笑面对生活的事例。1.老师根据主题要求提出五个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2.老师制作本环节的评价细则。

3.老师提供关于五个问题解决自己的看法。

四、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

一、开场白。

主持人致开场白将全体学带入到活动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间为3分钟)学生播放背景音乐及其拍照。

二、情境表演。

在主持人引导下,各组根据抽签先后顺序进行主题表演。(时间为25钟)评委由老师和其它四组同学参与评价。

三、演讲比赛。

各组推选的共10名同学分别按照抽签顺序进行主题演讲,其他同学观看。(共10同学,每位同学4分钟,老师总结5分钟,共45分钟。1.老师担任演讲评委并负责演讲过程的调节以及演讲总结。

四、互动环节。

主持人随机采访现场学生或者老师在成长过程

中有没有遇到困惑很难题,当时是怎么度过的。

互动环节

五、问题解决。

各组分别对抽签的困难情境进行讨论并提出走出困境的方法。(讨论时间10分钟,10分钟回答)1.其它小组可提出质疑。评委分别对各组回答进行评分。

2.老师给出自己的参考意见。

六、颁奖。

现场评选出一个优秀组织奖、演讲比赛一等奖1

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1.评委团负责发奖。

七、主持人致谢。老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

结,各组写出活动感言。

八、后期制作。

选出活动照片、学生参与活动感言、经典名言制作成展板进行展出。老师负责组织学生进行后期制作。

五、基于多元理论的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这次活动中每位同学都可以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参与进来。学生在参与的态度和参与的过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将非常高。这不仅表现在收集的材料的丰富上,而且在于课前的准备以及任务分工上。每位同学的多元智能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多元智能体现在:

1.语言智能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本次活动主要锻炼每位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评分标准的制定到演讲稿地撰写以及演讲比赛过程等都能够训练到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还是体现在演讲比赛这个主要环节、问题解决环节以及最后活动感言环节。这个环节能自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知、把握和表达能力。

2.逻辑一数学智能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演讲比赛过程,不仅要求学生用连贯、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而且还要求学生思维敏捷,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运用事例分析,对事例与演讲主题观点之间具有良好的推理与判断能力。在问题解决环节,由于在讨论中各组学生的的发言时间有限,因此,需要言简意赅,故事选择恰当,把握重点,并具有说服力,这个环节能训练学生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音乐一节奏智能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对学生音乐的感悟和鉴赏能力的训练主要在情境表演环节。每组都需要结合音乐表演,同时整个活动都有背景音乐地感染与熏陶,这就有利于增强节奏感,促进学生音乐智能地发展。

4.身体一运动智能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能主要体现在情境表演环节,全组同学必须参与到表演过程中。可能是舞蹈、话剧表演,也可能是手语表演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

5.视觉一空间智能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本环节主要体现在各组海报制作和会场布置等环节。海报制作要求主题、颜色搭配以及必须有手工绘画来体现主题等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视觉和空间智能。

6.人际交往智能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本次活动设计将全班分为5各小组,每个

人的分工明确。每项任务的顺利完成都需要各组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积极地沟通、交流和讨论。这样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提高了人际交往智能。

7.自我认识智能

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主要体现在整个活动中对自己的角色分工以及互动环节,主持人对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的采访以及最后的活动感言写作等环节。这些环节都会不同程度上让学生对自己我的能力、性格生活等各方面进行反思和重新认识,进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学会乐观面对生活。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 第1组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误) 2、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再此列的一条是(C) A、高难度原则,B 高速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3、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选择性) ~ 第2组题 1、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及时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 的教学观(错)新课程要求老师是学生的学习的促进者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艾兵豪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 第3组题 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正确) ' 2“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教育愿者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其五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3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脚趾的完美实现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由底层地到高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第4组题 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时(应激) 第5组题

语文教学与心理学

(一)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学说”,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八个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学习的一种形式,也同样包 含这八个阶段。这个学生掌握科学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体验过程、掌握方法和形成正 确思想观念的过程。 1.了解学生学情,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2.激发动机与教学内容的组织 根据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本身应当是有意义的,要难度恰当,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 功的愉悦情绪,让学习逐渐成为一种学生自我维持的过程。 在戏剧单元,告诉学生我们将用2周的时间来研名著《雷雨》和《哈姆莱特》,观看 传统话剧,并将在比较后自由地发表自己深刻的见解,他们的评论将集结成册,之后 他们还将排演自己的话剧与另一个班比赛表演,表演可邀请自己喜欢的老师参加,学 生一个个都兴致高昂,当场就忍不住讨论了起来。接着老师讲明他们的学习目标是读 通并理解古典名著,学会评论的写作。 3.全程参与、及时指导 在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呈系列的提出后,教师在这场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工作才刚 刚开始,此后,教师既不能代劳也不能当看客,而是必须全程参与,在的必要时候进 行及时的指导,这样才能指引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习到的相关科学原理进行及时 的回忆、增强学习保持、实现学习迁移。 (二)心理学研究证明: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分两大类,一类属于认知因素(感知、记忆), 一类属于情感心理因素(兴趣、意志、性格)。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认识过程和“感受——情感——意志性格”的情绪过程。 1、例如教学时,出现统一作者或同一题材诗歌或同一意象时就以联想回忆的方法引起旧认识 材料在头脑中的重现,与新的材料相联系,强化同化功能,以温故纳新。 2、又如引导学生调动形象思维知觉思维从整体上描摹推知课文有关的内容、感受、情感,由 此实现自我完善,形成自己的意志性格。 3、又例如,对文本进行二次整合,将相似经历相似思想的作者和作品组合在一起,反复强化 相似的认识过程或情绪过程。 4、识记积累时,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应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 一、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冒险经历,回想在自己的冒险活动中父母的反应及态度。然后水到渠成地追问学生:“如果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的家庭,情况又会怎样呢? 又如教学《真正的英雄》之前,我让学生讲他们知道的英雄故事,并让其发表对真正的英雄的看法。学生发言后,我加以引导:“看来大家对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有不同的看法。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总统里根对真正的英雄有什么看法吧。” 以上两个教例的共同点就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所以,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问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 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狼》的教学中提问:①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②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 2.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 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 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1.善于挖掘教材。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特别是在学校图书资源、学生家庭藏书严重不足的落后山区,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对话可为两类:一是教学对话,即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二是阅读对话,即学生与课文作者之间的沟通对话。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碰撞思想、激活知识、引发体验、分享收获、建构意义。教学中如何以教材为载体,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引导和点拨下,进行自主、独立的阅读,而不是用教师的泛泛分析去代替学生的阅读。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多次读课文,营造

一个利于阅读的环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去。如首先引导学生静心地去阅读课文,然后再有感情地去朗诵课文,并且每一次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动人的画面,这些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图画的认识更远胜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图画,借图提问,展开联想,充分感知,适当领悟。充分地让学生朗读课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并在反复吟诵中,回味文章的意韵。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学生在语文阅读时,体会和感知美的存在的读书形式,主要是学生的诵读和默读,它能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都是描写景色的,优美的景色能带给人愉悦的感觉,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文本时,任务之一便是提高学生领略自然美的能力。比如,《长城》一课的教学,教师就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来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使得学生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观点与主张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它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 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变化, 其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 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所以, 教育改革必须借助 于教育心理学, 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的理论基础。 有了教育心理学的理 论作为指导, 教育实践就能把握正确的方向, 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 展。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初创阶段,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 标志是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 《教育心理学》 , 这是西方 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 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成熟阶段,西方教育心理 学比较注重结合实际, 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 立的理论体系正在形成;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完善时期,信息技 术的迅猛发展, , 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 如何为同学创造有利 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登, 这些研究对学习和教 学莅临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的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

运用到教学中, 能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能科学地分析教学过程, 认识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实质、 规律和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去干预 并预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智能的发展状况; 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情况 进行研究并为其在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利促进教学改 革。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我们知道,学生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教 育心理学就可以提供多种方法帮助教师了解原因。 如果一名五年级学 生在英语阅读中表现出困难, 我们就应该应用阅读测验以及与阅读有 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测查手段来找出学生的症结。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学运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教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学科。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下面仅就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从三方面谈谈教育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顺应发展历史,明确教师角色 中国自古就受教育心理学的影响,比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和“为人师表”;也有荀子的内外因在教育中的决定作用,即自我努力和社会环境在教育中起决定作用。 在建国后,我国教育心理学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1949~1958年的改造时期,2.1959~1966年的发展时期,3.1966~1976年的停滞时期,4.1977至今的恢复和发展时期。在历史的发展变化中,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字音,字形,句子,文章这样简单。而教师的角色也不是单纯的教书先生,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的角色也越来越丰富,如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辅导员,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和教育科学的研究者等等。 想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教育能力。其中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教育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具备活跃的思维力和良好的组织能力更是重中之重。“语文”即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总称。“语”即口头语,就是说,教师说话必须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才能把最不易理解的问题用最精炼的语言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才是语文的真正魅力之所在。而“文”即书面语,其内涵就是书写文章,做文章就是要有活跃的思维,才能贯通古今中外之名人轶事;才能动情于一花一草,一沙一石;才能写得出优美细腻而不是艰涩难懂的好文章。 教师并不是威严而高高在上的,他和学生是平等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不能在学生之间有威信。威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只要能在学生中间树立威信的老师,就是一名成功的老师。如我国著名的优秀语文教师魏书生先生之所以能够把一个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班级管理的井然有序,就是他能够明确自己教师的角色,树立自己在学生中间的威信,顺应时代发展,根据学生心理的变化制定适合的班级管理、学习制度,以此激发学生的管理和学习兴趣,学生个个参与其中,才使得让一个问题班级进行质的变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因此,如何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成了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广大老师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语文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家长也认为,学习就是学习教材,与教材有关的书,不惜千金也要买,与教材无关的书,一本也不要。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十分有限。 2.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缺乏具体的指导,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每个年级每个学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究竟适合读哪些好书,读书后如何进行信息反馈),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五篇课文。其课程编排的特点是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每组课文之前,都设立了单元“导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重点,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了解,这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很多老师仍然一篇课文一篇课文教,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乏味,效率低下。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希冀通过研究,为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找到理论依据,为语文教学开展群文阅读提供一种新模式,真正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并从阅读中学会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概念的界定 1.群文: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 2.群文阅读: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阅读。 3.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4.单元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以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课文为载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书趣味,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而阅读是一 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语言技能活动和情感活动,无论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培养学生适 应社会未来的能力,阅读教学应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阅读 的重要性,不注意阅读教学,致使很多学生在阅读中没有技巧和方法可言,一篇优美的文章,从学生口中念出毫无色彩可言,根本就理解不了文章的写作目的、思想内容、文章风格这些 东西。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阅读教学。怎样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 一、注重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是从同一教材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表现为别出心裁、异想天开、与众不同,它 是创造的核心。阅读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要求学生凭借智慧和能力,主动探求知识,多 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深 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那么如何进行这种训练呢? 1.运用观察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求异思维不能只注重课本,置丰富多彩的现实世 界于不顾,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脑力劳动延续到动手操作,从教室延伸到课外,以寻求非同寻常的新颖奇特的见解。 2.运用扩缩变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绿色办公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绿色办公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加了引号?根据课文题意可以换标题吗?可以指导学生从 文章中找现成的恰当的词句当标题,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样一来,学生多种不同的 意见充分发表,促进了思维的灵活性。 3.运用类比思异,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如《跳水》一课的分段,可以让学生理清脉络,按事 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分,还可以根据事物间的变化分段。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 透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4.运用假设,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这种教学方法简单易懂,就是要求教师就现成的问题 提出课本以外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创造技巧,闪现出思维敏捷性的火花。 二、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一个提前介入的方法。现行教材中每篇课文均有提示,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根据提示要 求提前接触课文,并以阅读到的内容验证要求,虽然不一定全部掌握,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从而主动去听课。教师可以做出具体指导,帮助学生预习。例如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有关文学常识、文章内容、文章主题等,教师可以先做指点。 三、加强读的练习 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是读,读是基础,理解是核心,吸收是结果。这三者紧密相连, 也是学生对阅读对象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无疑为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四、加强课外阅读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不断增加,识字量的增加,相应课外阅读量也应增加。课外阅读是阅读教 学的重要方式,但这毕竟有时间和选材的限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正确阅读。首先,有针对 性地去阅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其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读同一本书,之 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写心得体会、设专栏进行评议,以达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步提高; 最后是自由阅读,让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努力去开拓视野,提高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

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读懂学生的“心” ——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的“教”和“说教式”的“育”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里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对于教师来说,单纯的“教好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时代赋予了教师更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使命。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改进教学效果,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现代学生的心理现象有所掌握,在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知识。 心理学分为很多的学科,比如《医学心理学》《咨询心理学》《销售心理学》而和我们工作相关的是《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作为一名教学教师,我们有必要了解人的终身发展是什么样的,虽然我们只是小学教师,教得只是小学生,在我们这个阶段是人一生中发展的重要阶段,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人的一生发展大致分为七个时期,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7-12岁;青春期11、12岁-15、16岁;青年期(17.18-35岁);然后是中年期,老年期。我们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童年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生长变化跨度大,心理也是变化大的一个阶段,了解这个阶段学生的变化特点,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人格有两方面:倾向性和人格特征。认识里面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和想象。情绪情感有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心境、激情、应激、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意志有意志行动阶段、动机冲突。在

人格方面我们主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我们要知道学生在这些方面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学生的需要、动机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相同的需要和动机,不同气质和性格的学生结果也是不同的。大家知道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是同样的事情,不同气质的人做出的结果却是不同的。上课的时候胆汁质的学生能长时间的坚持听课,而多血质的学生却注意力容易分散。黏液质的学生注意力集中但不愿发言,而抑郁质的学生胆小孤僻却做事仔细。我们了解这些内容就能更容易理解学生的各种表现。有的学生不是上课捣乱,他就是多血质的学生,他控制不了。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我们要多一些关怀少一些斥责。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脆弱的。分配工作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对工作进行分配,胆汁质的学生精力旺盛,可以安排多一些工作。黏液质的学生头脑清醒、做事有条理,可以按排一些难度高的工作。 了解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日常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那么童年期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我们重点要知道的内容,这些内容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正所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分四个方面,这个时期的儿童生活以从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了,其主要的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的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童年期的学习一般特点是: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的学习必须有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必须有的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与强制性,一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大纲是由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环境。

心理学基础课程大纲

心理学基础课程大纲 Ⅰ. 课程性质 心理学基础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为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Ⅱ.教学目的及要求 课程的总目标是:使高师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把握未来工作对象的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学、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以便适应21世纪中学教师素质与教育改革的要求。 Ⅲ. 学时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 Ⅳ.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 如何研究心理学 3.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使学生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了解心理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本质,掌握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及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2.本章难点: (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3)心理的本质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四、教学时数6学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本章主要内容 1. 心理的起源

2. 心理的实质 3. 神经元与神经系统 ?脑功能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脑的进化过程、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了解神经元、神经系统、内分泌和神经体液调节。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大脑的机能区(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3)心理的实质 2.本章难点 (1)大脑的机能区(2)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4.习题辨析 四、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三章感觉 ·本章主要内容 1. 感觉的一般概念 2. 视觉 3. 听觉 4. 其他感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的一般概念、规律,掌握视觉、听觉相关知识及了解其他感觉;运用感觉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感觉的概念、规律(2)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2.本章难点: (1)色觉理论(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3)感觉现象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浅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贵港市平南县同和中心小学李小艺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基础。 语文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把“苦学”换成“乐学”;对于学生来说,应在教师教学的要求和影响下,逐步培养起“愿学”、“喜学”语文的兴趣和爱好,使学习语文的动机强度不断增加。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并且这些心理活动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的。下面就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谈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在各种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发展兴趣。 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变或稳定兴趣的方向。为此,要为学生创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如组织课外写作活动、语文知识竞赛、故事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一分钟发言等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途径。 2、善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探索的倾向性大。语文教学中,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生动有趣的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难易适当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显示自己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装饰美好的挂图、文情并茂的课文、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恰倒好处的诙谐和幽默、余味无穷的结束语、扣人心弦的提问、生动形象的描述、方式多样的练习,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何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改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值得初中语文教师探讨的一个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问题的研究,能使初中语文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使教师不再主宰课堂,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通过分析教学中的多种问题,不仅反思教学中的自身行为,还对学生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进行反思,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对初中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富于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供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平台。 3、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有助于以研促教,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专家学者现在比较关注有效教学策略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所研究的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然而在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却未能形成具体可借鉴的操作性强的教学实践策略。 本课题通过对初中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广泛收集整理有效阅读的教学方法,在重新审视教学现状,反思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科学借鉴、实践比较、形成适应初中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阅读教学呢?它究竟具有怎样的地位、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语文课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除了具有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的职能外,同时还兼有丰富知识、培养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提高写作示范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现行语文(主要是高中)教学大纲的规定,语文课是重要的基础工具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听、说、读、写这四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不能相互代替。”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这四者不能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这主要是因为听、说能力虽然也重要,也应下气力培养和提高,但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时间和众多场合随时都可进行实践和训练,而课上训练时完全可以少用些时间,与此相反,读、写能力则要在一定的识字基础上,主要靠上学之后养成。加之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更困难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读写能力的学习和训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读和写这两种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中,二者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和时间。这是因为阅读是吸收和积累,写作是表达和输出。没有阅读的吸收和积累,写作就难以进行。所以,阅读应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之一。阅读能力提高了,也能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总之,只有切实认真地抓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可能全面推动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更为基础的能力训练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轻视或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叶圣陶先生曾说:“现在一说到学生国文程度,其意等于说学生写作程度。至于与写作程度同等重要的阅读程度往往是忽视了的……写作程度有迹象可循,而阅读程度比较难捉摸,有迹象可循的被注意了,比较难捉摸的被忽视了……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见《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叶老在50年前讲的“忽视”阅读的状况,今天虽有些改变,但并未发生根本转变,轻视阅读、轻视阅读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现今有必要进一步强调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改进阅读教学,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当前,语文教学中轻视或忽略阅读教学的现象有哪些表现呢?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呢? 语文学界不少同仁认为目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下列现象。 一、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并过多地分析课文的思想意义。 有些教师讲课,总过多的着眼于课文的思想内容,对每篇课文包含的思想意义作过详过细的分析,甚至引申开去讲很多道理,然而却很少甚至完全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更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去具体领会课文的语言文字是怎样把这些思想意义深刻而生动地表达出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探析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萍乡市湘东职业中专邬娟 摘要:近年来,有教育专家提出了“教学心理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这样一个观点。我认为这是对语文教学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心理学研究证明,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分两大类,一类属于认知因素(感知、记忆),一类属于情感心理因素(兴趣、意志、性格)。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认识过程和“感受——情感——意志性格”的情绪过程。这两个过程和谐统一,相互作用,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这个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教学心理学语文教学 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从教学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它的理论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人们也将它的理论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中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他们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并将教学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一、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法 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曾对我说过:“老师,我已不记得你给我们上的那些课文内容了,但我还记得你给我们看的电影,记得你在草地上组织的讨论.记得你带我们去图书馆查阅资料,那时我们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这段话给我不少启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喜欢按部就班式的教学,他们喜欢探索新的东西,希望尝试新的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变换课堂形式,如讲述式、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影视欣赏式、报告会式。吻合课文内容的课型总能让学生情绪高涨,求知欲望得到满足。比如,我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夏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夏辉 发表时间:2019-10-10T16:01:56.4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0期作者:夏辉[导读] 初中语文作为提升初中生识字率、表达能力和沟通鉴赏能力的学科,除了讲授基础的语文知识外。南充市高坪区阙家小学四川南充63717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而阅读是对学生语文兴趣与语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中进行对阅读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兴趣,向学生传授一定的阅读技巧,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作为提升初中生识字率、表达能力和沟通鉴赏能力的学科,除了讲授基础的语文知识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途径。为了优化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究了一些提升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希望能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创设形象温馨的阅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活动,能有效拉近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审美距离,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巧妙地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形象地呈现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然后进行阅读学习。通过媒体性情境,可以进一步强化支持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利用生活化、问题性、活动式教学情境,来不断、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注重通过阅读学习指导,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而且还要鼓励他们善用特定情境实施阅读学习,丰富阅读内容,积累语言素养,为后续能力和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二、尊重差异学情,巧引有效阅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阅读基础、习惯、兴趣、爱好和能力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重视他们的阅读差异情况,为他们制定个性化阅读目标,灵活指导他们开展有效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阅读材料,引导他们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与作者情感,从而发展自身个性,实现个性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培养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并为培养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三、传授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真知往往源自于实践,学生只有灵活运用自己的口、手、脑,靠自己去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充分地将内在的动力挖掘出来,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在学生的阅读教学中,老师起着引导的作用,老师只有调动学生自身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的语文阅读有一个质的飞跃。学生要想对新的领域进行独立探究就必须要有自学能力,要真正地了解学习方法。在对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改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譬如,教材里有着两种任务(指导写作和指导阅读)的习作例文,不仅让学生领悟学习方法,还要求老师辅导学生读懂课文。所以我总是在给学生布置作业之前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此举是学以致用与读写结合的体现,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优化阅读内容,提升阅读效果 对于初中生来说,课业不是很重,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优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适当地拓展阅读内容。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还可以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采用期刊杂志、课外读物等上面的一些阅读素材,这样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还能让学生接受到更多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可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语感,让初中生感受到大阅读的意义所在。在阅读的作业设计上,也要精心设计,只要到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益于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都可以让学生阅读起来。在作业的完成方式上,可以是阅读、阅读背诵、读后感等。在阅读主体上,可以是小组合作阅读与探究,也可以是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这样学生不但能收获阅读的知识,还能感受到同学的友情和父母的关爱,可谓一举两得。 五、开展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生进行阅读后,进行仿写、续写等训练,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知识的积累,更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使学生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结合自身实际生活,仿照课文对石拱桥的说明顺序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通过阅读学生能丰富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因此阅读对学生尤其重要。在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以此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积累阅读数量,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文化和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邢丽颖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2018,(08)。 [2]黄国鑫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探索[J].科学咨询,2018,(05)。 [3]单吉轩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7,(32)。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是阅读,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也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增进思考和善于应辨的能力,还可以增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反省,提高个人修养。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阅读”,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的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西方人说:“Leader is render”(领导者一定是阅读者)。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方法是阅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博览群书,尤其是经典著作,才能更好的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作品的醇香,砺炼人生的征途。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在阅读时,只有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阅读欲望会更强烈效果会更好。在导读《三国演义》后,要求同学们说说三国,学生都能别出心裁的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有个学生说:“我看到关公刮骨疗伤忒钦佩,使我想起了《军神》里的刘伯承,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忍受刀割的酷刑。这种崇高伟大的人格魅力永远激励、鼓舞着我,使我真正认识了什么才是伟人,我以后一定以他们为我人生的偶像,奋进的楷模。”虽然孩子并不了解真正的英雄,可留在他们心底的漪涟却是永不泯灭的。“品尝”作品如同“品尝”美味佳肴,美味佳肴不品尝就失去了“味美”,作品不品尝就失去了“意美”,失去了作家的美意,失去了编者的美意,失去了读者的美意,失去了时代的美意。所以作品要品尝,会品尝作品的学生才是会学语文的人,进而发展成为会学习的人。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童年》等,都是一些可供品尝的好作品。对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诱惑力、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当然,在实际阅读中,有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是远离学生生活,不易读懂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内涵,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知识领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