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表格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表格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表格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表格总结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众多学术流派(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社会原因(四点)1.经济: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条件)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国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大变革

“百家争鸣”

概念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互相诘难、批驳(特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1.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和早期儒学(先秦儒学:孔孟)

1.创立: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至圣

主要思想内容

政治思想(三点)仁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有阶级差别):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民本思想)

礼恢复西周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体现孔子思想保守性)

教育思想(三点)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教学方法提出“因材施教”学习方法提出“温故而知新”

2.发展:孟子、荀子

(1)孟子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建立、巩固)邹国人新兴地主阶级亚圣

主要思想(三点)1.主张实行“仁政”

2.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唯心主义思想为仁政提供了伦理观基础,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和缓和社会矛盾,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要施行仁政来回复扩充人的善性

言论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劳心者治人,苦力治于人。

3.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4.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荀子战国时期赵国人新兴地主阶级

思想主张(四点)1.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2.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

3.提出“人之性恶”

4.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言论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知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规律,好好利用它造福人类)(唯物)

3.主张以礼治国(礼法并用)*

道家(我国哲学起源):老子、庄子

(1)老子春秋晚期楚国人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

思想主张(四点)1.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唯心主义)

2.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道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3.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政治思想)

(不能妄为,为所欲为,通过无为达到有为)

4.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换的→矛盾对立统一并可自由转化(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著作《老子》《道德经》散文《逍遥游》(2)庄子战国时期继承发展老子学说

思想主张(两点)1.把世间万物看做是相对的

2.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原本道家老子、庄子不提倡变革,但到战国时期,道家有提倡变革的

法家韩非子集大成者战国末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思想主张(三点) 1.主张以法治国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3.主张变革

意义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代表平民百姓

思想主张(五点)1.主张“兼爱”(没有阶级差别,平等博爱) 2.宣扬“非攻” 3.提倡“节俭”

4.治国主张是“尚贤”

5.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愿望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无为”到“有为”

汉武帝“有为”的原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三点)1.汉朝国力日盛

2.社会也潜伏着危机

3.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有为”措施(四点)1.思想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政治措施推恩令

3.经济措施改革币制,盐铁专营,平抑物价

4.军事北击匈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思想文化专制政策)的提出

董仲舒汉代(西汉)儒家代表人物创“新儒学”《天人三策》《春秋繁露》

新儒学

含义将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

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特点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又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内容

(四点)

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不是新的)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2.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督

促统治者施行“仁政”;理论/“新儒学”/哲学基础)

3.提出三纲五常

4.大力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强化皇权(活题)

汉武帝尊儒措施政治措施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

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儒学得以大兴

文化教育措

施(西汉时期

教育状况)

1.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

规定的教科书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

(太学性质:是中国第一个官办最高学府,

也是世界上最早官办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

为宗旨的高等学府)

(1)太学的兴办打破

了以往有由贵族官僚

世代为官的陈规

(2)大大提高了儒学

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

教育系统

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思想措施汉武帝接受“罢…”的建议,尊儒措施推行

意义西汉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符合时代的需要和

统治者的需求 2.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1.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儒学自我发展调

节的结果,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的政治需求 2.汉武帝时期国力日盛,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大一统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主专制→君权神授

●评价新儒学

积极消极

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

央集权

是文化专制政策,具有唯心主

义色彩进步的思想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起到了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

看护百姓的作用,有利于封建

统治长久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为儒学、皇权披上了神圣外衣,其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

3.三纲五常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成为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充满了封建意识,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为更好

维护/巩固统治

(三)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有新的发展;佛教本土化;道教主张“贵儒”又“遵道”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概念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思想主张

代表人物程颢、程

(北宋

洛派)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理学核心)理:知识、道德、天理

2.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3.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南

宋闽派

理学集大

成者)

1.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

三纲五常

....(道德规范核心)

理:道德

2.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实质/目的维护封建道

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3.“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

科学之真(格物至于善)

意义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维护了封建统治。朱熹编注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2.朱熹的思想对日本、朝鲜、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成熟,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逐步演变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是程朱理学往后发展的一个分支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陆九州(南宋理学家)1.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2.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真理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明中后期)1.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宋明理学意义:对中国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评价理学:

积极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消极他重视主观意志力量,重视气节品德,讲求以理同情,自我节制,发奋励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其积极作用●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相同 1.同属儒学(宋明理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2.同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3.都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要求人们克服私欲,规范人的行为

4.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

不同 1.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区别在于对万物本源的认识和修身的途径不同(向外格物;向内修心)

(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产生的条件/社会背景

经济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政治 1.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2.政治腐朽,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思想 1.程朱理学僵化,八股取士,文化高压政策,使思想因循守旧

2.近代科技开始传入,西学东渐开始出现,使一些知识分子开拓了眼界

阶级力量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评价言论

李贽(明朝后期《焚书》《藏书》1.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

化而变化,反对将孔子和儒家经

典神圣化

他是我国反封建思想

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

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

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

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

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

要求

2.李贽大胆地想正统思想发出

挑战,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

调个性发展和思想解放

黄宗羲(明清之际梨洲先生《明夷待访录》1.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

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他反对整个封建制度)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

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

民主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民主

思想)

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

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

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提倡法治

反对人治—)

4.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手

工业)商皆本”

符合时代特征,反映了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

主义萌芽出现的要求

顾炎武(明清之际亭林先生《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倡导经世致用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

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

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

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明清之际船山先生《周易外传》《读通鉴论》《船山遗书》1.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2.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

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

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

识的

3.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

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

想(老子)

从哲学角度同封建制

度的哲学基础——唯

心主义进行斗争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骑

士了近代人们的思维

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

●三位进步思想家批判的是传统儒学的程朱理学,继承了先秦儒学

●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政治),倡导经世致用(学术思想),工商皆本(经济),构建了新

的儒学体系

●这些思想反映的时代特征: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2..政治上封建制度日趋衰

(五)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希腊哲学之父:泰勒斯(西方哲学世界)

人文主义思想含义广义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文化传统,关心人的生活,尊重人的价值狭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是 1.关心人,以人为本

2.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3.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

学对理性的贬低

发展历程起源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古希腊

压抑黑暗的中世纪①(西欧封建时代)

发展14-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兴起和发展时期)

成熟17-18世纪,启蒙与东人文精神进一步发扬

古希腊人

文精神社

会背景

经济奴隶制经济繁荣(发展工商业)

政治奴隶制民主政治在发展

人的社会地位日益在突出

①中世纪:指从西罗马奴隶制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失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一段历史

“人是万物的尺度”

局限性

智者学派1.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

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2.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这一学说在本质上,很容易将人的主观

感觉和思维,看得高于一切,从而陷入

主观唯心主义

3.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在社会道德

方面,不应该强求一律

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社会道

德,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泛

滥和社会的道德沦丧

意义1.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是西方人文精神最初的体现,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3.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美德即知识”

背景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思想主张意义言论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

(前469-

前399)

1.倡导“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人之所以

作恶是出于无知

4.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5.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哲学观,

“美德即知识”等的哲学依据,有一

定“理性思考”的成分

使哲学真正成为

一门研究“人”

的学问

柏拉图(前427-前347《理想国》)1.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

2.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出身把每

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3.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为理性主义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最博学的人)1.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2.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

最高级的(人文思想起的共性作用)

3.理念是万物的本源,人类的正确目

标是在灵魂中发现理念

4.在强调理性的同时,也承认感觉是

认识的起源

5.他批判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认为自

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1.亚里士多德

使哲学真正

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2.他是欧洲史

上第一个建

立唯心论主

义体系的哲

学家

(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原因/

背景

1.经济:各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2.政治:工商业阶层掌权

3.地理位置: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出现带来

的变化

1.阶级:形成新兴资产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金融家)

2.思想: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出现地点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等著名工商业城市

文艺复兴(14-17世纪1300-1600年,不反宗教反封建反教会反神学)

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

2.物质:意大利经济繁荣

3.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4.文化人才: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和大量人才的汇聚

含义14-17世纪,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艺的名义下,发动的一场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以反封建反教会为内容,以开辟道路为目的

核心/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内

1.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2.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成“薄伽丘(意大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欧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

就(文学艺术领域就)文

利佛罗伦萨)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

义文学巨著,有“人曲“美

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

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文艺复

兴先驱)

长诗《神曲》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

了憎恶

彼特拉克(人

文主义之父)

《歌集》他最早提出了要以“人的

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莎士比亚(英

国)

《哈姆雷特》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

物的灵长”极富个性,充

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

的美

米开朗琪罗《大卫》《创世纪》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

莎》

文艺复兴意义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人意识的觉醒,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3.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①的产生①(产生与文艺复兴后期。典型事件:哥白尼“日心说”)

4.促进了文艺的发展

5.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其他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宗教改革(兴起于十六世纪不反对宗教)

背景 1.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

2.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的压榨

3.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4.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导火索/直接原因)

马丁.路德金(德意志)思想主

张(“九

十五条

论纲”)

内容意义

1.信仰即可得救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倡导平等

2.圣经高于一切(每个基督徒

可直接阅读解释《圣经》)

3.简化宗教仪式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

4.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激发民族意识,得到封建诸侯支持

实质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

产生

教派

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新教

影响 1.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宗教曾垄断教育)

3.在政治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启蒙运动(早起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基础反封建)

启蒙思想在法国出现的原因(法国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的原因)

1.经济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较高

2.政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3.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制制度矛盾最为尖锐

4.直接原因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影响深远

理性时代的到来

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背景 1.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

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的愿望日益强烈

3.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含义17-18世纪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

最早

出现

17世纪时,英国(发源地)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出现原因:资本主义发达)

主要

内容

1.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①(启

蒙运动的核心)的阳光驱散现实的

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

美好时代

①含义:是指人自己思考,

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

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目的:保障

人的自然权

2.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反对愚昧,提倡科学为资本主义确立政治构想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作用代表作

法国伏尔泰

(1694-17

78 代表

一个时

代)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哲学

通信》

《路易

十四时

代》

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

立宪制

3.提倡“天赋人权”(不是董

仲舒思想)认为人生来就是

平等和自由的

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等级制

度起了促进作用(在法国人权

宣言和1791年宪法中有体现)

4.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

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1689-17

55)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

权分立[分权制衡] ”学说

(避免专制)

A.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形式和政

体构成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

依据/

B.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

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

和法的理论基础/

C.对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和法律

制度的确立起着重大的推动作

用(首次实践:美国1787年宪

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

《论法

的世

界》《波

斯人信

札》

2.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

人的理性,法律应是理性的

体现

卢梭

(1712-17

78)

1.天赋人权他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

产的私有,但他不主张废除私

有制,体现了他小资产阶级的

观点

《社会

契约

论》《论

人类不

平等的

起源和

基础》

2.“人民主权”※(政体民

主共和)思想

3.社会契约论

德意志康德

(1724-18

04 德国

古典唯心

主义创始

人)

1.认为启蒙运动核心就是人

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

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

人类的主体地位(哲学上作用)

《纯理

性批

判》

2.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

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

目的的工具(人不是工具)

3.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

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

权利,同时坚持人要自律

4.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

围之内

启蒙运动意义1.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2.推动法国大革命爆发

3.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辣妹独立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维新变法)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6.他所宣传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民主和法治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

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

●四位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似点:

1.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

2.提倡民主政治①,自由平等(①包括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相对于专制而言)

3.“天赋人权”

4.法治思想

●17-18世纪兴起的思想解放潮流有何大而深远的影响?

1.思想:进一步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了人文思想的解放,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

2.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政治: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动员,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了美好蓝图;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八)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四大发明火药 1.唐末:火药应用于军事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

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

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摧毁了

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有助于资

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统治

大大推

动了文

艺复兴

运动和

宗教改

2.宋朝:军事上广泛应用火

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

发现的时代,为新航路的开辟和

海外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造纸术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

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

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

文化的发展

活字印刷

1.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

教改革

2.宋代:雕版印刷黄金时代,

彩色套印技术

3.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

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数学《九章算

术》

东汉《九章算术》采用了十

进位值制记数法(最美妙的

发明,中国最早使用)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

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

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地位)

计算工具算筹→算盘明清:珠算

天文《石氏星表》(世界最早星表)浑仪,简仪

农学历法西汉:《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元朝:王帧《农书》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夏朝:历法《夏小正》商朝:殷历元朝:《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历法,对指导农业生产发展有大帮助)

中医中药西汉: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万世宝典)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针灸:新石器时代,我们组选独创的治病方法

●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促进社会进步,而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促进了社会进步。同样的发明在中西方不同的作用说明,科技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

●决定科技发展水平高低的因素:

开放因素:1.社会环境是否安定2. (经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3.(政治)国家是否统一4.政策因素5.对外交往是否开放

个人因素:人的勤劳智慧

历史因素:前人的思想

●中国古代科技为何能长期领先于世界?

1.(政治)中国最早确立封建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

2.(社会环境)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

3.(交往)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相互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同时也在不断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来提高自己

4.(经济)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

5.(个人)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经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对科技的发展提出客观要

求,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力

●科技是生产力,必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科技是否能转化为生产力或高低取决于当时社会环境

●明中期以后(16世纪中期以内)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1.(经济)明清时期,封建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近代科技的发展

2.(政治)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使知识分子不务实际,不利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3.(政策)①封建统治着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应用、推广

②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正常交流

4.(根本)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近代科技产生

5.(扩展)程朱理学束缚,重道德轻科技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 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 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 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 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 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 字说明。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 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 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 (1) 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 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 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孔子孟子荀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王道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 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 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unit1 1.take place / happen / break out 无被动 2.starve to death 饿死 starve to do 渴望 做 .. starve for 渴望 得到 .. 3.in memory of 纪念 4.dress up 穿上盛装,打扮 5.p lay a trick / tricks on play a joke / jokes on 6.a ward sb. sth.=award sth. to sb.授予某 人某物 reward sb. for sth. 因 ... 而报答,奖赏某人 reward sb. with sth. 用 ...报答,酬谢某人 7.look forward to doing *以介词 to 结尾的短语 pay attention to (doing) devote? to (doing) attach? to (doing)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认为 ...很重要8. without permission. 未经许可 permit doing sth. permit sb.to do sb be permitted to do 9. turn up 出现 ,调高 turn down 拒绝,调低 turn out (to be ) 结果是 turn to sb (for help) 求助 10 keep one ’ s word守信用;履 行诺言 hold one ’ s breath屏息;屏气 11.apologize to sb for sth make an apology to sb for sth 11. set off ( for.. .) = set out ( for...) 动身,出发 12. remind sb. of sth. /sb.使某人想起?remind sb. to do sth. 提醒某人做某事 14.mean to do 打算做 mean doing 意味着 15 be satisfied with 对?感到满意satisfying 令人满意的 16 lead to 导致;通向,通往 17.It is/was obvious that。。。很明显??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1、2、5、6单元)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列举先秦时期的儒家代表及他们的思想主张。 孔子的思想: 核心:①“仁” 即“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思想:“为政仁德”,以德治民。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伦理观:性相近。 孟子的思想:政治思想:“仁政”思想;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伦理观:“性善论” 荀子的思想:政治思想:“仁义”“王道”;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伦理观:“性恶论” 2、列举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及其主张。简述宋明理学分别得到哪些新的发展。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1)代表及主张: 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A、“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C、主张“格物致知”。 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A “存天理,灭人欲”B、深化“格物致知”C、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南宋陆九渊:A、“心即理也” B、“宇宙便是吾心 C、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明朝王阳明: A、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致良知”(核心);“知行合一” 2)发展: 北宋时期,儒家学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理学。 明朝时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 3)评价: 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3、简述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代表人及主张、影响。 背景: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思想上:八股取士,程朱理学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代表及主张: “离经叛道”的李贽: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黄宗羲:A、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影响: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4、前国家图书馆馆长、研究世界宗教的学者任继愈说:“儒学之所以能持续2000多年,主要是因为它不断地吸取新的内容。”试联系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儒学的发展。 ①战国时,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等各家思想的精华,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3分)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一些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篇二】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背景: 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地主出现封建经济形成初步发展 2.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3.阶级: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 国统治者的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影响 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物 孔子(儒家,春秋晚期): 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1)以德治民(2)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3)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4)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伦理观性本善(4)价值观舍生取义 荀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3)伦理观性本恶(4)朴素唯物思想制天命以用之老子(道家,春秋晚期)客观唯心体系(1)哲学思想世界万物本原

是道(2)辩证法思想祸福相依(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道家,战国末)(1)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世间万物相对(3)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社会批判精神 韩非子(法家,战国末)(1)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时而变(2)依法治国系统了法制理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厚今薄古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子(墨家,战国初)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 (1)边疆危机(2)土地兼并(3)亡国问题(4)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5)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豪强势大,黄老学说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 影响 利于社会恢复,利于社会稳定(积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内容: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知识点总结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必修三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starve作不及物动词,表示“饿死,挨饿”。starve for=be starve of/for,表示“渴望获得,迫切得到”。 2)plenty作不可数名词,只用于肯定句中,表示“充足,大量,富裕”,可做主语,宾语或表语。做主语时,谓语动词随着plenty所指的单复数形式作相应的变化。plenty也可作副词,表示“充分地,十足地,好多”。in plenty表示“大量的,丰富,充裕”可作表语,定语,状语。 3)satisfy 作及物动词,表示“满意,使满足”,直接跟宾语,若接that从句时,意思是“使相信”,从句前有间接宾语。satisfy…with以……满足be satisfied with对……满足satisfy…for向……偿还be satisfied to do sth满足于做某事 4)harm作名词,意为“损害”,不与不定冠词连用,常与do,come,mean等动词搭配。do more harm than good弊大于利There’s no harm in(sb’s)doing sth=It does no harm for sb to do sth做某事无害处作及物动词,表示“损害,伤害”。 5)lead 作及物动词,表示“领导,引导”其宾语常接介词短语或者副词作宾补。 表示“影响,致使”时,后接介词to,也可以接不定式。 lead sb into使某人陷入某种不良的状态。lead sb away使盲从,常用于被动语态。 lead nowhere毫无结果,,对……不起作用。lead up to sth作为……准备,导致。 lead sb by the nose牵着某人的鼻子,完全操纵某人lead a dog’s life过困难的生活 lead sb believe that使某人相信(假的事情或不确切的事情) lead the way带路,带头lead作为名词,give sb a lead给某人做出榜样,提示某人 6)origin 是名词,表示“起源,起因,出身”。be of origin起源于,出身于 7)event是名词,表示“事变,事件”,既可以指历史上的,国际上的,国内的大事件,也可以指日常事件,复数形式还可以指事态的发展和结局。也可以指体育比赛中的“项目”。 常见词组:at all events/in every event总之,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in the event结果,终于in the event of万一,如果,倘若in that event若果那样的话 8)dress 作及物动词,表示“给……穿衣”,后接人作宾语,也可以做不及物动词,表示“穿上衣服,穿着衣服”。dress up穿上盛装,打扮dress作不可数名词,表示“衣服”;作可数名词,表示“妇女及儿童的衣服”。dress sth up修饰,掩饰 9)trick play a trick on sb=play sb a trick开某人的玩笑,诈骗某人 do/turn the trick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成功。 have a/the trick of doing sth(有)做……的习惯/癖好。 be up to tricks,be at one’s tricks玩鬼把戏,闹恶作剧 trick可以做动词,trick sb into doing骗某人去做某事trick sb out of…骗取某人 10)memory 是名词,表示“记忆”时,接for而不接of。 复数形式memories可表示往事。 in memory of纪念,一般表示对死者的纪念。 lose one’s memory“失去记忆”,可能永远也想不起来;而slip sb’s memory指一般想不起来,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想起。 within one’s memory=within the memory of表示“记忆所及的时间”。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儒家 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仁政、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

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 -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

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