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原始彩陶纹饰特点简析

原始彩陶纹饰特点简析

原始彩陶纹饰特点简析
原始彩陶纹饰特点简析

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特点简析

摘要: 陶器产生于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作为一种容器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的需要,它不仅带动了农业经济与定居生活的发展,也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陶器的装饰纹样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展现了远古人类的朴素艺术观念和原始的审美情感,本文将结合原始彩陶纹饰的起源发展对其特点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彩陶装饰纹样特点

一.起源

关于陶器装饰纹样的起源说法各异,其中以“编织说”影响最大,该说法认为,根据陶器底部遗留下来的编织纹印痕的特征,猜想原始人可能是受了“编织”纹样的启发,然后出于装饰审美需要进而产生各类表现手法,其中西安半坡出土陶器席文的印痕被认为是彩陶网纹的形式基础。

另一种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是“图腾说”,图腾崇拜是一个氏族用某种动物作为该族的图腾物,而彩陶上的一些可能是由图腾纹样演变而来的,代表了不同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除此之外还有“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不同说法,都是人们对装饰纹样所代表的含义的不同猜想。

二.各类彩陶装饰纹样特点

1.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主要包括半坡型和庙底沟型彩陶。

(1)半坡型彩陶多圜衣钵、尖底瓶和葫芦型器,纹饰布置在内底或外壁,以鱼纹和鱼纹简化而成的几何纹样为特色,其中鱼纹最多,表现了当时发达的捕鱼活动,其审美稚拙刚健。彩陶的装饰方法有彩绘,捺印,剔划,堆塑等;

(2)庙底沟型彩陶晚与半坡型,以大鼓腹平底钵为典型器皿,花叶纹、鸟纹、火焰纹呈连续纹样布置在器腹外壁,其中“三重弧线圆点彩陶碗”的装饰在艺术构成上达到了很高水平,在定点连线的基础上两点之间连接成的弧线把空间分割成一种渐变式黑白相间图案,具有明快的节奏感。

2.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三种类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1)马家窑型:彩陶底色多以橙黄色为主,表面十分光洁,多以黑色彩绘纹饰。

纹样多以弯曲,交叉,平行,漩涡型和同心圆等形态加以组织。其中漩涡纹是最有代表性的,它以同心圆为核心组成图案,运用直线,曲线和点等几何元素组合,形成曲折起伏,旋动多变的节奏和动感。马家窑彩陶不仅外壁绘有纹饰,内壁也往往同样布满纹饰,如“圆点弧线纹彩陶盆”。其早期纹饰较多地趋向于自然类型,后期则发展趋向于抽象化和几何化。

(2)半山型: 半山型彩陶以短劲、阔肩、鼓腹的陶翁为典型器皿,器形雍容凝

重,表面磨光,陶质细腻,弧线、直线交织成的连续纹样,精巧繁密,极富形式感。半山型彩陶非常富丽而精致,绝大多数的花纹构图设计,无论是平视还是俯视的角度,往往构成了匀称完美的视觉效果,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美感。⑥它的装饰纹样以几何化的构成倾向为主,其突出特点是用红

黑两色相间的锯齿形花纹为主题,勾画出各种色彩鲜明,形式多变的图案使装饰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3)马厂型:常见纹样有:折线纹,回纹,方格纹,三角纹,旋纹,网格纹,垂

叶纹和蛙纹,其中,蛙纹以其独立特色和强有力的视觉效果而格外引人注目,在整体上似乎比以往的蛙纹表现出更为粗犷和简约的形式韵味。在图形结构处理方面,总体呈现出刚健、粗放和庄重的艺术格调,给人以简练和刚劲的强烈印象。

三.彩陶装饰纹样的演变

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纹样主要为几何图形元素,而非动物图案。而通过对其研究可发现,这些抽象图形实质上是由对具象图案的简化演变而成的,使之更为抽象化,符号化,审美上比直观的具象图形增加了一些象征意义,也给人多了几分遐想的朦胧美感,这展现了远古时期人对艺术的追求与思考。

1.鱼纹

彩陶鱼纹的变形手法是对装饰纹样由具象到抽象演变最具代表性的纹饰符号。从早期较为真实的鱼纹到中期明显向图案化发展,纷纭复杂的各种几何形鱼纹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几种固定的符号。早期两头相对的鱼头演变成了一组相对的三角形,鱼身的阴阳三角逐渐形成了十字花状符号;另一种略去鱼头的鱼,后来分化除了一种两湾月相背的符号和有一个圆点与剪刀似的鱼尾组成的符号。

2.鸟纹

彩陶鸟纹多发现在庙底沟期彩陶中,其演变呈现出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将鸟身弯曲成新月状,并发展出由新月相对而构成的纹饰;另一种则是将鸟身变成豆荚状,并由此再构成花瓣纹。而人们发现这两种演变出来的纹饰与鱼纹演变成的符号相似。可见一种几何纹并不只与一种动物图案有关。

3.蛙纹

半山期开始,蛙纹的演变极富特色,它往往以人的形象出现,但肢爪却是蛙型。人式蛙纹在马厂期最为流行,它们多被画在陶壶的腹部,有时两个或四个蛙人抱在一起,略去蛙人头部,以器口为共用头,蛙人纹的肢爪曲折处有时还画有人眼睛或谷粒状的纹饰,大抵表明了蛙神在黄河流域农耕时期的重要作用。马厂晚期的蛙纹多略去躯干,只留下四肢呈波折状展开。

四.构成形式特点

1.点线面

在原始陶器装饰纹样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元素。以庙底沟出土的彩陶盆上的花纹带为例,其具有流变运动的特征,形式复杂但挥写自如,规律明显。它是以一个标志性花纹为中心,两组相似的纹饰组合成纹饰带,以面为主,点线在其中穿插,组合,增强了整个纹饰的动感与变化。

2.均衡

均衡是指在一个装饰整体中相对应的形状相同或图形组合在一起将空间分割到位,给人以协调之感,故其包括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形式。其特点是规则均等,感觉稳定,张力含蓄。对称形式有上下对称,左右对称,三面或四面对称等;非对称形式则是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同量而不同形,但同样给人以匀称之感。

3.重复

重复就是把相同或相近似的图形按一定规律重复排列,从而产生视觉美感,这一形式的来源可能取自于自然界的动植物外观,如动物层层分布的羽毛,鱼鳞;植物花卉的簇簇枝叶。重复给人以一种质朴之感,运用重复手法排成不同形状同样可做到统一中变化。重复再装饰纹样中被广泛运用,一般是以一种纹样为基本形,然后反复构成。也有将同一纹样不规则的重复排列的构成形式。

4.对比

在彩陶装饰纹样中的对比包括曲直,疏密,粗细,虚实,动静,黑白等。

对比使得装饰纹样更为丰富生动,形式灵活多变。

5.节奏

不仅音乐讲究节奏,绘画中同样讲究节奏的韵律美。装饰纹样中的节奏感主要来源于对比。如装饰面积自上到下的小-小-大-小分布,或装饰线的窄-粗-宅的变化,都会使纹样富有动势,虚实结合使得纹样具有了动静对比。

五.结语—由原始彩陶纹饰对当今艺术文化的思考

彩陶的美,在于它虽然粗糙,但却自然,接近人的本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现代所说的装饰符号、图案等东西都是原始彩陶纹饰的一个发展和延伸。彩陶装饰艺术的手法及风格给我们以单纯、简练的总体形印象,它是古人在基于现实具象的基础上对艺术的探索,既具有象征意义又富有美感,同时给予现代人在艺术创作上一定的启迪,在此将其大抵归为如下几点:

1.从模仿到创造:古人对于装饰纹样的创造基于对自然的观察与归纳,

我们在现代设计中同样应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与一颗追求美的

心,才能有好的创作。

2.善于运用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在装饰纹样中的基本形其实并不多,

大多都基于点线面,但是通过不同的对比变化使之富有美感,值得我

们学习借鉴。

3.整体协调富有细节:一个好的作品必然是给人以和谐的美感,同时具

有细节刻画,在装饰纹样中以蛙人为例,将蛙以人形呈现但保留蛙爪

这种细节刻画十分经典。

4.删繁就简:并非将所有美好的图形堆砌一气就是美,而是要善于运用,

使画面明快,简洁。

综上所述,原始彩陶装饰纹样在世界艺术文化上具有重要价值,是世界文化瑰宝,我们应以古探今,善于学习与发现,让经典传承,并在经典中创造升华。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图形研究的论文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图形研究的论文 【摘要】在原始彩陶纹饰图形中,其纹饰图形不直接描绘自然物象,而对自然形象进行高度的抽象,以符号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内心需要, 这些高度抽象符号化的纹饰图案实现了实用与审美近乎完美的统一,使得原始彩陶艺术充满了一种神秘的超越时空的美感,使得原始彩陶具有了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对原始彩陶纹样图形深入研究,有助于促进现代造型和装饰艺术的发展。【关键字】彩陶图形研究原始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器身为红褐色或棕黄色,上面绘有红色、黑色、白色装饰花纹。原始先民在彩陶制作中发挥了极高的艺术创造力。特别是在彩陶图像中,用理性的归纳方法,用简化的抽象方式,将自然形象进行概括、简化,舍弃具体细节保留体现特征的局部,然后越过简洁化的界限构成抽象图形。在原始彩陶纹饰图形中,其纹饰图形不直接描绘自然物象,而对自然形象进行高度的抽象,以符号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内心需要, 这些抽象图形多以曲线和圆形为主,直线和方形为辅,体现着自由、灵动、丰满、活泼、舒展、天然的美感。它的点线面构成大方简洁、整而不碎,多以植物纹和几何纹为最多,动物纹次之,人物纹最少。原始人民与大自然处在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中,其艺术形式具有天然自由的情趣,表达了原始人类的生活面貌、乐趣和美的感受,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信仰。原始人类这种与自然息息相关又将之高度抽象符号化的纹饰图案表现出特殊的“视觉思维”特征,而正是这种特征,实现了实用与审美近乎完美的统一,使得原始彩陶艺术充满了一种神秘的超越时空的美感,使得原始彩陶具有了强烈的视觉感染力。W 原始彩陶这种高度符号化和抽象化了的纹饰图形,显现出一种与现代艺术相契合的审美特性和艺术观念。如占据彩陶纹饰走廓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水纹、漩涡纹、三角形纹、锯齿纹等等。这些表面上并无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与现代抽象艺术一样,直接或者间接地传递着某种信息和情绪。它以点、线、面或者极度的夸张、变形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和余味无穷的美感,给人以或轻松、欢乐或沉重、悲寂的情绪变化。更多的纹饰则以现代派般的夸张和变形,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引领人们尽情地在想象的空间里去体验那个时期人们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当然,原始彩陶纹饰图形大部分采取简单的符号语言,而很少采取具象图形,也是受到了当时的物质条件及技术水平的限制使然,采取几何纹的形态创造也是为了便于加工的需要。但即便如此,原始彩陶纹饰图形依然表现出原始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卓的审美创造力。虽然各个时期、

马家窑型彩陶的装饰纹样

马家窑型彩陶的装饰纹样 马家窑型彩陶不仅外壁绘有纹饰,内壁往往也满饰纹样,即有内彩的特点。如“圆点弧线纹彩陶盆”(1966年兰州出土)、“舞蹈纹盆”(1973年初青海大通出土)等。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舞蹈纹盆,盆内用三组剪影式的舞蹈人物,在器内壁构成二方连续的形式。每组绘有五个垂着短瓣的少女,手挽手动作整齐而有节奏地进行集体歌舞,头部和臀部有类似发辫和尾巴的装饰物伸出。既写实又夸张,人物形象为影象效果,整个画面溢出一股天真、平淡、宁静的意境,好似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母系氏族社会鼎盛时期生活相对充裕社会相对稳定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单个人物的结构透露出来的神态,还是整个画面及其背景所烘托出来的艺术氛围,都堪称古代的艺术珍品。这里展示的原始舞蹈,尽管非常简略,但那明朗质朴的动作,仍然透露着原始人纯真的感情和炽热的情绪。这种舞蹈或许属于原始巫术活动,或许仅是劳动之余的游戏歌舞,但不管怎样,都为我们留下了难得的原始生活画面。彩陶盆的装饰意匠独出心裁,舞蹈队列在盆的内壁上部,如盆中盛水,舞蹈群则似舞于池边、柳下,并和池中倒影相映成趣。这件彩陶人物画,特别是对人的自身描画,摆脱了仰韶文化早期和中期那种以几何纹构建人面纹的图案化技法,因此,它成为中国人物画的鼻祖。这样完整地表现人物和明显地描绘人的一定活动的图画,在彩陶盆上还是第一次发现。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纹样,在庙底沟型运用曲线的基础上使线条更加生动、富有韵律,最具代表性的是旋纹。旋纹的中心往往留有较大的空白,与旋纹本身密集的线条形成对比,繁密而不窒息,在视觉上富有强烈的动感,似奔腾的江河酣畅痛快。其特点是满、旋动;制作精良,表面光滑;纹样似乎反映宇宙天体的运动形式。

彩陶的纹样组织形式

彩 陶 的 纹 样 组 织 形 式 冯钰淇 08艺设4班 20080502416

彩陶的纹样组织形式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一次伟大的创举也是人变为智人的开端。是人类从单纯的加工自然界已有的物质以来第一次利用火改变自然界事物的化学性质。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说的人类从蒙昧时期进入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是从陶器的应用开始的,由于人类长期使用火了解到火能使土变硬这一特征后,陶器才得以发明。之后便出现了“编织”说的理论。此理论建立在“审美装饰”的基础之上。“装饰”的解说,产生于陶器制作的需要。西安半坡出土陶器席纹的印痕,被认为是彩陶网纹的形式基础。但有些地区出土的最早的陶器上并没有编织器的纹路! 由此可以推测并非所有的陶器都是贴敷而成因此! 最初陶器纹样的起源应该是有两种途径: 一、即捏塑与贴敷在贴敷制作陶器的过程中,陶器的表面便会附带出现竹制或木制器物的泥印。这是因为贴敷的陶土经过烧制,原来编制的容器被烧烬,而留下陶器表面的印痕。这种印痕经过火变得坚硬。最早的陶器的纹饰就这样偶然得来。 二、除此之外,那些只经过捏塑的陶器便是素面,而无任何装饰。早期人类在发现了颜料之后,便知道颜料可以改变许多物质的色彩,于是就用颜料涂抹器物的表面。 彩陶上的纹饰题材和样式多含有一定的意义,这是目前公认的意见,这种意义常常被认为是一个部族或地区推崇的纹样,以图腾或符号的形式表现在彩陶纹饰上,除了表达远古时期人们对天、地、植物、动物、生殖、生产等各方面崇拜以外,还有人们想象并加以神化的样式符号,表现了人们奔放不羁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些意义使得一种纹饰具有了特殊性,而有别于一般的标记。 具体来说,原始彩陶纹饰大体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物发展而来的,绳纹、水纹、网格纹、鸟、鱼、昆虫、花卉、人面、蛙纹等,从最初的绳印纹到具有复杂形式的综合纹饰(人、鸟、鱼的结合体),说明了这种纹饰代表某种意义或文化是一个发展渐变的过程。例如:彩陶纹饰中的“鸟”,象征太阳,而“鱼”则象征着丰饶和多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良好的自然环境状况,才使得人类有机会将这种可以被赖以生存的动物看作是生命之源。这种最初代表“丰产”的“鱼形”,最终只被要求“丰产”意义的传递,而不是“鱼形”的传递,这也许就是产生这一系列象征物的外形被简化而其意义却被进一步发展流传的原因之一,同时这种发展导致了“意义”不再拘泥于外在形式,而产生了大部分彩陶纹饰被逐渐提炼成简明的几何化纹样或符号的结果,并且,这种符号在一个时期内具有着共同遵循的规范、格式,成为区别不同的类型文化的重要标志。 随着各群族或部落之间不断来往活动的频繁,导致人们的观念意识、审美意识等文化、习俗、生产等发生相互碰撞与影响,因此产生了一种彩陶纹饰的分布常常大于该类型文化的分布范围的情况,尤其要注意的是,这种地域上的扩大更加强了一种纹饰的象征意义的传播,并扩大了其影响范围,使这种象征进一步发展并稳固了起来。 我国彩陶最早的起源之一老官台文化是主要以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一期为代表的,据文献记载这一时期彩陶数量较少,有宽带纹和网状绳纹,还有“|、||、+、?”等划痕,专家们认为这些划痕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记号。做一个假设:这些划痕可能是陶器的制作者的一种标记,以用来与其它作者进行区别。美国哲学家苏珊.卡纳斯.朗格认为:“一个姓名,是最简单的符号类型,它是直接与一个概念相联结的”,那么如果这种假设成立,这些划痕就具有符号

仰韶彩陶纹饰的深入探析

大 众 文 艺 135 摘要: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构图精巧合理,纹彩绚丽多变,与优美的器物造型相结合,在原始艺术中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而本文将对彩陶纹饰作深入探析 关键词:仰韶彩陶文化;纹饰;艺术法则 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B 一、仰韶彩陶的发现 仰韶彩陶是仰韶文化时期出现的陶器,是仰韶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仰韶文化出现在距今大约5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由于最早发现是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故将其称为仰韶文化。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先进水平,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二、仰韶彩陶纹饰的题材与内容 仰韶彩陶的出现完全是因为功能,无论是陶器的造型还是纹饰。陶器是以土作为材质进行的立体造型,这个过程就是要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容量,而实际彩陶的基本造型圆形来源于对自然形态的模拟。自然界中的太阳、树干、鸟蛋等都是圆形,人类接触得最多,制作方便、实用方便,圆就成了陶器的主要造型。而彩陶的纹饰主要是出现在陶器表面的装饰,从制作工艺方面来讲,应该是现有造型后有纹样,而从欣赏角度来讲,造型和纹样的作用是相互的。装饰的纹样增加了造型的美感,作为一种装饰手段,纹样只是器物的增加美感的方式之一,但造型却决定了纹样出现物质条件或者环境,或者说纹样并不是单纯的在器物表面进行的绘画,纹样所起到的装饰作用要结合器物的造型,结合当时的生存环境人类的认知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来共同看待。所以对于仰韶彩陶纹样的题材与内容的分析还要结合器物的造型来认识。以下对彩陶纹饰所出现的题材进行了大致的归类。 1.巫术与图腾 仰韶文化所处的新石器时代生产力低下,人类缺乏相应的生存能力,生存环境恶劣,导致生育率与生存都十分低下。同时对自然环境的认知程度十分有限,对自然界当中的事物不了解,对自然界中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以及一些动植物产生一些幻想,并把自己的幻想当作一种真实,把一些与自己生活发生联系的自然物与自然想象当作自己的祖先或者保护神,对有利于自己生存的事物产生一种崇拜心理, 2.动物(鱼、鸟、蛙) 鱼纹和蛙纹,造型简练,并各有特征。鱼和蛙作为一种多子的动物,代表的是生殖的能力。原始人类生存环境恶劣导致生育能力低下,人类的生存繁衍是他们的愿望,所以他们将这两种动物大量运用在彩陶器物上,蕴含了他们对与生存的渴望。对于蛙,原始人类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对于娃的崇拜后来演变为能够驾驭洪水、战胜水患的神力无比的蛙神,为了能够增强蛙神驾驭洪水的能力,又在蛙神身上画上越来越多得腿。 3.植物 植物纹样的形象有的像稻麦粒,有的像叶子,有的像花瓣,夸张与抽象的手法很浓厚,并且熟练地运用了对称与连续的法则,表现了重复、条理、节奏等美的形式。 花卉、果实的植物主题所反映的是彩陶纹样生殖的基本主题。生命短暂,生育存活是原始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纹样当中会出鱼和蛙这样多子高产的动物,同时花卉、果实乃至种子反映的都是同一个思想, 4.几何形 彩陶纹样的图案有大量的几何纹样,是早期陶器中编织物纹印及渔网、水涡、树叶等图案的延续和变化。也有动物演变而成的鱼纹演化成直线几何纹,鸟纹演化成螺旋纹),蛙纹演化成波浪纹。这些几何纹样熟练地运用了点、线和大小、黑白、疏密的层次关系,富有变化,表现出有节奏的运动感和韵律感。 三、仰韶彩陶纹饰的特点 1.简练却富有情趣 原始人类并没有像现代人一样,在创作过程中注重点线面等要素的组合,但在彩陶纹饰中却恰恰成了重要的组成要素。点、线、面的出现都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物象的凝练,是原始人类情感的抽象表达。 彩陶纹饰的图案是源于自然的,他们将自然物象经过自己情感抽象化,或者说这些图案就是他们情感外化的符号。彩陶纹饰的造型基本元素为点、线、面。彩陶纹饰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几乎都与自然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是原始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活的真实感受。河水的波浪及漩涡形成的曲线的波纹线条及漩涡线条,对花朵的观察形成的花瓣纹,及对花瓣进行的进一步抽象形成的二方连续图案。原始人类没有文字却用这些抽象化的特殊符号表达自己对生命与自然的强烈情感。他们用线条表现出的纹饰图案简练而富有情趣,显得拙稚而又质朴。 2.纹样与器形的完美结合 在原始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物质的形态是以各种圆形为最多,果实、树干、鸟卵、太阳、月亮等,必然在原始社会人们思想上留下印象。在进行造物活动中自然会流露出来,制作出各种以圆形为基本形的陶瓷造型来。彩陶装饰纹样的部位是由彩陶的造型决定的,彩陶造型的大腹小底或大口小底。在使用的时候,这种小底收足的器皿,便于捧拿移动。原始社会还没有桌子,器皿都是放在地上的,纹样总是装饰在视觉最容易接触到的部位,主题花纹装饰在彩陶壶和罐的肩部和上腹部彩陶盆和钵的内表面部分,次要花纹装饰在不大显眼的位置,既方便了观赏,又减少了不必要的纹样绘制。放在地上观看是从侧上方进行的,因此腹部以下常常没有纹样装饰,形成了松、紧,疏、密对比,这和以满为美的装饰是不同的,是符合装饰规律和原则的。 3.丰富的想象力 彩陶纹饰既有装饰性,又有象征意义,仰韶时期的彩陶纹饰显示着原始先民对自然物象的崇拜和观物取向的方法,反映着他们力图掌握自然物象特征的执著。纹饰中创作者借助于线的勾勒追求美的目的。彩陶纹饰图式丰满圆润、飞动流畅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人的精神的健康乐观、奋发向上。或直或弧,或疏或密,或静或动的线条,反映的时创作者的自由创造的精神。彩陶纹饰中的“人面鱼纹”和“鹤鱼石斧”图,都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典型图式。前者是人面与鱼纹组合,后者是鹤、鱼与石斧的组合。他们打破了事物的真实状态,按照创造者的心理需要,重新组合了表现对象,创造了一种从来不存在的艺术真实。“原始先人用他们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了他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对世界的艺术把握方式,经过组合变形而表达较为复杂的意蕴,是原始先民已经意识到的一种表达方式。 4.纹饰从写实到写意的抽象过程 仰韶文化时期彩陶纹饰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时期,大体上讲经历了一个由写实向抽象转变的过程。半坡时期的彩纹,分象生性花纹和图案花纹两类。象生性花纹主要有人面形纹、鱼纹、鹿 仰韶彩陶纹饰的深入探析 申洋 (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 河南 郑州 450000) 艺术与人文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 彩陶图案指新石器时代画在陶 器上的装饰纹样,距今有六七千年的 历史。彩陶纹样的题材极为丰富,有 几何纹样、植物纹样、人面纹、鱼纹、 蛙纹、鸟纹等,是原始人从事渔猎和 农业劳动取得素材,以及对太阳、月 亮、水、火、山石等自然形象和劳动 工具的观察、接触、认识变化而来。 人面纹(图1—1)把人面和太 阳组合起来,形象概括、简洁,据 说是原始民族的图腾。 鱼纹(图1一2)有单体鱼纹、 复体鱼纹等,造型简练,并各有特 征。 植物纹样的形象有的像稻麦 粒,有的像叶子,有的像花瓣(图 1—3),夸张与抽象的手法很浓厚, 并且熟练地运用了对称与连续的法 则,表现了重复、条理、节奏等美 的形式。 几何形图案纹样有直线形的,有 螺旋形的,有波浪形的;据说是由动 物图案演化而来,如鱼纹演化成直线 几何纹(图1一4),鸟纹演化成螺旋 纹(图1一5),蛙纹演化成波浪纹(图 1一6)。这些几何纹样熟练地运用了 点、线和大小、黑白、疏密的层次关 系,富有变化,表现出有节奏的运动 感和韵律感。

彩陶纹样的构成形式有: (1)对称的组合。有不同花纹或同一花纹的对称;两组对称;四组两相对称 和六组三分相合对称四种。 (2)不对称的组合。 (3)同一母题花纹组成一条 完整的带状花纹。 (4)不同母题的两种花纹相 互连接起来合成一组花纹。 彩陶纹样体现了原始氏族 社会纯粹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形 式感。劳动、生活、自然对象及 广大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对称、 平衡、比例、间隔、重叠、单独、 粗细、疏密、反复、变化、统一 等种种形式规律,集中表现在这 里,为我国的图案发展起了奠基 作用。 陶瓮“彩陶王” 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 大型陶瓮“彩陶王”出土于 我州境内积石山县三坪遗 址。原件彩陶王属新石器时 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距今5000年左右,通高49.3 厘米。以造型独特,花纹别 致而闻名于世,故称为“彩 陶王”。1954年出土于临夏 州积石山县,现藏于中国历 史博物馆。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图 案 彩陶图案指新石器时代画在陶器上的装饰纹样,距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彩陶纹样的题材极为半富,有儿何纹样、植物纹样、人面纹、鱼纹、蛙纹、鸟纹等,是原始人从事渔猎和农业劳动取得素材,以及对太阳、月亮、水、火、山石等自然形象和劳动工具的观察、接触、认识变化而来。 人面纹(图1一1)把人面和太阳组合起来,形象概括、简洁,据说是原始民族的图腾。 鱼纹(图1一2)有单体鱼纹、复体鱼纹等,造型简练,并各有特征。 植物纹样的形象有的像稻麦粒,有的像叶子,有的像花瓣(图1-3),夸张与抽象的手法很浓卑, 并且熟练地运用了对称与连续的法则,表现了重复、条理、节奏等美的形式。 儿何形图案纹样有直线形的,有螺旋形的,有波浪形的;据说是山动物图案演化而来,如鱼纹演化成直线儿何纹(图1 一4),鸟纹演化成螺旋纹(图1 一5),蛙纹演化成波浪纹(图l-6)o这些儿何纹样熟练地运用了点、线和大小、黑白、疏密的层次关系,富有变化,表现出有节奏的运动感和韵律感。ffii -1彩陶上的人面纹图1 -2 彩陶上的鱼纹

彩陶纹样的构成形式有: (1)对称的组合。有不同花纹或同一花纹的对称;两组对称;四组两相 对称 和六组三分相合对称四种。 (2) 不对称的组合。 (3) 同一母题花纹组成一条 完整的带状花纹。 (4) 不同母题的两种花纹相 互连接起来合成一组花纹。 彩陶纹样体现了原始氏族社 会纯粹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形式 感。劳动、生活、自然对象及广 大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对称、 平衡、比例、间隔、重叠、单独、 粗细、疏密、反复、变化、统一 等种种形式规律,集中表现在这里,为我国的图案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陶瓮“彩陶王” 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型陶瓮“彩陶王”出土于我州境内积石山县三坪遗址。原件彩陶王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距今5000年左右,通高49.3 厘米。以造型独特,花纹别致而闻名于世,故称为“彩陶王”。1954年出土于临夏州积石山县,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S1-4 鱼奴演化成几何奴09过程

彩陶纹饰的符号意义

彩陶纹饰的符号意义。牟 原始彩陶纹饰作为一种艺术中的符号,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所直接接触到的都是具有普遍的人类意义的问题,关涉到人在其所关切世界的生活方式。“符号,它是一种用来代表其他事物或含义的东西。”它们处于想象世界中,是某种概念或意象的载体。彩陶作为一种原始艺术,纹饰是其主要的艺术语言。 一原始彩陶艺术表现的东西不是关于另外一些事物的概念,而是某种情感的概念。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意识所具有的深刻抽象性和表现性,也只有通过形象的图形、图像化的符号方式,将经验加以客观化或形式化,供理性知觉或直觉去把握,才能够为其他的人们获知。 二、象生纹饰是原始彩陶上常见的一种纹饰。它将无形的原始先民的恐惧、敬畏、祈祷,禁忌等情感物化为视觉有形的,把不可知的变为可知的,把埋藏于心理深层的变为可见的,将不可表达的变为可表达的。它们以简明扼要的符号形式反映着人类发端时期的思维和情感。 三、彩陶纹饰作为一种艺术中的符号,其功用恐怕首先要归因于其本身的感性刺激。此外,在任何一种原始彩陶纹饰中,其意象同它表示的意义之间的关系都不是那么严格和确定。这就是说,一个彩陶纹饰符号意象可以留下大量供主体去想象或联想的余地,这一点是抽象的文字和逻辑所不能比拟的。 四、原始彩陶上的图案和装饰部位是由当时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认识和生活习惯所决定的。无论是象生纹饰还是几何纹饰,在发展趋向上都逐渐与陶器的功能走向协调。每一个纹饰都以独立的方式出现,都是一个新的创造,有着不可言说的无尽意味。 原始彩陶纹饰作为一种艺术中的符号,亦是一种终极的意象—一种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的知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东西。

原始彩陶纹饰特点简析

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特点简析 摘要: 陶器产生于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作为一种容器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的需要,它不仅带动了农业经济与定居生活的发展,也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陶器的装饰纹样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展现了远古人类的朴素艺术观念和原始的审美情感,本文将结合原始彩陶纹饰的起源发展对其特点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彩陶装饰纹样特点 一.起源 关于陶器装饰纹样的起源说法各异,其中以“编织说”影响最大,该说法认为,根据陶器底部遗留下来的编织纹印痕的特征,猜想原始人可能是受了“编织”纹样的启发,然后出于装饰审美需要进而产生各类表现手法,其中西安半坡出土陶器席文的印痕被认为是彩陶网纹的形式基础。 另一种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是“图腾说”,图腾崇拜是一个氏族用某种动物作为该族的图腾物,而彩陶上的一些可能是由图腾纹样演变而来的,代表了不同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除此之外还有“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不同说法,都是人们对装饰纹样所代表的含义的不同猜想。 二.各类彩陶装饰纹样特点 1.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主要包括半坡型和庙底沟型彩陶。 (1)半坡型彩陶多圜衣钵、尖底瓶和葫芦型器,纹饰布置在内底或外壁,以鱼纹和鱼纹简化而成的几何纹样为特色,其中鱼纹最多,表现了当时发达的捕鱼活动,其审美稚拙刚健。彩陶的装饰方法有彩绘,捺印,剔划,堆塑等; (2)庙底沟型彩陶晚与半坡型,以大鼓腹平底钵为典型器皿,花叶纹、鸟纹、火焰纹呈连续纹样布置在器腹外壁,其中“三重弧线圆点彩陶碗”的装饰在艺术构成上达到了很高水平,在定点连线的基础上两点之间连接成的弧线把空间分割成一种渐变式黑白相间图案,具有明快的节奏感。 2.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三种类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1)马家窑型:彩陶底色多以橙黄色为主,表面十分光洁,多以黑色彩绘纹饰。 纹样多以弯曲,交叉,平行,漩涡型和同心圆等形态加以组织。其中漩涡纹是最有代表性的,它以同心圆为核心组成图案,运用直线,曲线和点等几何元素组合,形成曲折起伏,旋动多变的节奏和动感。马家窑彩陶不仅外壁绘有纹饰,内壁也往往同样布满纹饰,如“圆点弧线纹彩陶盆”。其早期纹饰较多地趋向于自然类型,后期则发展趋向于抽象化和几何化。 (2)半山型: 半山型彩陶以短劲、阔肩、鼓腹的陶翁为典型器皿,器形雍容凝 重,表面磨光,陶质细腻,弧线、直线交织成的连续纹样,精巧繁密,极富形式感。半山型彩陶非常富丽而精致,绝大多数的花纹构图设计,无论是平视还是俯视的角度,往往构成了匀称完美的视觉效果,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美感。⑥它的装饰纹样以几何化的构成倾向为主,其突出特点是用红

原始彩陶纹饰特点简析

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特点简析 摘要:陶器产生于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作为一种容器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的需要,它不仅带动了农业经济与定居生活的发展,也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陶器的装饰纹样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展现了远古人类的朴素艺术观念和原始的审美情感,本文将结合原始彩陶纹饰的起源发展对其特点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彩陶装饰纹样特点 一.起源 关于陶器装饰纹样的起源说法各异,其中以“编织说”影响最大,该说法认为,根据陶器底部遗留下来的编织纹印痕的特征,猜想原始人可能是受了“编织”纹样的启发,然后出于装饰审美需要进而产生各类表现手法,其中西安半坡出土陶器席文的印痕被认为是彩陶网纹的形式基础。 另一种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是“图腾说”,图腾崇拜是一个氏族用某种动物作为该族的图腾物,而彩陶上的一些可能是由图腾纹样演变而来的,代表了不同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除此之外还有“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不同说法,都是人们对装饰纹样所代表的含义的不同猜想。 二.各类彩陶装饰纹样特点 1.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主要包括半坡型和庙底沟型彩陶。 (1)半坡型彩陶多圜衣钵、尖底瓶和葫芦型器,纹饰布置在内底或外壁,以鱼纹和鱼纹简化而成的几何纹样为特色,其中鱼纹最多,表现了当时发达的捕鱼活动,其审美稚拙刚健。彩陶的装饰方法有彩绘,捺印,剔划,堆塑等; (2)庙底沟型彩陶晚与半坡型,以大鼓腹平底钵为典型器皿,花叶纹、鸟纹、火焰纹呈连续纹样布置在器腹外壁,其中“三重弧线圆点彩陶碗”的装饰在艺术构成上达到了很高水平,在定点连线的基础上两点之间连接成的弧线把空间分割成一种渐变式黑白相间图案,具有明快的节奏感。

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的现代感

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的现代感 黄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发源地,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发明了陶瓷,并在陶瓷的表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装饰,继而产生了彩陶。彩陶是黄河流域史前艺术的代表,最能反映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辉煌成就。从现代审美的角度去审视原始彩陶,也不得不佩服它造型的优美,装饰纹样的考究,充满着现代气息。 原始彩陶由于时期先后、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各有个的艺术特色,,但却在装饰方面有着相通相似之处。彩陶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以黄河上中游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最具代表性。彩陶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颗明珠,令彩陶灿烂生辉的不仅有它的造型,更是因为它的装饰纹样。。彩陶的装饰纹样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几何纹,其中几何纹是在动物纹和植物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面我按彩陶类型谈一谈现代艺术的特点和形式美法则在原始彩陶装饰中的体现。 首先是仰韶文化彩陶,距今有7000到500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等地,由于时间、地域的不同,在装饰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包括半坡型和庙底沟型两种。半坡彩陶的装饰纹样主要有人面纹、鱼纹和蛙纹,“人面鱼纹盆是半坡彩陶的代表,它的图案形式有写实和抽象两种。写实的有鱼纹、蛙纹等,它从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生产活动,说明捕鱼是人们的主要劳动,在劳动生产中原始人发现了美,并出现了一些简单的符号装饰并运用到彩陶装饰中去;另一方面,其中也体现出了人们的某钟思想,有一定的寓意,“彩陶装饰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在形象之中寓意和象征着非常丰富的不直接加以言说的内容”①,鱼和蛙都是生殖能力比较强的动物,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把这些纹样较多的运用到彩陶装饰中,希望自己子孙繁衍不息,家族兴旺,鱼纹和蛙纹的装饰不仅美化了陶器,也包含了人们的美好期望,寓意于纹着与现代艺术中的双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有表面意和寓意。这一时期写实纹样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简练、概括。除了写实外,半坡彩陶还有不少抽象的几何纹,给人一很强的视觉冲击。说明人们已经不满足与对客观物象的摹写,开始从更高一点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直线条,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形概括对象,比如鱼纹,用简单的三角形就刻画出了鱼的头部与躯体,然后对鱼身进行分割,涂以黑白相间的色块,而不是细致的描画鱼身上的鱼鳞,图形接近几何化,虽然是经过了高度的概括夸张和抽象,却抓住了对象的特征,并且生动,富有感染力,装饰性也更强。就现代图案构成来看,“几何形的纹理能够以灵活的变形变化完全适合于各种器物和装饰面的起伏转折,纹样变化自由,视觉效果好”②,由此可见,原始人似乎已经意识到了经过抽象的几何纹比写实的纹样有更好的适应性,几何形是对实物的抽象,用来装饰陶器表面,给人的印象深刻,视觉冲击力强。这时候原始人已经开始用自己已有的思想对自然界的物象进行抽象达到装饰的目的,现代艺术的几何化特点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庙底沟型彩陶是仰韶文化彩陶的另一个分支。受半坡彩陶装饰的影响较深,但在原先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比如对线的运用,已经出现了曲线,主要是黑色彩陶和涂有白衣的彩陶,装饰纹样上除了继承半坡彩陶中鸟纹、蛙纹等动物形象外,还有带条纹、圈点纹、勾叶纹、曲线纹等,在纹样的组织上也比较超前,出现了连续纹样,甚至用到了现代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如定点连线、弧线分割的使用,产生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律,并且重视纹样对称与均衡,在装饰纹样的排列上也多用到了重复排列。节奏与韵律、条理与反复等都是现代装饰图

半坡彩陶_鱼_纹饰演变历程_王丽霞

第26卷第5期 苏 州 大 学 学 报(工 科 版)Vol .26No .52006年10月 J OURNAL OF S OOCHOW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 IENCE EDITI ON )Oct .2006 文章编号:1673-047X (2006)05-0056-03半坡彩陶“鱼”纹饰演变历程 王丽霞 (扬州教育学院,江苏扬州225600)摘 要:半坡彩陶的“鱼”纹饰,经历了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并且在这一演变过程的各个阶段,又伴随着少量的 独具特色的写实性的鱼纹。本文尝试从生活寓意、表征功能、合理联想、高度意匠等方面来阐述半坡“鱼 ”纹饰演变 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寓意;表征;联想;意匠 中图分类号:J509 文献标识码:A 图1 半坡彩陶分布在渭河流域,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往西达到甘肃陇东的天水、平凉地区。半坡彩陶的鱼形花纹是最具有代 表性的纹饰。鱼形多饰于卷唇折腹圜底的肩部或内壁。鱼纹分为单体 鱼纹和复体鱼纹,所谓复体鱼纹,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鱼纹构成一组, 有多到四条鱼纹相连组成的。早期多用单体鱼纹,晚期则以复体鱼纹居 多。而且这种鱼纹由起先的写实手法,逐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和重新组 合,使之抽象化、几何化、样式化,形成了横式的直边三角形和线纹组成 的装饰图案的特点(图1)。 “鱼”纹饰形成初期的特殊寓意和表征功能显示了抽象化的内在趋 势;具象与抽象造型并存,显示出人类初期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艺术家 个体情感的参与和他们丰富的联想能力;同时在无休止的抽象构形规律 的探索中,在追求纹饰的高度意匠中,也不断丰富了对形式上韵律美的 内在规定性,使得原始彩陶纹饰在经历了原始的神秘内涵的蜕化之后, 成为永久生命的形式,艺术的品质也得到了升华。 半坡彩陶的“鱼”纹饰,总体显示了由具象到抽象的逐渐演变过程, 本文尝试从生活寓意、表征功能、合理想象、高度意匠等方面来阐述其演 变的内在机制。 1 生活寓意———纹样的来源 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存在的反映。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只能是实际存在的社会生活的反映。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生活中的艺术形象,一开始就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出现的。只不过原始的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认识和感悟有着区别于今人的独特之处。 在人类主、客体分化的初始阶段,当人们意识到自身作为与万事万物的不同存在的时候,最初在人们幼稚的意识中,产生了对世界最原始的认识,这种认识总是围绕着身边的存在物开始建构的,而建构这种认识的基础便是不够理性的原始人类的精神逻辑。在原始人那里有某种不确定的精神力量在引导着人类前进,而这种精神力量融合在人们对生命形式的感悟中,正如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将原始人的思维状态归结于“互渗律”,阐明了原始人感知的自然并非是真实的自然、科学的自然;作为“互渗律”这一“原逻辑”思维,说明了人们感悟自然的特殊精神状态,即物质实体同人的精神实体的融通状态,它也是原始艺术的思维特征。所以即便在今天看似纯自然主义描绘的原始艺术,实质上包涵着今人不能完全确知的某种神秘观念,它们是对自然形态和主观感悟的心灵的模写,图形因而有着特别的表征功能。 收稿日期:2006-07-05作者简介:王丽霞(1968-),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装饰艺术。

论中国彩陶纹样的发展

论中国彩陶纹样的发展 一、概述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纹饰经由初级阶段的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类型彩陶, 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再到原始文化彩陶衰落,前后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彩陶纹饰随社会原始形态和原始人类审美意识发展,由最初的在器物口沿涂抹一道简单的黑色或红色宽带纹, 到出现由直线和折线为主的三角形纹或环折纹,继而出现了较为写实的动物或人物图像。总体看来,彩陶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纯到丰富, 由简练趋向繁琐的漫长过程。而与此同时中国彩陶纹样有着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和艺术表现, 这是人类艺术渊源流传的最重要形式之一。 二、中国彩陶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彩陶图案类的纹饰数量很大, 种类也非常多。常见的有水波纹、旋转纹、圈纹、锯齿纹、网纹、等十几种。线条讲究规整流畅, 图案组织讲究对称、匀衡、变化, 疏密得体, 并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则。彩陶的描绘用线条造型, 运动流转是主要的旋律, 从模拟到夸张, 从夸张到变形, 在形和线的发展过程中, 人们培养和创造了线的艺术。艺术创作则包含着两种形式: 一是装饰的作风, 二是描写的方法, 一路发展下去, 脱离了远古的蛮荒和愚昧, 人类也在生存的斗争中, 一步步走向文明。 三、中国彩陶纹样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彩陶文化,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而且因时间地域的不同,分别有着不同的文化类型。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马厂类型三种。 1.半坡彩陶 半坡彩陶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纹样一般是自然形态的再现。半坡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 2.庙底沟彩陶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3.马厂彩陶 马厂类型的彩陶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等。但看其蛙形纹,以圆圈纹做头部,宽粗的折线纹做四肢,还有许多无头或仅剩四肢的表现,那仰天向上的宽粗密集的折线似原始巫师迷狂中的舞蹈形态,又似对天祈祷的神态,其间所透露的神秘怪诞、严肃威吓气势已远远不同于早期彩陶上轻松愉快的气息,早期彩陶那种鱼儿

彩陶纹样及其文化内涵

彩陶纹样及其文化内涵 【摘要】彩陶是中国保存最早的以彩绘纹样和立体造型相结合的工艺品,全面地代表着中国原始艺术在工艺、立体造型、图纹等方面的成就。绘制在彩陶上的纹饰所包含的信息不仅折射出创造者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也能反映出人类内在的精神奥秘,具有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彩陶纹样文化图腾 【abstract】painted pottery is the earliest in order to preserve painted patterns and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combining handicraft in china , it fully represent the original chinese art in the process, three-dimensional shape, pattern, and other achievements. drawing on the painted decor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reflects not only the creators of their material living conditions, but also reflect the spirit of the mysteries of the inherently human. 【key words】painted pottery;culture;totem 在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鲜活的民间艺术没有人追究它最初的灵感究竟来自哪里,例如中国远古时期的彩陶。如果说形状各异、不同形状的彩陶只是满足先民不同的生活需要的话,那么,绘制在陶器表面的精美纹饰就成为文字产生之前先民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彩陶纹饰无论复杂抽象,还是朴实自然,丰富多样的图案无不精美绝伦,寓意无穷,是我们探索远古社会文化生

原始彩陶艺术

[知识点提示]: (一)xx美术的起源; (二)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 (三)新石器时代的雕塑艺术。 [重、难点提示]: 说明原始美术的艺术手法和表现特点及原始美术最明显的特征,即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一节xx美术的起源 一、概述 原始美术最明显的特征是艺术和实用的密切结合。最早的美术品就是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二、我国美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造型艺术 漫长的原始社会是艺术包括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确切讲中国美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第二节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彩陶图案上。 一、仰韶文化的命名和地区分布: 1.命名: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 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当前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

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共计2040处,占全国的仰韶文化遗址数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2.分布: 二、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 1.半坡类型的彩陶纹饰: (1)代表: xx半坡村和xxxx遗址出土的彩陶 (2)器型: 圆底或平底的盆、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 (3)风格: 朴实厚重 (4)彩绘纹样: 动物纹(人面纹、鱼纹、鱼鸟结合纹、鹿纹)几何纹(写实纹饰-抽象几何纹)编织纹 (5)作品: 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三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2.xx类型的彩陶纹样: (1)代表: 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出土的彩陶 (2)器型:

浅谈原始的彩陶文化

浅谈原始的彩陶文化 内容提要:浅谈陶器的由来,仰韶彩陶的发现、造型、材质、纹饰和代表类型。分析仰韶文化代表类型的作品。 关键词:陶器出现,仰韶文化,造型,材质,纹饰,主要类型,精神艺术品。 陶器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也加强了定居的稳定性。陶器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与力量。人类在最初的生产实践中,萌发了丰富的想象和美的意趣,并从对审美的追求逐渐上升到主动创造美的过程。 关于陶器的产生有很多种说法,我认为是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贮藏食物和烧煮食物都需要容器。人们尝试着用柳、等植物枝条编成筐篮,可是谷粒总会从空隙中漏掉。于是,人们有尝试着用泥巴糊在筐篮上,总算是能够短暂地解决容器的泄露问题。从目前仍生活在原始社会生活方式中的“活化石”——部落人生活、产情况来看,制陶是妇女们的专长。女娲,或许就是人们对远古那些创造着人类文明的妇女们集中概括出来的美好形象吧。除了定居生活以外,发明用火,熟悉泥质等都为陶器的早期制作提供了先决条件。人们推断,就在原始人开始用泥巴填充筐篮不久,有一次森林起火了,原始人纷纷逃离。但等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又怀着眷恋的心情去看一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是他们发现,除石器之外,其他日用品几乎都烧焦了。唯独那些泥条泥片,不但没有烧焦,反而比以前更加坚硬了。于是,陶器产生了。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陶器的产生不会是一次偶发事件。事实上制陶工艺的成功是原始人探索数万年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火种的保留和火的利用对早期工艺美术来说至关重要。 由此一来,陶器的出现大大丰富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孕育了原始的陶文化。提到原始的陶文化不得不说起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1)距今约6000年,它是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这一系统的文化层在我国西北甘肃、青海、陕西、河北、宁夏等地均有发现。出土器物中,包括玉器、骨器、石器和陶器,尤以彩陶为最突出,因此,仰韶文化一般也称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陶器的制作为手制成型,彩陶的造型品种繁多,如汲水用的尖底瓶、葫芦瓶。饮水用的钵、碗、杯。蒸煮食物用的盆、罐、翁等。总之是按不同用途而确定其基本造型的,轮廓线普遍圆浑饱满,很少有挺拔刚劲的线,器身大小比例符合实用要求。(2)在仰韶文化中有一种最初人们在河中取水的尖底瓶,这种器物在河水中取水方便,但是平时放置容易倾倒。如果用三只尖底瓶互相加温就比较安全,人们受到这个启示,进而创造出三足的鬲和鼎。它们不仅外貌完整,富于变化,而且使用时安全稳妥。尤其鬲的三个空足是受热面增大,取热效果好。这些符合科学原理的造型,显示出原始人的聪明与自信。仰韶文化的造型,都是着重塑造大的体面,注意造型的整体感,这种将小的体面概括与大的体面之中的简练的艺术手法,在后代不断得到继承发展。 彩陶的材质多以细泥质的陶土为主。在陶坯未干时,用圆形卵石把表面打磨光亮,并用赤铁矿和氧化锰作红黑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器皿上描绘图案或画面。有的彩绘前加一层陶衣,已增加色彩变化,陶器在窑中烧成后变成土红色,花纹成黑色、深红色或紫黑色,

彩陶纹样美术教案

彩陶纹样美术教案 【篇一:第八课传统纹样美术教案】 设计应用 传统纹样 1、认识目标:学习图案纹样的形式,掌握基础图案的特点。 2、能力目标:把握二方连续纹样设计的技巧,并加以运用美化生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情感,学习质朴的审美观。 教学目标:通过对常见的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欣赏,引导 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图案的基础知识(自由纹样、适合 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并运用所学知识去美化自 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感受图案魅力,学习基础图案知识。 教学难点:对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略 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课 今天我们去一个小店逛逛吧。 在我们日新月异的都市生活中,随处可见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妆点 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更具审美性。你仔细看看能 发现出它们吗?那是什么呢? 对的,是图案纹样。今天,我们就从认识中国的传统纹样来学习图 案纹样的知识 (二)课题-------传统纹样 一、认识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是一种朴素单纯,富有情趣的图案语言,具有悠久 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饱含丰富的语言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我们祖国的图案艺术浩如烟海,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 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图案艺术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 动中,对客观事物有了认识,逐渐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观念, 装饰图案就是这种审美观念的形象反映。他们摹拟植物、动物、人物,根据生活的需要进行器物的造型和纹样的装饰。如彩陶、青铜

器、砖瓦、漆器、瓷器、织绣、建筑彩画、印染等都有传统纹样的 身影。 ◆欣赏典型的中国传统纹样 彩陶图案纹样水纹 瓷器图案纹样宝相花纹 青铜器图案纹样回纹饕餮纹 砖瓦图案纹样虎纹凤鸟纹 欣赏这些传统纹样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图案的构图比较自由多样, 它可突破时间、地点、和透视、比例关系,按照装饰的想象和需要 进行符合形式美的要求作结构的处理。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图案纹样的知识 二、学习图案纹样 1、图案纹样的定义 广义解释是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它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制 成的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 谈一谈:你在生活中还接触过哪些传统图案纹样? 看一看:这些传统纹样的运用你见过吗? 通过刚才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图案的某些特征。 2、图案纹样的特征 实用性 适应性 艺术性 同学们一定会问,那图案纹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这么多,我们 怎样才能认识它们、更好运用它们美化生活呢? 接下来就是我们要讲的内容--------图案纹样的表现形式 3、图案纹样的表现形式 ◆单独纹样不与周围发生直接联系,可以独立存在和使用的纹样叫 单独纹样,也称为自由纹样。 ◆适合纹样是一个或多个纹样,依据一定的组织方法,使之完整的、自然的、严谨的适合一定的外形轮廓。 ◆二方连续纹样是依据一定的基本骨式,将单独纹样(单位纹样) 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重复连续排列的纹样,又称带状纹样或花边。 ◆四方连续纹样是依据一定的基本骨式,将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 个方向重复排列成不断连续的纹样,又称网状纹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