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语言处理常用模型方法总结

自然语言处理常用模型方法总结

自然语言处理常用模型方法总结
自然语言处理常用模型方法总结

自然语言处理常用模型使用方法总结

一、N元模型

思想:

如果用变量W代表一个文本中顺序排列的n个词,即W = W1W2…Wn ,则统计语言模型的任务是给出任意词序列W 在文本中出现的概率P(W)。利用概率的乘积公式,P(W)可展开为:P(W) = P(w1)P(w2|w1)P(w3| w1 w2)…P(wn|w1 w2…wn-1),不难看出,为了预测词Wn的出现概率,必须已知它前面所有词的出现概率。从计算上来看,这太复杂了。如果任意一个词Wi的出现概率只同它前面的N-1个词有关,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简化。这时的语言模型叫做N元模型(N-gram),即P(W) = P(w1)P(w2|w1)P(w3| w1 w2)…P(wi|wi-N+1…wi-1)…实际使用的通常是N=2 或N=3的二元模型(bi-gram)或三元模型(tri-gram)。以三元模型为例,近似认为任意词Wi的出现概率只同它紧接的前面的两个词有关。重要的是这些概率参数都是可以通过大规模语料库来估值的。比如三元概率有P(wi|wi-2wi-1) ≈ count(wi-2 wi-1… wi) / count(wi-2 wi-1)式中count(…) 表示一个特定词序列在整个语料库中出现的累计次数。统计语言模型有点像天气预报的方法。用来估计概率参数的大规模语料库好比是一个地区历年积累起来的气象纪录,而用三元模型来做天气预报,就像是根据前两天的天气情况来预测今天的天气。天气预报当然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这也算是概率统计方法的一个特点吧。(摘自黄昌宁论文《中文信息处理的主流技术是什么?》)

条件:

该模型基于这样一种假设,第n个词的出现只与前面N-1个词相关,而与其它任何词都不相关,整句的概率就是各个词出现概率的乘积。这些概率可以通过直接从语料中统计N个词同时出现的次数得到。常用的是二元的Bi-Gram和三元的Tri-Gram。

问题:

虽然我们知道元模型中, n越大约束力越强,但由于计算机容量和速度的限制及数据的稀疏,很难进行大n的统计。

二、马尔可夫模型以及隐马尔可夫模型

思想:

马尔可夫模型实际上是个有限状态机,两两状态间有转移概率;隐马尔可夫模型中状态不可见,我们只能看到输出序列,也就是每次状态转移会抛出个观测值;当我们观察到观测序列后,要找到最佳的状态序列。隐马尔科夫模型是一种用参数表示的用于描述随机过程统计特性的概率模型,是一个双重随机过程,由两个部分组成:马尔科夫链和一般随机过程。其中马尔科夫链用来描述状态的转移,用转移概率描述。一般随机过程用来描述状态与观察序列之间的关系,用观察值概率描述。因此,隐马尔可夫模型可以看成是能够随机进行状态转移并输出符号的有限状态自动机,它通过定义观察序列和状态序列的联合概率对随机生成过程进行建模。每一个观察序列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状态转移序列生成,状态转移过程是依据初始状态概率分布随机选择一个初始状态开始,输出一个观察值后再根据状态转移概率矩阵随机转移到下一状态,直到到达某一预先指定的结束状态为止,在每一个状态将根据输出概率矩阵随机输出一个观察序列的元素。

一个 HMM有 5个组成部分,通常记为一个五元组{S,K, π,A,B},有时简写为一个三元组{π ,A,B},其中:①S是模型的状态集,模型共有 N个状态,记为 S={s1,s2, ?,sN};

②K是模型中状态输出符号的集合,符号数为 M,符号集记为K={k1,k2,?,kM};③是初始状态概率分布,记为 ={ 1, 2,?, N},其中 i是状态 Si作为初始状态的概率;④A是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记为A={aij},1≤i≤N,1≤j≤N。其中 aij是从状态 Si转移到状态 Sj的概率;

⑤B是符号输出概率矩阵,记为B={bik},1≤i≤N,1≤k≤M。其中 bik是状态 Si输出 Vk的概率。要用HMM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如下 3个基本问题:①给定一个观察序列 O=O1O2?OT和模型{ π,A,B},如何高效率地计算概率P(O|λ),也就是在给定模型的情况下观察序列O的概率;②给定一个观察序列 O=O1O2?OT和模型{ π,A,B},如何快速地选择在一定意义下“最优”的状态序列Q=q1q2?qT,使得该状态序列“最好地解释”观察序列;③给定一个观察序列 O=O1O2?OT,以及可能的模型空间,如何来估计模型参数,也就是说,如何调节模型{π,A,B}的参数,使得 P(O|λ)最大。

问题:

隐马模型中存在两个假设:输出独立性假设和马尔可夫性假设。其中,输出独立性假设要求序列数据严格相互独立才能保证推导的正确性,而事实上大多数序列数据不能被表示

成一系列独立事件。

三、最大熵模型

最大熵原理原本是热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后来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其基本原理很简单:对所有的已知事实建模,对未知不做任何假设。也就是建模时选择这样一个统计概率模型,在满足约束的模型中选择熵最大的概率模型。若将词性标注或者其他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看作一个随机过程,最大熵模型就是从所有符合条件的分布中,选择最均匀的分布,此时熵值最大。

求解最大熵模型,可以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其计算公式为:

()1p exp (,)()i i i y f x y x Z x λλλ??=????∑

其中,

Z ()exp (,)i i y i x f x y λλ??=????∑∑为归一化因子 ,i λ是对应特征的权重,i f 表示一个特征。每个特征对词性选择的影响大小由特征权重

i λ决定,而这些权值可由GIS 或IIS

学习算法自动得到。 四、支持向量机

原理:

支持向量机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两点: (1) 它是针对线性可分情况进行分析,对于线性不可分的情况, 通过使用非线性映射算法将低维输入空间线性不可分的样本转化为高维特征空间使其线性可分,从而使得高维特征空间采用线性算法对样本的非线性特征进行线性分析成为可能; (2) 它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理论之上在特征空间中建构最优分割超平面,使得学习器得到全局最优化,并且在整个样本空间的期望风险以某个概率满足一定上界。

支持向量机的目标就是要根据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构造一个目标函数将两类模式尽可能地区分开来, 通常分为两类情况来讨论,:(1) 线性可分;(2) 线性不可分。

线性可分情况

在线性可分的情况下,就会存在一个超平面使得训练样本完全分开,该超平面可描述为: w ·x + b = 0 (1) 其中,“·”是点积, w 是n 维向量, b 为偏移量。

最优超平面是使得每一类数据与超平面距离最近的向量与超平面之间的距离最大的这样的平面.

最优超平面可以通过解下面的二次优化问题来获得:

满足约束条件:, i = 1 ,2 ,3 ,......, n. (3)

在特征数目特别大的情况,可以将此二次规划问题转化为其对偶问题:

(4)

(5)

(6

满足约束条件: (7)

这里是Lagrange 乘子, 是最优超平面的法向量, 是最优超平面的偏移量,在这类优化问题的求解与分析中, KKT条件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7) 式中,

其解必须满足:(8)

从式(5) 可知,那些 = 0 的样本对分类没有任何作用,只有那些 > 0 的样本才对

分类起作用,这些样本称为支持向量,故最终的分类函数为: (9) 根据f ( x) 的符号来确定X 的归属。

线性不可分的情况

对于线性不可分的情况,可以把样本X 映射到一个高维特征空间H,并在此空间中运用原空间的函数来实现内积运算,这样将非线性问题转换成另一空间的线性问题来获得一个样本的归属. 根据泛函的有关理论,只要一种核函数满足Mercer 条件,它就对应某一空间中的内积,因此只要在最优分类面上采用适当的内积函数就可以实现这种线性不可分的分类问题. 此时的目标函数为:

(1 0)

其分类函数为:(11)

内积核函数:

目前有三类用的较多的内积核函数:第一类是

(12)

我们所能得到的是p阶多项式分类器,第二类是径向基函数(RBF),也称作高斯核函数:

第三类是Sigmoid函数

特点:

概括地说,支持向量机就是首先通过内积函数定义的非线性变换将输入空间变换到另一个高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求最优分类面。SVM分类函数形式上类似于一个神经网络,输出是中间节点的线性组合,每个中间节点对应一个输入样本与一个支持向量的内积,因此也叫做支持向量网络。

SVM方法的特点:

①非线性映射是SVM方法的理论基础,SVM利用内积核函数代替向高维空间的非线性映射;

②对特征空间划分的最优超平面是SVM的目标,最大化分类边际的思想是SVM方法的核心;

③支持向量是SVM的训练结果,在SVM分类决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支持向量。

SVM 是一种有坚实理论基础的新颖的小样本学习方法。它基本上不涉及概率测度及大数定律等,因此不同于现有的统计方法。从本质上看,它避开了从归纳到演绎的传统过程,实现了高效的从训练样本到预报样本的“转导推理”,大大简化了通常的分类和回归等问题。

SVM 的最终决策函数只由少数的支持向量所确定,计算的复杂性取决于支持向量的数目,而不是样本空间的维数,这在某种意义上避免了“维数灾难”。少数支持向量决定了最终结果,这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抓住关键样本、“剔除”大量冗余样本,而且注定了该方法不但算法简单,而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这种“鲁棒”性主要体现在:

①增、删非支持向量样本对模型没有影响;

②支持向量样本集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③有些成功的应用中,SVM 方法对核的选取不敏感

五、条件随机场

原理:

条件随机场(CRFs)是一种基于统计的序列标记识别模型,由John Lafferty 等人在2001年首次提出。它是一种无向图模型,对于指定的节点输入值,它能够计算指定的节点输出值上的条件概率,其训练目标是使得条件概率最大化。线性链是CRFs 中常见的特定图结构之一,它由指定的输出节点顺序链接而成。一个线性链与一个有限状态机相对应,可用于解决序列数据的标注问题。在多数情况下,CRFs 均指线性的CRFs 。用x=(x1,x2,…,xn)表示要进行标注的数据序列,y=(y1,y2,…,yn)表示对应的结果序列。例如对于中文词性标注任务,x 可以表示一个中文句子x=(上海,浦东,开发,与,法制,建设,同步),y 则表示该句子中每个词的词性序列y=(NR,NR,NN,CC,NN,NN,VV)。

对于(X ,Y),C 由局部特征向量f 和对应的权重向量λ确定。对于输入数据序列x 和标注结果序列y ,条件随机场C 的全局特征表示为

()()

,,,i F y x f y x i =∑ ⑴

其中i 遍历输入数据序列的所有位置,f(y,x ,i)表示在i 位置时各个特征组成的特征向量。于是,CRFs 定义的条件概率分布为

()()exp ,(,)F Y X p Y X Z X λλλ?????=

其中 ()()exp ,y Z X F y x λλ=?????∑ ⑶

给定一个输入数据序列X ,标注的目标就是找出其对应的最可能的标注结果序列了,即 ()arg max |y y p y x λ= ⑷

由于Z λ(X)不依赖于y ,因此有

()()arg max |arg max ,y y y p y x F y x λλ==? ⑸

CRFs 模型的参数估计通常采用L —BFGS 算法实现,CRFs 解码过程,也就是求解未知串标注的过程,需要搜索计算该串上的一个最大联合概率,解码过程采用Viterbi 算法来完成。

CRFs 具有很强的推理能力,能够充分地利用上下文信息作为特征,还可以任意地添加其他外部特征,使得模型能够获取的信息非常丰富。CRFs 通过仅使用一个指数模型作为在给定观测序列条件下整个标记序列的联合概率,使得该模型中不同状态下的不同特征权值可以彼此交替,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其他非生成有向图模型所产生的标注偏置的问题。这些特点,使得CRFs 从理论上讲,非常适合中文词性标注。‘

总结

首先,CRF ,HMM(隐马模型)都常用来做序列标注的建模,像词性标注,True casing 。但隐马模型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由于其输出独立性假设,导致其不能考虑上下文的特征,限制了特征的选择,而另外一种称为最大熵隐马模型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任意的选择特征,但由于其在每一节点都要进行归一化,所以只能找到局部的最优值,同时也带来了标记偏见的问题(label bias ),即凡是训练语料中未出现的情况全都忽略掉,而条件随机场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并不在每一个节点进行归一化,而是所有特征进行全局归一化,因此可以求得全局的最优值。目前,条件随机场的训练和解码的开源工具还只支持链式的序列,复杂的尚不支持,而且训练时间很长,但效果还可以。最大熵隐马模型的局限性在于其利用训练的局部模型去做全局预测。其最优预测序列只是通过viterbi 算法将局部的最大熵模型结合而成的。 条件随机场,隐马模型,最大熵隐马模型这三个模型都可以用来做序列标注模型。但是其各自有自身的特点,HMM 模型是对转移概率和表现概率直接建模,统计共现概率。而最大熵隐马模型是对转移概率和表现概率建立联合概率,统计时统计的是条件概率。最大熵隐马模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是因为最大熵隐马模型只在局部做归一化,而CRF 模型中,统计了全局概率,在 做归一化时,考虑了数据在全局的分布,而不是仅仅在局部归一化,这样就解决了MEMM 中的标记偏置的问题。

质性研究方法重点总结

质性研究方法重点总结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质性研究方法考试重点总结 第二章质性研究的抽样策略 抽样方法;极端或偏离标准的个案抽样;最大变异抽样;同质性群体抽样 ;典型案例抽样 ;关键个案抽样;标准抽样;分层目的性抽样;滚雪球抽样或链式抽样;机会抽样;方便抽样;志愿者抽样;三角交叉捡视抽样 第四章:焦点团体 焦点团体访谈定义:以描述和理解一组选定人群的观点和信念为预定目的,从小组参与者的观点中获得对特殊事件的理解。焦点团体访谈的参与者(一般为6至10个)都有相似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或有相似的经历,或相似的关注。 焦点群体访谈具有的特征:能进行深入交流;交流重点在感兴趣的某一特定领域;互动是焦点团体访谈独特的性质;协调员在应用焦点团体方法中获得良好而准确信息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参与者通常拥有相似的社会和文化经历。 焦点团体适用的情形:焦点团体是用于研究的;研究是集中的;参与者在团体中作为团体被访谈。 为什么使用焦点团体: 1、当研究者对参与者的了解不深时 2、当研究者希望探求人们的知识和经历时 3、适合于检测“敏感”问题或研究中涉及的“敏感”人群

4、被应用于反应边缘群体的呼声。 焦点团体的使用领域: 健康问题的探索性研究 检测对新项目的接受度和相关 想法 解决特别项目的问题 评估健康方案。 焦点团体不应使用在以下情况:不适合小组讨论的议题 参与者在讨论这个话题时很困 难 要求统计数据。 焦点团体作为方法 1、作为一种“自我包涵”的方式使用,主要用于原始资料的收集。 2、焦点团体作为资料源的“补充”方式使用。 3、焦点团体被用于“多种方式”研究中。怎样招募参与者:随机电话筛选;滚雪球式;现存的清单;现场招募;推荐式 成功的焦点团体的决定因素: 范围:成功的焦点团体应覆 盖最多的相关事件 特征:焦点团体访谈尽可能 提供参与者的经历和观点。 深度:焦点团体访谈应鼓励 互动,以便提高对参与者更深 层次的探索。 个体背景:考虑参与者反应 产生的背景。 合适的环境:自然环境与社 会政治环境。合适的会议场 所,双方没有在胁迫冲突下进 行。 充足的资源 合适的参与者 熟练的协调员 有效的问题 焦点团体访谈优点与局限性

七种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七种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一. 比喻: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1?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2.“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二.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如 1?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悄无声息地走开。 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5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三.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以下句子也是夸张:(留心斜体字)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本句有比喻也有夸张)

4?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6?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 7?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8?桂花开了,香飘十里? 四?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例句: 1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2、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3、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4、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五、反问: 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反问有两种句式:一是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二是肯定句,表达的是否定意思。 作用:是加强语气,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例句: 1."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 2."(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3."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说话者在强调数学不难。 4."那什么是一样的呢?"----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一一强调要珍惜时间。 6?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一一强调要保护环境。

(完整版)高中数学完整讲义——排列与组合7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方法总结1,推荐文档

m m m n ! n m 知识内容 1. 基本计数原理 ⑴加法原理 分类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有 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 m 1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 有 m 2 种方法,……,在第 n 类办法中有 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种不同的方法.又称加法原理. ⑵乘法原理 分步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 n 个子步骤,做第一个步骤有 m 1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个 步骤有 m 2 种不同方法,……,做第 n 个步骤有 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种不同的方法.又称乘法原理. ⑶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综合运用 如果完成一件事的各种方法是相互独立的,那么计算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时,使用分类计数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的各个步骤是相互联系的,即各个步骤都必须完成,这件事才告完成,那么计算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时,使用分步计数原理. 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是推导排列数、组合数公式的理论基础,也是求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这两个原理十分重要必须认真学好,并正确地灵活加以应用. 2. ⑴排列:一般地,从 n 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 m (m ≤ n ) 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其中被取的象叫做元素) 排列数:从 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排列数公式: , m , n ∈ N + ,并且 m ≤ n . 全排列:一般地, n 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叫做 个不同元素的一个全排列. n 的阶乘:正整数由1 到 n 的连乘积,叫作 n 的阶乘,用 ⑵组合:一般地,从 n 个不同元素中,任意取出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表示.规定: 0! = 1 .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n 个元素中任取个 组合数:从 n 个不同元素中,任意取出任意取出 m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表示. 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 组合数公式: , m , n ∈ N + ,并且 m ≤ n . 1 / 20 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方法总 结 1 m (m ≤ n ) m ! C m n = n (n - 1)(n - 2) (n - m + 1) = n C m n ! m !(n - m )! (m ≤n ) m (m ≤ n ) N = m 1 ? m 2 ? ? m n N = m 1 + m 2 + + m n A m n 表示. A m = n (n - 1)(n - 2) (n - m + 1) n

论文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论文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

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是适用于句子的,是句子内部的表达技巧。) 比喻 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间的相似点作比。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 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借喻等。 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像、恰如等。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这样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本是抽象的概念但是诗人把它比作春水不但形象可感,而且使读者想象到愁如春水的多又连绵不绝。 暗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但是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是、成了、成为、变成等。例如: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 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例如:贺铸《青玉案》中的句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人把闲愁比做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了三个喻体把自己的闲愁形象的表达了出来。借喻: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句意的表达有了更大的隐蔽性,也更为含蓄内敛。例如大片大片的雪花在我的生命里飞舞,寒风又将我的身体狠狠推远,路的身影渐渐暗淡下去。生命里那些艰难得令人蹉跌的不幸不就是大片的雪花吗?遭遇的摧残不就是寒风吗?(这样的句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比喻修辞手法而是由比喻修辞手法演变出来的比喻义。) 拟人:就是把物当人写,使没有生命的物或者抽象的概念具有人的生命和思想。给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语言更鲜明、生动。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让语言具有表现力,更加生动形象。例如:风背着手猫着腰一下钻到了秋的怀抱里。 拟物:就是把人当物写,或者把此物当彼物写。例如:接着从屋子里飞出了侄子宏儿。飞是形容鸟的动作的用在了人的身上,生动地写出了孩子的活泼可爱。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的修辞手法。例如:三角眼不说话了,把脖子拧到了一边。(与借喻的区别: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补出本体,转换成明喻,借代的本体无需补出,不能转换比喻。简言之,可以用“像”联系的就是借喻。)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关或相反的语句成对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可以使句式整齐,严对的话(上下句平仄相反,字数一样,用字不得重复。)又可以使句子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律感。 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加以比较的修辞手法。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偶中的反对可以看作是对比的修辞。对比在字数上不如对偶那样要求严格,只求内容相反。 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和意思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力度和气势。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设问:自问自答。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顾问、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排列组合常用方法总结

/////////解决排列组合问题常见策略 学习指导 1、排列组合的本质区别在于对所取出的元素是作有序排列还是无序排列。组合问题可理解为把元素取出后放到某一集合中去,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 较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一般是先分组,再排列。必须完成所有的分组再排列,不能边分组边排列。 排列组合问题的常见错误是重复和遗漏。弄清问题的实质,适当的分类,合理的分步是解决这个错误的关键,采用不同的思路检验结果是否一致是解决这个错误的技巧。 集合是常用的工具之一。为了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可以从特殊情形着手,通过画格子,画树图等帮助理解。 “正难则反”是处理问题常用的策略。 常用方法: 一. 合理选择主元 例1. 公共汽车上有3个座位,现在上来5名乘客,每人坐1个座位,有几种不同的坐法?例2. 公共汽车上有5个座位,现在上来3名乘客,每人坐1个座位,有几种不同的坐法?分析:例1中将5名乘客看作5个元素,3个空位看作3个位置,则问题变为从5个不同 的元素中任选3个元素放在3个位置上,共有种不同坐法。例2中再把乘客看作元素问题就变得比较复杂,将5个空位看作元素,而将乘客看作位置,则例2变成了例1,所以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时,合理选择主元,就是选择合适解题方法的突破口。 二. “至少”型组合问题用隔板法 对于“至少”型组合问题,先转化为“至少一个”型组合问题,再用n个隔板插在元素的空隙(不包括首尾)中,将元素分成n+1份。 例5. 4名学生分6本相同的书,每人至少1本,有多少种不同分法? 解:将6本书分成4份,先把书排成一排,插入3个隔板,6本书中间有5个空隙,则分法有: (种) 三. 注意合理分类 元素(或位置)的“地位”不相同时,不可直接用排列组合数公式,则要根据元素(或位置)的特殊性进行合理分类,求出各类排列组合数。再用分类计数原理求出总数。 例6. 求用0,1,2,3,4,5六个数字组成的比2015大的无重复数字的四位数的个数。解:比2015大的四位数可分成以下三类: 第一类:3×××,4×××,5×××,共有:(个); 第二类:21××,23××,24××,25××,共有:(个); 第三类:203×,204×,205×,共有:(个) ∴比2015大的四位数共有237个。

论文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方法 一、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 思维方法 数学方法 描述性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信息研究方法 探索性研究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数量研究法 功能分析法 个案研究法 跨学科研究法 定性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 实证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实验法 观察法 调查法 二、具体论述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

修辞手法知识点总结

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 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 3.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做课题与科研项目常用的研究方法

做课题与科研项目常用的研究方法 这段时间申报课题,看到很多老师对研究方法的名称写得不规范,故发如下内容: 研究方法不出“硬伤” 1、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 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 2、研究类型或途径、或某种提法口号不等于具体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 究,调查研究、理论研究不能与具体的研究方法并列;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上下结合等不是研究方法。 3、准确把握每种研究方法的概念特征、步骤方法。 如,文献研究法? A、概念特征:主要指围绕某个教育问题,搜集、鉴别、整理相关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形成对教育问题及其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B、主要渠道: 。中国期刊网:。 C、查阅核心:(1)代表着作和论文;(2)研究问题的程度和主要观点;(3)存在的不足或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D、成果形式:文献综述、研究述评或研究背景等。 再如,教育观察法 A、概念特征:是指主持人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处于自 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者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并得出分析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B、研究步骤:①明确观察目的。②编制观察量表。③组建观察团队。④ 实施观察过程。⑤整理观察材料。⑥分析观察结果。 C、案例描述:观察目的、过程描述、观察数据表、事实描述、结论分析。

D、成果形式: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观察报告。 还如,个案研究法 A、概念特征: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个人或者团体机构)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一种方法。又称“解剖麻雀法”和“个案追踪法”。其特征是个案的典型性、深入性、全面性。 B、研究分类:(1)追踪法。确定追踪研究的课题、实施追踪研究、整理和分析资料、提出改进意见。(2)追因法。确定问题、假设原因、设置对比、数据检验、结果分析。 (3)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作业、自传、绘画、特长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知识、情感等。 B、研究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搜集个案资料。③分析个案资料。④实施个案指导。⑤追踪指导研究。⑥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又如,经验总结法 1、概念特征:是指通过调查、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特征是经验的新颖性、普遍性、实践性、发展性、实用性。特别注重经验的转化。 2、研究特点:概括主题、归纳要素、形成观点、揭示规律、验证理论。 3、基本步骤:①确立总结对象。②搜集相关材料。③现场相关调查。④分析关键资料。⑤撰写总结报告。 比如,叙事研究法 ? 1、概念特征:是指通过描述和分析有意义的教学事件、师生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来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工作、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从中发现教育问题,探究教育思想,揭示教育活动特点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2、研究特点:以“故事”为研究载体,以叙事为主要研究途径,采用口述、现场记录、日记、开放式访谈、自传等方式开展研究。 3.基本步骤:①确定研究问题。②选择研究对象。③记录教育故事。④分析得出结论。 再如,行动研究法

☆排列组合解题技巧归纳总结

排列组合解题技巧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 1.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12n N m m m =++ +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1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12n N m m m =?? ? 种不同的方法. 3.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区别 分类计数原理方法相互独立,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这件事。 分步计数原理各步相互依存,每步中的方法完成事件的一个阶段,不能完成整个事件. 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的一般过程如下: 1.认真审题弄清要做什么事 2.怎样做才能完成所要做的事,即采取分步还是分类,或是分步与分类同时进行,确定分多少步及多少类。 3.确定每一步或每一类是排列问题(有序)还是组合(无序)问题,元素总数是多少及取出多少个元素. 4.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往往类与步交叉,因此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 一.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优先策略 例1.由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五位奇数. 解:由于末位和首位有特殊要求,应该优先安排,以免不合要求的元素占了这两个位置. 先排末位共有1 3C 然后排首位共有14C 最后排其它位置共有34A 由分步计数原理得113 4 34288C C A = 练习题:7种不同的花种在排成一列的花盆里,若两种葵花不种在中间,也不种在两端的花盆里,问有多少不同的种法? 二.相邻元素捆绑策略 例2. 7人站成一排 ,其中甲乙相邻且丙丁相邻,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可先将甲乙两元素捆绑成整体并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同时丙丁也看成一个复合元素,再与其 它元素进行排列,同时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自排。由分步计数原理可得共有522 5 22480A A A =种不同的排法 练习题:某人射击8枪,命中4枪,4枪命中恰好有3枪连在一起的情形的不同种数为 20 三.不相邻问题插空策略 例3.一个晚会的节目有4个舞蹈,2个相声,3个独唱,舞蹈节目不能连续出场,则节目的出场顺序有多少种? C 14A 34C 1 3

论文常用研究方法汇总

论文常用研究方法汇总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参考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四、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五、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六、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七、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八、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

2020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方法详解含中考真题及解析

2020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方法详解含中考真题及解析文章中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我们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修辞不只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 1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 (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 1.定义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

(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3排比 1.定义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 (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2)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4)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 (5)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 1.定义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2.三个要素

论文研究方法归纳

研究方法归纳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排列组合常用方法总结

排列组合常用方法总结 排列组合是组合学最基本的概念。所谓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组合则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虑排序。下面是,请参考! 一、排列组合部分是中学数学中的难点之一,原因在于 (1)从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种特定的数学模型,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2)限制条件有时比较隐晦,需要我们对问题中的关键性词(特别是逻辑关联词和量词)准确理解; (3)计算手段简单,与旧知识联系少,但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案时需要的思维量较大; (4)计算方案是否正确,往往不可用直观方法来检验,要求我们搞清概念、原理,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二、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及应用 (1)加法原理和分类计数法 1.加法原理 2.加法原理的集合形式 3.分类的要求 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地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何

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 (2)乘法原理和分步计数法 1.乘法原理 2.合理分步的要求 任何一步的一种方法都不能完成此任务,必须且只须连续完成这n步才能完成此任务;各步计数相互独立;只要有一步中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则对应的完成此事的方法也不同 [例题分析]排列组合思维方法选讲 1.首先明确任务的意义 例1. 从1、2、3、……、20这二十个数中任取三个不同的数组成等差数列,这样的不同等差数列有________个。 分析:首先要把复杂的生活背景或其它数学背景转化为一个明确的排列组合问题。 设a,b,c成等差,∴ 2b=a+c, 可知b由a,c决定。 又∵ 2b是偶数,∴ a,c同奇或同偶,即:从1,3,5,……,19或2,4,6,8,……,20这十个数中选出两个数进行排列,由此就可确定等差数列,因而本题为2=180。 例2. 某城市有4条东西街道和6条南北的街道,街道之间的间距相同,如图。若规定只能向东或向北两个方向沿图中路线前进,则从M到N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对实际背景的分析可以逐层深入 (一)从M到N必须向上走三步,向右走五步,共走八步。

各种研究方法总结

物理研究方法归纳20110620 1、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⑴串并联电路电阻⑵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的水的体积替代固体的体积; ⑶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相等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⑷测物体的重力时,利用拉力与重力相等测定物体的重力; 2、转换法: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⑴在验证发声体在振动时,在音叉旁边悬挂乒乓球; ⑵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以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⑶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 ⑷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通过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确定; ⑸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判断; ⑹利用那个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⑺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⑻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柱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大小; ⑼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 ⑽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⑾影子的形成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⑿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3、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⑴利用水压讲解电压;⑵水流讲解电流。 ⑶在研究分子的作用力时,用弹簧的作用力进行类比 ⑷内能与机械能;⑸原子结构与太阳系; ⑹水波与电磁波;⑹通信与鸽子传递信件;

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案(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方案(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我国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办法将其解决。 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首先拟介绍危机管理论点的提出,分析危机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引入我国图书馆学界所带来的重大意义; 2 拟分析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含义、成因以及特征,分析图书馆危机的存在对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不利影响; 3 拟介绍对图书馆进行危机管理的意义,重点分析对图书馆进行危机管理的必要性,突出论文的主题; 4 拟分析国内外不同图书馆的危机管理现状,需要结合对国内图书馆的了解以及通过资料阅览得到的有关国外图书馆的情况的了解,进行论述,发现我国图书馆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 拟分析图书馆危机管理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我国图书馆危机管理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6拟根据图书馆危机管理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改进的措施,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对策,如危机意识方面、管理机制方面、读者和政府方面,分别解决产生于不同方面的问题; 7 拟结合前文的综合论述,进行总结,同时重申论文的研究目标以及对图书馆事业的展望。

研究方法:结合本文的特点,本文的研究会用到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检索法 本文的研究需要首先阅读大量的文献成果,才能总结出现在该论题的研究进展情况,找出以前研究的不足和避免研究内容的重复性;在了解国外图书馆危机管理现状和我国图书馆危机事件时,由于无法亲自调查研究,也需要借助文献检索法,通过各种资料的介绍进行分析总结。2比较分析法 在论文中将对国内与国外图书馆的服务现状进行分析,需要对两者的管理方式、技术、内容等各方面进行比较,总结出不同的特点,看出国内与国外存在的差距,还要分析出国内图书馆危机管理方面的不足,进而根据不足提出对策。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对图书馆危机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结合管理理论分析我国图书馆危机管理发展的现状以及图书馆危机的产生原因及特征,提出改善图书馆危机管理现状对图书馆发展必要性;结合图书馆学的理论知识,提出各种解决的对策。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深圳市布吉中学王泽中 (请大家一定妥善保管,今后不再重复印发,初三也同样有用)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这里,我现在给大家讲解并一一举例。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则没有。) 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A2、幸福像花儿一样。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例句: 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例句: 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本体是巨浪喻体是翡翠,这句话还用了拟人) C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C5、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C、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三种: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 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E、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缩小夸张: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句: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例句: A、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B、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C、春天用母亲般温暖的怀抱把世间万物叫醒;春天用父亲般的大手扶持着万物生长;春天用少女般的笑脸让世人感受美丽;春天用儿童般的天真让我们感受心灵的呼唤。 D、为了我的爸爸,为了我的妈妈,为了我的亲人,我一等要好好学习。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只对偶,不对仗。)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既对偶,又对仗。) 对偶的种类: 第一,正对:从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例如: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第二,反对:上下文的意义相反或者相对。例如: 满招损,谦受益。 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第三,串对:上下文意思上相关联(承接、连贯、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这叫做串对。例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第一,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例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