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治疗

DOI:10.16662/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9091916.html,ki.1674-0742.2017.09.124

[摘要] 目的分析营养治疗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成人炎症性肠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营养治疗)和参照组(常规治疗)各34例,实验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或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记录两组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治疗前后体质指数,给予统计学分析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内科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治疗后体质指数分别为91.1%、14.7%、(21.5±2.1)d、(5 221.30±27.62)元、(19.6±1.49)kg/m2,均优于参照组85.3%、25.5%、(32.3±1.4)d、(7 135.3±647.92)元、(17.3±1.37)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8例。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后确诊为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多器官功能不全和伴有肠结核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

验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分布在20~66岁,平均(38.3±2.3)岁,病程1~6年。参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分布在19~58岁,平均(40.5±2.5)岁,病程0.6~8年。对照两组炎症性肠病病例上述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①患者口服1 g美沙拉嗪(国药准字:H19980148),给予患者口服3次/d,持续服用2个月作为1个治疗周期;医务人员仔细查看患者治疗期间病情变化,以制定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案缓解其病情[2]。②给予患者静脉输注葡萄糖以补充能量。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用药基础上给予营养治疗。①肠内营养:经口或者从鼻胃管、鼻空肠管中注入营养物质来给予营养支持。②肠外营养: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医务人员需静脉供应其营养需求,如足够热量、电解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确保患者未进食的状况下机体营养充足[3]。③肠外肠内营养联合救治: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当能量供给达不到目标能量的70%,给予肠外营养补充。③仔细查看并评估患者病情,深入分析不良反应,以选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开展临床救治工作。

1.3 效果评估

医务人员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①治疗总有

效率:腹泻及腹痛等症状未改善为无效,腹泻及腹痛等症状有所好转且肠道粘膜检查见轻度炎症为有效,腹泻及腹痛等症状消失且结肠镜复查见粘膜大致正常或无活动性炎症为

明显缓解,治疗总有效率=缓解+有效;②不良反应发生率:分为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多种不良反应;③住院时间;

④治疗费用;⑤以体质指数BMI

炎症性肠病的免疫抑制与免疫重建

炎症性肠病的免疫抑制与免疫重建1历史回顾 溃疡性结肠炎:远古的希波革拉底著作中已有肛门瘘管的描述,且有用反射镜检查直肠的说明以及挂线打结直至瘘管脱落的描述;公元607—690年,Paul描述用阿片止泻治疗“痢疾与肠道溃疡”;17世纪医学书籍中有非传染性血便记载,直至于1859年Wilks基于尸解发现首次报道1例“单纯性溃疡性结肠炎”,随后在其文献中还有溃疡性结肠炎与感染性痢疾的鉴别。19世纪已了解溃疡的临床与病理。20世纪初由于乙状结肠镜的出现,溃结已成为重要的临床疾病。结肠灌洗有助于改善粘膜炎症:1913年Browm提出回肠造瘘以使结肠休息,同期内科以各种物质试图“刺激疫”直肠灌入过氧化氢、硝酸银及收敛等。BE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1940年进展为用橡皮袋保护回肠造瘘口,同期SASP被证实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药物。内科治疗的最大进展为皮质醇,手术为急性严重结肠炎的唯一希望。1950年证实皮质醇与ACTH静滴完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以后成为标准治疗,紧急手术结肠切除仅适于中毒性巨结肠。1954年发明光纤束,1970年可曲式内镜用于临床成为常规诊断工具。 克罗恩病:1932年Crohn首次提出节段性回肠炎,主要特点为回肠末端及小肠的亚急性或慢性坏死性及瘢痕样炎症,以年轻患者肉芽肿与瘘管形成为临床特征;1952年证实结肠也为该病的部分,同时也发现胃十二指肠病变。1962年起用6—M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969年用硫唑嘌呤治疗CD,1940-1960年改道手术盛行,终因细菌过度生

长及无效而放弃,广泛切除病变肠段导致短肠综合症且易于复发;对于结肠炎型可用结肠次全切除加回肠造瘘后回直肠吻合可获成功;1984年起发现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生长迟缓儿童的缓解,与激素疗效相仿。 2发病的免疫机制 免疫调节细胞是决定免疫内环境稳定的一个中心环节。T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中抗递增呈的核心环节,而且是最重要的免疫调节剂,T 细胞亚群各细胞成分间的比例平衡是正常免疫反应的生理学基础。目前已确定其有两个主要亚群,即CD4+和CD8+。其中Th与Ts细胞是免疫调节的枢纽,控制着免疫应答的强度。CD4/CD8比值是反应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当机体受到异己抗原攻击时,T细胞亚群中某功能增强,另一亚群功能减弱,引起亚群间比例紊乱。免疫调节异常,包括T细胞、细胞因子和其他细胞受体异常,进一步导致炎症细胞和炎性介质异常,从而造成肠粘膜组织损伤。CD4+T细胞已被确定作为结肠炎的致病性T细胞,它通过Th1或Th2通路引发肠道炎症。CD4T细胞有助于肠道炎症的启动和维持。 正常肠道粘膜代表一种机械与功能的屏障。500种以上的肠道菌群与食物、病毒密切接触,故因无数抗原的刺激导致正常肠粘膜内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称之为生理性或可控制的炎症;任何细胞种类数目与功能的改变,特别是可溶性介质的释放可导致不可控制的炎症发生伴组织损伤。IBD患者肠固有膜有活化的T细胞聚积,其特点为对凋亡的抵抗,而各种抗细胞活素抗体的治疗效应主要依赖诱导T死亡。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炎性肠病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附件1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炎性肠病全营养配方) 使用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10岁以上炎性肠病中的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 UC)人群患者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临床试验,不适用于其他炎性肠病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临床试验。 本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临床试验的试验目的、受试者选择、退出和终止标准、试验样品要求、试验方案设计、观察指标、结果判定、数据统计与管理等,为炎性肠病全营养配方食品的临床试验设计、实施、评价提供指导。 本指导原则是炎性肠病全营养配方食品临床试验研究时需要考虑的一般性原则,供各方参考。 一、试验目的 炎性肠病全营养配方食品是为满足炎性肠病患者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食品。产品配方特点是在相应年龄段全营养配方食品基础上,依据炎性肠病病理生理特点,对部分营养素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炎性肠病患者的营养需求。试验目的主要是:

(一)安全性研究 主要识别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由产品本身及臵营养管等造成的不良反应,以及与产品相关和(或)可能相关的其他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 (二)营养充足性研究 验证产品是否能为炎性肠病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营养素,维持良好的代谢状况及人体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改善炎性肠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临床研究重点观察炎性肠病患者体重、血液学营养指标或机体成分的改善。 (三)特殊医学用途临床效果研究 重点观察疾病活动度变化、内镜下肠黏膜表现,对于儿童患者,还应观察追赶性生长的效果。 二、受试者选择 (一)入选标准 炎性肠病全营养配方食品对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疾病时期炎性肠病患者的作用可能不同。应根据临床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受试人群。 单一肠内营养(EEN)对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成人或青少年患者营养改善作用可能不同。当前证据显示,EEN 能够有效诱导克罗恩病缓解而对溃疡性结肠炎诱导缓解效果不佳。因此,为更好明确试验用样品的营养作用和特殊医学用途临床效果,同一临床研究中应尽可能纳入相同疾病类型的患者。

炎性肠病

炎性肠病 炎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性病变的疾病?目前认为,肠道内稳态的破坏可能是IBD发病和病程迁延的诱因?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稳态的维持依赖于肠道微生物?肠道上皮屏障和免疫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平衡作用?相应的,炎性肠病的治疗策略必须兼顾微生态重建?免疫系统调节及肠屏障功能恢复?由于患者对不同诱因和不同治疗存在反应差异,或处于不同阶段的病程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行为,这种不确定性强调多学科协作的必要性?本中心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形成了以微生态治疗?免疫治疗?肠内营养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五联整合”治疗策略,并围绕深度缓解(临床缓解与黏膜愈合)的目标持续监测疗效和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大可能地改善预后和改变疾病自然病程,使患者最大受益的目的。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组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性病变,主要包括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 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这两种疾病在临床和病理特征上既有重叠又有区别?目前IBD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但是已有大量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microbiota)?肠道上皮细胞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以及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广泛参与了IBD的发病发展过程[1]?现阶段单用生物制剂治疗CD的缓解率在30%~50%之间,且临床缓解的CD患者中仅56.9%达到黏膜愈合[2]?来自渥太华的队列研究表明,生物制剂上市后,CD的总住院率及肠切除率并无下降[2]?提示炎性肠病的治疗策略必须兼顾微生态重建?免疫系统调节及肠功能的恢复?而当疾病出现梗阻?瘘管?脓肿?出血和癌变等并发症时,需要科学把握手术指征?营造最佳手术时机?尽可能减少患者总手术次数?保留小肠长度?术后早期恢复肠功能?适时重启原发病治疗及监测并预防疾病复发,这就要求内科与外科治疗达成广泛的深度协作?本中心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形成了以微生态治疗?免疫治疗?肠内营养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五联整合”治疗

肠内营养适应症

肠内营养适应症 1.经口摄食不足或禁忌 (1)不能经口摄食:因口腔、咽喉炎症或食管肿瘤手术后。 (2)经口摄食不足: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大烧伤、创伤、脓毒病、甲亢、癌症及化疗/放疗时。 此外,又如厌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抑郁症,恶心或呕吐时。 (3)经口摄食禁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 2.胃肠道疾病多种原发性胃肠道疾病,采用肠内营养对治疗有利。其原因在肠内营养时的营养素齐全,要素肠内营养不需消化及非要素肠内营养易消化,通过较短的或粘膜面积较小的肠道即可吸收,有能改变肠道菌丛、无渣及无乳糖以及对肠道与胰外分泌刺激较轻等优点。这些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短肠综合征:由于克隆病,肠系膜动脉或静脉栓塞,肠扭转而需要小肠切除的病人,术后应以PN作为营养支持,有时甚至需要长期PN。但有的在适当阶段采用或兼用肠内营养,更有利于肠道发生代偿性增生与适应。 (2)胃肠道瘘:慢性胃肠瘘的死亡率在营养支持(肠外或肠内营养)以前为30%~50%,其原因在瘘孔不愈合,电解质丢失,脓毒病及严重营养不良。目前,死亡率已经降至5%~8%.肠内营养适用于提供的营养素不致从瘘孔流出的病人。要素肠内营养较非要素肠内

营养更能降低瘘液的排出量,适用于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远端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高位胃和十二指肠瘘应由空肠造口提供要素肠内营养。至少近端有100cm功能良好的小肠的小肠瘘,可以由胃内喂养。Randall(1984)建议采用PN治疗高位胃肠道瘘,而以要素肠内营养用于远端空肠、回肠与结肠瘘。 (3)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隆氏病在病情严重时,应采用PN以使肠道得到休息。待病情环节,小肠功能适当回复而可耐受要素肠内营养时,通过审慎的连续管饲,亦可提供充分的热量与蛋白质。 (4)胰脏疾病:虽然肠内营养是否有助于胰腺炎的治疗尚未肯定,但多数人主张在处理胰腺炎的并发症而需开腹时,或病情不严重的胰腺炎病人在麻痹性肠梗阻消退后,采用空肠喂养是恰当的,因其可减轻胰液外分泌,并可给予营养支持。 (5)结肠手术与诊断准备:要素肠内营养无渣,适用于结肠手术或结肠镜检查与放射照相的准备,因其可使肠道干净,菌丛改变及降低感染。 3.其他 (1)术前或术后营养补充:需要择期手术的营养不良病人,于术前经两周肠内营养,使代谢状况得到改善。在腹部手术后24小时,小肠蠕动及吸收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所以,在主要手术完毕后放置空肠造口喂养管,术后可及时喂养。 (2)心血管疾病:心脏病恶病质时,如经口摄入的热量不足1000cal/d,

2018年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解读(全文)

2018年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解读(全文)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IB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其中部分患者易合并营养不良。来自欧洲多国研究发现IBD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在16% ~ 69.7%[1,2,3]。2017年我国多中心调查表明我国IBD患者合并营养不良比例高达55%(待发表)。 既往对IBD治疗的临床关注重点是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结果和实践证据表明,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IBD 患者疾病的诱导和维持缓解,因此,IBD患者营养支持治疗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第一版《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2013·深圳)》首次对我国IBD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筛查与评估、营养支持治疗的适应证与方法等临床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建议指导[4]。近5年来,国内广大临床医师围绕IBD营养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IBD营养支持治疗理念和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也有了很多观念变化,因此有必要对旧版共识进行更新。2018年《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几经修订后发布,在此与大家讨论新版共识意见中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认识IBD患者营养不良现状,积极开展营养评估 IB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在儿童中甚至高达100%[5]。2017年我国多中心横断面调查发现,55%中国IBD患者合并营养不良,尤其是克罗恩病患者高达62%。营养不良类型以蛋白质热量型

营养不良为主,表现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下降等[6]。本共识特别指出,IBD患者多存在机体组成的变化,例如骨骼肌减少、脂肪含量变化等,但此时BMI可能正常。机体组成变化可影响IBD患者日常活动,甚至与预后相关。IBD患者也常合并微量元素如维生素D、钙、铁的缺乏,所以合并骨密度降低与贫血的比例也较高[7,8]。我们应从多个方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注意有无营养素缺乏。目前虽然IBD合并营养不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常规开展营养状态评估的IBD中心并不多,因此,对IBD患者进行规范化全面营养状态评估的工作亟待推广。 本共识推荐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NRS-2002)对初诊IBD 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的筛查,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进一步采用患者整体营养状况评估表(PG-SGA)进行评估后,再制定治疗方案[9,10]。由于IBD患者可能存在多类营养素缺乏,本共识强调对患者的蛋白质能量、微量营养素进行评估。患者能量需求量的评估应考虑多方面因素,活动期以及合并脓毒症的患者,能量需求相应增加;对青少年患者,除满足每日正常能量消耗外,还应重视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建议监测维生素D、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的水平,强调针对性地纠正患者微量元素缺乏并定期复查。 二、进一步理解营养支持治疗的积极作用 共识意见从多个角度阐明营养支持治疗对IBD病程变化可能存在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来自我国以及日本的多个研究结果支持长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可以诱导及维持CD缓解、延缓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治疗 DOI:10.16662/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9091916.html,ki.1674-0742.2017.09.124 [摘要] 目的分析营养治疗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成人炎症性肠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营养治疗)和参照组(常规治疗)各34例,实验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或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记录两组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治疗前后体质指数,给予统计学分析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内科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治疗后体质指数分别为91.1%、14.7%、(21.5±2.1)d、(5 221.30±27.62)元、(19.6±1.49)kg/m2,均优于参照组85.3%、25.5%、(32.3±1.4)d、(7 135.3±647.92)元、(17.3±1.37)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8例。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后确诊为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多器官功能不全和伴有肠结核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

验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分布在20~66岁,平均(38.3±2.3)岁,病程1~6年。参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分布在19~58岁,平均(40.5±2.5)岁,病程0.6~8年。对照两组炎症性肠病病例上述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①患者口服1 g美沙拉嗪(国药准字:H19980148),给予患者口服3次/d,持续服用2个月作为1个治疗周期;医务人员仔细查看患者治疗期间病情变化,以制定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案缓解其病情[2]。②给予患者静脉输注葡萄糖以补充能量。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用药基础上给予营养治疗。①肠内营养:经口或者从鼻胃管、鼻空肠管中注入营养物质来给予营养支持。②肠外营养: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医务人员需静脉供应其营养需求,如足够热量、电解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确保患者未进食的状况下机体营养充足[3]。③肠外肠内营养联合救治: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当能量供给达不到目标能量的70%,给予肠外营养补充。③仔细查看并评估患者病情,深入分析不良反应,以选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开展临床救治工作。 1.3 效果评估 医务人员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①治疗总有

炎症性肠病(IBD)规范化药物治疗进展

A:应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发病情况、高危因素、并发症、禁忌证、遗传药理学特征、合并用药、用药史、不良反应史、社会经济状况、用药依从性、患者偏好以及药品的可及性进行全面详细的衡量,然后选择相应精准的治疗策略。B:在决定治疗方案前,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方案的效益与风险,在与患者充分交流并取得合作之后实施。C:在治疗过程中,应监测治疗反应和对药物耐受的情况,检查药物依从性及药物剂量是否足够,随时调整治疗方案。D:IBD治疗应遵循欧美国家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及指南。 2、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 D A: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B:公益性组织:CCCF。三个“C”分别代表中国(China)、肠炎(Colitis)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IBD药物治疗分为“升阶梯(Step-up)”和“降阶梯(Top-down)”。D:降阶梯治疗指的是依照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的顺序逐步使用。 3、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 D A:IBD是一种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B:IBD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另外还可能出现肠外表现例如口腔黏膜病变。C:最近研究显示,亚洲地区的IBD疾病发病趋势、严重度和临床转归都越来越接近西方国家,预示着中国即将面临大量的IBD患者。D:IBD可以治愈。 4、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 A A:沙利度胺可用于已怀孕的难治性克罗恩患者。B:来氟米特具有生殖毒性,能引起胚胎损伤,禁用于孕妇及尚未采取可靠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及哺乳期妇女。C:目前已经用于IBD临床治疗的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类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和那他珠单抗,其中以英夫利西单抗应用时间最长。。D:荟萃分析显示,对于IBD患者,英夫利西单抗与硫嘌呤类药物联合用药的临床缓解率、内镜缓解率均显著优于英夫利西单抗或硫嘌呤类药物单药治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E:用药不依从性的IBD患者比依从性好的患者有更高的复发风险。 5、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 A A:联用免疫抑制剂或肠内营养,可增加英夫利西单抗疗效。B:以营养为主的方案在UC治疗中的证据不足,但在CD患者中有中等强度的证据级别支持。C:益生菌制剂在UC 活动期和缓解期治疗中有益,但在CD患者中的益处证据不足。D:英夫利西单抗输液反应有效预防策略包括:推荐维持治疗、维持治疗中联用免疫抑制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或抗组胺药物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将输液速度放慢。E:最新调查显示,有大约三分之二的IBD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存在问题。

炎症性肠病(IBD)规范化药物治疗进展

1、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D A:5-ASA制剂联合微生态制剂对UC的维持治疗效果较好。 B:5-ASA制剂维持治疗的疗程推荐时问一般为3年~5年或更长。 C:SASP禁用于对磺胺类及水杨酸盐过敏者。D:服用SASP期间不宜多饮水。 2、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A A:沙利度胺可用于已怀孕的难治性克罗恩患者。 B:来氟米特具有生殖毒性,能引起胚胎损伤,禁用于孕妇及尚未采取可靠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及哺乳期妇女。 C:目前已经用于IBD 临床治疗的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类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和那他珠单抗,其中以英夫利西单抗应用时间最长。。 D:荟萃分析显示,对于IBD患者,英夫利西单抗与硫嘌呤类药物联合用药的临床缓解率、内镜缓解率均显著优于英夫利西单抗或硫嘌呤类药物单药治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E:用药不依从性的IBD患者比依从性好的患者有更高的复发风险。 3、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D A:对于重度UC,静脉用激素为首选治疗。 B:对于局限在回肠末段、回盲部或升结肠的轻度活动性CD,可选择局部作用激素布地奈德。 C: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维持治疗药物,诱导缓解后缓慢减量,快速减量可能导致IBD早期的复发。 D:如UC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1个月内不能减量至<10 mg/d,或停用糖皮质激素1个月内出现复发则考虑为糖皮质激素依赖。 4、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D A:IBD是一种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B:IBD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另外还可能出现肠外表现例如口腔黏膜病变。 C:最近研究显示,

亚洲地区的IBD疾病发病趋势、严重度和临床转归都越来越接近西方国家,预示着中国即将面临大量的IBD患者。D:IBD可以治愈。 5、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A A:联用免疫抑制剂或肠内营养,可增加英夫利西单抗疗效。 B:以营养为主的方案在UC 治疗中的证据不足,但在CD患者中有中等强度的证据级别支持。 C:益生菌制剂在UC活动期和缓解期治疗中有益,但在CD患者中的益处证据不足。 D:英夫利西单抗输液反应有效预防策略包括:推荐维持治疗、维持治疗中联用免疫抑制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或抗组胺药物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将输液速度放慢。 E:最新调查显示,有大约三分之二的IBD 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存在问题。 6、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C A: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是治疗轻度和中度UC以及轻度活动性CD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的主要药物,但对中度活动性CD疗效不明确。 B:SASP的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皮疹等可高达5%~30%。 C:不同类型5-ASA制剂疗效上有显著差别。 D:对病变局限在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的这部分IBD患者,需要注意局部用药(例如栓剂或灌肠剂)的重要性,口服与局部的联合用药疗效更好。 7、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D A:硫嘌呤类药物可用于激素依赖、5-ASA制剂不耐受的UC患者缓解期的维持治疗。 B:对于中度活动性CD的诱导缓解治疗,激素无效或激素依赖时,可加用硫嘌呤类药物,但不推荐AZA单药治疗。 C:强等级推荐硫嘌呤类药物用于CD维持缓解期的治疗。D:葡醛酸转移酶是硫嘌呤类药物的重要代谢酶。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环孢素联合应用后,约79% 的

炎症性肠病饮食

炎症性肠病饮食 肠道发生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拉肚子、腹疼、呕吐等,这种情况多与肠道的炎症有关,患者应注意自己所吃的食物,那么炎症性肠病饮食避免哪些不良食物呢?患有炎症性的肠病一定不能吃生冷的食物,也不能吃过热或是辛辣的食物。如果吃水果可以蒸熟了再吃,比如苹果、梨等。 1、炎症性肠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遵循半流甚至无渣全流饮食原则,随病情好转逐渐添加不同的食物。开始时应先进食能耐受的流质饮食,然后为半流饮食,再固体食物。每数天可尝试添加一或两种食物,但该食物应能避免引起任何症状的发生和加重。若能耐受含纤维素饮食时,可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嫩的、煮熟的蔬菜,罐头水果或煮熟的水果,淀粉类如煮熟的麦片粥、全麦面和玉米饼等。在疾病的缓解期,只要机体能耐受则可食用多种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多种谷物、瘦肉和低脂或无脂的奶制品。在疾病活动期,由于腹痛、腹泻和纳呆均会导致营养摄取的障碍,且常用于活动期治疗的激素也会增加蛋白的消耗,故在此时期应增加能量和蛋白的摄入。 在疾病活动受到控制后,可建议食用以下食物:淡果汁、苹果酱、罐装水果、燕麦片、白切鸡、鱼、煮熟的蛋、薯泥、米饭或面条、面包等。避开过敏食物,如果发现自己每次吃过某种食物就有类似反应,就要提防是否对此过敏,可以选择其他食物代替。 2、炎症性肠病的其他注意事项

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平日心情要保持舒畅恬静,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减少情绪紧张。注意劳逸结合,重症或急性发作期均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恢复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适合选择一些舒缓的有氧运动,比如太极拳,瑜伽,散步或慢跑,游泳等等。 炎症性肠病的简介 炎症性肠病(IBD)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本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为非连续性全层炎症,最常累及部位为末端回肠、结肠和肛周。 炎症性肠病的高发人群和危害 高发人群:所有人。 危害:炎症性肠病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相应的一些并发症:溃疡性结肠炎严重时会有下消化道大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患者肠子非常鼓,另外,还会造成中毒性巨结肠;克罗恩病患者会出现肠道狭窄,肠道穿孔,形成脓肿、肠瘘,还会穿到腹腔、皮肤,导致生命危险。

2021版: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全文)

2021版: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全文)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的非特异性、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近20余年,虽然全球对IBD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诊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IBD的具体病因和确切的发生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也未发现能够治愈IBD的药物和方法。研究认为,IBD多见于西欧和北美地区,与西方的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IBD既往在中国罕见,但近20年来,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等明显改变,中国IBD的发病率快速增长,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增长最快,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疑难疾病之一,是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IBD的诊断没有金标准。IBD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依赖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包括实验室检查、消化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在内的系统性检查。有时即使完善了这些系统性检查甚至手术治疗也不能明确诊断,还需要诊断性治疗以及随访来明确诊断。个别情况下,即使完成诊断性治疗以及随访也不能明确诊断。IBD的精准治疗则取决于在早期诊断基础上建立的兼顾规范化和个体化的优化治疗方案。就治疗而言,IBD是一种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内科性疾病。通常情况下,药物能够有效诱导和维持IBD缓解,多在并发肠梗阻、肠穿孔、消化道大出血、肠道癌变以及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并实施外科干预。

由于IBD固有的临床特点,IBD患者营养障碍不仅常见,而且部分患者的营养障碍复杂和严重,并会因此而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IBD 的营养治疗目的和作用也远远超出了纠正营养障碍的范畴,具有诸多功能性的治疗作用,尤其是能够诱导和维持CD缓解。因此,营养诊疗是IBD 临床诊疗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作为部分CD患者的一线治疗。但是,目前我国IBD患者的营养诊疗普遍不规范,甚至误诊误治,并因此影响了IBD 患者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规范化地开展IBD营养诊疗,由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主任委员石汉平教授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明松教授牵头,组织了60余位来自消化内科、消化外科、营养科、儿科和中医科并且在营养和IBD两个领域均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诊疗经验,经过多轮讨论和修改,就IBD营养诊疗达成共识,共计36条。然后将每一条共识的证据等级由高到低分为A~D四个等级,由120余位来自消化内科、消化外科、营养科、儿科和中医科并且在营养和IBD两个领域均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专家,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诊疗经验,就每一条共识的证据等级进行投票,投票的统计结果附在每一条共识的后面,以便参考。从证据等级投票分析结果来看,对IBD营养诊疗仍然存在诸多分歧,甚至对一些IBD营养诊疗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技术、方法和作用仍然认识不足,需要进一步普及、推广、提高和规范IBD营养诊疗。

浙江省2019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炎症性肠病(IBD)规范化药物治疗进展

浙江省2019年报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炎症性肠病(IBD)规范化药物治疗进展》 1、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 A:NUDT15 基因多态性比TPMT基因多态性更能预测IBD患者中AZA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B:别嘌醇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继而影响6-MP的代谢灭火途径,引起6-MP毒性增加,与别嘌醇必须同时服用时,AZA或6-MP的剂量应该大大降低。C:患者肾功能是决定MTX 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D:影响CYP3A4或P-糖蛋白的药物与环孢素联合应用不会影响环孢素的血药浓度。E:霉酚酸酯是很有希望的对硫嘌呤类药物不耐受的IBD患者的缓解维持药物。 2、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 A:硫嘌呤类药物可用于激素依赖、5-ASA制剂不耐受的UC患者缓解期的维持治疗。B:对于中度活动性CD的诱导缓解治疗,激素无效或激素依赖时,可加用硫嘌呤类药物,但不推荐AZA单药治疗。C:强等级推荐硫嘌呤类药物用于CD维持缓解期的治疗。D:葡醛酸转移酶是硫嘌呤类药物的重要代谢酶。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环孢素联合应用后,约79% 的患者体内环孢素血药浓度改变。 3、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 A: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B:公益性组织:CCCF。三个“C”分别代表中国(China)、肠炎(Colitis)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IBD药物治疗分为“升阶梯(Step-up)”和“降阶梯(Top-down)”。D:降阶梯治疗指的是依照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的顺序逐步使用。 4、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 A:沙利度胺可用于已怀孕的难治性克罗恩患者。B:来氟米特具有生殖毒性,能引起胚胎损伤,禁用于孕妇及尚未采取可靠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及哺乳期妇女。C:目前已经用于IBD临床治疗的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类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和那他珠单抗,其中以英夫利西单抗应用时间最长。。D:荟萃分析显示,对于IBD 患者,英夫利西单抗与硫嘌呤类药物联合用药的临床缓解率、内镜缓解率均显著优于英夫利西单抗或硫嘌呤类药物单药治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E:用药不依从性的IBD患者比依从性好的患者有更高的复发风险。 5、以下描述错误的是(单项选择) A:IBD是一种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B:IBD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另外还可能出现肠外表现例如口腔黏膜病变。C:最近研究显示,亚洲地区的IBD疾病发病趋势、严重度和临床转归都越来越接近西方国家,预示着中国即将面临大量的IBD患者。D:IBD可以治愈。

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

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5-11-12T15:46:05.76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月第4期供稿作者:嵇倩茜[导读]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IBD 患者由于摄入不足,肠道吸收障碍等原因常出现营养不良,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的状态。 嵇倩茜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广州 510655 【摘要】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在运用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疗效及相应护理措施的实施意义。方法:纳入我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患者共42 例,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并结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营养学指标变化情况、内镜检查肠黏膜变化情况和患者对炎症性肠病的知识掌握水平、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除TSF 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指标(BMI、BW、MAC、 ALB、PA、Hb、PLT、LY)治疗前后变化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镜检查肠黏膜较治疗前后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明显(P<0.05);护理干预后较干预前患者知识水平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高,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和肠黏膜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掌握炎症性肠病的知识水平和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实施。【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肠内营养;疗效;护理【中图分类号】R8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043-0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ohn’ s disease,CD)[1-2]。据流行病调查[3]该病的发病率近年在全球呈现上升趋势。IBD 病程较长、久治难愈。随着我国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的转变,该病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增多。IBD 患者由于摄入不足,肠道吸收障碍等原因常出现营养不良,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的状态,有助于调节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病情的好转也有重要意义。肠内营养最为治疗IBD 营养不良的主要途径,本次研究在于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IBD 患者的营养变化情况及护理措施实施的意义。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消化内科IBD 患者共42 例,男29 例、女13 例,年龄15~75 岁,平均年龄为(48.56±11.23)岁。 1.2 纳入标准(1)符合“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制定关于UC、CD 的诊断标准;(2)出现反复或持续发作黏液脓便血,伴腹痛、里急后重等全身症状;(3)结肠镜检查出现病变从直肠开始呈现连续或弥漫性分布;(4)病情较稳定;(5)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妊娠及哺乳期患者;(2)合并肠梗阻或大肠肿瘤患者;(3)合并恶性血液循环患者;(4)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5)存在精神疾病患者;(6)未能忍受肠镜检查患者。 1.4 方法1.4.1 营养治疗肠内营养剂选择EN 制剂(加瑞成人全营养素,上海爱兰比亚公司产品),肠内营养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分为经口摄入、胃镜引导置入鼻肠管摄入进行。针对胃肠道较差患者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一个适应过程,如第1d 使用少量的营养液联合生理盐水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逐渐加大营养制剂的使用,护理人员注意营养液的温度保持在37℃左右,更有利于患者的吸收。 1.4.2 护理措施(1)健康手册:护理人员充分与患者的治疗医师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健康手册的制定。主要内容为IBD 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实施治疗的效果,并通过趣味图画的形式讲述该病治疗的手段及基本原理,让患者对该病的发生和治疗有初步的认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期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手册的讲解,提高患者治疗和配合护理的依从性和对疾病治疗的信心。(2)健康宣教:根据手册的内容及自身护理知识对患者讲解疾病的发展预后情况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向患者详细说明服药及配合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并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饮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交流,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3)心理护理:IBD 属于慢性疾病,临床症状较多,病情反复,相关报道[4]称,80%及以上的IBD 患者具有严重的神经功能紊乱伴心理障碍,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护理人员需针对这些对患者进行情绪引导,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4)饮食护理:IBD 病变部位在肠道,患者肠胃虚弱,因此需注重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制定专门的饮食手册,将营养有益的食物加重点显示,指导患者进行少食多餐,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饮食原则为高热量、少纤维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瓜果,防止便秘的发生。IBD 患者临床症状多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因此护理人员需提醒患者及时进行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 1.5 观察指标1.5.1 营养指标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 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浊度检测生化指标,其余采用测量法检测。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体重(BW)、上臂围(MAC)、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LY)。 1.5.2 肠黏膜变化在患者经肠内营养治疗及护理干预前后使用内镜检查作为肠黏膜的判断标准[5],正常为肠黏膜正常或无活动性病变、轻度病变为出现红斑、血管纹理减少和轻度易脆、中度病变为明显红斑、血管纹理缺乏和易脆、糜烂、重度病变为自发性出血,溃疡形成。 1.5.3 患者知识水平和生存质量依据相关参考文献[6]制定关于IBD 的知识问卷,包括疾病病因、用药、遵医嘱行为,共21 道题,总分为21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掌握的知识越多。IBD 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IBDQ 表进行,包括32 个问题,主要有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和社会能力4 个部分。总分为32~224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 1.6 统计学方法运用SSPS19.0 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 x ±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独立t 检验;计数资料数据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肠黏膜比较采用Ridit 分析,以可置信区间无重复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干预前后营养生化指标变化治疗后患者的BMI、BW、MAC、ALB、PA、Hb、PLT、LY 较治疗前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TSF 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炎症性肠病营养评估及营养护理的现状

炎症性肠病营养评估及营养护理的现状 发表时间:2018-03-20T14:27:34.0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5期作者:裴文莉高薇 [导读]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炎性疾病。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江苏苏州 2151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炎症性肠病营养评估及营养护理的现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炎症性肠病患者66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进行营养护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SGA营养评估结果,MNA营养评估结果和炎症性肠病的病情控制率进行相互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SGA营养评估结果,MNA营养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炎症性肠病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采取营养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病情的好转率,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营养评估;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221-02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炎性疾病,以目前的医学水平仅认为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腹块,贫血发热,营养不良等。患者有类似症状后可以通过血液学检查,粪便检查,血沉检查等进行检查。患者经过确诊后普遍使用传统口服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水杨酸钠,艾迪莎,奥沙拉嗪等,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式具有效果欠佳,治疗时间长,易复发等缺点,甚至加重患者病情。此次报告研究的炎症性肠病营养评估及营养护理的治疗方式弥补了传统的口服药物的单一治疗方式,在口服药物基础上对患者的饮食习惯等进行综合的护理。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炎症性肠病患者66例进行研究试验,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炎症性肠病患者66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49±7.9岁,病程(1~5年)。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19~80岁,平均年龄50±8.4岁,病程(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身体状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进过诊断确诊为炎症性肠病,身体各项数据符合治疗条件,符合此次试验的条件。此次试验在征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同意下进行展开。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问卷调查,在干预前对患者SGA,MNA进行评估,进行炎症性肠炎的常规护理如:日常口服药物,注意日常休息,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和过凉食物等常规的护理方式。经过护理之后在对患者SGA,MNA进行评估。 1.2.2观察组患者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采用营养护理的方式,具体的护理包括:(1)营养评估:护理人员对患者采用相同的问卷调查,对患者的SGA,MNA进行专业的评估,对评估结果做好记录[2](2)为患者量身定制食谱: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位患者病情程度不同和身体状况不同;不同的的饮食习惯、年龄、不同疾病量身定制食谱,调整患者的日常饮食。食谱中的食物不能有配伍禁忌的食物,不能有加重患者病情的食物,不能有刺激性食物。患者的食物与口服的药物应具有协同作用,不能产生拮抗作用。(3)促进患者食欲:为病人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保持病室及床单位整洁,餐前移走便器、痰杯,有呕吐倾向的病人及危重病人应用屏风围住。鼓励轻病人集体用餐。食物要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尽量与患者日常食物相同,并保证色香味俱全,使患者具有食欲。(4)做好饮食记录:护理人员每天对患者使用的食物种类,使用量,使用后身体状况做好记录,根据记录对比观察患者身体更加适合某种食物,患者更加倾向与某种食物等信息。(5)寻找禁忌食物的替代品:患者在护理时期身体大量需要某种营养,但是具有这种营养的食物是患者的禁忌食物时,护理人员需要进行营养评估,根据患者对营养的实际需求,来换算其它食物所提供的营养含量,为患者寻找可替代的食物。(6)中医食补:护理人员根据中医学从中医的角度对每位患者进行身体诊断,并且对每位患者给与相应的食补配方。经过营养护理之后对患者进行SGA,MNA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SGA,MNA的评估数据与病情控制率。SGA营养评价标准体系,A级视为营养良好,B级视为中级营养,C级视为重度营养不良[3]。MNA评估标准体系,MNA≥24视为营养状况良好,17<MNA<24视为存在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性,MNA≤17视为营养不良。病情控制率=有效率+控制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标准差以(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SGA评估无明显差距,P>0.05,进行干预后两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产生了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观察添加益生菌的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EN)制剂对炎症性肠病(IBD

观察添加益生菌的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EN)制剂对炎症性肠病(IBD)病人的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9-11-07T14:23:50.93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7期作者:李锐于丹李淑芹康永明潘嘏 [导读] 探究炎性肠病患者治疗中添加益生菌的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的知晓效果。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 150001 【摘要】目的探究炎性肠病患者治疗中添加益生菌的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的知晓效果。方法共计抽取100例炎症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入我院进行治疗,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研究组使用添加益生菌的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分组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检测指标中前清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检测指标中前清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中添加益生菌的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传统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患者胃肠道功能,均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添加益生菌;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炎症性肠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ow fat and high protein enteral nutrition with pro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enteritis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All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low-fat and high protein enteral nutrition preparation for nutritional support,and the study group used low-fat and high protein enteral nutrition preparation with probiotics for nutritional support.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prealbumin,platelet count and lymphocyte count were measu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serum protein,platelet count and lymphocyte count were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P < 0.05). Conclusion low fat and high protein enteral nutrition with probiotics i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enteral nutrition with low fat and high protei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of patients. It has hig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probiotics added;low fat and high protein enteral nutrition preparation;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炎性肠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该病的发病速度比较慢,根治难度比较大,且复发率比较高,患者患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营养不良,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营养不良程度也会不断加重[1-3]。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在其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开展[4],基于此,抽取100例炎症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入我院进行治疗,探究炎性肠病患者治疗中添加益生菌的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的知晓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计抽取100例炎症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入我院进行治疗,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5.2±1.2)岁;克罗恩病患者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例;研究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5.3±1.6)岁;克罗恩病患者3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7例;患者均符合炎症性肠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无其他肝肾系统疾病;患者均无精神异常情况,能够正常配合各项临床研究;患者均未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100例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次研究以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研究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经口摄食27例,管饲23例,营养成分包含热量1883kj,蛋白质15.9g,脂15.9g,糖类60g,膳食纤维0g,益生菌0cfu,钠360mg,钾670mg,钙230mg,铁4.37mg,维生素A1170(U),维生素D95(U),维生素E10.7(U),维生素C68(U),叶酸200μg,胆碱152mg;研究组使用添加益生菌的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经口摄食26例,管饲24例,营养成分包含热量1653kj,蛋白质20g,脂肪5.5g,糖类65g,膳食纤维3.8g,益生菌7.1×109cfu,钠182mg,钾883mg,钙909mg,铁11.4mg,维生素A2523(U),维生素D195(U),维生素E10.7(U),维生素C68(U),叶酸200μg,胆碱152mg。 1.3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100例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检测指标中前清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组计算各项均值后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对数据分析,()表示计量资料(t检测),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x2检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0例患者治疗前营养检测指标中前清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前清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众多研究表明,大部分炎症性肠病患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情况,益生菌在其营养支持中的添加能够对其肠道环境进行刺激,促进患者肠道内益生菌的生长,且能够提升患者肠屏障功能[5-6],促进患者肠道上皮细胞的生长,减少患者肠道黏膜抗原的暴露,防止蛋白质的过度流失[7-9]。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治疗后营养检测指标中前清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治疗前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检测指标中前清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添加益生菌的低脂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在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患者各项营养水平的改善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主要由于益生菌能够对患者肠道菌群环境进行调整,提升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提升患者免疫力,确保患者电解质平衡,避免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营养异常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