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胃管误入气管的分析及对策

胃管误入气管的分析及对策

胃管误入气管的分析及对策
胃管误入气管的分析及对策

胃管误入气管的分析及对策

1.原因分析

1.1胃管因素

胃管直径占气管直径的比例越低,则胃管越容易进入气管,短时间内对患者通气功能影响越不明显。本科室使用的是优质硅胶16号细胃管,表面光滑,对粘膜的刺激性小,异物感弱,置管后患者较少诉咽喉部不适感。进入支气管后,嵌顿于气管或支气管内适当部位,刺激性小、光滑的异物无明显症状或只有轻微咳嗽,常易被忽略。且管道相对较细,未完全阻塞气管或支气管管腔,而且患者有张口呼吸的习惯,因此缺氧表现不明显。

1.2 患者因素

1.2.1 解剖因素

喉口、食管入口前后毗邻,胃管可以很容易进入气管。气管与食管上方均与咽部有接属关系,呼吸时会厌软骨开放,通向气管的气道开放,摄食咽下时会厌软骨关闭,气管关闭食道开放。如病人在下胃管至咽喉部时挣扎吸气,胃管可以很容易进入气管。

1.2.2 病人病史、病理因素

患者体弱,年龄大,又呈嗜睡状态,吞咽功能和各项反射功能均较迟钝,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不敏感。当胃管误入气管后,由于老年人喉的感觉减退,喉肌活动作用减弱,无力产生呛咳反射;另外,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排除异物能力减弱,致胃管在气管内能停留一段时间而无剧烈反应。插胃管后患者呼之能应,说话时声音也未改变,既没有呛咳也没有呼吸困难,无烦躁,血氧饱和度未下降,心率和血压未有明显变化,护士也未想到胃管误人气管。

1.2.3 病人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由于患者在插胃管时紧张、恐惧、不合作,难以配合做吞咽动作,加之胃管细软,给插管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掌握不好,极易误入气管,还可造成消化道黏膜损伤及喉痉挛。患者在插胃管至咽喉部时挣扎咳嗽吸气,胃管会很容易进入气管及支气管。

1.3 操作人员因素:

1.3.1 护士专业知识不够,操作技术欠熟练

不了解胃管误入气管的原因及未掌握其防范对策,不能正确指导患者配合置管。对异物误入气管的临床症状未完全掌握,特别是无症状性异物误入气管。对判断胃管入胃内的三种检测方法的特点未充分掌握,操作后未按操作程序采用两种以上方法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1.3.2 临床经验欠缺,存在思维定势

通常情况下,胃管若误插入气管,患者大多会即刻出现呛咳、紫绀、气促等症状,对无典型症状的胃管误入气管患者缺乏判断能力,当置管后声音改变等异常情况时未仔细观察并综合分析,仅凭经验判断患者并没有呛咳、发绀等症状就判断胃管没有误入气管;仅凭当时抽出少量的乳白色略黏稠分泌物就误认为是胃液,其实是患者口咽部分泌物或痰液;胃管末端置入水中未见气泡,则可能是由于胃管前孔与侧孔紧贴于支气管壁而无气泡逸出,而没有指导患者用力咳嗽后再次检查。

1.3.2 责任心欠强

置管后未加强巡视,未观察患者引流袋存在较多气体进而去反思胃管是否误

入气管。

1.4 环境因素

由于病情来势凶猛,患者、家属、护士三者均处于应急状态下,患者处于极端恐惧状态,而护士需在短时间完成护理操作,承担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操作过程容易因烦躁而导致失误。

2.对策

2.1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具体需要选用合适胃管

一般情况下,肠内营养选用10号的复尓凯胃管,胃肠减压时则可选用14号的复尓凯胃管。对于长期留置胃管患者需选择材质轻柔的胃管。

2.2 加强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

加强专科知识、解剖知识的学习,增强护理的风险意识。参加医院举办的、科室举办的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到院外参加学习、培训。多看技能培训录像、操作规程等。主动学习基础知识、相关文献等。

2.3 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

按医嘱留置胃管时应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报告,了解患者的病理情况;观察患者进食水的情况,了解其吞咽困难的程度,综合判断。对精神紧张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安抚工作,耐心讲解插胃管目的及整个操作过程如何配合等,使患者心中有数,增强其信心,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插管工作。

2.4 护士要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程序

操作中方法要正确,严格按照护理操作常规置入胃管,插管时插管动作宜慢,宜轻柔,避免增加病人的刺激强度。要先选择合适的鼻腔,对鼻甲肥厚或其他原因不易通过的不要强行插入,以免引起病人疼痛导致挣扎,而使插管失败。可选择小一型号的鼻胃管或换插另一侧鼻腔,胃管头端多涂润滑油,边插边旋转,待胃管转至适当位置时,即可通过鼻甲间鼻道到达咽部,进入食管。另外,对无禁忌的病人可嘱其先口服液状石蜡10mL--20mL,以润滑咽及食管,插管同时嘱病人不停地进行吞咽动作,随吞咽动作向下递送胃管,吞咽时会厌软骨关闭胃管,可避免插入气管并且可减轻病人的不适感。也可当胃管插入14cm~16cm时,用小勺喂水并嘱其下咽,在下咽同时送人胃管,此法可分散病人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减轻胃管对咽喉部的刺激,通过吞咽反射使胃管易进入胃内。插管后至少采用两种方法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对无胃液抽出、呛咳较明显者立即寻找原因,操作后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对刺激反应迟缓的老年病人尤应注意其意识及声音变化

2.5 准确判断胃管位置

留置胃管过程中增加中间检验环节,在胃管置入15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将胃管插入至20cm时,观察患者反应,同时快速将胃管末端置入盛水的治疗碗中,如有连续性气泡逸出,则立即拔出,待患者休息片刻后重新置管。

2.6 掌握胃管误入气管不典型表现的细节

医用耗材的质量在不断更新,胃管由以前的橡胶管发展到现在的硅胶管(聚氨酯材质),管径更细,鼻胃管更达到了10-12号的管径,其组织包容性明显上升,刺激性减小,临床病人的不良反应也大幅度减小。这样的胃管进入一侧支气管时,多数不会引起明显的呼吸困难。需要临床护士重视观察置管后的一些不典型的表现包括:轻微干咳,无明显呼吸困难、发绀;声音嘶哑或不能发音;将胃管末端置入水中可见每次随呼气有微量气泡逸出;接负压引流器,反复多次排气后重新安接均很快弹起;不明原因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经胃管抽吸出的胃液量少

(<5mL或仅限于胃管内);将胃管末端置入水中,嘱患者用力咳嗽时才有气泡逸出等。置入胃管后,仔细观察患者,发现误入气管后立即拔出,并通知医生及时给予氧气吸入等处理,加强对患者的巡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并做好心理护理。

2.7 避免环境因素的影响

建议手术患者的胃管都随患者带至手术室,在全麻过后留置胃管,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全麻后因有可视喉镜的帮助,大大提高了置管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3. 准确判断胃管在胃内的方法:

3.1 抽吸胃液法

胃管顺利置入后,用注射器抽吸胃液,能抽出带食物残渣的胃液,即使胃液量少于5ml,也可判断出胃管在胃内;顺利抽出不带胃内残渣的液体≥5~10ml,可判断在胃内;注射器抽不出胃内容物或抽出≤5ml的不带胃内残渣的液体,就需要分析眼前情况:①患者禁食时间长或刚刚大量呕吐,胃内无内容物,虽然抽不出胃液,但胃区能听到明显的气过水声,可判断在胃内。②患者因病情需要连续使用了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物,会出现抽不出胃液的现象,也需要借助听气过水声,来判断在胃内。③患者营养不良伴明显脱水状态,可能抽不出胃液。④胃管盘曲在食管或胃内,会抽不到胃液,但同时也会听不清气过水声。⑤误入气管。通过细心的观察,结合临床经验,多数护士会作出正确判断。但因为胃肠内炎症、出血或胃肠道梗阻均可能改变抽取液的颜色、透明度以及粘稠度,也会影响护士的判断。

3.2 听气过水声法

听气过水声法是判断胃管在胃内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性强、可靠性高的优点,只要听诊位置正确,成功率可达97.6%,是临床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但也有一些导致判断不清的时候:①肺部疾病如哮喘等,导致气过水声听不清。②胃内液体少,导致导致气过水声听不清。③推注气体过少或过慢,也会导致气过水声听不清。④推注气体感觉有阻力,气过水声听的不是非常清晰,要考虑胃管盘曲或误入气管。⑤胃穿孔也会听不清气过水声。

3.3 胃管末端置入水中观察气泡法

经过临床观察,观察气泡法作为判断胃管在胃内方法,其准确性不如抽胃液法及听气过水声法,其原因有三点:①胃管只要不是置入气管,如在食道盘曲,则不会产生大量气泡。②只有侧孔的胃管误入气管时,侧孔一旦紧贴于气管壁,即使咳嗽也不会有大量气泡溢出。③患者有肋骨骨折、血气胸、肺不张时,无论什么样式的胃管误入气管也不会溢出大量的气体。

3.4 判断胃管在胃内的新方法

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人员推出了一些新的方法来判断胃管是否误入气管,较为常见的有①二氧化碳分析仪及比色式二氧化碳测定,是根据消化道与呼吸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判断的,敏感性为100%,由于仪器使用的局限性,造成推广的困难。②测定回抽液体的pH值和胆红素测定法,肺及胃、肠抽取液的平均pH 值和胆红素水平显著不同,操作简单,但易受药物及疾病的影响。③X线是确认胃管位置的金标准,对于管饲前的患者必须进行X线摄片确定胃管在胃内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也能避免患者因体质原因出现食物反流造成误吸时引发的医疗纠纷,但因其操作不便、费用较高、有放射线累积的危险性,因此未成为判定位置的首选方案。

3.5 改良胃管留置法结合水柱波动判断胃管位置法

先采用吸痰管分别清除下呼吸道及口鼻腔内的痰液、分泌物,用针筒抽尽球囊内的气体;将胃管沿着掌心围绕3圈,在胃管外圈注射端处注入1~2mL的无菌生理盐水;将胃管置入至18~22cm时,判断胃管位置,若胃管内水柱随呼吸出现明显波动,则表明误人气道,则及时拔出至10~15cm,再进行插管,同时观察有无进人口腔直至完成置管。

3.6 水封瓶(胸腔闭式引流瓶)压力判断法

用水封瓶测量胃管前端的压力,通过观察水封瓶内的水柱波动范围来了解胃管前端的位置,能及时发现胃管是否误入气管或部分脱出,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胃管与气管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差。胃内的压力变化很小,常由腹内压力或胃的运动引起,常在1.5cm以下;气管内由于呼吸的影响,压力变化很大。假如胃管误入气管,用水封瓶测量很容易鉴别出来。检测时首先要确定胃管通畅及口腔内无盘曲,当水封瓶的水柱波动范围在5cm以下时,表明胃管在胃内;当水封瓶的水柱波动范围在5cm以上时,表明胃管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胃管;若水柱波动范围在2~4cm,应慎重,必要时用X光确诊。

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观察

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7-07-24T14:51:27.5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作者:刘宁 [导读] 着重于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效果分析。 (河南省安阳县第三人民医院河南安阳 455133) 【摘要】目的:着重于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GOS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优化护理能够显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颅脑损伤术后行气管切开;全程优化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287-02 颅脑损伤病机是多形式的高能外力创伤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因为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与致残率非常高,所以临床非常重视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工作[1]。 发生颅脑损伤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便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目前医院里主要采用全程优化护理、常规护理等方式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本次选取80例颅脑损伤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研究的初衷是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对其GOS评分、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所获颇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的颅脑损伤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80例进行研究,4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患者26例,女患者14例,患者平均(33.6±3.5)岁。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25例,平均为(33.8±3.8)岁。经研究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年龄等信息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经入院后实施传统干预,实验组则采取全程优化护理:(1)专项干预:①保存胃管,昏迷患者在保留胃管间,需关注口部黏膜是否有真菌感染情况,经胃管注食可在患者无躁动的情况下,在此期间勿吸痰操作,避免误吸。②保留尿管,定时更新尿袋,采用氯已定杀死会阴部病菌;取250ml的生理盐水对膀胱冲洗。③入院时采用Braden评分,若评分未超过4分,则采用气垫,每间隔2h更换体位,并叩背1次,避免出现坠积性肺炎现象。(3)呼吸道干预:多数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咳嗽反射逐渐消退,常采用气管切开方法,故需严密关注患者的气道通气状况。对于痰液粘稠患者,可采用生理盐水结合氨溴索行持续湿化气道,可起到保持气道湿化和避免感染的效果。对气管切开部位,实施无菌纱布予以保护,无菌开纱定时更换,保护切开口不受感染[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指抢救时间与抢救成功率等相关指标。本次研究中,患者对护士态度,护理流程,恢复效果等指标满意程度进行研究观察,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均数(x-±s)作为t检验计量资料,当P<0.05则具有差异性。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脑损伤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实验组(P<0.05, χ2=7.9412,P=0.0048),蕴含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下:实验组40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表示满意(47.50%);40例患者中19例患者表示满意(47.50%);40例患者中表示比较满意者有1例(2.50%);不满意仅为1例(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有12例(30.00%);对护理效果满意者为17例(42.50%);比较满意者有6例(15.00%);不满意有5例(12.5%)。经数据显示,试验中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5%(29/40),差异显著P<0.05。如表所示。 注:*表示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行该护理方案具有可行性[3]。全程优质护理将患者视为中心,可满足患者的需求,而在实施护理先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再从呼吸干预、生命体征检测、胃管干预等方面入手,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由本研究的结果可知,给予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运用全程优化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参考文献】 [1]闫红侠.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患者误吸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19):140-141. [2]郭艳.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患者误吸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9):100-102. [3]易芳.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行胃管留置的护理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7):2346-2347.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胃管置入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胃管置入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4-07-23T11:22:44.2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陈颖川张健 [导读] 常规的术前胃管置入术是在手术当日由病房护理人员在患者清醒状况下进行操作。 陈颖川张健 (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650032) 【摘要】胃管置入术是消化道手术患者需要常规进行的术前准备之一,随着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持续开展,为减轻手术患者的痛苦和因胃管插入时引起的不良反应,消化道手术患者胃管置入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全麻插管完成后进行操作。但全麻插管后患者处于无意识且肌肉松弛的状态,而且吞咽反射消失,不能主动配合,通过对152例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后进行胃管置入术的操作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进行胃管置入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应对策,以提高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胃管置入的一次成功率。【中图分类号】R65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14-01 胃管置入术是消化道手术患者需要常规进行的术前准备之一[1]。常规的术前胃管置入术是在手术当日由病房护理人员在患者清醒状况下进行操作。有研究表明,手术患者在病房清醒状态下进行胃管置入术时,其心率血压的波动明显高于全麻后安置胃管的患者;且呛咳、恶心、呕吐、误入气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高于全麻后安置胃管的患者[2,3]。 随着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持续开展,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因插管引起的不良反应,消化道手术患者的胃管置入术在我院于2012年7月开始由手术室护士在全麻插管完成后进行操作。然而,尽管气管插管全麻后置入胃管减少了置管时的不良反应,但由于患者处于无意识且肌肉松弛的状态,而且吞咽反射消失,不能配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一年半以来对152例留置胃管的消化道手术患者进行实际操作,现将气管插管全麻后留置胃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1 气管插管全麻后留置胃管的常见问题分析 1.1 胃管材质的影响。质地太硬的胃管容易损伤咽喉及食道粘膜,但如胃管质地过软,则在置入过程中遇到阻力时容易改变方向,盘在口腔或咽喉处的梨状窝内。 1.2 胃管盘滞于口腔不能到达胃部。由于全麻后患者吞咽反射消失,胃管在经过咽部时易进入口腔,盘在口腔或咽喉处的梨状窝内。 1.3 胃管下送困难。有时虽然在口内看不到有明显的胃管盘滞情况,但在下送胃管时阻力大,无法插入指定深度。导致此种情况一般为胃管盘于下咽部梨状窝处,也可能因为气管导管气囊充气过足导致压迫食道,阻碍胃管下行。 2 气管插管全麻后留置胃管的常见问题对策 2.1 胃管的选择。在选择胃管时应注意胃管的材质要软硬适中,一般可选用一次性硅胶胃管,因其柔润性由于橡胶胃管,也可选用有导丝支撑的胃管。 2.2 体位的摆放。在全麻下安置胃管时,由于患者在麻醉后已经失去主动配合的能力,因此,置管时的体位对置管的成功率影响很大。当头部处于后仰状态时,位于咽喉处的一段气管导管相对幅度变大使得咽后壁食道入口的空间增大,可充分暴露食道入口,使胃管很容易通过咽部进入食道。 2.3 注意置管手法。置入胃管时,插管动作要轻柔,用力均匀,插管前应用石蜡油充分润滑胃管前端,以减少摩擦力,当胃管进入咽部时,可将左手手指从牙垫旁插入口腔进行引导,或者利用舌钳进行引导以辅助胃管向食管方向下行,提高胃管置入的成功率。 2.4 遇到胃管下送困难的情况时,可先请麻醉医生适当将气管导管气囊中的气体放出一部分或者全部放掉,在胃管置入成功后再将气囊充满。如胃管盘于梨状窝处,可用舌钳或手指进行引导,或者请麻醉医生用喉镜协助观察咽部情况并引导胃管送入。 3 讨论 胃管置入术是护理人员的常规护理操作之一,在手术室内于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进行该项操作,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不良反应。虽然手术患者在全麻后肌肉松弛,痛觉消失,为此项操作带来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吞咽反射消失,气管导管气囊压迫等原因也可能导致胃管置入的失败。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常见的问题和对策,更需要勤练基本功,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胃管置入的成功率,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2]郭桂珠、贾文娟、赵三梅、张俊. 消化道肿瘤全麻手术安置胃管时机的选.[J]. 临床医药实践,2009,1,40-41. [3]林艳娟、李满华、张淑琴. 减轻全麻下留置胃管患者不良反应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

普外科患者留置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与防范

普外科患者留置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与防范 发表时间:2016-06-20T11:33:04.08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张容[导读] 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份18例普外科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18例普外科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610400 【摘要】目的: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份18例普外科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18例普外科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胃管意外脱出的原因与患者、陪护、护士相关。结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加强护士专科技术培训和管理是防止意外胃管脱出的有效预防措施。【关键词】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57-02 管道的意外脱出,是患者在病情不允许,医务人员无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各种管道拔除体外,或某因素原因导致导管脱落,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的拔管。国内的一些医院报道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5.4%—15.5%[1]。导管意外脱出增加患者痛苦,增加感染的机会,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导致医疗纠纷发生。普外科患者导管种类繁多,包括腹腔引流管、尿管、胃管、静脉插管等。而且范河谷等[2]认为意外脱管的几率: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引流管。因此充分了解非计划性胃管脱出的原因,寻求积极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即可将对病人的身心伤害降至最低,对日常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收集了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96例留置胃管的患者,其中胃管意外脱出者18例,并对这18例意外脱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份,我科留置胃管的患者共96例,其中男45例,女5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90岁,手术病人54例,非手术42例。 1.2方法:查阅我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份,留置胃管的96例患者其中18例意外脱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置管与拔(脱)管时间、发生时患者的意识、精神状态、有无陪护等。18例患者采用同一种类胃管。胃管的固定方法:除采用Y型固定法外[3],还可加用胃管固定带固定法,使用方法:置胃管前先将固定带中段的棉线打成双套结,备用,为患者置入胃管并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将该套结套入胃管末端至近鼻孔处,拉紧套结,将固定带两端分别沿患者两耳后上方绕至枕后或一侧颞部,至合适长度后固定尼龙粘,松紧适宜。 2.结果: 3.原因分析 3. 1 患者因素

留置胃管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留置胃管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1.临床资料 普外科2012年9~10月留置胃管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4~82岁,留置天数2~10天,其中:肠梗阻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2例、胃癌2例、直肠癌2例、胰腺炎1例、胆道手术2例。15例患者60%不了解留置胃管的意义,80%不能忍受留置胃管要求拔管,最多能忍受留置胃管的时间是4~5天,15例中有2例不能忍受自行拔管。 2、常见护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恐惧心理患者不配合操作,甚至拒绝插胃管,影响了操作的正常进行,不利于治疗及护理。原因:(1)患者初次插胃管,由于知识的缺乏,即对操作的目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缺乏了解,易产生恐惧心理。(2)由于多次置管或由于操作不当,增加了插管的痛苦。并由此带来的心理、生理的不良影响,如恶心、呕吐、流泪、呛咳,甚至产生心衰、血压发生变化等。 2.2 机械性损伤留置胃管可诱发鼻咽黏膜损伤,甚至引起局部的感染。原因:(1)胃管的质地选择不适。(2)护士操作不熟悉,未掌握留置技巧或反复插管导致黏膜损伤。(3)病情需要长期置管者,因多次反复抽管而损伤鼻咽部黏膜。 2.3 引流不流畅胃管内无液体流出或抽吸胃管时无胃液抽出,胃肠减压效果欠佳。患者腹胀,甚至发生呕吐。原因:(1)胃管的粗细选择不合适。(2)置管长度不够深。(3)未采用负压引流。(4)患者的体位不合适。(5)胃管被胃内容物或血块堵塞。 2.4 鼻胃管滑脱胃管从鼻腔自动或被动脱出。原因:(1)胃管的固定不牢固。(2)患者烦躁,将鼻胃管拔出。(3)恶心、呕吐频繁,将胃管呕出。 3 对策 3.1 胃管的选择根据病情选择质地、粗细及小合适的胃管。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的患者应选择型号较粗的胃管,防止血块或胃内容物堵塞胃管。 3.2 置胃管技巧(1)操作者术前与患者沟通,强调心理干预在操作前的重要意义,即建立干预基础、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等。安慰患者[2],采用放松技术及坐位插管,动员家庭成员的帮助等。采取以上措施后,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易取得患者的配合,提高插管的成功率。(2)对情绪紧张,频繁不安,反应敏感的患者操作前可适当应用镇静剂,按照插管方法迅速而准确地插入。此方法既减少了刺激又便于操作,对长期置管反复换胃管患者尤为适用。(3)术前对有心血管疾病,年老患者,插管时有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应选择插管时机。(4)为了避免由于置入胃管后证实胃管是否在胃内一难点,可采取空腹侧卧位尤其是右侧卧位,使胃液很快抽出,避免了因胃液不能抽出,将胃管反复盲目插进、拔出或重插,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5)插胃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操作粗暴。 3.3 置管长度胃管的置管长度按常规应插入45~55cm。护理人员将胃管的插入长度在常规的基础上延长5~10cm后置入,使胃管前段达胃体或幽门处,既有利于术后对患者进行鼻饲,也达到了良好的引流效果。 3.4 保持胃管负压引流采用负压引流球或电动负压引流器。如用一次性普通引流袋,应每2~3h抽吸胃管内的胃液,经常检查胃管是否畅通。 3.5 妥善固定翻身时注意勿扯到鼻胃管,可以用别针将鼻胃管固定衣服上,胃管与身体稳定地移动,切不可固定在床单或枕头上,翻身或坐起时要时刻维护鼻胃管,防止脱出。 3.6 胃管阻塞通畅方法采用十二指肠导丝疏通来处理阻塞的胃管。操作时导丝上涂上液

胃管脱出不良事件分析

胃管脱出不良事件分析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针对“27床王言增发生胃管脱出”这一事件进行讨论,2016年9月6日 N2级护士韩玉宇值P班,02:00 27床王言增家属诉患者自行将胃管拔除,护士立即赶往患者床旁,发现胃管已全部脱出,检查患者鼻腔粘膜无损伤后,给予重新置管,并给予妥善固定,向患者家属解释并取得其谅解,因当班护士及时处理,未给患者身体造成进一步伤害。下面请当班护士韩玉宇详细说明当时的情况及过程。 韩玉宇(N2级)她说: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该患者的基本情况,王言增,男,56岁,于2016年08月09日以“头晕、头痛4小时,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1小时余”为代主诉入院,呈浅昏迷状,精神差,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急诊头颅CT 示:小脑出血,医嘱在急诊全麻下行“右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加小脑血肿清除术”,术后转往综合ICU继续治疗;2016年08月11日患者由综合ICU转入我科,呈意识模糊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光反应灵敏,气管插管内吸氧,给予一级护理、告病危、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并给予脱水、抗菌、化痰、止血、护胃、营养、补钾补液、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并与当日在急诊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2016年08月16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遵医嘱转往综合ICU;2016年08月29日患者由综合ICU转入我科,呈嗜睡状,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光反应均灵敏,查患者气管切开处敷料清洁干燥,气管套管通气良好,留置胃管通畅,留置尿管通畅,并给予妥善固定,告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计划培训资料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计 划

一、护理诊断: 清理呼吸道低效与严重的肺部感染,痰液粘稠有关。 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道通畅,无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病人能有效排出分泌物。 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病室温度在22 ℃~25 ℃,湿度在70%~80%,每日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1~3次。 2、遵医嘱予雾化吸入BID,氧气湿化,面罩吸氧,气管套管口遮盖湿纱布,以达到湿化空气,稀释痰液的目的,利于痰液的排出。 3、每次翻身时给病人拍背,拍背时手作空心状,自下而上,由外而内。教会病人正确咳嗽,先进行两次深呼吸,再保持张口,用力进行两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4、痰液多时,及时用负压吸引的方法,将痰液吸干净。 二、护理诊断: 有窒息的危险与痰多痰稠不能有效排痰,内套管堵塞、外套管脱出的可能有关。护理目标: 病人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表现为血氧饱和度正常,无气管导管堵塞及脱出。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正确咳嗽,给病人翻身拍背,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以利痰液稀释,便于排出。痰液多时,及时负压吸引吸净痰液。 2、限制头部、颈部过度的伸展,以免套管脱出。 3、经常检查其套管系带的松紧是否合适,系带结是否牢固。检查气管外套管有无脱出,如脱出立即通知医师,协助重新插管。

4、检查有无皮下气肿而致呼吸困难的发生。 5、出现呼吸困难应采取以下措施:① 内套管阻塞:迅速拔出内套管,清洁后再放入,呼吸即可改善。② 外套管阻塞:滴入抗生素药物,吸入管内深处痰液,必要时换管。③ 外套管脱出:立即将原套管再度插入气管内。 三、护理诊断:有感染的危险与气管切开处的伤口有关 护理目标:没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温度在22 ℃~25 ℃,湿度在70%~80%,每日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1~3次,桌面、地板要用专用抹布擦洗,并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每天至少拖地2次,如地面被污染随时擦拭; 2、管内套管每隔6~8 h取出更换一次,先用棉签清洗管内的痰痂,洗后再煮沸消毒30 min,待冷却干水后,即按无菌操作将其放回外管内。 3、气管切开每日换药2次,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擦拭时棉球不宜过湿,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套管脱出。并检查患者颈部及胸部,注意有无伤口感染,皮下气肿,肺部并发症等 4、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2次,保持口腔清洁,痰液黏稠时每天行雾化吸入2次。 5、吸痰要准确,快速,无菌,无损伤,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每次时间不超过15 s,每次吸痰不超过3次。痰黏稠时,先湿化气道,吸痰时观察痰量、颜色、黏稠度,及时报告医生。鼻饲后1 h暂停吸痰,翻身,拍背,要防止食物反流,加重肺内感染。 6、吸痰器储液瓶内痰液不超过2/3,每日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100 ml浸泡,吸引器连接管每日更换。 7、监测病人伤口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温变化。 8、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9、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有关预防感染的知识,如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潮湿等。 四、护理诊断: 有发生褥疮的危险与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目标: 无褥疮的发生,病人感到清洁、舒适。 护理措施: 1.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1次,按摩局部骨隆突处,并注意翻身时避免推、拉、拖的动作,以免擦伤皮肤。 2.睡气垫床,骨隆突受压处垫软枕或橡皮圈,以减轻局部受压。 3.保持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便后及时擦洗,出汗多时,及时擦洗,更换干净衣裤。 4.注意合理进食,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5.每天热水泡脚,温水擦浴,促进机体血液循环。

胃管脱出不良事件分析

胃管脱出不良事件分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针对“27床王言增发生胃管脱出”这一事件进行讨论,2016年9月6日 N2级护士韩玉宇值P班,02:00 27床王言增家属诉患者自行将胃管拔除,护士立即赶往患者床旁,发现胃管已全部脱出,检查患者鼻腔粘膜无损伤后,给予重新置管,并给予妥善固定,向患者家属解释并取得其谅解,因当班护士及时处理,未给患者身体造成进一步伤害。下面请当班护士韩玉宇详细说明当时的情况及过程。 韩玉宇(N2级)她说: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该患者的基本情况,王言增,男,56岁,于2016年08月09日以“头晕、头痛4小时,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1小时余”为代主诉入院,呈浅昏迷状,精神差,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急诊头颅CT示:小脑出血,医嘱在急诊全麻下行“右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加小脑血肿清除术”,术后转往综合ICU继续治疗;2016年08月11日患者由综合ICU转入我科,呈意识模糊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光反应灵敏,气管插管内吸氧,给予一级护理、告病危、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并给予脱水、抗菌、化痰、止血、护胃、营养、补钾补液、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并与当日在急诊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2016年08月16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遵医嘱转往综合ICU;2016年08月29日患者由综合ICU转入我科,呈嗜睡状,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光反应均灵敏,查患者气管切开处敷料清洁干燥,气管套管通气良好,留置胃管通畅,留置尿管通畅,并给予妥善固定,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2016年9月5日患者转神志清,但仍留置胃管,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下面我具体说一下事件的整个过程。我于2016年9月6日值P班, 02:00 27床王言增家属诉患者自行将胃管拔除,护士立即赶往患者床旁,发现胃管已全部脱出,

气管切开鼻饲病人误吸原因及护理进展

气管切开鼻饲病人误吸原因及护理进展 关键词误吸气管切开鼻饲护理 引言 经鼻饲给予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病人机体的康复极为重要,然而肠内营养在应用过程中常发生许多并发症,其中误吸是鼻饲最严重的并发症,它可以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甚至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1】,加之气管切开病人鼻咽部解剖结构改变,且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这些因素都使误吸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下面就对气管切开病人误吸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帮助临床医护人员预防误吸的发生。 1气管切开病人误吸发生的原因 1.1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 有研究表明气管切开患者鼻饲反流率高达30%【2】,气管切开的患者,鼻饲管与气管切开插管同时在咽后部,会厌关闭不全、咽肌萎缩、吞咽功能障碍,常导致误吸的发生。且气管切开的病人上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痰和吸痰等操作均可增加腹内压,这均加重了误吸的发生。机械通气也可以增加腹内压,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发生误吸。 1.2意识障碍 气管切开病人病情危重,常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胃排空延缓,贲门括约肌功能减弱,吞咽功能下降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引起误吸的发生。有学者研究表名,格拉斯哥评分(GCS)<9分,误吸的发生率将明显增加【3】。 1.3鼻饲护理方面的原因 1.3.1体位的选择由于气管切开鼻饲病人多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有些疾病对于卧位的选择有要求,这就加大了体位护理的难度。多数学者认为,持续的仰卧位可使误吸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坐位可增加腹内压,也可增加误吸的危险【4】。对于床头角度的选择,有研究表明【5】,床头抬高30。或45。误吸的发生较少,但抬高床头并不能减少胃内容物从胃反流至食管的次数,而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促进食管的排空从而使误吸的发生率降低。 1.3.2鼻饲方式的选择鼻饲液的喂养方式包括持续输注和间歇灌注,关于喂养的速度和方式,国内外研究存在很多分歧。多数学者认为持续输注可以使鼻饲液与消化液充分接触,延长消化的时间,防止胃潴留的发生,所以建议应用持续滴注法,由稀到稠,缓慢滴注并逐渐增加滴注的速度,直到病人耐受为止,滴速一般为100-150ml/h【6】。程艳爽【7】等人通过检测食管内PH值的方法,得出结论应用营养泵以10ml/h的速度匀速泵入可以减少反流和误吸的发生。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了相反的意见,王蕊【8】等人通过比较机械通气病人间歇灌注、注射器持续输注和注射泵持续输注三种肠内营养方式得出结论:持续输注所引起的呕吐、反流较间歇灌注发生率高。因为胃排空的速度与胃内容物的体积成直线关系,胃内容物由50ml增至1500ml时,胃内压力很少增加而胃排空的速度却大大加快,所以间歇喂养更加安全有效。临床中由于病情、急性期病人对于肠内营养耐受程度,资金和可行性等问题,还是建议采用由持续喂养过渡到间歇喂养的方法。何贤君【9】通过对ICU病人采用先连续喂养,3天后过渡到间歇喂养的方式,有效地防止反流,避免了误吸的发生。 1.3.3鼻饲途径的选择目前主要的肠内营养途径包括鼻胃管、鼻肠管及空肠造口。有研究表明经鼻肠管营养可有效避免营养液的反流及误吸【10】。临床中留置鼻肠管较为复杂,管路需要通过胃肠的蠕动进入空肠,可能延误初期喂养时间。空肠造口也可预防反流和误吸的发生,但是为创伤性操作,给护理带来一定困难,所以临床中如果病人未发生严重的呕吐与反流还是建议应用鼻胃管,赵晓辉【11】等人通过延长胃管插入深度,即胃管

胃管意外拔出整改措施

胃管意外拔出整改措施 篇一:护理质控小组在预防胃管意外拔 护理质控小组在预防胃管意外拔管中的作用 :护理论文网 由于在胃肠减压过程中,经常有胃管脱出及意外拔管的情况发生,因此我科自20XX年3月将科室质控小组内增设了管路护理小组,通过在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大大减少了意外拔管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住院患者,留置胃管347例,非计划胃管拔管发生为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22~78岁。其中患者难以耐受自行拔管14例,活动及固定不牢意外脱管9例,呕吐、鼻部刺激脱管6例。 2. 原因分析 2.1 呕吐:胃管作为一种异物对胃或咽喉部都造成刺激加之疾病的原因使患者恶心呕吐,由于呕吐的连贯动作致胃管脱出。 2.2 舒适的改变:胃管留置对鼻咽、食管、胃是一个很强的刺激过程,引起鼻、咽、喉部黏膜疼痛和不适,因个体差异的不同,对胃管的耐受程度不同。 2.3 缺乏有效的固定:胃管传统的固定方法,常采用胶布固定,由于皮肤油脂分泌,固定不牢,易致胃管脱出。

2.4 缺乏适当的肢体约束:对烦躁不安、精神或情绪异常者,缺乏必要的约束,尤其是在夜间患者将胃管拔出。 2.5 健康教育不到位:由于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人院急,值班护士往往只注重治疗护理措施的紧急实施而缺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缺乏耐心细致的讲解,致患者及家属对各种管道的意义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对自身所置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常因不适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管。 2.6 护士巡视不到位不仔细:拔管多发生在中午或晚上,此时值班人员少,护士忙于其他工作,不能及时巡视,特别是患者睡眠时护士放松警惕,而发生意外拔管。 综合以上原因,为减少胃管意外拔出的这一突出问题,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将预防胃管意外拔管作为护理工作重点,纳入质控范围,设立管路护理小组:组长由资深主管护士担任,成员由责任护士2名及轮班护士2名组成。针对多个环节实施护理干预控制获得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3.1 护士全员知识的培训及工作改进 3.1.1 积极完善各项制度:严格交接班制度,要求每班护士不仅掌握科室留置胃管患者信息,交接班时认真交接患者胃管留置情况及胃管插入长度,为便于查看深度,将胃管置于适当深度后固定,用记号笔在胃管外露根部上划线,使插入深度标识醒目,便于观察,建立胃管意外拔管上报制

脑出血合并气管切开病人护理查房讲课教案

脑出血合并气管切开病人护理查房

有呛咳、窒息的危险与呼吸道分泌道阻塞有关 预期目标:1、家属能描述预防窒息的方法。 2、患者住院期间不发生窒息。 护理措施: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作好记录,出现异常,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2、床旁备好吸引器,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选择12或14号管径的吸痰管,把握吸痰指针。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每次吸痰后在气管套管口置双层潮湿纱布。 3、取侧卧位或平卧头侧位,抬高床头15-30度。 4、使用鼻饲流质饮食,进食前要先证实胃管在胃内后方可注入食物。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度,防止返流;鼻饲后30分钟暂缓吸痰、翻身和拍背。 护理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窒息。 清理呼吸道低效与不能自行排痰和长期卧床致痰液淤积有关 预期目标:住院期间呼吸道保持通畅。 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次,消毒病室1次,每次30分钟。 2、定时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排痰,使用振动式物理治疗仪,及时给予吸痰,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及湿化吸氧,预防痰液干燥。口腔护理每日2次。

3、观察患者有无缺氧症状,如口唇发紫、氧饱和度下降,及时加大吸氧流量并告知医生。 护理评价:患者痰液仍多,及时抽吸,呼吸道通畅。 体温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体温控制在38.5℃以下,发热期间不发生虚脱、口腔感染 护理措施: 1、向家属讲解体温升高的原因。 2、体温>38°C以上,即采取降温措施:体温≤38.5°C时,予以温水擦浴;体温>39°C时,置冰袋于大血管处,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3、遵医嘱应用降温药并观察疗效,改用合适的抗生素。 4、经上述处理,体温仍不下降者,可用亚低温治疗仪降低体温。 5、予胃管内多注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饮食,以补充机体消耗的热量和水分,同时静脉多补充液体,加强口腔护理,及时翻身。 6、出汗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及床单,保持清洁干燥。 7、定时检测血象,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并记录。 护理评价:患者体温未控制,间断发烧,予及时处理。 意识障碍与脑水肿致脑组织发生功能和结构上的损害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住院期间意识障碍减轻。

30例住院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30例住院患者胃管意外脱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1-10-31T11:38:23.08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于绍霞牟女[导读] 通过对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份3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胃管脱出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 于绍霞牟女 (烟台市毓璜顶医院山东烟台 264000)【摘要】目的:通过对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份3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胃管脱出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3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胃管脱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意外胃管脱出的原因与患者、家属、护士、胃管的固定方法相关。结论:加强护士专科技术培训和管理、加强护士责任心、正确评估患者的合作水平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家属对患者的看护耐心程度、充分的沟通、意外脱管的风险评估、正确可靠的固定、有效镇定、止痛和肢体约束是防止意外胃管脱出的有效预防措施。【关键词】住院患者;意外胃管脱出;原因分析;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207.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78-02 鼻饲法是通过胃管灌注流食、药物及水分的方法,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应用于所有不能从口腔进食的病人[1]。意外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是指导管意外脱出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2]。神经内科患者多有进食呛咳,留置胃管较多,且发生意外拔管的现象较多。重插胃管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增加费用,而且重插胃管使粘膜出血、水肿的发生率大大增加[3]。笔者收集了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份15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其中对30例意外胃管脱出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份,我科留置胃管的患者共150例,其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88岁,脑梗塞80例、病毒性脑炎3例、脑出血6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5、心肺复苏术后2。 1.2方法:查阅我科自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份,留置胃管的150例患者其中30例意外拔管的等级情况,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固定方法、置管与拔(脱)管时间、拔管前已采取的措施、值班护士的工作年限、发生时患者的意识、精神状态、有无陪护等。胃管的种类,一种是普通的硅胶管,另一种是复尔凯鼻胃管。胃管的固定方法:均采用Y型固定法——用宽3厘米、长6厘米胶布撕成Y型,从鼻根至鼻尖黏贴鼻梁,另外两端螺旋旋绕于胃管,末端固定于鼻翼处[4]。 2结果 2.1 胃管UE发生的人群特征(表1) 2.2 胃管UE发生的时间分布(表2)

气管切开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气管切开患者 病例讨论:李玉莹女 30岁已婚入院2017-7-12 入院诊断:1.四脑室、侧脑室等部位多发占位:淋巴瘤 2.梗阻性脑积水 主诉:吞咽困难伴声音嘶哑一月余 现病史: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吞咽困难伴声音改变,吞咽困难逐渐加重致近日进食困难,声音改变近日尤其明显,当地医院行头颅MR示:四脑室、透明隔、胼胝体、右侧脑室、海马等处等处见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呈T1低T2等信号,周围高信号水肿带,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 既往史:无 个人史:无 月经婚育史:正常 家族史:无 过敏史:无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 神经系统专科体查:神清,言语不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发射灵敏,左侧眼球外展受限。张口嘴角左歪,发音嘶哑。肌力IV级,肌张力正常。 辅助检查:头颅MR示:四脑室、透明隔、胼胝体、右侧脑室、海马等处等处见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呈T1低T2等信号,周围高信号水肿带。 住院经过: 2013-8-16 脑室腹腔分流术(缓解梗阻性脑积水导致的颅高压、脑疝危险)。 2013-8-26第四脑室活检术(病理考虑为淋巴瘤)。 2013-8-30 表情淡漠,烦躁,血氧饱和度偏低,吸氧后无明显改善,咳嗽反射弱,自主排痰困难,行气管切开术。 2013-9-6 转我科治疗。

9-7 最高温度38.5°C,复方氨基比林im后体温渐恢复正常血常规示:WBC:16*109 NAC:0.817% 。 9-9 最高体温38.9°C,予物理降温胸片示:右上肺肺炎(较前8-29 有所好转)。 9-10 体温正常,拔尿管,心理会诊。 9-11 最高体温40°C,予百服宁、西乐葆、冰敷、温水擦浴等,今晨体温正常;凌晨01:00血压65/30mmHg,心率快,考虑血容量不足,予补液快滴。 9-12 体温正常;血压81-90/47-60mmHg。 目前用药情况:甘露醇、地塞米松、(防治脑水肿)胞二磷胆碱、(颅脑术后防治意识障碍)营养液、(补充营养)沐舒坦、(化痰)耐信、特治星(抗炎)。 气管切开术的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形成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通道,一般在甲状软骨下第2和第3或第3和第4环状软骨之间做横切口,插入气管导管以形成人工气道。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方法之一。早期气管切开可以降低格拉斯哥评分很低的神经外科病人与气管及支气管相关的并发症。 (一)气管切开护理要点 1. 保持套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气管内套管一般每隔4—6小时清洗内套管1次。(文献显示,每8h一次即可),取出内套管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取出,以防将气管套管全部拔出。内管套的清洁方法:用鼻咽棉签及碎棉球在生理盐水里把气管内套清洗干净,放于森格尔消毒液里浸泡约20min,再于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甩干后重新置回套管内,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后,对光观察气管套,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气管内套消毒方法包括:煮沸法,化学消毒剂浸泡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可指导相应的出院宣教),内套管与外套管长时间分离可致痰液粘连,阻塞气道。 常规更换气管导管可以防止肉芽组织形成。内导管可以减少气管堵塞发生的危险,而且易于取出清洁或消毒,通常保留29天。塑料气切套管一般2~3个月需要更换一次,如果病情稳定,痰量不多,不再需要呼吸机支持,但预计短期无法拔管,需要长期带管的话,可以更换为金属套管。但如果病情有反复需要再连接呼吸机的时候,需要再更换成塑料套管。 2.气囊的护理:为防止术后伤口出血流入肺部,一般术后72小时内气囊应充气,充气程度以气囊有弹性(如触口唇)为度,一般充8-10ml。如果非高容量低压性气囊,还应间断放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半年工作总结分析

201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半年工作总结分析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半年来医院继续鼓励推行不良事件报告,无责呈报机制,通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的培训学习,减少或者杜绝隐瞒不良事件的发生。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科室统计: 半年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合计上报47例,全部由临床科室上报,报告数量最多的科室是外三科8例,其次为内三科6例,内二科5例,妇产科5例。这与科室主任,护士长管理,科室医务人员自觉主动上报密切相关。至今1例未上报的科室有内四科、五官科、眼科、急门诊、手术室、医技科室、药房等。具体科室上报情况如图所示:

二、2016年1至6月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组: Ⅰ级不良事件(警讯事件):1例 Ⅱ级不良事件(不良后果事件):5例 Ⅲ级不良事件(未造成不良后果事件):18例 Ⅳ级不良事件(临界错误事件):23例 如图所示: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分析: 针扎事件9例:均为发生不良后果,7例是护士操作针头刺伤,2例是医生手术过程被刀片、缝合针割伤。 患者不满事件2例:未发生不良后果。1例是病人静脉穿刺处疼痛要求护

士拔针,护士未及时处理,与病人家属发生言语及肢体冲突,科主任护士长赶到,妥善处理。1例是病人向护士要大小便盒,沟通不当,引起言语冲突。 跌倒坠床事件9例:2例是病人翻身从床上跌下来,6例是病人在病区跌倒,轻微皮肤擦伤。1例是不良后果事件,病人如厕,无家属陪护跌伤后腹痛,脾脏破裂出血,并行手术。应该引起重视。 烫烧伤事件2例:未发生不良后果。1例是老年患者手术后擅自使用充电暖水袋导致右侧外踝出现水泡,伤口进行处理,患者无异议。1例是小儿患者蓝光治疗后腹股沟及皮肤发红,经给予百多帮软膏外涂患处。 意外事件1例:属警告事件1例,一名老年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糖尿病,脑栓塞,呼吸困难,饱受疾病折磨,清晨趁儿子熟睡时跳楼自杀。 管路事件8例:7例均未发生不良后果,为胃管、导尿管脱落,及时发现处理。1例是血透病人部分静脉针脱出血管外,出现患者不适,胸闷,出汗。立即给予输氧补充生理盐水,血浆,患者无异议。 药物事件2例:不良后果事件。1例是患孩使用头孢替安后出现面色发绀,呕吐,全身寒战,给予肾上腺素,抗过敏处理,患孩无不适。1例是病人使用头孢硫脒后寒战、发热,经过对症处理病人无事。 医疗处置事件14例:13例分别是核对制度执行不到位,静脉输液巡视不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插管留置胃管的方法探讨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插管留置胃管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可以提高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插管留置胃管的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法,将40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分为两组,在镇静的情况下,实验组借助喉镜留置胃管,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留置胃管。对两种留置胃管的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一次置管成功20例(100%),总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10例(76.9%),二次置管成功2例(15.4%),三次置管成功1例(7.7%),总成功率为65%。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损伤昏迷气管插管患者在镇静状态下借助喉镜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高,是很好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插管留置胃管的方法。 标签:气管插管;留置胃管;喉镜 留置胃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但在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颅脑损伤及昏迷等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留置胃管比较困难,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实践总结得出颅脑损伤气管插管患者在镇静状态下使用喉镜留置胃管成功率高,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入住我科的40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男29 例,女11例,年龄16~84岁,平均年龄约51岁。其中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丘脑出血4例、癫痫持续状态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5例、脑梗死3例,均行气管插管。由于大部分患者是在饱腹状态下发生的颅脑损伤或脑血管意外,因疾病的原因致颅内压升高,出现呕吐。疾病早期为防止呕吐物误吸致肺部感染或窒息,通常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其次颅脑损伤昏迷气管插管患者因不能经口进食,为保证患者营养需留置胃管给予患者鼻饲饮食。 2 置管方法 2.1 插管前准备①患者取仰卧中立位;②吸净气管导管内及口鼻腔内分泌物;③用温水棉签擦净双侧鼻腔;④根据患者年龄、体形选择合适的胃管型号,选用江苏省永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4F硅胶胃管。 2.2 操作人员准备选择ICU工作2年以上的护士,一人操作,一人配合。 2.3 具体方法 2.3.1 实验组准备好喉镜,确定插管长度(从发际到剑突约45~55cm),插胃管前检查患者是否处于镇静状态(向上轻轻牵拉气管无反应为适度),有呛咳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力月西)3~5mg,排除深昏迷无各种反射者[1]。胃管前端用石蜡油充分润滑,放平床头,患者仰卧位,头尽量后仰,操作者站患

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体位探讨

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体位探讨 [摘要]目的:提高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过程给患者带来额外的不良反应,也为基层医院没有条件使用成功率100%的导丝置管法而提供了简便,易行,副作用相对小的置管法。方法:选择2003年10月到2007年10月,气管切开置管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功的例数。结果:实验组成功率为90%,对照组成功率为60%。 [关键词]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案例总结体位探讨 气管切开病人一般由胃管内灌住食物、药物和水。长期留置胃管者需2—3周更换一次,但这类病人由于气管的插入压迫了食管,食管受压,管腔变得狭窄,从而使胃管插入不畅,造成置管困难。按常规置管方法操作,不仅成功率低,而且也给病人造成一定的不适,特别是重度颅脑外伤的患者,因插管不畅,反复多次插管,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甚至加重病情,加重脑出血,后果不堪设想。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减轻患者的痛苦,为了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全科护士共同探索,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取侧卧位留置胃管法。此方法能显著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缩短插管所需的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与大家共勉。 1、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10月—2007年10月的气管切开置管患者96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实验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0岁,对照组46例,男32例,女

14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8岁。 2、胃管的选择:一次性硅胶胃管 一次性硅胶胃管对病人刺激较小,便于观察胃内情况,留置时间较长又相对经济,临床上多采用硅胶胃管留置。 3、方法 (1)实验组采用改进的侧卧位置管法;患者取侧卧位(一定要轴位翻身,否则躯体扭曲,食管也随着扭曲),抬高床头15—30°,使头、颈、胸保持一条直线。先吸进口腔及气管内痰液,抽出气管套管气囊内气体。操作者站在患者面侧,用棉签蘸清水清洁鼻腔,取适宜型号胃管,测量插管长度(成人为45—55cm,婴幼儿为14—18cm)即从鼻尖到耳垂再到剑突或前额发际再到剑突距离,做好标记,用液体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以左手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到咽喉部(插入14—15cm)时,遇有阻力轻轻旋转胃管,以旋转式送入,直至插入目的地。[2]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妥善固定;(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式插管,[3]选择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的胃管及常规用物。患者平卧位,测量胃管插入长度并做好标记,撤去患者枕头,头向后仰,观察鼻腔,选择通畅侧后用棉签清洁,液体石蜡润滑胃管及插入侧鼻腔,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从选定侧鼻腔插入,当插入15cm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缓缓插入至预定长度,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固定。(3)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例数、成功例数、失败例数及成功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