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有毒中药及其毒性成分

一般说来,中药毒性是由于药物所含有毒性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亦不同。

1 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的中药

含乌头碱类:含乌头碱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等,其毒性主要表现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中毒机理是过量的乌头碱先兴奋后麻痹各种神经末梢,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甚至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致死。

含阿托品类:百花曼陀罗、茛菪、小天仙子等含茛菪碱、东茛菪碱和阿托品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皆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M-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则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

含番木鳖碱类:马钱子、吕宋果等的种子均含番木鳖碱(士的宁) 和马钱子碱,其中以含番木鳖碱毒性最大,治疗量的士的宁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中毒量则破坏反射活动的正常过程,使兴奋在整个脊髓中扩散而呈特有的强直性痉挛。严重者可因呼吸肌强直性收缩而引起窒息。

含秋水仙碱类:光慈菇和山慈菇的鳞茎均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在体内有积蓄作用,排泄甚慢,当其在体内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时则有剧毒,能对呼吸中枢、胃肠道及肾有刺激性毒性反应。

含麻黄碱类:中药麻黄所含的麻黄碱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皆有一定毒害,即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含雷公藤碱类: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均含雷公藤碱,雷公藤碱有剧毒,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本品后,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后期发生尿毒症时,胃肠道症状加剧。

2 毒性成分为苷类的中药

含强心苷类:夹竹桃、罗布麻、万年青、杠柳等中草药均含强心苷,中毒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方面,严重时可出现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异位节律等,最后因心室纤颤,循环衰竭而致死。

含强心甾体类:蟾酥为重要强心药之一,其强心成分属强心甾体类化合物,其中毒症状出现时间多在30~60 分钟之后,首先有上腹部不适,继则恶心呕吐、口唇青紫、心悸、甚则昏迷、以致休克,多数病人有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及不同程度的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

含皂苷类:皂苷的毒性主要是对局部有强烈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尚有溶血作用。如商陆对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促进胃肠道蠕动并刺激肠粘膜,引起腹痛腹泻,大剂量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及运动障碍,土牛膝有皂苷及昆虫变态激素脱皮甾酮等,具有肾毒性,中毒性发生肾功能衰竭,木通所含的木通皂苷水解后得长春藤皂苷元等,能损害肾小管,导致其上皮细胞坏死,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含氰苷类:杏、桃、枇杷等的种仁均含氰苷-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苦杏仁苷苷元水解后可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可引起组织缺氧,并损害中枢神经,中毒后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含黄酮苷类:含黄酮苷的中药有芫花、广豆根等,其毒性作用多为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 毒性成分为毒蛋白的中药

巴豆、苍耳子、蓖麻子含有毒蛋白,其毒理作用是对胃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性的内脏出血。如巴豆的巴豆油中主要含有毒性球蛋白,能溶解红血球使局部细胞坏死,内服使消化道腐蚀出血,并损坏肾脏尿血,外用过量可引起急性皮炎。苍耳子含苍耳子油,毒蛋白等有毒成分能损害肾脏及心肝等内脏实质细胞,并引起神经消化系统机能障碍,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蓖麻子含蓖麻毒蛋白,是一种细胞原浆毒,2mg即可使人中毒死亡,易使肝肾等实质细胞发生损害而致混浊肿胀、出血及坏死等,并有凝集和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

4 毒性成分为金属元素的中药

中药中含金属元素的药物主要是矿物类药物,其中对人体毒性较大的主要有含砷、汞、铅类等药物。

含砷类药物:主要有砒石,毒砂,雄黄等。砷为细胞原浆毒,作用于机体酶系统,抑制酶蛋白的疏基便失去活性,阻碍细胞氧化和呼吸,而且损害神经细胞,

使神经系统发生各种病变,如砒石(红砒、白砒) 成分为三氧化二砷,雄黄含硫化砷。

含汞类药:主要有朱砂,轻粉,升汞等。汞为一种原浆毒,汞化合物对人体具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作用,并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含铅类药:主要有铅丹,铅粉,铅霜,黑锡丹等。铅是多亲和性毒物,作用于全身各个系统,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和心血管系统。

“药”是治病的物质,“毒”是药物的属性之一,所以古代才将药物称“毒药”凡是药物均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用之得当,可以调偏扶正,产生治疗作用。用之不当,则可动乱,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有毒物质一是非有效成分,如半夏、白果都含有无治疗作用的有毒成分,把它们去掉可以防止中毒;二是有效成分,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所含的乌头碱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若将其去掉则药效丧失,若使用生药又会引起中毒,只有降低其含量来保持一定的药效。因此合理提取和利用其毒性成分,可能起到更好的疗效作用。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是中医治病攻邪的良药,善用彼者,多能取效于顽病痼疾,不善用者,则祸见于须臾之间。中药有毒无毒以及毒性强弱都是相对的。不加限定地将某药视为有毒或无毒,并将其绝对化,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有违科学。

中药的合理应用

中药的合理应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九章中药的合理应用 第一节合理用药概述 一、基本概念 合理使用中药,是指运用中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 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中药或中成药。 二、目的与意义 1.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 2.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3.最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4.方便患者使用所选药物。 三、基本原则 1.安全必须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放在首位。 2.有效保证所用药物对所防治的疾病有效。 3.简便药物的使用方法简便易行。 4.经济用药不滥,经济实用,并有利于环境保护。

四、执业药师的作用 1.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为广大患者和药品的使用者,提供更直接的药学服务。 3.在药学信息咨询服务、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审查与监督处方不合理用药、向患者宣讲相关的用药知识等工作。 五、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1.辨析病证不准确,用药指征不明确。 2.给药剂量失准,用量过大或过小。 3.疗程长短失宜,用药时间过长或过短。 4.给药途径不适,未选择最佳给药途径。 5.服用时间不当,不利于药物的药效发挥。 6.违反用药禁忌,有悖于明令规定的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及证候。 7.同类重复使用。 8.乱用贵重药品。 六、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1.浪费医药资源

2.延误疾病的治疗 3.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4.造成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七、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 1.努力研习中医药学 2.准确辨析患者的病证 3.参辨患者的身体状况 4.确认有无药物过敏史 5.选择质优的饮片 6.合理配伍 7.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及剂型 8.正确掌握剂量及用法 9.制定合理的用药时间和疗程 10.严格遵守用药禁忌 11.认真审方堵漏 12.详细嘱告用药宜忌

中药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中药不良反应论文药品不良反应论文: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 【关键词】中草药;不良反应 在人们的观念中中药是纯天然的,其药性比较平和,毒副反应也比较少,可长期服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以及有些商家打出“纯中药,纯天然,绝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广告。其实这都是一些片面、错误地认识,所以很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安全有效,而对其不良反应则往往重视不够,但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研究中药的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概念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的非治疗反应。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疾病,改善其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中药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2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2. 1中药的自身因素中药本身含有多种成分,除了发挥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外,所含的其它成分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比如生物碱类—乌头碱、雷公藤碱、莨菪碱、麻黄碱等,毒理作用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苷类—苷元具有毒性,强心苷中的甾体苷类如洋地黄苷,小剂量有强心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使心脏骤停及停搏;含氰苷类如银杏、苦杏仁水解后析出氢氰酸能损害并抑制呼吸中枢导致死亡;皂苷类对局部

有刺激作用、损害心脏肾脏及溶血作用;黄酮苷刺激胃肠道对肝脏有损害;毒蛋白类—引起呕吐、血尿、惊厥;萜类及内酯类-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刺激胃肠道,并可引起肝损害;重金属类—腐蚀及刺激作用使体内失去平衡等[1]。 2. 2剂量过大中药药性理论中有“大毒、小毒、无毒”之分,有毒性者应严格掌握用量。据报道3例擅自给新生儿喂服六神丸,一次剂量少则10粒,多则30粒分别于服药后4、10、5 h内死于呼吸道循环衰竭。而另1例给新生儿及小儿滥用六神丸,且过量服用致中毒,其中4例死亡。11例中毒者中年龄3~12 d者7例[2]。六神丸处方中的蟾酥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毒性较大。因此,对新生儿应禁用,对小儿应慎用为好,对用药剂量应深人研究并从严掌握。 2. 3疗程过长有的药物应用时间过长,有毒成分在体内蓄积,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牛黄解毒片长期应用引起汞中毒。另外根据中医经验,人参虽可益气健脾,但如长期过量服用,亦可引起肠腹胀满,食欲减退,据病例证实,一些患者在长期服用人参后,常出现失眠,易激动等现象,需要停药一段时间才能好转[3]。 2. 4炮制方法不当中药材在使用或用于制剂前,大多需炮制加工,炮制不当或不经炮制可致中药质量不合格,从而发生不良反应。如大黄,若用于虚劳吐血,内有瘀积,须经炒炭,经炒炭后,泻下的作用极弱,而收敛和吸附作用相对增强,有止

浅谈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教师:李佳川专业:制药工程班级:1001 姓名:徐作军 学号:2

浅析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摘要:中药的有毒与无毒都是药性的组成部分。是药三分“毒”,如果辨证失误,对有毒性的中药剂量掌握不准,就可导致患者中“毒”,中药的“毒”是古人最早认识的药物特性(偏性),然而中药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更加关注的共同问题,中药里的“毒”主要是中药药物里面重金属超标。 关键词:中药,毒性,中药毒性的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一中药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二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有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 1.毒性分级根据中毒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将有毒中药分成三级,即大毒、有毒及小毒。 (1)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这类归为“大毒”。如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雷公藤、巴豆等。 (2)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有毒”。如附子、蜈蚣、白花蛇、雄黄等。 (3)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

如吴茱萸、细辛、苦杏仁等; 2 根据重要的不良反应来分,又分为:急性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反应或长期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1)急性毒性反应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为唇舌和肢体发麻、头痛、眩晕、烦躁不安、抽搐、惊厥、瞳孔缩小或放大等。可以发生的的中药有:马钱子、川乌、雪上一枝蒿、细辛、乌头等。 2)对心血管的毒性反应症状有: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下降等,这类要主要有: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万年青等 3) 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咳血、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可以导致的中药有:”杏仁、白果、枇杷仁等。 4)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中药有苍耳子、黄药子、雷公藤等. 5)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如腰痛、浮肿、尿频、尿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等,中药有: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等。 6)对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对生殖系统的毒性反应。 (2)慢性中毒反应由于长时间用药累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 (3)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对某些具有免疫原性的中药容易发生的过敏反应。(4)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有些中药能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畸胎,有些能引起细胞突变和癌变,如雷公藤、槟榔、雄黄、砒霜、土贝母等。 3.中毒原因 (1)剂量过大:超过常规剂量或超大量服用是引起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一次大

这6种中成药成分需谨慎使用

这6种中成药成分需谨慎使用 中成药有防病治病的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看清以下6种中成药成分, 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中成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马钱子,不宜大剂量服用 痹祺胶囊、平消胶囊等中成药,含有马钱子或马钱子粉。不宜大量服用,尤其是老年人。 马钱子中的番木鳖碱具有兴奋脊髓、延髓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成人一次服5~10mg番木鳖碱可致中毒,30mg致死。中毒的主要表现:患者首先出现嚼肌及颈 部肌有抽筋感觉,咽下困难,随后出现强直性惊厥,可因窒息而死亡。 朱砂,不宜长期服用 安宫牛黄丸、柏子养心丸、安脑丸、牛黄清心丸、华佗再造丸、大活络胶囊、牛黄醒消丸等,含有朱砂。朱砂主含硫化汞,汞化合物对人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并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特别提醒:牛黄解毒片、六神丸等中成药含有雄黄,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安脑丸等,同时含有雄黄和朱砂。雄黄含砷(三氧化二砷),可阻碍细胞氧化和呼吸,能损害神经细胞,使神经系统发生各种病变。不可多服久服,外用也应注意 以免经皮肤黏膜吸收积蓄中毒。 何首乌,定期检查肝功能 七宝美髯颗粒、养血生发胶囊、安神胶囊、润燥止痒胶囊、活络丸、再造丸等中成药中含有何首乌。何首乌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因具有诸多传奇功效,被民间传为具有“返老还童”、“延年益寿” 的功效而被广泛应用。现代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何首乌中的大黄酸、大黄素等成分可引起肝损伤,有肝毒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含有何首乌的中成药和保健品不宜长期超量服 用,避免与肝毒性药物同时使用,注意监测肝功能。 乌头碱,心脏病患者慎用 三七伤药胶囊,金汇肾气丸(胶囊),大活络丸,正天丸,追风透骨丸等中成药含有乌头碱。主要对神经系统,尤其是迷走神经等,使其先兴奋,后抑制,并可直接作用心脏,产生异常兴奋,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过量 服用为其中毒的主要原因,需加强注意。

试论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_白晓菊

作者简介:白晓菊(1963-),女,博士,中药医学标准研究与管理。通讯作者:赵燕(1974-),女,硕士,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完善和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日渐重视,关于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 公众对有毒中药的应用和其安全性的质疑也随之而来,提出了有毒中药是否应该禁用的问题。为避免和减少中药毒性反应的发生,合理应用有毒中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对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有所裨益。 1有毒中药的概念 中医对有毒中药概念的认识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有毒药物指毒就是药,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或指药物的偏性。狭义的有毒药物指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中药。 1.1广义的有毒中药 广义的有毒中药泛指一切中药或指药物的偏性。 1.1.1泛指一切中药“毒药”是古代药物的代名词,早在西汉以前 ,“毒”与“药”不分,混称“毒药”。古人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最早见于《周礼·天官记》:“聚毒药以供医事”,这里的“毒药”即是泛指所有的中药。再如《素问》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内经》云:“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医学问答》“夫药本毒物,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攻毒,……”直到明代仍有一些医家谓毒为药,如汪机认为“药,谓草木鱼禽兽之类,以能攻病皆谓之毒”。张景岳所谓的“药,谓草术虫鱼禽兽之类,以能治病,皆谓之毒”。“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等,皆是将防治疾病的所有中药称之为 “毒药”。1.1.2指药物的偏性认为“毒”乃药之偏性。《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 试论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 白晓菊1,赵燕2 (1国家药典委员会,北京100061;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 中图分类号:R28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29(2009) 09-0526-04摘要:中医对有毒中药的概念认识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正确认识有毒中药的毒性反应和产生的原因,促进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增强中药的安全性。关键词:有毒中药;毒性;合理应用 Discussion on Rational Use of Poisonous Chinese Herbal Drugs BAI Xiao-ju 1,ZHAO Yan 2 1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Beijing 100061,China)2 Center for Drug Reevaluation,SFDA (Beijing 100045,China) Abstract:The conception of poisonous Chinese herbal drugs is been devided into generalize and cir -cumscriptus types.By recognizing the toxic reaction of poisonous Chinese herbal drugs and its reason,to promote rational use of poisonous Chinese herbal drugs,so as to enhance the safety of them.Key words:poisonous Chinese herbal drugs;toxicity;rational use 526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药的毒性及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指导合理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分析了中药常见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论合理使用中药,降低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在人类战胜疾病,走向健康的征途中中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药的开发和中药使用范围的扩大,有关中药的毒性和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和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和重视,而且药品监督部门和卫生部门把这一工作作为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药;毒性;不良反应 药品中使用的不良反应已成为用药安全的一大隐患。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11%~26%,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 多万人次中,与药品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 多万人,而死于药源性疾病和中药不良反应的人数大约有20 万,中药的不良反应比例仅次于抗生素,名列第二,人们应该意识到,即使是中药,也是存在一定的毒性或不良反应。因此,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1 中药的毒性 国务院令第23 号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

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中药的毒性与其所含的毒性生物碱,有毒苷类,有毒植物蛋白及毒素有关。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中毒反应:1.1 呼吸系统黄药子、雷公藤、乌头等可引起咳嗽、哮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 1.2 循环系统如雷公藤、蟾酥、山豆根、乌头类、人参、斑蝥等可引起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减慢或增快、心律不齐、心音低沉或减弱、传导阻滞,房颤等。 1.3 消化系统雷公藤、蟾酥、枇杷叶、益母草、山慈菇、洋金花等可引起食欲不振、口苦恶心、腹泻、便秘、黑便、黄疸、肝脾肿大、肝脏损伤以及中毒性肝炎等。 1.4 泌尿系统关木通、广防己、斑蝥、雷公藤、山豆根等可引起尿频、尿急、尿少、尿闭、排尿困难或尿道灼热、尿毒症、急性肾衰等。 1.5 血液系统天花粉、狼毒、洋金花、斑蝥等可引起白细胞、粒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再障,弥散性血管凝血、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1.6 神经系统洋金花、雷公藤、蟾酥、乌头、蓖麻子等可引起头晕、口麻、瞳孔放大或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语言不清或障碍,昏迷甚至死亡。 2 中药的不良反应 中药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涉及很多系统,包括: 2.1 呼吸系统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2.2 循环系统主要症状是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血压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如何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古言道,是药三分毒,无论多么好的中药他本是都是有毒性的,我们首先应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古人道:毒,即药物的总称,治病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机能失常。一般药物书籍都标注了药物的实际毒性,比如大黄能活血化瘀,但它又导致腹泻。所以我们一般都采取中药配伍来达到增强治疗效能减轻副作用的目的。对于副作用,一般来说是已知的,药品说明书上都有标注,并且一般较轻。 药品的不良反应,是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界定药品不良反应的前提应该除却三种情况,一是不懂药瞎吃药;二是用药不当,患了甲病而吃了治乙病的药;三是超量服药。什么事物都要有个度,超出了那个合适的度,就可能会使药物本身的副作用掩盖其具有的治疗作用。现今不少人听了广告宣传的误导,认为中药是纯天然制剂,没有不良反应,没有毒副作用,可以超量吃,这是绝对错误的。药物再好,再管用,它也是摄人身体内的外来物质(包括中药),都必须经过肝脏、肾脏代谢处理,过量服用必定要加重肝肾的负担,使得药物本身的毒性增大而增加毒害作用。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属于药品的不良反应。那么,什么叫药品的不良反应呢?人们应该认识到,药品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即使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药品,在检验合格、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仍会在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人们往往对西药的不良反应比较注意,而且西药在药品说明书上也将不良反应标注得比较清楚。而对中药的不良反应,人们则不太关注。 中药不良反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中药制剂实际上是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并非纯中药制剂。日常购药,一定要当心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避免由于忽视其中所含西药成分的作用及使用禁忌而导致重复用药、过量用药后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黄帝内经》有大毒、小毒之说,《神农本草经》将中约分成上、中、下三品,以区别药物作用及毒性大小。但是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讲究一药可杀另一药之毒,一药又可促进另一药的作用。相辅相成,相反相助,最人限度地发挥了疗效.也最大限度地减低了毒性。因不懂中医或仅有一知半解就使用中药,未辨证用药,都可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讲究配伍,接下来我就对中药配伍做一简单解释。 中药七情:出单行外,均属配伍关系。 单行:用单位治病,例如独参汤可以治疗气虚气妥,南瓜子可以杀虫,黄芩可以清肺止咳; 相须:功效相似,增强原有药效; 相使:一种药为主一种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要功效; 相累:一种药的毒性被另一种消除了,例如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抑制;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能使另一种药的功效降,例如人参的补气作用被莱菔子削弱; 相反:两药合用,一种药会增强另一种药的毒性或者副作用,例如甘遂和甘草同用会使其毒性增强。 中药产牛不良反应还有诸多原因值得探讨。我国药物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很多,导致品种复杂混乱,容易引起中毒。此外,中药大多来自自然环境,从环境土壤中或水源中吸收有毒元素或农药残留的可能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 姚晓 07资源 摘要:各种中药及其中药制剂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病防病,历史悠久,成效显著,但其不良反应近年来也被进一步发现和认识。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中药品种混乱或以假乱真,药物的固有毒性及用量不当,辨证失当、药不对证,炮制或煎煮不当,剂型或服用方法不当,疗程过长,造成蓄积中毒等。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中药应按质量合格、用量合适、用法合理的原则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 1.概念: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所发生的非治疗反应。中药的不良反应常统称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包括中毒反应和过敏反应。 2.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2.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一般是指服用正常剂量或极小剂量时出现的非正常反应,多与体质因素有关。凡单味中药、中成药和名方组成中含有抗原物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后或在它们的代谢过程中产生抗原物质的,首次尤其是多次用药后常可引起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紫癜、哮喘、心律失常、肝损伤、耳鸣、发热、腹泻等。 2.1中毒反应中毒反应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病情恶。其临床症状表现:消化系统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等;造血系统表现为白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目前已发现由毒性反应而致死的中药有20多种如雷公藤、蜈蚣、马钱子、砒霜等。中毒反应多由于药品原料购销、药品生产和药品使用不当引起。中毒致死的中药多是有毒中药,但历代医书称无毒之品也能臵人于死地。 3.人体各个系统不良反应药物及其不良反应表现 3.1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药物有76种,其不良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刺五加注射剂、葛根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剂、细辛注射剂、肾宝合剂、草乌膏剂、番泻叶、复方桔梗注射剂、天和骨通贴膏、壮骨关节丸;表现为低血压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生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柴胡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红花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川芎嗪、郁金、莪术油、银杏达莫注射剂、骨宁注射剂、三七片、银翘解毒丸、六味地黄丸、龙胆泻肝丸、鸦胆子;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草乌、正清风痛宁、生脉注射剂、精制蝮蛇抗栓酶、乌头碱、鸦胆子油、龙骨、木薯、垂盆草、地骨皮、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分析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分析 【关键词】中药;毒性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以其独有的理论和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缘中药多取材于绿色植物,许多人认为其纯天然、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因此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然近年来临床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渐受人们关注。为了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笔者就中药毒副作用做肤浅论述。 1“毒”的含义 1.1古代毒性的含义 1.1.1“毒”为药物的总称[1]西汉以前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如《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官》:“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这里将药与毒并列,也反映出当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故笼统称为“毒药”。 1.1.2“毒”指药物的偏性古人认为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就是在于利用其偏性来祛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增强抗病能力。认为药物毒性就是药物的偏性,这种偏性既是中药发挥临床疗效的基础,但也是药物损伤机体导致毒副反应的根源。 1.1.3“毒”指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每味药物性味不同,作用强弱也不同,古人常用无毒、小毒、常毒、大毒等来区分。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根据药物偏性的大小,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1.1.4“毒”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毒性作用和副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 1.2现代毒性的含义毒性一般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有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而毒药一般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剧毒药则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或某些治疗量已达到中毒剂量的范围,因此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

不可不知的含毒性成分中药

不可不知的含毒性成分中药 乌头类药物----毒性高有致死风险 【毒性指数】★★★★ 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都属于乌头类药物,很多中成药,如舒络丸、活络丹、追风丸、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归丸、正天丸等都有它的踪影。乌头类药物的毒性主要来自有毒成分乌头一般中毒量为0.2毫克,致死量为2~4毫克,中毒后主要是对神经系统损害,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 苦杏仁----区别甜杏仁防误食 【毒性指数】★★★ 很多人都吃过杏仁,但这种杏仁多是甜杏仁,一定要与作为药用的苦杏仁开来。苦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对咳嗽、痰多、喘息等症好的疗效,但是它有小毒,临床常用量为5~15克。苦杏仁的毒性主要来苦杏仁苷水解释放出的氢氰酸,这种物质可以阻断细胞的呼吸链,每100杏仁可以分解释放出氢氰酸100~250毫克,而60毫克氢氰酸就可以置人地。 雄黄----遇热氧化成砒霜 【毒性指数】★★★★ 含有雄黄的中成药不少,如牛黄解毒丸、六神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砒枣散等。雄黄也是有毒的,它遇热后可被氧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中毒后可引起口腔咽喉干痛、烧灼感、口金属味、流涎、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严重者会因心力衰竭、衰竭而死亡。长期接触还会引起皮肤过敏,出现丘疹、疱疹、痤疮样皮疹因此,雄黄的临床常用量为0.05~0.1克,多入丸散用。孕妇禁用。 【毒性指数】★★★

xx----xx饰品孩子要远离 【毒性指数】★★★ 朱砂具有安神、定惊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等症,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安神补脑丸、苏合香丸、人参再造丸、安宫牛黄丸、牛黄至宝丹、牛黄千金散、牛黄镇惊丸、紫雪丹、大活络丹等常见中成药中都含有朱砂。但是因朱砂含汞,服用过量易致汞中毒,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中有金属味、流涎、口腔黏膜充血、牙龈肿胀溃疡、少尿、蛋白尿等。民间认为它可以辟邪,一些民俗挂件与饰品中常可见到它的身影,但注意不要让孩子触碰这些饰品,更不要误入口中。

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应用包括配伍.用药禁忌.剂量和用法等内容,掌握这些知识,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所必须的. 一配伍 1含义: 所谓中药配伍,即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同用的用药方法. 2目的: 药物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增强治疗效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3内容: (1)七情配伍 A含义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中药临床应用的7中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B内容 (1)单价: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要其他要辅助,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 (2)相须:即性能相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 (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

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以补气利水的黄芪为主,配以利水健脾的茯苓为辅,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等。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生姜杀半夏.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生产或增强毒副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逐等。 如上所述,在药物七情中,论述药物基本配伍关系的只有6项。其中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二)君臣佐使 1.含义: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 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能变化规律。它高度概 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

中药不良反应

(一)中药不良反应 一、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患者接受正常 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特异性遗传因素(特异性体质反应)等。 二、药品不良反应(ADR);非处方药(OTC);处方药(Rx)。 三、病因学分类: (1)与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包括首剂效应、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后遗作用等; 特点:1、剂量依赖性;2、可预测性;3、个体差异大。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和人体特异体质有关; 伤害:1、变态反应(超敏反应);2、(特异质反应)特异性体质反应; 特点:1、剂量无关;2、难以预测;3、发生率低;4、危险性高;5、病死率较高。(3)与中西药配伍有关的不良反应。 (4)药物依赖性,分为:躯体依赖、精神依赖。 四、病理学分类 (1)功能性改变; (2)器质性改变,分为:炎症型、增生型、发育不全型、萎缩坏死型等。 (二)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 一、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各种皮肤症状,如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麻疹样、湿疹样、猩红热样、痤疮样等各种药疹;色素沉着。 二、各系统常见的中毒表现: (1)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呕血、便血、肝脏损害等;(2)神经系统——全身麻木、眩晕、头痛、失眠、意识模糊、言语障碍、呼吸抑制等;(3)心血管系统——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紫绀、急性水肿、呼吸衰竭或麻痹等; (5)泌尿系统——少尿或多尿、血尿、腰痛、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酸中毒、电解质平衡。 (三)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一、药物和使用的因素: 1.炮制不当(质量欠佳); 2.剂量过大; 3.疗程过长; 4.药不对证(辨证不准); 5.配伍失度; 6.中西药不合理联用; 7.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改变; 8.煎服不合理,误服、乱用也可导致不良反应。 二、机体因素: 1.体质;2、性别、年龄;3、种属。 (四)常见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一、乌头类: 1)毒性成分:乌头碱、 2)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

对中药的认识

对中药的认识——安全用药 “是药三分毒”,这是从我国传统医药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基本认识。 然而,近年来很多关于中药使用的宣传,尤其是用于保健目的的宣传,却在大肆渲染“中药无毒论”。这种宣传是明显示错误的,容易误导患者和使消费者陷入中药毒性的漩涡中,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反果,严重的甚至可以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中药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尽管中药是是天然物质,但天然物质不一定是无害的。它们发挥治疗作用是通过这些物质中的化学成分起作用的,进入人体后与西药一样都要经过肝肾等途径代谢,自然也就存在药物的毒性问题,会有副作用。因此,产生中药毒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药物本身毒性的大小 2、药物剂量 3、药物的贮存方法 4、药物的加工炮制过程 5、药物的配伍 6、药物剂型的影响 7、给药途径的影响 8、使用药物时间的长短 9、病人自身的体质,如年龄等影响。 所以,中成药说明书中会列出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供临床参考。

此外,中药的作用讲究辩证施治,合理组方,因人而异。 对一些单味中药的应用有“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如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芜,硫磺畏朴硝等。另外,中医保健中所说的补药也是药,服用不当照样可引起严重后果,如阿胶滋腻,多食易伤胃,而且可能会上火。 除了中药本身之外,还存在一些中药的不合理应用的情况: 一是没有掌握适应症,盲目按西医病名或症状用药。 二是不按照说明书用药,如六神丸(清热类: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温等功效的中成药)在孕早期服用可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易致儿童智力低下等后果。而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因其攻下、泻火之力较强,易致孕妇流产,如牛黄解毒片、片仔癀、败毒膏、消炎解毒丸等。 三是超剂量用药和随意延长用药时间,如口服云南白药的成人一次用量0.2-0.3克,但临床用量有许多都超过0.5克,引起头晕、恶心哎吐、四肢厥冷,甚至造成肾衰。 四是与西药随意搭配使用,如安神补心胶囊不能和溴化物及碘化物同用,否则导致药源性肠炎,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混用易导致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 所以,应用中药时,一定要尽量遵守医师的嘱咐,不要随意改变用量和服法,也不要因为一种药有效,就长期服用。(可以举出一个有副作用或是用法不当导致不良后果的例子)

警惕:含毒性药材成分的儿童中药

警惕:含毒性药材成分的儿童中药 一、小儿至宝丸 主要成分:紫苏叶、广藿香、薄荷、羌活、陈皮、白附子(制)、胆南星、天麻、钩藤、僵蚕(炒)、蝉蜕、全蝎、人工牛黄、雄黄、滑石、朱砂。 有毒药材:全蝎、雄黄、雄黄、朱砂 ◆全蝎:用量过大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故须严格掌握用量,过敏体质者应忌用。 ◆雄黄: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砷及其化合物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而进入体内,其中约80%蓄积和分布于体内各组织。 二、小儿牛黄散 主要成分:钩藤、僵蚕、天麻、全蝎、黄连、大黄、胆南星(酒炙)、浙贝母、天竺黄、半夏(制)、橘红、滑石、人工牛黄、朱砂、人工麝香、冰片。 有毒药材:全蝎、半夏、朱砂 ◆半夏:半夏对动物遗传物质具有损害作用;久用半夏制剂口服或肌注,少数病例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血尿。 ◆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肾功能有直接损害,长期口服可引起蓄积中毒。 三、六神丸 主要成分:麝香、牛黄、蟾蜍、雄黄、冰片、珍珠。

有毒药材:蟾蜍、雄黄。 ◆蟾蜍:蟾蜍含有强心甾体化合物和动物蛋白。所含强心甾体化合物能作用于心肌,使心律失常。所含动物蛋白,对人体有较强的致敏性,故对过敏体质者可能导致免疫反应,通过免疫机制产生对血小板的破坏和过敏性皮炎。 六神丸一旦滥用,有的人一次过量服用即中毒,有的人多次过量服用而中毒;中毒距服药时间快则20分钟,慢则0.5~2小时,个别在12小时以上。故应严格控制六神丸的适应症与用药剂量,尤其是小儿应慎用、新生儿应禁用。 四、小儿和胃丸 主要成分:荆芥、厚朴(姜制)、清半夏、苍术、广藿香、山楂、砂仁、黄连、麦芽(炒)、枳壳(麸炒)、大黄、朱砂等19味。 有毒药材:半夏、朱砂 疑有毒性:厚朴、黄连 ◆厚朴:被怀疑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在欧洲被禁用。 ◆黄连:黄连含小檗碱(黄连素),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在新加坡和美国被禁用。

中药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

一、内科用药 所含西药成分中成药名 1.抗感冒药 对乙酰氨基酚强力感冒片(强效片)、抗感灵片马来酸氯苯那敏贯黄感冒颗粒 乙酰水杨酸菊蓝抗流感片 乙酰水杨酸+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 金羚感冒片、速克感冒片(胶囊)安乃近+马来酸氯苯那敏重感冒灵片 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咖啡因+异戊巴比妥新复方大青叶片 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扑感片、贯防感冒片、速感宁胶囊、银菊清解片 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 速感康胶囊、维C银翘片 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感冒宁胶囊(冲剂)、感特灵胶囊、复方感冒片、感冒安片 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吗啉胍感冒清片、治感佳片 2.补虚药 维生素E 力加寿片、参芪力得康片、抗脑衰胶囊维生素E+维生素A 益康胶囊 维生素E+维生素B1 脑力宝丸 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C 维尔康胶囊 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C+盐酸普鲁卡因+ 苯甲酸+亚硫酸钾+磷酸二钙 玉金方胶囊(片) 谷维素+维生素B6 更年舒片 谷维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 更年宁胶囊 左旋延胡索乙素复方酸枣仁胶囊 硫酸亚铁健脾生血颗粒、维血康糖浆 3.降压药 盐酸可乐定+氢氯噻嗪珍菊降压片 4.消化用药 碳酸氢钠+氧化镁复方田七胃痛片(胶囊) 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神曲胃痛片(胶囊) 碳酸氢钠+氢氧化铝+重质碳酸镁复方陈香味片 碳酸氢钠+碳酸镁活胃胶囊(散) 碳酸氢钠+碳酸镁+氧化镁+次硝酸铋陈香白露片 碳酸氢钠+硅酸镁胃宁散(心痛口服液) 氢氧化铝+氧化镁+次硝酸铋正胃片 硫酸铝+次硝酸铋+三硅酸镁复方猴头冲剂 碳酸钙珍黄胃片 甲氧苄氨嘧啶痢特敏片、消炎止痢灵片 呋喃唑酮+甘珀酸钠+盐酸小檗碱谷海生片 维生素U+硫酸阿托品+氢氯噻嗪+盐酸普鲁卡因溃疡宁片

有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应用

有毒中药在临床上的正确应用 发表时间:2013-10-25T11:53:49.4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王冰1 王清玉2 [导读] 在临床上,对有毒中药多用文火久煎的方法。例如川乌、草乌、狼毒、雷公藤等必须久煎,才能使其毒副作用降低 王冰1 王清玉2 (1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261041;2潍坊学院医院 261061)【摘要】有毒中药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会产生惊人的疗效,但也受各方面的影响。在临床上必须充分认识药物的特性,明确其适应症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正确选择药物的剂型和炮制方法,严格的控制药物的剂量,重视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和煎服方法,做到充分认识有毒中药的特性和适应症,谨察病机虚实,合理应用,杜绝中毒事故的发生。【关键词】有毒中药合理应用配伍禁忌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381-01 有毒中药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基本相同,用药时安全范围小,易引起中毒的中药制剂。在临床上,毒和药没有一定的明确界限,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使用得当可化毒为药,产生惊人的疗效;而如果使用不当,则可化药为毒,引起医疗事故甚至丧命。因此,在临床上正确认识有毒中药,做到合理应用,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一环。 一、严格控制剂量 剂量是保证药效的重要因素,因为患者有男女老幼之分,身体强弱的差别,中药的毒性有大小之分,用药也应有轻重的分别。故应严格控制剂量,一般不能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例如:砒霜一次不超过1~2mg,斑蝥一次不超过60mg,川乌一次不超过3~9g,否则易致危险。 二、重视配伍禁忌 在临床应用中,中药的配伍禁忌通常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在临床应用有毒中药时,若能进行合理的配伍,就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在组方时,利用药物之间的配伍,制约某些药物的偏性、烈性和毒性,是防止有毒中药中毒的措施之一。例如:半夏多配伍生姜,以制其毒性;逐水的甘遂、大戟、芫花,常用甘温的大枣;有毒的乌头常配白蜜,既提高疗效,也降低毒性。 三、选择适当的剂型 中药制剂常有汤、丸、膏、散等剂型。丸剂在体内吸收较慢,可缓解其毒性;散剂虽然作用较快,但易控制剂量。临床上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将汤剂改为丸剂或散剂,以缓和某些毒性反应,达到降毒增效的目的。 四、合理加工炮制 有毒中药的安全使用,合理的炮制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中药通过正确的炮制后,除了便于储藏,调剂和服用外,更重要地是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改变性能提高疗效。例如:马钱子有剧毒,经砂炒后毒性大降,并且质性变酥脆,易于粉碎,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又可除去绒毛;巴豆,千金子等,用制霜法可缓解其泻下作用;常山生用可致吐,酒炒后可免吐。因此,在临床上炮制品较安全。 五、重视煎服方法 在临床上,对有毒中药多用文火久煎的方法。例如川乌、草乌、狼毒、雷公藤等必须久煎,才能使其毒副作用降低。如果久煎时不慎出现糊状,可弃去,千万不要重新加水重新煎服。根据中药的性味质地不同,可用特殊煎法,常见的有先煎、包煎、另煎(或另炖)、磨汁、烊化(溶化)、冲服等。 总之,应用有毒中药,必须充分认识有毒中药的特性,结合病人体质和病情,严格控制剂量,明确适应症及药物的配伍禁忌,炮制规范,重视煎服方法,做到合理应用,力争杜绝中药中毒事故的发生。参考文献 [1]徐楚江: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8

同仁堂常用中成药药品名单

同仁堂常用中成药药品名单(附成分及剂量)打印版 同仁堂产品名称 八珍益母丸 益母草200g 党参50g 白术(炒)50g 茯苓50g 甘草25g 当归100g 白芍(酒炒)50g 川芎50g 熟地黄100g 十全大补丸 党参80g 白术(炒)80g 茯苓80g 炙甘草40g 当归120g 川芎40g 白芍(酒炒)80g 熟地黄120g 炙黄芪80g 肉桂20g 补肾强身片 淫羊藿、菟丝子、金樱子、女贞子、狗脊(烫)。 感冒软胶囊 麻黄,桂枝,荆芥穗,黄芩,苦杏仁,羌活,川芎,防风,白芷,石菖蒲,葛根,薄荷,当归,桔梗 桂附地黄丸 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归芍地黄丸 当归40g 白芍(酒炒) 4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 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黄连上清丸 黄连10g,栀子(姜制)80g,连翘80g,蔓荆子(炒)80g,防风40g,荆芥穗80g,白芷80g,黄芩80g,菊花160g,薄荷40g,大黄(酒炙)320g,黄柏(酒炒)40g,桔梗80g,川芎40g,石膏10g,旋覆花20g,甘草40g。 六位地黄胶囊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六位地黄丸(浓缩丸)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六位地黄丸(大蜜丸)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杞菊地黄丸(浓缩丸) 枸杞子40g 菊花40g 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

有毒中药合理应用

〃论著〃 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 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完善和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日渐重视,关于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公众对有毒中药的应用和其安全性的质疑也随之而来,为避免和减少中药毒性反应的发生,合理应用有毒中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对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有所裨益。 1 有毒中药的概念 中医对有毒中药概念的认识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有毒药物指毒就是药,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或指药物的偏性。狭义的有毒药物指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中药。1.1 广义的有毒中药 广义的有毒中药泛指一切中药或指药物的偏性。. 1.1.1泛指一切中药“毒药”是古代药物的代名词,早在西汉以前,“毒”与“药”不分,混称“毒药”。古人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大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等,皆是将防治疾病的所有中药称之为“毒药”。 1.1.2指药物的偏性认为“毒”乃药之偏性。《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可见,《神农本草经》中所指的药性“有毒”、“无毒”并非专指“毒”的危害有无,而是泛指药性的强弱、刚柔、急缓。大凡药性强烈、作用峻猛者谓之有毒;药性柔弱,作用缓和者谓之无毒。上述的毒就是指药物所具有的偏胜之性。 1.2狭义的有毒中药 狭义的有毒中药指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中药。 有毒药物专门指那些药性强烈,对人体有毒性或副作用,安全剂量小,用之不当,或药量稍有超过常量,即可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致人死亡者。《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栗,病去即止,不去倍之,取去为度”,“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这里的“毒药”指的是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有毒中药”,指狭义的有毒中药。与广义的有毒中药有性质上的区别。 历代本草书籍在具体的药物的性味项下,均标明“剧毒”、“大毒”、“有毒”“小毒“、“无毒”等,就是指这些药物所具有大小不等的毒性或副作用。《中国药典》、《毒性药品管理品种》等规定的有毒中药,也是指狭义的有毒中药。 2 有毒中药的毒性反应 有毒中药分为含生物碱类、含毒苷类、含毒性蛋白质类、动物类药物和矿物类药物等,现将其毒性分述如下: 2.1含生物碱类 常见的有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钩吻、马钱子、山豆根、蔓陀罗、莨菪子、藜芦等。川乌、草乌中含有乌头碱,其毒性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的强烈兴奋作用,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其还对心肌有直接作用;马钱子中含有马钱子碱及士的宁,可选择性的兴奋脊髓,损害神经系统,引起呼吸麻痹,导致窒息甚至死亡;蔓陀罗等含有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其中毒机理主要为抗胆碱能反应,对周围神经的作用表现为抑制交感神经机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则表现为兴奋作用,严重者可致中枢抑制致嗜睡、昏迷。 2.2含毒苷类 目前,因毒苷引起中毒的有3类:强心苷类、氰苷类及皂苷类。①强心苷类。主要有夹竹桃、万年青、羊角拗、罗布麻、福寿草、五加皮、铃兰、毒箭木等。其中夹竹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