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GB 1958 —80

本标准的检测对象是形状和位置误差(简称形位误差)

1、形位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本标准涉及的形位误差共有十四个项目,见表1。

表 1

2、测量形位误差时,表面光洁度、划痕、擦伤以及塌边等其它外观缺陷,应排除在外。

3、评定形位误差时,用测得要素作为实际要素。

测量截面的布置、测量点的数目及其布置方法,应根据被测要素的结构特征、功能要求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决定。

4、本标准规定五种检测原则见表2。

表 2

量值由间接法获得

测量直角坐标值

两点法测量圆度特征参数

用综合量规检验同轴度误差

根据各检测原则对各项目拟定的检测方案见附录。

5、测量形位误差时的标准条件;

(1)标准温度为20℃;

(2)标准测量力为零。

由于偏离标准条件而引起较大测量误差时,应进行测量误差估算。

6、测量精度是衡量所采用检测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选择检测方案时,应对该方案作测量精度估计。测量精度用测量总误差来表示。测量总误差是形位误差的测得值与真值之差。

注:测量总误差是指下列三方面误差的综合结果,即:

①以测得要素作为实际要素引起的误差(如布点引起的误差等)。

②测量设备、测量温度、测量力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③采用近似方法评定时引起的误差。

7、极限测量总误差允许占给定公差值的10%~33%。

注:各公差等级允许的极限测量总误差建议按下表确定:

二、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8、形状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1)对于中心要素(轴线、中心线、中心面等),其理想要素位于被测实际要素之中,如图1所示的理想轴线L1。

图 1

(2)对于轮廓要素(线、面轮廓度除外),其理想要素位于实体之外且与被测实际要素相接触,如图2所示的理想直线A1—B1和图3所示的理想圆C1。

图 2 图3

9、最小条件: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图1~图3)

(1)形状误差值用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2)最小区域是指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φf的包容区域,如图1~图3所示。

(3)各误差项目最小区域的形状分别和各自的公差带形状一致,但宽度(或直径)由被测实际要素本身决定。

10、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近似方法来评定形状误差。

三、位置误差及其评定

11、定向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一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确定。

(1)定向误差值用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向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2)定向最小区域是指按理想要素的方向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φf的包容区域,如图4所示。

图 4

(3)各误差项目定向最小区域的形状分别和各自的公差带形状一致,但宽度(或直径)由被测实际要素本身决定。

12、定位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一具有确定位置的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对于同轴度和对称度,理论正确尺寸为零。

(1)定位误差值用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位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2)定位最小区域是指以理想要素定位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φf的包容区域,如图5所示。

图 5

(3)各误差项目定位最小区域的形状分别和各自的公差带形状一致,但宽度(或直径)由被测实际要素本身决定。

13、测量定向、定位误差时,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按需要,允许采用模拟方法体现被测实际要素(图6、图7)。当用模拟方法体现被测实际要素进行测量时,在实测范围内和所要求的范围内,两者之间的误差值,可按正比关系折算。

图 6 图7

14、跳动

(1)圆跳动: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时,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2)全跳动: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或被测实际要素每回转一周,指示器沿理想素线作间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四、基准的建立和体现

15、基准的建立:由基准实际要素建立基准时,基准为该基准实际要素的理想要素。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16、基准点:由实际球心或实际圆心建立基准点时,该实际球心或实际圆心即为基准点。

注:①实际球心为该实际球的理想球面的球心,即实际球心与其理想球心重合。

②实际圆心为该实际圆的理想圆的圆心,即实际圆心与其理想圆心重合。

17、基准直线:由实际线或其投影建立基准直线时,基准直线为该实际线的理想直线,如图8所示。

图8

18、基准轴线(基准中心线):由实际轴线(中心线)建立基准线(中心线)时,基准轴线(中心线)为该实际轴线(中心线)的理想轴线(中心线),如图9所示。

图9

注:①实际轴线为实际回转体各横截面测得轮廓的中心点的连线,如下图所示。测得轮廓的中心点是指该轮廓的理想圆的圆心。

②实际中心线为在给定平面内从两对应实际线上测得的各对应点连线中点所连成的线(图a)或

两实际中心面(定义见第22条和其中的附图)的交线(图b)。

19、公共基准轴线: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实际轴线(组合基准要素)建立公共基准轴线时,公共基准轴线为这些实际轴线所共有的理想轴线,如图10所示。

图10

20、基准平面:由实际表面建立基准平面时,基准平面为该实际表面的理想平面(图11)

图11

21、公共基准平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际表面(组合基准要素)建立公共基准平面时,公共基准平面为这些实际表面所共有的理想平面,如图12所示。

图12

22、基准中心平面:由实际中心面建立基准中心平面时,基准中心平面为该实际中心面的理想平面,如图13所示。

图13

注:实际中心面为从两对应实际表面上测得的各对应点连线中点所构成的面,如下图所示。

23、公共基准中心平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际中心面(组合基准要素)建立公共基准中心平面时,公共基准中心平面为这些实际中心面所共有的理想平面,如图14所示。

图14

24、三基面体系的建立:

三基面体系由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组成。这三个平面按功能要求分别称为第一基准平面、第二基准平面和第三基准平面。

(1)由实际表面建立基准体系(图15)

第一基准平面由第一基准实际表面建立,为该实际表面的理想平面。

第二基准平面由第二基准实际表面建立,为该实际表面的垂直于第一基准平面的理想平面。

第三基准平面由第三基准实际表面建立,为该实际表面的垂直于第一和第二基准平面的理想平面。

图15 (2)由实际轴线建立基准体系:

由实际轴线建立的基准轴线构成两基准平面的交线。当基准轴线为第一基准时,则该轴线构成第一和第二基准平面的交线(图16a)。当基准线为第二基准时,则该轴线垂直第一基准平面构成第二和第三基准平面的交线(图16b)。

图16

(3)由实际中心面建立基准体系时,该实际中心面的理想平面构成某一基准平面。

25、基准应符合最小条件是建立基准的基本原则。测量时,基准和三基面体系也可采用近似方法来体现。

26、基准体现方法有“模拟法”、“直接法”、“分析法”和“目标法”。

(1)模拟法:通常采用具有足够精确形状的表面来体现基准平面、基准轴线、基准点等。

基准实际要素与模拟基准接触时,可能形成“稳定接触”,也可能形成“非稳定接触”。

稳定接触:基准实际要素与模拟基准之间自然形成符合最小条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17a所示。

非稳定接触:可能有多种位置状态。测量时应作调整,使基准实际要素与模拟基准之间尽可能达到符合最小条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17b和图18所示。

图17

图18

当基准实际要素的形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不考虑非稳定接触的影响。

用模拟法体现基准的示例见表3。

表 3

(2)直接法:当基准实际要素具有足够的形状精度时,可直接作为基准(图19)。

图19

(3)分析法:对基准实际要素进行测量后,根据测得数据用图解或计算法确定基准的位置。

a.对于轮廓要素,由测得数据确定基准的示例见图20。

图20

b.对于中心要素,应根据测得数据求出基准实际要素后再确定基准。例如:对于基准轴线,在

实际回转体若干横截面内测量轮廓要素的座标值,求出其轴向截面测得轮廓的中心点和实际轴线后,按最小条件确定的理想轴线即为基准轴线;或在其轴向截面内测取两对应要素的各对座标值的平均值,以求得实际轴线,再按最小条件确定的理想轴线即为基准轴线。

(4)目标法:由基准目标建立基准时,基准“点目标”可用球端支承体现;基准“线目标”可用刃口状支承或由圆棒素线体现;基准“面目标”按图样上规定的形状,用具有相应形状的平面支承来体现。

各支承的位置,应按图样规定进行布置。

27、三基面体系的体现方法:

体现三基面体系时必须注意基准的顺序。

采用模拟法体现时,模拟的各基准平面与基准实际要素之间的关系应符合本标准第24条的规定。示例见图21、图22和图23。

图21

图22

图23

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当第一、第二基准平面与基准实际要素间为非稳定接触时,允许其自然接触。

五、仲裁

28、当发生争议时,用分析测量精度的方法进行仲裁。

29、当由于采用不同方法评定形位误差值而引争议时,对于形状、定向、定位误差分别以最小区域、定向最小区域和定位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所表示的误差作为仲裁依据。

30、当图样上已给定检测方案时,则按该方案进行仲裁。

附录:检测方案

1、本方案是根据所检测的项目及其公差带的特点,为实现检测目的而拟定的。

2、方案中的检测方法是指应用有关测量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检测原则的实际运用。各种检测方法采用图例或附加一些必要的说明来表示。所有图例只是示意性质的。

3、凡本附录以外的检测方案,如能达到检测目的,获得正确的评定结果,同样也可应用。

各种检测方案示例中,用接触测量表示,实际使用时也包括非接触测量。各方案示例中,测量设备的类型和精度,可以按具体要求和条件选择。

4、在各检测方案的说明中,要求在检测前对有关要素“调直”、“调平”、“调同轴”等都是指“大致的定性”。对直线由最远两点调直,对平面由最远三点调平或对角线调平,目的是为了使测量结果能接近评定条件或者便于简化数据处理。

法:用代号表示,代号由两个数字组成,前一数字表示检测原则,后一数字表示检测方法,数字之间用短划号:“_”隔开,每一检测方案都对应一固定的代号,不可随意更改。例如,平面度误差检测方案1—4;表示平面误差按第一种检测原则,第四种检测方法进行。

7、直线度

7.1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

7.1.1 间隙法(见“形位公差项目检测表”中直线度检测原则和方法代号1—1)。

7.1.1.1 将被测直线和测量基线间形成的光隙与标准光隙相比较,直接评定直线度误差的方法,见图1。

该方法适用于磨削或研磨加工的小平面及短圆柱(锥)面等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1一样板直尺;2 一被测工件; 3 一灯光箱; 4 一光源; 5 一毛玻璃

1 —样板直尺;

2 —量块;

3 —平晶

图 1

测量步骤:

1、样板直尺与被测直线直接接解触,并置于光源和眼睛之间的适当位置,见图1 a 。

2、调整样板直尺,使最大光隙尽可能最小,见图1 b 。

3、与标准光隙相比较,估读出所求直线度误差值。

注:①测量基准常用样板直尺(刀口尺)、平尺类量具体现;

②标准光隙由样板直尺、量块和平晶组合产生,见图1 c ;

③应在相同条件下观察标准光隙和被测工件的光隙。

7.1.1.2 用量块(或塞尺)测量被测直线基线之间的间隙,直接评定直线度误差值的方法,见图2。该方法适用于低精度被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图 2

测量步骤:

1、将平尺置于被测直线上,并在离平尺两端约2/9l(l为平尺长度)处垫上等量块;

2、用片状塞规或塞尺直接测出平尺工作面与被测直线之间的距离;

3、测得的最大距离减等厚量块的厚度即为所求的直线度误差近似值。

注:测量基线常用平尺类量具体现。

7.1.2 指示器法

用带指示器的测量装置测出被测直线相对测量基线的偏离量,进而评定直线度误差值的方法,见图3至图4。

该方法适用于中、小平面及圆柱、圆锥面素线或轴线等的直线度误差测量。

7.1.2.1 给定平面线的直线度误差测量(见“形位公差项目检测表”中直线度检测原则和方法代号1—2、1—3)

图 3

测量步骤:

1、将被测直线的两端点连接与测量基线大致调平行;

2、沿被测直线移动指示器,同时记录各点示值(X i,Z i);

3、按第8章的方法对(X i,Z i)进行数据处理,求出直线误差值;

4、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被测零件的直线度误差值。

注:测量基线常用平板、精密导轨等体现。

7.1.2.2 对任意方向的轴线直线度误差测量

7.1.2.2.1 用一个指示器测量(见“形位公差项目检测表”中直线度检测原则和方法代号3—1)

图 4

测量步骤:

1、将被测零件安装在平行于平板且具有精密分度装置的轴顶尖之间,见图4;

公差与配合习题精选(带答案)

公差与配合复习题 一、判断题: 1、钢直尺是能直接读出测量数值的通用量具。(√) 2、若用游标卡尺代替卡钳或卡板测量工件时,用力要适当。(×) 3、零件装配时不需任何修配和调整就能顺利装配的性质称为互换性。 (×) 4、公差与配合图解中的零线即表示基本尺寸线。(√) 5、表面粗糙度量值越小,即表示光洁度越高。(√) 6、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时,测力过大过小均会增大测量误差。(√) 7、百分表经过检定后,即使无检定合格证,仍然可以使用。(×) 8、各级a~h轴和H孔的配合必然是形成间隙配合。(√) 9、普通螺纹公差带,由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两者组合而成。(√) 10、理论正确尺寸就是表示该尺寸为绝对正确的尺寸。(×) 11、形状公差是指单一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12、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 13、形状误差是指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偏离量。(√) 14、位置误差是指零件上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的变动量。 (√) 二、填空题: 1、在法定长度计量单位中,常用的长度单位的名称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等,其符号分别用km、m、dm、cm、mm、um表示。 2、读数值为的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是将其游标上10 格宽度等于尺身9 格的宽度。 3、轴用量规的通规尺寸等于被检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而止规的尺寸等于被检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4、现行国标根据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不同关系,可以分为间隙配合、过

渡配合和过盈配合。 5、Φ50F6/h7为基轴制间隙配合。h是基准轴公差带代号,F是孔公差带代号。 6、圆柱度公差属于形状公差。 7、形位公差带是限定形位误差变动的区域,它由公差带的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决定的。 8、有一螺纹标注M30-5H6G,M30表示粗牙螺纹代号,5H表示内螺纹中径公差带代号,而6G表示内螺纹顶径公差带代号。 9、加工误差包括: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表面粗糙度误差。 10、构成公差带的两要素是:公差带的大小和公差带的位置。 11、标准公差等级分成20 个等级,用IT01、IT0、IT1……IT18表示,其中IT表示标准公差代号,末位的数字表示公差等级代号。 12、基本偏差a~h的轴与H孔形成基孔制的间隙配合;j~n的轴与H 孔主要形成基孔制的过渡配合;p~zc的轴与H孔主要形成基孔制的过盈配合。 13、对于基本尺寸≤500mm的轴孔配合,当标准公差≤IT8时,国家标准推荐孔比轴低一级相配合;但当标准公差>IT8级或基本尺寸>500mm的配合,推荐采用同级孔、轴配合。 三、论述题: 1、什么是公差偏差孔轴公差和偏差的代号用什么表示 答:零件加工允许的变动范围就是公差。 某一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偏差。 公差代号IT,孔、轴上偏差分别用ES、es表示,下偏差用EI、ei表示。2、什么是基孔制GB对基准孔的代号和基本偏差是怎样规定的 答: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孔制。GB规定其下偏差为零。基准孔的代号为H。

(整理)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答案页码顺序 4-1 在表2.1中填写出形位公差各项目的符号,并注明该项目是属于形状公差还 是属于位置公差。 解:见表2.1 (符号略) 4-2 解:见表2.2。 4-3.。 解: 1)φ60f7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值为0。05mm。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 为公差值0。05mm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2)整个零件的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是0。01mm。整个零件的左端面必 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3)φ36h6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1mm。 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0。01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4)φ36h6圆柱表面任一正截面的圆的圆度公差为0。01mm,在垂直于φ 36h6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实际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1mm的两同心 圆之间。

4-4 按下列要求在图2.2上标出形状公差代号。 (1)Φ50圆柱面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2mm。 (2)Φ30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5mm。 (3)整个零件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0.04 mm的圆柱面内。 解:按要求在图2.1上标出形状公差代号 图2.1 4-5 将下列技术要求用代号表注在图2.5上。 (1)Φ20d7圆柱面任一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5mm。(或Φ20d7圆 柱面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值0.05mm的两 平行直线之间。) (2)被测Φ40m7轴线相对于Φ20d7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 1mm。(或Φ40m7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1mm,且 与Φ20d7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 (3)被测度10H6槽的两平行平面中任一平面对另一平面的平行度 公差为0.015mm(或宽10H6槽两平行平面中任一平面必须 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5mm,且平行另一平面的两平行平面 之间)。 (4)10H6槽的中心平面对Φ40m7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1 mm。(或10H6槽的中心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1mm,且直对通过Φ40m7轴线的辅助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 (5)Φ20d7圆柱面的轴线对Φ40m7圆柱右肩面的垂直度公差为Φ 0.02mm。(或Φ20d7圆柱面轴线必须位直径为公差值0.02mm,且 垂直于Φ40m7圆柱右肩面的圆柱右肩面的圆柱面内。) 解:见图2.2

实验二 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

实验二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 1.实验目的 (1)掌握用指示表和平台测量平面的形位误差的方法; (2)掌握平面的平面度、平行度和位置度三种形位误差的评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2.原理 本实验三种形位误差的检测原理均为与理想要素比较原理: (1)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原理 用平台的工作表面模拟理想平面,将实际被测平面与模拟理想平面相比较,用指示表测出其差别。 平面可看成由许多直线构成,因此可用几个有代表性的直线的直线度误差来综合反映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 (2)面对面平行度误差的测量原理 用平台的工作表面模拟模拟基准平面和理想平面。 (3)面对面位置度误差的测量原理 用平台的工作表面模拟基准平面和理想平面,并用量块组的尺寸体现图样上标注的理论正确尺寸。 3.试剂和仪器设备 (1)百分表; (2)磁力表座; (3)试件; (4)平台(,1级); (5)量块(83块/套)。 4.实验步骤 (1)将被测工件以其实际基准表面放置在测量平台的工作表面上; (2)按图样上标注的理论正确尺寸选取量块组,并将其放置在测量平台的工作表面上; (3)用量块组调整指示表的示值零位; (4)按选定的布点方式在实际被测表面上标出各测点位置; (5)移动测量架,逐点测量各测点至测量平台工作表面的距离。 5.实验数据及其处理 (1)测量数据为各测点指示表的示值;

(2)按对角线平面法和最小条件求解平面度误差值; (3)按定向最小区域求解平行度误差值; (4)按定位最小区域求解位置度误差值; (5)按图样上标注的形位公差值判断被测要素的合格性。 6.问题讨论 (1)按对角线平面法和最小条件评定平面度误差值各有何特点?(2)面对面平行度误差的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的判别准则是什么?(3)面对面位置度误差的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的判别准则是什么?

公差配合考试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公差配合》考试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丿 I ?互换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不作任何—挑选______ 、—调整 _______ 或一辅助加工」就能进行装配,并能保证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2?云换性按朗呈度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_完全互换性—和_不完全互换性—两种。其中—完全互换性—互换性在生产中得到广泛作用。 3?分组装配法属—不完全—互换性。其方法是零件加工完后根据零件—实际尺寸的大小将制成的零件—分成若干组—,然后对相应组的—零件进行装&氏 4 ?互换性原则广泛应用于机械厂制造中的_产品设计 ______ 、零件的—加工和装配—、 机器的」吏用和维护—等各个方面。 5?零件的儿何量误差主要是指—尺寸误差_、_形状误差_、_位置误差_和_表面粗糙度■等。 6. 对机械零件的测量是保证一云换性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 7.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寸由一数值 ___ 和_单位两部分组成,如30mm,60um等。 8?基本瓦寸的大小是设计时示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通过—计算________ 、—试验—或____ 类比—的方法而确定的。 9?通过测量获得的某一孔、轴的尺寸称为_实际尺寸____ 。曲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实际尺 寸并非尺寸的—真值________ o 10?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分别是—最大极限尺寸—和_最小极限尺寸—。它们是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的。 II ?某一尺寸减其_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乂简称—偏差—o尺寸偏差可分为—极限偏差—和—实际偏差_两种,而—极限偏差—乂有_上_偏差和_下_偏差之分。12零件的尺寸合格时,其实际尺寸在_最大极限尺寸_____ 和—最小极限尺寸___ 之间,其____ 实际偏差______ 在上篇差和下偏差之间。 13尺寸公差在数值上等于_最大极限尺寸____ 减—最小极限尺寸____ 之差。它是尺寸允许 的____ 变动量—,因而用_绝对值—定义。 14尺寸偏差是—代数差因而有正、负的区别;而尺寸公差是用绝对值来定义的,因而在数值前不能标出—号或 7 号—― 15当最大极限尺寸等于基本尺寸时,其—上—偏差等于零;当零件的实际尺寸等于其基本尺寸时,其_实际_偏差等于零。 16孔的上偏差用_ES—表示,孔的下偏差用_EI_表示。 17确定公差的大小时要考虑零件的使用—精度要求—和加工时的一经济性能_____ o 18从加工的角度看,基本尺寸相同的零祚,公差值—越大—,加工就—越容易—,反之就越困难。 19在公差带图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称为—零线_。在此线以上的偏差为_正偏差,在此线以下的偏差为_____ 负偏差__ o 20零件的实际尺寸减MS S R寸丽b勺代数差为_实际偏差当此代数差在_上、下偏差—确定的范围内时,尺寸为合格。 21确定公差带的两个要素分别是—公差带的大小___ 和_公差带的位置—o 22确定公差带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为―基本偏差—,此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极限偏差。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练习题

教案 教研室主任 授课题目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练习题 教务科长 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练习教具黑板 授课班级 12级数控118、119、120、121班 与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针对本章学习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技能目标:针对本章学习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重点针对本章学习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难点针对本章学习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 一、径向圆跳动与同轴度、端面跳动与端面垂直度有那些关系? 答:径向圆跳动与同轴度的关系:对径向圆跳动,被测要素是圆柱表面;对同轴度,被测要素是圆柱面的轴线。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来分析,同一测量面内的径向圆跳动主要来自该测量截面内的同轴度误差和圆度误差。若截面轮廓线为一理想圆,则径向圆跳动主要由同轴度误差引起。若该被测截面没有同轴度误差,则径向圆跳动主要由圆度误差引起。由此可见,存在同轴度误差,必然存在径向圆跳动,而存在径向圆跳动并不能说明一定有同轴度误差。径向圆跳动公差能综合控制同轴度误差和圆度误差。 端面圆跳动与端面垂直度的关系:端面圆跳动与端面垂直度的被测要素都是端面,基准都是轴心线。二者都可控制回转体端面形位误差,但控制效果不尽一样。端面圆跳动控制端面的被测圆周上各沿轴向的位置误差,不能控制整个被测端面的垂直度误差和平面度误差。垂直度公差可以综合控制整个被测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和平面度误差。由此可见,被测端面存在圆跳动误差,必然存在垂直度误差,反之,存在垂直度或平面度误差,不一定存在圆跳动误差。 二、试述径向全跳动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端面跳全动公差带与回转体端面垂直度公差带的异同点。 答:径向全跳动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形状相同,区别在于径向全跳动公差带必须与基准轴

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与答案

形状和位置公差 一、基本内容: 1、形位公差的标注:被测要素、公差框格、指引线(垂直于框格引出,指向公差带宽 度方向)、基准(分清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字母放正,单一基准和组合基准) 2、公差带的特点(四要素)大小、方向、形状、位置 3、公差原则 基本概念 最大、最小实体状态和实效状态: (1)最大和最小实体状态 MMC:含有材料量最多的状态。孔为最小极限尺寸;轴为最大极限尺寸。 LMC:含有材料量最小的状态。孔为最大极限尺寸;轴为最小极限尺寸。 MMS=Dmin;dmax LMS=Dmax;dmin (2)最大实体实效状态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是指实际尺寸达到最大实体尺寸且形位误差达到给定形位公差值时的极限状态。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在实效状态时的边界尺寸。 A)单一要素的实效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与形状公差的代数和。 对于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h=最小极限尺寸—形状公差 对于轴: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s=最大极限尺寸+形状公差 B)关联要素的实效尺寸是最大实体尺与位置公差的代数和。 对于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h=最小极限尺寸—位置公差 对于轴: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s=最大极限尺寸+ 位置公差 理想边界 理想边界是设计时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边界。 (1)最大实体边界(MMC边界) 当理想边界的尺寸等于最大实体尺寸时,该理想边界称为最大实体边界。 (2)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C边界) 当理想边界尺寸等于实效尺寸时,该理想边界称为实效边界。 包容原则(遵守MMC边界)○E (1)定义:要求被测实际要素的任意一点,都必须在具有理想形状的包容面内,该理想形状的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即当被测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处处加工到最大实体尺寸时,形位误差为零,具有理想形状。 (2)包容原则的特点 A、要素的作用尺寸不得超越最大实体尺寸MMS。 B、实际尺寸不得超越最小实体尺寸LMS 。 按包容原则要求,图样上只给出尺寸公差,但这种公差具有双重职能,即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实际尺寸变动量和形状误差的职能。形状误差占尺寸公差的百分比小一些,则允许实际尺寸的变动范围大一些。若实际尺寸处处皆为MMS,则形状误差必须是零,即被测要素

最新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与答案

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 与答案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答案页码顺序 4-1 在表2.1中填写出形位公差各项目的符号,并注明该项目是属于形状公差还是属于位置公差。 解:见表2.1 (符号略) 项目符号形位公差类别项目符号形位公差类别 同轴度位置公差圆度形状公差 圆柱度形状公差平行度位置公差 位置度位置公差平面度形状公差 面轮廓度形状公差或位置公差圆跳动位置公差 全跳动位置公差直线度形状公差 解:见表2.2。 序号公差带形状序号公差带形状 1 两平行直线 6 两平行平面 2 两等距曲线7 两等距曲面 3 两同心圆8 一个四棱柱 4 一个圆9 一个圆柱 5 一个球10 两同轴圆柱 解: 1)φ60f7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值为0。05mm。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mm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2)整个零件的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是0。01mm。整个零件的左端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3)φ36h6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1mm。 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0。01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4)φ36h6圆柱表面任一正截面的圆的圆度公差为0。01mm,在垂直于φ 36h6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实际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1mm的两同 心圆之间。 4-4 按下列要求在图2.2上标出形状公差代号。 (1)Φ50圆柱面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2mm。 (2)Φ30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5mm。 (3)整个零件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0.04 mm的圆柱面内。 解:按要求在图2.1上标出形状公差代号 图2.1 4-5 将下列技术要求用代号表注在图2.5上。 (1)Φ20d7圆柱面任一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5mm。(或Φ20d7圆 柱面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值0.05mm的两 平行直线之间。) (2)被测Φ40m7轴线相对于Φ20d7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1 mm。(或Φ40m7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1mm,且与Φ 20d7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 (3)被测度10H6槽的两平行平面中任一平面对另一平面的平行度 公差为0.015mm(或宽10H6槽两平行平面中任一平面必须 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5mm,且平行另一平面的两平行平面 之间)。 (4)10H6槽的中心平面对Φ40m7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1 mm。(或10H6槽的中心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1mm,且直对通过Φ40m7轴线的辅助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 面之间。) (5)Φ20d7圆柱面的轴线对Φ40m7圆柱右肩面的垂直度公差为Φ 0.02mm。(或Φ20d7圆柱面轴线必须位直径为公差值0.02mm,且 垂直于Φ40m7圆柱右肩面的圆柱右肩面的圆柱面内。) 解:见图2.2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GB 1958 —80 本标准的检测对象是形状和位置误差(简称形位误差) 1、形位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本标准涉及的形位误差共有十四个项目,见表1。 表 1 2、测量形位误差时,表面光洁度、划痕、擦伤以及塌边等其它外观缺陷,应排除在外。 3、评定形位误差时,用测得要素作为实际要素。

测量截面的布置、测量点的数目及其布置方法,应根据被测要素的结构特征、功能要求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决定。 4、本标准规定五种检测原则见表2。 表 2 量值由间接法获得 测量直角坐标值 两点法测量圆度特征参数

用综合量规检验同轴度误差 根据各检测原则对各项目拟定的检测方案见附录。 5、测量形位误差时的标准条件; (1)标准温度为20℃; (2)标准测量力为零。 由于偏离标准条件而引起较大测量误差时,应进行测量误差估算。 6、测量精度是衡量所采用检测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选择检测方案时,应对该方案作测量精度估计。测量精度用测量总误差来表示。测量总误差是形位误差的测得值与真值之差。 注:测量总误差是指下列三方面误差的综合结果,即: ①以测得要素作为实际要素引起的误差(如布点引起的误差等)。 ②测量设备、测量温度、测量力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③采用近似方法评定时引起的误差。 7、极限测量总误差允许占给定公差值的10%~33%。 注:各公差等级允许的极限测量总误差建议按下表确定:

二、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8、形状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1)对于中心要素(轴线、中心线、中心面等),其理想要素位于被测实际要素之中,如图1所示的理想轴线L1。 图 1 (2)对于轮廓要素(线、面轮廓度除外),其理想要素位于实体之外且与被测实际要素相接触,如图2所示的理想直线A1—B1和图3所示的理想圆C1。 图 2 图3 9、最小条件: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图1~图3) (1)形状误差值用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2)最小区域是指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φf的包容区域,如图1~图3所示。 (3)各误差项目最小区域的形状分别和各自的公差带形状一致,但宽度(或直径)由被测实际要素本身决定。 10、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近似方法来评定形状误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测 (1)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测 思考题 4-1 什么是理想要素、实际要素、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4-2 什么是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4-3 GB/T118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规定的形位公差特征项目有哪些?它们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4-4 何谓形状公差?何谓位置公差? 4-5 形位公差框格指引线的箭头如何指向被测轮廓要素?如何指向被测中心要素? 4-6 由几个同类要素构成的被测公共轴线、被测公共平面的形位公差如何标注? 4-7 被测要素的基准在图样上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26个英文大写字母中哪9个字母不得采用? 4-8 对于基准要素应标注基准符号,基准符号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基准符号的粗短横线如何置放于基准轮廓要素?如何置放于基准中心要素? 4-9 形位公有效期带具有哪些特性?其形状取决于哪些因素? 4-10 什么形状的形位公差带的公差数值前面应加符号“ ”?什么形状的形位公差带的公差数值前面应加符号“ ”?哪些表位公差带的方位可以浮动?哪些形位公差带的方位不允许浮动。 4-11 确定形位公差值时,同一被测要素的定位公差值、定向公差值与形状公差值间应保持何种关系。 4-12 按照直线度公差的不同标注形式,直线度公差带有哪三种不同的形状。 4-13 说明基准的含义,何谓单一基准、公共基准、三基面体系?在形位公差框格中如何表示它们? 4-14 轮廓度公差带分为无基准要求和有基准要求两种,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4-15 比较下列每两种形位公差带的异同? (1)圆度公差带与径向圆跳动公差带; (2)圆柱度公差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

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与答案

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答案页码顺序 4-1 在表2.1中填写出形位公差各项目的符号,并注明该项目是属于形状公差还 是属于位置公差。 解:见表2.1 (符号略) 4-2 解:见表2.2。 4-3.。 解: 1)φ60f7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值为0。05mm。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mm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2)整个零件的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是0。01mm。整个零件的左端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3)φ36h6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1mm。

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0。01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4)φ36h6圆柱表面任一正截面的圆的圆度公差为0。01mm,在垂直于φ 36h6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实际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1mm的两同心圆之间。 4-4 按下列要求在图2.2上标出形状公差代号。 (1)Φ50圆柱面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2mm。(2)Φ30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5mm。 (3)整个零件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0.04 mm的圆柱面内。 解:按要求在图2.1上标出形状公差代号 4-5 将下列技术要求用代号表注在图2.5上。 图2.1

(1)Φ20d7圆柱面任一素线的直线度公差为0.05mm。(或Φ20d 7圆 柱面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值0.05mm的两 平行直线之间。) (2)被测Φ40m7轴线相对于Φ20d7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 1mm。(或Φ40m7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1mm,且 与Φ20d7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 (3)被测度10H6槽的两平行平面中任一平面对另一平面的平行度 公差为0.015mm(或宽10H6槽两平行平面中任一平面必须 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15mm,且平行另一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4)10H6槽的中心平面对Φ40m7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1

形状公差1习题库_第四章_形状与位置公差

第四章形状与位置公差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 y ) 2. 基准要素是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和位置的要素。( y ) 3. 基准要素为中心要素时,基准符号应该与该要素的轮廓要素尺寸线错开。( n ) 4. 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n ) 5. 端面全跳动公差和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的作用完全一致。(y ) 6. 径向全跳动公差可以综合控制圆柱度和同轴度误差。( y ) 7. 最大实体状态就是尺寸最大时的状态。( n ). 8. 独立原则是指零件无形位误差。( n) 9. 最大实体要求之下关联要素的形位公差不能为零。( n ) 10. 建立基准的基本原则是基准应符合最小条件。(n ) 11. 理想要素与实际要素相接触即可符合最小条件。(n ) 12. 某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5mm,那么这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一定不大于0.0 5mm。( y ) 13. 某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0.03 mm,那么该圆柱面对基准轴线的径向全跳动公差不小于0.03mm。(n ) 14. 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时,形状公差值应大于位置公差值。(n) 15. 对称度的被测中心要素和基准中心要素都应视为同一中心要素。(n) 16. 某实际要素存在形状误差,则一定存在位置误差。(y) 17. 图样标注中Φ20+0.021 0mm孔,如果没有标注其圆度公差,那么它的圆度 误差值可任意确定。(y ) 18. 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y ) 19. 线轮廓度公差带是指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 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y) 20. 零件图样上规定Φd实际轴线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02mm。这表明 只要Φd实际轴线上各点分别相对于ΦD基准轴线的距离不超过0.02 mm,就能满足同轴度要求。(n ) 二.单项选择题: 1. 作用尺寸是由_____而形成的一个理想圆柱的尺寸。 A、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综合影响B、极限尺寸和形状误差综合影响 C、极限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影响D、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综合影响 2. 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应当符合_____。 A、公差原则B、包容原则C、最小条件D、相关原则 3. 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0.05mm,则其_____误差一定不大于 0.005mm。 A、平行度B、位置度C、对称度 D、直线度E、垂直度 4. 同轴度公差属于_____。 A、形状公差B、定位公差C、定向公差D、跳动公差 5. _____公差的公差带形状是唯一的。 A、直线度B、同轴度C、垂直度D、平行度

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

形状和位置公差习题课 一、基本内容: 1、形位公差的标注:被测要素、公差框格、指引线(垂直于框格引出, 指向公差带宽度方向)、基准(分清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字母放正, 单一基准和组合基准) 2、公差带的特点(四要素)大小、方向、形状、位置 3、公差原则 基本概念 作用尺寸:单一要素的作用尺寸简称作用尺寸MS。是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的综合结果。 作用尺寸:Dms=Da—误差 dms=da+误差 最大、最小实体状态和实效状态: (1)最大和最小实体状态 MMC:含有材料量最多的状态。孔为最小极限尺寸;轴为最大极限尺寸。LMC:含有材料量最小的状态。孔为最大极限尺寸;轴为最小极限尺寸。 MMS=Dmin;dmax LMS=Dmax;dmin (2)最大实体实效状态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是指实际尺寸达到最大实体尺寸且形位误差达到给定形位公差值时的极限状态。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在实效状态时的边界尺寸。 A)单一要素的实效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与形状公差的代数和。 对于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h=最小极限尺寸—形状公差 对于轴: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s=最大极限尺寸+形状公差 B)关联要素的实效尺寸是最大实体尺与位置公差的代数和。 对于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h=最小极限尺寸—位置公差 对于轴: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s=最大极限尺寸+ 位置公差 理想边界 理想边界是设计时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边界。 (1)最大实体边界(MMC边界) 当理想边界的尺寸等于最大实体尺寸时,该理想边界称为最大实体边界。(2)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C边界)

当理想边界尺寸等于实效尺寸时,该理想边界称为实效边界。 包容原则(遵守MMC边界)○E (1)定义:要求被测实际要素的任意一点,都必须在具有理想形状的包容面内,该理想形状的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即当被测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处处加工到最大实体尺寸时,形位误差为零,具有理想形状。 (2)包容原则的特点 A、要素的作用尺寸不得超越最大实体尺寸MMS。 B、实际尺寸不得超越最小实体尺寸LMS 。 按包容原则要求,图样上只给出尺寸公差,但这种公差具有双重职能,即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实际尺寸变动量和形状误差的职能。形状误差占尺寸公差的百分比小一些,则允许实际尺寸的变动范围大一些。若实际尺寸处处皆为MMS,则形状误差必须是零,即被测要素应为理想形状。因此,采用包容原则时的尺寸公差,总是一部分被实际尺寸占用,余下部分可被形状误差占用。 最大实体要求(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定义:是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偏离最大实体状态,而形状、定向、定位公差获得补偿的一种公差原则。 特点:*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要求被测要素的作用尺寸不得超越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实际尺寸不得超越极限尺寸。 *公差框格中形位公差值后加注符号○M。 二、练习 1.改正图2-7中各项形位公差标注上的错误(不得改变形位公差项目)。

形状与位置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机械零件测量与检验》 零件形状与位置误差的测量与检验——电子教案 数控技术专业 名师课堂资源开发小组 2016年2月 子任务2:零件形状与位置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请对芯轴的形状公差进行检测。如图11-1 图11-1 凸模 一、 零件形位公差的分析 图10-1为芯轴,从零件图样上来瞧,只有一个形状与位置公差即0 0.025-35 圆柱体的轴线必须 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1的圆柱面内。 几何公差的相关专业术语及知识点 1、几何公差国家标准 几何公差以往称为形位公差,属于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国家标准包括: 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 形状与位置、方向、位置与跳动公差标注。其规定了对工件形状与位置、方向、位置与跳动公差的基本要求与标注的方法。该标准代替原国标GB/T 1182-1996,同时对有关术语作了修改,如以“导出要素”取代“中心要素”,以“组成要素”取代“轮廓要素”,以“提取要素”取代“测得要素”等。 GB/T 192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形状与位置与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本标准规定了形状与位置误差与位置误差的检测原则、检测条件、评定方法及检测方案。本标准适用于14项形位误差的检测。该标准代替原国标GB/T 1928-1980,同时对有关概念作了相应的修改,如以“被测提取要素”取代“被测实际要素”、以“拟合要素”取代“理想要素”、以“提取中心线”取代“实际轴线”、以“提取中心面”取代“实际中心面”。在计量方面,将“读数”改为“示值”、“极限测量总误差”与“测量精度”改为“测量不确定度”。

2、GB/T 4249-2009公差原则 GB/T 4249-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公差原则。本标准规定了确定尺寸(线性尺寸与角度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技术制图与有关文件中所标注的尺寸、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以确定零件要素的大小、形状与位置、方向与位置特征。 GB/T 1184-1996 形状与位置与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本标准主要适用于用去除材料方法形成的要素,也可用于其她方法形成的要素,但使用时应确定本部门的制造精度就是否就是在本标准规定的未注公差值之内。 GB/T 1667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与可逆要求。本标准规定了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与可逆要求的术语与定义、基本规定、图样表示方法及应用示例。本标准适用于工件尺寸与几何公差需彼此相关以满足其特殊功能要求的情况,例如满足零件可装配性(最大实体要求)、保证最小壁厚(最小实体要求),但最大实体要求与最小实体要求也适用于其她功能要求。 3、几何公差的标注 1)几何公差的几何特征、符号与附加符号 几何公差包括形状与位置公差、方向公差、位置公差与跳动公差。 2)公差框格的标注 3)线轮廓公差带的定义、标注与解释(见GB/T 1182-2008 表3 P17) 二、 选用计量器具 根据零件几何公差要求,可选择以下量具进行测量: 相关技术测量知识 1、计量器具选用 1)线线轮廓度检测(见GB/T 1958-2004 表A6、5 P33-34) 测量方法一如图11-2:轮廓样板模拟对理想轮廓曲线,与实际轮廓进行比较的测量; 如图11-2a 所示,将轮廓样板按规定的方向放置在被测零件上,根据光隙法估读 间隙的大小,取最大间隙作为零件的线轮廓度误差。 图11-2a 轮廓样板 零件名称 序号 检测项目 量具类别 量具名称 数量 备注 凸模 1 量仪+量表(样板) 平板+固定与可调支架,杠杆百分表,投影仪 1套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答案)

第4章形位公差 1.属于形状公差的有AB。 A.圆柱度。 B.平面度。 C.同轴度。 D.圆跳动。 E.平行度。 2.属于位置公差的有ACD。 A.平行度。 B.平面度。 C.端面全跳动。 D.倾斜度。 E.圆度。 3.圆柱度公差可以同时控制AB。 A.圆度。 B.素线直线度。 C.径向全跳动。 D.同轴度。 E.轴线对端面的垂直度。 4.下列论述正确的有ABC。 A.给定方向上的线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B.空间中,点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SΦ”。 C.任意方向上线倾斜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D.标注斜向圆跳动时,指引线箭头应与轴线垂直。 E.标注圆锥面的圆度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圆锥轮廓面的垂直方向。5.对于径向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BC。 A.属于形状公差。 B.属于位置公差。 C.属于跳动公差。 D.与同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 E.当径向全跳动误差不超差时,圆柱度误差肯定也不超差。 6.形位公差带形状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有BD。A.同轴度。 B.径向全跳动。 C.任意方向直线度。 D.圆柱度。 E.任意方向垂直度。 7.形位公差带形状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区域的有CDE。 A.径向全跳动。 B.端面全跳动。 C.同轴度。 D.任意方向线位置度。 E.任意方向线对线的平行度。 8.形位公差带形状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内区域的有ACE。

A.平面度。 B.任意方向的线的直线度。 C.给定一个方向的线的倾斜度。 D.任意方向的线的位置度。 E.面对面的平行度。 9.对于端面全跳动公差,下列论述正确的有BCE。 A.属于形状公差。 B.属于位置公差。 C.属于跳动公差。 D.与平行度控制效果相同。 E.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形状相同。 10.下列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有BD。 A.轴线对轴线的平行度与面对面的平行度。 B.径向圆跳动与圆度。 C.同轴度与径向全跳动。 D.轴线对面的垂直度与轴线对面的倾斜度。 E.轴线的直线度与导轨的直线度 mm○E则ADE。 11.某轴Φ10 0 -0.015 A.被测要素遵守MMC边界。 B.被测要素遵守MMVC边界。 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10 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 mm。 D.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9.985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 mm。 E.局部实际尺寸应大于等于最小实体尺寸。 12.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时BCD。 A.位置公差值的框格内标注符号○E。 B.位置公差值的框格内标注符号Φ0○M。 C.实际被测要素处于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形位误差为零。 D.被测要素遵守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等于最大实体边界。 E.被测要素遵守的是最小实体实效边界。 13.下列论述正确的有BC。 A.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 max一形位公差。 B.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一形位公差. C.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 max十形位公差。 D.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实际尺寸十形位误差. E.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 14.某孔Φ10 +0.015 mm○E则AD。 A.被测要素遵守MMC边界。 B.被测要素遵守MMVC边界。 C.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10 mm时,允许形状误差最大可达0.015mm。 D.当被测要素尺寸为Φ10.01 mm时,允许形状误差可达0.01 mm 。 E.局部实际尺寸应大于或等于最小实体尺 15.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相同点是公差带形状相同,不同点是前者公差带轴线位置浮动而后者轴线的位置是固定的。 16.在形状公差中,当被测要素是一空间直线,若给定一个方向时,其公差带是距离

几种典型形状、位置误差的检测

几种典型形状、位置误差的检测 梁克华 摘要:本文分析了机械图纸的技术要求标注,给出了工程常见的典型形状、位置误差的检测方法,应用典型检测方法节约了设备成本,简化了测量工艺。 关键词:形状误差;位置误差;检测。 形状、位置公差是机械制图重要的技术要求,是图纸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其通过对形状、位置误差的限制,达到生产合格产品的目的。现仅对生产或实训中,一些典型形状、位置误差的测量,作一下介绍。 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直线度误差常利用刀口尺通过光隙法测量。光隙法是凭借人眼观察通过实际间隙的可见光隙量多少,来判断误差大小的一种测量方法。 测量时,将刀口尺置于被测表面上并使刀口尺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转动刀口尺使其位置符合最小条件,然后观察刀口尺与被测线之间的最大光隙,此时的最大光隙即为直线度误差,见图1所示。 图1 刀口尺测量直线度示意图 当光隙值较大时,可用塞尺测出其值;当光隙值较小时,可通过标准光隙比较来估读光隙值大小。若间隙大于0.0025mm,则透光颜色为白光;间隙为 0.001~0.002mm时,透光颜色为红光;间隙为0.001mm左右时,透光颜色为蓝光;

刀口尺与被测线间隙小于0.001mm时,透光颜色为紫光;刀口尺与被测线间隙小于0.0005mm时,则不透光,由此可以判断被测表面的直线度误差。 二、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平面度误差常用平板研点法测量,适合小尺寸较精密的平面。生产上,常用平板在均匀涂以红丹油的被检验面上拖研,研点分布均匀,每刮方接触点达到规定数值时为合格,见图2。该种方法测量导轨直线度也很常用,通常用精度等级与被检验导轨精度要求相适应的平尺,在涂有均匀薄层红丹油的被检验导轨上拖研,接触点达到规定数值时为合格,见图3。 图2 研点法测量平面度误差示意图 图3 研点法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示意图 三、圆度和圆柱度误差的测量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测_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测 思考题 4-1 什么是理想要素、实际要素、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4-2 什么是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4-3 GB/T118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规定的形位公差特征项目有哪些?它们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4-4 何谓形状公差?何谓位置公差? 4-5 形位公差框格指引线的箭头如何指向被测轮廓要素?如何指向被测中心要素? 4-6 由几个同类要素构成的被测公共轴线、被测公共平面的形位公差如何标注? 4-7 被测要素的基准在图样上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26个英文大写字母中哪9个字母不得采用? 4-8 对于基准要素应标注基准符号,基准符号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基准符号的粗短横线如何置放于基准轮廓要素?如何置放于基准中心要素? 4-9 形位公有效期带具有哪些特性?其形状取决于哪些因素? 4-10 什么形状的形位公差带的公差数值前面应加符号“ ”?什么形状的形位公差带的公差数值前面应加符号“ ”?哪些表位公差带的方位可以浮动?哪些形位公差带的方位不允许浮动。 4-11 确定形位公差值时,同一被测要素的定位公差值、定向公差值与形状公差值间应保持何种关系。 4-12 按照直线度公差的不同标注形式,直线度公差带有哪三种不同的形状。 4-13 说明基准的含义,何谓单一基准、公共基准、三基面体系?在形位公差框格中如何表示它们? 4-14 轮廓度公差带分为无基准要求和有基准要求两种,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4-15 比较下列每两种形位公差带的异同? (1)圆度公差带与径向圆跳动公差带; (2)圆柱度公差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第三讲,2学时) ※※※※※※※※※※※※※※※※※※※※※※※※※※※※※※※※※※※※※※※主要内容:跳动公差与公差带特点;典型的跳动公差带的定义、特征及其标注。公差原则(有关术语及定义,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和最大实体要求);形位公差的标注。 重点内容:跳动公差带的定义、特征及其标注;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和最大实体要求的涵义及应用;形位公差的标注。 难点: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和最大实体要求的涵义及应用。 教学方法:1. 设计课堂提问,掌握学生理解情况。 2.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进行手段。 课外作业:习题4-4、4-5、4-10、4-12、4-13、4-15、4-16 ※※※※※※※※※※※※※※※※※※※※※※※※※※※※※※※※※※※※※※※具体内容的详细教案如下:(加黑字表示板书内容或应有板书的地方) 注:首先对上次课的主要内容用2分钟进行小结,然后讲跳动公差与公差带。 四、跳动公差与公差带 跳动公差——跳动—— 结合测量说明什么是跳动公差和跳动。 注:要说明跳动公差的被测要素为圆柱面、端平面和圆锥面等轮廓要素,基准要素为轴线。 跳动公差根据测量区域的不同,可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1)圆跳动 (1)径向圆跳动(2)端面圆跳动(3)斜向圆跳动 注:1.结合下图(见黑板)讲解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以及斜向圆跳动的定义、测量方法、公差带,要说明公差带的两个同心圆的圆心在基准轴线上! 2.可设置课堂问题:公差带与圆度公差的区别?说明什么?圆度:形状公差,位置浮动;跳动:位置公差,位置固定) 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斜向圆跳动 注意:标注斜向圆跳动,指引线的箭头方向一般垂直于被测要素,注意与圆度公差标注的区别!(注:设置课堂问题:为什么要这样?也是作业中易错的地方) 2)全跳动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误差的测量(精)

第8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误差的测量 第一节概述 一、形位误差与形位公差 1、误差—实际几何要素相对于理论几何要素的偏差即几何要素的误差。它包括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波度和粗糙度等。如图24-1所示,外圆中心 O相对内孔中心O的偏离e为位置误差; 1 外圆柱母线的变动量Δ为该直线的形状误差。 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简称为形位误差。 2、形位公差—为了限制形位误差而设置的。 形位公差研究对象为零件上的几何要素(点、线、面),研究问题即为零件几何要素本身的形状精度和有关要素之间的位置精度问题。 二、形位公差标准 《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共四个文件,规定了14个形状和位置的公差项目,如表24—1所示项目名称、符号。还规定了标注方法、形状和位置误差的评定方法、检测方法、各项公差值的表格等。 三、形位公差的标注: 采用框格代号标注:包括项目符号、框格和指引线、数值和其它有关符号、基准符号。 1.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采用框格标注,用带箭头的指引线指向被测要素,指引线引出端必须与框格垂直,箭头指向公差带的直径或宽度方向。公差框格分成两格或多格,

左起第一格填写公差符号,第二格填写公差值及有关符号,从第三格起按基准顺序填写基准字母。如图24—2所示。 A:区分被测要素是轮廓要素还是中心要素。 当被测要素是轮廓要素是,箭头指在可见轮廓线上或其引出线上,如图24-3a;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如图24-3b;当被测要素为单一的中心要素或多要素的组合,如公共轴线、公共平面,则箭头可直接指在中心要素上,如图24-3c。 B:区分公差带的箭头指向是公差带宽度方向还是直径方向。 图24-3a、c指引线的箭头指向公差带的宽度方向,形位公差值框格中只标注出数值;而图24-3b指引线的箭头指向公差带的直径方向,形位公差框格中,在数值前加注“ ”。 2.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 对于有方向或位置要求的要素,在图样上必须用基准符号或基准代号表示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之间的关系。图24-4a是基准符号注法;图24-4b是基准代号注法。 第二节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一、形位公差带的特点 形位公差带是限制实际要素变动区域的,具有一定的大小(与尺寸公差带相同),还有一定的形状、方向和位置要求。具体类型如图24—5所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