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护理论文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护理论文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护理论文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护理论文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21例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尽早恢复患肢关节功能。方法:对21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在临床使用外固定支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及处理。结果:有效防治骨折早期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结论: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护理,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3-0230-02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时利用生物学原理达到骨折端复位与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一项治疗技术,它是内外固定结合的固定方法,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21例,获得满意效果,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0-58岁,平均39岁。骨折原因:车祸致伤12例,重物砸伤3例,高空坠落1例,其他伤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12例。

1.2 手术方法:21例患者均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骨折均行急诊手术,经过认真护理,密切观察外固定支架和患肢情况,正确搬动肢体并进行功能锻炼,本组病例无并发症发生。

2 术前护理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患者的护理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09-26T15:26:22.73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姚敏[导读] 本组病例术后患肢远端血供良好,感觉运动功能正常,无血管及神经损伤。 姚敏 【摘要】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是利用生物学原理达到骨折端复位与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一项治疗技术,它既非内固定,也不是外固定,实际上是一种两者兼而有之的固定方法。【关键词】外固定支架;骨折;护理Outside steady rest treatment bone fracture patient's nursing Yao Min 【Abstract】Outside the steady rest treatment bone fracture is achieves the bone fracture end replacement using the biology principle and fixed, the promotion bone fracture cicatrization and the function restore a treatment technology, it already non-in fixed, is also not outside fixed, in fact is the fixed method which one kind of both have both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Outside steady rest; Bone fracture;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136.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37-01 我院2006-2009年共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患者25例,疗效满意,现将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29岁~48岁,平均年龄32岁。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患者因创伤导致骨折后,常常感到恐惧和紧张,且大多数患者对外固定支架的结构及性质不了解,从而对其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我们在安慰、鼓励患者的同时,向其说明应用该固定支架后能早期进行伤肢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缩短骨愈合时间,而且可避免常规内固定手术痊愈后,取内固定物的痛苦。并且将手术成功的病例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以此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术区皮肤准备:骨折部位上、下超过关节,注意备皮时不能剃伤皮肤,以保持术野皮肤的洁净。 2.2术后护理 2.2.1保持外固定支架位置正确:定时检查支架的牢固性及功能性,注意锁钮是否松动,支架接连处有无变形,保持其稳定牢靠,以免由于固定松动而导致骨折再移位,影响骨折愈合。 2.2.2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及功能情况: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可因穿针不当,损伤肢体的主要血管及神经。因此在术后24 h内要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以及动脉搏动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妥善处理。本组病例术后患肢远端血供良好,感觉运动功能正常,无血管及神经损伤。 2.2.3严格预防针道感染:针道感染是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中常见的并发症。必须十分重视,严重的感染将被迫拔针而终止应用此方法治疗,故要重视针孔护理。术后早期针道护理,针道周围用敷料轻轻遮挡,以防污物流入。若填塞过紧,分泌物排泄不畅,反易感染。针道后期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75%酒精滴注钉眼2次/d,并用消毒纱布覆盖(切忌用碘制剂清洁,因为碘会腐蚀金属)。同时密切观察针孔有无红、肿、分泌物及发热等,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加强局部换药。同时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2.2.4功能锻炼:骨折外固定的优点是固定牢固,患者可以早期负重加强功能锻炼,但由于患者心理惧怕和对疼痛的敏感,往往不愿早期负重及功能锻炼,结果致骨折延迟愈合,肢体关节僵硬或强直,因此应耐心说服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克服疼痛的干扰,加强主动肌肉收缩的训练。同时向患者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关节粘连、肌肉挛缩等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渐加强,术后2天可做肌肉及关节的被动运动,动作要轻柔,3~5天后进行主动运动,以肢体关节的伸屈为主,活动强度以伤口疼痛能够耐受为宜,下肢骨骨折病人,术后一月X线片与术后第一次X线片比较若骨痂生长,固定可靠,同时耐受疼痛可扶双拐下地行走;8~12周后X线片示骨折处有连续骨痂生长,且塑形良好,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则可拆除外固定支架。 3讨论 外固定支架具有设计合理,选材考究,术后允许再调整等特点。固定角度的可调性是骨外固定的优点。通过外固定支架的可改变角度,实施了早期的牢固固定和后期的弹性固定。术后不需其它外固定保护,早期即可进行伤肢的功能锻炼,使关节功能活动及骨折愈合同步进行。使骨折端获得间断性生理应力作用,以促进局部血循环,激发骨折端新生骨细胞生长,减少骨折并发症。作者单位:556000贵州省凯里市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就是根据治疗要求,通过穿插在骨上得钢针与体外装置得连接达到骨折固定、加压、牵伸等作用。为骨折愈合、骨形态改建与骨延长创造生物力学环境,达到治疗目得。这一过程得技术关键就是如何使骨外固定器提供得结构力学条件,满足治疗所需得生物力学环境。 一、骨外固定支架类型 按几何学形状习惯地将骨外固定支架分为:单边式、双边式、四边式、三角式、半环式、全环式六种构型(见见图1);又视穿针平面得多少分为单平面与多平面、 图1骨外固定支架几何学分类 二、骨外固定支架得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得随机性较大。下述内容有些就是公认得适应症,有些就是相对适应症、适应症也可因技术熟练程度、设备条件、病人对治疗方法得观念等因素影响而有很大差别。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1、四肢开放性骨折特别就是有广泛软组织伤、伤口污染严重及难以彻底清创得开放性骨折。 2。感染性骨折:远离病灶处穿针固定,提供稳定固定,利于创口换药。 3、多发伤骨折,骨外固定支架能为骨折伤肢迅速提供保护,既防止因延期骨折治疗造成得并发症,又便于威胁生命脏器伤得处理。 4、某些闭合性骨折:因骨折粉碎严重难以用其它方法稳定骨折端得骨干得骨折;近关节端粉碎性骨折,某些关节骨折与脱位、 5。需多次搬动(输送)与分期处理得战伤与某种批量伤员得骨折。 6。烧伤合并骨折,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不但便于创伤面处理,将伤肢架空还可

防止植皮区受压、 7、开放性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支架可给予较好得固定,并能控制失血与疼痛、 8、断肢再植术及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需修复或重建,以及需用交腿皮瓣、肌皮瓣、游离带血管蒂股皮瓣移植等修复性手术、 9。因种种原因不能手术治疗得不稳定骨折。 10。作为非坚强内固定得补充。 (二)禁忌症 1、伤肢有广泛得皮肤病; 2、因年龄及其它因素不能配合术后管理者。 三、骨外固定支架基本操作技术 (一)麻醉 上肢用臂丛神经阻滞,下肢用硬膜外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亦可酌情选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二)体位 上肢:仰卧、屈肘、前臂置于胸前。 下肢:仰卧、屈髋、外展、屈膝并将踝关节置90度背伸位。 (三)操作步骤 外固定支架得具体操作顺序就是一个复位、穿针与固定得交替。 【操作过程】 即先将骨折初步复位(纠正旋转、重叠畸形),后穿骨折线远处得钢针并初步固定,然后再使骨折进一步复位并穿近骨折线处得钢针,最后将骨折复位满意后再进行整体固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直接穿针固定,待情况允许时再行复位,调整后重新固定。 【骨折复位】 骨折复位就是骨折治疗得关键环节,骨折复位就是否满意,直接影响骨折愈合得质量。骨折复位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闭合复位或直视下复位。也可凭体表标志复位后再根据X线片进行调整、具体复位方法如下: 1。直视下复位:对骨折端已外露得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可在直视下复位。闭合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时,也可作3~5cm小切口后在直视下复位、穿针、固定。??2。闭合复位方法:先使骨折大致复位后按顺序操作,可利用近骨折线处得钢针,应用提、扳等方法协助骨折进一步复位,直至满意后再固定。亦可凭体表或骨性标志大致复位固定后,根据X线透视对小得移位或成角作适当得调整。对骨折复位得要求,原则上就是解剖复位,但严重粉碎性骨折,常不易恢复原来得解剖学形态,此时应使骨折块之间有较好得接触,并保持良好得力线要求。 【穿针】 穿针就是骨外固定得主要操作技术,穿针技术得好坏,不仅影响骨折固定得牢稳性,而且关系到合并症发生率得高低。因此穿针时应严格以下操作技术: 1.避免副损伤:充分了解穿针部位得解剖,避免刺伤主要血管与神经。 2、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穿针须在感染病灶区外2~3cm、 3.严格无创技术:穿半针与粗直径全针时,钢针得进、出口用尖刀作0。5~1cm得皮肤切口;穿半针时用止血钳将肌肉分离后放置套管再钻孔、钻孔或直接穿针时不要用高速动力钻,穿好钢针后,应活动关节检查钢针处皮肤有无张力,有张力时应切开减张并缝合、 4.正确选择穿针位置与角度:钢针尽可能少或不穿越肌肉,或者选在肌间隙穿针:单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之间得距离不少于6cm。多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之

胫腓骨骨折手术护理常规

胫腓骨骨折手术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要消除手术前病人焦虑、恐惧得心理,及时发观病人得所需并加以解决,鼓励其达到心理平衡。 2、饮食护理 :术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适当得食鱼类、肉类、海产品及新鲜蔬菜水果。 3、疼痛护理 : 评估患者得身体耐受情况,疼痛分值≥3分时通知医师给予镇痛处理,例如,给予合适体位,运用针灸或止痛药。 4、体位 :抬高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保持外固定松紧适度,防止因肢体肿胀使外固定过紧,造成压迫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5、石膏固定得护理 : 密切观察患肢得疼痛程度,有无麻木感,石膏固定24小时内要经常检查足趾得背伸与跖屈情况,以判断腓总神经就是否受压,只要怀疑神经受压,立即打开石膏减压。 6、小夹板固定得护理 :随时查瞧小夹板得松紧度及肢体就是有否麻木、疼痛等,严重局部压疮、肢体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7、冷敷: 创伤48小时内内常规冷敷。 8、术前常规准备: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制定功能锻炼计划与术前指导,并教会患者;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做好护理记录;

术前晚遵医嘱禁食禁水;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 【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由于胫腓骨骨折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就是开放性骨折延期愈合,给病人带来较重得思想负担,表现为悲观焦虑情绪,因多关心体贴病人,促进康复。 2、一般护理 : (1)、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与疼痛,促进伤口愈合。(2)、取髂骨植骨得病人,术后2天半卧位,放松髂肌减轻疼痛。(3)、采取单纯螺钉内固定与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后,仍需用长腿石膏外固定8—10周,老年人为了避免关节僵硬,术后四周左右改为短腿石膏或石膏夹板。 3、疼痛护理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医嘱对症止痛,减轻病人术后痛苦。 4、患肢观察: (1)、肢体应保持功能位置(抬高20—30°,保持外展中立位),观察肢体得感觉(麻木、疼痛、肿胀)、(运动背伸与折曲)、末梢循环(动脉搏动、末梢血管充盈、温度、颜色)情况,防止各关节过伸过屈。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有引流管者注意观察引流液得量、色等(引流液1小时内超过130ml关闭引流管通知医生处理,24小时低于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

.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是根据治疗要求,通过穿插在骨上的钢针和体外装置的连接达到骨折固定、加压、牵伸等作用。为骨折愈合、骨形态改建和骨延长创造生物力学环境,达到治疗目的。这一过程的技术关键是如何使骨外固定器提供的结构力学条件,满足治疗所需的生物力学环境。 一、骨外固定支架类型 按几何学形状习惯地将骨外固定支架分为:单边式、双边式、四边式、三角式、半环式、全环式六种构型(见见图1);又视穿针平面的多少分为单平面和多平面。 图1骨外固定支架几何学分类 二、骨外固定支架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的随机性较大。下述内容有些是公认的适应症,有些是相对适应症。适应症也可因技术熟练程度、设备条件、病人对治疗方法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有很大差别。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1.四肢开放性骨折特别是有广泛软组织伤、伤口污染严重及难以彻底清创的开放性骨折。 2.感染性骨折:远离病灶处穿针固定,提供稳定固定,利于创口换药。 3.多发伤骨折,骨外固定支架能为骨折伤肢迅速提供保护,既防止因延期骨折治疗造成的并发症,又便于威胁生命脏器伤的处理。 4.某些闭合性骨折:因骨折粉碎严重难以用其它方法稳定骨折端的骨干的骨折;近关节端粉碎性骨折,某些关节骨折与脱位。 5.需多次搬动(输送)和分期处理的战伤和某种批量伤员的骨折。 6.烧伤合并骨折,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不但便于创伤面处理,将伤肢架空还. . 可防止植皮区受压。 7.开放性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支架可给予较好的固定,并能控制失血与疼痛。

8.断肢再植术及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需修复或重建,以及需用交腿皮瓣、肌皮瓣、游离带血管蒂股皮瓣移植等修复性手术。 9.因种种原因不能手术治疗的不稳定骨折。 10.作为非坚强内固定的补充。 (二)禁忌症 1.伤肢有广泛的皮肤病; 2.因年龄及其它因素不能配合术后管理者。 三、骨外固定支架基本操作技术 (一)麻醉 上肢用臂丛神经阻滞,下肢用硬膜外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亦可酌情选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二)体位 上肢:仰卧、屈肘、前臂置于胸前。 下肢:仰卧、屈髋、外展、屈膝并将踝关节置90度背伸位。 (三)操作步骤 外固定支架的具体操作顺序是一个复位、穿针与固定的交替。 【操作过程】 即先将骨折初步复位(纠正旋转、重叠畸形),后穿骨折线远处的钢针并初步固定,然后再使骨折进一步复位并穿近骨折线处的钢针,最后将骨折复位满意后再进行整体固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直接穿针固定,待情况允许时再行复位,调整后重新固定。 【骨折复位】 骨折复位是骨折治疗的关键环节,骨折复位是否满意,直接影响骨折愈合的质量。骨折复位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闭合复位或直视下复位。也可凭体表标志复位后再根据X线片进行调整。具体复位方法如下: 1.直视下复位:对骨折端已外露的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可在直视下复位。闭合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时,也可作3~5cm小切口后在直视下复位、穿针、固定。 2.闭合复位方法:先使骨折大致复位后按顺序操作,可利用近骨折线处的钢针,应用提、扳等方法协助骨折进一步复位,直至满意后再固定。亦可凭体表或骨性标志大致复位固定后,根据X 线透视对小的移位或成角作适当的调整。对骨折复位的要求,原则上是解剖复位,但严重粉碎性骨折,常不易恢复原来的解剖学形态,此时应使骨折块之间有较好的接触,并保持良好的力线要求。 【穿针】 穿针是骨外固定的主要操作技术,穿针技术的好坏,不仅影响骨折固定的牢稳性,而且关系到合并症发生率的高低。因此穿针时应严格以下操作技术: 1.避免副损伤:充分了解穿针部位的解剖,避免刺伤主要血管与神经。 2.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穿针须在感染病灶区外2~3cm。 3.严格无创技术:穿半针和粗直径全针时,钢针的进、出口用尖刀作0.5~1cm的皮肤切口;穿半针时用止血钳将肌肉分离后放置套管再钻孔。钻孔或直接穿针时不要用高速动力钻,穿好钢针后,应活动关节检查钢针处皮肤有无张力,有张力时应切开减张并缝合。 4.正确选择穿针位置和角度:钢针尽可能少或不穿越肌肉,或者选在肌间隙穿针:单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之间的距离不少于6cm。多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 . 之间的距离也尽可能大些。钢针与骨折线或关节面的距离不少于2cm。多平面穿针时钢针的交叉

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

胫腓骨骨折时,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患肢短缩或成角畸形,有异常活动、骨擦音、纵轴叩击痛。易触及骨折端,如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则可出现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感觉运动障碍、足趾不能背屈、足下垂等。如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则出现患肢缺血性疼痈,呈进行性加重,皮肤肿胀明显,常起水泡,肌腹处明显压痛,肌肉被动牵拉痛,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触摸不清,肢体末端感觉减退甚至丧失,肌力减弱,如治疗不及时,则出现肢体挛缩畸形及神经干损伤之体征。 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小腿皮肤撕脱伤和其他合并伤病人。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时,应立即投入抢救,输血、输液、输氧等。 2.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警惕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及小腿骨筋膜间区综合征,发现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触及不清、肢端发凉,感觉迟钝、肿胀严重、皮肤颜色改变,应立即通知医乍,做出紧急处理。 3.患肢抬离,保持中立位,严禁外旋,为防止足跟压伤,可住踝部垫小软枕,以使足跟悬空。

4.患肢功能锻炼应尽早开始,防止膝、踝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同时,在外固定坚强牢固的情况下,早期下床,适当给骨折端以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出院指导 1.定期复查,发现患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异常,请及时就医。 2.继续按时服用接骨续筋药物,直至骨折愈合牢固。 3.扶拐下床活动患侧肢体全脚着地,防止摔倒,加强患肢膝踝关节伸屈锻炼,如有踝关节功能障碍可做踝部旋转,斜坡练步等功能锻炼,踝关节强硬者,可做踝关节的下蹲背伸和站立届膝背伸等。 4.保持心情愉快,劳逸适度。 5.加强营养,多食动物内脏如心、肝、肾、排骨汤以及新鲜瓜果蔬菜,以促进骨折愈合。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技术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是根据治疗要求, 通过穿插在骨上的钢针和体外装置的连接达到 骨折固定、加压、牵伸等作用。为骨折愈合、骨形态改建和骨延长创造生物力学环境,达到 治疗目 的。这一过程的技术关键是如何使骨外固定器提供的结构力学条件, 满足治疗所需的 生物力学环境。 一、骨外固定支架类型 按几何学形状习惯地将骨外固定支架分为: 单边式、双边式、四边式、三角式、半环式、 全环式六种构型(见见图 1);又视穿针平面的多少分为单平面和多平面。 单竝成 图 1 骨外固定支架几何学分类 二、骨外固定支架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的随机性较大。 下述内容有些是公认的适应症, 有些是相对适应 症。适应症也可因技术熟练程度、 设备条件、病人对治疗方法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有很大差 别。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1. 四肢开放性骨折特别是有广泛软组织伤、伤口污染严重及难以彻底清创的开放性骨 折。 2. 感染性骨折:远离病灶处穿针固定,提供稳定固定,利于创口换药。 3. 多发伤骨折,骨外固定支架能为骨折伤肢迅速提供保护, 既防止因延期骨折治疗造成 的并发症,又便于威胁生命脏器伤的处理。 4. 某些闭合性骨折:因骨折粉碎严重难以用其它方法稳定骨折端的骨干的骨折; 网辿真 丰环式 近关节 3W 边式 三 用式 沧环式

端粉碎性骨折,某些关节骨折与脱位。 5.需多次搬动(输送)和分期处理的战伤和某种批量伤员的骨折。 6.烧伤合并骨折,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不但便于创伤面处理,将伤肢架空还

可防止植皮区受压。 7. 开放性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支架可给予较好的固定,并能控制失血与疼痛。 8. 断肢再植术及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需修复或重建,以及需用交腿皮瓣、肌皮瓣、 游离带血 管蒂股皮瓣移植等修复性手术。 9. 因种种原因不能手术治疗的不稳定骨折。 10. 作为非坚强内固定的补充。 (二)禁忌症 1?伤肢有广泛的皮肤病; 2. 因年龄及其它因素不能配合术后管理者。 三、骨外固定支架基本操作技术 (一) 麻醉 上肢用臂丛神经阻滞,下肢用硬膜外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亦可酌情选用全身 麻 醉或局部麻 醉。 (二) 体位 上肢:仰卧、屈肘、前臂置于胸前。 下肢:仰卧、屈髋、外展、屈膝并将踝关节置 90 度背伸位。 (三) 操作步骤 外固定支架的具体操作顺序是一个复位、穿针与固定的交替。 【操作过程】 即先将骨折初步复位(纠正旋转、重叠畸形) ,后穿骨折线远处的钢针并初步固定, 然后再使骨折进一步复位并穿近骨折线处的钢针,最后将骨折复位满意后再进行整体固 定。在某些 特殊情况下也可直接穿针固定,待情况允许时再行复位,调整后重新固定。 【骨折复位】 骨折复位是骨折治疗的关键环节,骨折复位是否满意,直接影响骨折愈合的质量。 骨折复位可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闭合复位或直视下复位。也可凭体表标志复位后再根据 X 线片进行调整。具体复位方法如下: 1 ? 直视下复位:对骨折端已外露的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后可在直视下复位。闭合 骨折手法 复位失败时,也可作 3? 5cm 小切口后在直视下复位、穿针、固定。 2 ?闭合复位方法:先使骨折大致复位后按顺序操作,可利用近骨折线处的钢针,应 用提、扳 等方法协助骨折进一步复位,直至满意后再固定。亦可凭体表或骨性标志大致 复位固定后,根据 X 线透视对小的移位或成角作适当的调整。对骨折复位的要求,原则 上是解剖复位,但严重粉碎性骨 折,常不易恢复原来的解剖学形态,此时应使骨折块之 间有较好的接触,并保持良好的力线要求。 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之间的距离不少于 6cm= 多平面穿针时,一骨折段上钢针 之间的距离也尽可能 【穿针】 穿针是骨外固定的主要操作技术,穿针技术的好坏,不仅影响骨折固定的牢稳性, 合并症发生率的高低。因此穿针时应严格以下操作技术: 1 ? 避免副损伤:充分了解穿针部位的解剖,避免刺伤主要血管与神经。 2 .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穿针须在感染病灶区外 2? 3cm 。 3. 穿半针和粗直径全针时,钢针的进、出口用尖刀作 肤切口;穿半针时用止血钳将肌肉分离后放置套管再钻孔。钻孔或直接穿针时不要用 高速动力钻,穿好钢针后,应活动关节检查钢针处皮肤有无张力,有张力时应切开减张 4 ?正确选择穿针位置和角度:钢针尽可能少或不穿越肌肉,或者选在肌间隙 而且关系到 严格无创技术: 0.5? 1cm 的 皮 并缝合。 单平面

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做好耐心细致得解释工作,使病人对所要进行得手术有充分得认识,以消除顾虑与紧张情绪。 (2)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足背动脉搏动。 (3)完善术前准备。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至稳定。 (2)注意观察石膏内伤口渗血情况 (3)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颜色、感觉及运动情况。 2、使用外固定架治疗使用外固定架治疗,保持针眼处干燥,针眼处涂活力碘,l天2次。 3、功能锻炼伤后早期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及足趾得活动。外固定去除后,充分练习各关节活动,逐步下地行走。 (三)非手术治疗 1、患肢护理 (1)卧硬板床休息,患肢抬高、制动。 (2)保持石膏外固定稳定.未干前少搬动,防止褥疮与折断。 2、病情观察,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 (1)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皮肤颜色及感觉运动。 (2)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搏动减弱或消失,立即报告医生。 (3)如病人诉患肢剧烈疼痛应重视,并报告医生。 (四)功能锻炼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及踝关节、足趾运动。 (五)出院指导 (1)继续坚持功能锻炼。 (2)2~4周复查1次,不适随诊。 (3)石膏外固定8~12周,内固定半年后骨折达骨性愈合,方可考虑取出。 二、糖尿病护理常规

1、根据患者得身高、体重、工作强度准确计算进食量,安排合理得饮食,定 时定量、少量多餐,易饥饿者,可多加蔬菜粗纤维食物。 2、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从事适当得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慢跑等。 3、根据医嘱准确给予降糖药物,胰岛素应在每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并 注意轮换注射部位,以免引起局部脂肪硬化。 4、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患者如出现心慌、双手颤抖、 出冷汗、难忍得饥饿、头痛头昏、全身乏力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监测血 糖,并告之医生并及时进行处理。 5、观察患者口渴程度及进食量,若食欲突减、厌食,应注意有无酮症酸中毒 得发生,若出现呕吐、腹痛、脱水、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则提示酮症酸 中毒,应立即告之医生积极进行抢救。 6、注意口腔清洁,加强皮肤护理。经常检查足部、趾间,保持足部皮肤得清 洁干燥,选择舒适得鞋袜,防止足部烫伤、预防糖尿病足得发生。 7、做好疾病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糖尿病饮食、降糖药物得应用及尿糖、血糖 监测得方法,并随身携带糖尿病得卡片,以便随时就诊。 三、肋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闭合性单根单处肋骨骨折护理 1、预防肺部并发症 (1)鼓励病人咳嗽、咳痰、深呼吸,必要时予以协助。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休息与镇痛:适当卧床休息,骨折多能愈合。骨折早期可口服去痛片或双氯酚酸钠一粒塞肛镇痛。 3、饮食: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饮食,同时还需补充镁,维生素D,以促进骨折愈合。 (二)复合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护理 1、卧位与吸氧:立即平卧,予以4~6L/min吸氧。 2、病情得观察及处理:严密监测血压,呼吸、脉搏,特别就是呼吸、胸廓运动得情况,出现反常呼吸及时告之医生并积极进行抢救。 3、镇痛:骨折得早期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并指导病人在咳嗽时减轻疼痛得方法:双手扶住患处,减少胸壁震动。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试题(AB)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理论考试(A)科室姓名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1.:胫腓骨骨折中期属于哪个证型:A瘀血凝滞证 B肝肾不足证 C血瘀气滞证()2. :疼痛遵医嘱耳穴贴压可选用穴位: A 膝 B交感 C心 ()3. :关于肝肾不足证说法正确的是:A舌质淡,苔薄白B舌红或有瘀点,苔白 C 舌淡胖 ()4. :血瘀气滞证患者是伤后几周:A 1~2周B.2-3周 C.3-4周 ()5.:不属于评估疼痛范围:A是否有被动牵拉痛B诱因 C程度,性质 ()6. :肿胀患者需预防:A 组织坏死 B坠机性肺炎 C骨筋膜室综合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 :关于瘀血凝滞证说法正确的是:A伤处疼痛拒按B动则加剧C舌红或有瘀点,苔白 ()2. :疼痛患者遵医嘱耳穴贴压选用穴位:A 神门B、皮质下 C、皮质下 ()3. :功能活动障碍患者需注意:A 患肢末梢血运B感觉及肢体活动情况 C防止石膏支具压迫腓骨颈部 ()4. :血瘀气滞证可以吃什么食物:A 白萝卜B 红糖C、山楂 ()5. :瘀血凝滞证可以吃什么食物:A骨头汤、鸽子汤 B 鸽子汤C鸡汤 ()6. :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是: A皮肤张力增高,水泡 B肿胀加重 C肌肉发硬、不能触及足背动脉搏动 三. 判断题(每题3分) ( )1. 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或听音乐,以达到周身气血流通舒畅。 ( )2. 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及踝关节的屈伸锻炼,每日多次,每次10-15分钟 ( )3. 遵医嘱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及膝、踝关节主动活动 ( )4. 遵医嘱扶双拐不负重步行,逐步过渡到单拐逐渐负重 ( )5. .血瘀气滞证患者宜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品 ( )6. 功能活动障碍患者给予支具固定,抬高患肢并保持功能位 ( )7. 疼痛患者可中药外敷。 ( )8. 肝肾不足证是骨折后期,伤后大于4周 ( )9. 评估疼痛的程度、性质、原因、伴随症状,是否有被动牵拉痛,做好疼痛评分( )10. 密切观察有无肿胀进行性加重、皮肤张力增高,水泡、肌肉发硬、不能触及足背动脉搏动、肢体颜色发绀或苍白,应立即报告医师,作好切开减压术前准备。 ( )11. 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 ( )12. 改变体位时注意保护患肢 四.填空题(每空3分) 1. 胫腓骨骨折症状:、、。 2. 胫腓骨骨折证型:、、。

肱骨干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分析(一)

肱骨干骨折外固定支架治疗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肱骨干骨折;外固定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办法。方法通过对34例肱骨骨折患者应用骨外固定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闭合性骨折32例,单环横形、斜形或螺旋形骨折19例,粉碎性骨折13例,开放性骨折2例。结果31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20个月。28例6~8个月骨折顺利愈合,功能恢复满意,恢复原工作和正常生活。2例经二次手术植骨后6~9个月均骨性愈合,1例桡神经损伤患者于术后1~3个月恢复,肩、肘关节活动范围正常。结论通过术中准确无误的操作及术后科学细致的管理,手术疗效满意。 肱骨外科颈远端1cm以下至肱骨髁部上方2cm以上为肱骨干,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肱骨干骨折端的移位除与暴力方向及肢体重力有关外,更与肌肉的收缩直接有关。当骨折位于肱骨干上部、三角肌止点之上时,骨折近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的牵拉向前内移位,远端受三角肌牵拉向上外移位;肱骨干中部骨折,骨折处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收缩向外前移位,远端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收缩向上移位;肱骨干下部骨折,两端肌肉拉力基本平衡,移位方向取决于外力方向、肢体所处位置及重力等。我院应用骨外固定架治疗肱骨骨折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4例,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17~78岁,平均44.5岁。伤后至入院时间1~72h,平均8h。 1.2临床症状 肱骨骨折右侧21例,左侧13例;闭合性骨折32例,其中单纯横行、斜行及螺旋形骨折19例;粉碎性骨折13例,开放性骨折2例,按Gustilo分型:Ⅰ型1例,Ⅱ型1例。合并伤:胸外伤、肋骨骨折1例,颅脑损伤1例,腹腔脏器损伤1例,骨盆骨折2例,其他肢体骨折3例。 1.3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22例,摔伤5例,斗殴致伤3例,重物砸伤2例,坠落伤1例,其他1例。 1.4治疗方法 臂丛阻滞麻醉,仰卧体位,患肢清洗后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清除污物后消毒、铺巾,清创除去污染的软组织及失活组织,有游离骨片者取下置碘伏内浸泡3~5min。然后重新消毒铺巾,更换手术器械,于上臂内侧作纵行切口,探查肱动脉,确认血管损伤情况,然后复位固定骨折,闭合复位或通过原创口或扩创切开复位骨折断端,在骨折的远近端(一般距骨折端至少3cm)各钻2个骨孔,拧入4枚外固定螺钉,螺钉两两平行且与肱骨垂直,安装好外固定支架,证实对位对线良好后拧紧各个螺母。再修复损伤的血管,将挫伤严重的血管去掉,清创至血管壁正常处,能直接吻合的行血管端端吻合,如果清创后血管缺损较大无法直接吻合,则游离小腿大隐静脉移植,远、近端倒置后分别与血管近端、远端吻合。有桡神经损伤者予以探查及修复。软组织尽量予以修复,缝合伤口。软组织损伤严重并有皮肤缺损者,二期行植皮或游离皮瓣移植覆盖。 1.5术后处理 术后针道无菌包扎,每日滴75%乙醇2次,术后第3天,开始做肌肉等长收缩训练,1周后做肘关节主动伸屈锻炼,当X线片显示骨折线消失,骨折愈合,放松外固定架钢针固定夹,变为弹性固定,活动2~4周无肿痛、无不适,可以拆除外固定架。 2结果 本组31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20个月。28例6~8个月骨折顺利愈合,功能恢复满意,恢复原工作和正常生活。有2例经二次手术植骨后6~9个月均骨性愈合,1例桡神经损伤患者于术后1~3个月恢复,肩、肘关节活动范围正常。

外固定支架

支架固定技术 骨科支架固定可以固定骨折,也可以矫正某些骨畸形,是骨科的一种重要器具。骨外固定的概念起始于1840年的法国医生Malgaigne,他用1枚钉子经皮穿入胫骨骨折的一端,皮外钉尾固定于金属带上,金属带再连接于可调整周径的皮带上调整骨折移位。真正推动骨外固定器临床实用化的是美国的Parkhin 和比利时的被称为骨折治疗外科之父的Lambotte,他们分别独立设计了各自的骨外固定器,并积极宣传和推广,认为具有容易掌握,固定牢稳,便于伤口换药,组织内不留异物,治疗期间伤肢可以活动以及无需再手术等优点。但也逐渐发现存在许多明显的缺憾,如针道感染,固定的稳定性仍差,调整困难,使骨外固定一度受到责难而难以推广应用,使骨外固定器治疗骨折成为一种公认的标准方法当属前苏联著名学者Ilizarov,他发明的多孔性全环式外固定器,使用直径较细钢针(1.5mm)张应力下固定,使得骨外固定稳定性和针道感染两个最主要问题得到了较满意的的解决。目前国内使用的外固定器种类很多,用的较多的骨外固定器有李氏半环槽式和仿De Bastiani 的单边式外固定器和潍坊三维可调式外固定器。 设计要求:任何骨外固定器都包括固定针(pins),固定针握持夹(clamps)和体外连接杆(connectors)三种基本部件。目前的骨外固定器,都存在某些不足,设计新型外固定器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 .最关键的和最基本的要求是固定的稳定性,要在能保证早期功能锻炼的条件下达到牢稳固定。固定的稳定性主要是由固定针和连接杆所构成的

空间几何形状所决定的,因此,结构设计时最好兼顾到可供多向性穿针的需要,与此同时能根据骨愈合进程对其稳定性进行适时调整。 2 .机械结构易于拆卸和组装。最好能兼顾到整复与固定两种功能,可调性大,能在术后对骨断端的位置做适当调整。3.易于多方向穿针,单边和双边外固定器虽然比较容易装卸,多需平行穿针,因其方向限制较多,且力学结构上对骨折端固定的牢稳性较差,常需增加钢针直径来提高固定刚度,这增加了针道感染的机会,众所周知,多平面穿针对骨折的固定更牢稳,理想的外固定器就需要具有多方向的穿针设计。4.钢针的良好生物相容性与高刚度,同时能进行张力调整以适应骨折愈合不同阶段对固定刚度的不同要求。5.固定后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术后换药或术后二次清创、二期修复处理。6.材料选择,要求材料坚固,重量轻,能透过X线。7.适应不同部位的治疗需要,其构件要尽可能具有通用性、可根据治疗部位和要求组装多种构型。分类通常按功能、构型与力学结构分类。1 .功能分类法,分四类:(1)单纯固定的外固定器,如单平面单侧Hoffmann 外固定器,固定前先要整复骨折,骨折整复对位后再安装外固定器。(2)兼备整复和固定的外固定器,如李起鸿的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固定后能进行复位和必要的再调整,以纠正偏差,但是,这这种外固定器的缺点是灵巧性较差。(3)骨延长外固定器,这种外固定器具有较灵活的外固定杆,可以在轴线上延长或者缩短骨质。(4)预防、矫正畸形的外固定器,体外连接杆可以超/不超关节固定,而且在关节处可以活动,用于关节处瘢痕挛缩的松解,或有效的防治

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

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 一.心理护理 由于胫腓骨骨折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开放骨折延迟愈合,给病人带来较重的思想负担,表现为悲观、焦虑情绪,应多关心体贴病人,促进康复。 二 .饮食护理 对于骨折患者,要在饮食上多下功夫,做到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以刺激食欲。 骨折早期应以清淡为主,忌吃酸辣、燥热、油腻之品,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必致拖延病情,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可给予新鲜蔬菜、蛋类、豆制品、田七煲瘦肉汤。 骨折中期,此期骨折部位瘀血已去,疼痛消失,胃肠功能恢复,食欲增加,饮食应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食谱中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的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骨折后期,此期饮食治疗适宜进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同时还要补给足够的钙磷物质,以利于骨质的钙化。继续给予骨头汤、鹿筋汤、瘦肉、乳制品、牛奶、蛋黄、鱼肝油等含钙、维生素D较丰富的食物,能饮酒者可适量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以舒筋活络。 三.一般护理 1、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以减轻水肿和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2、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以及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保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和创面无特殊异味。 3、伤口疼痛时可适当用止痛剂。 4.取髂骨植骨的病人,术后第二天半卧位,放松髂肌减轻压痛。 5、采用单纯螺钉内固定和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后,仍需用长腿石膏外固定8~10周,老年病人为了避免关节僵硬,术后4周左右改短腿石膏或石膏夹板。 四.外固定器的护理 1、术后将小腿抬高并置于中立位 2、固定针可能造成神经、血管损伤,应密切观察患肢神经症状 3、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4、伤口肿胀者,密切观察渗血量,防止活动性出血,及时更换敷料。

外固定架的护理

外固定支架的护理 一概述 骨折外固定架是将骨折两端用钛针、针夹、和连杆经皮肤外侧将骨折的两折端固定在解剖位、功能位的一种方法。手法整复外固定架固定术,目前是一种较好的骨折固定术,填补了石膏固定和内固定之间的空白。在骨折应用中起到卓越的效果。 优点:固定方法简单,稳定,可靠,有效。创伤损害小,便于术后伤口换药,有利于控制感染,可早期功能锻炼,拆取方便,无需第二次手术。 缺点;针眼渗液,感染较多,固定针松动、断裂影响效果,体外装置会影响患者美观。 二护理 【一】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突发事件引起骨折,常常感到恐惧、紧张,对预后信心不足 等,我们要热情的接待患者,安慰患者,鼓励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方 法和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优越性等,消除患者的恐惧 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及合理。 术区准备:骨折部位上、下超过关节,并以上、下远侧延伸6cm为备皮范围,尤 其是手术部位及上下两个关节以上部分的皮肤需用肥皂水洗刷,然后用温水冲洗 干净,注意不能剃伤皮肤,保持术野皮肤的洁净,以免延误病情。 【二】术后护理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可因穿针不当,损伤肢体的主要血管及神经,因此在术后24 小时内需要密切观察患肢末梢皮肤的颜色、温度以及动脉搏动情况,了解有无神 经损伤,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给予妥善处理。 保持外固定支架位置正确: 术后患肢抬高20度-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定时检查支架的牢固性及功能性,注意锁钮是否松动,支架接连处有无变形,保持其稳定牢靠,以免由于固定松动而导致骨折再移位,影响骨折愈合。 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及功能情况。 【三】术后并发症 1.螺丝钢针松动:螺丝钢针松动是常见的并发症,会影响到外固定的稳定, 导致骨折愈合不良或继发骨折的主要原因。穿钉技术及生物力学因素也相关。 其发生的原因与钢针部位骨折处骨密度有密切关节,也与不稳定骨折和过早 负重也是引起钢钉松动的重要原因,另外,应每日检查外固定器螺钉的松弛 度,紧固连接螺钉,保持有效固定,适当延长患肢不负重的时间,防止钢钉 松动。 2.严格预防针道感染:由于外固定支架的螺钉直接与体外相连,容易继发感

胫腓骨骨折护理

胫腓骨骨折护理 一、解剖生理 胫骨是人体小腿的主要负重骨,其上端稍后倾,左右膨大形成内外两髁,以其两髁关节面与股骨下端构成膝关节,其下端与腓骨下端和距骨上关节面构成踝关节,胫骨提的前面为胫骨嵴,与胫骨的内侧面直接位于皮下,是触摸检查骨折移位和复位情况的重要标志。 腓骨细长,本身不直接负重,为小腿肌肉附着部,有加强和支持胫骨的作用,腓骨位于胫骨外侧偏后方,为膝关节外侧的一个骨性标志。 二、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患肢短缩或成角畸形,有骨擦音,易触及骨折端,如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则可出现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感觉运动障碍,足趾不能背屈,足下垂等。如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则出现患肢缺血性疼痛,呈进行加重,皮肤肿胀明显,常起张力性水疱,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触摸不清,肢体末端感觉减退甚至丧失,肌力减弱。 三、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小腿皮肤撕脱伤和其他合并伤的病人,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时,应立即投入抢救,输液、输血、输氧等。

3.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警惕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及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现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触及不清,肢端发凉,感觉迟钝,肿胀严重,皮肤颜色改变,立即通知医生,做出紧急处理。 4.患肢抬高,保持中立位,严禁外旋,为防止足跟压伤,可在踝部垫小软枕,以使足跟悬空。 5.遵医嘱作相关术前准备,如备皮、禁食禁饮、练习床上大小便等。若为开放性骨折,一定要先消毒伤口,并以无菌纱布覆盖,再消毒周围皮肤。 (二)术后护理 1.减轻疼痛及病情观察,手术当晚根据医嘱对症止痛,减轻病人术后痛苦,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肢体应保持功能位置,观察肢体的感觉运动,末梢循环,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有引流管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等。 2.饮食护理,进高钙宜消化饮食,由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应鼓励患者多进食水果、蔬菜,增加植物纤维,防止便秘。 3.并发症的预防,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及褥疮,应尽可能多巡视病房,及时了解病人具体情况并指导病人预防并发症,鼓励病人每天做深呼吸,多饮水,定时协助病人翻身,保持床铺干燥整洁,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对于手术后石膏外固定者,石膏边缘应给予保护。

外固定架的护理

外固定架的护理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外固定支架的护理 一概述 骨折外固定架是将骨折两端用钛针、针夹、和连杆经皮肤外侧将骨折的两折端固定在解剖位、功能位的一种方法。手法整复外固定架固定 术,目前是一种较好的骨折固定术,填补了石膏固定和内固定之间的空白。在骨折应用中起到卓越的效果。 优点:固定方法简单,稳定,可靠,有效。创伤损害小,便于术后 伤口换药,有利于控制感染,可早期功能锻炼,拆取方便,无需第二次手术。 缺点;针眼渗液,感染较多,固定针松动、断裂影响效果,体外装 置会影响患者美观。 二护理 【一】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突发事件引起骨折,常常感到恐惧、紧张,对预后信心不足等,我们要热情的接待患者,安慰患者,鼓励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和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优越性等,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及合理。

术区准备:骨折部位上、下超过关节,并以上、下远侧延伸6cm为备皮范围,尤其是手术部位及上下两个关节以上部分的皮肤需用肥皂水洗刷,然后用温水冲洗干净,注意不能剃伤皮肤,保持术野皮肤的洁净,以免延误病情。 【二】术后护理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可因穿针不当,损伤肢体的主要血管及神经,因此在术后24小时内需要密切观察患肢末梢皮肤的颜色、温度以及动脉搏动情况,了解有无神经损伤,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给予妥善处理。 保持外固定支架位置正确: 术后患肢抬高20度-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定时检查支架的牢固性及功能性,注意锁钮是否松动,支架接连处有无变形,保持其稳定牢靠,以免由于固定松动而导致骨折再移位,影响骨折愈合。 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及功能情况。 【三】术后并发症 1.螺丝钢针松动:螺丝钢针松动是常见的并发症,会影响到外固 定的稳定,导致骨折愈合不良或继发骨折的主要原因。穿钉技术及生物力学因素也相关。其发生的原因与钢针部位骨折处骨密度

【实用】-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

胫腓骨骨折护理常规 胫腓骨骨折常指小腿部胫腓骨骨干骨折。由于整个胫骨位于皮下,骨折端容易穿破皮肤,成为开放性骨折。由于骨折后骨髓腔出血、血管或肌肉损伤出血,均可引起骨筋膜室压力增高,故胫腓骨骨折应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必要时尽早切开减压。稳定性骨折,可考虑保守治疗。不稳定性骨折建议手术治疗,主要方法有: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髓内钉固定,外固定架固定术。 1.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1伤口渗血情况。 1.2皮肤的色泽、温度。 1.3患肢末梢血运、感觉情况。 1.4注意评估“5P”征:有无疼痛、苍白、感觉异常、麻痹、脉搏消失,观察有无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 2.护理问题 2.1疼痛 2.2患肢活动受限(活动无耐力) 2.3感染或有感染的危险 2. 4有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的危险 2. 5焦虑 2. 6知识缺乏 3.护理措施 3.1保守治疗。 3.1.1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3. 1. 2保守治疗的病人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或小夹板固定。护理措施同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的护理。石膏固定3-4周。固定期间均应注意石膏和夹板的松紧度,6-8周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3. 1. 3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患者,尽早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与踝泵练习,未固定的关节应适当功能锻炼。 3. 2手术治疗

3. 2. 1术前护理:同骨科术前护理。 3. 2. 2术后护理:同骨科术后护理。 3. 2. 2. 1患肢肿胀护理:术后抬高患肢,高于患者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肿胀。注意观察石膏内伤口渗血情况,患肢末梢血液循环、颜色、感觉及运动情况 3. 2. 2. 2使用外固定架治疗,保持钉道处伤口清洁干燥,钉道处涂0.5%活力碘,每班1次。 3. 2 .2. 3功能锻炼:早期在床上活动,主动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与踝泵练习。1周可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6-8周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 4.护理评价 4. 1疼痛缓解。 4. 2骨折固定正确有效。 4.3无感染发生或感染得到及时控制。 4.4神经血管无合并损伤。 4. 5焦虑缓解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4. 6患者了解疾病内容。 5.出院指导:同骨科手术前后出院指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