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

2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3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4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Gothic Novel

5 汉英颜色词语的内涵语义浅析

6 英国历险小说《所罗门王的宝藏》

7 从消费文化看《美国悲剧》

8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演讲的影响

9 《红与黑》中司汤达的爱情观

10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

11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

12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赶”的英译

13 The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Grammar in Senior High Schools

14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15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16 论《牧师的黑面纱》中的宗教讽刺

17 商务谈判策略研究

18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 an’s The Joy Luck Club

19 浅析英语职业委婉语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20 《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

21 影响学生阅读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策略

22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思想影响

23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24 《远大前程》的叙事技巧

25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

26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语称谓语的翻译策略

27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

28 从弗洛伊德解读《好人难寻》

29 从功能翻译论的角度探讨品牌名称的翻译

30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

31 论英语奢侈品牌的文化及其翻译

32 Reread Shylock from a Tragic Viewpoint

33 浅谈《欲望号街车》所阐述的欲望

34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

35 一位绝望的主妇——从女性主义角度诠释《林中之死》

36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37 一个反叛者的肖像--以《土生子》为例

38 论象征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39 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性语言翻译研究—以刘炳善汉译《伊利亚随笔》为例

40 英语歧义初探及其排除方法

41 家庭生活中的瑞普•凡•温克尔

42 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浅析中文菜单的英译

43 环保宣传语翻译中的文化介入

44 分析《土生子》中的种族主义的恶性影响

45 逆向思维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

46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

47 中西神话中的创世神话

48 论《白鲸》象征手法的运用

49 现代英语情歌中的隐语研究

50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

51 《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价值观

52 从符号学理论角度探讨网络命名的文化倾向

53 从审美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

54 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

55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56 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5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etween Wang A nyi’s Everlasting Regret and Virgina Woolf’s Mrs. Dalloway

58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

59 骑士精神与时代精神:论《苹果树》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峙与对话

60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61 商标名的英译汉目的论研究——以洗护用品为例

62 试论英国作家王尔德童话小说的写作目的

63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64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

65

66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

67 浅谈体态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68 商务谈判口译的语用失误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对学习的启示

69 Robert Frost’s Man and Nature

70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71 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72 中美不同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语表达的影响--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角度分析

73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

74 论中英商业广告及其翻译

75 词汇和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76 An Appeal for Oedipus Rex

77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

78 The Influence of Westward Movement on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

79 商务合同中的语篇衔接分析

80 分析《宠儿》中塞丝的创伤与愈合

81 分析嘉丽妹妹性格变化的原因

82 文化视阈下英汉数字“九”的对比研究

83 “美国梦”的再探讨—以《推销员之死》为例

84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

85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幽默艺术

86 《小妇人》结局分析

87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

88 A Paralysed Wilderness—The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Symbols in Araby

89

90 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

91 英汉亲昵称谓语的语用及认知对比研究

92 An Analysis of Women’s Statu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93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研究

94 任务型教学的真实性原则在我国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应用体现

95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

96 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着手

97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

98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99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模糊化现象

100 丹尼尔·笛福的社会地位和鲁滨逊漂流记

101 灵魂救赎者—《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菲比的人物分析

102 角色扮演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3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104 论斯嘉丽对南方的背叛

105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106 浅析英语委婉语

107 英汉亲属称谓对比研究及其文化内涵分析

108 Discussing the history of basketball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Americ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109 On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10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永别了,武器》

111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

112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113 万圣节与时尚设计

114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

115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地位问题

116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

117 对话中语用意义的理论视角

118 从麦琪的礼物中折射出欧亨利对已故妻子的爱

119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120 论《飘》中思嘉丽的性格特征

121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看霍尔顿的摇滚情结

122 试论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效果

123 浅谈唐诗中颜色词的英译

124 汉语中英语借词及其语言文化影响

125 伯莎梅森形象分析

126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Human Nature in Wuthering Heights

127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128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129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

130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美国的黑色幽默

131 从《胎记》看霍桑对科学的态度

132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主题及其与题目的关系

133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134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现代主义主题

135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136 从英语中性别歧视词看西方女性社会地位之变化

137 隐喻在英语委婉语中的应用

138 《哈利•波特》的成功销售及其对中国儿童文学营销的启示

139 探析《夜访吸血鬼》中的孤独

140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

141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

142 浅析英语无灵句中的汉英认知思维方式差异

143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

144 从消费文化角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145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

146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解读

147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

148 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

149 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

150 从时间视角分析伍尔芙的《达洛卫夫人》

151 论跨文化因素对广告汉英翻译的影响

152 《喧嚣与骚动》的创作技巧研究

153 《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石化现象与对策

154 The Heroine’s Love Tragedy in Wuthering Heights

155 中英礼貌用语差异

156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

157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

158 英语委婉语及其语用学原则

159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6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tagonists’ Characters in Great Expectations

161 析《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及人物形象

162 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

163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164 论《某人住在一个多美的小城镇》的语言艺术(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

165 An Analysis on the Tree Image on Sethe’s Back in Beloved

166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167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

168 论关联理论对旅游资料英译的指导意义

169 斯佳丽:“旧”时代的“新”女性

170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171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Nonverbal Privacy

172 合作原则视角下探析广告语篇中省略的会话含意

173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

174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性解读

175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

176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

177 从莎士比亚女性主义意识浅析《驯悍记》主角凯瑟琳娜

178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179 Personality that Matter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Elizabeth and Darcy

180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

181 《到灯塔去》的象征性隐喻分析

182 女性模糊语在交际中的运用及分析

183 年世博会吉祥物所体现的中国元素

184 Comparison of Chinese Lunar New Year and Western Christmas Da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ays of Celebrations

185 浅谈数字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8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研究

187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

188 浅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189 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策略

190 文化导入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191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92 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

193 浅析《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象征手法

194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

195 中餐菜单英译的归化与异化

196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

197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198 论爱丽丝·沃克《紫色》中西丽女性自我的缺失与重塑

199 奥巴马胜利演讲的语篇分析

200 《达洛维夫人》死亡意识解读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爱的缺失:班吉康普森的痴人说梦—《喧哗与骚动》班吉叙述视角研究 2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3 《二十二条军规》中关于军规的控制及反控制 4 A Struggle for Survival and Mastery—on Buck’s Experience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5 从《男孩们女孩们》看身份问题对艾丽斯?门罗文学创作的影响 6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 7 中英动物习语的跨文化分析 8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 9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 10 On Nabokov’s ―Lolita‖ and Its Adaptation into the Movie by Stanley Kubrick 11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精神共鸣 12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13 On the Absurdity in Waiting for Godot 14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15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 16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 17 18 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幽灵叙事探析 19 英语广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20 为什么穷人会愤怒 21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22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 23 Women in the Roaring Twen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Sun Also Rises 24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主题及其与题目的关系 25 英语环境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6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 27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欲望分析 28 从《盲人》中的“血性意识”看劳伦斯的文明观 29 《永别了,武器》一书所体现的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30 家庭生活中的瑞普?凡?温克尔 31 Analysis on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ruit Advertisements 32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33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 34 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 35 论惠特曼的战争诗歌 36 中英委婉语文化内涵特征对比研究 37 理智的喜剧,情感的悲剧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 38 论旅游英语的语言学特征 39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要人物 40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

解读威廉 布来克 的老虎

120 “在一粒沙子里看到一个世界,在一朵野花里看到一座天堂”——这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威廉·布 莱克(1757—1827)的名句之一。布莱克不但是诗人,而且是画家、雕刻家和幻想家。他的诗充满了神秘的 幻影,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严重问题,同时也展示了理想社会的美好境界,其中还包含一些诗人的天才的臆测。 他的诗蕴蓄着巨大力量,充满着革命性。正如卞之琳先生指出的那样,“布莱克在他一生所作的许多诗篇(以 及许多版画)里一贯站在人民一边,同情民主和自由的要求;同情民族解放、妇女解放;同情被压迫的国内 外劳苦大众;同情被作为奴隶来贩卖的黑人;他一贯支持革命,拥护和平,反对战争——统治阶级野心家发 动的侵略战争和为了镇压人民解放运动、民族解放运动而进行的血腥战争;他支持美国人民和法国人民被压 迫进行的武装斗争;他反对专制暴政,反对一切‘国王和教士’,反对一切‘吞食者’,反对资本主义发展所 带给劳动人民日益加重的剥削和压迫;他认为“人类的全部事业‘应当是文艺(文化)和一切公有’。” [1] 布莱克是位特殊天才的诗人。他的优美的抒情诗,语言简洁,风格纯朴,却有着极丰富的想象力。他把 自己的革命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爱及对黑暗社会的恨都寄予幻想,并用诗歌表现出来。这充 分地显示了他的艺术灵感和才能。 《经验之歌》是布莱克最重要的诗之一,而《老虎》则是诗集中最著名的短诗。这首诗是最为读者普遍 传诵的名篇,历来受到批评家的重视。由于受当时政治形势所迫,布莱克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精心构思,巧 妙地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推敲出了这首文字干脆利落,铿锵有力,气势磅薄的不朽诗篇。 布莱克的《老虎》绝不是一个真老虎,而是一只完全出于想象的老虎。那么为什么诗人要创造这样一只 “可怕的匀称”的老虎呢?“老虎”又究竟象征什么呢? 《老虎》一般被公认为是象征性很强的作品,《老虎》是《经验之歌》的代表,而《羔羊》则是《天真 之歌》的代表。《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代表着“人类灵 魂的两种对立状态”。《天真之歌》主要歌颂童年的欢乐;《经验之歌》主要诉说人生的苦难。如果说《天真之 歌》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幻影,那么《经验之歌》就是严酷现实的写照。从这两个诗集的内容和精神,我 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兴趣已由歌颂宇宙的和谐(天真)转向揭露世界的黑暗(经验)。这是布莱克的创作的发展

浅析布莱克《老虎》的象征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f19297593.html, 浅析布莱克《老虎》的象征意义 作者:丁晓霞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6期 摘要: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他的诗歌使用简洁的语言和有限的篇幅,来表达无限的、丰富的内涵。《经验之歌》中的《老虎》是布莱克的代表作之一,也备受读者的注意。该诗中的老虎具有多重象征意义。老虎象征了神秘的宗教;它象征革命的动力;同时,它象征人类的想象力;它也可以象征活力。本论文主要通过分析《老虎》这首诗及其中的象征意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中老虎所具有的复杂的象征意义,同时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所具有的神秘色彩。 关键词:威廉·布莱克;《老虎》;象征意义;意象 作者简介:丁晓霞(1979-),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7-0-02 威廉·布莱克(1757-1827)被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是一位具有天分的抒情诗人,他强调本能、激情和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之特点,布莱克也是一位革命诗人,他一反十八世纪的清规戒律,在诗中表达了强烈的革命激情和反叛精神。他的诗歌不仅无情地揭露了英国社会的黑暗和邪恶,公开表示不满于当时的社会,但也显示出同情的压迫和奴役劳动人民和宗教的面纱;布莱克还是一位象征主义者和神秘主义者,他的诗歌充满意象,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浓厚。布莱克二十岁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法国革命时期,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高涨,阶级斗争极度尖锐,也是布莱克在创作上获得重大成就时期。在这期间,布莱克写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老虎》是布莱克早期的重要抒情诗歌之一,收集在他的代表作品《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1794)里。诗人在这首诗歌中塑造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老虎意象。威武堂堂、活力四射的老虎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首先,在诗歌中,老虎具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象征意义。根据《圣经·创世记》,上帝创造天地万物,上帝用泥造了亚当,又用亚当之肋骨造了夏娃。上帝造人之前造了各种动物,当然也包括老虎的缔造。《老虎》的第1-4诗节,描写了老虎的缔造过程。老虎的眼睛、身躯、心与大脑都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第1-2诗节中,诗人感叹造物者的非凡与神功,赞美了造物者敢于乘翅膀,凌空抓火的胸怀和胆魄。因为缔造虎眼要乘翅膀飞到九天或下深海觅火。这里“乘翅膀飞到九天”指胆魄,表达了老虎的缔造者的博大胸怀。在第一个诗节,“是什么样不朽的手或眼睛/能把你一身惊人的匀称造成”,诗人提出了强烈的提问。“惊人的”和“匀称表达了老虎这一意象的强大,同时也表达诗人对老虎的塑成者的赞美。

英语论文-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欧亨利开题报告 英语论文-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附表6: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系别: 专业: 英语教育 指导教师: 作者姓名: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欧·亨利(o·hey,1862-1910).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善于观察生活各个方面,其故事人物一般都是他寄予同情的小市民,情节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国内外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他的作品的各个方面,如欧·亨利小说的结构艺术。象他的独特的小说结尾;他的小说的写作技巧与风格,象充斥于作品的字里行间的幽默与讽刺。以及作品的主题社会意义等各个方面。评论家弗门(h·j·forman)认为亨利“具备漠泊桑的技巧,而幽默

上则远超过他。” 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大特色,但从世界范围来进行衡量,象欧亨利在《四百万》中那样以明快,抒情的描写手法写出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写出他们的内心痛苦和快乐的小说实不多见。更主要的是通过一些小人物命运的描写,在戏而不谑的讽刺和怒而不哀的揭露中,显示出作者对社会的抨击。 本选题将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作者在短篇小说中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在作者数量众多的短篇小说中,我们可以见到当时美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小人物、骗子、富翁等。这些形象已有不少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典型。欧·亨利短篇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为人们认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提供了生动而准确的形象材料。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欧·亨利是美国文学史上优秀的短篇小说家。本课题研究的是欧·亨利短篇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作者写了许多故事,围绕虚假的掩饰,无情的欺骗,伪装的高贵等主题,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贫穷但快乐的小人物,善良的骗子,阴险狡诈的富翁等等。他运用写实手法,具体刻画情节,同时穿插幽默与讽刺于情节中,成功的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作者独特的小说结构艺术,写作技巧与风格是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值得我们模仿和借鉴的。

浅析布莱克《老虎》中象征与典故的运用

浅析布莱克《老虎》中象征与典故的运用 [摘要] 本文通过对威廉·布莱克《老虎》中所运用的典故象征和修辞疑问句等修辞艺术的分析,来阐述典故与象征暗示的老虎威武堂堂、活力四射的反叛者与革命者的意象。 [关键词] 象征典故老虎意象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的诗歌充满意象,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浓厚,诗句晦涩难懂。《老虎》是布莱克早期的重要抒情诗歌之一,收集在他的代表作品《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1794)里。布莱克笔下的老虎,有着一种威慑的美,含有一股令人恐惧的破坏力和自然的暴力,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诗人主要通过对典故与象征的运用艺术手法塑造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老虎意象。 一、象征的运用 《老虎》一诗中所运用的象征与典故修辞艺术,暗示了老虎威武堂堂、活力四射的反叛者与革命者意象。首先,象征的修辞艺术效果。英语symbol(象征)一词来自于希腊语动词symballein,意为“拼凑”(to throw together)及名词symbolon,意为“象征”(emblem/token /sign)。英语的词语象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和象征体形成凝固关系的象征,修辞学上称为公众象征(public symbol);第二类则是作者利用联想所创造的个人象征(private symbol)。象征具有丰富的,甚至无限的暗示性,因此它也是文学表达法的较高模式。英语中许多动物就有公众象征意义,如“猫头鹰”(owl)代表“智慧”;“狮子”(lion)代表“勇气”。在中国文化中“老虎”为森林之王,它的公众象征意义为“威严”与“权力”。在布莱克的诗歌中“羔羊”与“老虎”虽然被描写成真实的动物,但是他们的象征意义值得研究。“羔羊”通常象征孩子的“天真”(innocence),而“老虎”象征人世间经历的可怕力量。在布莱克的《老虎》一诗中,老虎威武堂堂、活力四射的意象有着多重个人象征意义。 《老虎》的第1-4诗节,描写了老虎的缔造过程。老虎的眼睛、身躯、心与大脑都赋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首节诗中,诗人描写了老虎火焰般的眼睛和令人害怕的匀称的身材的缔造过程。老虎“火一样辉煌”(“burning bright”)的眼睛象征着黎明前的曙光,“黑夜的森林”(“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象征着旧的时代和人的黑暗的内心世界,因为布莱克生活在十八世纪末期,他有心要反传统,反理性,开创浪漫主义的新时代,老虎眼睛和身姿所表现的力量,是一种要冲破传统包围的破坏力。第二节诗中,诗人描写了老虎的心的缔造过程。当造物者捏成老虎心脏的腱肌时,老虎的心脏就“开始了搏动”(“began to beat”)。新生的老虎开始搏动的“心脏”(“heart”)不仅指老虎所具有的生命,还象征着老虎的激情,特别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激情!象征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生力量!这正是布莱克所要表现的反传统,反理性主义,强调诗歌的本能、激情和想象力的体现。第三诗节中,诗人描写了缔造老虎饱经锤炼的大脑的过程。造物者的迅猛威力才能抓住这可以致命的

神秘的精神力量--布莱克《老虎》诗鉴赏

神秘的精神力量--布莱克《老虎》诗鉴赏 张露颖 【摘要】“Tiger” is masterpiece of Songs of Experience by William·Blake. It is straightforward and easy-under-standing in the writing, containing mysterious symbolism and leaving enough imagination space for reader. Tiger is not only an ordinary one in the picture, but new revolutionary force riches passion and rebellious spirit, by auditory and visual expression. The poem has suggestive symbol and features mystery with inexplicit language. The poet in-tegrates mysticism, symbolism and romanticism so perfectly to create the timeless and enduring work, that readers of different ages in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老虎》是威廉·布莱克《经验之歌》的代表作,在直白易懂的文字上,蕴含着神秘的象征意义,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听觉视觉的双重描绘,使老虎不仅仅是画面中的一只普通的老虎,更是充满激情和富含反叛精神的革命新生力量。这种象征具有丰富的暗示性,这种在语言下未加明言的意念更让此诗带有神秘感。诗人将神秘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完美糅合,使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读者产生不同的解读,因而此诗才能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3页(P13-15) 【关键词】威廉·布莱克;《经验之歌》;《老虎》;神秘主义;象征主义

分析布莱克的《羔羊》及其配诗《老虎》

分析布莱克的《羔羊》及其配诗《老虎》 作者:王红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08期 【摘要】威廉·布莱克是英国诗人、画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诗歌《羔羊》(The Lamb)与《老虎》(The Tiger)分别出自布莱克的代表作《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两首诗都提出了关于上帝造物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世界所持的不同的态度。从《天真之歌》到《经验之歌》,布莱克的思想产生了巨变,从幻想“天真世界”的欢乐到面对“经验世界”的现实。 【关键词】布莱克;《羔羊》;《老虎》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威廉·布莱克(1757-1827)是英国诗人、画家,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两部诗歌合集是布莱克的代表作,他的作品重想象、重灵感,将深邃的思想融汇于一套独特的、充满象征与神话的传说中,常常带有神秘主义倾向和宗教色彩[1]。两部诗集中的很多诗歌都是成鲜明对比的,《经验之歌》中的一些诗歌是对应《天真之歌》而写成的,比如《幼儿的悲伤》(Infant Sorrow)对应《幼儿的欢乐》(Infant Joy),《一个丢失的男孩》(The Little Boy Lost)对应《一个归家的男孩》(The Little Boy Found)等等。诗歌《羔羊》(The Lamb)与《老虎》(The Tiger)分别出自《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两首诗都提出了关于上帝造物的有争议性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和宇宙所持的不同的态度。 二、《羔羊》与《老虎》 在《羔羊》的第一节,以问题“小羔羊,谁创造了你?”开篇,提问者是一个孩子,在关于小羔羊的出身进行提问:“小羔羊谁创造了你?/你可知道谁创造了你?/给你生命,哺育着你;/在溪流旁,在青草地;/给你穿上好看的衣裳,/最软的衣裳毛茸茸多漂亮;/给你这样温柔的声音,/让所有的山谷都开心;/小羔羊谁创造了你?/你可知道谁创造了你?” 这首诗充满了孩子的天真与快乐,描述了穿着毛茸茸的衣服的小羔羊,它柔和的声音让整个山谷都喜欢。这里的“羔羊”指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羔羊,它既温顺又可爱,既善良又安静。在诗歌的第二节,孩子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创造出羔羊的人的名字跟你的一样,/他也称他自己是羔羊;/他又温顺又和蔼,/他变成了一个小小孩,/我是个小孩你是羔羊,/咱俩的名字跟他一样。”此处诗人借用了《圣经》中的典故,上帝派耶稣降临人世来拯救人类,耶稣曾称自己为上帝的羔羊[2]。羔羊、孩子和上帝是统一的,上帝像孩子和羔羊一样温顺。在这一节中,“羔羊”是人性的

修辞与文体论文 —试析威廉布莱克诗歌《老虎》the tyger 的修辞妙用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William Blake’s Poem “The Tyger” Abstract: William Blake’s The Tyger is considered one of his best poems for its marvelous use of illusion and symbols and its musical beauty. In the thesis, the author attempts to make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this poem, and the analyses will focus on the phonological, graphological, lexical, syntactical and semantical levels of the poem. Key words: William Blake; the Tyger; stylistic Introduction William Blake, poet, painter, and visionary, was considered by many one the forerunners of British Romanticism, whose most poems are concerned with creation and full of romantic elements. Among his works, Songs of Innocence and Songs of Experience are two famous ones. The Tyger, one poem in Songs of Experience, has been described by one critic as Blake’s most fully developed art --- a process using small revelations leading to greater discoveries through profound use of symbol. Born into a time when the society was experiencing great changes---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lake was amazed and astonished the creation as well as the destruction the power of the revolution can bring. In this poem, by bringing forth the central image the tiger and describe both the tiger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tiger, Blake poses many questions without answering them, leaving the readers to think. In order to get his ideas across, Blake uses many unique techniques in this poem to get the effect of foregrounding if considered under the term of stylistics. So in the following part of the thesis, we will deal with the stylistic features in details at four levels: phonological, graphological, lexical and semantic respectively. I. At the Phonological Level Meter In this poem, William Blake adopted the trochaic tetrameter in the whole poem so as to imitate the sound in a forge and set the dignified and stately tone for the whole poem: _V_V_V_ _V_V_V_ _V_V_V_ _V_V_V_ By deliberately making the stress sounds fall into the more important words, Blake expresses the power and strength of the tiger, and adds to the musical beauty

《羔羊》和《老虎》诗评中英文对照(4篇)

此篇为本人亲手收集网络上各种资料汇总的 《羔羊》和《老虎》诗评中英文对照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是英国十八、十九世纪的重要诗人。《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是布莱克最重要的两个诗作合集。《天真之歌》象征人类初生状态的天真纯洁,《经验之歌》则描绘了经验状态下的世俗生活。两组诗的意象多有对立之处,其中最明显也最受人关注的是羔羊与老虎的对立。这一系列对立的形象象征看人类灵魂的两种对立状态。在布莱克看来,世界正是在这种矛盾运动中不断地向前发展。"天真"若不经过"经验"世界的锤炼便无法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天真"与"经验"之同的问题不仅困扰了布莱克的一生,也存在于几乎全都的人类历史之中,直到现在仍作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摆放在我们面前。现代人的痛苦正是在"天真"世界中感到压抑、彷徨和迷惑,在"经验"世界里向往单纯、和谐和美好。如何达到一种全新的"有组织的天真状态",而不仅仅是《天真之歌》中所描绘的简单的纯洁和谐。这也许应该是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William Blake (William Blake ,1757-1827) is a British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y poet. "Songs of Innocence" and "Songs of Experience" Black is the most important two poetry collections. "Songs of Innocence" symbol of the human newborn state of innocence, "Songs of Experience" depicts a secular life in the experience of the state. The two groups of poetic imagery and more confrontation at one of the most obvious is the paramount concern is the lamb and tiger opposition.The opposing image symbolizes this series see two opposing states of the human soul. In Blake's view, the world is in this contradictory movement continue to move forward. "Naive" if not the temper of the world after the "experience" will not be able to rise to a higher level. "Naive" and "experience" is not only plagued with the problem of Blake's life, there are also among almost all of human history, until now still be placed in front of us a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solve. Of modern pain it is "naive" World feel depressed, anxious and confused, longing for the simple,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world of the "experience". How to reach a new "organized the naive state", not just the "Songs of Innocence" depicts the simple pure harmony. This may be our common thinking. -------------------------------------------------------华丽的分割线---------------------------------------------------- 《羔羊》开篇用轻柔的韵脚对温顺的小羊羔提出询问: Little Lamb.who made thee Dost thou know who made thee作者刻意凸显小羊羔纯洁的毛色、温顺的天性和与世无争的性格。此后回答了自己的问题:是上帝创造出了这温顺的羔羊。布莱克用西方基督教《圣经》中"上帝的羔羊"来说明天真。羔羊也是古代用来献给上帝的祭品。因天真的背后还有牺牲的含义。作者要赞美的不仅是温驯的羔羊,还有缔造羔羊的上帝和富于牺牲精神的耶稣。在布莱克眼中,天真状态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同时它又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表达了一种人、神与自然共欢乐的和谐统一状态。老虎这一意象恰是《天真之歌》中代表和平、良善、温顺的羔羊的对立物:它充满野性、凶恶和暴力;造成社会的痛苦不安甚至是分裂。作者欲向读者揭示的是神秘、暴力、恐惧。“老虎究竟象征什么”这个问题评论界一直没有定论。唯一能确信不疑的就是老虎代表一种强大的破坏性力量。诗人对此感到神奇, 他恐惧,但又要歌颂。老虎是力量的象征。是黑暗中光明的象征。是一种有巨大破坏力量的火焰。人

布莱克《老虎》之新批评解读

布莱克?老虎?之新批评解读 布莱克?老虎?之新批评解读 摘要:威廉·布莱克的?老虎?是一曲思想严肃、内涵深刻的赞歌。本文拟从英美新批评的角度切入,通过细读文本,从诗歌的形式、象征、张力等一些重要的批评范畴着手重新解读这一佳作,以便更好地揭示这首诗歌的价值,领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关键词:威廉·布莱克?老虎? 新批评 一、引言 ?老虎?是布莱克早期的重要抒情诗歌之一。全诗采用民间歌谣的创作手法,语言淳朴﹑简洁,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是一首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佳作〔M.H.艾布拉姆斯,2021:363〕。布莱克的老虎意象威武堂堂,活力四射,给人一种具有威慑力的美,含有一股令人恐惧的破坏力和自然的暴力,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诗人以老虎这一力量和勇气的化身为题,歌颂老虎的激情、欲望和崇高之美〔王守仁,2005:50〕。本文拟从新批评角度出发,从诗歌的形式、象征、张力等一些重要的批评范畴着手,对布莱克的?老虎?进行深层次解读,揭示作品的价值,领略作品的巨大魅力。 二、布莱克?老虎?之新批评解读 〔一〕形式 形式是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常被用来指文学类型或体裁,或指诗歌格律诗行及韵律的类型。新批评家用“结构〞一词与“形式〞替换使用,并认为在“意义〞这一组织化的整体内,“结构〞首先是不同的词和意象间的一种平衡,或是彼此间的相互作用,或是挖苦与悖论的张力〔M.H.艾布拉姆斯,2021:204、205〕。新批评家十分重视作品的结构。他们认为,通过精读与分析,找出结构上的和谐、平横或统一,阅读才算真正完成〔王先霈、胡亚敏:2005:182〕。 布莱克在?老虎?这首诗语言形式的处理上匠心独运,塑造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老虎形象,深化衬托了诗歌的主题。 1.修辞疑问句的大量使用。修辞疑问句通常只发出疑问,作者不作答复,让读者仔细去领会其用意。?老虎?一诗中,布莱克运用了14个修辞疑问句,其中包括12句特殊疑问句和两句一般疑问句。这样一连串的问句,层层推进,将老虎既匀称又令人望而生畏〔fearful symmetry〕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修辞疑问句可以加强语气,使全诗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语势起伏不平、迭宕有力。诗人一连串的追问,也像画笔或刻刀一样,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在读者的想象中刻画出了虎的铁掌、眼睛、体形。通过相同疑问句式〔“what the hammer,what the chain……〞〕的重叠使用,形成强劲的语言节奏,一行一行的诗,像锤子一下一下地打在铁锭上,铿锵有力,震撼人心。这种节奏本身,让读者感受到老虎惊涛骇浪的威力和燎原烈火的恐怖,如同烈焰在熊熊燃烧。在强劲的节奏之下,也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我们仿佛真的见到一只老虎,正活灵活现地跃出纸面。 2.结构的精心筹划。全诗共分六节,前四节一气呵成,可以说节奏越来越急骤,对虎的渲染也不断加强,但到了第五节“When the stars threw down their spears〞一句,节奏一下子变慢了,色彩的比照也变得柔和,诗人将笔触从暗夜中的老虎转向了缀满星斗的夜空〔将星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