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德宗命李泌为相,常于便殿语及玄宗朝,尤惜谬用李林甫,因再三叹息曰:“中原之祸,自林甫始也。然以玄宗英特之姿,何始不察耶?”泌因奏曰:“玄宗盛年始初,已历则天、中宗多难之后,及降封临淄,备闻人间疾苦。又以天纵英姿,志除内难,有汉高之多异,仗萧王①之赤诚。故英威一震,奸凶自殪。而夙尚儒学,深达政经。自初登宝位,乐近正人。惟帝之难,力所能举。上既勤俭,政事无不施行,又得良臣,天下自化。及东封之后,上每览帝籍,有自多之言。用声色为娱,渐堂阶之峻。故古语曰:“贫不学俭而俭自来,富不学奢而奢自至。'若以勤俭为志,则臣下守法,官无邪人。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是以扬雄言:昔武帝运帑藏之财,填庐山②之壑,未为害也。今货入权门,甚于此矣。”由是泌屡以是非讽之,上怡然听从,似喜所得。

(节选自唐·李濬《松窗杂录》)

材料二:

德宗愤积世之弊,悯王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拔乱之志。而识度暗浅,资性猜愎,亲信多非其人,举措不由其道,赋敛烦重,果于诛杀,故关外之寇未平而京师之盗③先起矣,于是困辱于奉天④,播迁于山南,公卿拜于贼庭,锋镝集于黄屋,尚赖陆贽尽心于内,李晟、

浑瑊输力于外,故能诛夷元凶,还奉宗社。自是之后,消刚为柔,刓方为圆,逮其晚节,偷懦之政甚于祖考矣。

(节选自宋·司马光《稽古录》卷十五)

【注】①萧王: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前的封号。②庐山:匈奴山名。

③京师之盗:指“泾原兵变”,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④奉天:今陕西乾县。下文的“山南”指太华、终南两山以南之地。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B.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C.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D.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封,指帝王行封禅事,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东封”意思不同。

B.赋敛,此处意为田赋、税收,与《捕蛇者说》中“赋敛之毒”的“赋敛”意思相同。

C.锋镝,指兵刃与箭头,泛指兵器,与《过秦论》中“销锋镝”的“锋镝”

意思相同。

D.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同“晚节不保”中的“晚节”,古人重保晚节以求人生完美。

3、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宗非常赏识李泌,任用他担任宰相,常和他谈论玄宗时的朝政,并慨叹玄宗不能及时明察用人之弊。

B.起初玄宗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后来玄宗效武帝穷奢极欲,致天下大乱:李泌以此劝谏德宗勤俭毋奢。

C.司马光认为德宗见识浅薄,本性多疑刚愎,施政多有不当,以致外患未平而内患滋生,被迫逃离了京城。

D.依靠陆贽、李晟等忠臣良将平定叛乱后,德宗转变了执政思想和态度:后来德宗苟且懒政,甚于先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英威一震,奸凶自殪。而夙尚儒学,深达政经。

(2)德宗愤积世之弊,悯王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拨乱之志。

5、“中原之祸”的原因有哪些?请从唐玄宗自身的角度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

废,在逆民心。

(节选自《管子牧民》)

材料二: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①。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赢师以张之。"楚大夫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李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赢,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牷肥腯,粢盛②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簇蠡③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悦而息神乏主裁鼎独违甚何逼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摘编自《左传桓公六年》)

【注】①董成:主持和谈。②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③簇蠡(cùIí):一种畜病。

6、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出相应位置。

今A民B各C有D悦E而F息G神H乏I主J裁K鼎L独M违N甚O何P逼Q之R有

7、下列对文中粗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间,指挑拨离间,与《鸿门宴》中“道芷阳间行”的“间”字意思相同。

B.馁,指饥饿,与《送东阳马生序》中"无冻馁之患矣"的"馁"字意思相同。

C.慝,通“匿”,指存有邪念,与成语中“销声匿迹”的“匿”字意思不同。

D.五教,在文中指五种伦理道德,也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武王带兵入侵随国,攻打到瑕地后,就在当地驻扎,派出使者莲章与随国谈判,随国也派少师来主持和谈。

B.斗伯比认为少师狂妄自大,就建议楚武王隐藏军队实力,以此助长他的狂妄,少师果然中计,率军追逐楚军。

C.季梁认为国君祭祀时的牲畜又大又肥,黍稷也丰盛完备,但如果对百姓没有好处,这样的祭祀就不能取信于神明。

D.季梁建议随侯应关注农事,教化百姓,使他们和睦相处,这样百姓才能团结一心,神灵也会降下福气,做事就会成功。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2)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10、在治理国家方面,管子和季梁的共同理念是什么?他们分别是怎样说的?请结合文本概括。

答案

1、答案:C

2、答案:D

解析:此处的“晚节”是“晚年”之意。

3、答案:B

解析:“玄宗效武帝穷奢极欲”错。

4、答案:(1)所以英勇威武之气一旦振奋,奸诈凶恶之人自会灭亡。而且玄宗向来崇尚儒学,深深通晓理政之法。

(2)德宗对数代累积的社会弊病感到愤恨,为王室地位的衰弱而忧愁,刚刚登基的时候,显然有治理乱政的决心。

5、答案:①功成则满,骄矜自傲;②奢靡放纵,耽于享乐;③怠于政事,任用奸佞。

6、答案:EJN

解析:句意:现在百姓各有各的想法,鬼神也就却了主人,国君虽然一个人祭祀丰富,又能求得什么福气呢!“今民各有心”中,“民”是主语,“各有”是谓语,“心”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在“心”后停顿;“鬼神乏主”中,“鬼神”是主语,“乏”是谓语,“主”是宾语,在“主”后停顿;“独丰”是“君”的谓语,“其”是副词,修饰下文的“有”,不能作“独丰”

的宾语,应在“独丰”后停顿。故三处句读为EJN。

7、答案:A

解析:A.错误。挑拨离间;顺小道,密密地。句意:所以就难于离间了/取道芷阳密密地行军。B.正确。句意:现在百姓饥饿而国君放纵个人享乐/没有挨冻受饿的忧患。C.正确。通“匿”,指存有邪念;隐藏。句意:人心没有邪念/隐藏了声音和形迹。D.正确。故选A。

8、答案:B

解析:“少师果然中计,率军追逐楚军”错,原文中季梁阻止了随军的追击

9、答案:

(1)凡是拥有封地治理百姓的君主,应该致力于遵从四时(保证生产),确保粮食贮备

(2)国君您暂且(先)修明政治,亲近兄弟国家,或许就能免于祸难。

解析:(1)“牧”,治理;“务”,致力于;“仓廪”,储放粮食的仓库,指粮食贮备。(2)“姑”,暂且;“修”,修明;“庶”,或许。

10、答案:二人的共同理念:以民心为重。管子认为,政令能否顺利推行,在于是否顺应民心。季梁认为,君王应该以民为先,民和才能取信于神。

解析:①由原文材料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材料二“夫民,神之主也……民和年丰也”可知,二人的共同理念:以民心为重。②由原文材料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可知,管子认为,政令能否顺利推行,在于是否顺应民心。由

原文材料二“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可知,季梁认为,君王应该以民为先,民和才能取信于神。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凡是拥有封地治理百姓的君主,应该致力于遵从四时(保证生产),确保粮食贮备。国家财富积累得多,远方的人就前来投奔,土地充分开辟,百姓就长居而不会离去:仓库寇实,民众就懂得礼节。龙食充足,民众就珍惜荣誉元

离耻辱;在上位者衣着、器物等有法度,百姓的家庭就六亲和睦而稳固,高扬礼义廉耻,君主政令就能推行。所以精简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奢侈;捍卫国家的法度,在于强化礼义廉耻四大纲领;教化民众的大法,在明示鬼神之礼,敬奉山川神灵,敬事宗庙祖先,善待亲戚故旧。政令能够推行,在于它顺应民心;政令废弛,是因为它违背民心。

材料二:

楚武王入侵随国,先派薳章去求和。把军队驻扎在瑕地以等待结果。随国人派少师主持和谈。斗伯比对楚武王说:“我国在汉水东边不能达到目的,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大军队,整顿装备,用武力逼迫别国,他们害怕因而共同来对付我们,所以就难于离间了。在汉水东边的国家中,随国最大,随国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抛弃小国。小国离心,对楚国有利。少师这个人很狂妄,请君王隐藏我军的精锐,而让他看到疲弱的士卒,助长他的狂妄。”楚国大夫说:“有季梁在,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打算,因为少师可以得到他们国君的信任。”禁武王故意损毁军容来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请求追逐楚军,随侯准备答应。季梁劝阻说:“上天正在帮助楚国,楚国军队显得疲惫懈怠的样子,是引诱我们。国君何必急于出兵?下臣听说小国之所以能够抵抗大国,是小国有道,而大国君主放纵无度。所谓道,就是忠于百姓而取信于神明。上边的人想到对百姓有利,这是忠;祝史真实不欺地祝祷,这是信。现在百姓饥饿而国君放纵个人享乐,祝史浮夸功德来祭祀,下臣不知怎样行得通。”随侯说:“我祭祀用的牲口都既无杂色,又很肥大,黍稷也都丰盛完备,为什么不能取信于神明?”季梁回答说:“百姓,是神明的主人。因此圣王先团结百姓,而后才致力于神明。所以在奉献牺牲的时候祝告说‘牲口又大又肥’,这是说百姓的财力普遍富足,牲畜肥大而繁殖生长,并没有得病而瘦弱,又有各种优良品种。在奉献黍稷的时候祷告说“洁净的粮食盛得满满的”,这是说春、夏、秋三季没有天灾,百姓和睦而收成很好。在奉献甜酒的时候祝告说‘美酒又好又清’,这是说他们上下都有美好的德行而没有坏心眼。所谓的祭品芳香,就是人心没有邪念。因此春、夏、秋三季。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德宗命李泌为相,常于便殿语及玄宗朝,尤惜谬用李林甫,因再三叹息曰:“中原之祸,自林甫始也。然以玄宗英特之姿,何始不察耶?”泌因奏曰:“玄宗盛年始初,已历则天、中宗多难之后,及降封临淄,备闻人间疾苦。又以天纵英姿,志除内难,有汉高之多异,仗萧王①之赤诚。故英威一震,奸凶自殪。而夙尚儒学,深达政经。自初登宝位,乐近正人。惟帝之难,力所能举。上既勤俭,政事无不施行,又得良臣,天下自化。及东封之后,上每览帝籍,有自多之言。用声色为娱,渐堂阶之峻。故古语曰:“贫不学俭而俭自来,富不学奢而奢自至。'若以勤俭为志,则臣下守法,官无邪人。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是以扬雄言:昔武帝运帑藏之财,填庐山②之壑,未为害也。今货入权门,甚于此矣。”由是泌屡以是非讽之,上怡然听从,似喜所得。 (节选自唐·李濬《松窗杂录》) 材料二: 德宗愤积世之弊,悯王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拔乱之志。而识度暗浅,资性猜愎,亲信多非其人,举措不由其道,赋敛烦重,果于诛杀,故关外之寇未平而京师之盗③先起矣,于是困辱于奉天④,播迁于山南,公卿拜于贼庭,锋镝集于黄屋,尚赖陆贽尽心于内,李晟、

浑瑊输力于外,故能诛夷元凶,还奉宗社。自是之后,消刚为柔,刓方为圆,逮其晚节,偷懦之政甚于祖考矣。 (节选自宋·司马光《稽古录》卷十五) 【注】①萧王: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前的封号。②庐山:匈奴山名。 ③京师之盗:指“泾原兵变”,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④奉天:今陕西乾县。下文的“山南”指太华、终南两山以南之地。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B.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C.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D.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封,指帝王行封禅事,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东封”意思不同。 B.赋敛,此处意为田赋、税收,与《捕蛇者说》中“赋敛之毒”的“赋敛”意思相同。 C.锋镝,指兵刃与箭头,泛指兵器,与《过秦论》中“销锋镝”的“锋镝”

2024届高考语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徒,白白地,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徒留无所施”的“徒”意思相同。 B.质,使……做人质,用诸侯的儿子做人质,是源于春秋时期的外交方式。 C.矜,指怜悯,与李密的《陈情表》中的“不矜名节”的“矜”意思不同。 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现在是指在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买粮食,秦缪公把粮食卖给了晋国;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乘机攻打秦国。 B.秦晋交战,秦国将士怨恨晋国,打败了晋国军队,惠公的马车陷入泥泞中停了下来,惠公请求庆郑救他,但还是被俘虏。 C.秦国大臣对如何处置惠公意见不一,公子絷认为杀死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让惠公的哥哥重耳接替惠公做晋国国君。 D.秦缪公权衡利弊后,为了不被诸侯嘲笑,决定放惠公回国,让惠公的儿子到秦国当人质,秦国还得到了河东郡的大片土地。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 (2)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张仪谓魏王曰:“魏地方 ..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幅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从郑至梁,不过百里;从陈至梁,二百余里。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平成四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漕庾,不下十万。魏之地势,故战场也。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合从者,一天下,约为兄弟,刑白马以盟于洹水之上,以相坚也。夫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反覆苏秦之馀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拔卷、衍、燕、酸枣,劫卫取晋阳,则赵不南;赵不南则魏不北,魏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材料二: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在这里韦、弦代指有益的规劝。 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B.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C.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D.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2.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的“神器”指的是帝位。 B.“居域中之大”中的“域中”指天地间。《老子》认为“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C.“凡百元首”中的“元首”指的是帝王。 D.“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中的“胡越”指春秋时两个彼此敌对的诸侯国,这里代指唐朝的敌对国。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B.《谏太宗十思疏》先譬喻论证“积德义”之重要;后数“竭诚”之善,明“傲物”之恶,彰“载舟覆舟”之力,强调“积德义”之必要;再分条列出“十思”之内容。 C.《谏太宗十思疏》以“居安思危”为总绳,以劝谏太宗“十思”为目的;内容如高山流水,势贯始终;论证环环相连,无懈可击;通篇骈俪工整,华美流畅。 D.从《太宗答魏征》可见唐太宗从谏如流,这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美政,也证明了魏征奏疏的成功。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2)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 5.唐太宗在回答魏征的诏书中认为晋朝的何曾“不忠”“罪大”,唐太宗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上初入奉天,有上封事 ..言叛兵共立朱泚,凶徒必来攻城,请为备御。后三日,泚至于城下。帝尚以忠臣待泚,令诸道军士三十里下营。时京兆府功曹姜公辅赴行在,俯伏而奏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 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 【乙】 曾子①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②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③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

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选自《礼记·檀弓》) 【解释】①曾子:曾参,孔子弟子。②箦(zé):席子。③季孙︰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 1.下列句中对加点字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躲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C.幸而至于旦(侥幸) D.举扶而易之(更换) 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B.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C.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D.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C.乙文抓住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言简意赅,而人物神情宛肖、呼之欲出。如文中用一“止”字活现出子春对童子发问的斥责,用一“呼”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训练

庙号世祖。②于谨:时为西魏柱国大将军,封常山公。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城【A】中【B】兵【C】众【D】犹【E】强【F】乘【G】暗【H】突【I】围【J】而【K】出【L】贼【M】必【N】惊【O】因【P】而【Q】薄【R】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堑,文中指“护城河,壕沟”,与俗语“吃一堑,长一智”的“堑”意思不同。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如“授之于有司”的“有司”。C.丙辰,文中指丙辰年,我国古代以天干与地支配合记录时间,包括年月日时。D.披,文中指“翻阅”,与《促织》中“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的“披”意思不同。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军围城时,元帝焚烧藏书,将赴火自杀,遭到侍从阻止;当他准备投降时,受到大臣们的劝阻。 B.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当人质,于谨的儿子要求王褒当面展示书法,王褒自称“家奴”,以表忠心。 C.元帝崇尚严酷,不但惩处高祖时放纵舞弊的官员,甚至在魏军围城时,下令处死狱中数千名死囚。 D.王夫之认为沉溺读书不理家国事,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湖于饮酒美色是一样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绐俭云:“城中埋金千斤,欲以相赠。” (2)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 5.针对元帝读书误国一事,王夫之认为应该怎样读书?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獲,獲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 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传》,有删改)材料二: 庞葱①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 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二》,有删改)【注】①庞葱:一作庞恭,魏国大臣。 1、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出相应位置。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材料二: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阜。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劝人饮酒 B.白露横.江横:充满 C.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的十六日 D.顾.安所得酒乎顾:可是,只是 2.下列对以上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言清风明月,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直接化用佛家语。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A.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B.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C.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D.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河,在古诗文中“江河”往往特指长江和黄河,还可引申为江山、国土。

B.桀纣,夏朝的夏桀王和商朝的商纣王的并称,相传都是暴君,故后泛指暴君。 C.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D.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文中就是此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均选自《荀子》的开篇之作《劝学》,文章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比喻阐明深刻道理。 B.材料一第一段中作者认为学习要善于借助外力,要善于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即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物。 C.材料一中,作者用蚯蚓和螃蟹作对比,说明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论证了有恒心才能做成事情的观点。 D.材料二第一段中作者认为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致志的事情,君子如果学一阵,又停一阵,就会成为市井中的普通人。

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材料二: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 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 ..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共持新磨诘曰:“汝奈何批天子颊?”新磨对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于是左右皆笑,庄宗大喜,赐与.新磨甚厚。新磨尝奏事殿中,殿中多 恶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纵儿女啮人!”庄宗家世 ..夷狄,夷狄之人讳狗,故新磨以此讥之。庄宗大怒,弯弓注矢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庄宗大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 天下皆谓陛下同光帝 ...。且同,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庄宗大笑,乃释之。然 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佗过恶 ..。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节)5.下面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罄.尔之赀:用光。 B.稼穑 ..:耕种收割。 C.赐与.新磨甚厚:给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

说武瞾,故《赞》贬之曰:“子昂之于言,其聋瞽欤!”呜呼,甚哉!其不探伯玉之为《政理书》之深意也。明堂大学②,在昔帝王所以恢大教化之地,自非右文好治之主,为之犹愧无以称其举,岂淫艳荒惑、险刻残设妇人之所宜与乎?缘事警奸,立文矫僭,伯玉之言有味乎其中矣。彼傅、吕者,本好历数才技之书,但能领略大体,颛务记览,以济.其末学,讵可引伯玉而为之等夷耶?杜子美、韩退之,唐之伟人也。杜云:“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其推尚伯玉之功也如此。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同当时尝欲具疏于朝廷,以辨伯玉之不然,会除外官,不果。 癸卯 ..春,伯玉县人、金华道士喻拱之过门,言其邑令庞君子明于本观陈公读书台旧基,构大屋四楹,题之曰“拾遗亭”。栋宇宏豁,轩楹虚显,步倚眺听,依然风尚,将记其实,愿烦执事。同曰:“伯玉,同之郡人也。昔不幸而死于贼简之手,心常悼之矣。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记此何敢妄!”遂述前事,使揭于亭上,聊以阐独坐之幽。其山川之胜,登临之美,今古不易,有子美之诗在焉。 (选自文同《拾遗亭记》,有删改)【注】①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曾任右拾遗。这里陈子昂向武后(武则天,武瞾)上书进言。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大学,古称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虽A欲B睦C人D伦E兴F治G纲H失I之J本K而L求M之N末O不P可Q得R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诗经》,也称《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孔子评《诗经》“思无邪”。B.“委而不论”与“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C.“济”意为“补益”,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济”字含义不同。D.癸卯,干支名称,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月、纪日,这里是纪年,其后一年是甲辰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子昂认为太学是实行政治教化的地方,治理国家要重视礼乐,他希望武后让学子回到太学读书,并认为这是国家的大事。 B.文同对《新唐书》把陈子昂和傅弈、吕才放在同一传记心有不平,他认为陈子昂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后,功绩更大。 C.杜甫认为陈子昂的忠心和义气能流传千古,韩愈认为唐朝诗文的繁荣兴旺是从陈子昂开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面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驾,一天的行程。“驽马十驾”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

C.《荀子》,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不同。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只运用了比喻论证,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5.秦观为何将所选文集命名为《精骑集》?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己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於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旖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