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基本原理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缓慢。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1—2小时)。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烤焦,甚至引起燃烧。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表Ⅵ-2),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三是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在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2.26kJ(千焦)的热量。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灭菌锅内留有不同分量空气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见表Ⅵ-4。

一般培养基用1.05kg /cm2,121.3℃15—30分钟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灭菌的温度及维持的时间随灭菌物品的性质和容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改变。例如含糖培养基用

0.56kg/cm2(8磅/英寸2),112.6℃灭菌15分钟,但为了保证效果,可将其他成分先行121.3℃,20分钟灭菌,然后以无菌操作手续加入灭菌的糖溶液。又如盛于试管内的培养

基以1.05kg/cm2,121.3℃灭菌20分钟即可,而盛于大瓶内的培养基最好以1.05kg/cm2灭菌30分钟。

蒸汽压力所用单位为kg/cm2(千克/厘米2),它与lb/in2(磅/英寸2)和温度的换算关系见表Ⅵ-5。

实验室中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有立式、卧式和手提式等几种。本实验介绍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三、器材

培养皿,试管,吸管,电烘箱,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皿(6套一包),手提式高压蒸汽菌锅等。

四、操作步骤

(一)干热灭菌

1.装入待灭菌物品

将包好的待灭菌物品(培养皿、试管、吸管等)放入电烘箱内,物品不要摆得太挤,以免妨碍热空气流通。同时,灭菌物品也不要与电烘箱内壁的铁板接触,以防包装纸烤焦起火。

2.升温

关好电烘箱门,插上电源插头,拨动开关,旋动恒温调节器至红灯亮,让温度逐渐上升。如果红灯熄灭,绿灯亮,表示箱内已停止加温,此时如果还未达到所需的160—170℃温度,则需转动调节器使红灯再亮,如此反复调节,直至达到所需温度。

3.恒温

当温度升到160—170℃时,借恒温调节器的自动控制,保持此温度2小时。

4.降温

切断电源,自然降温。

5.开箱取物

待电烘箱内温度降到70℃以下后,打开箱门,取出灭菌物品。注意电烘箱内温度未降到70℃以前,切勿自行打开箱门,以免玻璃器皿炸裂。

(二)高压蒸汽灭菌

1.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

2.放回灭菌桶,并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

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

4.用电炉或煤气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 1.05kg/cm2,121.3℃,20分钟灭菌。

5.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

6.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 37℃温箱培养24小时,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五、实验报告

思考题

(1)干热灭菌完毕后,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开箱取物?为什么?

(2)为什么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所需要的温度高,时间长?

(3)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要待压力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4)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怎样杜绝一切不安全的因素?

干热灭菌法简介

干热灭菌法简介 包括干热空气灭菌和火焰灼烧灭菌等以干热方法杀死细菌达到灭菌的目的。 本法适用于干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的灭菌,也适用于玻璃器皿(如试管、平皿、吸管、注射器)和金属器具(如测定效价的钢管、针头、镊子、剪刀等)的灭菌。 火焰灭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烧灼的灭菌方法。该方法灭菌迅速、可靠、简便,适合于耐火焰材料(如金属、玻璃及瓷器等)物品与用具的灭菌,不适合药品的灭菌。 干热空气灭菌法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该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热气体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软膏机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灭菌,不适合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 在干热状态下,由于热穿透力较差,微生物的耐热性较强,必须长时间受高温的作用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因此。干热空气灭菌法采用的温度一般比湿热灭菌法高。 为了保证灭菌效果,一般规定:135-140℃灭菌3-5h;160-170℃灭菌2-4h;180-200℃灭菌0.5-1h。 干热灭菌法 细菌的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需要加热至160℃~170℃2小时才杀灭。干热灭菌的方法有 ①焚烧:用火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破坏性大,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 ②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实验室的金属器械(镊、剪、接种环等)、玻璃试管口和瓶口等的灭菌; ③干烤:在干烤箱(hot air sterilizer)内进行,加热至160℃~170℃维持2小时,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器皿、瓷器、玻质注射器等; ④红外线(infrared):是波长为770nm~1000μm的电磁波,以1μm~10μ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红外线的热效应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产生,不能使物体均匀加热,常用于碗、筷等食具的灭菌; ⑤微波(microwave):波长为1mm~1000mm的电磁波统称为微波,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微波炉的热效应分布不均匀,灭菌效果不可靠,用于非金属器械及食具消毒。 热空气消毒箱(又名干热灭菌器) 适用范围:热空气消毒箱(又名干烤灭菌器)是供工矿企业,化验室,科研单位等作干燥、烘培熔蜡、灭菌作用。控制特点:具有因停电,死机状态数据丢失而保护的参数记忆,来电恢复功能。

干热灭菌相关温度与时间一览表

对开门百级净化热风循环风箱: 1、通常采用250℃,时间不低于45分钟; 2、在250度时,1min ,FH=; 3、那么45分钟,其FH值就是*45=; 4、那么不是大于基本要求FH等于1000吗? 5、2000年版药典就是不低于30分钟(FH=*30=),那么为什么会在2005年版做如此修改? 6、是因为这里的250度是腔体内温度,不是物品内部或表面温度,也不是最低点温度,所以将其时间提高15分钟!所谓:“温度不够时间补,补的是时间” 隧道烘箱: 1、通常采用320度,时间不低于4分钟; 2、其在300度(公认温度,低于通常,真是!),1分钟,FH=, 3、那么4分钟,FH值就是*4=1022; 4、那么为什么会通常用320度呢?原因同上,瓶底温度在320度时,瓶内温度才会达到300度."要提高产量,得提高温度,温度不均匀更要提高温度,补的是温度“ 一补时间,一补温度,中国人真是大补呀!原因不说,乱补一气,反正设备不会说话,而我们有的不是效率,而是时间。 干热灭菌FH值计算 SDA不知为何?FH大于1400.准确地说是1364. 干热标准温度为170C,Z为54. F(T)=10^((T-170)/Z) F(320)=10^((320-170)/54)=600,也就是说:320C 1分钟相当于标准温度(170C)600分钟 320C,10MIN,F(H)=6000(5995). 隧道烘箱设定320度,但不能全程达到320C,我们公司的是5分钟. 以我做过的经验.,F(H)在2000到3000之间.为什么呢?正常的计算是要把长升温100度开始与降温至100度结束,均应计入FH值的计算,所以,FH值的计算是一个倒扣的船形集合,即使低于药典正常标准,仍能达到FH值大于1000,但这计算起来有点麻烦. 从资料报道,国外生产能满足灭菌去热原要求,其FH≥1000。根据中国2000版药典的要求和公式计算,认为空瓶FH≥ 1400为宜。通过计算:当FH≥1400, 安瓿在300℃时的暴露(灭菌)时间必须大于。因此,对连续式隧道灭菌烘箱的灭菌程序为:300℃时, 大于4min即能满足工艺要求。 温度设备验证合格判断标准

干热灭菌相关温度与时间一览表

干热灭菌相关温度与时 间一览表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对开门百级净化热风循环风箱: 1、通常采用250℃,时间不低于45分钟; 2、在250度时,1min ,FH=; 3、那么45分钟,其FH值就是*45=; 4、那么不是大于基本要求FH等于1000吗? 5、2000年版药典就是不低于30分钟(FH=*30=),那么为什么会在2005年版做如此修改? 6、是因为这里的250度是腔体内温度,不是物品内部或表面温度,也不是最低点温度,所以将其时间提高15分钟!所谓:“温度不够时间补,补的是时间” 隧道烘箱: 1、通常采用320度,时间不低于4分钟; 2、其在300度(公认温度,低于通常,真是!),1分钟,FH=, 3、那么4分钟,FH值就是*4=1022; 4、那么为什么会通常用320度呢原因同上,瓶底温度在320度时,瓶内温度才会达到300度."要提高产量,得提高温度,温度不均匀更要提高温度,补的是温度“

一补时间,一补温度,中国人真是大补呀!原因不说,乱补一气,反正设备不会说话,而我们有的不是效率,而是时间。 干热灭菌FH值计算 SDA不知为何FH大于1400.准确地说是1364. 干热标准温度为170C,Z为54. F(T)=10^((T-170)/Z) F(320)=10^((320-170)/54)=600,也就是说:320C 1分钟相当于标准温度(170C)600分钟320C,10MIN,F(H)=6000(5995). 隧道烘箱设定320度,但不能全程达到320C,我们公司的是5分钟. 以我做过的经验.,F(H)在2000到3000之间.为什么呢正常的计算是要把长升温100度开始与降温至100度结束,均应计入FH值的计算,所以,FH值的计算是一个倒扣的船形集合,即使低于药典正常标准,仍能达到FH值大于1000,但这计算起来有点麻烦. 从资料报道,国外生产能满足灭菌去热原要求,其FH≥1000。根据中国2000版药典的要求和公式计算,认为空瓶FH≥ 1400为宜。通过计算:当FH≥1400, 安瓿在300℃时的暴露(灭菌)时间必须大于。因此,对连续式隧道灭菌烘箱的灭菌程序为:300℃时, 大于4min即能满足工艺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该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湿热灭菌法可分为: 煮沸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间歇蒸汽灭菌法。 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 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蒸汽的性质、药品性质和灭菌时间等。 (1)煮沸灭菌法: 将水煮沸至100摄氏度,保持5-10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保持1-3小时可杀死芽胞。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氢钠时沸点可达105摄氏度,能增强杀菌作用,还可去污防锈。此法适用于食具、刀箭、载玻片及注射器等。 (2)xx消毒法: 一种低温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创而得名。有两种具体方法,一是低温维持法:62摄氏度维持30分钟;二是高温瞬时法:75摄氏度作用15-30秒。该法适用于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气灭菌法: 利用常压下的流通蒸汽进行灭菌。 (4)间歇蒸汽灭菌法 (5)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摄氏度,维持15-20分钟。 湿热灭菌法湿热法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与干热法相同的灭菌效果,因为:

①湿热中蛋白吸收水份,更易凝固变性;②水分子的穿透力比空气大,更易均匀传递热能;③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由气态变成液态可释放出529卡热能,可迅速提高物体的温度。 湿热灭菌法一般采用121摄氏度,灭菌20-30min,如果是产孢子的微生物则应采用灭菌后适宜温度下培养几小时,再灭菌一次,以用于杀死刚刚萌发的孢子。 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本法适用于干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的灭菌,也适用于玻璃器皿(如试管、平皿、吸管、注射器)和金属器具(如测定效价的钢管、针头、摄子、剪刀等)的灭菌。干热空气灭菌法: 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该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热气体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软膏机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灭菌,不适合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在干热状态下,由于热穿透力较差,微生物的耐热性较强,必须长时间受高温的作用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因此。干热空气灭菌法采用的温度一般比湿热灭菌法高。 为了保证灭菌效果,一般规定:135-140摄氏度灭菌3-5h;160-170摄氏度灭菌2-4h;180-200摄氏度灭菌0.5-1h。 干热灭菌法: 细菌的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需要加热至160℃~170℃2小时才杀灭。干热灭菌的方法有①焚烧: 用火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破坏性大,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②烧灼: 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实验室的金属器械(镊、剪、接种环等)、玻璃试管口和瓶口等的灭菌;③干烤: 在干烤箱(hot air sterilizer)内进行,加热至160℃~170℃维持2小时,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器皿、瓷器、玻质注射器等;④红外线(infrared):

灭菌法-1试题

灭菌法-1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 1.灭菌常以杀灭什么为准 ?A.荚膜 ?B.鞭毛 ?C.芽孢 ?D.菌毛 ?E.细胞壁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用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火焰灭菌法 ?B.干热空气灭菌法 ?C.热压灭菌法 ?D.射线灭菌法 ?E.滤过灭菌法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灭菌是注射剂、眼用制剂等无菌制剂药剂制备中什么的环节 ?A.不必要 ?B.可有可无 ?C.有时需要 ?D.一些种类需要 ?E.不可缺少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4.化学杀菌的目的在于 ?A.减少微生物的数目 ?B.改变菌的性质 ?C.除净微生物 ?D.减弱菌的抗性 ?E.降低菌的活性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适用于耐火材质物品的灭菌法 ?A.火焰灭菌法 ?B.干热空气灭菌法 ?C.热压灭菌法 ?D.射线灭菌法 ?E.滤过灭菌法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6.灭菌标准时间用以下哪一种方式表示 ?A.F

?B.Fo ?C.D ?D.Z ?E.T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7.在使用灭菌柜灭菌时,柜内空气应如何处理 ?A.不必排尽 ?B.必须排尽 ?C.根据药品而定 ?D.可以排尽 ?E.不可以排尽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8.在干热空气灭菌法中,在200℃以上破坏热原所需的时间是 ?A.15min ?B.30min ?C.20min ?D.25min ?E.45min (分数:1.00) A. B. C. D.

常用几种灭菌方法

常用灭菌方法简介 一、辐射灭菌法 本法系指灭菌物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 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最常用的60Co-γ射线 辐射灭菌。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 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采用辐射灭菌法灭菌后的产品其SAL应《10-6。γ射线辐射灭菌所控制的参数 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该剂量的制定应考虑灭菌物品的 适应性及可能污染的微生物最大数量及最强抗辐射力,事先应验证所使用的剂 量不影响被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常用的辐射灭菌吸收剂量为 25KGy。对最终产品、原料药、某些医疗器材应尽可能采用低辐射 剂量灭菌。灭 菌前,应对被灭菌物品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抗辐射强度进行测定,以评价灭菌 过程赋予该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灭菌时,应采用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灭菌物品吸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控, 以充分证实灭菌物品吸收的剂量是在规定的限度内。如采用 与灭菌物品一起被 辐射的放射性剂量计,剂量计要置于规定的部位。在初安装时剂量计应用标准 源进行校正,并定期进行再校正。 60Co-γ射线辐射灭菌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pumilus)。 二、干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 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 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材质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 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 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应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干热 过度杀灭后物品的SAL应《10-12,此时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生物的 测定。250℃*45min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用具 中的热原物质。 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

常用的灭菌方法

一、常用灭菌消毒方法 1、干热灭菌法 火焰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2、湿热灭菌 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高压蒸汽灭菌、间歇加热灭菌、实罐灭菌 3、过滤除菌 4、放射线灭菌 二、常用的消毒剂 理想的消毒剂: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廉;对人、畜无害;能长期保存;溶解度大;无腐蚀性等。 消毒剂种类:氧化剂、重金属盐、有机化合物 相对药效: 三、影响灭菌与消毒因素 1、微生物种类 2、培养基 3、消毒剂 4、环境因素 5 节:化学疗剂对微生物作用 能直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化学药物。 化学疗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某个环节,使其生长受到抑制或致死。一、抗代谢物 结构上类似,竞争性地与酶结合,只有当正常代谢物量少或不存在时才起作用。 最常用的是磺胺类药物。是氨苯磺胺衍生物,其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类似,而PABA 是叶酸分子组成。叶酸是辅酶,在氨基酸、维生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细菌需自己合成叶酸,而人和动物利用现成叶酸,因此不受磺胺干扰。 还有异烟肼rimifon,是吡哆醇对抗物。 二、抗生素 作用范围:抗菌谱 作用位点: 1、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多氧霉素 2、影响细胞膜功能:多肽类,多烯类 3、干扰蛋白合成:抑制而非杀死 4、阻碍核酸合成:对细胞有毒 三、微生物抗药性 对药物的适应性即是抗药性。 抗药性主要表现(产生机制) 1、菌体内产生钝化或分解药物的酶 2、改变膜的透性而导致抗药性产生 3、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发生改变 4、形成救护途径。 五章:微生物遗传 遗传heredity—亲代将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传递给子代。 遗传性—子代总保持与亲代相同的生物学特性。 遗传型genotype—生物体所具有的全套遗传物质总称。又称基因型。

灭菌法-概述

灭菌法-概述 ?一、基本概念 灭菌法是灭菌制剂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单元操作之一,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其他适宜方法杀灭或除去物料中一切活的微生物的方法。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不同微生物对灭菌的抵抗力不同,灭菌效果也不同;细菌的芽胞具有较强的抗热能力,不易杀死,因此灭菌效果常以杀灭芽胞为标准。 由于灭菌的对象是药物制剂,许多药物不耐高温,因此药剂学中选择灭菌方法与微生物学上的要求不尽相同,不但要求达到灭菌完全,而且要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在灭菌过程中药剂的理化性质和治疗作用不受影响。 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繁殖体及其芽胞,以获得无菌状态的过程。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防腐:用低温或化学药品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也称“抑菌”。 无菌:指没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但由于不存在绝对无菌的环境,故无菌状态仅指用现行的方法检查结果呈阴性的状态。 ?二、F值与F0值

微生物常因营养条件缺乏或排泄物积聚过多而自然死亡。加热、电离幅射及化学药品等也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或干扰微生物繁殖能力。其中加热法是杀灭微生物最常用的方法。由于灭菌温度多系测量灭菌器内的温度,而不是测量被灭菌物体内的温度,同时无菌检验方法也存在局限性,若检品中存在极微量的微生物时,往往难以用现行的无菌检验法检出。因此对灭菌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是非常必要的。F和F0值可作为验证灭菌可靠性的参数。 (一)D值与Z值 1、D值 为微生物学耐热参数,是指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所需的时间,单位为分钟。D值越大,说明微生物耐热性越强。 2、Z值 为灭菌的温度系数,是指某一特定微生物的D值减少到原来的1/10时所需升高的温度值,单位为℃,通常取10℃。 也即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升高的温度。如,Z=10℃,表示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灭菌时间的1/10(但具有相同的灭菌效果),所需升高的灭菌温度为10℃。 (二)F值与F0值 1、F值

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 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湿热灭菌是利用热蒸汽灭菌。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的效力比干热灭菌好的原因是:①热蒸汽对细胞成分的破坏作用更强。水分子的存在有助于破坏维持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氢键和其他相互作用弱键,更易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含水量与其凝固温度成反比(表2-1);②热蒸汽比热空气穿透力强,能更加有效地杀灭微生物:③蒸汽存在潜热.当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故可迅速提高灭菌物体的温度。 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细胞在60℃左右处理15min后即可杀死,酵母菌和真菌的胞子要耐热些,要用80℃以上的温度处理才能杀死,而细菌的芽胞更耐热,一般要在120℃下处理15min才能杀死。湿热灭菌常用的方法有常压蒸汽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表2-1蛋白质含水量与其凝固温度的关系 蛋白质含水量/% 蛋白质凝固点/℃ 50 56 25 74-80 18 80-90 6 145 (一)常压蒸汽灭菌 (1)常压蒸汽灭菌是湿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不能密闭的容器里产生蒸汽进行灭菌。在不具备高压蒸汽灭菌的情况下,常压蒸汽灭菌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此外,不宜用高压蒸煮的物质如糖液、牛奶、明胶等,可采用常压蒸汽灭菌。这种灭菌方法所用的灭菌器有阿诺氏(Aruokd)灭菌器或特制的蒸锅,也可用普通的蒸笼。由于常压蒸汽的温度不超过100℃,压力为常压,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细胞能被杀死,但芽胞细菌却不能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必须采取间歇灭菌或持续灭菌的方法,以杀死芽胞细菌,达到完全灭菌。 1)巴氏消毒法是用于牛奶、啤酒、果酒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的液体的一种消毒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杀死其中的无芽胞病原菌(如牛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或沙门氏菌),而又不影响其特有风味。巴氏消毒法是一种低温消毒法,具体的处理温度和时间各有不同,一般在60-85℃下处理15-30min。具体的方 法可分两类,第一类是较老式的,称为低温维持法,例如在63℃下保持30min可进行牛奶消毒;另一类是较新式的,称为高温快速法,用于牛奶消毒时只要在85℃下保持5min即可。但是巴氏消毒法不能杀灭引起Q热的病原体--伯氏考克斯氏体(一种立克次氏体)。 2)间歇灭菌法又称分段灭菌法。适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将待灭菌的培养基在100℃下蒸煮30-60min,以杀死其中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然后置室温或20-30℃下保温过夜,诱导残留的芽胞萌发,第二天再以同法蒸煮和保温过夜,如此连续重复3天,即可在较低温度下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例如,培养硫细菌的含硫培养基就应用间歇灭菌法灭菌,因为其中的元素硫经常规的高压灭菌(12l℃)后会发生熔化,而在100℃的温度下则呈结晶状。

常用的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灭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学试剂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过滤除菌等。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湿热灭菌,空气则采用过滤除菌。 1、化学试剂灭菌 包括气体熏蒸法,是利用环氧乙烷或甲醛等杀灭微生物。最常用试剂灭菌方法为消毒剂喷洒法,常见的消毒剂有异丙醇(75%)、乙醇(75%)、戍二醛、新洁尔灭等。我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洁净室的墙面、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仪器、操作台、车、桌、椅等表面都定期用乙醇、新洁尔灭等消毒剂喷洒。 2、射线灭菌 主要有放射线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如从放射源产生γ射线进行照射,本办法主要用于玻璃制品、磁制品、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与纤维制品等耐受放射线照射的物品;还可利用照射紫外线杀灭微生物,主要用于玻璃制品、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和纤维制品等,还可用于设施、设备、房间等。我们公司每一间生产间都安有紫外灯,每次生产前会辐照半个小时以上,同时会释放臭氧,效果很好。 3、干热灭菌 包含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和火焰灼烧法,可把金属器械或洗净的

玻璃器皿放入电热烘箱内,在150~170℃下维持1~2小时后,可达到彻底灭菌(包括细菌的芽孢)的目的。灼烧是一种最彻底的干热灭菌法,就像我们公司(杭州睿凯干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质检时,虽然所用的的工具(如镊子)、玻璃器皿等都经湿热灭菌,但是无菌操作时仍将其在酒精灯上灼烧,然后再使用。 4、湿热灭菌 煮沸法:煮沸100℃,5分钟,但只能杀死一般细菌的繁殖体; 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是在专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的,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杀灭所有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耐水物品的灭菌。 对于那些无法通过过滤方法除菌的粘稠液体,此法是不二的选择,我们公司生产的三维细胞培养水凝胶是一种固液两相可自由切换的产品,液体状态时较粘稠,所以无法用滤膜过滤,所以采用的是高压灭菌锅121℃,20min的方法进行灭菌,另外向大家推荐我们公司这种带自动烘干功能的灭菌锅,耗材、玻璃器皿等可灭菌后直接烘干,非常方便。 5、过滤除菌 有些需要灭菌的材料不能受热,例如许多维生素溶液。因此,许多液体可以用过滤法来灭菌。过滤法不是将微生物杀死,而是把它们排除出去。滤膜一般由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多聚碳酸酯、聚偏氟乙烯等合成纤维材料制成,滤膜的孔径一般为0.22微米,主要用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基本原理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缓慢。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1—2小时)。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烤焦,甚至引起燃烧。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表Ⅵ-2),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三是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在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2.26kJ(千焦)的热量。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灭菌锅内留有不同分量空气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见表Ⅵ-4。 一般培养基用1.05kg /cm2,121.3℃15—30分钟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灭菌的温度及维持的时间随灭菌物品的性质和容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改变。例如含糖培养基用 0.56kg/cm2(8磅/英寸2),112.6℃灭菌15分钟,但为了保证效果,可将其他成分先行121.3℃,20分钟灭菌,然后以无菌操作手续加入灭菌的糖溶液。又如盛于试管内的培养

热力灭菌

热力灭菌 热力灭菌时最可靠而普遍应用的灭菌法,包括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法。 1.湿热灭菌法 在同样的温度下,温热的杀菌效果比干热好,其原因有:①蛋白质凝固所需的温度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愈大,发生凝固所需的温度愈低。湿热灭菌的菌体蛋白质吸收水分,因较大同一温度的干热空气中易于凝固。②温热灭菌过程中蒸气放出大量潜热,加速提高湿度。因而湿热灭菌比干热所要温度低,如在同一温度下,则湿热灭菌所需时间比干热短。③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使深部也能达到灭菌温度,故湿热比干热收效好。 湿热灭菌法包括有: (1)煮沸法:煮沸100℃,5分钟,能杀死一般细菌的繁殖体。许多芽胞需经煮潮5~6小时才死亡。水中加入2%碳酸钠,可提高其沸点达105℃。既可促进芽胞的杀灭,又能防止金属器皿生锈。煮沸法可用于饮水和一般器械(刀剪、注射器等)的消毒。 (2)流通蒸汽灭菌法:利用100℃左右的水蒸汽进行消毒,一般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其原理相当于我国的蒸笼),加热15到39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消毒物品的包装不宜过大、过紧以利于蒸汽穿透。 (3)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一般用流通蒸汽灭菌器,100℃加热15~30分钟,可杀死其中的繁殖体;但芽胞尚有残存。取出后放37℃孵箱过夜,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蒸一次,如此连续三次以上。本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的营养物(如血清培养基)的灭菌。 (4)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利用热力杀死液体中的病原菌或一般的杂菌,同时不致严重损害其质量的消耗方法。由巴斯德创用以消毒酒精类,故名。加温61.1~62.8℃半小时,或71.7℃15~30秒钟。常用于消毒牛奶和酒类等。 (5)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是在专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的,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杀灭所有微生物。目前使用的压力灭菌器可分为两类:下排气式压力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灭菌器。适用于耐高温、耐水物品的灭菌。 2.干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需要更高的温度与较长的时间。 (1)干烤:利用干烤箱,加热160~180℃2小时,可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菌。主要用于玻璃器皿、瓷器等的灭菌。 (2)烧灼和焚烧:烧灼是直接用火焰杀死微生物,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接种针等不怕热的金属器材的灭菌。焚烧是彻底的消毒方法,但只限于处理废弃的污染物品,如无用的衣物、纸张、垃圾等。焚烧应在专用的焚烧炉内进行。 (3) 红外线:红外线辐射是一种0.77~1000微米波长的电磁波,有较好的热效应,尤以1~10微米波长的热效应最强。亦被认为一种干热灭菌。红外线由红外线灯泡产生,不需要经空气传导,所以加热速度快,但热效应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产生,因此不能使一个物体的前后左右均匀加热。红外线的杀菌作用与干热相似,利用红外线烤箱灭菌的所需温度和时间亦同于干烤。多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人受红外线照射较长会感觉眼睛疲劳及头疼;长期照射会造成眼内损伤。因此,工作人至少应戴能防红外线伤害的防护镜。 (4)微波:微波是一种波长为1毫米到1米左右的电磁波,频率较高,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微波能使介质内杂乱无章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按波的频率往返运动,互相冲撞和磨擦而产生热,介质的温度可随之升高,因而在较低的温度下能起到消毒作用。一般认为其杀菌机理除热效应以外,还有电磁共振效应,场致力效应等的作用。消毒中常用的微波有2450MHZ与915MHZ两种。微波照射多用于食品加工。在医院中可用于检验室用品、非金属器械、无菌病室的食品食具、药杯及其它用品的消毒。 微波长期照射可引起眼睛的晶状混浊、睾丸损伤和神经功能紊乱等全身性反应,因此必须关好门后才开始操作。

干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一、通过使用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叫干热灭菌。一般是把待灭菌的物品包装就绪 后, 放入电烘箱中烘烤,即加热至160~170℃维持1~2h。 二、干热灭菌法常用于空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的灭菌。凡带有胶皮的物品,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等都不能用此法灭菌。 三、灭菌方法: 1、玻璃器皿等在灭菌前必须经正确包裹和加塞,以保证玻璃器皿于灭菌后不被外界杂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扎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纸包扎或装在金属平皿筒内;三角瓶在棉塞与瓶口外再包以厚纸,用棉绳以活结扎紧,以防灭菌后瓶口被外部杂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别针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轻轻捅入管口,松紧必须适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纤维统一通过火焰烧去,灭菌时将吸管装入金属管筒内进行灭菌,也可用纸条斜着从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头端的纸卷捏扁并拧几下,再将包好的吸管集中灭菌。 2、干燥箱灭菌 将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干燥烘箱内,注意不要摆放太密,以免妨碍空气流通;不得使器皿与烘箱的内层底板直接接触。将烘箱的温度升至160~170℃并恒温1~2h,注意勿使温度过高,超过170℃,器皿外包裹的纸张、棉花会被烤焦燃烧。如果是为了烤干玻璃器皿,温度为120℃持续30分钟即可。温度降至60~70℃时方可打开箱门,取出物品,否则玻璃器皿会因骤冷而爆裂。用此法灭菌时,绝不能用油、蜡纸包扎物品。 3、火焰灭菌 直接用火焰灼烧灭菌,迅速彻底。对于接种环,接种针或其它金属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至红热进行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或三角瓶口,也采用通过火焰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湿热灭菌 一、?煮沸消毒法 注射器和解剖器械等均可采用此法。先将注射器等用纱布包好,然后放进煮沸消毒器 内加水煮沸。对于细菌的营养体煮沸约15~30min,对于芽孢则需煮沸约1~2h。 二、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用途广,效率高,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 是基于水的沸点随着蒸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当蒸汽压力达到1.05kg/cm2时, 水蒸气的温度升高到121℃,经15~30min,可全部杀死锅内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和它们的 孢子或芽孢。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以及传染性标本和工作服等都可应用此法灭菌。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1)加水:打开灭菌锅盖,向锅内加水到水位线。立式消毒锅最好用已煮开过的水,以便减少水垢在锅内的积存。注意水要加够,防止灭菌过程中干锅。 (2)装料、加盖:灭菌材料放好后,关闭灭菌器盖,采用对角式均匀拧紧锅盖上的螺旋,使蒸汽锅密闭,勿使漏气。

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的区别

1、湿热灭菌 在同样的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果比干热好,其原因有:①蛋白质凝固所需的温度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愈大,发生凝固所需的温度愈低。湿热灭菌的菌体蛋白质吸收水分,因较大同一温度的干热空气中易于凝固。②温热灭菌过程中蒸气放出大量潜热,加速提高湿度。因而湿热灭菌比干热所要温度低,如在同一温度下,则湿热灭菌所需时间比干热短。③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使深部也能达到灭菌温度,故湿热比干热收效好。 湿热灭菌法包括有: (1)煮沸法:煮沸100℃,5分钟,能杀死一般细菌的繁殖体。许多芽胞需经煮潮5~6小时才死亡。水中加入2%碳酸钠,可提高其沸点达105℃。既可促进芽胞的杀灭,又能防止金属器皿生锈。煮沸法可用于饮水和一般器械(刀剪、注射器等)的消毒。 (2)流通蒸汽灭菌法:利用100℃左右的水蒸汽进行消毒,一般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器(其原理相当于我国的蒸笼),加热15到39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消毒物品的包装不宜过大、过紧以利于蒸汽穿透。 (3)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一般用流通蒸汽灭菌器,100℃加热15~30分钟,可杀死其中的繁殖体;但芽胞尚有残存。取出后放37℃孵箱过夜,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蒸一次,如此连续三次以上。本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的营养物(如血清培养基)的灭菌。 (4)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利用热力杀死液体中的病原菌或一般的杂菌,同时不致严重损害其质量的消耗方法。由巴斯德创用以消毒酒精类,故名。加温61.1~62.8℃半小时,或71.7℃15~30秒钟。常用于消毒牛奶和酒类等。 (5)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是在专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的,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杀灭所有微生物。 目前使用的压力灭菌器可分为两类:下排气式压力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灭菌器。适用于耐高温、耐水物品的灭菌。 2、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需要更高的温度与较长的时间。 (1)干烤:利用干烤箱,加热160~180℃2小时,可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菌。主要用于玻璃器皿、瓷器等的灭菌。 (2)烧灼和焚烧:烧灼是直接用火焰杀死微生物,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接种针等不怕热的金属器材的灭菌。焚烧是彻底的消毒方法,但只限于处理废弃的污染物品,如无用的衣物、纸张、垃圾等。焚烧应在专用的焚烧炉内进行。 (3) 红外线:红外线辐射是一种0.77~1000微米波长的电磁波,有较好的热效应,尤以1~10微米波长的热效应最强。亦被认为一种干热灭菌。红外线由红外线灯泡产生,不需要经空气传导,所以加热速度快,但热效应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产生,因此不能使一个物体的前后左右均匀加热。红外线的杀菌作用与干热相似,利用红外线烤箱灭菌的所需温度和时间亦同于干烤。多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人受红外线照射较长会感觉眼睛疲劳及头疼;长期照射会造成眼内损伤。因此,工作人至少应戴能防红外线伤害的防护镜。 (4)微波:微波是一种波长为1毫米到1米左右的电磁波,频率较高,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微波能使介质内杂乱无章的极性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按波的频率往返运动,互相冲撞和磨擦而产生热,介质的温度可随之升高,因

干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干热灭菌法一、通过使用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叫干热灭菌。一般是把待灭菌的物品包装就绪后,放入电烘箱中烘烤,即加热至160~170℃维持1~2h。 二、干热灭菌法常用于空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的灭菌。凡带有胶皮的物品,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等都不能用此法灭菌。 三、灭菌方法: 1、玻璃器皿等在灭菌前必须经正确包裹和加塞,以保证玻璃器皿于灭菌后不被外界杂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扎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纸包扎或装在金属平皿筒内;三角瓶在棉塞与瓶口外再包以厚纸,用棉绳以活结扎紧,以防灭菌后瓶口被外部杂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别针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轻轻捅入管口,松紧必须适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纤维统一通过火焰烧去,灭菌时将吸管装入金属管筒内进行灭菌,也可用纸条斜着从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头端的纸卷捏扁并拧几下,再将包好的吸管集中灭菌。 2、干燥箱灭菌 将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干燥烘箱内,注意不要摆放太密,以免妨碍空气流通;不得使器皿与烘箱的内层底板直接接触。将烘箱的温度升至160~170℃并恒温1~2h,注意勿使温度过高,超过170℃,器皿外包裹的纸张、棉花会被烤焦燃烧。如果是为了烤干玻璃器皿,温度为120℃持续30分钟即可。温度降至60~70℃时方可打开箱门,取出物品,否则玻璃器皿会因骤冷而爆裂。用此法灭菌时,绝不能用油、蜡纸包扎物品。 3、火焰灭菌

直接用火焰灼烧灭菌,迅速彻底。对于接种环,接种针或其它金属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至红热进行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或三角瓶口,也采用通过火焰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湿热灭菌 一、?煮沸消毒法 注射器和解剖器械等均可采用此法。先将注射器等用纱布包好,然后放进煮沸消毒器 内加水煮沸。对于细菌的营养体煮沸约15~30min,对于芽孢则需煮沸约1~2h。 二、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用途广,效率高,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这种灭菌方法 是基于水的沸点随着蒸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当蒸汽压力达到1.05kg/cm2时, 水蒸气的温度升高到121℃,经15~30min,可全部杀死锅内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和它们的 孢子或芽孢。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以及传染性标本和工作服等都可应用此法灭菌。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1)加水:打开灭菌锅盖,向锅内加水到水位线。立式消毒锅最好用已煮开过的水,以便减少水垢在锅内的积存。注意水要加够,防止灭菌过程中干锅。

各种灭菌法详细介绍

各种灭菌法详细介绍 灭菌法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的方法。本法适用于无菌制剂、原料、辅料及医疗器械等物品的灭菌。无菌物品是指物品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然而,对于任何一批灭菌产品来说,绝对无菌既无法保证也无法用试验来证实。物理或化学手段灭菌试验表明:微生物的杀灭遵循对数规则,因此,已灭菌物品的无菌标准一般以物品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无菌保证水平SAL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表示。最终灭菌产品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高于10-6。已灭菌产品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证确定。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并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灭菌工艺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被灭菌物品的性质、灭菌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灭菌后物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等因素。灭菌程序的验证是无菌保证的必要条件。灭菌程序经验证后,方可交付正式使用。验证内容包括:⑴撰写验证方案及制定评估标准。⑵确认灭菌设备技术资料齐全、安装正确,并能处于正常运行(安装确认)。⑶确认关键控制设备和仪表能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正常运行(运行确认)。⑷采用灭菌物品或模拟物品进行重复试验,确认灭菌效果符合规定(性能确认)。⑸汇总并完善各种文件和记录,撰写验证报告。日常生产中,应对灭菌程序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确认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湿度、灭菌气体浓度及吸收的辐照吸收剂量等)均在验证确定的范围内。灭菌程序应定期进行再验证。当灭菌程序发生变更(包括灭菌物品装载方式和数量的改变)时,应进行再验证。产品的无菌保证与灭菌前产品被污染的程度及污染菌的特性相关。因此,应严格监控被灭菌品灭菌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及污染菌的耐受性,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污染,确保微生物污染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灭菌后,应防止已灭菌物品被再次污染。任何情况下,都应要求容器及其密封系统确保产品在有效期内符合无菌要求。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辐射灭菌法和过滤除菌法。可根据被灭菌物品的特性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灭菌。只要产品允许,应尽可能选用最终灭菌法(即产品分装至包装容器后再灭菌)灭菌。若产品不适合采用最终灭菌法,可选用过滤除菌法或无菌生产工艺达到无菌保证要求,只要可能,应对非最终灭菌的产品作补充性灭菌处理(如流通蒸汽灭菌)。 一、湿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它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用本法灭菌。流通蒸汽不能完全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辅助灭菌手段。 湿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用121℃×20min或116℃×40min的程序,也可采用其它温度和时间参数。总之,必须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对热稳定的物品,可采用过度杀灭法,其SAL应≤10-12。热敏感产品的标准灭菌时间F0可低于8min,但应在生产全过程中,对

三种灭菌方法

臭氧灭菌 技术简介 臭氧技术是既古老又崭新的技术,1840年德国化学家发明了这一技术,1856年被用于水处理消毒行业。目前,臭氧已广泛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食品加工、医疗、医药、水产养殖等领域,对这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臭氧的生成原理臭氧可通过高压放电、电晕放电、电化学、光化学、原子辐射等方法得到,原理是利用高压电力或化学反应,使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分解后聚合为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转变的一种过程。臭氧的分子式为O3。 臭氧的灭菌原理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灭菌过程属生物化学氧化反应。O3灭菌有以下3种形式: 1.臭氧能氧化分解细菌内部葡萄糖所需的酶,使细菌灭活死亡。 2.直接与细菌、病毒作用,破坏它们的细胞器和DNA、RNA,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 3.透过细胞膜组织,侵入细胞内,作用于外膜的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细菌发生通透性畸变而溶解死亡。 臭氧灭菌的优点 臭氧灭菌为溶菌级方法,杀菌彻底,无残留,杀菌广谱,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另外,O3对霉菌也有极强的杀灭作用。O3由于稳定性差,很快会自行分解为氧气或单个氧原子,而单个氧原子能自行结合成氧分子,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所以,O3是一种无污染的消毒剂。O3为气体,能迅速弥漫到整个灭菌空间,灭菌无死角。而传统的灭菌消毒方法,无论是紫外线,还是化学熏蒸法,都有不彻底、有死角、工作量大、有残留污染或有异味等缺点,并有可能损害人体健康。如用紫外线消毒,在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没有效果,有衰退、穿透力弱、使用寿命不长等缺点。化学熏蒸法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对抗药性很强的细菌和病毒,则杀菌效果不明显。 环氧乙烷灭菌原理及灭菌车间管理知识简介 环氧乙烷(EO)是一种光谱灭菌剂,可在常温下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芽孢、结核杆菌、细菌、病毒、真菌等。EO可以与蛋白质上的羧基(-COOH)、氨基(-NH2)、硫氢基(-SH)和羟基(-OH)发生烷基化作用,造成蛋白质失去反应基因,阻碍蛋白质的正常化学反应和新陈代谢,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EO也可以抑制生物酶活性。EO穿透性很强,可以穿透微孔,达到产品内部相应的深度,从而大大提高灭菌效果,目前医疗器械广泛采用EO进行灭菌。 环氧乙烷灭菌装置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关键设备,安装操作、使用管理有其特殊要求,是安全防范监管重点。环氧乙烷是易燃易爆的有毒气体,分子式为C2H4O,具有芳香的醚味,在4°C时候相对密度为0.884,沸点为10.8°C,其密度为1.52g/cm3,在室温条件下,很容易挥发成气体,当浓度过高时可引起爆炸。今年扬州市客乐医用器械厂环氧乙烷灭菌车间发生爆炸,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车间严重受损。在此,特别提醒各使用单位要高度注意环氧乙烷的安装、使用操作、贮存的安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