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音乐家及代表作

中国音乐家及代表作

中国音乐家及代表作
中国音乐家及代表作

1萧友梅:《问》《国耻歌》。

2刘天华:《空山鸟语》《光明行》《良宵》等。

3华彦钧:《二泉映月》《听松》《大浪淘沙》等。

4黄自:《长恨歌》《旗正飘飘》《花非花》等。

5张寒晖作品:《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等。

6贺绿汀作品:《牧童短笛》《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

7聂耳作品:《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大路歌》《码头工人》等。8任光作品:《渔光曲》《月光光》《打回老家去》等。

9吕骥作品:《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茶馆小调》等。

10冼星海作品:《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

11马思聪小提琴家《西藏音诗》等。

12马可作品:《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

13、郑律成作品:《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

14、王洛宾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罕》等。

15、瞿希贤作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牧歌》等。

16、安波作品:《拥军花鼓》《兄妹开荒》等。

17、施光南《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18、谷建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声与微笑》等。

19、李焕之《社会主义好》。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牧羊哀歌》(郭沫若词)、《黄花曲》(蒋光慈词)与蒲风等诗人合作抗日歌曲,作有《厦门自唱》(燕风词)、《保卫祖国》(克锋词)等。歌曲《青年颁》、《民主建国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生产忙》、《茶山谣》、《八月桂花遍地开》民歌合唱《苏武》与民歌合唱套曲《胡笳吟》,古筝协奏曲《泪罗江幻想曲》、《高山流水》。

20曹火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20巴赫: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和管弦乐《序曲》等。《G弦上的咏叹调》的曲作者是巴赫,他是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其国籍是德国。因主旋律完全在小提琴G弦上演奏而得名。他的主要作品有:《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21海顿:奥地利作曲家,被音乐史家们誉为“交响乐之父”,代表作有《伦敦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等。

22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等,并首创独奏协奏曲形式;他的音乐抒情、流畅、诚挚明朗,充满了青春的热情和高尚的美感。23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弗德里奥》、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被誉为“交响乐的泰斗”,代表作有第三、第九等交响曲,以及舞剧《普罗米修斯》等;贝多芬的音乐雄浑刚健、气势磅礴,意义深刻,充满战斗激情,对后世影响极大。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最着名的就是不朽的作品交响曲《第九交响曲》。

24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名作有《魔王》、《鳟鱼》,《野玫瑰》《圣母颂》、《小夜曲》、《摇篮曲》、《第九交响曲等》,《菩提树》,《流浪狗》(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

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被后人称为“歌曲之王”。

25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称。名作有《蓝色多瑙河》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26柴科夫斯基:俄国最伟大的作曲家,所作有交响曲《悲怆》、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舞剧《天鹅湖》和《睡美人》等

27李斯特:匈牙利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主要作品有《塔索》、《但丁神曲》、《匈牙利狂想曲》等。28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2]其中大部分是钢琴曲,着名的有:两部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奏鸣曲、四部叙事曲、四部谐谑曲、二十四首前奏曲、二十首练习曲、十八首波兰舞曲、四首即兴曲等等。创作几乎全为钢琴曲,代表作有《革命练习曲》《玛祖卡舞曲》等。29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英籍德国)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弥赛亚》、《犹大马卡白》等三十二部,歌剧四十六部,管弦乐《水上音乐》、《森林音乐》、《烟火音乐》各一套,管弦协奏曲十一首,大协奏曲四十二首,还有室内乐、组曲、序曲、恰空等器乐曲。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30斯美塔纳的钢琴组曲《捷克民间舞曲》、

31德沃扎克(捷克)管弦乐组曲《斯拉夫舞曲》、

32格里格(挪威)民族乐派《培尔·金特》钢琴组曲《挪威农民舞曲》等。

33德彪西代表作:《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版画》、《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

1我国国立音乐院的创办人是谁

答:蔡元培和萧友梅。

2、列出二十位近现代我国着名音乐家

答:聂耳、冼星海、萧友梅、黄自、贺绿汀、马可、李焕之、吕骥、曹火星、刘天华、刘北茂、刘炽、朱践耳、施光南、徐佩东、石夫、周广仁、丁善德、陈钢、何占豪。……(郑律成、华彦钧(又名阿丙、张肖虎)

3、列出外国四十位着名音乐家

答:古典乐派: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浪漫乐派:舒伯特、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韦伯、罗西尼、威尔地、、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约翰.施特芬斯、柴科夫斯基、理查.施特劳斯、马勒、比才.多普勒、比尔.狄盖特、波姆.沙米那德、拉赫玛尼诺夫。

民族乐派:格里格、格林卡、鲍罗廷、穆索尔斯基、波隆贝斯库、巴托克、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格里格、西贝柳斯。

现代乐派:德彪西、拉威尔、勋柏格、斯特拉文斯基、巴尔托克、普罗柯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兴德米特。

4问:熟悉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熟悉德彪西的创作风格与代表作

答:特征: 印象派的音乐注重的是和声的色彩变化,强调朦胧感。

德彪西的风格:德彪西的“梦幻世界” 德彪西这位现代音乐的创始者,开发了任何音乐家都没有发现过的、奇怪的音的世界。代表作:《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版画》、《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

5问:熟悉艺术歌曲的概念、了解舒伯特的创作风格与代表作

答:艺术歌曲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指的是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歌曲体裁,而不是泛指一般具有艺术性的歌曲。它有很坚实的传统,有很强的艺术功力和艺术感染力。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代表作:《魔王》、《圣母颂》、《小夜曲》、《摇篮曲》、《第九交响曲》

6、冼星海是哪里人答:是广东番禺人。

7、列举出我过十首有代表性的各省民歌

答:“澧水船夫号子”是湖南民歌、“放马山歌”是云南民歌、“脚夫调”是陕西民歌、“茉莉花”是江苏民歌、“一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交城山”是山西民歌、“军民大生产”是陇东民歌、“小河淌水”是云南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四川民歌、“凤阳花鼓歌”是安徽民歌。

8、声乐曲的体裁形式有哪些

答:有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诙谐歌曲、摇篮歌曲等。

9、器乐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答:有独奏、齐奏、重奏、合奏等。

10、器乐曲的体裁形式有哪些

答:有交响曲、组曲、序曲、室内乐、前奏曲、进行曲、幻想曲、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练习曲等。

11、我国常用的民族乐器有哪些

答:有竹笛、二胡、高胡、板胡、唢呐、笙、扬琴、古筝、琵琶、柳琴、三弦等。其中竹笛分曲笛和梆笛两大类。

12、外国管弦乐队分为几组主要有哪些乐器

答:分为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和打击乐组四个部分。木管组有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大管等,铜管组有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等,弦乐组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打击乐组有定音鼓、大钗、三角铁、小军鼓、木鱼等。

13、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全曲共分哪几段

答:全曲共分十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乃归舟和尾声。

14、民族乐队有哪些编制形式

答:有民族管弦乐队、丝竹乐队、吹打乐队、芦笙乐队等。以民族管弦乐队最常见。

15、民族管弦乐队分为哪几个组

答:分为管乐器组、弓弦乐器组、拨弦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四个组。

16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有节奏、节拍、旋律了、音色、力度、速度、和声、复调等,其中以节奏、旋律、和声三要素最为重要。

17、什么叫音乐它具有那些功能

答:音乐是通过音响组合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主观感情和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它是听觉艺术、是时间艺术、是音响艺术,它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给人以思想感情方面的感染和教育。它具有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

18、音乐作品分为哪几类

答:音乐作品总的分为声乐、器乐、戏剧音乐(包括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戏剧配乐等)三大类)。

19、西方音乐分为哪四个乐派

答:分为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和现代乐派。

20、怎样欣赏音乐

答: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以音响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欣赏音乐一般可分为知觉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三个层次。

21:音乐欣赏的方式方法

答:(1)倾听。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倾听;(2)运用多种手段促使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3)熟悉、背记音乐主题和利用乐曲辅助欣赏;(4)利用节奏律动辅助欣赏;(5)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6)引导学生用诗、文、图画来辅助欣赏。在具体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在适合的教学方法。

22、说出几首外国民歌和国籍来

答:“拉网小调”是日本民歌、“桔梗谣”是朝鲜民歌、“梭罗河”是印尼民歌、“小杜鹃”是波兰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是俄罗斯民歌、“红河谷”是加拿大民歌、“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民歌、“克里门泰因”是美国民歌。

音乐名词:

1、交响诗:(参考答案)是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一种描写性的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

2、舞剧:(参考答案)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舞剧中以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与音乐相配合,来表现剧情和角色的思想感情。舞剧一般不包括歌唱和说白。

3、序曲:(参考答案)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17世纪早期歌剧的序曲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没有固定的形式。

4、波尔卡:(参考答案)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希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这是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

5、探戈:(参考答案)19世纪末,发源于阿根廷的一种民间舞蹈。20世纪初,发展为一种社交舞蹈。其舞蹈音乐逐步形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探戈含有混融文化的特色。它既受到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影响,也接受了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的影响。

6、(参考答案)“变声期”是童声末期向成人嗓音过渡的正常生理变化过程。在这一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对自己嗓音的保护,特别是男生,由于声带的变化较大,持续的时间也较长;教师要注意练声和演唱的音域、音区、演唱的时间的调整和控制。

7、小夜曲:(参考答案)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爱情歌曲。多为青年人于黄昏、夜晚徘徊于恋人窗前演唱(奏)的独唱或独奏曲。其音乐情绪缠绵委婉,多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18世纪中叶,作曲家创作的供室内乐队或管乐器演奏的组曲,也称做小夜曲。其音乐风格近似于嬉游曲或遣兴曲。它常常用于晚间娱乐活动。

8、艺术歌曲:(参考答案)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的诗作而创作的歌曲,称为艺术歌曲。艺术歌曲多为独唱曲,一般都有精心统配的钢琴伴奏,对演唱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常供音乐会演唱使用。

9、(1)什么是电影音乐:案电影音乐是指为电影创作、编配的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艺术体裁,它是综合艺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从电影音乐的特性上阐述;

(3)从电影音乐的功能上阐述。

操作题(参考答案):

(1)摇篮曲:“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摇篮曲的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6/8拍是摇篮曲中最常见的节拍,其次3/4拍、4/4拍也常见于这种体裁之中。

(2)歌曲用F大调。单二部曲式。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

(3)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

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更适于词义。

10、二拍子:

三拍子:

四拍子六拍子: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总要借助大量意象的组合来描绘一定的环境,渲染一定的气氛,进而表达、抒发某种情感,在这些含量丰富的意象之中,亭意象是意象群落中审美意蕴较为丰富的一种。而亭意象的审美意蕴主要通过外观造型、色彩调配和意境等方面表现出来。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审美意蕴的研究,可以从中体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和精髓。 关键词:亭;亭意象;亭意境 亭子作为一种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频繁出现,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之后,亭子大肆修建,文人墨客多在有亭子之处或宴会、游玩,或观景格物,或送别亲友,总之,亭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气质。亭意象是众多意象中的一个,深刻地挖掘其意义,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感受国学的魅力。要比较全面的了解亭子这一意象,需从造型、色彩、景观和意境来解析。 一、造型之美 亭是无墙、无门、无窗但有顶且顶的样式十分丰富的一种建筑物,它具有空间开敞、内外通透、灵巧别致、形象鲜明、飘逸洒脱,居高傲视等特征。亭的外观美被文人们充分地发掘了出来,常被比喻为君子傲视独立的形象,代表一种开放的姿态和广阔的空间与宽阔的胸怀,其意象也因造型上的特征而具有卓尔不群、飘逸灵动的美,生发出通透、轻灵、飘逸、超拔等审美蕴涵。 1. 空灵览翠———通透之美 亭无墙、无门、更无窗,四面通透,既能八面迎风,又可远望群山、近观池鱼,坐、站之间,即可深察万物、悟天地宇宙之理。不像宫室馆阁将人几乎封闭与其中,让人无法将视野引向宇宙自然,引向天地万物,使人在获得了安憩的同时,可以观照外部宏大宽广的世界。 由于亭具有无墙、无门、无窗的特性,游客在亭中观景,视线不会受到遮蔽,视野就显得特别开阔,又因为亭多建在高处,立于其中,远景近景皆在眼底,所以通透的亭成为了观赏远山近水的绝佳平台,古人也将其把亭赏景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亭在诗文中也因此具有了高敞、空灵、通透的意象特征。充分体现这些特征的诗歌有很多,如陆游在其作品《巴东令廨白云亭》中说:“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1](P52)韩愈《诸亭》云:“莫教安四壁,面之看芙蓉。”[2](P850)此二者都说其虚设四壁,可以远观的功能。宋朝杨万里在其诗歌《晚登净远亭》中说道:“簿书才了晚衙催,且上高亭眼暂开。野鸭成群忽惊起,定知城背有船来。”[3](卷七十二)言公务冗繁无趣,登高亭开倦眼,;唐鲍君徽《东亭茶宴》:“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言因亭通透而可以极目四望,远眺四周的城池山色而不被障目。唐刘禹锡《洗心亭记》:“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4](P84)亭因适乎目而适于心,目无阻拦而心中豁然清爽,亭的空灵能让人的心洗尽覆在其上的杂尘,这就不仅仅停留在观赏的层面上了,而是由目转心,亭的通透之美感染了诗人,使壅塞的内心变得透亮。又如明李东阳《南山草亭记》载:“邑人陈君德修居东北隅,尝诛茅构亭适际山半以周览宇宙,流观江湖,凭 几据榻,则目迴颈,间有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盖兹山之尤胜者也。”[5](卷三十一)在亭中而可“周览宇宙”,放目四顾,可以看到“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的风景,也是因亭的通透之故。文人喜欢在亭中观览,源自于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和去蔽的追求。 2.有亭翼然———飘逸之美 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在其作品《醉翁亭记》中曾这样描写亭的外观:“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6](P357)“翼然”,这就是亭的外部特征给欧阳修

为振兴中华的音乐而献身的人——音乐家、教育家萧友梅的爱国故事 先

为振兴中华的音乐而献身的人——音乐家、教育家萧友梅的爱国故事先讲一个惊险的故事: 辛亥革命的前夕,在日本东京,忽然来了一大批清朝反动政府派出的特务,他们对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进行了大搜查。原来,他们得到了一个可靠的情报,说是大革命家孙中山很可能藏在日本东京。非凡可能藏在中国留学生的住所里。因此,他们几乎搜遍了所有的中国留学生的住所。而凑巧,孙中山先生确实是藏在中国留学生的住所里。你们说这事儿惊险不惊险? 然而,孙中山先生却安然地度过了这次危险。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呢?原来,这批特务只对一名留学生没有搜查,因为他平时连一句话都不多说,一天到晚就是象着了迷那样地学音乐,除了唱歌就是弹琴,简直是个书呆子,特务根本不把这样一个“两耳不问窗外事”的人放在心上,因此从他门前路过时,连他的住所都不看一眼。他们万万投有想到,他们日夜追捕的孙中山偏偏藏在这个“书呆子”的卧室里。 这个保护孙中山的中国留学生名叫萧友梅。别看他整天扑在音乐中,心却是向着祖国的。1905年孙中山组织“中国同盟会”时,萧友梅是第一批会员中的一个。孙中山一到东京就找萧友梅。萧友梅还做过孙中山的秘密联络员呢! 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萧友梅爱国主义热情不断高涨。当他回到祖国时,就立志要为中国的音乐事业作贡献。

1993年的一天,绿树成荫的北京大学的宽广校园里,人来人往,互相传递着令人兴奋的消息,说是今天晚上要开音乐会。成群结队的男女学生,拄着手杖的老教授,都往北大第三院的大礼堂走去。三三两两的人们边走边议洛 “听说今晚要演奏贝多芬的交响乐。” “是哪个国家来的乐队?” “是咱们北大音乐传习所的乐队。” “哦?指挥是谁?” “听说就是那位从德国留学回来的萧友梅博士。” “好啊,中国人指挥中国乐队演奏西洋交响乐,这在中国可是件开天辟地的新鲜事儿。快走,听听去!” 音乐会还没有开始,大礼堂里早巳坐满了人,会场灯光不太亮,台上挂的是煤气灯。节目单上印着演出的顺序、全体乐队队员的名字和乐曲说明。上面说,音乐会的前半部是独唱和独奏,后半场演出贝多芬的《第五套大曲》。这个《第五套大曲》,就是现在我们称做《第五交响曲》的作品。 后半场音乐会开始时,乐队队员一上场,人们就交头接耳议论开了。因为他们手里拿的是提琴、洋号,身上穿的却是长袍马褂。整个管弦乐队只有十六个人。有个听众对临座小声地说:“就凭这只见萧友梅博士手拿指挥棒稳步上扬。他是个大高个,身穿西装礼服,戴一副黑边眼镜,挺有派头。人们为他热烈鼓掌。萧博士把指挥棒一挥,音乐就象泉水般奔流不息。人们马上静了下来。没想到这个马褂乐队

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上海音乐学院哪个比较好

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上海音乐学院哪个比较好 浏览次数:1059次悬赏分:0 |提问时间:2009-4-19 14:38 |提问者:我是神风怪盗|问题为何被 关闭 如题。 其他回答共3条 中国音协是一个协会,上音是一所学校,貌似没什么好比的吧! 回答者:桑榆依蓝|二级| 2009-4-19 19:47 是考级对吧···考音乐学院的比较好,我的学生都考上音的``` 回答者:杆杆_ZC|三级| 2009-4-19 22:31 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担忧 (如果您不想毁了孩子的前途,请耐心看完(本人空间定期补充,请关注) 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家长的攀比心理催生了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各种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其中不乏滥竽充数误人子弟者。有说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有说是中央音乐学院的…… 拒查,情况纯为欺骗。个别教师可能到过这些学校短期培训,于是就称自己是某某学校毕业的。对业余授课教师队伍进行规范管理,教育家长选什么样的教师,这都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事。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1、一定要看钢琴老师的实际演奏能力(自己都弹不好的人怎样教别人?)怎样叫做弹得好呢?说的俗一些首先是技术(即弹得快,弹不快的人方法上肯定有问题,家长最常犯的错误是没见老师真正弹过大曲子,许多钢琴老师只能做一些简单的599,740的示范,要知道这太算不了什麽了,小孩的曲子都是很简单的。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必须能够很好的弹奏譬如:李斯特的狂想曲,肖邦叙事曲、协奏曲,贝多芬奏鸣曲(黎明、悲怆等)、巴赫三部创意曲以上、等等,在技术上不应有很大负担。由于家长对钢琴的无知,导致见老师能弹《献给爱丽丝》《梦中的婚礼》《土耳其进行曲》就觉得水平很棒,其实这些全都是业余6级左右的曲子,根本不能体现教师水平,说句俗话,不怕没好货,就怕货比货。多拿你的老师跟郎朗、李云迪等钢琴家比,水平越接近越好。还要广泛接触如海顿、克莱门蒂、舒曼、拉赫马尼诺夫、德彪西、拉威尔、等古典浪漫现代时期的作曲家的作品。2、当然只有技术没有音乐算不得一个好的演奏着,要用一流的乐感和对作品的准确分析演奏出作曲家灵魂。3、好的老师还要有非常棒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4、对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史有基本的了解,对各个作曲家的风格要烂熟于心。5、最好是大学专职钢琴教师(不要相信那些社会办学者)6、不要认为音乐学院毕业的一定弹教俱好,好多人在考音乐学院之前还是很努力的,考上后以为万事无忧,四年时间很少练琴,这种人的教学能力你相信吗?只有大学期间甚至工作之后还坚持练琴、拜师、钻研的老师才可以信任。 学生弹得好不等于老师教得好:许多老师常用的伎俩是:我的学生在某某大赛中得了金奖,所以你应该相信我教的好。乍听起来是很有道理,其实不然,第一:他所展示的学生获奖照片真的是他的学生吗(有的老师是借用别人的学生)第二:就算是他的学生,又跟他上过几节课呢?许多钢琴老师(尤其是机构)到处挑选

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常 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小说剧、寓言等。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 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古代文学作品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 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 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原是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 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 羲的《原君》。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说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 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 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 生借书说》。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 《过秦论》等。

伟大的名人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

伟大的名人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恺撒。可有谁知道,贝多芬25岁时患耳疾,45岁时失聪。贝多芬的音乐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享受,可他却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创作的作品。 请注意这个天生的音乐家 17XX年12月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着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19岁那年,法国大路程爆发,贝多芬满怀激情地写了《谁是自由人》的合唱曲来表达他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后来,贝多芬通过人介绍,认识了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赏贝

多芬的才华,收他为音乐仆役。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兴钢琴奏迷住了维也纳人,其音乐旋律时而如细水潺流,时而如惊涛骇浪,时而如鸟语鸡鸣,时而如暴风骤雨。有人曾评论贝多芬的即兴曲充满了生命和美妙。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30岁时,贝多芬爱上了一个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但她父亲嫌贝多芬出身低贱,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一个伯爵。这给了贝多芬极大的精神刺激,据说他的名曲《致爱丽丝》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 失恋固然令他伤心,但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耳朵开始发聋。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要是干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最可怕的遭遇!贝多芬曾竭力治疗,却无济于事,他搬到维也那乡下去疗养了两年。结果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就连窗口对面的教堂钟声都听不到了。 绝望中,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他坚信只有音乐才能拯救他。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容它毁掉我!贝多芬立志要在余生中从事音乐创作。从此,维也那的官廷乐会少了一位出色的钢琴弹奏家,但世界乐坛却诞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贝多芬从32岁起开始音乐创作,在近两年的彷徨与探

中外音乐家简介

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贝多 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1792年,贝多芬在 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1797年以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 26岁时失聪。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 他一生最悲惨、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F.F.Chopin 1810 —1849), 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 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肖 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1756年1月27 日―1791年12月5日),生于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 祖籍是德国,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并拥有绝对乐感。他的母亲也热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其中最出名的歌 剧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幼年时被誉为“音乐神童”,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 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毕生创作了754部作品,622部已完成,132部未完成,其中 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聂耳(1912年2月14 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从小家境贫寒,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 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 者,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卖报歌》、《梅娘曲》等等。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一级大纲、音乐术语

音阶 C 大 调 A 大 调 F 大 调 E自然大调b和声小调 G 大 调 a和声小调 g和声小调C宫调式 F宫调式D宫调式 全国音乐听力考级教程大纲(第一级) 序拍号曲名作者备注 号 14/4《旋律与伴奏练习曲》车尔尼奥地利教育家 24/4《玩具》李重光美国钢琴教育家34/4《女神之舞》蓬基耶利意大利作曲家 44/4《七色光之歌》徐锡宜 53/4《小白船》尹克荣 63/4《平安夜》格鲁伯奥地利管风琴师76/8《草原》龚耀年俄罗斯民歌 13/4《春之歌》汤普森 24/4《很久很久以前》贝里 34/4《五月之歌》民歌 12/2《圣者的行列》美国民歌 22/4《扬基歌》美国民歌 33/4《摇篮曲》勃拉姆斯德国古典主义作 曲家 44/4《阿童木之歌》高进达雄 12/4《两只老虎》林成进法国童谣4/4《 b 小调协奏曲第一乐里丁 章》 14/4《老黑奴》福斯特美国作曲家 24/4《 G 大调布列舞曲》亨德尔英籍德国作曲家34/4《快板》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 42/4《苏珊娜》福斯特美国作曲家 52/4《小松树》傅晶;李伟才 62/4《 G 大调苏格兰舞曲》黑斯勒 73/4《我们多么幸福》郑律成 83/4《美丽的西利托》门多萨 93/4《 G 大调小步舞曲》巴赫德国作曲家、西方102/2《 G 大调布列舞曲》巴赫音乐之父 112/2《 G 大调加沃特舞曲》马蒂尼 122/2《数数歌》马斯蒂安 136/8《奏鸣曲》莫扎特 12/4《柔板》斯坦别尔特 23/4《多瑙河之波》伊凡诺维奇罗马尼亚作曲家14/4《降 B 大调小奏鸣曲》巴克拉诺娃 12/4《二月里来》冼星海曲王震 亚编曲 12/4《劳动最光荣》黄准 12/4《卖报歌》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创作背景]这是王勃供职长安时写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因送别对象赴蜀地做官,诗中表现出的气象与一般送别诗不同。 [鉴赏步骤] 首联点明送别之处和友人即将宦游之地,背景苍茫,气势雄伟,渲染出送别的气氛,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动之以情,说你我同是宦游之人,离别在所难免。 颈联写对友人的鼓励,喻之以理。其妙处:既申述了作者对离别的看法,又揭示了人生的道理,情理兼融,富有概括性;一扫一般离别诗中的悲凄情调,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情怀;化用曹植诗句,但较之更精炼更含蓄。 尾联写对友人的劝勉,劝他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象小儿女一样流泪沾巾。 [写作特色] 全诗以"离别意"为诗眼,分别抒写了送别时对友人的安慰、鼓励、劝勉等不同的感情层次,境界开阔,情调高朗,表现出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从章法来看,首联扣住题意,颔联加以承接,颈联转出新意,尾联就题结束,完全符合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规则。从韵律来看,全诗押平声韵,首句入韵,平仄安排也基本符合律诗要求。可见这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言律诗。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思想内容]《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征战军旅之事。此诗抒写报国立功的慷慨之气。 [鉴赏步骤] 首联交代从军的原因。战争由敌人入侵引起,而且烽火已传到京城,说明军情紧急;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心情自然不能平静,产生从军报国的念头。这为全诗定下豪迈雄放的基调。颔联写出师场面的威武。"牙璋"、"铁骑"连同上下文中的"烽火"、"军旗"、"战鼓",是古代战争题材不可或缺的意象;"凤阙"、"龙城"象征敌我双方,空间跨度大;"辞"、"绕"表明用兵神速。 [鉴赏步骤] 颈联写战斗场面的激烈。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表现:大雪纷飞,军旗上的彩画为之暗淡;北风怒吼,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这一联写战斗激烈,不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尾联以书生投笔从戎作结,进一步表现了报国立功的思想情怀。 从军行 [写作特色] 这首边塞诗没有正面描写环境的艰苦和战斗的激烈,而是集中歌咏青年书生投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尚武精神和壮烈情怀。 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语调刚健,笔势飞动,充分表现了强烈的书生意气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音乐家名人故事

音乐家名人故事 音乐家,是个广泛的名词,简明的说,就是专注于音乐领域中的艺术家。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音乐家名人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故事一:音乐之父巴赫 17世纪上半叶的德国上空被那浓烟迷雾覆盖着。这是一个窒息人性的阴森世界。大小公侯、僧侣和神甫们为了争权夺利,利用新教和旧教的分歧,分成两个阵营,各自勾结外国势力,在本国的国土上烧杀抢掠,从1618年起一直打到1648年。持续了30年之久的这场残酷的战争使德国人口减去1/3,城市萧条,土地荒芜,矿山损坏,工商业衰退。统治者用棍棒和鞭子维持他们的专治统治。自由农民犹如白乌鸦一样稀少。这是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但是,漫长的黑夜总会有几缕星光的。就在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却孕育了18世纪欧洲音乐的巨擘、古典音乐大师巴赫。他的音乐像一道闪光,给德国黑暗时代带来了一线光明,并影响着将来世界音乐的开展。 巴赫这个家族注定要和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在近两百年的时间中,巴赫家族出现了许多位音乐家。1685年3月21日,星期六。历史的镜头聚焦在德国中部图林根地区一个叫爱森纳赫的小镇。镇上的一所二层红顶楼房内,一个啼声洪亮的男婴呱呱坠地了。两天以后,孩子在圣奥尔格教堂受洗,父母为他取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孩子的父亲是镇乐队的指挥。在塞巴斯蒂安出生以前,巴赫家族已在图林根生息

繁衍了五代人。从他的祖父一代开始,整个家族就以音乐为主要职业,真可谓是音乐世家。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巴赫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在父亲的教诲下,他能熟练演奏小提琴和中提琴,还在他就学的当地学校的唱诗班中崭露头角。巴赫虽说没有像后来的莫扎特那样从小就被称为神童,却也在平实的家庭教育中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功底。 巴赫10岁时便父母双亡,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奥尔德鲁夫他大哥家居住。巴赫在这位当管风琴师的兄长指导下,掌握了键盘乐器的演奏技巧,为日后成为键盘乐器演奏大师奠定了基础。由于家庭和经济的原因,巴赫没能像亨德尔那样去接受大学教育,在15岁时就远行到吕内堡求学。在三年多艰辛的求学历程中,巴赫广泛汲取了前人留下的丰富营养,亲自造访了附近的一些音乐名师,掌握了精湛的作曲技巧。 18岁时,巴赫的音乐生涯开始了。在当时的保护人管理办法下,巴赫不可能如后来的李斯特和帕格尼尼一般风光,更不可能像今天的明星一样大红大紫,而是以仆人的身份,在保护人的荫庇下生活和创作。这虽然让巴赫有了稳定的收入,却也不可避免地要和保护人发生冲突,乃至蒙受耻辱。巴赫最初于1703年和1707年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的教堂中任管风琴师,创作也以宗教音乐为主。随着演奏技巧和作曲技艺的日趋成熟,巴赫随之声名鹊起,成为了一名宫廷乐师。从1708年到1723年的15年间,巴赫先后在魏玛和科滕的宫廷中供职。

中国音乐家及代表作

1萧友梅:《问》《国耻歌》。 2刘天华:《空山鸟语》《光明行》《良宵》等。 3华彦钧:《二泉映月》《听松》《大浪淘沙》等。 4黄自:《长恨歌》《旗正飘飘》《花非花》等。 5张寒晖作品:《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等。 6贺绿汀作品:《牧童短笛》《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 7聂耳作品:《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大路歌》《码头工人》等。8任光作品:《渔光曲》《月光光》《打回老家去》等。 9吕骥作品:《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茶馆小调》等。 10冼星海作品:《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 11马思聪小提琴家《西藏音诗》等。 12马可作品:《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 13、郑律成作品:《延安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 14、王洛宾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罕》等。 15、瞿希贤作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牧歌》等。 16、安波作品:《拥军花鼓》《兄妹开荒》等。 17、施光南《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18、谷建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声与微笑》等。 19、李焕之《社会主义好》。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牧羊哀歌》(郭沫若词)、《黄花曲》(蒋光慈词)与蒲风等诗人合作抗日歌曲,作有《厦门自唱》(燕风词)、《保卫祖国》(克锋词)等。歌曲《青年颁》、《民主建国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生产忙》、《茶山谣》、《八月桂花遍地开》民歌合唱《苏武》与民歌合唱套曲《胡笳吟》,古筝协奏曲《泪罗江幻想曲》、《高山流水》。 20曹火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20巴赫: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和管弦乐《序曲》等。《G弦上的咏叹调》的曲作者是巴赫,他是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其国籍是德国。因主旋律完全在小提琴G弦上演奏而得名。他的主要作品有:《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21海顿:奥地利作曲家,被音乐史家们誉为“交响乐之父”,代表作有《伦敦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等。 22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等,并首创独奏协奏曲形式;他的音乐抒情、流畅、诚挚明朗,充满了青春的热情和高尚的美感。23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弗德里奥》、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被誉为“交响乐的泰斗”,代表作有第三、第九等交响曲,以及舞剧《普罗米修斯》等;贝多芬的音乐雄浑刚健、气势磅礴,意义深刻,充满战斗激情,对后世影响极大。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最著名的就是不朽的作品交响曲《第九交响曲》。 24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名作有《魔王》、《鳟鱼》,《野玫瑰》《圣母颂》、《小夜曲》、《摇篮曲》、《第九交响曲等》,《菩提树》,《流浪狗》(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

有关音乐的故事

我眼中的李云迪 第一次知道“钢琴王子”李云迪的名字,纯属不经意。甚至在那时候,我还不能算是一个音乐爱好者。 我想,李云迪的成名,也许更多地要归功于李斯特的著名练习曲“钟”。至少于我而言,第一次知道李云迪,是因为那个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他演奏的“钟”的MV。 这是一个商业味十足的MV,与其说这是一段古典音乐的演奏录像,不如说它更像一部广告片:钢琴、美女、相机、长发披肩的李云迪,还有他右手中指上那个醒目的金戒指。尽管“钟”的演奏难度极大,但这一切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觉得,“钟”是专门用来炫技的曲子,并无多少内涵,就像这个MV作秀的成份远大于音乐本身一样。留在我记忆中的,除了“钟”所特有的空灵的感觉之外,也只是记住了李云迪的名字,仅此而已。 再次看到李云迪的演奏,是他在DG公司录制肖邦的“幻想即兴曲”的实况录像。 一样的长发,一样的金戒指,但少了美女和相机,多了严肃苛刻的录音师。当李云迪坐在锃亮的斯坦威三角钢琴前,闭上眼睛陶醉地按下这首曲子的第一个音时,我也情不自禁地和他一起沉浸在这美妙的琴声中。在我眼里,肖邦的多数作品都是忧郁和伤感的,但这首“幻想即兴曲”却呈现了肖邦少见的阳光和健康的一面,因此成了我非常喜欢的一部肖邦的作品。如果说演奏“钟”显示了李云迪高超的技艺的话,那么这首“幻想即兴曲”则展现了他飘逸和细腻的一面。特别喜欢李云迪对这首曲子结尾的处理:在一片朦胧中,柔弱的主题若隐若现,然后渐渐远去,如同消逝的梦境。当录像中李云迪演奏完毕离开录音室的时候,我还感到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录音室中的李云迪穿着浅色的衬衫和运动鞋,笑的时候还会露出牙套,就像大学校园里一名稚气的学生。年轻的他用心去体会和演绎着一百多年前作曲家的心境,而从他指尖流露出的音乐,则是那样地动人。 此后的日子,开始关注李云迪的相关讯息和资料,也开始搜集他录制的唱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多年前他刚出道时的比赛录像,那一年,他十八岁。 2000年,在华沙举行的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赛上,李云迪经过了重重闯关,终于进入了最终决赛。他选择的决赛曲目,是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台上的李云迪,双手不停地换着位置,偶尔在裤腿上擦一下,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可以安放。也许这场最高级别的钢琴赛对于初出茅庐的李云迪来说,压力确实太大了。但是轮到他演奏的时候,他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了音乐中去。灯光下,他的手指在琴键上灵巧的地舞动着,这是我第一次看清他的手:这不是一双很大的手,也不算纤细柔美,十多年的苦练,已使得指尖微微变形。尽管如此,他演奏时的手型却很漂亮,每一个动作细节都是那么精致到位,让人羡慕不已。 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写于1830年,那时的肖邦还只是一个二十岁的学生,青涩年华,一如现在坐在琴前的李云迪。那一年的秋天,在华沙,这首著名的钢琴协奏曲第一次与世人见面,并由肖邦亲自演奏。此后不久,肖邦带着一个盛有波兰泥土的银杯,离开了局势动荡的波兰前往法国,却不曾料想自己此生再也没有机会踏上祖国的土地。 如果让我选出三部最爱的肖邦的作品的话,第一钢协一定会是其中之一。其中天籁之音般的第二乐章,如同一首叙事诗,在短短的十分钟内,轻轻地诉说着作曲家年少时朦胧的初恋,甜蜜的梦想和浪漫的情怀。 一百七十年后,同样是在华沙,同样怀着一颗年轻而青涩的心,李云迪再次奏响了肖邦的第一钢协。在曲终余音未尽之时,观众们已经忍不住开始鼓掌。满脸汗水的李云迪站起身,和乐队指挥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然后向台下热情的观众深深地鞠躬致意。此时全场观众纷纷起立,掌声雷动,久久未散。在第一名空缺了整整十五年之后,李云迪终于获得了肖邦赛的桂

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一级大纲、音乐术语

全国音乐听力考级教程大纲(第一级)

第一课 上半节《旋律与伴奏练习曲》 (Op.823 No.13) 作者:车尔尼调号:C大调音阶拍号:4/4拍特点:①有表情连线②力度记号:弱(p)第一课下半节《玩具》 作者:李重光调号:C大调音阶拍号:44拍 速度:中板(Moderato)特点: 跳音,体会跳音与连线的区别 第二课 上半节《小白船》作者:尹克荣调号:C大调音阶拍号:34拍 节奏:华尔兹(Waltz)特点:①电子琴演奏②音色:弦乐中的长笛 ③有表情连线和时值连线,有附点二分音符第二课下半节《春之歌》 作者:汤普森调号:A大调音阶拍号:34拍 速度:小行板(Andantino )特点:①有表情连线②力度记号:中强(mf) 第三课 上半节《很久很久以前》 作者:贝里调号:A大调音阶拍号:4/4拍 速度:中板(Moderato)特点:(没有表情连线)①小提琴演奏②力度记号:强(f)、中强(mf)、中弱(mp)、渐弱 下半节《小兔儿乖乖》 作者:韩德常调号:A宫调式音阶拍号:2/4拍表情:天真地特点:①有表情连线②有渐慢(rit.) 第四课 上半节《小白菜》作者:龚耀年(这是一首河北民歌)调号:D徵调式音阶拍号:3/4拍 速度:行板(Andante)特点: ①体会两个声部的模仿关系②有表情连线 ③力度记号:弱(p)、中弱(mp) 下半节《圣者的行列》作者:这是一首美国民歌调号:F大调音阶拍号:2/2拍 节奏:进行曲(Marcia)特点:(没有表情连线)①音色:钢琴或小号②有分句符号③有 跨小节时值连线 第五课 上半节《八月桂花遍地开》作者:这是一首江西民歌调号:A宫调式音阶拍号:4/4拍表 情:委婉地特点:①有表情连线②有渐慢(rit.) 下半节《卖报歌》作者:聂耳 调号:D宫调式音阶拍号:2/4拍表情:天真地特点:①有表情连线②有保持音③有渐慢 (rit.)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关系 内容摘要:文学作品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作品的情感、脉络,作为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潜藏在作品之中,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原本散漫零乱的意象,把它们联结,聚合成和谐的整体,而此时的景往往就是情的载体或标志。“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寄托情感于景物之中,融合景物渗入于情感之里。但情感没有固定不变的位置,而是因感触景物而生情寄兴。因而情和景之间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情随景变,景随情生”。古代文人写文章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文章就写得好。 关键词:情感景物变化交融情随景变景随情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内容繁多。其体裁大略分为诗、词、曲、赋、游记、散文等。古人在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同时,文学作品还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但倘就作品的内容中情景的融合体现而言,那么在各类作品中,作品的情感、脉络,都会作为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潜藏在作品之中,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原本散漫零乱的意象,把它们联结,聚合成和谐的整体,而此时的景往往就是情的载体或标志。自古至今,文人骚客在舞文弄墨之时,大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其方式有两类,一类为“快乐抒情”,通俗一点就是当作者心情好时,在欣赏美景之余,能够产生精神性的愉悦,给人们以快感。另一类是“发愤抒情”。由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理想受挫或倍受坎坷,而郁积一腔忧愤。然而现实的限制,又使其无计排遣,而依就诗文,借托景物以释放。所以,文人墨客们在写景之余很注重情感的融入,让作品达到情景交融境界。但情景交融,也非融而无法汇而无度,造成文章思想、内容的乱杂。比较此类作品,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情景的关系——情随景变,景随情生。 情随景变简言之是指作者的情感以景物为中心线索,产生变化,不同之景产生不同之情,甚至同一景的不同特点、不同角度也能让人的情感发生变化,譬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一篇。作者在不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情况下,偶然发现

音乐家肖邦的故事

音乐家肖邦的故事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3.1--1849.10.17)是一位波兰伟大的作曲家。父为居住在波兰的法国人,母为波兰人。肖邦出生于华沙附近的热拉左瓦-沃拉。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师从阿达尔贝·瑞夫尼。七岁时创作第一首波洛奈兹舞曲(g小调),八岁时登台公演。其父为法浯教师,在华沙担任多种职务,他坚持肖邦除受音乐教育外必须同时受普通教育。十岁时,歌唱家卡塔拉尼为肖邦的演奏所感动,赠送给他一只怀表。十五岁时肖邦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演奏,沙皇赠他钻戒一枚。十六岁入华沙音乐学院,从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作曲。波兰民间音乐、意大利歌剧的美声线条和胡梅尔的风格,都正在对他产生影响。1829年他创作了《f 小调钢琴协奏曲》(通常称为第二协奏曲,虽然实际上它在作为第一协奏曲出版的e小调之前写成)。同年在维也纳举行两场音乐会,访问了德累斯顿和布拉格,回国后向歌唱家康斯坦契娅·格拉德科夫斯卡表白了爱情。但翌年在华沙演奏了他的两首协奏曲后,就离开了被俄国古领的波兰,于1831年定居巴黎,开始授课并举行音乐会演出。他与李斯特、门德尔松、柏辽兹和贝利尼结识,1837年开始与女作家乔治·桑交往。当时刚刚废除了他与马利亚·沃德津斯卡的秘密婚约。1838至1839年冬与乔冶·桑同居在玛略尔卡岛上,但恶劣的气候及筒陋的生活条件影响了他的健康,此后他的结核病不断恶化。1840至1847年仍和乔治·桑共同生活在巴黎和她在诺安的别墅中。比他大六岁的乔治·桑悉心照料他,有助于焕发他的才华。许多最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b 小调奏鸣曲》、《f小调幻想曲》,都是在他们结合的时期写成的。他们的关系破裂(乔治·桑的两个孩子挑起了争吵)后,肖邦的灵感和健康日益衰退,但仍继续教课并举行私人音乐会。1848年,虽然病情严重,他仍访问了英国和苏格兰。他的学生简·斯特林把肖邦带到她姐夫托菲肯勋爵的乡村别墅内休养,并送给他当时迫切需要的一万五千法郎。在伦敦,他为维多利亚女王演奏,但英国的社交生活使他精疲力竭。翌年死于巴黎。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部是钢琴曲。他从菲尔德和胡默尔的作品中学到一些东西,对巴赫作品的学习也使他获益匪浅,但当时的主要作曲家对他几乎没有影响。他成功地创造出一种富于个性的键盘写作艺术,其优点为钢琴音色纤细,应用旋律装饰来丰富和声织体。他精通言近指远的喻意手法,他所开拓的和声境界远远超过当时的传统界限。其它影响有的来自波兰民间音乐,在《玛祖卡舞曲》中特别明显;往往要求高度辉煌技巧的旋律风格则源自意大利歌剧。但肖邦谨慎地指出,他的玛祖卡“不是供跳舞”用的,事实上它们也是他的最有个性的作品,犹如私人的记事录,记下了一生事业中听作的和声和节奏试验,所探索的最为精致和变化多端的钢琴音色,也记下了他的全部情绪变化。最早一首《玛祖卡舞曲》是在1830年离开故乡之前写的;最后一首(f小调)感情强烈的吉光片羽,是他一生所写的最后一曲。肖邦使钢琴上的《玛祖卡舞曲》成为他所独有的形式;他所作的叙事曲(共四首,受密茨凯维奇的诗歌的概括的启发而写)和键盘谐谑曲也是如此,他使谐谑曲具有与贝多芬谐谑曲大异其趣的尖刻嘲讽的性质。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每首用一个不同的调,是肖邦对巴赫艺术的创造性贡献。肖邦认识到他的天才的用武之地主要在于比例完美的钢琴小曲,他在这类作品中注入了丰富而又强烈的诗意,但在奏鸣曲中也表明他有驾驭大型作品,不致使材料松散的能力。迂腐的学究也许会有争议,说它们不是“严格的”奏鸣曲(虽然每部奏鸣曲都遵守由几个乐章构成的传统形式),但是人们不会希望这些奏鸣曲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因为它们的结构别有一种使人感到惬意的逻辑性。他的协奏曲(往往被人们低估)也是如此,某些评论者认为他的配器不甚高明,其实远非如此。他的配器手法总是灵活而敏感的。有时甚至富于积极的独创性(如大管的应用)。他的演奏在细腻及紧张度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把他的同时代人

近现代中国音乐家重要知识点汇总

近现代中国音乐家重要知识点汇总 (1840-1919年)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 (1919-1949年)王光祁、丰子恺、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黄自、青主、聂耳、任光、张曙、吕骥、麦新、贺绿汀、冼星海、郑律成、 刘天华、华彦钧、马思聪 (1949年以后)丁善德、李焕之、朱践耳、吕其明、辛沪光、何占豪、陈钢、马可、李遇秋、羊鸣、晨耕、生茂、吴祖强、杜鸣心、施万春、 严金萱 一、1840-1919年: 沈心工:原名庆鸿,号叔逵,笔名心工,上海人。 编写乐歌:《革命军》、《竹马》、《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 高》)、《黄河》等。 编写三集《学校唱歌集》是我国最早出版的学校唱歌集之一。 曾志忞:号泽民,又名泽霖,上海人。 编创学堂乐歌,如《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秋虫》 等。积极撰写音乐论著,《乐典教科书》是我国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而 系统的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 李叔同:原名文涛,又名岸,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 留日期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 乐小杂志》。 主要歌曲有:《送别》、《采莲》、《春游》、《留别》、《西湖》等。 二、1919—1949年: 王光祁:注重音乐理论研究,著有有《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纲》、《对谱音乐》等十多部著作。 丰子恺:善于通过流畅的文笔、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叙述音乐史,分析音乐技术的理论问题。

萧友梅:字雪朋,号思鹤,广东香山人(今中山)。 1927年,在蔡元培等支持下,在上海创办第一所高等学府——国立音 乐院。 赵元任: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主要作品有歌曲《卖布谣》、《教我如何不去想他》、合唱曲《海韵》等。黎锦晖:主要作品有《麻雀与小孩》、《明月之夜》、《小小画家》、《神仙妹妹》等12部儿童歌舞剧。 《可怜的秋香》、《好朋友来了》、《谁和我玩》等20多首儿童歌舞表演。青主:广东惠阳人。 30年代初音乐理论以青主影响最大,出版了我国近代史上较早的两部 音乐美学著作《乐话》(1930)和《音乐通论》(1933)。 作品大多抒情性独唱曲:《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苏轼词)、《红满 枝》、《赤日炎炎似火烧》等。 黄自: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 主要代表作有:管弦乐《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清唱剧《长恨歌》 (歌词十章刘雪庵,黄自作曲七章)。 合唱曲有:《抗敌歌》、《旗正飘飘》 歌曲有:《玫瑰三愿》、《热血》、《九一八》、《南乡子》、《天伦歌》等。聂耳: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生于昆明,云南玉溪人。 其一生短暂共创作37首歌曲和4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主要歌曲有:《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女性》、《义 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卖报歌》等 主要乐曲有:《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 任光:浙江嵊县人。 主要作品有:《渔光曲》(同名电影插曲) 救亡歌曲:《打回老家去》、《高粱红了》、《别了皖南》 电影插曲:《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歌》 歌剧:《台儿庄》 张曙:主要作品有《保卫国土》、《芦沟问答》、《丈夫去当兵》、《日落西山》、

音乐家的故事——冼星海

音乐家的故事————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中国作曲家。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