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物遗传育种课程表

作物遗传育种课程表

作物遗传育种课程表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栽培学课程论文

作物栽培学课程论文 姓名: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2015.06.20

不同种植密度与小麦产量的最优组合 摘要:合理密植是小麦生产中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夺取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分析了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分析表明: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有显著性的影响。种植密度的调整可以有效协调小麦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的关系,进而获取高产的最优组合。 关键词:种植密度;产量;最优组合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要获得高产,种植密度是影响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群体结构有显著性影响,进而决定小麦群体对光能利用水平、干物质生产能力和籽粒产量的高低。许多研究发现,不同的栽培措施(密度、播期、施肥量、施肥期等)和品种都对灌浆特性有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最终的粒重和产量。本文研究在生态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山农23号的粒重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当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小麦的籽粒产量是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综合表现。探讨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以及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农学家研究工作的重要领域。从早期着重提高单位面积穗数的“增穗增产”,到“稳定穗数、主攻大穗”的最大乘积理论[1],到依靠分蘖提高分蘖率和单位面积穗数,促进群体苗、株、穗、粒的合理发展[2],再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3],农学家通过种植密度调整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的思路在不断发生变化。为此,笔者对前人在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与群体质量影响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提供依据。 1种植密度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 1. 1 种植密度与小麦籽粒产量 如何通过种植密度的调整,为小麦创造一个个体生长健壮、群体适宜的群体结构获得高产一直是农业研究的重点[4-8]。本次试验是在山东农业大学高产攻关田种植山农23号,根据不同密度划分为16的区域,从而获得其最后产量。 低密度条件下小麦群体较小,增加密度可以增加小麦群体对光能、土地等资源的利用率,单位面积穗数增多,虽然穗粒数和千粒重会有所降低,但穗数的增产效果远超过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造成的产量损失,小麦产量呈现上升趋势。当种植密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小麦群体质量开始恶化,个体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单位面积穗数增产不足以抵消千粒重、穗粒数的减产程度,造成产量降低。生产中借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规律可选取小麦的最宜种植密度以获得最高产,但最宜密度随品种[9]、播期、土壤以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的不同而不同。同时,也有学者对小麦的密度效应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小麦在一定播种范围内的产量变化不明显,播量低也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他们认为分蘖特性和植株可塑性使小麦在不同播量水平条件下都可以获取高产。播量小、基本苗少时,主茎上生长出更多分蘖增加穗数,同时,小麦植株更加健壮,穗数和千粒重也较大;播种量大时,穗数较多,但由于群体质量差,灌浆速率低,导致粒重下降,使产量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10-12]。 1. 2种植密度与小麦产量构成要素 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合称为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如何协调产量三因素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育种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不同生态类型区穗粒数多、穗粒重重、千粒重重的小麦仍是育种的首选[13]。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产量的变化,

最新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实习报告

作物遗传育种 专业实习报告 学院: 专业:作物遗传育种 学生姓名:杜青道学号: 14880121 指导教师:杜晓峰职称:教授 完成时间:2016年5月10日 本范文适合所有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实习报告,首页不显示页码,正文部分的标题更改之后,在目录上右键->更新域,就会自动更新目录。正文内容根据自己需要修改

目录 一、实习目的 (2) 二、实习时间 (2) 三、实习地点 (2) 四、实习单位 (3) 五、实习主要内容 (3) 六、实习总结 (4) (1)实习体会 (5) (2)实习反思 (6) (3)实习心得 (7) 七、致谢 (8)

一、实习目的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用人单位对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参加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通过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实习,能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作物遗传育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协同合作及组织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时间 201×年02月01日~201×年03月15日 (修改成自己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实习时间) 三、实习地点 杭州市滨江经济开发区江南大道 (修改成自己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实习地点)

四、实习单位 杭州市振石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实习单位) 此处可以继续添加具体你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实习单位的详细介绍 五、实习主要内容 我很荣幸进入杭州市振石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实习单位)开展毕业实习。为了更好地适应从学生到一个具备完善职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实习单位主管领导首先给我们分发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相关岗位从业相关知识材料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安排专门的老同事对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专项培训。 在实习过程,单位安排的了杜老师作为技术指导,杜老师是位非常和蔼亲切的人,他也是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的,从事作物遗传育种领域工作已经有十年。他先带领我们熟悉工作环境和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岗位的相关业务,之后他亲切的和我们交谈关于实习工作性质以及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课堂上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容易遇到的问题。杜老师带领我们认识实习单位的其他工作人员,并让我们虚心地向这些辛勤地在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工作岗位上的前辈学习,在遇到不懂得问题后要积极请教前辈。 在单位实习期间,我从事的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相关的工作之外,还负责协助人事部部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计划,利用作物遗传育种知识处理相关文书。具体实习内容过程如下:

作物育种学(要点)

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研究改良现有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学科,即改良植物的遗传性,使之更符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而可将之为人工进化的学科。 一般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一个遗传基础复杂的群体品种杂交后的产量表现,或被测系与许多其他系杂交后F1的平均值。 特殊配合力:一个被测系与另一个特定的系杂交后的产量表现。 测交种:在测定配合力的工作中,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统称为测验种。这种杂交称侧交,所产生的种子叫测交种。 雄性不育系:具有雄性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保持系:保持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特性的品种或自交系。 雄性不育恢复性:指某一品系与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的品种或自交系。 三系配套:用恢复系的种子在田间大面积播种所得的植株既可以通过传粉结实,又可以在各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性必须配套使用。称为三系配套。系谱法:在选择的过程中,个世代都予以编号以便查找株系的历史亲缘关系,故称为系谱法。 顶交种:一个品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 单交种:两个自交系间杂交所产生的杂交种。 三交种:一个单交种和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双交种:两个单交种杂交产生的杂交种。 综合种:10个以上自交系杂交,或几个单交种、双交种杂交后通过混合选育的杂交种。 回交育种的意义和特点:一、意义:1、当一个优良品种由于感染某种病害而失去其利用价值时,用回交育种能有效改良其性状。2、雄性不育特性的转育。3、给父本品种导入标准性状。4、回交在解决远缘杂交中存在的杂种不育和分离世代过长方面,已被证明是有效的。5、回交可以打破连锁,创造出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后代。二、特点:1、育种过程中可以对目标性状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使育种工作有更大的准确性。2、目标明确,可以利用温室、异地或者异季培养以加速育种进程。3、回交育种所得到的新品种丰产性和优良性状与原有优良品种相似,能够迅速推广应用。4、只能改良少数的性状。5、被改良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效果差。6、工作量大。 不同繁殖方式作物的遗传育种特点 一、自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对一致性。2)遗传行为的相对稳定性。3)没有自交衰退现象。4)通过人工选择可迅速分离出许多纯系。育种特点: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纯系间选择是有效的。二、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1)个体的异质性,个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的不一致性。2)遗传行为的不稳定性,为了获得稳定的春和后代强制自交。3)异花授粉作物自交衰退严重。育种特点1)简单的单株选择效果不好。2)良种繁育必须严格隔离。3)可利用杂种优势。三、常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特点遗传基础基本是纯合状态,只是异质花程度没有异花授粉的显著。育种特点采用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是有效的。四、无性繁殖作物遗传特点1)基因型的杂合性。2)无性繁殖后代,个体间基因型的一致性。育种特点1)可以采取选择(系统)育种的方法,选择优良的单株。2)杂种优势利用不需保持系。 三种选择育种的方法: 一、单株选择,适用于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是将当选的优良个体分别脱粒保存,翌年分别各种一区行,根据小区植株的表现鉴定上年当选个体的优劣。有一次和多次的,直至达到选择目的。其缺点是1、异花授粉作物为利用杂种优势而培育自交系要采用单株选择,但不适宜单株选择选育品种。2、同一优良品种内进行选择,因为单株间或系统间差异小,难以选到优良个体且花费人力物力。 二、混合选择,从品种混杂群体中,把成熟期、株高、茎叶性状和颜色一致的相似优良个体(单株)选出,混合脱粒脱铃,第二年与原品种比较,优异的就可作为新品种推广。这种方法工作简易,收效迅速,不需要较多劳动力。其缺点是不能了解各个个体后代性状的表现,有的个体具有不良的地产效能,会影响整个品种群体的优良程度,降低选择效果。 三、集团选择,当品种的群体复杂而表现若干类型,每一类型又有一定数量植株时,可把每一类型相同的个体选出,集中混合脱粒播种,翌年各类型进行产量比较,选出新品种。

作物栽培学论文之小麦

作物栽培学论文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小麦的栽培与生产研究 摘要 小麦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种植面积也位于前列。适应性强,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小麦一生的生育期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的田间管理都各有不同,对土壤状况及所需养分,水分,杂草管理需求不同。如今全国各地建立小麦合理动态群体结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及优化促控管理技术等方面,研究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外界条件的关系,并对小麦生产中的控制调节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指导小麦的高产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麦发育阶段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引言 民以食为天,全世界约有2/5的人口把小麦作为主食,因此,认识和了解小麦的生长习性,生产特点,以及如何高效的施用水肥,除去杂草和害虫是很有研究的必要。农作物的栽培与田间管理一直是一个很热门的问题,它不仅技术含量高,同时也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我国农民基本收入的重要因素。它的发展与否对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同样重要。在这里我们将会主要介绍小麦的地位和类型,以及我国目前栽培管理技术等的应用。 1.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居各种作物之首,全世界约有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籽粒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为11%~1中%,高的可达18%~20%;氨基酸种类多,适合人体生理需要;脂肪、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小麦粉由于含有独特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水解后可洗出面筋,并能制出烘烤食品(面包、糕点、饼干)、蒸煮食品(馒头、面条、饺子)和各种各样的方便食品。

2.小麦的种类及在我国的分布 (一)小麦的类型 小麦属禾本科(G.amineae),小麦属(Trilirun,),根据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月,可把小麦分为不同的类型(种和变种).目前,我围种植的小麦主要有6种类型。 (二)小麦栽培分区 小麦适应性强,在我国广泛种植,南起海南岛,北至漠河,西起新疆,东抵渤海诸岛。从平原到高山均有栽培。我国麦田面积每年稳定在2 700万公顷左右。冬、春麦均有种植,其中,冬小麦占4/5以上,春小麦约占l/5。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种植制度等的不同,小麦的分布形成明显的自然区域,可大体分为3个三个大区和10个亚区。3.什么是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一生。 4.小麦一生的生育时期 为了便于栽培管理,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可把小麦一生划分为13个生育时期,即播种、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一)营养生长阶段(前期) 从萌发到幼穗开始分化(分蘖期).,发育特点是生根、长叶和分蘖,表现为单纯的营养器官生长,是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主要时期,包括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 (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中期) 从分蘖末期到抽穗期,是根、茎、叶继续生长和结实器官分化形成并进期,是决定穗粒数的主要时期。包括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 (三)生殖生长阶段(后期) 从抽穗到籽粒灌浆成熟,是决定粒重的时期,包括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090102)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090102)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具体如下: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进行学术交流;具有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植物分子育种 2. 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 3. 植物航天育种 三、学习年限 1.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2. 如已提前完成所规定的学业,且学位论文成果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时间不得超过一年。提前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以第一作者和华南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署名,且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与本人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所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 至少应修满26学分。一般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理论课一般不超过3

学分,实验课不限。 (一)必修课 1. 公共必修课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学时) 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18学时) 或自然辩证法(1学分,18学时)(二选一) ③ 硕士生英语(4学分,72学时) 2. 专业必修课 ①专业英语(1学分,18学时) ②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2学分,36学时) ③高级作物育种学(3学分,54学时) (二)选修课 在导师指导下可在全校范围内选修,具体课程请参照“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课程库”。选修课学分不少于10学分。 五、培养环节 1. 必修环节(3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读书报告,学术交流,实践活动三部分,各计1学分。导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相关依据材料,如所作的学术报告PPT(讲义)、参加学术报告笔记、文献综述报告、实践活动工作报告等,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等级给分。各个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阅读与论文相关文献80篇,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40篇,撰写文献综述1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5次或在学院范围内做学术报告1个;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或社会实践,撰写实践总结报告1份。 2. 开题报告

农学专业简介

农学专业简介 一、培养目标 1. 学历层次 四年本科,农学学士。 2. 掌握的知识 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等现代作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 作物生产产业化所需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知识; 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意识和基本知识; 现代生物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理论; 了解国家关于农业的方针、政策、标准和法规,具备现代农业理念;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 具备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宏观决策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独立获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独立从事作物育种系统和作物生产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对

现代作物育种和作物生产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和过程优化、对现有育种和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及对作物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进行合作开发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运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和进行一般业务交流。 4. 优势或特色 2007年农学专业批准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拥有国家作物学一级学科点,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两个二级学科点,招收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拥有一个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现有“泰山学者”岗位一名,国家级和省级农业行业技术体系科学家5名。本专业图书资源丰富,专业实验室和实验田等教学设施完善,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为培养我国农学专门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1年建校伊始就设立了农学专业,已经累计毕业5000余人。其中杰出人物的两位代表分别为:世界著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和原农业部长现吉林省委书孙政才。 在水浇地冬小麦、旱地小麦、花生和夏玉米等农作物栽培理论与实践研究上不断创新和突破,先后创出4项全国高产记录。在玉米、小麦和花生等作物遗传与育种研究上,先后培育出玉米品种鲁玉8、10、14、16,莱农14,LN3,莱农糯10号、莱农糯7823、青农105、青农201等;小麦品种鲁麦17、莱农8834、青麦7号、青麦7号等;花生品种鲁花11、青花6 号、青花7 号等优良作物新品种。 二、学习经历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作物遗传育种

2008年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课程名称及代码:作物生物学(2115) 适用专业:作物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信息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烟草科学与工程技术,草业工程学 考生注意事项:1.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纸上一律无效; 2.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1,请阐述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在作物高产栽培中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15分) 2,试阐述作物冻害的机理。冻害对作物生理功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防治?(20分)3,作物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提高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15分) 4,试述基因概念的发展?(15分) 5,如何利用基因工程的途径进行作物改良?(15分) 6,在作物育种实践中,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研究手段或方法来研究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20分)

课程名称及代码:作物学概论(3117) 适用专业: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草业科学工程学 考生注意事项:1.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纸上一律无效; 2.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作物发展 2,作物的营养品质 3,蒸腾系数 4,杂交育种 5,作物感光性 6,四碳作物 7,基因工程 8,复种轮作 9,Sustainable agriculture 10,Harvest index 二,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6分) 1,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 3,作物的优良品种应具备哪些特点? 4,作物良种繁育的程序? 5,作物种植制度的优化应兼顾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共50分,任选5题,每小题10分) 1,为什么说我国粮食需求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2,以1种作物为例,阐述作物的产量形成过程及产量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3,概述作物品种改良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4,分析作物免耕栽培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f2450957.html,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发展思考. 《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7期.冯永忠.韩娟.李轶冰.廖允成.温晓霞. [2].山西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生导师高志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9年1期. [3].国家重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1期. [4].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早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4年4期.江立庚.曹卫星.甘秀芹.韦善清.徐建云.董登峰.陈念平.陆福勇.秦华东. [5].免耕对水稻根系生长及根际环境的影响Ⅳ免耕栽培对水稻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19期.周佳民.彭福元.刘开强.莫润秀.梁天峰.朱校奇.江立庚. [6].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学博士点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0年4期. [7].氮肥运筹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广西植物》.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5期.张玉.秦华东.黄敏.江立庚.徐世宏. [8].坚持科研创新促进成果"落地生金"——第十八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获得者、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主任曾勇军副教授.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5年12期.高强. [9].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用物学博士点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1999年5期.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简介

1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 510101 专业名称 作物生产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作物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育种、农资经营管理等基本知识,具备作物生产、种子生产和农资经营能力,从事作物生产、种子生产、作物育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储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和家庭农场,在农作物生产岗位群和农资生产检验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岗位群,从事作物生产、种子生产、作物育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储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熟练掌握不同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能够设计种子生产程序并指导种子生产; 3.熟练掌握农作物生产计划制订要求并指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优质栽培; 4.熟练掌握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新品种选育和指导繁种; 5.掌握常见作物病虫害的症状,能够正确选择农药,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防治,确保食品安全; 6.掌握田间试验设计要点和调查分析的科学方法; 7.掌握作物种子检验的主要指标并能够独立进行检验操作; 8.了解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进行管理;

9.了解农资市场的基本状况,能够根据不同农资商品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植物生产环境、作物生产技术、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病虫害防治、高新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农资市场营销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农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种子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等实训。 在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进行农作物生产及育种、施肥、种子营销和病虫害防治等项目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农艺工种子检验员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现代农艺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 2

作物遗传育种综合练习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作物遗传育种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作物遗传育种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的相似性。 2、变异: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的相异性。 3、同源染色体:指体细胞内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4、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不同的染色体。 5、核型分析:对生物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的分析。 6、授粉:雄蕊中成熟的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7、胚乳直感(花粉直感):在3N的胚乳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8、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 直感。 9、相对性状:单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10、基因型:个体基因的组合。 11、表现型:植株表现出来的性状。 12、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对等位置上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13、完全显性:用二个相对性状不同个体杂交,F1完全表现一个亲本性状。 14、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共同控制某一性状的表现,这种基因的多因一效性叫多因一效。 15、交换值:在连锁遗传情况下,由杂种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叫交换值。 16、性染色体: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17、伴性遗传:指连锁在性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的遗传,常伴随性别的不同而不同的遗传现象。 18、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叫数量性状。杂种后代中难以求出不同类型比例。

19、超亲遗传: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超越父母双亲性状的现象。 20、遗传率: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21、近亲繁殖:指亲缘关系相近的二个个体间的交配。 22、自交:指同一朵花或同一植株所产生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交配方式。 23、回交:指杂种后代与双亲之一的再次交配。 24、杂种优势:指二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25、 25、芽变:植物的分生组织由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变异。 26、镶嵌现象:指同一个体的一部分组织表现一种性状,另一部分表现另一种性状的现象。 27、染色体组:遗传上把由不同形态、结构和连锁基因的染色体所构成的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叫染色体组。 28、一倍体:指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29、单倍体:指细胞中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30、多倍体:指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31非整倍体:指在正常染色体的基础上、某个染色体组减少或增加1-2个染色体的变异。 32、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叫细胞质遗传。 33、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34、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从DNA mRNA 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5、基因工程:采用类似于工程建设的方式,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借助于实验室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或基因组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去,使后者定向地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成为新类型。 36、生物技术:指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和工程原理,提供商品和社会服务的综合科学技术。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方面。 37、遗传改良:指作物品种改良。

作物栽培学实习报告

<<作物栽培学>> —————四川农业大学仁寿试验基地 实 习 报 告 班级: 农学10-4 姓名: 曹跃强 学号: 20100359

一、目的意义 首先,教学实习是《作物栽培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既能验证课堂理论,又能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的知识,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培养观察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 其次,掌握玉米栽培和生产的实践基本技能,了解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与环境条件的基本关系以及玉米生产管理的基本环节。掌握判断长相长势、生育时期的基本方法,练习农艺措施的实施。 最后,通过观察和了解玉米栽培情况,了解当地玉米制种和栽培生产规律,掌握正确识别高产、低产地的方法,了解玉米生理障碍及其判别,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习时间 2013年6月29日 三、实习地点 四川农业大学仁寿试验基地 四、实习内容 6月29日当天,农学2010级全体同学在作物栽培与耕作系王小春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作物栽培学实习。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要,玉米由过去的单纯做食用、饲料品种,发展成为食品加工,医药、制糖、酿造与榨油等工业的原料以及畜牧业的饲料,因此,应根据不同目的来选用玉米品种及杂交种。 在仁寿基地试验地里为我们生动地讲解了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育品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其中玉米的

施肥技术和田间管理尤为重要。玉米对氮吸收是比较平稳的,抽雄吐丝期达到高峰,灌浆成熟阶段吸收速度减慢,整个生育期都吸收氮肥。玉米全生育期都在吸收磷肥,也是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抽雄吐丝期达到高峰,后期吸收磷下降,但仍占1/3左右。玉米对钾的吸收,以拔节至孕穗期最多,开花期达到最高,以后停止吸收钾,反而由于钾素外渗植株体外,钾素有减少趋势。王老师强调,掌握好施肥的时间、方法、数量以及根据缺素情况追施不同种类肥料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对于提高玉米单位产量,实现高产的目的,掌握最佳追肥时间及肥料数量、种类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玉米常常需要间苗和补苗。玉米一般在幼苗长到3-4叶期时进行间苗。间苗过早易遭受地下害虫危害产生缺苗。间苗过晚易伤根产生弱苗都会影响最终的产量。玉米地如有缺苗应在幼苗长到3-4叶期时进行补苗。补苗不能太晚,并且要求补预先准备的同样大小的幼苗,否则补上的苗易形成弱苗,永远也赶不上来。一般应坐水移栽补苗,移栽的苗必须带土团,不伤根或少伤根。 此外,合理密植也是保证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玉米是喜肥水的作物,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需要一定的土壤和肥水条件。因此,土壤和肥水条件与玉米的种植密度间关系的一般规律为土壤和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可适当密一些,反之,肥水条件较差的地块应种得稀一些。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是在可能的情况下种密一些,以密增产。 玉米品种的株型大致可分为紧凑型、中间型和平展型三种。紧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提纲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提纲 以下是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大纲格式模板,看了后定能知晓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论文大纲怎么写等相关写作技巧. 高职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 高等院校课程群的内涵、特性构建----作物栽培学课程群建设为例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探析 一、高等农业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宏观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第一章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对象、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的对象 (二) 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动态的概述 (一) 国内研究动态及进展 (二) 国外研究动态与进展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 关键词界定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高等农业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学科发展理论 (一) 学科与学科建设 (二) 学科代谢规律 (三) 学科分化综合规律 (四) 学科当采规律 二、学科建设理论 (一) 学科建设的外部内部关系规律 (二) 重点学科要担负起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 三、学科管理理论 (一) 管理学理论简述 (二) 影响学科建设的因素 第三章高等农业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现状分析 一、重点学科数量大幅上升,但结构布局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一) 分布结构 (二) 门类结构 (三) 投资结构 二、从宏观上看,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有“点硬面软”的现象 三、重点学科的评选及重点学科建设的宏观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四、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断层严重 五、国家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相分隔的体制不利于高等农业院校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六、有关方面对重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付诸行动 七、重点学科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第四章高等农业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宏观对策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简介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简介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有机结合共建的学科,最初是以国家战略物资——橡胶为主要研究对象,现在拓宽到几乎所有的热带作物领域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热带”特色。该学科点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建立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被评为海南省和农业部重点学科,2000年获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建立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2006年又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科研究方向本学科以热带作物(主要包括橡胶树等热带经济作物,木薯、甘蔗等生物质能源作物,香蕉、芒果、荔枝、番木瓜等热带果树,热带牧草和南药等)和主要农作物(如水稻等)为研究对象,主要在以下4个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1)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主要探索热带作物育种新原理与方法,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热带作物新品种,研发能充分发挥新品种作用的配套技术。 (2)植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热带作物主要经济性状、抗逆性的形成机制,分子标记鉴定和功能基因克隆等,为新品种选育

提供有效的新分子标记和新功能基因。 (3)农业生物技术:主要建立热带作物遗传转化体系和遗传转化方法,通过遗传转化技术培育新品种。 (4)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学:主要进行热带种质资源(包括橡胶、木薯、牧草、甘蔗、旱稻等)的挖掘、保存、创新利用,并建立种质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为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有效材料。 人才队伍该学科点现有讲师以上科教人员65人,其中校内专职人员25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人员40人;有教授/研究员34人(含热科院,下同),副教授/副研究员22人。有研究生导师50名,学科人员平均年龄42岁。 学科点先后引进8名博士,在本学科在职培养硕士或博士12人次,在国内做博士后5名。在国外留学或进修8名。目前47人具有博士学位。 科学研究7年来共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5项,经费达5687.3万元;横向及国际合作项目5项,经费为345元;院校科研基金253.2万元。国家级项目主要为:“973”前期、“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开发专项、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央级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国家现代产业体系。 部级项目主要为: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作物遗传育种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f2450957.html, 作物遗传育种论文参考文献 一、作物遗传育种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近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项目申请情况分析. 《作物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5期.邹华文.王道杰.边秀秀.商海红.杨新泉. [3].怎样教好作物遗传育种精品课. 《职业教育(下旬)》.2014年12期.尹春.王雪玉.侯建华. [4].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4期.罗红兵.袁名安.罗水清. [5].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宜春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例. 《宜春学院学报》.2015年6期.焦茂兴.李润根.刘苏铭.刘小林. [6].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发展重点. 《河北农业科学》.2015年6期.张江丽.董文琦.杜晓东. [7].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全面提高作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质量. 《考试周刊》.2012年58期.林小虎.杜利强.郭振清.孟俊青.郭俊良.董洪平.东方阳. [8].高职院校《作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10期.付艳. [9].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Ⅲ.作物基因工程与基因组编辑. 《作物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4年3期.刘忠松. [10].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2012年23期.邹枚伶.王海燕.卢诚.王文泉. 二、作物遗传育种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玉米籽粒品质性状QTL定位及其遗传相关研究.被引次数:7 作者:王延召.作物遗传育种河南农业大学2007(学位年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简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简介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00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学科评估验收结果为优秀。 队伍建设该学科建设之初由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和橡胶所等单位的有关系、室构成,2007年两校合并后进一步整合两校资源夯实了学科建设的基础。本学科现有科教人员44人,其中教授18人,博士学位10人。 科学研究该学科有包括热带作物栽培原理与技术、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共197篇其中SCI收录4篇,出版专著15部;获得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13项,科研成果转化共2项、直接经济效益共22.14亿元;承担科研项目共121项,其中国家级18项,国务院各部门项目28项; 教学和人才培养该学科是我校传统学科和主干学科,有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草业科学3个本科专业,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营养、土壤3个硕士点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点。2006年《土壤肥料学》被列为校及精品课程,2007年《作物栽培学》被列为校及精品课程。“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农学实验教学中心”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07年获得省部共建热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实验室,2008年获得省级热带作物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获得省级热带作物科学特色优势学

科,2009年获得国家级热带作物科学特色优势学科。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2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3项,农学协会获得全国百佳优秀学生社团。五年来共授予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93人。 国内外学术交流几年来年共主办参加国际学术交流382人次、其中海外31人次。主办和协办国际学术会议(培训班)2次,国内学术会议1次。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项。派往海外进修3人。 (数据统计截止至2009年12月)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简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是1982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第二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1993年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3年被评为海南省重点学科。本学科以热带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农产品保鲜贮运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 学科研究方向本学科点已形成了热带果蔬贮藏加工学、热带特色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热带水产品加工原理与技术等三个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1)热带果蔬贮藏加工学主要研究内容为:热带果蔬加工特性研究;热带果蔬精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热带果蔬贮藏保鲜技术。(2)热带特色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主要研究内容为:热带特色食物资源原料或成分的性质研究;热带特色资源食品加工新工艺新技术。(3)热带水产品加工原理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为:热带

农学八大学科及优势学校

2021年学科评估、2022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作物学) 涉农20个学科:农学8大学科、涉农12专业 按最新教育部分类,农学门类分为8个一级学科: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和水产。工学中的涉农学科有6个: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风景园林、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其它涉农学科还包括: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海洋学等。 作物学是农学最基础、最核心的学科 作物学是农学最基础、最核心的学科,作物学科研的高低标志着科研实体农业科研的强弱。根据国家双一流建设、教育部学科评估、国家级实验室、院士数量,以及过去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985/211学科建设等,列出作物学学科综合实力排在前三的第一梯队及其他科研机构: 第一梯队(3家)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是无可争议的作物学三强,这三家机构也是我国农业科研的最顶尖机构(已排序)。 第二梯队(5家) 作物学第二梯队有5家机构。作物学分为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两个二级学科:浙江大学在前者优势突出,沈阳农业大学在后者名列前茅。曾列为国家重点学科的科研机构为: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此外,南京农业大学拥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拥有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拥有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各自学科竞争奠定了平台基础。 优势机构(4家) 此外,四川农业大学和海南大学作物学(自定)列为本校唯一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四川农业大学在玉米作物学方面有较大优势,其唯一的院士(荣廷昭,玉米遗传育种家)即是作物学专家。拥有南繁育种、热带农业研究的天然条件,海南省唯一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将会迅猛发展。拥有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把农学列为本校唯一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将在旱区作物学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遗传所、亚热带所等知名涉农研究所的中科院(大学)在最近学科评估中仅评为C类,说明其作物学学科建设存在突出短板。

2015农学考研: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详解

2015农学考研:作物遗传育种学科详解 农学概念及学科设置 农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林业科学和水产科学有时也包括在广义的农业科学范畴之内。农学门类,包含8个一级学科,27个二级学科,其中作物学2个、园艺学3个、农业资源利用2个、植物保护3个、畜牧学4个、兽医学3个、林学7个、水产3 个。 作物学——作物遗传育种 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作物遗传育种是作物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作物遗传育种是研究作物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2、培养目标 1)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服从国家需要,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作物学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的作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拓宽有关作物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本专业或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生产现场指导和解决本专业有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本专业或本研究方向的田间、实验室的综合实验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在本学科范围内能较熟练地阅读、翻译和写作;通过论文工作在本学科的理论或专业技术上取得新进展;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诚挚的协作精神;能胜任本学科的教学、科研、推广及管理工作。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等不尽相同,在此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 3、研究方向 01作物种质资源创新 02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 03作物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 04作物分子育种及细胞工程 05作物基因组学 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4 数学(农)或315化学(农) 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院校推荐 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招生限制农类专业对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