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反复咳嗽、喘息,该病尚无根治办法。本研究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新进展做一详细综述。

标签:支气管哮喘;诊断;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为主要症状,经常在春秋季节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作,且病情迁延、发作反复[1,2]。近年来对哮喘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新进展等作一综述。

1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1.1气道炎症机制研究表明[3],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引起的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参与气道炎症的炎性细胞主要包括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等等,并以组胺、缓激肽、溶菌酶以及内皮素等作为炎性介质,通过IgE介导T 淋巴细胞依赖或非IgE介导T淋巴细胞依赖的炎症途径而引起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发生。

1.2气道神经调节机制其主要机制[4,5]:①肾上腺能胆碱能神经-受体失衡机制。β2受体功能的降低以及迷走神经功能的亢进,导致患者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腺体分泌增多,进而容易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作;②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神经功能失调与神经源性炎症机制。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系统,俗称第3类神经(NANC)。其中,抑制性NANC具有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若其被炎性细胞释放的酶所降解,从而大大减弱了对胆碱能神经的抑制作用,导致支气管收缩而引发哮喘。而兴奋性NANC可通过局部轴索反射而释放,还可受某些介质(如PGs和细胞因子)的作用而敏感化,从而释放感觉神经肽,引起支气管收缩,进而形成神经源性炎症而导致支气管高反应性而发生哮喘。

1.3遗传学机制临床研究显示[6],支气管哮喘好发于遗传易感群体,与基因以及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具有明显的家族性遗传倾向。

1.4呼吸道病毒感染机制有学者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其不但可以直接引起气道的炎性反应,还可以作为一种变应原而引起气道的变应性炎症,进而引起哮喘的发生。

1.5神经信号转导机制细胞中存在着一个调节细胞各种功能的信号转导系统,其通过受体的作用可产生各种相应的生物效应,其中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主要是通过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和JAK(Janus激酶家族)-STAT途径进行转导等等。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摘要】综述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近年来的应用。对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新型抗哮喘药物的临床使用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新型药物的不断开发,哮喘治疗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显示了良好的前景。【关键词】哮喘;治疗;进展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10年来许多国家的患病率都有上升趋势[1],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因此治疗哮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临床治疗哮喘的药物综述如下。目前抗哮喘药物分为三大类及其他类:即消除非特异性炎症药物、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药物、支气管舒张剂及其他类[2]。 1 消除非特异性炎症药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消除气道非特异性炎症药物,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作用机制是:阻止炎症细胞特别是嗜酸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干扰碳四烯酸的代谢;抑制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减少微血管渗漏;增加气管平滑肌对β 2 激动剂的反应性[2-3]。其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激素的不良反应大,故全身用药主要用于急性或重症哮喘的发作。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慢性持续性哮喘治疗的首选药物。许多研究证实它们对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发作频率、减低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提高生活质量均有效。常用的吸入药物有:布地奈德(bud)、丙酸倍氯米松(bdp)、丙酸氟替卡松(fp)、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mf)等。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发展方向:一个是改变分子结构,提高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另一个是用气雾剂方式将更多药物运送到发生炎症的大小气道,或可以吸入在局部就可以代谢的软激素(如环索奈德)。环索奈德(ciclesonide)是新一代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它本身是以无活性的药物前体形式存在,到达肺部经肺内酯酶分解激活才具有抗炎活性。该药的非活性部分能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被肝脏有效清除,故毒副作用极低。与布地奈德相比,环索奈德每晚给药1次能够改善哮喘症状和病人早上肺功能[4]。早期吸入激素不仅改善症状,还可以改善哮喘的长期预后,防止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且能使部分患者逆转哮喘的自然病程[5]。长期口服或胃肠外给予糖皮质激素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白内障、青光眼、肥胖、皮肤变薄进而导致皮肤紫纹的出现及肌无力等。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咳嗽、声音嘶哑、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等。在吸入药物后用水嗽口以及使用储雾罐可预防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目前的证据表明:吸入量低于500ug丙酸倍氯米松或其他等效剂量药物,对成人不会有全身不良反应,但个别患者在使用小剂量时,也可能出现全身不良反应[6]。 2 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药物 2.1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烯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之一,是白细胞重要的趋化剂和激动剂,是哮喘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可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强黏膜分泌,促进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的聚集,并能促进气道结构细胞的增殖从而参与重塑。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克服这些现理变化,从而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常用的有:孟鲁司特、扎鲁司特、齐留通等。这类药物可以改善肺功能、降低对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的需求。对中、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更好地控制炎症。大量临床实验证实,哮喘患者长期服用该药,症状明显减轻,肺功能得到改善,且安全性良好[7]。资料显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中等剂量吸入激素比较,控制哮喘症状和改善肺功能的作用不如后者,不能取代激素。作为联合治疗中的一种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减少中-重度哮喘患者每天吸入激素的剂量,并可提高吸入激素的治疗的临床疗效[8]。 2.2 色甘酸纳类此类药物可以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抑制炎症细胞活化,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对儿童哮喘较成人效果好,可用于过敏性哮喘的预防性治疗。一般吸入气雾剂2mg或粉末剂20~40mg,每日3或4次,一个疗程约2个月。在哮喘病情缓解并吸入色甘酸纳&10天,可为逐步撤减平喘药物糖皮质激素创造条件。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少,偶尔会有吸入药粉后发生咳嗽。 2. 3 酮替芬酮替芬有很强的h1受体拮抗作用,也能抑制支气管黏膜下肥大细胞释放炎性递质,抑制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对儿童哮喘疗效较成人好,且儿童较成人不良反应少。可用于轻中度过敏性哮喘和合并鼻炎的过敏性哮喘患者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诊治与研究新进展(钟南山)

支气管哮喘诊治与研究新进展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粗略估计我国有1600~2000万哮喘病人,主要发病人群是儿童及青壮年。哮喘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学习,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2000年底曾开展一项名为“亚太地区哮喘的透视及现状”(Asthma Insight and Reality in Asia Pacific -- AIRIAP)的多国哮喘病人调查,其中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400名哮喘病人及其家庭的调查资料表明,有33%病人在过去一年曾到医院急诊或住院,20%学龄儿童有缺课,43%有夜间睡眠不好。严重哮喘急性发作,若末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以是致命的。因此,哮喘的防治任务的十分艰巨的。近二十余年,对哮喘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方面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近年哮喘发病率增加的原因: 近年来,尽管有了十分有效的预防哮喘反复发作的药物,并配合哮喘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推广,使哮喘的发作率、急诊率及住院率有了显著的降低,但是哮喘的发病率及患病率不仅未见下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哮喘发病率增加的解释,目前提出了“卫生学说”(Hygiene Hypothesis)。过去人们认为哮喘的发病与环境污染、生活条件低下、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密切相关,但近年来发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的改善、感染性疾病尤其结核、麻疹等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下降,哮喘的发病率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而提出了“卫生学说”,即小儿接触感染源或呼吸道感染越少,其变态反应疾病发病率越高。基于对“卫生学说”的解释,目前提出了Th1/Th2平衡机制,认为诸如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Th2细胞驱导的,对无害抗原或变应原的一种高反应。CD4+T辅助细胞(Th细胞)按其功能分为两群:Th1和Th2。Th1和Th2均分泌白介素-3(IL-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Th1主要合成释放干扰素(IFN)、白介素-2(IL-2),调节免疫抗感染的功能;Th2则主要生成IL-4、IL-5、IL-10及IL-13等,主要调控变态反应。IFN及IL-4分别为Th1和Th2特征性细胞因子。Th1和Th2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有相互制约彼此表型分化及功能的特性,IFN- ,IL-12可促使活化的Th0细胞向Th1方向发育,而IL-4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一、概述 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支气管粘膜炎症引起分泌物↑和粘膜水肿引起小气道阻塞的结果。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肥大c反映,哮酸c浸润为主的多c、多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e气道炎症及炎症介质时治疗哮喘的根本,故哮喘的治疗原则应以抗感染治疗为主,辅以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 二、分类 非选择?- RO药:Ad.ISTP.麻黄碱 Ad-RO药{ 选择性?2-RO药:沙丁胺醇、特布他临、克仑特布 茶碱类:氨茶碱、胆茶碱、二轻丙茶碱(甘油茶碱) 平喘药{M1-RO药:异丽阿托品 肥大c膜稳定药(过敏介质阻释药),色甘酸钠 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丙酸倍录米松 其他:LTD-RO药(白三稀受体阻断药)、扎鲁司特LT合成剂 抗白三稀药 三、常用抗哮喘药物 其他类 抗白三烯(∠T)药物 与组胺一样,∠T也是肥C释放的过敏性介质之一,∠T ①增加支气管粘膜炎性C浸润,②收缩支气管以及③是支气管反应增高等作用,在世奥穿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抗∠T的药物出现为平喘药开辟了新的途径。

5-脂氧合酶θ剂:齐流通 ∠T合成θ剂{ 抗∠T 药物{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θ剂:MK-806 591 ∠T-Rθ剂:扎鲁司特、普仑司特 使用这类药物后,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炎性可以减轻气道粘膜炎性C 浸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用于预防和长期治疗效果良好,但大剂量可能损害肝功,引起WBC↓。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一、概述 咳、痰、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三者往往同时存在,并且互为因果关系,在治疗上也具有内在的联系,比如,谈可以刺激呼吸道粘膜感受器引起咳嗽,韩可以阻塞细支气管引起气喘。因此用祛痰药排出积痰,咳和喘自然缓释。另外,支气管痉挛和粘膜水肿是呼吸道管腔狭窄,气体出入受阻,尤其呼吸阻力增加,使肺泡膨胀,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咳嗽,管腔狭窄排痰不利又容易造成痰液积留,∴止痰药也有利于平喘祛痰,也就是能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临床上常将镇咳、祛痰、平喘配伍或复方使用。此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抗感染、抗过敏、增强肌体免疫功能等。 二、镇咳药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防御性反射,是由呼吸道的炎性反应,痰液或

支气管哮喘相关生存质量研究进展

作者:王宁群, 姜良铎, 李宗信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生活质量; 综述 生存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1]。生存质量是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全面评估病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方面总体健康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它不仅包括病人健康状况的客观指标如症状、体征,还包括病人的一些主观指标,如患者心理、社会活动、健康意识等。 哮喘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既往对于哮喘治疗效果的评价是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的需求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和气道反应性等方面的变化来进行。但在临床上,由于心理状况、社会活动、环境刺激、药物副作用等方面的影响,上述指标的改善并不一定都伴随患者健康状况的好转[2]。有些哮喘患者活动受限明显,但对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却并不很明显,而有些患者病情较轻,但“害怕哮喘发作”、“担心长期用药的副作用”等心理影响却很明显。因此,对哮喘病情的评估应注重评估疾病对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影响[3]。 1 影响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影响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文化程度、气道反应性、哮喘发作程度和治疗措施、收入、吸烟等[4-6]。此外,还受患者心理因素如自我安慰、对疾病治愈的期望值等的影响[7]。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对哮喘患者的教育是影响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哮喘患者的教育包括对哮喘病的认识,如何恰当应用哮喘药物和药物吸入技术,哮喘病情恶化的识别和处理以及哮喘日记的应用等[4]。经过适当的哮喘知识培训,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表现为氨茶碱用量减少,急诊及住院次数减少,吸入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加,活动受限状况改善,患者对哮喘的治疗更为乐观等[8-10]。 哮喘伴发的抑郁状态对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抑郁是哮喘的严重并发症,可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11,12]。具有喘息、夜间因哮喘症状而觉醒、晨起哮喘等症状的患者,其抑郁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生存质量较低。 2 国外对哮喘相关生存质量的研究 2.1 哮喘相关生存质量评估量表的研究哮喘生存质量的评估量表分为对全身生存质量状况评定的总量表(普适量表)和对支气管哮喘特定生存质量评定的疾病特异性量表(专用量表)两大方面。 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定的总量表有疾患影响程度问卷、诺丁汉健康问卷、生存质量指数、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表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ort form-36, sf-36)等[13]。在对哮喘患者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普适量表是sf-36。sf-36由美国医学结局研究中心研制,是国际生活质量评价组织认可的,对哮喘患者最为适用的总体量表。oga等[14]比较了sf-36等几种普适量表在哮喘病应用中的反应性,结果显示sf-36的反应性最佳,sf-36的变化与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aqlq)的变化有中度相关性,并且其评估内容与aqlq不同,可作为专用量表的补充,有效地运用于哮喘的临床试验当中。 用于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定的专用量表有juniper创立的aqlq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标准版aqlq量表(aqlq scale, aqlq-s)和微型版aqlq量表(mini-aqlq)。此外,常用的哮喘专用量表还有marks创立的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marks-aqlq)、哮喘症状调查表、哮喘生活问卷和哮喘影响询问表等[13]。juniper等[15]还对aqlq量表进行改进,形成适合急性重症哮喘病人生存质量评价的acute-aqlq量表。 国外学者对哮喘生存质量量表的功能和特性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量表一般应具有预测功能、辨别功能和评价功能;其基本特性包括信度、效度、反应度等[16]。例如,aqlq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 王子含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王子含 发表时间:2018-07-03T17:22:50.860Z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2期作者:王子含1 鲍文华通讯作者 [导读] 本文主要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新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达到提升作用。 1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目前全球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约有3亿人,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同时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医学的发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监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案也越来越多。临床治疗监护以用药监护、机械通气监护和心理监护为主;临床上的治疗方案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还包括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本文主要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新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达到提升作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 Rec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Abstract: bronchial asthma is a common chronic lung disease in clinic. At present, there are about 300 millio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in the world, and the incidence rat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human health and brings heavy economic burden to pati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of patients, and more and more plans for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Clinical treatment monitoring is mainly based on drug monito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nitoring and psychological monitoring; The clinical treatment program mainly focuses on drug therapy, including gene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new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and improves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Key words: bronchial asthma; Treatment; New developments 前言:支气管哮喘是由许多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且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常出现多变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受限,造成患者出现反复的喘息、胸闷及咳嗽等,常在夜间或清晨病症加重,医学上普遍认为哮喘的本质是呼吸道炎症。支气管哮喘的促发原因一般与吸烟、空气污染、呼吸道病毒感染、气后转变及剧烈运动有关,精神因素也可能促发支气管哮喘。本文对针对近年来临床治疗监护与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1.临床治疗监护 1.1用药监护 近年来哮喘治疗的理念不断更新,但在临床治疗中要认识到:(坚持长期治疗的策略,以抑制气道炎症为主;控制哮喘高,在确定长期治疗方案时应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根据控制水平选择适当方案。选择药物时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要考虑患者、经济收入和当地医疗资源等实际情况。要为每名初诊患者制定防治计划,定期随访监督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药学监护应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剂量、浓度、使用方法、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协助患者遵医瞩使用。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协助患者及医生合作制订药物干预策略。重症哮喘患者接受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时,应加强药物监测。 1.2机械通气监护 随着呼吸急诊医学的发展,呼吸监护病房逐步建立,治疗设备日趋完善,机械辅助通气的使用日益广泛和普及。目前,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多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但并发症较多,适用于昏迷患者。近年无创机械通气技术快速发展,可显著改善哮喘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缺氧状态及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稳定病情,效果较好,且操作方面,对呼吸道损伤小,感染及并发症少,对患者讲话、咳嗽、进食等影响小,医疗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护理中除要掌握呼吸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各种通气参数的选择;观察氧气管道有无脱漏、扭曲,呼吸机管道衔接是否紧密,确保通气回路密闭;指导或辅助患者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病情监护,预防并发症;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等规范化操作内容外,还要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程度,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各方面均达到更愉快的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心理监护 由于哮喘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且病程长、反复发作,需要长期用药,患者不仅有较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还承担来自社会、家庭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忧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不仅影响其治疗效果,还降低了其生活质量。此外,支气管哮喘患者还常因支气管痉挛时的窒息感而产生强烈的恐惧,表现为紧张、沮丧、易激惹、厌烦等情绪。研究表明,哮喘发作与心理监护有密切关系,强烈的情绪变化或不良事件的刺激可兴奋迷走神经,降低交感神经反应性,促使机体释放组织,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而再次诱发哮喘发作或症状加重。大量研究证实,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及肺功能,控制哮喘发作及复发,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2.治疗方法 2.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目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最有效的药物,它可以干扰及抑制花生烯酸的代谢使前列腺素与白三烯的合成降低,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嗜酸粒细胞的转移和活化。但不可长期服用或者静脉滴注,避免造成电解质紊乱、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茶碱类药物:茶碱类的药物可以有效利尿、强心、舒张支气管的平滑肌,可使呼吸中枢、呼吸机产生兴奋,舒张冠状动脉。治疗支气管哮喘使用茶碱已经有了半个世纪之久,随着吸入型的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茶碱的使用逐渐减少,成了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二线药物,茶碱类药物可静脉滴注也可口服,口服用于治疗轻中度的哮喘发作,使用剂量为7~10mg/(kg·d),平喘作用可持续12h以上,能使血药的浓度保持稳定,故在夜间出现的哮喘加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2.2基因治疗 用同时表达鼠IL-10和IL-12的腺病毒转化OVA致敏的哮喘小鼠上皮细胞,可减少气道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聚集,抑制IL-4、IL-5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及其活化因子,并且在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方面比单独用表达IL-10或IL-12的基因治疗有效。哮喘患者的T细胞中发现Th1转录因子(T-bet)水平降低,而T-bet敲除的小鼠产生的哮喘表型不依赖于是否暴露于过敏原,表明T-bet移植可能有助于气道炎症的改善。Liu等将

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最新版本

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料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主要与过敏、感染、环境、药物、职业、运动、精神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们哮鸣音、胸闷或咳嗽,症养可自得或经治疗后缓解。发作前常有干咳、呼吸紧迫感、连打喷嚏、流泪等先兆,发作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哮鸣三症状。 二、一般护理 (一)按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通风,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气体,温湿度适宜。 (三)喘息者绝对卧床,给予半坐卧位或端坐位。 (四)进食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如蛋羹、面条,稀饭等,多饮水,饮水量2500~3000ml,避免冷、硬、辣,油炸食物,禁止 进食已知过敏或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是,蟹,姜,木瓜等, 戒烟酒。 (五)观察意识及生命休息变化、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测血气分析,观察哮喘发作持续时间及患者伴随症状,及时正确判断哮喘的 严重程度。 (六)保持呼吸道通路,及时氧疗。痰多不易咳出者指导有效咳嗽、雾化吸入、翻身叩背,必要时行吸痰。

(七)根据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及平喘药。茶碱类药应观察有无恶心、心律失常症状;β2受体激动剂注意有无心悸及骨骼肌 震颤等副作用;糖皮质激素应观察有无消化性溃疡等副作用; 呼吸兴奋剂应观察呼吸、意识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八)保持皮肤、口腔清洁,使用激素类吸入剂时注意使用前后漱口,防止口腔霉菌感染。 (九)安慰患者哮喘发作时勿紧张焦虑,必要时进行放松训练,积极配合治疗。 三、专科护理 (一)改善缺氧状态护理。哮喘发作时给半卧位或坐位,安慰患者,消除顾虑。按医嘱给予吸氧,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机辅助治疗, 缓解患者呼吸困难。 (二)支气管解痉药物及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以及治疗的重要性,配合注意事项。出现哮喘先兆或发作应 立即使用吸入器吸入止喘药物。指导患者使用气雾剂方法:吸 入前先缓慢呼气,呼气完毕立即将喷口放入口内,双唇含住喷 口,经口缓慢呼气,在深吸气过程中热压驱动装置,继续吸气 过程按压驱动装置,继续吸气,吸气末再屏气5~10S,然后 再缓慢呼气。若再次及入要等3~5分钟后。指导患者激素药 物吸入后漱口,防口咽部真菌感染。 (三)排痰护理。指导有效咳嗽,必要时协助拍背排痰。遵医嘱给予痰液稀释剂或雾化吸入治疗。遵医嘱给予支气管舒张剂、激素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临床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临床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7-04-18T14:47:20.0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作者:廖仅丽[导读]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对人们的健康具有严重威胁。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内二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546400 摘要: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与可逆性阻塞的特点,对患者的健康生活造成严重威胁。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有效了解。临床治疗与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仍然采用药物治疗为主,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以及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等。已经在临床上应用的哮喘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好,部分新型抗哮喘药物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充分关注。现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进展情况进行阐述。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对人们的健康具有严重威胁。其主要是由不同细胞组分参与,且带有反复发作性呼吸阻塞与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疾病。最近几年,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按照其临床发病情况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急性发作期、慢性发作期以及临床缓解期[1]。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等。现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发病机制 1.1炎性反应 哮喘的发作由多种细胞一同参与,且在将炎性因子释放后促使炎症发作。在哮喘发作时,嗜酸性细胞认为是哮喘炎症的典型标志,白介素-13是嗜酸性细胞的激动剂,可以促使嗜酸性细胞向炎症区聚拢。中性粒细胞对哮喘对哮喘发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以本身释放的弹性蛋白酶等伴随哮喘发作的过程中。白介素-5属于呼吸道黏膜的重要产物,在嗜酸性细胞分化以及成熟等过程中,白介素-5可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嗜酸性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加重。相关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可以使细胞因子有效活化与释放,在哮喘发作时具有积极影响。在哮喘发作时,白三烯是一种重要介质,借助使气道平滑肌痉挛与增加黏膜分泌对哮喘产生影响[2]。 1.2神经调节 呼吸道上皮植物神经受到多种神经的支配,如非肾上腺素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以及胆碱能神经等。非肾上腺素能神经不仅可以使支气管舒张,还可以使支气管收缩,倘若非肾上腺素能神经被酶分解,引发其抑制失衡,就会导致支气管收缩而出现哮喘[3]。 1.3分子生物学 最近几年,哮喘分子生物学机制慢慢的进行了生日研究。在DNA向mRNA转录时,被携带的炎症基因伴随转录因子和启动子结合后,大量的炎症因子被mRNA复制,导致哮喘的发作。 1.4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和哮喘发作具有紧密联系,认为是细胞在受到和凋亡有关基因的影响下,受到外界刺激后,细胞销往的一个过程。现阶段,相关研究显示:嗜酸性细胞凋亡受阻后,会使哮喘发病率明显增加。 2药物治疗进展 最近几年,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其在临床治疗方面也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尽管支气管哮喘现阶段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采用药物长时间进行规范治疗,能够使哮喘症状有效控制,使患者复发率有效降低,甚至不再发作。其中,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抗炎,另一方面为免疫。所以,先对支气管哮喘临床药物治疗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2.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是因为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所分泌的甾体激素之一,对糖、脂肪等物质的合成与代谢具有调节作用,还对免疫应答、抗休克以及抗炎等具有抑制作用。且由于其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较强,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慢慢发展为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一线药物,主要包括丙酸倍氯米松以及布地奈德等。此类药物借助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产生一定的生物作用,使气道高反应性明显减轻,使肺功能明显改善,使哮喘症状有效缓解,对于哮喘病死率的降低也有积极影响,进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4]。 2.2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是一种常用药物,主要包括特布他林以及沙丁胺醇等。此类药物借助使气道平滑肌与肥大细胞膜表明β2受体的兴奋,促使气道平滑肌有效舒张,还可以使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及其介质的释放有效减少,使微血管的通透性明显降低,使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明显增加,有助于哮喘症状的显著改善。最近几年,有关研究表示,此类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更显著,两者具有协同的抗炎与平喘效果,能够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还可以使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由此被临床广泛应用[5]。 2.3其他 临床上除了上述两种治疗药物外,临床上还有多种药物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主要包括:(1)嘌呤类药物。如茶碱等支气管舒张剂,可使支气管有效扩张,对免疫进行有效调节,抗炎作用较强;(2)白三烯调节剂。白三烯调节剂作为新型药物的一种个,可使支气管有效舒张,使患者的哮喘症状显著改善,对肺功能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抗胆碱药。此药借助对气道平滑肌M受体的抑制,导致支气管有效扩展个,可当作对哮喘治疗的一种辅助药物;(4)过敏介质阻释药。这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低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但安全性较高,借助对肥大细胞细胞膜的稳定,使过敏性介质释放有效减少,促使不同非特异性刺激的敏感性有效降低,还可以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进而实现支气管痉挛有效的缓解的目标。药物主要包括色甘酸钠、酮替芬以及奈多罗密等,对内源性哮喘、外源性哮喘以及混合性哮喘都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中枢抑制与抗胆碱能效果。 3总结 伴随人们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日益加深,治疗药物也慢慢向联合用药进行探索,在改善炎症为治疗目标的前提下,哮喘的临床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在新型药物的不断开发下与应用下,使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会进一步提高。参考文献: [1]朱维明.支气管哮喘药物的新进展及合理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8):124-125.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可累及各个年龄组,全世界大约有一亿人患哮喘。据调查发现哮喘的发病率仍呈明显增高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华南地区,12~15岁青少年哮喘发病率从1979年的1.95%增加至198g年的2.5%和1995年的3.47%。因此,哮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颇受重视,1994年由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卫生院共同组织17个国家的专家写了“哮喘防治的全球战略”,指导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我国亦于1992年召开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对哮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等做了决定。 一、哮喘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管慢性炎症。对易感者此类炎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气管阻塞症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其气道具有对刺激物的高反应性。 二、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运动或某些刺激物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最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若基础FEVl(或PEF)<80%正常值,吸入β2激动剂后FEVlPEF)增加15%以上。②PEF变异率(用呼气峰速仪测定,清晨及入夜次)>20%。③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PEF最高—PEF最低 24小时PEF变异率= × 100% 1/2(PEF最高+PEF最低) 近年来对哮喘气道炎症的存在和严重性的诊断有以下几种,可供临床选择: 1、气道反应性测定一般采用组织胺或乙酰甲胆碱雾化吸入法或蒸馏水吸入法测定,气道高反应性(BHR)的程度与炎症的程度有显著相关。棍经抗炎治疗后,BHR可消失或明显降低。 组织胺吸入顺序和剂量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浓度(mg/ml) 3.125 3.125 6.25 6.25 25 25 25 50 50 吸入揿数 1 1 1 2 1 2 4 4 8 累积量(umol) 0.03 0.06 0.12 0.24 0.49 0.98 1.8 3.9 7.8 如以组织胺浓度计算,按浓度0.03~16mg/ml,倍倍递增稀释,潮气呼吸,每一浓度吸2分钟,吸完后测FEV1,至FEV1较基础值降低20%,试验终止。吸入适量支气管扩张剂。 PC 20一FEV1<8mg/ml,或PD 20FEV1<7.8umol/ml为气道反应性增高。 2、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连续测定呼出气NO浓度。正常人一般<20ppb,哮喘病人一般达到80ppb以上,且炎症越明显,NO呼出浓度越高,经抗炎治疗后,又明显降低。 3、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浓度测定,在实验性吸入抗原激发试验中,迟缓型哮喘反应的发现及严重程度与血清中ECP浓度密切相关,在运动激发性哮喘亦有类似现象。血清ECP浓度亦与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5-12-01T16:01:41.520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8月作者:姜丽1 黄富强2 熊霞1 黎瑞红3通信作者 [导读] 1.湖北医院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2.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湖北十堰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奉贤区中心医院上海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环境因素对发病也起重要的作用。 姜丽1 黄富强2 熊霞1 黎瑞红3通信作者 1.湖北医院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 2.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 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奉贤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499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49-0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的支气管因慢性炎症而变得肿胀及狭窄令呼吸不顺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1]。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环境因素对发病也起重要的作用。哮喘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目前尚没有一种理论能对哮喘的发病机制完善地作出阐述,因此造成了哮喘治疗不理想的局面。随着人们对哮喘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的重点已 从单纯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转为以预防、防治气道炎症为主的综合治疗[2],现就近年其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β2受体激动剂和β2受体阻滞剂 β2激动剂: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 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也能激动肥大细胞膜上的β2-受体,抑制介质的释放。分为短效β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叔丁喘宁,及β2激动剂的缓释型及控释型[3]。吸人型激动剂起效快,但哮喘严重发作时由于气道阻塞,效果较差,可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途径紧急给药。此类药物有数十个品种,可分成三代。①第一代:非选择性的β2激动剂,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因其心血管副作用多而已被高选择性的β2激动剂所代替。②第二代:选择性短效的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和酚丙喘宁(fenoterol)等,作用时间4~6小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明显减少。③第三代:新一代长效的选择性β2激动剂,如(salmeterol)、福米特罗(Formoterol)和丙卡特罗(procaterol)等。作用时间?1.β2激动剂: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2-受体,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物。也能激动肥大细胞膜上的β2-受体,抑制介质的释放。但长期应用可引起β2-受体功能下调和气道反应性增高,因此,经常需用β2激动剂者(>12小时,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但部分药物(如沙美特罗)起效时间较慢。总的来说,β2激动剂是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的第一线药物,以第二代药物最常用。第三代药物主要用于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起到稳定气道,减少发作的作用。 除了β激动剂外,近些年研究者也尝试将β受体阻滞剂用于哮喘的治疗中。有学者指出[4],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会引起肾上腺素受体下调、敏感性降低,从而导致哮喘不易控制,而β受体阻滞剂可上调肾上腺素能受体。Lin等[5]研究证实,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哮喘鼠后调节支气管相关的蛋白质的表达减少,支气管上IP及EP2S受体(均为介导前列腺素的受体)对前列腺素受体激动剂的延迟反应增强。除上调肾上腺素能受体外,β受体阻滞剂在抑制炎症方面也表现出一定作用。有研究[6]表明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导致哮喘气道炎症反应和黏液细胞化生减弱。Hanania等[7]研究证实大部分哮喘患者对剂量渐增的β受体阻滞剂耐受性良好,气道反应性得到改善。 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受体的反应性。可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吸入激素是控制哮喘长期稳定的最基本的治疗,是哮喘的第一线的药物治疗。吸入激素通过其分子结构上增加了酯性基团,使局部抗炎效价明显增加,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在肝脏迅速被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少。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口咽不适、口咽炎、声音嘶哑或口咽念珠菌感染,喷药后用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使用不同的吸入剂型或药物时口咽炎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别。通常停用4—7天后口咽炎能自然恢复。常用的吸入激素有二丙酸培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布地奈德(Budesonide)、氟尼缩松(Flunisolide)和曲安缩松(Triamcinolone Acetonide)等。近年已发展了一些新的活性更强的吸入激素,如氟替卡松(Fluticasone)等。其作用增强2倍,副作用少。借助MDI、干粉剂或持续雾化吸入。起效缓慢,需长期规律吸入一周以上才开始有效,最佳作用需要连续应用3个月以上才能达到。口服或静脉用激素是中重度哮喘发作的重要治疗药物。按照病情需要选用合适的剂量和疗程,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和停用,序贯应用吸入激素。如果口服泼尼松,可每天早晨顿服30 ~ 40mg。用药时间超过5d以上应逐渐减量然后停药[8,9]。激素合成剂如二丙酸培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气雾剂或干粉吸人,每次50~200g,每日3~4次,可预防复发,巩固疗效[10]。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具有抗感染作用,并且可改善症状、体征、升高1s用力呼气容积(FEVI)、降低气道高反应性(BHR)。 研究表明[11] , 61%的哮喘患者合并有衣原体或支原体肺炎或两者均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抑制PMNS产生O2,并抑制PMNS的趋化性,从而产生抗炎作用。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反应是由辅助T淋巴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所介导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RXM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1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抑制PMNS趋化性、抑制PMNS产生O2、抑制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抑制巨噬细胞产生TNF-α等作用,从而发挥其抗哮喘作用。 4 免疫调节剂 从目前研究水平来看,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病还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现在最为流行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仅仅是一种局部抗炎治疗,从免疫学角度来看,哮喘病则是一种伴有免疫功能紊乱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气道变应性炎症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局部表现,而吸入糖皮质激素也仅仅是注重了局部抗炎治疗而疏忽了对全身免疫功能紊乱的调整。所以目前哮喘病的治疗方案是不完善的,仍然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完善,而免疫治疗很可能是完善哮喘病治疗方案的重要途径之一。免疫调节剂能明显提高哮喘病人细胞免疫功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精品文档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为主要症状,经常在春秋季节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作,且病情迁延、发作反复[1 ,2] 。近年来对哮喘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新进展等作一综述。 1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1.1气道炎症机制研究表明[3]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引起的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参与气道炎症的炎性细胞主要包括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 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等等,并以组胺、 缓激肽、溶菌酶以及内皮素等作为炎性介质,通过IgE介导T淋巴细胞依赖或非IgE 介导T 淋巴细胞依赖的炎症途径而引起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发生。 1.2气道神经调节机制其主要机制[4 , 5]:①肾上腺能胆 碱能神经-受体失衡机制。3 2受体功能的降低以及迷走神经功 能的亢进,导致患者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腺体分泌增多,进而 容易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作;②非肾上腺能非胆碱能神经功能失调与神经源性炎症机制。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系统,第3类神经 俗称(NANC。其中,抑制性NANG具有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若其被炎性细 胞释放的酶所降解,从而大大减弱了对胆碱能神经的抑制作用,导致支气管收缩而引发哮喘。而兴奋性NANC 可通过局部轴索反射而释放,还可受某些介质(如PGs和细胞因子)的作用而敏感化,从而释放感觉神经肽,引起支气管收缩,进而形成神经源性炎症而导致支气管高反应性而发生哮喘。 1.3遗传学机制临床研究显示[6] ,支气管哮喘好发于遗传易感群体,与基因以及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具有明显的家族性遗传倾向。 1.4呼吸道病毒感染机制有学者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呼吸道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舒适护理进展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舒适护理进展 标签: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舒适护理;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平滑肌痉挛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常急性起病,发作时病情变化快,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1],很多患者有恐惧、焦虑或抑郁情绪。舒适护理是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不舒适的因素而采取的一种个体化、人性化的有效护理模式,它使人在心理、生理及社会活动上达到最舒适的状态,从而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把该护理模式应用到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这是临床护理工作者的目标。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舒适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哮喘急性发作时不舒适因素 1.1 生理因素(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气管、支气管痉挛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有关,表现为频繁咳嗽、咳痰并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患者烦躁不安,有濒死感。(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气道分泌物过多、咳痰无力有关,表现为呼吸急速、口腔黏膜、甲床紫绀,患者被迫采取端坐体位。(3)各种侵入性操作如吸氧、吸痰,动、静脉穿刺等都会给患者造成痛苦,使患者生理、心理上有双重不适感。 1.2 心理因素有报道,70%的哮喘发作患者有心理因素参与[3]。有学者报道,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儿童患者常有恐惧及焦虑心理,一般的成年患者常有烦躁、易怒、抑郁心理,老年患者常有悲观失望、孤独心理[4]。由于本病有反复发作、难治愈的特点,患者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5]。吴云霞等[6]研究表明,焦虑和恐惧的程度均与疾病发作的频率及危重程度呈正相关。 2 舒适的护理措施 2.1 环境舒适护理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安静,在进行各种操作时要做到“四轻”[7]。保持病房适宜温度(18~22 ℃)和湿度(50%~60%),病房内通风良好,不能有花粉、皮毛、烟雾等诱发哮喘发作的过敏源。 2.2 心理舒适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8]。哮喘发作时,护理人员沉着冷静,陪伴安慰患者,用亲切言语与患者交流,减轻其心理压力并稳定情绪;护士不但要在语言、行为等细节中感动患者[9],还应针对不同年龄、病情和心理状态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这与朱丽莎等[10]提出的观点一致;灵活应用各种心理支持疗法为患者解除病痛。贺庆军等[11]研究认为心理护理还有助于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因而也有助于控制哮喘发作。 2.3 体位舒适护理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常被迫采取被动体位,因其不能随意变换体位而易产生疲劳感,黄桂香等[12]提出给患者用多功能哮喘床上桌,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