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2)

第三章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方法 (4)

第四章设备及人员组成 (7)

第五章探测成果整理 (9)

第六章质量检验 (9)

第七章质量安全要求 (10)

第八章附则 (11)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细则依据《关于开展在建铁路隧道、路基基底岩溶探测工作的通知》(工管质安电〔2013〕198号),《关于XX高铁XX段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有关事宜的通知》(XX工调〔2018〕72号)、XXX院隧道隐伏岩溶探测风枪探孔实施方案》、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指南和验收标准,隧道设计图纸结合本标段经建设单位审批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和隧道地质等现场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针对可溶岩隧道,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是超前地质预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可溶岩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项目经理部各分部、各架子队必须将隧道隐伏岩溶探测纳入施工工序管理。

第三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的目的在于:保证岩溶隧道基底质量,有效防止岩溶地区勘察漏探或病害整治不到位危及行车安全,需进一步加强对隧道周边及隧底岩溶各类病害进行探测,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保证铁路运营安全。

第四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五条岩溶隧道施工前,项目经理部组织各分部及架子队对隧道地表及一定范围内的岩溶形态发育情况进行排查,并做好记录,发现溶洞、漏斗、暗河等与线路有关且可能影响铁路施工、运营安全的情况,需及时向建设、设计等单位报告。

第六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风枪探孔内容即采用适当间距的风枪探孔手段,基本查明隧道洞周及隧底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情况。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项目经理部成立隧道隐伏岩溶探测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XXX、XX

组员:工程部、安全质量环保部、成本合约部、中心试验室负责人、以及各分部、隧道架子队施工、技术负责人、专业超前预报单位负责人隧道隐伏岩溶探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标段隧道施工隐伏岩溶探测组织领导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程部,归口管理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小组由架子队、隧道作业工班、超前地质预报作业人员组成。

第八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编制本标段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并报监理单位审查,由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

2、对标段隧道实施隐伏岩溶探测提供技术指导。

3、督促、检查现场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情况。

4、负责本标段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成果资料的汇总及上报工作。

5、建立管理台账,对已经探测过的岩溶异常段落定期分析,寻找规律,对可能出现岩溶的段落及早预判,制定处理措施。根据隐伏岩溶探测成果,负责组织提出完善设计方案的建议。

6、对隐伏岩溶探测的各项成果资料,办公室应及时对项目各级管理人员进行传阅会签,保证成果资料能够及时指导施工。

第九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小组职责

1、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小组在项目部及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管段内具体工点的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工作。各项工作归口架子队技术室管理,作业工班配合实施。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小组全面负责具体落实和协调隧道隐伏岩溶探测的各项现场工作。

2、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小组按批准的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和设计要求组织现场实施,并对隐伏岩溶探测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3、负责对司钻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隧道隐伏岩溶探测设备配置必须满足可靠性和高效性的要求,现场实施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跟班,司钻人员相对固定。

5、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布设探测孔,实施过程中通知监理工程师旁站、分析,形成书面现场记录。完善对钻孔、验孔人员的书面记录和签名制度,并实施奖罚制度,严禁钻孔、验孔、记录不真实;

6、负责按要求提交管段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原始资料和成果分析、判释意见,做好原始记录和资料整理,建立管理台帐。

7、在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的过程中做好影像资料的留存。

8、当设计单位需要进行地质补充勘察时,应提供工作条件。

9、对通过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发现的风险源,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小组需立即报告项目经理部工程部、安全质量环保部,并逐级上报,任何一级管理人员均无权盲目指挥进行处理以及要求冒险继续掘进。

第十条现场作业人员相互配合职责

1、专业超前地质预报单位在实施预报工作前,架子队应提前通知监理单位现场实施监理。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过程中详细记录在施工日志上。

2、协助专业超前地质预报单位为超前地质预报现场实施提供作业平台。

3、在架子队生产例会中由队长及技术主管对相关超前地质预报成果给现场作业人员进行讲解,对于不良地质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第十一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后产生的变更由项目部上报建设单位,按照建设单位的管理要求办理。

第三章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方法

第十二条隧道开挖至设计轮廓面后,各岩溶隧道工点根据设计图开展周边隐伏岩溶探测作业并做好记录和分析(不含物探),并通知监理单位旁站对施工作业过程及结果进行确认,确保按设计要求进行探测。探测成果及时整理,经监理确认后报设计单位复核,如无异常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建设、设计单位。物探工作由云桂公司另行委托开展。

第十三条风枪探孔布孔原则

1、暗洞段每5m一个探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10孔,其中洞周拱墙部分7孔(分别为④~⑩号孔),隧底3孔(左线中线①、隧道中线②及右线中线③),探测深度5m;

2、探孔编号格式“XX-FQK-里程桩号-孔号”,其中“XX”代表XX隧道,冠号“FQK”代表风枪探孔,“里程桩号”为每个设计探测断面的里程,“孔号”每循环按01至10号排序,详见隧道隐伏岩溶风枪探孔示意图。例如:那XX道DK446+540断面左线隧底风枪探孔编号为“XX-FQK-446540-01”。如有加密探孔,冠号使用“FQKJ”;

3、拱墙区域风枪探孔在开挖完成后初期支护完成前进行施作,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隧道支护系统锚杆进行,锚杆孔需加深满足探测深度,仰拱部位风枪探孔应在初支仰拱施工前完成,成果资料中应注明探孔实际施做位置。

第十四条风枪探孔发现异常时加孔及加深原则

1、探测孔遇溶洞时,以该孔为中心在其四周增加4孔以进一步探查溶洞大小及空间发育情况,必要时进一步增加孔数;

2、探孔发现溶洞发育深度大于探孔设计深度时,应加深探孔,以进一步查清溶洞大小。

第十五条风枪探孔实施注意事项

1、风枪探孔应于仰拱施作前完成;

2、探孔揭示充填溶洞时,风枪探孔施做完成后应采用水泥浆封孔。探孔未见异常或有清水渗出时,于探孔断面设置渗水盲管将(潜在)地下水引入隧道侧沟内;

3、风枪探孔里程原则上布置在5米整数倍线路里程桩号上,实施过程中可结合系统锚杆步距适当调整,原则上风枪探孔断面间距不大于6m。

第十六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要结合相应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手段一并实施,对于掌子面前方隐伏岩溶探测可利用如下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具体参考本标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

⑴地质调查法

地质调查法是根据隧道已有勘察资料、地表补充地质调查资料和隧道内地质素描,通过地层层序对比、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与地表相关性分析、断层要素与隧道几何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临近隧道内不良地质体的前兆分析等,利用常规地质理论、地质作图和趋势分析等,推测开挖工作面前方可能揭示的地质情况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⑵弹性波发射法

弹性波反射法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声波在不均匀地质中所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的一种物探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地震波反射法应用相对普遍,本标段隧道采用地震波反射法进行超前

地质预报,并选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⑶地质雷达法

地质雷达法主要用于岩溶探测,亦可用于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均匀体和人为坑洞的探测,每次预报距离不大于30m,前后搭接长度不小于5m。其相关技术要求按《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办理。

⑷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使用于探测任何地层中存在的地下水体、断层破碎带、溶洞、溶隙、暗河等。每次预报距离控制在80~100m,前后两次搭接长度不小于25m。由于测量线圈和发射线圈的面积和匝数不同,致使前方存在不同深度范围的盲区,盲区段落的数据不能参与资料解释。

⑸超前地质钻孔

超前地质钻探是最直观、可靠的超前预报手段,是利用钻机在隧道掌子面进行钻探获取地质信息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在富水软弱断层破碎带、富水岩溶发育区、煤层瓦斯发育区、重大物探异常区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必须采用。

第十七条对隐伏岩溶探测超前地质预报所得的资料须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相互印证,并结合掌子面揭示的地质条件、发展规律、趋势及前兆进行预测、判断,并形成超前地质预报综合分析成果报告,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综合分析成果,相应优化调整措施、工法及特殊处理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结构安全和工程顺利实施。

第四章设备及人员组成

第十八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设备主要包括隧道洞周及隧底风枪探孔设备以及掌子面前方超前地质预报设备,主要机具设备仪器见下表。

主要机具设备仪器表

第十九条人员组成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人员包括隧道洞周及隧底风枪探孔人员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人员,其工作的产品为文字、图表报告,属技术服务行列,所需人员主要为地质专业技术人员、钻探技术工人,地质人员可以同时兼顾地质分析、TSP203仪器的探测、钻孔岩芯、岩粉的鉴定及孔内情况的监测。考虑到资源利用最大化,上述各项工作技术人员可以交叉任职。本隧道设超前地质预报总负责人1名,施工人员组织安排如下表所示。

人员组成及职责

第五章探测成果整理

第二十条探孔应提交资料包括探孔原始记录表及探孔岩溶异常统计表。表格样式采用附表二及附表三。

第二十一条探孔成果资料应定期提交相关单位。其中,探孔原始记录表全部提交现场监理审查确认,探孔岩溶异常统计表提交建设单位转交参建各方,作为进一步补强勘探及变更设计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过程中,探测小组应做好探测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将探测的成果补充到当月超前地质预报月报中去,并分析对施工中的影响,做好探测工作小结,下一步隐伏岩溶探测工作计划。

第六章质量检验

第二十三条隧道洞周及隧底隐伏岩溶风枪探孔司钻过程中,要报现场

监理进行验收,保证孔深、孔位准确,钻探记录真实。

第二十四条隧道掌子面前方超前地质预报隐伏岩溶探测,验收按《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办理。

第七章质量安全要求

第二十五条在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设计交底及设计图纸所制定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严格技术交底,做到目的明确、清晰地开展探测工作,使探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切实保证探测的准确度和质量。

第二十六条在各项现场采集工作结束后,内业数据分析、处理以及报告编写应及时,成果报告应有编制、复审核。

第二十七条成果报告及时提交,做到信息化施工。

第二十八条隐伏岩溶探测原始资料和分析判释结论须随施工日志放

置在隧道口备查。

第二十九条隐伏岩溶探测小组要建立管理台帐,并做好探测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第三十条项目经理部各分部、各架子队应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严格执行铁道部和交通部颁发有关施工规范和安全技术规则,对探测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思想意识。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领导挂帅,全员参加,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并贯穿预报全过程。

第三十一条隐伏岩溶探测实施过程中应积极识别各种安全危险源,保证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严禁上班前和工作中饮酒。

第三十二条高空作业时作业台架必须安设牢固,台架周围设置防护栏,凡有高血压、心胀病等不适应高处作业者不得上架作业。

第三十三条钻机使用高压风、高压水,管路应连接安设牢固,并应经常检查,防止管接头脱落、管路爆裂,高压风水伤人;高压电路接线应由专业电工操作,一般人员不得操作。

第三十四条合适的工作服,进洞应带好安全帽、穿防高压电的雨靴,防尘(防毒)口罩,注意操作空间上方、周围有无安全隐患,特别是钻探掌子面附近是否还有危石存在。

第三十五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瓦斯隧道类型选用适宜钻机,若岩体中含有煤层瓦斯、石油天然气等易燃易爆物,应采用水循环钻或湿式钻孔,且勿干钻,电机、照明设备、开关及其他机械设备也应采用防爆型,且不得携带烟火进洞。

第三十六条为便于控制超前钻孔揭露岩溶水时的水流及采取措施,孔口应安设孔口管和闸阀,但孔口管必须安设牢固,防止水压将孔口管冲出伤人。钻孔时,钻机前方安设挡板,防止泥沙冲出伤人。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细则由XXXXXXX局XX高铁项目经理部工程部负责解释,本细则自批准之日起开始实施。

第三十八条附表。

附表一 XX高铁XX段站前工程XXXX标段隧道可溶岩段落表

附表二 XX隧道隐伏岩溶风枪探孔布置明细

附表三××隧道隐伏岩溶风枪探孔原始记录表

附表四 XX高铁XX段站前工程XXXX段××隧道××里程风枪探孔岩溶异常统计表

附表一

XX高铁XX段站前工程XXXX标段隧道可溶岩段落表

附表二

XX隧道隐伏岩溶风枪探孔布置明细表

××隧道隐伏岩溶风枪探孔原始记录表

施工单位:施钻日期:年月日

XX高铁XX段站前工程X标段××隧道××里程风枪探孔岩溶异常统计表

编制:复核:

隧道岩溶专项施工方案

中渡隧道岩溶预报、处治、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中渡隧道进口进程DK451+603,出口里程DK452+327,全长724m。进口位于直线上,出口位于半径为5500m的右偏曲线上。纵坡为单面上坡,坡度为1.5‰。 中渡隧道位于中渡镇西侧,隶属峰丛地貌,地形起伏大,高程170~285m,相对高差5~115m,山体陡峻,自然坡度10°~40°。基岩裸露,坡面植被多为灌木。 主要地质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其岩性为:浅灰、灰、灰白、深灰色,厚层~巨厚层状,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质坚硬。垂直节理发育,节理大多微张,延伸远,连通性好,内充填黄褐色黏土,方解石脉发育,岩体表面溶蚀现象发育,多发育小溶孔,山坡缓坡外多发育溶蚀峰林。地表岩体完整性较好,进出口段岩体较破碎。 水文地质特征:隧道区地表水以第四系孔隙水为主,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富存于第四系孔隙之中,水量微弱,向洛江排泄;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岩溶管道水为主,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微弱,沿基岩裂隙及岩溶管道向下排泄,最终向洛江排泄。 2 隧道不良地质——岩溶 2.1岩溶:隧道段内下伏基岩为灰岩,厚~巨厚层状,基岩表面发育小溶洞、溶沟及小溶槽。DK451+914~DK451+934段内右侧30~60m范围内发育

一岩溶洼地,该洼地长轴约30m,短轴约15m,与基岩裂隙连通,为大气降水补给岩溶水的主要通道;DK452+012右侧240~270m范围内发育一岩溶洼地,该洼地长轴约70m,短轴约30m,与基岩裂隙连通,为大气降水补给岩溶水的主要通道 2.2隧道进出口端发现多个岩溶形态,分述如下:DK451+610右侧40cm左右斜坡脚处发现一地下溶洞,该溶洞出水量大,供中渡镇约3000人使用,日出水量为1025m3/d,最小水量为840 m3/d;DK451+600右侧60m处有一溶洞,约3×1.5m见方,深约1.5m,水位稳定,水质较清,见鱼游动,雨季时水质浑浊。据访问,该地区下暴雨时,该处有水涌出,且溢出地面;DK451+685右侧200m处,为一小溶洞,隧道出口DK452+370右120m,为一溶洞,洞口呈近半圆形,底宽3m,高2m,后向S65E斜坡呈15度向下延伸,长约10m,宽约1-3m,高约2.5m,洞底为一水井,水井呈矩形,长约3m,宽约1-1.5m,水深1-2m,未见流动,仅供一住户使用,据调查,暴雨水位上升约为1m,枯水期无水,井底沿S50W(洞外)为一小溶隙;DK452+370右280m坡脚低洼处,为一消水溶洞,洞口呈正方形,边长1m,井口为灰岩,井深约8m,水位深0.5m。未见明显流动。 隧道穿过的山体为巨厚层状灰岩,产状倾向SE(线路左侧),倾角约30°~45°,地表岩溶形态发育,下部岩溶通道较发达,为大气降水向洛江等山下低洼处渗流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从隧道山体进、出口之间溶洞水的径流条件分析,其线路标高以上基本无水平向浅部较大的岩溶管道相联通,即以垂直岩溶发育为主,总体看来,隧道区属岩溶强烈发育区。 3 岩溶隧道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

探地雷达在探测墩下隐伏岩溶中的应用

浅谈探地雷达在探测墩下隐伏岩溶中的应用 摘要:岩溶的空间分布和物性特征为探地雷达进行岩溶地球物理探测提供了基本前提条件。在已有的探测实例中应用探地雷达方法基本查明了岩溶的分布范围和充填性质,本文介绍了探地雷达工作原理、工程物探仪器设备及工作方法。从而为岩溶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和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及依据。 关键词: 探地雷达;岩溶;灰岩 abstract: provide the basic premise cond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karst for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karst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pplication of gpr to identify the distribution and filling characteristic of karst in the case of detecting existing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radar work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equipment and methods of work. this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ans and basis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specting and evaluation in karst area. keywords: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karst; limestone 中图分类号:tn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岩溶(又称喀斯特)是可溶性岩层在水的化学和物理溶(浸)蚀作 用下,产生沟槽、裂隙和空洞,以及由于空洞顶板塌落使地表产生

复杂岩溶隧道充填型溶洞综合处理技术

?隧道/地下工程? 收稿日期:2006-08-29;修回日期:2007-05-02 复杂岩溶隧道充填型溶洞 综合处理技术 张 勇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2) 摘 要 隧道开挖穿越岩溶时,施工方案必须综合考虑安全、环境保护、运营安全、经济效益等因素,一次处理到位,提高结构可靠性,减少隧道病害。结合宜万铁路白云山隧道DK41+085溶洞的处理,重点对复杂岩溶隧道充填型溶洞的综合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同类工程借鉴和参考。关键词 遂道 溶洞 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U455.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39(2007)05-0030-03 Com prehen si ve Handli n g Techn i que of F illed 2karst Cave i n Com pli ca ted Karst Tunnel Zha ng Yong (China Rail w ay 18th Bureau Gr oup Co .,L td .,Tianjin 300222,China ) Abstract Constructi on safety,envir on ment p r otecti on,operati on safety,econom ic benefit and other fact ors should be comp rehensively taken int o account and well dealt with in ti m e when constructi on passes karst tunnel .Measures should be handled correctly t o i m p r ove structure reliability and reduce tunnel def or mati on .I n light of karst cave handling of DK41+085of the Baiyunshan Tunnel of Yichang 2W anzhou Rail w ay Pr oje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and analyses comp rehensive han 2dling technique of filled 2karst cave in comp licated karst tunnel,and p resents reference f or si m ilar p r oject .Key words tunnel;karst cave;handling technique 1 工程概况 白云山隧道位于宜昌市点军区和长阳县高家堰 镇之间,属于宜万铁路重难点隧道之一,全长6827m ,其中DK40+550(进口)~DK41+255段为四线双跨连拱车站隧道,DK41+255~+DK41+437段为大跨双线车站隧道,DK41+437~+DK41+803段为燕尾式隧道,其余地段为单线隧道,右侧设长为6854m 的贯通平导。该隧道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岩溶发育,溶洞、暗河、落水洞、漏斗及岩溶洼地等岩溶现象多见。隧道穿越天阳坪区域断裂,穿越纸厂湾、猴子洞、耗子洞等3个暗河系统,区内发 育5条断层,预测最大涌水量427314m 3 /d,正常涌 水量167354m 3 /d 。 2 岩溶形态 白云山隧道进口中导洞施工至DK41+085处时揭示一大型下部冲填溶洞,溶洞与线路轴线正交。溶腔呈楔形,下宽上窄,溶洞长25m ,横向宽约24m ,高约30m ,洞顶横向发育逐渐尖灭的溶蚀裂隙,下部延伸至隧道底部以下,溶腔内堆积有碎、块石夹软塑状黏土堆积物,堆积物表面潮湿,有水流痕迹。钻探资料显示,溶腔在隧道底部最深约10m 。 DK41+085~DK41+227段位于猴子洞和纸 厂湾暗河系统的近排泄口,有落步埫~纸厂湾、望洲坪~纸厂湾、猴子洞等岩溶管道汇往此处向排泄口排泄。竖向岩溶和水平岩溶成为岩溶水补给和径流通道,隧道处在岩溶水平管道的近上方,洞 3铁道建筑技术 RA I L WAY CON STRUC T I O N TECHNOLO GY 2007(5)

高速铁路隧道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 .......................................................................................................................... 编制依据 1第二章编制范围 . (1) 第三章工程概况 (1)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1) 4.1施工方案 (2) 4.2施工方法 (2) 4.2.1明洞段开挖方法 (2) 4.2.2台阶法 (2) 4.2.3.隧道围岩分级、开挖方法及衬砌支护形式 (4) 第五章施工进度安排 (5) 第六章爆破设计 (6) 6.1爆破方案 (6) 6.2钻爆设计 (6) 6.2.1光爆基本参数 (6) 6.2.2掏槽方式 (7) 6.2.3周边眼 (7) 页脚内容17

6.2.4掘进眼 (8) 6.2.5装药结构及堵塞方式 (8) 6.2.6炮眼布置 (8) 6.3爆破设计的优化及爆孔布置 (12) 第七章劳动力和机械设备配置 (12) 7.1劳动力配置 (12) 7.2机械配置 (13)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14) 第九章安全、文明施工 (15) 页脚内容17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摆龙村一号隧道设计图》; 2、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第三册《隧道附图洞门及洞口工程》;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6、《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8、《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9、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站前4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编制范围 新建贵阳枢纽小碧经镇东至白云联络线站前Ⅳ标(D1K64+770~D1K65+275)摆龙一号隧道。 第三章工程概况 摆龙村一号隧道位于贵阳市金华新区金华镇摆龙村境内,全长505米,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1K64+770、D1K65+275。该隧道为时速200kmⅠ级铁路双线隧道,隧道内线间距为4.6m。洞内采用重型轨道碎石道床,铺设Ⅲ型轨枕(2.6m)及60kg/m钢轨,轨道结构高度766mm。 隧区岩溶中等至强烈发育,隧道进出口右侧边坡顺层且洞身右侧围岩顺层偏压。洞身与梨木山断层平行,相距30~80m,洞身位于地下水垂直渗流带内,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4.1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隧道除明洞段为明挖之外,隧道暗挖段采用锚喷构筑法施工、光面爆破开挖。暗挖段根据围岩类别的不同分别采用IV级围岩采用台阶法,V级围岩采用台阶法+临时横撑。 4.2施工方法 4.2.1明洞段开挖方法 摆龙村1号隧道明洞段进出口各15m共30米。明洞段均采用明挖法施工。摆龙村1号隧道明洞基本处于强风化灰岩层,施工时采用挖机施工,每施工一个台阶立即进行喷锚支护。遇到有不易破除岩石的部位采用控制爆破开挖。 4.2.2台阶法 隧道开挖分上下台阶施工(除仰拱开挖外),上下台阶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施工做适当调整。微台阶长度宜控制在5米左右,长台阶不宜超过14米。本隧道施工段台阶法施工适用于Ⅳ、Ⅴ级围岩。 页脚内容17

岩溶地段隧道处理措施

岩溶地段隧道处理措施 摘要:在岩溶地质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涌水以及大小不同的溶洞影响工程施工问题,本文结合江西省万载至宜春高速公路XX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岩溶地质情况,重点探讨了隧道岩溶段断层破碎带、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偏压、突泥涌水等常见问题采取的处理措施,简单介绍了规模较大溶洞及跨越溶洞区采取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岩溶地质、隧道、处理措施 岩溶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溶性岩层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形成的地下溶蚀现象,不同的岩溶发育成不同的溶洞、裂隙等。岩溶地段隧道不良地质要素有断层地段、软弱围岩、突泥涌水、冲沟、溶洞及采空区等几个方面。 当隧道穿过可溶性岩层时,有的围岩破碎,容易发生坍塌。有的溶洞位于隧道底部,充填物松软且深,使隧道基底难于处理。有时遇到填满饱含水份的充填物溶槽,当隧道掘进至其边缘时,含水充填物不断涌入坑道,难以遏止,甚至使地表开裂下沉,形成“天窗”,隧道的初期支护压力剧增。有时遇到大的水囊或暗河,岩溶水或泥砂夹水大量涌入隧道。有的溶洞、暗河迂回交错、分支错综复杂、范围宽广,处理十分困难。正确处理岩溶地质对隧道的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1.超前地质预报 当地质纵断面图上标明前方有断裂破碎带时,采用TGP或TSP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用地震反射波法度前方150m范围内围岩情况进行预测。 通过超前预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及其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与含水的可能性,为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并为预防隧道涌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时提供信息,使工程单位提前做好施工准备,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还可节约大量资金。所以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对于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节约投资等意义重大,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若围岩相当破碎时,采用超前探孔探明前面是否存在溶洞、冲沟等;然后结合超前地质预报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案例:XX隧道 XX隧道出口左洞开挖至ZK10+833处,掌子面拱腰左侧有一处溶洞,沿洞身纵向发育,溶洞有含泥流水,水流量较大,该处围岩埋深约31米。经对ZK10+833掌子面进行超前探孔,发现掌子面右侧

XXX隧道溶洞处理

桐油山隧道K2+312~+332溶洞处理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桐油山双连拱隧道K2+312~+332溶洞处理方案及实施效果,总结了该溶洞处理的施工经验体会,可供今后类似情况下,予以借鉴、参考。 关键词:双连拱隧道溶洞处理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梁超前支护 桐油山隧道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南二环路新建的一座双连拱隧道,隧道全长465m,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隧道内轮廓采用直中(边)墙三心圆形式;开挖断面宽度为27.66m~28.56m,高度为8.22m~8.92m;三车道路面(两条机动车道,一条非机动车道,路面净宽10.5m),单向分离式交通;中隔墙砼厚度为2m。隧道地处碳酸盐岩地区,埋深10~140m,施工中多次遭遇溶洞。其中,K2+312~+332处溶洞规模大,处理困难,对施工影响极大。根据隧道开挖揭露的溶洞规模、地下水及充填物情况、空间分布形态、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溶洞自身的稳定性,综合采用超前支护、型钢支撑、隧底换填、钢筋砼梁(板)跨越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了施工及结构安全,顺利地渡过了该溶洞段。 1.溶洞概况 桐油山隧道K2+195~+365为浅埋段,拱顶覆盖层厚度约为10~20m。覆盖层大部分为人工杂填土,拱顶岩层厚度约为0~1.5m,并已强风化成碎块状或砂屑。该段为桐油山隧道施工的关键难点部位,采用三导洞法分部扩挖施工,为了构筑中隔墙,首先开挖施工中导洞。中导洞宽为6m,高为5.15m(比正洞拱顶低3m),采用直边墙、圆弧拱断面,断面矢跨比为1/4(为了控制中隔墙顶部的超挖回填量,故采用较扁平的断面)。中导洞开挖至K2+312,整个断面岩性由白云质灰岩突变为粘土,沿岩土分界面有小股状渗水(水量 1

隧道岩爆施工方案

目录 1 编制说明 (2) 1.1编制依据 (2) 1.2编制原则 (2) 1.3编制范围 (3) 2 工程概况 (3) 2.1线路概况 (3) 2.2隧道主要工程量 (3) 3 岩爆的特点及辨识 (4) 3.1岩爆的基本特征 (4) ⑤岩爆主要发生在埋深较大,所处岩层性状较单一,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能较高,能储存一定的应变能量。 (4) 3.2岩爆产生的条件 (4) 3.3判断岩爆发生的应力条件 (5) 3.4地应力计算与隧道岩爆预测 (5) 3.4.1XX (5) 3.4.2XX (6) 3.4.3XX (6) 3.4.4XX (7) 4、岩爆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9) 4.1总体施工方案 (9) 4.2超前地质预报 (9) 4.2.1超前探孔 (10) 4.2.2地质素描 (10) 4.3加强光面爆破控制,提高爆破效果 (10) 4.4加强初期支护 (11) 4.4.1轻微岩爆区 (11) 4.4.2中等岩爆区 (11) 4.5超前应力释放 (12) 4.6加强高压水冲洗 (12) 4.7加强效果检测 (12) 4.8岩爆发生时的处理措施 (12)

4.9、岩爆防护开挖台架 (13) 5、安全防护措施 (14) 5.1成立岩爆预防及救援小组 (14) 5.2安全防护措施 (15) 5.3洞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6) 5.3.1钻爆作业安全措施 (16) 5.3.2人员及机械防护措施 (17) 5.3.3洞内作业救援逃生措施 (17) 隧道岩爆防治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⑴、《XXXXX标招标图》;《XXXXX两阶段施工图》; ⑵、国家和交通部现行有关工程的设计规范、施工指南、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安全技术规程; ⑶、国家和四川省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 ⑷、现场详细的施工技术调查资料; ⑸、施工单位资源状况、施工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 1.2 编制原则 ⑴、贯彻执行国家、交通部、当地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

隧道底部隐伏岩溶探测方案

隧道隐伏岩溶探查方案 一、实施依据 1.《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3.《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10012—2007; 4.《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TB10027—2001; 5.《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TB10038—2001; 6.《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TB10014—1998; 7.《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 TB10013—2004; 8.《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TB10049—2004; 9.其他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等。 二、工作内容及原则 1.隧道施工空间狭窄,围岩存在不稳定性,各类施工机具设备活动频繁,隧道隐伏岩溶探查实施难度较大。因此,隧道开挖后的隧底及洞周隐伏岩溶探查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 2.对隧底及洞周开挖过程中揭露的大型岩溶工点,原则上有进出溶洞条件的须采用仪器进行跟踪探测,查明其空间形态与洞身的关系,测量精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采用风枪对隧底及周边岩溶进行探查,是隐伏岩溶探查的最基本手段。 对风枪探查出的洞周异常及无法进入实测的洞周岩溶,原则上采用地质雷达法进一步探查,因地制宜布置测线,探查岩溶异常范围。 4.对隧底埋深较浅(埋深<3m)的岩溶,需要增加钎探、风镐等手段进行探查。 5.对隧底隐伏较深(埋深≥3m)的岩溶,应采用钻探并结合物探查明岩溶空间形态。

探测隧底岩溶的物探方法主要有地质雷达法、直流电测深法(高密度电法)等。测线原则上沿隧道轴线、左右线中心及边墙脚等布置,开挖过程中分段探查。 6.各种探查方法须提交相应的探查说明(或报告)及相关图件。 7.大型岩溶工点需绘制相应的平面、地质纵横断面图并编写岩溶勘察报告(或说明)。 三、主要技术要求 1.隧底及洞周岩溶测量及素描 (1)工作要求 a.对隧底及洞周发现的溶蚀沟槽、溶洞(腔)、裂隙发育带、地下水发育段等进行测量,绘制洞壁、拱顶、隧底岩溶平、剖面图,比例尺原则上应采用1:50~1:500。 b.素描工作应在测量图件的基础上进行,并完成数码摄像。 c.岩溶暗河(泉)、涌突水点、涌突泥点的位置等应准确测量,水量、洪水期水位等应调查测量。 (2)资料整理要求 a.隧道洞底、拱顶岩溶发育平剖面图(比例尺1:50~1:500); b.隧道洞壁岩溶发育平剖面图(比例尺1:50~1:500); c.隧道岩溶洞穴(溶蚀沟槽)实测平、剖面及横断面图(比例尺1:50~1:500); d.地下水流量等水文测量成果; e.岩溶涌、突水量等测量成果; f.数码影像成果等。 2.工程地质测绘 (1)工作要求 a.岩溶洞穴顶板节理、裂隙分布及充填、胶结程度,岩层产状,

隧道中溶洞的处理方案

隧道中溶洞的处理方案: 溶洞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溶性岩层经过化学作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形成的地下溶蚀现象。岩溶对隧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是结构物部分及全部悬空,降低隧道使用的可靠度;季节性的岩溶洞穴涌水,给隧道施工和体系带来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塌方冒顶是指隧道施工中,山体上部岩层自然塌落的现象。是隧道开挖施工后,原先平衡的山体压力遭到破坏而造成的。因此,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溶洞、塌方处理方案对隧道顺利穿越岩溶地段非常重要。根据隧道施工溶洞、塌方处理情况,介绍相关处理方案。 一、处理方案选择原则。(1)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与运营安全,围岩累计变形量不大于10cm,衬砌完工后隧道不渗不漏。(2)可操作性强。要充分考虑现场机械装备状况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并尽可能降低施工难度。(3)灵活性好。根据断面形状和尺寸,因地制宜地选择施工方案,而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一旦一种方案不能实时或实时效果差时,能较好地转换为替代方案。(4)具有可连续性。需兼顾溶洞段前后的施工方案的不同,能顺利地进行施工工艺、工序的转换。(5)经济性强。即在保证安全、质量并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的投入最节约。(6)处理施工方案科学。首先保留并加固坍塌体,防止坍方扩大,然后施做套拱和超前大管棚,保证正洞开挖施工安全;管棚施做完成后挖除坍塌体,进入隧道正常开挖、支护工序,并对隧道基底进行注浆加固处理;溶洞段通过后,进行拱部坍腔回填处理。 二、处理方案 1、拱部以上(上导洞)空溶洞,采用泵送C25混凝土护拱,护拱厚度2米,以加强护拱,上空腔部分做排水处理(设置多根Φ100mm双壁波纹管,波纹管长度根据现场溶洞位置确定)。 2、掌子面锥形空腔处理:空腔临空面处理采用厚10cm喷射C20混凝土封闭,腔内采用泵送C25混凝土回填,厚度2m,环向拱脚至拱腰采用Φ50×4小导管(长度4.5m),1.5m×1.5m梅花形布置,并注水泥浆(水泥浆按实际施工工程

岩溶及超前探测技术在岩溶隧道中的应用

浅谈岩溶及超前探测技术在岩溶隧道中的应用摘要:当隧道穿越可溶性岩层时,常遇到大小不等,部位不同、充填物及充填程度不同和含水量不等的溶洞。它们都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有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如隧道底部充填深而充填很松软,隧道基底难于处理;有的溶洞岩质破碎,易坍;有时遇到大水囊或暗河,岩溶水或泥沙水大量涌入隧道,形成突水突泥,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有时遇到填满饱含水分的充填物的溶槽,掘进至边缘时,含水充填物不断涌入隧道,难以遏止,以至地表下沉,山体压力聚增,如大瑶山隧道竖井涌水;有的溶洞、暗河迂回交错,分支错综复杂,范围宽广,处理十分困难,甚至被迫改线等。 关键词:岩溶;超前探测;施工技术 abstract: when the tunnel through the soluble rock, often encountered in varying sizes, different parts of the filling and the filling degree and water content ranging from the cave. they gave the construction of certain difficulties, and some may even be disastrous. filling, such as the tunnel at the bottom of a deep and filled with very soft tunnel substrate is difficult to handle; some cave rock crushing, easy to collapse; sometimes encounter large bladders or underground river, karst water or sediment water influx of the tunnel, the formation of water inrush sudden mud, resulting in heavy casualties; sometimes encountered fill the melting of the

岩溶与岩溶充填物地质隧道施工_secret

岩溶与岩溶充填物地质隧道施工 据中国新闻网于2007年12月18日公布的消息,中国现在大概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里程40%左右,约53000公里,通车里程位居世界第二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深受交通不便之苦的重庆人,多么渴望冲出大山,踏上平坦大道,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在2007年底,重庆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1049公里。认真回顾总结在山岭重丘区修建长大隧道的施工经验,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水江至武隆段,尤其是由BJ1总监办(西安方舟)监理的9个标段,全部位于武隆县的大山地段,武隆县地形、地质、地貌复杂,属“喀斯特”地形地貌,号称“地质画廊”,在这里修建高速公路,有人认为是“五毒俱全”,难度极大。应当说名副其实,并不夸张。 一、工程概况 由我单位担负施工的B8合同段,管区起讫里程:右线K27+835~K30+945.036长3110.036m,左线ZK27+800~ZK30+944.098长3144.098m;合同价:1.46921498亿元;管区内主要工程为xx特长隧道,位于重庆市武隆县xx镇一心村和刘丰村2社之间,隧道进口位于一心村,距xx镇约1.5公里;隧道出口位于刘丰村2社,距xx镇中心约2公里。进口有原老319国道公路从xx水泥厂的厂区北侧通过,至郭溪沟电站的支公路与之相连。出口西侧有武隆至南川省道公路穿过,并有简易公路直达隧道口。xx隧道右洞K27+845~K30+895,长3050m,左洞ZK27+800~ZK30+899.38,长3099.38m;衬砌内轮廓线:限宽10.5米,限高5米,三心圆曲墙半圆拱设计,拱部半径5.5米,边墙半径8.5米,净宽10.79米,净高7米,内净空面积64.25平方;主要技术指标: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设计交通量:2009年9228辆/日,行车道宽度:2×3.75米;隧道中部有半径为4000米的圆曲线,在进口有半径为50000米的竖曲线,其余为直线,由进口向出口方向为1.95%的纵坡,下坡;隧道内设计有4个车行横洞,9个人行横洞,30千瓦的风机近期为16台; xx隧道进口顶部为灰岩形成的陡崖,崖高560米,陡崖岩体在自然风化应力及岩体自重的作用下,岩体发生变形及断裂,顺陡崖岩体的边缘形成卸荷裂隙,随着裂隙的加深加宽,在构造裂隙的共同作用下,岩体最终被切割脱离母岩,形成危岩,稳定性差,在进行洞口施工放炮的影响下,有产生局部岩块崩塌的可能。陡崖下面就是郭溪沟河,河对面又是陡崖,进口出洞紧接着B7标的郭溪沟中桥,中桥过去又紧接着是羊角隧道的出口,场地非常狭窄,在设计文件和合同文件中明确指出进口就不存在进洞作业的可能。

岩溶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充水溶洞对隧洞施工的影响及岩溶的治理技术研究 岩溶探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岩溶的探那是解决岩洛隧道危害的前提条件,隧道拖工开挖工作面前方岩溶地震情况的探测是国内外工程地质和隧道工程界关注丽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 国外早在上世纪70 年代就开始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了, 80 年代美国学者Benson 等就利用地质雷达对岩溶危害展开了预报。我国隧道地震超前颈报发震较晚,始于20 世纪90 年代,但髓着交通建设的飞速发震,地质超预报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得到快速发展的岩珞隧道地震超前颈报技术有:地震雷达技术、TSP 技术、红外线技术、陆地声纳法、TRT 反射地震层析成像、HSP 技术、断 层参数预痴法预报搓道隧洞断层技术、电磁导弹技术、地震反射负视速度法、超 前钻探、掌子面编录颈据法、数码成像和声援CT、不良地震剪兆预测法等[15] 。 邓居智、莫撼[16](2001)等利属探地雷达对芜湖一宣域高速公路的路基塌陆地 段进行了勘察,通过对雷达图像的邦释,充分了解该路段范围内岩溶以及岩体中 袭嚣的发言情况。对其中南处进行了钻探验证,其雷达判释结果与钻探验证的结 果非常吻合。 叶英(l巧。006)通过对大量岩溶隧道超前地震预报资料以及实测地质资料进 行总结分斩,并综合利用数值模报、室内实验以及现场试验等多种研究手段,深 入研究了E 普岩溶地区各类越道地震超前颈摄的方法,指出了各类方法的现状、 局跟性和发展趋势并给出了改进方法,提出了岩溶越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 预案机制,发黑了整套的岩溶颈报理论方法体系。 王mL[18] (2008) 以渝湘高速公路霆嘴岩隧道为对象,阐述了培震波反射法的 基本原理,并结合工程实例利用该方法对岩洛地区隧道超前琵报进仔验证。 徐贵辉[19) (2010) 系统离述了地震波法CTSP) 和探地雷达法CGPR) 的理 论基础、基本原理、观测方式和资料解泽方法,并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住缺点, 提出岩溶环境下基于该两种方法的综合地盾超苗预报方法,在工程中经过实际应 用后证明综合地震超前预报方法能够很好的提高岩搭地区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 率 岩溶区隧道〈涓〉匾岩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以前在岩洛区域修建隧道〈洞)时主要采用工程类比法和结鉴己有的成功经 验,并结合理场监控量蜒的反馍信息来评赞图岩的稳定性和指导施工,而针对于 岩洛这种不良工程地质(岩溶揭穴、岩溶东及松散堆积物〉对路道〈洞〉的稳定 性影嘀的研究梧对较少。随着公路、铁路以及水利工程的大力发展,岩溶区隧道 〈洞〉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而现有的一些理论和经验己不能满足岩溶区隧道 〈濡〉的设计及施工的需要。因此,溶润对隧道(洞〉影响特盔的研究越来越得 到人有]关注。近年来己有一些学者对岩洛区隧道(渭〉展开了研究,大多数是针 对公路铁路隧道,主要集中在对隧道漏水量的预测、突泥涌水等岩溶灾害等方面 以及不同分布的洛润对隧道洞用匿岩稳定性的影响,对岩溶区的东工搓祠研究还 不够成熟。 任美得、刘振中附(1983)认为,岩窑对隧道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隧道突然 濡水:隧道遇地下羁穴时的悬空:越道硕部溶洞充填物的塌陆以及隧道基底溺穴 ]莫扳塌陷等问题。 汪从锦[21J (1 990 以鲁布革水电站为依托工程,认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

物探方法简介

物探方法简介 一、瞬变电磁法简介 1、瞬变电磁法技术原理 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sMethod, TEM)是以地壳中岩(矿)石的导电性与导磁性差异为主要物质基础,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的间隙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并研究该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 来寻找地下矿产资源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一支时间域电磁法。下图即为瞬变电磁法原理的图解。 2、瞬变电磁法应用领域 瞬变电磁法施工简便、低阻探测能力强、精度高、探测深度大(地面1000m、井下150m),井下、井上均可施工。具有许多传统直流电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可应用于: ◆地下水探测。瞬变电磁法可用于找水、咸淡水区分、地下电性

分层、圈定地下充水溶洞; ◆寻找金属矿床; ◆煤层顶底板富水性探测、巷道迎头超前探、圈定煤层采空(塌陷)区; ◆陡倾角、断层、岩脉等地质构造探测。 二、高密度电法简介 其原理与普通电阻率法相同,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了高密度的观测点,工作装置组合实现了密点距陈列布设电极,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现场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增加了空间供电和采样的密度,提高了纵、横向分辨能力和工作效率。 在众多直流电阻率方法中,高密度电阻率法以其工作效率高、反映的地电信息量大、工作成本低、测量简便等突出优势,在物探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于: ◆寻找地下水、管线探测、岩土工程勘察; ◆煤矿采空区调查,煤矿井下富水性探测; ◆水库大坝的坝体稳定性评价、坝基渗漏勘查、堤坝裂缝检测、建筑地基勘探; ◆涵洞和溶洞位置勘查、岩溶塌陷和地裂缝探测 三、矿井直流电法简介 主要应用于井下,其原理与地面直流电法相似,不同之处为:矿井直流电法属全空间电法勘探、采用本安防爆设备,它以岩石的电性

隧道岩溶注浆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变更原因 (1) 4、注浆目的 (1) 5、注浆方案 (1) 6、注浆施工准备 (2) 7、仰拱底部溶洞注浆设计 (5) 8、注浆工艺 (5) 9、质量保证措施 (9) 10、安全保证措施 (10)

太行山隧道出口仰拱底部溶洞注浆 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太行山隧道工程变更设计施工图纸。 1.2类似隧道注浆工程技术的类比。 1.3专家会会议纪要。 2、工程概况 太行山隧道出口工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姚村镇坟头村。隧道出口段左、右线位于R=3500的右偏缓和曲线上,左右线洞内曲线长度分别为497.46米,421.19米,其余为直线段,综合坡度-7.8‰。 出口工区下穿灰岩区,灰岩岩层较破碎,岩溶较发育,钻孔中可见溶洞、溶孔等现象。岩体破碎、裂隙发育,自稳能力差。 3、变更原因 实际开挖过程中,左、右线均多次出现溶腔,溶腔分布不均匀,分布在拱部、拱腰、边墙、隧底。2012年10月10至2012年10月26日出口右线隧道开挖过程中出现溶腔。由设计单位对DyK595+327~DyK 595+222段隧底重新进行勘察。 经勘查,DyK595+327~DyK 595+222段隧底出现异常,二次钻孔发现隧底有溶洞存在。 4、注浆目的 为了确保隧道通车安全,经四方研究决定对DyK595+220~DyK595+227、DyK595+227~DyK595+234、DyK595+236~DyK595+256、DyK595+287~DyK595+327段仰拱底部溶洞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5、注浆方案 5.1注浆加固范围 DyK595+220~DyK595+227段采用C25素混凝土换填结合注浆加固处理,注浆范围为仰拱底部溶洞换填下7.5m范围内 DyK595+227~DyK595+234、DyK595+236~DyK595+256、DyK595+287~DyK595+327段采用仰拱底部溶洞注浆加固处理,注浆范围为仰拱下8~10m范围内 5.2仰拱底部溶洞注浆孔布设如图1; 图1 5.3注浆材料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5.4注浆终压为1.5~2.0MPa。 6、注浆施工准备 6.1制做注浆钢管 注浆采用φ75×5mm钢管桩进行注浆加固,为方便现场施工,钢管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2.3.5.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2.3.5.1.隧道工程概况 2.3.5.1.1.隧道里程长度及围岩状况 本标段共有隧道17座, 全长41141m,占本标段线路总长的82.44%。设计行车速度为120km/h,长度1km及以上的隧道单线铺设无砟轨道,新正阳隧道洞内局部设置重型有砟轨道,铺设碎石道床。其中新细塘湾隧道全长4817m,占标段总长的50.24%,是控制本标段工期的关键,新正阳隧道全长3508.5m,占标段总长的36.59%,是本标段的重难点工程。隧道工程概况详见表2.3.5-1。 表2.3.5-1 隧道工程概况表 新正阳隧道全长3508.5m,隧道洞身通过地层为白垩系上统正阳组(K 2 z) 砾岩;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 1j)灰岩,大冶组(T 1 d)灰岩夹页岩;二叠系上 统长兴组及吴家坪组(P 2c+w)灰岩加煤层,下统栖霞组及茅口组(P 1 q+m)灰岩, 下统梁山组(P 1l)页岩加煤层;泥盆系上统水车坪组(D 3 s)页岩夹砂岩;志留 系上统罗惹坪组(S 2l r)页岩。隧道整体上为单斜构造,P 1 q+m地层中发育姚家盖 正断层。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可溶岩段落地下水发育,进口段志留系地层及二叠系梁山组地层中地下水不发育,水质具有侵蚀性。洞身位于岩溶水垂直循环带。不良地质为岩溶、采空区及瓦斯,隧道岩溶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方家湾隧道全长240m,隧道洞身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 4 dl+el) 粉质粘土,下伏基为白垩纪上统正阳组(K 2 z)砾岩。区内地质结构简单,隧道处于地下水不发育,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雨量影响明显,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隧道出口端岩溶发育。动身工程地质较差。隧道进出口端地质较陡,基岩出漏广泛,岩层产状平缓,节理较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新细塘湾隧道全长4817m,隧道区内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 (Q 4dl+el)粘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正阳组第二段(K 2 z1)砾岩;侏罗纪中 下统珍珠冲组綦江组(J 1-2q+z)泥岩、灰岩;三叠系上统须家河(T 3 x)页岩夹灰 质页岩、泥岩夹砂岩;中统巴东组2段、3段及4段(T 2b2、T 2 b3+4)白云质灰岩、 灰岩及泥岩。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无较大的含水层,主要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 松散土层中的空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整体地下水不发育。地表水有侵蚀性,侵蚀等级为H1, 高家堡隧道全长1023m,隧址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 4 dl+el)粉 质粘土,滑坡堆积体(Q 4 del)粉质粘土、碎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纪中下统珍 珠冲组,綦江组(J 1-2q+z)泥岩夹砂岩,东岳庙组(J 1-2 d)泥质灰岩夹页岩。地 表水主要以塘水、水田水及沟水为主。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内的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上部土层中,水量有限主要受大气

隧道溶洞处理方案

隧道溶洞处理方案 [摘要]319国道柘村隧道溶洞处理方法及效果。 [关键词]:隧道溶洞处理方法 一、工程简介及溶洞现状 柘村隧道是319国道萍莲段改建工程项目两座隧道之一,位于萍乡市湘东区白竺乡柘村与莲花县六市探家坊之间交界处。隧道全长760m,起止桩号为k1010+390~k1011+150,直线隧道。隧道断面采用单心圆设计,净宽为10.8m,最大净高为7.42m,最大埋深168m,二级公路,双向两车道,路面宽9m。隧道从出口往进口采取单口掘进施工,I、II、III类围岩采取上下长台阶开挖施工,IV、V类围岩采取全断面施工,二衬采用全段面整体衬砌。施工到k1010+480附近时揭露出有较大的溶洞与隧道横穿。 该溶洞为充填性溶洞,无长流水,洞内水源主要为雨季地表塌陷区汇集水,填充物为粘土夹石或孤石。地表相对位置靠线路右侧为古塌陷区,塌陷影响面积已有500m2左右,塌陷中心在溶洞揭露后3个月内坍塌成为深约3m,直径4m 的坍孔。 经过物探和地质钻探后揭露该溶洞继续向左右两侧延伸发展,溶洞下填充物物探显示深达70米以上,钻探于15m全为粘土填充物,但局部地方有石笋出露。 二、处理思路和方法 根据溶洞现状,该溶洞洞体稳定,当地表采取注浆加固等防排水措施后,洞内充填物可维持现状,不会再出现流失。当充填物不流失,隧底可以采取软土地基加固的方法进行处理。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分两部份,一为两侧边墙墙底基础加固,二为行车板下基础加固。边墙墙底基础加固采用桩基托梁的形式跨越溶洞,梁底桩基为高压旋喷桩,桩径为80cm,桩长为12m,每侧45根。边墙托梁设计为20m长,1.4m×1.0m的C25钢筋混凝土矩型梁,梁两头搭在基岩上不小于50cm。 行车道板基础加固采用复合地基加承载板,并对板下换填石渣进行注浆充填的形式跨越溶洞。复合地基旋喷桩桩径为120cm,桩长为9m,5排共60根。行车板设计为18m长50cm厚的C25钢筋混凝土板,板下换填石渣1m。

桩底溶洞探测技术及波形分析

桩底溶洞探测技术及波形分析 一、桩底溶洞探测技术介绍 1、原理: 弹性波(声呐)反射探测法是在桩底泥浆中利用弹性波(声呐)探测设备发射弹性波,当声呐遇到桩基底部一定范围内的溶洞、溶蚀裂隙、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时,会产生反射回波,探测设备接收反射回波并根据回波特性可以分析桩底的不良地质体的情况,是一种成熟的水下物探方法。 2、用途: 桩底溶洞探测仪是一种探测不良地质体的水中物探方法,可用于岩溶、软弱夹层、裂隙带的探测,评价嵌岩桩桩基持力层完整性可靠,是解决建筑物桩基围岩岩溶探测难、探测成本高两大难题的有效途径。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当在施工勘察阶段采用大直径嵌岩桩时,应对桩位进行专门的桩基勘察,勘察点应逐桩布置,勘探的深度应不小于桩底以下桩径的3倍并不小于5米。目前,工程上一般采用一桩一孔或一桩多孔钻探方式进行桩位勘察,一桩一孔钻探往往会遗漏孔旁的岩溶,一桩多孔钻探勘察成本高、工期长。声呐测法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它具有易解释、精度高、异常明显、分辨能力强、工期短、仪器设备投资少、探测费用低等优点。 3、操作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电缆利用孔口支架将声纳探测探头放置于桩底,将电缆与现场主机连接;桩孔孔底的沉渣一般要清理越干净越好,当遇到人工挖孔桩桩底没有泥浆液或水时需灌入

10~20cm的水,以便保证声纳探测探头的声纳发射器和声纳传感器能与水接触。对于有泥浆液的机械成孔桩,保证桩孔中的泥浆液的水位大于2米深以上,以防泥浆界面反射造成波形分析影响。 步骤2:现场主机通过电缆读取桩底的声纳探测探头的姿态和每一个声纳接收传感器的方位,确保声纳发射器能几乎垂直桩底底面; 步骤3:当声纳探测探头放置好后,现场主机通过电缆控制声纳探测探头发射声纳应力波,同时接收声纳信号分析处理; 步骤4:探测好当次的探测数据后,可以将声纳发射探头旋转一定的方向,再重复步骤2、3重新进行探测; 步骤5:将所有探测的声纳接收信号按声纳接收传感器的方位顺序排列生成探测声纳应力波剖面图并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确定桩底下面3倍桩径不小于5米的范围内是否存在溶洞或软弱岩体,以便确定桩底是否需要进行桩底地基处理。 4、仪器主要参数: 1)大功率高频水声弹性波发射震源; 2)24位A/D采样精度; 3)四通道同步硬件采集; 4)四个高频水声传感器; 5)探测深度:0~10米; 6)探测精度:≥5cm; 7)高精度三维探测姿态传感器; 8)军工级元器件,4G固态电子盘存贮器 9)、彩屏显示,8寸800×640液晶屏、触摸屏控制 10)直流12伏电池供电 11)主机体积:210×180×60mm 重量:2.5kg. 5、桩底地层围岩探测类型有: ①、桩底地层围岩完整; ②、桩底地层围岩裂隙发育; ③、桩底地层围岩破碎; ④、桩底地层围岩存在溶洞(充填、不充填)。

相关文档